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09 11:37:04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1

【关键字】铁路安全 风险管理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家稳定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要求。铁路如果发生严重的行车的重大事故,将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使铁路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工作。

一、关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在坚持安全、科学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1】。严格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究并落实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优化管理体制,避免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铁路运输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控制铁路运输安全【2】。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已经初步建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该机制存在以下特点:实用性强、有效性高、程序清晰、职责明确等;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通过对铁路运输的深入实践,旨在建成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覆盖面广、管理规范性高、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高,以此实现铁路运输高管理水平、强安全设施,严禁任何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铁路风险管理体制与实际相结合

在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规律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管理经验,将高效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要求,避免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另起炉灶的错误做法,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高效、科学以及理性。

2.完善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

要实现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高完善性,必须要突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重点,并保证其高覆盖率【2】。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是协调难度系数大、涉及方面多、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紧密、专业性强以及工种繁多,所以在进行运输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在铁路运输的风险管理中,必须将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关键岗位、重要工种、高风险环节进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高覆盖率以及强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铁路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并落实管理责任制

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岗位必须在对铁路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以及防控中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铁路运输环境。在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必须落实严密的责任制,强化在指导、监督、落实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逐级落实,以此确保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取得实际性的效果【3】。

二、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总的来讲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巨大的,相关部门必须认清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讲,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存在着众多薄弱环节,而且运输安全隐患多以及运输系统监控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对运输监管不到位,而且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铁路运输风险管理部门的执行力不强,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机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另外,某些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且干部职工专业素养低、工作方式既简单又粗放等。

(二)铁路运输安全成本投入经费不足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场站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建立了综合性更高的货场以及物流中心,但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制约【3】。另外,我国铁路运输还存在计量设备短缺,计量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并且很难得到根治。总的来讲,铁路运输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安全隐患多

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超载运输上。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铁路运输量下滑严重,某些装载车站为了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而放松对超载问题的监管,因此造成众多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

三、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

就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具体的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基础

1.通过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例如: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安全学习,借此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安全价值观【4】。培训学习的方式多样,就铁路部门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方面采取的方式,其包括专业培训讲座、文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精神传达,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了铁路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心,并在平时的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极佳。

2.准确识别铁路运输安全风险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对风险准确定位。通常情况下,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专人对日常安全检查、维修检修、计量检测控制、事故故障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立足于环境、管理、设备、人员等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评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时,主要评估的方面包括风险的影响面、风险发生的条件、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影响值,再根据风险造成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的等级,最后依据风险的不同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消除、应急处理、后果控制以及事件预防等措施;此外,各铁路部门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表,该表主要内容包括职责分工、风险名称、风险等级、愿意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

3.严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道部提倡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明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装卸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铁路运输部门应该执行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全面考虑,坚持一套有助于装卸安全、结合部消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装卸资源集中调配、核心业务强等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完善;在专用线安全卡控方面:加大铁路运输专线的监管,将安全监管的职责落到实处的号召【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方式,传达货运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以及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货装职工专业素养的提高,检查方式的改进,货物计量、防护监控等设备的完善,以此确保装卸车的质量安全。

4.改进设备设施的质量

针对大修后、迁建、更新改造以及新安装的检测设备,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铁路动态轨道衡和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管理办法》,获得了检定证书。此外,各铁路部门在坚持人身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作业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装卸设备的落后技术,提高装卸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设备养护,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二)强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的控制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

在开展针对装卸管理、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整治时,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例如及时整改、措施有力、控制关键、关口前移【6】,切实执行了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整改措施。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路局提倡的铁路运输标准化内容以及评判规定,并选取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车间、标准化抑尘站、创建标准化货运站(货场)、标准化货检站、标准化货运安全室作为载体【7】,并对现场作业加强控制,保证各项作业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落到实处。

3.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控制安全风险

各铁路部门在对装卸车质量进行控制时,选取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输的源头、中途以及到站复核进行控制,并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进行闭环管理。通过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各铁路局间超载检测装置的最大化联网覆盖。

(三)完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各铁路部门认为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货运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着力点在于健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体系【7】,以及货运安全提速的长效机制,所以神华铁路部门积极立足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并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在结合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

(1)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要做好明确。只有明确目标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够有方向和标准,因此从工程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明确,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当中的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创优意识的建立,这是做好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2)其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按照铁路工程建设特点及要求,做好招投标工作,并确定好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一次有效途径。

(3)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对项目经理人的培训,在工程施工单位选取工程项目负责人时,尤其是项目经理,其必须要有很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还要求对其进行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通过相互协调及施工组织以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

(4)做好工程全程控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中间检查,做好记录,最终通过持续的施工质量控制报告来熟悉工程实际质量情况。

(5)做好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控制。对于施工所用设备、材料,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其型号、外观及相应质量检验文件做验收;其次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对使用的设备及材料进行平行检测或取样检测;最后对于新材料、新设备等使用,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该对其安装、使用、维修等合同有关文件做审核。

五、总结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案中,笔者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则进行了阐释,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究,借此实现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杨子俊(1975―)男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师,从事铁路通信工作19年。

参考文献:

[1]郭良明.关于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储运,2012,(8)

[2]戚广枫.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应用研究[A].201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及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0.

[3]Michael Rehbock.深埋长大隧道掘进的关键因素:开挖技术,风险管理和安全问题[A].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4]黄侃.关于铁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15)

[5]徐敦盛.铁路建设融资风险控制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1)

[6]张生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铁路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1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65-01

一 引言

铁路作为一种介于水上和空中的重要的地面交通方式,对于我国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方面,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为南北和东西走向的两条重要铁路干线,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格局和未来趋势。在空间发展方面,我国目前提出的“三纵两横”的空间发展格局亦是基于铁路干线为导向。铁路作为地面上主要的出行交通方式,由于价位低,速度快,安全性能高,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目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在稳步进行中,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更是为铁路未来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在当前我国铁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对质量和管理制度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对铁路建成后的运行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类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铁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探讨,对未来铁路的施工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二 铁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铁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健全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后续铁路建成之后的顺利运行与安全实施。笔者认为,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从质量管理机构、质量保证制度、质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体现。

1、 健全质量管理机构

一条铁路线的施工,是一个项目从开始施工,到最后建成落地顺利实施的过程。对铁路施工这一过程,也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运行模式来看。总项目必须要有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项目监理以及各分部门领导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各个负责人负责自己相关部门的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上阶段施工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和下阶段发展规划,全方位,全行程的进行质量控制。

2、 完善质量保证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铁路施工这样的重大项目亦是如此,在项目开展初期,就要对铁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预测,总结因质量问题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和突发状况,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对的行动措施。一系列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保证了铁路施工的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规矩可循,有一定的法理可依。由于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施工,都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作为支撑,当质量出现问题时,反过来追究每一个环节具体施工人的相关责任,确定追查责任到个人。这样从侧面就激励了铁路施工过程中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心,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保质保量。

3、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铁路施工建成以后,是不能立即投入使用运营的,要对铁路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相关测试与质量评估,合格以后才能继续顺利投入使用。因此,必须针对铁路施工项目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四个部分,质检、技术、测量、实验四位一体。

质检是对铁路相关的一套整体进行质量检测,确定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是否达标。例如铁路的路基,轨道,火车车厢,铁路交叉口等一系列设施;技术则是着重考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是否达标;测量是通过主要的测量工具来测试铁路运行时的各项参数,与铁路管理技术规定相对标,检验是否合格;实验则是通过实验火车运行时通过铁路时的状况来进行实地检测。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全面的对铁路施工整体过程进行质量评价,从而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 铁路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任何部门、企业等单位中均有涉及,不同单位情况不同,管理制度亦是有所区别。针对铁路施工这一状况,笔者根据铁路的基本特点,总结出在安全管理、时效管理、现场管理三个方面着重体现。

1、 切抓安全管理

铁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对铁路都要求有一定完善的安全保障。而对于客运来说,这点更是尤为重要。相比其他,人的生命最为重要。“安全生产,安全第一”的理念必须深入到铁路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质量振兴纲要》和2014年1月1日刚刚颁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无一例外的对安全管理这一理念进行了加强和总结。

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施工安全、生产安全、运行安全、后续保障安全等各项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确保其余各项项目安全的重要前提。施工安全包括施工环境安全,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两方面;生产安全是指在铁路施工项目生产线的各项产品安全与人员安全;运行安全则是安全管理的最难管理、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运行安全要做到万无一失,事故率尽量做到零一下;后续保障安全是其余安全项目的重要保障,它是指铁路在正常运行以后,对铁路各项设施的定期检查与定期维护,力争零事故运行。

2、 落实时效管理

时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外部的相关措施对本体产生作用的机制与效应。在铁路施工方面,具体包括两方面,针对事故发生前后两种情况,意指安全时效性管理和事故时效性管理。

安全时效性管理作用时间较长,作用效应较慢,且作用效应不明显。尽管如此,安全时效性管理对整体工作的水平要求依然较高,因为其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事故发生率在一个极低的水平,所以必须要将安全时效管理当作一个长期的工作来看。笔者建议在铁路管理部门中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增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的时效性监控与管理。

事故时效性管理不同于安全时效性管理,它是针对突发事故的一种应急式管理模式。相比平时的安全时效性管理,它所需时间短,精度要求高,短时间内工作强度大,要求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到位,对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快速、高效率的处理。

3、 强化现场管理

铁路施工项目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指导与监控,因此现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场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监理更是应当协助管理部门的工作。在现场管理的工作中,应当做到现场工作现场管理,现场事故现场预防,现场安全现场维护,全面做到现场与管理相结合。

四 结语

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干线,是我国重要的大动脉,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一直受到各部门的强烈重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是保证铁路干线得以顺利通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质量控制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如何从质量管理机构、质量保证制度、质量评价体系和安全管理、时效管理、现场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强化铁路施工安全性能,希望对实际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宋伟国.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工程技术,2012,(05).

[2] 张建华.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2,(1):135.

[3] 丁颖.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

[4] 娥.内隧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19)

作者简介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3

1重点解决道口设置、监护不到位的问题。按照铁路部门“拆”并”改”总体要求。并实行动态管理;对无人监护的人行过道进行立桩窄化;对有人监护的人行过道要强化人员培训和监护责任;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道口实行挂牌督办,重点整治。

2重点解决护路联防不到位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领导体制。全面推进铁路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完成平安铁路创建任务。深入排查、调处涉铁矛盾纠纷,大力整顿突出的铁路治安问题。继续压减铁路交通事故,加强护路联防队伍建设。近期重点解决铁路边坡放牧、沿线界内开荒种地、挖沙、取土和行人上道、牲畜上道等问题。

3重点解决宣传教育不到位的问题。组织力量走进农村、社区、机关、工厂和学校。广泛深入开展铁路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铁路沿线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重点解决铁路建设、改造不到位的问题。抓住焦柳铁路洛张段和长荆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良机。尽可能多地减少平交道口数量,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重点道口实行优先立项、优先施工的措施。各相关单位要做好项目争取、协调服务工作。

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措施

(一)市铁路办

1指导铁路沿线乡、镇、街办整治各类道口。

2加大《铁路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铁路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整治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调处工作。

4对整个整治活动进行组织、督办和协调。

(二)市护路办

1指导铁路沿线乡、镇、街办开展护路联防工作。

2负责整治活动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调处工作。

3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铁路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铁路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

4参与对整治活动的组织、督办和协调工作。

(三)市安监局

1制定铁路安全考核办法。将铁路安全纳入沿线乡、镇、街办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年终一并考核结帐。

2对铁路安全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3参与整治活动的督办、协调工作。

(四)市公安局

1对铁路沿线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并逐个签订安全协议。

2三处有人监护道口设置交警值班岗。监督司机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切实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严格限制超载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杜绝因超载“死车”而堵塞铁路道口的安全隐患发生。

3参与涉铁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五)市交通局

1对铁路沿线村级公路平交道口进行清理登记。

2做好平交道口警示牌的制作设置、维护管理等工作。

3三处有人监护道口设置交通值班岗。限制超载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六)市经济局

1对铁路沿线各类企业员工进行铁路安全常识宣传教育。

2教育和监督企业物资运输车辆司机在通过铁路道口时。严禁超载、超宽、超高车辆损坏道口设施。

(七)市委宣传部

1督促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放铁路法规、安全常识和铁路治安等公益片;督促《今日钟祥》开辟专栏。

2组织力量及时报道铁路安全综合整治情况。

(八)市直机关工委

1组织安排市直机关干部学习铁路法规和安全常识。

2检查、督促机关干部学习情况。

(九)市司法局

1负责将《铁路法》及相关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日程和依法治市规划。

2大力开展《铁路法》及铁路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十)市教育局

1全市中、小学校开设铁路安全知识教育课。

2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影响自己的家长自觉遵守铁路安全法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定期督办检查全市中、小学校铁路安全目标落实情况。

(十一)市工商局

1对铁路沿线两侧3000米以内的废旧物品收购网点、小烘炉、小冶炼厂进行依法登记。严禁收购铁路器材物资。

2加强对废旧物资收购网点的管理。

(十二)各有关乡、镇、街办

1负责辖区内非法道口的拆除工作。

2配合铁路部门做好对无人监护人行过道的立桩窄化。

3对市挂牌督办整治的重点隐患道口。制定方案,设定目标,限期整改。

4负责铁路安全日常教育。共同维护铁路安全。

5负责与铁路沿线的五残”人员监护人签订安全协议;负责对铁路沿线两侧3000米以内的牲畜养殖户进行调查、登记。严禁牲畜上铁路。

6配合铁路部门加强对道口值守人员和护路联防队员的教育管理。

7组织铁路安全检查。坚决制止铁路沿线村民在铁路护坡放牧,路基开荒种地、挖沙、取土等行为,负责清除铁路沿线树障,确保不遮挡铁路信号,便于列车司机瞭望。

8安排专人担任铁路安全信息员。重大情况及时上报。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召开全市铁路沿线乡、镇、街办及市直有关部门分管铁路安全工作负责人会议。

2进一步广泛宣传。统一思想。铁路沿线乡、镇、街办及市直有关部门分别召开相关会议,乡、镇、街办的会议要开到各村、组和相关企业。

(二)查找问题阶段

1层层开展铁路安全大检查。安全整治成员单位开展重点抽查。摸清辖区内的各类道口数量、位置和监护情况。

2全面登记辖区内所有道口的安全现状。

3对辖区内平交道口值守人员进行检查。

(三)重点整治阶段

1铁路沿线各乡、镇、街办组织精干力量。不留死角。

2配合铁路部门对无人监护的人行过道进行立桩窄化处理。

3对重点隐患道口实行挂牌督办。

4市铁路办、护路办、公安局等单位配合有关乡、镇、街办做好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

1对综合整治工作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2规范人行过道交通秩序。

3勘察、设计、规划和修筑沿线村民绕行道路或实施其它替代方案;争取“平改立”项目。

4制定下发铁路交通安全常识和各种规章制度。

(五)总结完善阶段

进行认真总结,市直有关部门及乡、镇、街办在综合整治活动结束后。并将工作总结报市铁路安全综合整治办公室,市政府以适当形式进行总结表彰。

四、组织领导

1成立工作专班。成立市铁路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铁路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指挥、督办、协调工作。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工会主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铁路办主任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铁路安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铁路办,项致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办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落实领导责任,制定整治方案,强化工作措施。

2加强检查督办。要定期深入铁路沿线进行督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乡、镇、街办在综合整治活动中对各处安全隐患要实行责任包保,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账户管理;加强;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一、规范账户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业务往来的开展必须通过账户进行资金的收付。账户使用、管理的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安全,所以加强日常账户管理在财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铁路企业对各单位账户采取财会部门归口集中管理模式,实行审批、备案管理制度。2006年原铁道部根据《铁路单位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和《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开发使用账户管理子系统,将全路单位账户信息录入系统并备案完成,并在全路范围对铁路单位账户进行了数次全面清理,各单位账户逐步统一规范化管理。规范铁路各单位账户开立和使用,对于提高账户管理水平,集中货币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账户管理规范规定结算中心每年开展账户年检,通过账户年检,进一步掌握铁路各开户单位资金运用状况,账户使用情况,并指出各单位账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堵塞了资金安全管理漏洞,从源头上规范了各单位的账户管理,对防范资金风险起到了预警作用。总之,加强规范账户管理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二、账户管理工作的风险

1.账户管理风险意识淡薄。账户是企业进行资金收付、办理结算业务的载体,账户管理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中,规定了账户正确使用和操作的方法。若账户管理人员对账户风险意识重视度淡薄,工作中干惯了、看惯了的思想根深蒂固,风险随时随处存在,隐藏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违规违法办理收支结算业务的现象,铁路资金安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2.账户违规操作风险。由于对国家财经、金融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账户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刻,规范操作流于形式,账户管理疏松、混乱,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可乘之机,滋生“小金库”、私设账外账、挪用公款、套取现金、出租出借账户等违法行为发生。

3.资金管理安全风险。不按审批部门批准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贷款账户、专用账户等日常资金沉淀量过大,直接影响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铁路资金归集率受到严重影响。

三、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经审批部门批准开立账户

鉴于铁路企业庞杂,受铁路线路长、点多、面广等特殊性的限制,使得铁路企业各单位的账户设置分散。个别单位由于缺乏管理意识,账户规范管理重视度不高,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贪图方便等原因,未经审批部门批准同意,随意开立账户用于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一方面逃避账户管理部门监管,另一方面使账户资金游离于铁路归集资金管理系统之外,造成资金集中管理困难加大,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2.未按审批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

账户开立时,审批部门根据单位的申请资料、账户的具体用途,划分并指定了账户性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应该按照审批部门批准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运营企业因每年接受审计、税务等各类检查次数繁多,管理人员责任心强,账户使用比较规范,而非运输企业、集经单位多属独立法人资格,纳税账户多开立在指定的四大归集银行之外,少数单位账户监管不到位,违反纳税专户日常不应有资金沉淀,缴费前三个工作日资金沉淀不应超过应纳税及缴费额110%的规定,致使资金流存时间、资金沉淀量过大;合资铁路公司因施工所需大量资金,与专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受具体银行业务限制,违反贷款账户仅用于贷款本金收、支及利息支付使用,贷款到账后必须转入基本账户使用,贷款户日常不应有余额的规定,因纳税、贷款两类账户不属于归集范围,各单位日常资金分散、沉淀量过大不利于资金归集,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单位违规操作提供了温床。

3.账户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

开户单位对财经法规制度学习不积极、深刻,未指定具体账户管理员,对单位账户未设台帐,账户资料保管不完整,不关注账户管理子系统中信息的变化,对系统操作流程不熟悉等等,造成基础工作管理混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账户期限已到期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二是备案资料提供不完整,拖延备案时间;三是账户信息已变更,系统中未及时申请变更、备案,造成系统信息滞后,账户信息的不连续,给以后工作带来不便;四是销户申请已办理,由于提供银行资料不全,在银行未办理完销户手续,系统无法备案;五是长期不动户、久悬账户的清理停滞不前。

4.账户管理子系统操作运用有待提升

账户管理子系统自开发使用以来,经过数次升级不断完善。由于日常安排账户系统操作集中培训、流程演练次数较少,账户管理人员对账户管理子系统掌握程度不够熟练,账户信息维护与核对不及时,账户基础信息数据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造成账户信息失真。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提高账户管理风险的认识

铁路各开户单位应高度重视账户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总财〔2015〕201号)、《铁路单位账户管理的指导意见》(铁财〔2012〕242号)要求,落实各账户管理部门具体责任,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依法合规管理使用账户,规范账户管理操作流程,完善、补充修改规章制度,将所有账户纳入监管范围,从源头上确保资金安全。

2.严格账户审批、备案手续

严格执行账户审批、备案制度,按照账户操作流程,所有申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铁路单位,需提供完备、真实的开立、变更和撤销资料,首先必须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次结算中心签署会签意见,再经审批部门专人审核开户单位提供资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经审批部门批准后方能在银行(或结算中心)办理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在商业银行开立、变更、撤销账户后5个工作日内到结算中心备案。账户备案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根据纸制账户备案内容完成账户管理子系统中的账户备案工作,不得修改系统账户信息,纸制账户备案内容与系统数据不符或未备案的账户,要定期报账户审批部门解决处理。

3.夯实账户管理基础工作

进一步加强账户的日常管理,全面认真学公司文件及路局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提升账户管理风险意识;积极组织培训学习班,熟练掌握账户管理子系统的操作维护;落实责任制度,要求各开户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详细的账户信息台帐,认真核对本单位账户管理子系统中的账户数量及账户信息,及时更改不符信息,随时关注账户的变动、使用情况,确保信息与账户管理子系统一致。规范账户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加大账户管理监管力度

一是柜台监管。柜台经办人员把好资料审核第一关,必须依据审批部门通过的审批表办理账户的具体业务,信息录入准确无误,确保系统数据真实、完整;与内部开户单位签订《内部结算账户安全监督监管协议》,规范办理支付业务操作,严格审核账户用途,对于总公司、路局明令禁止的违规资金或用途不明的资金支付不予办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把好资金支付监管关。

二是账户大额资金支付监管。结算中心落实大额资金支付监管的职责,对开户单位大额资金支付动态实时全面监管。受理开户单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首先审核是否符合大额资金联签制度,手续、资料是否齐备,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否共同签字同意。其次关注资金流向、用途,对可疑支付和总公司明令禁止的资金投向,及时上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

三是加强与开户单位账户对账工作。内部结算账户,结算中心定期签发对账回单,要求开户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签认返回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对开户单位的对账回单及银行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核确认,存档备案保管,对逾期没有缴回对账回单的单位暂停办理结算业务并报其上级单位。对于休眠账户,结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资金动态,严防违规挪用休眠账户资金的行为。

四是定期开展账户年检。结算中心按总公司要求和规定定期开展账户年检,将其作为加强资金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结算中心以账户管理和使用为重点,具体做到以下五方面:一是审核账户的开立审批、变更、销户等手续的规范性;二是对期末资金余额是否符合贷款、纳税、财务报告、现金管理规定等进行审核;三是核对账户信息是否与管理系统中记载一致;四是对管理存在问题的账户在年检表上“中心意见”栏一一作出规范整改批示,指导单位及时整改;五是下发《西安铁路局账户年检情况通报》,引导和督促各单位加强账户管理,督促各单位完成整改工作并全程跟踪检查。

5.切实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

各账户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职责范围,加强对所属单位账户管理子系统的监管,随时掌握账户信息变动情况,查看系统账户各项业务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并督促按时完成业务的处理。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切实加强账户管理的督导,督促和协调各单位及时规范地整改存在问题。一是对未按规定进行开户审批和账户备案账户的,限期到审批部门补办审批手续并备案;二是对未按审批性质使用账户的,按照账户管理、资金归集的相关规定,同时为缓解路局资金紧缺现象,更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要求将资金转入基本账户;三是对休眠户和长期没有动态的账户进行清理,办理销户手续;四是对个别账户由于提供资料手续不全无法销户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开户银行沟通,采取具体措施,商定解决方案,限期尽快办理销户;五是对于账户资金余额未纳入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要负责牵头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所有资金纳入财务报表,防止“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六是对长期遗留、棘手问题的账户,要重点关注,专人负责,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有效措施。

6.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对账户规范管理的考核力度,建立考核台帐,纳入绩效考核。对账户监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重视且引以为戒,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重复出现问题的单位,从重处罚,确保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逾期不予纠正的单位要严格考核通报并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今后不得再发生此类问题。按期未整改完毕的,铁路局财务处将停办其账户开立、变更、销户等审批手续,结算所将对问题单位的账户不予会签和备案。

账户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依靠各账户归口管理部门、结算中心、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管理方法,齐抓共管,才能不断完善账户管理工作,提高账户监管水平,杜绝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确保铁路资金安全运作,实现铁路资金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加强铁路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新会计,2014,3.

[2]铁道结算中心管理规定.(铁道部铁财【2005】60号).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5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建立健全铁路护路的各项工作机制

维护铁路治安稳定,确保铁路安全畅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乡领导高度重视铁路护路工作,把保一线平安与保一方平安紧密结合,把维护铁路治安作为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内容,纳入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作为安全创建的重要内容。坚持打防结合,及时整治治安问题,做好“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项工作,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提高铁路沿线的治安工作水平。

在乡20__年度综治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中涉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内容的有3项,考核计分为80分,占综治考核总分的8。一是制定专门的铁路护路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年初我们制定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方案,该方案以乡党委、政府的名义下发至铁路沿线村屯和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成员。方案就全乡全年铁路护路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考核评比、奖惩办法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二是实行铁路护路工作包干负责制。铁路护路,重在机制,贵在责任。在责任的落实上,我们实行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者,建立了专职人员、专管单位、村屯网点三级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公安包治安、单位包职工、村屯包群众、专职护路队员包线段的责任体系。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成员单位(2个村屯)“四包”(包责任路段治安排查、包解决治安隐患、包责任追究、包五残人员监管)和五项工作机制(即:长效整治管理机制,预防涉路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和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治安不稳定因素和严重涉路治安问题排查机制,沿线流动人口、废品收购站点动态管理机制,群防群治联动机制),从而使铁路沿线治安秩序安全、平稳。

二、立足特色,加大宣传,扎实做好铁路护路各项基础工作

在护路联防工作中,我们充分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妥善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是组织安全宣传活动。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投入近1000元,印制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书写永久性的宣传标语4条。铁路护路领导小组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火车站在沿线2个村屯分别举行了铁路护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采取了群众现场咨询和发放宣传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宣传铁路法规和安全常识,重点对沿线2个村屯的村民、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大牲畜饲养户主、五残人员的监护人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深感铁路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做好沿线小学生护路安全动员工作。由护路联防领导小组与火车站组织,在暑假前深入校园向学生进行铁路安全知识宣传,在小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铁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宣传的内容有:铁路安全常识、破坏铁路设施等造成严重事故或后果的案例及教训,学生受教育率达95以上。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和上铁路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爱路护路法制意识和自身安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铁路治安氛围。

二是加强对铁路治安的排查。坚持护路队员自行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就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元月份以来,我乡在护路队员自行排查的同时,组织集中大排查活动4次,共排查出影响铁路安全的问题2个,这2个问题均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目前,牲畜散放的没有了,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铁路交通规则的没有了。

三是进一步健全规范了护路工作制度。乡党委对全乡铁路护路工作的机构、工作制度、资料台帐、领导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使铁路护路工作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并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全面充实调整护路力量。及时补聘了一名护路巡防队员,挑选4名护路联防信息员。同时,加强与铁路派出所联系,互通护路联防队伍建设情况,努力提高护路队员素质。

年初以来,由于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引导到位、监管 到位,我乡的铁路护路工作,在全体护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未发生铁路物资被抢、被盗事件,铁路沿线治安状况良好。但与上级要求和其它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决心在市、县护路办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今后的铁路护路工作搞得更好、更扎实,为确保全乡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工作建议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6

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队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信息采集、汇总、记录等单一的条块的辅的水平上,其系统功能较简单,与高端的复杂应用系统相比,尤其在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减灾控制等功能方面相对有待提高。另外,铁路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高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级部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

二、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三、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铁路系统“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各个方面。安全风险理念在铁路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探索、注重务实、分析规律、用于创新,才能使风险管理与铁路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与效益。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工务设施的设计、施工、维修标准也越来越高。工务设备是铁路基础设施的主要设备之一,要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必须对工务维修实施有效的管理,包括线桥设备管理、技术管理、修理管理和综合管理。而目前我们对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的管理经验还不是十分丰富,工务设备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维修方式、技术标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都与普通铁路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逐渐形成明晰的管理思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1.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地域温差较大,因此高铁路基、桥隧、轨道等基础设施的修建类型相对较为复杂,目前我国高铁不仅总里程长,并且还具有运行速度高、地质地形复杂、运营时间短的特点。针对我国高铁的特点,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必须要遵循“高可靠、高稳定、高平顺”的理念,还要有科学有效的维修管理体系。

2.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探讨

2.1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根据高速铁路设备特点及运营情况,在对高速铁路工务设备全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原则,针对高铁在异物侵限、路基沉降、钢轨断裂、弹条折断、自然灾害、路外安全、工程缺陷等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全面辨识高铁安全风险点,针对每一处安全风险点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和彻底解决规划,确保每个风险点都处在管控状态。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风险点,集中力量进行全面预防和整治,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几率。

2.2完善设备检查监测体系

完善高速铁路工务设备动、静态检查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查监控设备和科技手段,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检查监控,及时准确掌握高铁运营有关工务设备的信息和状况,确保高铁工务设备时刻处于监测控制状态。

2.2.1完善线路动态检查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确认车、动检车、探伤巡检车和车载、便携式等检查手段,掌握全线设备动态情况。一是充分利用既有的“安全与生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高铁的各类检测资料录入系统进行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动态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设专人负责管内动态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不断提高检测数据的解读能力,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特别是注意对每日确认车添乘数据和人工添乘便携仪器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通过对数据的集散程度进行分析,锁定不良处所,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详细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好每日确认车动态检查平台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确保问题一个不漏。

2.2.2完善静态检查监测体系

一是要加强轨道几何尺寸的周期性和经常性检查,严格根据文件规定的周期,充分利用精测小车、轨检仪、电子道尺等检查工具,对轨道几何尺寸和线形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加强轨道结构的检查,特别是对轨道板离缝、裂纹,宽接缝上挤,凸型挡台歪斜等病害的检查,同时严格按照总公司对无砟道床的检查要求和检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周期性检查和对检查资料的分析,深入了解无砟轨道的变化规律,为无砟道床的病害处理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对隧道口、上跨桥设备等重要部位安全隐患的检查排查。设备管理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隧道口、上跨桥等重点设备进行检查、抽查,确保工务设备状态良好、有效,能够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2.3严格施工作业管理

一是牢固树立高铁线路设备日常维修“严检、慎修”的理念,严格执行高铁动道方案审批制度,高铁线路作业要坚持做到“病害未调查彻底不动道,方案未制定不动道,方案未经过审批不动道”的基本原则,严禁盲目蛮干,确保线路修理能够改善、优化行车条件。二是坚持重大或技术复杂的施工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凡是进行未遇到过的施工作业,必须根据施工内容进行方案审查或专家论证,确保施工技术可行、安全可控。三是严格执行施工作业质量回检制度,严格执行作业机具、材料定置管理制度,确保高铁施工作业绝对安全。

2.4规范技术台帐管理

根据基本规定,逐步健全、完善各类线路技术台帐,设备管理单位集中印制各种台账和检查表格的记录薄,细致明确填写方式和有关要求,做好日常技术台帐的动态管理,做到台帐与现场动态保持一致,确保各个车间及时修改、完善、更新,确保台帐数据与现场一致,全单位台帐格式一致。

2.5逐步建立数字化铁路管理模式

在摸索建设高速数字化铁路建设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创意新、起点高、规划远,要充分利用高速快捷的电脑网络平台,将高铁的生产管理工作模拟化、数字化。首先摸索建立高速铁路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生产调度、高铁安全风险控制、设备台账、作业信息、动静态检测资料、人力资源、天窗管理等各类资料的高度融合。其次该系统要具有初步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根据动静态检测情况等设定条件后自动生成月度或周、日生产建议计划,还可以根据设定的设备检查周期、探伤周期等信息实现自动提醒功能。极大释放管理人员资料融合等方面的精力,为依规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平台。

2.6建立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如何通过岗位竞争、收入分配等激发职工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是需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可以抓住专业能手和工人技师的评选为契机,逐步建立起高速铁路钢轨修理、线路道岔精调、线路精测、动静态资料分析、轨道板修补、钢轨焊接等业务素质高的专业小组,做好专家人才库的建立、完善,培养一支能打胜仗、敢打胜仗的队伍。

3.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高速铁路运营数量、运营里程在不断增加,运营时间越来越长,高速铁路新生问题也会逐渐出现,尤其是铁路路基、桥隧、轨道等基础设施在高速度、高密度列车荷载的冲击下以及自然灾害、外部环境条件的侵蚀、影响下会不断产生新的病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摸索高速铁路工务运营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及时、全面的发现问题,科学、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可保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和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康高亮.高速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J].中国铁路,2010(12):29-33.

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 安全 问题

引 言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铁路运输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铁路运输必须始终坚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广泛提速,并且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铁路运输安全形势波动较大,重大、特大事故常有发生,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其不适应。

1.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

我国铁路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形势十分严峻。根据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快速的工业化进程给铁路运输造成沉重的压力

我国在逐步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实施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加快,危险货物的运输量不断增加,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多。同时,城市化带动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员交流频繁,铁路运输的客流量显著增加,运输负荷较重,铁路运线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地质灾害频繁造成众多事故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近年来的灾害较多,如洪水、地震、山体滑坡造成路基坍塌、桥梁断裂、线路中断。这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自青藏铁路运营来,如何保证在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雷电频繁、常年风沙下稳定安全的运行,也是铁路安全工作的一个难题。

(3)管理体制改革给运输安全带来诸多挑战

自2005年铁道部实施全路撤销铁路分局,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和运输生产力布局大范围调整以来,安全基础建设要不断深化,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安全检查监督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健全,这些都是新的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4)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当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时,安全工作隐患重重。

2.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铁路运输中“人”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人员子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在整个运输生产的组织和指挥,运输设备的操纵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作业计划的拟定和下达,以及环境的适应和优化,都要靠人来完成,人在整个铁路运输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2.2铁路运输中“机”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中的“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总称,如铁路行车系统的线路、车站、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铁路运输存在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整体性强、延伸面广,配置分散、连续运转、冲击剧烈、自然力影响大、设备有形损耗严重,运用中设备监控难度大、故障处理时间紧等不利因素。

2.3铁路运输中“环境”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系统环境子系统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作业环境三个要素构成的,由于人和机总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工作,环境不断地对人和机产生着各种影响,进而影响着运输安全。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举措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建立高效、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监管的责任

要针对铁路快速发展的实际,认真分析当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超前思维的安全管理体系、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进而把握安全主动性,向路内、路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2)预防为主,提高预警,完善安全监管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坚持“预防为主,提高预警”的原则,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扼杀于萌芽。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监管考核机制,逐级开展安全监管职责的履行情况的考核,从而促进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考核评价机制。

(3)依法构建社会公众和地方政府参与铁路运输安全监管的途径和制度

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沿线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社会公众有对安全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管权。如发现有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应该向监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报告,铁路部门应该依法接受社会公众对其安全工作的监督。

(4)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完善、补强安全管理体系,并做到适用、可操作。要认真研究各个岗位、作业环节的关键点,同时对关键点实施有效的对策措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待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要把握方向,不能一概而论,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同时,要加强职工业务学习,对职工业务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定期培训考试,使职工业务素质稳步提升。并且,要坚持优胜劣汰原则,通过竞争上岗、职工评议等各个方面综合评定职工,实现优胜劣汰,增强职工危机感,促进职工业务素质提高强化其安全意识。

4.总结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要取得并保持其优势,就必须在改善服务质量和保证安全上下功夫,其中安全是基本前提。我国铁路运输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并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但铁路系统自上而下的工作及改革不可磨灭。本文针对铁路安全的分析和建议,可以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学军.对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4,3:21-22.

上一篇:高校安全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食品生产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