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09 01:08:45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1篇

一、“读”原文,抓重点

读后感是读了书后的感受,因此,必须在读书上下工夫。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读后感写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读”得怎样。所以,写读后感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读懂字词来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理解全文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还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和社会、历史、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边读边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和具体,才能为写好读后感做足准备。

读后感的形式、思路和内容都特别灵活,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展开。“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那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能放过;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再次复习和巩固。

二、摆好位,侧重“感”

读懂了原文,并不是一定就能写好读后感,将“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是不对的。前边的“读”是写文章的内容简介,后边的“感”才是重点。写好读后感应注意,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详、有感而发。譬如写《钓鱼的启示》的读后感,课文写了“我”在34年前的一个傍晚,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历程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我就课文的“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让学生结合实际写出对这句话的体会。由此看来,“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三、抓住点,联实际

“感”要结合实际。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去“感”。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会造成文章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应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结合实际,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总之,一定要真正结合实际而“感”。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思想实际,即读了文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感悟也比较深刻,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明白读后感重点是“感”。那么“感”是什么?“感”就是在读了文章后产生的感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的思考。因此,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现象纵横拓展进行评论。

四、“三要素”,要结合

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互相结合。读后感是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但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总全文,升感想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呼应“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

总之,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指导他们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其次,要指导找准“感点”,也就是自己读了以后真正有感触的地方;再次,要注意指导写读后感的大致结构。当然,在指导写读后感时,也必须强化作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既能由“感”有获,又能由“读”有得。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2篇

《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组冲突和细节的描写。情节感人,文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基于这一理念,教学中教师从课文表达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从作者心灵出发,体会文字,触摸并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学习课文通过情节冲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以“冲突”为切入点,通过 “呈现主要冲突,学习表达; 探究主要冲突,训练表达;课堂仿写冲突,再悟表达;课后拓展作业,巩固表达”。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形式和利用所学知识学习表达的有机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了阅读,更学会了表达。从而,实现了阅读理解与表达运用的相互激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共生,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情节冲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使叙事生动的表达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展开描写。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呈现主要冲突,学习表达

1.复习导入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连野菜都找不到。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大骡子上。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作出了什么决定?(杀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

2.呈现冲突

(1)像这样爱它却又要杀它的冲突(纠结、矛盾)在文中还有很多,大家根据预习情况来交流一下。

(2)交流预习情况。

(3)呈现主要冲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解读一些冲突,并根据学情呈现本课主要冲突:爱与杀,杀与不杀,战士的生存与大黑骡子的生命,私情与大爱。

过渡:冲突让文章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走进那永恒的岁月,走进的内心世界。

二、探究主要冲突,训练表达

1.品味“爱与杀”的冲突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长征途中大黑骡子有怎样的功劳,又是怎样对待它的。画出相关语句,写写体会,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2)交流、展示、品味相关语句。

①大黑骡子有过怎样的功劳呢?(出示:相关语句)

1)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它功劳大的?

2)指导朗读。

②是怎样来对待它的呢?(出示:查找语句)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疼爱) (板书:爱)

2)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疼爱”的?(引导学生抓住“抚摸、念叨、悄悄、一直”等词来体会)

小结:板书(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练习表达:这是一头 的大黑骡子、 的大黑骡子、 的大黑骡子,对它像 、 、 ,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投影:爱有时要有取舍)

过渡:就这样一头大黑骡子,和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为什么还要下令枪杀它呢?

2.品读“杀与不杀”的冲突

下了几次命令?请浏览课文的第3~20自然段,画出下命令的句子。

(交流出示:三次命令的句子)

过渡:三次命令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下达的?(果断,不耐烦,怒吼) 让我们一起走进的内心世界。

(品读的第一次命令)

出示:“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1)学生展示品读第一次命令(读出坚定)。

过渡:就是这样一道命令,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下命令杀大黑骡子时的情况。

(2)默读第5-10自然段,找出战士如何劝阻的语句,又有哪些感动你心灵的言行?

①交流品读战士们恳求的语句。

②交流品读言行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投影出示对话)(播放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

(板书:杀 不杀)

过渡:下令杀大黑骡子,但是战士们都不忍下手,于是又下了第二次命令。

(品读的第二次命令)

出示: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负责杀骡子!”

(4)自己读一读这段命令,此时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谈体会:“不耐烦” 为什么?(内心痛苦,他作这个决定完全是为了战士们,实属无奈)

②指导朗读。

(5)背过脸去。

①从“背过”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思考:让我们一起聚焦背过去的脸,在他的脸上,你看见什么?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

(6)枪声一直没有响,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对于来说,这是怎样的20分钟啊?

过渡:他理解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那份深情,他压制不住心中的悲愤,双手在腰间怒吼道:导读――(第三次命令)

(品读的第三次命令)

“方副官,快开枪!你不向它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①从“怒吼”中,你体会到心里在想什么。

②指导朗读。

3.品读“生存与生命”的冲突

(1)品读: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课堂练习表达:想想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播放音乐)

远远地,我们仿佛听到对大黑骡子在说:“大黑骡子啊, 。

②交流相机点评。

③指导朗读。

(2)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学生谈体会,老师追问:发火?(这个动作里面,却包含着对大黑骡子的内疚、对战士的爱,太多复杂的情感。)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

(板书:生存 生命)

小结:(投影)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身最大价值!

4.感悟“私情与大爱”的冲突

投影(播放音乐《过雪山草地》)引读:漫漫征程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齐:“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它融进了,融进了每位战士的心田里――投影,齐:“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它融进了每位同学,融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投影,齐:“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小结:

大黑骡子的身影我们再也看不见了,但我们在滚滚铁流看到了一支钢铁之师;我们在竹板声里看到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在情节的冲突、细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官兵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仿写冲突,再悟表达

练笔巩固表达:《篝火旁的情景》(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提示:能运用细节的描写,把握情节的冲突,根据发火推开肉汤,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四、课后拓展作业,巩固表达 (投影)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训练扎实

片断:

师:面对着宙斯残暴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么表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师:是啊,看到人类的困苦,普罗米修斯毅然决然,毫不畏惧,再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从这个“决心”让我们读懂了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把你心中所想写下来,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写话后交流)

生:普罗米修斯你不愧是英雄。你为了人类宁愿自己忍受痛苦。

生:你真是一位勇敢、善良、正直的人。

……

以上教学片断是我校一位老师在校教研课主题为“以读为本,落实语言训练”的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从片断来看,这位老师确实做到了以读为本,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写的训练。但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写的活动仅仅是写的作业而已,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其实,像这样的语言训练在许多课堂上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思想内容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此时的感想用文字写下来,以为这就是语言训练。很明显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并不因此而获得语言、思维或能力上的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深究文本意蕴,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有别于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而非表达,阅读课上的表达只是阅读的手段和方法,它发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标准是从表达中看学生理解的准确度及深浅度。教师在教学前,根据这一训练目的,就要深读文本,明确文本意蕴。比如上述教学中让学生写感想的设计,这样的语言训练是不扎实的。倒是“结合文本插图,让学生给英雄塑像,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会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思想。

二、抓住切入点,落实语言训练

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切不可进行架空的人文熏陶和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演练,而应以理解感悟内容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维,使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兼顾,内化与外化兼收,从而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

1.抓典型句式

人教版教材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能为学生提供范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训练点。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文本中去发现、去挖掘。那么,怎样的文本语言可以作为训练点呢?那些在构成上有特色、在意境上有韵味的好词、佳句都是学生语言训练的典范。如一年级课文《菜园里》有这样一句话:“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这句话在结构上很有特色:“ ( )在 。”第一条横线上是填“什么东西”,第二条横线上是填“什么地方”,而括号中则要填一动词,这一例句本身的韵味也就在于此,这一动词既要符合所填事物的存在特点,又要生动形象,富有儿童趣味。像这样的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2.想象场面

有些文本中的语言简练,留有很大的空白,这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抓住这些场面空白引导学生将无法言说的事、无法倾诉的情写出来,既让学生动之以情得以倾泻,更是拓宽了文本的场,使文本从多角度得到拓展。如《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普罗米修斯得到了火种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文本并没有写,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这一情景描述出来,然后将同学们的描述进行归纳整理并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统一起来。有了想象的活跃,才有了说话的精彩,语言实践才有可靠的保证。

三、拓展语言训练,积淀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学时,立足于文本,借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拓展,致力于语言的积累,得益于能力的发展。

1.结合图片拓展

比如《坐井观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抓住这句话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你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吗?学生纷纷回答:大地无边无际,大得很;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这个设计虽然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但不能发现他是肤浅的。于是教学时,我在以上基础上又出示了雄鹰在蓝天飞翔、轮船在大海航行、骏马在草原奔跑、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杨利伟坐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结果,学生结合图片的内容,用上“无边无际”再来说话,说得很精彩。这里,学生从对文本词语的理解,到应用,到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结合,也融入了情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理解由肤浅到深入,由单一到丰富,语言运用也由模糊到准确,由简单到具体生动。

2.联系生活拓展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下转第208页)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文本要将生活有机融合课堂中。如《桃花心木》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理解了这段话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语言训练:同学们,我们会怎么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呢?请你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三句话:“在不确定中,我们……;在不确定中,我们……;在不确定中,我们……”这一语言训练以课文语言为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为依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对其进行了语言的转换训练,促进了他们对这些准确精当的词语的积累和内化。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读 悟 练 指 引 诱 辅

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但要读,而且要扩大阅读的范围,注重阅读的方法,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读、悟、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阅读需要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通过理解性阅读使学生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积学以储宝”。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必须在一定阶段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篇文章,要读通、读顺、读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布局谋篇的妙处,这是阅读的第一步。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阅读教学离不感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读中感悟”是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其中既包含学生读中感悟的主体活动,也包含教师读中指、引、诱、辅,领其悟的主导活动。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一点也不贫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课的结尾,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老师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三、阅读教学离不练习,必须依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但非常遗憾的是,以往的阅读教学的练习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进一步体会、领略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反而损害了文章内在的灵动和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人体验。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师的讲解下,演变成许多问题、一些生词、语句、段落篇章。孩子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在这本练习册里,一篇课文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分段训练的习题。孩子们学完一课、一个单元都要做一些这样的题来检验学习效果。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语文教学的练习应该是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的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课程中阅读课的练习,是构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练习。练习设计应考虑认知结构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5篇

联想与想象是理解文章内容的翅膀,如果缺少它,对文章只是停留在对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那就不可能全面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插图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身,有身临其境之感。《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描写作者被扫路人精神所感动后时,有一段文字配有一幅插图,我们充分利用插图,再通过放音乐渲染气氛,引发学生展开联想,使同学们对30年后这位豁达开朗的扫路人的不同神态及当时的环境展开想象。在阅读和联想中,那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色彩,内在含义激发了学生内在想象,扫路人那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引导感想体会,善抓创新时机

读了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以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感想。为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在学习完课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以后,同学们无不为聂将军的大仁大义菩萨心肠所感动,同时,聂将军在对待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和鼓舞,从而达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三、采用情境教学,感悟创新效果

“情动而辞发”,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做老师的不但要善解学生的心意,还要因势利导。一次,刚要上语文课,天突然阴了起来,一阵狂风过后,粗大的雨点落了下来。看着同学们久久不愿走进教室的情境,教师当即决定先让同学们把下雨的情境看个够,然后把《雨点》这一课提前进行,学生们无不拍手称快。雨停了,我们开始学习这篇课文,从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不同景象讲到作者的感受体会,同学们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结果这一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提出问题后,总是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回答,让他们把话说完,从不中途打断,并且指名回答的面很宽,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课堂上允许不同意见相互争论,有时还有意安排问题让学生辩论。我还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让他们互问互答,或者让他们用提问来“考”老师。这样,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也就非常流畅,于是便常常会有创新的见解涌现出来。

教师、文本、学生是阅读对话的三个关键要素。要让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课堂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科学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中快乐成长。语文学习也由创新理念在教学中徜徉,走向精神生活的润泽,走向思想境界的升华,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全面实施新课改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创新,才能点亮语文,使阅读教学别样精彩。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得更远,让学生思考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这对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阅读知识面的拓展,道德情操的陶冶起到很好的作用。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读后感 教学策略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初中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那么,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一、要有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读后感可根据原作的不同内容,找出不同的入手处来提炼中心论点。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精神品质、最有价值的言论行为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其中心论点,看它论述了什么道理,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是寓言,就要挖掘它的寓意。如是长文章,就要概括其主要思想;如是短文章,就要领会其深刻含义。读后感的论点,可以是原作中心思想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也可以是原作内容中生发出的有针对性的新观点。

二、读后感的开头应对原作进行复述

这种复述根据论点的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剪裁和组织,然后以此为复述内容,作文章提出论点的引子。复述的方法有两种:⑴用自己的语言概述;⑵摘录原作中句子复述。作文时用哪种方法为好,要看具体材料而定。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求抓住重点,针对性强,不要将“读”的内容写得过多。例如写《读有感》就可根据论点需要作如下复述:明清人笔记中多次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富翁,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富翁聘请楚国的一个学士教儿子读书写字。刚开始,老师写一画,教读为“一”;写二画,教读为“二”;写三画,教读为“三”这时,儿子喜形于色,以为什么都懂了,便叫父亲辞去了老师。不久,富翁要儿子给一个姓万的亲友写请帖,儿子忙了一大早,才将“万”字写出五百画来。

三、分析原文谈感想

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选取精华,突出重点

在指导学生刚开始写读后感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去品读所选文章或书籍,然后集体交流感受,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的中心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值得去思考的又是什么等等。同时,要教会学生懂得取舍,如果面面俱到,把所有的观点和人物都罗列出来,就会造成文章结构的松散和中心不够突出。指导学生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观点来写,这样,学生写读后感时就不会无从下笔,信手拈来,东拼西凑。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要提醒学生懂得取舍,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避免过于分散。

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必然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所以联系实际要自然,展开联想要合理。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结论可以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劝勉式,还可以是鼓动式、张扬式,视行文内容而定。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7篇

户外拓展培训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来的,现已受到众多国内企业的青睐。拓展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攀岩、速降、定向越野、穿越等比赛或游戏,让团队成员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帮助,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从而使团队内部更加融洽和团结。许多企业都会选择这种活动培训员工,让员工在游戏中体会到协调合作,并在合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急智。

“户外拓展培训与其他培训是有区别的”

孔欣介绍说, FMA的课程包括几大块,首先是一系列的集体游戏,让学员迅速地认识彼此,行话叫做“破冰”,可以在室内进行,不需要耗费太多体能;接下来,会展开一到两个地面活动,分组进行,如梅花桩、蜘蛛网等,这个环节考验小组内部分工、协调能力;高潮部分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主要以高空项目为主,如高空跳、高低V,让参与者挑战个人极限和发挥个人潜能;最后一个项目就是要每组队员不借助任何工具,通过搭人梯的方式使全部人都爬过一堵四米高光滑的墙壁,成功就表示你顺利毕业了,因此这堵墙被称为“毕业墙”。每个体能项目完成后,培训导师会组织大家进行培训分享,即总结培训经验,畅谈感想,这时候,大家都会将活动所得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从而在思想层面上获得更大的提高。

“其实不是玩乐那么简单”

“我是学会计出身的,走入这个行业纯属偶然,”孔欣笑着说开了,“就是因为来基地参观了一次,想想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枯燥的数字,这里自由的环境更加吸引我。”

“做项目的过程中有许多开心有趣的时候,你会看到参加者都很投入,仿佛将目标拟想成某个需要占领的市场,许多人为达目的,不惜抛开一切,对于面子、形象等外在因素完全无所顾忌,连女孩子们也不例外,这时你会看到大家许多平常看不到的一面。”孔欣很开心地说。

工作内容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又能锻炼身体和意志,但是孔欣说,“绝对不是玩乐那么简单,我刚毕业出来,懂的东西不多,但这个地方让你能很快提升自己。”

对户外拓展培训来说,比赛和游戏只是载体。这些项目要经过设计、策划和组合,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参加者通过这些项目体验到一些特定的感受,获得一些特定的收获。比如,挖掘个人潜力,帮助企业员工培养共同的目标,强化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方式,学习如何在压力下应对变化、冲突,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等等。

正是有这样的培训课程,于是产生了协助和引导学员顺利完成各种项目、取得成功的培训导师,户外活动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游戏不是嬉戏,探险不是冒险,不按照规则进行,不做好安全措施,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自己也有内训,每次都长达一个月之久,不仅是体能上的。每次引进了新的项目和器械,我们都要学习,预演,完全弄懂游戏规则和操作方法,然后你才能够去指导学员,帮助他们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保证整个项目顺利进行。”

孔欣认为,从事培训导师这一行,更需要注重的是与人的交往。每接到一个新业务,带一批新学员,完成多一次课程,就加深了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体会。 “记得有一次非常感动,有7个中年妇女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翻越毕业墙,当然花了不少的时间和气力,她们全身都湿透了。当全部站到墙上的时候,她们高兴地哭了,因为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她们能够顺利完成。那一刻我也被她们深深地感动了。”

“我还见过某集团的总经理,从“高空跳”上下来,激动地告诉所有人,他不畏高了。坐到总经理的位置,一定有过人的胆量和魄力,但有时也会有一些‘死穴’,在这里他再一次突破自己,难免激动了。”

“我觉得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在学员做完某个项目或者所有项目之后,一起坐下来谈感想,那时候总是让你感觉特别开心。”

培训导师的必备条件

当培训导师当然要体能好,这是不用说的,此外,还要有很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要学会仔细观察每位学员,有时候与企业的领队沟通,很容易就判断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一个团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在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他人都不怎么积极参与的时候,你就应该调整你的激励方式,让更多的人都集中精神,共同参与整个项目。”

当一个好的培训师还需要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毕竟这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不但要能清晰地介绍比赛规则和防护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团员,“有时候,整个团队都陷入困境,为了某一个问题争执不休,这时你就要站出来,给他们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走想向成功。”

现在的培训导师人才里有各种层次和资历的,包括国际资深导师,他们不但受过很专业的训练,同时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过许多著名跨国公司或企业员工,他们本身一般都是著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培训导师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他们能够真正将工作实际与拓展培训结合起来。国内的资深导师都拥有很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之后取得认证,他们拥有很强的项目策划和分析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不同的培训项目,比如:针对销售、市场专员的培训应该突出外向性格的培养;针对研发、财务专员的培训应该侧重团队塑造和集中力的养成。针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也会设计风格不同的培训计划,

“我现在还是属于初级的专业导师,”孔欣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笑道,“也许再多做两年,丰富一下自己。也许,我会选择其他比较传统的职业。未来的一切都很难预料。”

相关链接: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8篇

这是我们大部分同事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当我们驱车到达“味博士农庄”训练营的时候才知道,拓展训练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训练活动,是以磨砺团队、提升行动意愿、振奋士气、严肃态度、消除职业倦怠为目的的训练活动。采取准军事化的训练模式,严格谨慎,强调纪律。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开发团队战斗能力。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而在战后则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训练方式,综合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拓展训练时间,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工作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训练从一开始的“高空单杠”、“攀岩”、“智力电网”、“八仙过海”、“抢新娘”、“五人同行”、“胜利墙”、“快乐传真”、“一块五”“萝卜蹲”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我们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和个人主义,而是相互帮助与协作。就如游戏中过“胜利墙”一样,4米2笔直的木板墙,近三个人高,没有任何工具,当时我就想着怎么过得去?肯定有人要拖后腿;不可思议的是,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肩并着肩、手握着手,下面的撑起,上面的拉住,众志成城,所有队员都成功翻越。只用我们的身体,无任何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潜能吧!这个项目给我最大启发是: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像过“胜利墙”一样,那我们必将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团队。

二、树立合作意识,合理分配资源

“智力电网”我想策划者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理分配资源的能力,任何一个人让他站在一堵和自己一样高的电网面前,网中有很多个大小不规则的洞,而且看上去都不足够大。对个人来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团队面前就能转化为可能。当看到一双双关注和相互鼓励着队员眼睛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有力地双手正托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通过适合自己体形的电网的时候,让我意识到个体和集体的差别,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帮助与支持是多么的重要。在困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眇小,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壮大。面对困难我们必须冷静、理智地分析,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规划,同时注意人力资源优劣互补,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高效地解决问题,圆满的完成我们共有的任务。

三、突破创新、迎难而上

在训练中有一个很好安排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总结与感想,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为自己和集体做出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上都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我们在工作也需要不断的突破创新,才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平时,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而且工作都很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太少了,这次的拓展训练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三天里,大家共同攻破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树立了在工作中必须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9篇

这是我们大部分同事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当我们驱车到达“味博士农庄”训练营的时候才知道,拓展训练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训练活动,是以磨砺团队、提升行动意愿、振奋士气、严肃态度、消除职业倦怠为目的的训练活动。采取准军事化的训练模式,严格谨慎,强调纪律。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开发团队战斗能力。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而在战后则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训练方式,综合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拓展训练时间,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工作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训练从一开始的“高空单杠”、“攀岩”、“智力电网”、“八仙过海”、“抢新娘”、“五人同行”、“胜利墙”、“快乐传真”、“一块五”“萝卜蹲”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我们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和个人主义,而是相互帮助与协作。就如游戏中过“胜利墙”一样,4米2笔直的木板墙,近三个人高,没有任何工具,当时我就想着怎么过得去?肯定有人要拖后腿;不可思议的是,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肩并着肩、手握着手,下面的撑起,上面的拉住,众志成城,所有队员都成功翻越。只用我们的身体,无任何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潜能吧!这个项目给我最大启发是: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像过“胜利墙”一样,那我们必将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团队。

二、树立合作意识,合理分配资源。

“智力电网”我想策划者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理分配资源的能力,任何一个人让他站在一堵和自己一样高的电网面前,网中有很多个大小不规则的洞,而且看上去都不足够大。对个人来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团队面前就能转化为可能。当看到一双双关注和相互鼓励着队员眼睛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有力地双手正托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通过适合自己体形的电网的时候,让我意识到个体和集体的差别,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帮助与支持是多么的重要。在困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眇小,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壮大。面对困难我们必须冷静、理智地分析,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规划,同时注意人力资源优劣互补,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高效地解决问题,圆满的完成我们共有的任务。

三、突破创新、迎难而上。

在训练中有一个很好安排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总结与感想,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为自己和集体做出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上都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我们在工作也需要不断的突破创新,才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平时,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而且工作都很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太少了,这次的拓展训练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三天里,大家共同攻破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树立了在工作中必须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兴趣;指导

在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在课程总目标中,还相应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的量化要求。可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那怎样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潜力,所以要让很少有机会接触书籍的农村学生去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晓之以理,从而使他们有趣可得。可以印发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等。指明阅读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和向往。并且号召张贴于教室,阅览室,书桌,书房等常去的地方,时时警策自己要多读书,要读好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所以,想办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他们终身持之以恒的阅读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教师在阅读时的适时指导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籍,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

(1)阅读内容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读者》《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写作》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笑》,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冰心全集》,学习了《真假美猴王》,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追求阅读的效果和效率就要讲究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荷塘月色》《绿》等朱自清的精品散文,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如一些科普文章和时政文章,只需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三、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伟人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要教会学生做摘录式笔记,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丰富学生阅读后对知识的反馈和获取,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增加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也会相应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后学生面对茫茫的书海时,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还有一种笔记方式值得提倡――感想式笔记。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学生课外阅读后,采用这个方式进行概括和总结,是一种比摘录笔记更高层次的活动,有益于他们的笔头概括、理解、分析、总结等能力训练。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假如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阅读课作用

目前,课标在阅读方面的重视也在课程设置上得到了体现。为了学生阅读面的扩大,现在的课程都设置了拓展课或阅读课,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阅读课,阅读课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

(1)阅览室阅读。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要求每人阅读一本文本或一篇文章,对内容进行概括,对好的部分可以摘抄。遇到问题可以请求老师指导。课后会对阅读课的要求达成进行检查。或选取固定的文本或文章,带领同学在阅览室共同研读,读后同样写出自己的看法或心得,交流文本或文章可捅取部分的理由。此外,阅览室独特的阅读环境给予学生阅读极大地方便,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阅览室的地点给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创造了条件。没有见过兴奋往学校跑的学生,只看到过兴奋往图书馆跑的学生。所以阅览室这个读书场所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老师要善于把握这个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2)阅读课上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话。“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的拓展只有在对话中产生火花,智慧也只有在对话中得到生发。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其主旨归在于。主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技能的运用中获得阅读能力,也是课外阅读的效果呈现。所以在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拿出阅读做的笔记进行师生、生生对话,互补长短,从而展现各自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老师也可以对做的好的同学进行激励和表扬,又让好的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榜样的自豪。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同学不断地去尝试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吸取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大课堂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教会他们基本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学会选择、学会取舍,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又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由被搀扶行走到独立行走的过程,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就更不在话下了。

上一篇: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 下一篇:公司拓展训练感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