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档案范文

时间:2023-05-09 16:47:09

人员档案

人员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人员 素质 档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近些年来,档案工作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对档案人员的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名档案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水平的优劣,因此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档案工作客观条件逐渐优越的今天,档案人员素质作为主观因素,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也越来越无可替代了。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指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度及严守党和国家机密的意识等。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具有深厚的政治修养

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档案人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档案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政治学习,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1.2 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贯彻执行《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文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档的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遵纪守法,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1.3 忠实可靠,严守机密,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机密性是档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档案人员肩负着保守机密的重任,必须在政治上是信得过的,守口如瓶,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具有良好的保密素养。此外,还要有严格的保密习惯,不随便摆放有密级的文件材料,不擅自允许闲杂人等进入档案库房重地等等。值得指出的是,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网络时代,档案人员的保密延伸到了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总之,档案人员要做到不传密,不泄密,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

2 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要干好一个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该行业的职业道德,档案工作人员同样要遵循档案工作职业道德,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2.1 热爱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作为一名档案人员,应该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或者一份事业时,才有可能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废寝忘食,为之无私奉献。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热爱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档案人员自然有一种荣耀感,以从事如此神圣的工作为荣,以守候如此伟大的事业为耀。这是档案人员首先具备的职业思想。

2.2 甘为人梯,以服务为己任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辅的工作,它必须通过为其他工作的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体现档案人员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更应该很好地为中心工作、为社会或个人服务。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所提供的服务为利用者带来了帮助之时,档案人员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要做好服务工作,档案人员必须要具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尽心尽力,积极主动,用心、耐心、细心地为利用者提供热忱服务。

2.3 尊重档案、尊重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只有保持档案的原貌,才能真正体现档案价值。因此,据实立档,据实用档,是档案人员应当树立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过程中,都应该坚持尊重档案原貌的原则,切莫随意地涂改、编纂、伪造档案。古时,孔子倡导“述而不作”的思想,这是一种崇尚实际的态度。档案人员在保护档案外观完整无损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档案内容的真实。原始性和真实性是档案的根本特征,档案人员务必要尊重事实,切忌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妄加评论或猜测,而是要本着对历史负责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养成严谨的工作风格。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1 全面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学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

3.2 精通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和方法

档案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等步骤都要了如指掌,并且能熟练的操作实践;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促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的门类和种类也在不断地丰富。对于新出现的档案,档案人员要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处理新事物的技能和技巧。

3.3 把握各类档案工作政策和标准

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于档案工作的各项行业标准、性质、范围及职能都深刻的认识;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的各种业务规定,对于各类规定的调整或变化,要及时掌握,以免由于信息不灵通,而导致档案工作落后、脱节现象。总之,档案人员要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4 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素质

4.1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最终发展目标。档案人员必须懂得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才能开展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例如word、excel等常用的办公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是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的本领。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必然要融入高科技的网络之中, 档案人员要树立信息观念, 特别是要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以使自己有能力对高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提练、加工和

4.2 独立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

目前,许多单位都凭借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工作。可见,独立运用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这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软件各种功能要全面熟悉。此外,还要求档案人员能够利用扫描仪、摄像机结合其他图像处理软件对一些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压缩成jpg、tif、pdf等文件格式,然后再上传至档案管理网络系统,提供用户利用。

4.3 良好的信息修养。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料

合理管理、开发、利用好这个信息宝藏,可以为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价值。档案人员要培养一种信息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档案的价值,要学会通过网络、邮箱等多种途径宣传档案信息,要学会开发多种用户所需的信息产品,还要努力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为更多的用户实现信息共享。

5 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

5.1 拥有强健的体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面向历史特殊的工作,档案库房往往是不利于人生存的空间,空气不新鲜,历史长远的档案往往也会有螨虫、霉斑等微生物有害菌。档案人员除了要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之外,还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劳动保护措施,勤于洗手除菌,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劳防用品。另外,还要注意办公环境的通风换气,避免给自身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5.2 拥有良好平和的心理素质

档案人员是幕后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承担着为他人做嫁衣的任务。档案工作在领导眼里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档案人员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甚至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金量的机械劳动。针对档案人员价值难以被认同的现象,档案人员自身应该树立信心,改变思想,平衡心态,肯定自身价值,努力摆脱受歧视的心理阴影,以实际行动为档案人员赢得一份尊重。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以上五种基本素质以外,还应该掌握一些与档案学相邻学科、交叉学科有关的知识,比如说还要掌握文书学、信息学、图书情报学等知识。另外,档案人员也必须要掌握好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档案工作是综合性的,档案人员必须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只有档案人员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可见,档案人员的各项素质,对档案工作来说,是一项决定性的因素,要想做好档案工作,必须从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开始。

参考文献

[1] 王兰琴.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之我见.山西教育,2008(9).

人员档案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经济资源,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档案作为记录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档案机构的社会角色也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中心;由开放档案信息的国家信息网转变为全球互联网。因此,档案工作要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竞争能力。而对此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

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件信息资源,档案人员是创新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需要,对档案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人员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调整速度不快。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量产生及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大量需求,使档案部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更是一个挑战。然而,由于档案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信息开发形式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开发单一,仅局限于开发检索性、介绍性的内部档案参考材料,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开发材料,从而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开发方式落后,表现为开发档案信息的手段仍十分原始,没有更好地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

2、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欠佳,常常出现“望机兴叹”或上机不得心应手的局面,影响了信息快速传播的效果。二是对信息化的设备功能开发配备不全。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快速检索、自动分类组合和多样化展示等设备功能,但由档案人员大多只懂档案管理而对计算机应用仅处在知之不多的状况,故无法开发这些信息设备应有的功能,对其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管理阶段,从而也就无法展示档案的魅力。三是接受信息的能力手段落后。信息时代是跨国数据的交流时代,档案人员要想更好地开发信息,就必须广征博采地接受信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运用技能,否则在国际互联网上将寸步难行,而目前档案队伍恰恰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凡上述种种,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因此深化档案工作体制改革,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二、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档案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档案人员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档案信息的加工能力,它是在信息化时代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档案信息加工的能力主要包括搜集、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当然,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素养要求。本人以为,从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出发,档案人员应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

1、运用信息工作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能力,档案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2、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实体的收集。而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3、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能力。档案工作者的信息交流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具备在互联网上交流的各种能力,如应用各种相关的现代技术信息的能力等。

三、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不断完善,文件档案信息的产生数量将是惊人的,档案工作者如果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将很难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收集。档案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其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意识应建立在深厚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雄厚的基础知识,才能使档案信息收集变得轻松,并具备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

1、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档案干部的业务能力。在培训工作中,特别强化对与信息化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同时,为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档案部门亦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培训。如对国家信息政策、法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对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技能的培训等。

2、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档案工作者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吸取关于信息专业的各种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报告和专题讲座,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扩大视野,把握整个信息学科和信息业发展的脉搏,而不把目光局限在档案专业内部,这将更有利于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班、研讨班,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人员档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人员 素质 档案工作

近些年来,档案工作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对档案人员的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名档案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水平的优劣,因此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档案工作客观条件逐渐优越的今天,档案人员素质作为主观因素,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也越来越无可替代了。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指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度及严守党和国家机密的意识等。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具有深厚的政治修养

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决定了档案人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档案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政治学习,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1.2 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贯彻执行《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文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档的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遵纪守法,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1.3 忠实可靠,严守机密,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机密性是档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档案人员肩负着保守机密的重任,必须在政治上是信得过的,守口如瓶,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具有良好的保密素养。此外,还要有严格的保密习惯,不随便摆放有密级的文件材料,不擅自允许闲杂人等进入档案库房重地等等。值得指出的是,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网络时代,档案人员的保密延伸到了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总之,档案人员要做到不传密,不泄密,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

2 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要干好一个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该行业的职业道德,档案工作人员同样要遵循档案工作职业道德,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2.1 热爱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作为一名档案人员,应该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或者一份事业时,才有可能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废寝忘食,为之无私奉献。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热爱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档案人员自然有一种荣耀感,以从事如此神圣的工作为荣,以守候如此伟大的事业为耀。这是档案人员首先具备的职业思想。

2.2 甘为人梯,以服务为己任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辅的工作,它必须通过为其他工作的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体现档案人员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更应该很好地为中心工作、为社会或个人服务。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所提供的服务为利用者带来了帮助之时,档案人员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要做好服务工作,档案人员必须要具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尽心尽力,积极主动,用心、耐心、细心地为利用者提供热忱服务。

2.3 尊重档案、尊重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只有保持档案的原貌,才能真正体现档案价值。因此,据实立档,据实用档,是档案人员应当树立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过程中,都应该坚持尊重档案原貌的原则,切莫随意地涂改、编纂、伪造档案。古时,孔子倡导“述而不作”的思想,这是一种崇尚实际的态度。档案人员在保护档案外观完整无损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档案内容的真实。原始性和真实性是档案的根本特征,档案人员务必要尊重事实,切忌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妄加评论或猜测,而是要本着对历史负责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养成严谨的工作风格。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1 全面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学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中国档案事业史、世界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等;应用档案学包括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等。这些知识是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参加研讨会等各种途径,获取档案学最新研究动态。档案人员也要开展档案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2 精通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和方法

档案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等步骤都要了如指掌,并且能熟练的操作实践;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促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的门类和种类也在不断地丰富。对于新出现的档案,档案人员要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处理新事物的技能和技巧。

3.3 把握各类档案工作政策和标准

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于档案工作的各项行业标准、性质、范围及职能都深刻的认识;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的各种业务规定,对于各类规定的调整或变化,要及时掌握,以免由于信息不灵通,而导致档案工作落后、脱节现象。总之,档案人员要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4 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素质

4.1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最终发展目标。档案人员必须懂得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才能开展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例如word、excel等常用的办公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是档案人员必须掌握的本领。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必然要融入高科技的网络之中, 档案人员要树立信息观念, 特别是要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以使自己有能力对高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提练、加工和

4.2 独立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

目前,许多单位都凭借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工作。可见,独立运用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这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软件各种功能要全面熟悉。此外,还要求档案人员能够利用扫描仪、摄像机结合其他图像处理软件对一些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压缩成jpg、tif、pdf等文件格式,然后再上传至档案管理网络系统,提供用户利用。

4.3 良好的信息修养。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料

合理管理、开发、利用好这个信息宝藏,可以为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价值。档案人员要培养一种信息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档案的价值,要学会通过网络、邮箱等多种途径宣传档案信息,要学会开发多种用户所需的信息产品,还要努力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为更多的用户实现信息共享。

5 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

5.1 拥有强健的体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面向历史特殊的工作,档案库房往往是不利于人生存的空间,空气不新鲜,历史长远的档案往往也会有螨虫、霉斑等微生物有害菌。档案人员除了要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之外,还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劳动保护措施,勤于洗手除菌,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劳防用品。另外,还要注意办公环境的通风换气,避免给自身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5.2 拥有良好平和的心理素质

档案人员是幕后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承担着为他人做嫁衣的任务。档案工作在领导眼里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档案人员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甚至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金量的机械劳动。针对档案人员价值难以被认同的现象,档案人员自身应该树立信心,改变思想,平衡心态,肯定自身价值,努力摆脱受歧视的心理阴影,以实际行动为档案人员赢得一份尊重。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以上五种基本素质以外,还应该掌握一些与档案学相邻学科、交叉学科有关的知识,比如说还要掌握文书学、信息学、图书情报学等知识。另外,档案人员也必须要掌握好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档案工作是综合性的,档案人员必须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只有档案人员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可见,档案人员的各项素质,对档案工作来说,是一项决定性的因素,要想做好档案工作,必须从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开始。

参考文献

[1] 王兰琴.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之我见.山西教育,2008(9).

[2] 刘艳.档案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中国成人教育,2008(9).

[3]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4] 李素芬.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人员档案范文第4篇

1.1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流动人员大幅增多的同时,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档案在求职的过程中可有可无,并且他们也不清楚档案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同时,很多流动人员的档案在他们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这也间接的使人们忽视了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和其他私营企业以及一些商业企业中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对于很多私营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已经不能够准确的评判他们对于人才的标准。因此,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流动人口的档案管理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1.2档案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也相对不够健全,很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在政策方面对档案管理上也没有直接的管理政策,大多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虽然承担着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配制工作,但是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内容。因此,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也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档案的流动已经难以达到人口流动发展的需求,从这方面内容来看,我国还需要更好的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2、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面对目前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加强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同时,我国政府和各个部门也要加强对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逐步的建立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人事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也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以供参考。

2.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在我们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在各个省区之间,档案传递的数量较大,并且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和实际操作中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够保证一致。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2.4分类归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2.5人事档案既是一项服务的工作,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

人事档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工作,它是一项保密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人事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复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强调安全。为此,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就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档案库房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界定,从制度上、组织上对流动档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证。

2.6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

从工作性质上说,是组织人事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仍然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为此,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就必须解决涉及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连续计算、职称评定的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建议出台有关流动人员这方面的政策性、可操作性的文件,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充实问题,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人员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监督机制;知识更新

档案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档案工作队伍建设,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首先是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是档案岗位培训的首要任务。

一、应建立档案工作人员岗位培训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和实行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登记和考核制度

着重考核档案专业人员接受培训的状况和结果,如接受培训的形式、内容、时间及成绩,并记入培训登记册。制定和完善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和措施,逐步探索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的新体制。档案人员在岗位培训工作当中,应采取岗位培训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挂钩制度,对需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或是受聘的专业人员,均要进行培训,并以此作为考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对未经岗位培训的人员均不允许上岗。通过岗位培训,使档案人员明确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

二、岗位培训应注意知识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档案工作也随之注入了新内容。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过去岗位的培训只抓(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档案文献编篡学)等有关档案知识的传播,现在看来,只学五门课远远不够,应注意知识的更新,增设有关市场经济的部分内容,现代化的内容,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及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新培训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岗位培训应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

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的质量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其中施教一方是关键,处于支配、主导地位,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岗位培训的质量,应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环节。理想的岗位培训教师,应该是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于一身,并且熟悉成人教育特点的复合型教师。因此,作为档案教育的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创造条件,为各地培训好师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师资培训班,向他们讲授新知识、新情况、新变化。并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选出优秀者颁发培训教师聘任证书,建立起兼职培训教师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各地在选取聘请培训教师时,也应本着服务与服从教学的需要,做到宁缺毋滥,本地选聘不到适合的教师,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地区聘请,以保证岗位培训的质量,这也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机会。

四、岗位培训应注意方式和方法

由于在职的档案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专业知识水平,技术职称、接受能力等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差异很大,再加上培训时间又比较短,所以岗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劳而无功。从几年来的岗位培训实践来看,首先应注意培训前的调查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摸清参加培训对象的素质和需求情况,由于档案人员遍及各行各业,根据地区的不同,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其次应注意施教工作,要有勇气改进传统的“照本宜科”的教学方式,因需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对从事档案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们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施教中就要注重理论与学术研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拓宽他们学术研究的思路;对那些从事档案工作不久的新同志,就要注意实践方面的培训,即教会他们怎样做好档案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逐步提高工作能力。

人员档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思考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流动人员数量的增长、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人才流动方式的增多,越来越成为人才服务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适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流动人员在不同行业、地区之间实现无障碍流动,极大地克服人才流动过程中不必要的社会消耗,也有利于提高人才社会化评价效应,加快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并使人才服务机构在为广大人才服务的过程中形成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1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情况看,流动人员的范围在扩大,数量在增多,流动人员档案数量增加较快,来源渠道较复杂。但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远远没有及时跟上,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有:

1.1档案管理缺乏权威性

中共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县以上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擅自接收、保管人事档案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还把保管人事档案作为限制人才流动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于就业市场竞争需要,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都还保留着一部分档案管理事务,民间人才(劳务)中介机构大量存在事实上的保管、流转档案等违规行为。可以说,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上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1.2档案管理缺乏时效性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人档分离、人户分离现象广泛存在,人事档案不能及时有效地跟随流动人员流转,人事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通道,进入渠道宽,但流转渠道不畅,死档多,活档少。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除少量档案能随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或所在地人才市场外,有的院校规定由本校保管一年或两年,有的院校委托所在地人才机构保管或直接寄回毕业生原籍教育部门,有的院校由学生随身携带,造成毕业生档案管理上的混乱无序。一旦需要人事档案,相当多的毕业生不知道本人档案存于何处,如何办理流转手续。

1.3人事档案缺乏可用性

流动人员档案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形成于学校,主要是入学材料,学籍记录和毕业生登记表,只能记载学生阶段的有关情况,毕业工作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工作能力、表现、成绩以及成长过程,则缺乏真实有效、全面及时的记载。对于流动人员,哪些材料应进入个人档案,通过何种渠道进入个人档案,档案材料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起到何种作用则往往不知所以。档案的可用率不高,可信度不够,实际利用率非常低。

2原因分析

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人事制度的变化造成社会重视程度降低

我们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个人与单位是人身依附关系,个人档案由用人单位建立、补充并经过严格的渠道流转。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个人与单位的工作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除公务员外,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正在实施,编外聘用、临时聘用、特定工作聘用、人才派遣等新的用人形式正在出现并蓬勃发展,三资、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成分在经济总量中构成的比例越来越大,用人方式更为灵活,形式更多样化,原有的人事管理的内容、管理方式及社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的经济成份主体中,显得明显不适应,甚至有人认为流动人员档案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

2.2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就业辅导中未得到重视、宣传

广大流动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对于我国人事制度和人事档案缺乏了解,是造成个人对档案不关心、不重视的重要原因。广大流动人才对于自身档案的作用,建档的要求不甚明了,认为那是组织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与性、主动性不够。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流动人员要求人才中心出具这样那样证明,办理这样那样手续,但当我们查阅档案资料时,却发现该流动人员未报到,未登记,无记录,无档案。向其解释有关政策,办事程序,有些流动人员往往表示不理解,太麻烦,甚至认为是人才服务机构官僚作用,有意刁难。

2.3有关单位档案管理政策措施不一致,造成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标准不匹配

一是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标准、时间、职责的要求相互不统一,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相互不能贯通。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机制,流动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在不同的市场机制下有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人事档案管理要求,档案材料不能匹配兼容。三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机制不畅通,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对流动人员档案的要求不一致,因而在档案的相互流转过程中,转出方认为材料合格齐备,接收方认为不合格,不完备。接收方认为是必备材料,但转出方认为不需要提供,造成流转过程中不必要的社会消耗。

3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3.1人才服务机构要强化职能,弥补职能缺失

中组部、人事部已就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范围、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树立自身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权威,同时要根据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特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使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有标准、有程序、有制度,增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提高利用率,从而发挥此项工作的社会效益。

3.2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又要为广大人才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公共财政就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投入。要按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抓好档案硬件建设,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重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可以通过开展达标、晋升等级、奖惩等措施推动工作。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克服临时观念、非专业观念,选调政治素质好、有奉献精神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工资补贴。

3.3加强流动人员档案工作力量的整合

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在毕业生就业辅导中加入相关社会知识培训,使毕业生了解我国的人事制度、档案制度、户籍制度,顺利跨出校门,融入社会。消除人才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体制,使流动人员档案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即具有不同特点,又相互融合贯通,充分发挥流动人员档案的社会作用,使全社会特别是流动人员重视档案,相信档案,自觉需要、自觉运用档案。

3.4严格执行档案法规,规范管档单位行为,提升档案管理水

人员档案范文第7篇

一、面临的发展形势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三大形势,一是技术越来越先进,集中体现在档案管理中普遍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内容越来越丰富,主要是由于知识爆炸时代衍生出更多的信息,许多重要信息被纳入档案管理范围之内。三是分工越来越专业,意味着档案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化管理工作,已在众多单位中得到重视和普及。然而,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也存在着保密、保存、保读取等难题,为档案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挑战。

二、基本的素质要求

当前,一些档案工作者职业情感淡薄,敬业精神欠缺,业务不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然而,一个合格的档案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应懂得党和国家的档案工作政策,应懂得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

首先,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开放意识。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工作“重藏轻用”局面,改变档案工作长期无声无息的封闭局面,积极参加社会交流与合作,学习新的经验,增强工作活力。二是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将逐渐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种载体的档案将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需要档案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推陈出新解决问题。既要在思路上创新,又要在工作方法上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和长远发展的动力。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满足社会对档案的要求,在服务中求生存、促发展。同时,要把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要与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培养三种能力。一是培养协调能力。实际工作中,档案人员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为了做好档案工作,档案人员要与有关部门和人员打交道。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除靠有关的规章制度外,更主要的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二是培养写作能力。档案人员有一部分工作要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的文字书写能力和较强的文字概括能力。有了一定文字水平,才能胜任档案工作,才能将各种材料写得更好,才能更好地为档案工作服务。三是培养管理能力。未来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是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卷等烦琐低效的工作,而是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数字化,通过专用网络向社会传播,使档案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特别是让利用者在短时间内寻到所需信息。

第三,倡导三种精神。只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热爱,档案工作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做出新的成果;只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充满前进的动力,为档案工作作出贡献。一是倡导敬业精神。一个档案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迷恋,必然促使他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设想,从而不断进行档案工作的探索。要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消除自卑心理,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二是倡导科学精神。准确地把握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自身发展的新情况和所处的新环境,学习、总结好做法,用科学的精神,把握规律,勇于实践,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倡导实干精神。实干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发展档案事业的严肃命题,看准了的问题,就要大胆试;拿准了的事情就要大胆办,大胆干。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取得成效,才是真正的实干。

三、提升素质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环境。要改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树立档案工作也能出成绩的理念,将其置于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引导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措施,落实和保障档案工作的实施。要提高认识,把硬件建设放在一个突出位置,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二)加强继续教育。随着档案工作内容和服务模式的变化,对档案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未经岗位培训的档案工作者来说,强化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开发档案人员的创造能力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同时,在人才培训机制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改革, 重新审视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和培训观念,改革传统的办学和培训思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以新的知识信息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终身学习,是档案工作者自我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优化人员配置。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工作者素质构成情况,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档案人员素质的变化。在单位内部,要根据档案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和特长,建立起档案人员的高、中、初层级配置模式,其中高层次人员注重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加强对档案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挖掘;中层次注重信息管理和现代化网络建设;初层次则应培养对档案基础性工作的认识和基础理论学习。按照不同层次确定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不仅利用各层次人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也对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评价体系。档案工作绩效是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的结果,因为只有在档案利用活动中,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履行职责、展现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建立能够检验档案工作人员绩效有效性、可行性的评价标准,并在其素质评价过程中严格执行。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育,更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五)引入竞争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况,造就有利于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外部环境。要把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使档案工作者担负的岗位职责适当高于其能力,因人而异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就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并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人员档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人员 必备素质

档案工作是机关单位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储备库,而档案人员就是信息储备库的保管员。档案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清贫而寂寞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工作,除了要求与机关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能力等基本能力外,笔者认为,档案人员必备以下四点素质。

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各种欲望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增长而产生。未发财的,想发财;发了小财的,想发大财;未当上官的,找门路当官;当上小官的要当大官的等等。物欲的诱惑,动摇了政治立场,迷失了政治方向。甚至使自己的立场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维护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能支持正确的东西,制止危害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不能与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作坚决斗争。导致出现“糊里糊涂”上当受骗的、触犯法律法规等行为。档案人员掌握了整个单位的信息资源,有的是暂未公开的,有的是保密的,更多的是最新的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容易因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丧失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从而导致悔恨终身。因此,档案人员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自觉维护单位的团结和荣誉,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级领导的工作部署,使自己的一切言行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相符合,与单位领导班子的要求相一致。

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不否认机关单位里不存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缺少社会公德、劳动组织纪律性差、随心所欲 、不务正业等现象。但是,作为档案人员,处在这个特殊的位置,绝不能有以上这些行为,要时刻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这种标准高、要求严,既辛苦又清苦的环境中,要具备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能够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不断校正人生坐标,讲道德,讲廉耻,讲荣辱,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但自己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还要去感化别人,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方面,严于律己。正确对待名和利,服从组织安排,不闹个人意气,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充分体现档案人员优秀的品质。另一方面,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计较私仇,“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对同志不抱成见,有肚量,容得人。境界有多高,事业就在多大!境界要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作风要实。能力要强,方法要多。要看淡个人名利,看重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忠诚自己的事业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档案工作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档案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比,好比一个是“苦行僧”,一个是“皇帝”。 “苦行僧”要修练,要化缘,要施舍,要禁止人世间很多欲望——即使是美好的爱情。而“皇帝”呢?相对“苦行僧”来说,简直是天上人间!如果没有对档案事业的热爱,没有那份对事业的执着,我们当不了“苦行僧”,个个都想做“皇帝”那份工作,就有辱于我们所从事的崇高的档案事业!正确地认识档案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种状态,把工作当作进步的阶绨,把工作当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人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光有热情是做不好工作的,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档案工作是最平凡的工作,但是,又是最光荣的工作,它记录了单位、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档案人员就是历史的记录员,责任是多么的神圣!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就要有那种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因此,档案人员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每件事都要想想怎样才能做到位,还有哪里不到位,有没有可能更到位。用心去比,用心去问,今天的工作有没有到位,今天的工作和服务到位在何处,没有到位的地方在哪里,我明天是否还能到位。档案人员要用心去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激励自己干工作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优质高效。

四、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塑造学习型的干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e-mail时代,在我们打盹的时候,“科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科学技术是行业中的硬件,没有先进的技术,就好比火箭没有燃料,想在太空遨游是不可能的。而观念、知识等不是一朝一夕就改变得了的,有积累过程,才有质量的飞跃。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激发了发展进步的巨大活力,也增强了社会矛盾的凸显度。在这种形势下,高度认识、科学分析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经验、寻求对策,认真研究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充电,保持稳定的“电压”,才能跟上时展的高速列车,才能从容应对我们已见过和未见过的东西,也才能不至于出现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的尴尬局面。可以做个平凡人,但是决不能做个平庸人。为此,牢固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才,学以致用”的理念,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开阔眼界胸襟,努力成为服务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努力成为复合型、全能型人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人员档案范文第9篇

河北省1997~2002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情况变化表

表一单位:万人

19971998199920002001

企业离退休人数104.5111.8110.3111.9118.7

比上年末增加(%)7.77-1.31.56.1

离退休人员与

参保职工之比1:3.351:3.781:3.861:3.791:3.49

河北省2001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分布情况表

表二单位:万人

合计国有集体其他内港澳台和外

企业企业资企业商投资企业

离退休人数118.788.218.311.50.7

占全部离退休

人员比例10074.315.49.70.6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其指导思想是要实现离退休人员同企业的分离,实行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不健全,特别是基金征缴与使用存在较大缺口,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仍然以企业为基础单位,离退休人员只能继续依附于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展。这种情况的弊端:一是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仍然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和诸多福利待遇等,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都很沉重。二是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管理对象仍然实行企业化管理,造成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这项制度所蕴含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三是由于离退休人员以原国有企业职工为主,过重的社会负担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离退休人员的企业化管理,也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向更贴近市场运作机制灵活的私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扩展,离退休人员企业管理成为养老保险完善制度、扩大覆盖和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解决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中存在的缺口,全面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发放相分离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迫切需要离退休人员同企业相分离,实行社会化管理。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问题凸显出来。

近年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河北省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作了一些探索,主要形式有:①对于“关门走人”的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②部分地方的工会组织开展了离退休人员退管工作;③一些独立工矿企业,因其距市区较远,基本上以企业为基础构成小社会,离退休人员依托工矿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管理;④部分县(市)离退休人员少,地域不大,由县社保机构统一管理;⑤少数地方开展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的尝试,但涉及人员不多。总的看,尽管河北省在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其突出的问题一是不规范;二是数量不大。同时,从以上诸种情况分析,工会组织管理离退休人员尽管同企业行政脱离了关系,但就我国目前的工会体制来看,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作法很难成为严格意义的社会化管理。依托工矿企业现有管理组织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也没有同企业彻底脱离关系,但这种方式的存在受企业所处区位的影响,有其特殊性。那么,离退休人员同企业彻底脱离关系,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作法只包括①④⑤三种。①④两种作法,其实质都是由社保机构集中行使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第⑤种是依托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分析社保机构直接管理离退休人员和依靠社区开展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两种作法,我们认为,第一种作法适用于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期,社区组织自身建设和网点分布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离退休人员人数较少,社保机构管理跨度合理的情况,特别是在社区组织不熟悉社保业务,人手不足情况下,可以发挥社保机构的优势,保证工作质量。但是由社保机构集中实施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管理服务的单一性,即主要围绕落实社保政策开展管理服务,同离退休人员生活、医疗、文化、组织活动等全方位的服务需要存在差距。因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应当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建立街道社区服务网络,引导社会力量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的作法来看,成功的经验大多是依靠比较完善的社区网络及其服务功能,建立离退休人员服务平台,提供所需的包括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把企业从过多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据河北省民政部门资料显示,2000年末河北省居委会共有4471个,如果将企业离退休人员按居委会平均计算,每个居委会的管理服务任务为260人左右,健全的社区组织是可以承担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任务的。从河北省的具体情况看,推进这项工作要在5个方面加强工作。

1、依托社区组织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把强化社会保障职能作为完善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每个社区街道都要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在县、区社会保障机构的指导下,面向离退休人员开展各项服务,形成省、市、县(区)和社区街道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所需人员,可以结合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后社保机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解决一部分,还可以从曾经从事过企业劳资工作的下岗失业人员中选用,其工作经费比照其他社保机构经费由财政部门解决。这种作法将社保机构集中管理离退休人员的压力分散到各个社区街道,并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综合服务作用,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符合社区发展的方向和社保机构由征费为主向管理服务为主的转变。同时,可以避免实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将企业负担转移为政府负担。

2、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社会化退管服务带来的变化,在于企业离退休人员打破长期以来劳动保障部门和离退休人员习惯的以企业为纽带的管理方式,离退休人员遍布各个社区,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成为同离退休人员关系最密切的管理服务项目,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离退休人员已经进入老年,行动不便,服务的快捷方便成为迫切需要。为此,必须转变政府部门传统的面向企业和大厅式集中服务模式,加大政府投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深圳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市、区、镇三级社保机构服务网点、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有网点全面联网,24小时服务,离退休人员的各种待遇均通过网络解决,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河北省建立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把统一性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既要避免小范围区域分割的网络建设,又要避免各个社会保险险种各自为政。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险种在内的信息网络。二是要利用现有的银行、邮局等网络基础,将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同银行、邮局深入社区的服务网点以及社区社保服务机构相联通,并合理调整社会保险管理方式,使离退休人员在社区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保险费等。三是积极推广使用“社会保险卡”。离退休人员凭社保机构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险卡”,通过计算机网络结算,享受各种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

3、合理进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定位。当前作为社区组织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应当包括接收、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协调解决离退休人员同原企业遗留的各种联系,开展党的组织活动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结算通过网络服务来解决,管理工作无偿进行。社区服务要在国家出资建立基础设施和解决活动场所、提供无偿服务的前提下,本着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开展其他服务,包括娱乐健身、专项服务、社区卫生、养老院以及其他具有共性的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的原则是通过收取低廉的费用满足离退休人员的需要,国家对社区服务组织在工商、税收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建立离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和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社区敬老服务。总的原则是,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离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4、对现行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这四项中管理服务社会化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具有更根本的性质。没有管理服务社会化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险仍然同企事业单位责任不清,就丧失了这项制度的社会性。因此,我们在社会保险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社会化作为终极目标和根本原则,与之相违背的内容要逐步进行调整和理顺。具体地讲,一是企业统筹外项目要抓紧清理,企事业单位不能再出台新的统筹外项目,现有的统筹外项目应当在养老金调整中逐步冲销。二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在住房、用电、用气、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抓紧实行市场化管理,企业相应的补贴要进行必要的清理,无法取消的,在调整养老金标准时逐步解决。职工住房是企业最大的福利项目,并附属了大量其他福利待遇,成为离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的最大障碍之一。要迅速启动和完善住房二级市级,落实各项房改政策,把职工住房推向市场,带动各项服务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使离退休人员融入社区。三是目前河北省普遍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政府对基本养老金发放不受企业缴费和其他因素影响。但是在医疗保险方面,包括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的报销、个人账户建立、日常就医管理等都是通过企业来实现的,并受到企业缴费情况的制约,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同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不一致,也难以彻底解除企业负担。上海市将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原来的医保基金、原单位和个人三方承担改为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承担,从根本上解决了退休人员回原单位报销医疗费用的问题。这种作法解决了在医疗保险方面企业同离退休人员的联系,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值得借鉴和推广。

5、按照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首先,考虑到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以及“两停一亏”企业,其现有管理服务主体或者已经不存在或者经营困难,其养老金发放已与企业脱钩,其他福利项目难以落实,有些企业离退休人员已经由社保机构管理,可以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新退休人员要直接进入社区。其次,利用大中型企业原有退管组织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建立社会化的退管服务组织,打破企业界限,吸纳当地离退休人员接受管理,并在离退休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步伐,随着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完善,实现同企业的彻底剥离。第三,针对各县(市)离退休人员少,城区较小,社区建设滞后,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特点,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市)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等,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第四,对于独立工矿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可由原企业成立退管机构,比照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下岗职工的作法,首先将离退休人员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保障事务同企业脱钩,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再解决企业同离退休人员存在的其他关系,逐步实现企业与离退休人员的分离和社会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论纲——从传统福利模式到新型福利制度[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1).

[3]香港·黄黎若莲.“福利国”、“福利多元主义”和“福利市场化”探索与反思[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1).

人员档案范文第10篇

针对当前出现真假内容档案的不正常情况,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怎样进行面对呢?这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所遇到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我们认为,科学地管理好档案,维护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破坏档案管理的各种行为作斗争,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具体到一个单位来说,档案人员应当怎样面对档案制假和处理哪些内容极不真实的档案材料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要与档案制假行为作坚决斗争。无论是伪造虚假事实档案还是篡改真实内容档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如果发现档案制假的不法行为,必须主动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并进行处理,直至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护档案真实历史面貌的目的。

同一份真假内容的档案材料均必须保存。由于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因此,对于已归档的、既有真实内容又有不真实内容的同一份档案材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全部整理保存。也就是说,档案人员无权擅自处理任何一份档案材料。即使是虚假内容的档案材料,也是如此。不过,在明知一真一假的同一份档案材料时,可以在档案材料上分别作出适当标记。

对内容不真实档案材料的利用要严加限制。在一般情况下,经过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档案管理部门只将内容真实的那份档案材料提供利用。对内容不真实的档案材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提供利用。

上一篇:农民工教育范文 下一篇:广告牌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