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5:35:42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网络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一、网络生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的养成的重要阶段。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多元的信息对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击,并让他们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可能迟钝,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根据我们对897名本科学生(其中女生413人,男生484人)上网情况的随机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上网聊天的占50%,上网玩游戏的占45%,他们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借助于在虚拟空间中虚幻的良好感觉,寻找逃避现实困难的"麻醉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处于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这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传统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不是减少了,而是不断增大,使人际情感造成缺损。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或网恋,过度地在网络上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这种间接的交往,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真诚的交流难以实现,造成家庭成员间、同学间、朋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导致大学生情商降低,交往技能缺乏,淡化个人的责任意识。

4.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在网上的很多行为,一方面缺乏有效地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其自身又缺乏必要的个体道德自觉与自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网上行为的道德失范,给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养成了完成作业“网上下载”的习惯,通过这种“巧走捷径”的方式放弃了刻苦钻研;有的学生为了应考,居然公开在网上寻找“”期望一劳永逸地轻松毕业;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利用网络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学生沉溺于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等等。这些问题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自我的同一,身心的和谐是构成一个人稳定的个体人格的基础。在“网络社会”个体可不受约束地以不同身份出现,这样就出现了个体“我”的分裂,导致了网络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不同一。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可以毫不顾及地展示个性和本我的一面;可以毫不顾及地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追求着感官的刺激;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他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规范。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中人格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中人格的约束性,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格发展错位。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建设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越的技术平台,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何改革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新挑战,是每一个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做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积极地把握住时展的脉博,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一)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所以,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多的要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年轻的大学生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让他们合理地安排社会活动、学校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玩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提高网络思想教育者个人素质,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是“网盲”,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网络中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要主动研究现有的社会道德观念中哪些是适应网络社会的观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价值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作。

(三)拓展教育时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强堵”,改为“疏导”。大学生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的内容,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尽量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因此高校可利用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

(四)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和培养内部动机。

随着网络的逐步延伸,信息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必然要借助生涯规划,尽早地认识自我,完善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的事业发展路径。而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能被很好地激发,则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战”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象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五)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

思想教育必须与适当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戒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都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③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制度化道德规范,将网络伦理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既有利于明确用户职责和权利,也有利于查证和追究用户责任,对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

网络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一先进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换教育观念,利用网络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在网络环境下遵守规范的伦理准则,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发展自我,勇于创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梅英.教育与网络道德问题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

[2]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1),第796-798页

[3]吴秋红、廖岸催.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6)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具有示范性,教师平时的言行就是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极好影响,潜移默化”如丝丝细雨浇灌着幼苗。未成年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等方面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极易受他人影响,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师德修养,而且要求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更强的表率性、典范性,使教师成为小学生心目中的典范,从而推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除了自身典范以外,还要积极发现学校中的小学生优秀典型,把小学生的先进典型搜索出来,形成“典型库”,及时发现典型,运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报刊等方式,大力塑造和宣传小学生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与此同时通过事迹报告会、学习研究会的形式,把优秀小学生的事迹和精神内化为小学生的品质,让小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优秀典型,规范典型的培养、推荐和评选机制,广泛开展“优秀三好小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优秀班干部”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小学生发奋学习,优质成长,积极推广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水平。

2学科渗透———“让课堂成为德育阵地”

中华传统美德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课堂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科教学所内涵的教育功能,在提高小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以及求实、创新、严谨、诚信的品格。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小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等等。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让他们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认识,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3主体发挥———“让小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以往,我们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但是却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收效不好。事实证明,小学生得到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小学生自身才是他们成长发展的主体,让他们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特别重要。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尊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实践体验的积极性。学校要在尊重、理解小学生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想道德实践。其次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实际。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有属于自身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浇树要浇根,育人需育心”,因此学校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地域群体,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4活动启迪———“让德育目标落实到位”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学校在落实德育目标时,也应以此为基础,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启迪人,充分发挥班队组织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坚持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必须坚持和健全周一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制度,以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组织开展“弘扬永春精神,争做新一代永春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永春精神,增进爱家乡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入队仪式,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诚信建设为重点,通过展览、辩论、各类文体活动等,培养小学生“诚信”的意识;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少儿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小学生探索科技奥秘,弘扬创新精神,表现美好事物,陶冶圣洁灵魂;利用各种法定假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努力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项主题教育内容、一种活动载体,让德育目标落实到位。

总之,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是一项事半功倍,惠及未来,利于国家的大事情,无论我们付出怎样的努力、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一主阵地的作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扎实的措施,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天地!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德育工作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制定并落实“师德师风考评方案”,明确师德“十倡导”“十禁止”,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二是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将公民道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列入学科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健全人格;三是德育工作与校园文明创建相结合,让文明形成习惯,习惯成为品格;四是德育工作与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国旗下讲话、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开展消防逃生、减灾防灾教育。参观博物馆,沉思将军苑,祭扫烈士塔,慰问光荣院;观库区风光,览山川秀美,踏青山绿野,抒发热爱家乡情怀。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一月一主题”安全教育。学生身心修养得以提高,社会责任感普遍增强。

二、坚持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素养

近年来,金寨二中始终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文明创建班级综合考评把“校园拒绝零食”“文明创建三管好”“讲文明,树新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2012年金寨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美丽城市,建设美好乡村”的号召,作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三城同创”的重大决策,金寨二中以此为契机,统一思想,上下联动,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三城同创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服务社会,共创文明”为宗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的系列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提高安全、卫生、文明意识,教育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深化“爱卫生、别陋习、强素质、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坚持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注重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加强家校交流,家校教育同题共振,更见成效。金寨二中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与梅山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活动,与交警队、执法局开展“护学岗”护学活动,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多年来,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违法犯罪活动案件。近年来,金寨二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后荣获市、县“家教名校”“文明单位”,“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五•四红旗团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人民防空教育先进单位”,国家关工委、司法部、综治委等三部委联合主办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想通过“和平演变”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达到他们的固有目的。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党的十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认为这是“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碰撞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同时并存。在这样一个思想价值多元化的特殊时期,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引起人们思想的无序和混乱,进而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思想文化渗透:西方阵营妄想“不战而胜”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想通过“和平演变”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达到他们的固有目的。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美国战略家尼克松在其出版的专著《1999:不战而胜》中非常明确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竞赛的战略”、而不是战争的方式以达到他们“不战而胜”和“和平演变”的目的。[1](P.1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以来,西方社会不愿意看到日益和平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新一轮大规模思想文化渗透转变为竭尽所能改变中国社会主义颜色,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为此,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就变成了美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力宣扬所谓西方资本主义诸如“自由”“民主”和“人权”普世价值观,以及“多元化”“多党轮流执政”和“议会制”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最终以“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式,达到实现“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2](P.38)新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诋毁,无论其方式、手段一直在更新,且更加隐蔽。他们极力将宗教方式和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并与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巧妙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其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为掩护方式和手段,以自由为借口,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浸透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土壤中并将逐步实现其社会化。由此,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明确说过:“从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因此,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二、思想道德良莠不齐: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新时期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阵营思想文化渗透的影响,在不少领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活动以及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可以说,这些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3(]P.51)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实质上也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应当肯定,当前我国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是比较坚定的。但是,也有个别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认识模糊、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一般认为,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ENTURY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可以说,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但是,目前社会上却有不少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问题。据媒体报道,有人为了得到iPad2、iPhone4S,不惜卖出自己的器官。有一些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上,他们强调政府的权威性,奉行典型的“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只考虑政府自身的需要,从系统内部上级领导机关领导的考虑和需要出发,片面强调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很少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活动是否能满足当地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同时由于评估实践更为重视直接掌握评估权的上级领导,而不是公众的满意度,所以民众很难对政府部门行为形成普遍的监督与控制,政府部门、官员也难以平常心态面对下属或百姓的评价、监督。诚信意识淡薄。目前,社会诚信失范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2011年2月间,《瞭望》新闻周刊关于“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和杭州等5座城市民只有4.8%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好”,48.7%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一般”,而有46.6%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差”,甚至“很差”。[4](P.60)虽然这只是一次抽样调查,但管中窥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社会目前诚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我们知道,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对生活在这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但是,一再爆出假冒违劣商品丑闻的中国,有近七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冷眼旁观自己对社会的职责。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中国最具规模的300家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平均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只有19.7分。这虽然较2010年的17分稍有进步,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只有1家公司获评为“卓越者”;而占68.3%的大多数企业则只能算是“旁观者”,而且当中26家公司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只得零分,甚至是负分。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过去一年也不进反退,发展指数较2010年的13.9分倒退了0.6分。由于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有关部门在最近一年查获了市值逾5000亿元的假冒伪劣品。由此,有学者担心,如此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最终将打击我国经济和信誉,“假冒伪劣品对中国声誉的打击,虽还不算严重,但长期下去,恐怕会是很大的问题。”

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对我国社会日益加紧的思想文化渗透的迫切情况,面对我国社会思想道德良莠不齐、比较混乱的局面,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人们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和他们所受的理想教育的方法、内容和形式的不恰当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目前多元观念和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坚决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文化,使人们切实掌握主流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理想信念上的困惑,具备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及各类理论思潮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使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共有理想。第二,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与此同时,要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第三,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因此,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要进一步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当今,大众传媒是人们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各新闻出版单位要进行正面宣传,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在这一方面,大众媒体应该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现代新闻出版的固有运行规定,制作出更多更多好的、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和广播节目以及丰富多彩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健康有序的精神食粮。

作者:蓝梅丽 单位:梧州学院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011.

[2]汤兆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路径选择[J].光明日报,2012-05-05.

[3]乔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3).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正文】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队伍建设的核心。没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当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重视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业务培养,而对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会更重,要求会更高。这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在科技文化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应当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这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承担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对教师工作这一特殊职业的形象描述。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教师的道德、情操、作风甚至兴趣爱好的教育和影响。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分析,这种由“向师性”、“模仿性”带来的感受,往往甚于其他社会因素可能产生的感受。教师人格的力量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甚至终生的影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好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反之,如果教师思想品德上存在突出的缺陷,则会给学生以很坏的影响。所谓“误人子弟”,不仅是指传授知识的错误或陈旧,更严重的是使纯洁的青年学生在品德、作风养成过程中被误导和玷污。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历来有重视教师思想道德的传统。古人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这说明,虽满腹经纶,但道德低下,就不配成为教师。身为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而且思想要先进,道德要高尚。

我国的高校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在比较清苦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克尽职守,以高尚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是较高的。但是,也应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教师队伍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教师淡漠政治,忘掉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不能很好地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个别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膨胀,对青年学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品行不端甚至恶劣,在学生中和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这对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艰巨历史使命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思想建设方面,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是全社会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群体,理应成为学习、宣传、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模范和主力。在学习上,应当学习得更全面、更深入,理解得更正确、更透彻;在宣传上,不仅应当以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而且应当向社会作广泛的宣传;在运用上,要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对高校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而不能具有随意性。我们必须坚持“学术有自由,教学有原则”,在学术研究上,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切磋探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教学上,必须坚持按照国家的要求,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决不能允许不加批判地让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入课堂,决不能允许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来毒害学生。当前在思想理论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非常激烈,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武装、颠覆破坏和经济制裁不能压服我们的情况下,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领域的腐蚀渗透中。因此,无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的高校教师,都必须自觉地把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应有的职责。目前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认识不够明确,普遍的倾向是认为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教育是“两课”教师和常务工作部门的事,与业务课教师无关。这种认识上的差距说明了教师的思想建设不到位,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

其次,在道德建设方面,对高校教师同样应有更高的要求。第一,高校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其二,高校教师应有优良的社会公德。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身教重于言教”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他应当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把人类创造的优秀精神文明一代一代相传并获得发展。其三,作为高校教师,还要有优秀的科学道德和精神,应该把勤奋好学、严谨求实、崇尚真理、开拓进取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优秀的治学精神和科学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是培养年轻一代所必不可少的。

三、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在新形势下,发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发扬我国教师队伍的优秀作风,不断探索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

首先,应对教师的思想建设实事求是地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在学习培训、进修提高、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工作考核等方面具体落实,真正和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挂起钩来。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只要有科学技术知识而不管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人都可以担负教学工作的。教学工作决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而神圣,正在于他是国家、民族先进思想和科学真理的代表和传播者。在我们国家,如果不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教育学生,就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如果坚持并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就是对国家的破坏,对人民的犯罪。

其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当前,青年教师正日益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年龄相近、接触多,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切实关心青年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要从“育人”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行为规范、道德境界的较高要求。大力提倡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激发他们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道德建设要靠学习、宣传、讨论,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师德建设学习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选择德才兼优、有威望的老教师举办讲座等方式,在广大青年教师中形成一种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道德风尚。道德建设也要靠社会实践、社会舆论和典型榜样的力量。应当通过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等方式,在接近工农兵和先进单位的实践中受到教育;应当通过大力宣传社会的和本校的先进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批评那些坏人坏事,指出不良行为倾向,分清是非、抵制错误,还可发挥一些治学严谨、品行优秀的老教师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高校对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也要有明确的制度、规范的约束和保障。学校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明确制定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教师和管理部门有章可循;要完善并严格实行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制度和必要的奖惩制度。把落实教师思想道德规范与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出国进修、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选拔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以至奖金、津贴的分配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改变高校普遍存在的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品德修养的倾向。要以明确的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向又红又专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有效的评优活动,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表彰、给予重奖。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误区;对策

TalkabouttheErroneouszoneandCountermeasureofFamilyEducationontheAdolescent’sIdeologicalConstruction

Maj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uthor:PanliDirector:Zhaoxiqun

AbstractFamilyeducationisthekeytoimproveandenhancetheadolescent’sideologicalconstruction.Nowdays,familyeducationexistssomeerroneouszone,suchasemphasizingmineralconcern,body,intellectualeducation,dictation,andneglectingmindconcern,psychicconcern,moraleducation,democracyandsoon..Thiseducationideaconstraintheadolescent’sindependentpersonalityandinnovativespirit,posingnegativeeffectontheadolescent’sideologicalconstruction.analyzingthecauseofthesenegativementionedaboveandseekingthecountermeasuresarehelpfultoenhancingandimprovingthebadsituationhappenedinfamilyeducation.

KeywordsFamilyeducation;Adolescent’sideologicalconstruction;erroneouszone;countermeasure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颁发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未成年思想

道德建设,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

作用,因此,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使其走出误区,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1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

1.1先导性

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任何教育文化教育模式中,家庭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1]迄今为止“在任何社会,家庭总是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机构”。[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具有先导性。一般说来,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哺乳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亦即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近代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6岁以前的大脑发育很快,并渐趋成熟,是接受早期教育、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而且人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如果错过最佳发展期,潜能就会泯灭。研究证明,孩子智力的发展可能遵循着一条递减的法则:假如一个孩子生下来的素质优秀,他的天赋可以打100分的话,如果出生以后就进行教育,他就可以发展成为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才开始进行教育训练,哪怕是非常出色的教育,也只能发展成为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才开始进行教育训练,那就只能成为30分或20分能力的人。[2]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人的智力发展是否这样绝对,难以争论,但是,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应该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1.2连续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一个人自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与父母朝夕相处,共同生活,无时不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都将对子女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谈吐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些教育家又将父母称为终身教师,将家庭教育称为终身教育。

1.3感染性

情感的感染性是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够引起别人同样的情感或者与此相联系的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通,情感的感染性就更为强烈,且具有持久性、深刻性的特点。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庭的一切都会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他们最初的生活经验、初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般的社会道德评价,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和智力,逐步形成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家庭生活条件的好坏以及成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好恶取舍等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4型塑性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从“人之初”的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比如,孩子在入园、入学乃至走向社会时,都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家庭对孩子起着初步的“型塑”作用。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孩子在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就好,老师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时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补偿和矫正。

1.5亲和性与权威性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在新的形式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1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前提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助长了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诱发追名逐利,投机钻营等不正之风[2-3]。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收入水平不高的农业科研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如何平衡等思想道德观念上感到困惑,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漠视政治思想学习,没有明确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良好的政治观作为精神支柱,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和“实用化”,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无视单位的实际。因此,在重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2对策

2.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是单位党组织和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的特点,结合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的思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得以体现。并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定期开展有效且有突破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坚信,如果放弃了爱国主义旗帜,丢掉了艰苦创业的精神,农业科研事业就将停滞不前,也无法为“三农”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2.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思想观念

在新的形势下,还需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即要用现代化的、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外来的思想、道德及体制,审视现代西方文明;要破除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先进方式和手段;要克服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要破除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因循守旧,凭老常规、老办法办事的经验主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2.3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为中心任务,抓好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二是要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为之服务的社会群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农业科研单位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渗透到农业科研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从而增强全院科技兴院、“服务三农”的决心。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交流。针对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在生活、文化、价值观、思想方面的新情况和出现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其思想状况适当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地把握其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他们在不同状况下的想法和需求,对症下药,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2.4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要从弘扬正气、荡涤歪气邪气入手,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职业道德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其比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更能集中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因而应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引导其树立职业意识、乐业意识、助业意识,以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此外,还应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从尊敬父母、勤劳致富抓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风尚。

3参考文献

[1]赵峰,项清焕.思想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64-67.

[2]王四炯.人才资源开发中亟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J].人力资源开发,2005(2):18-19.

[3]陈亚南.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J].中国职工教育,2004(1):16.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博物馆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思想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作为一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的重要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今社会主流意识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进一步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不仅是传承国家、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浓缩地。博物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了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通过内容丰富健康、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更加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博物馆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 博物馆免费开放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为了充分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从2008年开始,全国博物馆相继对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更多的普通百姓走进了博物馆,亲身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 免费开放增加了公众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成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免费开放导致了观众流量的激增,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文明现象。个别观众不顾博物馆规定,高声叫喊、大声打手机、喝饮料、吃零食,擅自触摸文物展品、拍照,甚至出现不听指挥、拥挤、无秩序参观的现象。例如:在福建省博物院的自然博物馆里,“大象”的尾巴被扯了下来,甚至一些恐龙标本的脚趾骨,竟被观众拆下带回了家。在广西柳州军事博物馆里,部分游客无视展品旁“严禁攀爬”的告示,爬上坦克、大炮等展品拍照。一些博物馆里,人们躺在座椅上乘凉、打盹儿,情侣在休息椅上搂搂抱抱,还有大妈在博物馆里边择菜边闲聊……种种现象都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部分观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3 博物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

(1)推出 “精品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信息,进行直接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水平的综合体现。博物馆应千方百计地向观众推出新的“精品展览”。高档次、高品位展览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民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要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即利用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条件,努力开展各种活动(如:临时展览、巡回展览、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其中,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促进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也是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整合丰富的文物资源,通过举办展示和系列教育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广大观众在共享博物馆先进文化中,能在政治修养、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方面得到不断地熏陶;能在知识储备、陶冶情操方面发挥集聚效应;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工作态度,发挥智力潜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从而达到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3)培养观众的道德素养。 博物馆是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高雅的文化殿堂。博物馆的教育也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高雅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观众具备科学、文明的参观习惯和素质,这也与广大观众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而来参观博物馆的初衷相一致。因此,观众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留下自己文明的身影。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产物,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普通公办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依托普通公办高等院校这个母体发展起来的,是对公办高等院校的补充和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办学模式,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文化底蕴不深,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因而探索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诸多隐患,如功利主义严重,仁爱之心缺乏,诚实守信观念淡薄等。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严峻形势,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法显得尤为紧迫。

从大学生自身素质来看,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自身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独立学院中尤为突出。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一般都得到家庭百般的呵护,缺乏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大多数人物质生活富裕,一般人养成了铺张浪费、喜欢攀比的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中较为流行;在目前中国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些“象牙塔”大学生精英也难免置之度外,或多或少会被这些思想玷污,他们缺乏沉着冷静,急于求成,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候,这些人往往表现出消极、自卑心态。总的来说,当今大学生自身素质是令人担忧的,对当今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道素质任重道远。

因此,无论从社会因素还是从个人因素来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尤为紧迫。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困境

从独立学院自身环境来说,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更大困难。相对于公办大学而言,独立学院办学政策、办学资金、办学思路及办学条件与公办学校有明显差别,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不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功利性太强

独立学院主要是依靠个人和社会投资来办学,并依靠学杂费等维持运营,其管理体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与由国家举办并依靠财政经费维持的公办院校相比,独立学院更具市场性,其行为也更接近市场中的企业行为。独立学院管理者普遍认为,独立学院是私人投资办学,而学生是花钱买教育,所以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由学校和学生来定。同时,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软工程,即使思想道德建设做得再好,短期内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等,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独立学院管理者通常都把经费用于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校园和专业建设上,而思想道德建设则是能压则压,能少则少,所以独立学院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往往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总之,由于独立学院管理者对思想道德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功利性太强,从而使思想道德建设有被弱化的现象。

(二)独立学院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薄弱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师,无论是学生辅导员,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由于要考虑到教育成本,独立学院对教师一般都是重使用,轻培养,所以不管是学生辅导员,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都很少,这不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深入研究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艺术。总之,工作量大,待遇不高,轻培养,提拔难等都导致人心不稳,教师流动性较大,这就使独立学院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师队伍。

(三)独立学院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侧重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政治性、理论性较强。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身的群体特点,他们理论文化素质较弱,但思维活跃,社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满堂灌”,教师的说教会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这样教师与学生难以有兴奋点的对接,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甚至学生还会从心里抵触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的情绪。

由此可见,相对于公办大学而言,独立学院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更多困境,它需要独立学院更加重视;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需要学生积极践行,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三、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要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

学生是非常关注学院发展的。学院发展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自然而然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没有学院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同样,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强了,也能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学院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独立学院不仅要培育一些在社会上认可的,在学术界认同的高、尖、优的专业和学科,还必须加强独立学院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高。虽然思想道德建设见效慢,投入较多,但它能保证学院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只有端正了认识,引起了重视,才能调动全院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共同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有利于学院、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重视独立学院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处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线,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教师一言一行都包含着思想道德的信息,所以在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影响者。教师不仅要积极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总之,独立学院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实践教学活动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各种实践活动都能提高人的能力,锤炼人的品质。因此,学院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和升华。而且,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被说教,被动是接收者,而是主动地参加者、组织者,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彰显。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人文环境、生存环境和校园精神等。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独立学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五)重视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是一个盲区。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出钱把孩子放到学校,学校就应该全部负责,所以,家长很少主动和学校沟通。而有些学生不想家长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情况,也不愿意把家里的联系方式告诉学校,这样学校和家庭就很难沟通。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是学院的独角戏,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来完成。所以,学校应经常和家长沟通,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总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而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又具有其特殊性。我们只有立足现实,结合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中狠下功夫,才能真正将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光.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刍议[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1).

[2] 郑毅,李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155.

[3] 武晓婕.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探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析 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研究 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下的高校校园环境论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探究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途径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路径 价值多元化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个性化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策略分析 透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信息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世界,利与弊在矛盾中碰撞。网络化的普及不仅能扩宽视野,增加个人阅历,及时了解信息动态,还能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来说,网络的合理化运用至关重要,非科学化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思想建设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方法。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39-0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购物、聊天、查询信息、工作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出现“宅男”“宅女”等名词。网络同样对人们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等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而收益最大的群体非当代大学生莫属,他们可以得到最新的知识、最新的信息、最新的时讯。而他们的行为意识、价值观、思想道德都将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

总之,网络的普及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还对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作为思想仍未成熟的学生来讲,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现实与虚拟,都将给个人的控制力与意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网迷的学生,不断地隔离真实的社会,不与人面对面地交流,逐渐走进一个只有自我与网络的世界。过度地追求网络的刺激,封闭自我,脱离现实,沉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使自己失去周围的朋友,逐渐变成一个内向的人,淡化了个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责任意识。

作为正处于判断能力重要养成阶段的学生来说,网络环境与信息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虚拟的世界使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陷入非理性状态,对自己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网络的世界中,容易使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下降,失去传统理论的约束、自我检查的制约,造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方向的迷失。

一 网络生活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界限,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文化使各种文化观念纷纷涌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意识在网络空间里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各种形式的文化快餐也纷纷登场,冲击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确立。在网上,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的、腐朽的、反动的信息未经过滤而到达大学生周围。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会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开始放松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求,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了“金钱至上”“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导致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倾斜。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和糟粕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难以监控性的特点,使得网上信息人人都可以获得,但并非所有的网络信息都是先进的,未经过滤、选择的信息,思想、观点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学生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各国各媒体的“原汁”信息,其中不少是不良的信息,这些不良的信息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在互联网繁荣的背后,出现了黑客攻击与金融偷盗、贸易诈骗、侵权隐私等行为,不断侵袭和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大学生沉溺其中而耽误了学习,弱化了道德意识,形成人格发展障碍,最后步入歧途。

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交往挤占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时间,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得不到保障。热衷于网络交往使得部分大学生疏远了现实的人际交往,甚至出现同一宿舍的舍友,有事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用QQ、BBS、人人网来交流的情况,长期如此,必定会对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网络交往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具体表现为上网时间失控,沉湎虚拟世界,离开了网络以后,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忧郁等症状。现实生活中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出现角色混乱,人格等偏差,以及行为上的违规、破坏、犯罪等不良现象。

二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建设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越的技术平台,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何改革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新挑战,是每一个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积极地把握住时展的脉搏,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1.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所以,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年轻的大学生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让他们合理地安排社会活动、学校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拓展教育时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强堵”,改为“疏导”。大学生如何有效地面对挫折和挑战,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的内容,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尽量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因此,高校可利用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

3.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和培养内部动机

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要借助生涯规划,尽早地认识自我,完善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人生的事业发展路径。而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如果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能被很好地激发,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能提供非常好的习惯支持。那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实际上对电子游戏也产生了一种类似“责任心”的情感,一切以游戏为最重要,有一种迫切“赢”得胜利的需要。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像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4.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

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诫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都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等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将网络伦理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既有利于明确用户职责和权利,也有利于查证和追究用户责任,对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

三 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服务

网络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一先进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换教育观念,利用网络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在网络环境下遵守规范的伦理准则,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发展自我,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

上一篇:中国传统道德论文范文 下一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