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言范文

时间:2023-03-16 03:41:38

世界语言

世界语言范文第1篇

你知道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语言吗?

Did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over 5,000 languages in the worl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2500种语言列为濒危语种。

1)UNESCO has identified 2,500 languages which are at risk of 2)extinction.

大多数几近绝迹的语言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

Most of the 3)endangered and extinct languages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全世界有2200种语言源自亚洲,而欧洲仅有260种。

2,200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are found in Asia, while Europe has a mere 260.

大约60%的英语源于法语。

About 60% of English is derived from French.

菲律宾有超过1000种方言。

The Philippines has more than 1000 regional dialects.

索马里是唯一一个所有人都说同一种语言――索马里语的非洲国家。

4)Somalia is the only African country in which the entire population speaks the same language―5)Somali.

巧合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地区的祖尼人说着和日语非常类似的语言。

The 6)Zuni tribe of New Mexico (USA) speaks a language that’s too similar to Japanese to be 7)coincidental.

阿布卡兹语只有2个元音,却有60个辅音。

8)Abkhaz has only two 9)vowel sounds, but it has 60 10)consonant sounds.

最常见的人造语言是世界语。

The most common 11)artificial language is 12)Esperanto.

已知最古老的书写文字是苏美尔语,它起源于大约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The oldest known written language is 13)Sumerian, which 14)originated in 15)Mesopotamia around 3,500 B.C.

冰岛的语言跟北欧海盗使用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语非常类似。

The 16)Icelandic language is remarkably similar to 17)Old Norse, the language of the 18)Vikings.

在中国说英语的人比美国多。

China has more English speakers than the United States.

在泰国语中,有人会使用“slave”代替“I”以示礼貌。

In 19)Thai, one shows politeness by using the word “slave” for “I”.

拥有最多语言的国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共有830种。

The country with the most spoken languages is 20)Papua New Guinea―830!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字母表被认为是希腊字母表。

The first true 21)alphabet is believed to be the Greek alphabet.

柬埔寨的官方语言高棉语有最大的字母表,一共有74个字母。

世界语言范文第2篇

但最近几年,在一些年轻的国内报道摄影师身上,我们看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媒介素养更高,中英文写作能力相比前辈们明显提高不少;另一方面,受惠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普遍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也对如何操作个人报道摄影项目有了更多了解。

刘禹扬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报道摄影师。他1991年出生于四川,201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2年还在上大学时便获得了当年OFPIX基金的提名,并在同年获得了马格南基金会一项摄影奖学金。毕业后,他还获得过Abigail Cohen纪实摄影奖、Ian Parry摄影奖学金、PDN年度新锐30(2017)等奖项,作品也见诸《时代》周刊、《纽约时报》、NPR、BBC、《卫报》、《星期天泰晤士》杂志、美国“中参馆”网络杂志(ChinaFile)等不少知名西方媒体,以及澎湃新闻、腾讯新闻、《财新》周刊等国内媒体。国际化起步

2013年,刘禹扬在丽水摄影节参加了任悦老师举办的手工书工作坊,其间为马格南基金会紧急基金项目(Magnum Emergency Found)的负责人艾玛・瑞恩斯(Emma Raynes)做中英文翻译。瑞恩斯告诉他马格南基金会的一项摄影奖学金正在开放申请,获得者有机会在纽约学习5个星期。那时的刘禹扬已经决定毕业后从事与摄影有关的工作,并立志从事报道摄影,还获得了当年OFPIX基金的提名。对于没有接受过正式摄影教育的他,能去马格南学习,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事后也证明,这次短期学习不仅让他受益良多,对摄影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成为后来他从事报道摄影工作的起点。这个起点,非常国际化。

和老一辈摄影师不一样,90后的年轻摄影师大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和社交媒体账户,可以更方便让媒体和商业客户找到自己。打开刘禹扬的个人网站,你会发现,虽然他是一位中国摄影师,但英语却是网站的主要语言。不论是自我介绍、拍摄项目介绍,还是获奖和媒体报道信息,汉字都不多。这也很国际化。

另外,在刚工作三年的刘禹扬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国际化特征”,那就是他的“客户”不少来自西方。到目前为止,他拍摄的个人长期报道摄影项目和大型委托报道摄影项目,在国外媒体刊发的比率要大于国内媒体,平日的短期委托拍摄工作中来自境外媒体的数量也颇多。而刘禹扬现在主要的商业机构客户则是全球化的旅行房屋租赁社区平台Airbnb(爱彼迎),他为Airbnb拍摄上海的待租房屋。

因马格南奖学金打开国际视野,擅长英文书写向全世界推广自己,拍摄中国内容进行国际传播,刘禹扬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地球村”。用世界通用语言诉说现实

在刘禹扬的个人网站上,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叫做《成都七中》的拍摄项目,那是他最早的摄影实践。这组照片是刘禹扬在上高中时拍摄的,而当时的他已经恋上摄影。

刘禹扬曾不只一次表示^,自己并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照片更适合他流露情感。在他心中,摄影的魅力正在于:让人能用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讲述你的想法和你看到的世界。

在《成都七中》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虽然刘禹扬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但照片中属于90后的那种“自我的情绪”无处不在。那些照片和前辈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拍摄的中学生影像相比,没有刻意彰显青春活力,没有典型的“校园气息”,不会让观众升起缅怀“花季雨季”之心,就只是他在呈现自己看到的世界。

让刘禹扬获得马格南奖学金的作品名为《吉物》,使用手机拍摄,但也具备《成都七中》照片中的气质。他曾这样形容这组作品:“每当我看到能让我心里一震的场景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拍摄,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影像,是我对于身边事物的看法。”

自从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面世后,带有主观视角的拍摄方式逐渐成为纪实摄影中的主流,而现在,摄影愈发成为诉说现实而不是记录现实的工具。采访中,刘禹扬说自己喜欢马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和国内另一名国内青年摄影师程新皓。虽然他们的拍摄方式都和刘禹扬不大一样,但帕尔带有讽刺腔调的英国社会纪实和程新皓代表作《对一条河流的命名》中地质学考察般的风景纪实,都有很明晰的拍摄观念。

刘禹扬的照片也有较为强烈的个人视角,但是他对选题所抱有的拍摄观念在照片中更加隐晦,现实的情况如何更加重要,因为他希望“我的照片能够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史料”。

拍有用的摄影

虽然刘禹扬的摄影带有90后摄影师照片中大都具有的独立自主的个性,但他对摄影功用的理解并不怎么新潮。虽然他“不想局限在某种传统的报道方式”中,但从他如今的工作方式来看,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一个有点传统的年轻人。

不过,从事报道摄影工作,或许本来就应该坚持已经被公认的传统价值,比如纪实摄影必须真实,照片要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产生实际的效用。马格南最出色的摄影师之一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曾说:“我被某种信念推着去探索世界的真实,并不断前行。”刘禹扬的理想也是如此。

刘禹扬曾在腾讯广州站媒体担任摄影编辑。某天,他收到来自广东某县城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心的一份宣传稿件,内容是该中心如何帮助精神疾病患者。从这条新闻线索出发,他开始拍摄这个被隐没的社会群体,最后有了《精神病患者家庭》这组照片。《精神病患者家庭》帮助刘禹扬获得了Ian Parry摄影奖学金。

从那时起,精神健康、经济援助等中国社会议题成为刘禹扬主要关注的拍摄领域,他也尽可能地从小的角度切入,去接近现实中国的种种真实。为了完成《维吾尔内地务工者》组照的拍摄,刘禹扬2015年6月底从新疆喀什乘坐4天火车,跟随16位维吾尔青年从祖国的大西北到东南部的广州,并一年中数十次去他们住的宿舍,了解维吾尔族打工者的人生际遇。

这些照片正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它们所承载的是真实的当下社会,而且被用有效的传播手段告诉了全世界。

2015年12月初,刘禹扬在伦敦参加了英国著名战地记者、摄影师唐・麦库宁的80岁生日派对。他曾回忆说:“他一手端着蛋糕,靠近我的耳朵大声告诉我:‘年轻人,我从23岁开始拍东西拍到现在,你的时间还长着呢,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拍,怎么拍都可以。’我转过头,盯着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拍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个经历了无数战火和现场的摄影师。我没多说什么,光顾着点头。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目标吧。”

世界语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世界语言;语言工具

中图分类号:H310.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15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语言成为人类沟通和互动的重要联系工具。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很多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汉语也用于国际交流,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认为英语是真正的全球性通用语言,因为它拥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使用者, 而其中大多数的使用者,他们的母语并不是英语。

一、全球性语言的特征

一种语言如要达到真正的全球性地位,它不仅需要很多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使用,它也必须拥有大量的使用者,这些使用者并不一定把这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使用。根据Crystal(1997)的研究,一种语言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有两种主要途径:第一, 这种语言应是尽可能多的国家官方语言;第二,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它在其他国家的外语教学中得到重视甚至享有优先考虑的地位。而英语正满足这两个条件。一是把英语作为本国官方语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二是英语是使用最广泛且拥有大量的学习者的语言,很多国家的人们把它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根据欧盟委员会给出的数据,在欧盟国家,89%的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来学习,而学习法语的学生只占到32%。

二、世界语言与国家的力量

英语如此受欢迎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力量。美国和英国这两个综合大国,以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优势让很多人对英语产生了学习的渴望(Cristal,1997)。16世纪以来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美国的国际影响推动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很长一段时间,英语被形容为一种“不可撼动的”语言。Elkins(2005)谈及英国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日不落帝国”的权威存在,在它的高峰权力时期,其领土覆盖约336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发展、殖民扩张的同时,它所控制地区的殖民者不得不学习英语。此外,在19世纪,作为推进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英国在新技术、工业、国际市场各方面都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英语快速向外传播,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世纪,美国的崛起决定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美元背后的英语拥有了更多的意义。即使在现在,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扩大其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影响力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传播它的语言。然而,Kristof(1993)指出,尽管美国领导全球经济一百多年,但目前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的中国可能在21世纪取代它。因此,有人提出汉语的国际地位也会显著增强并对英语构成威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英语的坚实基础已经建造了数百年,尽管汉语越来越受欢迎,也不能削弱它的广泛使用性。

三、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优势

Cristal(1997)指出,英语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成为全球性语言,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而,所有英语固有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人们学习它。英语的优势如其结构属性、词汇量、简单的语法、成千上万的英国古典文学积淀都会给它成为世界语言加分。但更多的情况是人们选择学英语大多是把英语作为母语,英语与自己的母语属于同一语系或是它在国际交流上有明显的竞争力。

英语已经享有广泛的使用者并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这是英语能够成为世界语言的最主要原因。而很早以前以及现在,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美国的发展都推动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此外,尽管英语本身不能保证其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但其固有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很好地展现它的简易性和功能性。

参考文献:

[1]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世界语言范文第4篇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1945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自幼在北京读书

1960年投师于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学习写意花鸟

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2年晋升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1994年举家移居新加坡

200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曾讲:中西融合是中国绘画发展的总趋势。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有着深刻理解并成绩突出的国画大家。他对色彩的运用及对物象深入刻画的表现能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因为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画和水墨画两大体系的基础上,正在创造和完善一种新的绘画体系――彩墨画。宋的彩墨画为中国绘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探索方向,他把实景运用更细腻的技法给予了艺术升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与意境。当面对宋的画作时,你仿佛从他的笔端可以感悟到蕴藏在视觉艺术形象里那无限的真善美及精神容量。

被香港云峰画廊董事长郭浩满称为“当代最具实力的中国山水画名师”的宋常常喜欢拿彩墨画与西方写实大师的油画相比较。他说:“即使我们找出了差距,内心却增添了几分骄傲,骄傲的是因为中国新一代彩墨画家正在打开中西方绘画在视觉效果上的壁垒,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媒介物――薄薄的生宣纸上演绎着色彩写实的神话。我相信彩墨绘画艺术必将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艺术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986年宋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德国开办画展。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在日本、瑞士、列支敦士登、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陆续举办了个人画展。正如宋先生所说:“在世界已成为地球村的形势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渗透也是必然的。我的理想就是在这张薄薄的生宣纸上,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缜密地表现出来,奉献给观众。我是把中国绘画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当作民族事业来看待的,我不懈地努力着,我期待着我的中国画能成为世界语言!”

如何选择汲取西方绘画的养分以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的体质,宋以他的作品给出了答案。几十年来,宋努力地在生宣纸上寻找着、探索着、创造着,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在充分发挥中国水墨传统以点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毛笔的优势,坚持中国用笔的传统,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块面造型,将西方绘画的色彩、色调、冷暖关系运用到中国绘画的表现中去,在宣纸上创造出了国画前所未有的色彩、时间感和空间感。

清代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宋非常欣赏这句话,他认为,传统并非固定不变的僵化法则,传统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突破与发展。中国绘画“创新”的含义应是 :“创”是在前人成就基础上的“创”,“新”则是在符合人类绘画进步发展规律和健康审美取向上的“新”。中国绘画既要面向传统,又要面向生活;不向传统汲取营养的人是愚蠢的人,不面向生活的人是艺术上的庸人;前者教你起步,后者教你奔腾。

宋先生主要画展及出版物

1986年在德国波恩、汉堡、慕尼黑等六城市举办巡回个展

1987年在日本广岛举办个展,出版《宋画展集》

1988年在中国香港参加“中国书画家代表团联展”

1989年在日本山梨县举办个展,出版《现代中国画的旗手――宋》

1990年在中国台湾省举办个展,出版《宋彩墨画集》

1991年在瑞士达沃斯举办个展

199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个展,出版《中国绘画的诗情――宋新作集》

1991年在新加坡举办个展

1992年在日本参加读者新闻社举办的“中日名家三十八人联合巡回展”

1992年在韩国汉城参加“中韩画家二十人联展”

1995年在日本大扳宋画廊举办“漓江”专题画展

1998年在北京云峰画苑展示中心举办个展

1998年在中国香港大会堂举办“彩墨传情――宋近作展”,出版《宋彩墨近作集》

2006年在深圳市举办“宋、刘永明、沈道鸿、秦天柱、陈辉联展”

(本文图片由张琦提供,读者反馈请发至yumiao211@yahoo.省略)

世界语言范文第5篇

上海家化让百年前的“双妹”品牌高调复出,不仅仅为消费者揭开了一段片尘封的记忆、讲述一段久远的故事,更重要的,其做法、其经验,对上海本土品牌如何借用、放大海派地方文化,并用国际流行商业元素进行包装,从而获得高额的市场回报具有示范意义。

“双妹”曾是名媛最爱

对今日沪上美眉来说,“双妹”品牌闻所未闻,似成绝响;对昨天上海妇孺来说,“双妹”品牌,依稀耳闻;对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上海滩的名媛而言,“双妹”品牌可能是他们的闺中至爱。

那,“双妹”究竟是啥东东?

清光绪年间,广东南海有位名叫冯福田的年轻小伙,从广东来到香港一家经营药品的德建洋行打工,由于禀性聪慧、勤勉有加,得到老板赏识,也逐步学会了英文及化妆配方知识。冯福田有感内地化妆品市场的巨大潜力,用在香港学到的配方技术反复试验,最终生产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花露水,并为它起名:“双妹”,“双妹”由此得名。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已有积累的冯氏花2万银元买下民房和设备,创立了“广生行”。清宣统元年(1909),冯福田与友人林寿庭、梁应权等共同出资20万银元将广生行改组,更名为“广生行有限公司”。1903年,广生行为了打开销路,冯氏在上海成立了发行所。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双妹”的子品牌“粉嫩膏”摘得金奖,曾得到当时大总统黎元洪的亲笔题词――“尽态极妍,材美工巧”,而当时的巴黎时尚界亦用VIVE(意为极致)一词,来形容这一来自上海的化妆品。到了1930年,随着上海业务扩大,冯氏在上海东北角的唐山路开设广生行上海工厂,这就是现在上海家用化学品厂的前身。1937年,双妹牌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牙粉、果子露等九个品种经上海市国货陈列馆发给国货证明书沪字第76号证书,确认为国货。整个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上海广生行的全盛时期,每年的营业额在500万元左右,最高达600万之多,备受彼时上海滩名媛推崇。但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双妹”品牌逐渐淡出上海,绘有旗袍名媛的海派风情广告招贴画也成为记载昨日辉煌的遥远回忆。

复活“双妹”剑指何处

上海家化选择挖出、“复活”“双妹”老品牌,而非创立新品牌,究竟剑指何处?

从上海家化的产品线、品牌结构来分析,在推出“双妹”之前,上海家化目前拥有六神、佰草集、清妃、高夫、美加净、可采、珂珂(Coc001)等7个化妆品品牌,在产品、品牌定位、个性上各有千秋,基本实现了高中低档搭配。坊间已经流传,这次推出的“双妹”品牌中,其一块香皂标价300元,一瓶香水价格千元以上。“档次定位将瞄准香奈儿、兰蔻等国际一线品牌化妆品,力争成为国内第一个化妆品奢侈品牌。”定位已明、档次甚高。

按照近几年国内企业的通常做法,往往是在法国、意大利等国注册西化的商标,赋予其西洋故事、西洋文化元素,回过来在国内加工、销售。上海家化为何反其道而行之,挖出了100多年前的“双妹”,并试图高调入市了?换言之,对于选择“双妹”举措而言,令上海家化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按照上海家化老总葛文耀先生的解释,选择“双妹”的原因,是因为“双妹”代表了一段历史、一段上海风情、一种海派文化,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步由弱势变得强势起来,作为文化的反映与载体,以“双妹”品牌作为符号去诠释海派文化历史、搭建通往现代上海文明之桥,我们何乐而不为?

具体到品牌操作层面,业内人士认为,从上海家化完善自身产品结构、延长产品线而言,推出“双妹”这样的高端品牌无疑是正确、合适的。遍观国内家化市场,宝洁进军中国低端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试图越来越本土化;上海家化进军高端市场、抢占国际市场,试图越来越国际化,这都是很正常的信号,从本质上看,都是各自扩张战略的策略,异曲同工。

联系到当前经济危机大环境中考察,业内人士还认为,虽然“双妹”所定位目标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会受有些不同程度影响,但“优品质、精服务、高价格,聚焦小众消费群”的营销模式仍然会有其独特的消费群体与市场空间,从成本管理来看,“双妹”所产生的高毛利回报将逐步抵冲其品牌运营成本。

本土品牌成长之道

对“双妹”的成功复出,国人寄予莫大的期待与期许。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上海家化这单个的企业品牌故事中所折射出的背景与启迪是什么了?

笔者以为,从本质上看,“双妹”能否运作成功,不在于其将“双妹”这个品牌从尘封的历史挖掘出来,给消费者讲一段久远的故事。(老品牌的品牌价值在于消费者的记忆,事实上,对于‘双妹’所定位的目标消费者而言,这种记忆已经不复存在,而上个世纪的‘双妹’故事不过成为其目标消费者接触、体验该品牌的由头而已)最重要的在于,Be local,look global(立足本土特色,凸显世界潮流),在充分挖掘、总结、提炼“双妹”所承载的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乃至海派风情基础上,用其目标消费者所偏好的世界流行时尚商业设计、商业视觉语言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后续的SPA等专业的会员服务增强其服务特色酒显得十分重要(上海家化的‘佰草集’用凸现草本汉方等中国元素的品牌运营做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从品牌实施策略上看,企业适合采用“以中”策略,因此,“双妹”可以先从国外市场入手,在取得类似“佰草集”在国外的消费者营销体验以后,强化这些营销体验在国内目标消费者群体中的传播;此外,具体的品牌标志落地选择时,在国外的商标可以用中文的“双妹”标志,而国内的商标开始时选用“SHANGHAIVIVE”,以中、法文对照的“双妹”背景故事作背书作为联系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看,国内、上海自主品牌的成长并期望在国际市场居于领袖地位,关键的要将“中国”、“上海”作为品牌去经营,“中国”、“上海”等字眼所蕴含的风格、形象、元素、品格、气派、风情是品牌经营者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品牌文化的提炼始终是品牌持久成功的核心,也是品牌放之四海能够取胜的根本。而究竟何谓中国元素?其具体构成如何?表现形式如何?其与当今社会潮流、西方流行趋势如何对接,是需要从当下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就是要研究如何以世界的语言去讲“中国”、讲“上海”问题,相比而言,后者更为迫切。这些年来,我们开发了大量蕴含中国元素的产品、品牌去冲击国际市场,大都铩羽而归,其原因除了传播成本的制约以外,极其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对国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研究、把握不够、不透,其品牌的各种表现手法、形式落伍、滞后。

世界语言范文第6篇

但葡萄酒也有她的法则,如不了解葡萄酒文化和礼仪,你会遭遇不大不小的社交尴尬,试想想,在公司庆典上,董事长不会开香槟?如果你希望成为社交派对中受欢迎、谈吐幽默、富有见识的人,不妨了解一下葡萄酒投资,在这个被集体迷恋的话题中,葡萄酒的收藏和增值是件荣耀的事。

你看,表面上,葡萄酒似媚女蛊惑,但酒香深处,是一整个夏季的阳光,空气和风;是几个冬天的静静收藏;是用等待、甜蜜酿制的有生命的液体。她是一门无声的语言,是正在全世界流行的第二种交际语言,你掌握了她,人生便恰到好处。

据三星经济研究所2007年的一个调查显示,84%的韩国企业CEO和高管因为不懂得葡萄酒这种国际交际语言而有过精神压力。

看看你的一周工作备忘录:星期一要出席一个开业酒会,星期二要参加一个庆祝宴会,星期五要参加为美国专家举行一个欢迎晚宴随着全球化潮流,我们的许多商务合作与国际交流活动,其实就是在品味葡萄酒的过程中进行的。葡萄酒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交际礼仪,一个人的格调、修养以及沟通能力,往往会不自觉地在推杯换盏中表现出来。所以,葡萄酒被称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种国际交际语言”。

董事长不会开香槟?

《金融时报》中文网一篇题为《金领的另类技能》专栏文章说:“对于处在高级管理职位的金领们来说,除了所必需的决策及管理技能外,类似于开香槟之类的另类技能也不可或缺,有时候,它们甚至是构成金领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诸如开业典礼、产品会、公司周年纪念之类的庆典活动上,确曾目睹过董事长或总经理打不开香槟的尴尬。掌声和欢呼准备好了,摄像师的镜头也对准了,可台上的董事长却怎么也打不开那瓶香槟,仿佛握着一枚定时炸弹一样手足无措,远不像剪彩时那么潇洒――作为一个真正的绅士,你不可以不会开香槟啊!

三星经济研究所2007年4月的问卷调查显示,84%的韩国企业CEO和高管“因为不懂葡萄酒知识而有过精神压力”,压力来源主要包括:“不会挑选葡萄酒”(33.9%)、“分不清葡萄酒的味道和价格”(25.7%)、“听不懂对方说的葡萄酒术语”(20.5%)、“不懂有关喝葡萄酒的礼节”(3.7%)。对葡萄酒知识的重要性,95%的受访人认为“重要”或“有时重要”。

两个精英葡萄酒圈

美国《美食与美酒》杂志主编莱缇・蒂格曾说过:“葡萄酒是一种语言,就像学一门外语一样难以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人从大学开始就把品酒作为一种礼仪训练。所以,当同济大学第一届EMBA在到法国哥诺贝尔商学院进行海外学期学习的时候,哥诺贝尔商学院的院长竟然给他们上了一堂品酒课。

在精英的摇篮――牛津和剑桥,分别有历史悠久的“牛津葡萄酒圈”(OxfordUniversity Wine Circle)和“剑桥葡萄酒协会”(Cambridge UniversityWine Society),经常为同学们组织各种品酒会和葡萄酒知识专题讲座。自1953年以来,牛津和剑桥还发起一年一度的品酒比赛,仿照两校自1829年以来的划船比赛传统,牛津队为“深蓝队”,剑桥队为“浅蓝队”,每个队派出三位选手,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对6杯白葡萄酒和6杯红葡萄酒的“盲品”,然后从色泽、香气、味道讲起,说出它们的品种、产区和酒龄,并写出品酒笔记,简述感官分析。在2007年2月举行的品酒比赛中,剑桥队获胜,奖品为PolRoger香槟提供的一瓶(1500毫升Magnum瓶)“丘吉尔爵士”香槟和12期《醒酒器》(《Decanter》)杂志。不过,论1953年以来的总成绩,牛津队获胜34次,剑桥队获胜20次。今年牛津队领队查尔・佩斯托瑞斯说:“品酒不只是一项比赛成绩的活动,我们必须搞成一种知识性的竞赛,从今往后我们将会更加重视。”

中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现在也有一个“中欧校友美酒沙龙”,在法国食品协会(SOPEXA)上海代表处的支持下,经常为MBA们举办品酒会。他们回忆一次周末品酒会,“当天下午有50多位MBA同学兴致勃勃地出席了品酒会,在专业品酒师的生动教导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品尝了四种来自法国的经典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并围绕着葡萄酒的产地、制作工艺、分类等级和口感味道等问题频频发问,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平常显得异常严肃的教室里除了书香之外,那一刻更是美酒飘香。”

新奢侈时代的制胜法

在2006年1月底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作为新当选的“全球青年领袖”,在达沃斯举行了一场答谢酒会,他们给法国贝隆生蚝配的是1990年的库克年份香槟、给西班牙Bellota火腿配的是1959年的玛歌红酒。如此新颖而恰当的搭配,不但使出席酒会的政界精英和商界巨子们胃口大开,也令《醒酒器》杂志的酒评家们刮目相看。他们的选酒水平为什么如此出色?原来Google总部除了令全世界白领们羡慕的五星级“免费吃到饱”餐厅,还有一个“葡萄酒俱乐部”,员工们经常举行品酒Party。在俱乐部的标志上,“Go o g le”中的“oo”是两串葡萄。

对于某些观念超前的超级富豪来说,他们甚至会直接买一块葡萄园,过一把酒庄庄主瘾。比如美国Covad通信公司的总裁查克・麦克米恩,就在加州纳帕谷买了两块葡萄园――“29号葡萄园”和“Aida葡萄园”,他风趣地说:“在坐飞机时,如果我对身边的人说我是做宽带接入业务的,他们十有八九会转过头去接着看《福布斯》或《人物》杂志。但如果我说我是做葡萄酒生意的,他们肯定会和我非常有兴致地谈上两个小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酿酒和品酒是人生一大乐事。”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迈克尔・西尔弗斯坦在和他的同事合著的《奢华,正在流行――新奢侈时代的制胜理念》一书中,把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分为四个层次:A、关爱自己,从饮酒中得到快乐,感到平静和温暖,可以从一天压力中得到片刻的逃离;B、把葡萄酒看成一种人际交往的方法;C、表现个人风格,向他人表现自己在品位、阅历和才智方面具有独特个性,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时髦和精明;D、积极探索,满足自己对学习、发展、冒险和体验的需求。

中国新富必需品

19世纪伟大的政治家俾斯麦曾经说过:“葡萄酒是我们最好的大使。”在2007年3月24日晚,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以她亲自挑选的德国葡萄酒,盛情款待了出席欧盟成立50周年庆典的欧盟各国首脑,一时传为佳话。为总理办公室选出12种葡萄酒的德国“特优葡萄酒酒庄协会”(VDP)主席萨尔姆说:“一杯美酒将会使政治家们产生更多的好想法。”

整天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B e a r i n gPoint管理咨询公司前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国区CEO黄辉先生也曾说过:“你要是不精通葡萄酒,不能把他们的兴趣给调动起来,跟他们谈生意很难谈。”尽管目前中国法定饮酒年龄公民的年人均葡萄酒消费还不到1瓶(只有700毫升),但《华盛顿邮报》在2007年1月28日发表《葡萄酒成为中国新富必需品》报道说:“随着葡萄酒成为最新时尚元素,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品葡萄酒,公司的高管们开始询问如何建造私人酒窖葡萄酒可提升社会地位的作用使其成为在华做生意、参加晚宴的社交工具。”

世界语言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 汉语习得 语言环境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06

Organic Worl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used for Beginning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in USA

――Take Scenic Middle School and Crater Renaissance High School for Instance

LI Piaopiao

(Songshan Shaolin Wushu Vocational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2470 )

Abstract This thesis derives from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um in America, and up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hat arise in Chinese teaching there. Key to it was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use of organic worl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American Chinese class, and how it stimulates students in the class and how it improves teaching efficiency. 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teaching practice and materials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which can help Chinese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bring mor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OW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Organic Worl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Chinese acquisition; language environmen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0 引言

笔者有幸于2013年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赴美国任教一年。作为美国的一名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之余,我申请去听西班牙语老师和本土英语老师的课,在听课中观察到美国语言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并对自己的汉语课堂进行了反思。笔者希望在汉语课堂上尝试用新的教学法(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来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习得汉语。

1 有机的世界语言(Organic World Language,简写为OWL)教学法创立的缘起

此教学法是笔者所任教的美国俄勒冈州Crater Renaissance High School的一名本土西班牙语老师 Darcy Rogers于2003年所创立的。2003年Darcy Rogers老师带着学生到国外实习,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二语交流沟通的技能,大多数学生害怕和说母语者交谈,看到这种情况激发了她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创造100% 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此语境中勇于表达自己,敢于承担风险,不怕犯错误,并训练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最终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生存的能力。

2 OWL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是建立在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设理论之上的,即 “习得”与“学习”的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理论为二语习得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之后Swain 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补充,Swain 等学者认为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忽略了学习者的有效语言输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输入只是手段,语言输出才是语言习得的最终目的。学习者必须通过把可理解的输入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掌握一门自然地道的目标语。①这些理论为我们在运用OWL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OWL教学法就是围绕着这五个假设理论建立的。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使外国学生能运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具备不同目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3 OWL教学法的习得理论

(1)有机的世界语言反映的是真实的语言环境;二语习得是一个高度依赖语境因素,并受语境因素影响制约的学习过程。语言学习不能被认为是脱离社会环境的过程。(2)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是一个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进行合作和自发表达的“论坛”;(3)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注重能更准确地使用目标语来表达意义;而交际有效性不一定包括相对较高的准确性或语法的复杂性。(4)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关注语言的习得过程;(5)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交流来创造文化的“社区”互动行为;(6)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建构词语的意义并且可以随意地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7)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安全的课堂二语环境下体验不同的角色;(8)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是学习者参与的适合其水平,且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法;(9)在有效使用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和评估是同步的,有效的评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10)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创造了一个能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去使用目的语的环境。

以上理论符合全美外语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涵盖五大目标:沟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

4 OWL教学法的概述

由于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是近几年刚提出来的,所以有必要把这种教学法的理念做一阐释。该教学法要求100%的沉浸式语言教学环境,其目的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在这种严格的语言环境里,不允许使用翻译,以此达到强调突出第二语言的学习技能,即在这种环境下要用所掌握的话语通过迂回的表达、推断等,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最终使学习者不再害怕真实的二语环境。通过社会交往和游戏的方式来提供一个安全的语言习得空间,从而达到语言的自然习得。课程的内容由学生在课堂上谈论自己生活的和创造的话题来构成。学生是彼此的老师,在这种团体合作的氛围里,学生需要团结互助。教室里甚至不用课桌,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在圆圈里可以进行各种活动。此教学法,主要是在交流的语境中来理解并表达语义。在各个层次都需要通过TPR来帮助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但是最终还得由社团的有机的世界语言意识及二语策略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语境并习得语言。在话题的转换上,学生和老师不是关注之前描绘的词语、故事或课本,而是要关注二语习得的必要技能,语言水平,从而创建“社团”。通过自然连续的,有目的的、社会的、语言的交流来引导课堂。通过提出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相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语言水平。评估以开放性和熟练性为依据。说到开放性,老师在课堂上要掌握推动学生学习的窍门,如了解掌握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多用提问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允许用一个字的回答,对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要有预见性等等。教师要相信二语习得的过程并努力创造空间促成语言习得。学生在课堂上沉浸在二语习得环境里,通过听说彼此交流从而达到说写的更高层次的产出。

5 教学案例

笔者在近10个月的教学中主要涉及到的话题有:问候、自我介绍、家庭、学校、数字、教室和书包里的物品、朋友、动物、服装、食物、健康、天气、颜色、国家、地理、音乐、爱好(运动)、我的一天、购物、交通、自然环境、名人、时事、描述、方向、喜好、责任、观点、意见、感觉和情绪、房屋的格局等等。②这些话题可以在学习者的不同水平循环使用,但是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更高级、更复杂的词汇。如在初级水平的打招呼问候语中涉及到:你好!你好吗?更高一点水平涉及到:认识你很高兴。见到你很高兴。再高一点涉及到:好久不见。近来还好吧!等等。在不断重现同样话题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学习相应程度的词汇。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尝试运用了OWL教学法,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用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证明这种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本文选了两个教学案例,描述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案例更好地论证了OWL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一:

话题:颜色

热身环节:练习写六个上节课学过的词汇。

导入:用不同颜色的纸、彩笔或者其它颜色的物品作为道具,教学生学颜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粉红色、彩色。

口语练习:复习动词“看见”,然后让学生用看见的颜色来造句,如:我看见黑色。我看见红色。等等。

活动:学生围成圆圈坐在椅子上,其中一个学生站在圆圈中间说他/她看见的颜色,如:我看见红色。这时穿着或者戴着有红色的学生就要起来找到别的座位坐下,最后那个没有找到座位的人就要接替中间站着的人来说他/她看见的颜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运用颜色。

过渡:通过youtube视频学习唱《颜色歌》和《彩虹歌》

通过唱歌学生学会说: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没有黑色和白色。红色的小花,蓝色的蝴蝶,黄色的太阳,等等。

学生之间互相问彼此喜欢什么颜色。学生在问答时,提出了怎么说深、浅,如深蓝色、浅蓝色、深灰色、浅灰色等。这时可以教学生深、浅这两个词。然后让学生之间用深浅来继续练习颜色。

接下来引导学生说上衣、裤子、鞋。结合颜色练习,如红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和蓝色的鞋等。用句子来练习,如我看见红色的上衣,我看见黑色的裤子等。

活动:让学生围成圆圈坐,其中一个学生站在中间说他/她看见的什么颜色的上衣、裤子或鞋。这时穿着这种颜色衣服的学生就要起来找到别的座位坐下,最后没有座位坐的学生就要接替中间站着的学生来说他/她看见的什么颜色的衣服或者鞋等。

这节课在学习颜色的基础上,又提出并学习了新词:花、蝴蝶、太阳、深、浅、上衣、裤子、鞋(此处体现语言输入的“i+1”理论)。

作业:调查家庭成员或朋友喜欢和不喜欢的颜色,并根据调查写一篇总结。

教学案例二:

话题:水果

导入:用多种塑料水果或水果图片为道具导入教学,教学生学习水果、苹果、梨、香蕉、草莓、芒果、桃、西瓜、哈密瓜、葡萄、橙子、桔子、柚子、石榴、柠檬、火龙果、木瓜、菠萝、猕猴桃等。

口语练习:让学生用:“我喜欢/不喜欢吃……”来练习学过的水果。并让学生用“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

活动:教学生学习动词“蹲”,然后让学生站成圆圈,每人手里拿着一张水果的图片(图片朝外),例如由拿苹果图片的学生开始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拿香蕉图片的学生要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葡萄蹲。”依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水果。

过渡:通过youtube视频让学生学唱《水果歌》。在唱歌中不仅加深了印象,还学到了“水果水果好吃又营养,水果水果好吃又健康,给你聪明和力气”。学习了新的词汇“好吃、营养、健康、聪明”(此处体现了i+1原则)

作业:把水果按颜色来分类。

6 结语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学生同时也在情境中学习语法,通过使用而非分析将其掌握,语法本身不是教学的内容。学习者是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和语言的使用者,而不是词汇和信息的消极接收者。要善于抓住课堂外许多有意义的、可以使用新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多地运用语言。教师要连续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最低限度地使用母语和翻译。③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需将目的语和母语明显地分开。要逐步有计划地辅导学生学习汉语,使学生能逐渐地独立使用口语和书面语。通过与文化材料和实践的接触,将目的语的文化融为己有,运用自如。运用开头、主题、结尾都清楚的故事,可以使教学活动、课程和学习单元有意义并便于记忆。即使是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读写活动也可以作为符合其年龄和兴趣的沟通工具。有机的世界语言教学法符合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它提供了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实际体验中学习汉语;它是一种适合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大量活动中和反复的练习中习得汉语。由于OWL教学法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就更要求老师要能有效地管理课堂。汉语课堂要兼具知识性、重复性、趣味性和变化性。在课堂上汉语知识的获得重在通过学习来加强理解语言的功能性。OWL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用“社区活动”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词汇到短语,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整个篇章,整个课程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并能在初学者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所研究的OWL教学法大都是自己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但由于本人实习的时间不长,在美国汉语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积累的素材也很是有限,所以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还远远不够,远不能概括出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OWL教学法的全貌。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进行学习研究,使该教学法得以完善。同时OWL教学法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

②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世界语言范文第8篇

这是一门有着大梦想的人造语言,它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门语言能够平等、自由地交流,100多年后,这门语言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多远?

世界语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人工语言。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在对其进行了10年的创作工作后于1887年创立了这个语言的基础。世界语的定位是国际辅助语言,不是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柴门霍夫的目标是创立一种简单易学而灵活的语言,一种普世的第二语言,用来促进世界和平及国际了解。现在一些世界语者仍然抱着这样的期望,但大多数的人只是想用它来与外国人打交道以及了解其他的国家和文化。今天,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士约1000人,著名投资家索罗斯便是其中之一;能流利使用的人估计10万到100万人。(摘自维基百科)

世界语的创造者柴门霍夫1859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这是波兰东部一个小镇,居住着犹太人、日尔曼人、波兰人、俄罗斯人,民族纠纷与矛盾时有发生。幼年的柴门霍夫便认为,通过创造一种平等、中立的语言,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和仇恨,实现天下大同,人类一家。

柴门霍夫先后掌握了波兰语、俄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乌克兰语,从16岁起开始研究国际语,在19岁完成了世界语的初步方案。柴门霍夫的新语言并不被接受,他的理念也被认为是妄想,父亲甚至烧掉世界语的有关资料,但柴门霍夫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1887年,28岁的柴门霍夫已经是一名眼科医生,自费出版《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并对这本书放弃全部著作权。他当时用的笔名是“Doktoro Esperanto(希望者博士)”,后来这种语言就被称作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后,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是一门饱含理想的人造语言,它期待任何人通过掌握这门第二语言,便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流,而这门语言本身又是平等、中立,不属于任何民族的。它的理念获得了很多进步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世界语运动也成为进步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69岁的王玉琴学习世界语已经是在解放以后。“我1960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先学了两年新闻。有一天,班主任叫我,说系主任让我学世界语。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世界语,我想做记者,记者是杂家啊,什么都得知道啊,但我居然不知道世界语,而且世界语是上世纪初就传入了中国的。于是三年级开始,我就转到世界语班去。”王玉琴的班上一共有7个同学,都是为了筹办世界语广播,“当时系主任就跟我简略地谈了这个情况,正值中苏论战,我们的声音却出不去。有很多领导在延安时就学过世界语,世界语是中立语言,不属于任何民族,所以我们要用中立语言广播,回击美帝和苏修。”

两年之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开播,包括王玉琴在内一共有5个人,“刚开始,一个礼拜1次播音,然后一个礼拜2次,一个礼拜4次,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慢慢增加。”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王玉琴也见证过世界语与中国普通民众最亲密的时候,“那会儿刚打开国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会外语不成啊,英语一时学不会,说世界语好学,还有理论说学了世界语其他语言也好学,所以赶紧学世界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86年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了不得,世界语班是一茬接一茬。除了播音工作外,都得出去讲课,如果是上夜班,上午就出去讲课,如果是白天播音,就晚上讲课。不光是我,我的同行都是排课排满了,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人都来北京学世界语,而在地方,各个省,大的城市也有自己世界语协会。”

世界语迅速从高潮转入平淡,“随着改革开放继续,路子越来越多,天地越来越开阔,有更多的办法和机会给你,有的甚至更快,所以世界语变得平淡。”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也面临着人才的断档,“世界语本来就是小语种,人少,加上十年没有培养新的人才,外语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退休的时候,特别缺人才。”2001年,已经到退休年龄的王玉琴接受返聘,继续为世界语广播工作。

2010年夏天,世界范围内第一批世界语专业本科生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一共11个人,而下一届学生在哪里,现在没法确定。这11个学生颇具定向培养的意味,因为与世界语专业对口的,除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还有《中国报道》杂志社、世界语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单位。丁晓松和其他3位同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工作,在这里,一个人往往要胜任从采访到播音等所有环节的工作,丁晓松认为,如果不是世界语,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丁晓松最早其实也是调配到世界语专业的,但对他而言,这绝不是一次纯粹的被动接受。丁晓松看到,世界语的圈子虽然很小,但所有的竞争也不过就是班里的11个人,而他又是仅有的3个男生之一。入学之后,丁晓松便将目标锁定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因为世界语是一门人造语言,它没有固定的对象国,听众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不敢说我们的听众是最多的,但我们听众的国籍、思维方式是最丰富的,不同的语言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我们世界语可以对各种思维方式做一个整合。不管世界各地发生什么事件,只要有世界语者,就可能有我们的独家消息。”

而对丁晓松个人而言,他更看重世界语为他搭建起一个平台,“在这边除了做广播,我还能做什么?如果只是单纯地做广播,我能做的就非常有限。但我现在有很多选择,我们可以拍摄视频、图片,台里也有非常丰富的培训课程。你来这个地方你要想清楚你要什么?广播只是业务的一部分,在这个地方,最有价值的就是每天都能感觉到成长,每天都在学习,在这个地方,你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丁晓松正在学习法语,“世界语具备许多拉丁语的语素,拉丁语是很多语言,比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葡萄牙语的母体,学习世界语就像触及到了拉丁语系的本源。在拉丁语的范畴内,它能将两门可能不搭杠的语言建立联系,学了世界语,便是再接触其他拉丁语的一条捷径。”至于世界语的前景,丁晓松认为自己目前的阅历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王玉琴说虽然这门语言“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学术性的文化交流,但不用担心它会衰落。柴门霍夫的梦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人类一直会有这个梦,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你的梦没实现,这个梦也一直在,世界语的理想也一直存在,它的魅力也一直存在,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它。”

世界语在中国

世界语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文化界影响深入。

蔡元培1907年至1911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曾自学过世界语,他任民国教育总长时,曾通令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他认为:“我国语言,与西语迥异,而此时所处地位,决不能不与世界各国交通,亦决不能不求知识于世界,不可不有一辅助语,而以世界语为最善。”

鲁迅也曾说过:“人类将来总当有一种共同的言语……现在既是只有这Esperanto(世界语),便只能先学这 Esperanto。”他强调:“学Esperanto是一件事,学Esperanto的精神,又是一件事。”

陈独秀也发表过意见:“世界语,为今日人类必要之事业,惟以习惯未成,未能应用于华美无用之文学,而于朴质之科学未必不能达意。”

世界语入门

世界语共有28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其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28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以后,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同时,世界语的基本语法只有16条,比较容易掌握。

1. Saluton! 你好!不论遇见什么人,这句问候是不可少的。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使用Bonan matenon!早上好! Bonan vesperon!晚上好! Bonan nokton!晚安!

2. Pardonon!对不起!如果你听不懂别人的话,要麻烦别人、有求于人,如果需要别人谅解,这句话正合用。

3. Ne gravas! 不要紧!没关系!

4. Mi estas komencanto. 我是初学者。这是自我介绍,也是一面挡箭牌。有了这句话,别人会用最简单的语句,用较慢的语速和你讲话。甚至会用种种方法帮助你进行对话。

5. Kio?什么?凡是你不明白的,都可以向对方发问。

6. Kion tio signifas? 那是什么意思?

7. Kiam? 什么时候?Kie? 在哪儿?Kial? 为什么?Kiom? 多少?Kiel? 怎么样?Kies? 谁的?Kiu?谁?哪一个?Kia什么样的?这些疑问词都必须记住,以便提出各种问题。

8. Kioma horo estas nun? 几点了?Kiu dato estas hodiaŭ? 今天几号?Kiu tago estas hodiaŭ? 今天星期几?

9. Dankon!谢谢!礼多人不怪。对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表示谢意。

10. Ne dankinde! 不用谢!当别人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自然要这样说才得体。

11. Mi tre ĝojas konatiĝi kun vi. 认识您我很高兴。Same mi. 我也是。

12. Estas granda plezuro babili kun vi. 和您聊天非常愉快。

13. Kiel mi povas atingi la fervojan stacion? 到火车站怎么走?

14. Iru antaŭen, vin turnu dekstren ĉe la vojkruciĝo, tie prenu buson de 320-a linio al ĝi. 往前走,在十字路口向右转,在那儿乘320路车去。

15. ŝŝ!嘘!静!

16. Brave!好!真棒!Vere mirinde! 太奇妙了! Ne kredeble! 不可思议!

17. Ĝis la revido! 再见!Ĝis baldaŭ! 一会儿见!Ĝis morgaŭ! 明天见!

18. Bonan vojaĝon! 一路顺风! Pacon kun vi! 一路平安!

19. Mi amas vin.我爱你。学外语不教这句是不行的。(摘自互联网)

记者手记

对世界语有印象,是很小的时候,《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有对世界语的介绍,那时候真的以为学会世界语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世界语的梦想足够打动人心,它宣称自己是中立而平等的,不属于任何民族。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包括不光彩的殖民统治,英语成为事实上当今世界最通行的国际语言。对更多普通人而言,语言就是说话、就是写字,它首先是一件沟通交流的工具,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这件工具负担那么多价值观便成为我的一个疑问。而世界语要想实现自己国际语言的梦想,也必须有相当部分人群真正使用它作为基础,而不同民族的人努力去学习第三方语言的动力又会在哪儿?

带着疑问,我有幸参与到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周年的相关活动,认识了国际广播电台的王玉琴老师和刚毕业一年的丁晓松,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解。通过他们我又联系到侯志平老师——一位公认的世界语运动研究专家。侯老师非常愿意接受采访,但刚做完手术,医生要求静养,侯老师又热心地将我的采访提纲转到李士俊老师。李士俊老师是第一位当选国际世界语学士院院士的中国人,曾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水浒》《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翻译成世界语。遗憾的是,李老师也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

世界语言范文第9篇

其实,在中国人举国学习英语之前,还有一些外语在中国被热烈地追捧过,热衷程度并不亚于英语。每一次对语言的追捧,都跟历史息息相关。 2008年,外教正在教授留守儿童奥运英语。奥运,导致了中国最近一次大规模的英语热潮―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还曾组织10万名公务员分期分批学英语。

中国人最早开始接触英语要追溯到1664年建立第一个通商口岸,在语言不通又急需交流的情况下诞生了“洋泾浜英语”,也就是夹杂了本土特色的混合英语,尤以上海为盛。从流行歌曲就能看出地域特色:“翘梯翘梯请吃茶(tea),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可以说,中国最早的民间英语学习是出于经贸需求的自觉行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把英语当成正规外语教授,主要是认识到英语作为西学工具的重要性。到了民国时期,英语教学已经贯穿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有学者统计,部分教会中学外籍老师比例达42.9%,有的学校甚至高达100%。

1949年后,英语被正式纳入高考制度,但到了50年代前期,随着中苏关系升温,一股“俄语热”在全国刮起。据统计,仅在建国后头两年,全国即开办了12所俄语专科学校,还在57所高校设立了俄语专科和俄语训练班。东北的所有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中学也都开设了俄语课。

相比之下,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英语专业,在当时则被列入“小语种”行列因为它被看作“帝国主义语言”。新中国早期的英语教材,也是从苏联引进的。

“俄语热”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才大幅降温,陷入低潮。

中国人还曾经热衷学习过一门高冷的语言:世界语。

它是由波兰的柴门霍夫博士发明的。他认为人类需要一种民族语言之外的交际语言,于是他吸收其他语言的长处创造出了世界语。大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语从俄国、日本和西欧传入中国。

五四时期,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等都是世界语的拥趸。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通令全国师范学校选修世界语课。

抗战时期,世界语的传播因战乱而停滞,但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新恢复了生机。1950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82年,教育部下达文件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报考或干部考核,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同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八期高等院校世界语教师进修班,为78所大学培训了132名教师,这些教师回校以后大多数开设了世界语课,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

只是,推广世界语,是希望能跟世界各国通畅地交流,加快摆脱闭塞的时代阴影,融入世界,但世界语不论对哪个国家,都是一门外语。时至今日,会说世界语的人已经很少了。

世界语言范文第10篇

一、项目背景

世界语(ESPERANTO)不但具有民族语一样丰富的表现力和亲和力,还具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人们在学习和应用世界语的同时,也在实践和宣扬它的独特的人文精神――人是世界大家庭一分子(HOMARANISMO)。

世界语是和平、平等和公正的国际辅助语言,学习和应用它的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大洲,这就为国际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和机会,是走向世界和谐之路的必然条件。世界语具有国际文化属性,当它与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时,就会产生意义非凡的社会效果并转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世界各国的世界语组织、世界语者们都有宣传和应用世界语的情结,都有用世界语服务于社会的想法和动作,这就为我们的《国际世界语文化园》项目的顺利开发和成功运作奠定了精神基础和物质保障。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是由四个子项目组成的,分别是:“国际世界语文化林”、“国际世界语者公社”、“华中伊甸园”和“国际世界语大学”,这四个项目既可独立运作又可有机连结为整体来运作。

1、“国际世界语文化林”简述

把国际世界语文化林建设成凡是到中国来的世界各国世界语者都知道、都想来参观的、世界知名的国际主题公园和赢利性的文化旅游景点。

向全世界各国的世界语者、国际及各国世界语组织、世界语媒体、世界语支持者和由他们带动的其他社会人士、机构、企业和社会媒体信息,诚招合作者、入股者和志愿者加入本项目。使他们

感兴趣和高兴的是,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以与他们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为基础的。他们的参与不仅是投资、管理和收益,而且他们的大名和他们所在国的文化名人和文化经典也将借此项目向全世界展示,与国际世界语文化林共同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语文化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所以也是他们的责任、光荣和骄傲。

2、“国际世界语者公社”简述

国际世界语者公社是国际世界语者们(也包括其他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精神和物质乐园,是个世界村、小型的国际公社社会、大型的国际/国内世界语活动场所,是非赢利性的国际社区。这里没有肤色之分、语言之别、尊重信仰、人人平等,这里所用的共同的社交语言是世界语。根据合同约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每年(或每若干时间段)一次(或几次)在此休假、(可以共同)生活、工作。大家操着相同的语言,服从公社的统一管理,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蓄精养锐之后,再回到另一个社会,当然亦可长久生活、工作在这里。这儿也是全世界的老年世界语者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3、“华中伊甸园”简述

华中伊甸园是在广州大学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林力源教授提出的“现代休闲农业”的理论指导下推出的中国第一家现代休闲农庄。现有经济林区、茶园、竹林和稻田,并将开发拓展训练场地、果园、花圃、中药材种植等。

华中伊甸园具有休闲、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科研、农林牧、旅游、颐养等多种功能。

农庄除向广大市民提供城市里办不到的独创的完全返璞归真的农家乐休闲项目,即让城市居民到农庄来过一种实实在在的农民生活,参加各项农、林、牧劳动,亲手采茶、种树、插秧、喂养……而且可向大、中、小学生提供完全自然的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在基地可以自己从事农作,吃一吃苦,并从吃苦中得到教育与娱乐。

农庄还向企业白领提供拓展训练(国外称魔鬼训练),让学员通过短期训练达到“脱胎换骨、重塑自我、开发潜能、走向成功”的目的。同时,农庄将与咸宁市旅游局一道开发成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具有国防教育意义的131工程、桂花乡、楠竹林、温泉、太乙洞等。)

拓展训练是一种教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全新的成人素质教育,风靡全球。日本以鼓气学校和魔鬼训练营为世人瞩目,美国以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训练营为代表,欧洲以德国的智囊公司、创意训练中心为前锋。伊甸园的拓展训练既吸收各国的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和自己的特点,集体能训练、理论学习与心理测试于一身,使学员通过短期训练达到“脱胎换骨、重塑自我、开发潜能、走向成功”的目的。

华中伊甸园正在开发完善的拓展训练场地,该场地包括体能测试区(包括爬坡、障碍板、独木桥、爬杆、轮胎走、跳水沟、背摔、爬铁丝网、穿过电网(集体)、齐步走(集体)等项目)军事训练区(包括大滚筒、小滚筒、爬坡、爬架、走短木、障碍板、走软梯、吊干、斜梯、轮梯、绳越、爬山(过林丛)、7米跳、水上扎排(集体)等项目)水上活动区、铁索桥、捉鱼区、迷宫、野战区、空中飞人、走钢丝、山海关、滑草区等,将给你兴趣、刺激与惊喜。通过这些体能训练使你对自我有一定的重新认识,将会对您的一生起良好作用,也许,你一生都不会忘记并感谢这次活动。

相邻景点简介:

131工程:20世纪60年代末黄永胜为主席专门兴建的军事工程,具有防原子弹、防生化武器、防毒等功能。它掏空了整个山头,上可停放直升飞机,内部建设分为三层,军用车可直驰入内,是华中地区极其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

桂花乡:成宁被誉为中国的桂花之乡,是华中地区有名的桂花旅游景点,金秋八月桂香沁人心脾,香飘百里,桂树满身是宝,当地的人们就用之生产纯自然化妆品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温泉景点:成宁的温泉已有悠久的历史,亨誉海内外。泉水中富含硫磺等矿物质,具有治病、疗养、保健等功能。温泉景点附近的太乙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比桂林的七星岩溶洞还要大。

4、“国际世界语大学”简述

在公社内建一所国际世界语大学,吸引全世界学习世界语者来此学习与研究世界语,为了办好大学,还要建一所世界语图书馆。

三、国际合作者

本项目的性质是国际性的,所以必须要向全世界招募合作者,募集股份与参与者,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策群力,创建世界第一个世界语者的“大家庭”。力求达到凡是有世界语者的国家和地区就要有该国/地的公民、组织或企业参与本项目的筹资、建设、发展和经营及分享的目标(人数、股数、股额、管理、监督、收益等细节另述)。本项目利益除按股份制分红外,全部盈利均作为国际世界语基金使用。

四、项目所在地和用地规模

本项目座落在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南岸,距中心城市武汉市93公里,交通发达,进出方便。本项目拥有二千亩山地(地形地貌见图),空间足够,益于开发。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项目建设:国际世界语文化园。

1、文化形式 在世界语文化林的建设方面,把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书法艺术与各国的语言文字同世界语结合,再配之以中国传统的石刻为载体的形式,有机 地展现这种创新的、独特的、世界唯一的国际文化形式;在国际世界语者公社的建设方面,把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园林艺术与各国的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创造出新颖的国际文化交融典范。

2、布局设计

按照本项目所拥有的二千亩土地面积,以世界(各国)地理分布为蓝本来设计国际世界语文化林和国际世界语者公社的布局,要求做到:尽显所有参与本项目的国家和地区的风情与建筑特色,山水交融,高低有致,奇花异木错落其间。

3、人文命名

“国际世界语文化林”以林木为主,配以碑林、世界语博物馆、世界语者雕塑等,参与/参股合作者均可亲自或由工作人员代其种上一棵本国的树种(或由工作人员代其选种),在树旁可立一碑,雕一塑像,在碑和长大的树上刻上该世界语者的名字;并可以用其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名人、杰出的世界语者和做出巨大贡献的世界语组织、文化单位来命名本项目相关的道路、建筑物等设施。

(二)用地计划:实际建设用地800 1000亩,其余为绿化用地(细节另述)。

(三)工程周期:分三期建设工程,五年建设周期(工程细节另述)。

(四)投资规模:

1、土地投入:2000亩土地(已由中国世界语者,广东世界语协会理事长林力源作为股份投入)

2、资金投入:柒仟伍佰万圆人民币建设资金(投资细节另述)

六、客源与效益分析

在项目进入二期工程建设之中时,就可对外营业了。因时因势,各子项目既可独立运营又可整体运营。这种创新的、独特的、世界唯一的世界语文化园定能吸引众多的国内外的游客来参观。以保守估算,按十万人次/年、¥50元/人次、年平均递增率5%/人次计,大致十年可收回(资金)投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这仅是“国际世界语文化林”的门票和“国际世界语者公社”入住率的最低的、纯粹的旅游方面的静态概算收入,不合动态(如其他的各项消费和国际世界语者公社社员的消费和生产)的收入及不含不动产的资产。

“国际世界语文化园”实际上还是一台拥有多项功能的衍生产品和技术的孵化器,它能够孵化和创造出更多的、更大的、多元化的市场和机会,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国际世界语文化园”的花卉+树木种植、水产养殖,产品加工等纯商品的经济收益,更有巨大收益的是来自于该文化园作为国际/国内活动场所的及国际世界语者公社社员的(如他们的信息、技术、人力、智力等)软商品收益。

七、打造国际品牌

本项目是国际参与投资、开发、建设和经营的,有先天的国际背景和优越的国际环境,这就为本项目的品牌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高起点的平台。品牌发展就是投资回报、回报社会;国际世界语文化的品牌建设和发展就是推动世界语在国际事务中的应用,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辅助民族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发展。

八、融资与管理

由对方案感兴趣的世界语者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以华中伊甸园现代休闲农业有限公司为工商注册主体进行管理,广东、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世界语协会作为监督单位,个人投资底线为5000元,不设上限;单位投资不限。

项目策划:刘建国林力源

联系地址:

刘建国:合肥市绿星旅游研究所所长

中国策划研究院安徽分院院长

电话/传真:0551―4484370

手 机:13955133864

邮址:LlUJlANGUO@lNTERRILATOJ.COM

网址:WWW-INTERRILATOJ.COM

林力源:中国策划研究院院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世界语协会理事长

电话:020―881 7087

传真:020―83506613

手机:13600057669

EMAIL:ZGCH@VIP.163.COM:

上一篇:小语言范文 下一篇:c语言编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