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3 00:17:13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导师负责制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教师资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于1999年首批公布的20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之一,承担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基地根据国家有关职教师资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规划》、《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及符合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二)创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四项新模式,即实施“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招生就业模式,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三突出、四双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特色模式;(三)建立相应的特色教学体系,以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基地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不断建设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三突出”(突出实践技能、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双制”(实行“双大纲”、“双课堂”、“双证书”、“双师资”机制)的教育教学特色。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三突出、四双制”的教学特色,基地拟定了与之配套的“三特色优势方案”,即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职业特色训练方案和创新能力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近两年来为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基地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双师型”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从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以《职教师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各个专业率先研究、设计、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各专业技能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模块、教育教学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这三大模块的设计也体现了我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三突出”的教育教学特色,即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三大模块下还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不同分设有二级模块,在各专业技能模块中包括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技能和通用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还设置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模块。我们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技能进行细化,制定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各技能项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及实施环节,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同时把各专业的技能培养项目分解到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突出特色。通过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考核标准。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和强化了基地职教师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了具有我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突出特色样板和教育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技能过硬的目标,更加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基地在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认识,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教特点,构建了“一年级认知实训二年级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毕业顶岗实训”的技能递进式职教师资实践教学链,突破了普本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凸现了职教师资技能过硬的培养特色。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地制定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数量,形成了系统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按技能递进关系分配到每一个学年,把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的“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的“毕业顶岗实训”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基地逐步提高认识,依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种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知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程序以及其相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通过“看、问、记、想”,使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课程和综合性生产实训奠定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层次,单项生产性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某项生产性技能实训,了解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构、设备、设施及管理,能具体对每个单项技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能。

第三层次,综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基本或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各个单项生产性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实训,全面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生产程序和过程,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研工作及其创新。初步能达到技术员、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四层次,顶岗实训。要求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训基础上,通过顶岗生产、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训,使学生在指导老师或顶岗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从事所分配的顶岗工作,达到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四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操作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落实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和保证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早期成立了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教研组主任,组织既有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各专业实践教学教研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工作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在成立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基地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热爱职教事业,热心实践教学工作,熟悉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作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导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大纲,具体负责职教师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考核,参与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的建立使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生产技能实训、三年级的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四年级的顶岗实训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这一创新,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促进和保证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较大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按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教师资专业技能体系要求,基地加强制度建设,还制定了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职教师资各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水平和从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地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以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教师资教师师资库,组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去,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建了多个实训基地,拓展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的职教师资实训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教学改革,完善适应职教师资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1、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按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和要求,制订出科学、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地为彻底改变过去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科完整性、偏重理论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倡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即以满足西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性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倒推的方式确定应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及综合素质课。按照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的思路,专家及相关人员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行业现有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和就业方向,努力使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们努力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实训相衔接,一定的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能力相适应,并以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结构。体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1。

2、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1、课程体系的优化在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突出重点理论教学;2、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3、保证重点主干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对专业重点主干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4、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有名望的专家、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性来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5、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将根据课程性质精简教学实习门数,实现多课程综合实习,增加或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和落实,职教师资本科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我们实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灵活专业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历年我校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培养方案和训练方案,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专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师资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职教师资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师资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型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渐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中等职教师资的道路。

【作者简介】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职业技能;“串行式”模块

江苏是我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一个省份。而我校会计专业作为这支大军中的一员,也有了近二十年的五年制办学经验。回望这一过程,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会计教学的内涵及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个体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发自内心的专业信心才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技能模块化教学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现实的补充。

(一)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一种或一类专业或行业的技能,它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目前,我们一般理解的职业技能就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技能。

(二)会计职业技能

依据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与从业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所掌握及运用的会计技术、会计方法就是会计职业技能。

(三)技能训练模块化

技能训练的模块化是指对某一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类、并制定各类技能标准和训练方案,教师按方案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科学的训练方案、教师的准确操作、学生的独立运用是重点。

二、确立“高素质、强技能”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谈起过职业教育的三个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实践,只有不断的想并做,做再想,才能提高职业技能的水平。适当的案例、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展示,详细的讲解、反复的模仿是技能修炼过程中必经的环节。

(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进行模块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技能教学更多的是简单、零碎、重复的,甚至有些就是叠加。会计技能更多的停留在“会点钱、会算账”上。但这不够,高素质的人才是业务变化了我知道怎么办,比如现在“营改增”了,你怎么做?因此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判断力。通过教学模块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帮助学生成为一门合格的会计员。而更长久的梦想,一名优秀的会计师,则更需要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坚持力。

(二)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评价教师技能指导水平的重要指标

专业教师的岗位是培养有用的劳动者,所以我们要立足教学一线,面向广大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与学法。一位优秀的会计专业老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有精神力量和指导学生技能的能力。一个会讲实务、会做账;不仅自己能做对账,更能指导学生做真账的老师才是我们现在社会精神所倡导的好老师。

(三)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工匠品质是我们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

目前,我们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员岗位的要求,是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中所涉及的内容来开设的。这些专业化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不仅满足了学生未来上岗的需要,同时也在特定的实训环境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个人品质。

三、建立“串行式”的模块化教学模型

江苏省是我国五年制职业教育开展最为广泛的一个省份,目前江K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4个分院。无锡地区现有9家分院,其中开设五年制会计的有5所学校。五年制高职这种教学形式已被社会与企业接受,正逐渐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提升社会服务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一直是我们办好专业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专业建设中除了关注 “岗证互通”、“课证融通”外,更多的将专业核心竞争力放在学生的素养与技能培养上。因此,我们根据五年制专业及学生特点,构建“串行式”模块化技能教学模型,培养准会计人。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我们都知道,知识与技能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行进中除了人的因素,也就是师与生外,更离不开外在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一定的教学方法。

无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除部分微小企业外,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都已全部电子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安排理论教学外,更多的设计了电算化、课程实训平台、会计专业软件。我们依据互通、并行、并重这三个原则,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模块:

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电子传票、会计文书书写),其中会计文书书写一般放在学生实习前一学期开设;

手工记账技能(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一般在这两门课程结束时用实训周的方式开设。考虑到手工账是基本能力的训练,所以基础实训中安排的是账证表单的填制、财务实训则是企业一个月综合业务实训;

专业软件技能(用友U8、T3软件),一般T3是每周四课时的课程学习、U8则是综合实训周的形式;

仿真学习平台技能(基础会计、财务分岗、中级财务单项、出纳岗位、中小企业会计、会计虚拟实习等学习平台),一般根据专业的方向进行选修、会计虚拟实习人人参加;

专业认知实习技能(会计环境认知实训、毕业论文、岗位实习)。

四、分析关键要素,分段实施教学

“串行式”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它依据学生在校五年的时间,整体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统一的技能教学方案按模块有步骤、有计划开展集中指导与训练,这不仅丰富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技能课程的特有方法,更是培养了一批真正能指导技能教学的教师。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操作技能等六项。如果对这六项技能从其构成要素分析,不外乎由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构成。而这六项技能中,会计操作技能最典型。在“串行式”下,我们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依据专业面向性、知识难易度、学生的接受度、开课方式等一系列的考量划分为若干小模块;然后根据小模块制定技能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案;教师按照训练方案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一)技能教学内容要体现“高素质”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2017年起已全面停考,这正好能腾出时间来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会计岗位和岗位能力。我们认为,会计岗位是需要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进行实务操作,它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表现。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需整体规划技能教学内容。一方面夯实会计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将会计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技能课程模块:(1)梳理会计基本岗位(2)分析岗位知识、技能、态度(3)初定技能课程(4)进行企业调研(5)调整课程模块(6)制定技能方案(7)细化模块目标(8)组织技能教学。在技能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的行动能力:即精准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

2.突显会计专业特点:学中做,做中学,是我们实施会计技能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学生、理论技能、手工电算化这三组要素缺一不可。在技能课堂中,每课师生必须共同做到:分析典型任务――确定训练重点――找出关键素材――选择实训小组――实施实训活动――评价实训结果――分享实训经验――调整实训进程。(会计技能模块教学安排表略)(见表1)

(二)会计职业技能教法要增加“趣味性”

会计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简称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简称学法)和信息载体。其关键是教师如何教?常听到“教无定法”,但我们认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及态度是教学的根本。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教法才可能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创新出“无法”。“无法”更多的应是教师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展现。因此,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堂、要变角色、要求创意。信息时代,若还是笔、纸、试卷、黑板、教材,教师讲、学生练,学生肯定是不愿主动学的。有时教室里虽有个电脑或多媒体,但没有产生多少效果,就更多的是个摆设或假把戏。所以,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过程,师生形成共鸣、教学相长,那才是教育的意义。

技能教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操作,更要研究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师应依据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的形成规律,研究什么样的场景,学生会喜欢?什么的表达,学生被感染?什么的任务,学生会掌握?什么的成果,学生被激励?主动、积极、兴奋的实训环境是要教设计并带动的。

(三)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要增加“信息载体”

技能提高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传统的会计技能训练一般分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手工操作训练、电算化操作训练;校内训练、校外训练。我们觉得这些训练时段的安排都是必须的。考虑到现在信息化工具已普及,是否可增加一些信息载体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教师应拓展教育的空间,适时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并全方位的传递教学内容。学习空间,技能训练APP,作业视频,云盘资源库等训练方式已在我们技能课堂中广泛运用。当然,除了增添资源,一本高质量的实训教材也不可少。

目前,我校“串行式”模块教学已在江苏省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应用,不仅改变了过去职业技能教学的散而杂,它更使学生有机会多参加综合训练,促发了学生学习心理和迁移规律的养成。同时,我们倡导依据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相信,充实学生的内隐经验,帮助师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元芳.现代会计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4]金友鹏.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下半月),2011(02).

[5]金彩萍,姜锐.高职院校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初探[J].文教资料,2009(36).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3篇

人数比率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合格实验班72636.1%42%39%43.5%41.5%45%43.5%47%普通班72636%43%35.5%41%32.8%39%30.5%35%

(一轮实验完成,优秀率与合格率合计可达95%左右)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的训练,渗透8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的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的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说话由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的96个训练方案的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的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的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的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的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的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的新的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的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的:(一)写作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的应用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

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的运用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的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的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的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的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然后是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社会上的事,最后是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的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的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的容易“作”的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的“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的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的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为写“可爱的人”和“敬佩的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的场景容易写大的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的同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的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的运用,连段成篇的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的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的一事一物到复杂的两件以上的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的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七环节,如图:

附图{图}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4篇

(一轮实验完成,优秀率与合格率合计可达95%左右)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的训练,渗透8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的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的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说话由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的96个训练方案的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的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的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的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的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的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的新的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的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的:(一)写作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的应用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

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的运用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的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的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的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的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然后是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社会上的事,最后是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的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的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的容易“作”的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的“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的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的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为写“可爱的人”和“敬佩的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的场景容易写大的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的同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的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的运用,连段成篇的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的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的一事一物到复杂的两件以上的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的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七环节,如图: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5篇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之训练,渗透8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之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之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之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之智力和语言发展之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之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之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之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之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之学生之说话由不能说完整之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之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之96个训练方案之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之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之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之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之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之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之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之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之模仿能力,学生之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之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之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之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之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之新之需要,促进儿童作文之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之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之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之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之:(一)写作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之应用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之运用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之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之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之目之,也是高年级作文之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之增多,语言表达能力之提高,作文知识之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之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之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之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之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之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之、科学之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之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之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之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之事、父母之间之事、师生之间之事,然后是学校里之事、家庭里之事、社会上之事,最后是难忘之事、有意义之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之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之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之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之容易“作”之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之“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之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之,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之。“一句话”就是作文之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之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之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之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之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之人”、“敬佩之人”难;因为写“可爱之人”和“敬佩之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之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之场景容易写大之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之同时,给学生观察之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之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之运用,连段成篇之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之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之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之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之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之一事一物到复杂之两件以上之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之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之、有序之、合理之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之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之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之七环节。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6篇

人数比率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合格实验班72636.1%42%39%43.5%41.5%45%43.5%47%普通班72636%43%35.5%41%32.8%39%30.5%35%

(一轮实验完成,优秀率与合格率合计可达95%左右)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的训练,渗透8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的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的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说话由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的96个训练方案的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的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的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的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的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的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的新的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的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的:(一)写作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的应用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

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的运用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的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的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的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的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然后是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社会上的事,最后是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的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的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的容易“作”的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的“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的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的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为写“可爱的人”和“敬佩的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的场景容易写大的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的同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的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的运用,连段成篇的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的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的一事一物到复杂的两件以上的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的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七环节,如图:

附图{图}

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第7篇

[内容]

——谈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的整体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1990年,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地、系统地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的结果表明:作文教学除了作文本身难之外,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是教师对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造成的,致使学生越学越难。厌烦作文的人数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胡乔木在谈到作文教学时曾提出:“要从小学起,直到高中、大学,提出一套科学的设计。”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克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就必须构建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我们学习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原理和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理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的推行,自1992年开始“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体现了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具有较高的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从学生的说话到作文,探索出了一条从“仿说—听说—看说—会说”到“仿写—看写—会写—评写”的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说后写,连句成段,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段到篇,整体设计,从易到难,全程训练”的32个字作文教学方法。这套设计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框架,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使学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对新的知识技能起到促进作用,排除了干扰和消极影响,使整体序列牢牢地吸引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取得明显效果,列表如下:项目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人数比率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 优秀 合格实验班 726 36.1% 42% 39% 43.5% 41.5% 45% 43.5% 47%普通班 726 36% 43% 35.5% 41% 32.8% 39% 30.5% 35%

(一轮实验完成,优秀率与合格率合计可达95%左右)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的训练,渗透8 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的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的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说话由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的96个训练方案的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的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的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的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的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的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的新的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的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的:(一)写作要素 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的应用 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

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的运用 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 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的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的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的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的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然后是学校里的事、家庭里的事、社会上的事,最后是难忘的事、有意义的事

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的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的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的容易“作”的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的“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的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的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为写“可爱的人”和“敬佩的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的场景容易写大的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的同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的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的运用,连段成篇的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的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的一事一物到复杂的两件以上的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 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的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七环节,如图:

附图{图}

上一篇:企业拓展训练感悟范文 下一篇:拓展训练感想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