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20:34:15

投资本科论文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49.企业销售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49.企业销售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在毕业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是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涉及的财务相关业务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银行、审计、税务等。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

3.论文设计。论文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数据和参考文献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层次。在学完学科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主干专业课之后,可以选择部分专业性强的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如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可以设置学年论文环节,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环节,在学生修完规定学分之后进行,旨在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毕业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等步骤,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本科生;实践调研

1.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意义

适应现代与时展的管理学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在管理学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应当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教育教学与培养过程中,适应和体现管理学的应用型特点,引导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通过管理实践提升管理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管理学学生对所接触与观察的经济管理活动有扎实的调查研究、深刻的实践感受和透彻的理论认知,能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取得实效;二是有助于以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检验管理学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三是有助于通过提高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出色潜质的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四是有助于密切产学研的协调关系,一方面使专业教师在管理实践中加强理论思考、推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管理学学生将所学理论投入实践,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加快学术理论的科研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和应用于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升华和完善学科理论,从而形成理论、实践、成果、生产、经营、实效的良性循环和不断跃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1]:关于青年英才开发计划,要求加大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要求到2020年,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随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纲要指出[2]: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体现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及其成果转化,即力求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这都需要从学科建设的学生教育抓起,以夯实学生素质基础和人才培养根基。

关于提高管理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探索,本文作者曾组织进行了教改立项的专题调研。该教改立项课题进行了问卷设计与分析[3],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收回410份,有效问卷39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学生版占50.5%,教师版占9.5%,企事业单位版占40%。在调研结果中,与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及能力培养关系比较紧密,意见和建议较为集中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在关于管理学课堂教学加强案例教学的调查中,总体超过半数的被调查主体认为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案例教学,比例为55.6%。而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支持率分别为61.4%和78.4%。加强实践环节及案例教学,特别是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案例分析,运用来自于管理实践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数据,可使课程知识与内容更加贴近经济管理现实,让学生学得懂、记得牢、用得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整体精神和互补整合意识,更好地发挥集体和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实习环节的调查中,总体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应当重视实习,比例为65.9%,学生、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各群体对该项的支持率分别为77.2%、56.8%和53.8%。组织好管理学本科生的实习活动,会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中,将该项要求排在前三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7.9%。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三个群体分别有51.8%、51.4%、67.3%的被调查者将该项排列在管理学本科论文应满足的要求的前三位,均超过半数,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对此更加注重,表示希望学生在论文的调研与写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思维的调查中,将该项要求排在前三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48%。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三个群体分别有48.2%、32.4%、52.6%的被调查者将该项排列在管理学本科论文应满足的要求的前三位。相对于学生和教师,企事业单位认为创新思维在论文写作中更为重要。

2.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过程

2.1 实践调研的主要环节及作用

所谓实践调研,是指以某一领域、某一系统、某一机构、某一单位、某一组织或某一部门为主要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题性、针对性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进而探寻经济管理活动(或其主要节点)及其现象特征,据以发现存在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有益经验,总结示范模式,提升理论认识,促进推广应用的整体性、系统性、专项性、实践性的调查研究探索的过程。管理学本科生开展实践调研的主要环节及作用是:实地调研、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研究剖析、采取措施、讲求实效、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深化拓展等。

现以企业调研为例,主要环节及作用可如下图(图1)所示:

(1)实地调研:要选择典型性、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企业作为调研目标,深入目标企业或实习企业和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企业)。

(2)收集信息:要根据实践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市场经营状况,重点围绕论题的方向,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

(3)发现问题:根据实地调研和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及数据,发现并客观描述实践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应当深入研究的专题,包括管理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等。

(4)研究剖析:系统深入地考察实践企业在发展进程及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揭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内在的问题成因;以及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的导向价值。

(5)采取措施:可根据调查研究及其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以及实践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该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与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已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或拟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指出在哪些环节或哪些方面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应当给予的必要保障和支持。

(6)讲求实效:分析论述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或解决方案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或预期效果),可以从定性预期效果与定量预期效果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以期使得企业及其管理层更加注重方案及举措可能产生的实效。

(7)总结经验:通过实践调研及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要能够在管理实践的同时深化理论思考与探索,总结提炼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指出应当汲取的警示和教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概括升华出实践调研所得到的借鉴与启示。

(8)推广应用:探寻实践企业的管理思路、经验、方式和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以及应用推广的适用范围、所需环境和保障条件等,从而使实践调研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

(9)深化拓展:综合前述步骤的各项实践调研工作,结合实践企业及行业的现实与发展,提出实践调研有待深化的路径方向或趋势展望等。

2.2 实践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形成过程

实践调研的成果通常是调研报告或论文等,应当摸索和遵循实践调研及写作的基本流程及步骤。仍以企业调研为例,要深入实践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背景分析和理论思考,深化实践调研工作。

实践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或论文形成的主要流程可如下图(图2)所示:

第一步:选择调研目标并开展对实践企业基本情况的调研。可在调研方向确定后(或经有关方面审批后),通过到企业的实地考察和多方访谈,广泛收集获取信息资料,从总体上了解该企业的历史发展、产业布局、机构设置、产权关系、内外环境、竞争格局、行业位势、改革进程、经营规模、业务构成、主营方向、人员结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或侧重其中某些重点方面)。

第二步:在开展对实践企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发现和指出存在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及其成因;或观察提炼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管理创新的思想理念和运作模式,以及组织实施的实际情况和产生的具体效果,分析探讨尚待深化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形成进一步的调研思路及写作提纲。

第三步,针对第二步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或总结提炼的管理创新经验和运作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出解决方案、政策建议及预期效果,撰写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初稿。

第四步:在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初稿的基础上,遵循管理学教学与科研,以及有关方面的要求,撰写具有特色新意、反映企业特点、不断深化改革、体现管理创新经验和运作模式的,且行文规范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修改稿。

第五步:根据指导教师及有关专家和部门的初审修改意见及建议,再次深入实践调研企业调研,进一步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在管理理论上和改革发展的高度上概括、凝练和提升,形成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再改稿。

第六步:送审再经修改后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征求意见稿,多层面、多方面征询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最终完成和提交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定稿。

3.指导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实例

我在对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研活动,进而不断提高实践调研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扩展和充实管理学本科生的理论体系结构及专业知识面,我争取和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安排参加高层次的管理研究与实践论坛,如安排学生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的春季和秋季的中国经济运行现状与发展态势的预测分析高层研讨会,以及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部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与专家论坛等,要求学生赴会后归纳整理出参会心得报告,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调研的体验,向全班同学进行宣讲,并开展互动式的学习交流与专题讨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指导管理学本科生设计和申报了我校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多次组织课题组同学讨论切磋和修改完善课题的逻辑思路、框架体系与调研提纲。该项目从对北京市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调查和对北京市大学生消费化妆品现状的观察入手,揭示影响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的因素,着重探析年龄结构、收入来源、知识结构,消费心理特征及消费潜力,偏好的品牌、价位、风格,获取信息渠道及购买模式,所受环境影响,性别消费差异,消费支出水平等主要方面,并结合对北京大学生化妆品的消费现状、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对化妆品企业和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该项课题的研究表明,北京市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其化妆品消费的主要特点是:既考虑产品价格又注重产品品牌;既强调产品功效又需要专业的美容、化妆指导;既追求时尚个性又较理性消费;既受口碑流传的影响又受广告传媒的促导;既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又听从家长的指导。同时,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大学生用于“面子”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中会呈现上升趋势;对实际购买某类化妆产品起着主导影响作用的几大因素是价格、功用和口碑等;北京大学生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分别为:品牌门店、网络和促销活动等;彩妆消费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加。

为了适应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的消费现状和趋势,我带领课题组再作深入思考,并向意在成功开拓大学生化妆品市场的企业提出建议:在化妆品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方面,要以多种方式适应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取向;可运用价格或其他适当的促销手段刺激消费;扩展宣传活动,借助网络渠道,运用电子商务,扩大销售广度;在注重化妆品的功效、价格的同时,还应针对多数大学生的需要,运用包装设计融入更多时尚元素,迎合市场潮流;提升品牌形象,建立在消费群体中良好的口碑,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长期产品忠诚度。

接着,我又引导和启发课题组学生,根据以上对北京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状况的调研以及国内外成功化妆品企业的实践启示,结合目前我国化妆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化妆品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化妆品企业应当走科技创新道路,坚持以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强有力的后盾;化妆品企业应当不断将产品推陈出新,吸引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开发专门适合大学生使用的化妆品;化妆品企业应当准确定位自身产品特色,既要迎合国际主流化妆品理念又要保留民族特色;化妆品企业应该建立新型营销模式,进行有效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宣传,使得品牌形成稳固的销售力;化妆品企业应当实施多品牌战略,开发多元化产品结构。经审核鉴定,这一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了优秀成果奖。

我指导管理学本科生力求通过实践调研和报告或论文的编写过程,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如有的学生将经济学、战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项目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财务学、金融学和数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于投资项目评价中,并结合实践调研,认识到投资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是可行性分析的论证前提和重要依据;物质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技术基础;对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则是决定投资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及核心论据;要充分重视和深入分析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类潜在风险。我指导这位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毕业论文《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实践应用》(该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指导一名本科生将毕业论文的选题经反复研究和调整,确定为《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对策及在XX公司的实践探索》。这一选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尤有现实意义,该项调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体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引导学生在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金融危机下企业应当运用的财务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考察;论文阐析了财务对策的理论内涵和主要作用;紧密联系管理实践展开调研;论述了该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通过对管理活动的实地分析及对实践过程的深入研究,分述了该公司在成本管理、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等方面的应对举措;探索了该公司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财务对策。公司通过预算控制、平衡记分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库存管理以及其他成本管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公司通过采取与经营战略相适应的投资对策,在金融危机中及时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增收节支;公司通过稳健的融资对策,合理地调度资金,有效地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性,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血液。论文所探讨的该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和所运用的财务对策,为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下选择实施财务对策有一定参考和实用价值;体现出该同学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该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又如我指导一名本科生(学院推荐读研)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和现实思考,以《ZY企业财务战略分析》为题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该文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学、公司理财知识和财务战略理论,调研分析了ZY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揭示ZY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多角度、分层次,且有针对性地和可操作性地在企业财务战略方面提出了财务战略方案及其政策建议。

以上实例(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实践应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对策及在XX公司的实践探索和ZY企业财务战略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较好地提升和体现了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和实际动手能力。

我在指导管理学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始终特别强调在学风与治学方面:要端正学风,勤于思考,严谨治学,要尊重知识产权,讲求科学道德与研究规范;要关注现实、深入实践、联系实际,做到学科理论密切联系管理实践。

在实践调研方向及选题方面:我要求并指导学生调研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密切联系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为政府宏观决策或企业经营发展提出可行和有效的政策建议;能够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管理现实及发展动态,总结归纳、概括提炼。

在研究创新探索方面:倡导调研选题应具有新意或探索性,及时观察和追踪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中有价值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新模式和新规律等;调研本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并达到或接近较先进水平;运用新观念、新视角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独到见解,并在相应领域取得成果。

在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方面:能够运用先进技术、方法、信息等开展实践调研;所提交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要体系清晰、结构完整、方法得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流畅、图表规范;报告及论文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观点明确、研究深入,体现出管理学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实践的调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R]: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7-29.

[3]张梦霞.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第一辑[M].//吴少平主持课题《在课程教学中提高管理学科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探索》,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吴少平,赵慧军,肖霞,李云鹏,周永强,徐冉,张涵萌,柴宁,安卉,周琳,胡双蕾等,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司金融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73-02

一、学科建设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重点大学先后建立国际金融学专业;在90年代初,把国际金融进一步细化成国际经济学下的国际金融、金融与投资、保险学、国际财税等相关专业方向;到90年代中后期,基本模式确定为国际金融、投资学和保险学三大专业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公司金融也在这个时间段被确认为本科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公司金融学由英文Corporate Finance翻译而来,又译为公司理财、公司财务管理等。主要由于对finance而言,中文翻译有财经、财务、金融等。大多数院校课程名称为公司金融学,但是教科书名字不统一。教学内容按现代公司金融体系主要分三大部分:公司投融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技术工具。内容繁杂,涉及理论和实践皆非常强。是金融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

二、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

按学科设置,公司金融一般放在大二下或者大三上,甚至于在大三下。在这门课程之前,学生通常已经修完了经济学中的基础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及其专业课程中的保险学原理、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等课程。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原理、金融学的框架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公司金融主要研究的是公司资金的流动和运作,涉及面广。以复旦大学出版社朱叶编著的《公司金融》和西安交大出版社李忠民编著的《公司金融学》为例,前者的课程结构主要时间价值、投资三大基本理论、资本预算和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短期财务计划和短期融资管理、兼并和收购。后者的结构类似,删除了三大投资理论、添加风险管理及其行为、公司金融前沿理论探讨。其他国内教材的主体结构也大致如此。

就此分析,时间价值在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中已学习过,是金融专业学生对货币价值的基本思考,早在搭建金融知识构架的最初,就已经被灌输。有的学校投资学安排较前,更以反复深入运用过。投资理论则是金融市场、投资学中的重点、难点。资本预算在《投资项目评估》整个课程中详细学习,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普通股、优先股、公司债券,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工具。短期财务计划和短期融资管理中的很多内容和基础会计学及其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内容有一定重叠。

学生在拿到教材时很难发现新的知识点,对系统知识的把握将失去兴趣和动力。学生听课时,一旦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已经学习过的,听课效率将明显降低,甚至出现到课率下降。

2.课程定位模糊

如上分析,公司金融学与很多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的重叠,有时甚至连教师也觉得公司金融的教学内容凌乱和难以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偏重融资工具分析,在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等上案例频出;有的偏重财务分析,流动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试图揭示公司运作的情况;也有的直接按项目投资分析,如何做现金流、找贴现率,洋洋洒洒大半个学期就过去了。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认识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系来选择课程重点。但是公司金融到底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是什么?是项目分析还是金融工具还是财务分析,或者都是?课程定位模糊,由于内容过多变成了介绍性课程、或者变成了投资学、财务管理、项目分析等的替代课程。

3.课程预计达到目标模糊

不同于宏微观西方经济学,其引入教学很早,各方面研究已比较透彻,从广度学习内容到深度学习难度,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相比之下,公司金融学在每个阶段,学生将达到什么水平鲜有相对统一的认识。教学中,有的偏重理论,研究投资学三大理论和资本结构中的MM理论、股利理论或是短期财务计划中关于现金、应收帐款最优配置理论研究;有的偏重技巧和实践,如何在现实中寻找项目的价值、股利分配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和兼并收购中的企业价值判断等。当然也有广谱介绍,一般教材都有十多章,每章一至两周,点到即止。

从本科生考虑,前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对于国内进一步深造研究生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国外金融投资研究生主攻方向;但是由于涉及内容较多,以一个学期周课时3课时的安排很难全部完成。最后一种则是完成学分要求是最简单的做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难以保证。

4.教学方法陈旧

公司金融伴随着公司日新月异及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应该是一门充满新颖和活力的课程。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室。教师播放投影并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听讲并记录。教材中引用实际案例,特别是中国公司案例分析非常少甚至不涉及。考核手段通常依靠传统考试,也有通过案例分析(课业论文)对考核进行补充的。

三、公司金融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1.课程定位

课程基本定位是熟悉公司资金运作流程,融资投资分配。主要围绕四大方面如何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为可行的项目融资、项目运行后如何考虑风险和如何回报投资者。学生学习完成后,对公司整体的运作有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每个学校设置学科不同,公司金融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全面的框架不可缺少,而且将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提示每一个具体篇章对整体运作的不同作用。

2.教学层次设计

对于本科生而言,从目前国内顶级学术型高校来看,还是应该以运用实践为主导。但是由于本科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公司金融有的理论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MM理论。以上段介绍的四大方面来看,可行性分析、融资、风险和回报都是先相关理论后运用的基本模块设计。理论学习以理解为主,推导和深入学习可以依照每个学校学生层次来区别要求。运用以案例分析为主,贯穿整个知识构架的大型案例全程一至两个即可。点面结合,学生能对公司金融的构架和基础理论有所了解,方便日后深入学习。同时又具备具体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教材及其教学内容选择

好的教材对课程体系把握将有极大帮助。目前世界主流的公司金融教材一本是英国伦敦商学院财务金融教授理查德•A•布雷利和斯图尔特•C•迈尔斯主编的《Corporate Finance》,原书翻译版到第九版。另外一本是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斯主编,目前译本也到第九版。及其围绕原书,中国学者进一步出的各种精要版、双语教材和习题集等。两本原著各自章节数都在30以上,加之案例都取自英美,信息量大,通常也作为欧美研究生学习书目,再考虑到价格,并不适合直接做中国本科学习教材。但是取两本教材之精髓,确定课程内容是适用的。

例如以18周每周3课时的教学内容来安排,第一周为学科介绍和绪论,两周课时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债券和股票的定价。四至五周课时介绍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其中详细说明NPV中现金流和贴现率的实际研究及其项目风险分析。接下来三周左右为最优资本结构及其股利政策。两周介绍长期融资,包括股权债权和租赁。两周介绍短期财务计划。两周为兼并收购中公司价值。

4.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改进

现在投影已基本普及,很多学校还成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中心或是经管类计算机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推荐引入少量实验教学。

最优资本结构中MM理论和最优债务额及公司价值,教学方式为讲授,仍然以课堂加投影的方式,这有助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实战为主,例如债券和股票的估值,如何寻找企业的ß,如何利用雅虎财经、新浪财经搜集信息资料;如何寻找及利用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这些有助于学生实际运用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第4周左右可以安排实验设计为债券和股票的估值,第11周为WACC的取值。需要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验完成后提交电子表格结果,用于评定作业成绩。考核除出席率和上机作业以外,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考试,用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运算的掌握。另一部分是课业论文,基本设计是要求学生按小组完成,论文选题多样,但以实际公司案例分析为主导,例如分析公司的资本成本、股利政策、公司价值等。选题之下有3~6个需要完成的问题,按组别每位同学完成一个部分。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分工不明和浑水摸鱼。

公司金融学内容博大精深,公司金融教学改革也非朝夕可促成,需要教师下大力气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塑造社会真正可用之材,还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教学改革前进。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六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2 理查德•A•布雷利等著、王化成编审.公司理财(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

3 李忠民.公司金融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6篇

一、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和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划分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大学生对考研与就业的多元化需求,我们提出要实现“分类培养”模式,即把本科学生分为理论发展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实行分类培养,从而满足继续深造同学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又满足了毕业后直接就业同学对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

理论钻研型人才是在具有一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比较专深和丰富的证券投资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发展能力,能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能力强,职业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自我发展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致力于考研的同学归为此类。

(2)实践应用型人才

实践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般的证券投资学专业知识,知识结构较合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发现实践问题,并能把理论应用到解决实践问题中,职业适应能力强,“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资格和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毕业后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同学和考各种资格证书的同学归为此类。

2.分类培养是解决《证券投资学》内容多而难度大但时间少的有效途径

对于非金融专业开设的《证券投资学课》,其内容不仅包含一些基本知识,如股份公司的介绍、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还包括投资分析的众多理论,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等等。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有理论的陈述、定性的分析,更有大量复杂、深奥的模型与推理,对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在54个课时量的时间里要学好这门课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有限的课时里,授课教师只能压缩授课内容,降低内容难度,减少实践教学,从而带来了理论没讲透彻、实践操作没讲全面的不良后果。实行分类培养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合理取舍授课内容、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满足本科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多元化需求。对理论钻研型人才,我们着重要把投资理论讲深、讲透,对实践应用型人才,我们侧重于实践操作,通过网络条件下的模拟操作来让学生掌握实践应用技能,满足毕业工作后对从事实际投资工作的实践技能需求。

3.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育主张和宗旨以来,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推行普遍教育、公平教育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革除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分类培养是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经济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证券投资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对高素质的证券金融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在总量上加快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更要在结构上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二、推进适合理论钻研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分为即兴讨论与有准备讨论。讨论题目以理论题为主,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与我们的应对策略、证券投资新手采用何种投资策略较为稳妥等。在讨论时间上,即兴讨论时间我们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准备讨论时间一般为一节课。无论是何种讨论,我们都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并阐明授课教师的观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论文式教学

论文式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理论。论文题目由授课教师拟定,选择的题目尽可能联系实际,如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创业板市场市盈率研究等。根据本科生的特点,我们先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篇幅一般要求在3000字左右。对每篇论文,我们都认真评阅,并在课堂上做论文评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一般安排写1-2篇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钻研型学生对理论深度的掌握。

3.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证券投资有关),这对于理论钻研型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一种是教师把自己在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研究式教学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点不同于讨论式),也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去研讨(如写研究论文,这不同于论文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具有创新性,而论文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是有成熟的理论作参考的)。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人们常说的一个概念,但如何启发,很少有人说得清。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主要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比较重要的问题、学生有能力思考的问题,由我们一步步地设问(不是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阐述。

5.问答式教学

问答式教学法我们经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一种是在讲授过程中试探学生的基础,一般在证券投资学内容涉及到相关课程内容或者有可能在其它课程中讲授过时采用。我们在讲授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时,采用向学生发问,因为该内容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课程中已讲过。二是在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时采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答疑式教学

答疑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互动式教学法,适合于学生自学的内容、难点内容、课外阅读的内容等。我们对答疑时间的安排主要有四种:一种是每节课留出5分钟用于当堂答疑;一种是课间时间的答疑;一种是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定期定点答疑;一种是网上答疑,主要是用个人电子邮箱。

三、构建适合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模拟法

模拟法就是利用股票操作软件如大智慧等软件看,通过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的实时操作,学会对股票投资品种的选择、购买与卖出,并在多次投资交易中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与比较,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技能与效果。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证券模拟交易大奖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黑板教学时也可运用此法,如在讲授“股票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时,在黑板上模拟设计投资者的委托,根据规则操作,详细阐述成交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2.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讲解股票上市流程、股市庄家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时我们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如银广夏案件等。

3.比较法

比较法的优点是通过能够抓住相关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讲授股票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时,将二者的资金流向进行比较,发行市场中资金从投资者手中流向发行者,而在流通市场中,资金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

4.证券公司实地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利用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均给学生指出具体实习项目,如证券申购、证券交易、证券分析等。

5.上网浏览法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7篇

一、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既然西方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两个方面。那么,金融学的发展到底经历了哪些历程呢?事实上,现代金融学的确立还要从1952年马可维茨(Markowitz)在Jour-nalofFinance上一篇讨论“组合选择”(PortfolioSelection)的文章开始。马可维茨第一次用数学统计方法均值和方差来衡量预期收益和风险指标。实际上,在马可维茨之前,不少学者就对金融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经典理论。例如,费雪早在1896年就提出资产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贴现值之和的思想,即DCF贴现现金流法;1934年,格雷厄姆出版了《证券分析》这一经典价值投资论著;1938年,麦考利第一次提出久期的概念。而在1952年马可维茨提出投资组合理论以后,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了MM定理;1960年代,夏普等学者推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因素模型和APT套利定价模型;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茨提出了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即B-S模型。而后,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拓展。

这些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把这些理论全盘照搬,直接应用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显然并不一定适用。因为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显然,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

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知识层次方面,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还没有接触,部分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入门;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才刚刚接触相关的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虽然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学生来自本科其他专业,短短的二到三年时间需要补充不少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要求方面,本科生目前主要是通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本科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内容,也要求本科生学习各专业模块的内容。相比之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时间也并不算多,其理论教学侧重于面而并不精深;硕士研究生理论教学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有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不过,目前硕士研究生教学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部分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稍差,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基础的要求之上加以深化,由面及里侧重于线,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相结合;而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深度较高,而且研究视角一般较集中于某一点,不再像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样发散于面或者线。因此,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程度最深,显然对教学的要求也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一样。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是本科生,因专业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也并不一致。比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公司金融专业学生与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要求势必不同,而金融学专业中银行管理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或者证券投资专业方向等,对课程的配置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深度的配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数理知识的教学,金融证券类专业的教学往往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但仅就本科专业而言,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需要相对层次较高的数理知识用于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对于一般的金融学等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此,一般的金融学专业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证券类专业课的教学上也相对应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分析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加以分层化教学呢?笔者所在的金融学院,既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公司金融专业方向,又主导了金融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现在又在金融工程新专业下并设证券投资的专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学院既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学专业,同时还有以投资学为主导的金融工程专业和证券投资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保险学专业,真正实现了大金融证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同时,金融学院既有大金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下设银行管理、资本市场运营和金融工程等方向),还新批了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这些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比如,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投资学方向为主体,而金融工程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会更多地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对于普通的本科学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以说明、分析为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则以量化推导为主;对于一般的本科生可以以应用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可以适当地以数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科生可以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布莱恩?克特尔所著的《金融经济学》,该书主要以论述和图示为主,相对较为浅显,而对于不同专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用杨云红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和王江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

另一门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金融市场学,由于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基础知识,因此,其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比如,对于本科生,它是金融学入门课程,可以以介绍各金融市场的划分、功能实现和相关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机制为主进行教学,以便本科生对金融市场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已经了解了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进一步讲授金融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的模型的结论,以使其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度等运作,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本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研究生和个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法与金融学等各方面理论,构建制度内生观点的金融制度分析理论框架,讲授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涉及金融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变迁因素。

作为一门内容相当全面的资本市场专业课的投资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投资学I、投资学II和投资学III进阶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基本面的证券分析内容和资产组合管理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或者已经经历过前两个知识阶段投资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讲授普通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证券的基本定价知识。金融工程作为专业课程,也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比如,对于普通的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可以以介绍金融工程工具、手段和策略为主,同时恰当介绍部分较为浅显的衍生工具以利于讲授金融工程的手段和政策;而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则可以进一步相对深入地介绍部分金融工具创新和产品开发,同时讲授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手段和策略。相应的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这一课程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普通本科学生以介绍简单的衍生证券为主,以利于入门;对于相对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则可以作为金融工程这类专业课程的进阶课程,进一步介绍较为复杂的期权定价和衍生证券定价的方法,以及介绍新型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事实上,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还有一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实训课程。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加强具有时效性的内地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应的理论加以体会。其一,对于本科学生要加强证券分析类实训课程的培养,辅助以大量的A股证券分析方法应用的实例;其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尽量以实证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对于更高级的学生,金融工程等证券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的就业很可能就是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纯粹的投资行业或投资岗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内加强金融证券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诸如研究报告这样的应用文的写作。至此,应该说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既是系统化的,又有针对性,有助于这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对策

1.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现代金融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

2.各层次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证券专业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53—03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基础,但是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有必要与时俱进,适应金融体系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内地教育体系引入的投资学课程,基本上是西方证券市场和公司金融的内容。正如张新(2003)所说的那样,西方对金融学的理解集中在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和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学;而内地对金融学的理解则主要集中在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类代表性科目。在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高而银行体系又独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这一背离影响并不明显。但在A股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比重,四大国有银行和相当部分央企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原有的以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体系的金融类专业课程势必会转型为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和专业化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但是,在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重点的同时,课程体系的其他问题往往被人忽视。既然是课程体系,势必有一个层次化或分层化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笔者在此所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一、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既然西方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两个方面。那么,金融学的发展到底经历了哪些历程呢?事实上,现代金融学的确立还要从1952年马可维茨(Markowitz)在Jour-nal of Finance上一篇讨论“组合选择”(PortfolioSelection)的文章开始。马可维茨第一次用数学统计方法均值和方差来衡量预期收益和风险指标。

实际上,在马可维茨之前,不少学者就对金融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经典理论。例如,费雪早在1896年就提出资产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贴现值之和的思想,即DCF贴现现金流法;1934年,格雷厄姆出版了《证券分析》这一经典价值投资论著;1938年,麦考利第一次提出久期的概念。而在1952年马可维茨提出投资组合理论以后,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了MM定理;1960年代,夏普等学者推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因素模型和APT套利定价模型;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茨提出了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即B—s模型。而后,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拓展。

这些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把这些理论全盘照搬,直接应用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显然并不一定适用。因为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显然,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

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知识层次方面,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还没有接触,部分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入门;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才刚刚接触相关的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虽然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学生来自本科其他专业,短短的二到三年时间需要补充不少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要求方面,本科生目前主要是通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本科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内容,也要求本科生学习各专业模块的内容。相比之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时间也并不算多,其理论教学侧重于面而并不精深;硕士研究生理论教学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有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不过,目前硕士研究生教学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部分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稍差,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基础的要求之上加以深化,由面及里侧重于线,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相结合;而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深度较高,而且研究视角一般较集中于某一点,不再像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样发散于面或者线。因此,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程度最深,显然对教学的要求也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一样。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是本科生,因专业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也并不一致。比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公司金融专业学生与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要求势必不同,而金融学专业中银行管理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或者证券投资专业方向等,对课程的配置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深度的配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数理知识的教学,金融证券类专业的教学往往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但仅就本科专业而言,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需要相对层次较高的数理知识用于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对于一般的金融学等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此,一般的金融学专业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证券类专业课的教学上也相对应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分析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加以分层化教学呢?笔者所在的金融学院,既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公司金融专业方向,又主导了金融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现在又在金融工程新专业下并设证券投资的专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学院既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学专业,同时还有以投资学为主导的金融工程专业和证券投资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保险学专业,真正实现了大金融证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同时,金融学院既有大金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下设银行管理、资本市场运营和金融工程等方向),还新批了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这些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比如,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投资学方向为主体,而金融工程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会更多地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对于普通的本科学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以说明、分析为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则以量化推导为主;对于一般的本科生可以以应用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可以适当地以数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科生可以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布莱恩·克特尔所著的《金融经济学》,该书主要以论述和图示为主,相对较为浅显,而对于不同专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用杨云红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和王江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

另一门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金融市场学,由于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基础知识,因此,其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比如,对于本科生,它是金融学入门课程,可以以介绍各金融市场的划分、功能实现和相关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机制为主进行教学,以便本科生对金融市场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已经了解了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进一步讲授金融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的模型的结论,以使其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度等运作,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本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研究生和个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法与金融学等各方面理论,构建制度内生观点的金融制度分析理论框架,讲授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涉及金融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变迁因素。

作为一门内容相当全面的资本市场专业课的投资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投资学Ⅰ、投资学Ⅱ和投资学Ⅲ进阶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基本面的证券分析内容和资产组合管理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或者已经经历过前两个知识阶段投资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讲授普通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证券的基本定价知识。

金融工程作为专业课程,也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比如,对于普通的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可以以介绍金融工程工具、手段和策略为主,同时恰当介绍部分较为浅显的衍生工具以利于讲授金融工程的手段和政策;而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则可以进一步相对深入地介绍部分金融工具创新和产品开发,同时讲授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手段和策略。相应的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这一课程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普通本科学生以介绍简单的衍生证券为主,以利于入门;对于相对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则可以作为金融工程这类专业课程的进阶课程,进一步介绍较为复杂的期权定价和衍生证券定价的方法,以及介绍新型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事实上,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还有一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实训课程。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加强具有时效性的内地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应的理论加以体会。其一,对于本科学生要加强证券分析类实训课程的培养,辅助以大量的A股证券分析方法应用的实例;其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尽量以实证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对于更高级的学生,金融工程等证券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的就业很可能就是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纯粹的投资行业或投资岗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内加强金融证券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诸如研究报告这样的应用文的写作。

至此,应该说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既是系统化的,又有针对性,有助于这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对策

1 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现代金融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

2 各层次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9篇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is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ourse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course of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Decision" for five years, the paper discussed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s,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network aided teaching applica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courses.

关键词: 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Key words: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Decision;postgraduate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23-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阶段,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1]。探索适宜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

法,提升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近五年对研究生课程“投资分析与决策”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心得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定位

投资分析与决策是面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投资理论的精髓以及其应用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熟悉金融市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数量规律,并能够运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组合投资优化等金融投资决策问题。本课程的特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投资决策模型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处理金融数据,培养其建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层次”与“多元化”[2]。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快。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构成方面,同一门课程可能有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选学,这种“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新意和广度,这是大大区别于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地方。

近5年来,在我校选修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中,普遍存在本科专业背景各异的现象,因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如果教学内容定位于适用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高层次金融定量分析,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会面临专业障碍,若选讲适用非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基础金融分析,则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本科生的教学内容重复,深度差距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基础扎实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使学生及时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时能实现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质的飞跃,我们对教学内容安排做了适应性调整,以兼顾学生的专业差异。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保证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材料。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刘善存编著的《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内容深浅适度,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结构编排合理。本教材的特色是将抽象的金融模型通过Excel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形式来解释、验证和求解,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既能阐述金融理论核心思想,又能把金融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有机结合。

此外,我们还选用了benninga编著,邵建利等译的《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第三版)》,zvi bodie编著的《投资学》作为辅教材,这两本教材均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结晶,所涉专题较为全面,所涉文献较为宽广,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与较好的启发性,且对于金融理论的进展和模型的推导阐述细致透彻。如遇主教材未能深入分析的专业知识,学生可自主选择辅教材的相应内容,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这有益于排除跨专业学生的专业障碍,实现弹性教学。

2.2 教学内容选择 研究生的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书本。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以投资分析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涵盖证券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债券的久期理论和免疫策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生能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注重金融理论与方法和现实金融决策问题的结合,强调现代金融模型应用,侧重Excel辅助金融建模和金融计算。如在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下,不仅系统阐述现资组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马可维兹均值方差模型的构建过程,还要讲解利用Microsoft Excel的矩阵运算、规划求解工具和VBA编程,实现基于金融市场真实数据的有效前沿的计算和绘制,并展示计算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四种不同方式。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提供借鉴。

3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教学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和知识继承为主,尽管“填鸭式”教学在研究生阶段已不再明显,但传统教学仍未逾越“教师讲,学生记”、“知识的单向传导”等教学特征[3]。《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科研结合,关注教学相长,培育创新性思维。

鉴于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讲授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辨证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对于介绍性和概念性的内容,由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提纲和要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这样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是为即将从事的科研工作打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开展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的前沿发展问题,从中浓缩出适合课堂教学与讨论的内容,采用文献检索、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探讨式教学。

教师通过查阅与本专题相关的文献后提出问题,预先布置给学生进行研读。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分类后,在课堂上先做系统的讲授和导引,然后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研讨,必要时候通过一些实例进行验证。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

4 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并成功开展教学工作,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良好的拓展与补充。所谓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4],它不仅延续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等手段,更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时间的自主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强、可供诸多用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优点。

在研究生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就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主要面向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受到管理接口的限制,我们仅利用了公共网络和课堂教学管理软件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教学互动。最初,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包括教学课件、讲义、课程通知、作业和答疑等都通过课程邮箱实现。这种方式虽然不受校园网IP地址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但其课堂教学管理应用功能有限。

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尝试使用了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保证学生在一人一机的实验室环境下,借助网络会议的方式,实时接收教师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和安排下,进行操作演练和参与课堂讨论,即方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时讲解。

考虑到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在教学文件传输和管理,课堂分组等管理功能弱化,我们后来又引入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利用研究生实验室现有的网络设施,利用该软件的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文件等功能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等操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

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合理的考核方式与学习水平的有效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5年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结合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课中作业+课终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侧重理论推导为主的考核,注重金融决策模型设计、应用及金融数据处理,从而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使用投资理论和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偏重定量分析,课中作业一般根据金融理论专题下涉及的模型算法,要求学生完成小型案例分析,形成一个简要案例分析报告。如在期权定价理论中,涉及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机制的单阶段及多阶段欧式期权定价和美式期权定价。针对该知识点,布置课中作业:使用给定的条件和参数,运用期权定价原理和方法测算欧式及美式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价格,并对价格变动作因素分析。这些课中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

课终论文采用与课中作业结合的办法,即要求学生以平时的专题讨论内容为基础撰写课终论文。考核论文内容来源于小作业,同时又是对前期专题研究的再认识和再生成。正是有了作业的研究基础,论文的质量才有所保证。如学生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作为课终论文主题,则建议学生在中国证券市场选择不同行业的若干股票为分析对象,通过金融数据库查阅股票交易的相关数据,完成有卖空和无卖空条件下有效前沿的求解,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理论应用的局限性结合实际问题做归纳和总结。

我们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切入点,建立金融模型,开展分析研究,提炼学术观点,形成规范化的学术论文,向学术期刊积极投稿。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研究生较早进入科研角色,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将金融理论与实际经济、金融问题有机结合。

6 小结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改革实践的目的在于使这门课程能够达到“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尝试使用了多种网络辅助教学手段,改善了考核方式,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都有较大裨益。

当然,金融理论和量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6-58.

[2]谢美华.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3]董永平.学位课程教学过程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8-109.

投资本科论文范文第10篇

从美国与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当美国在战后综合国力增强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处于非常坚挺的状态;日本在70年代综合国力增强后,198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广场协议”,协议前的日元汇率为240:1。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我国学者胡鞍钢和门洪华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8个方面,利用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

1998年,毕业论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为迅速,年变化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倍。但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来已近10年未作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相适应,做出相应调整。

3、相对利率水平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论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比较中美两国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国连续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贴现率由4%降至1.25%,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低。根据短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知,当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将上升、远期汇率将下跌。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996年到2001年,人民币一直面临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究其原因,从我国的经济体制看,尚缺乏利率平价成立所需的:有弹性的利率,开放的资本市场,较松的资本管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等基本条件。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外资的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资本往往以贸易结汇的形式混入。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只能通过商品市场体现,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混淆,论文,因此,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影响。即使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几近无差,所以短期内其不影响汇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同时,,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开展国际招投标情况和问题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5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提高到3.25%,学位论文会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解决路径。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从相对利率水平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远期应该有升值的压力。

4、外来经济压力的加剧

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2.6%,但是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点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国2001年是0.5%。西欧、日本、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论文,通货紧缩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2002年以来,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散布&ldquo,论文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格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到2005年,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之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论文写作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促进大学生能力培。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一篇:教育投资论文范文 下一篇:项目投资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