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时间:2022-09-29 11:58:11

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摘 要:教学是一种沟通活动,在美术鉴赏课上和学生展开有效对话和沟通要注意构建平等的对话环境,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选择跟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能引起共鸣的话题,避免陷入对话教学误区,并对“无效对话”和“低效对话”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有效对话;对话a环境;对话误区

教学是一种沟通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与沟通,以培养学生个性、丰富性与批判力、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学又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将“对话”作为一种理念贯彻于教学活动中,其根本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对传统“一言堂”教学方式的扬弃。对话教学较之以前有了更深刻的含义。首先,对话双方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文本也成为对话的主体参与到对话过程中。其次,对话的媒介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各式各样的、能够表达思想的方式,如手势、肢体等等。再次,对话教学不仅仅是对话思想与教学的简单结合,它已经从教学方式转变成一种教学理念。

而在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尤其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美术鉴赏课上和学生展开有效对话和沟通呢?

一、构建平等的对话环境

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平等理解、互相真诚交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对话而实现意义生成的过程。所以,实现有效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师生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对话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就是积极自主的学习者、探究者和构建者。

二、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之一,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对话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创设对话情境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对话需要。其次,通过设置悬念,比如不和谐性、新奇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使之超出学生预期,引起学生的惊奇心,从而引起学生问题倾向。

三、选择跟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话题是对话教学得以进行的切入点。如果缺乏合理的、有吸引力的、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对话就很难在师生间展开。能够引起师生共鸣的话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话题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还要照顾到学生兴趣所在,也尽可能兼顾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并尽可能在师生对话协商中让学生提出讨论的话题。第二,话题要有目标性。课堂教学中的话题是受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引导的,或者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为话题而话题”任意而为。第三,话题要有意义。促进共鸣的话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诱导师生精神交流和感悟人生,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四、避免对话教学误区

在课堂实践中,要避免以下误区:一是认识“简单化”。有人将对话教学简单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问答是对话,但对话却不完全是问答。问答是较低一级的对话方式,它还远远不是对话教学的全部。二是理解“标准化”。在对话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仍然喜欢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限制学生的思考,局限学生的视野,常常在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展开时就先“统一了认识”。三是操作简单化。教师不作为,一味追求学生的“主体”和完全的自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对话,误以为讨论就是对话,教师作为旁观者甚至退出课堂,不点拨、不引领,沦为看客和听众,使对话流于形式。

五、“无效对话”和“低效对话”原因分析

1.对话遭遇“冷场”

问题是对话的源头,一个好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问题设计的起点和关键。另外,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思维不能激活;如果问题太难,远远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学生很难实现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类似问题,诸如问题表述不准确、呈现方式不恰当等等。

2.对话中产生伤害

对话教学要营造安全、融洽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说错了不会有人讥讽他;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如果学生不认同老师也不会有人批评他。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师生才能轻松交流。

当学生的答案偏离教师预先设计的答案时,教师立刻打断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把学生拉回预设的答案上来;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明显错误时,教师立即批评学生。教师如果漠视学生人格尊严,用话语控制权压制学生的认识,学生不但会从心理上记恨和抗拒教师,今后也可能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使教学最终陷入僵化和封闭。

3.虚假的对话

当教师把不需要思索就能立即作出判断的“假问题”当问题提出时,就会产生虚假的对话。表面上师生互动充分,师生间一问一答环环相扣,其实所有问题都毫无意义,不能启发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深刻思考。热闹的课堂充斥着伪对话,使对话教学失去意义。

4.目标游离的对话

在对话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加以有效地调控和引导,在抛出话题之后,任由学生自由发挥,使学生思维如脱缰野马,教学活动成了一种随意而为的漫谈,使对话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基本丧失。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从众多话题中筛选出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话题,有目的地进行对话,从而避免教学陷入一种看似热闹而实际盲目低效的状态。

对话教学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终极目标,它永远向未来开放,向永无止境的未知领域开放着,对话的结果无需达成统一的意见,但却追求参与的收获与快乐,使师生不仅在意义的分享中形成各自新的理解,而且还能围绕新的理解展开下一轮的对话。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郑金洲.对话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形式与方法 下一篇: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