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0:56:26

税法课程总结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税法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税法课程学习,掌握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关法律制度,分析企业各税种纳税状况,为企业进行纳税核算和纳税筹划。通过在税法专业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强化税法课程的价值观引导和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做到诚实守法,德业兼修,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1]。

1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育才和育人相统一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结合税法课程专业教育,在学生学习税务处理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重新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随之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融入思政教学内容的税法课堂应重点解决五个问题:知识如何新起来(如何更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生如何动起来(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能力)?课堂如何活起来(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能力如何实起来(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务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素质如何高起来(如何使学生做到知税法、晓税法、学好税法、依法纳税)?

2税法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

将思政元素引入税法专业课程旨在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统一,提升学生职业精神、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2]。如结合社会热点,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对社会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明星逃税漏税的事件,提高学生依法纳税意识等。税法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见表1。

3税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探索

3.1教学内容深入“思政”

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之间的分界,提高税法与会计、税务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的融合度,引入企业的综合性实务案例,加强学生多学科、多税种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4]。并充分挖掘税法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税法课程专业教育,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

3.2教学活动开拓“思政”

每节课开展“每课一税”活动,活动时间为3-5分钟。每次课由一名同学通过PPT展示最新税法政策改革内容、实务处理答疑解惑内容,实现“教师站讲台,不如学生动起来”,从而让学生自主更新课程内容,了解并学习税法最新政策变更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教学组织助力保障“思政”

基于学堂云平台和雨课堂平台,打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通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基于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税法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见图1。课前,基于九竹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通过雨课堂预习。预习内容侧重税收政策法规改革、税法思政案例的搜集与探讨,并于每节课开展“每课一税”活动,更新课程内容,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课中,基于雨课堂平台,采用“六顶帽子”案例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通过恰当的思政案例的引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价值塑造能力。课后,基于雨课堂平台,由学生实时提交课堂笔记,并综合性的实务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整合巩固学习内容。

3.4教学方法提升“思政”

“六顶思考帽”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深入实践,近来来被逐渐进入到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想要发问的好奇心。将“六顶思考帽”实践到税法课程的教学当中,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搜索资料、分组讨论、总结汇报展示成果,完成课前预习的方式,实现课堂翻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主人翁,掌握课堂的推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5]。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减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占比,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析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解决,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达到教师的授课目标,还可以达到以生促生的效果。

3.5师资力量保障“思政”

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教师,解决谁来教的问题。税法教师应该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坚持教育者先受教的原则,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做实课程思政工作。税法课程教师队伍要明确思想,承担好育人责任,对该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谋划和积极实践。教师通过讲历史、讲事实、讲逻辑,让学生将思政理念真正入脑入心,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总结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税法课程思政要深入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需明确课程思政应该按照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以达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灿明.新时代保障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则[J].法学教育研究,2020(1):20-28.

[2]燕玲,贾兴飞,刘素坤.课程思政在税法课程中的应用及进阶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2020(08):83-85.

[3]朱明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以税法课程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132-133.

[4]茆晓颖.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税法”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52-54.

[5]叶莉娜,龙英锋,赵鹏.论六顶帽子教学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258-259.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互动教学

税法课程是税收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财经类课程,该课程以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为中心内容,以流转类税法、资源税类税法、所得和收益类税法、财产和行为税类税法、特定目的税类税法为主要内容。

一、税法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税收知识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以及注册会计师资格在工作市场中的强竞争力,税法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就对我们的税法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我们的税法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热情。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由于税法的难度较大,法律条文较多而且繁琐复杂,导致教师上课与学生的互动内容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低。

(二)教材内容有一定滞后性。由于税法教材的编写每年变化较小,而现实当中我国财政体制和政策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中,这样会造成课本所学内容与税收实践的脱节,比如我国正在进行的“营改增”改革,这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变革,但对这些内容教材很少涉及。

(三)实践能力薄弱。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完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税务实践的技能。而目前税法课堂还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在实务性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欠缺,学生无法胜任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工作。

二、互动教学在税法课堂应用的方式

(一)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税法课程是一门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真实、典型的案例,都可以拿来与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教师可以选择设计到税法中知识点较多的案例,或者具有典型性代表的案例发送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分析一到两个案例,将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与分析结果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次课堂教学中留出20-3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讲解,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比仅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强了互动。

(二)关注热点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税收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即营业税改增值税。增值税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是税收收入的主要贡献者。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解决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增加了税收的公平性。但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量巨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如果仅依靠教师的信息传达,渠道单一且有限,而且会使学生没有代入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税收领域热点问题资料的方式,使学生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比如每次上课的前15分钟,指派一位同学对这一周税收领域或者财经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其他同学可以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常规教学外,还可以就营业税改增值税进行专题讲座,将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抓出来,便于学生及时掌握。比如,尤其是改革对电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某一行业的特色,讨论改革针对这一行业的影响。

(三)税务模拟实训教学方法

现在我们的税法课堂主要是从理论上讲授我国现行税种的概念、特点、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主要税法要素,对于每个税种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判定征税范围、确定计税依据和计算应纳税额,以及如何填写纳税申报表还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和训练,这也造成了学生工作时产生知识与实践脱离的困惑。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模拟,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连接税务机关网站,依托远程电子申报软件进行纳税申报,完成电子申报和电子纳税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税种纳税、报税的能力以及对互联网电子申报和电子纳税的应用。需要建立税务实训的实验室,选择目前税务局采用的网上报税系统,比如“金税三期”,以及企业应用较多的报税软件,利用电子税务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实际纳税和报税能力。通过这种模拟纳税的情景设置,使得学生可以将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增强了趣味性,学生会更有兴趣和动力投入到税法的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税法这样一门知识点繁多、复杂且枯燥的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知识理论体系熟练掌握,还需要将理论与纳税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再税法的课堂上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增强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函赤.营改增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3).

[2]张宁.“营改增”背景下加强《税法》课程教学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4(06).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309

自2015年“两会”召开,税收改革成为重要的焦点议题,主要涉及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六个税种的改革方案,以及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到2016年5月,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2017年将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法也将再次修订。其他四个税种的改革也将陆续推出。在税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灵活应对,调整税法教学思路,加快适应,以培养出符合各方面需求的财税应用型人才。

1“税法”课程的特点

“税法”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被安排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等理论课程基础之后的一门独立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税务方面的实践应用,从而达到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11政策性

税收是经济杠杆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带有很强的政策性。税收“三性”中的固定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税收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也是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因此,税法内容也显现出政策性强的特点。以车辆购置税的政策调整为例,为扩大内需,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鼓励发展使用新能源,从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国务院再次出台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措施,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等。类似的优惠政策在现行的17个税种中都有体现,而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12综合性

现行使用的税法教材的章节内容都是按照国家现行的17个税种分别进行介绍的。但是实际生活中一个纳税主体,比如说一家中小型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都有可能存在。所以在讲授“税法”内容的时候的另一个教学难点就在于每个税种的内容掌握了以后,如何强化综合性的应用。否则教学效果容易出现偏差,单看某一个税种都掌握了,一旦同时涉及却没有了思路和头绪,完全脱离实际。

另外,税法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会计知识的不可分割上。如对于涉税企业来说,需要能随时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在新环境下对合理避税和退税有及时应对方法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更深入地,能够提出可行性的企业税务分析报告,帮助企业从业务性质和主营状况方面提出改进优化建议的综合型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建立在对财务和税务都能熟练精通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在实践中本就不可分割。

13实践性

“税法”课程的体系结构很简单,即现行17个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等,也就是各个税法要素。除了掌握这些必备内容,这门课的关键意义还在于如何去用。如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怎么开,如果开错了怎么处理,光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再比如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更是教学中关键的实践环节,也不仅仅只是计算就可以了。市场上很多报税软件都可以做到通过报表的填制有些内容自动生成,有些内容还需要纳税人自己填写。所以要教好税法,要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忽略税法教学的实践性意义。

2现行“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

在多年的“税法”实际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教的痛苦,而学生谈“税”色变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体系设计更偏向会计而忽略税务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课程设计上也重点集中在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电算化岗位等工作项目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对税务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涉及税务方面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并不多,仅开设有税法、税务会计或者纳税实务。而且大多没有专门为税法系列课程开设实训,学生没有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22教学方法老套,理论不能联系实践

“税法”教学上经常是采用记概念,摆公式,做题目的方式,照本宣科依然是最常用甚至是最好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课本之外的实践操作知之甚少。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只在课本上见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票样,却没有自己动手_过增值税专用发票,那又如何能了解增值税的开票原理,如何了解金税开票系统,如何理解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呢。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税法知识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也无法提高学生们对税法的学习兴趣。

23会计教学和税法教学相互分离,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关联往往会计内容本身学得很好的同学,一遇到涉税的业务题就卡壳,而税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的同学在遇到一项既涉及会计又涉税的业务时,却不知所措。课程的分工细化却让人们忽略了税法和会计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这就违背了我们为企业为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24师资不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税法教学突破的是税法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会计的,法学基础理论欠缺;学法学的,不通会计,师资明显不足。而且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能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凤毛麟角。

3可行性教改措施探究

31财税一体化理论基础与应用

我国财税领域实战派专家葛长银教授曾在《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中提到,要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必须实施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比如打通会计和税务两门课程,面向实践活动进行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国会计专业而言,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急需尽快得到重视与推行。在其2016年新出版的《企业财税会计》一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立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经营流程,把资产从进到退整个流程中的财税处理体系化的进行介绍,案例新颖独特。这在会计教学中是个巨大的革新。目前,已经有个别高校将《企业财税会计》纳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在企业财税信息化软件市场上,财税一体化理念也已得到实践。如金税三期工程核心供应商浙江税友集团研发的亿企代账打破了传统财务软件只能提供财务核算工具的局限,成功实现票据、记账、报税、管理一体化智能处理,是一款实现了财税一体化理念的记账报税平台,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了突破会计专业税法教学上的瓶颈,正在研发此款软件的教学版,如果能在教学上得到应用,对于学生的会计和涉税业务的综合能力相信会有很大的提升,也更能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32理论和实践教学合理分配时间

“税法”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授课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实践课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前提是需要有实训室的建设和教学软件平台的配备。徽商职业学院专门配备了税务实训室,安装了税务实训软件平台,涉及从企业发生涉税业务开发票,报表的填制,到纳税申报变的填写。在实训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流程或者分岗位进行实训。

33师资建设

“税法”课程本身的综合性的特点,加大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懂税法,也要懂会计,懂经济。其政策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平时要关注国家经济的动态,关注国家最新涉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近年国务院提出的税制改革。其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理论联系实践。

34走出去,引进来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院校的沟通合作,加强学习和交流,积极总结参赛经验,将宝贵的经验反映到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对税法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葛L银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论坛,2014

[2]陈少英我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2005(1)

[3]林颖关于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一、“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方法的内涵

高职财税法学科建设的内涵包括:教材建设和教学水平、教学队伍人才建设、教学气氛与学术环境、学术研究内容及大学生财税实训建设等等。其中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法是把实践工作过程作为教学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由教师组织一个或几个实践工作项目,并以之为导向,将所要学习的多、散、碎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项目之中,通过学生的认真分析、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的财税法学科建设,理论基础是我们的强项,但实践工作的能力却少之又少,仅仅表现在一些课堂案例的学习上。所以目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使实践教学方法发挥其作用,将这一项目列为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带动财税法教学改革的开展,进而促进财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财税法成为我们学院的品牌课程,从而进一步促进财税法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法在财税法中的设计

“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法在财税法教学中应设计为:一是确定一个或几个目标;二是提出财税法教学任务;三是分析实践工作任务;四是解决提出的任务;五是总结评价项目执行过程。

在进行项目设计的同时具体需要作以下事情: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财税法教学;

2、开拓创新,编写优秀财税法教材;

3、与时俱进,提高财税法教师素质;

4、优化整合,改革财税法教学方法。

通过对以上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通过法律尺度来评价社会现实的思维模式,还可以使学生对前面讲授过的财税法及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应用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财税法项目教学质量

从学院目前情况看,财税法项目教学的师资力量、年龄结构、学术梯队这几项都比较合理,符合最基本的软件要求。但是在实训条件上却还有不足之处,需要对实训场所、实训辅助器材进行加强,并应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在进行财税法项目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课和多媒体的教学,同时还应该成立活动小组或俱乐部等,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财税法、普及财税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财税法的教学质量。

2、设计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项目导向教学实训项目

财税法教学中每个项目的提出,要求任课教师按照财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来设计具体的项目。提出的项目一定要做到另辟蹊径,有吸引力、有针对性,既能准确地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又能涵盖所学论文联盟的基础知识。

3、关于财税法课程设置

我们进行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进行创造性教育。既然要进行创新,就应该全方位的进行改革,财税法教学应该实施“减少理论基础课,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财税法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天天讲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但某种程度上财税课仍然是基础理论课,那么我们就很难将实实在在的本领传授给即将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一定要进行改革。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过多地探讨财税法理论并取得较深的造诣,因为学时数是有限的。财税法学习难度大而实际意义有限,它研究的是财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涉及诸多较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等学术问题,所以,一味地要求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应轻理论体系。财税法课程基础理论部分更需要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上,一般不学习基本法理常识,因为他们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实务工作。他们在学习财税法时需要了解和掌握财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法

转贴于论文联盟

律体系等与后续学习内容相关的简要知识点。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财税法理论体系,这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然后按照这一体系深入地去学习具体的部门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会更加深刻地认识财税立法的现实意义。

4、对“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应当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进行教学评价时,首要的一点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严格按照课本的要求来教授学生,其次在进行期中或期末考试时要看试卷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等,最后再看课堂的教学秩序,这些旧的教学评价方式显然不利于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展开。因此,为了鼓励“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必须重新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支持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上作大胆的尝试、使其能够对采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四、高校财税法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学院的蓬勃发展,财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正在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教师应当以此为论文联盟目标,在财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尝试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导向”教学方法以促高职院校的更快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财税法教学的好与坏,还关系到我国税收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财税法专门人才胜任工作的能力。所以,对高校财税法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财税工作人员,还有利于造就一流的财税法职业群体。

五、结论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税法变革;生活实例;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5-02

一、税法课程教学概述

税法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试课程。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既包括近20个税收实体法,又包括税收程序法(李晓红、谢晓燕,2010)。税法课程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税法课程只是单纯的理论讲学,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只能在后期到企业或事务所实习才能真正接触到税法实践)。单纯的理论讲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税法法律条文显得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2)税法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税法时候采取死记硬背方式,不求甚解,考试结束后忘记得一干二净(蔡博、朱晓丹,2011)。

在无法提供实践机会的约束下,要避免纯粹的理论讲学,任课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税法条文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但是将法条放到一个个具体的经济生活例子中,它会变得鲜明立体,既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法条内涵,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也能帮助学生在后期的实习或将来工作中更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税法的三大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税法的第一大特点是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这需要任课老师在税法教材内容滞后的约束下,在教学内容中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化。税法的第二大特点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任课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税法这一特点,将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与各个章节内容结合一起讲授。税法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实体法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种经济行为有意识地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下面,本文将对如何根据税法的三大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革

税法的第一个特点是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会计学的其他专业必修课,例如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在一定阶段内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然而,近年来税法几乎在每一年都有某个实体法发生重大变化。这导致税法课程的教材与当今的税法实践脱钩。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选择当年的注册会计师税法辅导教材,或者其他税法教材。即使是CPA税法辅导教材一年一编,也会存在一些滞后性;而其他的税法教材很多是几年前所编制,很难跟上税法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变革为例,2011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2013年4月起,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还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实现区域和行业双扩容。这是一次重大的税法改革,从部分行业的试点到全国实施前后历时1年半。然而,2013年及以前的教材还是沿用改革前的内容,估计CPA税法教材最快在2014年会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修订。为了弥补税法教材的滞后性,任课老师应该在课题教学中紧密联系营业税的变化。我们可以在营业税这一章节中增加营改增的内容介绍,或者要求学生对某一实体法的新变化进行案例分析。

除了营改增这种涉及面很广的重大改革,近年来也有部分实体法出现小范围改革。例如,2010年以前,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2010年开始,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趋势,国务院在上海和重庆两地实施房产税改革,个人非营业用的房产也需要缴纳房产税。又如,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酬所得改革,税率由九级变为七级,起征点也有较大幅度上升。再如,2013年3月出台的“新国五条”,规定个人住房转让所得严格执行差额20%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不再采用以前对转让收入1%~3%的幅度核定征税。这些实体法的新变化都无法在税法教材中马上得到反映,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讲授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章节中向学生作特别介绍,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化。

(二)将生活实例与知识点相结合

税法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不少任课老师在课题教授时只会照本宣科,空洞地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税法学习缺乏兴趣。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知识全部“还给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如果任课老师能够在课题讲授时充分发挥税法的特点,将实体法要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会计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授增值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扫描照片,向他们讲述企业购买虚假增值税发票等造假事件,可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的区别,以及需要严格管理的原因。在讲授消费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消费者热衷香港或海外代购护肤品等奢侈品的视频,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到:国内进口奢侈品的价格中,一半甚至更多的比例为进口环节所需缴纳的关税、消费税与增值税。在讲授关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引用海关对个人从香港携带iPad等电子产品征收20%关税等例子,加深学生对关税的理解。在讲授契税章节,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以下例子或播放相关视频:2011年由于新《婚姻法》出台,许多夫妇争先恐后地去房管所加名字,原来只写一人名字的房产变成夫妻共有;然而原有的契税法规对这种新情况没有响应的规定,导致各地税局有的对此征收契税,引发公众强烈的不满;后来,国家税务总局才正式规定这种加名行为无须缴纳契税。在讲授企业所得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总表和各类分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得税的各类规定与纳税申报表的项目结合起来学习,效果会更为显著。在讲授个人所得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工资薪金改革前各方围绕最低起征点的激烈讨论,让学生明白税法制定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任课老师在讲授实体法的每个章节时,都可以将其中枯燥的法律条文与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投入到税法的学习之中。

(三)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

税法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实体法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在各类税法教材中,基本都是按照各个实体法以此介绍,首先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大流转税;然后是关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各类财产税,最后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教材中。各个实体法是彼此孤立的;然而在现实中,某个经济行为会涉及多个税种。不少学生在学完税法之后,并不清楚某个经济行为到底要缴纳几种税。由于学生是初学者,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了使得学生将所学的各种实体法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或者引导学生在学习后面章节时,回想前面章节与此相关的内容。

例如,个人出租房子这一常见的经济行为,到底需要缴纳几种税?税率分别是多少?(1)出租房子作为服务业,需要按租金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营业税);(2)按营业税额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县城的为5%)和3%的教育费附加;(3)按租金收入的12%缴纳房产税(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4)租金收入扣除20%的费用,扣除前面所缴纳的各种税费之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所得额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出租房子的经济行为,按照现有的税法规定,涉及到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与个人所得税五种税费。经过任课老师的综合分析后,学生会对相应的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会觉得看身边的人出租房子,并没有缴纳那么多税,感觉书本所学和自己感知的现实情况有所差距。任课老师需要指出,由于个人作为纳税人,是极其分散且无法有效管理(与企业不同),因此现实中大部分个人出租房子都是偷税漏税的。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也会了解到税法原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又如,任课老师在讲授关税章节时,可以将关税、增值税与消费税结合起来。从境外进口物品,首先需要缴纳关税,然后再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与消费税。在讲授资源税章节时,可将资源税与增值税结合起来。它们的结合点包括:(1)缴纳资源税的货物都缴纳增值税;(2)缴纳资源税的原煤原矿除天然气用13%税率之外,在征收增值税时适用17%的基本税率;(3)资源改变原始状态之后生产的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在计算增值税时也用13%的低税率。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跨章节归纳总结,或者引导学生做类似的总结,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税法的各章节是一个统一体,而非零散孤立的。

三、结论

如何进行会计教学,如何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一直都是会计教育者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牟小容,2009)。长期以来,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任课老师较为关注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税法本身的特点展开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抽象的税法条文变动生动立体,这将是税法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从笔者开展的税法课程教学效果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许多学生表示税法并没有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呆板。

在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这包括图片展示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税法专用文档,播放各种税法影响经济生活、税法变革大讨论等相关视频,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近期税法热点进行案例分析等,这些教学手段都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对于税法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在税法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的方法与途径很多,笔者所列举的三种方法只是笔者在自身税法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未来的税法教学改革,需要更多的任课老师从自身教学中总结经验,共献良策。

参考文献:

[1]蔡博,朱晓丹,复议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J]北方经贸,2011,(9):85-85

[2]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122-122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税法;模块化;案例教学

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时代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熟练掌握税法专业知识,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娴熟的技能。因此,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三个核心教学方式:一是模块化教学;二是案例教学比重加大;三是顶岗实习的力度和深度的扩大。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能够促进税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对税法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一、税法内涵

税(又称税赋、税负、税捐、租税等)指政府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财,依照法律规定,对个人或民间企业(法人)无偿征收货币或资源的总称。“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依税法缴纳的金额称为“税金”。依据不同课税对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权、或是不同纳税人可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称为税种或税目。政府依法对民间收取税收的行为称为课税;个人或企业向政府缴纳税金的行为称为纳税。政府要求纳税人在缴税期限后缴足应纳税金称为补税,政府退还溢收税金称为退税。在西元前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古王国时期就已经有完整的征税系统,是人类历史中最早的赋税系统。路史曾经记载“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这是中国有征收税收最早的传说。租税的功能:提供政府支出所需财源;依据量能课税,达成所得重分配;矫正外部性,例如课征能源税、污染税;稳定经济,减轻景气循环波动;促进成长,例如奖励投资、储蓄;寓禁于征(尤其是国民健康方面),课征烟品健康捐。丹麦于2011年10月开始征收肥胖税。不同的学者对于租税应如何课征,有不同的看法: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古典自由经济学派四大课税原则:公平原则(按国民经济能力课税);确定原则(时间、地点、方式);便利原则(纳税手续);经济原则(最小稽征费用原则)

二、大专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税法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注重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的体悟和积累,我总结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兴趣。兴趣对老师和学生都同样重要。我们不囿于常规教学圈子里,敢于寻求突破,制造挑战,把实际的企业税收案例搬到课堂中,把以前老师单纯的讲授、灌输,变成互动课、动脑课、思维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课堂的主人,变成思考的主体,变成参与者、执行者、挑战者,让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二是方法。方法很重要,可以说不亚于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税法?我们提出了模块化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根据这次税制改革,形成共计23个税种。按课税对象区分:流转税:包含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包含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包含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予税。环境影响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未来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税。行为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以及印花税等等。按征收管理体系区分:工商税;关税;农业税:农业税于2005年12月29日公布废止,另外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于2006年2月17日全部废止,牧业税全部免征。按税收收入支配权限区分:中央税(国家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按照我国实际的税法分类模式,引入教学实践中,实际讲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税法技能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大力推行“顶岗实习”的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扩大“双师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战的环境。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必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其一,增强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其参加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定期安排到企业一线进行业务进修,积累实践经验,将实践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二,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过程,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实践表明,校外专家的参与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总结

税法课程教学必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和校企合作的模式支撑下,我们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应用能力,塑造出了高素质技能型税法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熊瑛,汤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税法实践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才智.2011(4)

[2]王秀敏.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0(2):232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税法课程的学习,应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办理企业税务登记,通过报税软件依法纳税申报。因此,税法课程改革,要使学生逐步明白不是要他“知道什么”,而是要他“做出什么”。当学生很好的将知识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时,他就具备了职业能力。

一、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项目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以企业办税员某月的涉税业务为一个完整项目,根据办税员的职责范围和能力要求精选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相同内容的归类整合,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将该完整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具体工作项目,再将分散在各种不同税法规定中的要求与具体工作项目相结合即能确定教学项目。

2.任务驱动设计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按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把税收理论知识点分解嵌入办税教学项目,依据会计纳税业务的实际工作步骤,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这样,将具体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以完成纳税申报典型任务为课堂驱动力,主导教学进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均围绕设计的典型任务,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工学结合活用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丰富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结合纳税业务工作的情境和税法课程特点,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可灵活选择适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促进思考,积极完成设定的学习项目。

二、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1.根据税务机关对办税员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办税员日常工作就是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款,依法履行企业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为保证企业正确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对办税员岗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纳税程序等,这些要求应是确定税法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2.根据行业企业对办税员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办税员并非国家税务机关派驻代表,作为企业员工,首先得优先考虑企业利益。对税法不熟悉造成的任何税收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税法知识,全面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既要避免税收违法行为,也要避免税收优惠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税法的基本知识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掌握是行业企业对办税员的基本要求,也应成为课程重要的内容。

3.兼顾会计资格考试的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

财政部门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明确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税法知识标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等考试大纲均涉及税法的基本内容。税法课程教学既要考虑学生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还要考虑学生将来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教学内容整合时要兼顾学生的现时需要与未来可持续发展。

因此,税法课程内容的整合要能使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熟悉各税种的法律规定,能准确计算出应纳税额,填写好报税表格,熟练掌握报税软、硬件的使用方法,独立并准确的完成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各环节相关的税务登记工作。任务驱动下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会计账簿准确申报纳税的能力。

三、税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

将纳税岗位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是指经过对办税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提炼,总结归纳成若干具体工作项目,并以此确立课堂教学项目。日常涉税工作的处理需要办税员自己根据会计原始单据进行职业判断,这要求学生要更多地通过会计资料查找纳税数据。因此,课堂纳税项目的训练要设计与实际工作一样格式的各种原始凭证,而不是给定假设的数据。教学项目设计和办税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内容相结合,保证了教学项目与工作内容的一致。通过工学交替,甚至将工作项目真正搬入课堂,以“记账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周边企业记账,完成真实的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导教学过程,教师对每一个具体纳税项目只作基本讲解和说明,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主动地完成既定的典型任务,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时,就成了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会计循环技能,通过给定的原始凭证判断是否发生纳税义务以及如何申报纳税,对需要缴纳税款的,他们从会计账簿中寻找数据,从而完成纳税申报表的编制。这使学生从抽象的数据计算中回到了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情境的统一。

四、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通过设计某一大型工作项目,建构该项目中若干任务,教师以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学生的“学中做和做中学”。税法课程内容模式较为相似,对每一税种均涉及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相同内容。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某企业某年经济业务为项目,涉及各税种的纳税情况。通过“设计典型任务-进行任务说明-介绍相关知识-分析任务-跟学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过程评价”七个环节,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纳税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又称感知实践法。现场是指模拟实训室、生产一线。现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现场感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税法教学最好地现场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自到税务局的办税服务大厅参观,熟悉各窗口承办纳税事务,自然就会很容易分清税务登记窗口、发票领购窗口、纳税申报窗口等职责范围。具体到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可模拟税务大厅,让学生携带需要的资料完整地走完一个流程。

3.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教学法也叫渗透实践法,就是边教边学边做。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适时的说明有关实践的内容,将专业实践教学课堂化,即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税法课程所涉及的各税种办税项目,都要从分散的原始凭证筛选数据,填报纳税申报表。数据筛选涉及到税法规定和会计核算知识,需要边学边做或边做边学,教学做相互交叉,只有教学做一体化,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

4.分角色实训法

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中分解的各项任务工作量都很大,如果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每项任务,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分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地措施,能活跃课堂气氛,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团队分工要注意角色的更换,有利于换位思考,明确学生在团队中的责任,方便于不同团队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培养。

5.案例引导分析法

案例是对过去一种现时状况的描述,有很大的代入感,分析案例对学生有更大地启示作用。税法教学常用的是办税业务指引案例,对复杂办税业务通过案例指引,让学生完成每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结合课程内容描述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税法的理解。警示作用明显的违法处理案例,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加大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对简单直观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感受知识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熟悉税法知识为企业节税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好税法的积极性。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任务的完成进度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设计的“任务”既要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必须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合理性,使教学过程充满逻辑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汤长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22:134-135.

[3] 曾祥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130-132.

[4] 刘长英.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5,8:159-160,164.

作者简介: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法;实践教学;探索

专项课题:本文为2010年度邢台学院教改课题“邢台学院会计类专业《税法》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Y1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税法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长期以来,高校税法教师习惯于扮演税法宣传员的角色,照本宣科,空洞说教,重理论,轻实践,每周有限的课时只能用于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虽然熟悉了纳税核算,但纳税申报操作能力较差,而根据对一些企业的税务会计岗位需求调查得知,企业急需的会计,除了能准确地计算所交税种的应纳税额外,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和办理纳税结算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正是当前税法课程的瓶颈。授课教师只有突破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单一格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尝试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等新型实践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培育出实用型人才,才能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现实的税收问题时不会束手无策。

一、依托案例教学,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

税法课的案例教学法,就是针对所要讲述的税法条文,选择典型的税收征管案例,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从而引出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由此可见,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时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便于教师把握,易于学生接受,做到因理选案以案释理。笔者根据近几年税法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案例类型:

(一)阐释型案例。这种案例是教学中最常用的,税法条文比较原则,如果只是泛泛地讲解,难免空洞乏味。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数字,例如税法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1个月工资计算,但税率为全部奖金除以12以后适用的税率。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在计算税款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而将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如果纳税人取得上述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2000元的,可将上述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20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对于这样复杂的规定可以设计一个阐释型案例就会变得通俗易懂。设计如下:王某2010年12月工资3000元,奖金6000元,则工资应纳税额=(3000-2000)×10%-25=75元,年终奖:6000/12=500元,适用税率为5%,其应纳税额=6000×5%=300元;若工资1800元,奖金6200元,则年终奖:[6200-(2000-1800)]/12=500元,适用税率为5%,其应纳税所得额=6200-(2000-1800)=6000元,应纳税额=6000×5%=300元。

(二)融合型案例。税法与会计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业务就是通过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来搜集、整理数据,计算和缴纳税款的。但由于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分离,有时使得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又不完全一致。通过融合型案例,可以将税法与所学过的会计知识联系起来。如关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抵扣,税法条文对于可以抵扣、不可以抵扣以及如何抵扣的情况都有明确规定,反映到会计处理中,就表现为对符合税法规定的可抵扣进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借方,对不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额记入相关成本;而在企业所得税中,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上有差异,造成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不相等,依据利润表来计算应纳税额时必须进行纳税调整。这种增值税上的一致和企业所得税的不一致都可以通过具体的融合型案例来剖析对比。

(三)启发型案例。此种案例是基础理论的延伸。如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是按“经营主业”来确定征税的,只选择一个税种:增值税或营业税。由此可知,企业完全能够通过控制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来达到选择作为低税负税种的纳税人的目的。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跨行业经营企业的税收筹划案例来启发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对税法条文的理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某建筑材料公司,在主营建筑材料批发和零售的同时,还对外承接安装工程作业。本月对外发生一笔混合销售业务,销售一笔建筑材料并代客户安装,收取的费用为115万元,购进原材料的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3%,那么该公司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如果缴纳增值税则应纳税额为:115×17%-100×17%=2.55万元;如果缴纳营业税则应纳税额为:115×3%=3.45万元。显然,该公司选择缴纳增值税合算,应设法使年货物销售额占到与非应税劳务年营业额合计数的50%以上。

二、辅以模拟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当前,许多税法理论课教材只注重对税收实体法中各税种应纳税额的介绍,对于税收征管法中的各项纳税事项只是泛泛提及,一带而过,甚至根本就没有将纳税申报表编写进去,这就直接导致许多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却不会纳税申报这一现象。实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各纳税事项相关表格的填写,填补了教学上对于税收征管法的欠缺,实现了税收实体法与税收征管法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模拟实训教学应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基本技能实训。该阶段旨在使学生从总体上对税收征管流程形成直观认识。将重心放在税收基本技能方面,对纳税人开业、变更、歇业及经营期间各纳税事项的相关表格进行登记训练,其中纳税申报实训应作为重点内容。

第二阶段:综合技能实训。该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某企业的纳税业务为目标,采用情境式仿真教学。可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代表不同类型的企业,向每组学生提供该种企业的性质和基本资料。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相关角色,各司其职来模拟现实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环节,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判断企业在各个环节应缴纳税种(如:购进环节的增值税、营业税、购置税、消费税等;生产环节的契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等;销售环节的所得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然后利用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中一个月或一年的业务数据,自行计算各相关税种应纳税额,据以填制各税种所对应的纳税申报表,并进行相应税务会计核算,使税务与会计这一对“孪生体”最终又合而为一。

三、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带来诸多负效应。是否采用实践教学,采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都要视教师素质、学校环境、学生情况而定,不可牵强附会。

(一)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变成学生思想的“海洋”,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实践教学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实践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所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首先应由教师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开展实践教学,使二者优势互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分组讨论或模拟实训的环节,更需要教师发挥“主持人”作用,控制好课堂秩序,避免使课堂失控,处于“放羊”状态;在每一次讨论或实训结束后,教师还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加以澄清,对好的方案提出表扬,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实践教学应有足够的课时保障。由于税法课程的开设时间较晚,现在许多院校都存在着课时不足的问题,理论课课时紧张,有时一个案例讨论就会占用一次课时间,稍不注意就会跟不上教学进度,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学校甚至只是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一带而过。要让学生真正学好用好税法,要有课时做保证。税法理论课周课时应在3~4课时为宜,在上完理论课后应安排2~3周的实训课时间。税法课时增加的要求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必需的技能,税法已被列为社会上热门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之一。另外,从税法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性来看,税法的实训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会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综合运用,所以,税法课时的增加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2]雷明.中职学校.税法实务.渐进式全程实训研究与实践[J].科教纵横,2010.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税法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对会计学专业而言,税法作为其核心课程之一,对会计知识内容的整合与会计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税收法律还是国内会计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因此,税法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培养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重大责任。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税法教学亟须进行教学改革。而在税法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是进行税法教学改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1财会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历年税法教学的研究,在税法教学的内容与模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1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剥离在目前的税法教学中,单独讲授各个税种。这种学科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相对于税法知识而言,是较完整的,涵盖的我国税收的大部分的法律与法规,体现了税法的精神,但是每个税种单独讲解,与实际工作往往割裂开,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与教学不能有效的整合,使得初到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初接触工作时感觉比较迷茫,不能有效地投入工作中。

1.2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长期以来,税法课程教学往往遵循着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在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了极大的促进,但是仍旧没有形成一种具有院校特色的创新机制。在理论授课时仍显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实践教学学生比较喜欢投机取巧。

1.3教学资源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

目前,税法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还不能满足师生与社会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像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教学资源不断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说采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已经是当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面临如此形势,税法教学应该紧跟教学改革的步阀,不断更新理念,对教学资源推陈出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去。

2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对税法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2.1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税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税法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按税种分为不同工作任务,将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贯穿于各个工作任务中。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项目以税种的计算及纳税申报为主线,通过讲授、案例分析、情景展示等多种方式讲解税种知识以及纳税申报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合作,多角度地对不同税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以帮助学生彻底地掌握各个税种。

2.2教学模式设计,翻转课程的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广泛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涵盖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教学活动组织两个方面。课前自主学习立足学生与老师双方。学生课前活动主要包括自主学习、随堂测验、准备课上内容;教师课前活动主要包括布置学习任务、跟踪学习及时反馈、收集学习问题调整课上教学活动。而课上教学活动组织包括课前学习情况分析、确定课上目标要点、确定课上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几个步骤。课前学习情况分析要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找出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课上目标要点要通过对集中问题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知识要点;确定课上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组织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课堂参与性。最后对教学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个人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小组进行评价(图1)。

2.3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

在长期的税法教学过程,逐渐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主导教学过程,教师任务,对每一个任务只作基本讲解和说明,对首次的任务说明的详细些,而后期的任务讲解越来越少,逐步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团队协作,主动地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时,就成了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

2.4教学安排设计,合理安排不同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校内校外的实训,税法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会计以及初级财务会计,已经对会计学的理论有了系统的了解,为税法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税法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纳税申报实训,能够初步处理税法的相关工作流程。同时在第四学期的“现代学徒制”实训月中,学生要在顺捷会计公司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真实工作过程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补充在课程学习过程所欠缺的部分,比如企业的开业过程中的工商登记、真实原始凭证的审核、国地税的申报、发票开具及发票导入等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把涉税业务融合在仿真或虚拟的会计工作项目中,实现学生从课堂到实际工作的对接,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5教学资源设计,建设税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在当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部级、省级、校级各种的类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教学资源库把电子教材、教学课件、企业案例、教学视频、习题试卷有机的整合起来,以课程标准为中心,突出知识点与技能点。可以说教学资源库是以信息化的手段作支撑,把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开放性、系统性与体验性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我校要大力发展教学资源库的同时,税法课程也要借此之际,推行税法教学的资源库。积极参与校内校外资源库的合作建设,要建设微课、云课堂等教学资源,把自编教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在云课堂中,接受学生、老师与社会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钟花.高职税法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98~102

[2]张国英.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1):66~69.

税法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87-02

一、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开设的《税法》课程,是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税务会计方向,《税法》课程是学生学习《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课程的基础。《税法》课程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纯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学习《税法》课程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国家的税收方针和政策,掌握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强化学生在未来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税务事务的意识,使其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税法知识帮助单位或个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维护单位或个人的权益。

二、税法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税法教学改革现状

第一步,精选教材,建立教材库:我们选用了曹颖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税法》,该教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充分利用上海为税法改革试点的优势展示前沿的税收理论知识。同时,我们积极搜集整理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书、财会类核心期刊,作为扩充性资料陈列供师生借阅,扩大教师的教学素材,开阔师生的视野。

第二步,改革教学内容:税法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会计教研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理论部分讲得少而精,实务部分则多讲精练,教学内容按模块整合后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流转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及流转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2)资源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及资源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3)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4)特定目的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及特定目的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5)财产和行为税应纳税额的核算及财产和行为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其中流转税与所得税模块是重点教学内容。

第三步,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会计教研室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依托,以模拟实训和岗位实习为平台,淡化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记忆、存储,强化实践实训,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四步,改革考核方式:严格课堂管理,加强教学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分为考勤、平时作业、笔记、课堂提问(分组演示)、课堂实训、随堂测验等部分,考试为闭卷考试,以灵活多样的选择题、实务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为主,题型设计上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题型,基本题占到60%,综合题占到35%,提高题占到5%。

(二)税法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税法复杂且变动频繁,教材更新滞后。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宏观政策不断变化、税源状况千差万别、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各具特色,导致了中国税收政策一直处于调整与改革之中,造成税法教材的更新滞后,给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过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会计教研室在每个学期末尽量选用出版日期较新的教材,但由于教材编撰与出版的时差问题导致教材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即使是实用性很强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等考试教材也明显滞后。

2.教学内容存在重叠,缺乏充分的实践教学。由于我院会计电算化学生以税务会计方向为培养目标,会计教研室除了设置税法课程,还设置了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两门课程。税法课程结束后在下一学期即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该课程既包括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介绍和税额计算,又涉及到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前者已在税法课程中作为重点讲授,但由于学生分学期学习,知识遗忘严重,教师不得不在税务会计课程中重复讲授税法的有关规定与计算,造成课程特点模糊,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等现象。

虽然我们在税法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理论部分讲得少而精,实务部分则多讲精练,但实践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教学生填制各种纸质纳税申报表上,知识模块相互独立,对整个办税流程并未作出全面展示。同时,在税务综合模拟实训中,虽然我们探索了以一家企业的综合涉税业务为背景,引导学生分析税种、计算税额、填制纳税申报表,但由于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税法与其生活经验基本没有相交汇的部分,实训效果不够明显。

3.教学方法、手段较单一。税法教学多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虽然我们使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对于这样一门遍布法律、法规、规章,需要学生大量记忆的课程,学生仍然没有清晰的概念。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力能力较差,基础比较薄弱,在启发式教学中基本不与教师互动,把案例教学当作听故事,喜欢教学课件中的图片与视频,自动忽略掉枯燥的法律条文。

4.教学考核方式有待创新。针对我院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们已经采用了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管理,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期末考试内容基本是书上的例题或实训题的改版,学生只要背一背写一写就能得高分,很难考察学生分析处理涉税事项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学习税法课程后,基本了解了中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对单个税种的涉税业务处理掌握较好,能填制简单的纳税申报表,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比如不能正确处理混合销售业务、兼营业务、视同销售业务,难以理解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区别,难以正确调整企业会计利润为应纳税所得额,只要稍微变换考核点,一些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

三、税法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应时刻关注最新税收法律变化

在教材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更新及时案例较多的教材,即使教材的更新滞后,教师也应注重讲解现行税法的规定,在课件上及时补充最新政策,使学生掌握税法的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库阅读税法有关的考试教材,甚至尝试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融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我院应有效整合税法与税务会计两门课程,甚至可以考虑直接用税务会计课程取代税法,同时,要严格区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准确定位,把握课程特点,力求避免重复或把重复内容缩减到最小。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的局限,应做好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对税收实体法采用“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模式,采取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大类的方式,将税法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税种,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同时,应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周边调研各单位的应纳税税种、征税对象、税率、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等作为实践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与税法的交叉性。在理论模块完成后除了及时引导学生编制纳税申报表外,还应利用视频或情景模拟教学补充纳税申报流程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全面的涉税业务流程。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上好第一堂课,分析税法课程结构。在第一堂课上阐述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课程性质、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课时安排、课外参考资料等,对后续教学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应采用结构教学法,提醒学生注重税法学科的整体性,不要将各章节的知识割裂开来,而是要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既要注意把握各税种的共性,又要注意把握每一大类中的具体税种的个性。

2.督促学生整理预习笔记。在下次课前提前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整理预习笔记,了解税法前沿知识,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创新案例教学法,采用判例教学法。应大量组织实施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找出案例中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运用税法原理进行分析,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案例涉及的主要、核心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还可采用判例教学法,改变目前税法教学案例“假大空”的缺点,采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政策时所依据的真实案例,既增加案例的说服力又让学生对税法出台的背景和条件有所了解。

4.探索角色互换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案例分析时,要求同寝室学生组成小组上台演示一个经典案例或者调研案例,模拟教师授课;在纳税申报学习中,让学生扮演征纳双方的不同角色,模拟上门申报与网络电子申报流程,同时总结出申报过程应遵守的税法规定,从而将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融合到一起学习。

5.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结合。利用网中网、金蝶、用友财务软件中的税务会计模块授课,讲练结合。同时应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局实习的机会。授课教师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共同开发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案例。学生则通过亲身体验,可以迅速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应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将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单位调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顶岗实习的表现融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对基础理论部分可实行传统的闭卷考试,对计税报税税务会计处理等基础技能实行操作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三个部分共同构成。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既有学习压力又有学习动力。

税法课程有着更新快、规定多、关联性强、难度大等特点,教师应牢牢把握税法课程特点,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全面考核,努力培养出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谢晓艳.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2]卢美玲.应用型本科税法教学方法研究与开发[J].会计之友,2010,(8).

[3]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

[4]白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2,(5).[责任编辑 陈丽敏]

收稿日期:2014-03-19

上一篇:插花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口语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