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题

时间:2022-04-07 03:59:59

铁路.专题

开铁路这个核心关键词不说,博物馆确是城市的精魂所在。那些博物馆迷说: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地方有如此的胸襟与气度,容下如此多古老或是新奇的玩意儿。不管你怎么样毫不礼貌地死盯着它们看,不管你心里是欣赏还是不屑一顾,它们都同样站在那里默不作声地等待检阅。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都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是自己没见过的,嗯,今天又长了知识。

爱上铁路博物馆,也爱上它们那不亢不卑的态度。站在经历沧桑的那些机车和票据面前,感觉历史的每一次波澜都如尘土,那些曾经被使用而现在被陈列的斑斑锈迹,那些逐渐泛旧的黑白色彩,就是我们感怀古老时光的隧道,让人不得不认认真真面对过去,思考未来。

中国铁路从无到有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

说起火车,想起了《中国国家地理》单之蔷老师《中国景色》关于青藏铁路的说法“火车象征着力量,而汽车和飞机都不能充当力量的象征”,“十字路口,汽车和行人永远是给火车让道的,火车的力量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样的力量让火车的象征意义自然地延伸,代表了像钢铁一样的意志!”

“0”号机车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当时的开平矿务局几经波折终于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修筑唐胥铁路,“0”号机车于1882年从苏格兰北英机车厂购入,停运后一直停放在唐山机车厂,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被埋在废墟瓦砾中,经挖掘抢救最终得以修复,后来在日本横滨和大阪参加过展览会,并最终在此定居。

“”号蒸汽机车

1941年日本制造,型号:JF1―304,轴式排列1―4―1,全长23.75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号”机车从“大决战”阵地到“大会战”前沿,从救灾现场到抢险一线,都留下了它的身影。在“满超五”运动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它驰骋在长城内外,往返于黄河南北,屡建功勋,成为中国铁路的一面鲜红旗帜。

铁路股票

展厅展出了铁路收藏家温艳才送展的数张旧时的铁路股票。看似无用废纸,实际价值无比。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有价证券,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它证明股东入股的资本额和取得股息的权利。它在当时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

詹尼式挂钩

詹氏车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密尔顿・詹尼发明的一种铁路自动车钩。在1902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32卷第158页上清楚地登载有詹氏车钩的图样。

“老物件儿”的精彩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在车站建成100多年后的今天,掀开了它新的一页。2010年10月23日11时,位于前门东南侧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透过这些百年遗影,人们似乎可以看到100多年前,伴随着中东铁路的问世而衍生的悲怆与苦涩,在钢轨寒光与冷色车轮的摩擦声中,回眸一段血写的历史。

多媒体沙盘展区以及动车组仿真模拟舱

博物馆的二层,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开始让人应接不暇。现代化的火车站模型与老车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特别为游客准备的“和谐号”动车组仿真模拟舱内,游客可以直接坐在火车司机的后方,感受350公里飞驰列车带来的急速享受。除此之外,馆内还以沙盘、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等现代化方式展示了青藏铁路、京津城际、高速动车等为主题的内容。

老式车票印刷机

博物馆内展陈的一台老式车票印刷机,使人们又想起使用老式硬板票的年代。老式硬板票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火车票,呈豆腐干形,硬纸质材料制作,上面印有日期、面值、车次、编号、车站到发站等内容。搬进博物馆的这台车票印刷机,至今仍可使用。观众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用它印制一张真正的硬板票。

中外火车模型和火车站模型

各类模型火车不但是精致的收藏品,其外形也完全根据各国各年代火车缩小仿制而成,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性,而外壳大多由高级工程塑料ABS塑成,内置精巧电机,按比例缩小。轨道也按比例缩小,用锌合金拉制而成,电流通过控制器传达至轨道后带动车头马达,模型火车就会如同真实火车一样运动,可调速前进、后退,车灯也会发亮或跟随火车行驶而转换车灯,有些也可外加音效或冒烟,栩栩如生。

看机车,要往东北去!

沈阳铁道陈列馆

在到达沈阳铁道陈列馆之前,我们来到了沈阳铁路局力公楼,它原为时期的“奉天铁道总局”和解放战争时期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在地。这幢俯瞰呈“山”字形的六层建筑是当时沈阳最好的建筑,由此可见铁路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

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是在原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的基础上,由沈阳铁路分局与沈阳植物园共同建造的。馆藏文物机车15台,复制文物机车3台,是继中国铁道博物馆之后,国内较大的一个铁路蒸汽机车博物馆。

詹天佑修铁路场景

在陈列馆的一角,一处根据照片复原的茅草屋檐下,一名年轻男子正悠闲地在吊床上看书,身后一名女子正在缝补衣服。这一场景就是复原1890年前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山海关至天津铁路参与施工的场景。铁路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在滦河上修一座铁桥,詹天佑承担造桥任务,成功地架设了跨滦河大桥。由于当时修建一条铁路往往要耗费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施工人员甚至要把家都搬到工地上,这才出现了詹天佑在工地的家里看书的场景。

1817次客车

2010年1月3日下午6时左右,从哈尔滨市开往包头市的1817次客运列车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大东沟村附近受阻,因风雪较大,列车所处位置又在低洼之地,15节车厢被大雪掩埋,1000多名旅客受困。经过铁路部门的及时清理,1000多名旅客脱险并被妥善安置。这列由东风4型牵引的列车也就成了新时期的英雄列车。

镇馆之宝“亚细亚”

在并排停放的28台机车中,一辆蓝色的火车头与众不同,这也正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亚细亚”号。“亚细亚”号是时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所属的著名列车,于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区间。当时,该列车已达85公里的时速,被定为“特急”快车,而其最高测试时速甚至达到了130公里,这在当时的路面交通工具中是最快的。

当时,日本只生产了12列“亚细亚”号列车,其中两组每日上午由长春和大连对开,完成701.4公里的运营里程,所需时间为8小时30分(中途不停车)。“亚细亚”号于1943年2月停止运行,现存机车两辆,陈列于沈阳铁道陈列馆的“亚细亚”号列车即为其中之一。

火车头餐厅

在沈阳铁道陈列馆旁边,有一家餐厅名叫火车头。火车迷们一定也不要错过这里。在绿皮火车车厢里就餐,一定是不少人的难忘记忆,那些在站台上叫卖的盒饭

和小零食,那可以打开通风的窗户,还有靠着窗边打牌聊天的旅客……

安华“玫瑰红”系列喜获

2010年中国创新设计大奖一红棉奖

它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简约时尚,红色,热情、奔放、吉祥、喜庆,火一般的诱惑,是心灵碰撞的火花亦是沉淀的激情,白色,安静、素雅、祥和、淡然,是玉一般的细腻,也是冰清玉洁的简约和气质。“玫瑰红”既是奔放与安静的完美融合,在一红一白、一动一静中碰撞生活的激情和活力;又是一种刚与柔的无懈可击组合,线条流畅,自然大方,在外观上,“玫瑰红”系列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简洁,没有过多的雍容复杂的结构;在设计上,十分的环保低碳,这款产品的浴缸,冲破了原来雍容复杂的束缚,简单的四件套却不缺失五件套的任何功能,而且同配套的马桶全排在4.5L以下,非常的节水,为人们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时刻都能感受到生活的那份精彩和美好。

阿拉自己开火车

上海铁路博物馆

在上海老北站的原址上建起的上海铁路博物馆,是一座英式古典风格的红墙建筑,按照饱经风霜的沪宁铁路上海站80%比例复原。在这里,展出了一批国宝级铁路文物,它们无言地诉说着我国铁路百余年的沧桑历史。今日开放的铁路博物馆,就是按照清末的沪宁铁路办公楼原型,略加缩小而建,总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

1918年,孙中山发表《实业计划》,主张利用外国资本建设中国铁路和实业。其中关于铁路部分有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同时建立机车、客货车制造厂。完成上述计划,需修建铁路16万公里。

车站值班员室内模拟

模拟的车站值班员坐在桌前,在他的前方,有2部红色路签机,是用来在单向轨道上记录火车通行情况的。

建设1977

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缴获日本机车)进行改进设计,设计了建设型干线货运机车。机车全长2338.9厘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5公里。1957年试制出第一台。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1916台。在更先进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大量使用前,建设型蒸汽机车曾是中国铁路干线货运机车的主要型号。和解放型蒸汽机车相比,建设型的最大功率提升了16.7%。

先导号

今天,当你坐在宽敞舒适的和谐号动车组内,以350公里时速在大地上飞驰的时候,你能想象出100多年前在上海诞生的“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上的第一列火车是啥模样吗?

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展品是一台按老样子复原的“先导号”火车头模型。它是1876年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吴淞铁路通车时开行的机车。展品中资格最老的是一段从淞沪铁路上拆来的旧钢轨,算起来这段钢轨的工龄已达百年以上。铁路博物馆以大量史料和实物,展示了上海及华东铁路100多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全长74,5公里的吴淞铁路,7874年72月开工,7876年72月全线建成,投入运营。吴淞铁路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当时在沪的美国领事馆官员和英国商人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运行一年多,由清政府重金赎回后拆除。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7872年),美国驻沪副领事立维,布拉特福声称要修筑一条“寻常马路”,取得修建从吴淞码头(即苏州河畔)至上海(河南北路桥堍)的吴淞铁路的权利,并组建吴淞道路公司,开展征地事宜。后因资金短缺,转由英商续建。

上一篇:记者眼 第1期 下一篇:铁路.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