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6 19:39:57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古语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着,必浚其宗源。对于一个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青年后备技术力量就是企业必要的“根本”,就是企业必需的“宗源”。水务集团做为供水企业,肩负着保证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今年是我集团进行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国有职工身份退出,外来资本进入,成立股份制企业,这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保证供水质量、设备更新改造、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批批拥有传统技术的老产业工人将因自然原因逐渐退出或“技术性折旧”原因被迫退出生产运行一线,而一支具备现代技能的新型青工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水务集团的未来发展。青年技工始终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群体,是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基石,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实力。基于此,水务集团团委于7月底开始在四个制水公司、源水公司、排水公司这六家集团主业单位的一线青工中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主要调查一线青工的技能水平、学习培训情况及对提高技能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时间,覆盖了集团195名一线青工,占集团主业一线青工总数的49%,倾听他们的愿望与呼声,分析现状,未雨绸缪地为企业的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调研。

第一部分被调查人群的自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95份,回收问卷195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100%。召开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人数140余人。通过对被调查者结构及调查内容进行分析,本次调查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水务集团青工技能状况。

一、性别分布

在被调查人群中,男性130人,占67%;女性65人,占33%。基本符合我集团青工男、女比例为2:1的现状。

二、年龄分布

在被调查人群中,28岁以下的61人,占31%;28~35岁的134人,占69%。

三、所在单位分布

单位制水一公司制水二公司制水三公司制水四公司源水公司排水公司

人数35人35人25人25人25人50人

四、学历分布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研究生学历1人,占0.6%;大学学历44人,占23%;大专学历74人,占38%;中专学历16人,占8%;高中、技校、职高57人,占29%;初中以下3人,占1.4%。

五、政治面貌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中共党员34人,占17%;共青团员68人,占35%;群众93人,占48%。

第二部分水务集团青工技能状况及培训情况分析

由于水务集团是集引水、制水、供水及污水处理于一体的大型企业,主要从事市的源水输送、给水生产、供水销售、污水处理,因此运行工人数较多,这就决定了我集团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劳动的人数较多,技能水平偏低。但是,今日的劳动组织生产方式并不等于未来的劳动组织方式,一成不变只会意味着企业实力的削弱。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实施、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一批批拥有传统技术的老产业工人,将因自然原因逐渐退出或“技术性折旧”被迫退出生产运行一线,而一支具备现代技能的新型青工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水务集团的未来发展。因此,站在与时俱进的高度,用战略发展的眼光深入了解这批水务青工的职业技能状况,是我们基本的角度和重要原则。

一、技能状况

在参加调查的195人中,有国家劳动等级资格证书的160人,其中初级工90人,占56%,中级工30人,占19%,高级工37人,占23%,技师3人,占2%。

虽然在被调查者中初级工占半数以上,但是93%的人都认为“以自身的技能水平能适应目前的工作”,只有7%的人认为有些困难。这一方面说明水务集团一线工作主要是运行值班,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一部分青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足,对技能水平盲目乐观。因为通过座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大部分青工只能适应机组平稳运行的正常工作状态,面对设备突发故障往往处理不了,在设备改造、技术更新等方面也没有什么作为。造成这种状况除了青工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有:一是有的单位设备新,出现故障的几率小,有的单位长期停产,在这些情况下,青工没有在实践中学习的条件;二是在出现事故时,往往由老师傅或技术骨干处理,青工难以参与,没有学习的机会;三是技能培训偏重于理论,实际操作、故障处理等实践性内容很少。

二、职业认同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工对于自身技术和工作状况的想法可分为如下三类:

1、对自身的技术工人身份有认同感,定位准确,对自己有一定的发展要求,且有良好的职业规划,这批人数为10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5%;

2、并不甘心永远当蓝领,但同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茫然,这批人数为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

3、表面上安心当蓝领,实际上在“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的职业道路,这批人数为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3%。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青工对于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自己扮演的职业角色很迷茫,这样的青工占到了总数的45%,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观念的引导。

三、继续学习技能的愿望

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是否有继续学习,提高技能的愿望时,有强烈愿望的有157人,占总数的81%;可学可不学的18人,占总数的9%;明确表示不想学习的20人,占总数的10%。

由此可见,想要学习的或者经过引导后愿意学习的占了被调查者的绝

大多数,为90%,这表明广大 青工还是愿意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的。那影响这些青工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以下分别进行探讨。

(一)强烈要求学习的动因:

强烈要求学习的157人中,其主要的动因,经过我们的调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选项均为多选)

1、提升技能以提高收入。为116人,占74%。

2、提升竞争力,确保不失岗。为100人,占64%。

3、愿与企业共成长,共发展。为97人,占62%。

4、充实业余生活,为48人,占31%。

5、为二次择业储备知识,为46人,占29%。

以上数据说明:

1、水务青工头脑清醒,面对时展和集团的改革改制,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

2、学习的目的明确、务实,首先是提高收入,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考虑个人发展。

同时,青年人个性的丰富和思想的趋于理性化,使得青年员工的管理难度在增加,传统的激励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所以新形势下青工学习技能的思想引导工作必须以疏导为主。

(二)不愿意学习的主要原因

不想学习的20人中,其主要的动因,经过我们的调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选项均为多选)

1、没有条件学,为11人,占55%。

2、学无用武之地,为9人,占45%。

3、没有压力,学不学无所谓,为5人,占25%。

4、学技术不如学文凭受人尊敬,为4人,占20%。

以上数据说明:

1、青工学习技能的条件还不够完备。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除了不愿意学习这部分青工外,有强烈学习愿望的青工也反映,他们想学习技能,但是有些条件不具备,主要有:一是单位提供的技术学习资料太少,或过于陈旧;二是在单位组织的培训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三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少,特别是机械故障排除、设备更新改造等工作,青工参与机会少;四是环境闭塞,网络不健全,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少;五是学历教育时间上难以保证,学习费用方面存在困难。

基于以上情况,集团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对教育培训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有必要。

2、学习和实践存在偏差,学无用武之地。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听到很多青工存在这样的困惑:学习没有目标和方向,不知学什么,学了是否能有用。通过深入了解,青工存在这样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有些单位的生产运行是以老带新的模式,老师傅往往要求青工多干活,强调在实践中锻炼,而没有营造学习技术理论知识的良好氛围,使青工认为只要手巧能干就够了,学习技术理论知识没必要。二是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与实际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例如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等青工亟待掌

握的知识涉及很少,青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三是有些青工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已完全适应岗位工作,学习与否,岗位、工资、待遇都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再学习新的知识也没有用处。

要改变青工“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应从营造提倡学习的良好氛围,完善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引进学习技能的激励竞争机制等方面入手,激发青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四、技能培训情况及需求

(一)技能培训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56%的人经常参加集团及厂里、工段组织的技能培训,35%的人偶尔参加,有9%的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

对于“培训对个人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帮助”,42%的人认为帮助很大,54%的人认为有一定帮助,只有4%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关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无论是集团、厂里还是工段组织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被培训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操作技术,形式以集中授课、培训考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为主。

(二)技能培训需求

1、对于“最需要的技能培训内容”,根据我们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选项均为多选):

(1)本专业理论知识,为116人,占60%;

(2)本岗位操作技术,为109人,占56%;

(3)现代科学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等),为106人,占54%;

(4)与本岗位相关联的其他业务技能,为99人,占51%。

2、对于“希望采取的培训形式”,在被调查者中,有57%的人选择集中授课,有44%的人选择导师带徒,有44%的人选择事故演练,有34%的人选择自学,有32%的人选择培训考试,有29%的人选择换岗轮训,有28%的人选择技术比武。

以上数据说明,水务集团青工对于技能培训工作,在内容上要求全方位,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

可以说,水务集团的技能培训工作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培训工作覆盖面广,集团、厂里、工段、班组,层层组织培训,青工培训覆盖面达90%以上;二是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职教部门每年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三是长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一批理论与实践知识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四是培训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例如有的单位已在培训中引入奖励机制。

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广大青工认为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所学技术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二是培训工作过于大众化,没能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培训,针对性不强;三是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还需不断丰富和完善;四是培训工作中的奖惩机制还需建立和完善。

第三部分启示与对策

一、加强思想引导,营造学习技能的氛围

首先要营造一个重视技术技能、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水务信息》、厂刊、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鼓励和引导青工钻研

技术,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其次,广泛开展“青工技能大赛”等技术练兵比武活动。去年年末,我集团团委举办了“首届水务青工技能大赛”,比赛共设12个项目,基本涵盖了集团生产经营的各个工种,包括笔试、口试、模拟操作、实际操作四种形式,共进行27场比赛,参赛选手达259人。经过一个月的激烈竞争,共产生各比赛项目一等奖15人,二等奖25人,三等奖32人。十五名成绩优异的青工被集团团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青技赛在集团青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高潮,有效地提高了青工的技能水平,营造了青工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青工技能大赛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创新,要做为企业的一项长效活动,定期开展;要在工段、厂里、集团层层开展,进一步扩大大赛的参与面;要在提高技术理论知识考核难度的同时,加大对实际操作部分,特别是技术故障处理方面的考核力度;要将大赛的成绩直接和晋升、调资、奖金挂钩,进一步提高青工对学习技术、完善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大力表彰优秀技术工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推荐、评比和表彰形成制度,增强广大技术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企业中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建立技术工人晋升奖励模式

毋庸讳言,现代青年技术工人的晋升嘉奖方式比较简单,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更加喜欢学文凭,往管理岗位跑。比如我们可以效仿白沙集团,将员工分为技术、管理、经营以及一线技术工人四大类,这就是“四类专家”,而“五条跑道” 则是为这四类人员,以及行政人员量身打造的五条晋升通道。在“四类专家、五条跑道”的晋升通道中,针对专业类型,结合岗位要求、技能水平设计出不同等级的任职标准,员工就可能按此标准,瞄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实现专业晋升。这样就打破了原来只有岗位决定升迁的模式。在一线技术工人这条跑道中,可以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设计若干个评价级别,每个级别有相应的具体标准。并将其与业绩挂钩,配套薪酬激励,结合开展技术工人中级、高级班的培训,建立一线技术工人的晋升机制。实际上,就是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就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形成富有成效的青工嘉奖晋升模式。诚然,这些年由于社会偏见,有人认为当工人没出息,而一些青工在工作中也显露出浮躁情绪。适时地提出“职业化”,并奖励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积极营造出职业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三心二意、四处打井是难有出息的,关键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在自己的职业跑道上努力发展。

(二)实行“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

目前,由于职业技能等级晋升严格受到工龄年限限制,一些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虽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标准,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我们可以借鉴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做法,在青工中推行技能培训学分制。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是指以学分形式,记录青年工人参加职业培训、创新创效和技能比赛等情况,并将学分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学习培训制度。学分构成共分四大板块,以职业培训学分为主,辅之以创新创效能力学分和技能比赛学分,此外,还可以因地制宜,把青工岗位绩效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纳入学分模块。青年技术工人不必再受工龄年限限制,只需修满

一定数量的学分,就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从而实现职业技能等级的破格提升。

不仅在职业资格鉴定中实现突破,学分制另一个意义是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青工能结合本人岗位需要、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参加培训的时间和课程,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企业也能够根据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培训课程,建立培训阵地,开展与企业生产岗位需求相适应的青工培训活动。

(三)建立“员工奖学金制度”

目前,学历教育是许多青工所向往的,但也有许多人在高额的学费面前望而却步。源水公司在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中引入“奖学金制度”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源水公司的“奖学金制度”,是指如果员工参加水动、电气、管道工程建筑等技术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公司将以奖学金的形式为员工解决一定比例的学费。这样既解决了员工学历教育中的后顾之忧,又激励了员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同时也为企业积累了高技能人才,可谓一举三得。

三、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工作

(一)培训方式多样化

针对以往培训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强的状况,引入多种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操作技能比赛、事故演练,增强青工处理突发事故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推进导师带徒活动,适当给予老师傅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充分发挥老师傅的实践经验优势,做好传、帮、带;适当开展换岗轮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培训工作引入奖惩机制

目前,各单位的培训工作普遍存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青工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强。虽然个别单位对培训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只奖不罚,激励作用不强。针对这种状况,在培训工作中引入奖惩机制,与学习成绩直接挂钩,明确标准,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必将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三)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培训工作应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也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现场进行讨论、授课,从而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增强横向、纵向岗位间的交流学习

增强横向间的交流学习,可以在同一单位的不同工种之间、不同单位的同工种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源水公司与制水公司之间正在开展的青工培训,就是一种横向间的交流学习:源水公司分期分批选派电气工、运转工到制水公司的一水厂和三水厂锻炼学习,青工在新的单位、新的岗位学习实践,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术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纵向间的交流学习,熟悉所在岗位的上下游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知识,有助于青工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全局观念。

结束语

同志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是青年人的世纪。从大的方面来说,青年人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担负着振兴中华、繁荣祖国的重任。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青年职工的成长。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急速升级,新技术、新问题、新方法层出不穷的新千年。作为企业各个岗位上的青年职工是承担工作任务的核心,他们技术力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诚然,很多人“迫于无奈”成了工人,也没什么失落的,社会的选择已经和当年的那个年代不同了,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如果你连工人也做不好,又怎么能证明自己确实是人才?在今天产业工人尤其是技术型的产业工人需求量很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青年工人更应该走一条从工人到技师的发展之路,把企业和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青年都是企业未来的希望,如何更好地保护他们“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积极性,一直都将是我们基层团委的一个重大课题。

客户经理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此次参加中级技能岗位竞聘的客户经理,从20年11月进入烟草公司以来一直从事的就是客户经理这个岗位,11月有幸从肥东调入瑶海烟草营销部,成为瑶海大家庭的一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按照营销部要求的建立主动性、思考性、配合性的优秀团队和客户经理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端正态度,认真履行本职工作,积极配合领导指示,提高执行力,是我工作中一直坚持的方向和原则,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敬业乐业才是工作的正确态度,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积极去做,全力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切实提升执行力。今天,借此机会,将我近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我文秘站:所服务的客户区域位于长江批发市场以东、三十埠大桥以西,现有客户166户,区域特点以农村中小客户为主。上半年完成总销量278486条,销售金额32178144元,条均价为115.56元。在低档烟销售和重点品牌的指标上均较好的完成了营销部下达的任务。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重做好以下几点1、客户服务工作:客户经理是连接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客户经理每天都要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并尽力让客户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这对我们自身的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这要求客户经理首先要养成好的工作心态,做到细心、耐心、真心、诚心。做到看、听、问、记,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性格特点,提升市场预测能力,对不同的客户针对性开展特,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用实践来实现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

2、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提升品牌培育能力,品牌培 育工作不仅关系到零售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烟草行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平时的拜访工作中注重培养零售户的推荐力度与技巧,对客户现有的终端陈列提出更为合理化的建议,突出新品牌的视觉效果,同时向客户积极宣传,使客户主动地承担起新品牌推销员的角色,并将他们收到的终端信息及时反馈给客户经理,为下一步的品牌培育确立侧重点。让客户能够真正的把新品推销出去,避免不良库存。

3、平时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行业的变化,更好的抓住品牌、市场、客户的三个要点。

在从事客户经理的4年多时间,虽然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刻的知道,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团结合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我把这次述职的机会作为促进自身工作和鞭策自我上进的一次契机,恳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医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一、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医院管理会计具有特殊职能

一是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将财务会计的职能上升到了科学管理的高度。其借助量、本、利分析,利用变动成本法和边际成本贡献法,开展医疗成本定量分析;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考核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报酬率指标;利用成本习性分析,对医院新购置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新建、改扩建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二是医院管理会计主要为医院管理者的各项决策提供会计分析数据,通过分析过去医院的经营活动,为医院的未来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

(二)有利于考核医院各科室和相关人员的经营业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管理会计借助会计理论与方法,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核算,鼓励“优劳优得”,改变以往鼓励“多劳多得”、下达创收指标的做法。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综合考核指标,对全院各科室的经营情况按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考核,对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建立以科室主任领导下的管理责任制,全面考核医院各科室的医疗服务业绩。

二、在经营管理中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组建管理会计职能科室

设立管理会计职能办公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对医院经济进行院、科室、单元组三级核算,实现医院新项目的扩展分析与预测。

(二)实现医疗全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活动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总和。为了加强医疗全成本核算管理,确定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成本分摊原则,将成本中心划分为收益中心和非收益中心两类,各成本核算中心负责本中心全过程的成本归集和核算。管理会计负责权衡、协调并决定成本的分摊标准,如直接成本按业务对象直接归集,间接成本按合理的标准和步骤进行分摊。

(三)实现院、科和单元组三级经济核算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及医疗业务的特点,对医院实行院级核算、科级核算和单元核算(如医生组、护理组以及个人)三级成本核算体系,通过细化到具体工作单元,促进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岗位、强化责任、强化风险,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机制,形成适合医院发展的激励机制,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建立标准成本控制制度

管理会计通过对医院各成本要素的分析,建立标准目标成本,用标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及时记录并分析成本差异,调整战略决策、实施成本控制和修订成本标准。

(五)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以及规划控制现在的经济活动服务。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日常经济活动,并对各科室的经营业务支出进行规划。使成本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按月进行成本核算,明确盈亏。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遵守和运用价值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

三、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对医院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转变财务工作人员职能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会计必须转变职能,一是必须逐步建立对医院经营效益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医院管理者提供财务数据信息分析,为领导经营决策和规划经济活动服务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二是会计人员要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对医院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测。

(二)组织培训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

通过培训让会计人员明确管理会计的职能,掌握管理会计具体内容,即管理会计基础、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评价。

(三)关注医院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与融资、筹资有关的成本,在经营活动中医院不断进行筹资活动,关注资金成本,适度负债对防范财务风险,降低经营风险有利。

(四)完善成本管理,进行全成本核算

成立由主管院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成本控制中心。引进全成本核算、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单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有效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综上所述,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医院管理会计发挥特有的作用。要既重视物资资源成本的计价与管理,也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既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管理,也重视无形的成本动因管理。通过实现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分级经济核算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蔡悦.建立合理有效的医院管理会计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6(10).

2、胡晓强 .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03(7).

3、邹俐爱.医院经营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6(2).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从测量员到施工队工头,再到市政领域民营企业家,杨中春从中国最小的企业单元做到今天,京久安已经有20亿元的规模,每年上缴国家利税7000万元。

作为市政和水务领域的佼佼者,京久安已完成的工程多达上百个,包括奥运村北部地区临时设施市政工程、奥运公园配套工程、清河污水处理厂、卢沟桥污水处理厂、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等。

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9年甚至更短。杨中春不想让他辛苦创立的企业流于宿命。他希望将京久安做成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从做项目到“开药方”

2009年以前,杨中春对创业的想法很简单,“一个健康的企业就是每到年末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美国读到两本书《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和《走向卓越》。他的想法自此发生了改变:一个完善的企业不仅要有稳健的商业模式,还要有明晰的发展战略;不仅要有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还要有坚实有力的价值观。

随着家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杨中春的企业也在不久后焕发了第二次生命。2009年,杨中春邀请一家深圳咨询公司进入京久安做内部诊断,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建议。当时的项目带头人就是现在的京久安行政副总许峰。

这之后不久,凭借强劲的技术优势,加上管理的精细化,京久安成为北京市政和水务领域的一匹黑马,并在2011年获得了碧水源的青睐。2011年4月,创业板公司碧水源出资收购京久安50.15%的股权,成为京久安控股股东。

一方面,碧水源看中了京久安在水处理领域工程服务与设备安装方面的丰富经验,后者承担过奥运村北部地区临时水处理设施市政工程等著名水处理工程。京久安的市政工程施工资质,有利于碧水源在水处理施工领域的市场拓展。收购完成后,碧水源增强了公司在污水处理施工领域的技术与工程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借助上市公司更加规范和透明的管理理念,以及强大的资金支持,让京久安每年以原来两三倍的规模向前发展。

但是,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还要不断地去思考,去尝试创新。杨中春的做法是让企业不断拉伸在产业链上的价值。首先,杨中春从品牌、资金、团队、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着手,提升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另外,他在市政和水务产业的上下游领域腾挪布局,从而提升了工程投标的成功率。

杨中春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京久安由原来“做项目的”变成了“开药方的”。

河西再生水厂建设项目印证了京久安这一转型的历程。在这一项目中,京久安团队从设备集成、土建安装,到未来的试运行和自动化,从头到尾介入到全产业链的建设中。

公司注重新的商业模式引入,也是提升工程效率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承接BT项目(建设移交项目)、BOT项目(政府与投资者合作经营基础设施项目)以及TOT项目(国际流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提供覆盖膜投资、设计、集成、安装及运营管理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河西再生水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清河再生水厂、门头沟再生水厂……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陆续开建。

更让杨中春满意的是,京久安承接的北京园博园的主干路建设项目,原本合同金额是五亿元,而京久安依靠碧水源的资金支持,仅用时半年,耗资三亿余元,就将项目漂亮地完成了。

“人在这里,心也在这里”

2012年,许峰又一次来到京久安。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已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峰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杨中春学历普通,样貌普通,财力不是特别雄厚,为何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走南闯北”?

在这位行政副总眼里,杨中春并不完美,他脾气有时很急躁,说话很直接。“企业做大了,难免压力会比较大。”有几次在高管会议上,杨中春曾就管理问题公开批评过许峰,这让许峰很尴尬。“但事后一想,他的话的确有道理。”

杨中春认为,这种“直接”可以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许峰承认,杨中春的直率在现代企业家群体中已经是一种稀缺资源。

杨中春有一个创业理念,“一旦我有所成就,我可以帮助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获得相对合适的平台。”杨中春不排斥员工与其亲属、朋友同在一个企业。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才华和能力,在这里就有一席之地。

刚接触京久安的人,会误认为这是一个传统的家族企业。但在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实践中,许峰的这一想法被彻底颠覆了。

至少在人力资源改革层面,许峰没有遇到过来自杨中春的阻力。“当他的亲属或朋友犯错时,他非但没有做任何袒护,反而会做出更为严厉的处罚。”

除了直率,还有杨中春身上的那份自信,也是吸引许峰从大老远的南方定居于此的原因。

在京久安,杨中春是掌舵人,牢牢掌控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的自信也传递到每一个员工身上。2009年,许峰第一次到京久安时,这家企业员工不到100人;几年时间,京久安就发展到500人的规模。

许峰为很多企业做过诊断和培训,但“真正能够听得进意见,并进行大幅度改革的企业家并不多;承诺之事说到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杨中春却是其中一个。

企业在快速向前发展,杨中春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正是这种创业的痛苦促使他在不断的学习中自我提升。

杨中春告诉记者,他的业余爱好,除了打打乒乓球,就是两三天读完一本书。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充电才不会落伍。“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交往,你要通过所想、所学,获得别人足够的重视。”

从管理学上说,一个成功的经理人一定是集员工的信任于一身。给人以信任,帮助员工解决成长中的难题,是杨中春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记者看来,京久安的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杨中春对员工的信任和重视,他在很用心地经营京久安这个大家庭。他把每一个普通的员工都当成企业的重要资产来培养。在企业价值观的选择上,杨中春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客户利益和股东利益。

“任何一家企业到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

杨中春认为做企业的第一要素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团队。为了打造这支队伍,京久安常年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上至高管,下到基层的每一位员工每年都可以获得20-30天的免费培训。

这一做法也获得了回报。在2012年的7·21暴雨中,京久安员工针对被困的二百多位群众做到了快速响应和高效施救。虽然,杨中春一直强调这是京久安修来的一场佛缘,是做人的本分,但是,没有很强的团队作战意识和作战能力,很难将救援做得如此完美。

杨中春对他的员工有很高的认可度。“如果京久安这个团队不行的话,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希望他的员工“人在这里,心也在这里。”他要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在许峰眼里,杨母是一位善良的中国女性,她待人热情,会把最好的食物拿给客人吃。杨中春自小耳濡目染,他认为做人本该如此。正是怀有这样的胸怀,才会有7·21洪水救人的那一幕;才会有后来的即使损失上千万元,也要将洪水引入京久安在建工程的工地,为的是保证当地住户和高速路上来往车辆的安全。

许峰认为,杨的真诚和员工对他的信任是杨中春不断引领团队走下去的基石,也是未来京久安“开疆扩土”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他在用他的德经营这家企业。”

几年下来,许峰心里的那个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把工作当成自家的事去做

在企业内部,杨中春一直在探索引入崭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让团队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最近,他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在企业内部实施阿米巴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他强调:任何人都可以当阿米巴组织的领导,哪怕是一个基层员工,只要他有目标。

阿米巴经营模式源于稻盛和夫早年创业的困境,当时他一个人既负责研发,又负责营销,当公司发展到100人以上时,觉得苦不堪言,非常渴望有许多个自己的分身可以到各重要部门承担责任。于是,他把公司细分成所谓“阿米巴”的小集体,从公司内部选拔阿米巴领导,并委以经营重任,从而培育出许多具有经营者意识的领导。

对于杨中春来说,虽然没有稻盛和夫早年的困境,但随着公司越做越大,他希望用一种更精细的管理模式让企业运营再上一个台阶。

杨中春强调,“阿米巴模式一旦在企业内部运行,就会出现很多小型的相对独立的团队,相当于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不同的契约关系。这种模式会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也相应地降低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但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这种经营模式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并把它传递给每位员工。作为经营者,要相信员工的能力,有企业发展需要依靠员工智慧的姿态。同样作为员工,必须抱有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关系到企业、客户甚至自己的长期利益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式的经营。

因此,必须让每位员工深刻理解阿米巴经营的具体模式,包括组织构造、运行方式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其实,在京久安内部的薪酬激励环节,多少可以捕捉到阿米巴模式的影子,虽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阿米巴”。

“京久安没有领导,不论你是做项目的,还是做市场的,或者是做后勤的,都是围绕经营这个主旋律在转。你要拿比别人多得多的收入,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辛苦。”

杨中春强调,他的任务就是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一个彷如死水的企业,员工何来积极性可言?如果碗里没有,锅里还剩得下什么?”

他向员工承诺,如果企业发展得好,他们的薪酬就会增加。

京久安员工的收入,除了固定的工资和福利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活动薪酬。“如果一个人刚进企业就知道他以后的薪酬,这个人就不会有长久的动力,就不会出积极的成果,接着他就想跳离这家企业。如果他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他自己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企业的贡献也会大得多。”

在京久安,一个三四人的项目组,一年有可能拿到近百万的薪酬。“如果薪酬是员工自己赚得的,他就会把工作当成自家的事去做。”

在京久安所属的行业里,大多数企业的平均利润只占营业额的0.5%至2%,而京久安每年的净利润能达到营业收入的10%至15%。必须承认,管理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京久安的管理创新还体现在工具创新层面。早在一年前,杨中春就申请了企业微信群。他认为,信息的开放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拉近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他还动员全公司近五百人全部加入到群里。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汇报和工作计划都在群里进行。微信群会根据每个人的发言进行自动排名,从中得知每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性。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市委农工委组织部分基层干部赴苏州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学习调研。现将苏州市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启发思路、推陈出新之作用。

2012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2013年,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含2013年开展试点的71个),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居乡村。2017年,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2017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疏浚村庄河道,保障农民群众基础生活需求)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分级负担机制,根据不同项目性质明确不同投入主体。市级财政重点支持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2013年开展试点的71个示范村庄,市级财政根据打造标准,分档次奖补5240万元,加上其它项目支持,市级扶持资金共计近7000万元。20XX年试点的市级重点村庄,市级财政每村奖补200万,每年10个,三年30个;1000多个规划保留村庄康居乡村建设,市级部门给予业务指导和服务,达到创建标准的,市委市政府给予命名表彰。2017年开始每年1000个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全市三年计划投入60亿元,市级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各区的补助和各市的奖励。吴中区区镇两级财政计划投资40多亿元,完成全区109个特色村、408个重点村、421个无撤并计划一般村和54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的建设任务,2017年当年计划投资8亿元,其中区财政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该区还对区内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采取由区统一扎口、统一与相关部门洽谈等办法,使各项建设费用下降约20%。

4、产业融合,致富农民。针对农村休闲游普遍存在体验项目单一、难以持续吸引游客、农民无法享受更多增值收益等问题,苏州市在镇村布局规划中明确了产业主导,倡导发展六次产业,以就地就近解决农民就业为目标,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和保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综合性农业园区,以企业化理念推动家庭农场集团式发展,以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形态,形成可复制的六次产业新模式。农民全程参与生产、加工以及营销、旅游三大环节,农民增收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园区因地制宜规划设立由家庭农场经营的种养区域,并推行项目、技术、资金、销售等服务。整合资源,统一开展亲子游、采摘游、婚纱摄影等营销服务,为农场持续吸引游客,解决单个农场休闲游粘合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在居民区设专卖店,进餐饮店、企业批量营销等途径,为家庭农场打通销售渠道,农民在全产业链中获得增值收益空间。

5、机制健全,推进有力。市美丽村庄建设办公室组织市住建、市容市政、水务、农委等成员单位建立联合督查和验收制度,加强工作力量,加大工作协调和指导。各地、各部门围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建设目标,加强配合,细化任务,周密布置工作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水务)局,凡推进过程中出现困难矛盾,立即召开联席会议,梳理问题原因,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当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按照既定目标,江宁、高淳两区必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任务,市级示范村累计须达100个。学习借鉴苏州经验,建议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近几年,南京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虽有较大提升,但建设标准还较低,覆盖面还不高,污水仍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重中之中。建议学习苏州经验,结合十三五规划安排,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方案,用几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二是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区为单位,对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并与相关建设单位打包协商,以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降低建设成本。三是加快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同时,着手研究面上农村环境整治的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中共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2017年7月10日

2017美丽乡村调查报告(2)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17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7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17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2017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加快资金筹措。一是争取上级奖补资金,集中建设,建出精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市、县要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配套资金;三是整合各专项资金,加强部门衔接与协作,集中使用资金;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平台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及个人捐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对于整合专项资金,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单独账户,单独核算,确保整合专项资金的利用。

四是严格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全部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实行招标采购。首先进行项目的组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认真设计,对于必须招标进行设计的项目,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有水平的专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工作。其次对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招标要求,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要求实施,严格按照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评标、中标的程序进行。

五是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行全程质量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主要负责人、参建单位的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六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手续,严禁挪用和挤占。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资金的领拨、支出原始凭证归集、审核、报帐等工作。

八、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二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

三是认识不深。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总是拖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九、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镇人民政府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同志们:这次全市国资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以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国企新局面,喜迎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直辖十周年。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客观估价去年工作20__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谋划打好“直辖牌”、“库区牌”,扎实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全市国企工作呈现出喜事连台、亮点纷呈的积极态势,集中体现在十大亮点上。一是发展势头强势不减,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净增672亿元,达到4376亿元,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所有者权益达到1110亿元,同比增长17.2。29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有重钢、商社、机电等23户创销售收入历史新高,有化医、机电、建工等17户创利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工商产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8.1;利润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68.9。投资集团完成投资额351亿元、融资额486亿元,同比增长35.6、18.6。金融企业存贷款余额达到1067亿元、728亿元,同比增长21.8、16.1;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8.6;利润总额8.4亿元,同比增长24.7。36户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资产总额已达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长33.8。二是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地位作用充分显现。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入库税金和基金收入上交总额29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6.5,成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动力。国有工业实现利润92.2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57.6,充当了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主体。吸纳在职职工65万人、临时职工15万人、离退休职工36万人,成为职工就业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抗旱救灾捐款总额7200万元,占全市非财政性资金的43,充分体现了国有资产的砥柱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在地铁中心花园、鸿泰大厦、天文台大厦等几十幢烂尾楼的处理,“三金三乱”、农寰超市、小煤矿关闭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重庆野生动物园、重庆日报培训中心、合川康润公司的处理中,也是国有企业挺身而出,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充当了资金托盘、稳定托底的主体。三是战略影响日趋显著,直辖和库区牌工作全面开展。建投、燃气、化医、盐业、建工、城建、招标、投资咨询、茧丝绸、外贸等19户集团实现战略整合,集团整合数创历年之最。资产的相对集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创造了积极条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户均资产总额已达150亿元,有80以上的集团在市内同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有60以上的集团在西部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有20以上的集团已进入全国第一集团行列。机电、化医、建工、轻纺、西南铝等5户企业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加上重钢、商社、长安、电力、烟草,全市销售收入上100亿的国有集团已达10户。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有力增强了国有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力支撑了直辖牌和库区牌的全面打响。重钢、机电、化医、轻纺、农工商等集团的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库区,高发、交旅、水务、能投、水投、开投、港务物流等集团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库区陆续上马,商社、联交所等集团的一大批商业网点、市场网点在库区布局新建,农信社、商行的机构网点,为库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渝富、三峡担保也为解决库区历史遗留问题、打破融资瓶颈发挥了特殊作用。四是遗留问题加速化解,和谐国企稳步构建。清偿国企对职工的“三金两款”拖欠4.6亿元,已完成总拖欠的67。全面清理国企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欠税、欠费,并制定了两年清偿的工作计划。分析研究了国企历史沉积的4963件法律纠纷,协调了结了一批大案疑案,启动了集中两年办结遗案的工作规划。处置国企不良债务和资产80多亿元,包括重钢与深圳金源、机电与北京中车、十八冶与万贯公司、以及粮油集团等集团的资产损失等,既恢复了集团的金融信誉,又促进了企业和谐,为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6.5、实现金融利润65亿元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解决了建工一建等四户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机电、轻纺、化医、四联、商社等企业 集团多名上访老户问题。在市政府领导下,企业中小学退休教师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的问题、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问题、原8023部队人员和复员老战士的诉求问题等已得到基本解决。全市国有企业总量下降20,国企职工到市委和市政府集访、上街堵路和聚众闹事、重复上访同比分别下降12、18、16。五是带动多种所有制共谋发展,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商行、西证、化医、机电、公交等企业集团成功引入香港大新银行、意大利依维柯、中建银、广州一汽、长春轨道、日本大冢化学、上海泰康、深圳华美、上海高齐等一大批外资、内资或民营资本;城投、地产、江北城投、渝富、能投等企业集团与中石化、长安、建设、普天、国开行等中央企业、金融机构成功合作;轻纺、交运、交旅、能投等企业集团与区县企业的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建工、水务、四联等9户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全面启动,重啤、建峰、重百等13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圆满完成股改,国资带动、引导民营、外资等其他所有制经济共谋发展的积极态势已经显现。企业集团缩短管理链三年共关闭、消号425户,工作目标较好实现。锅炉厂等13户国企实现破产终结,无专厂等17户国企新进入破产司法程序,新争取搪瓷厂等17户国企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创历年之最。尤其是特钢破产工作,受到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能把问题如此繁杂、人员众多的全国最大国企破产案平稳处置,实属不易,整体思路和操作方案值得学习推广。六是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果,发展迈入内涵式快车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集团坚持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大胆探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新路子,市属国有工业集团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5,研发费投入同比增长25.8;长安、建设、船舶等中央在渝企业和机电、化医、轻纺等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31个新产品获20__-20__年度全市优秀新产品,占全市获奖产品总数的80。化医集团循环经济发展喜人,庆铃与日本五十铃的合作全面升级,重煤创造了高档普采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溜子长度两项全国之最,四联核电控制系统仪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垄断,重啤与三医大联合开发的我国第一个脂质体冻干制剂、第一个人工合成多肽疫苗-乙肝疫苗新药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城投和城建成功建造长江第一跨大桥。体制创新是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机电、化医等集团“资金池”、“结算中心”建立并良性运行,化医集团资金池日均现金周转量达4亿元,重煤集团内部结算中心拥有存量资金7.5亿元,8成以上市属产业集团实现财务管理、生产基地、营销、市场、资本运作和增长点六个集中,标志着产业集团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七是投融资主体功能到位,重大基建项目顺利推进。市属投资集团全年投资额占全市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6。地产、城投、高发、交旅等企业集团承建的内环线沥清罩面、嘉华嘉陵江大桥、高九路、菜园坝长江大桥、嘉滨路牛滴段、市图书馆、嘉陵江悦来大桥、市少年宫改造、中医院迁建、重庆科技、国泰大戏院、重庆美术馆、“二环八射”和县级公路建设等直辖10周年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开工。水务、能投、公交等企业集团承建的污水处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公交运力等重大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29个污水处理厂;天然气输气管网达到3000多公里,贮输配气站110座;公交运力达到6000辆,日均客运量达到305万人次。电力、移动、邮管局等中央在渝企业也做出积极贡献,全市“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总计投资11亿元,近32万农民实现百年有电梦想;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正式开通;900多个三峡报刊亭投入使用。八是金融企业喜事连台,地方金融体系基本完善。商行实现债务剥离,股本增至20亿元,引入香港大新银行、美国凯雷基金等战略投资者,进入全球1000强银行之列。西证成为全国第一家政府主导重组成功的地方券商,并获中建银18亿元资金支持,结束连续5年亏损,实现当年赢利。信用联社25亿元央行票据兑现到位13.6亿元,合作银行的组建已全面启动,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78亿元、560亿元,成为全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银监会已批准,部分股东退出重庆国信,重庆国信的资本实力和管理的信托财产已列居西部首位,可望迅速进入全国B级信托公司行列。银海租赁、安诚保险、大东方人寿保险、三峡担保挂牌运行。渝富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破产、退城进园的周转平台,通过土地收购和债务处置等共提供周转资金25.6亿元;作为地方金融产业重组的操作平台,已帮助商行、西证等完成不良债务剥离,已成为商行、西证、安诚保险、三峡担保、银海租赁的主要股东,今年还将在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中发挥作用,一个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已经具备。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担保、租赁等为一体的地方国有金融体系基本完善,并成为推动我市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九是班子建设呈现新状态,企业党建迈上新台阶。集团班子换届全面启动,共调整充实集团级领导班子219人次,交流集团领导43人次,调整调出了凝聚力、活力和生产力,集团班子呈现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新状态。国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指导企业党组织建立相关制度1915个,并广泛推广和运用1674个。“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百亿集团”大型新闻 宣传活动,诚信企业文化构建活动,和谐与奉献先进模范演讲活动,“激情岁月、心系国企”的“六个一”系列活动等成功举办,营造了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国企改革发展新氛围。国企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共立案调查118件,结案9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6人,实施责任追究8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91万元。十是学改活动初见成效,国资委三大功能明显增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有力促进了国资委机关职工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作风转变。通过国资委管资产与管人、管事68个文件制度的全面清理和修改完善,进一步突显了国资委导向、监管、服务的三大功能。通过公文办理通报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年内无一件因人为因素未办结件(事)。通过年薪预分配制度的建立,更大程度调动了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通过财务监管提示和警示制度、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更加强化了国有资本运行的动态监控。通过完善委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更加强化了国资委直接对重点企业服务的功能。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奇帆常务副市长亲自指挥的结果,是市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和全市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表示衷心地感谢!二、冷静分析存在不足成绩令人振奋,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与大集团战略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到位,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很突出,工业集团净资产回报率仍然偏低。二是与大集团主导、带动和影响力定位相适应的大项目、大投入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工业集团计划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不足40;高新技术产业计划投资仅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35.6。三是与国家三年基本完成国企改革、完成政策性破产要求相匹配的推动力度不够。全市还有33户市级企业需要关闭破产,资金缺口达40多亿元。在缩减集团管理链的同时,个别集团仍有新的子公司、孙公司产生。四是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国企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企业集团历史沉积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仍高达4900多件,不仅企业官司缠身,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社会职能移交、征地动迁农转非和企业退休教师、复转军人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企业集团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欠税欠费高达13.5亿元。五是与加快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监管创新力度不足。因管理缺位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长期微亏、微利现象,参股企业长期无投资回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在许多企业形同虚设,国有资本同股不同权,职务消费过大过滥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六是与直辖牌、库区牌相匹配的大集团、大品牌培育力度不够,企业集团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抗风险能力不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居危思进、未雨绸缪,必须客观分析、抓紧解决。三、智慧应对今年形势今年形势总体向好,但对负面因素仍不容低估。从有利方面看: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直辖十周年等大事喜事,和谐社会建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推进和深化,将为国企改革发展聚集更加旺盛的人气。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全面提速,西部大开发全面升温,证券市场持续回暖,直辖牌和库区牌两张牌互动推进,将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的更为有利的条件。国家对“三农”、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社会事业和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前所未有,将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市进入项目加快实施、加大投入的高峰期,也将为国企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从不利方面看:中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结束,汽车等个别制造业和银行、电信等个别服务业的全面放开,对国企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石油、煤炭、矿产等稀缺和战略资源调控趋紧,价格及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将不同程度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央继续严把土地、信贷和市场准入门槛,将给企业项目资金和土地需求增添新的压力。汇率、税制、能源资源价格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也极可能导致某些行业和产业运行的大起大落。智慧应对形势,统筹谋划今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揽全局,以城乡统筹发展试验为契机,以大幅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为基本任务,更加强调精神状态的激发和发展理念的更新,更加强调出资人的准确定位和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的又好又快,更加强调改革前沿的研判,更加强调企业与社会、自然等各种要素的和谐,更加强调在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中的积极贡献,以此来大幅提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要通过积极工作,努力实现五大调控目标。一是国资保值增值目标。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000亿元,净资产达到1500亿元。工商产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金融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投资集团保持现金流平衡。二是国企改革目标。集团劣势企业净减80户以上。新启动5户市级国有企业破产,完成10户破产未终结的市级国有企业终结。再处置不良资产和不良债务50亿元以上。三是技术创新目标。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研发费投入同比增长30以上。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创一批知名品牌。四是国企和谐目标。完成国企职工“三金两款”清欠。国企职工收入增幅超过全市社平工资增幅。国企领导人员违法违纪结案率超过85。基本解决因非正常原因导致国企职工的集体上访。五是社会贡献目标。市属国有企业上缴税金达到60亿元。清欠国企对政府税费和对水电气行业欠费5亿元以上。完成直辖10周年重点工程,新开工地铁一号线一期、江北城中央公园片区地下空间及园林建筑 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投资额占全市基建投资额的比重达到35以上。四、务实推动十大工程做好今年工作,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体,务实推动,全力实现国企又好又快和谐发展。(一)重钢整体搬迁工程。重钢集团整体搬迁,是全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关键性决策,关系全市“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全局,市委、市政府已将其确定为全市“一号工程”。国资委将具体操作,全力支持。重钢集团要统筹规划,抓紧形成具体方案,在确保稳定、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污染企业环保搬迁,主城环线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是利用国企土地级差推动企业综合改造的重大机遇,涉及化医、轻纺、机电、能投、公交、交运等一大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和长安、嘉陵、建设、包装、巴山等一批中央在渝企业。相关集团要抓住机遇,用活用好国家和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在搬迁中盘活土地资源,同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搬迁,实现搬活、搬大、搬强的目标。渝富、城投、地产等集团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优势,确保搬迁资金按搬迁进度及时到位。区县工业园区建设是各区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各区县的政策宝地,各大集团要有承包区县工业园区的胆识和气魄,发挥国企大集团在人才、项目、资金上的优势,带动区县工业发展,也为自身发展找出空间,国资委将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二)集团战略深化工程。以大集团带动大产业、争取大政策、控制大资源、占有大市场,是我们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方向。在企业集团整合基本到位的基础上,今年,要把大集团战略的重心调整到夯实集团管理基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上。国资委要对历年整合集团实施追踪问效,促进集团班子、资源、主业、市场、文化等全方位融合。要加大对集团培育主业和主业项目投入的支持力度,启动非主业资产的重新配置,剥离非主业资产组建新的企业集团或划转其他集团作为主业发展。要进一步盘活集团土地、上市公司、品牌、技术等资源,推动增发、债券、信托等金融创新,促进集团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壮大集团资本实力和资金实力。力争用2-3年时间,将投资集团全部打造成为资产100亿集团,将市属工商产业集团全部打造成为销售100亿集团。企业集团要加大集团所属企业的整合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要适应集团规模扩大和功能调整的需要,构建集团体制、盈利、商业新模式和资本运作、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新体系。要实施战略扩张,与产业关联集团、战略投资集团和金融机构结成战略联盟,提高集团对稀缺资源、能源资源等战略资源的占有度,对周边市场的辐射力,在金融、证券、期货、外汇、人才等要素市场的活跃度。(三)国企产权改造工程。产权多元化改造是我们当前要着力推进的重要环节。去年末,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__]97号)。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国有与民营、外资等其他经济成份和谐发展的积极态势;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积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积极采取改组、整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企业集团对所属企业要一户一策制订产权改造方案。总体要求是,投资集团保持国有控股,对水务、公路等成熟项目组建二级子公司,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合作经营;对公交、燃气等公共设施产业,引入央企和民营资本参与经营。工商产业集团中的地方支柱产业集团、行业龙头集团和未来先导产业集团,保持国有控股;集团下属骨干企业,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他竞争性企业可实施国有相对参股、全部退出或谨慎尝试经营骨干和职工持股。地方金融企业目前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并积极探索引入外资、民营资本,构建多元投资金融企业。在加快产权改造过程中,要注意程序公开、交易公平问题;要在评估的前提下公开处置资产和转让股权,防止暗箱操作;要与引进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者相结合,以股权换发展、换资产、换稳定,引进新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四)集团品牌打造工程。集团品牌既是集团的形象,更是城市战略地位的标志。今后企业的盈利模式不仅靠产品,而更靠品牌,以品牌搭建营运平台,在平台上制定标准,以标准建立通道,在通道上形成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控制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现有知名企业的影响力,扩大重点企业集团和集团所属企业“小巨人”的名气度。要加大企业家的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重庆国企企业家的社会形象。要围绕全市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集团主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名片。要从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产品品质,从发展产品链、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挖掘产品价值内涵、打造品牌文化入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产品。(五)劣势企业退出工程。“不强不立、不进则退”。要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产的调整力度,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要撤换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属于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破产退出,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年内,集团所属企业亏损面必须控制在10以内。要吃好国家政策性破产的“最后晚餐”。我市纳入国家四年政策性破产规划企业33户,涉及职工5.7万人,资产总额65.8亿元,负债总额112.1亿元。国资委将积极争取国家对剩余的14户企业尽快下达正式计划。各大集团必须充分发挥资金托盘和稳定托底功能,筹集破产资金,提前介入破产工作,制定稳定工作预案,确保破产工作稳步推进,特别要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利益。要按照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启动第二轮缩短企业集团管理链工作,年内,必须确保再减集团所属二级、三级及以下级企业80户。(六)集团整体上市工程。整体上市是实现国有资本证券化、股权社会化、监督公众化的重要途径。国内资本市场经过多年低迷后,去年得到迅猛发展。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国企大蓝筹回流A股,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对外资开放A股投资等多重利好趋动下,沪深指数上涨100以上,投资者热情高涨,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配置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要抓住机遇,下决心实现整体上市或部分上市。目前,机电、水务、能投、西证等9大集团整体上市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要提速推进。推进中,要合理选境内或境外上市地,合理选择上市保荐人及中介机构,合理选择IPO或借壳上市,合理圈定上市资产。争取年内有半数以上完成上市审批工作,1-2户正式上市交易。(七)监管规范创新工程。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关系。国有企业的基本属性是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是资产所有者是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有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创新,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国资委将在全面清理、修订完善国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创新国资委对出资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机制,区别企业集团类型、功能、发展状态的差异性,建立分类指导机制,分类明确改革发展战略,分类构建统计评价、考核分配、激励约束、治理结构体系。创新财务高管人员的管理体制,探索实施总会计师履职评估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探索健全法律风险源头防范机制和经济案件诉讼应对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建立健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教 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机制,违纪、违法处置的快速运行机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保护机制。创新监事会的监督机制,扎实推进监事会的工作体制创新,丰富监事会的职能职责,依法实现监事会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真正到位,努力实现由结果监督检查向过程监督检查转变,由财务监督检查向企业重大决策监督检查转变,由定期集中汇报监督检查情况向发现问题及时专项汇报转变。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投资管理办法,探索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国有股管理,建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动态监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并依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形成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状态,构建集团主业资本、重点企业持续发展和非主业资本、长期亏损企业、纯竞争企业有序退出的新机制。着力解决工商企业长期不正常亏损或微利的问题,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不到位、投资回报不好的问题,规范企业集团的非主业、境外、参股投资行为和对外担保、委托理财行为。(八)和谐国企构建工程。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国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所在。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务消费和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建立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匹配的职工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以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要集中处置一批历史沉积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松绑国有企业的案件纠缠。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年内完成对职工的“三金两款”拖欠。争取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涉及企业职工自身利益的政策执行到位问题,清偿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10.5亿元欠费,年内要清偿掉一半以上。职工既是构建和谐国企的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要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对企业重组、改制等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有关事项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职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积极性。调整和重组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作用,国有独资引入非国有投资者的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不参股企业的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上访问题,在不违背政策和引起连锁反应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照顾职工的切身利益。(九)国企党建提升工程。国企改革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要以培育打造现代企业家队伍、防范企业负责人的道德风险、增强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的培养、教育、选聘机制创新。要重点研究解决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源整合问题;部分企业领导班子人员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部分经营效益不佳、改革乏力的企业领导人员的调整问题;部分国有产权代表在岗不到位、不切实维护国有产权利益的问题等。要扎实做好企业集团领导班子换届和适应性调整、充实工作,建立企业负责人的末位淘汰制度,原则上每一户集团班子都要配备适当数量的中青年成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队伍是国企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和先锋模范。要以选好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开好国资委党代表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凝聚党员干部职工人心。要以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企业的党建工作难点的重点突破为抓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企业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提升以人本、创新、诚信、廉洁为内核的和谐文化建设水平,培育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塑造企业灵魂。要围绕直辖十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创新国企宣传、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和工会群团工作,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国企新氛围。要以清理纠正国有企业收送礼金、帮助亲属经商、企业自主决定津补贴标准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离退休工作,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工作的减震器、稳压器和推进器作用。(十)机关运作转型工程。国资委能否严格按照出资人定位履行职责,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我们将以巩固和扩大“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成果为主线,切实推动机关运作转型,努力把“特色机构”做“特”,形成国资委领导把7成以上精力投入参与、推动、解决企业重大问题的积极态势;形成国资委全员参与企业资本运作、重大改制重组,协作解决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工作态势;形成国资委依法监管,企业董事会依法决策、经理层自主经营、监事会监督检查、党委会保证监督、纪委会保驾护航、职代会民主管理的监管态势。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着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经营优势等。国资委倡导市属企业、中央和外地在渝企业加强合作,实现战略发展;将以党的建设为纽带,加大对中央和外地在渝企业的联系、指导、服务和支持力度。今年,国资委要探索建立委领导分工联系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的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市级有关部门是推动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集团要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国资委将主动沟通,互相配合,构建共同促进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区县国资监管机构是全市国资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环境不尽相同,监管的企业差别较大,要把勇于探索与谨慎从事有机结合起来,牢记使命,把好定位,大胆探索。国资委将以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为基本原则,进一步简化相关手续、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鼓励和推动市级企业与区县企业的协作、配合、重组;将充分尊重区县政府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导向权;将建立健全服务和工作支持平台。同志们,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城乡统筹试验工作全面启动。国资委将以全新的工作面貌、工作机制和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从而支撑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企业负责人必须集中精力,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全力推动国企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实现乡统筹、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我们必将不辱使命,国企改革发展必将取得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这次全市国资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以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国企新局面,喜迎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直辖十周年。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去年工作

20*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谋划打好“直辖牌”、“库区牌”,扎实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全市国企工作呈现出喜事连台、亮点纷呈的积极态势,集中体现在十大亮点上。

一是发展势头强势不减,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净增672亿元,达到4376亿元,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所有者权益达到1110亿元,同比增长17.2%。29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有重钢、商社、机电等23户创销售收入历史新高,有化医、机电、建工等17户创利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工商产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8.1%;利润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68.9%。投资集团完成投资额351亿元、融资额486亿元,同比增长35.6%、18.6%。金融企业存贷款余额达到1*7亿元、728亿元,同比增长21.8%、16.1%;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8.6%;利润总额8.4亿元,同比增长24.7%。

36户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资产总额已达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长33.8%。

二是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地位作用充分显现。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入库税金和基金收入上交总额29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6.5%,成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动力。国有工业实现利润92.2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57.6%,充当了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主体。吸纳在职职工65万人、临时职工15万人、离退休职工36万人,成为职工就业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抗旱救灾捐款总额7200万元,占全市非财政性资金的43%,充分体现了国有资产的砥柱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在地铁中心花园、鸿泰大厦、天文台大厦等几十幢烂尾楼的处理,“三金三乱”、农寰超市、小煤矿关闭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重庆野生动物园、重庆日报培训中心、合川康润公司的处理中,也是国有企业挺身而出,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充当了资金托盘、稳定托底的主体。

三是战略影响日趋显著,直辖和库区牌工作全面开展。建投、燃气、化医、盐业、建工、城建、招标、投资咨询、茧丝绸、外贸等19户集团实现战略整合,集团整合数创历年之最。资产的相对集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创造了积极条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户均资产总额已达150亿元,有80%以上的集团在市内同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有60%以上的集团在西部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有20%以上的集团已进入全国第一集团行列。机电、化医、建工、轻纺、西南铝等5户企业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加上重钢、商社、长安、电力、烟草,全市销售收入上100亿的国有集团已达10户。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有力增强了国有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力支撑了直辖牌和库区牌的全面打响。重钢、机电、化医、轻纺、农工商等集团的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库区,高发、交旅、水务、能投、水投、开投、港务物流等集团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库区陆续上马,商社、联交所等集团的一大批商业网点、市场网点在库区布局新建,农信社、商行的机构网点,为库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渝富、三峡担保也为解决库区历史遗留问题、打破融资瓶颈发挥了特殊作用。

四是遗留问题加速化解,和谐国企稳步构建。清偿国企对职工的“三金两款”拖欠4.6亿元,已完成总拖欠的67%。全面清理国企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欠税、欠费,并制定了两年清偿的工作计划。分析研究了国企历史沉积的4963件法律纠纷,协调了结了一批大案疑案,启动了集中两年办结遗案的工作规划。处置国企不良债务和资产80多亿元,包括重钢与深圳金源、机电与北京中车、十八冶与万贯公司、以及粮油集团等集团的资产损失等,既恢复了集团的金融信誉,又促进了企业和谐,为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6.5%、实现金融利润65亿元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解决了建工一建等四户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机电、轻纺、化医、四联、商社等企业集团多名上访老户问题。在市政府领导下,企业中小学退休教师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的问题、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问题、原8023部队人员和复员老战士的诉求问题等已得到基本解决。全市国有企业总量下降20%,国企职工到市委和市政府集访、上街堵路和聚众闹事、重复上访同比分别下降12%、18%、16%。

五是带动多种所有制共谋发展,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商行、西证、化医、机电、公交等企业集团成功引入香港大新银行、意大利依维柯、中建银、广州一汽、长春轨道、日本大冢化学、上海泰康、深圳华美、上海高齐等一大批外资、内资或民营资本;城投、地产、江北城投、渝富、能投等企业集团与中石化、长安、建设、普天、国开行等中央企业、金融机构成功合作;轻纺、交运、交旅、能投等企业集团与区县企业的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建工、水务、四联等9户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全面启动,重啤、建峰、重百等13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圆满完成股改,国资带动、引导民营、外资等其他所有制经济共谋发展的积极态势已经显现。企业集团缩短管理链三年共关闭、消号425户,工作目标较好实现。锅炉厂等13户国企实现破产终结,无专厂等17户国企新进入破产司法程序,新争取搪瓷厂等17户国企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创历年之最。尤其是特钢破产工作,受到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能把问题如此繁杂、人员众多的全国最大国企破产案平稳处置,实属不易,整体思路和操作方案值得学习推广。

六是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果,发展迈入内涵式快车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集团坚持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大胆探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新路子,市属国有工业集团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5%,研发费投入同比增长25.8%;长安、建设、船舶等中央在渝企业和机电、化医、轻纺等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31个新产品获2005-20*年度全市优秀新产品,占全市获奖产品总数的80%。化医集团循环经济发展喜人,庆铃与日本五十铃的合作全面升级,重煤创造了高档普采煤层倾角和工作面溜子长度两项全国之最,四联核电控制系统仪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垄断,重啤与三医大联合开发的我国第一个脂质体冻干制剂、第一个人工合成多肽疫苗-乙肝疫苗新药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城投和城建成功建造长江第一跨大桥。体制创新是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机电、化医等集团“资金池”、“结算中心”建立并良性运行,化医集团资金池日均现金周转量达4亿元,重煤集团内部结算中心拥有存量资金7.5亿元,8成以上市属产业集团实现财务管理、生产基地、营销、市场、资本运作和增长点六个集中,标志着产业集团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七是投融资主体功能到位,重大基建项目顺利推进。市属投资集团全年投资额占全市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6%。地产、城投、高发、交旅等企业集团承建的内环线沥清罩面、嘉华嘉陵江大桥、高九路、菜园坝长江大桥、嘉滨路牛滴段、市图书馆、嘉陵江悦来大桥、市少年宫改造、中医院迁建、重庆科技、国泰大戏院、重庆美术馆、“二环八射”和县级公路建设等直辖10周年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开工。水务、能投、公交等企业集团承建的污水处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公交运力等重大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29个污水处理厂;天然气输气管网达到3000多公里,贮输配气站110座;公交运力达到6000辆,日均客运量达到305万人次。电力、移动、邮管局等中央在渝企业也做出积极贡献,全市“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总计投资11亿元,近32万农民实现百年有电梦想;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正式开通;900多个三峡报刊亭投入使用。

八是金融企业喜事连台,地方金融体系基本完善。商行实现债务剥离,股本增至20亿元,引入香港大新银行、美国凯雷基金等战略投资者,进入全球1000强银行之列。西证成为全国第一家政府主导重组成功的地方券商,并获中建银18亿元资金支持,结束连续5年亏损,实现当年赢利。信用联社25亿元央行票据兑现到位13.6亿元,合作银行的组建已全面启动,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78亿元、560亿元,成为全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银监会已批准,部分股东退出重庆国信,重庆国信的资本实力和管理的信托财产已列居西部首位,可望迅速进入全国B级信托公司行列。银海租赁、安诚保险、大东方人寿保险、三峡担保挂牌运行。渝富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破产、退城进园的周转平台,通过土地收购和债务处置等共提供周转资金25.6亿元;作为地方金融产业重组的操作平台,已帮助商行、西证等完成不良债务剥离,已成为商行、西证、安诚保险、三峡担保、银海租赁的主要股东,今年还将在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中发挥作用,一个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已经具备。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担保、租赁等为一体的地方国有金融体系基本完善,并成为推动我市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是班子建设呈现新状态,企业党建迈上新台阶。集团班子换届全面启动,共调整充实集团级领导班子219人次,交流集团领导43人次,调整调出了凝聚力、活力和生产力,集团班子呈现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新状态。国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指导企业党组织建立相关制度1915个,并广泛推广和运用1674个。“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百亿集团”大型新闻宣传活动,诚信企业文化构建活动,和谐与奉献先进模范演讲活动,“激情岁月、心系国企”的“六个一”系列活动等成功举办,营造了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国企改革发展新氛围。国企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共立案调查118件,结案9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6人,实施责任追究8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91万元。

十是学改活动初见成效,国资委三大功能明显增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有力促进了国资委机关职工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作风转变。通过国资委管资产与管人、管事68个文件制度的全面清理和修改完善,进一步突显了国资委导向、监管、服务的三大功能。通过公文办理通报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年内无一件因人为因素未办结件(事)。通过年薪预分配制度的建立,更大程度调动了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通过财务监管提示和警示制度、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更加强化了国有资本运行的动态监控。通过完善委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更加强化了国资委直接对重点企业服务的功能。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奇帆常务副市长亲自指挥的结果,是市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和全市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冷静分析存在不足

成绩令人振奋,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与大集团战略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到位,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很突出,工业集团净资产回报率仍然偏低。二是与大集团主导、带动和影响力定位相适应的大项目、大投入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工业集团计划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不足40%;高新技术产业计划投资仅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35.6%。三是与国家三年基本完成国企改革、完成政策性破产要求相匹配的推动力度不够。全市还有33户市级企业需要关闭破产,资金缺口达40多亿元。在缩减集团管理链的同时,个别集团仍有新的子公司、孙公司产生。四是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国企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企业集团历史沉积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仍高达4900多件,不仅企业官司缠身,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社会职能移交、征地动迁农转非和企业退休教师、复转军人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企业集团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欠税欠费高达13.5亿元。五是与加快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监管创新力度不足。因管理缺位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长期微亏、微利现象,参股企业长期无投资回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在许多企业形同虚设,国有资本同股不同权,职务消费过大过滥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六是与直辖牌、库区牌相匹配的大集团、大品牌培育力度不够,企业集团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抗风险能力不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居危思进、未雨绸缪,必须客观分析、抓紧解决。

三、智慧应对今年形势

今年形势总体向好,但对负面因素仍不容低估。从有利方面看: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直辖十周年等大事喜事,和谐社会建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推进和深化,将为国企改革发展聚集更加旺盛的人气。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全面提速,西部大开发全面升温,证券市场持续回暖,直辖牌和库区牌两张牌互动推进,将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的更为有利的条件。国家对“三农”、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社会事业和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前所未有,将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市进入项目加快实施、加大投入的高峰期,也将为国企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从不利方面看:中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结束,汽车等个别制造业和银行、电信等个别服务业的全面放开,对国企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石油、煤炭、矿产等稀缺和战略资源调控趋紧,价格及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将不同程度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央继续严把土地、信贷和市场准入门槛,将给企业项目资金和土地需求增添新的压力。汇率、税制、能源资源价格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也极可能导致某些行业和产业运行的大起大落。

智慧应对形势,统筹谋划今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揽全局,以城乡统筹发展试验为契机,以大幅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为基本任务,更加强调精神状态的激发和发展理念的更新,更加强调出资人的准确定位和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的又好又快,更加强调改革前沿的研判,更加强调企业与社会、自然等各种要素的和谐,更加强调在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中的积极贡献,以此来大幅提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要通过积极工作,努力实现五大调控目标。一是国资保值增值目标。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000亿元,净资产达到1500亿元。工商产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金融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投资集团保持现金流平衡。二是国企改革目标。集团劣势企业净减80户以上。新启动5户市级国有企业破产,完成10户破产未终结的市级国有企业终结。再处置不良资产和不良债务50亿元以上。三是技术创新目标。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研发费投入同比增长30%以上。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创一批知名品牌。四是国企和谐目标。完成国企职工“三金两款”清欠。国企职工收入增幅超过全市社平工资增幅。国企领导人员违法违纪结案率超过85%。基本解决因非正常原因导致国企职工的集体上访。五是社会贡献目标。市属国有企业上缴税金达到60亿元。清欠国企对政府税费和对水电气行业欠费5亿元以上。完成直辖10周年重点工程,新开工地铁一号线一期、江北城中央公园片区地下空间及园林建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投资额占全市基建投资额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四、务实推动十大工程

做好今年工作,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体,务实推动,全力实现国企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一)重钢整体搬迁工程。

重钢集团整体搬迁,是全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关键性决策,关系全市“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全局,市委、市政府已将其确定为全市“一号工程”。国资委将具体操作,全力支持。重钢集团要统筹规划,抓紧形成具体方案,在确保稳定、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污染企业环保搬迁,主城环线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是利用国企土地级差推动企业综合改造的重大机遇,涉及化医、轻纺、机电、能投、公交、交运等一大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和长安、嘉陵、建设、包装、巴山等一批中央在渝企业。相关集团要抓住机遇,用活用好国家和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在搬迁中盘活土地资源,同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搬迁,实现搬活、搬大、搬强的目标。渝富、城投、地产等集团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优势,确保搬迁资金按搬迁进度及时到位。

区县工业园区建设是各区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各区县的政策宝地,各大集团要有承包区县工业园区的胆识和气魄,发挥国企大集团在人才、项目、资金上的优势,带动区县工业发展,也为自身发展找出空间,国资委将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二)集团战略深化工程。

以大集团带动大产业、争取大政策、控制大资源、占有大市场,是我们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方向。在企业集团整合基本到位的基础上,今年,要把大集团战略的重心调整到夯实集团管理基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上。

国资委要对历年整合集团实施追踪问效,促进集团班子、资源、主业、市场、文化等全方位融合。要加大对集团培育主业和主业项目投入的支持力度,启动非主业资产的重新配置,剥离非主业资产组建新的企业集团或划转其他集团作为主业发展。要进一步盘活集团土地、上市公司、品牌、技术等资源,推动增发、债券、信托等金融创新,促进集团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壮大集团资本实力和资金实力。力争用2-3年时间,将投资集团全部打造成为资产100亿集团,将市属工商产业集团全部打造成为销售100亿集团。

企业集团要加大集团所属企业的整合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要适应集团规模扩大和功能调整的需要,构建集团体制、盈利、商业新模式和资本运作、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新体系。要实施战略扩张,与产业关联集团、战略投资集团和金融机构结成战略联盟,提高集团对稀缺资源、能源资源等战略资源的占有度,对周边市场的辐射力,在金融、证券、期货、外汇、人才等要素市场的活跃度。

(三)国企产权改造工程。

产权多元化改造是我们当前要着力推进的重要环节。去年末,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97号)。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国有与民营、外资等其他经济成份和谐发展的积极态势;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积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积极采取改组、整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企业集团对所属企业要一户一策制订产权改造方案。总体要求是,投资集团保持国有控股,对水务、公路等成熟项目组建二级子公司,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合作经营;对公交、燃气等公共设施产业,引入央企和民营资本参与经营。工商产业集团中的地方支柱产业集团、行业龙头集团和未来先导产业集团,保持国有控股;集团下属骨干企业,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他竞争性企业可实施国有相对参股、全部退出或谨慎尝试经营骨干和职工持股。地方金融企业目前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并积极探索引入外资、民营资本,构建多元投资金融企业。

在加快产权改造过程中,要注意程序公开、交易公平问题;要在评估的前提下公开处置资产和转让股权,防止暗箱操作;要与引进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者相结合,以股权换发展、换资产、换稳定,引进新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

(四)集团品牌打造工程。

集团品牌既是集团的形象,更是城市战略地位的标志。今后企业的盈利模式不仅靠产品,而更靠品牌,以品牌搭建营运平台,在平台上制定标准,以标准建立通道,在通道上形成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控制力。

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现有知名企业的影响力,扩大重点企业集团和集团所属企业“小巨人”的名气度。要加大企业家的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重庆国企企业家的社会形象。要围绕全市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集团主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名片。要从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产品品质,从发展产品链、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挖掘产品价值内涵、打造品牌文化入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产品。

(五)劣势企业退出工程。

“不强不立、不进则退”。要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产的调整力度,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要撤换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属于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破产退出,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年内,集团所属企业亏损面必须控制在10%以内。

要吃好国家政策性破产的“最后晚餐”。我市纳入国家四年政策性破产规划企业33户,涉及职工5.7万人,资产总额65.8亿元,负债总额112.1亿元。国资委将积极争取国家对剩余的14户企业尽快下达正式计划。各大集团必须充分发挥资金托盘和稳定托底功能,筹集破产资金,提前介入破产工作,制定稳定工作预案,确保破产工作稳步推进,特别要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要按照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启动第二轮缩短企业集团管理链工作,年内,必须确保再减集团所属二级、三级及以下级企业80户。

(六)集团整体上市工程。

整体上市是实现国有资本证券化、股权社会化、监督公众化的重要途径。国内资本市场经过多年低迷后,去年得到迅猛发展。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国企大蓝筹回流A股,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对外资开放A股投资等多重利好趋动下,沪深指数上涨100%以上,投资者热情高涨,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配置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要抓住机遇,下决心实现整体上市或部分上市。目前,机电、水务、能投、西证等9大集团整体上市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要提速推进。推进中,要合理选境内或境外上市地,合理选择上市保荐人及中介机构,合理选择IPO或借壳上市,合理圈定上市资产。争取年内有半数以上完成上市审批工作,1-2户正式上市交易。

(七)监管规范创新工程。

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关系。国有企业的基本属性是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是资产所有者是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有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创新,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国资委将在全面清理、修订完善国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创新国资委对出资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机制,区别企业集团类型、功能、发展状态的差异性,建立分类指导机制,分类明确改革发展战略,分类构建统计评价、考核分配、激励约束、治理结构体系。创新财务高管人员的管理体制,探索实施总会计师履职评估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探索健全法律风险源头防范机制和经济案件诉讼应对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建立健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机制,违纪、违法处置的快速运行机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保护机制。创新监事会的监督机制,扎实推进监事会的工作体制创新,丰富监事会的职能职责,依法实现监事会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真正到位,努力实现由结果监督检查向过程监督检查转变,由财务监督检查向企业重大决策监督检查转变,由定期集中汇报监督检查情况向发现问题及时专项汇报转变。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投资管理办法,探索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国有股管理,建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动态监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并依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形成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状态,构建集团主业资本、重点企业持续发展和非主业资本、长期亏损企业、纯竞争企业有序退出的新机制。着力解决工商企业长期不正常亏损或微利的问题,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不到位、投资回报不好的问题,规范企业集团的非主业、境外、参股投资行为和对外担保、委托理财行为。

;(八)和谐国企构建工程。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国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所在。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务消费和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建立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相匹配的职工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以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要集中处置一批历史沉积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松绑国有企业的案件纠缠。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年内完成对职工的“三金两款”拖欠。争取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涉及企业职工自身利益的政策执行到位问题,清偿对政府、对水电气行业的10.5亿元欠费,年内要清偿掉一半以上。

职工既是构建和谐国企的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要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对企业重组、改制等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有关事项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职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积极性。调整和重组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作用,国有独资引入非国有投资者的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不参股企业的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上访问题,在不违背政策和引起连锁反应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照顾职工的切身利益。

(九)国企党建提升工程。

国企改革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要以培育打造现代企业家队伍、防范企业负责人的道德风险、增强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的培养、教育、选聘机制创新。要重点研究解决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源整合问题;部分企业领导班子人员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部分经营效益不佳、改革乏力的企业领导人员的调整问题;部分国有产权代表在岗不到位、不切实维护国有产权利益的问题等。要扎实做好企业集团领导班子换届和适应性调整、充实工作,建立企业负责人的末位淘汰制度,原则上每一户集团班子都要配备适当数量的中青年成员。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队伍是国企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和先锋模范。要以选好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开好国资委党代表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凝聚党员干部职工人心。要以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企业的党建工作难点的重点突破为抓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企业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提升以人本、创新、诚信、廉洁为内核的和谐文化建设水平,培育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塑造企业灵魂。要围绕直辖十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创新国企宣传、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和工会群团工作,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国企新氛围。要以清理纠正国有企业收送礼金、帮助亲属经商、企业自主决定津补贴标准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离退休工作,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工作的减震器、稳压器和推进器作用。

(十)机关运作转型工程。

国资委能否严格按照出资人定位履行职责,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我们将以巩固和扩大“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成果为主线,切实推动机关运作转型,努力把“特色机构”做“特”,形成国资委领导把7成以上精力投入参与、推动、解决企业重大问题的积极态势;形成国资委全员参与企业资本运作、重大改制重组,协作解决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工作态势;形成国资委依法监管,企业董事会依法决策、经理层自主经营、监事会监督检查、党委会保证监督、纪委会保驾护航、职代会民主管理的监管态势。

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着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经营优势等。国资委倡导市属企业、中央和外地在渝企业加强合作,实现战略发展;将以党的建设为纽带,加大对中央和外地在渝企业的联系、指导、服务和支持力度。今年,国资委要探索建立委领导分工联系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的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市级有关部门是推动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集团要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国资委将主动沟通,互相配合,构建共同促进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区县国资监管机构是全市国资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环境不尽相同,监管的企业差别较大,要把勇于探索与谨慎从事有机结合起来,牢记使命,把好定位,大胆探索。国资委将以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为基本原则,进一步简化相关手续、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鼓励和推动市级企业与区县企业的协作、配合、重组;将充分尊重区县政府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导向权;将建立健全服务和工作支持平台。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当前我市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基本情况

(一)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工作状况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以全省实施的环境治理新老“811”行动为契机,将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和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监测统计,全市工业废水入河量占全市污染物入河量的比例逐年降低,其中工业生产废水COD入河量占全市污染源COD入河量的7%,工业生产废水氨氮入河量占全市污染源氨氮入河量的1%。对全市河道的污染源强排在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之后。

1.开展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已建成投运的污水泵站达到70座、污水收集管网达到640公里,城市污水管网已覆盖到每个镇、街道、开发区,为全市工业污水入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推进工业污染企业污水纳管治理工作。“十一五”期间,纳管企业范围扩大到全市,新增纳管企业413家,进网水量3986万吨,其中重点污染工业企业203家,全市具备入管网条件的化工、制革、印染、食品、造纸等重污染型工业企业,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入管网标准后,都已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3.实施重点污染企业的关停工作。“十一五”期间,关停了东亚制革有限公司、众令达制革有限公司、市天鑫制革有限公司、卡森实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制革生产线,关停了农发区最大的三家化工厂之一的罗海化工和其他6家小化工企业,关停了钱江生化一分厂、市潮花酒业有限公司、2家丝厂和3家印染企业,关停了电镀园区外的全部电镀企业,关停规模小、污染重的工业企业,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也有利于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还将关停部分落后产能印染企业。

4.开展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制革行业的达标入网。我市现有富邦集团、富升皮革、恒盛制革已实现氨氮达标,其它制革企业也在不断努力之中;二是不断推进农发区化工企业的环境提升。现63家企业完成整治任务;三是加强电镀专业区的专项环境整治。市经贸部门联手环保部门,在不懈推进电镀企业清洁化生产、雨污分流改造、园区集中预处理达标入网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园区电镀企业的规范化考核,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5.开展污水排放提标改造工作。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太湖流域特种企业需提标改造。“十一五”期间,我市对20个电镀企业、2个污水集中处理厂、3个造纸企业、4个制版企业、2个制药企业、1个垃圾填埋厂下达了执行相关行业新标准的文件。

6.实施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了许村镇科同港水域、上塘河沿线、新塘河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整治沿线印染企业,督促其完成验收工作,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污水纳管处理,严肃查处偷排、漏排、污水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实施中水回用,减少排污量。

7.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为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投资180多万,建立了1个中心污染源监控中心;投入1860万元,完成了103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为客观评价进、出界水质以及各地的水环境治理状况,我市还投入140多万元,完成了市界主要交界断面2个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全市水污染预警能力和监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工业企业污水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污水治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业企业仍存在环境意识不强,管理水平较低,甚至尚有偷排、漏排现象。企业清洁化生产意识淡薄,还存在少量超总量排放现象。

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整体有待提升。通过对新建项目环保措施“三同时”的大力实施和已建项目清洁生产的有效开展,全市大部分区域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并实现达标排放,但仍有少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污染治理水平仍停留在COD达标为主的初级阶段,作为我市主要污染因子的氮磷等指标的控制还没有全面展开。

3.企业生产废水尚未实现全部纳管处理。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开发区污水主管基本铺设到位,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污水已基本实现入管排放,但仍有12.1%的工业企业生产污水尚未纳管,还存在小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网污染水环境的情况。据调查统计,2009年仍有工业污染源(含生活污水)COD1423.27吨、氨氮72.7吨排入河网水环境,分别占全市污染物入河量的8%、6%。

4.企业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不彻底。尽管目前市工业废水入管率较高,但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纳管情况并不乐观。雨污不分流、生活污水未入网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5.污水管网建设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水务体制改革后,我市污水主干管由城投集团和水务集团负责建设,而从企业接入主干管道的支流污水管道,则由企业自行负责建设,但该支管建设无明确的责任管理部门。因此,部分企业虽然已具备纳管条件,但因涉及费用支出,还有企业能拖则拖,入网进程缓慢。

6.污水处理费用收取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对污水处理费用收取的计量方式认定是以“企业是否安装流量计”为依据(已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装置的,按污水排放量计收;未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装置的,按城市供水的售水量和取用水量计收),小部分企业为了逃避污水计量,将污水偷偷直排,导致部分用水量较大的污染性企业其污水处理费反而低于用水量较小的一般工业企业,企业周边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保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重建水生态为出发点,以整治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工作重点,以工业循环经济企业示范创建为载体,全面实施我市工业企业控源截污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彻底根治工业企业污水的排放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市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优化产业、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共享率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和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通过排污口整治,大力完善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收费标准及方式,提高工业企业污水纳管率;通过加强在线监测、公众监督管理和事后处罚等措施,提高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

三、工作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统筹规划与标本兼治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依靠科技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创新机制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

1.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向经济开发区、市镇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的优势,从源头上提高工业企业污水纳管排放率,做到产业集群和污水治理的合理有机结合;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2012年底,各镇(街道)、开发区完成或完善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规划。

2.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培育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亩产效益好、资源消耗较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升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太阳能、包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六大优势产业。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国家、省、市最新产业政策和导向为依据,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现状情况,全面开展对当前较为突出的电镀、印染、化工、制革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

2011年底基本完成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提出的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

2011年底完成列入计划内的印染小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并全面启动电镀、化工、制革前道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整治行动。

2015年底初步完成相关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同时,2012年底前排出其他规模以下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和关闭、整治、搬迁计划,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关闭、整治、搬迁计划任务。

(二)全面控制工业污染,防止污水偷排漏排

1.开展工业普查,落实整治方案。在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普查的基础上,制订各镇、街道、开发区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污水入网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并建立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信息系统,为工业污染控制的决策和监管服务。

2011年底前完成工业污染源普查,并根据河道整治进度核查排放口,全面建立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信息系统。

2.严把“三同时”关,防治新污染。新引进工业企业项目严格按照《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执行,进一步加强审批和环境评估,积极培育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消耗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努力防治工业企业新污染的产生。

2011年底前,制定全市工业项目准入办法,所有新建项目一律执行严格的审批和环评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013年,环评审批率100%,“三同时”验收率90%以上。

3.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机制。改进现有的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存在的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实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提高企业自觉主动进网纳管的积极性。

2012年底前建立起比现在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费收取机制。

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重点污染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2015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三)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工业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1.加快工业企业污水管网建设。围绕产业布局规划,在集中主干管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生活废水收集支管建设工作和原雨污合流区域、雨污分流不彻底区域管网改造工作,加快形成覆盖全市各区域、功能完善的工业企业污水收集管理系统,为全市工业企业生活和生产污水实现纳管排放提供技术支撑、创造硬件基础。

2011年底前,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入网率100%。

2013年底前,实现企业生产污水达标入网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100%。

2015年底前,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厂区内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

2.实施排污口普查封堵。对全市工业企业污水排污口进行全面普查,结合河道整治工作,根据排查出的工业污染向河道直排的排污口和各工业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封闭排污口的具体实施计划,坚决封闭全部入河排污口,以确保工业企业全部生产、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2011年底前,完成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封闭工作计划制定。

2013年底前,完成50%的入河排污口封闭。

2015年底前封闭全部入河排污口。

四、工作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引导园区外企业向园区集中。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原则,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有利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业布局。园区外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各开发区及各镇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园区内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工业企业纳管率,实现对工业企业的有效环境管理。

2.进一步保护重点区域。有工业污水的项目选址在符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的同时,还必须按照有利于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原则,严格禁止水源上游区域重点规划布局污染企业,严格控制有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落地,保护好水源上游河流的水质。

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定“十区一带”服务业发展平台的规划,明确区块定位和发展目标,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主体功能区。加快主体功能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消减外源污染的产生量。要综合运用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完善法律手段、强制性行业标准和规范,对第二产业全面实行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坚持“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亩产效益较好、资源消耗较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继续推进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的提升发展工作,全面深化转型升级措施,推进传统产业的持续健康绿色发展。二是提升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运用信息工程、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推进优势产业由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方向提升。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优势产业。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国家、地方最新的产业政策等为依据,实施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展对电镀、印染、化工、制革前道、造纸等重点污染行业企业的整治工作。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业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依法停止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和供水;对长期有环境、群众反响强烈、整治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实施关停。

(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1.严控新建工业项目污染。新建项目尽可能引导其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等;企业内部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验收应符合环保要求,生产、生活废水达标纳管排放,厂区内雨污分流。

2.强化已建工业项目污染治理。一是鼓励企业通过技改投入提高治污能力。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对现有废水处理工程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处理水平和处理能力。完善冷却水、冷凝水收集和循环利用设施,实行生产排水清浊分流、分质处理、分质回用。对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和废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经有关部门限期整改仍不能达标的,坚决实施停产整治。二是开展厂区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由企业自行进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环保局督促实施。2012年底前,完成经发区、经编园区、农发区、各镇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再推进园区外部企业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工作。三是推进企业废水纳管处理。积极探索实施管网建设的网格化管理。2011年~2015年,新建管网375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9座,扩建4座,扩大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增加污水纳管率;对一时“无管可入”的企业污水要建立简易处理设施和方法进行过渡;要对企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管网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企业废水和集中生活污水纳管工作。四是加强企业生活污水的治理。对仅排放生活污水但未具备纳管条件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快管网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生活污水纳管处理,一时无法纳管的,要求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仅排放生活污水但具备纳管条件的企业,要督促企业及时纳管处理。五是完善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建设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在线监控系统,2011年完成,总投资500万元。六是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严防跑冒滴漏。积极做好厂区内各项环境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生产操作,定期维护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严防生产废水通过跑冒滴漏排入水体,污染水质;厂区内有毒有害物料和各类危险废物严禁露天堆放,避免雨天通过雨水冲刷进入雨水管道,污染附近水体水质。探索建立监管员制度,对重点企业进行环保监管。

3.加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力度。根据《市市镇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市镇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到2012年,全市市镇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重点污染问题基本解决,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

(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节水和废水回用等新技术,并鼓励企业使用环境友好型工业原料。对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严格按照审核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对已经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引导、鼓励其定期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1.严惩偷排漏排,倒逼企业自觉纳管排放。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执法监督,突出对农发区、电镀专业园区和制革、印染等行业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私设暗管、偷排漏排等严重违法行为,发现企业违规偷排漏排的,一经查实,加重处罚。通过实施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倒逼企业自觉进管,达标排放。

2.提高环保审批、三同时验收执行率。对审批后未验收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对未达到要求的,立即责令停产整改,限期完成,到2012年年底,历年积压的逾期未验收建设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对现阶段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未批先建项目实施限期关停。

3.严格执法力度,督促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增加“飞行监测”频率,建立夜间执法常态机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企业,下达停产整治决定,给予高额高限处罚,情节严重者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对不能稳定达标,单次超标50%,年度超标排放3次以上的企业,一律依法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款等措施,督促企业污废水达标排放。

4.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对企业排污行为的道德约束机制。一是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企业主的环保意识和觉悟。二是构建有效的社会监督网,充分发挥群众、社会的监督作用。三是建立企业违规、违法排放黑名单制度,对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给予公开曝光,并实行资源限控措施。

5.建立约束机制,实行科学收费。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机制,要按照企业污水排放强度、污水排放达标程度,采用价格机制,督促和引导企业自觉入网排放,达标排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

为加强对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局长、市经贸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环保局、市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水利局、市工商局、市水务集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和开发区也要按照《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业、水利、环保、城管执法等条线的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开展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

(二)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

1.市经贸局负责牵头制定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行动计划,负责分解工作任务和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对防治工作要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组织验收,密切掌握和跟踪各镇(街道)、开发区工作进度、成效,及时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

2.市财政(地税)局要及时安排落实防治工作相关补助资金,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水务集团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管。

4.各镇(街道)、开发区作为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同样也是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水防治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安排,制定本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精心组织,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经费落实到位,同时要迅速行动,强力推进,确保工业企业污水防治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三)建立完善机制,落实长效管理

建立和落实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责任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1.完善跟踪评价机制。市环保局要对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工作目标实现情况予以跟踪和评价分析,对重点项目和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限期督办制度。

2.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各镇(街道)、开发区与企业之间要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原则,明确联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改进工作作风,实行定期走访,主动了解企业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防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完善工业项目准入机制。市经贸局负责制订全市工业项目准入办法,严格按照工业企业环保准入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进行项目评审,从源头上控管新上工业项目的污水排放。

4.完善督促监管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相关部门对防治工作开展经常性督查工作,适时邀请市人大代表进行专项监督和视察,并将督查情况进行全市通报。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南京也在加快推进第二阶段全市综合改革工程,2014年1月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第二阶段重点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南京都市圈要积极创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对都市圈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南京都市圈已经在机制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有了良好的基础,但要创建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初步思考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城市发展联盟合作机制。以2013年8月3日召开的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为新起点,建立强有力的跨省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南京都市圈跨省行政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南京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完善南京都市圈决策、协调和执行三级运作机制,健全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专委会工作会议等政府间多层次协商机制,加强专委会、项目合作和项目监督等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切实推进都市圈建设。充分发挥都市圈第七届市长联席会议上成立的五大类16个专委会在项目推进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互访、会晤,就创建试验区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与决策。各市应成立推进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各市联合努力积极向国务院上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争取将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层面赋予南京都市圈在跨省都市圈合作方面先行先试权。坚持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为指导,精心编制都市圈产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和毗邻地区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在规划体系框架内,系统、合理、有序地统筹都市圈合作项目,推动各领域合作协同发展,形成都市圈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还要逐步修正和统一各成员城市的地区性法规和政策,研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商讨建立有利于都市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等跨区域合作,建立全方位、多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健全跨区域市场化整合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清理和修订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努力营造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新一轮经济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区域行政壁垒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因此,要充分发挥都市圈各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准确把握市场脉搏、顺应市场需要,多打造一些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项目,全面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探索跨区域园区共建以及企业兼并重组后的增加值统计归属、财税利益分成机制,通过股份制运营方式实现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割。探索港口股份合作方式,由各地市出资组建港口集团,统筹港口建设与发展;建立激励细则,鼓励港口资产重组,实现港口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共同组建区域通投资公司,统筹推进都市圈跨界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衔接,解决城际公路“断头路”和“瓶颈路”。组建跨区域公交集团公司,鼓励相邻城市相互开放线路,推进市场化的公交企业兼并与重组;探索相邻城市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

三是健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基础设施项目协调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应重点推进跨界交通项目,确保按时间节点建成通车,同时加快推进重大枢纽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先行更好地实现资源互融。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同城化客运公交和换乘枢纽建设,推进都市圈交通同城化。进一步加快实现快速道路、轨道交通、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设施同城化,推进都市圈公益性文化体育、重大科研、环境监测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相互开放与共建共享。在跨区域、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领域,建立规划统筹化、建设一体化、资源社会化的建设和使用制度;在区际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推进经营主体市场化,建立投资者受益、使用者付费和管理者获补偿的利益共享机制。将社会设施开放工作纳入相应管理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都市圈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与管理制度以及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市场化开放与管理制度。以水、大气质量监控为重点,建立都市圈环境监控网络共建机制;以“就近服务、付费共享”为原则,探索股份合作方式,建立跨界地区环境设施共建共享制度。建立数据共享的成本-利益分担分享机制,推进各城市地理信息库、人口信息库以及企业法人信息库三大数据库建设,协同共建数据交换中心。推动共建共享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生态环境与公共事务平台等行业领域信息平台。在做好基础设施先行的同时,要将合作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科教、文化、环保、民生事业等领域拓展延伸,实现多领域、多重点、有深度的全面合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在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方面,如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文化、民生事业等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项目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真正使“都市圈”建设惠及百姓、惠及民生。

四是健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鼓励南京高校院所与都市圈各市开展技术对接,共建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力度、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深化都市圈产业分工合作,根据各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探索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政府、园区、企业等多层面对接,促进要素流动,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和转型升级。探索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多层面对接,消除要素流动的行政障碍,实现园区共建与合作发展,推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和转型升级。以优势互补推进区域产业分工,转型提升片在培植研发和营销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同时,引导加工制造环节在其他片区集中集聚布局,鼓励科技创新成果向其他片区扩散转化与大规模生产。以集群构建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实现园区共建与合作发展,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围绕钢铁、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及装备、电子信息、航运物流等优势产业,打造若干产业集群,以集群为引领推动区域联合发展。整合各地优势资源,加强产业集群纵向一体化发展,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空间网络,促进信息、原材料和产品在转型提升片和产业转移承接片之间传递和流动。以载体和园区共建推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引进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和方式,鼓励与其他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和中央直属企业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和科技城,推进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帮扶援建、委托管理、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方式共建开发园区。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协商议定合作方式和税收分成,明确责任义务和经营期限,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区域联动发展新局面。

五是健全联合执法合作机制。建立都市圈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执法合作机制,推进都市圈农产品、食品标准相互认证与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加强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联合执法。建立都市圈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跨界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生态竞争力,建设环境友好的南京都市圈,提升都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以及联动处置机制,实现应急救助系统联网联动和统筹调度。建立都市圈统一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共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水平。联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合作机制,推进农产品、食品标准相互认证与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受理、审理、裁审标准一致机制。制定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控、交通管理、警务指挥等领域广泛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跨界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项目审批的沟通合作,统一审批尺度;加强跨界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建立都市圈城市管理跨地区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加强跨界地区的城市综合管理。成立跨界水体协调管理、整治机构,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水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在金牛山水库、石臼湖等备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加强资料共享。建立长江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通报制度,上游城市江段发生水污染事故时,立即告知下游城市,并定期通报交换水质监测信息,加强防范能力建设。建立慢性病、职业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联合防控机制。

六是健全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建立公共服务互惠机制,推进都市圈公益性文化体育、重大科研设施、环境监测网络、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的相互开放和共建共享,推进都市圈医学检验互认、教育资源合作、社保体系衔接,建设惠及百姓的幸福都市圈。统筹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南京将中等职业学校跨市招生计划优先投放扬州、镇江两市,再逐步投放其他城市。探索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分段教学、学分互认、学历提升的创新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学校师资结对交流,定期安排教师互派挂职、跟岗培训。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共享,推进医疗机构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疗集团,促进医疗水平共同提升。建立高层次医疗人才共享机制,推进疑难疾病联合攻关、重大疾病联合会诊等。积极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位信息、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对接。推动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互认培训和鉴定结果。建立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信息共享、协同处理机制以及仲裁机构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推进技能人才自由择业,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先期探索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年限互认,实现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有序衔接。推进养老服务同城化发展。深化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推动圈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的融合发展增强同城化认同感。共同建立文化体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统筹规划新增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推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和服务协作,鼓励体育场馆双向免费开放。合作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演出、体育比赛,共申共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文化体育活动。今年,都市圈城市将携起手来,按照“南京都市圈,共办青奥会”的目标,共同将青奥会办成享誉中外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

当然,在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政府行政力进行协调外,还可以引进利益补偿和公共投资等经济协调力,由各城市按照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共同设立都市圈发展结构基金,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补偿、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共同分担和收益,推进都市圈重大领域合作的突破。此外,还可以借鉴日本都市圈“政策投资银行”的经验,建立“南京都市圈联合银行”,通过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等方式,用于圈内重大项目建设和规划落实。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记者:潘主任,钢木门窗委员会的三大品牌活动在行业内赫赫有名,您能介绍一下吗?

潘主任:钢木门窗委员会所涉产品类别比较多,可概括为“九门二窗一栏杆”,产品大体上又可归为三大类别:手动建筑门、建筑外窗和电动门。委员会与相关机构或单位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来打造三大行业品牌活动。这三大品牌活动分别是:中国(永康)国际门博会、中国国际门窗城、中国门道馆。姚兵会长于2009年提议创办“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设想, 在2010年即变为现实,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门窗城于2012年正式开业,也意味着钢木门窗委员会开展行业品牌活动的第二个基地正式落成。中国门道馆也在北京昌平正式落成,门道馆将成为全国自动门行业品牌活动的最佳基地。

记者:看来委员会也正是因为所涉产品种类繁多,才成立电动门自动门分会的。

潘主任:其实钢木门窗委员会前身为“建筑钢门窗委员会”,后来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动门车库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钢木门窗委员会”。2014年根据钢木门窗委员会分管领域跨度大而广的特点,以及自动门电动门企业的诉求,经委员会代表会员企业多次申请,协会秘书处办公会议初审同意,协会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于2014年6月批准成立了“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委员会承担分会的组建工作。

记者:相信分会的成立能更好地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潘主任:为了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分会编制了《建筑门窗制作与安装》培训教材,教材分为:自动门篇、电动门窗篇、木质门篇,并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和考试,企业反响积极,也为今后协会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并且在近些年里,委员会编制了十余项行业标准,同时也积极组织标准宣贯活动,让标准落实到位。

记者:据了解,委员会也成功举办了许多展会?

潘主任: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一直是委员会重要的活动,今年门博会期间共发生交易额29.2亿元,同比增长4.6%,其影响力正进一步扩大。出于行业需求,2016年5月,分会又在北京举办了“2016中国(北京)国际自动门电动门展览会”,因为华北地区缺少此类专业展会,所以展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记者:接下来委员会将会有哪些活动呢?

潘主任:委员会将持续推进门窗企业资格登记工作、系统门窗认证;还要完成四本培训教材的编写及全面启动行业培训工作;还将启动“协会标准与行业推荐图集”的征集与编写;还有继续推动网络营销与跨领域企业联盟。

记者:广州铝门窗幕墙博览会现在是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您能谈谈博览会的发展么?

董主任:2016年3月在广州举行的第22届铝门窗幕墙博览会展出面积达8万平米,共设六大展馆、七大展厅,来自中国、德国、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50多家企业参展,各项数据都创了新高。经历了22年的发展,全国铝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整个门窗幕墙行业的名星展会,更是铝门窗幕墙行业最大的展会。为了让展会更有影响力,我们从2015年开始设置“星品汇”创新概念展区,展示节能、创新领域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星品”由10多位国内外专家进行评选、200多家权威媒体推介,广泛覆盖消费受众。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会举办“中国幕墙网2011年度大型读者调查暨‘我最喜爱品牌’评选”,评选结果也会在博览会其间公布。总之举办一系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博览会更具有吸引力。

记者:似乎在博览会期间委员会还会组织行业培训?

董主任:博览会期间举办培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契机,为了普及和推广建筑门窗幕墙行业所取得的新成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2012年3月份,委员会组织资深专家在广州华泰宾馆举办了“第17期全国建筑门窗幕墙技术培训班”,共有127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2013年举办了“第18期全国建筑门窗幕墙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计138名;2014年3月举办了第19期全国建筑门窗幕墙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计76名。2015年举办了“第20期全国建筑门窗幕墙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计76名。

记者:提高行业技术确实是行业协会应该承担的主要工作,可以培养专业人材。

董主任:是的,为此,委员会还参与编修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是规范职业管理的重要举措,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参与编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相关工作中,委员会密切配合协会质量部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和指导铝门窗幕墙行业的相关企业填报资料,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家汇总分析有关数据,顺利完成了相关工作。

记者:住建部取消了“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委员会是如何应对的?

董主任: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了“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但相关社会诚信体系等措施尚未到位,完全靠企业自律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住建部行政审批“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精神,根据广大会员企业要求,协会启动了“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登记”工作。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同其他门窗委员会共同编写了《建筑门窗行业资格等级登记管理办法》等文件。2014年11月份委员会协助协会召开了全国和省市协会的行业资格登记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会。委员会还承担了培训教材中《铝门窗制作与安装》部分。除此之外,经过征求行业对一体化资质的修订意见,2014年11月6日《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级标准》正式,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记者:看来行业协会的认证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董主任:其实早在2012年,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企业行业推荐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该办法于2012年11月25日并实施、开展产品推荐工作。截至2015年,通过我国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行业认定的企业共计94家(包括原密封胶领导小组认定企业),硅酮结构密封胶产品共计204个,通过硬质塑料隔热条行业认定的企业共有5家。

记者:那委员会未来还有什么工作计划?

董主任:2016年是“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随着重大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在这一年的落地实施,铝门窗幕墙行业也将进入结构调整的攻坚之年。我委员会将秉承“质量与效益并举”原则,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记者:据了解,塑料门窗委员会很早就开展了企业评级工作?

丛主任:是的,这项工作是闫雷光副秘书长在塑料门窗委员会任主任时提出的,塑料门窗委员会自2011年起就着手在行业内开展企业评级准备工作。2013年8月在哈尔滨、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开展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2010年7月4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的国发〔2010〕21号文《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决定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84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113项,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71项。在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包括了“第48项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审批项目”。国务院取消“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审批”后,希望通过行业管理,加强建筑门窗自律管理,以及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取消《金属门窗工程专项承包企业资质》提出的“采用行业自律形式实施行业管理试点”的意向,针对目前行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拟建立门窗生产企业评级体系,用规范行业自律行为的方式,引导建筑门窗行业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管理局印发了建市[2014]15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号)同时废止。在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标准中已取消《金属门窗工程专项承包企业资质》。

记者:据了解,委员会一直很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发展?

丛主任:是的,委员会一直在努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为了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政府、协会和企业的结合,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使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按照协会基地管理办法,经协会秘书处会议讨论,2013年~2015年期间,协会批准并授予了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有机锡环保型材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建筑门窗幕墙科技产业化基地”称号、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稀土功能助剂科技产业化基地”称号、佛山市凯粤天雄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彩色PVC-U型材专用料研究制造产业化基地”、内蒙古亿利塑业有限责任公司“钙锌环保聚氯乙烯型材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委员会批准并授予了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塑料门窗行业建筑五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共授予了6家科技产业化基地。

记者:除了命名基地,还有哪些举措?

丛主任:委员会还做了大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塑料门窗行业标准体系。如由委员会主编的《建筑用塑料门》GB/T28886-2012和《建筑用塑料窗》GB/T28887-2012已于2013年6月1日起实施。由委员会和中石化北化院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共同主编的《建筑塑料门窗型材用未增速聚氯乙烯共混料》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制定共混料标准的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做法,为从源头控制型材质量提供技术依据和检测方法,以控制和提升行业产品质量。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委员会对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JG/T176-2005进行修订,行业标准《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JG/T176-2015已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由委员会和维卡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及行业企业共同编制的工程建设标准《塑料门窗设计及组装技术规程》JGJ362-2016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为了满足塑料门窗在开发、设计领域的选用需求,委员会联合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房地产总工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了《塑料门窗应用技术导则》,该导则已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于2016年1月4日批复立项,该导则正在编制中。

为配合建筑节能新标准及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要求,加快高性能塑料门窗的推广应用,委员会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修订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7J604《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将塑料门窗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纳入新修订的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塑料门窗》。

2016年委员会申报两项国家标准《塑料门窗用增强型钢》和《建筑用纱门窗》,目前正在审批阶段,希望国标委能够将此两项标准给予批准。因为,增强型钢在塑料门窗中作用是非同小可的,对塑料门窗的强度、刚度和长期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纱门窗事关老百姓的生活和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在建筑门窗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近几年委员会和房地产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一些活动?

丛主任:是的,2014年,委员会与中国房地产技术联盟共同评选出塑料门窗行业28家企业生产的52个“2014全国房地产总工优选品牌产品”,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房地产技术联盟于2014年12月27日在天津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房地产总工年会”,中国房地产技术联盟向这些企业颁发了证书。此项工作深受行业企业欢迎,大大提升了塑料门窗行业企业和产品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

2015年委员会与中国房地产技术联盟共同成立了“全国房地产与塑料门窗行业联合专家组”,专家组共有房地产和塑料门窗行业的专家31位,专家组的工作是探讨和解决有关行业技术难点和热点。

记者:随着国家对于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未来委员会有什么计划?

丛主任:2016年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实现“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行业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据了解,委员会所编制的标准在行业中影响巨大,您能谈谈标准问题么?

刘主任:标准和规范是行业发展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委员会所涉及的产品比较复杂,比如《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技术导则》编制工作从2010年7月开始,共涉及建筑门窗配套件的七个方面:门窗五金、门控五金、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密封胶、隔热条、通风器,到最后的完成共花了五年时间,作为配套件行业第一本关于产品应用类的文件,对于规范和引导行业产品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建筑门窗配套件作为实现建筑门窗功能的关键部件,品种繁多、复杂,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试验、验证工作。该《导则》的实施,为提高建筑门窗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规范建筑门窗配套件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对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技术进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导则》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使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

记者:在培训方面委员会作了哪些工作?

刘主任:为帮助各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生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内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保证门窗、幕墙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同时为帮助企业培养和吸纳更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2013年委员会同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联合开展了《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第一期共有来自全国13家密封胶条生产企业的16名检验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发的《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其中4名检验员获得高级技能证书、12名检验员获得中级技能证书。

记者:未来委员会将有哪些规划呢?

刘主任:委员会将持续推动和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加强自律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企业间和行业间的沟通交流,适应联系越发紧密的市场变化需求。

记者:据了解,委员会一直很重视行业、企业文化工作。

宋主任:是的,企业是协会的根本,委员会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从2007年至2011年,委员会组织了“采暖中国・走近名企”访谈活动,共走访了27家企业,透过这些企业和企业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里企业家的素质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在思维、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独创性的能力。“采暖中国・走近名企”访谈活动,展示的就是我们行业内优秀企业家的风采和优秀名企的文化魅力。

记者:委员会如何帮助企业推进科技技术创新?

宋主任:委员会近些年一直在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评估”,2012年,宁波东方热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塑料散热器、鞍山浩特散热器有限公司研发的钢制散热器,天津金王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采暖散热器用环氧聚酯型粉末涂料均有突破性的创新; 2013年浙江荣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压铸钢铝复合散热器;浙江神彩散热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塑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采暖散热器用紫铜管; 2014年沈阳舒美佳散热器厂生产的专利产品;2015年大连恒宝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制板型散热器,均在委员会的帮助下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科技成果评估”。在行业标准化建设中,委员会也组织及时修订、制定产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此外,委员会还组织编写了“十二五期间散热器行业专利汇编”,在高等院校中举办了产品外型设计大赛等。

记者:目前国内各种散热器发展情况如何?

宋主任:为了了解我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现状、各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以及南方供暖市场需求等信息,委员会于2015年4月份开展了行业调研工作,历经5个多月的时间,多次深入企业比较集中地区进行调研,为制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全行业约有2500家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产值过亿企业近50家。钢制散热器、铜制(含全铜、铜铝复合和铜管对流)散热器、铸铁散热器、铝制散热器和钢铝复合散热器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3%、19.2%、15.1%、6.9%和5.8%;不锈钢散热器、塑料及其它材质散热器约占2.7%。】

记者:为什么委员会要牵头成立舒适家居分会?

宋主任:近年来我国空调、通风、采暖系统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舒适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许多从事暖通营销、安装的公司从传统型向多元型转化,供热、新风、水除处、热源、除尘、智能控制都成为新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新兴的采暖模式正在向开放、合作的模式发展,资源共享、产销分离、强强合作等更加凸显,业务转型、系统一体化、智能化正逐步带动舒适家居系统的发展。在国外,舒适家居已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我国则从起步期走向发展期,我们有理由相信,舒适家居产业未来必将成为住宅相关产业的重要力量。

记者:未来采暖会向哪种趋势发展?

宋主任:目前,供暖方式多元化,但散热器采暖仍是我国基本的采暖方式,很多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是在原有散热器采暖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因地制宜、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多种能源在不同供暖系统的合理应用。如今,低碳经济和生态发展已经变成全世界以及国内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而且房地产业也加入到低碳发展的大军中来。而建筑节能挖潜的部分,更多的是来自暖通领域。新的设计规范中明确供热热媒进水温度75度,出水温度50度,散热器采暖应低温运行;2013年委员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做了大量的实验,并对“散热器采暖系统低温运行节能效果”进行了课题研究。散热器与热泵、燃气冷凝、太阳热能等技术的结合,节能优势明显,完全符合产业政策。在散热器采暖系统低温运行应用研究中证明:低温采暖更舒适、健康和科学。

记者:近些年分会在推广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否能介绍一下?

党会长:2012年1月,分会向住建部报送了《关于在保障性住房推广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得到了姜伟新部长、齐骥副部长等部领导的关注和批示,3月,协助部保障司、质量安全司召开了保障性住房采用钢结构体系的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上报了《会议纪要》,在部相关部门、协会领导指导下,重点指导行业开展保障性住宅建设的试点工作,到2012年年底,已有5个省市的6个公租房建设项目明确采用钢结构体系。2012年4月,住建部以建科(2012)66号文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的软科学课题正式下达给协会,根据协会领导安排,分会制定了课题推进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步骤,成立了课题研究的专家组。5月,由姚兵会长带队,组织部分企业家、专家参加的赴日钢结构住宅技术交流考察团,对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学习考察,与日本的建筑企业和钢结构协会组织开展广泛交流,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在行业产生较好反响。按照住建部的通知要求,代表协会为住建部、发改委起草《关于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工作方案和建议》,提出了“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等具体措施和建议。在国务院的国发〔2013〕41号文《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得到了采纳。2013年上半年两会期间,组织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行业发展提交提案、议案的活动,提升了钢结构建筑的社会认知和了解。《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课题于2014年底完成结题工作,政府在出台推广钢结构建筑方面的政策时将其作为主要的参考。

记者:目前钢结构住宅发展情况如何?

党会长:2014年分会开展了对钢结构住宅应用的基础数据摸底调研活动,深入行业协会、企业、工地和车间进行调研、座谈。除向全国的钢结构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外,还深入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达钢构、山东万斯达、中建钢构天津厂、山东精典钢构、山东仙泊绿建、新疆德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调研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体系、技术、造价、建设规模和生产、施工情况的数据,评估钢结构住宅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和对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率;对吉林省住建厅、湖北团风县政府、河北涉县县政府、唐山市、河北隆化县政府、辽宁省金属结构协会、河南省钢结构协会、安徽省钢结构协会、浙江省钢结构协会和福建省建材协会等地方、行业的调研则侧重重点摸清各省市和地区对钢结构住宅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情况,了解地方在研发、推广钢结构住宅的先进做法和技术成果,为推广钢结构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提供基础依据。调研收集的基础性和技术类的数据在分析和整理、研究后,反映在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章节内容中,并且也确保了“钢结构住宅研究”的课题成果的质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被中国生产力学会授予“2015年度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杰出贡献一等奖”,这是建筑钢结构分会获得的首个经济和社科类成果奖项。此外,2015年,精工钢构、山东万斯达、安徽鸿路、新疆德坤4家企业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殊荣,加上杭萧钢构共有5家,占全国企业住宅产业化基地总数的10%以上。

记者:钢结构金奖是否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党会长:“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是国务院纠风办认可并保留的四项工程类奖项之一,也是国内钢结构建筑最高奖项,分会一直很重视奖项的颁发,本着“宣传贯彻评审条例、帮助辅导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神,通过开展“中国钢结构金奖”评审活动,使我国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从2011年开始,又组织了“港澳特区钢结构金奖”进一步扩大了该奖项的影响力。在2012年,依据国家的《质量发展纲要》,修订了新的评比条件,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新办法突出了工程质量、量化指标、现场专家考评、绿色施工等特色和内容,扩大了钢结构金奖工程的影响力,满足了服务于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自2015年起,设立“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对获奖单位予以物质奖励,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协助开建的钢结构项目统一建立“强条台账”标准,统一建立“材料台账”标准,帮助他们完善施工、设计文件,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合法性;帮助项目完善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报告书、指导书、记录、试验等,使之完整有效。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钢结构扶贫的情况?

党会长:受协会委托,作为对口扶持单位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行业优势,扎实开展扶贫工作。自2013年开始,建筑钢结构分会开始了对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技术扶贫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效果良好。根据团风县钢构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帮助寻找行业骨干企业与之“联姻”,促进团风县钢结构企业与中建钢构、沪宁钢机、长江精工、浙江杭萧、山东万事达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 2014年促成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中大区)与团风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起建设湖北钢结构住宅产业基地。2015年,通过组织交流推介,拉近了团风县钢结构企业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的距离,使团风县的钢结构企业开阔了视野,找准了发展标杆和定位,也促成其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市场合作。目前,我们已经协助湖北精诚钢结构有限公司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试点资质”,为企业快速、转型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015年,团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4家,在1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中,鸿路钢构、中南钢构、福鑫钢构、潮流钢构、辉创重工、精诚钢构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鸿路钢构的年产值突破15亿元。

记者:钢结构专业总承包资质对于行业发展有何作用?

党会长:根据行业的反映和对企业的调研,钢结构专业承包企业在市场承揽工程过程中,存在行业发展与相关法规不一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向建设主管部门提出选择部分钢结构企业进行房建总承包试点,并对拟试点企业做出推荐。先后对40多家企业情况资料进行收集,按照资质申报的有关要求汇总材料,有序推动工作的进展。2014年4月住建部批准一批钢结构专业公司(16家)进行总承包试点,对推广钢结构住宅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解决专业公司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扫清了准入障碍。为加强试点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引导钢结构总承包项目健康发展,特制订《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实施指导意见书》;发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倡议书》,得到各试点企业的响应,纷纷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邀请全国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专家,就钢结构工程项目总承包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的要点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采用集中讲课、或结合试点企业的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与指导等方式。切实提升钢结构企业施工总承包管理水平。该项工作被《中国建设报》推选为2014年度中国钢结构行业十大新闻之首。

记者:未来分会将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党会长:应该说适应国家、行业的新常态及协会的新常态,以国家、行业、企业的利益为重,紧密结合钢结构行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建筑钢结构分会2016年的工作重点。

记者:请介绍一下委员会的发展情况?

缪主任:建筑模板脚手架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建筑模板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建筑模板脚手架委员会”,也扩大了业务范围。2013年,委员会又建立了三个下属委员会来开展工作,分别是:顾问委员会,由全国协会联谊会会长副会长、省市住房城乡建设厅现任领导和业内资深人士组成,主要研究和咨询行业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方向性问题 ;主任委员会,由产业链上的设计、监理、施工、生产和租赁企业领导参加,研究决定行业重要政策措施、立章建制、发展规划、奖项评选、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家委员会,由相关的专家学者参加,负责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事故鉴定、方案论证、标准编制等工作。

记者:委员会近年来开展了哪些重要的工作?

缪主任:作为行业协会,首先应该了解行业基本情况,2013年2―5月,委员会先后赴江苏、广东、河南、四川、吉林、新疆、天津以及北京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察看了当地建筑施工现场,召开了由模板脚手架生产和租赁及施工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模板脚手架市场状况及使用情况,形成了《中国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行业长远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通过反复研究讨论,了《中国建设工程模板脚手架行业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是指导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次,为了了解国外行业的发展情况,2013年6月份,委员会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赴德国、奥地利进行学习考察,拜访了德国建筑保险联合会、德国混凝土质量保护协会,并与5家欧洲模板知名企业接触,还实地考察了德国派利和奥地利多卡公司先进的模板技术及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形成了《赴德国、奥地利考察报告》。2015年与欧盟混凝土质量保护协会、美国模板脚手架协会和日本模板脚手架协会商定拟开展国际模板脚手架标准比较研究,并与他们协商拟成立国际模架协会,目前全力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第三,为了模架企业取得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宗旨,我们联合全国地方22家协会成立了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协会联谊会。完成了《中国建筑工人队伍建设研究》、《政府职能转变与协会工作转型》、《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意见和建议》、《建筑业企业营改增操作实务》等课题。

记者:目前行业发展有哪些问题?

缪主任:首先是标准。标准的缺失和滞后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有关模板脚手架的行业标准出台进程加快,但由于严重滞后且技术争议不断,有的标准刚刚出台就又修订;有的地方安检部门又以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为由限制产品的应用。我们多次向部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部里对脚手架标准也很重视。2011年委员会参编了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2013年参与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和《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的修订工作;2015年,为了规范铝合金模板产品生产,根据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3]170号),作为主编单位,委员会与20多家参编单位共同努力,开展了《铝合金模板》标准编制工作。

其次便是资质问题。受住建部委托我们组织力量编制了《模板脚手架企业资质标准》,为了帮助广大工程模板脚手架企业顺利实现资质就位,拓展经营领域和空间,推进模架企业生产施工一体化经营,针对企业严重缺乏技术管理人员现状,同时考虑到相关行业需求,2014年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共41册,其中建设工程类(20册)、模板脚手架工程类(21册)。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经分析,近十年,模板脚手架的工程事故率不断攀升,总事故率约占全行业事故率的30%,死亡人数占全行业的25%,其中责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了杜绝或减少模板脚手架工程事故,2015年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手册系列丛书》,目前18本已经送出版社排版。

记者:接下来委员会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缪主任:应该说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但主要的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为了确保模板脚手架工程质量,必须解决模架标准体系建设,经过梳理模架标准体系应该有68部,现已正式了45部,今年我们开展了余下23部体系标准的编制,现初稿基本完成,希望这批标准出台后能对控制模架工程发挥积极作用;其次,模架工程质量归根到底还得依靠一线操作工人,我始终认为工程质量是施工出来的而非依靠监督所能保证。为了提升操作工人的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近100多人的专家学者队伍,编写了《建筑技术工人岗位培训动漫教材》,目前28册教材动漫脚本已经编制完成,其中模板工、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动漫教材制作已经完成,第二批6个工种动漫教材正在抓紧制作中,其他工种动漫教材争取在明年底前完工,相信这项带有创新和具有里程性质的工作能对打造一支建筑产业工人大军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模架产品监控一直是困扰行业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模架产品认证制度,确保进入建筑市场的模架产品质量合格,考核的基本依据就是建设工程模架系列标准。第四,小型工程项目占全部项目70-80%,甚至更多,包括模架工程在内的小型工程项目是质量和安全高危区,加强小型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管同时,强化其教育培训也是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组织编制了《小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岗位培训教材系列丛书》;第五,继续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协会联谊会组织建设,深化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加强行业热点问题研究,联合开展教育培训,突出标准制度建设;同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发展分支机构,推动模架行业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扩大业务领域和空间,为业界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便捷和更适用的服务。第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搭建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明确资讯交换方式,开展项目深度合作与开发,推动国际模板脚手架协会步入正常化轨道运行。

记者:近年来委员会主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王主任:首先是生产许可证的检验工作。建筑扣件产品是我国执行生产许可管理的第一批产品,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要求,按照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关于下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审查职能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委员会配合全许办扣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着手编写新版的《建筑钢管脚手架扣件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受部分省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委员会配合脚手架扣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对部分省市扣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实地核查工作。为配合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委员会分别于2102年对37家、2013年对23家、2014年对6家、2015年对6家审查合格企业的产品进行了许可证检验工作。截止到目前,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筑行业有18家许可证检验机构,扣件行业已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300家生产企业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践证明,实施生产许可证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施工安全的有效制度和治本措施,充分发挥了国家行政许可对保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行业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其次就是标准的编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了《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GB24199-2012及《钢板冲压扣件》GB24910-2012国家标准,两项标准的实施对于保证钢管脚手架扣件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钢管脚手架扣件的应用与发展及和保证施工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委员会还参加了行业标准《建筑塑料复合模板工程技术规程》制定、行业标准《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制定、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宜发事故防治安全规程》制定、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脚手架检验安全规程》制定、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修订、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修订、国家标准《擦窗机》修订、行业标准《擦窗机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程》修订。此外,委员会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管理部门的委派,派员参加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行业标准《悬挂式竖井施工规程》、行业标准《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施工升降机安全使用规程》、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行业标准《锅炉炉膛检修平台》共计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审查工作。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 “建筑扣件之乡” 孟村县的情况?

王主任:2013年,委员会受地方商会河北省孟村扣件的要求,在协会分管副秘书长的带领下,对孟村的建筑扣件商会和骨干企业进行了考察指导,并会同当地政府官员进行了交流。建筑扣件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企业较多,为国内建筑扣件行业生产集中地。为了推动当地建筑扣件企业升级,孟村县政府已计划出台有关政策,希望能通过协会的考察帮助,为孟村县力争获得“建筑扣件之乡称号”。此项工作将对扣件生产集中地区的会员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业升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协会通过办公会议,正式批准并授予孟村县 “建筑扣件之乡”称号。

记者:未来委员会有什么工作目标?

王主任:目前比较紧迫的应该是行业的转型升级工作。目前,全行业已有80%的生产企业为减少铸造粉尘排放放弃了传统的冲天炉熔炼,购置了先进环保的电炉熔炼设备,有60%的会员企业引进了国内多家企业的铸造机械化造型线。此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行业形象,减轻了铸造工作劳动强度,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未来我们将继续引导行业向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

记者:光电建筑作为新兴行业目前发展态势如何?

梁主任: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累计光伏装机量为37.95GW,其中地面光伏电站为31.7GW,分布式光伏为6.25GW。也就是说,新增地面电站占新增总量的84%,而新增分布式光伏仅占新增总量的16%。分布式光伏中还包括在荒山、荒坡、鱼塘、农业大棚上建设的光伏。所以说,真正属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建筑光伏,其增长比例是很小的。从2016年来看,由于西部地面电站发展过快,当地无法消纳,所以弃光问题严重;中东部地区的地面电站不断出现占用农地、林地、水塘现象,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与生态的矛盾,光电建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扶持光电建筑的补贴政策,预计国家会调整向光电建筑倾斜的政策。

记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标准编制一定是任务很重。

梁主任:编制光电建筑标准已经成为委员会的一项常态化工作。2012年,委员会主编了《建筑光伏夹层玻璃用封边保护剂》、《建筑光伏组件用PVB胶膜》、《建筑光伏组件用EVA胶膜》,经过委员会的努力,这几项标准在2014年完成报批并正式,2015年又了《建筑用光伏遮阳构件通用技术条件》,目前正在进行《建筑光伏系统技术导则》的制定工作。

记者:委员会主办的光伏摄影大赛在行业里形成了很大影响,为什么要举办摄影大赛?

梁主任:开展光电建筑摄影大赛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是因为光电建筑尚未推广开,时机不够成熟。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光伏应用从地面电站转向了光电建筑,于是,我们适时启动了这项活动。继2013年在湖南湘潭举办摄影大赛活动后,委员会又于2014年3月分别在嘉兴、珠海和北京举办了摄影大赛研讨会和巡回展,6月又在北京举办了“兴业太阳能杯中国光电建筑主题摄影大赛颁奖大会”,这项活动是委员会搭建的一个平台,我们希望企业上台来表演,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把自己的绝活和亮点表演给地方政府部门、开发区管委会、房地产企业、设计院所,让企业把这个平台变成他们市场公关的阵地,同时,这项活动也增强了委员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委员会近年来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

梁主任:首先是为配合协会的行业企业资格登记管理工作,委员会起草了《光电建筑应用行业企业资格登记管理办法》、《光电建筑应用行业系统集成企业资格等级标准》、《光电建筑应用行业企业资格登记申请表》等几个文件;第二,委员会根据协会《关于编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起草了《光电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调研通知》。第三,2014年,委员会针对企业希望提高自身技术优势的需要,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估”工作。第四,积极地参加相关的各种活动,积极地做宣传。

记者:下一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梁主任:我们要抓住地面电站向光电建筑转移的时机,积极参与光伏行业论坛,争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更多的光伏企业知道,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光电建筑的认识是深刻、正确的。以此扩大影响,团结更多的企业,壮大我们的力量。

记者:据了解,分会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活动?

刘会长:分会自2003年加入世界水务协会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一国际组织的活动,不仅参加了2013年召开的例次执委会、EB会议,还组织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型访问团参加在印度召开的三年一度的世界水务协会换届大会。同时,分会像之前一样继续响应WPC的号召,利用“世界建筑给排水日”举办节约水资源、保障饮用水水质、关注严重缺水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活动,印刷并散发了相关的宣传材料。分会又参与了2014年3月在印度班加罗尔和2014年5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水务协会的工作会议年会,会上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给水排水行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推进中国建筑给水排水行业与世界同行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广泛合作的决心。此外,分会于2014年12月还参加了英国特许水务学会――香港分会26周年庆祝活动。目前国际同行对我分会,对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行业的评价日益提高,信任不断加强。这些国际活动的开展为会员单位和行业构建了一个国际水务交流平台和行业联系的纽带。

记者:中国城镇建筑水展是由分会主办的,目前展会情况如何?

刘会长:中国城镇建筑水展历经五年的锤炼,一次比一次成功,并进一步奠定了展会在城镇及建筑给排水行业的领先地位。2015年展示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比上届递增35%。展会同期还举办了一系列高端会议及专业技术研讨会,如“2015国际建筑给水排水高峰论坛”、“2015世界水务协会上海年会”。此外,大会共吸引了1200余名自来水公司、水厂、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公司、专业院校、政府主管部门等高质量观众到场参会观展,更有上海市奉贤自来水公司、浙江省给排水学会、浙江工业大学及东南大学等专业机构组团参团参观,“上海国际城镇及建筑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已成为水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盛会。

记者:编制标准一直都是协会重要工作,您能否介绍一下分会这方面的情况?

刘会长:分会一向重视标准的编制工作,如近来年我们组织编写、修订了《建筑同层排水工程技术规程》、《城镇给水用铁制阀门通用技术要求》、《给水排水用蝶阀》、《蝶形缓闭止回阀》、《分体先导式减压稳压阀》、《给水排水用直埋闸阀》等标准。申报的《供水管道复合式高速排气进气阀》、《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建筑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已获批。

记者:今后分会的工作重心将是什么?

刘会长: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应该还是帮助行业企业适应国家的转型升级,适应供给侧的需求。

记者:地暖属于新兴行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委员会的发展情况?

刘主任:我们先于2006年底成立辐射供暖供冷专家委员会;2007年9月辐射供暖供冷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还组织部分专家、技术委员进行国家标准图集编制和《辐射供暖供冷行业自律公约》起草,2015年我们召开了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纪念委员会成立10周年,实际是纪念辐射供暖供冷行业改革发展的10周年。

记者: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刘主任:目前中国辐射供暖供冷行业遭遇空前压力,工程市场主要集中在北方,近年来都有比较多的下滑,南方近几年虽有增长,但总量较小。

记者:委员会在宣传方面一直表现出色,能否谈谈这方面情况。

刘主任:宣传应该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活动宣传,比如“中国地暖万里行”活动, 2011年举办了13站,2012年举办了6站,2013年举办了8站,2014年举办了9站,2015年举办了5站,很多区域房地产商、地暖施工企业、装饰公司、建筑设计院都有参与,截止至2015年底已完成中国地暖万里行共41站。在2013年我们又发起了“中国地暖西部行”途经8个省份,走访各地的建材城和当地的施工企业,了解当地的地暖市场情况。此外还有“地暖施工日记大赛”、“ 地暖暨舒适家居设计施工大赛”、每年的“地暖年会暨中国国际地暖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地暖有较大促进作用。

另一部分就是媒体宣传。首先是委员会协办的《中国建设报・冷暖舒适家居》建设部机关报,成为了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开发商了解地暖发展的重要窗口。其次就是《地暖月刊》,2012年,刊物增设了《南方供暖供冷专栏》、《探讨市场行情》、《空气源热泵专栏》、《营销管理》等专栏;2013年先后开设了《信息快递》、《深入企业一线探析市场行情》、《人物专访》、《企业报道》、《热点专题》、《热点关注》、《和安安学地暖》、《地暖论坛》、《加热电缆论坛》、《空气源热泵专栏》、行业技术性、市场分析论文等多个栏目以及《空气源热泵供暖》刊中刊。为了扩大刊物的影响力,2012年开启全国建材城月刊直投模式,自2013年4月份开始,市场部人员先后前往沈阳、石家庄、济南、太原、长春、新疆、银川、运城、兰州、呼和浩特等地,亲赴当地建材城及暖通公司门店投递《地暖月刊》,将行业最新的信息带到每一个商的手中,继历时7个月的直投活动也为《地暖月刊》发行量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地暖月刊》已经拥有几万名忠实读者,拥有品牌战略合作伙伴100余家,与将近上千家地暖企业常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发行数量接近45,000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012年《地暖月刊》官方网站新增在线下载及阅读功能、中国地暖手机报也成功上线,另外还开通了新浪微博公众账号。

记者:委员会在地暖实际应用推广上还做了哪些工作?

刘主任:2012年委员会配合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保障房工作,与住保办标准与信息处召开研讨会两场,建议把地暖技术列为保障房配套技术之一。2013年开工的2万套公租房已明确采用地暖,委员会还配合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与住建部康居认证中心开展康居产品认证工作,参与十几家地暖管材、分集水器、壁挂炉企业的认证和年检工作。

记者:您对行业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刘主任: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中国辐射供暖行业在未来几年仍将可能面临严峻挑战。但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二胎政策的执行等利好因素从长远看都将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刚性需求。因此,2016年也将是一个为市场转机奠定基础的一年。

记者:喷泉水景是近些年城市的新兴事物,而且发展得特别快,您能介绍一下这个行业的情况么?

张主任:喷泉行业是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才开始有的城市景观建设,这个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为主,而且相比较其它行业,企业规模都不算太大,最大的也就5个亿产值,从业人员只有1000万,整个行业的总产值大约在48亿到52亿之间。

记者:委员会在行业发展中起了哪些作用?

张主任:在功能定位上我们和其它委员会可能有些不同。因为我们喷泉水景行业主要是工程企业居多,而产品企业很少。工程企业就涉及到一个等级证书的问题。住建部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喷泉水景施工资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企业等级评定、制定行业行为规范、组织行业交流等一系列活动。2002年,委员会出台了喷泉水景企业技术等级评定细则,规定了甲级、乙级及丙级企业所要达到的标准,对当时的喷泉水景企业进行了技术等级评定。等级评定按照资历和信誉、技术力量、技术水平、装备及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五个方面。等级评定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评定的等级证书可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自委员会成立这10多年中,委员会陆续制定了《水景喷泉行业行为规范》,对改变当时市场无序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修编了《喷泉喷头》行业标准,并在天津市建立了喷头检测中心,对喷头的质量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了《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编制的《水景用发光二极管(LED)灯》实施后,按产品标准生产的LED水下灯,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节能、环保,对提高喷泉水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一些不按标准生产的灯,将来要限制在行业内使用。委员会也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培训工作,如安全培训和维护、管理培训。

记者:目前行业的水平较之国外如何?

张主任:其实国内现在有些喷泉工程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比如青岛世园会音乐喷泉、常州高铁北站喷泉、武汉汉秀、云南傣秀、深圳欢乐海岸、横店梦幻园明等设计和施工均已具备国际水准,这几项工程中,大部分为政府工程。委员会派出强有力的专家班子评审各公司的方案,为政府或甲方把好技术关,起到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而且喷泉水景专家委员会有一批大专院校及设计科研单位的专家,我们每年组织专家为全国的工程进行评标、验收及工程质量评定。为企业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推进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通过评标及工程验收,得到了各地政府及招标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记者:您对喷泉水景行业未来有什么期待呢?

张主任:希望行业企业恪守行业自律公约,保持理性的经营理念,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营销模式,开拓国外市场,企业加快步伐“走出去”,使我们行业以优质产品、优质工程走向全世界。

记者:作为新成立的行业协会,您能否介绍一下分会的情况?

忻会长:随着国家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遮阳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12月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印发《关于成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遮阳分会”的决定》,决定成立建筑遮阳分会。2015年3月,建筑遮阳分会筹备组在上海召开建筑遮阳分会成立大会,大会上,遵循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宣读并通过了遮阳分会工作条例、遮阳分会第一届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秘书长任职名单。

记者:分会成立后开展了哪些工作?

忻会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国遮阳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好“两个研究”工作:一是要摸清楚全国遮阳行业的现状、问题、对策;二是在全国各类地区制定出一个中国各类地区建筑遮阳改造技术方案的汇总,描绘出适合各类地区遮阳建设的分布图,遮阳分会启动了《中国建筑遮阳现状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分会首先于2015年6月,考察了华南地区6家企业,又于2015年8月考察了华北地区4家企业,两次考察活动收集了南北不同纬度地区遮阳解决方案以及遮阳标准数据,了解了南北两地遮阳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之后撰写研究报告打下了较为夯实的理论数据基础。

2015年4月21日以及6月29日,建筑遮阳分会分别邀请上海住宅装饰届“十强”企业以及建筑设计大师参观考察全国门窗遮阳一站式体验平台――中国遮阳商城。通过这种跨行业的拓展活动以及“大师面对面”的技术交流论坛的举办,加大其他行业对遮阳行业的了解认知,为谋求跨行业发展埋下工作契机。

为了更好地让会员单位了解遮阳分会工作情况,增进会员单位凝聚力,顺应国家互联网+发展趋势,遮阳分会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账号,将一些重要活动通知、简讯以微信方式进行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上线,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及好评。

2015年4月17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遮阳分会在上海召开关于编制《建筑遮阳行业企业资格登记》标准座谈会。与会单位就会前发放的《登记》标准讨论稿,提出了一些有关考核指标的想法与意见,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记者:未来分会有什么工作计划?

忻会长:分会才成立不久,还有许多规范需要完善,比如建立门窗和遮阳行业企业的资格评定登记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门窗和遮阳行业企业管理岗位、技术工人资格的评定制度,建立系统门窗认证体系和认证制度等来推动门窗遮阳行业的发展。

【文献标识码】C

水务集团营销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这次厅务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前三季度水利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从现在起到年底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了,大事要事多,工作任务重。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明年又是"十五"计划第三年,承前启后,十分关键。做好这一阶段工作,为确保各项年度水利任务完成并为明年工作开展超前筹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10月16日,省政府召开了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前三季度工作,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省上下抓紧今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季允石省长、梁保华副省长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省形势发展明显好于预期,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可望超额完成,"十五"良好开局得到巩固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运行实现高开高走。1-9月份全省gdp增幅保持在11%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4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三是开放型经济增势强劲。进出口总额494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近80亿美元,增长57%,提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四是经济增长质量稳定提高。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6.7%,实现财政总收入1038亿元,增长25%,金融机构平稳运行。五是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7元,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48元,增长6.8%,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中小学老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与此同时,会议也指出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物价持续走低、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存在隐忧等等。

对第四季度的工作,会议号召各地、各部门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0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地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奋斗。并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

一要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要扎实抓好秋收秋种,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切实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引导"三资"开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

二要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力争全年增速达到14.5%以上。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工业增长空间;强化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朱总理明确要求,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信息化发展,明年上半年要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间信息和文件的网络传输。要以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年内完成50年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新产品的开发。

三要大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先发展带动力强、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三大物流区域建设;建立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中介服务等行业。

四要努力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把增加投资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大措施抓在手里,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继续增加技改投入,及早安排明年的投资计划。

五要力争开放型经济的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和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要双双跨越600亿美元大关。要奋力拼抢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驻外经贸代表机构建设,建立完善海外事业管理、服务网络。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工作。

六要扎实推进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按照"抓大要强,放小要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国企改革;按照"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增强国企竞争力。要鼓励民众创业,促进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中介组织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诚信*。

七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继续搞好行政区划调整,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率先在重点中心镇推动规划公示制度,积极推进都市圈建设,落实加快城市化的各项政策措施。

八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苏南,加快苏州到南京信息产业带,苏南沿江新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沿江两岸新医药产业带建设。加快沿江经济带开发,推动苏南与苏中的"三联动",实现苏中快速崛起。落实产业转移、财政转移、科技转移、劳动力转移政策,促进苏北大发展。

九要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全年财政收入新增*亿元、增幅达18%以上。大力组织财税收入,培育壮大新财源和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挖潜增收。要一手抓增收,一手抓节支。除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和紧急救灾支出外,省财政一律不追加新的支出。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完善财税体制。

十要认真落实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措施。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省已有9个市出台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要加快省级机关医疗保险改革工作,尽快组织实施。

十一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快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转制要抓紧启动。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十二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敌对势力,坚决与作斗争,依法严打刑事犯罪,做好社会治安,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群体事故处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好走访困难企业和职工活动。

会议从四个方面直接对做好水利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抓好淮北地区抗旱工作,合理调度水源,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为确保秋熟丰产增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贡献。二要集中力量抓好江堤达标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争取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早日开工,及早安排明年水利投资计划并力争有所增长,为拉动经济增长做贡献。三要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制度改革,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四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太湖、淮河水污染,为我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贡献。

二、全力以赴,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各单位各部门围绕"争取六个方面创新突破,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内容,具体做好八项工作,努力做出四个方面贡献"的总体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前三季度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水利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省重点水利工程总体进展顺利,至9月底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0%。淮河入海水道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滨海枢纽已通水通航。小塔山水库加固也已开工。治太环湖大堤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常州新闸和丹金闸主体工程通过水下验收。江海堤防达标工程按计划组织实施。泰东河年度河道工程、淮阴二站工程已基本完成。城市防洪建设全面启动,省辖市规划报告基本完成,南京等7个市已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到年底县水利局可全部联网,省以上报汛站遥测率达到83%。全省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正进行设计,苏北水资源监控调度等应用系统正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将启动,今年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正在抓紧编制初步设计。农村水利建设累计投资14亿元,投劳2.5亿个,完成土方7.3亿立方米,修建防渗渠管道43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3平方公里。

二是防汛抗旱取得了新胜利。我省苏北地区连续干旱,湖库蓄水不足,目前淮北地区仍有500多万亩受旱。面对持续干旱,我们科学调度,加强用水管理,江水北调沿线大站累计抽水125亿立方米,洪泽湖多拦蓄来水20亿立方米,保证苏北地区抗旱水源需要。6月入梅后,我省出现了短历时强降雨过程,在5天时间内下了常年梅雨量的2/3,太湖、秦淮河流域水位全面上涨,苏南局部地区出现内涝,句容等县暴雨成灾,省防指及时组织抢排涝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6月下旬和8月下旬长江两次洪峰过境,沿江潮位全线超警戒线,我们积极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全力做好抗洪斗争,保证了长江洪峰安然过境。

三是水利管理取得了新成效。水利规划不断加强,*省近期防洪规划和实施意见,以及里下河地区、秦淮河流域、废黄河流域三个综合规划正在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水规划基本完成。继续整顿和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完善基本建设四项制度,规范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苏锡常地下水封井已完成年度任务的59%,苏北苏中地区地下水实行了控制开采。计划用水和节水工作得到加强,了全省用水定额。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全面进行河道目标管理考评,强化小型水库管理,切实做好清障和长江采砂管理工作。依法行政力度加大。今年争取省政府出台了《*省水文管理办法》,组织清理省级水利规范文件,加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执法公示工作,近一阶段集中学习贯彻新《水法》,掀起一个学法守法新高潮。

四是水利改革取得了新突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各地按照部署开展了试点工作,我厅与省体改委调研制订了改革实施办法。目前正抓住国务院出台改革方案的机遇,争取以省政府??制改革不断加快。全省已有3个市、32个县(市、区)成立了水务局,进一步强化了水务职能。地下水管理、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等职能在市级水利局均得到明确,苏州等8个市的节水管理成建制划归水利部门。农村水利改革成效显著。小型工程产改基本完成,改制工程12万多处。全省35个灌区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供水单位+用水者协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水价和供水体制改革进展明显。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费管理办法已报送省有关部门,全面开展了水价成本测算工作。苏北供水体制改革逐步推开,省和苏北七市成立了供水机构,对江水北调沿线各市实行全年计量、计划供水、超计划加价的管理办法。投融资机制改革逐步推开。城市水利建设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化开发的投入新机制,泰州等6市成立了城市防洪建设投资公司。农村水利建设在用好"两工"过渡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一事一议"后水利投入新方式。通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回收资金3.1亿元,吸纳社会资金5578万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进行。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推进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以全员聘用为重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开展了水文、工管、设计、施工单位改革改制工作。

五是行风建设取得了新转变。全省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和"5.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进一步转变作风,按年度会议计划加强了会议审批管理,公文数量有所精简,机关运作效率提高。各部门、单位均针对难点热点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面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今年在省文明办指导下,开展了"建设水利行业新形象,树立人民满意好行风"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同时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分为二地看,当前我们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工程前期工作滞后,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少数地方地下水封井进度不快,节水工作的成效不显著;三是在河湖擅自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四是一些单位改革力度不力,内部管理还有薄弱环节。上述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

(二)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现在到年底还有二个多月了,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年初工作计划,认真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要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一,继续做好抗旱蓄水工作。今年汛后我省淮北地区继续晴热少雨,淮河干流蚌埠闸基本断流,淮北"两湖一库"蓄水总量为5.59亿立方米,为正常蓄水量的28.7%,蓄水严重不足。淮北地区大中型水库蓄水仅0.68亿立方米,为正常蓄水量的13.5%。抗旱保秋播任务比较重,前段时间到徐州连云港检查抗旱工作,旱情十分严重有300多万亩未能及时播种。当前要抓紧做好调水补水工作,继续加强用水管理,保证淮北用水需求。保证向徐州市送50立方米每秒,向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补水,把石梁河水库水位抬高至24米以上,为东海、赣榆等地抗旱提供水源,以尽量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并按照淮委要求,做好微山湖应急补水准备工作。在加强水源调度的同时,各地要自力更生,做好节水保水工作,要充分挖掘当地水源,尤其是浅层地下水,组织开挖河中河、塘中塘,提高水源利用效率。

第二,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要围绕34亿的投资计划和基本完成入海水道、江堤达标、太湖治理的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倒排工期,还是要严格责任制,各项目责任人真正到位,逐日逐旬逐月抓进度,重点工程、重点问题采取重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当前要抓紧审批下达扬州仪征市胥浦闸、泗源沟闸等项目初步设计,抓紧做好苏州白茆闸、南通新江海河闸、淮安一帆河闸、徐州奎濉河治理等工程的招投标等手续,尽快开工实施。要加强在建工程督促检查,海堤达标、省属闸站工程进度不太理想,要狠抓薄弱环节,抓牢最后一个季度,使进度赶上来。由于前期工作问题,江堤达标工程的进度不快,要加快前期工作,督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积极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年底前要全部完成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城市防洪促进城市水利的发展。要根据省政府要求,抓紧组建三阳河、宝应站工程项目法人,以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年内开工。对已完工程要及时组织验收,尽早发挥投资效益。要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将建设重点转移到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上来。在确保完成今年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及早策划和落实明年的水利建设计划,争取冬春早动工。要以节水和河道疏浚为重点,坚持不懈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编制全省县乡河道疏浚规划,今年农田水利要完成土方6亿立方米,小沟以上建筑物5万座,建设防渗渠道5000公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三,全面加强水利管理。要继续做好各项水利规划。争取年内完成*省近期防洪规划和实施方案、水利现代化总体规划、里下河地区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保护规划、全省节水规划等五个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争取出台《防洪规划同意书》报批管理暂行规定,坚持按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不符合或未进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批。要研究加强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质量管理办法,对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要落实和加强项目负责人制度,严格技术审查把关程序。要强化水资源管理,突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规范水资源论证,强化地下水管理,特别是苏锡常地区封井任务形势严峻,要花大力抓落实。近日省政府办公厅要求我厅组织有关单位对苏锡常封井进度进行督查,水资源处要提出具体方案并认真组织督查,并将情况及时如实上报,确保完成苏锡常封井年度任务,对苏北超采区控制开采计划落实情况也要加大督促力度,要逐步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水功能区划报告年底前要报送省政府审批,同时着手研究水功能区的管理办法。要加强水利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四制要求,加强在建工程管理。根据最近调查了解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管理,并要监督和防止中标单位私下分包,同时对监理要有更严格的要求,规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审计,增收节支。要继续筹措好水利建设资金,加大内审工作力度,强化资金监管。要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增收关键在发展经济,水利一方面要保持建设投资强度,为全省拉动经济增长做贡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人才优势,千方百计创收。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没有列入预算的支出项目,即使有需要,也要转到下年安排,不能随意追加,不能突破年初预算。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

第四,积极深化水利改革。要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水利部召开的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尽早出台《*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加强对省政府确定的四个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指导,试点方案确定后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要进行科学设岗,抓紧测算费用,明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要加快农村水利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管理机构+用水者协会+农民"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群管组织,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管理。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小型改制的关键是如何加强改后服务和监管,对此一定要有长效管理机制,否则将造成不良后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规范办法。水价改革要加强与省物价局联系,在成本测算基础上尽早形成新的水价调整方案。要对各地水费收支情况进行合规性检查,督促各市完成省级水费集中指标。对水价改革中有关税收问题,要主动与省地税局协商,加强调研,提出解决办法。苏北供水体制改革要全面完成苏北水资源监控系统一期一步工程,协助苏北供水区完成市级供排水机构的组建和资产划拨工作。要进一步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争取年内13个市全部建立水利投融资公司。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在发挥体制优势上做文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管好配置好水资源,显示出水务管理的优越性,赢得各项政府肯定和社会认同。要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全员聘用制为重点,要按照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省设计院、太湖院、工勘院要做好改制前期工作,省水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改制。

第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水法》,准确把握新《水法》精神实质,用新《水法》指导各项水利工作。要对照新《水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配套水法规,当前重点要抓紧修订《*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制定《*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省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省级设定的审批事项已全部清理完毕即将公布,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对取消的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管理,对保留的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水政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水事活动监控网络,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非法围垦设障等违法水事活动,为水利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第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关重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把安全生产各项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人。要切实加强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理等工作。对事故隐患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要落实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同志值班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安全生产法》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厅系统要认真宣传贯彻,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并结合去年我省出台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研究落实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各项措施。当前要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稳定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中央、省委及水利部的要求,做好水利工作,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想方设法为人员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对不稳定因素要进行排查,认真开展思想教育,将矛盾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稳定,保证十六大顺利召开。年底将近,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好走贫访苦活动,妥善安排好困难职工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一要抓好思想建设,牢牢把握指引我们正确前进的理论武器。进入新阶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根本上说,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我们要在深入开展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5·31重要讲话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传达、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各项准备工作。十六大召开后,要通过大会辅导、骨干培训、网站宣传等形式,迅速在全系统掀起一个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潮,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水利干部,引导大家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检查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抓好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从机制上保证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建设,牢牢夯实新的伟大工程的骨干基础。党的组织是党赖以存在、发展和完成使命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要严格按照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省级机关实施办法,加强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运用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联系点和挂钩制度,继续加强与挂钩单位联系,帮助基层解决困难。要借鉴干部受教育与基层群众得实惠相结合的经验,进一步拓展学教活动的内容;借鉴干部自我教育与接受群众评议相结合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永葆先进性为目标,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形成能进能出、吐故纳新的正常机制,使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做到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三要坚韧不拨地抓好作风建设,牢牢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严格执行厅会议计划,确保完成年初厅党组确定的"全年会议精简40%、文件精简20%"的目标。要狠抓落实,对重大工作部署,要在细化落实上下功夫,以百折不回、知难而进的勇气,雷厉风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按照厅长办公会议确定的全厅调研工作计划,重点抓好水利改革、城市水利、供水体制改革、依法行政、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建设、信息化建设等7个调研课题,有关处室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水利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题,研究落实措施。上个月开始各项调研工作已经有行动,希望继续抓紧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每个调研都要在年底前拿出调研报告。要加强对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指导和督促,厅文明办要积极宣传推广创建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导作用,进一步开展"三优三满意"和"双目标"创建工作,促进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深入开展。

四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廉政建设,牢牢构筑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要牢固确立第一要务的观念,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保证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三项工作一起抓,加大治本力度,充分发挥廉政教育、法制保障和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和省的有关廉政规定,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事先防范,增强自律意识,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价值观,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争当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率。各单位要按照省清房办的要求,完成清房工作。

(四)及早筹划*3年度工作。

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厅里正在着手进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准备工作,明确明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各处室、厅直事业单位均要根据厅里总体要求,及早明确明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分析我省水利形势,深入研究事关水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要结合今年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有力措施和行动。已经具备条件的,要加紧推进;对难度大、跨度大的工作,要认真研究对策,争取早日启动,为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今年只剩下两个多月了。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聚精会神地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应酬和一般性的事务活动,保证把精力集中到研究解决水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的来,集中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狠抓落实上来,集中到着力抓好当前、确保明年良好开局上来。这是增强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衡量我们作风过硬不过硬的一条重要标准。

上一篇:旅行社营销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房屋全员营销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