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4 22:38:47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1篇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强化,那么开展一定的拓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拓展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体育锻炼。首先针对拓展训练的具体内涵作了阐述,然后就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渗透实现提出几点方法建议,希望可以对初中体育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拓展训练;内涵;方法建议

拓展训练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既定训练内容之外的一些拓展项目。拓展训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学,那么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在融入拓展训练之后,通过针对性、专业化的拓展,可以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一、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本质意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拓展训练的理解,普遍认定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即利用超出课堂的内容ρ生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是球类运动、田径和武术这几类,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对这几个传统项目巧妙利用实行拓展训练,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实际创设全新的项目实现拓展训练,以便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强化。

二、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现

1.构建拓展训练方案

要想将拓展训练切实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就一定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拓展训练的方法进行详细编制,确保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够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盲目教学的情况。构建拓展训练方案,需要从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项目、实施流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出发,详细完善地编制出具体的拓展训练方案。比如,在进行篮球项目的教学时,这一教学项目既要求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篮球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篮球技巧可以通过课堂的篮球教学实现,而团队意识则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对此,就可以编制详细的拓展训练防范,具体

如下。

拓展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团队配合意识,然后学生能够在篮球项目中加强团队配合,减少单打独斗。

拓展训练项目:小组绑腿跑竞赛。

拓展训练实施流程: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从身高、运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出发,将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横向排成一列,利用专门的绑腿用具将相邻学生的腿绑在一起。之后,先进行单组限时跑,规定距离,让每组学生轮流进行限时跑。在限时跑完成之后,再展开小组竞赛跑,让四个小组同时开跑,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获胜,对获胜小组与最后一名设定不同的奖励和惩罚。

活动评价:先对学生拓展训练的具体成绩作出总结,然后指出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点名表扬部分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树立榜样对其他学生形成激励。

2.拓展训练具体实施

在编制了详细的拓展训练方案之后,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拓展训练。方案编制是比较简单的,只需参考条件作出计划即可。而要实际实施则会面临不少意外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拓展训练时灵活应变。

比如,上文所设计的拓展训练方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所要实施的拓展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绑腿跑的规则,确保学生理解到位。其次,在分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分组需求。再次,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个小组的协调,尤其是一个小组在进行训练时,教会要督促其他小组进行热身或是原地踏步练习,避免其站在原地成为看客。最后,在实际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保护,避免在拓展训练中造成学生受伤。比如个别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出现了扭脚,这时教师应该即时暂停,让扭脚的学生退出,让其他学生继续训练。

3.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在体育中进行拓展训练,适当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针对上述的绑腿跑拓展训练,在完成小组竞赛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训练评价。首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自评,主要是对竞赛成绩作出评价,同时要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即获胜的小组要自己分析为什么能获胜,失败的小组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失败。其次,在每个小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从而得出拓展训练的核心思想,即团队配合,并且结合每个小组的成绩点明团队配合的具体效用。最后,教师要从拓展训练回归到篮球教学上,让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同样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取得

胜利。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拓展训练方案编制着手,加强拓展训练的实施和评价,确保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王超.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问题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149-153.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拓展任务;训练方案;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05-04

2004年11月,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国际化、价值西方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承受着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进攻和重重渗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内政策的理性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成为了当前高校的重要教育课题。因此,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和改进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运用拓展训练来提升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是当前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探索。

一、拓展训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最早由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20世纪70年代把拓展训练引进了学校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在企业培训上广泛使用。目前,中国学校教育对拓展训练的应用处于尝试阶段。2002年3月,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启动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该计划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拓展训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获得了初步运用,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把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来,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拓展模式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训练,在教育模式改革,学习动力更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转变为分享模式。中国传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采用讲座,报告或讲课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说教模式为主,说教模式,就是以说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别人。这种模式好比“杯与壶”,听者像空杯,等着说者这个“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针对主题内容,不会主动去调动自己的情绪、感觉和想法,如果主题内容引发了学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大部分学生习惯持观望态度,很难主动配合。因此,在说教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一些教育者为取悦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会插讲故事笑话,而不得不忍痛割舍许多重要内容。更多的教育者,则为了符合政治教育的严肃性,习以为常地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向学生灌输理论观念,教育成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活动,教育者很辛苦,受教育者很痛苦,忠言逆耳而效果甚微,一相情愿敬职敬责而费力不讨好。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只采用说教模式,而必须改革这种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去考虑学生心理状态,考察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控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变形势与政策教育说教模式的被动局面,变学生被动的听教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把理论说教模式变为理论分享模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拓展训练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现场环境体验中,使学校与社会、与自然紧密联系,它突破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封闭式格局,丰富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为大学生辨析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提供了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的读报看新闻,也不是点评国内外重大事件。而是对社会的发展形势,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学生要有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大学生要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能把杂乱的社会事件联系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社会事件发展的规律。这样,大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更好地理解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高校教育必须提供相应的专职服务平台,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就是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就包含着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思考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的训练活动,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的交流体验,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校正、相互验证、相互监督和相互激励,既可以从内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从外在建构学生共同学习的制约机制。

第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可以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合力。形势与政策教育对象多层次性和多元化,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者要不断寻求新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受教育者不断增长的需要。新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剪辑和整合,才更加容易融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去,拓展训练是剪辑和整合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的平台。拓展训练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安排在特定环境中,扩展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空,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教育情景中去参与去体验去学习,拓展训练充分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心理受到挑战,活力得到激发,潜力得到挖掘。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及其训练方案的构建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既包含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方面,又包含动态性很强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热难点问题等方面。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有相应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及时捕捉最新时事动态,准确传达给学生。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必须既紧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紧扣时代脉搏,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拓展训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挖掘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的新型模式。

通过拓展体验训练,可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落到实处,具体到学生身上,拓展训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深化,便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这个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中国对外政策、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世界重大事件及中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五个方面。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之前,要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周密翔实的拓展训练方案。因为“在拓展训练中的规则与活动计划都是事先制定的,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在各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各自的认知,在体验后与大家分享,换位思考别人的认知与自己的差异,得到再次的学习”[2] 。所以,拓展训练方案是实践训练的蓝图,它是指导实践训练有序有效进行的指示标,也是进行拓展训练总结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结合具体的拓展条件,可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的训练方案构建(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的休息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的实践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 ,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 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是指亲身体会训练过程,直接认知、欣然接受、感悟道理、自由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趣味、活力和魅力,它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新或重复情境,用拓展流程呈现或再现教育任务,还原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让精神经由训练而获得彰显和扩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要求很高,必须有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最好两者兼而有之。实地环境媒体分为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和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一般指教育基地或某方面的专职场所,一般性的实地环境媒体是教育者自己动手布置的像会场一样的环境媒体。如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可以在专业性职业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将学生带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去,当学生走进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首先看到巨大的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石雕,然后会看到红军首长和战士的遗物,还有一些历史标语,学生甚至可以去扮演一些历史角色,感受一下当初的历史氛围,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艰辛过程;也可以在一般性实地环境媒体中进行,教育者带领受教育者,根据拓展任务训练要求,用黑板画或幕布等形式来布置教育场所,让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产生亲近感,扩大拓展训练的感官影响。

实地环境媒体硬件条件带来的拓展训练效果虽然相当高,但是必须以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建筑环境条件为依托,实地环境媒体硬件很难全面满足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任务的需要;更多情况下选择的是虚拟环境媒体条件,虚拟环境媒体条件主要指多媒体技术条件,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仿真虚拟视听环境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感觉功能,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拓展体验的质量。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3.思考(Think)。思考指针对某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拓展体验诉求是以创新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和兴趣性,从而产生对问题思考的体验。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而言,思考是学生感性飞跃到理性的必要条件,思考拓展体验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渗透着学生充满创意热情的精神,能召唤出学生的连带理性动力。

4.行动(Act)。行动特指拓展活动影响学生心理,触动学生身体产生互动交流等的行为动作体验。行为拓展体验分为说和做两种体验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让别人知晓行为者的意图,意图不明之处是整个拓展训练需要及时清晰确认的盲点。学生在拓展训练进行过程中,不能持续闷着,而是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后,通过说或做的行为把它表现出来,让受教育的产品(学生)形成拓展共振和叠加效应。如在中国对外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或外交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这种行动体验。

在整个拓展体验中,教育者不要只去凑热闹,瞎起哄,而要引导好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及时抓到触发点,对学生进行即兴激励。因为在体验拓展中,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育者要通过激励让学生及时回到主题上,或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在激励之下学习热情一般会高涨,学习信心会倍增。因此,在体验环节中,教育者要善于激励学生,调整拓展节奏,保持训练热场,一步步把体验环节推向高潮。

拓展体验训练结束时,教育者必须进行总结,否则功亏一篑。对本次拓展训练要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分析它的得失,继续巩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它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正确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 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3] Kolb,D.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4.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aining Research

QIN Hong-ping,ZHANG Yu-sheng

(Guizhou Normal College of Marxism-leninism,Guiyang 550018,China)

Abstract: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is to enhance the important chann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in the significanc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from expanding training plan,build and expand training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two aspec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tent flow.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3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一方面,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成长发育的好,将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而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于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体质,而且对学生身高的增加也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还由于目前电脑网络的发展以及课业负担的加重,大量地占用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导致学生的体质总体下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定型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力,对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和成就事业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目前看来,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意志力差、畏惧困难、怕苦怕累的情况,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势在必行。

另外,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体育成绩已经列入中、高考的总分,对学生的升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体育占40分比重,其中30分是考场必考;另外10分是过程性考核的分数。这40分如果拿不到,学生将很难升入重点高中。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学的强度和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达到40分得满分的标准,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是非常实际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一方面,目前的初中生都已经十多岁了,身体各项素能相比小学生来说,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在体力和精力方面,也可以接受更高强度和力度的体育训练,因此,从这方面说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需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投资,相应的,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科学和规范,各种体育设施应有尽有,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的硬件设施不成问题。

另外,如今各类中学的体育教师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接受过专业的体育教学教育,非常专业,也十分了解对于中学生应该进行哪些拓展训练,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怎样的强度。此外,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借鉴和学习,因此从软件方面来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也是可行的。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的实施方法

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要避免单一和刻板,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现在的初中生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对很多事物的很多看法都与80后、70后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一代更追求个性,做事喜欢新奇,喜欢变化,讨厌刻板与单一,不喜欢按部就班。因此在对他们进行体育拓展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合这一代的特点,制定有创意、有趣味的训练方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这多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要注重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理念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更是凸显,在给初中生进行体育拓展训练方面,也同样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制不同的学生都要区别对待,制定个性化的拓展训练方案,使其切实符合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这一点也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还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辅导方案最大程度地符合专业化、个性化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虽然倡导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育拓展训练,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一个合理的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学生在刚开始接受拓展训练的时候,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难度和强度比较小的项目开始,循序渐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跟踪,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加大强度和难度,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拓展训练,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导师负责制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教师资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于1999年首批公布的20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之一,承担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基地根据国家有关职教师资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规划》、《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及符合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二)创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四项新模式,即实施“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招生就业模式,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三突出、四双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特色模式;(三)建立相应的特色教学体系,以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基地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不断建设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三突出”(突出实践技能、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双制”(实行“双大纲”、“双课堂”、“双证书”、“双师资”机制)的教育教学特色。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三突出、四双制”的教学特色,基地拟定了与之配套的“三特色优势方案”,即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职业特色训练方案和创新能力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近两年来为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基地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双师型”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从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以《职教师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各个专业率先研究、设计、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各专业技能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模块、教育教学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这三大模块的设计也体现了我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三突出”的教育教学特色,即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三大模块下还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不同分设有二级模块,在各专业技能模块中包括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技能和通用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还设置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模块。我们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技能进行细化,制定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各技能项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及实施环节,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同时把各专业的技能培养项目分解到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突出特色。通过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考核标准。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和强化了基地职教师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了具有我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突出特色样板和教育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技能过硬的目标,更加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基地在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认识,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教特点,构建了“一年级认知实训二年级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毕业顶岗实训”的技能递进式职教师资实践教学链,突破了普本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凸现了职教师资技能过硬的培养特色。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地制定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数量,形成了系统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按技能递进关系分配到每一个学年,把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的“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的“毕业顶岗实训”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基地逐步提高认识,依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种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知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程序以及其相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通过“看、问、记、想”,使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课程和综合性生产实训奠定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层次,单项生产性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某项生产性技能实训,了解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构、设备、设施及管理,能具体对每个单项技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能。

第三层次,综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基本或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各个单项生产性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实训,全面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生产程序和过程,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研工作及其创新。初步能达到技术员、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四层次,顶岗实训。要求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训基础上,通过顶岗生产、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训,使学生在指导老师或顶岗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从事所分配的顶岗工作,达到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四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操作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落实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和保证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早期成立了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教研组主任,组织既有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各专业实践教学教研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工作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在成立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基地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热爱职教事业,热心实践教学工作,熟悉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作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导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大纲,具体负责职教师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考核,参与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的建立使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生产技能实训、三年级的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四年级的顶岗实训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这一创新,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促进和保证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较大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按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教师资专业技能体系要求,基地加强制度建设,还制定了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职教师资各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水平和从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地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以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教师资教师师资库,组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去,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建了多个实训基地,拓展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的职教师资实训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教学改革,完善适应职教师资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1、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按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和要求,制订出科学、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地为彻底改变过去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科完整性、偏重理论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倡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即以满足西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性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倒推的方式确定应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及综合素质课。按照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的思路,专家及相关人员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行业现有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和就业方向,努力使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们努力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实训相衔接,一定的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能力相适应,并以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结构。体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1。

2、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1、课程体系的优化在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突出重点理论教学;2、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3、保证重点主干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对专业重点主干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4、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有名望的专家、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性来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5、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将根据课程性质精简教学实习门数,实现多课程综合实习,增加或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和落实,职教师资本科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我们实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灵活专业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历年我校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培养方案和训练方案,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专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师资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职教师资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师资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型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渐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中等职教师资的道路。

【作者简介】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能力 科学化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近年来,用人单位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往往要求他们具备各种社会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然而,他们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行科学化的培养。

社会能力指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他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协调能力以及他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艾略特将社会能力概化为适应和社会技能。适应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与任务有关的行为、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①据此,高校对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科学化培养应当遵循科学的法则和特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出培养其社会能力的方案。

鉴于此,笔者连续两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国贸学院、会计学院和工商学院的2008和2009级的实习学生,就学生的身心素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指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样本为600人,回收调查问卷58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调查结果如下:感到工作较为劳累者占53.2%,不太累者为34%,感觉不累者仅为12.8%;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者占40%,感觉一般者占34.7%,感觉没有压力者占25.7%;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感到应付自如者占35.5%,稍感困难者占38.5%,有困难者占26%;和同事交往时,感到与同事难相处者占68.8%,感觉一般者占21.4%,比较容易相处者仅占10.1%;在知识运用调查中,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对工作直接有用者仅占10.8%,感到间接有用者占55.9%,感觉无用者占33.3%。

结果显示,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调节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这表明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亟待提高。鉴于此,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本着科学性的原则,探索并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其融入和服务社会提供原动力。

二、大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践取向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其在自身素质、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高校应当从身心素质、口才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提升大学生社会能力的机制。

(一)构建身心素质训练机制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是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和精神分裂等行为,严重削弱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身心素质训练旨在贯彻大学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应对其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素质拓展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方案。(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身体的理念,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高校应向学生广泛传播健康身体的思想,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步实现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转变,切实提高其体质及健康水平。(2)将身体健康的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紧密结合。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常年开设体育课,将出勤率与学分挂钩,切实做到每人必选一个体育项目。(3)因校制宜地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器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身体锻炼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拼搏精神。在举行体育活动时,应以校体育社团以及各班级为主办单位,积极筹划各种体育项目,要求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并通过综合考评与体育锻炼挂钩的方式,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心理素质训练方案。(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分专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2)心理健康课程课内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学习及技术和方法训练,如自信心、防止抑郁、抗挫折承受能力、就业心理指导等方面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游戏、人物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心理实践有机结合。(3)心理健康课程校内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心理学团体开设的心理咨询等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帮助他们规划人生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举办以优化人格、增强自信心为主题的活动;针对大四学生开展毕业生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以挫折应对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广播、校报、墙报等形式进行心理保健宣传。(4)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扶持心理类社团,建立咨询室,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帮助问题严重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5)构建四级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制。这四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各部门的专职心理老师、辅导员、学生心理社团及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反馈到辅导员和专职老师处,防患于未然,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几率降到最低。(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综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益。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联合校外的心理卫生机构,共同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采取倾听、劝告、建议和限制等干预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他们的愤怒、忧郁等负性情感,使其具备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3.素质拓展训练方案。素质拓展训练以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对参与者的生理、心理、智力、合作能力进行全方位挑战。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实际体验中,从他们所面临挑战时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入手,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观念的质的转变,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和心理品质。这种训练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结合。个人项目,如断桥、水上拉索等,可以增强个人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集体项目,如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共同面对挑战,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建立口才、写作训练机制

为了培养能写会说的全能型人才,为其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使之站起来能说会道,坐下去提笔生花,高校应当重视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使之成为各学科的必修课程。

1.应用文写作方案。写作在各行各业的用途都很大,应用文写作应当成一门大学通识课程,培训学生的公务文书写作、事务文书写作、经济文书写作、科技文书写作、法规文书写作、礼仪文书写作等能力。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由教师集中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列入成绩考核标准。学生除了需要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并动手实践之外,还参加各种相关的能力竞赛,如优秀简历评比、优秀论文写作等。另外,学生应该参与外出调研,参与社会实践,提交调研报告或实践报告。

2.口才训练方案。好口才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并体现在毕业生求职时的临场发挥。为了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首先应当提高其心理素质。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气氛,训练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怯场心理。他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讲话内容的充分准备,并练习口语表达技巧。学生的口才训练有多种途径:在课内或课余组织各种口才活动,让同学分成小组演讲、辩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前个人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模拟,由教师监督指导。其中第一项每天进行,在一年级实施,后几项每月一次,在二、三、四年级实施,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院系定期组织讲座,训练学生的演讲、辩论、主持、社交、求职、谈判、推销口才;定期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将口才训练成绩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三)创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机制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并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心理沟通的能力。②学生应当把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原则,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各种群体和人打交道。为了提高社会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充分准备,学生应当掌握以下人际交往技巧:

1.积累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及社交礼仪知识。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礼仪礼节是否合体规范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只有把流畅的语言表达和得体的礼仪举止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口才的最佳效果。

2.尊重、关心他人,坦诚交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是大学生交往成功的首要个性品质,也是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的基础。③只有坦诚相待,参与同学感兴趣的事情,才能互相理解,结成深厚的友谊。

3.主动加强交往,正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相互了解是同学产生友谊的前提。要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以便增进友谊。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对之表达赞赏之意。

4.掌握交谈艺术,多与别人交流。交谈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要有效地进行交往,需要把握交谈艺术。交谈时要学会耐心、虚心地倾听,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态度要诚恳、谦逊,选用简明词汇,语调适中,通俗易懂,并注意对方的反应。

(四)社会实践体系构建机制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指“走出校门,有组织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并从中接受教育的活动。它较之于校内实践,除了客观现实性、创造性、社会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参与性的特征”。④它是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学校的共同参与,提倡社会化运作。应当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负责人联合组成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制度来确保活动的实施,强化社会实践的社会化运作。

1.必要途径: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并投入人力和资金,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使之合理化、正常化。有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并资助这一活动,将会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

2.重要途径:社会的配合。社会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阵地,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应当适应社会环境与需求,实现社会与高校的互动。如果社会各单位为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

3.关键环节:高校的重视和参与。高校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高校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基金,保障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索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4.具体实施途径。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勤工助学活动,分为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校内活动是学校以勤工助学补贴的形式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校内兼职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图书馆等部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活动。校外活动包括家教、计时计件的劳务性工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2)项目(团队)化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团学系统建立的就业见习基地、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3)调查实践类。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包括走访参观、调查研究、社会考察等形式。这对于促进学生接触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4)公益实践类。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加对公众有益的事情,如公益劳动、环境保护、爱心捐款、公益创业等活动。这类活动能够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承担社会使命,具有很强的教育效果。(5)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特长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将成果运用到个人创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去,主要包括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创业活动、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如大学生“挑战杯”赛事。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职;体育教学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概述

拓展训练起源于何时?一般认为,库尔特・哈恩(Kurt Hahn) 等人在二战期间创办的“阿伯德威海上学校”是现在拓展训练的最初形式。但是,拓展训练的思想理念和渊源都与近代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再说远一点,完全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期间,甚至是周朝末年。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的原意是外展。拓展训练既可以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也可以人为设置一些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由于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与过程都包含体育项目和身体锻炼,因此,拓展运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并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明显特点的体育竞技运动。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目标方面

大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延续着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即重视通过学习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老观念,缺乏对学生价值观、情感学习和认知态度的培养,尤其忽视了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使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教育方面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束缚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集体合作能力。

2.体育教学方法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凸显,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什么,学生在教学中根本没有选择自己喜好的内容的权利,这就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扩散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限制。

3.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当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主要围绕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把重心转移到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上,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过于老套,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沟通、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1.拓展训练方式灵活

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对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的拓展内容,这样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穿行,也可以在课间时间进行指导、开展,从而有利于在校园内灵活开展这项运动项目。

2.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要求各级各类院校在教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高职类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形,没有凸显出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反而老师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致使素质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素质拓展项目的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历练身心,提升团队通力合作的能力,很好地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不仅扩充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应了改革的需求也达到了改革的目的,是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课改行之有效的方法。

3.拓展训练迎合了素质教育开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拓展训练以科学育人为理念,以身心锻炼为手段,以提升能力素质为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方案的提出和内容的设计都要求有专业人员的参与、设计和审核,并经过了周密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其形式是“参与实践体验―理论提升―再参与实践体验―再理论提升”,反复深化,即在实践中提升,其实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对提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对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4.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是其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基础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具有先行后知、交流互助、培养团体意识与个性、寓教于乐的显著特点。拓展训练一改传统的授课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做中学”,使师生在教学中敞开心扉、双向沟通、平等互助,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所有教学项目生动活泼,极富趣味性与挑战性,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受益多多、提升自我。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可根据学校的现有器材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而且一些项目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根本不用器材就能完成,但是在安全方面,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拓展训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说明它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

四、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需要为拓展训练开展的基础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别于社会人士,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毕业后大部分是面向各类企业,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喜好、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追求结果,只要学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就可以。另外,应该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区别对待又要做到正确评价。

2.拓展训练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实施方法,都要符合本校学情,应将现有的闲置体育教学资源加以灵活应用,而不是一味要求学校按照拓展训练的要求和模式采购器材,改进体育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者体育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积极创新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

3.重视对拓展训练的结果进行评估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积极沟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要对这些问题和情况进行积极地思考、解答和正确的评估,使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无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有关上级部门要求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由于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态度不积极,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形,导致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拓展训练从其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能符合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逐渐融入拓展训练,达到课改的要求。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有质的提升。但是在融入拓展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把“融入”和“结合”有机统一,要将拓展训练内容与体育课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拓展训练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校内与校外结合。另外,为了使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起来,应该对拓展训练的教学结果进行积极的反馈和评估。

参考文献: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7篇

1.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特性

对于心理行为意义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文化为参照的语境。这一“心理具有文化属性”观点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在高校中,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校园文化,其文化环境存在的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和创新性,都是其他社会亚文化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外力,对群体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奋进、健康的大环境来影响、引导大学生群体,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对环境也提出了要求,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学生适应和改善环境的动机和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以及思维、行为模式。拓展训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承载了心理的校园文化属性。因此,拓展训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活动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

2.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校园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校园文化的特点具有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创新性,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包含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而拓展训练突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色,强调通过参与者的实践与体验,挖掘自身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内驱力,感悟生命与成长的意义。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传承、创新起到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和补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开阔了参与者的视野,实现了思维与理念的更新与改革。其作用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实践活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拓展训练中,注重教育引导和情感体验的力度,突出爱的教育,并把活动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同时,由于拓展训练具有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立体的互动、深刻的体悟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能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2)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融入校园文化的拓展训练,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训练的活动方式营造团结共进、合作共赢、尊重接纳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团队建设,将个体融入到团队中,寻求其在团队中的定位与支持系统,通过协商与配合,参与和互助,让个体体验到融入团队的和谐文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感悟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内涵,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坚持学生亲自体验,独立完成,自主分享。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启发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和事,还有利于引导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客观认识事物,消除抱怨、不平、无奈等负面情绪,学会向他人学习,并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做一个人格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

二、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思路与策略

1.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具体思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具有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亚文化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特点,让校园文化充满时代的气息和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丰富校园文化方式、手段的思路,即探索与实践以拓展训练为活动载体,促进各类教育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系之间、各班级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资源整合,推动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优化。

2.校园文化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策略拓展训练具备典型的“先行后知”的特点,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以学生自身体验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目标、透过把每个体验内化为生命动力的这种富有创造、探索理念的活动,推进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进程,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坚持“一核心”坚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以感受性活动为方式,以学生领悟内省为提升,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探索和实践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

(2)把握“两结合”①自愿参加与协商安排相结合。充分发挥拓展活动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奇、险、有难度、具挑战和群体学习等元素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历奇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需要,吸引学生自愿参加拓展训练活动。而对于需要特殊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协商的办法,以尝试性的活动巧妙地激励这部分学生参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全员成长理念。②自主成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开放式、探索性的活动,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体会“尝试错误”中主观与客观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成长。同时,适时的建议,平等民主的交换意见以及活动整合阶段中活动目的的阐述、导向性的感悟和理解等教师引导环节,促进学生将感悟体验升华为人生成长的经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活动目的。

(3)遵守“三原则”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原则。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包含着各类对象和团队的内容,包括针对学生、辅导员、新教职员工等个人成长要求的拓展方案;针对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团队精神培养的训练方案;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构建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心理训练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相逢是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我是最棒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压力弹簧”职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二是多层次的人际互动方式。在项目实施中贯穿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体验,例如“我是谁”、“自画像”等个人项目鼓励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罐头鞋”、“有轨电车”、“穿越电网”等团体合作项目为“个性独立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交流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多角度的人格提升。在项目效果上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挖掘潜能,挑战极限,融入团队等内心成长为目标,帮助学生将包容理解、接纳合作等心理素质升华为全局意识,完善人格。例如“空中抓杆”要求学生独立爬上9米高25厘米的圆盘上跃起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为学生提供了充满信念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冷静、果断、坚韧的良好品质。

三、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启示

1.制定“接地气”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

拓展训练最初是作为企业管理、社会培训、军事训练等领域的培训方式引进的,当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出现时,应根据校园文化内涵以及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制定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2.加强专业教师培养让“软实力”不软

在学生自助成长过程中,专业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专业的指导水平决定着拓展训练能否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学校在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应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学科、师资等方面的优势,重视专业教师“软实力”的培养与职业认证体制度的建设。

总之,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拓展训练这种全新体验式的活动,探索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校园文化传承方式,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丰富与发展,进而培养大学生忠诚与信任、团结与协作、接纳与包容、追求与奋斗、乐观与幸福的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在今后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将遵循规律、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发挥拓展训练对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提升育人成效。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计分卡体育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6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IdeasHAN Xuef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 to implement thereforms in the trainingmethod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of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ntent of reformbecome a spor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management of the "BalancedScorecard" theory to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depth study, explore and analyze its main contents inP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n study the proposed deepening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reform, promot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当前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在教学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方法和内容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培养,成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文结合管理学中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和方法,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现状和改进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测评指标以推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启示与思考。

1 平衡计分卡思想与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是美国学者罗伯特・S ・卡普兰和戴维・ P ・诺顿1992 年研究提出的用以科学、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并指导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它在以往企业业绩评价主要依靠单一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改为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具体讲,一是财务角度,衡量怎样能在财务上使得股东满意;二是顾客角度,衡量怎样能赢得顾客认可;三是内部业务流程方面,衡量必须擅长哪些业务才能使得股东能力和客户满意;四是学习和成长方面,衡量应当具有怎样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目标。人们形象地将平衡计分卡比喻为飞机驾驶舱中的仪表盘,全面、直观地显示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飞行高度、速度、距离以及方向等各方面信息。

平衡计分卡的出发点是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将目标化为行动的指引框架,且各自都有自身具体指标和行动方案,大大增强了目标综合性与方案可操作性。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计分卡引入了三个新的管理程序:明确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跟踪测评,根据测评情况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加努力以追求卓越?

平衡计分卡带给人们最大启示在于,它由单一维度考核转向全面关注影响目标实现的多维度要素,运用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综合目标实现,依托多维度测评指标体系,据此针对性地制定发展与改进计划推进实施,来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指根据体育教学训练目标,结合各项体育项目的特征和体育运动规律,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准确跟踪、衡量学生各方面训练进展与成果,进而针对性实施教学指导与训练的方法论。它主要包括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构建测评指标、实施相应指导与训练三个环节。其中,科学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是基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开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合理的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统筹考虑体育教学短期和长期目标、单一训练项目成绩和体育素质全面增强等;科学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是关键,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一方面它将体育教学训练目标转化为可观测、衡量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它通过指标跟踪分析为妥善安排和制定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指导和实施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据;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分项指导与训练是重点,它决定了各项训练活动开展的途径、方式和节奏等,科学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以教学训练目标为指引、以测评指标为手段并以其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实施方案。

传统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特定阶段、单一项目的单项成绩达标与否及成绩优劣,而忽视了学生全面体育素质的提高及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训练。笔者认为,为加快推进在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有必要学习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加强其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的应用,创新丰富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和训练方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

2 体育教学中的借鉴平衡计分卡思维构建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与训练方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战略安排,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是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仅是单一体育训练活动的成绩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单纯关注短跑速度、跳远距离等单项运动项目成绩、将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终极目标和主要方案的做法,已不能充分适应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要求,有必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创新推进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这就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优化改进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并据以科学优化体育训练方法,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论体系。

体育测评指标方面,自从学生体育素质与技能的评价指标产生并付诸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以来,对其批评就从未间断过。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针对体育技能评价指标的改进主要包括调整和补充两种思路。显而易见,平衡计分卡即是综合采取了补充的思路,即在企业业绩单纯财务指标衡量的基础上,增加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使得测评体系更加全面、更有助于分解落实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这一思路,笔者认为,尝试构建涵盖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力量、技术及情绪等要素“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用以全面衡量和指导学生体育素质提升,并据以科学制定训练内容与方法是一条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创新改革思路。其中,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情绪是重要影响因素。以短跑运动教学和训练为例,作为典型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影响其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传统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人们过多关注学生的速度,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速度,而忽视了对专项力量、技术和情绪的训练与教育。首先,短跑训练中的专项力量,是指在完成短跑专项技术动作时使肌肉力量达到高度水平的能力。专项力量若薄弱,将导致途中的短跑技术动作变形、支撑腿完成着地到强有力后蹬所用时间过长、步频变慢等,这些都会影响短跑成绩。通过采取上肢与下肢力量训练、一般耐力练习、腰腹肌练习、级跳等有针对性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方式、用力性质、动作幅度等与专项技术结构相类似,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其次,从技术方法看,短跑技术是在专项力量一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短跑成绩的手段。在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各阶段如能熟练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显著提升运动成绩。通过针对性地开展起步提速、抗阻力练习、变速跑、摆臂、调控步长、冲刺爆发力等方法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支撑,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从情绪面看,短跑运动中调整并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短跑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情、积极乐观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投入做到身心合一有助于在既定体能和方法情况下的最佳发挥取得最优成绩。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情绪调整训练、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调控技巧,是短跑训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由此可见,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四位一体的测评指标是衡量学生短跑训练水平高低的主要竞技能力指标,是全面准确衡量训练情况的科学测评指标体系,也是据以开展全面素质训练的教学依据和指引。基于上述四个维度科学测评学生训练过程情况并采取科学方法针对性实施训练,是确保学生取得短跑优异成绩的可靠保障和有效手段。

3 几点启示与思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积极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及其主要内容,深化体育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方法与内容改革,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具体讲,首先要牢牢树立体育教学中将全面增强学生体育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应过多关注单一运动项目成绩;其次,科学构建多维度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循着既定的各分项体育训练活动教学目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必修和选修课程要求及学生生理和体能素质阶段性发展特征,科学构建涵盖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力量、技术及情绪等因素“四位一体”的多维度体育测评指标体系进行跟踪测评;最后,合理制定体育训练方案和方法,根据多维度体育测评结果与情况跟踪,科学制定训练方案,拓展体育训练的视野和内容,优化体育训练方法,通过持续推动学生在体育教学各维度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根据测评情况针对性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训练,提高体育教学训练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进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新教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进一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体现素质教育,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中,我受益匪浅,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对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不断地改进,改进是教学的动力。

一、发扬教学民主,开展谈话、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生生、师生多向交往、互动的过程,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便成了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有效的化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活动参与、谈话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纵向一个“单元”,让他们在组内、“单元”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其间,我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谈话,并进行点拨,在“单位”间引入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这种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的传、帮、带,全员(包括教师)参与式的教学,人人有发表见解的权利,个个有活动的自由,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二、展现知识形成,优化改进归纳、总结,突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遵照新课标理念,化学教学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化学概念、化学式、化学规律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化学规律,克服枯燥乏味,避免“背黑体字”和“抠字眼”。这样做给学生理解、掌握化学规律带来了很多好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精要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为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现状,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一些记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可通过口诀记忆元素化合价: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一二铜汞四七锰,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这样学生易学易记,感觉这些规律非常有趣,印象自然深刻。

三、设计训练方案,加强深化练习、复习,落实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了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化学习者提供有效途径。练习、复习,作为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技能技巧,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分类,合理安排、延伸和拓展训练,保障练习复习的典型性、针对性和概括性,切忌机械重复训练。另外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所建立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教师在练习、复习的设计训练方案上就更因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案和指导策略,必要的时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落实化学学习实践的高效率。

四、创设特定情境,积极倡导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经过感悟的化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化学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体悟,这样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才具有实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外部信息——化学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方式融入到自身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外部信息和自身的内部智慧相互结合,相互糅合,相互撞击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看法,形成新思路,感受新体验的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教的真谛在于导,学的成功在于悟,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去想,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更好地糅合在一起,开发学生的潜能,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听讲的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让化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现灵性,“虽然月光沉浸在水里,却空灵而不着痕迹”。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逐渐增强,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愈发明显。

开展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主要是一种以户外环境为训练基本条件的体能活动训练。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深受青少年群体的喜欢,满足了体能训练多样化的需求。该训练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意志,同时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甚至该种训练常常被运用在员工训练中,在社会上广泛开展。而针对高职院校的个体情况,需要针对其课程开展问题做对应情况的改善,从而才能发挥拓展训练的实际效果。

一、当下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运用情况

当下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运用的频次和水准都有待提升。

首先在课程内容中仍旧以传统单项运动内容做课程教授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能力的训练学习,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其二、实际的拓展训练运用中,又因为学校基本硬件环境受限,可以开展的拓展训练丰富程度受到局限,无法让拓展训练更具有多样化与吸引力。

其三,教师对于拓展训练的设计缺乏多样性与针对性,通常情况上是拟定几个训练方案,而后反复使用,缺乏对不同年龄、不同时代学生的针对性调整改善,也缺乏拓展训练的创新意识,训练内容僵化且没有新颖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充分的吸纳当下拓展训练的各种精华,对于经典性拓展训练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利用。

其四,教师承担着一定教学压力,同时私生活也需要个人花费更多精力处理,因此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时时创新的拓展训练设计,更愿意沿用已经操作纯熟的老式拓展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教学压力。

其五,学校在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上也较为缺乏,没有教好的硬件与软件支持意识,导致教师能力发挥有限。在用人制度上,也缺乏选择专业的拓展训练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性,因此在操作的安全性、多样性、创新性与针对性上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进而导致拓展训练的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升拓展训练作用的方法

(一)积极吸纳专业拓展训练人才

在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中,可以依据情况选择具有拓展训练能力的优秀教师。也可以定期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拓展训练教练来对本校学生做训练活动开展以及教师相关能力的培训。提升本校拓展训练操作上的专业性。对于聘请的兼职拓展训练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进行形式或者薪资形式,有效达到吸引专业人才,同时提升人才的利用率。将课程进行运用影像记录的方式留存下来,对日后训练的开展进行一定指导性。或者让专业教练将其训练开展的技巧做有效的辅导与记录,便于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学习。

(二)充分吸取网络教学和社会资源

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的吸纳网络教学资源,模仿其具有创造性的训练内容。同时拓展训练也具有专业的网络教材,可以进行专业的学习,提升拓展训练在创新性、安全性、趣味性上的水平。教师要充分的懂得专业的教学资源搜索网站,懂得视频内容或者教材内容的下载。学校可以提供这些资源的下载渠道或者账号,提供更多的学习便捷性。而面对国内外各大综艺节目的开展,其中部分涉及到拓展训练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学习模仿,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高收视率的节目,学生关注度高,对于其中的拓展训练有更多的熟悉性与兴趣,在操作上更加的顺畅。学生由于在节目中进行了前期的学习熟悉,了解操作中可能面对的问题与危险,因此在操作中会更为谨慎与提升操作水平,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训练效果。

(三)充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在拓展训练中,主体应该学生,而教师只是主导,要充分的听取学生的感受与意见,同时全面的表达自己开设相关课程内容的用意与专业性。一方面得到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来调整课程内容。双方良性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的让拓展训练内容设计的更为安全、丰富性、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广泛参加。如果固步自封的自我想象,那么当学生的感受被忽略,其参与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态做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内容安排,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拓展训练中的项目融合、规则设计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处理。关于安全措施,一方面要让设计方案本身具有安全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将安全注意事项做充分的说明,让学生能够在训练开展前得到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拓展训练在当下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是高品质的拓展训练仍旧稀缺。要达到高品质是因情况而异的,需要充分的结合现实基础条件,人员素质和教师实际控制能力所决定,公认最好的拓展训练不一定适用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已有的拓展训练做重新的改良包装,从而让其符合实际情况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拓展训练的实际效果。而学校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学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与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田振停.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J].新校园(上旬刊).2015,(1):119-119.

[2] 刘长红,熊焰.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27-30.

上一篇:团队力量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拓展训练项目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