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2:24:02

统计课教学论文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9-02

自198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条例》,要求各高校把“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教育课以来,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教学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知识载体的日新月异,文献检索教学也在不断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然而,在搜索引擎等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今天,文献检索课的设立也遇到了不少质疑,甚至面临边缘化的危险,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也就“既然网络搜索引擎如此普及,信息检索已是全民行为,高校还有必要专门开设课程吗?”此类的言论进行了探讨[1]。为了解我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刊登的文检教学研究类论文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了解其特点及不足,并对检索教学研究进行反思,从而促使文检教学相关人员深化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材料与方法

数据库采用了中国知识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时间限定为2000~2010年,选用检索词“文献检索课”、“文检课”、“文检教学”、“文献检索教学”、“文献课”,在主题字段进行精确检索。首先在全部期刊中进行检索,结果为2981篇;再限定在核心期刊中进行检索,结果为563篇;我们进一步将检索范围限定在《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共19种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结果为453篇文献,显示文献检索教学方面的文章主要刊登在图书情报类期刊上。考虑到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总体水平好于非核心期刊,为消除部分学术质量较低的论文对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情况产生干扰,我们仅对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对检索得到的453篇文献,首先去除增刊上刊登的31篇文献,再经阅读题目及摘要,去除通知、目录、传记等与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无关的内容,最终获得有效论文356篇。

二、检索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一)年代分布:核心期刊文献量下降趋势明显

全部356篇文献中,2000年有30篇,2001年发表41篇,2002年46篇,2003年44篇,2004年42篇,2005年27篇,2006年31篇,2007年31篇,2008年22篇,2009年17篇,2010年22篇。可以看出2004年之前,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类论文较多,显示检索教学研究的热点出现在2004年之前,这与张静[2]的研究结果相同,但2005年之后,文献量持续下降,在较低的数量上徘徊;而在全部期刊中得到的2000年到2010年发表文献的篇数比较平均,在230篇至296篇之间,变化并不明显,其中2005年最少,有230篇,2006年后发表的文献量均多于2005年,说明总体而言对于检索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并未下降,但核心期刊对此类文章的接受度下降。

(二)研究主题:广泛但不够深入

通过对论文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的分析,我们发现356篇文献主题较为分散,涉及的研究内容较多,按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14类,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改革48篇,占13.5%;教学方法研究36篇,占10.1%;调查分析34篇,占9.6%;教学技术33篇,占9.3%;教学实践30篇,占8.4%;教学模式30篇,占8.4%,说明在文检课教学研究中,各方面的研究比较平均,热点并不集中,相对而言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反映了文检课教学人员也在积极开展教学方面的探索。

对这些论文的摘要进行研读,发现尽管研究内容广泛,但大多缺乏深入的挖掘。例如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尽管不少院校都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而且检索到的论文涉及问题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课程法、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个方面,但大多是泛泛而谈,仅对某种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方法进行介绍,并对该教学法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基于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探讨的论文并不多,使不少学校在教学方面开展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得不到推广,无法更好地体现其研究的价值。

(三)研究方法:相关理论的应用不足

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3]。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教学的发展,这是定量研究所无法达到的。在全部的356篇论文中,定量研究包括调查分析及部分教学评价类文章共41篇,占11.5%,而其余多为描述性和实践总结类的论文,而仅有少数论文涉及质性研究,其研究的方法以主观分析为主,质性研究的方法应用较少。此外,除教学评估的定量分析、教学论文的统计等文章外,大多定量研究中涉及问卷调查,与心理学等领域研究中的经典量表不同,文检教学研究中的问卷多为研究者自行设计,其效度、信度没有明确交代,也没有为避免对调查结果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影响因素而进行必要的调控。在描述性和实践总结论文中,不少都是一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研究,但大多缺乏事实数据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四)期刊的分布:教学类期刊较少

当前,各类期刊仍是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相对而言,核心期刊上刊载的论文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要大于一般期刊。从统计数据看,在2000年至2010年检出的全部文献中,核心期刊论文仅563篇,而限定在图书情报类期刊则有453篇,教育类核心期刊仅36篇,反映了文献检索教学类的文章在其他核心刊物上,特别是教学类核心刊物上刊载较少,与其他领域教学研究人员交流较少。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中,《图书馆学研究》最多,有58篇,占16.3%;《图书馆论坛》47篇,占13.2%;《情报杂志》37篇,占10.4%;《情报科学》35篇,占9.8%;《大学图书馆学报》28篇,占7.9%;《图书馆杂志》24篇,占6.7%;《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均为23篇,占6.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2篇,占6.2%;其余大多仅有几篇文献检索教学论文刊载,《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和《国家图书馆学刊》未刊载此类文献。尽管存在作者投稿的方向选择以及期刊在栏目设置中的研究导向因素,但各刊在选稿中存在一定的倾向,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统计数据看,在对教学论文的选择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存在一定的喜好。

三、对文检课教学研究的反思

目前,我国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多数人员不属于教师编制,除上课外还兼有其他的工作,其时间和精力受到制约,而且由于大部分教学和研究人员都是图书馆或情报学专业毕业,缺乏教育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方面较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此外,在院校中,图书馆及其教学任务历来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教学研究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及激励机制。为提高文检课教学研究的水平,需要在外部环境、人员素质以及出版环境等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一)校内教学研究环境的构建

文献检索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人员的配置等方面,与校内的教学研究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文献检索课程面临学时减少、学分减少、学生不重视等窘境,并受到了“计算机基础”等其他通识平台课程的冲击[4]。不少高校逐渐将文献检索课由必修课转变为选修课,教学部门、学生等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5]。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文检课教学研究队伍稳定性,以及教学研究主题的选择和开展。通过提升文献检索课的地位,可以使研究人员通过校内外合作,更好地与专业教师、科研人员沟通或联合开展研究,使研究的范围、内容更适应本校及本课程的发展需求。而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则意味着在人员、经费方面能得到良好的保障,研究能得到相关部门更好地配合。教学研究人员结构的改善可以使研究主题和类型的选择,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使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二)外部教学研究环境的支持

文献检索教学作为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与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关系密切,还对图书馆服务和信息资源更好的利用至关重要。我们从统计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检课教学研究论文有减少的趋势;而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量也并不多。建议高校图书馆学会及相关机构,能采取一定措施,例如教学研讨会、联合专业期刊开展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等形式,鼓励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达到支持教学,发展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

文献检索教学作为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学和研究人员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基础。因此,为提高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水平,一方面应开展对研究人员的培训,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思维和视野;通过定量和质性研究、统计分析及问卷设计等方法的学习,使研究技能得到提高,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给予研究人员良好的研究环境、较宽松的时间等,也有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稳定的文检课教师和研究团队。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当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目前在研究主题及研究的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期待能通过内、外部教学环境、师资培训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的改善,进一步发展教学工作,拓宽文检课教学研究的范围,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促进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图书馆工作更深一层楼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吉久明,任福兵.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46.

[2]张静.从1984-2003年论文统计看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80-82.

[3]殷晓丽,郭立,门寒隽,王通.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基于5本主要医学教育学术刊物2007年刊载论文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9(1):87-91.

[4]黄筱玲.基于通识教育视角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61-63.

[5]陈丽.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5):45-46,60.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城关初中数学组现有专任教师12人(最多时达16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镇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数学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一人。多人次获省市县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称号。

二、工作特色

1.正确定位教研组

我们城关初中建校,教学质量从建校初期的快速提升之后,由于地理位置、经费及生源等多方面的影响,一直处于徘徊的尴尬境地,有一种后继乏力之感。华东版数学新教材的实验,为探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之道而苦无良策的我校,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将教研落到实处。必须改变教育教学的考核落实到年级和班级,教研组反而无足轻重的局面。为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的实验领导小组,将数学教研工作的考核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对待。明确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努力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教研组工作目标。正确的定位教研组,为教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活力,为教材实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2.端正组风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为了充分体现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们将组风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强调每位成员都应有现代人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形成凝聚力。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教研组文化或精神(教研组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组教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具体做法是:

首先,成功的教研活动需要达到深度研讨才能有收获,我们的口号是“求真务实”。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暴露个人的真实观点,于是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是基本保证。对于教研组工作模块之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教研组按两种方式对待,对外的公开课,组内老师总是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备课和试讲,探索和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尽量使公开课获得成功。对校内研修课,我们严格按照三定备课要求进行。在课后重视评课,评价工作往往分三步骤:第一、由上课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思想和实践情况等作详细说明;第二、由组内其他教师各抒己见,每个人发表诸如“我上这堂课我会怎么处理”的观点,对课堂进行剖析;第三、在人人参与、互研互学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层层深入,形成共识,给出最优化建议,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提高。

其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是教研组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传帮带”既是传统,又是一种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的好方法。老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资料提供给青年教师共享,近几年在我组有不少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崭露头角。教研组率先在全校提出数学组教师的课对外开放,使骨干教师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青年教师随时可以听课学习,老教师也乐意听青年教师的课,并及时指出优缺点,在相互切磋之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担起教学重担。

3.加强理论学习

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为让每一位教师尽快实现教师教色的转化,教研组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隐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为基础,密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教育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形式有:

1)定向式学习。教研组将定期推荐一篇(本)认为值得大家阅读的数学优秀文章(书籍),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学习,从中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积极结合实践撰写案例分析、教学论文,反思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形成工作的新思路。

2)案例式学习。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带着课程的理念审视课堂实践的现状,用新课程理念来评价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通过教学案例的评析,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推进课改工作。每次听课后本年级段的每位教师要评课,其他年级段教师指定评析。每一位教师都将听课感受及时记录在听课本上以备查。

3)取经式学习。为了及时了解数学教育发展和课改的新动向,汲取同行的经验,我们通过请(专家)进来、走出去(参加各级教研会、交流会)的方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抓实常规管理

一、狠抓常规落实工作,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1、加强常规检查,坚持“三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期与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期中期末将进行全面检查,并要求挑选出常规检查中的优秀的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本在校内进行交流与展示。

2、重视批改,期中、期末两次对全班同学的作业本一起进行检查。3、突出听课环节,教研组将配合校领导深入课堂进行听课,以便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特别要求年轻教师以虚心的态度多挤时间听课,要求每位新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职能,狠抓教研与学科竞赛活动。

1、教研组的活动要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记录,期末有总结、考评。教研组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多学习,多取经。积极主动地参加县内外各项教科研活动,并及时做好外出活动的记载与返校后的交流工作,所有活动材料装订成册,期末上交。

2、大组活动定时间,每周五上午,第二节听课,第三节评课。

3、加强校级数学竞赛辅导活动,本期初一、初二、初三组织开展数奥辅导班。

4、教研组指导、协调备课小组认真开展三定备课,要求小组内各位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集集体的智慧,初步形成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然后再由各位教师针对所任班级的实际有所推敲,同时要注意学进度,统一调研测试。

5.提倡创新精神

如果说数学组有经验可谈的话,那么我们以为最大的经验在于创新。早在2001年下半年,我们就创立了数学科研室,提出了“求真务实、努力创新”的口号。具体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华东版数学实验开始时,我们就把教材实验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成立实验课题组。同时针对我校的实际,申报了市级《数学分层教学达标的研究》课题和省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即是创新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调发展。

2)公开课:对教学难点的处理,采取年级组老师就同一内容备课、上课,然后讨论比较。例如:“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一节,我们的老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有三种做法(数、形、数形结合),相当精彩。评课方面也从评价老师转到评价学生;

三、教研成绩

九八年以来,我校数学组取得了如下成绩:

市级优质课获奖3人次,县级优质课获奖4人次,县级教坛新星一人,县级先进个人4人,市级先进个人三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一人;

对华东版教材教材的贡献:

实验工作很成功,多次获得市专家组和全省数学教育专家团的好评;李庆社、储查记、储成学、刘宣红、汪晓玉、程晚春等参加教材的编写和修改;

李庆社、储查记、储成学、胡东波、王炎东、汪晓玉等参加过教辅材料的编写。鉴于我校教科研成绩,县教研室专门为我校数学组出了一期《岳西教研》;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发表和交流),这里给出正确定位教研组初期华东版教材实验第一阶段(三年)的不完全统计,获奖论文部级三等奖1篇、省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市级获奖论文200多篇。部级刊物发表10多篇。到目前为止,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粗略估计在3000篇以上(李庆社老师大约就有2000多篇)。

教育科研:

已经结题的课题有:市级《分层教学达标的研究》和省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提高了老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能独挡一面的年轻教师。

四、感想

成绩的取得有赖于教育科研。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教育科研要“眼高、手勤、创新”。请专家进来、走出去参观学习才能眼高(我们与合肥、安庆以及兄弟县都有横向交流;参加的教研会有国家、省、市、县等级别);多动笔勤总结才会提高;创新才有实效。我校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城关初中建校时间短,学校总面积只有10亩,并且没有扩大规模的空间。但是,城中人从没有奢望生源质量的改善,也从不抱怨输在起跑线上的与别人竞争,靠自身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和尊严。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做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城中人的血液。我们感谢多年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教育专家,特别是吴之季先生、凤良仪先生和高光煌先生的关心和指导。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不想(敢不敢)创新的问题,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即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理论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发育学和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注重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发表不同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学习。例如我们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讲授流感病毒时,摒弃原来的讲授流行情况、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等常规,开篇就提出六大问题:甲型H1N1为什么最初叫做猪流感病毒?与猪有什么关系? H1N1中H、N分别代表什么? 2009年流行的为什么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流感不过是一种感冒为何全球如此紧张?是否过度紧张?传染方式有何特别?吃八角是否能有效对付流感?让学生们头脑里充满问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们建立问题意识提供思路。

(二)帮助学生形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知识观也就是知识的相对论。汪氏等认为传统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把知识看成绝对的、凝固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所以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显然,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讲到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就是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最好时机。

同时,我们还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发掘课程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注重讲理论、概念被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补充讲干扰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干扰素的副作用,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人类面对病毒的困惑,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抗菌素耐药性的形成等等,讲病毒的发现源于“一种疾病”、“两个关键技术”、“5个关键先生”、“一个旧理论被打破”,通过这些讲述,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规律,了解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难题。

(三)以“正面教导”的方式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讲历史上发明创造的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一个创新发展的榜样,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并为学生组织“学习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该学习演讲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30%。例如,我们指导学生完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肝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化学结构改造这部分内容后,有了合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想法,把中药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这是这个课题最具创意的地方,与学生分享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布置各类开放性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例如我们布置的作业包括“读伤寒玛丽故事的感想”(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给方舟子的一段话挑毛病”(批判性思维)等。

二课外教学

(一)通过布置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讲解相关书写要求、批阅、点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求答案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主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调查报告,并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述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的书写要求、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们参加大学生论文大赛中常见的论文书写的错误,指出常见错误和误区,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后再作详细点评。同时,推荐质量高的论文正式发表,让学生“完成任务有动力,任务完成有喜悦”,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该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二)开放实验室,指导大学生论文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课题

参考许多高等院校的做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我们教师所在科研实验平台、项目组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形成实验室里有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这样的工作团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利用晚上、寒暑假积极主动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论文大赛和课外科技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近3年我们共7位老师指导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多项校级创新项目的完成。

另外,通过老师担任学校大学生论文大赛评委,担任大学生论文大赛点评嘉宾、基础知识擂台赛评委等形式为学生创作的科技论文“把脉”指导。

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答辩,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社团开办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系列讲座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提高本科生科研课题的创新性,近年我们先后为大学生社团和二级单位开办学术讲座,围绕科研论文的书写、进入实验室注意事项、科研思路的来源、科研课题的实施、介绍几本好杂志、经络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内经及针灸原理的应用及研究、课题设计零距离、为医之道、尽善尽美等议题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促进和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尤其是部级科研课题项目组,接受科学素养的熏陶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近年来在吸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近5年累计约117人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尤其我们通过主动报名加面试方式,遴选了部分学生进入学院部级科研课题项目组科研团队,学习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综合分析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为学生们辅导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DME、统计学等科学研究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获得创新的能力。

统计表明,在近年来进入科研团队学习的学生中,能获得部级、省级课题“挑战杯”大奖的学生均来自进入承担部级课题的科研团队的学生群体,充分说明部级科研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

如果说理论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课教学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培养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多个班种中实施基于团队学习模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采用发放学习资料、学生自组学习小组(5-6人)、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引入自身的加入和体验,围绕任务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遴选科学意义大、创新意识强、可行性大的实验方案,(对于科学意义不大、设计不合理的项目,予以淘汰),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形成实验报告,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和教师点评。该教学改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合理学习兴趣与爱好,增强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入了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放144份问卷调查显示:70%学生表示对该实验感兴趣,81.5%表示对实验流程满意,73.1%表示有必要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40%认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恰当。

四教学成果

经过5年来的实践,我们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奖4项,其中获得部级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校学生学术论文大赛获奖和指导本科生校级创新实验项目19项;指导本科生在核心期刊8篇,发表相关教学论文19篇。

五问题与不足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由于学生学分压力、传统考试压力仍很大,能用于创新实践能力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认清目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勇于改革和实践。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学的艺术性,让我们教学活动更新颖和更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闫福嫚,等.浅谈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17(3):536-537.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 数模竞赛 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几年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一是在数学建模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及教师研究方向,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九个模块。第一层次包括数学软件、初等模型、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个模块;第二层次包括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等四个模块。第一层次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针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具体措施是: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每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主讲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模块,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按知识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建模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竞赛”的模式组织校内建模竞赛,主要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集训+软件应用+旧题新做+模拟选拔+强化训练”的模式组织全国建模竞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联想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为内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良好培养。

2.2 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网站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数模竞赛有机地融合,为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开辟第二条通道。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建设规划】、教学团队【整体情况、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案、课程作业、课程习题、模拟试卷、参考资源】、实验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实验作品、实验报告】、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奖、获教学奖项、人才培养成果、教材建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自测】、成绩考核【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下载专区【教学软件、常用工具】、数模协会【协会简介、协会章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竞赛获奖、优秀论文、往届赛题、模拟赛题、校内竞赛、新手入门】等,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 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为2009年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省级重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为2011年校级重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校级重点。

3.3 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志平.《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完善路径;网络第二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 网络第二课堂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化背景下,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学生每天不论是使用手机或是电脑,至少要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从国外来看,网络视频公开课、Moocs等基于网络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出国门也能上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求学路径。国外的网络课程在给青年人带来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才能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其次,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学校利用网络第二课堂,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同时能使教师在教学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建立网络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浏览和搜索大量有关课程教学资源并重新整合,通过网络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喜好,这一过程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有网络第二课堂的参与,能使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更积极。

再次,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背景下调动学生在第一课堂之余更多地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网络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如教学视频、教学论文、时政热点等,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走出教室,走进寝室,走进生活。

最后,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网络第二课堂能够丰富大学生的阅读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依靠教材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教材之余还要阅读原著、文献和时事热点。建立网络第二课堂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教材学习结合起来,或精读,或泛读。另一方面,通过提前订立课堂讨论主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后,各学习小组的学生能通过读、辨、思、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第二教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主动的学习氛围。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互动性不足。网络与课堂脱节现象比较突出,网页内容大多成为第一课堂结束后历史资料的堆积,成为应付检查、申请课题的手段。而网页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太多关注。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进,在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许多高校在申报了部级或省级网络精品课程的同时,建立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其中一些课程了教学视频、参考文献、课后习题、章节重点等教学资源,但是这些网络精品课程只是单一地将资料公布出来,并没有形成互动的模式。精品课程中如答题、论坛、作业、网上考试等互动栏目中都没相关内容,互动式的网络教学资源被闲置。此外,大部分学生对于该课程在学校主页上可以查看并下载相关网络学习资源并不知情。高校建立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的教学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但一方面教师不重视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建设,另一方面学校没做好宣传工作,导致知道该平台的学生少之又少。虽然教师及时公布课程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但由于学生专业课任务繁重或其他原因,在对相关理论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仍不主动翻阅相关参考书目,形成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受学的尴尬局面。

二是第一课堂之外师生的互动性不够。在一些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住所距离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拉远,所以存在第一课堂之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淡化的情况。网络第二课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网络第二课堂的建设中,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掌握应用技术方面的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够等原因,师生之间在第一课堂之外的交流依然不足。

三、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第二课堂的途径

首先,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的师生互动平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库建设。例如,课前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课外推荐书目,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后及时上传录制的课程视频、相关资料视频、课程PPT、章节的重点和知识脉络,让学生做好复习的工作。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试题库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检验平时学习和期末考复习的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时政热点资源建设,让共享平台成为与教学内容、时政发展同步的平台。

其次,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流的师生互动平台。QQ、飞信、微博、博客等网络社交工具正在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第二课堂交流的重要平台。这里以QQ群为例,QQ群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即时通信工具。我们可以以每个教学班级为单位,建立独立的QQ群(据调查统计,每位学生至少拥有一个QQ号,而且每天在闲暇之余都会登陆,因此采用建立QQ群的方法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知教学信息)。利用QQ群,老师或助教可以将有关教学的通知和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如遇问题,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助教解决问题,或由助教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处理,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助教、学生三方的互动。例如,教师提前将下次课程的讨论主题交于助教,由助教在QQ群里公布并做好参与讨论小组的统计工作,再反馈给教师。此外,还可以在QQ群内公布教务信息,如上交作业的情况,若出现漏交、迟交作业现象能通过QQ群及时得到处理。也可通过QQ群公布时事热点,学生以各自组建的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下的资料查找和小组讨论,整理成几百字的评论文章,再通过线上,由助教整理并交于教师,评选出班级内的优秀时事热点评论文章,再上传至QQ群作为共享文章,与大家共享具有独特视角的属于当代大学生的观点。

最后,进一步增强教师对网络第二课堂建设和运用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网络第二课堂组织教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网络第二课堂的开展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业绩进行更为客观的考评机制,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框架,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跃,王刚,王永贵.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层论坛综述 [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40-141.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语 翻译教学 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与德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日益密切,德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因此,对于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德语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早在1965年,德语系前辈高年生老师就在其论文《改进翻译教学》中提出了他对于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两点主张:即高年级必须加强翻译训练和翻译课应该以实践领先。[1]改革开放后,德语翻译教学研究越来越得到各个高校德语专业的重视。据笔者统计,从1985-2015年的三十年时间内,该领域共有64篇(论文来源:知网、万方、维普),根据年份划分如下:

一.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所走过的三个阶段:

1.1985-1995年德语翻译教学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全国德语教学单位已经达到21所[2],主要分布在专业外国语学院和综合性大学。起步阶段的德语翻译教学研究尤为重视对德国高校翻译机构教学模式的参考和借鉴。《联邦德国如何培养翻译人才》一文[3]介绍了海德堡大学翻译教学的特点和模式,指出了我国翻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缺乏、口笔译脱节等问题和我国与德国翻译教学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德语翻译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摒弃了“重笔译、轻口译”的观念,非常重视德汉口译人才的培养。贾一诚《高年级口译教学刍议》[4]一文以“口译三部曲”,即理解、分析与表达入手,探讨了口译教学材料的选择、口译员应有的素质以及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同德国展开了翻译教学方面的交流,如1992-1995年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举办的高级口译培训班[5]。该口译班的口译教学模式对我国德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2.1996-2005年德语翻译教学发展阶段:

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越来越多的高校德语专业一线教师在翻译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开始了翻译教学研究,尤其是外国语大学的德语专业相继提出了自己的高年级翻译教学大纲。《德汉语对口笔译专业_方向_建设构想》[6]一文介绍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高年级口笔译教学实践,勾勒了未来的口笔译教学设想,明确地确立了翻译教学在德语专业高年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我国学者的眼光不仅局限于德国翻译教学模式的借鉴,更多地将其投向翻译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王京平《谈翻译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一文探讨了翻译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如教材、教师、教学法和教学目的性,厘清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等概念,并将一些语言学理论以及德国功能翻译学理论的精髓和盘托出。口译教学仍旧是各个高校教师研究的重点领域。天外董文博老师在本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口译教学中的若干原则:如译前的准备工作、抓住意群、口译的不同场合应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等等。[7]在口译教学蓬勃开展的同时,有关笔译教学的文章也相继发表。《德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和翻译技巧》[8]一文结合翻译教学实践,为笔译初学者提供了一些诸如词类转换法、语态转换法、长句分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

3.2006-2015年德语翻译教学新时期

新世纪以来,我国德语教学单位如雨后春笋一般,2009年已经有73所高校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9]。上世纪七八十年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学理论传入我国后也在这一时期获得普遍的认可。理论的提升带来的是高水平论文的不断涌现。《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笔译教学新思维》[10]一文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实践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意义,在“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思维的指引下,翻译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字词层面的对等,而是追求翻译目的的实现,因而有益于译者的培养。2012年,北外、同济、天外等高校在全国招收首批德语翻译硕士,这也成为中国德语翻译教学新的里程碑。《德语翻译硕士培养模式》[11]一文中介绍了同济大学德语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提出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应是“通才”教育,唯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王颖频撰写的《基于顺应理论的MTI学生翻译决策能力培养研究》[12]一文运用顺应论的四个维度探讨了顺应论对翻译实践活动以及翻译教学的作用,结论证明其对于MTI硕士生主观能动性、创造力的提升。此外,各个高校也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翻译教学,同济大学和东北大学结合理工科大学的特点在翻译教学中重视“术语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科技术语,以胜任日后的科技德语翻译工作。

二.从不同研究主题总结30年德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三十年的翻译教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参考了同类文章13中对研究主题的划分方法将64篇论文按主题做出如下整理,如图: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翻译教学模式、方法和技巧的探讨是我国德语翻译教学工作者最感兴趣的主题,无论论文总数还是在不同的时期的数量都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排在第二位的是翻译课程设计与研究,尤其在2005-2015这一时间段里相关论文的数量迅猛上升,这和同一时期德语教学单位数量的上升趋势呈正相关。前两位的比例加在一起几乎达到总数的一半,充分说明广大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关注。紧随其后的是第三位翻译教学理论和第四位借鉴德国翻译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在翻译教学理念和翻译教学模式上多有建树。然而对于翻译教学改革和翻译教材研究却为数不多,这也是未来我国德语专业翻译研究所要努力的方向。

三.总结

三十年来,我国德语翻译教学取得了很多成就。我国高校德语翻译教师既注重借鉴德语国家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教学理论的引进,同时也不忽视结合自身实际走出比较有特色的翻译教学之路。无论是口译教学方面还是笔译教学方面都有研究成果的产出。但不容忽视的是:德语翻译教学论文的研究规模远不及英语等主要语种。实证研究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很多论文没有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支撑。该领域的绝大多数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的论文基本都来自于北京、上海、西安和天津等地的高校,这点在核心期刊论文的来源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德语翻译教学研究在我国仍呈现集中程度高、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高年生.改进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65(4):36-39

[2]贾文键.中国德语专业本科专业调查报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10

[3]桂乾元.联邦德国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的启示【J】中国翻译,1990(2):48-51

[4]贾一诚.高年级口译课教学刍议【J】外语教学,1994(3):50-53

[5]吕国军.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46-259

[6]刘纯德.德汉语对口笔译专业方向建设构想_【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3):10-13

[7]董文博.德汉口译技巧教学.【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1):25-29

[8]丁伟祥.德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和翻译技巧【J】同济大学学报.2003(4):110-115

[9]杨.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笔译教学新思维【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113-116

[10]黄克琴.德语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德语人文研究 2015(1):35-40

[11]王颖频.基于顺应理论的MTI学生翻译决策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界.2015(1):73-79

[12]郑晔.近50年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60-61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全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办法》为依据,激发中层干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考核原则

以人为本,客观公正,量化考核,鼓励上进,注重实绩。

三、考核内容

(一)中层干部: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二)教职工: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四、考核等级

(一)中层干部:包括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

(二)教职工:包括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五、考核时间与考核成绩。

实行学年制考核。每学年第一学期的考核,安排在每年的1月份进行,每学年第二学期的考核和学年终结性考核,安排在每年的7月份进行。两学期考核成绩之和,即为学年终结性考核成绩。

六、组织领导

由中层以上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其他教师教代会代表组成考核组,负责学校面上的全面组织考核工作。考核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为组员。考核组下设考核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学校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组织人事处主任兼任;成员由其他干部兼任。

七、考核程序

(一)中层干部的考核及程序

该项由学校党支部负责组织考核。

1、先由中层干部根据考核内容书面述职,全体教职工参加评议。

2、评议人员根据中层干部的述职和实际工作情况,客观公正的填写《中层干部考核评议表》

3、由党支部组织人员进行评议结果统计。统计要求是:根据“综合评议”栏等级,在去掉雷同票后,分别去掉5个最高等级和5个最低等级,剩余评议表为有效票,再分别统计出各等级的个数。设优秀等级票为a,称职等级票为b,基本称职票为c,不称职票为d。

4、考核等级的确定。优秀:a+b≥85%;称职:a+b≥70%;基本称职:a+b+c≥60%;不称职:c+d≥50%。

(二)专任教师的考核及程序

1、师德考核(10分)

该项由全体教职工根据市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规定和个人的实际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评议,在7—10分之间打分。记分办法是:先去掉雷同票,再分别去掉10个最高分和10个最低分,剩余票分之和除以剩余票数,即为该项得分。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1)因施教不当,如对学生语罚、体罚等,给学生造成严重身心伤害,事实确凿,产生不良影响,尚构不成犯罪的;

(2)有问题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而是凭情感办事,其行为严重构成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或对他(她)人造成严重身心伤害,产生不良影响,尚构不成犯罪的;

(3)在校外滋事,事实确凿,严重败坏学校声誉的;

(4)故意造谣、传谣,污辱他(她)人人格,或故意败坏学校声誉,教职工反映较大,事实确凿,造成恶劣影响的;

(5)参加国家明令禁止的一切组织或活动的;

(6)故意不完成工作,或故意搞破坏,给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7)受到党纪国法处理或行政处分的。

2、教学常规考核(25分)

该项包括教案、作业批改、教师作题本(含改错内容)、单元(或模块)测试卷、测试成绩记录表、听课本。

该项由教学校长牵头,学校考核组根据教导处制定的《教学常规考核细则》集中组织考核。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考核一次。综合评议在20—25分之间打分,记分办法是:先去掉雷同票,再分别去掉2个最高分和2个最低分,剩余得分之和除以剩余人数,即为该项得分;两次考核均分,即为该项学期得分。

3、组内互评(10分)

该项主要评议教师在组内的教研活动参与态度、团结协作、值日情况、办公纪律、落实组内计划情况、上网游戏情况等。

该项由分管干部在每学期末组织互评。互评办法是:先述职,后评议。由组内成员根据该项评议内容,按实际表现排出名次,根据名次,在8—10分之间折分,折分即为该项学期得分。

4、学生评教(10分)

该项主要评议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教师上课是否认真、是否耐心辅导关心爱护学生、是否激励学生上进、上课是否满意、批改作业是否及时认真;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说过不负责任的话、是否上课期间在室内外由接收或外打手机情况、是否有坐着上课情况、是否有酒后上课情况等。

该项由教导处每学期末组织评议。每班抽9名学生参加评教。在7—10分之间打分,记分办法是:先去掉雷同票,再分别去掉2个最高分和2个最低分,剩余得分之和除以剩余人数,即为该班学期评教得分。将教师任教班级评教得分之和除以任教班数,即为该教师学期评教得分。

5、教学成绩考核(35分)

以全市(区)每次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与同类学校同学科成绩相比得分。

(1)以同类学校同学科平均分为参数,先按在同类学校各科平均分名次排序,再按学科平均分名次在25—35分之间折算分数,为最高学科平均分名次记35分,为最低学科平均分名次记25分,其它按学科平均分排序名次折算分数。跨年级学科,按所教学科平均名次折算记分。

(2)在执行(1)的同时,期末统考平均分每增0.1分,考核成绩相应增0.1分;单科考试成绩每上a\b\c线一人,分别加1.5分、1分、0.5分;a\b\c双上线一人,分别加3、2、1分;a\b\c总分上线一人,分别为所有统考科目任课教师加3、2、1分(该项累计计算)。

理综、文综一卷考试时,相关教师得同等考核分(或按单科考试成绩计算考核分)。

音、体、美、计算机教师该项得分在执行该项其他教师考核平均得分的同时,高考本科每专业成绩合格一名加2分(须是校内培养);属高三以后校外培养的,高考本科每专业成绩合格一名加1分;初中音、体、美特长生在中考时,每考入市级及以上重点学校计划内一名学生加1分。

教初中部学生的任课教师,该项得分,以池上、北博山、南博山、崮山、石马五个乡镇所有初中学校同学科平均分为参数,参照该项(1)执行。另,学生期末统考总成绩进入以上五个乡镇所有初中学校前50名、51—100名、101—150名者,按3分、2分、1分为所有统考科目教师加分;学生期末统考单科成绩进入以上五个乡镇所有初中学校前50名、51—100名、101—150名者,按3分、2分、1分为相应统考科目教师加分(该项累计计算)。

6、工作量记分考核(10分)

按每周1—5工作量计分。工作总量=授课时数+教案个数+白天自习辅导节数+早晚自习辅导节数。记分办法:以学期工作总量为基数,按7—10分折算分数。

(三)职员、工人考核

职员、工人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质量,团结协作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

1、职业道德考核(10分)

考核时间、打分要求、记分办法同专任教师师德考核。专任教师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内容,同样使用于职员、工人。

2、组内互评(50分)

该项考核分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组和后勤组,由处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考核。先个人述职,再组内评议。组内互评在40—50分之间打分,记分办法是:先去掉雷同票,再分别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剩余得分之和除以剩余人数,即为该项得分。

3、考核组评议(40分)

该项考核由学校考核组考核。考核组成员根据被评议人实际表现进行评议。在30—40分之间打分,记分办法是:先去掉雷同票,再分别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剩余得分之和除以剩余人数,即为该项得分。

(四)其他方面的考核

1、班主任的考核。由政教处按照班级量化考核办法执行。每学期组织一次。

2、年级组长的考核。先由年级组长写出书面述职报告,向学校考核组述职,学校考核组成员根据述职和年级工作实际,在80—100分之间打分,按去掉5个最高分、5个最低分记分。该项由政教处主任牵头,每学期组织一次。

3、教研组长的考核。方法同年级组长。该项由教导处主任牵头组织。

该部分中的2、3项考核同时组织。

八、加分项目

(一)兼职加分。按学年记分。班主任最高分记3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最高分记2分。以上均按相应的考核名次记分,每降低一个名次减0.1分。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分。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要立足“三维”要求、创新思维、课堂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施教。先由个人向教导处提交相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书面研究报告,然后,通过课堂教学演示,由学校组成的评审组进行评审,视效果予以1、2、3分记分。

(三)论文加分。符合以下条件的予以加分。1000字以上,国家正式报刊发表的教育论文,或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论文,且属“淄博二中”字样的原件报刊。国家、省、市级报刊每篇分别记1.5分、1分、0.5分。同一论文在不同级报刊上发表,以最高一级报刊标准记分。学年内,按最高一篇记分。

(四)获奖加分。

1、优质课(包括课件制作、教职工参加的各项竞赛)。区级1、2、3等奖,分别记2、1.5、1分;市级1、2、3等奖,分别记4、3、2分;省级1、2、3等奖,分别记5、4、3分;部级1、2、3等奖,分别记6、5、4分。

2、辅导竞赛。该项如属团体竞赛,按团体名次记分;如属个人参赛,以最高奖项记分。记分标准同1,为辅导教师记分。

九、扣分项目

(1)出勤。除法定事假外,每学期病事假累计2天以内不扣分,累计3天以上,从第3天起病假累计1天,扣0.2分;事假累计1天,扣0.5分)。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1分。每旷课一节扣2分。每旷工半天扣4分。自习辅导每旷课一节扣0.2分。学年内病假、事假、旷工累计或连续达到一定时间者,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不经教导处同意,擅自调课者,每次扣0.5分。

(3)凡应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考试而无故不参加者,或考试不合格者,扣5分。

(4)考试监考,每迟到误考一次,或在考场上打磕睡、看书刊及做其它事情者,每次扣1分;无故不监考者,每场扣2分。

十、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在中层干部述职考核期间,对方案中教职工的师德考核部分、考核组对职员工人的考核部分一并进行考核,分别收表统计。

(二)加分、扣分部分,各处室须务必按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审定登记工作。

(三)教职工考核等次。凡学年考核成绩60分(不含60分)以下,或师德考核一票否决者,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60分—70分定为基本合格等次;71分以上定为合格等次。优秀等次,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按照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的原则,按专任教师,中层干部,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职员组,后勤职工组分配优秀等次指标。考核结果的使用,按淄教发[200]15号文执行。

(四)考核分在执行百分制原则下,实行上不封顶。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期校长对教导处教学工作的要求,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开展教务处的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确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

基于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纲要,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研教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带彻启发式、探索式学习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崇开放式的,适应新教材的新型课。强化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新教师真正从学习型到创新型,老教师从经验性大科研型的转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次工作,是教研教改共同代全校基础工作蓬勃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1.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初中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明确馋鬼工作的重点,重视常规工作的落实。

2.提高教师备课工作的质量。细化贝克笔记见长的内容,将检点放在目标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教案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舍家能否体现师生互动等。教师备课情况每月检查并注意及时反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坚持每大周一次集体备课,促进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浓厚,推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整体学科教学的水平,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计划、定主讲人,计划要及时上报教务处,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同时要求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备祥案。

3.抓好、批改、改核、辅导、评价等环节的管理。教师要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的批改应及时,对学生的辅导要有效。做好学科平衡工作,建立学校优秀学生数据,实行跟踪调查,个性化辅导。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一有异常情况,任课教师要迅速做出反应,该辅导的辅导,该加的加强,切实保证提高我校的优秀率,保证优秀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为她们个好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优等生强化,中等生优化,弱等生迎头赶上。

4.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评选,期中进行教案设计比赛,期末进行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师对常规工作的认识,完善教师常规工作评价办法。

5.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各自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6.搞好质量分析制。制定整改措施。学期初个人课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实行月考制度,通过月考检验教学质量,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进行跟踪调查评比,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学生学习动向,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二)完善教研组管理。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1.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承担教研任务的积极性。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承担一次教研任务教导处将教师是否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参加教研活动作为常规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教研组长要认真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教导处根据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统一调控,加强监督,保证教研组活动正常进行,提高活动的质量。

3.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学大港、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倡开放式教学。

(三)促成教师专业发展

1.充分利用新课程培训、新课标学习以及其他教研形式,促成全体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主动关心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各级教研组长要根据师师结队的原则,拟定好本组教师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于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求美学习校长听课不少于4节,主人听课不少于4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节,一般教师停课不少于2节。对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一年过关,两年达标,三年成为骨干。

3.鼓励中青年教师热心教育科研,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加强理论学习,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尽早出教研成果,争取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我校的教师获奖。

4.各教研组要注意培养本组的骨干教师,并注意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配合学校推出校、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5.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惩奖体系,通过调查听课,学生平交际统计考试成绩等形式,帮组教师了解自己,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大胆进行教改尝试

1.语文课教改尝试。一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一个单元增加1---2篇语言优美,具有教育意义的铜题材文章作为阅读篇目,教师要注意加强阅读指导。二是:增加学生作文数量,便没粮走一四大作文为每一周一篇作文,教师可以批改其中的一片或者是批改每一篇的一半。三是:要求语文教师要写出作文训练计划

2.英语课教学改革尝试:一是:大胆尝试“习旧练新模仿交际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增加写作训练,要求每一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并要求有全批全改。

3.数学科教改尝试。主要厂是“自学辅导法”课堂教学模式。

(五)抓好初三毕业工作:

1.指导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减负增效,培养创新能力,坚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信念,以强留的创新意识和进取景生在工作上开拓,在教学上拔尖,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不满足于过得去,不满足于一般化,同心同结,群集群力,反骄破满,珍珠实干,再铸辉煌。

2.奋斗目标:

(1)升学目标:市一中15名、市三中名、市五中名、市七中名、保定市十七中15名。

(2)优秀目标3名

3.总原则:向态度要质量,保升学;向实干要质量,保升学;向教研要质量,保升学;向管理要质量,保升学。

4.具体措施:

(1)领导到位:成立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天敏、副组长:李占成、赵坡、周志斌、成员:初三班主任。主要做好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研组的工作,使其有机配合,协调联动,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正常高速运转,监督检查各方面工作,准确决策。

(2)教学指导到位:班子成员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深入出三组,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及时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3)搞好五种教育:“有志者事竟成”的希望教育;“功到自然成”的苦乐观教育;“成功之路就在脚下”的理想和现实教育;“知识就是力量”的学知识长才干增智慧教育;“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升学与就业教育。

统计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根据学期校长对教导处教学工作的要求,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开展教务处的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确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

基于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纲要,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研教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带彻启发式、探索式学习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崇开放式的,适应新教材的新型课。强化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新教师真正从学习型到创新型,老教师从经验性大科研型的转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次工作,是教研教改共同代全校基础工作蓬勃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1.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初中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明确馋鬼工作的重点,重视常规工作的落实。

2.提高教师备课工作的质量。细化贝克笔记见长的内容,将检点放在目标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教案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舍家能否体现师生互动等。教师备课情况每月检查并注意及时反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坚持每大周一次集体备课,促进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浓厚,推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整体学科教学的水平,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计划、定主讲人,计划要及时上报教务处,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同时要求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备祥案。

3.抓好、批改、改核、辅导、评价等环节的管理。教师要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的批改应及时,对学生的辅导要有效。做好学科平衡工作,建立学校优秀学生数据,实行跟踪调查,个性化辅导。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一有异常情况,任课教师要迅速做出反应,该辅导的辅导,该加的加强,切实保证提高我校的优秀率,保证优秀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为她们个好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优等生强化,中等生优化,弱等生迎头赶上。

4.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评选,期中进行教案设计比赛,期末进行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师对常规工作的认识,完善教师常规工作评价办法。

5.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各自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6.搞好质量分析制。制定整改措施。学期初个人课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实行月考制度,通过月考检验教学质量,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进行跟踪调查评比,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学生学习动向,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二)完善教研组管理。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1.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承担教研任务的积极性。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承担一次教研任务教导处将教师是否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参加教研活动作为常规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教研组长要认真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教导处根据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统一调控,加强监督,保证教研组活动正常进行,提高活动的质量。

3.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学大港、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倡开放式教学。

(三)促成教师专业发展

1.充分利用新课程培训、新课标学习以及其他教研形式,促成全体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主动关心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各级教研组长要根据师师结队的原则,拟定好本组教师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于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求美学习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主人听课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一般教师停课不少于20节。对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一年过关,两年达标,三年成为骨干。

3.鼓励中青年教师热心教育科研,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加强理论学习,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尽早出教研成果,争取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我校的教师获奖。

4.各教研组要注意培养本组的骨干教师,并注意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配合学校推出校、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5.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惩奖体系,通过调查听课,学生平交际统计考试成绩等形式,帮组教师了解自己,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大胆进行教改尝试

1.语文课教改尝试。一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一个单元增加1---2篇语言优美,具有教育意义的铜题材文章作为阅读篇目,教师要注意加强阅读指导。二是:增加学生作文数量,便没粮走一四大作文为每一周一篇作文,教师可以批改其中的一片或者是批改每一篇的一半。三是:要求语文教师要写出作文训练计划

2.英语课教学改革尝试:一是:大胆尝试“习旧——练新——模仿——交际——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增加写作训练,要求每一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并要求有全批全改。

3.数学科教改尝试。主要厂是“自学辅导法”课堂教学模式。

(五)抓好初三毕业工作:

1.指导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减负增效,培养创新能力,坚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信念,以强留的创新意识和进取景生在工作上开拓,在教学上拔尖,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不满足于过得去,不满足于一般化,同心同结,群集群力,反骄破满,珍珠实干,再铸辉煌。

2.奋斗目标:

(1)升学目标:市一中15名、市三中——名、市五中——名、市七中——名、保定市十七中15名。

(2)优秀目标30名

3.总原则:向态度要质量,保升学;向实干要质量,保升学;向教研要质量,保升学;向管理要质量,保升学。

4.具体措施:

(1)领导到位:成立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天敏、副组长:李占成、赵坡、周志斌、成员:初三班主任。主要做好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研组的工作,使其有机配合,协调联动,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正常高速运转,监督检查各方面工作,准确决策。

(2)教学指导到位:班子成员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深入出三组,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深入学生,了解学情,及时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3)德育工作到位,工作重点为抓好初三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纪律教育,领导班主任工作,协调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管理。

(4)搞好五种教育:“有志者事竟成”的希望教育;“功到自然成”的苦乐观教育;“成功之路就在脚下”的理想和现实教育;“知识就是力量”的学知识长才干增智慧教育;“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升学与就业教育。

(5)加强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细致入微地做好初三毕业班学生思想工作,要做到以班主任为核心,根据学校总体部署,结合本班实际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好各种有益的活动,上好主题班会,充分调动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向心力。其次联系课任教师,增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课任教师凝聚力,防止学生偏科,由班主任牵头,密切联系各科任教师,跳动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平衡发展。第三班主任要摸清学生四个底:思想底码、知识底码、心理底码、非智力因素底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第四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动向,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对个别问题作好预测,进行超前教育。

(6)强化初三校规校纪管理: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常规及各项制度,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要严肃批评教育,说处分就处分,减少对其他同学的干扰,是毕业班在全校充分发挥好以带全面的良好作用。

(7)搞好单元过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留夹生饭坚决杜绝不顾一切盲目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8)加强辅导,做到整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目标生采取面对面的辅导,把辅导重点放在突破薄弱学科上。

(9)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功能。要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相结合。全体教师对目标生要全面负责,形成合力保总分,消除弱科争全优。不能给学生造成某些教师的某学科薄弱而不能升学的后果。

(六)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

日期

主要工作

8.27—9.2

1.检查教案

2.检查假期作业

3.上交教学工作计划

4.上交教研组工作计划

9.3---9.9

1.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9.10---9.16

1.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9.17---9.23

1.月考命题组布置

2.英语口语演讲比赛

周次

日期

主要工作

9.24---9.30

1.教学常规检查(一)

2.组织月考

3检查教师听课纪录

10.1---10.7

放假

10.8---10.14

1.组织月考质量分析会

2.“我读书,我受益”演讲比赛

10.15---10.21

1.加查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情况

2.各教研组内公开课

10.22---10.28

1.教学常规检查(二)

2.检查教师听课纪录

10.29---11.4

1.检查复习教案

十一

11.5---11.11

1.组织期中考试

十二

11.12---11.18

1.组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会

2.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三

11.19---11.25

1.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四

11.26---12.2

1.教学常规检查(三)

2.检查教师听课纪录

十五

12.3---12.9

1.月考命题工作

2.硬笔书法比赛

十六

12.10---12.16

1.组织月考

2.月考质量分析

周次

日期

主要工作

十七

12.17---12.23

1.制定复习计划

2.复习方法漫谈

十八

12.24---12.30

1.教学常规检查(四)

2.检查教师听课纪录

十九

12.30—08.1.6

1.复习方法交流会

2.检查教研组和集体备课情况

二十

08.1.7---1.13

1.学生问卷调查

二十一

08.14---1.20

1.教学常规检查

2.期中综合考评

二十二

08.1.21---1.27

上一篇:小学品德课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传播学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