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0:47:07

文献计量学论文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表1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分期统计表

附图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SCI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1来看,1988-2000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2032件,年均文献量为156.3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2.21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2.1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根据统计资料[2][3],我们编制了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年比1982年增长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年首次突破100篇,达到118篇,比1987年增长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22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2534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115.2篇/部,而且1988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1991年达到227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的期刊达到225种,图书28种,涉及的作者达1783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而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39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70%左右;而发文50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10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表2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附图

*含《世界图书》核心期刊测定专辑中的论文

2.2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年,White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这说明国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①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②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情报”等大条目之后,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11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③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1989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情报学报》也从1988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④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⑤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⑥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10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

2.3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50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

2.4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②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③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SCI、EI和ISTP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2.5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教学活动。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就率先把“文献计量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为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究”(硕士学位课)课程,并出版了有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武汉大学等单位还招收了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合理的层次结构。通过课程教学,既宣讲、普及了文献计量学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又为这一学科培养了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2.6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

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相继涌现出许多核心作者,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从作者群的构成来看,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结构上各具特色和优势,其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令人可喜的是,这些核心著者以中青年居多数。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探索,其研究十分活跃,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1964-2001年间,我国共有1783位作者在225种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计量学论文。这是一支人数不算少的作者队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2]。

2.7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文献计量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活动。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必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我国学者早就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国外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Garfield、Braun、Egghe、Rousseau等都有通讯联系;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讨会从

第一届起就有国内学者赴会、参与国际交流;第9届国际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年会将于2003年在北京举行;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国际研讨会也是两年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会议都有国外代表参加研讨和交流。国际刊物Scientometrics是发表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园地,1993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教授被聘为该刊国际编委;《国外情报科学》、《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献计量学方面的译文,正式出版了《科学计量学指针》、《情报计量学引论》等译著,我国学者与美国、德国、比利时等的合作研究有的已经开始,有的正在筹划中。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

3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3.1科学化趋势

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AlanBritchard)正式提出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以取代当时已有47年历史但却很少使用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名称。这一术语的提出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真正开始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文献计量问题。在其后的30多年中,国际文献计量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代表着情报科学的主流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在这种科学化趋势的影响下,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中,我们也特别强调要提高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确立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因此,我们着力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论述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内容,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构建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当前,文献计量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化水平较高的学科;二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研究“计量学”学科群的体系结构,包括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三计学”的关系问题;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实际应用,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之时,更要重视它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真正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2信息化趋势

所谓信息化趋势,主要是指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的趋势。

正如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一样,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与信息(情报)计量学(informetrics)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6]。可以说,文献计量学是信息(情报)计量学的基础,而信息(情报)计量学则是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方向。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论文可分为4大类:①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②情报检索理论;③情报学理论研究;④情报经济学与情报成果评价。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整个定量化研究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论文数占46.6%[7]。可见,文献计量学是情报信息定量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朝着信息(情报)计量学的方向迈进。从计量单元来说,文献计量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知识单元和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研究,如题名、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知识项、引文信息、著者、出版者、日期、语言、格式等都已成为计量的对象。早在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的小森隆通过对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分析,成功地预测了高分子材料的产品结构及发展前景。陈光祚教授研制的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计量功能和知识项聚类功能,为文献计量学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途径。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全文数据库,它的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甚至每个单字都是可以检索和统计的。这样,就有可能使文献计量学的计量单元从一篇篇文献而演化到文献中的各个知识单元,甚至单字一级,从而使信息计量分析成为可能,并达到新的分析深度。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已经发展到文献信息计量阶段,并继续向信息计量学境界发展。

3.3网络化趋势

最近几年,在有关网络或文献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术语,即webmetrics和cybermetrics,可以直译为“网络计量学”和“赛博计量学”(或计算机计量学)。但由于计量的对象是网上的信息或计算机控制的信息,而非“网络”或“计算机”本身,因此可以将此意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或“网上信息计量学”。据目前见到的文献报道,webmetrics术语是阿曼德(T.C.Almind)于1997年提出来的。1997年,阿曼德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路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8]。关于另一个与之十分相似的术语cybermetrics,目前在因特网上已出现了以该词命名的电子期刊或学术论坛,这主要是由西班牙科学信息与文献中心(CINDOC)组织和出版的。若从它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方面来看,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的计量研究,为网上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从而改善网络的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当前特定的科学背景和技术条件下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而网络管理定量化的实践需求又会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全面发展[9]。

3.4自动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手段逐步从手工统计分析向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过渡,出现了明显的自动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计算机辅助的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的研究不断增加,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实现了套录资料重组建库以及多种资料统计分析功能;计算机辅助计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成熟,标志着我国信息计量研究的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特别是我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光盘或网络版的研究成功和出版发行,为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统计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将大大促进自动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3.5实业化趋势

通过对文献计量学的长期研究、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和计量资料不仅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和支持,而且还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因而受到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还有的单位在建立有关数据库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统计评价和分析咨询服务;有的还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定量评价和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发展成为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一种新的类型和形式。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实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实业化趋势是我国文献计量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6国际化趋势

如前所述,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无论是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目标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是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和应用等,都必须立足世界,站在国际前沿和水平上来展开研究工作,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我国文献,计量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J].情报学报,1987,6(6):466-472.

[2]大会秘书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参考资料(二)[C].2001.12.

[3]孟连生,丁颖.中国文献计量学核心文献、核心著者与核心期刊[J].图书情报工作,1998,(4):21-24.

[4]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

[5]WhiteHD,GriffithBC.Authorcocitation:aliteraturemeasureofintellectualstructure[J].JASIS,1981,32(3):153-172.

[6]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情报学报,1994,(6):454-463.

[7]张保明.我国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进展[J].情报学报,1986,5(3-4):294-305.

[8]AlmindTC,elal.Informetricanalysisonthe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webmetrics[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7,(4).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压力;应激;体育文献;文献计量

ABibliometricAnalysisofSportsArticles

ontheTopicof"Stress"inChina

HANShi-jun

(Zhengzhouindustrytradecolledge,zhengzhouhenan,450007)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authorconductsabibliometricsurveyofarticlespublishedintherecentdecadeonthetopicofpsychologicaltensionorstressintermsofpublishingtime,co-authorship,wheretheywerepublishedandtheirtopics,withaviewtorevealingthefeaturesofresearchinthisfieldanditsdevelopingtrend.Theresultofthesurveyshowsthatthenumberofsuchkindofarticlespublishedyearlyincreasesquickly.Theyareofreasonableco-authorshipbutauthorsthatconcentratedonthistopicarenotingoodnumber.Sucharticlesfocusontheresearchinthefieldofathletics;whileinthefieldsofschoolsportsandmassexercising,theresearchscoperemaintobebroadened.

【Keywords】tension;stress;physicaleducationliterature;bibliometrics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依“数字出版物超市――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体育专业数字图书馆”顺序进入学科专业文献检索界面,以“压力”“应激”为关键词对2000年至2009年体育专业期刊论文进行题名检索,共检得文献415篇,剔除非心理学文献、科普类文献和内容雷同文献,得到近十年体育心理学压力相关期刊论文189篇,以此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发文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合著情况、主题分布等角度对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文献计量分析

(一)年代分布

文献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客观记录的载体,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要撰写必要的科学文献,体育心理学压力相关论文年发文量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由表1可见,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压力相关论文的年发文量从1篇增至43篇,整体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而2007年至2009年的三年间,这种趋势则更为明显,显示体育方面压力问题日渐为相关学者所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二)文献期刊分布

期刊的价值是通过其所载论文的价值体现出来的,同时高质量的论文总是希望发表于声誉高的期刊上。对论文期刊源进行统计分析,可掌握该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统计显示,189篇相关论文分布在88种期刊上,刊均载文量较少,为2.15篇。但按期刊载文量进行排名后显示,排名前10位的期刊共载文65篇,占总文献量的36%。这在一定程度上仍体现了文献集中分布的马太效应。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及载文情况依次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3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7篇;湖北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体育科研、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各6篇;浙江体育科学、体育成人教育学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各5篇。

将所有戴文期刊分为核心体育类、核心非体育类、非核心体育类和非核心非体育类四种,其各自载文量如下表所示。一般可以认为,不同类别的期刊,其权威性有差别,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领域整体研究水平及其局部水平差异状况。数据表明,核心期刊共载文82篇,占总文献量的43%,其中体育类期刊是载文主体。非核心期刊共载文107篇,占总文献量的57%,其中体育类比非体育类期刊载文量略多(见表2)。

(三)论文著者情况

论文的合著度反映了论文作者的智力结合程度,一般而言,合著程度越高,特别是当合著者来自不同领域或具有各自专长时,则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论文的学术视野也就越开阔。

统计显示,压力相关论文以独著和两人合著为主。189篇论文中,6人合著者1篇,5人合著者5篇,4人合著者为11篇,3人合著者为33篇,2人合著者为52篇。合著论文总计占44%。表明压力相关论文有一定的合作程度。特别是4人以上合著的论文,其作者往往来自不同单位,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从而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

根据洛特卡定理: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则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n2。所有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所占比例大约是60%。107篇压力相关论文的作者发文量的统计结果为(仅统计第一作者),写4篇论文的作者为2人,写3篇论文的作者为2人,写2篇论文的作者为11人,写1篇论文的作者为151人。对照洛特卡定律,写多篇论文的作者明显偏少。显示文献作者的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这或许也与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合偏小有关。

(四)论文主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教学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压力相关体育文献在此三领域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下:

由表3可见,相关文献中,竞技运动主题论文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就核心论文比重看,在质量上也是最高的,“压力”在该主题论文的题名表述多以“应激”出现。学校体育主题论文也较多,但核心论文所占比重较低,“压力”在该主题论文的题名表述中,主要以“压力”出现。大众健身主题的论文最少,只有24篇。

下面,结合文献内容对上述主题做进一步分析。

(1)竞技体育方面

该方面压力相关论文主要研究竞技运动领域不同主体的压力源、压力知觉、压力应对等。就主体而言,主要包含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其中以运动员为主。

关于运动员的相关论文有72篇。其中,题名中未提及具体运动项目,而是以运动员整体(含特定运动员群体,如大学生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为对象的有34篇。涉及具体运动项目的38篇,涵盖范围很广,其中包含3篇以上论文的运动项目有:足球,6篇;乒乓球,5篇;射击,5篇;篮球,4篇;网球,4篇。

关于裁判员的相关论文有13篇,其中足球项目7篇,篮球项目4篇。表明足球和篮球裁判员的压力状况最为研究者所关注。

关于教练员的相关论文有4篇,其中关于足球教练员的论文为2篇。

(2)学校体育方面

该方面论文主要研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的压力状况。关于学生压力状况的论文占多数,为40篇。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的有20篇。

关于学生压力状况的论文中,多数以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体育专业本身总体上带给学生的压力,其中既包括在校学习、训练的压力,也包括就业压力,此外,也有一些文章探讨具体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压力状况。而几篇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论文,则主要探讨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与其压力状况的相关性。

关于教师压力状况的论文,多数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研究其职业压力、工作压力状况,包括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以及探讨如何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也有论文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状况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学者把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研究其相关压力状况。

(3)大众健身方面

该方面论文主要研究体育锻炼对缓解、减轻压力的作用以及压力对体质的影响。研究对象的主体仍以学生为主,有16篇相关论文。其余8篇中,有2篇关于职业女性,1篇关于公务员,还有5篇未在题名中体现特定主体。可见,一方面,关于大众健身的压力相关论文不是很多,另一方面,研究对象主体也不够广泛。

三、结论

(1)体育学领域,心理学压力主题在近十年中日渐为学者所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2)相关文献在较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有一定集中度,表明该领域研究水平在整体上有一定高度。

(3)从著者状况看,合著程度尚可,但文献著者集中度不高,高水平核心作者数量不多。

(4)相关文献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三领域都有分布,其中竞技体育领域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而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虽不乏高水平论文,但其研究对象主体集中度高,涵盖范围有待拓宽。

参考文献

〔1〕石岩.体育运动心理学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丘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曹庆雷,赵道卿.对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3篇

>> 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0-2010年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心理治疗效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对国内“压力”主题体育类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文件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 医院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创新能力研究的启示 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900~2010年农业发展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医体质文献计量学分析 农业标准文献专业分布与热点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胚胎干细胞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周述文,郭晓军,孙爱平,汤海洪.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及评价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S1:748-754

[4]蒋颖,金碧辉,刘筱敏.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度与合作作者的自引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23-28

[5]汪传雷,潘珊珊,熊月霞.2007-2011年国外企业孵化器文献计量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2,03:11-14

作者简介: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4篇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研究动态 试论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式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体育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河北高校科研论文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探讨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独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 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栀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Scopus数据库简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04:524.

[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Global Press Release[EB/OL].2016,11,30,http:///student-info/university-news/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017-global-press-release.

[4]南,马春晖,周晓丽,滕蔓.食品科学研究现状、热点与交叉学科竞争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OL].

[5]陈仕吉,史丽文,李冬梅,左.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述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04:54-60.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62-04

目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活动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1]。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如今,无论是情报学还是文献学的发展都与文献计量学息息相关,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可以预测出未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实例,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并针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

1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统计结果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统计时间为1996.01.01-2010.12.31进行模糊检索,对所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论文2 100篇,按发表年份排列的论文篇数2.1回归分析模型介绍

回归分析法,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推算出对象的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散布的数据点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建立起确定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

时间序列分析是以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述成时间序列,首先要识别时间序列的特征,进而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推测出研究对象的未来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移动平均法(M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其基本方法是每次在时间序列上移动一步求平均值。这样的处理可对原始的无规则数据进行“修匀”,消除样本中的随机干扰成分,形成平滑的趋势线,突出序列本身的固有规律,从而为进一步的建模和参数估计做好基础[5]。

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度,可以采用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法,称为二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是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对具有线性趋势的数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时,可将对应的T值代入式(7)中,通过线性时间关系模型求出i+T即为所要预测年份的论文篇数。

3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

3.1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以文献计量学的年份为自变量,各年份的论文篇数为因变量。通过散布的数据点绘制出散点图,发现两变量的关系近似于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计算,设1996-2010年时间t的取值分别为-7,-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以应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量进行预测。

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可预测2011年文献计量学的相关论文篇为2011=140+22.78t=322.24。

3.2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

根据公式(4),分别取移平跨度n=3和n=5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表3。

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SE)来检验n值选择的效果。表3一次平均移动数据表

年份11论文篇数依据上述两种预测模型,分别计算两种模型1996-2010年的模拟值以及2011年、2012年的预测值,如表5。其中,

两种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得:r1

5结语

以文献计量学为例,采用两种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及预测,克服了单一模型拟合和预测的局限性。预测结果表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论文篇数在未来3年将超过500篇,并且增长趋势较快。通过对两种预测模型相关系数的比较,得出时间序列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时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从实际变动的数值序列自身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预测,避免了寻找影响因素及识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困难。回归分析模型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着手,通过对与预测现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某一领域的短期预测,而回归分析方法是经济预测的常用数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适用于某一领域的长期趋势预测。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2]郑怀国,赵静娟,谭翠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技情报分析与服务[J].情报杂志,2010,(12):39-40.

[3]吴淑玲.两种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比较[J].情报科学,2004,(11):1317-1320.

[4]王筠.专业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以竞争情报研究为例[J].情报杂志,2010,(7):12-14.

[5]江三宝,毛振鹏.信息分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6-63,77-90.

[6]王筠.文献老化的回归分析与预测[J].情报杂志,2006,(6):68-69.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增长规律;作者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1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81-04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Bibliometric Research in ChinaFeng Yao1 Wang Lihong2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2.Faculty of Scienc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The 1822 articles about bibliometric research,retrieved by the CNKI journal from 2001 to 2010,were analyzed by curve fitting method.This paper attempted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literature growth,author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agency distribution.

〔Key words〕bibliometrics;price growth law;author distribution;bradfords law

自从1917年Cole和Eales率先采用定量统计方法对解剖学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到1969年英国的Alan Pritchard提出文献计量学[1](Bibliometrics)名词以来,文献计量学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范全青[2]探讨了30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但是,对于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特征分析及其规律阐述,尚未见报道。本文以2001-2010年收录在CNKI的文献计量研究1 82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对其论文的增长规律、作者分布规律、期刊分布规律和生产机构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近十年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主要特征及其规律,为后续文献计量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1.1 数据采集

数据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全部期刊[3],时间段在2001-2010年,以“主题=文献计量”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截止日期2011年9月20日,共计检索到2073篇。删除通知、无作者姓名等无效文献后,有效记录1 822篇论文。

1.2 数据处理方法

以EXCEL为数据处理工具,分析1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特征及其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增长及其规律分析

本文共计检索到有效记录1 822篇。按文献时间分布列于表1。

由表1可知,2001-2010年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论文逐年增长,10年间增长5.79倍,其论文累积数量符合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

图2所示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作者与论文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Dmax=0.038<K-S临界值=0.0435,理论值与观察值无显著差异,通过K-S检验。由图2可知,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作者人数,随每人发文量的增加呈现负幂函数减少规律。

2.3 期刊分布规律

本文统计的1 822篇文献分布在732种期刊上,按每种期刊发文量的递减顺序制成表3。

表4中3个区的期刊数比为13∶93∶626≈1∶7∶72,布拉德福系数a=7。说明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期刊分布符合文献集中与分散布拉德福定律[5],即占仅1.78%的1区期刊集中发表31.72%的论文;而占85.52%的3区期刊,离散地发表39.85%的论文。

据表3数据绘图3的期刊分布的布拉德福曲线。图3横坐标是期刊累积量的对数Ln(x),纵坐标是论文累积量y。根据最小二乘法则,计算出线性回归方程:y=261.45Ln(x)-85.37。由回归方程绘出图3的回归线,其相关系数r=0.98909。表明期刊与论文的累积量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经计算Dmax=0.091927<D0.05,29=0.221(D值表),通过K-S检验。故登载“文献计量研究”的核心期刊为表3发表19篇以上的13种期刊。

2.4 机构分布规律

以第一作者机构进行统计,1 822篇文献来自656个机构,按每个机构发文量的递减顺序制表5。

比率(%)1区11~88203.0549627.222区4~1010215.5559632.713区1~353481.473040.07

表6的3个区的机构数比值为20∶102∶534≈1∶5∶52,即布拉德福系数a=5。表明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机构分布符合集中与离散的布拉德福定律,即占仅3.05%的1区20个机构集中发表27.22%文献;而占81.4%的3区534个机构,离散地发表40.07%论文。

由表5数据绘制图4机构分布的布拉德福曲线:横坐标:机构累积量的对数ln(x),纵坐标:论文累积量y;拟合曲线函数:

y=96.07x0.5723 ?(1x20) ?[R2=0.9930]

394.83lnx-780.54?(20<x656)?[R2=0.9945]

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经计算Dmax=0.029131<D0.05,24=0.269(D值表),通过K-S检验。故,我国文献计量研究论文主要产出机构为发文量11篇以上的20个机构(见表5)。

3 结 论

本文分析了2001-2010年我国文献计量研究的特征:

(1)文献分布特点:文献呈现逐年增长,其文献累积量符合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

(2)作者分布特点:作者分布符合负幂函数减少规律。

(3)期刊分布和产出机构特点:表现出文献具有集中与离散规律,即:仅占1.78%的13种期刊发表了31.72%的论文和占3.05%的20个机构集中发表了27.22%论文,表现出少数期刊和机构发表大量论文的堆加效应;而719种期刊和636个机构发表其余论文的离散现象。

(4)文献计量研究以具体的期刊、学科、机构、主题词等应用分析偏多,对文献计量理论提升的深入研究相对偏少。

(5)高产作者仅30位(理论上为248位高产作者),不能构成核心作者群。尚需努力扩大高产作者群、核心期刊群和核心机构群的数量。更好地适合文献计量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Pritchard A.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69,25(4):348-349.

[2]范全青,郭维真,凤元杰.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9,(3):30-33.

[3]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DB/OL].省略/Kns55/brief/result.aspx,2011-09-20.

[4]Lotka AJ.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926,16(12):317-324.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7篇

以CNKI数据库刊载的近十年(2000—2005年和2006—11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为数据源进行共词分析,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并借助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高频词间的关系,探讨了国内近十年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主题:引文数量分析、引文网状或链状关系研究、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及网络计量学。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41-04

1 前 言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 [1] 。国外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始于1917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3]。我国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较国外要晚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79—1982年)、发展初期阶段(1983—1987年)和全面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4]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在内容和手段上也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使文献计量学研究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十年国内文献计量学领域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深入揭示其研究结构,进而探讨研究维度、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以期进一步把握近十年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2 数据处理

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现象的分析,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结构[5]。

作为共词分析的基本单元,本研究所利用的关键词样本均来自于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过程如下: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路径检索,选择模糊检索,分别设定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05年和2006—2011年,检索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共检索到2000—2005年1 434篇文献,其中去掉190篇无关键词的文献,剩下1 244篇文献,关键词共计1 448个;2006—2011年2 575篇文献,其中去掉364篇无关键词的文献,剩下2 211篇文献,关键词共计2 838。

借助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等人开发的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进行词频统计处理,2000—2005年和2006—2011年分别选择出词频不小于10次和20次的关键词,从而都确定了共有42个高频关键词作为共词分析的基础。

3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就是对共词关系网络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学运算分析,将距离较近的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类团,使得类团内属性相似性最大,类团间相似性最小[6] 。本文首先用Bicomb软件分别提取2000—2005年和2006—2011年两个时间段频次不小于10次和20次的词篇矩阵,然后利用SPSS分别对两个时间段的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法分析,选择组间距离法和二值变量中的“Ochiai”系数,采用样本聚类。词篇矩阵是指对关键字段中出现一定频次的主题词等字段在每篇文献中的出现情况进行搜索,最终生成“词篇矩阵”,是关键词共词矩阵形成的基础[7] 。 

根据两个时间段的因子分析碎石图,显示最佳的公共因子个数区间为[6,8],本研究将聚类个数的范围值选定为6~8个,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分析和对比,结合关键词的属性,本研究认为2000—2005年和2006—2011年8个分类最适合。

表1 2000—2005年各样品所属类别表

关键词8 类

7 类

6 类

文献计量学111

引文分析222

统计分析331

核心期刊443

期刊111

文献计量222

引文331

载文分析222

论文331

学报331

分析331

网络计量学554

作者331

统计331

关键词

8 类

7 类

6类

科技期刊443

参考文献 222

情报学111

文献665

作者分析222

网络信息计量学554

中国776

普赖斯指数

2

2

2

图书馆学

1

1

1

影响因子

4

4

3

科学计量学

5

5

4

载文

3

3

1

医学论文

1

1

1

科技论文

2

2

2

关键词

8 类

7 类

6类

期刊评价

4

4

3

评价

3

3

1

文献分析

7

7

6

半衰期

2

2

2

循证医学

1

1

1

信息计量学

5

5

4

期刊研究

2

2

2

SCI

4

4

3

发展趋势

1

1

1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比较解剖学的历史——对文献进行的统计分析》标志着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开端[1]。“文献计量学”是英国著名情报学家普里查德于1969年首次提出,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诞生[2],从此研究人员开始从学科角度研究文献计量问题。1963年,美国情报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以引文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论文被引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指出,文献计量学可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及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3]。

(一)文献的增长规律

因为图书馆管理的需要,科技文献数量增长规律的研究于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被研究者关注,描述科技文献增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和理论解释渐渐提出。最具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提出科技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4]。科技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献数量的多少反映一定时期内科学产出的多少,科学产出的量可以反映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及概况。

(二)文献的老化规律

科学文献老化是指文章发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内容价值和利用率逐渐降低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科学文献发生新陈代谢、自然淘汰、呈现老化,乃是必然的普遍现象。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有半衰期,普赖斯指数和剩余有益性指标[5]。

(三)作者分布规律

衡量考察一门科学的发展既要衡量这门科学发表的文献,又要衡量发表这些文献的作者。科学生产率指科学工作者在给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它可以揭示科学文献按作者分布的规律和研究人员科研的能力。分析每篇论文的作者情况可反应不同数量作者的论文的分布规律,还可说明完成一篇科学论文需要作者的数量。从而揭示科学文献与作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分布规律。

(四)引文分析法

后的被引情况是引文分析的数据来源,具有客观性。论文的知识和信息被引用的多少反应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水平。一般重要文献被引频繁,属于重要的科研成果,代表较高的学术水平[6]。学术论著被引用的程度是衡量其学术价值指标。自引率,被自引率,影响因子,引证率和当年指标常常用于评价科技期刊。评价专业和学科结构常用引证率,引文耦合和同被引等指标。

二、网络文献引文分析方法与计量

网络文献是存在于Internet上的文献。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创作上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网络文献的引文分析评价是研究人员的新课题,是当前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中心[7]。

(一)网络文献引文分析方法

网络引文分析充分利用网页上的超级链接。网页的质量和重要性可通过其他网页对其进行链接的数量来衡量。引文分析法应用于网络时使用了许多先进的算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ageRank[8]。网络文献影响因子(WIF)包含4个指标,总链接数、总链接数/目标网站总网页数、总链接数/源网站总网页数、总链接数/目标网站和源网站总网页数。有研究表明,超链接数和WIF与研究质量、期刊水平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10]。Thelwall等[11]创立了文献转换模型(ADMs),它利用基于名录、域名和网站的超链接替换网页的超链接解决了无价值链接问题。

(二)网络文献引文计量

网络计量适用于网络文献检索研究、文献著者研究、引文分析、站点评价、搜索引擎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网络信息优化处理等,主要涉及到3个层次:网络信息的直接计量,网络文献、文献信息及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和网络结构单元(站点)的信息计量。

三、小结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高句丽研究;文献;研究述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开始了全面的改革与开放。此时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开始更加关注东北古代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1979年,吉林省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高句丽故都集安召开,会上交流了高句丽历史与考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始了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重要发展时期。自1979年1月起高句丽研究方面的论文开始增多,截止到2012年末文献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为了掌握改革开放以来高句丽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态势,了解其文献的产出量与特点、研究主题与分布、作者队伍与机构、期刊类别与发文情况等方面的状况,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高句丽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高句丽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概念是由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为:“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文献数量来更清楚地表明书面交流的过程和所表达的学科的发展特点。”R·A·费尔桑把它说成是“已被记录论文的特征及其传播的定量处理”。T·D·霍金斯进而指出文献计量学是关于“文献定量分析”的学科[1-2]。我国学者邱均平指出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和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3]。文献计量方法被认为是文献综述中常用的且比较恰当的研究方法[4]。多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其上行学科情报学领域,而且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的诸多学科。遵循文献计量学的完整方法体系,有学者构建文献计量学的动态实践模式[5]。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2年)有关高句丽的研究从论文、作者和来源期刊3个维度,对高句丽研究文献的产出量、年际变化、文献主题、被引情况,作者的发文量、活跃作者、合作研究、作者状态和机构,期刊源的发文量、核心期刊、期刊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

2 文献分析

2.1 文献来源、产出量与阶段划分

本文的高句丽研究文献资料的情报来源是相关的历史、文物、考古杂志、学报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报刊杂志,包括内部发行的报刊杂志、学术会刊、论文集等出版物发表的我国学者的学术论文、报告和短文等;我国学者在国外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报告、论文(同时内部发行和公开发行的文献,以公开发行为准;在国内发表译成外文的以国内为准;翻译的外文文献、硕博论文不在统计之列)。相对于公开出版物和网络数据,本文的文献统计较为全面。在除去非相关文献和重复文献,笔者统计了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2年),高句丽研究论文文献共1 852篇,年际变化情况见图1,年平均文献量为54.47篇。

根据文献的年际变化情况和文献研究的关键时间点,笔者将高句丽研究文献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1992年,共14年,年文献量基本保持在40篇以下,年均24.93篇,这一时期在结束以后,我国的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开放,高句丽考古和历史研究开始被重视,是为高句丽研究的起步期;第二阶段是从1993-2003年,共11年,年文献量约在60篇左右,年均64.82篇, 在这一时期随着高句丽历史遗迹陆续被发掘,高句丽的专门研究文

图1 1979-2012高句丽研究文献产出量

1献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产出量,是为高句丽研究的发展期;第三阶段是从2004-2012年,共9年,年文献量基本在60篇以上,年均87.78篇,这一时期高句丽历史遗迹申遗成功,文献量出现了飞速增长态势,研究领域和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是为高句丽研究的繁荣期。

2.2 文献研究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已发表1 852篇文献中,按研究内容和论题大致可分为九大类:考古综述,主要是考古研究的综合介绍及相关内容;历史研究,高句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物、事件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研究,古代文献的校注和今人著作的评述等研究;古城遗址研究,高句丽都城、山城、交通道路等相关遗址研究;古墓研究,高句丽各种墓葬的调查发掘报告及分类、比较研究;壁画研究,高句丽壁画古墓的调查发掘以及内容、年代和相关历史的研究;碑碣石刻研究,主要是好太王碑考试与研究,以及石刻、墓志的研究;文物研究,主要是对高句丽馆藏文物的研究;其他研究,包括通讯报道、文献目录、研究综述、学者动态等。关于高句丽研究文献的九大主题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高句丽研究文献主题分布情况统计

年均文献量为某阶段主题总文献数比阶段年数,占%为某阶段主题文献总数比所有主题在某阶段的文献总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句丽历史研究由于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物、事件等诸多方面,所以其文献最多,主题总量达到692篇,占总文献量的37.36%,在3个时期中也是文献量最多的研究主题。文物研究的文献量最少,主题总量为77篇,占总文献量的4.16%。从图2中可以直观知道,各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的文献量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古墓研究、壁画研究、文物研究和其他研究,在3个时期文献量都是不断增长的,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其他研究。另外,还可以发现有些研究主题文献量在不断减少(如考古综述)或者波动减少(如古城遗址研究和碑碣石刻研究,在起步期和发展期上升,到了繁荣期反而下降)。

2.3 文献引文统计分析

引文分析是指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3]。本文主要探讨高句丽论文文献的被引情况,为了分析高句丽论文文献的老化率和学科的半衰期,笔者对高句丽论文文献的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整理。

图2 各阶段不同研究主题文献量变化情况

鉴于文章高句丽文献来源情况,有些出版物和内部资料未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所以该部分的文献被引情况分析主要依据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数据。由于数据库收录存在一定的延迟情况,笔者选择了高句丽研究文献的发展期和繁荣期,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这两个时期共20年,基本可以说明文献的被引相关情况。

[6]:某年被引率等于某年被引文献篇数比某年文献总篇数,某年均篇被引次数等于某年文献被引总次数比某年文献总篇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2002年的10年间高句丽研究总文献为篇(CNKI数据),年均73.4篇,处于平稳发展期。这一时期研究文献的被引用率基本处在50%以上,引用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文献质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另外这一时期均篇被引次数基本在2.00左右,文献的利用率不高,这与高句丽研究热度低,人数少且增长缓慢,地区集中有着很大的关系。2003-2012年的10年间,文献量虽快速增长,被引率和均篇被引次数都出现了下滑情况,这是由于数据的延迟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研究的开展,过去一定的时间段以后,引用率应该出现相应的增长。

3 论文作者分析

3.1 作者发文量

高句丽研究的1 852篇文献中,共有作者617位(合作和独立作者)。这表明30多年来高句丽研究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其中只有1篇论文量的作者309人(一个作者最多论文量为150篇),占总作者数的50.08%,稍低于洛特卡定律(Lotkas Law)规定的60%标准。这表明有相当部分作者进行了持续性研究,而非是短暂作者或者终笔作者。

3.2 活跃作者分布

表3 活跃作者发文量、目前状态和所在机构

3.4 合作研究情形

在文献计量学中,通常将某一领域文献的“合著率”和“合作度”两个指标来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研究情况。合著率指的是合作的论文篇数在总发文篇数中所占的比率,即:合作文献量/总文献量;合作度指的是篇均作者数,即:署名作者总数/总发文篇数[8]。经统计得知,高句丽研究中共有作者617位(合作和独立作者)完成了1 852篇文献,其中独撰文献量高达1 521篇,合作文献量共281篇,单位署名(其中有2篇无任何署名文献被统计为单位署名)50篇。进而可知高句丽研究文献的合著率为281/1852,约为15.17%;合作度为617/1852,约为33.31%。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高句丽研究还是以“单干”为主,合作情况大都出现在某一机构或者单位内部,而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相对较少。

4 文献期刊分析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分析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文献收集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也可以了解个别刊物的办刊特点[9]。鉴于本文高句丽研究文献来源的特殊性,既有相关公开出版的期刊杂志、报刊、会刊、论文集,也有一些内部资料和非公开出版物。所以不便统计其情报源的数量,也不便运用布拉德福定律(Brandfords Law)去统计其情报源的集中与离散,也就不能判定其发文的核心期刊。笔者通过统计整合,现将载文量达到15篇以上(包括15篇)的期刊,认定其为高句丽研究文献的核心期刊(见表4)。进而分析其出版物的类别,期刊的级别,以及个出版物发文占总文献量的比重。

表4 高句丽研究核心期刊的发文与相关情况

期刊名称载文量/篇刊物级别比重(%)刊物所在地主管部门《东北史地(学问)》228省级12.31长 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所《博物馆研究》109省级5.89长 春吉林省博物馆学会《通化师范学院学报》97省级5.23通 化通化师范学院《北方文物》81核心4.37哈尔滨黑龙江省文化厅《社会科学战线》58重要3.13长 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48省级2.59通 化通化师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38核心2.05长 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论丛》37省级2.00长 春长春师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辽海文物学刊》32省级1.73沈 阳辽宁省博物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重要1.19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18省级0.97长 春东北师大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5省级0.81长 春长春师范学院《考 古》15重要0.81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朝鲜史通讯》15省级0.81延 边延边大学中国朝鲜史研究会说明:以上除公开发表期刊外,还包括内部期刊(以书代刊)、集刊等,其中载文量在筛选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刊物级别是以依据吉林省教育厅相关规定进行确定(其中以书代刊被确定为省级期刊)。 总体上看,所有核心期刊载文量为813篇,占总文献量的43.90。核心期刊载文量占比重较大,这16部期刊基本为高句丽研究的学术阵地,其中《东北史地》隶属于吉林省社科院高句丽研究所,载文量最多。可以说是高句丽研究的专业期刊,另外还有《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的以书代刊杂志,创刊于2008年,近年来文献量急剧增长,将来必将成为高句丽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

从期刊的级别看,高句丽研究的核心期刊等级较低,除去《考古》、《社会科学战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和《北方文物》5部高级别期刊外,其余的多为一些省级期刊,还有一些内部期刊,好多期刊并未被CNKI收录,影响力有限。所以在以后的高句丽文献发表上,活跃和相关作者还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期刊的刊物所在地和主管部门看,高句丽研究核心期刊基本集中在东北地区,主要是长春市。多属于一些高校和文物主管部门所管辖。

5 问题与思考

本文笔者进行统计的文献主要来自国内杂志、报刊、内部发行刊物、会刊和论文集等,以及我国学者在国外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本文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尤其是有些在国外发表的和国内内部刊物发表的某些论文可能存在遗漏,但数量不是很大,不影响整个研究的趋势。

从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发表情况看,高句丽问题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问题,无论对于国内还是还是东北亚相关国家而言都是如此。因此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地域特点,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地区,其他地方极少。因此也可以说,东北地区和北京的学者研究水平在东北亚地区诸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可以代表我们的国家水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学术会议不是很多,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中缺少话语权。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九大主题,其中一些主题的研究文献在持续增长(如其他研究),这说明随着研究角度和范围扩大,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的介入,高句丽研究可能已经出现新的研究主题,比如高句丽遗产旅游方面;另外也有一些主题文献量出现了减少或者是波动下降的情况(如考古综述、古城遗址研究和碑碣石刻研究),这说明高句丽研究的某热点可能会逐渐降温或者消失。同时也有可能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或者相关重要纪念年代,而会短暂出现文献量的增加。比如说,集安高句丽碑的出土和好太王逝世1600年,随着考古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展开,就会出现文献量的高产期。

从文献的作者队伍统计分析中,笔者发现目前高句丽研究队伍存在较多的问题。活跃作者中,除去已故作者,老龄化极其严重。其中退休作者占活跃作者比为30.36%,在岗作者基本年龄结构以“60后”为主,缺少中间力量,后继乏人。有的已退休的研究人员又被相关单位返聘,仍活跃在研究的一线,凸显出高句丽研究队伍的尴尬。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于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在政策、立项和资金上,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历史教学部门很少开设高句丽历史与考古方面的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力量有限。这与韩国和日本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文献的核心情报来源看,高句丽研究文献期刊层次相对合理,既有部级高级别期刊,如《考古》、《社会科学战线》、《考古与文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也有地区专业类期刊,如《东北史地》、《北方文物》、《博物馆研究》等,另外还有大专院校学报和各研究机构的内部期刊。但是从整体上看期刊的种类相对较少,分布较集中,主要在东北和北京的期刊杂志,在这其中还有一些非公开的内部期刊。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1984,(4):43-46,54.

[2]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定义的发展[J].情报杂志,1988,(4):31,45-47.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杨春方.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国际营销研究述评[J].江苏商论,2008,(5):112-125.

[5]杨小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85-87.

[6]吕红,马海群.近8年我国信息构建论文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与评价[J].情报科学,2010,28(10):1526-1530.

[7]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2-164.

[8]付业勤,戴泽伟.基于文献计量的海南省旅游研究述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6):102-109.

文献计量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HistCite 电子政务

分类号 G250.252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Bibliometrics Visualization Softwares based on the E-government Research

Li Yanbo

Abstract Under the purpose of the two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tools CiteSpace and HistCite comparative analysis, eight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re designed as the comparative indicators for the functions, and 1388 papers on e-government research are downloa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during 2003-2012 as the experimental literature sample. Based on these, functions of these two tools are compared by this paper. It compares their functions from the analysis functions, the knowledge mapping readability and the data format.

Keywords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CiteSpace. HistCite. E-government.

1 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研究现状

从1926年洛特卡定律的发现[1],到美国化学家格罗斯兄弟文献学史上的第一次引文分析研究[2],再到1934年布拉德福定律[3]和1948年齐普夫定律[4],国外学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为文献的定量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先驱者早期的定量研究均是分散、不系统的。直到1969年,英国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发表《文献统计学还是文献计量学?》一文[5],首次使用“文献计量学”这一术语,取代了“文献统计学”。这就将研究对象从期刊扩展到所有的书刊文献,使有关文献的定量研究统一在文献计量学学科之下,至此文献计量学研究逐渐走向系统化、广泛化。为适应文献信息量的增加,计算机、数学等方法在文献计量学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展开,由此便产生了文献计量可视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尔菲德开发的科学引文索引开始大规模的商业性应用,为文献计量可视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转向基于引文分析的可视化研究中,这其中的先驱当属加尔菲德对DNA研究历史图的产生,是在1964年用手工绘制的[6]。从那以后,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经过近70 年的发展,在引文分析理论、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可视化逐渐成为国内外文献计量学一个崭新的研究热点[7]。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是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的具体实现手段,总体来说,时下常用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主要源于三大领域。一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信息、知识与知识域可视化研究;二是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地图和知识网络等研究;三是复杂网络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目前三者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正在走向融合。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各种文献数据库附带的文献计量工具,(如Web of Science、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知网等),但可视化功能较弱;另一类为提供文献计量功能的软件,如美籍华人陈超美开发的CiteSpace、加菲尔德开发的HistCite、佩尔松开发的Bibexcel、Vladimir Batage lj和Andrej Mrvar开发的Pajek、印第安纳大学开发的Science of Science、荷兰莱顿大学开发的VOSViewer等,而这其中CiteSpace、HistCite由于其较强的可视化功能被国内外学者所广泛使用。

2 CiteSpace与HistCite功能分析

2.1 CiteSpace核心功能

CiteSpace软件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以关键论文为代表),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其所应用的主要数据包括Web of Science论文、Derwent 专利、Scopus等外文数据库论文,近几年由于国内用户的广泛使用,该软件又通过增加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而实现了中文CSSCI、CNKI数据库格式的计量分析。CiteSpace软件的核心功能是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历时性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陈超美博士在软件中设计了四个核心分析指标以实现这一功能,见表1。

表1 CiteSpace核心分析指标

2.2 HistCite功能

该软件系SCI的发明人加菲尔德开发,能够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某一领域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快速帮助我们绘制出一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定位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以及最新的重要文献。HistCite目前用于分析的文献信息只能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下简称WoS),HistCite核心分析指标见表2。

表2 HistCite核心分析指标

3 CiteSpace与HistCite功能实验比较研究:以国际电子政务主题文献为例

3.1 数据来源

在WoS数据库中获取电子政务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综述)1388篇。本文主要采用CiteSpace与HistCite两种可视化软件对电子政务这一主题的八种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

表3 文献计量学指标

3.2 作者、机构和国家及其合作分布

3.2.1 CiteSpace的发文量和合作关系分析功能

(1)发文量及合作关系分析功能。CiteSpace可以形成作者、机构和国家及其合作分布可视化分析图谱。其中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作者、机构或国家,结点大小反映的是发文量的多少,结点年轮颜色反映的是发文时间分布,色调由暖及冷指的时间由近及远,点击在任何一个结点上通过点击鼠标右键,便可具体了解某个结点所代表的作者、机构或国家的发文按时间分布的具体数值。结点之间的连线反映的是作者、机构或国家具有合作关系。CiteSpace的这些功能不仅有助于研究者发现相关主题的权威研究作者、机构或国家,而且对研究者挖掘该主题的研究团队、跨越机构或国家的合作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这为考察该主题的知识流动及共享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线索。而且由CiteSpace生成的图谱颜色丰富、信息量大。

(2)作者共被引分析。CiteSpace可以根据作者发文被引及共被引情况,生成作者共被引分析图谱。其中结点大小反映的是该结点所代表的作者被引频次的高低,结点的年轮颜色反映的是该作者被引历史,通过在该结点点击右键可以具体了解该作者的被引频次随年度变化数值;结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具有共被引关系(以下同)。结点外圈的颜色若是紫色,则代表该结点的中心性≥0.1(以下同),点的中心性是一个用以量化点在网络中地位重要性的图论概念,它是指网络中经过某点并连接这两点的最短路径占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线总数之比。中间中心性高(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中,中心性≥0.1便认为较高)的点往往位于连接两个不同聚类的路径上,是十分重要的结点,需重点考察其研究内容。CiteSpace的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使众多的著者按照同被引关系形成一个著者相关群,揭示出学科专业人员的组织结构、联系程度,进而反映出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状况[1]。

3.2.2 HistCite的发文量及其被引分析功能

HistCite可以显示阈值范围内(即本研究中设置的被引频次≥30次的论文)的总作者数、机构数和国家数。也可以对作者、机构和国家的发文量、作者发文当前主题内被引频次、WoS被引频次三个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分布进行分析,而且通过点击■、■、■三个按钮可以分别对这三个指标进行排序,这些功能有助于研究者通过不同指标识别电子政务研究的发文情况、相关重要论文以及在WoS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论文,为发现重要的作者、机构和国家和经典文献提供线索。但是该工具无法直接对作者、机构、国家发文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可视化图形分析,只能在数据基础上借助EXCEL作图分析。而且该工具无法进行合作分析。为节省篇幅,仅列出作者发文分布分析,见表4。

表4 HistCite的作者分析二维表

3.3 期刊及其共被引分布

3.3.1 CiteSpace的共被引分析功能

期刊的共被引关系强弱反映了期刊的亲疏远近关系,通过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挖掘学术期刊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期刊分类,考察学科的内部知识结构和联系情况[9]。CiteSpace可以按期刊被引情况生成期刊共被引分析图谱,由此可以揭示对某一主题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期刊以及期刊的共被引关系。但是,CiteSpace无法实现期刊载文量分析。

3.3.2 HistCite的载文量及其被引分析功能

表5显示了HistCite对电子政务研究主题的期刊载文分布结果。这一功能与前述作者、机构和国家分布分析所具有的功能一致。但该工具只提供了期刊的主题内和WoS范围内的被引分析,未能提供期刊的共被引分析。

表5 HistCite的期刊发文及被引分析二维表

3.4 学科分布及共现关系

CiteSpace是根据WoS数据库的学科划分标准而对相关主题的研究学科进行划分的,而WoS数据库的学科划分是依据期刊所属学科进行划分的。因此,CiteSpace学科共现图谱中结点较大的学科说明这个学科的相关期刊上发表这一主题的论文较多。学科之间的连线同样是学科共现关系的揭示,通过这种学科共现考察可以了解跨学科研究情况。

3.5 关键词及其共现分布

3.5.1 CiteSpace的关键词频及其共现分析功能

一般认为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统计一组文献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两两之间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由这些词对关联所组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共现分析可应用于研究领域的识别和热点分析、横向和纵向分析领域、识别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找出领域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10],同时可以了解某一特定主题的微观研究领域。CiteSpace不仅能够揭示高频关键词,还能够揭示具有共现关系的关键词,这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某一主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将具有共现关系的关键词按其研究的主题进行人工聚类分析。

3.5.2 HistCite的关键词频分析功能

HistCite的关键词分布分析是以“words”(即单个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的,而且不具备“words”之间共现关系的分析,只能按“words”的词频数、当前主题内被引频次、WoS被引频次三项指标定量统计(见表6),而且无可视化的图谱,只能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HistCite由于不能反映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因此在微观主题揭示方面具有较明显的缺陷,如表3列出了按词频排序的前5位电子政务有关的“Word”,其中的很多单词专指性很低,如GOVERNMENT、BASED、INFORMATION等,这使得无法通过这些高频词进行微观主题的分析。

表6 HistCite的关键词词频及被引分析二维表

3.6 文献被引分析

3.6.1 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功能

CiteSpace除可以生成文献共被引图谱以揭示文献被引频次高低和文献间的共被引关系外,还可以生成时间线图谱和时区图谱。时间线图谱可以将研究主题各微观知识领域进行聚类,同一聚类排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展示研究主题各微观知识领域的历史成果,从中可以研究主题的重要奠基性文献。时区图是另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互相影响情况,它将结点定位在一个二维坐标系中。根据结点首次被引用的时间,结点被放在不同的时区中,并且所放位置的高度依次增加。一个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知识演进图就直观的展示出来,位于坐标系靠左、靠上的结点可以认为是该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

3.6.2 HistCite的文献被引分析功能

HistCite可以通过对从WoS下载的文献依据被引频次编制引文编年图,这也是该工具的主要功能。点击HistCite主界面最上方的“Tools”-“Graph Maker”-“Make Graph”按钮,即可得到相应的引文编年图。引文编年图可以从GCS和LCS两个角度进行编制,如果引文编年图编制时选择所有文献,则用GCS和LCS编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实际绘制过程中,以 LCS 为依据编制引文编年图更能体现研究的外延和分析的针对性,因此选择LCS较为合适。图1为采用HistCite编制的引文编年图,每一个圆圈表示一篇文献,圆圈大小代表文献被引频次的多少。被引频次越高,圆圈就越大。带箭头的连线代表文献节点之间的引用关系,箭头指向的文献是被引文献,圆圈内所标数字指明该节点文献在文献集合中的顺序号。引文编年图以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示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各文献按照其发表年份的先后给予序号并安排在图中相应位置。通过HistCite生成的引文编年图,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子政务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文献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在各研究阶段的发展程度。图中,2010―2012年的文献节点是空白,表明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典文献,这与文献被引与时间的累积性相关。而较大的结点如158、220、324、343、225等代表的文献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因此可以认为是电子政务研究中较经典的文献,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献的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电子政务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

然而,被引频次仅仅是文献影响力高低的反映,而文献的共被引却能够反映文献与文献之间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的关联,两篇文献共被引的频次越多,说明它们学术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越强。由此推而广之,由多篇文献间的共被引关系形成的文献共被引聚类,反映了聚类文献之间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的热点主题[11]。HistCite无法实现文献共被引分析,因此通过该软件提供的引文编年图不能够实现文献的聚类,也就无法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揭示解释热点主题以及知识结构。

3.7 两种工具比较结果

表7 两种可视化工具的比较结果

CiteSpace和HistCite均是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因此其基本的原理依据是一致的。CiteSpace的核心特色是可以实现文献计量学指标网络结构的揭示(共现、共被引网络),相对而言,HistCite无法揭示网络结构,其核心特色表现在可以实现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文献集内和WoS两种范围的被引频次分析,而CiteSpace的被引频次分析只限于考察主题的文献集内。具体来讲两种工具在功能上存在以下差异,如表7所示。

4 结语

通过CiteSpace和HistCite两种可视化工具的比较可知,CiteSpace的功能更加丰富,而HistCite功能较为单一。但无论使用多么智能的可视化工具,在进行某一主题研究时,可视化工具只能提供我们一个研究线索,在具体研究时需要我们辅以深入、全面的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才能使研究结果更科学。笔者认为,未来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重点一方面要在知识单元间的测度更加精确与合理上下功夫。例如,通过计算机语义理解,解决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等词形与词性问题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实现方法的融合与改进,进一步完善相关算法。例如,在共引分析中,根据两被引文献(或作者等)在同一文献中的共被引强度给予不同的权值。

参考文献:

[ 1 ] Lotka A J.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

oductivity[J].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926,16(12):317-323.

[ 2 ] Gross P L K, Gross E M. 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J].Science,1927,66(1713):383-406.

[ 3 ] Bradford S 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

ects[J]. Engineering,1934,23(3):85-88.

[ 4 ] Zipf G K. Selected studies of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language[M].Cambridge:Harvard Univ-

ersity Press,1932.

[ 5 ] 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69,25(4):348-349.

[ 6 ] Garfield E, Sher I H,Torpie R J. The Use of Citation Data i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M]. Philadelphia: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1964.

[ 7 ] Milgram S. The Small World Prolem[J].Psychology Today,1967 (2):60-67.

[ 8 ]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08-409.

[ 9 ] 王贤文,刘则渊.基于共被引率分析的期刊分类研究[J].科研管理,2009(5):187-195.

[10] 吴晓秋,吕娜.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的热点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8):115-119.

上一篇:商誉会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地质测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