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7 11:02:17

税收收入管理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经济增长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枕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2篇

一、更加注重税收与经济和谐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组织收入任务

今年省局下达给*地税的税收任务数为386,120万元,同比增长11.3%。市局要求各单位要在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税收与经济和谐发展,通过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良性互动。

一是加强对税收收入进度的跟踪和管理。各单位要继续强化对组织收入进度的考核,没有特殊情况,单月收入指标不允许出现红字。同时,各单位要加强对税收分析和预测,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适时对税收形势和税源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认真分析各个时期税收增长和减收的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征管,确保组织收入稳定增长,防止收入进度的大起大落。

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监控,同时,不仅要注重加强对新增税源征管,努力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税收增长的后劲;而且要严格控制税源转移,确保税收收入稳中有升。

三是强化强税种和行业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要根据新的征管需求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改革和创新对地方税种和行业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要做好税基核实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台帐管理,推进汇算清缴改革,重新核定企业所得税征收,强化企业所得税征管;要落实税总“413”工作思路,加大高收入者管理力度;要强化地方税种征管,强化营业税分行业和差额管理。

四是加大税收稽查检查力度。各级要根据本单位税源和征管实际,组织好各类型的税收专项检查,达到以查促收,以查促管的目的。同时,各级要加强地方税发票管理,净化地方税发票使用环境,要继续抓好清欠工作,力争将欠税额降到历年来最低水平。要加强税收征管,防止新欠税发生,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五是加强地方规费征管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税费并重思想,要继续实施地方规费“五同”管理,全面提升地方规费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加强部门沟通和配合,形成有效征管工作合力。特别是加强与财政、法制、劳动及社保等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市政府尽早颁发《*市社会保险费征收实施办法》,实现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要加强信息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工作氛围;要加强费源监控,逐步建立起重点费源监控制度。

二、更加注重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提升征管效能

一是深入推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各级要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和职责监督考核,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方法、管理技巧、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税收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要认真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提供纳税服务,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加强税源管理,要把案头分析与实地调查结合起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税收核定工作。继续做好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严格按照“四个统一”原则实施个体税收核定管理。组织好典型行业、典型业户的调查和相关指标的采集工作,全面掌握各行业、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统一税收核定标准。

三是大力推和广应用税控装置,实施数据控税。在全市范围内的服务业、娱乐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分三年时间推广完毕。完善和推广应用税控管理系统和发票信息系统以及全省统一的发票查询系统,完整采集纳税人税控收款机的发票数据,加强税源监控,实现数据控税。

四是加强地方税发票管理。依托“大集中”平台,进一步强化发票内部管理,实现网上审批,发票统计报表、登记台帐等系统自动生成,促进发票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改革发票抽奖形式,实行即开式发票抽奖和二次登记抽奖相结合的发票“双奖”形式,实现对以发票为载体的税源数据的全面控制。

五是完善和推广纳税评估制度。在现有“大集中”征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省局统一开发的纳税评估管理模块,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重点要根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参照纳税人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对比分析,作出科学纳税评估,真实掌握纳税人情况,掌握税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六是建设和推广税收征管工作示范点。要在全市地税系统内选取在税源监控、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征管信息化建设、征管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成绩突出的若干个基层征管单位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分阶段、有重点地向全市系统推广。全面深化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提高日管工作效能。

七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要加强国地税间的协作,落实和完善联席会议等制度,共同解决好征管工作中的问题,形成全力。要继续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商、公安、社保、城建、交通、银行等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配合,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开展协税护税工作,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

八是继续推行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加强税收信用评定量化指标和评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与国税部门联合开展04-05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依法诚信纳税宣传,广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

九是建立健全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以“大集中”上线应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确定税收征管各项业务的岗位职责,科学设置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实现根据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考核数据,适时对各地税收征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三、更加注重税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税务信息智能化管理

在*年11月初“大集中”成功上线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继续加大税务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功能齐全、信息共享、协调高效、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以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务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一是做好大集中上线后续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好“大集中”上线后各地的需求和问题,整合规范征管业务。逐步完成大集中二期业务需求,深入应用大集中系统以及查询系统提供的税收管理功能,包括税收管理员平台、行政处罚、智能核定、智能评定、税政管理、社保费征收、省级税收监控、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智能评估及智能选案、重点税源监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信息“大集中”的作用。二是加快ETS电子缴税入库系统的建设,实现税款高效、安全入库;三是进一步完善“同城办税”应用,整合业务,优化办税流程;四是开发电子地图税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税源管理直观化,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五是加强发票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完善税控开票软件和发票查询软件,强化发票使用监管;六是建设*地税移动信息化平台,实现发票抽奖登记查询和税务信息查询等。

四、更加注重纳税服务,健全和完善诚信服务新体系

各级要树立全程全员全方位服务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型地税。不断开拓纳税服务新领域,积极构建“人人要服务、处处是窗口、时时有形象、个个是旗帜”的纳税服务新机制。

一是认真对照和落实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标准,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简化办税方式和程序,优化各项纳税服务。

二是整合地税门户网站,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平台。整合改版后的门户网站将集办税和服务为一体,包括大集中网上报税、报税表格下载、新闻中心、法规库、政务公开、在线播放视频、电台节目等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和全方位的纳税服务。

三是继续推进纳税服务志愿者行动。加强对纳税服务志愿者专业培训,联合各地团委和志愿者组织,开展纳税服务进社区,进展厅、进工厂、进校园等。

四是继续拓展12366-3纳税服务热线功能,完善和推广“税收服务超市”和“同城通办”业务,逐步将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类纳税事项统一到办税服务厅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首问责任制,避免纳税人来回奔波,方便纳税人。

五是征询纳税人意见,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评价。要通过热线、网站、座谈等渠道收集纳税的意见和需求,改进服务形式和质量。要建立纳税服务检查评议办法,适时对“窗口”的办税服务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客观评价。

五、更加注重规范税收执法,优化依法治税环境

一是加强税法培训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地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通用法律法规及各项税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坚决维护税法权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做到应征尽收。

二是加强税收政策落实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收政策实施效果、减免税额等统计评估和信息反馈。

三是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要结合岗责体系调整和效能监察工作,加强评议考核,严格过错追究,构建起完整的岗位目标体系、执法责任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实行税收执法责任考核。要加强执法日常动态管理,与税收执法检查、考核有机结合,增强执法监督有效性。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的税收执法监督,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建设。

四是强化税务检查稽查工作。完善“一级稽查”体制,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统一规范、协调高效、指挥有力的稽查体系。规范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创新办案手段。贯彻落实欠税公告办法,促进欠税公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要组织专项清理,切实加强漏征漏管户和偷逃骗税的检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五是积极推行税收法制员制度。即在各基层单位配备一名税收法制员,负责本单位的法制培训、法制宣传,对本单位作出的各具体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审核把关,负责本单位的税收执法监督检查、税收政策调研办理、以及有关涉税法律事务等。切实从基层抓好税收法制工作,把好法制工作的第一关,提升地税整体行政执法水平。

六是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大力普及税法知识,创新税收宣传方式方法,倡导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广泛宣传正面典型,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加强依法诚信纳税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不断增强税收法治观念,提高广大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六、更加注重规范行政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加大对各地巡视检查力度,确保全市地税系统政令畅通。加大内部审计力度,规范各项财务支出,健全和落实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

二是加强会议和督查管理。严格会议计划管理,规范公文审批程序,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加强保密工作。认真做好督查督办工作,重大事项要以任务书形式下达执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针对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督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各个职能部门、岗位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形成有机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

四是加强财务和后勤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加强系统和机关经费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加强对基建项目的审核,坚决反对大手大脚,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加快后勤管理改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创建节约型税务机关。

五是做好维稳工作。关心群众工作生活,完善救济互助金制度,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实际困难。完善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大工作格局,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按照工作重心“向征管转移,向基层转移”的要求,真正关心基层、重点支持基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研究部署工作要充分考虑地税实际,增强工作部署的可操作性。

六是落实责任。各党组成员和各级领导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内部管理到位。各级要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内部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地税队伍建设

1.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继续稳步实施“一把手”工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完善规范各级党组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和作风,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要通过竞岗、交流和轮岗,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把各级班子建设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政型班子。要加强各级班子考核,促使各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好税收工作。

2.以提高干部素质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地税队伍业务培训。重点抓好“大集中”新系统二期新业务上线的培训工作,确保“大集中”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抓好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人员、反避税人员、稽查人员、纳税服务人员和统计分析人员“六员”培训工作,提升基层人员岗位技能和综合业务能力,形成分类梯次业务骨干队伍。二要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考试成绩与经济利益挂钩,与岗位能级和效能监察奖励挂钩,形成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良好局面,发现人才、积聚人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三要举办全市地税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岗位能手、文明标兵等大型表彰活动,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地税干事创业氛围。四要抓好政治思想工作。以建设和谐*地税为核心,在全系统大力开展谈心活动,做好帮扶工作,使干部职工深刻感受地税大家庭的温暖。五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举办好*市地税系统第六届运动会,继续开展好机关足球、交谊舞、书画摄影、、登山等12个文体活动,树立*地税人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群体形象。

3.以建立地税特色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抓预警防范,建立健全科学的惩防体系。正确分析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苗头和动向,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努力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抓学习教育,建立健全长效的教育机制。努力构建*地税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要抓制度落实,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保证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礼金上缴登记、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要抓内外监督,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重点对“两票”管理、税款核定、税务稽查和重大经费收支等方面开展执法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部门协调,广开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行风建设;要抓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严厉的惩治机制。对党风廉政工作不负责、制度不落实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本单位部门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职责。

八、更加注重税收宣传,切实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要加强部门协调,整合宣传资源,推行税法宣传“三同步”机制,做到政策文件与新闻稿同步起草、同步报审、同步,提高宣传时效性。正确引导宣传方向,提高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营造有利于税收工作开展的舆论环境。*年重点抓好四项宣传工作。

一是要继续办好《*日报》地税专版。坚持每月出版《*日报》地税专版,即宣传税收政策,又宣传地税形象,全面展示各个时期税收工作动态。

二是开辟电视宣传节目《税收与你面对面》。针对纳税人咨询较多的税收热点难点问题现场作出解答,使税收宣传更为贴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

三是继续办好税收辅导例会。要分类型、分区域召集纳税人进行税收辅导。同时,对重点业户、重点企业提供预约上门辅导,继续编印办税辅导资料《地方税收问题解答》,切实方便纳税人。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作为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调动各级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中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枕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4篇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三大职能之一,固定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收入上,我们偏重了“量”的提高,而没有在“质”上下功夫。“以收入论英雄”、“完成收入任务是税务干部的天职”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在税收计划的分配上,一直沿用基数、系数加因素的方法编制下达;在收入计划的执行中,又始终围绕收入来开展工作;在收入结果的认定和评价中,又把完成任务与否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尺度。这样造成了税收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的纳税人之间负担严重不均,而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了税收占财政收入和GDP比重的持续下滑。

提高收入质量,首先是要转变观念。转变以往任务治税的思维定式,树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收观”,以经济发展为依据,以公平效率为目的,牢牢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思想,摒弃计划体制下的重“量”不重“质”的弊端。

提高收入质量,其次要改变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从规范意义上讲,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幅度是一致的,即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同步。传统的以基数、系数加因数的方法确定税收计划,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工作,计划分配与实际税源相脱节,税收基数与实际收入误差增大,不同地区的税收任务畸轻畸重,这样,税源富裕的地方藏富于企业,造成大量欠税;税源紧缺的地方“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而且这种势头造成恶性循环,滋生许多矛盾。因此,税收计划分配方式应在科学确定税收基数后,使税收增长比例直接与GDP增长比例挂勾。

提高收入质量,当然还需要调整企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理顺政企关系,使纳税人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规范收费行为,加快“费改税”步伐,切实减轻纳税人的经济负担;优化税制结构,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的配套改革等等。

二、税收征管质量管理

税收征管质量包括征管基础质量和征管执法质量两部分,它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之所在。

提高征管基础质量,首先是要保证新旧模式转换到位。只有走上了“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的新路子,才能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专管员上门收税向纳税人申报纳税转变;由分散的粗放管理向系统的集约管理转变。其次要夯实基础。基层税务机关一要抓好税源管理。税源管理可以从设置户籍管理卡、建税源清册入手,以清理漏征漏管为目标,以核对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为手段,进行经常性的清理,全面摸清“家底”。二是规范管理。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入库、停歇业管理、非正常户认定、发票领购等多方面予以规范,严格按规章办事,按程序办事。

提高征管执法质量,首先要完善税收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目前,不论是税收的程序法,还是实体法,都存在着与许多当前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尽快完善和规范税法,制定税收基本法,使税法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刻不容缓。其次要健全税收督查体系,建立以税收征管为基础,以税收稽查为重点的税收执法督查机制。税收稽查是征管改革的重点,要充分体现其“重中之重”的地位,具体来讲可以采取“稽查负责制”和“监督复查制”等方式,增强稽查刚性,打击偷税行为。另外要建好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加强与司法部门和金融部门的配合,严格执行税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税收监控考核质量管理

监控与考核是完善征管改革,切实强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确保税收工作依法、公正、廉洁、高效的必由之路。99年4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52号文通知各地,以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等“十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和内涵。各地税务机关应以此为依据,细化、量化各项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税收质量的考核体系,使税源管理、申报管理、入库管理、稽查管理、处罚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而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从而达到提高税收管理质量的目的。

税收监控管理可借鉴企业核算形式,设立三套帐户,建立监控体系。1、设立职责履行帐簿,该帐簿主要是记录工作过程的一种帐簿,依据岗位职责分机构设置。它要求将工作指令、工作执行、工作结果如实反映,用以明晰工作责任,促进工作布置和执行的文书化、规范化。2、建立监控考核帐簿,该帐簿是以需要考核的税收征管质量指标及要素为对象,以职责履行帐簿记录的内容为依据,用以采录相关数据,计算、考核、监控、评判税收征管质量的帐簿。该帐簿通过采取股室考核与单位考核相结合,从而促进对税收征管质量的岗位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3、建立过错责任帐簿。该帐簿是记载执法时间、执法事项、责任人员、过错事实及处理措施的帐簿。

四、税务人员素质质量管理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税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税收质量的好坏。要始终着力于班子建设和队伍素质提高。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采取自修、自学、“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提高全员文化层次。二是业务培训。通过对税收法规和会计知识、微机应用等业务的培训,使全体人员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三是抓好先进典型的引路工作。四是学好“三讲”和“三个代表”,提高政治敏锐力。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地方财政职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财权与之相匹配,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的作用,优化税收收入结构,既要充分挖掘地区税收潜力,又要不破坏税收源泉的税收征管方式应该成为税务部门工作的重点。

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的调节。因为一方面地区税收收人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当地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决定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产业结构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好地实现地区发展目标和方向。总之,税收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收收入结构优化,并持续有效的增长,是当地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区税收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税收的收入结构,并对完善地方税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若干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掌握全区税收结构特点,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为江北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税收结构与地方税收收入

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法组织收人的管理手段。没有税收管理,税务部门将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无从谈起,税收活动也就无法实现;加强税收管理,便有了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才有了保证。

1994年实行分税制,国税和地税的收入及相关税种的分成,直接影响着地方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税收管理的状况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税收收入的划分来看,地方政府的固定税收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加强税收管理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得税、营业税、资源税等。以所得税为例,2002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成的比例是50%和50%,从2003年开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成的比例就变成60%和40%。由此可知,在税收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人结构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中性并带有弹性的税收结构,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合理有效增长;优化的地方税收收入结构,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所需财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2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概况分析

2.1总量增长情况

我国现行的地方税制模式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建立起来的。目前,江北地方税收收人主要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及其他各税。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江北地方税收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1998年江北实现地方税收收入6552万元,到2007年地方税收收入猛增至185340万元,增长近28.3倍,年均增长率达45%。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998年为3.51%,2007年为10.11%,最高的2004年为12.3%。按国际惯例,实现分税制的国家地方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以上,江北这一比重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总之,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江北地方税收收人都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长势头。

2.2主要税种增长情况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主要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四大类,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已连续7年超亿元,营业税收入已连续5年超亿元。但是受近年来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推动,房地产业、建筑业实现的营业税收人增长迅猛,目前营业税已经在总量上大大超过企业所得税,成为江北区地税收人的第一大税种。2007年,江北营业税收人为80392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185340万元的43.38%;企业所得税收人为539l3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9.09%;个人所得税收人为24835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3.4%。可见,两个所得税和营业税两项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已达到85%以上,成为江北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所得税在日、韩是地方税主体税种。如日本都道府县税收收入4o鬈来源于事业税,市町村税收收入中51%为居民税收入;韩国市郡级税也以居民税为主体税种之一。所得税适宜于作地方税的特点主要有:(1)税源潜力大;(2)依能课税,能更好体现公平原则;(3)较好地体现受益原则。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基本格局也充分表明所得税在地方税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但将所得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要求地方政府有较高的税收征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所得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进程。

3 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若干问题探讨

3.1主体税种选择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各税种的成长性,分阶段、动态地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正确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建设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关键环节。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税源充足稳固、税基具有普遍性。因此,基于江北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税制结构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现阶段可以选择、确立营业税作为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逐步将财产税和营业税作为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

3.1.1营业税

从1994年分税制以来,除个别年份外营业税收人占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40%,居第一位。营业税依据明确、征收普遍,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必须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营业税征收范围将会逐渐缩小,其中运输、建筑等行业有可能划人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虽然随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营业税收入会有所下降,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营业税的征收提供了广阔的税源,加之征管手段的日臻完善,营业税仍将保持相当水平的收入规模。因此,营业税有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江北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地位。

3.1.2财产税

我国现行的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等,以及尚未开征、酝酿实施的遗产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涌人城市,普通住宅和其他房地产将不断增长,房产税税源充实稳定。同时,房产具有地点固定,不能移动、不可隐匿等特点,便于税收征管。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缴纳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将越来越多,车船使用税的增长值得期待。随着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等交易的增加,契税也会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时,中产阶层的兴起为开征遗产税奠定了客观条件,未来遗产税收入也很可观。因此,财产税具有税源的广泛性、征收的区域性和固定性等特点,征收成本很低,未来财产税必将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之一。

3.2关注所得税

2002年以前,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的重要税种,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不再属地方税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把所得税归为地方税体系,但研究地方税收收入又必须注意所得税问题。这是因为,随着个人收人的不断增长和内外资企业的规模扩张,地方最终能拿到所得税收人仍是相当可观的,完全排除所得税来研究地方税收收人结构的优化问题是不完整的。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得税收人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有望稳步提高。

4 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几点建议

4.1突出地方税主体税种

4.1.1巩固营业税

营业税作为现阶段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是由江北实际所决定的,确保地方税主体税种,尤其是营业税的稳定,是支撑江北地方财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对培育新的生财点、提高营业税收人乃至地方税收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2统一房地产税

我国现行的和房产、土地有关的主要税种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对内资企业征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房地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是区级固定收人,土地使用税是市、区县共享收八。这3个税种其实都和房产、土地密不可分,同属于不动产税性质。本着统一内外税制、简化税种的原则,有必要将这3个税种合并统一征收房地产税,并合理确定税率,使该税种能够随着房地产的增值而不断增加,使其成为区级收人主体税种,使区县的利益得到保证。

4.2改革税收计划分配方法

有必要改革税收计划分配方法,将税收改入增长与gdp增长挂钩,将gdp作为制定税收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税收收人增长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例如支持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使其为地方税收增收提供更多的税源。

4.3既要狠抓重点税源,又要不放松一般纳税户

重点税源户纳税情况可以左右江北地方税收收人的整体形势,对税收收人任务的完成和稳定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组织收人的“牛鼻子”。目前江北重点税源户纳税已占地方税收收人的50%以上,要随时了解和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税款的实现、入库、欠缴等情况,努力提高其申报人库率。要通过抓重点税源,达到稳定和调控收入的目的。在狠抓重点税源的同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无论税源收人大小,都要十足收齐。要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的原则,在加强对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零散小税的管理,努力挖掘税收潜力。

4.4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行业的税收管理

近几年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域管理偏松,存在税收死角,漏洞较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后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强税收政策研究,按照税法规定,不断拓展征税领域.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特别要加强对邮电通信、金融证券、房地产、广告咨询、饮食娱乐等领域和高消费区、高收人群体的税收征管,以第三产业税收的较大幅度增长,来推动整个江北地税收人的稳定增长。

4.5加大各小税种如印花税的征管力度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和《*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常政发[*]238号)的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第四条区财政部门是本区政府非税收入的主管机关,负责实施本办法,并具体负责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年度预算(计划)草案的编制和组织执行工作。

第五条在本区范围内有政府非税收入收支活动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第六条政府非税收入主要包括: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等有偿取得的收入,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取得的广告收入,以及其他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

(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使用收入。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按规定应当上缴国库的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的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以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以及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经营收益。

(六)罚没收入。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时取得的罚没财物和追回赃物所形成的财政资金。

(七)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指以政府、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已指定具体捐赠对象和项目的定向捐赠除外)。

(八)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指主管部门通过提取管理费、收入分成、下级上解资金或者其他方式集中的所属事业单位的收入。

(九)利息收入。指各类政府财政性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产生的利息收入。

(十)其他依法设定的非税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适用本办法。

第七条机关、事业单位、未与事业单位脱钩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市场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

第三章征收管理

第八条依法应当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单位或者个人为缴款义务人。

第九条向缴款义务人征收或者收取(以下统称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为执收单位。

第十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征收部门、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规定的执收单位征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

执收单位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的,应当将委托协议送财政部门备案;受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政府非税收入,不得转委托。

第十一条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严格依法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确保应收尽收,规范征收。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擅自缓征、减征和免征政府非税收入;特殊原因需要缓征、减征和免征政府非税收入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依照公开、公平原则合理确定政府非税收入代收银行,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政府非税收入款项。

执收单位和受托单不得擅自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原先开设的收入过渡户(财政专户分户)即刻取消。

第十三条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信息联网、实时入库(专户)的征缴方式,执收单位可采取直接解缴或集中解缴方式,以直接解缴为主。

第十四条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征、减征、免征政府非税收入,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依法收到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当凭执收单位或其委托单位开具的缴款凭证,先到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款项缴入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财政部门审核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误征、多征的政府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依法确认后,向财政部门提出退还申请,经财政部门核实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第*条执收单位收取的往来款项(暂存性)资金,应当缴入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使用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通过财政专户拨入执收单位账户。

第十七条执收单位收到的属于应税行为的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单位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限和程序;

(二)认真编报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年度预算(计划)草案,并积极组织落实;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人足额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本单位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并及时与代收银行、财政部门核对;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执收单位和收款银行应当加强协调,改进征收方式,提高征收管理效率,方便缴款人。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政府非税收入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对已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通过财政专户解缴国库;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期分批纳入预算管理;新设立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取得的收入一律上缴国库。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负责设立和管理本级的政府非税收入账户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和其他账户。

第二十二条财政部门应当通过编制综合财政预算或部门预算,实现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合理确定预算支出标准,明确预算支出范围和细化预算支出项目。

第二十三条政府非税收入应当与执收单位实行收支脱钩(分步实施)。执收单位的支出不再与其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挂钩,统一由财政部门按照执收单位履行职能需要核定的预算予以拨付。

第二十四条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考核和增收激励机制,增强执收单位依法征收的责任心,积极调动执收单位增收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认真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执收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财政票据管理

第二十五条财政票据是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在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时向缴款义务人开具的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款凭证,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第二*条除必须保留的新版专用票据外,统一使用财政部监制的(江苏省)《*市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区)》。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的,应当向缴款人出具财政部门监制(江苏省)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不出具财政部监制(江苏省)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并向财政部门投诉。

第二十八条执收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购领票据,并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领用、缴销、审核、保管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财政票据安全和合法使用。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稽查,及时查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审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执收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一)违法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征收、代收政府非税收入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设定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权限缓征、减征、免征政府非税收入的;

(四)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政府非税收入款项的;

(五)转让、出借、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不按规定购领、开具、保管、销毁财政票据的,利用财政票据乱收费或者使用非法财政票据的;

(六)非法印制、伪造、买卖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

(七)其它违反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解缴管理规定的行为。

对前款第(二)项行为收取的款项,应当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同级库。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税收收入 计划管理 经济增长 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枕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经济增长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税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作为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调动各级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中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枕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经济增长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从税收收人总量的编制来看,自1994年“利改税”以来,我国每年税收收人计划的安排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预算的安排主要是由财政部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定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由于缺少纳税人方面的基础资料,未充分考虑各地税源现状,税收收人计划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

(二)税收收入计划考核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对税收收人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以是否完成税收收人任务作为惟一标准。这种方法对干确保税收收人,保证财政预算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税收收人计划本身在编制方法和计算依据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仅用税收收人计划完成情况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以准确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组织收人工作的情况,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另外现行的税收计划考核办法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认真分析研究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更好地鼓励人们向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转变的工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三)税收收入计划管理未能有效地与依法治税相结合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本质上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由干存在对税收计划认识的偏差,在税源充裕之年税务机关考虑来年税收计划的完成,压减当年的税收基数,有利于为来年税收任务打造一个较低的平台;而在税源较紧的情况下,少数征收单位往往通过征收“过头税”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就使税收收人计划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使基层税务部门在工作中要么淡化了“依法治税”的治税理念,要么弱化了税收任务的刚性。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改革税收收入计划的编制方法

1.优化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方法。根据经济税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即以上年基数参考GDP增长比例,同时认真考虑税源变化、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地方税种增长特点、GDP增长、市场变化、税收虚增及不可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税收收人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各种税收收人计划编制方法的操作软件,并赋予各综合因素或各编制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权数再加以调整,得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收人计划并且此计划为弹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有上述因素的突变可随时调整,使税收收人计划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税源基础之上,与依法治税最大限度的吻合。

2.实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核算的税收收人计划管理体制。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可实行财、税分别核算。财政部可根据所掌握的税源情况及财政支出需要,参考税务机关意见编制预算。国家税务总局首先接受财政部预算方案,努力确保完成。同时根据各地税源状况、征管水平编制出分地区税收计划,汇总得出全国税收计划,并按自身制定的计划考核各地完成情况,逐月与财政部预算中的税收收人完成进度进行比较分析。若存在差异,查找出原因报财政部。若因经济中客观原因而非税务机关征管造成财政预算与税收计划差别较大,财政部可将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核,决定是否修改。由此产生的财政支出缺口应通过紧缩支出、发行国债或其他途径解决,而不是将组织收人任务强加于税务机关。此种方法可以避免因支出需要而追加税收收入计划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独立性,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二)建立以考核税收征管质量为主的工作考核制度

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目标,应由考核税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转移定位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来。上级考核验收工作时,要把严格税收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放在首位,既要考虑税收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更要考核执行政策和征管质量情况。按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七率”(《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中规定考核的指标为登记率、申报率、人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和处罚率,简称“七率”。)严格考核征管质量,以科学合理的税收收人计划促进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应改革税收收人计划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条件和方法,及考核制度的预期效果。

(三)完善税法体系,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为依法治枕创造技术条件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税法体系,这是依法治税的制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使征纳双方明确,完成税收收人计划任务是以税法为依据的。强化依法治税的宣传,为依法治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征管水平一方面要注重税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途径。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税的必要前提。

上一篇:初中教学培训范文 下一篇:创新创业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