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06 16:48:35

声乐培训教学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育 声乐教师素质 儿童声乐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然而各个培训机构在师资、规模等方面却不尽相同。笔者仅从儿童声乐教学部分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对儿童声乐教学的提高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并期待共同探索进步。

一、社会声乐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它的目的在于普及音乐知识,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社会声乐教学,尽管它的规模没有学校教学的规模大普及广,但它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养成,并且针对个人音乐素养提高设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歌唱是歌者内心活动、情感外露借声抒情的活动。歌唱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温馨、兴奋等审美享受,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儿童自由全面发展、提高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社会声乐教学一定要严把教师关。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可见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1、正确的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教学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沈湘教授曾经说过:“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实践

1、儿童发声生理的一般特点和歌唱技能的培养

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此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声带比成年人的声带短小,但在儿童之间相比,他们的声带也有长短、宽窄的不同。因此要求儿童唱歌时的音量和力度不宜过大。

音准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种歌唱技巧,它与儿童的听觉感受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关。儿童在歌唱时音准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师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

2、教材的选择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歌唱曲目教材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学生演唱的能力。教师要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基础,善于总结课堂经验,合理使用教材,因材施教。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能动的正确使用教材和它的重要价值作用的,拔苗助长,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但还有很多社会声乐教学机构常年用一套教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否认,教师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有些家长不愿麻烦找曲目,不配合教师工作,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在这方面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声乐的学生,课后几乎重来没有唱过老师留作业的歌曲,课后作业大多数按时完成不了。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少儿身上,成年人较少。经询问原因,理由无外乎没时间完成,因为文化课作业多。可这也不难看出,家长对声乐学习的重视度很低。

3、考级和比赛的选择

唱歌是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笔者在多年的音乐学习、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舞台实践对于歌唱这门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每一次登台表演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在增加自信心的同时,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歌唱技能也大大增强。也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一步步的深入音乐,陶冶情操。

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演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为了拿考级证和比赛获奖的荣誉证书,家长要明确学习目的,考级和比赛仅仅是一种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正确面对考级和比赛。

参考文献

[1]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4]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师;成人;声乐教学;体会

一、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理念对高师成人声乐教学的启示性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园丁工程”所确定的我国中小学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为培训对象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小学教育专家创造条件。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骨干教师的培训要为这些教师将来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做准备。其培训理念的“新”,突出地体现在:一是培训思想的前沿性。培训要求从培训方案的制定到培训过程的实施,始终贯彻“三个现代”思想,即要以“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内容”、“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培训,始终把握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新大纲的要求,坚持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对学科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前瞻性认识能力,具有能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逐步成长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二是培训模式的现代性。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遵循“求新、务实、严格、高效”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科学性、强调现代性、注重先进性、讲求实效性、着眼发展性”的培训原则,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前提下,着眼于中小学教师未来的发展,“发展性”、“研究型”始终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培训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指导、经验反思、师生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和教学力量的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办学资源的潜力。三是培训的实效性。由于培训可以很好地贯彻现代教育思想与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受训教师实际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能够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也切实体现了为社会基础教育需要服务的思想。

由此可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种突出创新意识,讲究培训过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实效性、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培训对象的发展性,并以此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是一种理论指导、经验反思、师生互动、研训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笔者认为,这对高师成人声乐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克服初学期的阶段性问题是全面提高成人声乐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师成人招生的对象不是演唱天才,而是音乐师资队伍,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的嗓音条件属于尚未开发状态,歌唱技巧及歌唱功能起点低,未能建立一个基本的用声状态和歌唱心理。加之年龄大,歌唱器官成熟以及固有的用声习惯和观念加大了声乐教师的教学难度,这在普通高师成人声乐教学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是种初学时期的声乐教学的歌唱基础入门和嗓音开发教育阶段。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阶段白声及换声问题。其一是白声问题。成人初期阶段的嗓音极易疲劳,无论是开嗓发声练习,还是歌唱作品,连续用声超过三十分钟声音就会变得粗糙暗淡、苍白无力,个别学生还会声带充血,并伴有沙哑和破音。另外,音域较窄,有效声音最大限度g―e2,音区过渡痕迹明显,棱角大;上行时高音区易偏低,音色直白、不统一,近似喊唱;下行时易因吸气浅、少而泄气、漏气,使声音漂浮不稳,声位支点模糊甚至消失,音波摇摆抖动,尖锐刺耳,缺乏应有的弹性;因声带闭合调控不好和气息流通不畅、不均衡,而使声带振动不规则,音头音尾不在一条线上(感觉一个乐句就好像几个人在唱);面部肌肉紧张僵板,阻碍歌唱表现和咬字吐字时的字音归韵及自然口形的演唱发挥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白声及换声问题范畴。其二是白声现象。所谓白声,就是指没有面罩共鸣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苍白暗淡,无色无力,多见于嗓音开发时期,即“拓荒”期。白声在“拓荒”阶段主要表现为用声感偏移,做怪劲,发声时没位置,不用气息的调节控制来推动声音,而是吸,进的气与呼出的气脱节分散,使发音器官失掉了气息能源的支持,造成声带振感弱,不规则,声音交点不结实而上浮,没有根基感,致使全身肌肉帮忙,用劲强迫出声,仅用微少散落的气息振动声带,维持一个乐句的演唱。这种现象仅为普通白声的一种类型,而沙哑型白声是因声带闭合不好,气息流通不畅,声门受阻,使声波变形,不集中,不统一,不在一个位置上,这种白声在高音区更为明显。“虚声型”和“内抠型”白声主要是由于用声概念混淆,用声器官先天生理功能疾病以及后天养成的不良用声习惯等因素所致。其三是换声问题。在歌唱发声过程中,从一个声区向另一个声区过渡时在用声感觉上客观存在着几个过渡音,这几个过渡音被称为换声点。换声点与声区的关系十分密切。男声换声点比较明显,高音区换声点偏高,低音区换声点则低些,较难过渡;而女声换声点不太明显,容易过渡。此外,戏剧男高音的换声点往往较抒情男高音要提前一两个音出现。换声点是因人而定的,初期阶段普遍(一般性)的换声点在g~b(低音区)、e2~z2(高音区),如果这一阶段的换声问题解决不好,常常会使音色一下变暗,失去光泽,甚至破裂,更可怕的是换声点这几个过渡音无论怎么唱总是偏低,这种换声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真假嗓打架”,令人畏途和心忌。

以上是高师成人声乐教学初期阶段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一个过渡期的障碍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深入开展好高师声乐教学乃至提高成人音乐课的整个教学质量都至关重要。

三、运用骨干教师培训理念改革高师成人声乐教学的策略

一是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高师成人教育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幼儿教育等单位的音乐教师和机关厂矿的文艺骨干,毕业后都要面向基层,一般要从事普及、推广声乐辅导的任务,而不是当演员。所以,高师成人声乐教学,必须坚持突出师范特点。教师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不但要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逐步掌握声乐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要突出师范特点,掌握更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着重于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二是以现代性贯穿教学方法的改革全程。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师声乐教学应在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结构、发展潜力等各因素,寻求多样化和更为灵活的现代性的教学方法。其一是“模仿式”教学与学生心理调适。在声乐教学中,特别是对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反之,单凭教条式的理论灌输,学生则只能在字面上理解,实际演练就寸步难行。当然教师的示范应准确,精炼,并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歌唱激情和欲望。其二是采取大课与小组课的推广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从高师成人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来看,适当地安排一些声乐大课会有很多益处。例如,通过大课可以集中讲授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原理、声乐理论、声乐艺术常识、语言及成人的嗓音保护常识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小组课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学生逐渐解除心理恐惧感,使之在学唱过程中用积极的心理状态去克服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去练习歌唱,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三是熟练与实践的结合。应用熟练与实践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许多技能性的知识,只有反复磨炼,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总结经验才能掌握。舞台演唱就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登台演唱的机会,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三是突出声乐教学的实效性。重点应解决高师成人声乐教学的普通教育的“翻版”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声乐考试制度改革。成人音乐教育的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把提高教学实效性放在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学员在学习期间,应重点掌握好声乐发声的各种技巧,以便为日后为推广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声乐考试不应只注重考试书面理论和演唱技巧,还应重视对作品的理解,切实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成人学员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取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来,如:借助气息控制法、借助喉咙打开法、借助面罩共鸣法等,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好。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精神需求,声乐作为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其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高校发展的重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专业人才,这一点经常被误解。综合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也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民族音乐具有国家特色,是我国声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新时期,声乐教育改革是必然的。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达到高校声乐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成为现代音乐教学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文章重点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缺失,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首先,现代高校声乐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音乐中的文化意识被忽略,音乐教学以人为本的目标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音乐作品技巧和成绩的强调。这样严重制约了高校声乐教学效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违背。基于这种教学目的,声乐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对于声乐技能的课程较多,但关于声乐文化和声乐情感培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教学内容与我国国情、与学生的能力范围不符,过于强调国外音乐的作用。在一些高校,声乐甚至变成单一的模仿。

(二)声乐教学缺乏特色。

对于普通院校音乐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与音乐学院存在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却采用了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的模式,教学缺乏特色。造成的结果是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修养较低,技能上不专业又缺乏特点,不能通过音乐提高个人修养,导致声乐教学的意义降低。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评价时,往往以其技巧表现为唯一依据,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成为声乐教学的主体,声乐教学始终缺乏特色,教学效果不佳。

二、声乐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目标,确定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培养目标。

高校声乐教育应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目标。人才培养方向应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只有明确这一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这一过程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声乐创作创新意识,致力于提高音乐修养。对高校声乐课程进行调整,减少技巧课程教学,加强乐感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增强审美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声音技巧,为其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服务大众的目的,高校声乐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大众声乐文化的创新意识。大众声乐文化适用于各个阶层的听众,是适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大众声乐文化的市场化和通俗化共存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文化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树立声乐教学目标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树立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目标。主要表现为:首先,通过对学生的培训、启发使其了解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在校学习和培养使其习得专业知识,从而以声乐专长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教师应改善声乐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声乐素养,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高校声乐教育得到长久发展。其中包括小组教学、大课形式等。优化声乐教学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工厂音乐节等。这样学生的声乐作品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无论是声乐教学课堂,还是声乐科研,都应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建立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建立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步骤。目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高校应建立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其建立过程如下:

1.在声乐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为社会服务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是其与社会接轨的基础。社会服务意识的强化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声乐实践或者艺术实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基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目的创建实践教学平台。

与专业院校不同,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声乐意识,培养适应时展的综合性人才。实用性是其主要特点,针对这一点,高校声乐教学应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为其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包括参加表演或者比赛等。开放式的声乐教学模式是目前各高校提出和正在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其能否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尚需进一步探讨。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三)致力于声乐教师的在职培训。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开设增多,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出现明显的短缺。音乐教师存在教学理念偏差、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声乐专业在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其中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明确新形势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使得教师丰富教学方式,了解更多的声乐背景与文化,并巧妙传授。另外,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声乐教育能力,这是培养高校声乐人才的关键。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培养骨干音乐教师,并大力培养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使得学校的整体音乐教育团队水平得到提高。为优秀的声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或出国培训等机会,提高其总体教育能力。

三、结果

声乐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净化其心灵,促进其情感的稳定。对于现代音乐教学来说,应明确这一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改善教学内容。音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何姣.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11):32-34.

[2]韩满达.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3(32):64-66.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馆;声乐;培训;方法

文化馆是负责组织和辅助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社会事业单位,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方面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文明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声乐培训是文化馆内提供的文化培训服务之一,作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馆,声乐培训工作必须保证全面性、开放性以及普及性,要懂得根据不同的群众层次开展相应的声乐培训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教育思想路线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文化需求的增加,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文化馆声乐培训都存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重技巧而轻情感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文化馆声乐培训的方法,与时俱进,就必须创新声乐培训工作形式和内容,只有不断适应时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改变的审美和思想,为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文化馆传统声乐培训现状分析

由于文化馆是国家开办的社会事业单位,因此在各种文化服务和群众教育方面都是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的。一方面,文化馆的这种社会事业单位属性为人民群众免费接受文化培训和教育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同时,文化馆内工作的声乐培训教室能够通过接触不同层次的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声乐技巧,而人民群众则在接受免费声乐培训的过程中学会了另一门技能,并享受着文化带来的熏陶,陶冶着自己的情操。但是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表示,文化馆的文化培训服务从一开始推广以来就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在声乐培训辅导内容的设置方面没有足够的深入到不同层次人群的特点中去,一些兴趣盎然老年人在声乐培训中无法接受到全面深入的讲解教学,同时辅导教师声乐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传授也受到阻碍。

在很多城市的文化馆声乐培训辅导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人认为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和不足。这种传统的声乐培训方法一般都是辅导教师以口授的形式将声乐理论知识单方面灌输到学员的头脑中,这种辅导形式经常被大家称作“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从某些角度来看,这样单一传输声乐理论知识确实对学员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有影响,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一味地接收知识,失去了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活跃因素。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传统的声乐培训手法不是毫无道理。声乐学习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练习,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进行这些实践之前最重要的奠基阶段,如果理论基础不夯实,那么学员就无法理解声乐的深刻内涵,更难以向高深的方向发展。

实践同样是文化馆声乐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一些人认为实践比任何教学手段都更加重要,这无疑是有争议的。因为长期以来人类的文化和智慧能够得以传承,大多部分都是依靠书籍等媒介所记录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一代又一代反复的实践。一些文化馆培训教室过度重视技巧训练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理论基础弱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技巧也只是片面地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强调理论或是实践都是不可取的一种思想。但总的来说,传统文化馆声乐培训方法并不全是糟粕,一些精华之处还是值得在改革和创新中加以借鉴的。针对现阶段文化馆声乐培训工作现状,需要我们吸收传统声乐培训方法的长处,与此同时印上时代的标签,将教师技艺的发挥和学生潜能的挖掘有机结合。

二、文化馆群众声乐培训方法创新

(一)注重通史与专史的有机结合。通史即音乐发展的整个历史和系统理论知识,专史指的是音乐流派等音乐理论分支。在文化馆声乐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将通史和专史有机结合起来。通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音乐发展的整个历史和专史的产生过程,将整体的音乐知识脉络了然于胸,专史的学习则是深入研究和掌握学生所选择的音乐专业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由于所有的音乐在基础理论方面都是想通的。以基本音乐理论为基础,再去研究音乐分支也就不是很难了。

(二)保持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共存。允许声乐培训中“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共存是促进学生加深声乐理解的重要途径。首先,民族歌曲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某些方面歌曲之间是想通的,知识核心内涵和重点侧重不同而已,因此,一些教师常常过分强调歌曲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没有必要的;其次,在学生之间的差异上,一些学员由于长期自主学习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音乐路线和唱法,教师不能一味地去限制这些学员的自由发挥,而是发展其特色,挖掘其内在的潜能。

(三)创新使用现代化多媒体培训手段。文化馆是传播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场所,文化与科技大多时候都是连在一起的,因此,要与时俱进,追赶时代的脚步就要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开展声乐培训教学。在理论学习课程上,可以借助小视频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多种版本的演唱示范,让学员能够直观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和演唱方式、技巧。尤其是歌词背后的含义,对学生是否抓准整首歌曲的感情基调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文化馆声乐培训方法的创新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既有的声乐基础规律,尊重艺术实践规律,又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针对传统声乐培训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盲目求异,保持戒骄戒躁的心理状态。文化馆是国家开设的社会事业单位,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与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的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多,及其审美观念的变化,文化馆声乐培训方法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打造适合大家发展的声乐培训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柳俊英.浅谈业余成人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J].大舞台.2010(10).

[2]王伟丽.浅谈声乐文化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3]陈国宏.群众声乐辅导的多样性浅谈[J].剧作家.2009(01).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辅导;培训;设置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75-01

一、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了解、学习声乐歌唱基础理论和演唱风格,提升学员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感觉和音乐素质,掌握或提升个人声乐歌唱素养和技能、声乐表演的演唱风格,培养学员的声乐艺术和相关表演艺术的兴趣爱好,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声乐基础课程: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学理论、乐理、视唱练耳训练(听音、模辨、识谱)、和声、复调理论基础知识。

声乐专业课程: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各种唱法技巧、舞台艺术实践等。

声乐基础理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唱特征,以及嗓音的生理卫生及保护等。

除声乐技能培训外,群众歌咏活动和合唱也是社会声乐培训的重要内容。合唱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和科学的发声外,还要学会用嗓子与他人共同歌唱。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喜欢声乐,喜欢歌唱,因此,通过合唱队培训,培养正确的集体歌唱审美观,掌握一定的合唱技能,增进人际了解与和谐,是开展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二、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类别

在各级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中,成人声乐培训和少年声乐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类别。随着成年人群生活水平和艺术涵养的提高,唱歌成为成年人群一个重要的娱乐方式。成人声乐培训可通过声乐训练解决他们在歌唱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声乐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在教学内容和技术要求上,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丰富声乐培训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少儿声乐培训与成人声乐培训相比,除年龄特征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声乐艺术的系统性,在方法上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科学性,在思想上更注重学习的目的性。少年儿童从学声乐开始,就需要找一个正规的音乐学校,拜一个有声乐教学资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系统地学习声乐的基础知识、科学的演唱方法、发声技巧等,否则很容易走弯路。一旦形成不良演唱习惯,改起来就十分困难。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合唱训练,通过合唱队的培训,以及对中外著名的少年儿童合唱经典歌曲的演唱,让自己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培养正确的歌唱审美观点和兴趣爱好。

少儿声乐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并根据个人的嗓音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如某少儿歌唱培训班的《教学计划》:

(一)初级班

一期3个月12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音乐启蒙及歌唱兴趣培养。

1.培训内容:有趣的节拍节奏、神秘的呼吸和声音、音程音准、模唱练习。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加单独指导。3.培训目标:培养歌唱兴趣,学会3―5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1、2、3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二)中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歌唱方法,培养歌唱能力。

1.培训内容:发声吐字、音准节奏、歌唱方法。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培养个人的歌唱能力,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4、5、6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三)高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声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演唱能力,达到比赛、考级和演出要求,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1.培训内容:科学的呼吸和发声、规范表演、正确歌唱。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演唱能力和水平,提高音乐素养,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7、8、9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总之,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的一大领域,社会声乐教育部门和学校声乐教育机构的相互渗透,使我国的专业声乐教育不断社会化,使社会声乐教育不断专业化,形成了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局面。加上两者在声乐教学方法和技术上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又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同时,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共存,又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巨大的音乐市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⒖嘉南祝

[1]白桦.试分析声乐艺术辅导的多样性[J].赤子(上中旬),2014(16).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声乐培训;探讨

声乐在音乐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它具有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近年来,声乐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的推广声乐教育。声乐艺术有了很迅猛的发展,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低下。这是由于教学模式太过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影响了声乐教学。而声乐教学是一门独特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的趋势。在另一方面,声乐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也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技能的水平,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现有声乐教师的现状不利于声乐人才的培养。

一、文化馆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现有的声乐教学中,依然有不少地方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教育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各种新生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声乐教学中,依然有所体现。进行声乐教学时,还是采用的教师教,群众学的方式,学习声乐的群众获得知识的方法较为单调,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声乐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群众声乐技能的学习。加之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缺乏自我提高,造成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停滞不前,无法给出群众声乐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权威的指导。造成声乐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在声乐教学中对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从事声乐学习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样就会使学习声乐的群众学习和老师讲授之间出现问题,沟通不够。群众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听声乐知识的程度,而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并没有教给学习声乐的群众太多声乐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有时也许是教师讲解了学习技巧与方法,但部分群众由于自身原因还是不能领会。这样就会使人唱歌跑调、忘词。要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就要努力提高学习声乐的群众综合素质,使其能认真学习并领会声乐中的技巧,并能认真的应用于实践中。

(三)学习声乐的群众水平参差不齐,从事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有待改善。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学习声乐的群众的整体素质长短不一,导致声乐教学出现了困难。另一方面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也出现了问题。在声乐教学上常由非声乐出身的教师兼任,就近取材,耽误了学习声乐的群众专业技能的培养。几年下来,学习声乐的群众什么专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且影响了群众学习声乐的兴趣,不利于繁荣群众文化。

(四)学习声乐的群众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声乐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受益终生。纵观近些年的声乐教学,群众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随着时间的增长,很多群众对声乐的学习欲望减退,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所以,一方面要自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画等提高他们的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技能,这样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能挖掘其身体内部的潜能。提高感受美、学习美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出积极的建设作用。

二、对于文化馆声乐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群众听。由于教师讲课缺少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感觉教师像在唱独角戏,群众基本没有学习的欲望,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尽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课堂,在课堂中穿插群众喜欢的话题,激发他们的激情,使得群众喜欢上声乐这门课程。这些方法的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群众的创新意识。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加强群众声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熏陶群众的品德,还能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开发群众的思维,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因此,加强群众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习声乐的群众的声乐质量。在文化馆的声乐学习中,群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其次是自身能力。声乐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要进行考核,入职后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达到与时俱进。

(四)改正不良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更多的注重学习声乐的群众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鼓励群众反复进行声乐的演练,并对错误的音调进行纠正,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也能历练自己的嗓音。在声乐中,吐字、咬字是基础,怎样发音准确,是声乐学习中最头疼的事。声乐老师要对发音环节进行专业的训练,通过一些更好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自己训练的目的,促进学习声乐的群众声乐水平的提高。让学习声乐的群众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7篇

(一)确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目标

在大学中对于声乐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是决定声乐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育者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主要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涉及对学生声乐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且要以声乐素质的教育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确立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应该把大学声乐教学与整体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声乐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

(二)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制定声乐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社会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同时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一对一教学、交流课、集体课等,进而创造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进行交流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将多样化的课程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对声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等。

(三)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其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各大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院校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展声乐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平台。比如:统一院校的声乐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就彼此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加强对声乐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进行原创,促进其进行积极的声乐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与声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大学生去小学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以声乐表演的形式探望老人等。

二、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进步。现阶段,声乐艺术普遍存在于社会与人们的生活中,各大高校对于大学声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大学声乐教育中,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大学声乐教学负责人员应该做好确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目标、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以及加强声乐的实践教学等工作,同时还应该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大学声乐教学的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其特殊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实现。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声乐培训班 群众文化 公共服务

1.社会声乐培训班的办班形式及培训内容

目前,存在的社会声乐培训较多。其办班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一是少儿培训班;二是青少年考级培训班;三是艺术专业高考培训班;四是成年人或老年兴趣爱好培训班。在内容上,少儿培训、青少年培训与高考培训,一般都是以独唱培训为主。成年人大多也是培训独唱,老年人主要是以培训合唱为主,极个别有基础的老年人也培训独唱。它们主要的教学内容,共性上表现为:视唱、乐理、发声、演唱、台风等。

2.社会声乐培训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2.1提高群众艺术修养

无论是哪种培训,都会在声乐知识、演唱技巧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在那些充满积极、向上、感恩等歌曲的熏陶中,学习美、欣赏美、感悟美并切身地提升(自己的内在)美。同时,演唱对于个人形象的严格要求,也会激发个人的潜在优秀气质,实现了人们陶冶情操与文化艺术修养发展和提高。

2.2丰富文化生活

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乐谱、歌词,还是乐理、演唱技巧本身,他们用特殊的符号承载着时代精神,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声乐更具有培养高雅志趣、开发智力的作用。其实,从人们对于音乐胎教的热衷,也可以看出声乐的功能。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忙碌的工作后,声乐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文化体验,对老年人更具有文化充实生活与养老的功能。

2.3打造和谐正文化环境

声乐是一种演唱者和听众情感共鸣的歌唱艺术,无论歌者还是听众都是在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与控制中,追求声乐对人积极、有益、正面的效果。如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地方电视台的红歌合唱或联唱比赛等,在让人享受歌唱力量的同时,更营造了一种团结、和谐、感恩、努力进取的正文化氛围,使得爱国、拼搏、关爱等成为一种自觉,发挥文化的引领、教育与推动发展的作用①。

2.4传播传承创新民间资源

声乐作为一种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无论学习者以什么样的目的去学习,都有着热爱的共性。学习者丰富鲜活的阅历及其自身就是丰富的民间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会成为他们激发灵感的源动力。有些学习者感悟创新,有些教学者发现创新,都会把民间那些代代相传的优秀作品演绎成新型的群众性文化,引导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①。

2.5强健身心

声乐作为一种歌唱活动,首先,需要健康的身体,如此,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表现出声乐该有的韵味;其次,作为情感艺术的一种,学习者多是感情丰富的,需要有稳定的心理。特别是在经过专业的培训中,声乐不仅提高了学习者自身的肺活量,而且通过对气息的控制,学习者也学会了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进而养成保持平衡身心的习惯与胸怀。另外研究证明,声乐在健脑、防病治病等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3.关于如何发挥社会声乐培训班对群众文化促进作用的建议

3.1加强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虽然,声乐培训班有着多种正能量作用,但是,相对于办班者而言其逐利性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社会上会出现乱办班现象,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教学内容、教法等不科学,甚至存在着低俗现象。甚至有些培训班极个别教师素质低下,与学员有着不清不楚的个人关系等。因而,作为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声乐培训班的监管,对教师的任教资质、师德考核、场地安全等方面,都要实施动态化常态化的监管。

3.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群众文化,需要一定的平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和提高服务效能①,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步骤。作为政府就要克服困难,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努力。一是,积极创新体制,开放现有公共设施。如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少年宫等。二是,开辟新领域,如划出公共区域作为定点活动区域,如城市的立交桥下、社区广场、社区较大的闲置室内空间等、其他单位暂时不用或多余的房间等。三是,专门建设相关的硬件设施,供其活动,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3.3建立与完善激励制度

除了办班者的利益驱动与学习者爱好内需外,作为政府也要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激励措施要及时跟进,保护动力催发潜力。一要奖励那些培训成绩突出的办班者,只要其培训的学员在相关的比赛中获奖,即可以给予荣誉或物质的奖励,如先进单位等,或者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等。二是奖励那些优秀的学员。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引领更多的人去学习与丰富自己,把群众文化的维稳、丰富、强健愉悦身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营造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①。

3.4挖掘、搜集与整理民族声乐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民间的珍贵声乐素材或作品逐渐失传,通过这种培训活动,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运用教师的敏感性去挖掘、搜集与整理那些民间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用现代化的手段把其保存下来,进而去开发创新。另外,这种零距离“接地气”的教学活动,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①原则的最佳体现。如此,才会为优秀作品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覃妮.对群艺馆声乐培训教学法的改进———基于音乐文学的立场[J].现代企业文化, 2010,(15)

[2]劳艺,劳丹.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15(1)

[3]于琦.声乐学习中心理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2004

[4]张璐.谈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5]姚青.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2000(02)

[6]陈充.浅析声乐学习中的情绪调控[D].河南大学,音乐学, 2009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9篇

就培养目标来说,声乐表演专业与声乐教育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同时又有联系。所谓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从而使授课对象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层级性,即从上到下依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具体到声乐相关专业来说,无论是声乐教育专业,还是声乐表演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培养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相关专业教育与培训,从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师资力量。因此,从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能够看出,声乐教育专业相比声乐表演专业来说,更加具有“师范性”,即更加重视声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相应的,对于接受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来说,其培养合格后,主要从事的工作为声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如大、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相比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声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有“表演性”,即通过专业的培训与教育,从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从事声乐表演职业的人才。相应的,接受声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员,其培养合格后,主要从事的是声乐表演方面的职业,如各演出团体或各文工团的专业歌唱演员等。

二、教育重点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明确其培养目标之后,首先要明确的是其教育重点。只有抓住了相关专业的教育重点,才能更好地满足其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基本歌唱水平与技能,从而满足学生今后声乐教学工作的需要。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坐着唱”的培训方式。所谓的“坐着唱”,通常是指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自己能唱能弹以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声乐教学法,这也是与声乐表演专业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相应的,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专业声乐表演人才上。声乐表演专业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不同于声乐教育专业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教育重点的地方。根据学生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活动。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气质、洒脱的表演习惯以及从容的演唱心理。

三、授课形式

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与其他专业的授课形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个别课、小组课以及集体课。在此基础上,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两者自身的授课形式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声乐教育专业的个别课以声音技巧训练和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为主要内容。这也符合上文提到的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重点。而声乐表演专业的个别课则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为主要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嗓音条件、表演风格、演唱气质、舞台台风以及音域范围等等自身因素,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唱法。声乐教育专业的集体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为授课重点。通过声乐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完善的声乐知识理论架构,从而为学生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而声乐表演专业的集体课则以声乐艺术表演理论为主要内容。声乐艺术表演课主要是任课教师围绕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所涉及的表演形式、表演原则、表演特点、表演基本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基础理论水平。同时,在集体的授课条件下,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心理素质与舞台表演气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克服恐惧,为今后从事声乐演唱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教育专业的小组课是属于师范类的专业课程。声乐教育专业小组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来培养学生音乐理论的讲授水平以及声乐演唱的教学水平。通过小组课的相关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自己所学的声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全面地声乐演唱技巧。通过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他声乐唱法的特点与技巧,这有利于提高声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虽然同属于声乐类专业,但是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重点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独特的声音条件与声乐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当然,由于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同属于声乐专业的范畴,因此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声乐培训教学范文第10篇

当今,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去学习少儿声乐,然而少儿声乐教学环境还处在发展阶段,社会上的声乐培训机构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少儿声乐教学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少儿声乐教学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少儿;声乐;教学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声乐类培训机构,或者专业的声乐教师那里进行专业的声乐培训,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声乐,掌握一种艺术技能。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笔者谈谈对于少儿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性别表演化教学

少年儿童心智以及生理发育不健全,对于性别审美存在一定的误差,许多少儿声乐学习者分不清楚什么歌曲适合什么性别的人演唱。这个时候,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比如,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少儿声乐男学生,在跟我学习声乐演唱之前演唱的是《小背篓》。另外笔者在国内一档综艺节目当中,看到一个11岁少年演唱《春天的芭蕾》,这种错位的演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男生女性化以及女孩男性化的现象发生。男孩应该演唱《小小少年》《中华好儿郎》等少儿声乐的优秀作品。声乐的性别教学成功后,就应该要加入表演化的教学,从而升级为性别表演化教学。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锻炼学生的性别表演及性别美感,肢体动作要具有男性美或者女性美。声乐艺术本来就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艺术学科,许多家长送孩子学习声乐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声乐表演这种形式来锻炼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孩子的临场应变能力。所以说,正确的性别表演教学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读谱演唱以及视唱练耳的基础学习

国内许多少儿声乐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教授学生声乐的演唱,忽视了音乐学习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视唱练耳学习。目前,声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步骤是:布置曲目——回家听录音背歌词——上课看谱演唱——布置新歌。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孩子养成不唱谱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以后选择专业音乐道路,不唱谱的演唱会对其音乐事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还会让孩子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少儿钢琴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钢琴家詹姆斯•巴斯蒂安编写的《巴斯蒂安钢琴教材》,在每一个课程章节后面都安排了学生视唱内容,有的章节还有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像巴斯蒂安编写的这类钢琴教材,可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三、曲目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少儿声乐教材的改革

当前国内的少儿声乐教材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及更早时期的一些作品,虽然这些作品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但是缺乏时代感,已不能适应如今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曲目或者少儿声乐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儿歌作品

由于中国人口迅速城镇化,许许多多描写乡村风格的少儿声乐作品无法让学生理解。比如《捉泥鳅》《小燕子》这类的歌曲,虽然这些曲目堪称儿歌经典,但是少年儿童在演唱这类曲目的时候,无法理解其中的歌词意境,那么在演唱时就不会真实表达歌曲的意境与情感。笔者建议,将一些励志、积极的通俗歌曲或者流行歌曲改编为少儿歌曲,如《挥着翅膀的女孩》《蜗牛》《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这样即能满足少儿身心发展需要,又符合当今时代少年儿童的审美特征。

(二)儿歌曲目应该突出其教育性

5-11岁的孩子正值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他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包括许多不良信息。笔者2011年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实习任教期间,发现许多学生演唱内容低俗的网络歌曲,这种类型的歌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少儿学习声乐的本质与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美育这个中心点上来,让孩子在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快乐、热情,并建立良好的审美观,这才是少儿声乐的教学重点。

作者:王海清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范增.浅析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J].大众文艺,2011(3).

[2]李燕华.多样化少儿声乐教学模式实践谈[J].黄河之声,2013(1).

[3]范勇冠.浅谈少儿声乐教学[J].音乐时空,2015(22).

上一篇:文化建设设计范文 下一篇:基础中医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