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06 10:57:07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69-02

一、高校法学专业税法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中国高校法学专业的税法教学和研究起步很晚,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财政税收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得课程学习比较困难。学科本身的难度和教学实践与理论发展的不足,造成了高校法学专业税法的教与学都面临着许多困难。

1.学科交叉性对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它除了要求教师须具有法律专业和税收经济学的知识以外,还要求具有税收实务经验。但是目前高校法学院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老师要么是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但财税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要么是学经济类专业出身,财政税收会计等比较通晓,但对法律原理和理论领悟不深。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在教学中很难深入浅出,析理深刻,这必然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由于各高校法学专业对税法这门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老师的进修和交流比较少,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十分有限。

2.法学专业的税法教学与经济类专业的税法教学的区分度不够。虽然法学专业的教师都认识到法律专业学生学习税法应是学“法”而非学“税”,但是如何凸显法律专业税法教学“法”的特征,实践中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有税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认为法学专业的税法课程应只讲法,在其编写的适用于法学专业的税法教材体系中,只有与税收有关的法律原理、原则,税收的基本内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笔者曾建议学生使用过这类的税法教材,效果欠佳。因为脱离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来讲法,犹如空中楼阁,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和领会税法中的法律原理;而脱离法律原理、思想和法律精神纯粹只讲税,又无法实现该门课程面向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目的。这种对教学重心的把握一直是法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困难。长期以来很多法学专业的税法教学难免陷入在财政税收学的体系上对税法条款进行注释和解读的状况,这种模式只是让学生懂了“税”,但是没有懂“税法”,税中的法律理念、法律推理和法律制度构架被忽略了,即学“法”的目的没达到。如何在课程的讲授和安排中实现“法”与“税”的结合和平衡是高校法学专业税法教学的最大困惑。

3.税法课程内容的庞杂与课时有限的矛盾突出。一方面,税法中税的内容本身已经相当繁杂,且技术性很强,税收规定更新又很快,财经类专业的学生纯粹只学税且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税而且还要学法,课程的容量与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法学高等教育对税法课普遍重视不够,税法没有被纳入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相比而言,国外的很多高等院校将税法作为一门专业来设置,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这与中国高校将税法作为法学、会计等专业下的选修或必修课程在授课时间的安排上差距甚远。在如此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要透彻的讲解内容庞杂的税法课程几乎是不现实的。

4.税法教学方法的困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税法教学以讲授为主。受到课时的限制,采用课堂讲授法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海量课程内容教学的无奈选择。但是税法内容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仅仅只采用讲授法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特别是在中国高校法学院的税法课程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的背景下,许多学生盲目选课,造成一个税法教学班上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讲授法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在税法的教学中案例法也一直被倡导,它能够让枯燥的税务内容形象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但在实践中如何恰当的选取案例和编写案例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存在操作上的难题。特别是在法学院未向学生开设财经、社会类基础课程的情况下,案例本身往往需要教师向学生普及基本的经济知识,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故而课堂上案例本身的法律价值极易被冲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现有体系下探讨税法教学质量提高的着力点。

二、高校法学专业税法教学的定位与目标

面对目前高校法学专业税法教学的困难与矛盾,欲探讨其解决的途径,首要的任务应当是明确高校法学院税法教育的定位和目标。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蓬勃的发展形势,法学高等教育应承担通识教育与专业化、精英化教育的双重任务。不仅应当培养具有税收法治意识的法律工作者,更应当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分工细化的专项法律储备人才。

具体地讲,本科的税法教育应分三个层次:第一,应培养学生的税收法治意识,了解中国现行的税收体制和税法法律体系结构,对中国的各税种法有宏观把握;第二,能分析税收经济行为背后的法律原则和精神,能判断一项税收经济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能在税收领域具有一定的法律敏锐性;第三,对中国税法的具体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完成简单而正确的计税,为走向专业的税务工作者领域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前两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基础经济知识的要求,第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具有从事专业领域法律业务的基本素质,同时也为有意向在该领域深造的学生夯实基础。税法的研究生教育则应立足于培养具有法律与财政税收双重专业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税法立法、司法、执法、税务,经济管理岗位等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

三、税法教学的改革路径思考

如何实现中国高校税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以适应当代社会对法律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从事税法学教学与研究者们责无旁贷历史使命。根据上述笔者就中国高校税法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提出以下几点改革的思路:

1.调整课程的设置。国外很多大学法学院对税法课程相当重视。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的首府大学法律学院对攻读法律硕士的申请者提出的入学要求中就包括已经修读了联邦个人所得税课程。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税收法律硕士,商业和税收法律硕士等学位。欧洲的挪威、瑞典、西班牙等国家的高校也将税法作为一门强制性的课程。从对课程的重视度来讲,中国高校远不及欧美。借鉴国外税法课程的设置和中国税法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中国的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可引入税收法律硕士这一学位,面向本科学习经济或财税专业的学生。在学税的基础上再来学法,大大降低法学院自己在本科阶段开设经济、税收类课程的成本。

由于税法的学习需要经济类基础知识的铺垫,笔者建议在高校法学院的本科教育中,税法课程开设于高年级。同时,将税法课从专业选修调整为必修,增加税法课程的课时量和学分量,降低对学生学“税”方面的要求,强调税中的“法”,以税法通识教育和兴趣培养为基调。

另外,可以尝试更大胆的改革。台湾的中正大学在其法律学系中独立出财经法律学系,以培养财经、科技法律人才为核心。在课程设置上除传统的法律课程外,注重以下四个重点:企业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财税法学。笔者认为这样的改革思路在国内是具有试点意义。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法虽有弊端,但对税法课程内容繁杂、课时十分有限的现状来讲,仍是一种不可抛弃的教学方法。需要调整的是讲授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侧重点把握。在“税”和“法”的协调上,多数税法学授课者都倾向于税收中的法律分析。具体操作上,笔者建议税法学的课堂教学分段进行。前半段讲授的内容以税收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主要的税种,并理解税收背后基本的法律价值和精神;后半段讲授则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税法专题讲授,启发学生进行法律思考。同时案例法的运用也有分段要求。前半段教学案例主要用于让学生感性认识生活中的税,激发学生学税的兴趣。此外这部分的案例在选取上应以说明、阐释学税过程中理解经济类知识的困难为主。比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过程中,法条上关于资产税务处理部分学生没有财务基础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就需要教师用案例的形式使其领会和感知。再如,增值税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其多环节课税与购进扣税法的征税方式产生疑惑,恰当的案例展示增值税征税流程,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税的基本面。后半段课堂讲授则应以启发提问式案例为主,以热点和常见的税收经济活动为蓝本,探讨其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问题。这个过程还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以问题为轴心去进行资料收集和法律思考。

3.拓宽提升教师素质的渠道。税法的学科交叉性和税法政策性强、变动频繁等客观因素,要求税法教师需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笔者倡议国内各高校集体筹备税法年会,年会每年由不同的高校承办,作为一个税法教学与研究的交流平台。此外加强税务实践部门与税法教学单位的交流也是税法教学更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素质提高手段是税法教学的应循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高校法学院税法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陈少英.中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

[3]刘剑文.国外及台湾地区财税法教学[G]//润物无声――北京大学法学院百年院庆文存之财税法治与财税法教学:第6编.

北京:法律出版社.

[4]叶晓丹.刍议法学专业《税法学》课程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刘映春.税法的实践性教学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2).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教学;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

随着税收成本在企业中的成本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自身逐步认识到税收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使得每年高校具有税法知识的财经类毕业生的都有一定需求,有些独立学院依据人才需求的情况开设了税务会计专业。那么,作为培养毕业生的高校,特别是定位为应用型教学的独立学院,如何在3-4年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税收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独立学院财经类的教师,笔者将从税法类课程教学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1.税法类课程内容界定

这里的税法类课程主要涉及现在在财经类学校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课程,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课程。

实际上,在不同的高校,可能对这几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的界定并不相同,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我们首先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清晰的界定。

首先是税法课程。这门课程无疑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我国税法体系的构成、基本的税法的原则、实体法中各个税种的具体征纳方法以及一些程序法的知识。

再者是税务会计课程。税务会计主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去介绍每个税种在会计账上的体现。实际上它是税法中的征纳方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当然在核算的同时也要注意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

最后是税收筹划课程。这门课程应该是税法知识的综合应用。它需要深度理解税法及税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税收筹划的概念界定、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各个税种的具体筹划方法。

2.税法类课程的关系及设置

通过界定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类课程是有一个前后依承关系的,如果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能够拥有比较系统的税收专业知识,那么在学习时应该有一个顺序。

如前所述,税法是整个税法课程的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处于一个先导地位。在课程设置时,应侧重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而税务会计是在税法的基础上,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因而其应该在税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安排课程内容。

税收筹划课程的应用性最高。它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税法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涉税问题。因此不管是教授的要求还是学习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这门课程应该属于高级税法类课程,在设置时应该放在其他课程的后面,作为其他课程的延伸和应用。

当然,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有选择的减少或增加教学内容,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去进行设置。

3.税法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思考

由于税法类各课程有自己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不同的设计。

税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知识。那么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税法这门课在教学时,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其中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小例子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这门课并不需要太多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讲授时,应该侧重培养学生对税法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因为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想系统完整的学完所有的课程,往往课时量是不够的,那么教师在讲授完主要税种之后,学生应该能自己完成小税种的学习。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课程学习中,即使在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也能够增加其竞争力。因为税法的很多内容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学生不能永远带着老师教授的知识一成不变的去解决问题。

税务会计主要是涉及核算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因此相对来说工作中没有很大的变动性。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怎样去核算某个税种的某种业务,那么在工作中直接运用就可以了。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同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样,某种核算方法可能教授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熟练运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案例题的练习,那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时,需要学生参加一定量的练习,这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习题课来进行。

最后是税收筹划课程。一方面,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以前知识的积累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很高。这门课程除了一些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基本的理念是相对固定的以外,各个税种的筹划基本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来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税收筹划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讲解,因为各税种的筹划万变不离其宗。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却相反。很多教材在编写时就用一种纸上谈兵的方法剖析实际问题,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在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例子来迎合自己所谓的税收筹划方法。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就照本宣科,不从实际出发。其结果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真正从事税收筹划职业时,会发现自己曾经学过的税收筹划案例在工作中根本一无用处。所以说,税收筹划课程可以不设置,如果设置了,那么一定要配备专业素质合格的教师。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有实际工作经验上,因为税收筹划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具体教学方法方面,基础知识部分应该侧重教师讲授,可以穿插一些小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此部分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税收筹划应有的理念或者态度;在具体税种的筹划中,应该以案例为主,这就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在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教学中,税法类课程的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税法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及特点来安排相应的课程时间,同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凤.关于现代企业中税收管理必要性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2]吴克红.零售企业税务总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许凤(1981—),女,硕士,讲师,现供职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济管理系,主要从事税收筹划、公司财务的研究。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税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62-0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经济越发展,税收也就越重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税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相应地,对熟悉税法、精通纳税实务的人才需求随之加大。据近年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众多的企业在招聘企业财务人员时,都不约而同地要求应聘人员必须熟悉国家财务制度及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一般纳税人税务流程,并且掌握开票、报税等纳税实务的基本操作。有的企业甚至提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具有办税员上岗证者优先录用。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税法课程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如何实施这一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税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各高职院校对税法课程名称设置不尽相同,有的称为中国税制,有的称作国家税收,还有的称作税法,或是税法基础知识、税务基础知识等。税法课程设置的性质,有的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有的则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等。无论该课程是在课程名称上有所不同,还是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税法课程均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上多数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教学目标未能很好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主要性质特征为职业性和实践性。当前高职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表述为:本课程讲授税的基本要素、我国现行税种以及税收征管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税种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依法处理企业税务上的法律问题。由此可见,高职税法课程教学目标局限于我国税制的基本要素,偏重于税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解读,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征表现得不明显,未能很好地支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未能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对接。高职院校当前开设的税法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大多由税收基础知识、三大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附加税费等具体税费种的相关法规和征稽、申报等内容构成。这种学科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相对于税法知识而言,是较完整的,对于系统地学习、研究我国税法有着积极作用。但相对于以职业性、实践性为特征的高职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体系则是不完整的,它未能体现一个完整的企业办税员职业工作过程,所以。也未能与相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对接。

3.陈旧的课程教学模式未能较好地满足高职教育需要。当前高职税法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在传授税法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但仍停留在以税说税形式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缺乏企业纳税实务操作实践。以现代先进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来衡量,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税法课程改革探索

1.税法课程性质定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行业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税法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中小企业税务登记表的填制技能,具有办理中小企业税务登记的能力。(2)掌握中小企业办税人员税法与核算理论及技术,具有熟练处理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会计帐务的能力。(3)掌握中小企业基本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列技术,为申报中小企业税款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技术基础。(4)掌握中小企业流转税、所得税纳税筹划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中小企业办税人员简单纳税筹划能力。(5)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税法课程改革基本思路。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改革应作为一项系统改革工程来进行。从课程性质的定位到课程标准制定,从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组织和序化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实施等等,要力求做到课程整体优化而不是局部改革。

3.税法课程内容设计。对高职会计税法课程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根据税务机关、企业纳税事务工作要求和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工作程序和人的认知规律组织、序化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设计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制造业一般纳税人企业、商品流通一般纳税人企业、商品流通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建筑安装企业、运输企业、娱乐服务业等构建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括税务登记、常规税法实务、纳税申报三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每个任务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特点设计不同的子任务,将税收筹划意识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下图)。

4.税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模式应与企业办税员岗位相对应进行设计。按照企业办税员工作,如“企业开业税务登记……企业常规税务办理……企业纳税申报”等过程组织实施教学,采用虚拟企业、角色扮演、以工带学、工学结合、“做教学训”一体化工作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企业税收筹划意识渗透其中,把课程教学演变成一个连贯的、可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基本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标准,突出岗位技能训练,贯彻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融于实际工作过程,为实现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对接,为学生的就业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涉税业务处理流程中,扮演企业业务经办人员、会计、出纳、银行办事员、税收管理员等角色。通过相互间的业务往来模拟训练,让学生掌握办税员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与相关企业内部、社会业务各部门衔接业务关系的处理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将枯燥的业务处理程序,描述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加深了对未来所从事岗位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现了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

三、税法课程改革体会

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的探索,可以较好地解决如下问题:

1.建立比较完善的工学结合税法课程教学体系。税法课程的内容确定必须要经过社会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因此,税法课程教学,则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从课程性质的定位到课程标准制定,从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组织和序化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工学结合税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前税法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2.选取、整合和序化税法课程教学内容。税法课程以企业办税员岗位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推进的依据,以企业纳税实务工作流程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模拟企业办税员的工作过程贯通税法知识与纳税实务技能。这种企业办税工作任务的模拟,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税法知识与纳税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做中有学、学中有做,使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序化得到较好的解决。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147-03

大学生暑期打工、勤工俭学、开设公司、买卖股票基金、出售网络游戏装备、网上开店等名词,在大学生生活中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赚取了“第一桶金”的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或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我国目前全民纳税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类:(1)自行依法纳税的;(2)勉强接受纳税的;(3)任意减免税的;(4)长期拖欠缴税的;(5)偷税、逃税、骗税的。前两类虽是多数,但后三类影响很坏。大学生的纳税意识,是指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依法诚信缴纳税款的规范性、自觉性、责任感、爱国心和奉献精神。税法是国家的基本性的重要法律,具有明显的规范性,并且要求纳税义务人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纳税为国家,纳税爱国家。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无偿地交纳给国家,既不是等价交换,也不是有偿支付,而是一种无偿财产转移行为,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所具有的奉献精神。

一、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广泛地涉及到纳税环节。暑假期间是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黄金时间段,大学生暑期打工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照我国税法规定,在校大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而取得应纳税的所得,也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一些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不菲的打工收入。如果他们的这笔收入所得已经达到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标准,则应依法向税务部门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学生可自己到所在地税机关缴纳税款,也可由企业代为缴纳。但是,目前极少有学生自觉纳税。

随着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依法设立公司的门槛已经降低,现如今大学生开设公司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在大学生依法设立公司的意识快速增强的同时,大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却没有随之增强。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没有诚信纳税的意识,开具虚假的增值税发票、使用伪造的发票冲账等等。有一些大学生开设的公司盈利了,却没有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股票基金牛市的背景下,也有一些大学生一夜暴富,却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的相关制度缺乏了解。如今大学生的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在网上冲浪的同时,在网上开个小店赚钱对于大学生是相当便利的事情。可是,几乎没有几个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开店应当纳税。大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的缺失,反映了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是完善我国征纳税体系的需要,是维护我国经济秩序依法运行的需要,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是提高我国公民诚信纳税的整体水平的需要

大学生是将来就业的重要群体,培养他们的诚信纳税意识,有助于我国诚信纳税意识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学生是优秀的人才资源,毕业后将成为就业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不仅其从就业的人数数量上讲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是今后若干年内高收入群体的最大“后备军”,也是将来就业后公民个人缴纳税金的最庞大来源。能否牢牢在大学生中间树立起诚信纳税的意识,对依法执行我国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能不能培养好大学生这样有发展潜力群体的纳税意识,是关系到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能否得以很好贯彻的关键所在。一些大学生还将在未来掌握各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未来的经营管理中能否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将与这些大学生现在在校期间的诚信纳税的教育状况密切相关。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公民诚信纳税的整体水平。

(三)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属于思想道德体系的范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当代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大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来开展。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理应包括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内容。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是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公民具有强烈的自觉诚信纳税的意识。由于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民个人不能独立开展什么经济活动,也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纳税都只是国有企业的事情,与普通老百姓的关系不大,普通公民亲自去税务部门纳税的几率很小。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公民没有纳税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培养诚信纳税意识。如今,大学生已经可以广泛地开展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收入。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要求诚信纳税。作为公民中重要的群体,大学生应诚信地参与经济活动、诚信地依法纳税。有鉴于此,如何尽快加强大学生的纳税意识,将以往被普遍“遗漏”的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内容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部分给大学生及时补上,就显得相当紧迫。

(四)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表面看来,人们纳税是把钱交给了国家,但是,国家政府部门把这些纳税人上缴的钱还是用在人民群众的身上。用这些钱建设公共设施,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治理河里的污水,是为了人们不再喝脏水,等等……说到底,纳税是为了自己及子孙后代好,用这些钱去改造生存环境。最重要的是把这些钱用在国防上,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有能力抵制外来侵略者。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没有税收收入,国家就失去了经济支柱,国将不国。没有国,哪有家,哪有公民安定的生活。国家依法制定了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个人和企业就要依法向国家纳税。有的人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偷税漏税,还

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是在害人害己。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平衡贫富、二次分配的重要杠杆。税收对于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意识即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应当包含依法诚信纳税的内容。纳税是向国家交纳,进入国库,是国家兴衰的物资力量,财力分配决定国家职能的方向。在爱国主义的思想上,诚信纳税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公民遵守国家制定的宪法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爱国主义的行为上,大学生依法诚信纳税,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税收是以法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税法是国家的基本性的重要法律,这种法律不仅是义务性的强制性的规范,而且纳税人的义务与权利相结合的规范。依法纳税是纳税义务人的一项必须履行的职责。

培养纳税意识,应当让纳税人意识到纳税不仅光荣,更是守法的体现。光荣,是在思想道德上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舆论的认可,可以丰富个人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纳税还涉及到守法还是违法的问题。因为纳税意识和一般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同,它具有强制性,没有这种意识就很可能触犯法律。在发达的市场体制中,如果谁敢违背法律而不纳税,问题就大了,轻则可能受严厉的经济制裁,重则进监狱。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第一桶金”究竟该如何分配,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心里并没有强烈的诚信纳税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入偷税漏税的深渊,受到行政处罚。更有甚者,有可能因此而构成偷税罪、抗税罪,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如此一来,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将无法实现。所以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在纳税意识上应当具有诚信纳税的荣誉感,更应当具有诚信纳税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教育的途径

(一)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税法基础知识的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税法是具有自身规律的规则体系,使用专门的法律概念和术语,具有特定的逻辑关系。大学生诚信纳税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税法基本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认知和理解。如果额外增设这方面的课程,有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税法基础知识的课程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就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考虑来设置的,在此课程中增加税法基础知识的课程教育后。大学生可以在纳税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美德,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适应现代人才素质的需要,能够符合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需要。

(二)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税法最新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活与税收的密切联系

税法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规范。当国家出台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前后,应当在大学校园中通过海报、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写作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密切大学生生活与税收的关系,培育良好的诚信纳税意识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

(三)指导大学生实际体验和参与纳税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纳税习惯,进而养成大学生自觉诚信纳税的行为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指导大学生学习填写申报纳税的法律文件,组织大学生到当地的纳税大厅实际体验纳税过程,教会大学生在生活中索要和收集正式发票,在税收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大学生学习辨别真假发票等与纳税有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养成诚信纳税的习惯。在发达市场经济中,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之义务。只要获得收入,就一定会想到自己应该纳税多少。如果纳税成为人们一种习惯,才有望最终形成全社会成员的纳税意识。培养大学生诚信纳税的意识,就是要让我们年轻有为的公民养成良好的纳税习惯,进而影响、带动周围的其他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股浓厚的诚信纳税的氛围。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法;课程;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40-02

《税法》课程的实训项目训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该门课程比较完整的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通过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软件等相关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一)内容设计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来解构和重构实训教学内容,以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和征纳税流程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行为税的计算缴纳,税收教学软件实训项目的设计,参加税收技能竞赛活动,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参加税法宣传月、税源普查活动,税收征管等6个实训项目。

(二)教学方法设计

总体上,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路径实施教学。具体到每个项目,灵活应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在“做中学”、“学中做”,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做”放在教学实施的首位,在“做”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用来为学生演示办税业务操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并完成模拟操作。

网络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上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同的纳税申报客户端软件,提供虚拟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和原始记录,使学生通过这些软件操作,能够在网上完成与真实项目相同的办税业务。

(四)考核与评价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由基础知识和实训能力两部分构成,基础知识占30%,实训能力占70%。实训能力考核由6个实训项目的考核组成。具体计算方法是:本课程总成绩=基础知识*30%+实训项目*70%(30%+30%+15%+15%+5%+5%)。

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专业能力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解释税法条文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弊端,我们按“XX税税款计算—XX税纳税申报—XX税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创设学习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流程的融通(见表1)。

(二)税收教学软件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的多,讲的多,教学时数占用多,学生参与少的问题,增加学生课外训练时数,加强对教学软件安装以及主要模块流程、操作技巧的训练,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结合(见表2)。

(三)税收征管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为解决学生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税收征管的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能适应岗位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通过与税务机关、人民法院和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专项行动,行政复议听证,旁听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掌握税收征管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流程,提高学生业务实际能力,培养学生依法纳税和遵纪守法的意识(见表3)。

(四)技能竞赛实训项目设计及实施

针对忽视竞赛工作,缺乏与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学习的实际,重视竞赛工作,集中师资力量,对竞赛的方案、内容、方法步骤等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大赛交流学习,把握课改动态,寻找差距与不足,展示人才培养水平,检验教学质量(见表4)。

(五)税法宣传月、税源普查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税务系统开展的税法宣传月活动、税源普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税收、企业、具体业务等,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见表5)。

(六)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我们与当地税务机关合作,借助我院纳税人培训学校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见表6)。

总体效果:选择的实训项目比较恰当,方法应用得当,目标明确,计算过程准确,填表和纳税符合程序,活动与课程内容相匹配,考核比较完善,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理论与实践能较好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好,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思考与启示

实训项目设计是课改的前提 实训项目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标准、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要素,要全面考虑。

教师观念转变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通过培训及多种途径和措施,让教师熟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内涵以及项目实训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流程,以此来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是项目实施的保障 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开发适合本课程的实训配套教材、实训指导书,形成自己的特色。

“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实施的关键 项目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要有基层一线的实践能力,后者是我们欠缺的,是以后努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重山.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王曙光.税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课程研究课题组.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指导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问题;对策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因此,许多学校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已成为《税法》课程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性不强

《税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较多,而且其中法律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较大,使初学者感到所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很多时候,学生会认为法律基础知识部分理论性太强,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还有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学习。另外,由于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收教材极易过时,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重理论,轻实践,使实践环节在整个《税法》课程教学中流于形式。《税法》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得到实践机会,则有助于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实际情况是,《税法》课程一般不安排纳税实务环节,学生无法实际操作纳税实务,《税法》演变成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

(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灵活性

现在的《税法》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税法》业务的教师寥寥无几,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法律规定的讲解为主,然后结合所讲内容做适当的练习题,至于如何填制纳税申报表、税款如何入账等问题就很少涉及到。教师还是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教学手段单一,影响教学效果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而学生则是以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课后也是以复习笔记上的内容为主。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盲目跟从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手段的滞后,使得《税法》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

(一)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税法》的立法层次高,同时每年都在不断地修订、完善某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更要在材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的辅导书及案例,对新增税收原理、内容进行补充,同时查阅最新修订的《税法》条款,对教材补充。如果条件充许,最好能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税法》课程建设方面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应该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模拟纳税申报实验室,采用纳税申报软件和手工填制等方法完成一般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申报实验。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提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分组进行互动讨论,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启发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

同时,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税法》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另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实践课堂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税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或纳税企业的会计等等,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工作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要求,进而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应采取不拘一格的形式,既要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也要采用现代化教授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引入《税法》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在课件中引用大量的最新法律法规,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增长学生见识,保证《税法》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开创《税法》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冬云.《税法》[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莉萍.高校法学《税法》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3]吉文丽.《税法》课程教学实习模式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税法课程现状;税法教材:职业特色;实践教学

税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在高职院校倡导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下,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税收征收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纳税人就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去为其从事纳税服务。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应及时进行调整与改革,使其能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税法课程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坚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其重视实践性教学,理论性教学基本够用为宗旨。在课程安排的的过程中,将很多以前本科院校学科型体系建立的课程体系都打破了,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比如财政内容现在都不在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而是放在经济学基础里给学生进行讲述,而税法课程即在经济学基础里进行讲述,宣传税法的重要性,主要以理论性讲解为主,同时还在高职学生学完会计基础以后继续学习。这显示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除了拿毕业证以外,还要拿会计从业资格证。课程安排既按照人才计划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走,另外还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设置的课程进行安排确定,这使得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有时是一门课程,有时是经济法课程,又有时是一门课程的几个章节,税法课程变化很大。再加上高职院校由于大大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有的院校将该门课程压缩课时,很多内容学习浮在表层,只是要求学生会填表会申报交税就行了。

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定位模糊不清。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型”、“简化本”,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介绍税收理论;二是分税类税种解释税收法规条款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一内容结构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与涉税会计人员的工作实务脱钩明显。主要表现为:宏观理论阐述较多,以政府政策层为导向,而非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为导向;只重视税收法规条文的讲解,对于办税的实际工作流程几乎没有涉及,以至于学生即使学过税收知识在工作岗位上仍不知如何人手;税法中各税种虽彼此独立,但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同一业务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分税种教学割裂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只能让学生掌握零散的专业知识,而不能综合运用财税知识解决问题。即便有的教学内容跟实践接轨,但法律条文过多,内容缺乏系统性,对于还没有涉足社会的高职学生接受起来困难颇多。

高职院校税法教材建设有待完善。高职院校税法教材体系几乎和本科教材完全一致,仅在内容上稍作精简,降低了一些理论深度。由于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收教材极易过时,其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另外,税收教材类型单一,现有税收教材大多属于理论教材,而与专业理论教材配套的税收实训教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有部分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但也只是理论训练题,缺乏实践训练的项目指导书,无法起到指导实践教学的作用。高职院校税法教材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不符合于高职学生的特点。《税法》课程内容一开始就是法律基础知识,因为税收课程其本身是一门法律课程。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介绍这部分法律基础时,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还有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讲授虽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但是为了普及法律的相关知识,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税法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税法的理论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税法是法律的一部分,其法律概念非常严谨。高职学生对理论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几个概念,导致在税法的学习中困难重重。税法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不下工夫,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出现计算不准确的现象。如在增值税的计算中混合销售和兼营销售的概念容易混淆,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但是用于税收实践性教学设备和设施价位昂贵。资金问题也是制约了高职院校税收知识能力的培养。按照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应占到总教学时数的40%左右。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验实训设施齐备,基本普及,而税收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重视不足,投入有限,使得税收实践性教学相对落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配备独立的税收模拟实训室,没有完整的税收模拟数据系统,缺乏专业实训教材和实训操作应用软件,有的甚至缺少税收实训大纲等基础性指导文件。很多院校所谓的税收实践教学仅是象征性地填几张纳税申报表,或者合并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共用一套财务资料,完全不能突出纳税实务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传统税收教学模式在内容、方式、手段、配套设施等多方面都难以体现对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实务工作相脱节,也无法为学生创造竞争优势。

税法的核算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复杂税法内容中税收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在增值税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将一些固定的公式背下来后,按照套用的核算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觉得比较复杂,业务内容中的逻辑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计算错误。还有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学生由于会计核算的知识缺乏,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不准确。

高职院校税法所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能力有限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情况都难以掌握,再涉及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内容,学生要掌握的范围太广。再加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不擅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学互动环节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8篇

经济法学涉及很多相关学科知识,比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等,尤其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已成为人们执行经济法律、法规的依据,没有必要的经济学知识无法真正理解经济法律、法规。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显然是经济法学的突出特点,不如民商法、刑法等学科较为“纯正”,加之司法考试所占比重偏低等因素,经济法学教与学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知识结构要求在许多地方院校容易被忽视。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辅修其他专业的途径弥补知识面的不足,然而很多法学院校长期不重视基础课程和相关学科的教育,如高等数学、会计学等,造成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往往十分吃力。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欠缺的业务技能,使得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日益严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改变学生知识结构,依赖于我国法学本科强化基础知识教育,介绍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鼓励辅修双学位。法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要求宽口径、厚基础,有利于学生日后发展的可塑性。加强基础教育,把高等数学列为必修课程,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改变专业选修课程过度细化法学专业课程的倾向,本科阶段过于细分的专业课存在难度大的问题,也无益于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局面。专业选修课侧重开设经济学基础与法学、会计学基础与法学、行政学基础与法学等跨学科基础课程,介绍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法律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初步能力。鼓励学生辅修会计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不断扩大双学位毕业生的比例。时机成熟后,法学本科教育甚至可以转变为双学位教育,合理设置辅修专业课程,适度降低辅修专业的课时数和学分数,使得更多学生在突出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复合型知识结构。

2经济法学的教学内容回归基础和常识

经济法学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基本知识架构,回归基础性问题和法学常识,厘清经济法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经济法总论内容比较抽象,学说观点各有侧重,教学不应拘泥于各学术观点,而是要提取基础性问题,立足共识解释经济法理论问题。经济法总论的琢磨不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同学术观点的差异较大,学生难以短时间内吃透,背后反映的基础性问题和理论共识在教学中反而没有被突出强调。比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在本科阶段不必过于详尽介绍和比较各派学说的内容和差异,而是要回归经济法所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等。明白了经济法所针对的现实问题,学生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慢慢领悟不同理论学说的目的和差异。

市场规制法相对具体,制度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竞争法尤其是反垄断法的教学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反垄断法的基本知识容易了解,但是经济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却不易掌握,因为经济分析方法本身就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掌握反垄断法的基本知识架构就可以了,比如合理原则、相关市场、市场支配地位等概念,而在现实案例中的运用,则是很深奥的专业问题,对本科生不能做过高要求。再比如,垄断行为,学生必须掌握垄断行为的分类和典型形式,尤其是少数本身违法的垄断行为,至于其他垄断行为如何合理分析进行判断也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

宏观调控法的内容也较为宏观,规范的是政府行为,缺乏经济学、财政学基础的法学专业学生也不宜深刻理解财政、税收、金融等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教材编排的财税法、金融法的内容也不都属于经济法范围,财政调控法、税收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属于宏观调控法的范畴,而其他内容,有的属于特别市场规制法范畴,如金融监管法,还有的甚至不属于经济法范围,这也可能造成学生不少的困惑。宏观调控法的教学涉及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但要偏重基本法学理论夯实基础,具体运用和深入研究在本科阶段还难以完成。比如税法,在经济法本科教学中,应当重点介绍法学知识,如税法基本原则、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税收之债、纳税人权利、分税制等等,而不应侧重具体税种法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等具体操作。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经济法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注意个案和特殊问题的分析。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时习惯于固定化的标准和程序,民事行为有要件,犯罪行为也有构成要件,行政行为也有权限和程序的限制,这些要件和程序通常较为明确。然而经济法学的很多制度却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行为的合法与否难以有具体或确定的标准,比如不正当竞争行为,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典型形式,还存在许多行为需要以诚实信用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加以衡量,而诚实信用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本身就是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限制竞争行为,除了少量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外,其他的需要合理原则分析,而合理原则本身也没有统一和具体的标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法治化,同样没有固定的标准,关键也不在于权限、程序等方面,而在于是否符合经济规律,并以目标和责任约束政府的相机抉择。

经济法学是较为年轻的学科,不仅很多理论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涌现许多新问题。发散性思维不仅要求学生不要盲目追寻固定化的标准,而且要结合现实问题反思理论知识。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生活消费”,在当前已不再限于衣食住行,那么生活消费还可以包括哪些内容?再比如,产品缺陷的标准,何为不合理的危险,没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又如何认定?总之,经济法学本科教学要简化体系和内容,融合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阐释经济法的基础性理论,回归基础和常识,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突出基本知识架构,对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法律运用不应做过高要求。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日本 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 制度 启示

始于1968年的日本“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简称“税务检定”或“税检”),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考试合格者中人才辈出,其权威性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参加税检考试的有高中生、职业学校学生、短大和大学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是衡量学习成果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难得的机会,一旦通过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因此得以提升。

如今,从找工作到希望通过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尤其是打算入职到大企业的人员,都选择参加税检考试作为自身能力的证明。对社会人士来说,通过税检考试不仅能提升工作能力,也能为跳槽、独立经营增加机会和信心。

另外,对于有意参加税理士(相当于我国原来的“注册税务师”,是一种Y格考试)考试的人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对基础学力的测试。

最后,税检考试对企业的管理者也很有用,相关的税务知识能够引导他们遵纪守法、科学决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关于日本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

日本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支持下施行的关于税法的检测考试,是对税的构成和会计处理、申报方式等企业税务会计中必要的能力进行认定的考试制度,其实施主体为日本的社团法人全国会计教育协会(简称“全经”)。

全经由文部科学省批准,以“簿记”、“会计”、“税务”的普及与振兴为宗旨。全经的前身是1956年3月经日本文部省批准成立的全国商经学校长协会,后更名为全国经理学校长协会,2005年4月更名为全国经理教育协会。2011年4月伴随着公益法人制度的改革,由一般社团法人转变为公益社团法人,并已通过内阁府(日本中央政府)的批准。

全经协会最初以“簿记能力检定考试”、“电子计算器计算能力检定考试”为开端,后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推行了各种各样的能力测试,参加考试人数至今已超过1200万人,合格者遍布于日本国内外的企业和社会中。现在,全国约有260个学校加盟。

从1968年开始实施第一次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以来,1999年将考试细分为“所得税法”、“法人税法”、“消费税法”三个科目。2012年开始,又将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分为“所得税法能力检定考试”、“法人税法能力检定考试”和“消费税法能力检定考试”而分别实施。难度从3级到1级共三个等级。每年举办2次,分别在2月上旬和10月下旬,考试举办地点为协会指定的全国各地专科学校,合格后颁发由文部省认可的“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XX级合格”的合格证书。

“税检”考试结果是由全国会计教育协会认定的能力证明,所以不能凭借这个证明独立开办税务事务所。但对于企业会计的相关职位的就职则非常有用(最好能通过二级以上水平的考试)。

“税检”报考资格不限,没有学历、资历、工作经验、国籍、年龄、性别的限制,各类人士均可报名。

“税检”的考试形式为笔试,由简答题、分录题、计算题三种题型构成,各级别满分均为100分,70分以上为合格。

二、日本税务会计能力检定考试内容

(一)消费税法能力检定

消费税法能力检定,是对消费税业务基本能力的测试。考试内容包括会计上对消费税的处理、作为企业会计骨干填写给税务署的文书等税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实务中消费税的相关计算问题等。

考试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体有:①税金的意义、依据和目的;②纳税的义务;③税金的体系和分类;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语。

(2)消费税法及实施细则。

(3)总则,具体有:①用语的定义;②课税对象;③非课税;④出口业务;⑤纳税义务人及纳税义务的免除;⑥实质性原则;⑦信托业务;⑧资产转让;⑨纳税期间;⑩纳税地点。

(4)纳税标准及税率。

(5)税额扣除,包括:①采购业务;②非课税资产出口业务;③采购业务中的资产置换业务;④税额调整;⑤税额扣除;⑥课税标准的调整。

(6)申诉、缴付、返还。

(7)其他及罚则。

(8)地方消费税。

(9)会计处理。

消费税法能力检定分为三个等级,3级是考察对消费税的基本理解,主要包括基本准则、各种税法、税法施行令、租税特别措置法中的一般内容以及基本通知公文中的基础内容。2级考察关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和作为企业会计骨干制作提交给税务署的文书的相关知识。考试内容不仅包括3级测试的内容,还包括其他准则、各种税法实行规则以及基本通知公文的一般内容。1级难度进一步提高,考察作为消费税法专职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考试内容包括相关税法、相关税法施行法令、相关税法施行细则、租税特别措施法、同施行令、相关的指示通知以及国税通则法。

(二)所得税法能力检定

所得税法能力检定,是对所得税业务的基础知识进行的检定测试。考试内容包括,个体经营者或新职员等想要掌握的源泉征收和税务申报的基本思路、个体经营者自行申报纳税及向税务署提交的文书的填写等税务处理的知识,以及实务中关于所得税计算的问题等。

考试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体有:①税金的意义、依据和目的;②纳税的义务;③税金的体系和分类;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语。

(2)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

(3)总则,具体有:①用语定义;②纳税义务;③非纳税所得和免税所得;④关于所得归属的判断通则;⑤纳税地点。

(4)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具体有:①各种所得的计算;②课税标准;③税前扣除;④税额的计算;⑤变动所得以及临时所得的平均课税;⑥税额抵扣;⑦申诉、缴付、返还;⑧恢复重建特别所得税;⑨蓝色申告;⑩其他特例。

(5)应纳税所得。

所得税法能力检定的分级标准与消费税大致相同。

(三)法人税法能力检定

法人税法能力检定,是对法人税基本理解水平的检定测试。考试内容包括企业法人税的税务处理和作为法人企业会计骨干填写递交给税务署的文等税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实务中关于法人税法的计算问题等。

考试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体有:①税金的意义、依据和目的;②纳税的义务;③税金的体系和分类;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语。

(2)法人税法及实施细则。

(3)基本原则,具体有:①应税所得和计算原理;②企业利润和应税所得。

(4)总则,具体有:①用语的定义;②纳税义务人和应税所得的范围;③所得归属;④营业年度;⑤纳税地点。

(5)家族企业。

(6)收入及费用的确认标准。

(7)收入金额的计算。

(8)支出金额的计算。

(9)应交税金的计算。

(10)业务办理,包括:①申诉、缴付、返还;②更正及裁决;③蓝色申告。

(11)特别规定,包括:①企业重组;②企业合并。

法人税法能力检定的分级标准与消费税大致相同。

三、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也应积极改进和完善税务会计能力的水平考试制度,以提高大家的税法学习热情,推动税务会计教育发展,促进全民知法守法。

(2)由全国财经院校、税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全国税务教育协会,负责我国税务会计能力测试的总体计划和安排,保证税务会计能力测试的专业性、实用性、公益性。

(3)将税务会计能力的水平考试分为“流转税税务能力考试”、“所得税税务能力考试”、“财产税税务能力检定考试”和“行为税税务能力考试”分开实施,以与我国对税的大类分类相契合。

(4)对于较低级别的考试,可以采取减免甚至零收费的方式,以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学习税法,普及税法基础知识,使纳税观念纳税义务深入人心。

(5)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将税务会计能力的考试结果,作为职员录用、提升的重要参考。

(6)关于考试频率,低级别考试可以一年多次,以适应初级税务会计知识的大众性普及性特点,高级别的考试则可以一年一次甚至两次。

资助项目:东北财经大学教学研究立项(YY12018)、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AGL006)和辽宁省教育厅平台项目资助(LN2016JD001)

税法基础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一;政治;教学;对策

高一是学生在学习旅程上的又一新阶段。高中时期的知识往往更加复杂、难懂,很多学生来到了崭新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学习压力,难免会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惑。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政治课教学重在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开启智力和陶冶情操,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政治可以教学生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世界有更多了解与感悟。并且,政治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也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我们有必要加强政治教学。教育一直在沿着时代的轨迹不断进步。然而,在平日的观察中我不难发现,高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第一,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对认识政治的重要性偏低。政治不像数学、语文那样在生活中处处能派上用场,因此,人们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更加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家长对政治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学习政治出路较窄,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政治的学习比较漠然。学生受家长的影响,也容易使思想受到局限。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高一政治知识比较散,它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混编在一起,知识内容较抽象,需要学生深刻内容才能将教材吃透。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没头没尾,知识归纳能力较弱,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师的突发性提问,往往跟不上节奏,导致学习状况越来越差。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存在以上问题,其中不乏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对学生尽到教学责任。政治时帮助学生思想养成的重要根基,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提高学生政治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作为自己的职责,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以下是我就这个主题提出的关于政治教学的对策,希望能为众多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帮助。

1培养学生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政治,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做起。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达尔文因为兴趣,才会观察昆虫;爱迪生因为兴趣,才会不断做物理实验,达芬奇因为兴趣,才会钻研画画技巧。兴趣是我们进行探索创新的助力,中外名人的许多重大成就,根本上都是兴趣使然。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政治的开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用多媒体教学来使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为了使政治教学不那么枯燥,在制作课件时,我都会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音乐,还有学生们平时熟悉的动漫角色等等。有时还会穿插一些超链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边看边学习。在学习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不同国家的货币以及货币的演变历史,并且还播放了一小段关于货币的纪录片,学生门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了,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多媒体。这样,就让学生对政治产生了良好的初始印象,学生便会认为政治课是有趣的,学习起来会更加有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和教师本身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在课下观察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学生建立起亲近感,使自己的言语幽默,这样会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学生的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2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鼓舞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使学生更加自信。有些教师常常忽略方法指导这一环节,认为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但是教师倘若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借鉴,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正确的方法指导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多做练习、多做总结,不要光以“背”为目的,理解教材内容、能够熟练使用才是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然后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利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政治。如学生想到税法,我们先联想到税法的概念: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已发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然后,我们可以从概念引申出税法的主体、目的、手段、依据、特点、类型。想到依法纳税,我们可以想到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这样,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再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3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要想学好政治,必须要巩固好基础知识。许多学生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在做题时常常碰壁,经常在一些基础题上丢分。教师应向学生宣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劝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当天所学的巩固好,再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否则,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在后期的学习压力便会加倍,进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对学习政治的自信心。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做些基础练习题、进行基础知识考核等来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培养起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尽心尽力,帮助学生尽快度过政治学习中的难关,为他们创造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断的进步、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金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才智;2009.

[2]王海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

上一篇:土地资产管理范文 下一篇:智慧教学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