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5 23:56:36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研究;经验

1. 前言

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以后,各地高校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的探索研究;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尤为突出。作为教育部直属211院校机械工程学院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1.1双语教学的内涵与必要性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研究我国尚不成熟,笔者认为是指教学相对于单纯的母语教学,运用第二语言和母语共同教学的教学方式。由于英语是我国教育推广的第二语言,因此双语教学即指运用母语汉语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1]。现阶段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语言,重要性日益提高。数控技术的技术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普通的母语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国际科学技术的要求[2]。数控技术双语教学以英语和汉语为教学手段,讲授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达到在传授数控技术方面的知识外,提高其运用英语交流数控技术知识能力,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培养高素质国际交流型人才。

1.2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本科阶段的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接近九成,将近一半的学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我校的英语学习氛围浓厚,有如英语角等的英语社团。我校拥有外国语学院和众多来自国外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同时,一般的本科院校都与西方国家的大学存在友好学校关系,双方互换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活动频繁。我院也有与国外机械系院校交换学生的传统。本科院校的授课教师为硕士以上学历,很多新招授课教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有些老师在参加工作后,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国外机械方面博士学位的授课老师[3]。综合以上条件使数控技术的双语教学的展开的教学工作成为可能。

2.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研究

2.1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学时:32。面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3年级本科学生。教材:《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我院正在为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编写相应的教材,不久的将来将使用新教材)[6]。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编程原理,控制原理与控制装置,检测装置与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数控技术的兴起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数控技术这门2学分的选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与原理,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能够编写较简单的程序。同时,在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数控技术上的英语交流能力,为我院学生后面的学习或工作提供帮助,以适应数控技术国际间技术交流的需要。

2.2教学安排

《数控技术》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授课老师应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的教师为好,有出国留学者优先考虑。由于是一门选修课,学生可以登陆学院选课系统进行选择,在系统中标明是双语教学课程,并建议对数控技术感兴趣,或者英语学得较好的同学选修[7]。课程主要讲授重要的几个章节:数控机床的组成,控制原理,数控机床控制装置,检测系统,伺服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程原理及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要重点突出,运用英语讲解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辅以汉语进行讲解。数控技术具体教学计划由授课老师根据选择课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自行安排教学计划。

2.3教学方法

1.讲授数控技术课程时切忌将双语课编程语言课程,数控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英语和汉语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首要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学习掌握数控技术方面的知识。我们选用的两本教材一本为数控技术的汉语教材,另一本为英语教材。两本教材互为参照,以便学生课堂和课后进行对照学习[3]。2.开始上课时可以再关键知识点上采用汉语讲授,然后在用英语复述一次,而在简单的知识点上则用英语讲解。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可以用英语讲解主要内容,然后再用英语复述一遍,让没怎么听懂的学生理解知识点。最后,可以尝试全英语教学[5]。3.双语教学无论对于授课教师还是选择这门课的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多花时间在数控技术的学习,参照两本教材进行比较学习,并鼓励学生多阅读数控技术的英语资料。授课老师则要时刻把握课堂学生的表现,认真备课,找到课堂的活跃点,带动课堂气氛。上课用的教学ppt需要用英语制作,学生可以在课后找老师考取当节和后节课所讲的课程的英语ppt,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4.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学生与老师要有互相交流的机会,给予老师和学生指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避免教学上的隔阂,影响教学的进度与成效,形成双方互相探讨更好的学好数控技术的良好循环。对此,授课老师需将自己的电话与邮箱留给学生,给予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提出反馈意见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遇到问题以及关于双语教学建议;也可以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不懂的知识点,以便老师解决和解释。老师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留出时间予以解答,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出解决方法和更好的教学形式。5.上课时需用英语对上节课进行回顾,学生需要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为后面尝试用全英语教学做铺垫。学生的课后作业采用英语,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课后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的读写能力。鼓励数控技术方面学习兴趣较强的同学上讲台用英语讲解一些数控技术的知识或者先进技术,带动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教学实践

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选修数控技术,之前已经经历了金工实习环节,对于数控机床也有一定的了解,使得数控技术教学的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些感性的帮助。在保证教学方法中提到的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在开课一段时间以后,安排1到2个学时的数控编程实验课,让学生在数控机床上自己动手编写一段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运行[3]。有些我院的实习工厂数控机床是以英语的操作界面,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英语操作界面的编程方法,也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能力,已达到配合数控技术双语课堂教学的目的。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对前面一段时间的双语教学成果进行检验,为后面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工作。

2.5教学成果的考察办法

学生的成绩包括三个方面:课堂表现20%,课后作业20%,考试成绩:60%。考试试卷为英语试卷,鼓励学生用英语答题。对于用英语答题的同学会在考试成绩上加1-10分(但最终成绩不得超过100分,超出以100分记)[4]。对于少数英语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汉语试卷。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属于平时成绩,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酌情给分。

2.6教学成果

近几届的双语教学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今年数控技术通过率达到95.3%,优秀率接近30%。从学生通过学校的评教系统的网上评教的结果来看87%的学生能够接受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也有些学生在对本门课程建议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比如希望老师在上课时,用英语讲述内容时语速慢一点;给予英语较差的同学更多关注等建议。我们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授课老师讲课时用英语的部分以后讲课语速放慢些,尽量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述知识点;针对对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适应较慢同学,老师另外安排答疑时间,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等。

3.探索

3.1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1.首先数控技术的双语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英语教学,学生疲于应付理解英语,而未能理解所学内容,从而顾此失彼。所以要严格保证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优先,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6]。2.双语教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尚属陌生,国内教育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数控技术的双语教学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3.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较强,但听说能力较弱,课程开始时英语讲授的内容不宜过多,给予学生适应的时间。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避免应难度过高,学生产生逆反情绪而影响教学工作。4.双语教学的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备课和授课的难度也很高,需要授课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教学热情。因此需要给予授课老师一定的鼓励措施,比如相应提高奖金额度或者让授课老师少安排些其他的教学任务等,提高授课老师的讲课积极性,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来[8]。5.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项目的课题之一,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目前就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而言仍局限于参与数控教学的师生,缺乏与其他领域的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必要的交流机会,我们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因此,需要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双语教学研究者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现教学中共通的部分,借鉴双方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好的方法与思路,来推动双语教学研究的长足进步,从而为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教学体系做铺垫。

3.2课堂和课后要求

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容易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课桌上听,双方没有交流互动的机会,使得老师不能把握教学的力度与阶段性成果,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要求老师课每节中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用英语讲述所学的重要知识点。上台讲述知识点同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上课的积极性,并敦促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并尝试用英语表达所学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学的效果。授课老师要布置一定的课后阅读作业,即当前这节课重点与下节课所要讲述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预习。课堂笔记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必备的手段,授课老师需将课堂笔记纳入平时成绩中,为敦促学生记课堂笔记,老师需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平时成绩。授课老师需安排英语的课后作业,学生需以英语作答完成并交予老师批改,课后作业的完成状况和正确程度需要计入平时成绩中。告诉学生这些都将算作数控技术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并影响着最终的成绩,促使学生课堂课后认真学习。

4.结束语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在我国本科生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也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双语教学是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未来的双语教学将是培养国际交流性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双语教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因此,双语教学研究将向着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教学体系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各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发现更多新问题、新现象,双语教学一定能得到更多新成就、新进展。

[参考文献]

[1]唐友亮. 数控技术双语课程的内涵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杂志.2009(14):266-273.

[2]邬学强. 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之我所见. 科技创新导报[J].2009(31):171.

[3]周建来.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100.

[4]王蕾. 关于双语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 吉林教育[J].2009(1):29.

[5]舒欣梅,王军. 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实践和思考[J]. 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9.8.

[6]张明洪,刘宏昭,穆安乐,王建平.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西部(下半月).2007(4):152+182.

[7]田佳.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2(3):59-60.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专业英语 英语原版资料 专业技能

一、前言

目前数控机床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控技术飞速发展,而大量数控技术的说明书等资料很多都是英文的,所以很多企业需要熟悉本专业又熟知英语的符合型人才,为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英语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我所担任的数控专业英语是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现结合实际工作总结一下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英语的教与学。

二、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10级数控技术两个班的专业英语课程,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所以学习兴趣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往往被动听课,接受知识零散,未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师方面。

数控专业英语的特点是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而英语专业的教师理解数控专业知识较费力,往往课堂变成了讲解单词,翻译句子,与专业知识脱节的教学,所以我院的专业英语大部分有专业教师上课,而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不娴熟,导致课堂汉语讲解过多。

(三)教学方法方面。

由以上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即学习新单词,翻译课文,课后练习,作业讲解的步骤,使课堂教学比较平淡,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本课程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为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各专业、各课程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改革,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实际工作总结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措施。

三、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条措施

(一)选择实用性教材。

我们选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黄星老师等主编的数控专业英语高职高专教材,该教材紧密结合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控制面板等内容实用性较好,每个单元都是由专业阅读、了解控制面板、模拟套写、交际会话、开拓眼界等五部分组成,既密切联系实际掌握专业知识,又加入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与他人简单交流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数控专业英语教材中是用英语讲授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有些知识比较枯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内容用其他形式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机床的种类及结构时,有车床lathe 、铣床milling machine、刨床planer、磨床grinder等把各机床的图片投影出来,加上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一定比一味的死记硬背效果好。

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英文视频资料给学生放,例如讲第一单元数控技术简介之前,给学生放一段介绍数控技术发展的英文视频资料,既锻炼学生的听力,又引用视觉刺激,提高其注意力。

(三)采用现场教学。

常用的数控系统的控制系统大多是英文的,机床控制面板上也是英文表达,在讲解机床控制面板等内容时若采用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有具体实物参照,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数控专业英语的课文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控专业知识的,内容较枯燥,长时间听课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所以要增加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高,可以安排每次课准备一个英文笑话,课间或一堂课抽出10分钟放流行英文歌曲,既放松了身心,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锻炼听力,长期坚持相信一个学期会有很大的收获。

(五)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数控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英语,虽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所以作为任课教师要坚持每天学习英语,有机会可以参加英语培训机构的培训强化听说能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学好数控专业关于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要真正学好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好数控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也绝非依靠专业英语教师一人之力,还需要所有的专业课程教师的通力合作。比如,如果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对常见的术语给出英文表达,这对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教师在课堂中只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要真正学好专业英语要靠学生目己今后的不懈努力。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ANG Jingshu, GONH Hai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rder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t CNC technology talent,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 refor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n many way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院校着力于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同时又懂英语、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各科专业英语已经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数控加工具有其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并且由于数控加工是从国外先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安装、编程和调试标准等都以英文为基础,离不开英文的原版资料。①②③同时,当今工业行业的计算机数字控制化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很多企业引进进口设备,大量的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学生就业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工作市场的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门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获得数控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汉转换能力,加深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的印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特点是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由于学生缺乏工业背景知识,因此其感性认知少,比较抽象;同时由于专业名词术语很多,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因而学习方法不易掌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谈谈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素质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数控专业知识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使学生增加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学侧重的是专业词汇、短语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与专业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数控专业知识术语的中英文之间转换解释,灵活穿行双语教学,结合数控加工相关实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1 三角形零件示例 图2 各种刀具形状

以汤彩萍版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为例,学习第三单元中数控编程中的“understanding absolute versus incremental motion”,讲解时,教师可以配合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零件,如图1所示,分别用增量式和绝对式坐标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讲解。

增量式编程方法下程序示例如下:

用实例加以解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incremental mode和absolute mode两种模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同时具有扎实的数控专业功底和流利的英语水平。

2 教学材料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在此之前本专业相关课程学生已经基本都接触过,也就是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不熟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和短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选择数控机床分类、机床结构、数控程序编写、零件加工流程等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内容来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调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力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控专业词汇相对应的实体。

例如,在第六单元中,学习如图2所示的各种机床的刀头形状时,可以配合播放各种机床加工过程的英文视频,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机床以及对应的刀具,再让学生将各个机床、刀头与相应的英文词汇对应到一起,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愉快心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专业词汇。在进行有关rapid motion / linear interpolation / circular interpolation的相关学习时,可以配合数控机床英文说明书里面关于插补类型的章节进行说明,使课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3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Wonderful!”和“Any volunteers?”等激励性的对话应该经常出现在课堂中,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避免“哑巴英语”的误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适时地进行鼓励:“Don’t be nervous, I believe you can do.”或者“Just say your own thought.”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予赞扬,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以后的课堂表现会更好,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教师授课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包含多种形式,如专业词汇听写、词义连线、句子结构分析、语句翻译、单元内容针对性问题等,越详细越好,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实际状况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上述的激励法和互动法应该贯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专业的发展形势,针对社会需求,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310 02),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3B411)

注释

① 汤彩萍.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② 孙建芳,陈可娟.《塑料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8-109.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自2005年独立设置数控技术专业以来,一直将数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尝试,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

一、传统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底子差,学习兴趣不高。我院数控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授课初期,学生感觉很新鲜,但新鲜感一过,普遍兴趣不高。

2.教师授课方式不当。数控专业英语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数控专业知识,该课程只能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英语口语表达相对较弱,他们容易把专业英语课当成翻译课或是语法课,而且经常过度地讲解专业知识。

3.教材及教法选用不当。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性,并且内容单一、机械。数控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普遍都是专业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并且偏理论化,这也导致课堂教学偏向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课堂大多较为沉闷,基本是教师翻译专业词汇和解析英文句式,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在经历了数控专业英语学习后并未具备正确理解数控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

4.注重书面能力提高,忽略口语能力培养。传统数控专业英语注重专业文章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忽视口语交流能力。数控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将数控专业原理用英语思维表达出来,用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进行交流。

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综合以上提出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鉴于数控专业英语对学生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要求,该课程应在大学英语、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数控加工编程及工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否则,学生专业知识匮乏,加上英语基础薄弱,任课老师不得不占用授课时间讲解专业知识,以致难以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目前,我系已经修订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该课程由第三学期调整到了第四学期开设。

2.提高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学院可以安排从事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数控专业教师到英语学习机构或者国外系统学习英语,以利于课堂英语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的教学。此外,聘请该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和专业知识讲座,并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展开数控专业英语授课教师教学比赛。

3.选择合适的教材,系统备课。合理地选用教材,是更有效地实施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授课质量的关键。教材内容应着重应介绍当前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及加工工艺,还应附有国外数控设备的原版说明书,最好配有教学光盘等较先进的教学资源。学生普遍反映英语学习中背单词难,数控专业术语更难记忆。专业英语教师备课时要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及记忆技巧。必要时,课程教学团队可以集中备课,共同探讨授课重难点和授课方式。

4.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我院90%以上的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数控专业英语可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计划制作电子课件,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2)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数控实训中心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配备多台数控机床,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实践类教学环节的需要。(3)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数控专业术语归纳总结、分类汇总,如机床类、工件类、刀具类、加工类等,以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所学专业词汇,并用连线的方式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5.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把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三、小结

近两年来,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在我院机电工程系实施。上述教改措施已然取得明显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认识到学习数控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全体数控专业英语教师应通力合作,不断思考和深入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最终制定出适合我院学生的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5篇

数控机床手工编程中的基点计算

产品制造过程的数据管理

网络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机房的Intranet研发与实现

神经网络在自动调速中的应用(综述)

发电机励侧端部压圈过热故障的分析

浅谈模糊控制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法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横向兼并成因的理论研究

用解析法分析两圆柱相交的相贯线

浅议推广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优化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的探索

电脑屏幕英语构词法及其语法特征

关于高等数学网络系统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的专科院校图书馆

教师专业化的涵义及标准

论教育立法与教育行政之关系

用模糊期望值模型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基于执行图的主动规则集汇流性判定

提高相位激光测距精确度的研究

下一代网络交换中SIP协议与H.323协议的比较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歧义

永磁式双转子电机的理论与实践

客车车身的模态分析

技术美学与现代机电产品设计

从税收公平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设计

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思考

语码转换分类之社会语言学视角(英文)

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

含蓄否定(英文)

对默默无闻的农民的同情——赏析托马斯·格雷的《墓园輓歌》

美国第一夫人角色的转变——美国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反映(英文)

宽容意识与和谐社会

最后的稻草——谈公务员的引咎辞职

突显行业特色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基于任务的教学法初探

企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开发的探讨

多层循环式自行车库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通信终端视觉情感体验量化分析

基于李群李代数的复杂机械系统的实时动力学

基于Pro/Engineer的汽车轮胎花纹建模技术

基于分形维数的图像纹理特征表示方法

基于L_2Boost的低阶核回归迭代去噪算法

多选择背包问题的知识进化算法

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系统瓶颈转移问题的研究

广告业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

基于最佳路径的警力资源调度改进算法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6篇

关于凸闭曲面的调和映射(英文)

一族Bernstein型算子的逼近性质

对称拓扑分子格的半正则化

显色偏振

论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质点组动量守恒中的速度问题

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

聚酯聚醚嵌断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利用废液废料生产饲料酵母的研究

藜蒿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红薯中DHEA的提取

速生树碱性亚钠法制浆的研究

人体中镁离子的生理生化功能

凝集素的生物学研究

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的危害

浅谈多媒体CAI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软件开发前期模块的并行性分析

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开发实践

网页设计新概念

环面Tn上的平坦度量

格论中的对偶

对于测线调查样本的生物分布密度推定的几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L--拓扑空间中的SR--强Lindelof性质

一类减算子的不动点及其应用

数控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

普通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改革的实践

遗传因素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影响

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院校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网络化体系建设的研究

智能蚂蚁算法及其在电信网动态路由优化中的应用

基于轮廓跟踪的二值图像去毛刺算法

课件新设计思想“积件”

计算机应用软件科学教学方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浅谈常用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当今世界女排两种战术思想潮流的决战

刘翔为什么能够平110米栏世界纪录

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论健美操教学的舞蹈意识教育

亚纯系数二阶复域微分方程的解与小函数的关系

抽象分析中几种收敛之关系

由一概率问题引出的组合恒等式

局部FC-空间上的广义变分不等式

若干阿达马不等式的证明

一种基于形态学和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提取算法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竞赛策略和培训方法

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现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教学中教师课程创生的途径和原则

浅谈课外的科学探究

油—糠醛体系组成的新分析方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高中化学教材图片的运用

“升级式”实验模块的建立及其教学模式的探索

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渔业研究中的标志放流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7篇

1改革背景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1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1)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背景分析。机械行业是支撑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机械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机械行业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机械行业仍达到10以上增速。包装机械已成为我国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全国包装工业近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速为7%。可见社会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包装机械技术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进行该专业教学改革。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对企业中急需的人才按照研究型、工程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含车间、班组)、生产管理型和行政等五类进行统计,比例分别为9.2%、31.7%、50.4%、8.1%和0.6%,其中机械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达到了82.1%,特别是包装机械领域,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教学教育观念的更新背景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有以下方面:(1)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服务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2)变革以往重科技轻人文的传统,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3)变革以往单一规格的重视“统一”的教育思想,树立注重健康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教育思想;(4)改变过去强调应知部分的高等教育模式,加强包装机械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包装机械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5)全面贯彻学校提出的“明德、精业、求实、创新”校风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

在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包装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包装设备控制等方向的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机电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该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为: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包装)、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懂得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包装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包装机械创新意识;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包装机械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包装机械技术开发能力;(4)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流;(5)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与绘图;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编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思路是: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本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包装机械领域知识起点,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拓宽基础,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包装机械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因材施教措施。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是指该专业教学以包装机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分阶段模块化”是指专业培养方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等四大教学模块;“多层次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爱好,通过课内和课外教学,设置好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湖南工业大学是中国包装总公司唯一的一所省部共建高校,为配套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于1999年在广东省中山市,与60余家包装企业一起,创建了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于2008年又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利用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即本科生前3年在学校本部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最后1年的专业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活动都在该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依托硬件设施和技术条件居亚太地区领先地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将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革新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题,毕业设计的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生产。多年的实践证明,“3+1”教学运作模式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又能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对包装和机械行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和技术应用领域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研讨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了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进程上相互平行、在教学内容上交叉融合,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体系主要使学生掌握包装和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强调人文素质的熏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对包装与机械基础和控制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模块强调包装机械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具备包装机械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专业兴趣的形成。

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主线”,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构建了分段式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由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1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成。分阶段实践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低年级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在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高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而所有年级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均可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都能得到良好实践训练。为便于组织实践教学,每个实践教学平台的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又采用模块化方法,各个实践模块之间在教学上相互独立,便于实施教学;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和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多层次、个性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方向类型层次和学生的需求层次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对该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感知性、基础性的机械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实习与训练。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面向该专业的大学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机械性能测试能力与机电控制技术应用能力等,突出包装机械特色。通过该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该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开设本专业课程和有关包装机械等方面的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实习等环节。科技创新活动基地面向全校所有年级开放,通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包装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能力。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引导,使之成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和融合,构成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机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4专业三项基本建设

4.1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以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具体内容如下:(1)配合学校的校风建设,加强本专业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风建设;(2)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教师。实行“以老带新”制度,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锻炼过程中让他们快速成长;(3)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在学历培训方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非学历培训方面,轮流选派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到学校进修、企业培训,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和访问;在院内开办各种培训班,如数控技术、Pro/E等,对相关教师进行知识更新;(4)采取开放办学方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人才的比例,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本专业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层次结构也日趋合理。现共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13人(占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7人(占35%),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4.2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设备控制等三个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遵循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实用实效和先进性等原则,确定包装机械设计、包装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包装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7门特色课程。在一些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中,选择部分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学院于2006年起建设了《工程图学》、《机械工程设计》、《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等6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于2007年起建设了《机械控制理论基础》、《机器人技术基础》等2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2)教材建设。以合理选用国内优质教材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教材体系,确保专业课程和实践教材的质量与水平。双语课程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对目前还没有合适教材的部分课程,需开发出既符合本专业培养规格,又适用于学校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的教材或辅教材;根据该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的内容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需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编写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专业教师编写了教材52本,其中《数控加工技术(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数控加工综合实践教程》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教材及资料形式多样化,包括电子教材、网络教材、CAI教学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模拟软件、电视录像片等,把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注重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的应用,由传统二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的教学教材,形成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4.3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

本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要兼顾校内和校外。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从2002年起,学校利用中央和地方共建资金、日元贷款、国家财政部机械优势与特色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等项目,近5年已先后向实验室共投资910多万元,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达5100多平方米,拥有实践教学设备固定资产近1300多万元,各类仪器设备l125台(套)件,分别分布在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等3个实践教学平台上,共有包装机械实验室等l5个。现建有的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金工实训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与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在省内外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株洲市工业重镇的地方优势、湖南工业化进程和全国包装机械行业,本专业先后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如东莞包装学院、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株洲时代集团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实习合作关系,逐步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

5结束语

1)根据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创建了“一主线、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了“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

2)构建了相互平行、交叉融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1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成,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技术运用能力和素质。

3)为配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该专业的三项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课程建设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教材建设要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要兼顾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以突出该专业包装机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线。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育;实际应用;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地球村的形成,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在校的高职高专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还要具备国际化的交往素质,该素质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精通英语、具有极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知识的人才会供不应求。如何把英语和专业知识完美结合,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学习,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鉴于此,英语教师的培养和高职机电英语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使机电专业知识和英语结合能真正落到实处,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机电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有的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与其他非英语专业使用共同的教材,把英语和专业完全分割开来。所以,大多数学生感到英语课程的设置是徒劳的,学起来也感到枯燥、迷茫,甚至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语言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语言实验室缺乏或陈旧,多媒体教室很有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也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没有成就感。其实,目前的教材多采用“听说领先,阅读跟上”、“交际为主”等教学方法,没有考虑教材所针对的学科和专业要求。所以,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机电学院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有的英语语言基础课――机电专业课(+专业实习)――机电英语课的模式改为英语语言基础课――机电工厂见习――机电专业课(英汉双语教学)。

二、改革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应姓“职”,而不是姓“研”,培养目标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这也正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及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机电专业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现状要求我们改革。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接受过去那种“满堂灌”式、填鸭式的英语教学,他们渴望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了解更多的关于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另外,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上也要有所考虑,尽量兼顾到所有学生学习的需要。其次,现代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迫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进行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专业需求,所以,只懂得专业知识或是死板的英语语法知识的学生终将被社会淘汰。因此,注重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到一个绝对的高度和深度,而非简单的应试和应用能力。

三、改革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机电专业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数控技术及机电产品开发及应用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就业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型国有、外资企业及科研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可以做出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1.建设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队伍,实现双语教学。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双语教学。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模式是“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在于它的职业应用性,即:理解英文说明书的基本操作原理,能独立负责一般日常英语接待工作要求,进行一般的来函翻译及回复工作。这就要求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积累感性知识,建立实际操作与书本知识的结合。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结合的路子,实现“定单式”培养方式。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高水平的教师,英语教师不仅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有精湛的工科知识。英语和机电专业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流利的英语口语、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使双语教育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这个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理所当然要落在广大英语教师的肩上。有关教学质量的涵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质量=(生源与素质+教材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教法)×教师素质。可见,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就得拥有一桶水。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学、进修或读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可到涉外单位实习、兼职或任职一段时间,也可请外教来校培训教师。此外,教师之间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做一个“双员”型教师,即既能当一般译员又能当好教员。只有教师自身做到了“四会”,才能有资格教学生做到“四会”。

2.改革课程设置模式,鼓励教师自编教材。首先,学习机电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而机电专业课内容抽象复杂,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材的内容不宜太宽泛和晦涩。同时,也鼓励教师自编教材,编写以中文为主的教材,把常用词,常用专业术语,关键内容,基本图形用英语标识。每学期选派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两周,实际体验英语在商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然后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其次,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四个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创业两个专业拓展类选修课程模块,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

3.改革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实现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课堂教学与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协作、超文本教学模式。加强英语与机电专业方面知识的结合,力求深化。使用教学互动原则,强调教学双主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素质和技能,避免双语教学中教师双语讲,学生用汉语理解的弊端,达到三个目的:夯实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实现专业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的结合。其次,聘用企业里的专业外语人才上专业课。从企业中引进英语流畅、懂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来充实我们的队伍,增加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定期请企业中从事外事活动的高技术人才给学生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若有条件,聘请外籍专家和中国专家同台授课,把双语教学提高到了新台阶。

4.建设最完善的最实用的精品课程。建设机电专业英语试题库;建设机电专业英语电子教案;建设机电专业英语网上教学平台;机电专业英语试点班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推广;多层次、有其它专业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的进一步试验。

高职机电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把英语作为现代职业的有效工具。所有的英语教学的手段和途径都应围绕此目标展开,实用性、针对性是搞好高职英语教学的原则,把握这个原则,高职英语教学才会有特色,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25卷,第3期,总第47期

[2]夏纪梅.面向21世纪高校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及对策《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六)》.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高洁.构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导航体系[A].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9篇

3.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探析 张福春,Zhang Fuchun

4.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判机制研究 史文生,Shi Wensheng

5.高职院校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艾炎军,邹叶茂,蔡国辉

6.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工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术 易飚,胡清

7.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 程丽丽

8.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赵金录,郭晓娥

9.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开发与研究 杨正校,Yang Zhengxiao

10.区域性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改革探微 杨季夫,Yang Jifu

11.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 夏红,Xia Hong

12.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吴海侠,Wu Haixia

13.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要求的高职课程体系之构建 史雅静,韩雪松,王宇,李雪梅

14.高职化学教学培养策略型学习者之实践探索 别同玉,许加生

15.高职仿真技能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实践 宿高明,张桃先,洪亮

16.高职高专《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李华玮,李巧枝

17.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周天沛,Zhou Tianpei

18.论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李叶红,Li Yehong

19.中西部地区性高校计算机专业"订单式"教育模式研究 郭晨,彭硕,王博

20.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研究 聂丽兰,Nie Lilan

21.中职数学职业模块教学中实施协作教学的探讨 刘立峰,Liu Lifeng

22.关于职校学生责任心教育的几点思考 卢焱红,Lu Yanhong

23.PDCA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李常茂,龚昕

24.关于提升职业学校校长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王健娟

25.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要素探究 朱双华,陈慧芝

26.浅谈高职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苏萍,龚松杰

27.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 艾文珍

28."好老师"与"好老板":"双师型"教师的新角色论 郭星明

29.关于教师实践机制建立的意义与可行性及建议 李应祥

30.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特长分析 黄均平,杨川

31.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刘志刚,Liu Zhigang

32.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赵文静,沈亚强

33.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楼永俊,Lou Yongjun

34.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 胡丽,王爱华

35.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之我见 范迪新

36.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麻益军

37.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链路项目课程教学实践 高小红,孟亮

38.计算机网络专业项目教学法案例设计研究与实践 罗伟强,Luo Weiqiang

39.论面向专业为主线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刘莹

40.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刘兰芳,赵国琴

41.《热学》课双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葛大勇,倪晓昌,赵庆勋

42."动态能力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裴勇,李畅

43.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制糖专业课教学 褚彪龙

4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张雯娟

45.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仕敏

46.《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小议 房艳峰

47.如何在《经济法》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徐秀珍

48.简论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教学改革 张新平

49.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漫议 万颖

50.职校生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 邱亚明,崔永红

51.中职语文口语有效教学之策略研究 李枝荣

52.中职校汽车维修专业语文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陈榕

53.程序教学法在篮球选项教学中的运用 任敏华,Ren Minhua

54.职高数学课激趣方法初探 鲁军兵

55.如何讲好散文《黄鹂》 孙春娟

56.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 梁晓蒸

57."小班化"模式在数控车床实训中的应用 许晓峰,Xu Xiaofeng

58.中职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改革之探讨 郭广新

59.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食品烘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王和才,李海林,蔡建,刘石麟,张成林

60.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分类化"建设初探 钟振宇,秦虹,张喜娥

61.论生产实习应突出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 刘智敏

62.高职《马铃薯栽培》实训中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彭永贤

63.浅谈职业学校如何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康东波

64.高职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分析 罗幼平

65.谈数学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刘永强,Liu Yongqiang

66.高职院校开辟"第二课堂"新论 谢彪

67.关于公共标志英文翻译的调查与英语教学研究 谭少玉,Tan Shaoyu

68."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伯俊,金永兴

69.C语言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论证及问题改进 张亮,Zhang Liang

70.略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 李群娣

71.论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之必要性 秦丽莉

7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张净,杨亚群

73.高职商务英语热点问题探讨 冯克江

74.企业文化对"订单班"之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 郭李飞

75.试析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分类 程俊辉

76.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业评价改革初探 唐玲妮

77.基于开放式园区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 马强,付艳茹

78.关于中职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 刘钦涛

79.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王英

80.《电工基础》课教学的"做中教与做中学" 孙成林

81.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周霞中,Zhou Xiazhong

82.关于行动引导教学法中引导方式之探析 郝翠兰,Hao Cuilan

83.基于"七步法"的物流市场调查课程教学设计 胡丽霞,李宇红

84.PowerPoint软件实战教学经验谈 何凤梅

85.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迪与思考及其实践 张小帆

86.关于学生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习主动性之培养 翟津

87.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与经验 方玉龙,杨清志

88.关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案例教学之实践 贝惠玲

89.CF卡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孙健华

90.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郭亚宏

91.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 孟利前,肖海峻

2.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证分析 徐晓燕,何应森

3.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王雯,Wang Wen

4.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吴琼

5.以"五新"举措破解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难题 万中范

6.高职应渗透行业文化教育 李传刚

7.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牛桂振,Niu Guizhen

8.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高小红,孟亮

9.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质量问题 方忠良,Fang Zhongliang

10.关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之构建 王治生,刘晓利

11.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研究 张莉红

12.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对策略 王涛济,Wang Taoji

13.从数控技能竞赛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罗胜阳,Luo Shengyang

14.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国贸专业的适应性探讨 许刚慧,Xu Ganghui

15."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郭群,Guo Qun

16.焦虑情绪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探析 杨建荷,Yang Jianhe

17.创新高职教学模式建设数学教学平台 左秀山,Zuo Xiushan

1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 张慧波,董艳杰,陈亚东

19.实施"三个延伸"促进职校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梁默

20.中职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金华商业学校为例 朱政

21.构建"生命课堂"提高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 张岩

22.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李玉华

23.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之构建 沈忠红,Shen Zhonghong

24.高职院级教育类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罗汝珍

25.谈技工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 杨志影

26.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估改革研究 王铁铭

27.中职"双师型"教师典型培养路径分析 袁子剑,Yuan Zijian

28.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陈齐苗,张海涛

29.高职辅导员工作的三个"三重奏" 查正权

30.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施雨,Shi Yu

31.谈高职毕业生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刘志刚,Liu Zhigang

32."蚁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邓迪,Deng Di

33.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态度与就业取向关联度调查研究——以绍兴县职教中心2009届毕业生为例 章亮,傅俐俐

34.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赵文静,沈亚强

35.以默会理论指导《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教学法选择 余青

36.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 郭婺,周洪江

37.高职《实用经济学》课程教改实施的调查研究 郭立伟

38.中职导游专业《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为例 秦书莉

39.参与式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侯小伟

40.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汤俊

41.基于任务引领的物流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 余瑞龙

42.关于《焊工工艺学》教材的几处补充建议 黄功富

43.六步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中的综合应用 文军

44.职业学校PLC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研究 李伟娜

45.基于生产过程导向的"扦插育苗"教学设计 张继东

46.试析《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整合教学 王茜

47.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医用传感器》课程中的应用 董海新

48.《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乔丽平

49.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刘晓艳

50.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许小红

51.高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现状调查 杨成青,Yang Chengqing

52.简论英语课堂教育教学之功能 乔国红

53.谈职高数学概念教学难点的突破 鲁军兵

54.从项目教学法谈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突破 唐曌曦

55.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赵国喜,成继红

56.基于任务的大学生英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徐华

57.机电类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韩西娜

58.高级化学检验工实操课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新模式 李政,Li Zheng

59.高职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协作式实训模式探索 严志嘉,Yan Zhijia

60.探索适合企业要求的中职数控铣床实训模式 熊福意

61.PLC校本实训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姜绍辉

62."PLC+变频器+电气控制"在总装课程中的开发应用 杨筝,朱海英

63.高职《药物制剂技术》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孔庆新

64.《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体系探讨 孔凡彬,李卫海

65.浅谈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实训教学 李晓冬

66.测量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包民先

67.高职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毛华东,Mao Huadong

68.市场经济与德育人文关怀 林少峰,Lin Shaofeng

69.浅析公安院校学生潜在职业能力训练之路径 吴娴兰

70.如何做高职学生的"心灵捕手" 李琳琳,Li Linlin

71.借鉴印度成功经验培养软件开发人才 肖敏

72.道德内化机制对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成波

73.制约高职保安专业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唐晓嵩,Tang Xiaosong

74.行业协会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 许彤,王金红

75.信息势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王雪飞

76.大学生网络成瘾分析及高校德育策略 田明秀

77.关于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邓向林

78.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实践 朱玉玲

79.网上考试方式在数控技能鉴定中的应用 何平

80.在医学生职业指导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 汪小云,钟初森

81.重塑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RICH课程范式探析 赵小波,倪锦君

82.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 王虎,王春梅,赵敏娟

83.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于昊,李灿峰

84.对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丽萍

85.讨论式教学法初探 张明涛,韩斐

86.巧用AutoCAD软件作为制图教学的辅助工具 宋晓英

87.浅析机械制图教学中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应用 刘莹

88.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述评:内涵与特色 徐中意,Xu Zhongyi

89.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反思 柯茜茜,Ke Qianqian

2.江苏省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汤伟伟,况敏

3.论儒家文化熏陶与大学德育内涵 盛杨,韦庆昱

4.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走向 陈远远,周谊

5.加强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建设的研究 陈瑶,Chen Yao

6.职业能力导向的《建筑设计CAD》双证模式改革研究 黎颖

7.基于开放式园区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 马强,付艳茹

8.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梁慧超,刘亚,戚焕,高松岩,梁金平

9.关于知识观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刘学,罗晓东

10.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分析与建议 解丽娟

11.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探析 张光辉,Zhang Guanghui

12.高职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陈其明,Chen Qiming

13.工作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李清秀,胡长效,宋凯,王质明

14.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蒋焱,Jiang Yan

15.基于"任务引领"的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张静之,刘建华,张佩芳

16.谈高职食品专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包永华,冯文婕

17.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刘永亮,Liu Yongliang

18.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毛可洪,Mao Kehong

19.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 程钢,Cheng Gang

20.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 石娜,石梅香

21.运用"五问法"写好高职专业课说课稿 陈琼

22.中职汽修专业"菜单式"教学改革初探 刘子荣,Liu Zirong

23.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工作探索 吴晓纯

24.中职同学友情教育探析 曾俊香

25.金融危机对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影响之分析 胡文龙,Hu Wenlong

26.特长生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双课时方法研究 潘红艳,Pan Hongyan

27.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促进创业教育实施 徐冬冬

28.动态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探索 陈昌奇

29.作品评价在中职多媒体制作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姜萍,Jiang Ping

30.谈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学生评价系统设计 熊仁华

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范文第10篇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s a main channel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or carrying out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day,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fac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how to expand and deep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essay takes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and introduces thei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The enlightenmen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ference for some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交流与合作;国际化;高职教育

Key word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237-03

0 引言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的互动关系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只有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使职业教育紧跟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工学结合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办学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必然选择。“工学四合”是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在理论上既不是若干系统的叠加,也不是某个系统内若干要素的叠加,而是各系统之间及系统内若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开放、有机互补的体系。系统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工学四合”系统模式自然内在的立意。

1 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背景

1.1 举办航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必然要求扩大对外开放 西航职院50年的办学历史,一直以服务国家航空产业为己任,为航空产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航空产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研发、装备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航空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航空产业还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维修均需要多个国家近千万家企业的协同支撑,才能顺利交付使用。我国大型飞机立项研制、适航取证、市场运作,只有通过国际化的运作机制才可实现。西航职院在新的办学机遇面前,放大办学视野,努力通过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引进优质职教资源,助推学院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我国航空产业对具有国际职业资格的先进制造技术、维修技术人才的需要。

1.2 办学实力增强为引进德国职教资源提供了重要条件 2007年,学院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随着示范建设项目的事实,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拥有数十台数控机床,并有从德国引进的西门子数控编程系统的软件及模拟控制台,机电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已接近和达到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要求,50年积淀的生产实训设备以及充裕的实习实训场地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扩大了生源,形成了生机勃勃的人力资源环境;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声誉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有利于“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在国际平台的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些为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提供了必要的内部依据。

1.3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毋庸质疑,而作为其类型之一的高职教育必然也面临国际化的趋势。培养航空产业的国际化高职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需要确立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战略思路,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毫无疑问,英、美、德、法、澳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使他们的高职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职业教育处于后起步的阶段,为快速发展,必须引进先进经验,消化吸收,才能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高职教育。德国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育的典范,其“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培训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主动优势地位,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经济成功腾飞的秘密武器。这为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先选择的目标。为建设好部级示范院校,学院积极开拓与德国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空间,以合作形式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为丰富和拓展“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基本情况

当前,国际化的理念已经成为学院办学的重要战略思维,近年来学院不断推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大举措,由“点”及“面”,已经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化办学已经展开。

2.1 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的、在中国举办IHK的培训项目,使得我们可以直接面对原汁原味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和资源,这种合作与北京、上海有关机构组织举办的AHK培训不同,很有自己的特点。如江苏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所举办与德国工商行会驻中国代表处合作,进行AHK培训,而我院是直接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进行IHK培训,引进德国职教理念、师资、课程、教学法进行培训,同时辐射带动了学院教育教学的改革,目前已经选派13名老师到德国学习,并受陕西省教育厅委托、成功举办了五期“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德国IHK证书培训班”,共培训老师百余名。

2.2 举办新加坡明康宇航公司培训中心“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定制班”,为国际航空维修巨头实行“订单培养”。新加坡明康宇航公司是波音公司授权的最大的亚太地区波音飞机维修企业,其培训中心负责对维修人才的培训与供给。学院与其举办定制班,使用全套波音飞机有关维修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为该公司亚太各分部培训高级技术人才。

2.3 举办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合作,联合国内外航空职业教育界8家发起单位举办“首届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有英国、德国、新西兰、美国、新加坡、中国等航空职业教育界、企业界以及有关领导及学者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各发起单位、新西兰爱丁堡学院、德国CHINA WINDOW教育集团、新加坡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国内外近40个单位和企业。中国航空学会范肖梅副理事长指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适时地在“中国航空城”主办“首届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是具有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的,并希望论坛成为航空职业教育界和产业界沟通交流、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指出 “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在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交流与协作平台和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将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努力。“首届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作为国际性、行业性职业教育学术论坛,积极凝聚职教界和学界、政界、产业界的共识和力量,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助推航空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也是陕西省集聚航空产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和航空职教的最新努力和尝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2.4 中新高职院校互派留学生教育合作项目。2006年至2011年共接受五批新加坡理工学院留学生100多名,在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及学院工程技术培训中心进行学习,开创了陕西高等职业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先河,也是我院对外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体现。

3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启示和思考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得到了不少启示。

3.1 转变理念是推进开放办学的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真正树立了国际化理念,高职院校才可能走出一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国际化之路。从学校管理层、广大专任教师到学生的国际化理念具有不同内涵。对学校决策层来说,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必须注意立意高远,以国际化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办学实践,审时度势,思考如何利用好国际资源,取他山之石,为学校科学发展服务,创新学院的办学模式。对一线专任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把握世界范围内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和学术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吸收、消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来讲,一是改变学习观,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二是具备国际化的就业观,努力认识到如今的就业竞争是国际性的,应该努力使自己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

3.2 建立机制是推进开放办学的保障 建立合作交流的组织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是搞好国际合作交流的必要保证。学院成立院长挂帅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每一个合作项目都有双方参与的项目组织实施的机构,做到责权分明,组织得力。学院出台的相关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对国际合作交流起到了保障作用。

3.3 师资建设是推进开放办学的关键 要提高学院对外开放办学的水平,关键是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而通过中外校际、校企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教师在出国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扩大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他们可以通过听课学习、参加专业实训实习、教研活动等,无距离地和国外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商谈教材处理和教学的组织安排,为回国后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外籍教师的来校任教,可以使中方教师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感受异域文化精髓,提高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合作能力;通过教师国际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使中方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国际技术、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与国际规范,提高专业改革、课程创新能力;同时,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水平。

3.4 互利共赢是成功推进合作项目的基础 对外合作交流的基础是合作双方互取所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学校只有形成人才优势,打造优势学科,增强科研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才能吸引国外高校与学校开展合作,吸引国际组织的资金资助学校科学研究,吸引留学生到校学习。合作就要合作双方都有利才行。要坚持互利共赢,寻找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让国外合作方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经济回报,提高对方的合作热情。同时,必须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合作办学模式;强调股份合作而不是权益合作;重新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充分考虑合作办学的产权构成特点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特殊性。

3.5 借鉴创新、辐射带动是开放办学的重要目的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而言,更多是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优质职教资源。通过嫁接,一定要使国外优质职教资源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真正能促进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探索符合我们国情的职教新路。学院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引进吸收、借鉴创新、辐射带动”的路子,最终落实到有利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上来,如参与“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培训工作的教师们,学习借鉴了德国的七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消化吸收,结合中国国情和本校实际,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专业课程中推行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消化德国的七步教学法,创新并实践五步教学法,即:提出任务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检查评价。这种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点,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回顾学院几年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高职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院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大战略。要真正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必须深入研究国际化、主动迎接国际化、积极适应国际化、切实利用国际化来提高自己的层次、质量、水平、规模和影响,推动我国航空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继明,肖文,张日新,孙平,勾承益.中外合作:提升地方院校办学水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江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居毅,程刚.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03).

[4]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9.

[5]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56-59.

上一篇:机械数控技术范文 下一篇:企业数控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