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20 11:21:57

声乐教学课程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非师;师范;声乐;民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63-02

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思考了一些关于声乐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陆续地把这些思绪整理出来,就是关于声乐教学课程的设计。

声乐专业:民声、美声

民声:非师、师范

非师:中国民族歌剧、民歌、古曲、戏曲、艺术歌曲

师范:以上五项、师范课(怎样给学生上课)

美声:非师、师范

非师:外国歌剧(各语种作品)、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歌剧、中国艺术歌曲

师范:以上四项、师范课(怎样给学生上课)

1.关于非师范专业(以下简称非师)的学生计划

①要以未来在舞台上能胜任工作为主,按部就班地学习掌握各类曲目,要准确精细地解释好每一首作品。

②要大量安排学生在舞台上的实践演出,目前我们的音乐厅大量时间空置,可进行周密计划后逐一安排各年级的汇报、示范、星期音乐会、月底音乐会、期中音乐会、各学年音乐会、优秀学生音乐会等等。

③要安排歌剧或音乐剧片段的排练与演出,聘请校内外表演艺术家举行讲座,举办大师班。

④安排表演与形体课(这个课时比例要增多),表演将要增加台词内容。

⑤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安排化妆课与服饰课。

⑥安排歌剧欣赏课(包括中国与外国)。

2.关于师范的学生计划

①大量浏览各类曲目,在难度技巧上以普及音乐教育水平为主,少涉猎高难度作品,各类风格的作品教学都要训练。

②要开设教学课程,指导学生如何教学,如何发现学苗,如何做最初级的教学工作。

③就目前各个行业都需要多少懂得素质教育,尤其是涉及到我们音乐方面的人才,我们要考虑给学生开设策划大型文艺演出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年终总结文艺演出。

④音乐欣赏课(各类音乐)。

⑤板书课(练习书法)。

在以上的前提下还可以更细化,设计出四年学生在每学期的课程,而且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都已选定自己的课程,故开学第一周就可进行授课。

3.关于学生学期演唱作品的设计

入学新生:第一学期五首作品;

第二学期十五-二十首作品;

第三学期十五-二十五首作品;

第四学期十五-二十首作品;

第五学期十五-二十五首作品;

第六学期十五-二十首作品;

第七学期十五-二十五首作品;

毕业班:第八学期五首作品。

以上是非师专业的学生作品安排,每位学生各学期还要自选五首作品。

师范专业可酌减到十首作品,自选二-三首作品。

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安排食宿、熟悉大学生活、军训、调整基本功、适应新任主科老师,故选择必唱与自选各五首(师范自选二-三首作品)。

第八学期毕业班准备论文,音乐会毕业实习等等占用大量时间,故安排必唱与自选各五首(师范自选二-三首作品)。

关于声乐专业的作品类型也要每学期分布均匀,师范类要在三年级上学期设立为期二年的教学课。

四年学习按规定的必唱曲目可积累一百首作品(师范专业八十首),自选作品积累下来就是二十首(师范专业十六-二十四首)。

4.关于学期期末考试之设计

学期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和老师整个学期的教学成果,所以考试曲目应从每个学年必唱的十五首歌里面,抽签演唱进行考试。另外还要从自选的曲目中抽签参加考试,这使得学生既学习了规定的技术技巧性,又学习了跟随时代特点的自选曲目。

5.关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设计

仅仅是从十五-二十首作品里抽出两首歌进行考试、打分,这样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我们培养的是个适用于未来的舞台与讲台及社会各大事业、企业单位的艺术骨干人才,所以单一的两首歌的演唱,无法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各式各样的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去完成对学生考试的核定。

①演唱好必唱与自选的作品只是总成绩的一部分。

②音乐会与社会实践演出及各种示范,汇报等,音乐会、演唱会也是总成绩的一部分。

③排演歌剧、音乐剧、戏剧等等的片段也是总成绩的一部分。

④表演、形体、台词等辅课程也是总成绩的一部分。

⑤每学期学生要写一篇实际体会的小文,进入总成绩。

综上所述的五个小问题,共同组成了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以上是非师专业所订制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而师范专业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十首-十五首的必唱与自选作品中选两首作为考试成绩的总成绩之一。

②由于师范专业是未来的老师的培训基地,所以教学得的成绩也要进入总成绩。

③关于组织与大企事业、工厂、公司、机关团体的互助协作,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并进入毕业总成绩单。

综上所述的问题,最后形成学生的总成绩(其中最后一项进入毕业成绩)。

另外,建议艺术类的考分或设定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或设定分十制的统一标准,并形成文件做到有规章制度的评分标准可查。

严格执行考试纪律,严肃考试考场秩序,要给学生以严肃、专业、正规的影响(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是对我们国家未来的负责,更何况我们是“师范”大学),不要为节省时间而随意削减考试曲目或不完整地演唱,严格规定除去主科老师不可参与打分以外,每位教师均参加考试,特殊情况提前报学院里特别批假。

公开计算分数,不要为节省时间而不当场评定分数,要现场打分并报出最后成绩,这虽浪费时间,但却是比较准确和公正的(这个工作可委托学生会派学生优秀骨干协助完成工作)。

有学生因为生病等意外情况不能参加考试时,开学予以补考要严格按照本学期期末考试设定的内容考评,要有五人以上老师评定,如果成绩不合格者不予通融!

当学生毕业时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时,可酌情补交学费再修,经过再修之后,仍未达到水平与未完成教学任务都不予毕业,按肄业处理。

建议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加课到一节为好,目前半节的时间不够开展教学,可把师范专业学生的声乐与钢琴专业主修课程增加到一节。

应该与体育课教研室研究,对学生的体育达标课可否科学地设定达标课之时间。因为在历来的达标课之后却有大量的学生反映,一个星期之内的声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新生的军训也因学生大量的体能训练与口号的大声喊叫训练使得不少学生嗓音格外疲劳并病发声带病变或嘶哑,需经过长时间的禁声休息,才可恢复过来,而我们军训之后直接进入教学工作,这会带来很多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建议学生在军训期间可否多少注意这方面的设计与安排?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

声乐课程教学是教学方法、形式、思想、原理等方面的一种高度概括。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融洽师生关系,使师生在课堂上密切配合,对于艺术生潜质的发挥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声乐技能、技巧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也对指导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轻理论,重技能。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对基础性声乐理论的发展重视和研究不够,经验性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轻理论、重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导致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歌唱的技能和技巧,但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仍然存在。例如,口传心授教学模式便于学生体验和模仿,因此,在传统的声乐教学占有很大比重,是声乐教学惯用的一种工具和方法,但这种方法却阻碍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讲解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学环节。讲解式教学模式目前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也非常广泛。教师在教学中的分析声乐作品、对于乐理知识的讲解、新内容的传授等教学活动,都需要通过讲解。但讲解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学环节,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掌握。

(3)问题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组织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相互进行讨论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的思维在有目的的讨论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散,并且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问题式教学模式经常在教师的运行理念中出现了偏差,问题的设定和解决仍然是教师在完成,却没有重视学生的参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使其在声乐训练中灵活掌握唱、奏、听、舞的相关理论和技巧知识。

二、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理论对于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效果。它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中都渗透着,并且对于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具体到声乐教学中的讲授法和口传心授法,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方面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

2.教育观念与价值统一

以前的应试教育和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深刻表现。实际上,教学的出发点在某种层面上就是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和有机结合,因而我们实施的声乐教学也自然地就是为实现音乐教育观念和价值两者的统一进行努力和实践的,这也将会影响构建声乐教学模式的思路。

3.学科内容与结构结合

学习类型多种多样,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乐理的学习则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符号,键盘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间接的感性材料,学习声乐需要学生直接参与,对于素质能力和水平不一的学生进行施教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种方法交替使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声乐活动中,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歌曲引入声乐课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歌词或旋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恰当地演绎所学歌曲等。在声乐实践中,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灵活运用了在课堂中掌握的声乐基本技能、基础知识,通过幽默地、有意识地开展活动和表演,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声乐实践活动中来。

2.情境再现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营造情境,带动声乐与多媒体之间互动。刺激人听觉的包括声音的不同和大小、味觉的强烈与否和视觉的冲击力、嗅觉的灵敏度、触觉的强与弱等各种介质的综合运用与互动,在气氛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摄取多媒体反馈的信息,师生在多媒体的氛围中都能全身心投入。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自然更接近,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声乐蕴涵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学生喜欢轻松、愉快、平等的情境氛围,只有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声乐情境,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创造轻松、和谐、愉悦的音乐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愉悦的活动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这对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引导他们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的课堂中,提高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和思维活跃性[1]。

3.个性化声乐教学模式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来源,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兴趣、知识、表演经历等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认真分析,进行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特点[2]。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需要有关老师把调研材料和学生实际情况放在一起认真分析,要具有针对性,不可全盘一个模式,将学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要制定出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之间定期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并对采用的声乐教学模式定期进行检验,真正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式,以便制定个性化的声乐培养计划。

4.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师用种种方法来鼓励学生,让他们自觉学习,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那么声乐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课的特征是让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从而能够直接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合作并相互交流,其组织结构包括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活动形式既可以是交流、讨论、调查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设计,其活动方法要符合所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他们精力集中,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选择运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声乐学习和能力发展。教学模式运用的效果,必须是既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演唱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修养。

参考文献:

[1]韩尚晏.音乐教育中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0(33).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3篇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意义,指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

中小学;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引言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注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

二、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艺术教育,在此情况下,音乐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乐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1]。中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是非观念不明确、辨别能力较低,而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可以提升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措施

第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中小学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2]。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当推荐其收听一些与声乐有关的音频资料,像:唱片、VCD、DVD录像和音乐会录音等,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著名声乐家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声乐家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高尚精神,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声乐教学的目的性。处于生长阶段的中小学学生,嗓音、声带、音色和气息等并不稳定,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训练方法,以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好、音色漂亮、音准稳定的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发音技巧,不断提高其声乐水平,以促进其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对于身体素质较差、音色稍差、音准不稳定的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加强基础训练,并且精心挑选经典的歌曲,以训练其音准,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声乐学习环境。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的差异,会给声乐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有利的声乐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3]。与成年人不同,中小学学生的声音处于高声区,所以,在练习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自然音阶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固定的应高,使发生部位从高声区降低到中声区,最终拓展到低声区。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声音音量,促使学生把握好演唱的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适当予以点评,积极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中小学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所以,在声乐教学好动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在播放歌曲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歌曲的产生背景、旋律节奏以及歌曲大意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充分理解和掌握歌曲,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演唱歌曲,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培养消火栓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于宁 单位: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鹤.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声乐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6(06):100.

[2]巴桑卓玛.中小学声乐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2010(10):44-45.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4篇

声乐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以小组课、个体课、集体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同学校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多样化,差异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高师声乐教学,提升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声乐课程教学理念、集体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实践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认清其重要意义,并抓住其建设的根本规律,进而不断改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高效性。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引言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以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相互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其中声乐集体课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较为新颖且最有争议的一门课程。在不同高等院校中,声乐集体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声乐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产生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探讨声乐集体课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完善声乐集体课的体系建设,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对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发展过程

(一)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师需求缺乏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与参加高考人数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艺术报考人数,是逐年增加。于是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美术、音乐等热门艺术专业课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艺术类声乐考生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想接受声乐艺术教育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计划着主修或选修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而许多院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已不满足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为了调整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学校会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开设声乐集体课让学生集合起来进行音乐学习。

(二)非音乐专业院校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矛盾

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学生在对自身全面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期望能够接触其他各种技能或者新知识,以改变自身较为单一的兴趣,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潜力,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一门声乐课程,尽管一些综合类的,非艺术类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声乐课程,但学校在音乐教师方面因其专业性强,人员配备少。于是学校为了满足所有学生能够学习声乐知识的要求,增设音乐教学集体课程。

二、高师音乐集体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是一种创新的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集体课的开设在教学模式上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它改变了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声乐艺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院校的教学空间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施的应用,不仅有效整合了教师资源,还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师生更快、更准地了解国内外音乐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并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二)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使得声乐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性、实践性、欣赏性等相结合,同时也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的发展。

(三)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增加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声乐技能与音乐理论、歌唱能力与表演艺术、作品与创作背景更好地融合,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演唱技能的掌握、表演能力的创新意识、人文修养的培养以及声乐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声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音乐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歌唱状态,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后,学生上课的时间增加了,教师的讲解也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自己的歌唱状态,掌握老师示范的音乐技巧,并积极主动去思考和练习。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评比等多种途径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声乐歌唱水平和声乐知识。

三、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

(一)改变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

以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声乐集体课程是以集体课为教学方式,是高师声乐教学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新时展的需求。它改变了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对课程结构向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偏重技能性的学科向人文艺术综合性学科的转变,全面诠释了基础声乐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明确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声乐表达的过程离不开朗读的技巧,朗读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可以让声乐充满情感体现出声音的美。拼读可以辅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发声.声乐的表达是语言技能与声音技巧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拼读和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在声乐集体课中,把对中国诗词歌赋的朗诵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和师资资源,又解决了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问题。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化

教学内容是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关键要素,在提高学生综合声乐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样化、丰富化的:

1.完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在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中,声乐教师所具备的丰富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熟练的声乐技能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声乐方面的特点,并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引导。

2.引入多样化的区域性声乐作品,分析中外声乐文化差异性及发展历史

“音乐没有国界”,是区域性的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最终情感是相同的,是不同区域的人都能感受出来的,但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表达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有音乐艺术及文化差异。通过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身对更多不同风格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了解。此外,声乐集体课也要通过选取几个代表那个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来了解中外声乐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声乐作品的风格与唱风。只有了解了声乐的发展史及不同时期的声乐风格才能更好地去表达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声音技能与语言相并重

声乐的表达过程是声音技能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过程,缺一不可。声乐集体课所面临的学生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他们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统一语言基础,就难以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他们对音乐语音的精确把握。因此,在传授声音技能的同时,增加朗读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为今后歌唱的训练打下夯实的基础。

4.参与音乐作品的鉴赏

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及修养的提高来自于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了解。因此声乐集体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

5.树立学生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观念

声乐集体课毕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以往接受较多的基础音乐知识是通过传统的“一对一”或者个别课以及小组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对这种声乐集体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不能完全接受。这时,我们学校或者教师在授课前要跟学生讲明声乐集体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认识,为以后的个别课及小组课上学习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声乐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声乐课教学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一个人教学及组织课堂教学向声乐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而声乐集体课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最为复杂、最有争议的声乐课程教学改革,它的开设使声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和探索声乐集体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孟宪红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高校声乐集体课之我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2]史一丰.谈高校声乐集体课教学[J].歌海,2008(1).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综合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15-01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五部分艺术领域内容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是: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关于艺术领域音乐课程体系中分支,是音乐课程体系中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在儿童歌曲的演唱能力与技巧,歌曲表演能力和音乐课程中技能型课程综合运用能力。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目标现状分析如下:(1)教学目标具体内容设置单一。(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2.2 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声乐作品分析与处理等,仍然套用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未形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方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法。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大班式教W、集体教学模式,不采用个别课或小组教学。

2.4 生源情况。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特点: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一般是初中毕业或者是未毕业的学生,当前的中职学校基本采用"无门槛"入学政策;二是理解能力较弱,由于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沉淀较少,对作品的内涵理解程度较浅;三是音乐素养薄弱,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是空白状态,因此在上声乐课时还需讲授乐理知识,严重影响课程的正常教学。

3.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综合式教学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专《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模式、课堂设计三个部分进行构建。

3.1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综合性教学必要性:一是区别于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通过教学目标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与社会市场实现无缝接轨。三是明确教学内容,摈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形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四是明确教材编写实用性与规范性,摆脱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材的束缚以及狭隘性,拓展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以及学科间的融合性。五是明确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再以大班教学为主。六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游戏性。

3.2 《声乐》课程怎样采用综合式的教学模式。《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包括集体授课、小组实践课、个人实践课等,如何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并有效实施呢?

第一学期采用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课是将大班学生进行分组, 每周安排一次授课时间,主要内容是解决歌唱中表演出来的共性问题,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大班课主要是系统地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剖析,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审别他人与自身,尽快调整良好的歌唱状态。第二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小组教学为辅,重点辅导即个别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上个别课,经过一个学期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声音的个性逐渐明朗,嗓音条件好,表现力强,对声乐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实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因材施教。第三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教学内容与第一、二学期不同,主要是声乐表演训练为核心,每节课安排学生即兴演唱,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讲解、分析,由此锻炼学生歌唱表演的艺术性。第四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实践课,应该突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性质,以培养学生声乐教学活动能力为主。

3.3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大班周学时数为2,共90 分钟。课堂设计如下:

(1)发声练习(10 分钟): 发声练习曲可根据教唱的曲目需要而定, 包括放松、技巧、气息等,练习的过程要说明练习的要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以达到较好的歌唱状态。

(2)声乐基础训练(20 分钟):包括声乐作品识谱、练唱,主要是解决声乐作品中出现的特殊节奏型、音准、歌唱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3)声乐作品分析与表演(15 分钟):通过歌词、调性、旋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思想感情。根据分析内容进行动作设计,由学生个人完成,要求在演唱时表情、动作与作品吻合,学生表演后进行集体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尽量肯定学生优点,适当点出不足,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表演意识、舞台感、自信感。

(4)幼儿歌曲演唱基础训练与作品演唱(10 分钟): 由于幼儿歌曲作品一般旋律较平稳,歌词明了生活化,容易理解,因此学唱时间短些,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动作设计。要求学生够背唱出所学的歌曲旋律, 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5)幼儿歌曲作品表演(25 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要求利用教室内现有的道具创设歌曲表演的舞台环境,设计人物角色并构思表演动作,动作尽可能根据幼儿特点进行编排,自行安排一人弹钢琴伴奏歌曲。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

(6) 对表演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后教师进行评价,最后小结本次课。

4.结语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声乐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正确合理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声乐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极强。当前, 声乐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和音乐院校开设,从教学目的来看,师范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教好声乐,这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一定每人都是歌唱家,但是必须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音乐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则大为不同,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使用各种乐器等,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不是特别需要掌握的。由此看来,两种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学的目的有所差别。但是我们看到,当前存在一种现状,即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基本与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一致,从课程的安排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基本相同,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范院校是否有效,值得商榷。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教学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使得其不仅学会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等,还必须学会传授上述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声乐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为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指导工作,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课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教学方面,我们发现,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即很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对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有清晰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教授,很难掌握声乐的理论、演唱的技术。尤其对于师范院校中的学生来说,与音乐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接触声乐知识较晚,对于怎么样发声、怎么样唱歌有所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生活中发声的惯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从最为基础的发声练习开始,建立歌唱的声音概念和发声运动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一方面掌握丰富的声乐基本理论和全方位丰富的声乐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敏捷的辨别声音的耳朵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发声及时进行纠正。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钻研,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教师既要学习新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要深入钻研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同时,为了提高自身在声乐课程领域的业务水平。第二,强化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将学生尽快成为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基础、努力程度以及声乐天赋的不同,每个学生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声乐发音正确程度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如何让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在每次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要结合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做出评价。并对照自身的教学与活动指导过程中予以分析,及时发展问题并予以总结,探索有效教学的方式,将声乐理论、正确发声方式等简明扼要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教学手段灵活有效,能够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将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为自己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不仅是一门声乐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教育学课程,不同于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演唱得好是专业特长,能够教好学生则是他们的责任,这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结构要更宽更合理。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管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当前声乐课程,必修课在一、二年级开始,主修课在三、四年级开始。必修课的开课形式为集体课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主修课开课形式为个别课,主要要求能演唱有―定难度的作品,对于声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为未来到课堂上教授课程打下基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如下可以优化之处,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在现行的体制中,学生在对应的年级学习一样的内容,无论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最后能够顺利升到上一个年级。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滥竽充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主修课,逐步学习比较有难度的作品,提前接触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继续在必修课程中进行学习,达到必修课程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学习主修课课程,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单纯以年级进行区分。第二,考核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区分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其考核的主要方式在于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掌握情况;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该考核声乐教学基础知识,并采用实际教学的考核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除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可以适当教授中等师范院校和中学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模拟教学,并指导学生之间互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在声乐艺术中,声音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通过刻苦的训练、科学的教学,坏嗓子是可以变成好嗓子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原理中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理论课教学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声音训练课的原理、原则、要求等的讲解。讲授艺术的要素是:既要讲授内容充实,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例证生动恰当,趣味性强。同时,论证合理,易于接受,在得出结论之前,最好启发诱导学生试作结论,以收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之效。第二,训练教学。训练教学是指教师在声乐训练课中的教学方式。训练艺术的要素是:一要选择练习曲目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一听就爱,就想学;二要教师范唱生动感人,并可慢速,使学生得其要领;三要练习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四要“微笑教学”“平等练声”,上演成功的“师生二重唱”;五要纠正学生发声弊病时可采取教师学唱夸张法,把学生的毛病置于“放大镜”下乃至“显微镜”下,使其发觉、认同,以利纠正。第三,语言教学。无论是讲授还是训练,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语言艺术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有力工具。语言艺术的要素是:一要准确精炼。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也不要说废话;二要规范标准。要说普通话,不要说“这个”“那个”“那么”“然后”等赶时髦的话;三要生动幽默。要用巧妙的、出入意料、引入发笑的双关语、歇后语和比喻、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话等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如用“打哈欠”状态比喻发声时喉咙张开的姿态,用“叹气”的感觉体会低声区的气息流动,用“笑”的肌肉运动提醒颧骨和面部肌肉的积极运动等等;四要富有节奏感。声乐教师要懂节奏,使语言具有音乐美与节奏美,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都要十分讲究,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字调”和“催眠腔”。第四,组织教学。笔者在课程中尝试让学生上台扮演教师角色,使得其既学会唱歌,又学会怎么讲教授唱歌。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组织与课外辅导组织,都要讲究技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课程教学的节奏。

四、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被动的进行接收,教学的效果令人堪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意义强调把知识从教师声音中传送到学生的声音中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参与者、活动者、学习者与收获者。声乐教学的目标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自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声乐课程中的目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尽管不能熟练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等,但是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让几个学生一起进行声乐学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呈现几何数级别的增长。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恰好就是一种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搞好声乐教学的前提。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如果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让学生既充当学习者,又充当教学者,使得他们既学会学习声乐,又学会如何教授声乐。第三,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声乐教学的课时紧,教学活动需要讲求一定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观察、思考、研究,总结出相对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同于完全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和教学观。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容易,其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声乐教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修养,但是如前所述,当前学生基本声乐素质还达不到以上要求。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相关的指导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实现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8).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

一、声乐课程教学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施行扩大招生以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迅速增加。随着招生院校的增多和招生人数的扩展,招生数量与教学质量,招生数量与课程体系,新旧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的发生,这些矛盾直接冲击着高校传统的精英化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些情况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声乐教育改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据声乐教学实际,从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谈谈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二、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搞好声乐课程教学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高师声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2.转变教学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音乐师资人才,而不是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要区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这是准确定位的要求。我们应该以师范教育为主,正确定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多进行师范基本功的培养,如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等,同时兼顾表演教育,因为表演并不是演员的专利。它同时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兼顾基本功培养,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呼吸、发声方法以及歌唱技能技巧,这一过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进行示范性表演。

3.改革教学模式。“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它确实能较充沛地使教员集中精神,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扩大、深化和细化教学内容。小组课、团体课带有更多普及性,可较好的处置声乐学习中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和实际。在高师声乐教学革新中,采取小组课、团体课、一般课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各教学形式扬长避短,相反相成才不失为一条明智、可行的教学革新之路。

(1)声乐理论集体大课教学模式。声乐理论集体大课一般由20名以上的学生在一起接受一名教师教育的授课形式,一般安排一个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上课,并由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人声发声器官构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必须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指导学生的演唱实践,提高演唱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中级以上程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

(2)声乐小组实践课教学模式。现代声乐教学理论要求下的声乐小组实践课,要求小组成员应主要由同一年级或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般5~8人),教师统一讲授基本要求,布置作业,然后一起听、唱、评价。小组课的教学,主要解决同一小组的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统一传授歌曲演唱的知识,以利于同一程度的学生取长补短、展开竞争。小组课的教学任务应当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在期中、期末)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和程度重新调整班组。

(3)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声乐个别课授课形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个别课的教学更加细致深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使其在演唱技术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都得以提高。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声音条件,基本功扎实,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个别课教学一般由高职称教师或是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讲师专门进行辅导、讲授。

(4)声乐艺术实践教学模式。声乐艺术实践课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声乐观摩,还要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获得舞台经验,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歌唱的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声乐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中师 声乐课程 教学方式改革

中师 音乐 教育 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音乐师资。声乐课作为中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声乐 理论 知识和教学 方法 。[1]另外,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声乐师资出现严重不足,单纯的个别课的授课方式已难以满足中师声乐教学的需要。因此,中师声乐教育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更新教学观念,配合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优化课型结构,采用了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较短的 学习 期限内,尽可能地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 发展 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同时,又可以缓解声乐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2]

主要的教学方式及其教学内容

1.个别课

个别课是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一周一课时。个别课充分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特定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和歌唱程度,对其发声进行指导和训练,以确定适合学生的歌唱方法,在提高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激发潜在的歌唱天赋,尽可能得到个性的和谐发展,展示其音乐表现力。[3]作为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中师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都要走上讲台,一方面要通过自己正确、得体的范唱激发学生对音乐 艺术 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对歌唱艺术的理解和体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建立正确的声乐概念、掌握基本歌唱方法的基础上,个别课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组课

小组课是把三至五个程度相近或同一声部的学生编为一组,是在集体课基础上的提高教学,一般从中师二年级开始,每周一次,连上两课时。小组课的开设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小组课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能相互交流对声乐课程的见解,又能让学生观摩到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会如何解决歌唱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教师意识和教学能力,体现了艺术性与师范性的结合。

3.集体课

集体课是以班级或年级为授课单位的集体声乐课程教学,从一年级新生入校开始,每周四课时,两课时为一次。学生一起练声,一起唱歌,授课时,教师指定或抽查个别学生进行演唱,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 分析 和调整训练。[4]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并在下一次课上,根据学生课下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集体课的形式还有讲座、观摩和艺术实践等。其内容可包括发声的基本理论、声乐表演、声乐美学和中外声乐发展 历史 等。

三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个别课

个别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是声乐教学史上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数百年来,都被广泛采用。在个别课上,学生的演唱和教师的示范对于师生间的交流最为直观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有阶段地实施,对于具有一定声音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它应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的意义,而对于声乐条件较差的学生,它则是辅助形式,具有声乐教学的“普及”性。

个别课的缺点是分散量大、教学成本高,容易造成时间上、内容进度很强的随意性。同时,个别课也存在知识单一、信息量小的弊端,学生只注重解决自身存在的某些技术性问题而对声乐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了解。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旁听个别课,而且听不同教师的课,不但可以学到不同教师的教法,而且可以接触到不同教师的教学和演唱风格,从而活跃思维,激发表现力和创造力。

2.小组课

小组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首先,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为学生之间的 学习 和交流提供了机会,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使学生既练唱又听课。学生在相互观摩中可以了解其他学生处理作品的思路和 方法 ,也可以学习到更广泛的曲目。其次,小组课上教师能够针对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组织教学,通过演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 问题 ,引导学生 分析 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融教学学习于技能学习中,使学生在学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教。

声乐小组课又称教学实践,主要是以齐唱、重唱、小合唱为 内容 ,以集体发声和集体歌唱共性为原则的集体教学。对于声乐技能训练的学生,适当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 发展 自我的歌唱能力;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曲目选择和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克服紧张情绪、培养健康的歌唱心理、丰富乐感和培养 艺术 实践组织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减少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复劳动。

我们当前声乐课所采用的小组课教学方式,从实质上讲还是个别课,主要是逐个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只能利用整个教学时间的一部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声乐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等条件,把具有一定共性的学生划为一个小组,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教学。同时,教师在小组课上应该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个教学整体,在一个学生唱时,要求其他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去,同学间互相切磋探讨,教师作为教学整体中平等的一员,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等。

3.集体课

集体课体现了声乐课程教学的诸多特点,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声乐基础 理论 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与发展,开阔学生眼界并培养其艺术思维能力,提高声乐综合素质。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 应用 :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中的喉咙打开,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以及如何正确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声乐概念和 科学 的学习理念,避免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通过声乐集体课程的学习,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增强学生分析各种声音特点和解决各种发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声乐课程教学方式,是根据中师声乐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学生技能与素质等实际情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形式上,构成的学整体。个别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主要途径;而小组课教学是个别课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个别课教学中集体歌唱能力、歌唱协调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不足;集体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声乐基本理论。三者形成了中师声乐课程教学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互相制约又不能取代的教学整体。因此,在声乐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一定要尊重声乐教学的自身 规律 ,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参考 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 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 音乐 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雯. 关于中师声乐教学的几点看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3)

[3]俞子正. 声乐教学论[m].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177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音乐课程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声乐表演生硬化。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体系之下,学生的声乐表演及其生硬或者过于做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院风过于浓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首先就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师缺少调动课堂情绪的意识。传统声乐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声乐教学的特点,而依据语言类传统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他们往往重在将自身的丰富经验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沿着他们的步伐前进。但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经验的传递,无意识间就形成了填鸭式教学。在这种体系之下,学生就仿佛是生产线上的一件商品,逐渐被教育成一模一样的成品。这种做法固然能让学生学到更为合理、更为优秀的技巧,但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缺少了情感的表达。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越来越生硬,最终难以在这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2.音乐课程教学缺乏。传统模式之下的教师大多忽视了教学的感性过程。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情境理论予以实施,这就使得教学过程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缺失。教学环节的缺失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十分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此外,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越来越广泛,小班教学越来越少,绝大多数是大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得精英化教学难以实现。长此以往,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声乐学生只是普通的声乐表演者,他们很难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突破。这与他们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缺乏系统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二、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1.关于技巧的教学。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高校声乐教学中技巧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予以指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技巧。然而在当前这种大班教学过程中,这种练习方式虽然仍旧在延续,但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的精力有限,难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一一指正。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改进自身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这种偏重于技巧性的课程中,教师更应该做到教学相长。这里的教学相长不仅仅指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予以分组,让所有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在讲授重点或者示范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点。与此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一个学生经过长期的相处,互相之间更为熟悉,了解对方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扬长避短,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其他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过程予以录音、录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关于音乐理论的教学。每当提起音乐理论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忽视了音乐理论的教学,或者并没有将这一环节落到实处。部分教师认为声乐教学就是教授学生掌握应有的技巧,让他们弹奏出更为完美的乐曲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掌握相关技巧的理论,让他们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技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并没有将理论教学落到实处。这种教师注意到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却没有深入理论教学的本质。他们往往只是告诉学生音乐相关的历史,让他们了解音乐的发展史。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科历史的了解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并不是全部。教师应该在介绍各种理论流派的过程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经过调查,不难发现,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往往就是“听长”的形象。他们总是等待老师告诉他们所有的知识,而不是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挖掘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学生发表错误看法或者与书本不一样的其他观点时,教师更应该予以鼓励,帮他们树立自主思考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好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成为技巧教学的基础。

3.音乐鉴赏教学。所谓音乐鉴赏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相关音乐的赏析使学生具备更专业的音乐鉴赏知识。所谓鉴赏是包括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感性鉴赏,即是分辨这一音乐好不好;另一方面是理性鉴赏,即是分别音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稍有乐感的人都可以做到感性鉴赏,对某一音乐做出判断,是否喜欢。然而,更多的人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对这些音乐做出评判。而这些专业人士的培养则依赖广大教师的教学。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音乐情感理解,欣赏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这样的感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自己欣赏,让他们表达自己听完音乐的最初感受。然后再给学生讲述有关背景,而后再看是否有所变化。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多掺杂个人情感与个人喜恶,而是以一个更为客观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引导。

关于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分析和研究很多,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在关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完美融合也是教育的一大问题。只有发现这一问题并予以重视,才可以及时有效找出更好的解决措施。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从而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实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一平.声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声乐教学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声乐表演;课程;教学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是种特殊化的意识形式,在艺术活动中,人们可以有愉悦的精神享受。而音乐教学属于这个审美的范畴,同时也是人文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由此可见,在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声乐表演的特点与规律,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创新声乐教学的课程表形式

(一)实行分类教学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的要求,不能将课程教学的内容简单地进行一刀切。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同成都的怠慢心理,从而是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枯燥,最终影响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针对全体学生做好课程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实际情况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特点,更加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例如,在进行摇滚、B-box或者R&B等演唱方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新鲜元素,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声乐表演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演唱风格的个性化。另外,为了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并且对选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与培养,还要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参加校内外的演出。而对一般学生则需要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政策,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将自己的优势有效与声乐表演结合起来,创新表演形式。

(二)实行团队内的学习

在音乐教学学界认为音乐课程教学需要越来越多的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并且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合作中实现音乐学习和交流,更好地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并且实行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团队的竞争机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团队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所以便具有不同的优势。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课堂学习和课外训练,以及声乐表演项目的策划、彩排与表演,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巩固自己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要想让声乐表演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审美器官,有力促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力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审美体验的进步与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中以专业教材为依据,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将多媒体课件纳入到练声音频教学中,这样学生就可以跟随光碟中的练声曲进行嗓音训练和热身准备,大大提高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录制于上传自己演唱的音频作品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感受与表演的经验,更好地展示自己团队的风采。而教师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思想状态,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创新。

二、 声乐表演课程与思想教育的创新性结合

(一)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能够为学生搭建更好的舞台来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并加强实践教学,并且有效与声乐表演课程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演出,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歌唱、表演以及编导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充分锻炼和发展自身艺术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教师需要加强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整体性地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经验。

(二)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就要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创新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建设更加丰富的表演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励志性的歌曲,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声乐表演学习上的艺术性,接下来还要倡导学生参与一些积极向上、主题性较强的歌唱比赛,从而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实现思想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鼓励和影响学生,这样会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影响、鼓励和激励学生,掌握好声乐表演的规律与知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音乐表演教学的乐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良好进展的需求,因此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声乐表演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教学是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并加强教学创新:首先,创新声乐教学的课程表形式,实行分类教学、实行团队内的学习、有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其次,实现声乐表演课程与思想教育的创新性结合,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教学、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绍伟,陈淑惠.“艺术教育”声乐创新教学模式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 2010(03).

[2]绪红霞.论创新教育在声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3]王鹭羽.浅议高职院校声乐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4]黄诚.在创新教育中寻找心理导向的路标[J].成功(教育),2011(08).

[5]吴金玉,浅议音乐实践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绘画入门教学范文 下一篇:家庭诚信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