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3 01:42:02

申论学习计划

申论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2. 选择面试测评要素,应当适应和发挥面试功能,避免与资格审查、笔试、考核等环节的测评内容重复。

3. 根据不同测评要素的可测程度及与拟任职位要求的关联程度,确定其分数权重。

以下为简为老师列出具体国家人事部提供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招考公务员面试时使用的“通用测评要素说明”,供考生了解。

测评要素是指要对考生进行测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和面试测评经验,考虑到面试测评的功能特点及其局限,现分别予以说明这八项要素:

一、综合分析能力

二、言语表达能力

三、应变能力

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五、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六、自我情绪控制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广大公务员考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毕业、就业以及工作繁忙等的现实困难,很多人会遇到复习时间不够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问题。

目前离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充足的时间,考生们将何去何从?现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时间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助一臂之力:

2011年5月-8月:

计划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始着手准备复习了。利用暑期,了解一下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报名流程等信息。同时可以着手进行申论热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多多关注时事新闻热点,为申论备考打下基础。

2011年8月份以后:

8月上旬,搜集好的公务员考试资料,确定目标。确定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购买历年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8月中旬,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主要是申论和行测两门基础课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

8月下旬,全面关注去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用书,准备暑期结束前的最后复习。

9月上旬,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参加有权威性的暑期班,做到两门笔试科目同步提高。

9月中旬,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着辅导课程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回去做题、揣摩,之后再带着疑惑和问题再进入到下一个辅导环节中,寻求老师的解答,如此往复。

9月下旬,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时使用。

10月中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申论、行测的冲刺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考生可参加冲刺辅导班。

11月上旬,考前进行模拟实训,最后梳理考点,调整考试状态。

11月中旬,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12月,也就是笔试一个月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1、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开始准备面试,首先去书店买一本有关面试的教材或辅导班,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一些类似的情景演练,提高临场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3、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4、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6、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7、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8、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9、关注所报岗位录用人员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手续

申论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广大公务员考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毕业、就业以及工作繁忙等的现实困难,很多人会遇到复习时间不够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问题。目前距离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考生们将何去何从?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的专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特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时间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能助一臂之力:

2007年

8月上旬 搜集公务员考试资料,听公考形势讲座,确定目标。确定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购买历年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8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主要是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两门基础课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

8月下旬 全面关注去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用书,准备暑期结束前的最后复习,特别是留意最新辅导用书的修订部分,以及最新补充进去的例题。

9月上旬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参加有权威性的暑期班,做到两门笔试科目同步提高。

9月中旬 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着辅导课程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回去做题、揣摩,之后再带着疑惑和问题再进入到下一个辅导环节中,寻求老师的解答,如此往复。

9月下旬 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时使用。

10月上旬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考生登录人事部网站(www.mop.省略)报名。考生要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

10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的冲刺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考生可参加冲刺辅导班。

11月上旬―考前 进行模拟实训,最后梳理考点,调整考试状态。

11月中旬 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12月 也就是笔试一个月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2008年

1月份以后日程如下:

1.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开始准备面试,首先去书店买一本有关面试的教材,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一些类似的情景演练,提高临场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3.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4.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6.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7.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8.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9.关注所报岗位录用人员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手续。

10.岗前培训(注意学习、考试,当心因考试不及格淘汰)。

11.试用(试用期为一年)。

12.正式录用。

(8月9日,北京景山公务员培训中心网)

公务员考试是智力与能力综合的测试,考生需要具备的绝不仅仅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全方位的能力展现。在复习备考中,只有积极进行读、听、讲、写、用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

1.读教材

教材是考生备战公务员考试的主要材料,它是公务员考试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考生生理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如教材能够配合辅导课程来使用,将会相得益彰。读教材包括辅导班前、辅导班中、辅导班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中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考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就申论而言,如《人民日报》、《半月谈》、《望》等期刊。这些材料不仅能帮助考生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和考试本身,还能入木三分,点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的走向和趋势,给考生以很深的启发,不但能让考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考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引人思考。不过公务员考试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来摘抄与记录,还需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公务员考试备考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参加辅导班),它是考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

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也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公务员考试复习中的“讲”是培养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1、讲体会

考生们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课、听发言后,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概念、例题、解析内容的体会,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讲思路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应试性的考试,复习中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考生通过大胆的讲,才能全面反映自身的思想和思维的过程,也利于培训老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上述“读、听、讲”,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考生通常除了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总结、写提纲、写小论文等。

1.写读后感

例如申论,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文章的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写总结

例如行政能力测试,数学、逻辑、统计题所涉及的题型和基本技能较多,要想熟练、系统地掌握它,就需要常总结。学完一个单元,就及时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学完一个专题,就把这个专题的常见类型、常用解法总结出来,这样不仅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也能从整体上把握题型求解,便于综合训练。

“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不应当是只注重基础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更要学会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练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去,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技能。

公务员考试中的“读、听、讲、写、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点拨,也需要考生们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只有双方之间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的分数。

(9月18日,《石家庄日报》)

公务员考试备考“三部曲”

现在,大学毕业生公务员考试备考工作又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与教研工作的尹宪伟老师认为,注意以下三点,对考生备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弄清楚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区别和联系。两种考试科目相同,但有细微差别,比如,天津公务员考试不考“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两种题型。另外,天津市2007年春季(含)以前的考试题型,也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前的考试题型(1994年-2000年),以前是150道题,后来增加到160道题。

2007年以来,很多原来和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题型不一致的省市,现在的考试题型已经和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题型保持一致。因此,大家可以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试难度来备考,以国考为标准,关注地方特殊题型。

第二,提前备考,分模块专项训练。很多考生由于备考时间不充足,导致在备考的过程中不知道从何入手,一张试卷和一套练习题一做到底,各种题型一起做,到最后什么题型也没有做好。在这里建议考生,一是提前备考,一般以三到五个月最为适合,早一天准备,多一份信心。二是分模块练习,才能弄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复习。

第三,从了解考试大纲开始。很多考生(包括其他职业资格类考试的考生)在考试前都不看考试大纲,随便买本书就看,整部书都看完了还不知道考试题型和试卷结构。这里有两点提醒大家:首先可以试着先做试卷。因为考试科目包括的内容很多,而大家备考的时间一般都只有两个月左右,先做试卷,能更快地掌握考试的题型和试卷的结构,才能更快地知道自己的弱项,哪部分得心应手,哪部分需要重点复习。其次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教材。

申论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 公务员考试资源 利弊分析 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

近年来,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公务员考试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考生利用网络资源准备考试、查阅相关信息。然而在丰富而杂乱的网络资源中,考生既不能不加分辨地浏览和使用一切资源,又不能孤注一掷、投机取巧。所以,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扬长避短,使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1.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概述

1.1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http:///2012/UserControl/Student/ StudentIndex.aspx)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官方网站,涵盖各省资讯,主要为考生提供以下服务:成绩查询,相关下载,包括招考简章、考试大纲、报名登记表等,政策、技术和考务问答,例如《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等。

1.2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网(http:///)是以向考取国家以及地方公务人员的考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解读为主的辅导性网站,它以资料辅导,在线释疑,及时的报名缴费信息、成绩查询、面试录用等即时的资讯为主,同时,根据考试大纲及时大纲解答和全真模拟试卷辅导考生。

1.3网校资源,以中公教育为例

中公网校(http:///)创建于1999年, 2001年开始涉足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领域。中公在网络上提供了丰富的备考资源,包括: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包括各省公务员考试的题型汇总、分门别类的归纳各题型的注意要点、申论技巧、面试技巧等,还有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论坛、博客,汇集了真题的整合、考生感受与评论等内容,最热帖子例如:《全年时政热点汇总一最新申论热点文章》、《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型分析》、《十二五规划解读》、《考生必背的申论标准表述》等等。

另外,中公还在网站上设置了需要付费才能进入操作的申论批改、在线测评、名师指导等“精华”内容。

1.4其他资源

(1)各省的公务员考试网。如吉林公务员考试网(http:///),都包含了各省有关公务员考试的重要通知、相关下载、辅导资料、相关阅读、时事政治、考试技巧、考试动态、成绩查询、政策法规、咨询电话等。

(2)各公务员考试论坛。如QZZN论坛(http:///),包括各省各地区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论坛,主页分为交流学习区和相关下载区。该论坛热门帖子的最高浏览量近千万,资料下载区的各种资料下载量也都有几十万。可见,这个论坛在考生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3)商业炒作。各大培训机构都在网络上进行商业宣传和炒作。几乎每个培训班都打出了“知名讲师”、“权威专家”的旗号吸引学员,随便进入一个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网站,都能看到“权威师资”、“领袖团队”的字样。名单上的教师个个都是“首席专家”、“押题能手”,实际上这些大多是自冕封号。网络培训班还会以“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等看起来很神秘字样来吸引考生,其实就是普通的资料,历年真题或是模拟题。

(4)欺诈信息。例如,2012年3月8日江苏省惊现“公务员考试笔试包过、原卷答案提前送货”这样的网络信息,记者冒充考生加其QQ,对方QQ名为“公务员考试中心”,发来了一份公务员考前原卷及答案购买的操作方式,其中提供三种付款方式。对此,江苏省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务员考试试题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不可能提前泄露,此类叫卖公务员考试试题的信息,一律属于诈骗。

2.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的利弊分析

2.1主要优势

(1)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强

互联网作为第三媒体,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在新闻的,信息的传播方面,都有着惊人的速度。对于想要报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最便捷快速的信息来源就是通过互联网。比如报名方式、报名时间、报名注意事项;准确的笔试时间、笔试地点,各地区各部门的面试时间与地点;分数线的划分;各部门的录用条件、体检条件及时间等。这些消息的获得对考生来讲都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重要通知,比如成绩的查询,补充录用公务员公告、调剂公告等。考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得这些信息,确保考生不会遗漏重要通知与公示,有助于考生顺利报考及录取。

(2)信息传递的范围广泛

由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分布广泛,且各地区的考生人数众多,所以关于国考的政策、通知的准确传播至关重要,想让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获取信息,在网络上的公示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全国各省各市的考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信息,这也是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

(3)备考资源丰富

网络上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资源非常丰富,各省的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各大网校上都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答题技巧,海量模拟题以及有网校老师批改、答疑的网络培训班等等。

(4)交流便捷

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论坛,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及时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它将考生与老师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公务员考试的独特的网络群体,方便了所有考生之间和考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论坛中,考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沟通,发表自己的考试经历、总结自己的考试经验,以供大家参考、讨论。有不懂、困惑的话题也可以在论坛上求助请教,论坛中有老师或相关人员会为你解答。论坛对于考生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备考平台。

2.2主要弊端

(1)信息资讯杂乱无序

网络上的信息海量,公告公示的混乱、信息资讯的无序,使考生难以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导致考生盲目的搜集“重要通知”,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2)备考资料海量无章

各大网校各行其是,预测题、模拟卷层出不穷,资料海量且不具权威性,随便抽出一套题,它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令人无法判断,考生难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资料,深陷题海。或者在纷繁复杂的各家学说中徘徊,受到各种广告的干扰,迷失备考方向。

(3)网校的不规范

网络上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而且培训班都向考生做出“包过”承诺,或是学费高昂保证一次通过,或是交了学费后只要不过便可以继续接受培训。还有收费的资料,只有付费才能获得浏览权,使考生误以为付费的资料一定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或是认为如果别人都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而我如果不参加就会处于劣势。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根据网校的宣传,认为网校中的名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发预测题,而且具有很高的命中率。虽然很多培训班的虚假承诺已经被拆穿,但仍有很多考生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抱着宁信其真不信其假的心态去报名。在网络监管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网校利用了网络的虚拟性来凭空构建网校,欺骗考生。

(4)信息的虚假性

①培训班的商业炒作。最近杭州有两家培训机构推出的公务员考试面试班,以高达万元的报名费让众多公务员报考者惊讶,其中一家更是打出了“面试保过”的广告,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②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犯罪。“考前送货真题”、“考场中使用特制通讯设备传输答案”、“绝对保证准确率”,这些信息在网络上绝不少见。考生面对这样的字样难免会产生侥幸心理,上当受骗,影响考试。而真正想通过踏实学习和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好成绩的考生,看到这样的宣传语也会觉得不公平,从而影响考试情绪。

3.正确利用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的对策

3.1提升信息资讯的捕获能力

(1)利用好网络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上的资讯纷繁复杂,考生可以主要关注一个正规的官方网站,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或者是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官方网站,这些网站都会在第一时间内重要信息,考生可以直接查阅“重要通知”和“公示栏”两个栏目,避免被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干扰,也不能只关注一个非官网的网站所的信息,包括权威网校等等都是不可靠的。如果出现重大信息的遗漏、延迟,网校承担不了责任。

(2)增强信息浏览的目的性

考生浏览网页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这需要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备考学习计划,需要什么资源就针对性的在网络中查询,避免泛泛浏览一无所获。在论坛中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些论坛的帖子数量高达千万,考生一定要有选择性的浏览,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牢记自己带着的疑问,与其他考生或是老师交流的时候要直接切入主题。

(3)提高辨别能力

网络上存在的众多资源和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考生自己去辨别。首先考生自己要掌握一定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信息作为基础。比如,国考是考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试,考察范围广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素质,才有可能通过笔试。而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绝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的,所以考生切勿相信“包过”之类的承诺。其次,考生要相信组织公务员考试的国家相关部门一定不会对外泄题,政府会对所有考生负责,一定能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考前送答案”这样的骗局就会很容易识破。最后,考生要做到所有资源为我作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种题型分别训练,避免在丰富而又无序的备考资源中迷失方向。

3.2培养正确的心态

(1)正确对待名师指导与权威预测

其实所谓“名师指导”,就是有过多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经验的老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答题技巧和经验进行归纳,在仔细研究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后,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及解题思路有了一套系统的总结,然后将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少走弯路。“权威预测”就是具有权威的老师或是培训机构的押题,“权威”或是来自教师的资历与知名度,或是这个培训班有过压准真题的经历。

归根结底,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认真准备,不要在预测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要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名师”与“预测”,考生能够在这其中获得的至多只是一种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而不是“真题”。

(2)正确对待网上收费培训班

几乎所有的考试都会有相应的培训班出现,网络上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自然也十分丰富,中公、华图、宝学等培训机构都争相炫耀自己曾取得的傲人成绩,当然培训班是收费的,而且价格都不低。其实培训班往往只是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方便与老师交流。不可能只要参加了培训班,就会像广告中说的“国考必过”。考生应该理智的看待这一问题,一要分辨清楚防止上当受骗,将“学费”交给诈骗团伙;二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培训班,真正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就是自己的努力。

(3)杜绝侥幸心理

公务员考试考察内容范围广泛,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是短期的突击培训,并不能帮助考生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只是起到一个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技巧的作用。所以,真正好成绩的取得取决于个人多年形成的综合素养。考生应杜绝侥幸心理,分辨虚假信息,抵制不良诱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训练思维,真正做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问策能答、遇事能办。

公务员考试是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国考”正是因为它的重要程度不同寻常。网络中海量的公务员考试资源,为考生复习备考提供了种种便利,具有多种优势;同时又存在很多弊端,容易误导考生,甚至使考生蒙受各种损失。对待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一定要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正确的方法和心态去利用和对待网络资源,使其发挥恰当效用。

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y201213。

参考文献:

[1]朱永喜:《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服务》,学宝国家公务员网(http://),2011-12-21

[2]汪亚君:《公务员网络培训质量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7

[3]蒋亚璇:《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7

作者简介:

马 宏(1963-),男,政治学博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教学与研究。

申论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是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时间,有志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的群体,此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两个课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包括五大内容: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很多准备国考的人认为,《行测》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最难,面对此类题目往往放弃,如何有效提高数运算和资料分析能力,成为备考中的重点难点。

改变对考题的误解

误区一: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需要强大的数学基础。很多考生认为自己的数学一直都不好,上学时数学成绩就不理想,碰见数学就头疼,数学干脆放弃。其实,数量关系的知识点90%以上都是来自于小学奥数,对于知识基础来说,初中的数学能力差不多即能应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的全部要求。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纲中,有明确的说明,“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推理、判断是排在前面的,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相应的运算,也就是说运算能力只是考察要素其中的一项而已。

以2012、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为例,数量关系都是15道题除了排列组合是高中学习的内容,其他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初中知识点、小学知识点。

解题需要的方法也都是小学和初中所涉及的方法,以2012国考《行测》第68题为例:

某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有5名钢琴教师和6名拉丁舞教师,培训中心将所有的钢琴学员和拉丁舞学员共76人分别平均地分给各个老师带领,刚好能够分完,且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都是质数。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培训中心只保留了4名钢琴教师和3名拉丁舞教师,但每名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变,那么目前培训中心还剩下学员多少人? ( )

A. 36 B. 37 C. 39 D. 41

【解析】此题的正确率按照考生们估分时反馈的估分统计,只达到31%,其实只要扣住质数和各个数字的奇偶性质就可以判断出答案。假设原来每位钢琴教师所带学员为a人,每位拉丁舞教师带学员b人,则有76=5a+6b,因为76和6b为偶数,所以5a也为偶数,而a为质数,则只能a=2,所以b=11。因此目前培训中心剩4×2+3×11=41名学员。选D。在逻辑清晰,能看懂题目的情况下,小学知识就可以将此难题解决。

误区二:数学的题目少,分值少,干脆放弃。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一共有15题,资料分析常规情况下是20题,每题的分值经过华图教育的测算,每年的数学总分值至少都在1/3的总分值,细分来说,每题数量关系大概在1分左右,每题的资料分析在0.9分左右。这里笔者重点强调一点,有很多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题目都是秒杀性质的题目,也就是在读完题目后的30秒钟之内,观察到规律就可选出答案。

以2011年国考第69题为例:

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

A.329 B.350 C.371 D.504

【解析】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94%=47/50。也就是说今年男员工人数是47的倍数,去年男员工人数是50的倍数。只有A选项329是47的倍数,选A。

备注:此题如果考察命题人的思维,可以在10秒内选出答案,注意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今年员工总数就是830+3=833人,A选项和C选项加在一起329+504=833,故AC中必有一个是今年男员工,又易见男员工人数较少,选A为正确答案。

误区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是大量的做题。很多考生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这样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是这样短期的提高会带来很大的疲乏感,而且经常会发生重复性错误和重复性练习的恶性循环,效率不高。数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思维能力方面,知识能力方面,题目的理解能力方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根本的提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来提高。笔者在一些国内知名教育机构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公务员考试成功的学员,大部分集中在有自己学习规划的考生,备考时间在40-90天的考生的入围成功率最高,平均为27%,超过自然通过率1.6%近20倍。而且有很多的题目是无法通过做题来提高,需要更灵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合理的复习策略是关键

一般来说,需要三步来巩固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应试技巧,分别是:扎实基础、弱项提高、模拟冲刺。

扎实基础。此阶段重点复习《行测》近几年来常考的各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速算方法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深度记忆。一般来说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常考知识点,从细节划分来说,超过60个,是所有《行测》内容中知识点最多的一个模块。这就需要在扎实基础的阶段,多花一些时间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一般需要10-30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把握。

弱项提高。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考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易学易懂,如空瓶换水问题、溶液问题;有些虽然知识点很难,但是通过公式记忆之后就会变得简单,如牛吃草问题、容斥原理问题等;有些知识点内容多,重点多,需要重点关注,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有些知识点非常难,需要基础知识和速算技巧都很扎实,如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考生最好对不同类的问题进行归类,根据自己的弱项科目和弱项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把练习与总结相结合。解决弱项问题需要考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目的地训练至正确率达到90%,此阶段一般需要10-20天。

模拟冲刺。在前面两个阶段比较扎实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冲刺训练才是有效的,只有基础扎实,提高才变得可行,成绩才是真材实料。模拟冲刺阶段最好选用近几年来的国考真题、联考真题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要进行计时训练,先做资料分析,再做数量关系,40分钟时限,不停的查缺补漏,反复练习,在40分钟内正确率达到80%以上。由于真题较多,而且做题的节奏和题感会有助于应试成绩的提高,所以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要长一些,建议15-20天的时间。

申论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培养方法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心理学家诺曼也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的确,在我们现存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却很少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的策略。我们是时候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了。

一、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普雷斯利、威士顿等人(Pressley,1990;Weinstein&Mayer,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引导成功地执行学习任务的认知计划”,它包括选择和组织信息,复述学习材料,提取记忆中的信息,增进理解材料的意义。策略还包括激发与维持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学习价值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期望和态度。

我国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邵瑞珍,1990);“学习策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林崇德等,2003)。

二、陈述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即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策略。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性语言策略。但是,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要注意复述事件的安排。复述要及时,越是意义性不强、难以记忆的材料,越需要及时复述,一定要让学生抢在“塌方式”的遗忘来临之前巩固“堤坝”。可根据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来安排复述时间。一般来说,一个知识点要经过3-5次的复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意义性不强的材料、记忆力差的学生可能要更多的次数。例如,当天学习了古诗词,当天就进行复述(背诵)10分钟,第二天再复述(背诵)5分钟,第三天再复述(背诵)2分钟。这样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时间来复述材料,学习的效果就更显著了。另外,要注意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不要在时间上“负债”,要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好学习计划。例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集中学习之外,课间,课后,其他时间都可以默默地用心去复述问题,去重新表征问题。这样多元化地去复述一个内容,可深化理解和强化记忆。

(2)要注意复述次数的安排。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在刚刚掌握后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不是最好的,应该采用“过度学习”的方式来巩固这些内容。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某知识的学习程度超过了港行能回忆出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过度学习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一般在学习程度达到原初学习的150%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原来用1小时刚好记住某一个知识点,最佳的记忆效果应该是再增加半小时来记忆这一内容;如果原来记忆某内容需要4次刚好记住,那么应该在记2次就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当学习程度超过了150%后,学习效果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即学习效果不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同步提高,学习者的付出增大的级数远远超于回报增加的级数。

(3)要注意复述方法。研究发现,读、背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简单地一遍一遍地重复,容易分心,是学习变得很枯燥,不利于记忆。采用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维持注意,而且也抓住了记忆的特点,符合记忆的规律,增强了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自我诊断与自我调控,从而改善记忆效果。整体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有用的方法之一。另外,在复述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复习形式,协同多种感官的活动,才能取得最大的记忆效果。宋代朱熹提出的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字字响亮”地朗读,都说明了同样地道理。据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拼音和识字教学的时候,都可以利用此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默写然后造句,才能做到对生字词地音形义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复述策略除了运用逐字重复的形式进行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加以运用,如以下画线和写摘要等形式进行。下画线是在需要复述的信息较多时而采用的一种有用的复述形式,这种方法使用于各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写内容梗概是另一种复述策略。特别是对于记叙类文体的学习,写内容的梗概,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概括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当学生用笔写下概括的内容,再口头复述出来,那么同一个内容,已经在他内心里表征了两次了。学生多次用自己的方式把问题表征出来的时候,就是对知识理解和同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里,知识得到理解,能力又得到锻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针对记叙类文体教师应该尽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的、书写的)将文章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这样使得学习者容易形成文章清晰的结果表征,从而在回忆时利用这些结果表征来指导信息的提取,促进记忆的效果。

(二)精加工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它是指学习者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认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做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和生发。例如,要从图片上辨别各国的首都,可以联想各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华盛顿的白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副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住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住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得项目。例如,从课室到食堂要经过球场、健身房、音乐室、游泳池、草地、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在中非常熟悉的地点,现在要记住的内容是香蕉、荔枝、汽车、巧克力、鸡蛋。在特定位置与要记住的项目之间可做多种联想:球场上打球的人个个都是香蕉式的身材;健身房周围都是清一色的荔枝树;音乐室里发出的音乐声像巧克力的味道一样,有点苦,又有点甜;草地上正围着一群人在煮鸡蛋。这样,按照自己熟悉的位置,就能提取要记住的内容,一般来说,这种联想越奇特,记忆效果就越好。

(2)首写字母连接法。首写字母连接法是指将材料的首写字母联结成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便于记忆。例如“Family”家庭就是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就是家庭)的首字母的联词。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记忆。

(3)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阿特金森提出的学习外语词汇的一种记忆术。一般做法是:先选择一个发音与外语生词类似的母语词,然后利用想象或一个句子,将外语单词的意义与母语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外语单词。例如,学习英语中得“gas”(煤气)一词时,先选择与之发音相似的汉语词“该死”为关键词,然后想象“煤气中毒死的人”,从而使关键词“该死”与“gas”建立联系。再例如“Tiger”就可以想象为“泰山上有一只老虎”。这种方法在学习外语时是非常有利于学习记忆单词的。其实,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可以用此种关键词法。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歌里的关键意象词,把它们分别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位置记住,再结合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就很容易背诵记住。如《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关键意象词:山峰、炊烟、竹林、落日、鸟儿、屋檐、云彩、窗户。这些意象词,前面两句体现作者观察视界由高到低,山峰到炊烟到竹林到落日;后面两句的意象词是动态和静态结合,鸟儿(动态)衬屋檐(静态),云彩(动态)衬窗户(静态);由高到低,一动一静,就把这些关键意象词联系起来,也就很好达到背诵的目的。

(4)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根据要记忆的材料与某些谐音的关系,使之建立某种语音联系的方法。在数学和外语学习时候多可用此法。有一故事,就是利用了这种谐音记忆法帮助记忆圆周率。一私塾先生,好酒。一天,酒瘾犯了,便让学生们背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先生则跑到山顶独酌。一学生正摇头晃脑背着圆周率,忽然看到先生在山顶喝酒,灵机一动,做诗一首:山颠一师一壶酒,尔乐误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有人记忆巴黎公社起义的日期“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诙谐有趣又有利于记忆。

(三)组织策略及其培养方法

组织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运用组织策略可以使学习内容由繁到简、由混乱到有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

(1)聚类组织法。聚类组织法是一种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三类文体阅读,分别为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每类文体所出的题型都是不一样的。如记叙文多考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语言(多考修辞的作用和动词,叠词等的作用)等。说明文多考察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的顺利等;议论文多考察概括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或是补写论据等。但是,每种文体的题型及答题模式却能够归纳后有章可循。如说明文的一道经典考题:这篇文章或这段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这类题型一般都有规律可循,答案由三部分组成:①找出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②答其用了什么说明③答其作用。在答作用的部分,又有固定的常规的答题思路:如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又如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作用: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这些题型及答题模式都是有路可套的。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了。

(2)概括组织法。概括组织法是指以摒弃枝节、提取要义的方式组织信息。其包括五条原则:①略去枝节,概括时省略不那么重要的材料;②删掉多余,已涉及的内容不再重复;③择取要义,找出主题句;④自述要义,对无现成主题句的段落,在阅读之后构思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根据这些原则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①提纲法。所谓提纲法就是以简要的词句概括主要和次要的观点,然后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使具体的细节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中。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长时间记忆中得信息是以金字塔状的结构按层次水平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的,在这个层级结构中,具体信息排列在较一般的半目之下。这种结构对学习者理解和保持信息具有巨大的促进效果。提纲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提纲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得很好。每篇习作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都要考虑选材料,组织材料。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作文思路的过程。让行文时候不至于因为思维的断路而语塞,可保持思维的敏捷度和行文的流畅性。如以《不要拒绝做小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列提纲如下:

(一)引论:引出话题,提出论点――不要拒绝做小事。

(二)本论:A.阐述论点:

1.不要轻视小事,“小事"是“大业"的基础。

(1)老子的名言――分析

(2)刘备的话――分析

2.伟大的成就是由点滴努力积累而成

(1)苏联昆虫家柳比歇夫的事例

(2)巴甫洛夫的论述

(3)中国女排的事迹

B.联系实际:青少年要重视小事

(三)结论:重申论点。

这样的写作提纲,条理清晰,可大大节省考场上的考试时间,同时也保障了作文内容丰富性和完整性。

②网络法。网络法是指以树状式连线方式表示材料种属逻辑关系的一种组织方法。运用网络法的关键步骤是确定材料的种属关系,首先要找准种概念,然后按层次依次确定概念。由于网络法明确表示了材料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学习者的理解与记忆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关于此学习法,我曾在古诗词的分类学习中用到。在复习中考古诗词时,学生都必须要背诵至少七八十首的课外古诗甚至更多。虽然很多学生都背了,但是无法深入理解每首古诗词的内容,在默写时候,容易混淆。这时候,可采用网络法,让学生把这几十首古诗词根据内容和情感去归类画圈,可分①写景抒情诗②咏物言志诗③思乡怀友④怀古咏史⑤边塞征战诗等。然后在每个分类里写进相关的诗词。这样让记忆的材料变得可联系,有意义,记忆也更省时更牢固。

学习策略本身是一种知识范畴,它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条件,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些学习策略有个科学的认知,方能指导学习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莫雷.教育心理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室内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声乐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