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04:27:08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1篇

第一条 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根据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养成性和开放性等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项目化运作来重点培养、分层实施。

第二条 我院素质教育培养计划,基本内容确定为:思想道德素质拓展、能力素质拓展、人文艺术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四个部分。大专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6个学分才能毕业。五年制学生,前三年参照此办法执行,后两年须修满4个学分。

第三条 院团委是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管理与实施的职能部门,负责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总体计划的制定、组织和过程的监督。各系、部团总支、学院相关部门是素质拓展教育方案的具体制定和实施的执行机构,班主任是素质拓展的学分认定人。所有活动开展结束后,一周内班主任上报加分。院团委会、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各系、班完成学生素质拓展,学院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支持。

第四条 各系、部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应依据学院团委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系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执行。

第五条 学生素质拓展培养目标和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算办法具体如下:

一、 思想道德素质拓展

(一)素质拓展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为国家、社会、集体做贡献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算

二、能力素质拓展

(一)素质训练目标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善于自我调节健康心态的能力;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康体魄,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算

三、人文艺术素质拓展

(一)素质训练目标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学会自我展示、自我推销。

(二)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算

四、社会实践素质拓展

(一)素质训练目标

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创造一定水平的学术科技作品;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二)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算

第六条 学生参加各类综合素质拓展项目,学分获得程序为:主办单位提交素质训练项目方案团委批准主办单位实施训练项目(学生参与项目训练)主办单位向团委提交学分认定名单团委批准班主任认定学分,交到院团委备案;学生研读书籍和参加讲座等心得体会的学分获得程序是:学生研读书籍向班主任提交读书心得体会班主任对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班主任认定学分,汇总后交系里备案;参加其他未列入素质拓展项目并符合加分条件的,持相关证明材料向院团委申报,经审查属实,由院团委下发学分认定名单,班主任予以认定加分。

第八条 学生可登陆素质拓展计划管理平台,查询本人素质学分获得情况。如有学生对素质学分认定有疑问,可向所属班级班主任或所属团总支咨询,若班主任或系部未能解决,学生可向团委申诉,院团委将进行调查核实,并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九条 素质学分认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工作人员应严谨对待,如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者,一经查实,则参照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道德素质拓展、能力素质拓展、人文艺术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必须达到0.5学分及以上。

第十一条 扣分条件及标准:

一、违反作息制度和纪律:无故旷课者,每课时扣0.2学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1学分;不按时就寝者,影响他人休息的每次扣0.1学分;无正当事由夜不归宿者,此学期素质学分直接为0学分。

二、在院、系检查寝室中,寝室卫生不合格或较差寝室,搞卫生当事人扣0.3学分/次,所在寝室其余每人扣0.1学分/次。

三、无故不参加学院、系、班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升旗仪式和各种集体活动(包括各种规定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者,每人每次扣0.2学分。

四、无故不参加义务劳动者,每人每次扣0.3学分;无故不做清洁卫生者,每人每次扣0.3学分。

五、在学生工作部(处)或其它管理部门有违纪记录者,每人每次扣0.2学分, 违反校规校纪(含记过),受到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者扣0.3学分,由学生处统一交到院团委,再由班主任予以认定扣分。凡考试作弊,在校期间酗酒、打架、私自下河洗澡等受到留校查看处分者、该期素质学分直接为零。

六、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恋爱等行为,影响恶劣者每人每次扣0.2学分。

七、学生干部工作不积极,不尽职尽责,办事不公等,除不享受干部加分外,每学期每人扣0.3学分;因不及时反映班上情况,或不及时制止违纪行为而酿成事故者,每人每次扣0.3分。

八、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正常上课每人每次扣0.2学分。

九、每学期在学生工作部(处)请事假2次以上,或在系上请3次以上扣0.1学分(班主任根据学生特殊情况予以认定),不请假私自外出或者事先不请假、违规后再假意请假者扣0.3分。

十一、违反学生公寓管理规定者,扣0.2学分。

十二、在校期间不参加任何协会者,每人每期扣0.3学分(院、系、班学生干部,可根据兴趣爱好自愿加入)。加入协会者,未参加活动并不假者一次扣0.1学分。

第十二条 学生应当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学院规章制度的,班主任可根据学生违纪情节轻重提出减分申请,经该系、部团总支审核同意后,扣除该生素质学分。

各系、部领导和班主任应分别及时准确掌握所属系、部和班级素质学分状况,对于得分偏低的班级和同学应当做好思想引导和相关教育工作。

第十三条 学生素质学分汇总确认时间为第三学年的5月30日。每年根据该届毕业学生素质学分的总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确定素质学分的优秀名单。素质学分获优秀者,由学院统一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优秀证书。

第十四条 学生在第三学年5月30日前素质学分未达到毕业要求的,不发放毕业证,但学生可在学籍有效期前参加相关素质训练,获得相应素质学分后,方可发放毕业证。挂读生所有考试成绩合格,无任何违纪的情况下,该生素质学分直接为6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执行,由院团委负责解释。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作用价值

1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

1.1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以拓展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能力、提高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训练课程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1.1基本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相关技能,掌握提高竞赛水平和体能的方法。

(2)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同一运动的兴趣,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3)心理健康目标: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4)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有效的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起到预防疾病的侵入,最终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

(5)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的技术,学生学会处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1.1.2发展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能参加具有一定挑战的运动项目,挖掘身体的潜能,具备自我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2)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的欲望,并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项目。

(3)心理健康目标:在挑战高强度体育训练和竞赛中体现出勇敢、奋发、顽强的意志品质。

(4)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系统地发展体能,达到高水平的身体机能。

(5)适应社会目标:能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较为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2.1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就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问题。同时,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添加拓展训练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和心理素质。并且,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并不断地完善自身人格。这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有着积极有效的影响,同时会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大学体育中开展拓展训练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式。

2.2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拓展训练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能够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调整意识,同时在自我调整、自我挑战的过程完成自身潜力的挖掘。特别是对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学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迸发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2.3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以激烈竞争为现代社会显著特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已逐渐淡化。但是,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集体意识,就意味着难以融入现实社会。因而,在大学体育中开设拓展训练项目,通过其特有的团队协作完成的项目能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4丰富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渐渐不再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发展形势。而传统的体育项目也不在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更难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拓展训练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拓展训练能够将学校现有的设施和教学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就好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就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2.5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大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融入此目标,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形式拓展训练的合理开展不仅仅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助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关拓展训练的建议

(1)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现有的设备进行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并且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出个性化的训练项目方案。

(2)拓展训练是一项集惊险、求生、娱乐、刺激和教育于一体的极限运动,并且具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因而,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课程开设前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体育教师应对场地、器材和安全保护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对每个项目向学生介绍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训练项目的正常、安全开展。

(3)学校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是拓展训练进行的关键。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具体实施教学能力和训练课设计能力,此外还应具有心理、管理学等有关方面的基本常识。

4结论

大学体育纳入拓展训练课程,是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和学习社会化进程中的一项新措施,是对大学传统教育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提升和补充。拓展训练府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理念,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另外,拓展训练与学习体育课程科学地结合,一定会使学校体育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目标实施的同时,加快实现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实现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目标。以上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峰,赵亮,辛阳.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作用.《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期

[2]王鹏,李洪芳.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9期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the northern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of teambuilding has been grown to become the new sports, which through experience in learning to exercise their personal capacity, promoting team spirit and improving his charac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mbuild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the northern univers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mproving education,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ducive to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refore, the northern university should make teambuilding development programmes, formulate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for their sports programmes, strengthen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design the project content of college teambuilding.

关键词: 北方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运动;应用

Key words: the norther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mbuild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64-02

0引言

当前,国外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运动的内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很多高校将拓展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高校的拓展运动还刚刚起步,在拓展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我国在2007年将野外生存训练列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在北方高校,拓展运动已发展成为通过体验式学习达到锻炼身体,拓展个人潜能,增进团队精神,完善自身人格的新兴的体育项目。北方高校体育课可以开展野外、水上、场地和室内拓展项目,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北方高校的基本素质拓展运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增强团队精神,项目有攀岩、天梯、背摔、高空抓杠等;综合素质拓展运动训练依据运动环境,设置模拟情景对学生实施体验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1北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运动的意义

1.1 拓展运动优化体育教育资源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运动训练,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体育教育思想。拓展运动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体育课自,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心理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特点开展的各种拓展运动项目成为新的教学内容,丰富了体育教育资源,并使其得到整合和优化。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的单一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北方高校依据实际教学条件, 开展游戏、攀岩、高架绳网、障碍跑等拓展训练项目[1],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适应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北方高校开设的拓展训练选修课程,让学生获得体验性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拓展训练的教育教学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了更多学生参与到拓展训练当中。

1.2 拓展运动创新体育课教学方式 高校体育为培养素质型人才实施索质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但传授给学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此,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游戏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的教学方式[2]。拓展运动教学主要采取游戏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贯彻了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拓展训练课的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拓展运动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北方高校建立了拓展运动训练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开展拓展运动,增强了体育交流与合作。拓展运动的教学突破了教学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体育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1.3 拓展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拓展运动的体育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体育教师设定情景开展拓展运动,磨练了身心,积累了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与体育教学目的一致。因此,拓展运动以体验式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弥补了以往体育教学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的教育, 很好地弥补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拓展运动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育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教学,片面增强学生体质增长,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进行授课。这样会制约着高校体育拓展运动教学的发展。有的教师没有对拓展运动项目进行筛选,而将各种拓展项目教授给学生,这样使学生过于疲于应付,难以适应运动技术规律。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专项必修课,严格按照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缺忽视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和兴趣爱好。

2.2 体育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错位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各项运动技能测评标准进行评价学生体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然而,这样的教学目的却将学生陷入一种被动状态,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而进行锻炼,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拓展运动在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 将拓展运动项目课程化拓展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具有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应将其纳入课程化。通过拓展运动项目活动中的情景,使学生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自己,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动的角色,获得更多价值。因此,拓展运动具有内在价值促进其自身的课程化进程。

3.2 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实施细则北方高校实施拓展运动课程化应具备软硬件设施。首先,体育教师应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拓展运动项目,借鉴拓展运动的先进培训理念和成熟的培训项目,并设计出个性化的项目方案,将拓展运动进行创新实现拓展运动课程化。其次,体育教师还应考虑开展露营、登山攀岩、伞翼滑翔拓展项目的经费问题[3],不要给学生增加经济负担。教师开展拓展运动应强调灵活适应性,选择比较简单的运动器械。高校进行的拓展运行项目要深入探讨项目内容,强化课程的组织形式。再次,拓展运动应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化的体育课程,拓展运动要避免体育游戏化。高校的拓展运动课程化的开展要依托学校资源,加强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获取教学、社会方面的良好效益。在高校进行拓展运动项目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受到在运动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应在拓展运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上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同时,体育教师设计拓展运动项目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最好,拓展运动项目应与体育课教学课程有机地结合,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高校体育开设拓展运动训练课仅仅以体能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评定大学生体育的优劣。

3.3 加强拓展运动项目的师资建设高校开展拓展运动项目需要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体育教师应具备拓展运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接受专业的拓展运动项目的培训,使其掌握拓展运动的教学理论,认识到拓展运动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可以去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拓展运动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4]。此后,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

3.4 科学设计大学体育拓展运动的项目内容高校应科学设计拓展运动项目的课程内容,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在拓展运动项目的场地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高校周边的公园、广场。在冬季,北方高校可以利用滑雪场作为户外场地训练项目的培训场地。在夏季,北方高校可以利用河流进行漂流等水上项目。这些拓展运动项目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拓展运动项目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5]。

4拓展运动在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 拓展运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拓展运动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场地设施、师资的有效利用,高校调整和创新了体育课程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体系,加强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相连,探索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6]。

4.2 拓展运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随着拓展运动在高校的深入开展,大学生参加拓展运动课程的人数不断增加,并对该课程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拓展运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健身,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经过拓展运动的锻炼,其身体素质指标显著提高。

4.3 拓展运动提高大学生社会交际能力高校开展的拓展运动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在参加拓展运动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勇于接受各种挑战。拓展运动的体验活动使大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大学生能够在压力下实现团队的目标,使大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增强了将来进行社会交往的信心。

5结论

当前,北方高校积极实施拓展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高校教学资源的拓展运动项目,并采用学生为教学主体,体育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加以开展。拓展运动课程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拓展运动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及时调整拓展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拓展式体育课的优势。高校还应对体育教师进行拓展运动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5):110.

[2]张剑峰,高绪秀.从拓展运动视角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3):84-86.

[3]张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相关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5):35-37.

[4]吴秀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80-81.

[5]吴远军,田卫征.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389-390.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 北部湾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30-03

1 概述

2008年1月16日,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片区开放开发之后,中国经济版图的又一巨大变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规范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地区和大西南地区的接合部, 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既是我国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1]。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配合国家发展大战略进行高校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当前需要认真探究和开展的重要工作。玉林师范学院位于广西玉林市, 临近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圈内,更应该积极主动融入到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大潮之中。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大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为“信管专业”)的人才参与智力支持。玉林师范学院从2003年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到目前为止招收了9届学生,共培养专业人才500多人,毕业生分布在不同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依托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充满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批能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颁布,原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等多个专业合并统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之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一直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校也表现得比较典型,具体如下:

2.1 实践教学的意识与定位存在问题

由于各高校背景及历史发展的原因,每个学校一般是以其学科背景、经济发展环境去展开实践教学工作,这样导致在不同的高校中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是存在差异化的,有的注重计算机系统开发,有的注重信息收集与应用,有的注重管理;实践教学工作不像理论教学一样有章可遁,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定位不统一,效果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缺少一个全国层面或者区域层面的系统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可以在全国普遍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

2.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以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课外拓展等环节组成,从而培养信管专业的基础实践能力、核心技术掌握能力、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操作中,由于本身就缺乏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行业内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又没有设置相应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使得上述环节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逐一系统地得到落实;一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开展,或者开展的过程流于形式;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因老师而异,也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很好地反应专业需求[2-3]。

2.3 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实践教学既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要面向实际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但是,多数学校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深入地考虑到社会的深层次需求,只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实践实习场地和机制,学生实践更多的是只接触到日常的办公事务处理,没有真正面向社会,不能挖掘社会新需求;有的甚至没有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学校与公司企业单位还没形成相互进步、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模式。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专业实践实习的效果, 使学校与社会间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最新需求,也会对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失去信心和兴趣。

2.4 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存在问题

理论课程的考核常常可以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中,难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过程不像理论课程一样,整个实践过程老师不可能总是陪其左右,老师往往难以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加以把握,考核成绩难以评定;部分老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没有足够重视,把关不严,成绩评定的主观性较大,不能客观反应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助长了学生忽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心理,对实践课程敷衍了事。

2.5 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源缺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要比理论教学有更高的师资要求。实践教学有更强的应用性,不能完全依靠书本的理论知识,我校信管专业的大多数教师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类、管理科学类、财会经济类专业背景,与社会、企业里的应用工程师、设计师相比,其知识背景、知识储备多是源于书籍理论,对现有的新技术、新知识没有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应用。另外,一些教师没有信息系统特别是大型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实践经验,难以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分析、设计、实现方法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阐析,更难以起到榜样带动作用。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3.1树立面向北部湾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意识

学校必须认识形势与环境,作为地方性高校,我校的面临的实际外部环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一方面,位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的玉林市,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经济腹地广阔,有机械制造、水泥陶瓷、健康食品、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作为背景依托,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作为后起发展的城市,还没有形成发达的经济商业圈、没有集中的高校群。信管专业必须面对这些实情,老师必须提高改革的意识,结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从各兄弟院校信管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信管专业是一个管理+技术的综合性专业,其专业性质决定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应是具有相当的管理素质、技术能力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我校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要注重专业定位,办出特色,走技术与管理两个实践发展方向(走两个方向并不等于没有特色,要改变以往的误区)。一方面在管理实践方面可利用原有教学条件和师资;另一方面在开发设计等技术实践方面实现学科交叉,整合资源,形成新的实践学科群。在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定位上,应该具有专业性、方向性、市场导向性、应用性、地域性。

3.2 进一步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1) 彻底改变传统仅凭空想就开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做法,要认真开展社会需求调研,明确社会需求,根据最新确立的专业定位和人才需求动向,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涉及到具体修改工作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对接协调,一并修订。

2) 构建合理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所有的实践教学课程都必须紧密地围绕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核心技术掌握能力、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来开展。这些课程体系内容应该包括:课程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管理见习、应用实习、课外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4-6],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能力组成

3.3 努力探索项目驱动形式的实践项目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形式的实践教学,是指把相对独立的某门课程实验任务以项目形式布置给学生独立完成,学校给学生提供设备与资金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接受项目,从最先的数据资料收集到项目方案的分析、设计与实施,都由学生具体负责,团队内自主分配工作,直到项目完成且通过教师验收。

例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计实验里,教师布置这个项目后,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协同工作,从项目背景调查、项目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重组、数据流程的优化设计到项目模型的设计、实施、测试运行等,全部由项目小组团队独立完成。

这种以项目驱动方式来代替随堂实验的创新应用,会涉及到多方的管理,可以在学生社团建设的基础上设立项目实践实验部;在课时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教学计划,灵活调整实习的时间与周期。

3.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研室作用

1)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重要原则与特色是它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这必须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以优秀的师资培养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如果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实际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背景,将会很难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相关工作。针对我们我校信管专业当前的师资情况,我们认为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归纳“引入—输出—保证”。“引入”即通过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聘请高校、企业等行业的资深信息专家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共同促进专业的发展,提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能力。“输出”即通过输出教师实施脱产学习、在职培训、顶岗实践、外出交流、课题项目研究开发、学历进修或攻读学位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识水平、学历层次和动手能力。“保证”即让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深造进修、住房等方面提供后勤保证。

2) 大胆探讨“实践教学研究所”管理模式,以“研究所”管理模式代替原有的系部管理、教研室管理模式;学校提供政策,让教师到企业里实践学习,以访问工程师的形式进行实践应用工作,培养双师型人才。

3.5 加强创新项目的相关工作

创新训练项目以信管专业出现的项目为载体,是以信管学生作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它注重研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训练项目以在校信管学生个人或团队形式展开,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的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分析、设计、实施、直至生成或发表研究报告。作为信管实践教学的新型手段,创新训练项目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强课程研究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3.6 建立“孵化”机制的实践创业模式。

一方面由学校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准许学生以模拟企业和实体企业的形式进入孵化基地;另一方面以的鼓励政策聘请有专业经验或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负责学生创业的管理和引导,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基本的规范和管理。学校纵综合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就业和创业窗口服务。

3.7 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考核机制。

改变以往僵硬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以简单的等级、分数进行评定,而更注重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用实践成绩来代替课程考试,如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可以用网上交易(如淘宝等)的业绩代替成绩,取代以往卷面考试;大胆尝试采用“1+3”差异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第一年的实践教学基础课程(如实验课程)是相同的,从第二年开始,同一专业分为不同方向,不同方向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不相同的,做到实践教学内容差异化,实践教学面向不同兴趣的学生,更有针对性。

4 结束语

总之,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和改革时,一定要依托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发展实践教学。玉林师范学院信管专业既要以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得天独厚的有利优势和条件进行相关的改革为出发点,又要以进一步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复合型信息人才的迫切需要为目标点,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对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管理见习、应用实习、课外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改革,为促进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耀军.突出应用性 坚持实践性——论北部湾经济开发背景下的设计教育[J].美术大观,2010(8):148-152.

[2] 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4(2):96-98.

[3] 姬浩,吕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09,3:109.

[4] 覃玉荣,李陶深.面向“北部湾经济区”信息类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85-186.

[5] 程延炜,霍明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2:240-241.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重大举措之一,为今后工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河南理工大学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测绘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对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大学期间要有超过一学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对其培养方案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

测绘工程是通过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绘制相应地图及建立其空间信息关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该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以下特点。

1.实践教学中独立动手能力要求更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仪器独立使用、检验与校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实习小组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在明确实习目的与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计算、绘图等环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均有相应的课堂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前一章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下一章节理论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需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知识理解。

3.团队协作配合要求更严格。测绘是一个团队配合的工作,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绘任务,都是要一个工作团体协作完成。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员、记录员和跑尺员,他们之间需相互配合。

4.工作内容的行业化更明显。社会建设中许多行业都需要测绘人才,但不同行业对测绘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工程建设企业侧重要求测绘施工放样等技能,规划、国土部门侧重要求地图的绘制技能,煤炭、隧道企业侧重地下工程测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门侧重要求测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技能。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

1.现行实践课程体系。测绘工程现有专业课程的课堂实习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较大,约为20%,有些课程如测量学基础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技能、团队配合意识。四年教学期间有五门集中教学实践活动、两门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专业集中教学实践主要有: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学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其次,实践教学多为模拟式实习,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对企业文化、项目招投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训练项目。

二、测绘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根“卓越计划”要求,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测绘工程项目,着力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企业工程实践,贯通学生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实践能力:经过测绘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操作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实习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关系环境。

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在企业培养阶段能够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在实习生产企业现有体制下,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校内课堂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和企业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进校内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沟通交流等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实习有力补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测绘专业技能,要把企业实践部分进行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应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各个模块安排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培养。安排学生毕业前在综合性测绘企业进行综合性测绘实践活动,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

3.注重企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要依靠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与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建设,建设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使1年企业实习的要求在三、四年级这两年中进行,累积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1年。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累积1年的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意识,同时把在企业实践期间发现的专业问题集中起来,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

(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堂实习的构成。根据理论教学需求,随堂进行认识、仪器使用的实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第二,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缩短在企业适应过程。把课堂实习内容中的一些综合性实习转移到企业实习中去,课堂实习只保留认识、简单操作类的内容。

2.企业实习的构成。“卓越计划”中企业实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制定好企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大纲要求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将学生参与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实习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变形监测、面向矿山、面向国土测绘等,因此把1年的企业实习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分成3段集中时间,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不同的企业。

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内容主要有:测绘工程认识实习、测绘基础技能学习与实践、测绘工程项目招投标、控制测量项目方案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践、工程测量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测量生产实践、摄影测量(遥感)综合技能企业实践、测绘生产技能拓展企业实践、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践、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企业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

相对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增加了招投标、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熟悉项目实施过程,增加W生对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的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结论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下,分析测绘工程专业特点,理清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4]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测绘工程专业标准[M].2010.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中厂;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的现状考察

1.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之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是“双轨制”创新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学习阶段,学校将会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实施前六个月A组学生由教师带领在教学课堂学习专业课。同时,B组学生被分成2组,B组的其中1组在“校中厂”承接实际项目,另1组学生则在新加坡某企业实习,各安排三个月,三个月后互换。六个月后A、B两组学生再互换教学场所和学习与工作形式。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资源合理利用,教学和实习的形式丰富且灵活,促进了学生学业完成和“校中厂”项目的有效实施。[1]

1.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层是学校董事会,校事董会成员包括来自教育部、大学、局机关、相关企业等代表,校董会担负着监管院长、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新系、新专业、审查学院每季度的运作发展情况、年度财政等情况。他们以社会最前沿的信息和其丰富的经验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招生、教学、实践等重要环节以很好的引领。

(2)师资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引进上,除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外,更看中应聘人员的在企业实践或工作的背景,非常严格地要求教师都具备5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如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也可考虑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师资的实践和研发能力。学院同时还很强调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都要求教师完成学院规定的一定培训学时。

(3)校企合作保障:采用“校中厂”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企业强大的资源,实现“企业融入学校、项目融入教学、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岗位”,为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关键的实战训练基地。同时企业也会将新的一手研发的资料与学院共享,以校企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开发项目、项目研讨、实施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2.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2.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论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3“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3.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

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3.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3.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

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4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探索公司管理、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在校园里就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也加强和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社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晋保山.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 蔡袁强,戴海东.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温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10).

[5]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6] 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

[7]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5).

[8] 戴士弘.2012年4月7日南京讲座《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气动理论与实践;改革与实践;项目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11-03

一、引言

气动技术的机械动力源来自于空压机中的压缩空气,储存在压缩空气的能量进行着能量传送或信息传递,是流体传动应用和控制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自动化工业生产和机械电子一体化的实现方式[1]。因此,气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就要求气动技术教学符合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理解基本概念、理论的前提下,循序善诱、按部就班的掌握和应用新气动技术。气动技术课程必须统筹兼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优秀的人才培养方式,匹配社会技术发展的需求,切实解决气动技术教学和实践方面的问题[2]。

由美国的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瑞典的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nk?ping University和The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所工程技术高校共同发起和成型了CDIO教育改革理论。该理论以工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依托,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的产品四个重要的周期内进行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活动[3]。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工业生产离不开CDIO的理论指导。CDIO教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始终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在不同产品的工程实践中,逐步掌握基础工程知识,锻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优化新产品并逐步创新新产品,并认识工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CDIO理论和实践依据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方式,培养符合创新型工程对于科技人才在各种产品的工程实践中弥补单一教学的缺点,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员。同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融会贯通国际领先的工程创新理念,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工程能力素质等。在目前实际的教学实践改革中,CDIO理论的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有力理论和实践指导[4]。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快速、有效地培养国际化的中国工程师,以适应国际化技术发展需求,国家制订的“卓越计划”就是在政策上指导培养方向和需求,因此依据CDIO理念,培养现代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员,并且针对相关课程体系重新优化设置与纠正现有实验状况,成为教育相关人员的当务之急[5]。

二、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现状及问题

1.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现状。气动技术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的实现途径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满足在各种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但对于机电学科的学生而言,气动教材学习课时有限,认识程度浅显,并与工业自动化的实际应用相脱节,所以学习与实践脱离,培养人才不合格[6]。气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学科知识独立,基本概念众多,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不易理解并完全掌握机械设计原理及电路控制技术系统概念,实际工程应用、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有限的局部的气动相关设备的原理、装调、应用等气动专业的认知和动手能力[7]。动手实践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采用整机固定式实验台,学生参照实验步骤指导书按部就班地进行动手实验,本质上都是依据实验步骤,几乎不进行思考的机械式模仿和采集实验数据,根据既定的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纵观实验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实验步骤被动执行动手操作的[8]。由于实践条件不充足,实验学生数量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因此气动技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学生实践部分轮流操作,加之部分教监督不力,部分学生学习实践意识薄弱,只求完成实验报告。气动技术实践环节与理论讲解各成一体,不能互补。教师依然采用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再安排相应实验的教学习惯[9]。此外,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复杂不易理解,元件种类及机械结构繁杂,同时气动系统工作过程抽象及复杂,等等问题都是气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10]。

2.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问题。目前,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现代气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实验过程中存在教学和实践分离、内容独立、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2)现代气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求达不到,没有建设和完善气动实验项目教学中的内容,实验环境差;(3)基于项目训练的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和规范;(4)项目训练教学方法中的工程实践实验项目评估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5)为学生实践提供不了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优化仪器设备使用和设计、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提升的实验环境。

三、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现的改革实践

在CDIO教育理念下,结合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优秀气动人才培养计划,对下列5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并提出了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思路,依次为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师资力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及产学研合作。

1.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对气动技术概念、原理、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气动技术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气动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建立满足气动技术发展要求的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社会气动技术需求的目的,形成一套全面有效的气动技术教学和应用的教学体系。

2.气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在气动技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方面,突出基础理论知识传授,注重实践能力提高,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趣味性教学手段,结合项目驱动式多层次、多目标的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成为相互统一的有效整体。在教学方式上强调项目驱动式多层次、多目标的教学方法,形成围绕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法。

3.气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师资力量加强。教学师资力量的增强和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与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培养符合CDIO工程标准的优秀气动技术人才的保证。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拓展教学和改进实践方式,不断拓展教师自身的科研教学能力与教学工程应用范围。

4.气动理论与实践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气动技术的实验设备使用和投入方面,根据气动技术教学知识的要求及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时的更换更新相关气动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对气动产品的理论、原理、机械结构等方面的认识以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运用软件模拟仿真技术与应用实践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教学直观化和学生学习效果突出化,综合利用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排除实验安全隐患,使实验室设备的综合管理与使用安全高效。

5.气动理论与实践的产学研合作。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契机,兼顾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利益,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结合各自的独特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的综合优势,以期望在气动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等系统工程中取得新的突破和技术改进。参照CDIO工程师培养标准,学生可选择去不同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并以企业实习项目为题完成毕业设计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而且可由实习企业和学校择优推荐,并给学生多种就业选择。最终,可以使产学研优势互补,使得学生在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方面,不仅在知识上深入理解并且在实践应用方面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

四、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项目训练教学法的实施及评估

按照以下六个步骤实施及评估项目训练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1)项目任务:包括任务书(时间、人员、项目要求)、方案(项目实施步骤)。(2)项目评估: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明确项目目的。(3)项目计划:根据项目评估结果,学生明确自己在本项目中的工作内容和所要取得的成果,按照整w方案和各自的工作方案逐步实施。(4)项目实施:教师和学生依据项目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并根据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不当,学生及时纠正,记录并评价每个学生的工作量,达到实施与项目计划相协调。(5)项目成果:根据一定时间内,项目的实施完成后,学生对自己在项目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讲解展示,教师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指导。(6)项目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并根据每个学生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即参与度、动手能力、协同合作、成果分析方面进行综合差异化评价。差异化评价的结果:一方面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对项目整体把握的程度有更直观的认识,以便在将来的教学中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综合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补充的相关知识。

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评估,是对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体现。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内容包括教师授课内容、学生的实践操作、项目协调、成果评定的综合表现,最终体现在工程项目训练的成绩上和学生的能力提高上。

五、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意义

在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应用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意义主要有:(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项目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融会贯通基础理论和项目实践中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气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原有效率低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2)增强统筹规划的能力。在项目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要高效完成项目训练的任务,其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锻炼相应的能力,如已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应用、计划项目的实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组织协调等。(3)个性化教学。在项目训练工程中,学生的能力和项目难度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对项目进行差异化分配,力争使学生在每个项目中能够查缺补漏,得到全面的补充和提高。(4)综合能力提高。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项目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学生通过对所遇问题的综合分析,一方面巩固和扩充了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结论

本文以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为出发点,分析了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采用项目工程训练方法培训高端工程技术的国际人才。对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师资力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产学研合作进行分析,并以项目训练教学法的实施、评估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此,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项目训练教学法解决了目前教学实践课程效果不佳的根本问题,启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满足了社会对气动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应普遍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S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蔡茂林.现代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7,(02):44-48.

[3]"CDIO Collaborators". Retrieved December,2011,(28).

[4]http:///cdio-collaborators/school-profiles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8.

[6]贾光政,王金东,杨松山,等.液压与气动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机床与液压,2007,35(2):151-152.

[7]熊小青.《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改革浅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0,(6):112.

[8]李凤兰,徐小庆.机械专业验证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38.

[9]瞿爱琴,王同建,吕景忠.注重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32.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课程应用 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i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Piping Installation Course

CHEN Feng

(Fuzhou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9)

Abstract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piping installation"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 and its related professional groups,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project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application from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analysis, proj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project teach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project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mplicated analytical aspects are discussed, trying to find their mode of teaching in courses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mbined with the discovery issues and make matters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course application; project

1 项目教学应用可行性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得博士推创的一种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在教学中实践“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训练为主线,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对建筑常用管道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够熟练绘制、识读管道系统施工图的技能,能够规范地安装各类管道系统,并进行相应的水压试验,为学习专业课程和相应建筑工程专业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管道及设备安装技能的水平。

2 项目教学应用有效性分析

2.1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区别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制定到成果评价都亲身经历,体会到了工作艰辛和快乐,而且培养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教学法的区别如表1所示:

2.2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问卷调查

针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优缺点,笔者在任教的三个班级共159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此进行评价,评价分喜欢、一般、不喜欢3种,发出问卷159份,有效率100%。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说明,项目教学的实践环节大大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笔者教学实践效果上看,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大大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提高一倍以上,这些成绩表明,融汇工程实际的项目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以项目为导向,以实际工程生产为中心重组教材

在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课程教学中,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分解,教学过程按照实际工程施工流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实现与施工现场实际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所以项目教学法则以项目为导向,以实际工程生产为中心进行编写。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的“项目”是指设计一个具体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基本构件或基本结构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突出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的素质要求,通过企业调研,进一步确立具体课程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进而确定项目名称及项目具体的工作任务。根据以上指导原则,本课程设计了两大项目、十个课程项目(含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如表3所示:

表3 项目教学课程项目、学习任务设计

学生在学习单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以上包含了建筑类管道设备安装的主要内容,即有一般项目,也有拓展、深入的探究性项目,难度和广度逐渐加大,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相对独立,每个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均能实现阶段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和考验。

3 项目教学应用程序性分析

3.1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项目任务的确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适合各阶段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项目方案和任务,与学生共同研究,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项目的分解(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在任务确定的基础下,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团队中,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在各自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实施。

(3)项目的评价(检查评估、归档推广)。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计划为主要原则,灵活应变,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在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成果应进行自我评估,小组团队评估及教师评估。对于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讨论,进而找出造成成果差异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项目工作成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实践中,对于今后的项目教学的不断改进有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表4

表5 学生学习任务评价反馈表

项目名称______ 姓名____ 座号____ 班级____

3.2 项目教学实施效果

(1)实施的项目能够将某一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2)项目与企业生产过程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能够将项目直接用于生产实际。(3)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4)学生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困难及问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施过程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5)项目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项目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及相应的工作方法。

4 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课程项目教学案例

(1)项目任务:消防给水系统镀锌管道螺纹施工。(2)项目教学目标:①能够看懂系统工艺流程图;②掌握建筑消防镀锌管道螺纹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③掌握建筑消防镀锌管道螺纹施工的方法与质量评定要求;④引导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及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学准备:①知识准备:建筑防火相关规定,消防系统流程图及施工图的基本知识;②技能准备:施工工艺要求,操作技能,质量评定;③方案准备:学生查找资料,确立方案;④设备和材料准备:镀锌钢管,管子台虎钳,管钳等。(4)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5)教学过程设计,见表4。(6)学生项目任务评价反馈表,见表5。

学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填写反馈表。

5 项目教学应用疑难性分析

(1)项目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的设计在整个课程中应循序渐进,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项目应针对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项目中,项目教学应设法营造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形成能力。

(2)校内实践基地是项目教学的保障。由于项目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这就要求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有实践场所及实践工具、器具,这就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此作为提高学生技能的物质保障。为此学校应加大学生实训设备投入,并且争取社会行业、企业、协会的沟通和支持,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建筑行业的专业发展和需求,进而帮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具备“双师型”教师是项目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鼓励动员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训练和比赛,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确保能够实施项目教学。因此要有一批即懂“技术”又懂“理论”的“双型师”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型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教学任务,除加强学校“双型师”队伍建设外,还应加强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为项目教学提供人才保障。

6 结束语

建筑设备及管道安装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融合“教、学、做”于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未来岗位,从而让学生有业、乐业并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适应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试验。

参考文献

[1] 李方.课程与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东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23-26.

[3] 杨建平.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8(2):13-15.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信息技术项目设计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20-02

项目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同时,信息技术具有革新教育的优势,因此,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注重实践参与的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行业的普遍关注。同时,在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项目教学更是一种方向和趋势。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它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是一种更适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

2 信息技术对项目教学的支持作用

信息时代的教育强调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帮助”功能、“服务”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拓展教学资源、生动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中,信息技术发挥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2.1 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在项目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演示工具,能够使静态的教学过程动态化。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化的设计,能够实现抽象的基础知识简单化、复杂的操作技能简便化,从而明确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加快学习进度,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教师借助网络,将整个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高效地运用于项目教学中,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范围。

2.2 作为知识构建和作品制作的创作工具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搜索、整理和分析资料,促进知识建构,解决研究问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小组协助分工,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数字化训练项目,让学生针对同一项目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项目所需技能,从而节省时间,并能提高学生技能熟悉度。

2.3 作为协作交流和学习反馈的评价工具

项目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师生在论坛中沟通交流、生生通过网络协作交流,各小组将其成果及时上传至平台,方便老师组织指导,也方便与其他小组资料共享。在通过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流环境下,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

3 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为特点,注重实践参与,强调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该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下面以技术支持的项目教学为教学模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其具体的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可用图1表示。

3.1 教学项目导入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尤其关键。首先,设计的项目应包含大部分学习内容并能够结合多个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应由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设计的项目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学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主要学习以美化和实现各种网页的功能为主,基本掌握Html语言,会用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软件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网页。

在教学项目导入环节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优秀网站,师生共同探讨网站亮点,共同分析网站布局,逐步导入项目――完整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具体项目任务包括:网站的需求分析、策划、网页的布局、色彩的搭配、框架的应用等,完成项目作品。同时,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4~5人为一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项目组长,项目组长给其他组员分配任务,组员专职专责。分组后,各组定期召开研讨,通过教师推荐的优秀网站网址,上网进行查阅浏览,分析其优缺点,为确定项目主题做准备。

3.2 相关知识讲解

教学项目导入后,教师有必要讲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为了做好网站的需求分析,策划好网站的主题,需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但是,高职的学生对问卷调查的过程较为模糊,缺乏严谨。因而,教师需要提前讲解如何选择目标用户,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派发问卷后怎样进行统计,得出调查结果。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上通过下载、超链接的方式,将关于问卷调查的学习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调查结果为具体进行策划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对于草图的绘制、策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应的讲解与指导,便于学生更快地完成网站界面设计、网站布局等工作。

3.3 项目方案制定

项目小组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项目的工作要求,利用各自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共同收集、分析和整理项目相关信息,最后能制定项目方案,并确定工作计划。

每个项目团队经过问卷调查,共同讨论,最终确定网站主题。根据分析调查结果策划网站,规划网站的各个栏目结构,以及各个部分设计所需时间、技术、人员分工等。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最佳策划方案。采取独立工作与小组方式相结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组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计划,经讨论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策划方案制定后,项目团队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网站首页及其页面的草图绘制。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相互启发和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项目任务实施

这一阶段是项目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并形成相应的作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作品的制作。

在“网站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各项目团队中的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分别设立网站总监、文案策划师、网站编辑师、视觉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等角色。网站总监负责网站统筹和监督,并负责首页的制作;文案策划负责立项后编写项目中的文案资料;网站编辑师负责完成二级页面的制作;视觉设计师负责网站美工,制作处理网站图片、动画等素材;交互设计师负责页面特效的制作并进行测试和上传。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岗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齐心协力,各执其职,共同完成项目而努力。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设计网站层次结构图,规划站点结构;(2)设计首页及其他页面的平面效果图;(3)运用Photoshop制作和处理网页所需其余图像,运用Flash制作网页所需动画;(4)运用Dreamweaver进行主页、二级页面和内容页的设计与制作;(5)建立几个页面间的链接关系;(6)检查网页的运行情况,测试浏览器兼容性、超链接、站点报告等。

3.5 项目教学评价

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项目验证总结评价阶段。项目作品完成之后,各项目团队轮流展示和汇报本组的项目成果。在评价上,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各项目成员对自己的表现做个自评;然后,各项目团队内部相互评价;其次,在展示汇报成果的过程中,各项目团队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各项目团队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师生共同甄选出优秀的作品。

4 结语

项目教学注重实践参与,强调合作中学习,突显学生学习主动性,以项目为驱动,实现了以“学”为中心,体现了学校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11.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36.

[4] 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5]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念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0(2).

[7] 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第10篇

Abstract: The project curriculum-based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carrie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curriculum has become the main theori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of curriculum reform, need to actively take part in the reform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about interior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project, considering that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ject curriculum connot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help for professional interior design 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 室内设计;领悟课程;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Key words: interior design;perceived curriculum;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2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改革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7201016)。

作者简介:王伟红(1970-),女,江苏武进人,江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0 引言

高职教育改革的战火在中国职业教育界燃烧了十多年,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开发了多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与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年16号文)指出“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根据文件精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项目课程即成为了当今高职教育课程的主推理论。如何正确设计项目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专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改革从2008年至今已经四年多时间,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论证到项目课程体系完整的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过程中,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项目+工作室+工地”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编写了课程标准和项目方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和行业需求反复修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在行业和教育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项目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磨合和进步中,我们意识到只有教师积极投入才能保证课改的实施,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对项目课程内涵的领悟才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核心。

1 理解项目课程与领悟课程

1.1 项目课程与建设 正确理解项目课程含义很重要。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不是指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也不是技能训练项目,更不是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的任务本位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才是项目课程的含义。

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以设计理论为主,类似本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感性成分占多,对职业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需要用人单位花费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也没有按照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能力出发,如色彩素描等课程,还停留在艺术美学训练阶段,没有与室内设计师的设计审美培养结合,只是为了画而画……这些非常不利学生就业时的竞聘。在项目课程改革建设中,我们请来室内装饰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从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细分了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归纳出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室内陈设设计、设计表现等四个小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了课程体系,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造型基础、室内制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建成岗位大平台课程;将家具与陈设、材料与工艺、施工管理、手绘表现和3D效果图等课程定位为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项目方案,要求教师按照岗位任务的要求和职业的特点,用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教授。从2009级学生开始我们就进行了项目课程的教学,从麦可斯调查的数据情况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整体都较理想。

1.2 建立领悟课程观 领悟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思想。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五种课程处于不同层次和意义,它们是课程的不同形态。领悟课程是指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有多种理解的方式和差异,因此领悟课程对正式课程有着关键的作用。“领悟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和对以往运作课程的反思基础上的课程重构,是教师在正式课程进入运作课程之前所领会、感悟的课程”②这是杜志强对领悟课程的定义。根据领悟课程的概念,在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为教师个体的领悟课程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建立领悟课程观,并能在课程进行之前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内涵,教学过程便成了活动的项目载体,这将影响着整个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内涵的重要性

2.1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设置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建设是教学的第一关,必须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理解项目课程内容。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因为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范畴,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艺术修养的室内设计师。根据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来设置课程,将完成这一项目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分解成更小的项目,用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教师必须站在项目课程设置的根本上领悟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处于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上的哪一个环节,必须教授学生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设计师这一职业岗位,教学方向才不会偏移。

2.2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入校前经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但总体水平一般,虽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以就业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当然不论就业与深造,都需要有后续发展的知识理论与艺术素养支撑。室内设计师并不是会用计算机绘图就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领悟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并提供更适合学习的途径,项目课程的实施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项目课程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根据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效率。比如室内制图的学习,根据设计师岗位要求,将量房后重现图纸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将测量技巧和制图标准等知识的掌握融合在实地测绘中。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很轻松就掌握了测绘要领,记住了墙柱门窗等枯燥的尺寸数据,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标准,理解了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是从现场测绘中开始,遵循制图标准是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从一个工作任务中得到数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项目设置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3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中的教师

2.3.1 教师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积极投入到课程内容中才能实现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本实施。课程需要教师设计,从室内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能领悟到:项目选择需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就是课程内容。

2.3.2 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室内设计师需要的能力是综合的,能设计、会绘图、懂管理等,这些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教师要领悟高职教育的本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持新鲜和创新精神,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项目载体的可行性。佛家讲究悟性,教师的悟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将自己置身于职业岗位中,穿插在各个任务中,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人生体验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如居住空间客厅设计,如果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也并无不妥,但如果将自己曾经做过的案例作为讲解的项目载体,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施工过程和设计效果,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快很多,如果还能辅以现场参观,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3.3 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还要保持着反思的清醒。室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不确定性,虽然设计程序是一定的,但最后的设计方案却是多样的。学生学习情况可能没有理想中的好,职业能力的掌握或者仅限于技能的掌握,如电脑绘图中的命令操作是一定的,但得到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这是什么原因?马克笔绘制沙发的步骤是详细示范过的,为什么学生笔下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什么不像教师理想中的?……虽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但这只是一种授课模式,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在和学生的共同沟通学习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艺术素养的培养没有章法可循,靠的是勤奋,以及自己的悟性,领悟能力非常重要,美的原则适用于各种艺术类设计。教师自己能领悟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还要指导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领悟艺术设计的能力也是从教师的教学组织中得到的,“授人以渔”才是正道。

3 从领悟课程观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课程体系是一种系统。站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看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是关键点。根据室内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指向这一中心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设置的,对应的是设计师的设计、绘图、管理能力。我们要领悟的是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活动的导向,课程构建目标和课程内容目标都是以这一体系为指导的。

“大专业基础+小专业方向”,这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将专业细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

我们在构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时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发展的角度入手;同时课程体系体现了艺术性的要求,没有将技能与艺术割裂,体现了职业技能的重要,兼顾了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多方位发展而设立的拓展课程;还考虑到了课程体系应表现出发展和创新,以及相互之间穿插的多维度联系。课程内容是相互渗透、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也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课程体系是一个科学性的整体,就如整串的珍珠那么完美,教师的教学实施便是那

根线。

3.2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我们要领悟的是在课程体系这个系统中存在的个体的作用。孤立地看一门课程的内容,那只能体现一个工作任务的要求,要看到这门课程在整个职业岗位上所处的位置,领悟职业教育的本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理论可以伴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室内设计师所需掌握的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分布到不同的课程中训练。同时,要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将课程内容重组、精选和凝练,统一并优化课程体系。

社会在进步,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要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用领悟课程观看待室内设计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把握方向,只有教师理解了项目课程内容的真实意蕴,项目课程才能转换为教师自己的课程。这也对教师个体的职业实践提出了挑战,从“做中学,学中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会对课程内容有领悟,有领悟就能进步,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除了显性的课程,还有很多隐性的知识,需要教师用心去领悟,保持一定的预见性,保证项目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让教学质量真正成为高职教育的重心。

注释:

①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

②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2.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上一篇: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 下一篇:拓展训练新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