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16 15:47:38

声乐基础

声乐基础范文第1篇

众多的声乐教师、声乐教育家对声乐基础教学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作为职高声乐教师,面临学生声乐起点低,或根本没有一点声乐基础的现状,除了借鉴前人的成果,还必须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在十几年来的声乐教学中,随着学习与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对声乐基础教学的认识逐步提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声乐基础差的学生

声乐基础差或无基础是职高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大致可以

分为带有顽固发声毛病入学的,这类学生在入学前受过一定时间

的声乐训练,但是方法不够科学或是模仿别人唱。声音条件好但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发声一无所知。还有一类为声音条件一般且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这些现象,都是职高声乐教学中无法避免的现实。对于这些学生,不能轻视他们,更不能嫌弃他们,放任自流。首先,要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教学的对象是人,歌唱训练包含着思想感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活动。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尽快缩短师生的距离,才有利于教与学的配合。其次,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声乐的信心,反复地对他们进行辅导,为他们精心设计训练方案,教会他们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声乐理论水平及识别能力。

二、准确、形象、通俗地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以形象的、通俗的、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学生歌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声乐教师的教唱意图。复杂、多变的声乐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实施的方法。这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活动为辅的唱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抽象的感觉,但在抽象的思维中,必须使思维“形象化”。教师就是要采取各种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感觉变得具体,学生才能较快地获得正确的感觉。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不同的学生声部不同、音色不同、个性气质不同。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注意观察学生在声乐艺术上的内在潜力,将学生的特点、个性挖掘出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

在教学中,按不同的问题,灵活而又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按不同的条件,挖掘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音色;按不同的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材;按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不同的情感。这都是一个好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唱与学唱的关系应该是紧密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的正确指导固然重要,但开发学生的悟性,对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声乐基础教学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是我们每个声乐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应坚持不懈完成的任务。

声乐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声乐 形式 方法

“声乐”是歌声与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结合,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进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针对声乐这门艺术来说,绝大部分声乐作品都是演唱者展示个人歌唱技巧的表演,而不是简单、抽象的模仿。因此,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持续时间不长且有文字作为歌词的声乐作品被称作歌曲。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它并不要乐器为之伴奏,紧清唱即可。因此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得以传承,进而发扬光大。

而学习声乐也对我们有着诸多益处。事实证明,通过声乐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对诗或者散文的认识,改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能力。通过学习声乐,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讲话能力,丰富言谈的音调并改善其读音,发展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促成好的身体姿势和形体动作的优美展示,进而有助于增强性格的沉着和自信,发展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也会有助于情感的通畅和理想的探索以及对个性的形成。下面针对声乐学习的几点看法,浅谈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几个方面:

一、歌唱原理及姿态

我们常用的声乐教学方法一般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在自己的额身体内建造歌唱的乐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笔者通常提倡使用非常简单的声乐理论来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的发声原则为以下的三点:

(一)小腹支持。声乐上所说的小腹支持是支持是指将气息运足,感觉气从丹田用力,丹田是肚脐下三寸。吸气时要将手顶起,鼻子深吸口气,感觉腰部股起,然后坚持住。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更是要懂得气息的运用。人们常说“懂得呼吸才懂得唱歌”。这虽然有夸张之处,但是却也说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义。

初学者可以尝试尽可能地张大嘴,将两只手的食指放在耳朵后方接近耳垂处,嘴要张到食指处是空的,即你按进去是软的为止,然后保持姿势发声。每次唱的时候都要使哪儿张开。刚开始时很难保持的,但只要能坚持,会越来越熟练的。

(二)打开腔体。在声乐学习和练习的进程中,打开腔体是是尤为重要的方式,这是发声的基本要求,即人们常说的打开声音。声音出路只有两处:口和鼻,打开腔体就是感觉声音是从眉心或从头顶出去的状态。而想要声音顺畅就要先调节好呼吸、深呼吸。轻松地吐纳气息,将气息由鼻腔吸入,自然地向上拉起小舌头和软腭,努力将气息送入小腹并保持住,腔体这样才能科学地打开。

(三)头腔共鸣。共鸣在声乐当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头腔共鸣则是重中之重。声音从声带出来,经过软腭到达蝶窦附近位置实现共鸣,然后通过靠前的咬字,也就是靠前的口腔共鸣共振,来达到鼻腔和额窦所产生的头腔共鸣,于是,靠前集中有了,开阔共鸣感也就出来了。实际上头腔是以后头腔产生的共鸣为地基的。接着依靠其余的发声方式来进行头腔的融合。

要想做到充分的头腔共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发呜母音练习。首先吸好气,唱的时候先吐一个“h”然后才发音,感觉像在发“呼”,唱的时候打开口腔,就是保持半打哈且的状态,然后走音阶。就象锻炼身体一样,没有哪块肌肉是不经常锻炼不经常运用就能结实健壮的,声乐训练也一样,当学会了声带和气息相互运用的平衡后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在单纯技巧方面,呼吸、气息的支持和供应是最重要的。把喉咙打开,使歌唱起来觉得放松,这就象肌肉的活动一样是可以学到的,并且是练声第一课就应该学的。呼吸的具体指导的方法,取决于教师,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两位歌唱者所用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它既有近似性又有个别性,但必须朝着同一目标去发挥。呼吸必须深而满,气息的支持与供应必须借助于强健的腹部肌肉,气息吐出所形成的音流必须有节奏地适合于所歌唱乐句的需要。

二、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

作为声乐爱好者或演唱者,不论她表演形式如何,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时的发声和平常说话时的发声是有区别的,讲声乐的发声等同于说唱就会导致声乐本身艺术性的缺失。所以单靠洪亮的说话声是不能适应声乐演唱要求的,我们必须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把发声锻炼成合乎情境、有持久力的声音来。

(一)语言的发声与声乐的发声。练声是使人体自然噪音经过锻炼,以适应与符合声音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歌唱呼吸必须有计划的控制不出声的换气,使乐句舒展连贯声音和谐,发声上说与唱不同,歌唱时音高变化较大,声带次数较多。声音共鸣说话保持自然状态。但歌唱需要保持共鸣,提高声腔美与音乐艺术表现力。

(二)纠正不科学的发声。经过训练的歌唱者,在发声中可以得到一种悦耳、动听的美声颤音(又叫做“声流振波”),这种最佳的歌声波动大致是6-7次/秒。有的歌唱者则是因呼吸肌群的张力控制不好,致使声音摇晃不定。这种不自然的颤动,严重的有如羊的叫声,影响了歌唱的表现力。

有的人不懂得用适合自己也适合歌曲情境的声音来演唱,以为只要按照原唱的音准来唱完歌曲就是唱好了歌曲,有的甚至一味的飙高音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唱功,这对于歌唱者来说是毫无益处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这种嘶声力竭的喊叫会使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失去了艺术韵味。

三、结语

声乐是门抽象的技术课,所以学习中应采用生活中最简单形象的手法,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让声乐学科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

参考文献:

[1]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蔡远鸿.高师声乐教学透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声乐基础范文第3篇

一、学会用气息支持歌唱

学生初始发声往往是不完满的,大都有“挤、卡、压”或者“虚、空、暗”等毛病。这些问题应让学生明白发声必须要有气息支持。我们观察小孩睡觉时的呼吸,会发现吸气、呼气的时间长短几乎一样。但歌唱中的吸气时间较短,呼气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声乐教学吸气肌肉组织在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吸入多少要根据乐句的需要)进行训练,也就是说有效的吸气并保持住,有控制地释放气的这部分肌肉组织进行训练。这一短一长的吸、呼动作,学生往往只注意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吸入,后者的发声进行则不佳,或者困难较大,因此,学生踏实地练习“快吸――慢呼”是必不可少很有效果的练习,一当掌握运用,发声就变得很容易了。

横膈膜是呼吸训练的主要部件,许多声乐文献中有三种呼吸方法:锁骨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在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呼吸方法不能满足歌唱需要,后两种联合使用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横膈膜呼吸,它是隔肌(横膈膜)与两肋、小腹联合行动来完成的。赵伯梅先生曾经说过:横膈膜处于松弛状态时,是一个向上凸起的半圆式肌肉组织,吸气过程就是横膈膜逐渐拉紧、伸平、中部向下坠。当胸部涨起,肋骨也随之挺起,肺部就装满了空气,肋骨上的肌肉能帮助的移动,这样可以使下部周围扩大。在深吸气时,胸部可以扩张到极大。空气经过气管及支气管,最后才到达声门与声带。在呼出时,横膈膜松弛,腹部肌肉收缩,这些收缩的肌肉使腹肌向里与向上推动,将松弛的肌肉向上推入,是内中的气息被排出,松弛的横膈膜便回返到原来半圆形式。这种动作必须调节得非常圆滑、松弛与收缩,且徐缓地进行。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吸气是由横膈膜控制的,呼出则由腹部肌肉控制的。①横膈膜的运动是歌唱的需要,怎样进行训练呢?⑴快吸慢呼: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小孩抽泣的吸气方式,就是快吸,在练习时,快速地吸一口气,稍做保持,然后慢慢呼出。此时回感到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这时横膈膜起着支撑作用,发声练习以发较短音为主(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一般在中声区内练习,让学生明白用气息支持歌唱发声的过程。⑵快吸快呼: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狗跑累了后的呼吸动作,吸气时腹部向后腿方向移动,呼气时向头部方向移动,这就是标准的快吸快呼,即“狗喘气”,发声练习以激起音为主,起音尽量简单、干脆、利索。让学生大胆地发声,即便是发出不满意的声音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敢大胆地唱出自己的声音。⑶慢吸慢呼:有了前面呼吸训练体会后,再做慢吸慢呼的练习就容易了,练习时心情愉快、安静,身体稍向后,两脚稍分开,全神贯注地慢慢地吸气,此时感到隔膜下移,随着吸入地空气增多腹部稍微突出,腰部周围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组织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使气息通畅地呼出,练习是以发长音为主,音域也开始从中声区逐渐向两边发展。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的力量是在横膈膜,呼出的力量是腹肌的收缩。练习呼吸需要有耐心,细心体会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吸气是横膈膜控制的,呼气是由腹部肌肉控制的方法。歌唱的呼吸训练是通过歌唱练习来发展的,在气息的保持与运用时应做到:让正确的方法成为习惯,再让习惯成为自然。

二、学会打开喉咙练习歌唱

歌唱需要将喉咙“打开”,即将喉咙做些细微的调整。打开喉咙主要是喉咽腔,使喉、口、鼻这些腔体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共鸣通道。为使达到歌唱要求,常用下列方法进行打开喉咙的训练。

1.“打哈欠”“叹气”打开喉咙

日常生活中,当人感到困倦时,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紧接着说“我想睡觉”,此时会发现声音变得宽大了些,和平时讲话的声音有较大不同。在教学中用此法启发学生体会这种感觉,是较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哈欠开得过头,因为开得过大,喉头有被向下挤压的感觉,发出的声音很靠后,声音黯淡,(有的学生这时听到自己的声音粗壮,以为这是喉咙打开,固执地在错误中徘徊,长此下去,引发声带病变)。所以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分寸,如有此问题,要求学生发出轻声明亮些的声音亦可,也就是说保持“哈欠”的感觉,朗诵地、吐字清楚地练习,声音进步是很快的。

2.寻找最方便的母音打开喉咙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发元音,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五个基本元音i e a o u(意大利语),前面两元音i e 在口腔的前部即门齿处形成,而o u 两元音在口腔的深处即舌根处,而a 元音在前两者的中间,学生练习时,常常出现困难,要嘛是声音太“白”要嘛是太靠后,声音暗而空洞,字音不清。遇到“白”者,要求i e 元音适当后移,i e 两元音出现“白”的现象较多,主要时声带过分用力,通过元音恰当后移可以的缓解。声音太暗大都表现在o u两元音上,可以要求发声自然些,声音位置高位安放,可以得到解决。为使教学顺畅,还可加上辅音进行练习,如mi可以帮助寻找“亮”点以及用哼鸣寻找“高位置”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由于学生有较大差异,选用学生最方便的元音,进行打开喉咙的练习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打开喉咙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打开喉咙的训练和呼吸训练是同时进行的,喉咙打不开,发音不畅,咬字不清(声母与韵母拼读所需的气息量),吐字不亮(韵母不纯而无漂亮音色),常常是呼吸问题。为结束打开喉咙这一话题,引用下面一段话:“‘哈欠’确切一点说是‘隐蔽的哈欠’是歌唱时,用来降低喉头位置,并使嗓音饱满,甚至不会唱歌的人也易于相信打‘哈欠’,的状态会使声音饱满,重要的不是‘哈欠’本身,而是产生‘哈欠’的那些器官的开始动作,它不但能降低喉头位置,并能改善咽腔形态,增加声门下压力,从而改善了口咽腔形态不佳和声门下压力不足而产生的音色暗淡”。②

三、学会过度音练习扩展音域

初学声乐的声音训练一般在中声区进行,当中声区建立了较好的声音状态后,应尝试音域的扩展。除少数有自然高音的学生外,多数学生从中声区向高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必须要使用声区转换的过渡技术,解决我们称为的过渡音或换声点。

1.喉咙的打开有利于过渡音的解决

黄伯春先生在《著名歌唱家谈精湛歌唱》一文中,帕瓦罗蒂语汉斯的对话,汉斯问:“当你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转移变化时,在喉咙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帕瓦罗蒂回答“我想那里有种有所收缩的感觉”。又问“喉部肌肉稍有加强吗?”答“是,但不是真正的肌肉(收紧)的力量,相反,我想有关肌肉必须是放松的,像正在打‘哈欠’……”。③打开喉咙就是利用打哈欠的感觉,使喉咙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稳定的喉咙才能练出品质优良的高音来,特别是男高音声部更是如此。法国有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杜普勒,“他发现如果将喉结向下稳定下来,则往高音唱能更宽阔,更洪亮,并使之上下统一”。④帕瓦罗蒂讲:喉部肌肉放松像打“哈欠”;杜普勒的喉结向下稳定,使声音统一。很清楚地说明“哈欠”对打开喉咙是最有效的方法。用“哈欠”练习打开喉咙容易得到兴奋、愉快、放松的感觉。喉咙是否打开了?男生从外部可以看到。女生则只能从声音判断。到了过渡音的地方,喉头的稳定才具有意义。因此用“哈欠”打开喉咙,用喉咙的打开稳定喉头,加上恰当的气息支持,过渡音就顺利解决了。

2.提高声音位置“面罩”有利于解决过渡音

为使中声区到高音区顺利转换过渡,中声区的声音应力求放在高位置上,所谓高位置即“面罩”。“面罩”就在颚的上方,是共鸣室,由所有的腔体如额窦和上颌窦等及额骨组成。⑤面罩共鸣作用很大,其声音透明、集中。由于声音 发出是在同一位置,母音(韵母)也就统一了,唱者会感到发出声音很容易。从中声区过渡高声区的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中声区切忌声音太粗、太重,音量过大,力求自然,柔和,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就容易许多。

解决过渡音的传统方法是:“掩盖”、“关闭”即中声区唱较为开放的a,临到过渡音加o进行过渡,即掩盖,尔后加u进行关闭。因为u母音喉头自然位置比较低,容易形成通道,声音容易上去,但在教学中用上述方法,有时也难奏效,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学生最方便的母音来练习过渡音,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渡音的训练是复杂的过程,它必须通过人体的喉、咽、口腔、鼻腔、窦这些共鸣体以及整个人体协调工作的结果。特别窦作为高音区的共鸣体十分重要。“只有具备高的‘2800’的胸声,才能产生真正的窦腔共鸣。”“这个共鸣体虽然如此令人难以捉摸,但能用控制喉功能的同样方式去控制它。也就是用耳朵,用过去的经验的记忆和诗意般的联想,学生必须学会倾听‘2800’,然后把它保持在他发出的每一个音”。⑥

结语

声乐教学工作和提琴制琴师一样工作,从选材到制作都是极其细致的工作,声乐教学面对是学生,学生是主体,为使自己教学卓有成效,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个案,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学校艺术生活绚丽多彩。

上述“学会用气息支持歌唱”“学会打开喉咙练习歌唱”“学会过度音练习扩展音域”等,文字表述只能一一道来,然而在教学中都是同时涉及,不可强调之一而忽略其他。

歌唱呼吸训练,为的是让学生用呼吸支持歌唱;打开喉咙的训练为的是解放喉咙,歌唱时好象喉咙不存在;过渡音的训练,为的是让学生具有宽广的音域和漂亮音色。

声乐基础训练是每位学生必经之路,师生携手共进,定有收获。

注释:

①赵伯梅.《歌唱的艺术》

②[法]R.于松.《歌唱发声生理学》

③黄伯春.《著名歌唱家谈精湛歌唱》

④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

⑤郎毓秀.《卡鲁索的发声方法》

声乐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专 声乐整体基础教学 概念 策略

一、中专声乐整体基础教学的概念特征

(一)教学方法

1.嗓音类别与声部的划分

一般来说,人的嗓音是具有极大的特殊性的,不论音色、音调,都各有不同,因而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中专声乐学生一般都处在青春期、变声期刚过的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不应该草率地为其鉴定声部及声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树立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的发声概念,在中声区进行合适的起音和气息支撑之下的连音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自然呈现出来的,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声部划分才是学生真正的声部划分,这时才能对他们的声音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根据学生的声音将其界定为女声高、中、低音,男高、中、低音声部。在后期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声音识别的正确性,才能确保声乐教学在中专阶段的基础性,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风格、特征与规律加以总结。

2.歌唱姿势与发声练习

在歌唱状态上,哼唱是一种良好的声音基础训练方法。哼唱训练,能够帮助初学者迅速进入到正确的带气息支持的歌唱状态之中,哼唱对于美妙声音的塑造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歌唱技能的培养,哼唱仅仅是一种基础方法,而培养正确的歌唱技能则必须从多种声乐教学方法着手。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声乐教学的整体观念与整体意识,然后严格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中声区入手,培养初学者中声区的声带和呼吸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为后期学生声区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声乐学习活动开展之初,要注意兼顾声乐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协调二者的正确和协调发展,然后再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加以培养和引导。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声音审美能力、听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然后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最后再指导学生不断地发声、练唱,切实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浓厚兴趣及对歌曲作品的分析能力与歌唱能力。

(二)教学语言

1.声乐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仅仅要利用专业知识概念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教学信息,同时还必须兼顾科学性与有效性。即教师展开教学时不仅要确保知识传达的准确无误,同时还要达到一针见血、通俗易懂的效果,在声乐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要确保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与逻辑性。由于中专声乐初学者通常为艺术中专学校的学生,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年龄上并未发展成熟,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必须要将语言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声乐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除上述声乐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外,声乐教学语言还应该具备规范性。声乐学科是一门较为严谨的文化学课,它有着自身特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要求。正因如此,在声乐教学当中切忌出现因滥用语言而造成语言准确性破坏的现象。其次,规范性作为声乐教学的标志所在,教师必须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来开展教学工作。

(三)课堂氛围

歌唱的整个过程受心理影响异常巨大,因此,在一个充满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营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然后结合教学目标任务展开的教学必然能够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充分感染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中专声乐整体基础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准确传达基本理念

通常,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他们并不熟知专业的声乐知识,如声带作用、歌唱气息、共鸣原理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对初学者加以重视,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后期教学。第一步教师应先向学生准确地传达出声乐的基本理念,通过基本知识原理的教授来帮助学生奠定声乐基础,然后再通过后期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找到声音与气息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必然会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尤其唱歌时的感觉很多都是难以复制的,因此只有展开准确的理论教学并加以正确示范,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生动的比喻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声乐特点,如婴儿嘹亮的哭声是胸腔共鸣、对墙体发声会产生气息的对抗特点等等。通过上述比喻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基本的声乐理念,很容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声乐的演唱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培养唱歌心理

众所周知,初学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习声乐的关键所在。声乐是一门讲究方法与技巧的学科,技巧运用是否得当、方法掌握是否熟练,决定了个人对声音的掌控能力。如果初学者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将会处于一个不断进步的状态,在后期的声乐学习当中也会有更强的信心。对此,教师在平日的训练过程当中不仅仅要重视声乐教学,对于学生演唱心理的锻炼也要格外重视,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声乐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杜绝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细致的锻炼计划,切实有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展开声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演唱过程当中的质量。

(三)重视规范示范的作用

一般来说,声乐的基础性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声乐的技巧性,但声乐的技巧性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做到正确示范。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并在师生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加以示范,达到启发学生的良好效果。如采用打哈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打哈欠这一过程中的呼吸感觉,并配上声乐样本予以示范,然后再通过课堂上的模仿、锻炼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呼气、吸气的关键点所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专声乐整体基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专业能力,采用规范的教学方法对声乐初学者展开科学、正确的启蒙教育,同时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切实达到中专声乐整体基础教学的良好成效。这对于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秋蓉.利用情感因素组织声乐教学[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2]陈晓.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音乐生活,2006(02).

声乐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辩证法;哲学

声乐艺术是演唱主体在一定艺术意识与心理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歌唱行为,以追求自由性、审美性与创造性艺术为目标的人类特有精神文化实践活动之一。声乐艺术的魅力不仅表现为其歌唱主题的多样性、歌唱风格的多元性、歌唱心理的独特性,更体现在声乐艺术的深厚辩证哲学基础上。

辩证哲学并非抽象晦涩的空洞理论,而是始终与具体的人类实践活动相结合,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实践,其中也必然充满了丰富的辩证哲学思想。我们只有从哲学的视野来审视声乐艺术,才能提高和深化对艺术认识和理解,才能增强和完善个体的艺术风格与艺术能力,进而塑造出更富审美感染力的声乐艺术作品。接下来,本文将透过对声乐艺术中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表现来揭示声乐艺术的辩证哲学基础。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在声乐艺术中具体表现在生理器官与艺术思维的对立统一、情感与理智的对立统一、真声与假声的对立统一等三个方面。

首先,声乐艺术是生理器官与艺术思维的对立统一。声乐艺术之所以发生,首先得益于演唱主体的生理器官,即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只有借助于各个发声器官,人才能实现其语言与演唱功能。若没有这一物质基础的配合,不管是呼吸节奏的把握,还是咬字吐词的清晰都是不可能的,声乐艺术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声乐艺术之所以可能,还有赖于声乐思维的作用。歌唱实践并不是人的发声器官的无规律无节奏的机械运动,而是由演唱者的特定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心理参与其中。声乐艺术之所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在于演唱者的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的异质性,而在于演唱主体在不同艺术环境中形成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心理的独特性。正是凭借特殊的声乐艺术素养塑造的歌唱技巧,才能将不同发声器官的运动协调为统一艺术演唱实践,即生理器官与艺术思维的对立统一导致了高雅、动听、美妙歌声的最终唱响。

其次,声乐艺术是情感与理智的对立统一。声乐艺术的成功既需要演唱主体的感性表现,从而向听众传递其丰富多彩而又变化莫测的内心情感,又需要演唱主体凭借理智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听众不仅能够觉知旋律的优美、唱词的动人,更能体会演唱者所要传达的人生启迪。如果过于沉溺于演唱情感的表达,会导致演唱主体因过分投入而陷入特定情绪中不能自拔,结果不仅不能合理的把握歌曲的音量、速度、音准,而且使得听众不能很好地体悟歌曲的内涵。另外,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与选择上,也不能单凭情感的喜好,而应结合理智进行决断。任何声乐艺术大师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

再次,声乐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强调真声与假声的结合也表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的基础与入门,声乐艺术的演唱魅力在美声唱法的高音与低音、强音与弱音、真声与假声等的的有机融合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众多周知,真声演唱都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在高声部分,全用真声会导致演唱主体过于费劲,全用假声则会导致歌声的单调乏味,缺少必要的艺术感染力。只有坚持真声与假声的有机统一,才是符合科学演唱原理的正确做法,惟其如此,才能造就甜美的音色、的音质与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同时还能呵护演唱者的发声器官。当然,要想熟练把握二者的平衡还需要演唱者的长时期的锻炼与磨合。

二、质量互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当事物的量变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突出的、显著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声乐艺术的学习集中的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规律。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演唱者做大量的前期积累,特别是乐曲的旋律、节奏与歌词,只有把这些都熟练地掌握于心,才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仍能够凭借着熟能生巧的惯性将歌曲演奏下去,而非中途断档影响全局。重要的是,只有在熟练掌握歌唱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声乐艺术技巧,才能在遇到不同风格的歌曲时能够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大量的基本功锻炼是提升声乐艺术水平的基础与前阶,只有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实现声乐学习中的质变。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声乐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集中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声乐艺术产生后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摸索时期,总结出了关于发声与呼吸之类的技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必然会要到现存表演模式的瓶颈,这是就需要演唱者打破常规,探索新的规律与技巧以走出困境。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在反思修正旧技巧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新的演唱技巧,这就是扬弃,即抛弃原有技巧中的不合理因素,发扬其中的积极成分,并增添新的特色,实现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与飞跃。

综上所述,只有深刻领会声乐艺术的辩证哲学基础,才能深化认识并塑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湖北人出版社,1986年版。

[2]付国庆:《歌唱中的思维方法》[J],《音乐探索》,2006年第4期。

声乐基础范文第6篇

声乐艺术之所以可能,还有赖于声乐思维的作用,歌唱实践并不是人的发声器官的无规律无节奏的机械运动,而是由演唱者的特定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心理参与其中。声乐艺术之所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在于演唱者的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的异质性,而在于演唱主体在不同艺术环境中形成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心理的独特性。正是凭借特殊的声乐艺术素养塑造的歌唱技巧,才能将不同发声器官的运动协调为统一艺术演唱实践,即生理器官与艺术思维的对立统一导致了高雅、动听、美妙歌声的最终唱响。

其次,声乐艺术是情感与理智的对立统一。声乐艺术的成功既需要演唱主体的感性表现,从而向听众传递其丰富多彩而又变化莫测的内心情感,又需要演唱主体凭借理智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听众不仅能够觉知旋律的优美、唱词的动人,更能体会演唱者所要传达的人生启迪。如果过于沉溺于演唱情感的表达,会导致演唱主体因过分投入而陷入特定情绪中不能自拔,结果不仅不能合理的把握歌曲的音量、速度、音准,而且使得听众不能很好地体悟歌曲的内涵。[2]另外,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与选择上,也不能单凭情感的喜好,而应结合理智进行决断。任何声乐艺术大师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

再次,声乐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强调真声与假声的结合也表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的基础与入门,声乐艺术的演唱魅力在美声唱法的高音与低音、强音与弱音、真声与假声等的的有机融合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众多周知,真声演唱都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在高声部分,全用真声会导致演唱主体过于费劲,全用假声则会导致歌声的单调乏味,缺少必要的艺术感染力。只有坚持真声与假声的有机统一,才是符合科学演唱原理的正确做法,惟其如此,才能造就甜美的音色、的音质与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同时还能呵护演唱者的发声器官。当然,要想熟练把握二者的平衡还需要演唱者的长时期的锻炼与磨合。

质量互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当事物的量变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突出的、显著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声乐艺术的学习集中的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规律。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演唱者做大量的前期积累,特别是乐曲的旋律、节奏与歌词,只有把这些都熟练地掌握于心,才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仍能够凭借着熟能生巧的惯性将歌曲演奏下去,而非中途断档影响全局。重要的是,只有在熟练掌握歌唱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声乐艺术技巧,才能在遇到不同风格的歌曲时能够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大量的基本功锻炼是提升声乐艺术水平的基础与前阶,只有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实现声乐学习中的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声乐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气息支撑;通道 ;共鸣;模仿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89-01

一、所谓的“唱“和”喊“

声乐基础训练中,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说到,别喊,要树立“唱“歌的状态和意识,而不是“喊”歌,那么,何为“唱“,何为”喊“呢?是不是会和学习声乐的时间长短有关系呢,初学者一般都是喊叫,而学习了一两年以后就不再是喊叫了呢?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项技能学习的训练需要时间的支撑和考验,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对一项进行巩固性的掌握。但究其问题的本质,只有在正确的歌唱意识理念的指导下,才能解决由”喊“到”唱“的问题。

初学者在发声训练中容易喊叫,发白声,即没有经过修饰和加工的声音。喊叫的主要特征是声音干涩,声音和气息是两层皮,二者不能有效的融合起来。从“喊“到”唱“的解决途径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声音和气息能够融会贯通,声音搭上气息、声音坐到气息上,二者合二为一。初学者运用气息的能力也比较差,一定要培养憋气和狗喘气的能力,憋气的目的在于训练气息支撑的持续性和气压的力度,狗喘气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腹部的运动状态,对歌唱中的换气以及歌唱技巧的灵活运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声音与气息的融会贯通也需要一个从生硬的对抗到完全融合和过程。歌唱训练中声音和气息的融合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需要有意识的让声音和气息发生强有力的对抗,在对抗中产生默契并融合。那么是气息推动声音呢还是声音往气息上靠呢?笔者认为后者更有利于初学者解决二者融合的问题,声音主动去寻找气息与之发生强有力的对抗碰撞更有利于低重心的气息支撑和歌唱共鸣腔体的打开,对于中低声区的机能腔体训练也更有帮助。

二、共鸣与音量的关系

声乐基础训练中应该合理运用共鸣腔体,声音音量的大小与歌唱共鸣腔体是否饱满要建立在歌者的演唱能力基础之上,更要依赖于所演唱作品的艺术审美要求,一味的运用蛮力为了增加音量的手法而获得强有力的共鸣是生硬的,不动听的,也是违背歌唱规律的。合理运用好的共鸣可以使歌者的声音音量增大,音色更加优美动听,同时也能使其演唱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靠前唱和靠后唱的问题

声乐基础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靠前唱还是靠后唱的疑惑,这源于声乐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也会时不时地进行往前唱或往后唱的习惯性口语表述。那么到底应该往前唱还是往后唱呢?客观地讲,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靠前唱与靠后唱只能说是不同的歌唱技能或者说是根据作品的演唱需要和审美的需要而选择的不同方式而已。

就歌唱的通道训练来讲,一般分为前通道和后通道的训练,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a,e,i,o,u为例,前通道的训练主要集中在a,e,i,三个母音上,后通道的训练则集中在o,u母音上。前通道的训练主要突显在高位置集中而明亮的音色,声音依靠上口盖的反射点和面罩笑肌的张力把声音往前唱。后通道的训练则要求充分打开歌唱腔体,保持较低的喉位打开喉咙,合理运用脖子的肌肉张力使得声音贴着咽壁爬坡式地松弛自如地进入后脑勺,在较深气息的支撑下,使得全身肌肉膨胀从而能够饱满松弛的歌唱。

四、模仿的问题

声乐学习中到底该不该模仿,怎么模仿?声乐基础训练中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一个声乐初学者而言,每一次的练声发声可能都需要老师去做示范,通过老师反复的示范才能使得学生对老师的声音的状态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感性的认识去模仿老师的声音,从而才能完成鹦鹉学舌式的师徒学艺过程。同样,在学唱一首新作品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作品的演唱经验和分析作品的能力,而不得不模仿声乐老师的演唱或者通过音频模仿某个歌唱家的演唱。

但是对于一个走向成熟的歌者而言,一味的模仿只能让自己走向一个非常极端的瓶颈,模仿只会让演唱走向死胡同,从而没有了生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反对模仿的。一个成功的歌者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演唱个性,鲜明的演唱个性特点会使演唱极具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才能够树立自己真正的演唱风格。因此,从必要的模仿到摒弃模仿其实也是一个漫长而蜕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个传承到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3]马拉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喻宜萱.声乐教学漫谈-歌唱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

作者简介:

声乐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发声练习;共鸣腔体;器官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以前听着别人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自己时刻就在想;要是自己也能唱得那么美,该多么好啊。后来才知道要唱好歌,除自己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外,还必须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但是怎样学习声乐呢?经过多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声乐的条件

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条件。

1、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2、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乐理也是学音乐的基础,学好相应的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键盘乐器基础: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3、嗓音条件: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歌唱同说话的生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说话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就不能体现歌唱的艺术特征。

二、发声的基础训练方法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就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或者用音阶或琶音似地乐句配上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已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练就纯净而具有音乐性的声音。

1、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演唱者服务的,通过发声练习来打开喉咙,使演唱者快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音色音域、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它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练习。它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有意识的练习。每条发声练习都有它的方法和要求。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会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或演唱者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把几个知识点或某个技巧难点拿出来,通过适当的发声练习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最终达到目的。

2、发声练习的作用

歌唱者在学习声乐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逐步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可见,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通过发声练习,能鉴别歌唱者的声部

从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这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发声歌唱状态中鉴定。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如果声音具备两个声部的特征就很难辨别了。所以对这类情况的鉴定,应该稳定而慎重,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在运用自如的声区内进行各种发声练习。经过长时期良好的科学训练,通过教师细心的观察研究,才能根据高低音和声区特点确定其声部。

(2)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正确打开喉咙

喉头是人声的生源体。在歌唱前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没打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发声方法。所以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才能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协调好各器官的运动,为唱歌做好充分准备。

(3)发声练习要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然而复杂难懂的发声原理如何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科学歌唱方法和间接的教学经验。在发声练习中,教师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歌唱的感觉,使其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而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运用一些音阶或琶音的旋律配合母音的发声练习,使歌唱者能熟练地掌握发声的位置,巩固歌唱的状态。在演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只有清晰地理解发声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

因此,要协调运用歌唱者的各个发声器官,使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演唱歌曲做好充分准备。

三、歌唱语言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

歌唱语言总的要求是:声母准确又灵巧,韵母形态保持好,自然适时来归韵,阴阳上去要记牢。轻重缓急须分清,语气语势处理好。字头必须咬准,但又不能咬死。当字头咬住后,应当自然及时地过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后,应当适时地收声归韵,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过渡自然、顺畅,成为一个整体。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翘舌”,“f”和“h”,“前鼻韵”和“后鼻韵”要区别开,声调准确。歌唱语言必须同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歌唱语言必须同灵活多变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才能收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勤学、苦练、多动脑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学习声乐时要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学习、思考、体会,并作好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回家后,要坚持每天按老师的要求练习,这是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成功是不会亲睐懒虫的,只靠在面授时练习一下的人是不会有长进的。

声乐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发声练习 共鸣腔体 器官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就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或者用音阶或琶音似地乐句配上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练就纯净而具有音乐性的声音。

一 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演唱者服务的,通过发声练习来打开喉咙,使演唱者快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音色音域、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它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练习。它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有意识的练习。每条发声练习都有它的方法和要求。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会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或演唱者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把几个知识点或某个技巧难点拿出来,通过适当的发声练习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最终达到目的。

二 发声练习的作用

歌唱者在学习声乐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逐步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可见,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通过发声练习,能鉴别歌唱者的声部

从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这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发声歌唱状态中鉴定。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如果声音具备两个声部的特征就很难辨别了。所以对这类情况的鉴定,应该稳定而慎重,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在运用自如的声区内进行各种发声练习。经过长时期良好的科学训练,通过教师细心的观察研究,才能根据高低音和声区特点确定其声部。

2.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

喉头是人声的生源体。在歌唱前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没打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发声方法。所以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才能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协调好各器官的运动,为唱歌做好充分准备。

3.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然而复杂难懂的发声原理如何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科学歌唱方法和间接的教学经验。在发声练习中,教师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歌唱的感觉,使其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而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运用一些音阶或琶音的旋律配合母音的发声练习,使歌唱者能熟练地掌握发声的位置,巩固歌唱的状态。在演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只有清晰地理解发声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

4.发声练习可以协调口腔内的发声器官,为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发声练习或歌唱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成为发声器官。根据它的功能作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分为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如何协调口腔内各个器官的运动变化,则是声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极大的难点。在发声练习中,各个器官的协调运用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发声前要吸气,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在发声歌唱过程中要唱出旋律和母音,咬字器官和吐字器官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夸张。敏捷是为了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美化声音。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情感和内容。同时,要恰当地用气息来支持,气用多了,声音就会大,气不足,声音就会断,所以一定要在基础阶段练好呼吸。最重要的是恰当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传得远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做到的。因为运用共鸣腔体的训练常常与其他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所以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从而获得圆润、丰满的歌声。

因此,要协调运用歌唱者的各个发声器官,使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演唱歌曲做好充分准备。

声乐基础范文第10篇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情感训练

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最终歌唱是唱情,是要用声音来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基于年龄和性格特点,儿童的声乐曲目通常是以反映儿童纯真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居多,很多时候他们在演唱儿童歌曲时,实际也就是在展现他们自身天真烂漫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要多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儿童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教唱《数蛤蟆》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孩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提问:“‘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老师要告诉孩子,蛤蟆虽然长得丑陋,但是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不吃水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里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了。通过这首歌曲,让孩子们认识到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在活泼有趣的伴奏音型下,引导儿童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本曲。儿童歌曲虽然以活泼的曲风居多,但也有很多抒情风格的曲子。如《我的好妈妈》,演唱本曲时,要通过对歌词的朗诵和旋律的配合,让他们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心疼妈妈的辛苦,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以后要好好学习,更加孝顺父母。通过启发,让他们在演唱时以情带声,使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本人认为虽然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只要通过老师形象而生动的启发,并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运用肢体语言示范等教学手法,还是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歌曲所营造的气氛和情绪,并能将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上一篇:声乐学习范文 下一篇:妊娠高血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