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2 10:33:44

数字资产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科研档案科研档案管理资产管理

一、引言

ISO/IEC 27000:2012中对资产的定义是:对组织机构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包括信息、软件、硬件、服务、人员及其技能知识和无形的名声等。[1]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形式。它是组织机构的重要经济资源,具有明显的资产属性。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资产管理视角研究数字科研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便于发现数字档案价值的动态变化规律,适应性地保存有价值的科研档案,防止资产的流失,为数字科研档案的流向和归属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资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将有价值的数字科研档案捕获登记,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进行全程化管理和审计跟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效率,还可以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升值、保值和增值,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在国外,数字科研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中,其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国外采用大文件概念,科研文件的概念包括科研档案,科研档案仅是其中需要永久保存部分[2]。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开始重视对科研文件的管理。有的从科研文件管理法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出台的标准规范比较少,科研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为空白的结论,揭示出我国科研档案管理不佳的现状[3]。面对国家层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的现状,也有学者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了我国科研档案管理模型,并提出综合集成管理的解决方案[4],但研究中仍缺少专门针对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建议。

二、英国数据资产管理框架案例分析

选择英国数据资产框架(data asset framework, DAF)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的理由是,它不仅提出了数据资产管理的整套方法论体系,还开发了具体的管理工具,应用广泛,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数字档案资产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数据资产框架的核心是数据审计框架,数据审计框架是DAFD(Data Audit Framework Development)项目的研究成果。DAFD项目(2008.4.1-2008.9.30)是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 tems Committee)仓储项目(Repositories Pro? gramme)的子项目,由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HATII(The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 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主持,在DCC(Digital Cu? ration Center)协助下开展[5]。数据审计对数据资产进行审查,审计结果保存在管理工具的一个组件寄存器中,寄存器中存储数据资产清单,登陆寄存器就可以利用数据资产。

(一)数据资产框架研究方法及工具

英国数据资产框架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部门的领导及研究者,其客体是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科研档案。它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工具是资产审计软件[6]。问卷调查是通过机构相关人员了解数据资产基本情况的有效方式,而访谈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信息,二是科研及科研数据具体信息,如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所有权、数据重要程度、数据保管期限、是否经常更新、备份、是否有数据专门保管人以及是否制定正式数据资产管理计划等。访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研究中会产生哪些数字化资料?这些资料如何产生并保管?在管理过程中曾遇到哪些问题?所在单位的电子文件管理现状与需求如何?数字化资源管理及服务有哪些要求?

开发的数据资产审计软件主要包含两个元素:一个是关于数据资产政策及管理实践的问卷调查;另一个是数据资产登记簿,每条数据资产记录都包括内容、技术及获取三方面信息[7]。

(二)数据审计框架具体实施流程

数据审计框架是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机构及其数据的自审计方法。ISO/IEC 27034-1:2011中对审计的定义是:获取证据并客观地评估以确定其测量指标达到要求的符合程度的系统的、证明性过程[8]。本文中数据审计正是对数据资产的一种客观评估的过程,也是数据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它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流程如表1所示。

(三)数据审计框架审计指标及指标间关系

数据审计框架的审计指标主要体现在表1中提到的三张表:Form1,Form2,Form3。这里的指标名称主要基于ISO15836都柏林核心元素集以及机构的具体实际[9]。

Form1是在机构同意审计后,对其审计部门进行前期调研后形成的简要信息表,其内容主要由审计人填写。Form1主要涉及三个类别信息: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数据管理基本情况和审计活动基本情况,其中“数据管理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审计单位宏观层面的数据管理,包括法律依据、管理责任人及管理预算,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问责制度及投入成本信息。

Form2主要是针对数据资产而制定,在初步了解审计单位所有文档后开始填写,并根据访谈和问卷答案完成,其主要目的是罗列审计单位数据资产并将其分类,主要记录资产的基本内容,管理人员及资产地址,从而便于迅速定位,了解档案资产内容。此外资产分类依据主要有三点:利用率越高,更新频率越高,对外提供服务能力越高的数据资产价值越大。利用率高表示其对机构现有研究很有作用,更新频率高表示数据资产在不断完善,对外提供服务能力高表示数据资产影响力很大。在Form2中十分重要的数据资产,还需通过访谈其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了解其管理状况,并根据访谈答案完成Form3。

Form3中的指标主要涉及六大类问题: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即数据资产是什么,为什么要管,由谁管,在哪儿管,管到什么时候和怎么管。回答数据资产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获取数据资产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数据类型、摘要、拥有者等;回答数据资产为什么要管的问题:主要是获取数据资产的原始背景信息,如来源,利用频率和产生原因等;回答数据资产由谁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所有权信息,如创建者,管理者,用户权限信息等。获得这些信息有重要作用:数据资产形成者、主题、生成日期及使用权限,这些是重复利用数据资产的关键信息;数据资产原始目的、来源及使用频率是背景内容信息,有助于帮助机构确认资产价值,比如数据使用和更新频率越高,价值越大;数据来源在某些领域可能十分关键,如考古学和表演艺术这类无法再生的事物,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回答数据资产在哪儿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存储地址;回答数据资产管到什么时候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保管期限和备份归档等保管信息,这两类信息有助于明确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回答数据资产怎么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技术信息,如文件类型,数据资产管理软硬件平台要求及其管理成本,数据类型和格式将揭示保管的复杂性,管理成本有助于揭示其管理现状。它们是数据资产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元素,互相配合以完整地审计单位的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数据审计框架完成后,JISC又资助了四个试点项目对上述审计框架进行测试和宣传,各机构在审计完成后分别以测试报告的方式提交了反馈信息[10]。项目组随后根据测试结果开发了数据审计软件。数据审计框架于2008年10月1日在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这在数据管理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主要是考虑如何把这个工具嵌入到机构现有科研工作流程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培训中。该数据审计框架的应用对象为办公室人员、档案人员、图书管理员、计算机人员和科研人员,应用最多的领域为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

三、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对我国的主要借鉴

(一)主要借鉴

1.数据资产框架构建了一整套数字资产审计制度,可以防止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流失。审计框架规定了审计的必须条款,这些条款明确了审计的内容,并使其制度化。它有助于鉴定机构科研档案的重要程度,定位机构所有数据资产,统计机构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总量,同时数据资产的创建人及管理人员信息都进入审计软件,便于明确档案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防止档案资产的流失。

2.数据资产框架建立了数字科研档案风险管理的机制。机构内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主要风险在于管理和利用。该项目组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方法调查机构人员,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信息,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找出机构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机构人员的利用不善会导致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泄露,侵犯相关责任人的知识产权,而数据资产框架的全程审计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掌握信息。数据审计框架能够提供数据资产信息,可能影响数据资产管理和利用的信息,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这些风险之间的联系。由此,机构可以制定有效政策来预防并控制这些风险。

3.数据资产框架提供了数字科研档案高效管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并应用审计软件可以促进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数据审计软件工具是一个存储数据资产并提供共享的平台。数据审计可以了解数据的价值并鉴定其利用状态,从而起到使数据升值的功能,促进其利用。这样,研究者们对他人的成果有所了解,有助于合作研究。与此同时审计软件(寄存器)还对数据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有利于数据的长期获取,并有助于研究者们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数据的有效获取及长期利用,有利于提升研究单位的研究地位。

(二)关于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

借鉴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实践,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数字科研档案建立审计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高效管理。笔者据此提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方案如图1所示:

首先,成立一个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成员至少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档案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这个资产管理联盟可以是组织内部常设机构或临时新组织,也可以是由外部专业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

其次,选取特定的研究机构,比如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来了解其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构建一个类似于数据审计框架的数字科研档案审计模型,主要包括两项预期成果,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资产清单,另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管理报告。

再次,选取三到四个科研机构,对审计模型进行试点实验。根据被审计单位试验的结果,审计组织内技术人员开发并改进科研档案审计软件,审计软件主要包括两个组件,一个是审计问卷,另一个是寄存器,寄存器主要用来存储数字科研档案资产审计信息,以提供数字科研档案共享和利用的功能。

最后,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将功能成熟的审计软件投入推广应用,并根据科研机构应用反馈,不断改进,从而实现科研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项目(项目批准号:10XNI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如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的数字文档(包括各类数字图书、图形图像、视频等),这些数字文档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多样,这些各式各样的数字文档形成了企业的数字资产。使用好这些数字资产,并使现有的数字资产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对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框架,对丰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数字化;存储;数字资产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的内容资产的制作速度也有了提升,企业也随之产生了大量闲置的数字资产。新时期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处理、优化该类资产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数字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印刷媒体、出版媒体、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娱乐公司等媒体之间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的各大媒体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除了通过传统模式以外,越来越多的信息会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数字信息不同于金融软件和产品,它们是真正可以进行电子处理和传送的商品。随着网络信息量的逐渐增大,企业也慢慢发现这些数字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制作时间,而且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这时,数字资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对数字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看,和传统的内容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传统领域中,内容管理通常集中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主要针对文档、图书、档案纸质载体以及版面、磁带、胶片等物理载体进行保存,管理上通常依靠专门的管理员。随着需要管理的内容数量快速增加,以及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对内容的管理和利用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管理好现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不同类型的数据量也在增加,输出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内容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所以,对内容管理已成为相关行业的核心工作。为了适应这些需求,相关行业需要建立合适的内容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数字资产管理也是从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发展而来的。如今,在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些相关行业上,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已经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在软硬件资源和框架上也制订了一些标准。如Interwoven为国内用户推出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北大方正的报业的数字资产解决方案等。企业也更加地关注如何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更好地节省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益。数字资产管理的相关技术虽然已经日渐成熟,但仍旧缺少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因此,国内外很多业内组织也在深入研究探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模型和方法,并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以对企业的数字资产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应用,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

2数字资产管理的意义

数字资产主要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组成页面的基本元素和最终生成的版面文件。此外,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逐步推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也成为了企业内数字资产的一部分。如何使用好这些数据,使现有的数据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现有数字资产的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今的企业中,历史的以及新增的浩繁资料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存储、管理和使用,需要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实现对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上质的变革,从而大幅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融合数据录入、制作、等多个子业务系统,并创设多种增值服务,科学有效地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和组织,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数据、交换与交易,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转向数字化资产管理以及新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是大势所趋。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从众多的数据中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拓展新的业务;而且可以通过使用该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帮助企业构建协同化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有了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企业生产的出版物、文档将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之前的工作模式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将帮助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建立相关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想把数字资产管理好,需要构建合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AssetManagementSystem)是为数字资产提供管理、利用以及增值的方法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使得数字资产的保存、管理和运用变得更为便捷。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管理部分,也是整个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存储技术,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方式多样且越来越先进。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步骤一般包括:(1)收集数据: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下,进行数字资产的录入工作,也可对模拟资产做相应的数字化处理。(2)内容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存储和运用的数字资产,也可对现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加工再利用。(3)存储并管理数据:存储、管理以及查询数据信息,是系统的主要工作。(4)数据: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媒体的数据以及信息传递。(5)增值服务:提供数字资产增值开发的方法。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为: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传送至内容管理模块,其中包含数据存储、编目、检索、传输,进入数据整合模块,形成符合不同要求的数字文件,经由数据分发模块进行多种媒体形式的分发,根据上述思想,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备了数据采集、内容加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发4项功能。实现了从数据的导入、信息的保存、数据结果的查询到内容的加工完善,再到出版等整个流程。如今,国内外有很多知名公司从事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如IBM、TS、高术、北大方正等。此外,国内外也有许多知名企业,如HP、Interwoven都有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适应相关行业的需求,应用广泛。

4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主要是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录入、管理、应用、增值等问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集中保存,并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管理。最终目标是完成资产的优化管理以及增值,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中,主要涉及到元数据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编码索引技术等。(1)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目前,普遍都使用XML语言表示元数据,XML文档的结构通过XMLSchema来标识。XML文档表示的元数据;而XMLSchema描述的是元数据的结构。元数据能对每项数字资产进行正确的描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过提取元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管理、查询和检索等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种数字资产都具有能反应自身特点的元数据。用户可以对数字资产的各类元数据执行模糊查询、精确查询、以及定位等操作。(2)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系统通常是以数据对象作为基本存储单元,这些数据对象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数据。结构化、规则的数据直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而非结构化的不规则数据使用XML技术进行封装。然后用LOB(LargeObject)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的内部,也可将其存放在数据库外部,但需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由本地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信息。

5结语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而且还能够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可以使企业生产的各类出版物、文档更好地发挥价值。就目前来看,企业数字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需要引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部分企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数字资产种类不多,且更新缓慢,而数字资产管理这种软件平台成本较高,盲目地引进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所以,相关企业可以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达到巩固传统业务、扩展新业务,使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作者:李吴松 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乾.数字资产管理及其印刷产业链的建立与实施[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4).

[2]蔡伟.印刷企业的数字资产管理[J].今日印刷,2009,(2).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按照哲学价值论的逻辑,新闻信息资源价值可以理解为:作为客体的新闻信息资源要素、属性和功能对作为主体的利用者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它是主体(新闻信息资源利用者和利用需求)与客体(各种类型和方式的新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范畴。新闻信息资源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其中,新闻信息资源的要素、属性和功能是构成新闻信息资源价值的客观基础,而利用者的需要是构成新闻信息资源价值的前提。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将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态划分为以下三种:

一、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对主体价值效应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

新闻文本进入销售和经营环节以后,从本质上讲它已经成为了新闻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按照新闻价值效应的短暂滞留性特点,它的新闻价值理应已经迅速下滑甚至是完全失去。但可喜的是,随着报业运用数字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新闻文本到新闻信息资源的“瞬时”和“同步”转换,不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新闻价值,而且还增添了许多新鲜的“佐料”,进一步丰富了新闻信息消费的手段和方式,使新闻价值得到了更为完美的体现。比如,现在许多报业集团综合运用重组、加工、转化和转移等方式和手段将新闻信息上传到新闻网站、手机以及其它电子终端,形成了数字报、电子报和手机报等多种传播形式。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了可实现互动和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报纸——《宁波播报》,该报通过精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以及中国宁波网的最新资讯组合成一张新的互动多媒体导读报,网民点击导读新闻,即可直接获取各电子版新闻的详细内容。可见,新闻信息资源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并且新闻价值已成为新闻信息资源不同于和优于其它各种信息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

新闻信息资源除了最基本的新闻价值以外,它还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新闻信息资源的构成内容丰富而又广泛,是一面社会的多棱镜,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制、生活等领域无所不录,是“一种历史、社会、文化的描述”。新闻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特征赋予了它可供研究的价值。比如,新疆日报社的新闻资料室储藏着1936年至今70多年间所出版的《新疆日报》的合订本。这些新闻新消息资源真实地记载着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反映着新疆70多年来变革与发展的轨迹,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浓郁的新疆地方特色,是研究新疆、了解新疆的珍贵资料。这些事例无不说明新闻信息资源除了拥有“事实信息”以外,还存在着许多“意义信息”等着人们去解读、品味和研究。同时,报纸新闻信息资源由于其权威性、公信力和专业性等因素,其研究价值是最高的,“比较而言,期刊和书籍的新闻性很差,广电则基本上保存很少或难以挖掘,网站的权威性缺失。”

二、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价值实现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般而言,新闻信息资源相对于其它信息源更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特性。正如美国学者沃克·马丁(Walker·Marten)所说:“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除了新闻作品资源具有还原历史的素质,采访素材、初稿、修改稿、采访手记、审改稿、校对稿、报纸校样,新闻图片等新闻信息资源的凭证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和珍贵。

首先,从内容上看,它们都是当时当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是鲜活的历史细节,特别是采访素材和采访手记等文献资料更是保留了许多当时一手的事实和数据,这些内容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完全反映在新闻文本当中。同时,也由于编辑取向和版面限制等客观因素,现实中有许多新闻作品并不能见报和面世,有的能被保存起来转化为文献资料,有的则慢慢地被遗弃和销毁。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报社并没有将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所形成的手稿集中保存起来,而是任其留在记者个人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缺乏统一保管的文献资料就渐渐难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诚然,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如收集和管理的难度大,但随着报业数字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不难解决。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企业信息门户(EIP)中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专门为每位记者设置了“我的资料”和“我的作品”等功能模块,记者可以在系统中方便保存资料和文稿,包括那些没有被录用的新闻作品也一直可以留存在系统之中。新闻信息服务部门只要对这些资料和文献进行简单地复制或整理就可以实现集中、统一保存。在这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做得较为出色,具有很强的资料保存意识,该集团并没有将那些不适合刊登或没有刊登出来的新闻图片随意丢掉,而是有意识地将其集中保存起来。目前,这些新闻图片已经成为档案部门、宣传部门、史志办、出版社和相关科研教育机构争相追逐的“香饽饽”。

其次,从形式特征上看,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保留有真实的历史标记,都具有珍贵的凭证价值。采访素材、初稿、修改稿、采访手记、审改稿、校对稿、报纸校样等印刷型文献,要不就是当事人的亲笔手稿,要不就是在上面留有相关人员的修改字样和批示等。例如,目前在人民日报社保存着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签阅和修改过的报纸校样,其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新闻信息资源由于其数量庞大、内容无所不包、对客观世界反应灵敏等特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情报和线索,经过筛选、比较、分析,最后可以加工成人们需要的、针对性很强的情报信息。目前,新闻信息资源已日益成为社会信息资源中最具活力的信息资源之一,成为行业情报和竞争情报的主要公开信息源。作为一种信息源,相比档案、图书等文献信息,新闻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系统性、丰富性、广泛性和连续性。新闻信息资源中蕴藏着极为系统和丰富的情报信息,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去整理和挖掘。有感于此,美国学者罗杰,希尔斯曼曾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情报价值形象地做过总结:“关于经济和科技情报,在西方,大部分可以从公开或半公开的来源搞到手”。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对主体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可以划分为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

新闻信息资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价值。社会大众通过阅读利用,可以从这座丰富的“矿藏”中汲取大量的知识营养,增进对各类问题的了解和判断,进而改变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新闻信息资源系统中,财经类新闻信息资源和行业(专业)性新闻信息资源更是因为它们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知识含量更是尤为突出。正因为此,目前许多行业(专业)类报纸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逐渐由“媒体中心观”的传统发展思路向“资源中心观”转变,通过建构和整合行业或专业领域的资源平台,将自身打造成行业的“知识仓库”,并依托这个信息平台开展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商务服务、定制化信息产品服务、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等内容增值服务,成为所在行业价值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中国化工报》和《中国证券报》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它们依托自身丰富的行业信息资源,创建了中化新网和中证网,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知识枢纽,将自身的“知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有些新闻信息资源虽然不能直接地体现出自身的知识价值,但是潜藏于其间的“意义信息”,包含着“有看头、有学头、有嚼头的意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联想,甚而激发起创新性思维,从而产生知识价值。可见,新闻信息资源的知识价值的体现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应当审慎和理性地加以理解和分析。

新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首先,新闻信息资源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时代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政策、市场行情、价格行情、商品信息、技术进展、成果转让、行业评估、形势分析等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和环境信息。如果被作为信息要素注入到生产力系统当中,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缩短劳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有助于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创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和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效率和效能的功用。日本和韩国就非常擅长运用和发挥新闻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有这么一则事例,韩国三星公司派驻在美国洛杉矶的员工通过报纸看到一则消息:由于廉价的韩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最后一家吉他工厂将要关闭。三星总部的竞争情报部门对该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国会将提高吉他进口的关税,必须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抢先将更多的吉他运往美国,存入仓库。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但由于三星已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尽管关税生效,它仍赚取了很高的利润。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如果能充分关注和挖掘新闻信息资源,将会给利用者带来丰厚的回馈和收益,

其次,新闻信息资源本身就具有商品性,能直接创造财富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因此,只要能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顺利完成使用价值的让渡和共享,获得收益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方面的经营高手,它充分整合自身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和“知本优势”,创建了经济通和经济地产库,并将其提供给发展商、商和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专业人士使用,每年为集团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据该集团2006~2007年董事会年报所提供的数据统计表明,该项收人占了集团总收益的15.35%之多,贡献率相当可观。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从数字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医院各类资产、物资的采购、使用、存储、核算等诸多环节进行数字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分析,进一步加强医院资产管理质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 医院 资产管理 数字化应用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既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成本核算质量、提升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对医院资产数字化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医院资产“五化”数字管理模式,对促进医院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存量资产条码化。针对医院存量资产基数大、种类多、分布散、流动性强等特点,面对清产核资中底数难查清、盈亏难盘点、账实难相符、实物难定位等问题。应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引入国际通行的条形码技术,对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文体设备、运输设备、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科教设备、施工及修理设备、装备维修设备、图书及音像制品等资产逐件进行卡签标贴、照相存档,采用扫码仪(PDA)进行信息采集,分类编号录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或《物资管理系统》,进行计价挂账,达到一物一码一库的数字化管理,实时准确掌握资产数量、短缺、变动、溢余等变化,确保所有物资入库、出库、盘点都能用标签自动识别,不仅能够简化作业环节,降低数据误报率,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实现资产管理账实一致、可视可控、数据保鲜。

二是通用资产集约化。由于过去医院的办公用品、营产营具、信息化设备、文体器材、日杂用品等通用资产缺乏统筹管理,存在物资仓库分散、重用轻管并存、采购缺乏计划性、物资账目不统一、申请报领随意性大等问题。应采取集中审批、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方法,对医院各部门和科室的物资需要,实行网上申报采购计划,由财经管理部门的资产核算管理组,进行统一汇总、统一评估、统一报批、统一采购,严格按物资管理规定入库上账,对临时急需物资实行直接配送到相关科室和部门,减少损耗和浪费,提高物资管理效益。加大发挥集约化管理的效能作用,对流动数量大、使用范围广、节支潜力多的静脉药物实行集约管理,专门成立集中配置中心,对医院病区的医嘱进行集中混合调配,采取网上审核医嘱,规避不合理用药;采取统配分送,节省护理人员;采取整合药品耗材,节约成本价值。

三是科级资产无库化。医院科室由于医用物资种类规格繁杂、消耗周期长短不一、请领使用十分频繁,各科室均单独设置小库房,管理上存在物资堆集存放无序、盲目增加库存、积压损耗严重、占用营房资源、质量无法监管等问题。应组织对医院科级库房进行清理整顿,根据科室日常物资消耗,预先设定各科室每类物资的请领基数,按照基础库存量、经济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和满载库存量进行核定,进行限额控制和事前监管,科级资产严格实行网上申请,由集中采购办公室定时配送,急需物资随时配送,确保科室消耗性物资“零库存”。院科两级负责人可随时对科室物资进行数量、质量、消耗、成本等各类数据查询和统计,达到科室成本消耗明晰。采取对物资计划、库存、消耗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降低成本损耗,精细核算管理,严格成本控制,达到压缩流通成本,盘活流动资金,精简科室库房的目的。

四是高值资产可控化。高值耗材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由于价格高、流动快、环节多,管理不到位极易增大医疗成本,甚至给医院造成重大损失。过去,采取使用科室“以报定支”的方法,存在使用科室自主控制成本与效益,影响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性,高值耗材的使用去向比较模糊,材料信息、病人信息、收费信息相互分离,容易造成耗材的流失,滋生腐败等问题。应运行物资管理系统,对高值耗材实施全程管理,入库即进行条码扫描登记,使用科室应用后,即附加病人信息自动生成收费信息,达到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通过数据紧密关联,确保高值耗材的使用时间、使用对象、使用去向、收支账款等信息清晰准确,避免管理脱节,提升管理透明度。医院管理者可随时查阅掌握高值耗材购进了多少、是军队还是地方人员使用了,防止发生弄虚作假、以“军”顶“地”的腐败问题;科室可以实时了解高值耗材的请领数量、消耗去向和结算价格,算清本科室的消耗成本;患者可以同时知道所用高值耗材的个数、价格、质量等关心的问题,增强对医院的信任度。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132-03

Digital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in Museum

SHEN Xiao-feng, WAN Jian, WANG Qing

(Data Center of Suzhou Museum, Suzhou 215001,China)

Abstract: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initially as a "mass data storage"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It describes process of the electronic data management. The museums are concerned, the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heritage photographs, the work of pictures, film and television resources. Need to rationalize the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to facilitate electronic document storage, organization, modification and re-us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echnical points,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museum; digital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为人类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各种数字技术手段正逐渐在博物馆这一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之中一直隐藏着一对矛盾,即博物馆藏品保护和藏品利用之间的矛盾。从博物馆藏品保护的角度来看,应该取消一切可能对藏品造成损害的利用;而藏品的利用,无论是研究、传播还是展示,对藏品本身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如何解决博物馆功能之中的这种矛盾,已成为困扰博物馆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将为这一困难提供新的解决方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现了,数量日益剧增的文物照片、工作图片,视频资源,使得管理、利用这些资源显的具有局限性,需要合理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方便电子文件的储存、组织、修改和再利用[1-2]。

苏州博物馆信息中心在实践中发现,目前苏博对于各类数字媒体的操作模式,无论是对于文物,还是重大活动等这些媒体资源的存储、访问与管理,仍旧以手工进行的,尚未实现数字化的登录与信息化、个性化管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并难以检索和统计。而且,各种类别的图片、视频资源越积越多,分散的刻录在光盘上,安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发挥资源本身的效益,更加不会为某些特殊的研究人员提供各种数字媒体的针对性访问服务。而这些,就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苏博各部门工作特点,并能够满足对于全馆的数字媒体资料进行综合管理要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平台,它是不同类馆藏与非馆藏数字媒体的客观反映。系统主要目标为包括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中的各类数字媒体的信息收集与录入、组织与管理、审核与、检索与统计并且加入相当程度的个性化设置及工具等方面的内容,用于构建数字博物馆开发环境。由于数字媒体库主要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局域网,按不同的权限对全馆的数字媒体进行录入与访问。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录入、更改或查阅。因此,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独立于现有的藏品管理系统。

苏州博物馆建立计算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升级换代,而且引发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1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定义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S)是一系列软件,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支持对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创建、管理、存储、归档、检索、传输和显示,其中包括图像、视频、声音、文本和电影剪辑等。这些基础软件是内容创作(例如,生成数字内容的应用程序)的积木块或软总线,也是资产管理(例如,对数字资产存档、浏览或查询的应用系统)以及数字传输和显示的基本构件[3]。

从本质上说,一个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必须支持所有的数字资产,包括图像、视频、电影、声音和文本等。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创建的应用程序必须能适应不同的格式和各种分辨率。平台必须支持格式转换、多种分辨率资产的创建,以及能够从逻辑上把同一资产的所有格式和分辨率组织在一起[4-5]。

2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要点

程序利用PHP、MYSQL技术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实时的互联。考虑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安全密级要求较高,且登录、管理及检索的权限不同,应用系统目前由苏州博物馆自己使用,因此设计系统采用B/S结构。系统开发主要使用PHP、JAVAScript、HTML等语言和技术,开发工具采用Zend Studio等。

2.1 PHP技术

PHP是一个嵌套的缩写名称,是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 script相比,PHP在服务器端执行,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PHP程序驻留在内存中,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

2.2 MYSQL技术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它使用C和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优化的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本系统正是考虑到它的这些特点,选择其为系统的数据库。

2.3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即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模式,使每个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对系统进行访问。

3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概述和目标

为了苏州博物馆自身对数字媒体操作的业务需要,针对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特色,开发一套适合苏州博物馆使用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并代表主流发展方向的技术,建立高水平的系统环境,订制开放式、可伸缩、可扩展的数字资产库体系和元数据组织方案,开发专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对文博数字媒体资源的描述、扩充、采集、管理、、展示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系统的经验,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使数字媒体的存储、查询、调用流程变成无带、无纸化的综合网络,因而对网络的整体性能要求较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也是最关键的,它取决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性能、系统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内部局域网的带宽和当时的流量。具体响应时间待系统安装调试完毕以后,根据具体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补充。

3.2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3.3 系统流程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符合一般博物馆工作程序的工作流程控制,同时为了保证编目等重要信息的安全,工作流程的设计要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系统库中的记录,只有在用户拥有了相关权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上传和修改。以下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主要的几个流程:

4.4 主要功能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对有关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信息,包括描述数字资产基本情况的编目信息等,根据不同的类别,可以灵活建立一个个不同标引字段的数字资产数据库表,完成数字资产的基本结构。对于各种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数字资产由拍摄者提供并完成对数字资产的采集、处理、扫描和标引后,录入、、修改和维护等工作,在这之后,可以给专业人员提供高效的字段检索,克服目前数字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端。同时提供基于这些功能的面向流程的管理,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权限,并且对某些用户开发其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解决目前传统数字资源更正、补充的权限不明确、资源操作难以跟踪记录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5 结束结

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博事业中的考古、保管、陈列等各个方面,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会逐渐加深扩大,也必然会对文博工作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是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的需求,苏州博物馆在充分了解了系统的需求后,自主研发了这套管理平台,并在全馆范围内设定了适用权限,实现了对数字资产的科学性、安全性管理,为业务部门及行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总之,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而言,我们既要有效地利用系统软件,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不断充实和完备,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使数字资产的管理工作达到最佳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红京.浅谈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J].中国博物馆,2006,1.

[2] 曾智德.博物馆的图片资料与数字化[J].中国博物馆,2005,4.

[3] 张恩元.利用媒体资产管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J].现代电视技术, 2004,11 .

[4] 罗彪,何平.媒体资产管理之我见[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4.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确保数据安全保障业务连续性

1.损失估计

确保数据安全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工作。在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过程中,印刷企业需衡量数据安全故障会带来哪些后果,还需要计算由于运营中断、生产损失甚至违约罚款所产生的费用,估计出因IT故障或数据损失所付出的声誉代价有多大,当印刷企业无法接收订单时,又能容忍多长时间的生产停滞等。

2.数据托管

目前较为常用的数据保护策略是将硬件和数据分包给云计算。为了确保安全,印刷企业往往需要向云服务供应商和Hoster主机托管服务商(只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计算中心支付较高的运行费用。

数据托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付主机托管服务商和印刷生产场地之间的流量问题,需要平衡主机托管服务商和印刷生产场地之间的距离和带宽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致力于从事本地化印刷业务的网络印刷企业往往会选择进行数据托管。当然,某些印刷企业也会对将值得保护的数据交给第三方托管感到敏感,从而选择自行进行数据保管。

3.通过冗余配置预防数据风险

冗余即通过多重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硬盘和电源是最为常见的冗余配置部件。将多个硬盘与适合的硬件或软件结合在一起组成RAID(硬盘阵列),根据RAID等级可以在不中断运行和不损失数据的情况下,排除一个或多个硬盘故障,从而有效避免因某个或某几个硬盘出现故障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冗余的电源配置同样也可起到防止业务中断或数据丢失的作用。

当然,安全性能优异的系统往往需要更多的冗余配置,这样,当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时,另一个部件就会承担起相应的任务,从而起到故障转移的作用。如果想防止单点故障,那么在IT核心部件和设备(空调、供电设备、网络设备等)上都必须进行冗余配置,同时,软件方面的冗余配置也必不可少。显然,为了实现零单点故障率,印刷企业的花费会非常多。

4.灾难恢复管理

灾难恢复(紧急补救)即当出现不可避免的事故时,尽可能快速地执行恢复运行的方案。

备份是进行灾难恢复管理的重要方法。通常,最直接的用户数据备份是通过拷贝文件完成的。单个计算机上的数据可以通过虚拟系统自动进行备份。服务器上的内容备份则是由特殊的系统来完成,该系统也可以给数据库进行备份。另外,也建议印刷企业在其他防火区域内保存备份。

5.紧急情况练习

应急预案对确保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执行在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措施,在故障发生时系统管理员才不会慌乱。灾难演练应尽可能模拟实际情况,甚至可以在夜班、节假日或周末进行,以便当紧急预案中未考虑到的事件发生时,演练中的情况不会发展成为真正的紧急情况。

6.熟悉数据保护相关法规

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规对涉及个人数据的运用作出了规定。对印刷企业来说,当客户交付名片印制的订单后,印刷企业在处理涉及个人信息的名片数据后,允许将相关数据存储下来以便再版时使用。而在直邮函件的生产中,印刷企业需要处理许多有关他人的地址等个人信息,按照德国数据保护法规,印刷企业应承担保护涉及个人数据的责任,在订单完成后,应按照数据保护的要求将数据删除。

在实践中,不少印刷企业的做法是将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在3个月后进行删除。因为如果在订单完成后就立即删除数据,一旦后续发现产品出现问题,就难以在故障追溯和索赔中定责。

做好数据管理保证生产安全性

1.印前预检

不论客户数据是通过U盘等传统的数据载体,还是通过在线传输或网店系统进行交付,印前预检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当客户直接交付印刷PDF文件时,印前预检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印前预检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印刷生产的关键性能指标,以便确定客户预期或与客户协定的印刷产品质量是否能够达成。

不少印刷企业习惯通过人工进行印前预检,工作人员对客户提供的数据进行检查并给出评价结果。然而一些印刷企业,尤其是实行了网络印刷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其印前预检环节是完全自动化的。

进行印前预检的关键是要能准确地按照生产条件设置检验例行程序,如果条件设置得太严苛,就会影响工作进度。

2.建立服务器中心,进行中央数据管理

当印刷企业中处理数据的人数超过一人时,就需要建立文件服务器,进行中央数据管理,通过局域网打开和存储数据。对于服务器中心的数据管理,可以由不同的人轻松地处理。当有人打开文件进行处理时,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会将该文件屏蔽,避免有其他人同时修改文件,以使同一个文件只有一个版本。此外,由于进行了中央数据管理,在中央存储中可以找到全套订单,因此可以简单而安全地完成组织备份和存档。

3.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一些印刷企业需要处理数百万份文件,因此如果没有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是不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某一个文件的。无论订单结构和数据量的多少,每个印刷企业都需要按照其要求设置数据结构。建议印刷企业按照顺序标准进行数据存储,该标准可以对订单和相关文件进行分类和过滤。不少印刷企业也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对每个订单赋予唯一的编码,该编码也可用于识别客户、产品或订单类型等。

4.冗余与非冗余的数据存储方式

在数据存储中,使用冗余还是非冗余存储方式,往往要由对订单结构和对客户行为的预测来决定。比如,在许多订单中会反复出现客户徽标,而客户徽标往往会以单独的文件形式进行存储。如果客户徽标改变,在非冗余数据存储的情况下(当规格和定位规则不变时),只需更改客户徽标文件即可;而在冗余的数据存储时,可能需要对所有订单进行处理。又如印刷企业在进行文字处理时,如果选择非冗余的数据存储方式则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因为许多同名、但在字符间距等方面有所差异的文字作品分属不同的版本,不能将其混作一谈。

5.数据存储位置

将客户提供的原始数据、与客户的沟通信息以及处理后的数据分开保存,将有助于让不合格产品的故障变得可追溯,并可以有效减少因客户原文件中的错误造成的不合格产品而引起的投诉。

6.订单存档

并不是所有的印刷企业对所有的客户订单,都要进行订单存档,印刷企业需要一套有原则的存档策略。存档服务对于独立的出版社、印前服务商和商业印刷企业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企业希望通过提供这类服务来划清竞争界限。同时,存档服务对客户的忠诚度有一定的帮助。许多网络印刷企业因难以让客户通过重新上传数据来重复订单的印制,而需要进行订单存档。在结束订单时,工作人员(或自动化存档程度)可根据存档策略进行相应的存档处理,使得文件信息通过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进入数据库。如此,包括缩略图等信息在内的其他数据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被快速和准确地搜索到。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1)数字资产的编码与索引。

(2)数字版权管理。尝试加密、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平台构建。比较基于Web技术、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开发的优缺点,尝试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在3D印刷企业印前设计中的实现。

(4)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所有业务交易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不低于3秒,每秒事务处理能力TPS在所有用户并发访问时处于平稳状态。

(5)用户界面简洁实用,通过简单培训既可学会操作;常用表单和报表使用MsExcell格式,便于使用和印刷,并支持报表样式。

(6)软件架构采用比较先进的J2EE多层架构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较好。

2研究过程

2.1总体设计与系统构建原理

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是比较基于Web技术、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开发的优缺点,尝试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在3D印刷企业印前设计中的实现,采用基于EJB组件技术建立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层。系统具有保留跨平台的特性,同时又使用组件技术进行DAMS应用层的开发,使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处理异构、分布式数据的特点。平台的基本功能均是通过基础组件平台这一中间层逻辑的服务来实现的,它们是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的组件,而这些组件又可通过Hibernate对运行于系统平台之上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数据库系统通过自身的机制将数据返回给业务组件,组件则回应前台展示层通过控制层的请求,实现用户的交互需求。

2.2开发策略

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计划采取以下开发策略:(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递进完善的总体开发策略。在开发方法上,坚持自顶而下的系统设计与自底而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集成性和可扩充性,采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满足企业对软件强适应性的要求。(2)坚持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的软件开发策略。系统立足于企业大量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软件工程开发生命周期法(按照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实施)和快速原型法(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建立系统原型,通过运行不断完善)相结合,根据印刷数字资产库的自身特点,完成系统的开发与完善。

2.3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本项目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用户和实际权限之间引入角色这一中介。用户主要是指使用该应用软件系统的人员,一般用户得到权限一般是通过分配角色来得到的。关于角色、用户、资源菜单三者的关系如下:每个角色允许有一个或多个菜单权限,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角色,而一个角色也可属于多个用户。显然,系统功能菜单相互独立,权限分配灵活。

2.4构建页面数据模型构建

构建文本对象、图像对象、图形对象数据模型,并对数字资产进行编码与索引,主要涵盖了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

2.5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研发

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建立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素材为主要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应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构建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使它能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无需安装相关软件。当网络保证连通的前提下,每立计算机的浏览器均可作为客户端软件。基于B/S结构的系统响应速度快,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秒以内。

3结论与创新点

3.1研究结论

实现企业3D印刷信息的录入、导入、处理、查询等常规管理,支持多种索引的自由组合;支持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文本和图像的在线管理和维护;支持建立3种文本对象、图像对象、图形对象相应的数据和属性,并对数据模型的可行性进行实验测试。以上系统功能,有效提高了3D印刷信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管理提高了效率。通过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等过程,围绕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文本和图像等为主要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应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提出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3D印刷数字服务。

3.2创新点

通过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平台进行监控及应对措施的分析研究,提出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与规范,构建相应的3D信息库系统软件,选用先进的J2EE架构技术来构建平台,管理理念和技术均达到同类软件先进水平。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3D印刷;数字资产;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29-02

在印刷领域,平面印刷图像上再现物体立体三维图像的印刷形式,称为3D印刷。3D印刷,将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与印刷工艺特点融为一体,使平面印刷图像呈现出立体动画和异变图的奇特视觉感受,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印刷品平面、静态、单一的局面,给印刷工艺带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1~2]。

一、3D印刷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印前制版技术、印刷技术、光栅制作技术的迅猛发展,3D印刷得到了迅速发展,在3D印刷理论、设备、软件平台和制作工艺技术的研究、市场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印前图像制作、数据输出、印刷成图工艺和光栅材料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3~4]。在立体印刷技术及设备开发商和立体印刷企业的共同培育下,立体印刷萌发出新的生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5]。3D印刷,现已在工艺美术、文化用品零售批发、户外广告、摄影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与传统印刷相比,3D印刷优势明显:(1)立体感强。3D印刷品,色彩丰富、如同实物的立体感,对人眼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附加值高。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印刷市场,印刷微利化时代已经到来。3D印刷能扩展印刷服务产业链,是企业增值印刷的重要着力点。(3)防伪性强。3D印刷工艺复杂,所需要的特殊设备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仿造者对原创产品难以直接通过拍照扫描和一般印刷设备等技术进行复制,同时消费者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效果,能实现较好的防伪功能。(4)创意性强。3D印刷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能体现商品设计更加多样的创意,能实现包装设计的创新。

二、3D印刷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3D印刷中,将图像在计算机环境下,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印前制作,生成立体光栅图像是个复杂过程。光栅3D印前图像处理,要完成对原稿图像的颜色与阶调层次处理、视差图的生成、多像合成等复杂作业 [6]。首先将原稿中的景物按凹凸视觉效果勾画等高线,然后选定主体中心,将前后景物进行一定量的位移,最后形成不同视差角度的图像序列[7]。3D印刷在印前图像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1)3D图像素材杂乱。随着企业累积的素材数量的越来越多,设计人员只能凭记忆查找素材,这样给查找、制作都带来巨大的困难。(2)3D印刷图像数据量大。3D印刷图像精度高,图层多,对设备性能要求很多,即使采用高档设备,数据处理速度也很慢,而且文件较大,存储空间不够时,容易被删除。(3)偏差匹配精度要求高。光栅与多视图的位置匹配关系要求非常准确,但由于光栅线数、图像分辨率、加网线数、网点形状、输出设备分辨率、印刷时纸张(光栅片)的变形等因素会造成匹配时出现误差。要通过手工或软件辅助等手段实现这种关系匹配,十分烦琐。(4)设计人员经验水平要求高。目前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3D印刷企业采用的是一人全程负责式,不能多人协同工作。从图片的查找、扫描到图片的编辑再到排版、打印等一系列环节全部由一个设计师来完成。这就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设计师不仅要具备高素质设计、策划能力,还要具备熟练掌握各种编辑、制作类软件的能力。(5)沟通协调困难。设计制作人员之间由于对文件格式及使用方法上不能有效地沟通,而采用了不一致、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

数字资产管理(DAM),是以数字资产文件获取、存储与重复利用为目标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印刷包装等行业。如果将数字资产管理(DAM)应用到3D印刷企业中,可以较好应对3D印刷图像制作和处理问题。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S,D1g1ta1 AssetsManagement System)是对数字资产进行组织与管理的系统,它由数据录入、管理、整合和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完成从多媒体信息的输入、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到编辑整合、出版物制作等,再到印刷出版、电子出版、网上等一系列工作。

数字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多媒体信息经过数据录入模块加工后,被纳入到数据管理的范畴,存储在数据管理模块控制的存储体中;在需要时,数据管理模块将内容从存储体中提取出来,经由数据模块加工或合成后,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录入是指通过数字化和必要的加工过程将文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转换为数字化内容,如文字录入、图片扫描、视频信息的数字化以及辅助查询的关键帧的提取等。各种多媒体信息经过录入进入到内容管理平台,在这里,数字化信息被分类、标引,并连同其标引信息将被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体(如磁盘、光盘等)中。

内容管理是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可实现对多媒体信息的存储、查询以及系统控制、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索引以及存储等;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及其索引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以及修改等;实现多级查询和多次查询功能,既支持简单的查询,也支持复杂的条件查询;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日志生成、数据备份等。

数据模块通过有效的查询手段提取数字内容,依据不同的媒体进行出版前的整合加工,生成新的数字内容,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文字和图像可以用于报纸和书刊印刷,也可制作成电子书,刻成光盘,生成网页等;视频内容可以进入到编辑程序,进而进行数字播出、网上视频点播等多渠道。

3D印刷企业应用数字资产管理(DAM)可以解决的问题:(1)提高生产效率,方便电子文档的管理,减少文件查询、调用时间,加快生产速度;印刷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印刷企业所需要管理的数据日积月累,数据量十分巨大,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工作将会变得十分烦琐。目前大部分的印刷企业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基本上都是文件直接存储,这种方式给将来的检索、查询以及数据的再利用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管理、查询,可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2)提升印刷质量。3D印刷要求印刷更精细,生产环节更加多变,其印刷出来的效果优秀与否牵涉到设计、印前、制版、印刷各个生产环节。数字资产管理可以对以上生产因素进行很好控制。(3)数字资产管理,可以对数字图像图层及操作参数进行集中,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数字内容服务。(4)升级管理,解决生产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管理问题。(5)降低设计人员的操作要求,由于对数字图像进行了分类,给类似的图像处理提供了参考参数。另外,可以将一个活件处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流水线环节,可以分布合作方式来处理图像,避免了所有环节都需要一个设计人员来完成的困难。(6)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提供了盒型结构图,可以方便3D印刷盒型设计。

四、总结

总之,利用数字资产管理(DAM),能改变3D印刷印前设计中存在的印刷企业中印前设计存在“数字素材烦杂、图像处理繁琐、协同操作困难、预视效果较差”的现状,根据项目前期预研和市场调查,开发3D印刷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能较大提高3D印刷设计效率,降低对设计人员经验水平的要求,能提高3D印刷质量,优化3D印刷工艺流程,降低印刷废品率,扩展3D印刷产业链,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字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璐.立体印刷工艺在包装设计中应用[J].艺术探索,2010,(1):149.

[2] 王小京.光栅立体印刷的制作原理与未来发展[J].今日印刷,2006,(7):37-38.

[3] 张昌印.光栅立体印刷工艺详解[J].今日印刷,2010,(10):67-69.

[4] 史瑞芝,安敬,汶建龙,等.一种适用于柱镜光栅立体印刷图的柱形网点模型[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09,(2):52-53.

[5] 彭爱华,朱化凤.应用于立体印刷的矩阵式透镜光栅的原理[J].燕山大学学报,2010,(3):262-264.

[6] 黄敏,刘浩学.立体印刷制作工艺光栅板参数的选择[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10-13.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媒体为主要媒介形态的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着与新媒体融合和共生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是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在期刊数字化出版中,数字资产管理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做好数字资产管理对于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框架和途径。

学术期刊;数字化;数字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9104

随着数字化出版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上都在逐步实现数字化。同时,数字资产在增加,社会影响和作用在扩大。加强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的管理所具有的意义逐渐被业界重视。什么是学术期刊数字资产,加强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对于期刊社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怎样进行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必将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提高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

一、研究综述

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是学术期刊数字化中一个比较新的问题。

对于学术期刊的数字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比较少。现有文献多数是笼统的出版行业数字资产管理或相关行业数字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

董子源[1]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核心阐释了学术期刊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哈木提[2]认为,在期刊数字化的条件下,期刊编排业务具有集约化运作趋势,这种集约化运作体现为集团化规模经营、专业化分工经营、高科技电子自动化经营、质量和效益经营等,以此解决了学术期刊技术性与积极性的固有问题。陈源燕[3]通过对出版行业数字资产的调查研究,认为数字资产在出版业存在大量的数字资产,资源利用价值在10―50亿元之间,在我国国家数字资产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巨大的数字资产是一笔重要的信息资源,发挥其价值再生功能,可以使出版业增加巨大的信息技术附加值,推动社会数字化的发展。她由此进一步分析了出版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功能要求和具体的宏观措施。吴利平[4]在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研究中,通过对数字出版趋势的分析,阐述了我国科技期刊应对数字出版的策略,而且还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在为数字出版商提供内容的同时,可以在现有的内容资源数字化基础上,加强对多媒体内容的开发,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库,以求得新的发展。黄明智[5]基于范围经济效益理论,对跨媒体出版战略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系统构建“一次制作,多元生产”,发挥出版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整合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市场资源,构建数字化的资源加工管理平台,发挥数字资产可重复利用、可增值性和可扩散,完善数字化信息资产管理系统。以上这些研究都对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资产管理是指对数字资产进行的系统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活动的总称,是以数字资产的获得、存储和重复利用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技术是数据库技术。狭义上讲,数字资产是指以数字信息形式存储的内容,例如电子邮件、网络期刊、数字图书、电子图片和电子音像等。广义上讲,数字资产是指一切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的数字化内容,包括数字化图书、网络期刊、电子杂志、微博、电子邮件等信息内容。

数字资产是数字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网络期刊、数字图书和电子杂志等以数字内容为形态的数字化产品大量涌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方式。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特指以学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期刊数字资源,包括网络期刊的内容、有关图片和音像、作者与审稿专家信息、读者评论与意见反馈、期刊财务资料和质量管理信息等。

在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网络期刊的发展日益显现。简单地说,大数据是指在海量数据中通过改变数据应用规模和形态而形成的不断增值的数据。就数据本身而言,包括原来面貌的数据如网页、微博、照片、视频等,也包括经过加工提炼的数据资料。网络期刊的数字资产本身就是大数据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期刊的发展,期刊数据不断增加,数字资产规模日益扩大,数字资产管理也日益重要。

在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中,不仅需要保存大量的内容信息,以便满足用户搜寻查阅的需要,而且在期刊管理中时常需要查阅使用。从期刊网络出版过程看,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出现后,计算机直接把文字、图像、图表等数字化信息制成印版,从而免去了原来印刷出版中出胶片这一中间媒介,直接进行数字印刷。从信息加工处理流程来看,直接制版技术实现了出版的印前数字化,所有的编辑处理过程都在数字出版系统中完成,印前编辑处理数字化文档。网络出版也改变了传统出版方式,从信息收集、编辑加工到出版物制作和发行,都是在数字化信息下进行的。这些为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从学术期刊内容上讲,每天都被数十甚至上百次地搜索查询。从期刊社自身管理上讲,期刊网络化编辑需要对文稿进行错误查找、文献核对和矫正,以及期刊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数据查询,都需要有关数字信息,因而需要及时地找到有关资料。丹[6]在研究中发现,由于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数字资产准用户的员工工作时搜索文件、资料越来越费力费时。有数据显示,一个创造性的员工每周在数据管理上花费的时间是3个小时,文件传输上花费的时间是3个小时。期刊编辑在编辑校对文稿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对文献,需要查询大量的电子文件。一些期刊数据在使用时,因为缺乏科学管理,需要重新计算和录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能够将单位的数字资产集中管理,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字资产的重复利用,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效率。

如果利用得好,数字资产也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产。一些公司数字化管理系统启用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管理成本,甚至因此增加了经济效益。学术期刊数字资产是期刊社的一种无形资产。把内容资产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整合处理,也可以给期刊社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学术期刊社只重视内容更新,重视当期内容的编辑刊发,不重视以往数字资产的整合利用,导致这些资产价值流失。

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也是网络期刊出版个性化的需要。互联网对期刊出版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印刷批量缩减,取而代之的是按需印刷、个性化出版和可变信息出版。由于数字信息具有可修改、可重复利用、一次制作多次等特性,使得它相对传统出版而言生产周期更长,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更高。随着数字化信息日益增加,传统低效的文档存储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大容量快增长的信息需要,迫切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即数字资产管理。

三、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的方式

内容管理是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或有关信息经过数据录入、模块加工后被纳入数据管理的范围,存储在数据管理模块控制的存储体中,在需要时,数据管理模块将内容从存储体中提取出来,经由数据模块加工和合成后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录入与模块加工实现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存储、查询以及系统控制、用户权限设置等。

数据录入是指通过数字化和必要的加工过程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转换为数字化内容,诸如文字录入、图片扫描、视频信息的数字化以及辅助查询的关键词的提取等。各种多媒体信息经过录入然后进入到内容管理平台,在这里数字化信息被分类、标引,并连同其标引信息将被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体(如磁盘、光盘)中。数据模块通过有效的查询手段提取数字内容,以各种形式进行。

模块加工是指对各类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存储等,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及其索引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经过这些数字化处理,实现多级查询和多次查询功能,既支持简单的查询,也支持复杂的条件查询,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备份等。

综上,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数据的海量存储、开放的管理、方便精确的检索、最终有效的数据输出和权限的分级管理等。

四、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指对学术期刊数字资产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有机体系。其内容具体包括信息采集创建、信息加工管理、内容存储管理和跨媒体出版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完成多媒体信息的输入、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到资源整合和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工作。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2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整合系统资源和管理资源的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有效地制作、整合、保存和管理学术期刊的数字资产,促进期刊社数字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帮助期刊社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其具体功能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数字资产生产与整合功能

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网络期刊数字化制作平台,它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经过科学的组织生产,形成同时具有印刷版和数字版双重属性的复合文件,在制作网络期刊的同时,生产出既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和浏览的数字文档,又可以按照用户需要生产出纸版期刊。不论是当期的内容还是过期的内容,都可以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查找并调阅,进而可以按需定制。这是充分发挥学术期刊数字资产价值创造功能的有效途径。

2多媒体处理功能

数字资产既包括文字内容,也包括图表、音像和视频等数字化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可以经过处理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并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数据处理。这些数字资产不仅可以实现按需出版,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下载和浏览。它们以某种格式存储在系统中,以排版软件的文件显示,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音像都保持原有样式,供用户搜索、下载和使用。

3信息检索和网络链接功能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有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可以选用适当的检索方式,在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资源、元数据、对象数据进行同时检索,检索效率高。为了满足检索功能的需要,系统与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紧密兼容,与平台中的编辑系统、出版系统、发行系统、资料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相联系,只要输入有关信息,就可以查到需要的数字资料。系统还与相关机构和部门链接,实现联网和资源共享。

4自动生成数据功能

系统具有自动生成数据功能。系统在复合文件制作过程中,可以对外部输入的信息按照某种标准自动生成复合要求的元数据,元数据越多,系统中数字资产的价值越大,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越多,价值增值的空间越大。

5版权保护功能

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共享能力,也造成了数字信息版权保护上的困难,学术期刊数字资产保护面临同样的问题。对于数字资产来说,需要有严格的控制功能和保护能力。系统要具有严密的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分级管理,确保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同时,系统还设置相应的收费功能,以保证期刊社的收益增加。

五、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对策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结合起来,实现跨媒体出版,而且能使用户以最快的速度查询、检索、下载已有的数字资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把已有的数字资产转化并提升为创造新的价值、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资源。为此,必须对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建构。

1学术期刊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设计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解决信息检索、存取、再利用、共享、存储等问题。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存储系统,负责数字资产的保存和存储;二是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理软件完成。参考陈源燕[3]提出的系统构建方案,本如下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各国企业面临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也随之激烈,企业能否取得并且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敬业、肯干、忠诚的员工队伍。保留和激励员工是当今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试图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制度,力求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作为系统研究管理中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巴纳德强调,在商业组织中,只提供唯一的物质激励是无效的,必须额外使用其他的激励手段与之配合,否则单纯的物质激励几乎不会产生任何作用[1]。另外,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的高李[2]将企业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即政府强制实施和企业自愿实施两类。法定福利是基本保障,非法定福利则是吸引员工的重要内容,体现人性化的福利设计,是本企业文化区别与其他企业的重要方面。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福利中法定福利所占比例过高,企业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2]。纵观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仍有部分企业仅关注员工的薪资水平,而忽略了员工对高水平福利的迫切需求。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设计合理的福利内容以激励员工积极性?本文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中部分国外企业福利内容的具体调查和分析,总结国外企业福利设计经验,努力探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并可操作的福利制度,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世界500强企业福利分类

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的数据显示,企业利润总额大幅度提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福利制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了研究当前最新的国外企业福利现状,根据《财富》杂志2014年7月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从中随机抽样筛选出300家企业,通过其官方网站进行企业福利的查询,最后得到50家企业详细的福利计划和福利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福利的性质,将其归为九大类。

第一类是“健康”计划。包括医疗顾问、预防保健服务、牙科计划、健康检查、健康教练、药房计划、健康生活计划、戒烟计划、视力计划、预防接种以及心理健康计划等。第二类是“保险”计划。包括人寿保险、意外死亡及伤残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短期和长期伤残保险、商务旅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等。第三类是“财务”计划。包括401(K)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弹性支出账户、保健报销账户以及期权等。第四类是“家庭”计划。包括儿童看护帮助、抚养援助计划、老人护理服务、报销儿童体育活动费用、子女奖学金、家人医疗保健、配偶和子女享受折扣以及育儿券等。第五类是“假期”计划。包括年假、带薪休假、带薪育儿假、丧假、病假、产假、陪产假、军事假期以及陪审义务假期等。第六类是“奖励”计划。包括绩效奖金、既定目标年度激励奖以及服务贡献奖等。第七类是“教育”计划。包括学费报销、在线课程以及课程折扣等。第八类是“日常”计划。包括午餐设施、健身房会员、通勤支出、手机、汽车、金融和法律咨询服务、搬迁援助、户外运动场、慈善事业、领养费用补助、有机食品、住宿安排、购房贷款、免费停车场、哺乳室等。第九类是“特殊”计划。包括与本企业相关的折扣优惠、会员、特价优惠以及金融产品等。在这九类福利计划中,细致的福利涵盖了几乎从员工个人到家庭成员,从保险需求到日常的各类需求,不但迎合了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也体现了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二、国外企业福利特点和福利效应

为了考察国外企业福利特点以及总结国外企业福利效应,需要对国外企业提供的企业福利数量以及每种福利被提供的企业数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分析和理解国外企业福利覆盖范围和内容设计。

(一)企业福利数量和内容

本文对50家世界500强企业福利情况进行统计,当某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任何保险时,即表明该企业并不提供“保险”这一类别的福利,则在这一栏中记为“0”;反之,如果某企业为员工购买任何一种保险,即表明该企业提供“保险”这一类别的福利,则在这一栏中记为“1”。横向加总合计得出每家企业提供的福利数量,纵向加总合计得出每种福利被提供的企业数量。

1横向统计结果为每家企业提供的福利数量

分析结果显示,在50家企业中,若将提供5种福利种类作为一个中间水平,则大部分企业能提供5种以上的福利种类,仅有30%的企业提供4种及以下的福利种类,有26%的企业提供了7种及以上的福利。可见,国外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福利的重要性,制定覆盖全方面的福利体系,从而使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特别是美国快捷药方控股公司、马拉松原油公司、英国法通保险公司以及西斯科公司这四家世界500强企业,其所提供的福利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福利种类。

2纵向统计结果为每种福利被提供的企业数量

分析结果显示,在50家企业中,无论哪种福利,均有超过30%以上的企业提供。90%的企业提供财务方面的福利,84%的企业提供保险方面的福利,80%的企业提供健康方面的福利,50%的企业提供家庭方面的福利,76%的企业提供假期福利,56%的企业提供教育援助福利,38%的企业提供特殊福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界500强企业格外重视财务、保险和健康这三种福利种类,将其视作整体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假期、教育援助以及家庭福利也覆盖了大部分企业。

(二)国外企业福利效应

1员工无后顾之忧

国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国家层面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定福利项目,由政府出台政策,企业来执行福利制度,法定福利是国家强制实施,覆盖大多数劳动者并能够预防最基本的风险。另一部分是企业自愿建立,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福利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更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并创造更大的利润。非法定福利与法定福利的不同在于,非法定福利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是企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根据同行竞争对手的福利制度来选择本企业独特的福利制度,是企业在吸引人才时的做法。2005年《财富》杂志评出了“美国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把关注员工需求作为吸引和留住最优秀员工的关键因素,其中基因技术公司凭借一流的福利计划位居“美国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排行榜榜首。尤其是在招聘新员工环节,那些具有福利优势的企业往往更能受到求职者的青睐。

国外企业福利不但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求,而且更好地解决了员工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维持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使员工能够无后顾之忧。

首先,与法定养老计划相比,企业的补充养老计划使雇佣关系更为牢固。法定养老计划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大多数的劳动者,尤其是对低收入者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法定的养老金是最基本的保障,因而保障程度相对来说较低,尤其是在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的国家,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不高,很难保证劳动者在退休之后过上宽裕的生活。因此,国外很多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企业年金计划。在比较注重退休福利的欧美国家,企业通过企业年金计划对退休员工的收入保障起到了补充作用。例如,美国企业401(K)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等,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增强了员工的工作安全感,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

其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确实可以保证社会成员能够应对普通风险,并且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倘若企业在法定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再为员工购买其他商业保险福利,员工将进一步削减对未来生活的不安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对企业的敬业精神和忠诚度会有所提升。

再次,健康服务在福利项目中尤其受到关注,这也是众多企业普遍建立的项目。提供医疗顾问及健康检查等有关员工健康方面的福利,不仅从生理上有利于提高员工身体素质,而且这种人文关怀能够从心理上对员工产生较大的精神支持作用,让其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

最后,幸福的家庭永远是员工最坚强的后盾,国外企业在设计福利项目时,员工家庭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企业向员工提供或帮助员工查找有关儿童看护服务方面的一些信息,较高参与度的企业甚至直接向员工提供工作场所中的儿童看护服务。那些可以提供儿童看护帮助的企业,尤其是自己独立拥有幼儿园的企业,对于方便员工的上下班起到了重要作用,几乎看不到员工缺勤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些企业高龄工作者不断增多,企业和员工个人越来越关注老年护理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是企业的管理策略,老年护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帮助员工家人自然会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从而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可见,无论是儿童看护帮助还是老年人护理服务,都使员工能够在享受到企业福利的同时,其家庭成员也能享受到企业福利,这种做法既能够帮助员工减轻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又能够凝聚起员工的家庭成员,不同的家庭成员在享受福利的同时,通过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一个真正的友爱大家庭。

2创意福利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企业福利设计的初衷是为企业长远战略考虑,增加人性关怀,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是为了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国外企业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设计了具备内容完善、设计优良的福利体系。内容完善的企业福利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人才竞争优势,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加。良好的企业福利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部分,也包含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而企业福利的人性化设计更是能够使这些作用和影响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做企业的管理有些像做中餐,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艺术性有相当高的要求”[3]。可见,企业福利的设置不仅要因循制度、考虑周全,更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将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及其背后的家庭需求充分结合,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具有人情味的创意福利项目,让员工体会到企业与众不同的福利文化,从而温暖员工的内心,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国外企业在创意福利方面设计较为具体:一是有76%的国外企业为员工提供年假、带薪育儿假、陪审义务假等各种假期,员工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适当选择。这种假期设置人性化,企业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是主观地设立固定种类、固定时间、固定人数的假期。二是有56%的国外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教育援助,教育援助计划是针对那些想接受继续教育或完成教育的员工实施的一种普遍的福利计划。当员工选择继续进修时,有些企业会为员工直接报销学费,有些企业则会给员工提供一些课程优惠折扣,甚至有些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置本企业的大学,开设相应的企业管理课程或者外聘教师来给员工授课,进行企业培训。无论哪种方式,员工都能够在企业的支持下继续提升自己,企业也能够借此机会增强团队竞争力,员工和企业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回报。三是有38%的国外企业利用自身企业优势为员工提供专属自己企业的福利内容。例如,作为世界零售业巨头的沃尔玛公司,为其员工提供商品折扣卡以及山姆会员店的会员身份,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会免费提供给员工一些金融产品。汽车巨头宝马集团在员工有购车计划时,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折扣。四是有42%的国外企业在员工日常生活方面也设计一些创意福利。例如,为员工提供丰富、营养、有机的午餐,环境宜人的户外运动场,设施先进的健身机构会员卡,另外在员工有需要时还会提供法律或金融咨询服务[4]。惠普公司曾给一位在惠普工作十年的女员工量身定制一个纯珍珠手链[4]。此外,有些企业会在员工进行慈善事业时,对员工提供物质奖励以示表扬和鼓励。

三、中国企业福利现状

根据《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的研究显示,中国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程度居第一位,其保障项目多,而且保障范围覆盖面广。外资企业的企业福利具有较强的公平性,获得员工满意度的评价最高,民营企业的企业福利排名最后。如果分行业看,金融、银行和保险行业企业福利保障水平最高,保障覆盖最广。福利满意度排名最低的两个行业是加工制造和仪表设备行业。中国企业福利占员工年度工资总额的6%―10%,仅为发达国家福利水平的1/5[5]。可见,企业福利仍是中国企业在管理制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观点,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而企业福利恰好就是这种关系实现的媒介,与国外企业福利相比,中国企业福利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企业福利处于基础水平

中国大部分企业只提供法定福利,即“五险一金”,而单独就养老金这一社会保障的最大组成部分来说,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中国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现行的薪酬福利体制之下,员工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所领取的退休金和在职期间的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中国企业员工较之欧美员工,一般退休年龄相对较早,多数企业没有为员工设立补充养老计划,退休后收入锐减。另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没能提供辅助孩子上学、生活设施改善等福利。产生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国法定福利负担率过高,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自主为员工提供一些非法定福利[6]。但是,从国外企业提供的一些福利来看,并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有些甚至是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而零成本提供的福利项目。而中国仍有部分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企业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福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企业福利过度注重公平性

中国很多企业福利的制定都具有平均化的现象,员工将企业福利看做是企业支付薪酬的组成部分。由于员工已经将企业福利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到这是企业对自身的额外关怀,这不仅影响了福利的激励作用,降低了员工的幸福感,更是降低了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大锅饭”形式的福利还会使企业过度支出,带来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的问题。与此相反,国外企业则尽可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结合自身企业文化,设立独特的福利体系,使不同的员工能够享受不同种类的福利,特别是有些企业实施的弹利理念,创新企业员工福利设计,更是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企业员工对福利的满意度提升,幸福感增强,离职倾向降低。虽然这种理念近年来在中国已有部分企业采用,但是范围仍较小。

(三)企业福利内容设计单一

在员工福利管理的过程中,中国部分企业往往忽视了员工需求多元化这一关键点,有些企业决策者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而没有考虑到员工真实的需要,这就容易导致员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满意。随着员工队伍不断更新,不同文化、不同收入层次员工的福利需求差异性较大,如果传统的福利计划和福利结构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改变,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虽然企业可能在福利设置方面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是,员工却体会不到企业的良苦用心,这种福利安排与员工实际需求的不吻合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导致企业的预期目标也无法实现。国外企业的创意福利则与此不同,充分考虑到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设立个性化的福利体系,员工不仅能够真切领会到企业的关怀,还会因为由此带来的自豪感和意外惊喜而使企业福利作用的发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亲情和人情的国度,创意福利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企业福利具有不透明性

企业福利的功能之一是吸引员工,而发挥这种功能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使信息公开化。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企业官方网站了解企业已经成为基本方式。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官方网站在介绍本企业制度和文化时,内容有缺失,其中包括对有关企业福利的介绍不完善。在查找和搜索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福利内容时发现,在中国企业的官方网站上很难查找到福利待遇的说明,中国企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透明性。福利信息的不透明不仅妨碍了应聘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薪酬福利,进而影响到对该企业的全面考察和了解。此外,企业信息封闭化降低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由于福利信息的不公开,使得企业福利的设置缺乏社会监督,有些员工在入职前会被给予提供某些福利的承诺,但是如果在入职后企业遇到经营不善,再加上福利的设置缺少制度保障和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承诺往往不会被兑现,员工实际获得的福利通常会被企业决策者的主观意识而左右。

(五)劳动纠纷多

《社会保险法》要求用工单位必须要为企业职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项目,同时也出台了《企业年金管理办法》,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这些法定和非法定福利项目,不仅是为了维护员工的权益,也是为了构建更和谐的劳动关系,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甚至逃避提供社会保险项目,更谈不上企业年金和其他福利。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可以和企业进行协商,作为非必备条款可以写进劳动合同中。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非法定福利项目数量少、水平低,甚至一些企业根本就不提供除了工资以外的福利项目。并且工作餐、交通补贴、加班补贴等也是缺失的,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数量与日俱增,影响了企业劳动关系,更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部分缺失的企业福利制度急需建立和完善。

(六)中小企业福利制度严重缺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者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利润,对福利项目和福利保障根本不关心或者不了解,一些企业对法定福利项目较为轻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小企业的员工甚至不清楚“五险一金”的内容,更谈不上企业是否可以提供非法定福利项目。同时,加班情况普遍存在,且保障程度低下。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员工权益。二是员工对福利制度的认识程度不高,忽视自己利益诉求的表达。三是一些中小企业未建立工会,导致即使发生有关福利制度的纠纷也不能及时维权和调解。

四、中国企业福利制度改善路径

结合国外企业福利计划和福利内容,中国需要提高非法定福利的比例,适时调整福利项目,开展员工福利需求调查等,展开制度建设,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员工幸福感及积极性打下基础。

(一)提高非法定福利的比例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2005 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福利制度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法定福利所占比例过高,非法定福利比例偏低。调查显示,有33%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的员工平均法定福利与非法定福利的资金比例为5∶1,有26%的企业这一比例为25∶1[7]。在企业初创阶段,法定福利比例高于非法定福利比例,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的不断好转,提高非法定福利更能体现企业的优势,也能吸引更高水平的人才,增强员工的优越感和幸福感。要改变企业不合理的福利结构,达到激励效果,企业有必要提高非法定福利的比例,在公司内部营造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从而增强企业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二)促使企业福利项目制度化

企业在建立之初都会制定员工福利计划,但在几年甚至是很长时间内都不做出调整。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员工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应该顺应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敏锐地捕捉员工需求的潜在变化,设计出新的福利项目来激励员工。在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当的调整,增加福利项目和福利水平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应设计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福利制度,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福利安排,切实履行国家法定福利项目,并制定本企业非法定福利项目制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福利保障的量化指标

传统的福利制度是以企业为导向,只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共同需求,不能满足少数人的个性化需要,使得员工想要的福利得不到,而企业提供的福利又过剩,企业福利对于员工的效用大幅度降低。实际上,脱离员工本身无法设计出高效率的福利制度,只有当员工获得其期望的福利项目时,福利的作用才会最大化,符合员工需求的福利项目才是高效的。《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针对于企业员工的需求,指出员工更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8]。调查还显示,企业依法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是最受职工欢迎的。另外,员工也希望企业可以增加住房现金补贴,提高公积金标准,实施弹性工作时间,过节给与津贴或者礼品等,这些福利项目已经体现出员工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需求已经逐渐层次化、个性化,企业应适时进行调研和访谈,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通过需求调查,建立福利保障的量化指标,探索中国企业福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福利保障的差距,设计出符合本企业员工需求的福利项目和计划。在福利需求调查这一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并要与企业工会的配合,努力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福利,提升员工幸福感。

(四)减少企业劳动纠纷

企业福利制度的建立,首先要根据国家基本的法律法规,要严格遵守《社会保险法》确立法定福利项目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法》来确立非法定福利项目,用工单位与员工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在协商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应该“以人为本”,在满足员工各项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安排,参考员工的建议和要求制定福利项目。同时,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差异化、弹性化的福利制度,构建从员工个人到家庭成员的全方位福利安排和考虑。如果出现劳动纠纷,企业工会要积极配合处理协调,代表职工来维护职工权益,并努力减少企业劳动纠纷。此外,劳动监察部门也应该进行常规巡视监察和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福利制度,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五)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福利制度

在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贡献了60%的GDP,提供了近80%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和吸纳就业的主体,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来提供就业是各国普遍的做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多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关注其企业福利制度建设,才能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的福利制度,应与国有大型企业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区别:一是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除了法定福利之外,在非法定福利项目上,可提供最能代表企业优势的特色福利。例如,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的员工健康福利和劳动安全保障福利。二是由于企业的支付能力有限,中小企业可建立福利奖励制度,对那些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员工建立员工特别贡献福利项目。例如,可以为其一次性购买大病、意外保险等商业保险,鼓励其继续为企业做出相应的贡献,这样的做法也可以督促其他员工努力工作。三是中小企业的福利制度需要做适当调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更多地参考大企业福利制度的安排,在企业支付能力范围内提供相应的福利项目,满足员工需求。

五、结论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良好的制度激发,而吸引和留住员工的最佳途径是设计具有竞争优势的福利计划,以发挥人力资源能动性最优作用为目的,以重视员工的个性化为切入点,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突出人性化、效率化的福利制度设计。企业福利计划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单向支出,更是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人力资源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福利计划未必能够增加企业的负担,相反,可能更多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进而能为企业生产和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吸收先进的企业福利思想,研究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福利形式,才能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曾威现金激励的偏差及有效激励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73-478

[2]高李企业福利的国际比较和我国企业福利的改革方向[J]才智,2009,(11):8

[3]朱博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福利发展[J]现代商业,2014,(9):92

[4]魏迎霞企业福利人性化设计探讨[J]学术交流,2014,(4):132-135

[5]丁功慈,李素麦我国企业福利制度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3):26-27

[6]雷昊,孙洁美国弹利制度对完善我国员工福利计划的启示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4):117-120

[7]2005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调查[EB/OL]中华网http://newschinacom/zh_cn/finance/11009723/20060105/13004873html,2006-01-05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数字资产;跨库一站式检索;资源管理

1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医学图书馆的研究进展

目前,智慧图书馆模式下的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国内图书馆所熟知,图书馆数字资产也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出现逐渐被业界重视起来,大数据技术可以剖析与挖掘图书的海量数据,并从中获得借阅人员的阅读习惯、方式及阅读价值观,并根据其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1]。图书馆已经实现从只能向读者提供纸质资源到可以提供“纸质+数字资源”等方面的转变。然而,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于数字资产的管理很大程度仍然只是停留在数据库级,并未创立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分析利用。如何实现对数字资产由“数据库”到“数据表”的管理,将是高校图书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全面开展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助力高校教学和科研建设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以智慧门户建设为契机,电子数字资产方面,通过构建数字资源的文献元数据仓储,将数据库中的资源细化至单册、单篇等底层单元体,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跨库一站式检索,进而根据用户检索行为准确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另外,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全面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形成更为系统的数据平台,对检索的过程进行简化设置,全面迎合读者的需求开展高效的阅读[2];图书馆运行数据方面,通过打通各平台数据库,找出各数据表的关键字,建立各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模型,实时掌握图书馆的运行数据。最终实现“以数据建规则,以规则促使用,以使用促数据”的图书馆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

2智慧图书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产获取

2.1高校图书馆整合数字资产的价值

为了使有限的经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需具备掌握所有图书馆运行数据和已购买数据库底层元数据具体信息和内容的能力,做到对数字资产清晰、高效、准确地管理与评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以书籍为核心,以为读者服务为核心来增加用户服务场景[3]。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管理还停留在分布式数据库层面,粗放且模糊,用户只能辗转各个数据库进行检索,而且用户通过数据库使用文献的具体情况图书馆也无法自行统计,只能由数据商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察,并且各数据库数据相对分散,无法统一管理。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技术手段,将原有馆藏文献等知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文献、管理人员、读者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将信息的使用环节整体串联在一起[4]。因此,数据无法统一呈现,更不能实现针对用户的主动精细化信息服务。

2.2智慧图书馆模式下数字资产整合方案

图书馆搭建以智慧图书馆门户为基础的数字资产整合平台,构建基于文献元数据仓储的数字资源全新管理体系,读者可以在此平台实现跨库一站式检索,实现用户检索数据与资源数据、馆内其他运行系统数据的集成,实现持续增长资源的多维度、精细化的动态分析,通过获取读者阅读数据,并总结归纳读者阅读喜好,适时推送个性化、针对性的阅读内容,提高读者的时间利用率和阅读舒适度,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5],同时也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指明了方向,实现“以建促用,以用促评,以评促建”的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案例整体框架图见图2。2.2.1构建文献元数据仓储并形成本馆数字资产针对图书馆已订购数据库资源进行元数据的收割,将数字资源细化至单册、单篇等底层单元,并将这些数据资源本地化存储。按照统一的数据表规则对每个独立的资源赋予关键字段,形成每个资源唯一的数据标识,整个图书馆数字资产形成一个统一且自定义规则的数据库平台。同时,对接OPAC系统,将馆藏纸质资源也进行了元数据的收割,为实现纸电一体化打下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将现有数字资源进行深度语义挖掘而被读者智能感知发现,进而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智慧推送服务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方向之一[6]。2.2.2智慧化服务体验数据整合完成后,就可以打破数据库的壁垒,实现跨库一站式检索以及纸电一体化检索。同时,还可以实现文献的订阅,实时查看自己的阅读记录,系统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记录进行文献的主动推送。

3智慧图书馆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将用户检索数据与资源数据、馆内其他运行系统数据的集成,形成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掌握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对每个用户进行行为画像,进而从用户个体角度为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参考。

3.1数字资产数据随时掌握

图书馆借助智慧图书馆平台可实时掌握本馆数字资产的数据,如图书馆资产数据、期刊资产数据以及资产的学科分布等。除此之外,管理员借助该平台还可以清晰地掌握每个数据库资源的数据量以及根据学科分类的资源量等。数字资产分布如图3所示。

3.2资源利用数据多维采集

在运行数据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进行资源利用统计、学科利用统计、文献统计、活跃读者统计和学院使用统计等多维度的资源利用实时统计。数字资产的分类统计如图4所示。

3.3集成其他图书馆运行数据

运行数据模块已经完成对门禁系统、汇文系统以及预约系统的对接,可以实现门禁入馆量、借还书、空间预约数据的联动统计分析。如在活跃读者统计中,可以展示某一读者的图书借阅情况、文献数据库点击情况、入馆量、空间预约数据等,进而可以形成读者的兴趣画像。个人兴趣画像如图5所示。

3.4资源利用数据多平台展示

通过整合多个平台的数据资源,可以实现多个平台数据在一个展示平台的集中呈现,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图书馆的大屏展示,方便读者对图书馆数据资源利用情况的了解,也为在馆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4智慧图书馆模式下的资源评价

4.1学科化资源评价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从重点学科出发,进行了重点学科资源保障分析、学者发文资源保障分析以及衍生文献资源保障分析。以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为例,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期刊与教育部学科映射数据,临床医学期刊共10506种,分析河北医科大学保障情况,评价分析维度指标见表1。

4.2数据库维度效用分析

从数据库维度出发,通过设定多维评价指标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效用评价,评价指标见表2.

5智慧图书馆模式下的资源建设

5.1基于读者建议资源采购

读者在用户留言界面可以选择图书\文献资源荐购,系统后台会自动生成荐购列表,经图书馆资源建设部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书单会自动列入采购清单,建立了荐购的有效渠道。

5.2基于读者检索结果未匹配的资源采购

智慧图书馆系统会自动收集读者在平台首页检索未匹配到的结果集,并加入到智慧图书馆检索结果未匹配清单。该清单通过与各数据库资源集进行信息比对,若真实存在读者检索的资源,经过管理员审核,系统会将该资源加入采购清单。图书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读者未察觉的情况下,采集用户的需求列表,并将该需求列表与该读者账户相关联,待该资源采购并入馆藏后,智慧图书馆平台会发送消息提醒该读者资源已收录。

6结语

在具备基础数据的支持和系统化、规范化的数字资源管理与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图书馆才可以真正利用大数据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精准、细致、专业的信息服务,助力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发展。通过对资源全周期监管和相关数据的采集,形成由资源数据、用户使用数据和图书馆运行数据所形成的大数据集合。在此数据集合基础上,创新对数字资源的分析评价策略,开展多维度资源分析,如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分析、学者发文资源的保障分析、数据库效用分析等,以评价结果指导资源建设,实现“以建促用,以用促评,以评促建”的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卜靖宜.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8):69-71.

[2]许运南.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运用[J].兰台内外,2021(26):61-63.

[3]阿艺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8):226-228.

[4]高晓英.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35(4):117-120.

[5]王超,靳向宇.5G与智慧图书馆建设[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9):142-144.

[6]聂兵.“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1(17):106-107.

上一篇:网络安全工程范文 下一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