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师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1 16:52:24

铁路技师申报材料

铁路技师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铁路职被评定新政策的可喜变化

1.实现职称的岗位职务化管理,对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人员向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打开了通道。岗位职务化管理,是指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干部职工身份”一直是制约铁路职工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有能力的基层职工受“身份”限制,不能参与到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当中,不仅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也使铁路单位在发展中受到了无形的损失,铁路职工岗位化管理政策措施,为想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搭建平台,将车间土专家推向管理岗位,为铁路科学持续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也激励每一名职工只要努力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职称的岗位职务化管理放开,技能人员向技术人员转化的期待也越来越大,这项举措的颁布也将更加激励员工的进取心。

2.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系列实行国家统考,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更有利于公平公正地选拔技术人才。会计、统计、审计、经济等相关专业性技能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逐渐由评审向社会化考评结合转变,免除了单位自主上会评审的人为因素过多干涉以及涉及到各个细微专业分支的非专业化评委影响,更加公平公正。目前会计、统计、审计、经济系列的初、中级均已实现全面的全国统考,高级职称也仅剩余经济系列仍属评审,其余系列都已转向更加专业化的含有业务知识考试的社会化考评结合,更加科学。通过实践可得出,职称评审工作将考试和评审二者有机地结合,解决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得到了更加客观公正评审结果。

3.跨系列转评问题较好解决。《暂行办法》对于跨系列调整或变更工作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不再区分主系列、辅助系列,跨系列调整变为“先转评后晋升”和“直接晋升”两种方式,更加清晰简化。因铁路企业从事铁道运输、铁道车辆的工程系列和从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的经济系列基本平分秋色,而在市场部门从事物流结算岗位的人员划分到会计系列也无法按辅助系列划归,这一政策上的调整较为符合新形势下铁路企业的现状,对铁路企业的职称跨系列转评大为有利。

二、当前铁路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岗位设置与职称评定相匹配的问题。职称评定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关键是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就铁路企业来讲,当前设置的岗位职责没有很好地与专业技术职务相对照,以至于进行职称评定时某些岗位应该对应的专业系列,有的岗位划分有重叠,在对应专业系列时模棱两可。进行岗位对应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划分也对员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科学划分岗位与职称专业的匹配性,形成良好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2.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定职专业系列与从事专业的匹配问题。大学生定职定级目前还基本考虑自身所学专业相一致原则进行定职纳入相应的技术资格系列,但实际上经常出现经过一年的见习期轮岗实践后,发现此人更加适合的岗位有变。比如工程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见习时发现其更擅长做数据统计分析类工作,在定职定岗时拟分配在统计岗位,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能将其技术职务定在工程系列,结果就会出现从事专业与定职定级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而且几年后此人参加中级职称评定时,还会有跨系列转评的困扰。建议:大学生定职时充分考虑拟安排从事的专业岗位,一方面尽可能安排与其所学专业相一致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学以致用、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人员,根据现实情况取其长处,尊重本人意愿,按照擅长或者更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来定岗,同时根据岗位来确定其应纳入的专业技术系列。

3.职称评价机制的条件和优秀技术人才的匹配问题。一些硬性的职称评定先决条件,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的桎梏。一是评价内容僵化单一。现行政策统一要求先要通过外语考试,可有些一线技术人才的工作并不需要外语知识,外语考试却成了他参加职评无法逾越的鸿沟;二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职称评审中工作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水平,很难用量化测评、评审答辩准确地考察。这样造成生产和工作在一线、业绩突出的专家评不上职称,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了买文凭、假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使得有能力、懂技术、擅管理、业绩突出的人员得不到职称资格,从而压制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改变现行的职评体系,实行专业资格按比例评价。在职称评价体系中,将评价条件分为学历、资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若干要素分别打分,实行量化评价,充分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学历、资历和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定的首选,能力学识、业绩取代学历、资历、论文等成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建立以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以此来确定具体的评议内容。在评价中,可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演讲答辩等多种手段开展评审工作,使评价科学合理。

4.科学化管理职称报送程序,建立更便捷科学的填报体系。职称评审的准备材料繁琐,人工成本大量浪费在材料的规范填写、格式整理上,反而轻视了评价体系的建立。建议:简化职称评定程序,提高职评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简便易行、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职称评审程序,研究设计职称评价软件,试行网上填报职称表格、报送材料,网上传阅申报材料,网上评价,网上查询评审结果。

铁路技师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发〔20**〕4号)精神,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技能月”活动的通知》(**办〔2009〕28号)要求,我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委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经委、市财政局、共青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局、**日报社等部门共同承办了2009年**市“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活动月”(以下简称“技能月”)活动。此次活动以“技能创造财富,技能改变人生”为主题,从2009年5月1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整个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承办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下面,我把此次“技能月”活动的基本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技能月”活动迅速全面启动

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技能月”活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通过切实做到“三个坚持”,有力地保证了“技能月”活动迅速启动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㈠坚持广泛调研定思路。我局从今年年初开始就酝酿筹备“技能月”活动,前期我局安排市局鉴定中心深入企业、学校对我市高技能人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技能月”的活动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并分别召开了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座谈会、技能鉴定专家论证会、组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活动方案定稿后报市委办、市政府办审批。

㈡坚持细化方案打基础。4月24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技能月”活动的通知》(**办[2009]28号),随后按照通知要求,市委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局、**日报社等部门研究制定了《2009年**市“技能月”活动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举办“技能月”活动,旨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自立自强、岗位成才的先进事迹,表彰我市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劳动者,展示技能劳动者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全市技能劳动者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开辟技能成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从而进一步调动全市技能劳动者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2009年**市“技能月”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由市委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共青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局、**日报社、有关企业和职业技工院校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宣传策划部、活动督导部、技能竞赛组委会、**市技术能手评审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了“技能月”活动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开展技能宣传、组织技能培训、表彰技能尖子、开展技能竞赛、推动技能鉴定、完善制度措施。确定了“技能月”活动的主要活动项目。本次“技能月”活动分为全市性主题活动和基层单位主题活动两个层面。全市性大型主题活动有2009年**市职业技能大赛、**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实施创业培训工程、技能大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板报巡回展6项活动,基层单位活动分为企业主题活动和职业技工院校主题活动。同时,《方案》还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为“技能月”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㈢坚持广泛发动造声势。5月6日下午3:00。**市“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活动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天台山庄和谐厅举行。启动仪式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方同志主持。市委副书记夏文星同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文伟同志,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出席,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劳动保障局负责同志,部分企业和职业技工院校、培训和鉴定机构负责人,参赛选手代表,还有去年我市评选出的10名技能大师、省评定的2名技能大师共——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文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技能月活动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南车长江车辆工业公司**分公司和**技术学院进行了表态发言,最后由市委副书记夏文星同志宣布“技能月”活动开正式启动。市委、市政府的各位主要领导参加此次启动仪式,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活动的重视,通过启动仪式,对“技能月”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发动,为“技能月”活动深入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狠抓任务落实,“技术月”活动取得硕成果

技能月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按照《2009年**市“技能月”活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通过搭建“三大平台”全面推进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圆满完成了“技能月”的各项工作任务。

㈠搭建了技能人才展示的平台

1、职业技能比武大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月22日至5月24日,我市职业技能比武大赛擂响战鼓。全市35家企业、14家职业院校的980名技能人才,参加通用工种及行业工种技能竞赛大比武。大赛设个人奖、团体奖和组织奖,各竞赛职业取前6名,第一名直接晋升为技师职业资格并授予“**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成绩均合格的选手颁发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我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采取“广泛推、集中考、综合评”的方式,公推公选产生20名2009年**市技术能手,当选者原是高级工的直接晋升为技师,是技师的破格参加高级技师的考评,每人发给2000元奖金。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单位的选手???获得车工比赛项目第一名,来自???单位的选手???获得维修电工比赛项目第一名,来自???单位的选手???获得工具钳工比赛项目第一名,来自???单位的选手???获得焊工比赛项目第一名。此次职业技能比武大赛是近十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规范性最强的大赛,为技术工人成才的打了一条快捷通道。

2、技术能手评选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技术选手评选活动是此次“技能月”的一项重要活动。此项活动打破由过去的简单评选推荐的模式,而实规范的有考有评的综合方式。凡**市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当技能水平,现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优秀技能员工,并具备评选所需的十项条件件之一者,均可推荐参加“**市技术能手”的评选。此项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推荐阶段采取单位推荐,地区推荐,行业推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考试阶段。对推荐人选进行相关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以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命题依据,考试科目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试题采取国家题库和专家命题相结合,该阶段推选出前200名,名单已在媒体上公布。评审阶段。市技术能手评选办公室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对候选人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对入选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将通过复试、面试两轮评出前50名和前20名人选,面试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彰阶段。**市技术能手评选办公室对初选人员进行考察审核,提出建议名单,报**市技术能手评审委员会审核,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表彰20名**市技术能手。此项活动是我市在湖南省内的创举,在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加快了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技能、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人才、争当技能高手的良好氛围。

3、创业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创业技能,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进全民创业,我们在“技能月”活动中实施了创业培训工程。一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深入开展。我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有6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部分返乡农民工滞留本地,增大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市场观念,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是适合于自主创业的群体。根据这一特点,市劳动保障局、市妇联、市农办、共青团市委深入乡村组织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技能,支持返乡创业,得到广大返乡农民工的热烈欢迎。5月18日,市劳动局、市农办、市财政局在荷塘区明照乡明照村举办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开班仪式,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推向深入。到目前为止,全市已为500多名返乡农民工开展了创业培训服务。二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成果显著。创业培训自2007年走进校园以来,引起了各大高校和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浓厚兴趣。今年3月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教育局专门联合下发文件,推动在**高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从3月28日开始,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共开办11个培训班,培训大中专毕业生381人。5月27日,我局与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结业典礼,展示了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培训成果,表彰了6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计划书。有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边培训边创业,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缓解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三是创业培训形式不断创新。5月份,我局与共青团市委联合在湖南工业大学首次独立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工作,共培训300名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是创业培训的初级课程,与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指导工作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月26日,**市创业培训联谊会、**市创业者之家网站邀请邰勇夫先生举办了“创业从推销开始”的演讲活动,邰勇夫现身说法,介绍创业技巧,以演讲形式增强了创业联谊会会员、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㈡搭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我局在“技能月”活动中全力推进了“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实施。新技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组织企业的优秀高级工,通过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在考试合格后,为他们申报技师职业资格。这是贯彻落实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5115”工程、发展**工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与现实意义。新技师培训工作,探索了由政府、企业、学校联合培养新技师的新模式,由学校利用优势教学资源实施培训,由企业选送优秀人才深造,由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新技师培训工作开辟了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新途径,企业支付的培训鉴定费用实行全额补贴,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新技师培训工作,为技术工人成才建立了新通道,让技术工人有一个深造机会,加快技能提升步伐,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我市开展的新技师培训,在全省尚属首次,是新技师培养工作的创新,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新突破。4月底,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首批新技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召开了“5115”企业与有关院校的座谈会,由企业推选了电工、钳工两类工种的50名优秀高级工参加培训。5月13日,首届新技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市劳动保障局会议厅隆重举行。省厅有关部门领导、“技能月”组委会有关领导参加了开班仪式。来自“5115”工程企业的80多名优秀技师成为首期学员。这是我市首次采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模式。同时,也拉开了我市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序幕。为此,我市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龙头”,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文件,采取政府、企业、学校联合,即政府提供资助,购买培训成果,学校提供教学资源,企业选送优秀技能人才,共同培养技师的模式,全面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并以“5115”工程企业为重点对象,从中选拔200名优秀高级工,全部脱产,分为两期在**技术学院和湖南铁道技术学院,进行为期40天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结业后,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学员参加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试,并申报技师资格。我市开创的政府、企业、学校联合培养技师的新模式,为企业开辟了一条全免费服务的新途径,也为更多的技术工人提升技能,提升职业资格等级建立了新通道。

㈢搭建了“技能月”活动的宣传平台

1、新闻媒体舆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技能月”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沟能和协调,实现了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时时跟踪报道,积极构建了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立体宣传网络,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技能月”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技能月”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技能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基础。

2、首届技能大师巡回演讲深受好评。根据2009年**市“技能月”活动整体工作安排,于4月28日至5月19日组织了省、市技能大师在企业及学校进行巡回演讲。4月28日至5月7日分别在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院进行了5场技能大师巡回演讲,学校师生共有万余人参加演讲报告会;5月7日至19日分别在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盐湖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分公司、**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电业局、**南车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进行了11场技能大师巡回演讲,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和生产一线的工人代表共有5万余人参加演讲报告会。与会人员对大师们的精彩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受益菲浅。

3、“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活动月版报巡展”反响强烈。根据2009年**市“技能月”活动整体工作安排,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争做技能先锋”、“学大师、练技能,走技能成长之路”、“校企合作、协手发展,打造高技能人才阵地”和“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四大主题宣传版报为主要内容,在全市进行巡展。共有版报13块,其中体现企业5块,体现学校5块,就业与培训科、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就业训练中心各负责1块。版报分别在技能月开幕式、技能大师巡回演讲单位、毕幕式、技能竞赛开幕式、技能竞赛主赛场及毕幕式等场地进行宣传巡展20余次。

广泛的媒体宣传,首届技能大师巡回演讲、“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活动月版报巡展”都是紧扣“技能创造财富、技能改变人生”的主题,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充分展示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通过演讲和版报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了解到,技能大师是我市各行业领域的技能精英,他们立足平凡的岗位,刻苦钻研知识和技术,执著追求,铸就了岗位成才的辉煌;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以非凡的才智和高超的技能,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自己的工作,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二是有效激发了广大企业职工和学校在校学生学技术、练技能、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不管在企业还是在学校演讲,企业职工和学校在校学生们在演讲报告会上都勇跃提问,询问技能大师们如何技能成才和师带徒,并怎样处理工作难题等,纷纷立志“学大师,练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如**齿轮公司演讲完后,有位年轻职工当场就要拜技能大师刘红广为师,并互相留有电话号码,建立业余师徒关系;企业和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认真观阅版报,不少过路人群都停留在版报前面,甚至有的职工和学生都用相机拍下了版报内容,回去好好阅读,作为资料保存。

三是切实营造了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专门组织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进行巡回演讲,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这在我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活动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关心和爱护;各企业和学校都积极配合,按要求组织布置演讲场地,统一悬挂了会标,设计了宣传背景墙,如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摆放了汽球和拱门,**技术学院挂起了“热烈欢迎技能大师张红斌回母校巡回演讲”的横幅;巡回演讲活动结束后,技能大师张红斌被**职业技术学院聘为电子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各企业和学校都将演讲报告会上的照片编辑成为一个专门的宣传橱窗,作为一个长期的宣传内容,激发职工和学生们走技能成才之路;四是版报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市委、市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激励、使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及各企业、学校的一些做法。如有位煤田地质局退休领导观看了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块版报后,了解到20**年**市出台了第一个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发[20**]4号)、召开了第一届全市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和推荐评选了第一批**市技能大师,并每人重奖2万元,他亲自跑到办公室来咨询并连连称赞政府这项政策出台得好,并表明他儿子和孙子虽不会读书考大学,但同样可以走技能成才之路,一样的可以有成长通道。通过坚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激励员工,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激励员工“学技术、钻技能”,努力营造了“行行出状元,人人可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技能月”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今年,是我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年,也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为严峻的一年。当前,全市上下正紧紧围绕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宏伟目标,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共克时艰,奋力前行。**的发展已进入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的新阶段,工业经济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我市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拥有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职工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此次“技能月”活动的圆满成功,为有效解决我市职工队伍技师、高级技师的人数较少,高级工、中级工比例偏低,企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制约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步伐等突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途径,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技能月”活动的深入开展,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要进一步推动“技能月”活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开展“技能月”活动,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冲击、提振职工队伍信心、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服务发展、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重要举措。通过技能竞赛等活动,可以充分激发企业职工、院校学生学技术、钻业务、练技能的热情,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开展“技能月”活动,也为广大职工、技工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技艺、展示才华的机会,是提高广大职工、学生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做长期的工作坚持下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保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在推进技能月活动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贴**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趋势、企业技术进步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完善活动方案,继续开展各类技术含量高、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技能竞赛活动。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技能月”活动的外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也成为了职工队伍的新成员。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努力扩大练兵比武的对象和范围,把练兵比武的主体加快向非公企业职工拓展,把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练兵比武活动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提升素质。另外,要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新制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以达到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

2、企业和院校要进一步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竞争是手段,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是目的。企业和技师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经常性开展技术培训、安全教育活动,让职工和学生在培训中提高技能,在竞赛中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广大职工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广泛开展企业和学校内部的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满足“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职工技能素质高低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在市级及以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要优先聘任,发放岗位津贴,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比技能、争贡献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职工技能竞赛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3、全社会要进一步形成更加关注和支持“技能月”活动的浓厚氛围。要继续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通过开设宣传栏、专题网站、加强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通过继续组织技能大师巡回演讲、板报展览、技能竞赛等各种活动,大造势,造大势,大力宣扬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典型经验,大张旗鼓地表彰各行业、职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使全社会形成务求一流技术、争干一流业绩、争创一流效率、争做一流人才的共识。要通过我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起尊重技术、尊重技术工人的氛围,让广大职工学习技术、展示才华的热情得到充分展示,让职工队伍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让更多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要通过“技能月”活动的长效开展真正让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成为**市的优势。一方面,要积极开拓高新技术产业的操作型人才的培训。我市正遵循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战略。要想把高新技术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除了拥有一批高智能的研究人才外,还必须储备与之相适应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事实表明: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职介中心或人才大市场招聘员工时,一般是百不得其一。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我市培训机构超常发挥“短平快”的战斗作用,积极开拓高新技术产业的操作型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开拓普通技术产业的中、高级技工人才的培训。我市通过十几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日臻完善地调整和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不少员工因技术跟不上而下岗失业,对他们进行转业和提高技能培训已是当务之急。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工。根据市职介中心和人才大市场求职招聘情况,普通技术产业难以招聘如数如意的中、高级工。因此,加强中、高级技工人才的培训,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对其进行培训?要求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切实深入企业进行技能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再统筹规划、行之有效地与企业联合对在职普工进行中、高级技术等级培训。同时,长效地开展各种工种的技术大比赛,在全市形成学技术、比技术、争做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开拓普通产业的中、高级工的培训,才能增创技工人才新优势,才能促进企业协调而稳定地发展。

同志们,**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在力图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之一。而当前我市企业人才总量不足、整体技能素质偏低的矛盾,已成为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瓶颈。推进新型工业化,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宏伟目标,需要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通过我们开展更加富有时代特色的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必将进一步得到充分调动和激发,必将在我市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再立新功!

铁路技师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政府职能转型

一、引言

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经历了一个思想变化的过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抨击了当时重商主义思潮下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弘扬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然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发达国家政府规制经济的活动开始增加,政府权力日益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不绝于耳,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两种学术思潮的争论更是急剧升温。

如果将自由市场理论与管制主义之间的激烈争论搁置一边,理论界对政府职能的定位至少在以下这些方面上是统一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更多地应发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共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不难发现,这些政府职能都可以被集中到提供公共产品以弥a市场失灵这一焦点上来。但是,除了市场会出现失灵,政府也有可能出现失灵。政府失灵表现为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由于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主要手段,因此,缺位、越位和错位的公共产品供给就成为政府失灵的主要形式,这表现在:一方面,某些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在另一些领域中,公共产品供给却是过度的。因此,展开对公共产品质量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文献述评和研究构想

(一)文献述评

政府最本质的特征是用恶的手段来行善。但是,当缺乏必要的约束时,政府也有可能使用恶的手段来行恶,以获得超过“社会租金”的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优异的经济增长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政府受到了高额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实施财政联邦主义和中央一地方分权体制,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官员晋升锦标赛、区域保护主义、行业重复建设和偏向性政府支出结构等现象。

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新常态”下,以单纯经济增长“指挥棒”逐渐被更为全面的政绩考核体系替代,财政联邦和中央一地方分权的制度红利正在逐步消减,依靠土地财政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难以为继,无视资源禀赋特征强行发展高产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做法也逐渐被摒弃,因此,作为政治理性人的政府不得不寻求谋取社会租金的新形式。

那么,这种获取社会租金的新形式主要是什么呢?布坎南将政府职能界定为制定规则、改变规则和公共服务等三个层次,沿袭这个思路,政府职能可以被具体化为法律制定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监管、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在这些政府职能中,微观监管、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共服务都涉及到社会租金的问题,但近年来,在微观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这两个领域,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政府行为所受到的制度约束不断增强,唯独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规模扩张的速度十分惊人,自1994年到2013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由12.0%上升到24.6%,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是解决市场失灵,与私人产品不同,公众的公共产品需求往往是被隐藏和瞒报的,如果仅仅按照公众通报的公共产品需求来设计供给,就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这也是传统公共选择理论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公共产品短缺现象更为严重。但是,当公共产品供给未能从真实公共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时,就有可能出现公共产品的超额供给,在这种情况下,低下的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引发对市场活动更为严重的干预。遗憾的是,既有文献对公共产品超额供给的关注却是不足的,因此,本文将考察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行为所发生的变化,并以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为分析线索,为优化政府一市场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构想

目前,研究政府一市场关系的方法主要有数理模型和定量实证等两种,但鲜有文献对政府一市场关系进行案例研究,即使有,大多数都属于单案例研究或双案例研究,且研究深度都还停留在现象阐述和简单归纳层面上。由于政府一市场关系这一命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案例研究必须找到能够集中反映政府一市场关系的研究对象,并且,研究对象所体现出的政府一市场关系必须是能够观测并为我们所理解的。为此,笔者把视线投向了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产业载体――开发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类型、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两大层级的开发区体系,与此同时,还涌现出科技创新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的“准开发区”。

把开发区作为政府一市场关系的缩影展开研究,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开发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城市规划、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职能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体现得最为集中,换言之,开发区是政府干预市场作用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区域①。第二,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开发区管理机制。地方政府设立派出机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部门,直接面向企业开展服务,管委会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也因此成为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博弈的焦点所在②。第三,形成区域产业特色是开发区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发区管委会致力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为此,管委会甚至为人驻企业提供办理建设开工手续、申请项目资金、联系招工等各种服务。我们的疑问在于:这些公共服务对于培育开发区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究竟如何?这些事务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画蛇添足?甚至是越俎代庖?

本研究与既有文献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本文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第一,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提供公共产品被认为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相对于对公共产品质量方面的探讨,公共产品质量却鲜有研究涉及。本文将研究视角投向公共产品的超额供给,提出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不应局限在服务型政府,而是应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升级。第二,与现有文献采用纯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不同,本文独辟蹊径地采用了案例研究方法。2010年以来,笔者及其团队承担了多个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的规划和咨询项目,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有关这些开发区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与现有案例研究相比,本研究更多地采用了参与式观察这一数据来源,并尽可能地向“田野研究”靠拢,力求兼顾自然实验和人工可控实验两者的优点①。第三,与现有理论研究相比,本文并未从一般性的模型出发构建宏大的分析框架,而是选取开发区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窥一斑而见全豹地分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力图在洞悉微观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得出更有启发性的结论。第四,与实证研究的统计性归纳相比,本研究充分利用“分析性归纳”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聚类分组,在组内实施逐项复制,在组间实施差别复制(罗伯特,2010,第122页),在多重对比的基础上回答研究问题并构建理论(Eisenhardt,1989,pp532-550)。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借助Yin(2009)的嵌入式多案例研究方法,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A省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其所属企业,分别为:M市的DT开发区、W市的SS开发区、WW开发区和XW开发区、C市的CH开发区以及H市的SX开发区。嵌入研究对象为开发区内企业,具体是指:在6家开发区各自的首位产业(产值规模在区内排第一位的产业)中,选择其产值排名靠前的两家企业,另外再选择开发区产值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由于首位产业产值前两位企业和整个开发区产值前两位企业有所重合,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6家开发区和所属的19家企业。具体的编码方式见表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2。

(二)信息收集

本研究的信息来源有参与性观察、访谈和文件资料。参与性观察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同时也是本研究的突出特色。2010年以来,笔者及其团队承担了多个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前期研究等咨询项目,并先后为以上6家开发区编制了多个申报省级和部级称号的文本材料①。在开展咨询项目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笔者积累了大量有关这些开发区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同时也亲身经历了这些开发区发展壮大的过程。

访谈是本研究的第二个数据来源。与长达五年的参与性观察不同,访谈是专门针对本次研究所开展的工作。从2014年6月份开始,笔者及其团队对以上开发区的管委会和企业进行了系统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开发区所在地市级或县级政府中分管开发区的行政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第一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下设经济发展部门负责人②、所选取企业的负责人,访谈对象共为36位③。访谈采取开放化的一对一交流方式,我们在访谈之前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设计了访谈大纲,但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访谈大纲,而是根据受访对象对所提问题的了解程度有所取舍和侧重,当受访对象对某一个问题表现出特别感兴趣或持有独特看法时,我们会沿着受访对象将话题延伸下去,这种做法为我们深入广泛地了解信息提供了很大帮助,这种做法也是Rubin④所倡导的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形式。在整理访谈结果时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帮助我们获得了很多在设计访谈大纲时并未预想到的信息⑤。单次访谈时间一般在4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我们对所有的访谈都进行了编号和记录(见表3)。

本研究的第三个数据来源是文件资料。文件资料总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文件编制单位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外部资料。第二类文件资料是自编资料,这类资料并非专门针对本次研究收集的,而是笔者及其团队在开展开发区咨询工作时编制的项目资料。以WXW为例,在参与性观察中由笔者及团队编制的材料主要包括:2010年编制开发区申报部级开发区材料、2011年开发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材料、2012年开发区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创新型园区材料、2013年开发区申请扩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发展规划、2014年部级开发区申报工作重新启动后所编制的部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分析技术

本研究运用跨案例综合聚类、模式匹配、建构性解释和时序分析等四种分析技术(见图1)。跨案例综合聚类是涵盖整个案例的框架技术,本案例的聚类方法是指:将6家开发区分为3组,其中第1组包括MDT和WSS,第2组包括HSX和WXW,第3组包括CCH和WWW。分组的主要依据是:第1组研究对象的首位产业比重低于30%,属于产业集聚度较低的群组;第2组研究对象的首位产业比重介于30%-70%之间,属于产业集聚度中等的群组;第3组研究对象的首位产业比重高于70%,属于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群组。在聚类基础上,我们进行两个跨案例比较:第一个比较是第1组和第3组对比,第二个比较是第2组内部的HSX和WXW进行对比。进行第1个跨案例比较的目的是回答第1组研究问题,也即:政府能否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外生地“生成”产业集群?进行第2个跨案例比较的目的是回答第2组研究问题,也即:政府能否通过公共服务推动既有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言之,政府哪些活动有助于培育既有产业集群?哪些活动不利于培育既有产业集群?

模式匹配技术主要应用于第1个对比中,也即为产业集聚程度这个自变量提供“非对称的因变量”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通过对比找出影响和制约产业集聚的各种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开发区之间巨大的首位产业比重差异。建构性解释技术和时序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第2个对比中(HSX和WXW之间的对比),HSX和WXW的差e在于:近年来HSX的首位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而WXW的首位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在这个部分,建构性解释将提供有关“政府公共服务”和“业已形成的产业集聚状况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建构性解释技术将揭示出究竟是哪一类政府公共服务有助于培育既有产业集群,而哪些公共服务无益于培育既有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由于HSX和WXW首位产业比重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这里采用时序分析能够动态地揭示因果关系。

以上四种分析技术均遵循逐项复制和差别复制原则。逐项复制原则体现在:第1组中的MDT和WSS都具有首位产业比重低的特点,第3组中的CCH和WWW都具有首位产业比重高的特点,通过对MDT和WSS的逐项复制,有助于找出导致开发区首位产业比重低、产业集聚能力弱的原因。通过对CCH和WWW的逐项复制,能够找出导致开发区首位产业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原因。差别复制原则体现在:WXW和HSX的首位产业比重都处于中等水平,但两者变化的方向截然相反,α秸呓行差别复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出哪些公共服务影响开发区产业集聚程度。

四、案例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产业发展历程

第一组中的MDT是M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M市是以钢兴市的资源型城市,MDT主导产业为钢铁深加工、矿山设备制造、铁基材料。随着M市被纳入某国家区域战略规划范围,MDT吸引了一批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食品和电子电器企业人驻,产业导向日益模糊,作为首位产业的装备制造业,2013年底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仅为27.1%。

第一组中的WSS是W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WSS早期的主导产业是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和医药批发。2010年,W市被纳入某国家区域战略规划范围,由于WSS所在地是W市新成立的市辖区,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为此,W市将位于老城区的钢铁厂和电厂迁至WSS,W市大批骨干企业也在WSS设立新厂区,WSS很快形成了重型卡车、钢铁和能源产业集群。2013年底,WSS的首位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为21.4%。

第二组中的HSX是H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H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立之初,HSX形成了煤化工、矿山设备、冶炼设备等为特色的产业结构。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带来了地表塌陷、空气污染和产业结构僵化等诸多问题,近年来,HSX大力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并将其培育成为首位产业。2013年底,HSX铝基新材料产业占比上升到39.8%。

第二组中的WXW是w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某机械工业开发区。成立之初,WXW利用自身临近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承接中小企业人驻,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装备产业,逐步形成了机械产业品牌效应。2010年,W市被纳入某国家区域战略规划范围,WXW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大企业入驻,这些企业涉及家用电器、光伏新能源、木质包装、住宅产业化、小型航空飞行器制造等多个领域,机械装备制造作为首位产业的地位受到动摇。2013年底,WXW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到35.6%。

第三组中的CCH是C市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9年。CCH距离邻省省会N市只有10公里路程。与CCH交界的是N市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内大批企业扩建时都在CCH选址,其别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代表。“十二五”以来,伴随着我国铁路建设步伐的加速,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迅速扩容,该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建设大规模厂房,用地需求较大,因此,位于N市高新区的多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都在CCH投资建设新厂,这使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迅速成为CCH的首位产业,2013年底该产业占比高达78.5%。

第三组中的WWW是W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9年。WWW以电线电缆作为首位产业,2013年所占比重高达91.7%。WWW特种电缆产业的行业集聚程度之高、产业链条各环节之完善、领军企业规模之大、产品层次和知名品牌之多,在A省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是较为少见的,WWW特种电缆产业也被公认为A省发展最典型、最成熟、最活跃的产业集群。

(二)对两组研究问题的回答

1.对第1组研究问题的回答

第1组研究问题是:开发区管委会能否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外生地“生成”产业集群?实际上这可以被分为两个子问题:第一,产业集中度高的开发区,其产业集群是否由管委会外生引进?第二,产业集中度低的开发区,其产业分散的状况是否归因于管委会忽视提供公共服务?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主要根据第1组和第3组研究对象的对比得出。

证据1 WWW特种电缆产业的起源

“我们这里最早搞电缆的人叫沈志海,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外出打工的,1990年夏天沈志海在外地认识一个采购员,是沈阳一个国企的,这个采购员要采购一批电线电缆,跑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沈志海恰好认识几个生产电缆的江浙厂家,他就跑到江浙厂家采购来电缆,又转手卖到沈阳赚了一笔。这次之后,沈志海就自己琢磨,发现电缆这种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初始投资也不大,第二年,他就自己筹资办了我们这里第一家电缆厂……沈志海的电缆厂很快就赚了不少钱,我们这边很多人模仿他的做法,出现了一大批电缆厂。”(信息来源:访谈记录WWWzr)

证据2 WWW特种电缆产业的经营模式特点

“我们这里电缆产业发展的模式很简单,就是业务员创业……最早在本地的厂子只是生产,主要靠业务员在外地跑……业务员拉到业务,也建立了人脉关系……积累一段时间后,业务员就自己跳槽出来单干,复制生产线就行了……我们这边业务员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比较强,专门跑特定行业,有的跑石化,有的跑钢铁,这样的话,各个企业之间的业务就不重叠,也避免了一些恶性竞争。”(访谈记录WWWjf)

证据3 CCH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起源

“高新区那边(CCH邻省省会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N高新区)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组团过来的,很多都是老国企改制的,原来企业出来的员工做的……他们原先都在一个企业的,先出来几个干,后面就越来越多……这边主要问题就是私企多,规模都不太大。所以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让南车或者北车在这边投资,毕竟国企的影响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往北京跑了多次,主要就是争取南车、北车过来。”(信息来源:访谈记录CCHjf)

证据4 CCH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选址决策

“我们总公司就在旁边的N高新区,2010年准备扩建,那边用地指标办不下来,CCH这边地相对好办一点,毕竟是县里……去外地建比较麻烦,企业不在一起,很多事协调起来成本太高。”(信息来源:访谈记录CCHE2)

CCH和WWW两者满足了案例研究中“逐项复制”的要求①。总结以上证据不难发现:尽管CCH和WWW具有较高的首位产业集中度,但两者的首位产业最早都是自然形成的,政府在早期的产业形成过程并没有太大作为。在参与性观察中我们发现:CCH和WWW两者与其他研究对象的显著区别是:CCH和WWW的管委会都是到2009年才设立的,确切来说是“因企设区”的。CCH所在地是c市下属集镇,2009年,由于大批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该镇投资建厂,C市决定在该镇建立开发区,CCH管委会为C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独立运作对园区进行管理。WWW管委会也是在2009年才正式成立,而当地的电线电缆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形成全省知名的产业集群了。由于WWW完全是“因企设区”的,而内部企业早期在自身选址时却是分散的,因此WWW也是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四至范围达到了50余平方公里。可以说,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WWW是最不具备整体规划特征的开发区,WWW的管委会是最“无为而治”的管委会。

既然开发区初始的高产业集中度与政府努力的关联性不大,那么,开发区较低的产业集中度是否归因于政府忽视产业集群引进呢?实际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低产业集中度的MDT和WSS在引进新兴产业方面也做过诸多努力。证据如下。

证据5 MDT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笔者团队受MDT管委会的委托,编制了《MDT“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来源:文件资料MDTZB01)。在该规划编制过程中,MDT管委会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意图,并相继洽谈引进了几家光伏企业。然而,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MDT引进的光伏企业多半停产,截止2013年底,MDT没有一家光伏企业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信息来源:文件资料MDTWB06),该产业在MDT还未形成气候就夭折了②。

证据6 WSS的招商引资举措

“我们的招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前几年市政府把我们WSS作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把一些大项目放在我们这边,这些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在产值上增长很快……2013年全省区划调整,江北某县划归我市,市里想做跨江联动,那边(指w市长江以北某县)面积大,人口多,市里考虑把它做产业腹地,大项目优先放到那边,我们这边就差一些了……还是要出去招商,否则考核任务完成不了。招商的产业导向大体上有,但不可能那么严格执行,毕竟考核压力挺大的。”(信息来源:访谈记录WSSzr)

WSS与MDT两者满足了案例研究中“逐项复制”的要求。装备制造业作为WSS的首位产业,似乎是由政府强力推动形成的。由于WSS所在地是W市的新城区,与原有市辖区相比,该区管辖范围大,工业用地价格低廉,适合发展装备工业。2010年以来,在W市政府的推动下,原本位于老城区的钢铁厂和电厂相继迁至WSS,W市的大型装备企业也纷纷在WSS设立子公司。这似乎为政府能够外生性地“生成”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证据,但深入考察后我们发现:与其说是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形成了重型装备和钢铁能源产业集群,还不如说是WSS自身优越的先天条件促成了这一结果。WSS所在地是W市新成立的区,拥有W市一半以上的长江岸线,建设有万吨级港口和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对于重型装备和钢铁能源等产业而言,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低廉的物流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先天优势使得WSS成为W市最适合发展这些产业的区域,政府决策只能说是顺应了企业区位选择的要求。在这方面,文件资料提供的另一个强有力证据是:2014年5月,WSS被A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授牌名称便是“WSS生产性物流园区”(信息来源:文件资料WSSZB05),这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我们的判断:WSS交通和区位优势为重工业企业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生产业配套成为这些企业入驻该区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访谈、参与性观察和文件资料所构成的证据三角形,我们对第1组问题的回答是:政府难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外生性地“生成”产业集群。企业在考]区位时,更多的是从资源禀赋、投入成本、交通条件等因素作出决策的,早期的产业集聚甚至还与一些偶然事件有关,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对第1组问题的回答,有力支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应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判断。

2.对第2组问题的回答

回答第2组问题的逻辑是:HSX和WXW都属于首位产业集中度中等的开发区,但近年来HSX首位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原本并不具有优势的铝基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反观WXW,原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我们关注的是:HSX首位产业集中度的上升,是否与政府提业公共服务有关?WXW的首位产业集中度下降,是否与政府忽视产业公共服务有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我们希望回答:政府能否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哪些活动有助于培育既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哪些活动不利于培育既已形成的产业集群?

(1)HSX管委会培育产业集群的证据

证据7 A省有色金融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南铜北铝

“在布局上,HSX铝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是符合全省有色金属产业总体规划的,总的来说就是“南铜北铝”战略,南部沿长江地区的铜产业和北部中原地区的铝产业。”(信息来源:访谈记录HSXfg)“铝产业主要是耗电……我们这边煤炭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储量有60亿吨,国内几大发电集团在我们这里都建了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煤电结合的成本优势很大,企业用电低谷电价才3毛钱1度,并且县政府安排供电部门给大型铝材料企业免费架设了用电专供线。”(信息来源:访谈记录HSXzr)

证据8 HSX编制铝产业发展规划

“开发区很早就有国营铝厂,2004年进行了改制,目前也是开发区铝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09年之后,一些大的铝材料企业入驻进来,我们判断这个产业可以有大的发展……在规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12年我们组织编制了《HSX铝产业发展规划》,以前对铝产业链都搞不清楚,规划给我们做了梳理,招商引资的方向就比较清晰了。”(信息来源:访谈记录HSXjf)

2012年初,受HSX管委会委托,笔者主持编制了HSX《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申报材料》(信息来源:HSXZB001),当时,申报该基地的主题为装备制造产业,意在突出HSX在矿山开采设备、冶炼设备和煤化工设备等方面的产业实力,当年该基地获批。2012年底,笔者再次受HSX管委会委托,主持编制《HSX产业发展规划》(信息来源:HSXZB02),在就HSX首位产业定位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双方对HSX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进行了重新审视,从战略层面思考A省“南铜北铝”有色金属产业导向,取得的共识是:HSX的首位产业应定位为铝基新材料产业,最终《HSX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省首屈一指的铝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发展目标。

证据9铝材料产业技术工人培养

由于地处县域,HSX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力资源匮乏这一短板,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中高技师尤为短缺。2011年,HSX管委会通过多方努力,促成HSX所在地级市的某职业技术学院在HSX设立新校区,并在新校区内联合成立了铝材料技师班,对口HSX铝材料企业提供技术工人。2013年,HSX所在地级市的某本科院校与HSX共建新材料学院。

(2)WXW管委会培育产业集群的证据

证据10 WXW更名

“我们开发区最早叫‘WXW机械工业园’,到现在很多企业的注册地址写的都还是这个名称……2010年更名的,主要考虑的就是只搞机械也不行,面太窄,行业一旦滑坡园区受影响太大……产业发展方面主要还是围绕装备来做,但已经不局限在这个了……这几年引进的大项目有做家用电器的,还有做住宅产业化,但目前就一个大的企业,做那种住宅装修一体化的……物流近几年的发展也比较快……另外把绿色包装也整合进来,这是个新产业,很有发展前途。”(信息来源:访谈记录WXWzr)

证据11

WXW举办装备制造产品对接会

2009年起,WXW管委会及其所在地政府开始承办A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对接会,参会的企业从最初的100家增加到2014年的350多家,近年来,参会企业的领域远远超出机械装备行业的范围(信息来源:参与性观察)。

“A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对接会是我们开发区比较有特色的活动……今年的会展分为首台套、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名特优农产品、住宅产业化、新材料、孵化器、物流多个主题展区……无人飞机、新能源叉车、铝板幕墙也都是亮点。”(信息来源:访谈记录WXWjf)

证据12 WXW扩区

2012年伊始,根据A省的统一安排,WXW开始推动开发区扩区工作。由于WXW所在县城人口较少,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因此,WXW在扩区过程中将原本不属于县城的两个周边乡镇工业园区纳入开发区范围,这两个乡镇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分别为木质包装材料和小型航空器制造(信息来源:WXWWB01-03、WXWZB05),由此WXW又增加了两个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区多园和飞地经济格局。

证据13

WXW申报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2012年以来,WXW引进培育了数家物流企业,初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2013年,WXW以物流产业为载体,申报获批了A省发改委授牌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称号(信息来源:WXWZB07)。然而,由于WXW距离所在地级市很近,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在WXW单独设点的运营成本要远高于直接通过地级市网点进行配送。因此,WXW的物流产业并未形成气候。

从两者培育产业集群的举措比较中不难发现,HSX和WXW都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差异性在于:HSX始终紧盯铝材料产业,围绕产业链构建提供企业迫切需要的产业公共服务,从而发挥出较大的正外部效应,有效弥补了市场失灵。专项产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铝材料企业专用电线路的架设、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这些都成为产业培育中的公共服务亮点。

反观WXW,尽管早期拥有机械装备制造的良好基础,但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集中精力坚持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未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公共服务。园区更名、装备产品展览会、申报服务业集聚区等公共服务均缺乏产业针对性,贪大求全的服务导向使得WXW主导产业份额不断下降,产业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

结合访谈、参与性观察和文件资料所构成的证据三角形,我们对第2组问题的回答是:对于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而言,政府在促进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政府需要在找准本地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设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里的“高质量”体现在: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特定要求。我们对第2组问题的回答,有力支持了“应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判断。

(三)公共产品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寻租活动中“政企博弈”向“政政博弈”转化

根据以上分析,公共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在财政资金支出仍然存在软预算约束的前提条件下,由于企业和公众的公共产品需求未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传递和反馈,一方面出于推动工作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由于政绩考核模式的转变,上级政府面向企业等经济主体设置了大量资源配置项目,下级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帮助经济主体获取资源,将原本费时费力的“政企博弈”转化为“政政博弈”,上下级政府、条条部门和块块部门共同完成对“租”的分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额公共产品本质上是一种“伪公共产品”,不仅无法解决市场失灵,反而变相地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寻租活动,不仅无法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反而将政企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为多层级政府一企业博弈(见图2)。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明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分工界限,提高公共产品质量,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题中之义,规范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真正从公共需求出发设计公共服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

第一,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界限。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提供公共产品被认为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相对于公共产品不足的情形而言,公共产品过剩现象却被长期忽视。实际上,公共产品是政府掌握的资源,供给公共产品也就成为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政府权力受到法律严格规制的时代背景下,凭借理论上能够纠正市场失灵的“功效”,政府超额供给公共产品获得了“合法性”。纠正这种实质上的不合法需要制定和实施三份法律清单:第一是面向政府主体的权力清单,也即“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有助于纠正政府越位供给公共产品;第二是面向市场主体的负面清单,也即“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有助于纠正某些准公共部门的行政垄断;第三是面向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的责任清单,也即“法定职责必须为”,这有助于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和权利。

第二,通过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行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公共产品过度供给的重要原因是财政预算软约束和专项资金管理的混乱。因此,完善以《预算法》为代表的财税法律体系,就成为遏制公共产品过度供给的第一道防线,为此,应充分理解新《预算法》当中所体现的现代财政理念,从公共需求出发匡算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额度。在严格执行《预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专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限制政府条条部门向地方政府和企业划拨财政资金的权力,改现有的支持单个项目的方式为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从而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关系是另一种政府一市场关系,提供超额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官员实现政绩的重要手段。为此,应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和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法律制度。由此引出的四个强化是:第一,强化中央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宏观管理和总体规划职责,并赋予中央政府在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执法权;第二,强化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第三,强化县区和乡镇等基层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执行职责;第四,强化主力税种对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支出的支撑作用,重新划分增值税的中央一地方分成比重,尽快将房地产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税打造成为地方政府的主力税种。

第三,通过多中心治理加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权力制衡。在对超额公共产品供给的处置方案中,就提出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政策建议。对于那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明显以及非基本公共服务,都可以采取政府向社会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这里的社会第三方,既包括营利性企业,也包括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其中,营利性企业主要承担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承担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企业出于营利性动机,能够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供给决策,非营利组织“非分配约束”特征弱化了组织的谋利动机,因此,通过向第三方购买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共产品超额供给倾向。实际上,由政府、企业、非营利民间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本身就是对政府干预市场力量的制衡和约束。

上一篇:医疗器械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疫情社区申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