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3:24:26

人物描写作文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1篇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阳光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经常提醒那些上课不听讲,说话的同学。她常常扎着马尾辫,长着瓜子脸,眉毛像柳叶一样,眼睛水汪汪的,如一潭清澈的泉水,鼻子高高的,似个鹰钩一般。她的嘴巴红润的,犹如两片玫瑰花瓣,一笑起来嘴角绽放出两个小酒窝,像花一样。她的脸色红通通的像个大苹果。脸蛋不仅白白嫩嫩的,而且还很光滑,比果冻更光滑。她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中等,喜欢穿一件短袖上衣和一条长裤。

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我为我的爸爸骄傲过。他是一个嬉皮笑脸的人。他并不喜欢打我。所以,我的朋友来我家,只要爸爸一说话,就会有笑声。爸爸把头发剪成平头,有着一面瓦刀似的脸,眉毛宛如卧蚕一般,眼睛小得跟绿豆差不多,但却很明亮,鼻梁高高的朝着天空,我的嘴唇像爸爸——厚嘴唇,脸色红通通地像个红苹果,皮肤却很粗糙,因为他的胡子,比荔枝还要粗糙,长着一对顺风耳。身高一米七左右,虽然他很胖,但我还是觉得他长得玉树临风。它一般穿着制服,因为要上班。如果不上班,他就会穿一件运动短袖上衣和一条运动短裤。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物描写 作文教学 技巧与方法 创新研究

写人的作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人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记事文章,记事文侧重于写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内容;写人的文章则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人物是主要描写的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步骤与方法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就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二、生动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人千姿百态、仪态万千

什么是动作细节描写呢?动作细节描写是指对能够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包括一些不经意的细微动作。正是这些看似多余的小举动,却能一针见血得使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作家刘真就曾这样说:“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一个出色的作家之所以能让笔下的人物彰显个性本色并能给读者留下持久的印象,是他们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来描摹人物,用精妙的雕刀塑造多姿的形象。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大师的著作里真是俯拾皆是。著名的明清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用一个“攥”字和一个“缩”字不仅成功刻画出胡屠户嗜钱如命,唯利是图的性格,也能让我们揣测出这一形象当时的复杂心情。就这样胡屠户这一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三、动作细节描写,既要真实贴切,又要言简意赅

动作细节描写要真实可信,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并高于现实生活。动作细节描写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因此要精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主旨和人物特有品质的动作,特别是属于所写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加以描写。作文就要从真实生活细节中取材,书写现实。因此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能够精确、逼真地反映现实中的人事特征。但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并非真的发生过,但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用动作细节描写人时,要能把握人物特有的个性特征,并非不加选择的全部描绘,洋洋洒洒不着边际。人物个性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也不尽相同。鉴于动作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特殊的作用,我们在用词句对人物进行刻画时务必反复推敲以传其神韵。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细小的动作镌刻于纸,铭刻于心。

四、动作细节描写的提高要训练得法

使学生扎实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在写作中熟练运用,只是靠观察生活和品读有关写人的经典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让他们灵活巧妙地正确运用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想写好细节描写少不了平时的深厚积累,多读勤思是主要的途径。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的细节,让自己独特的观察和体悟成为细节描写的泉源。抓住那些有意义的细小情节浓墨重彩,于细微处见精神。梅里尔的教学理论指出:只有向学习者提供辅导并且遵循从扶到放、逐渐独立的原则,尝试应用才能收到实效。教师通过专题训练授之以技法,给学生提供细节描写训练的平台,通过有梯度的训练,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做好铺垫。进行有关精当动词地填(选)词训练,反复推敲用哪一个动词更贴切、更巧妙。

参考文献:

[1]唐泰石惠泉.《中学生写作技法大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描写 教学 导学 启示

描写是作文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描写主要指简单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描写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导学启创”的思想方法,收效显著。

一.人物描写的导学启创

人物描写就是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把人物的某些特征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人物描写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

例如,我教肖像描写的时候,先举了《一面》中关于描写鲁迅的外貌一段文字让学生品读――“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读后给学生讲: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描写人物肖像,就要抓住人物特征。在我的指导下,一位同学对两位女老师的肖像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张老师:浓眉毛,大眼睛,山鼻子,虎嘴巴,魁梧身子谁也比不了她。王老师:眉如柳叶,眼似丹凤,嘴像樱桃,发同瀑布。她二人若是笑起来,却让你出乎意料:张老师声细而含蓄,王老师声洪又奔放。”这段描写,从肖像和声音两个方面对老师作了比较,写出了老师的“不同”,很有创意地展示出了清新的艺术形象。

又如,我教学生学习对话描写的时候是这样做的。用课件出示一个小学生的习作《我和姑夫聊天》――

我问:“今天下雨了,姑夫你为什么还穿短袖?”

姑夫说:“我刚喝了一杯热茶,出汗了。同时,我和你在一起,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我写作文的时候,姑夫一看我开头的一句话,说:“你写的开头这句,是开门见山的方法。”

我高兴地说:“我是这样理解开门见山的:一个人要去爬山,一开门,眼前就是一座山。”

姑夫说:“你理解得太好了,写作文的时候,直接写要写的事,不写与这件事关系不大的事,这就是开门见山。”

学生阅读后,我就讲解了对话描写的分段格式,冒号和引号的正确应用等小知识,有学生仿照范例,写出了这样的习作――

我写“我得水痘”的“痘”的时候,姑夫突然站起来,说:“你居然会写‘痘’字,并且写得很正确,我还以为你不会写呢?”我说:“我是这样理解的:水痘是一种病,所以不是豆子的‘豆’,只要给‘豆’字加一个病字头,就变成水痘的‘痘’了。”我还说:“水痘产生之前,会发高烧的,然后一个地方会出现红颗粒,颗粒很痒,不能挠。水痘会传染的,一周后回好起来。”

再如,我指导学生进行行为描写训练的时候,给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

下课铃一响,王小刚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就飞奔出门,直冲操场上的单杠。敏捷的他,纵身一跃,抓住横杠,在杠上旋转起来,那形象,真像奔驰的车轮。突然,他停止翻转,骑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额头上,眼睛眨巴着,呲牙裂嘴,发出几声尖叫,活脱脱一个美猴王的形象。

学生欣赏这段文字后,模仿出了下面的片断――

吴老师上课前总是在门口一站,用左手敲几下门警示一下我们,等我们的吵闹声停下来,才一脚跨进来,登上讲台,稳步走到墙角的讲桌前,一个正规的“立停”,一个正规的“向右转”,像军官检阅士兵样,挺胸抬头,环视学生,然后放下手中的教科书和教案本,铿锵有力地喊:“上课!”,等我们起立喊完“老师好”后,他不回应“同学们好”的礼貌语,深深地一鞠躬,便开口讲课了。

二.景物描写的导学启创

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范例让学生学习。如――

花坛里的花儿五颜六色,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这些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耀眼夺目。如果有微风吹来,这些花就像小孩子一样捉起迷藏。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这段文字,深受启发后自由习作,写出了这样的作文――

云的形状变化无穷。有时候像一座雪山,像棒棒糖,像白色的天线,像一卷卫生纸,像一本白色的本子,像一个小孩,像一个气球,像一支钢笔,像一片叶子,像一只老虎,像一棵树,像一朵花,像一架飞机,像一艘小船,像一幅画,像一幅书法字,像一辆小汽车,像一个花盆,像一个铅笔盒,像一列火车,像一架大炮,像许多积木,像一只狗,像一片大海,像一条龙,像一只鸭子……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导学―启创”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21)子课题。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4篇

一、 小练笔应该受到重视

小练笔被称为作文训练的“短平快”。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的写作奠基。

首先,小练笔能训练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由于没有大作文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多方限制,小练笔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功力,是目标集中的专项训练。比如各种表达方式的练习,各种写作题材的练习,各种表现风格的练习,等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写作语言的训练,而小练笔正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手段。因此,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小练笔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切实抓好小练笔,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其次,小练笔本身也是独立的作文种类,在中学生作文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小练笔常常作为大作文的组成构件而存在,以致许多人误解了小练笔的地位,以为它仅仅是大作文的补充。其实,小练笔不单可以作为大作文的组成成分,也可以单独成文,完成一定的写作目的,比如对一幅漫画的评价,对一座建筑物的说明等等。

二、 小练笔的类型及特点

(一) 小练笔的类型

从内容和文体的角度,小练笔大体上可以分为说明类、片段描写类和杂感类。说明类包括事物说明和漫画说明等。事物说明文关键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则重在准确、全面。片段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动物描写、景物描写及场面描写等。人物描写可单独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也可几项综合。动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相似,不过语言、心理描写只在用拟人手法时才可以用。景物描写一定要表现出景物的特色,而场面描写重在点面结合。无论描写什么,都要力求做到传神。工笔细描也好,写意白描也好,都应在形似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努力追求神似,否则,将会如同假山死水,毫无灵性。杂感类小练笔,比一般议论文短小,结构不一定必须完整,但感想要深刻,阐述要有说服力。这种类型的练笔能为写好议论文打基础,所以教师也应适当安排练习。

除了上面的划分外,从形式上看还会有不同的类型,如根据材料描写情境、补写等。不管形式怎样千差万别,小练笔的宗旨是共同的,即说明要准确,描写要生动,感想要有说服力,要体现出一定的写作功力。

(二) 小练笔的特点

1. 短小、灵活,能提高写作效率。小练笔篇幅短小,布置、写作和评价都很灵活。教师可针对任何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一情,随时随地布置练笔,学生也可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发写作;写作时间也很灵活,因它用时少,常常可以在有所感悟的时候及时写作,更能写出真情实感;由于它篇幅短小,写作及时,又能快速完成,所以往往能随写随评,迅速反馈,具体指导,提高写作效率。

不仅如此,还由于小练笔是专项训练,写作目标集中、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可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系统地强化自己各种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2. 贴近生活,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目前中学生作文题材普遍来说是很狭窄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固然要加强大作文选材训练,但通过小练笔的训练见效更快,收效更大。小练笔受审题、立意的限制小,选材范围更广泛,更贴近生活,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花鸟鱼虫,都可以入文。经过多写多练,学生必然慧心精思,眼界开阔,文章的内容会更充实,更丰富。

同时,由于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就会由原来的厌写作文到乐写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小练笔的内容

结合作文教学的不同训练点,小练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课文为例模仿练习有特色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等,也可以以课文内容为素材进行理解性的练写等。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 感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文也是如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走到大自然中,要走到生活中去,要观察,还要体味,要用慧眼去发现,要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才能在平凡中见神奇,写出人之所常见却不觉的美来。所以,作文训练中的小练笔不是教学生教条的写法,而是要启发引导他们擦亮双眼,关注生活,写下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二) 写

对于训练计划中的命题式小练笔,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完成。此外,学生还要不限量地主动去写,这个写作的要求是“勤”和“真”。不勤写,三分钟热度或一曝十寒,都是无效的。同时,又要真,在有真情时写,不强求,不为完成任务而写,不写空洞干瘪的文章,要写激情喷涌、感受深刻的文章。

(三) 品

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环节,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好文笔是在品味中逐步形成的。品味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自己品,可以品他人的,可以众人品一篇,也可以一人在比较中品多篇。品得透,才评得深。在品评中发现精华,淘掉败笔。品评的时间也可灵活安排,既可以随写随评,写完即评,也可两周、一月集中品评,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避免机械。

(四) 改

经过了品评的环节,学生已不满足于自己的原作,就要改。品的最终目的也是改。学生吸收“品评”中的有益建议,对自己的“练笔”重新加工、润色,突出优点,摒弃缺点。值得一提的是,改中要敢动刀子,要舍得割爱,在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得有从头再来的决心和韧劲,这才能切实写好小练笔。

由此可见,强化学生的小练笔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只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必定会让思想擦出火花,思维碰撞出灵感,文字闪现出光芒。通过课后小练笔的训练,锤炼遣词造句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从而逐渐到达作文成功的彼岸。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 作文 贯穿 教学 目标 专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成绩的好坏,也间接影响着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表现是否突出。可是现在初中生普遍不爱写作文,作文课常常成为学生们最难熬的课,而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总是无词可写,无例可说,无情可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们对写作有了兴趣,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具体谈谈作文教学的两点体会。

一、在每一堂课中贯穿作文教学

我们每天所教的一篇篇文章就是现成的最好的作文教学素材。无论是文言文名篇,还是现代文佳作,抑或是外国优秀作家的作品,都是我们学写作的最好范本,所以不能将作文教学与平常的课文相分离,他们是一个整体,在学习课文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答题技巧,阅读综合能力,更要在美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去模仿写作。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证明我所说观点:

以我本学期所教课文为例(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是一个人物描写单元,描写的人物有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还有人物群像:福楼拜,左拉,都德,屠格涅夫,吕蒙。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如何描写人物的很好的一个机会,初中生写作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而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所占比重又很大,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不仅要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名人的魅力,学习名人的精神,更要学写描写人物的方法。

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先通过女佣介绍贝多芬来对其进行初步感知,再由客人观察来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然后让贝多芬自己开口从而感受其内心世界,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本文通过不同人的角度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感受如何由外在逐步揭示内心世界,让人物逐步丰满并高大起来的方法。学完后让学生小练笔,选取一个名人,假定你也是一个记者去采访他,如何对其进行形象的描写,并如何在这样的描写中让人感受他的精神世界。学生因刚学完,训练目标也很明确,所以学生比较好下笔写,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不错。

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描写的是人物群像,着重用了肖像,语言,动作来揭示其性格品质。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一一去寻找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比较异同,来感受通过准确形象的描写揭示其性格品质的方法。并当堂让学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本班的任意一个同学,只能使用本课所用的这三种方法,要抓住同学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写完后让大家猜,看是否描写准确形象。学生很感兴趣且描写也很形象,此次小写作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仅以这两课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贯穿作文教学。我认为每篇课文都有写作方面的突出特点,如果把每篇课文的特点都学到那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也就是天天都有名家来为学生指导写作,所以,作文不要局限在那一节作文课上,而应在每天的教学中。

二、制定培养目标,上好每一节作文课

由于现在作文课无教材可参考,也无章可循,所以作文课上的五花八门,有的直接给学生一个作文题让自己写,有的仅对所写作文题做简单分析就让学生下笔,还有的给学生读几篇范文参考,但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没有一个连贯性,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帮助不大。

我认为不仅要在每一堂课中贯穿作文教学,还要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制定三年目标,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且应认真对待每一节作文课,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写法训练,要将每一节作文课上成写法指导专题课。

著名作家茅盾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本,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说明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所以初一阶段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周做一次记录,将本周所观察到的人事物景记录下来。一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与能力,一方面也积累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并不对学生进行过多写法的指导,强调从兴趣出发,自由写作。只要记叙清楚事情,传达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主张就行。初一的时候,如果给学生太多的指导,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将学生限制在一个模式中反而不利于学生写作。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在初一阶段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初二的时候转入集中的对学生写法指导的训练,按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按结构(开头,中间,结尾);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描写);按描写对象(景,人,事,物等);按命题方式(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按题材(亲情友爱类,成长感悟类,社会问题类)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在下笔时有章可循。并加大写作量,保证两周一篇,而且要用多种方式来评点作文,比如面批,学生互评,自评等。可以说初二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训练,多种方式的评点让学生在初二阶段的作文水品有了一定的提高。

初三到了中考冲刺的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首先要加大写作量,一周一篇,并用中考评判标准来为学生打分。再有所写题目应均为近两年各省市中考题,让学生感受中考。然后训练学生考场作文最佳写作模式,来达到考场提分的目的。通过这样三步走的策略再加上考前专训,学生的写作在这个时期一定有质的飞跃。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6篇

如今,语文教育已经处在一种尴尬的地位。数理化以及英语的冲击,让母语教育退居二线,而各种课外兴趣班更加侵占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在这样的“夹击”之下,语文教学不得不更加压缩了作文教学的时间。每每考试,尖子生凤毛麟角,个人觉得这与忽视作文教学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本文就自己在两年多的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来浅谈一下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开篇便已明确了语文的重要地位。而现如今的语文教育却处在一种尴尬对的境地中,数理化以及英语的巨大冲击。再者,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兴起则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兴趣,更侵占了仅剩的语文教育空间。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学生对于语文只能是忽视甚至是轻视。另外受中考影响的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只看到了语文的 “工具性”,让语文教学充满了功利的味道。很多学生只重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作文能力的提升,这也影响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写作文,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写能力,不断提升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但现实中,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写作时搜肠刮肚像挤牙膏似的,挤出干巴巴的几句,再在脑中搜寻那少之又少的词句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见识也多了,但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禁锢家、学校、补习班“三点一线”的范围中,以至于没有时间去真正的了解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而家长们更多的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要学习成绩好什么都可以不要管不用想,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使我们的孩子缺少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认识,不会独立思考、生存。所以学生写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了。还有些学生有的是过分依赖于作文辅导班、作文辅导书,写出来的文章,乍一看还不错,但仔细品读却觉得毫无生趣,味同嚼蜡。更有甚者,直接将范文背下来,写作文时完全变成了“默写”。这样的“写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教师的教学也有些欠缺。或许有不少老师,作文教学就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逐个单元进行训练。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批改,再进行评讲,指导修改。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依旧没有明显的改善。这样的过程不仅教师连声叹苦,连学生也觉得老师的作文指导、讲评对自己帮助不大。这是因为,作文教学不像其他内容有明确的进度安排和评分标准,还存在着很多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材料的选择,作文的命题,作文的指导、练习,作文的评改,作文的目的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皆是因语文教材的编写所致,为了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教材大多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来安排,写作则跟在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学习与探究”中,而“综合学习与探究”的内容是根据该单元的阅读内容来确定的,对于写作训练来没有一个连贯的系统性,比较分散。这样的教材安排,也许是想让教师不被束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也导致了作文教学无章可循。

“学”与“教”的双重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寻求解决之道。总结上面的分析,我认为不论是“学”还是“教”,根本问题都在于作文的问题很“大”,学生和教师不太容易找到切入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到了自己解决这个“大问题”的“小对策”,下面就以我的教学经历为例给大家讲一讲我的“小对策”。

在教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物风采”这个单元中的《赵普》一文时,除了翻译梳理全文,我还确立了两个目标,要让学生学会简洁的叙事,学会细节描写。《赵普》中重点的事件就是“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在⑹率保砍掉了繁复的语言对话,突出了人物的不懈坚持,不畏危险、为国荐才,“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通过简洁的语言,突出了人物冲突,凸显出人物的特点。那如何将人物写详细呢?学生此时很自然地答出人物描写方法,但我很清楚,他们只是知道这些“名词”,真正的并不知道如何写出来。这时,再次回到《赵普》这篇文章,抓住赵普“阖户启箧取书”几个连续的动作,“碎裂奏牍掷地”的太祖之怒以及“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的坚持等几个细节描写来分析。给学生示范什么是真正的细节,不是细小的东西叫细节,而是其他人容易忽视,而你却观察到了的才是“真细节”。

这时的学生会很容易将重点放在人物描写上,而忽略事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因为在课堂的口头交流上,让学生介绍一下周围的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来猜,几位同学都“陷入了”无休止的细致描写,而且都限于外貌、体态等。所以在后面一课《童年的朋友》的教学中,我着重分析了外祖母的动作语言其次才是外貌,而且,这系列的动作、语言、外貌都是由一件事情串起来的――梳头发。而对于头发的描写也是极具代表性,写头发之长,不见“长”字,只说“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读完就让人有视觉感。而且这篇文章的细节不仅仅是在人物的外在形态上,还通过第二人物“我”的心理感受的细致描写立体塑造出了外祖母的形象。

在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片段“我看到的老师有趣的一瞬间”,这样的要求学生很惊奇也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快,我也没有规定字数,但是写得都挺认真的。“一瞬间”就要求他们尽力在短时间内搜索细节、仔细观察,而“有趣”就必须要交代一下前因后果,不然讲不清楚,两个限制让他们将几节课“积累”的一点写人物的方法用起来。我所说的“大问题,小对策”也就这样实现了。这样的做法即减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也减轻了我的批改任务,可以更细致地看每一个同学的创作,同时也避免了用占用太多时间。但光靠片段训练是不够的,在进行了片段训练后,还要适时地让学生将自己的片段加上开头结尾,润色成为完整的文章,否则学生的习作会过于零碎。

以上是我这两年来的一些感想,或许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这些对策也会常改常新。

【参考文献】

【1】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34-01

人物描写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想要成功地进行人物描写,需要注重观察与发现。想要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需要多种方法,心理描写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在实际的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笔带过的心理描写。如“语文课开始了,这节课讲评试卷。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得不好。试卷拿到手,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段话简单地说了自己的心情是“紧张得要命”和“很是伤心”,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读者读完之后也没法产生共鸣,到底是如何紧张?伤心程度又是如何?我们并不知晓。如果要使读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地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一、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写自己的内心变化。主要又可分成三种: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和感觉描写。

1、内心独白。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小学生写作,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也就是内心独白。一般情况下,内心独白要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例如要描写上个例子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看电脑,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考试前还不认真复习,还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偷偷玩手机。老师啊,求你大发慈悲让我及格啊,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求您了!”通过内心独白,把一个紧张等待着发试卷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我的心情。再例如《穷人》中安娜的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通过内心独白,把安娜当时的状态写得非常具体,也可以从中看出安娜的善良,体现人物品质,丰富人物形象。这一方法也是进行心理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2、幻觉描写。幻觉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似乎看到”“仿佛听到”“好像在说”都是这种方法中常用的词语。人在超过正常情绪的范围内,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同以上文等待着发试卷而过度紧张的“我”,由于过度紧张:“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声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快要不能动弹了。”通过幻觉描写,“我”的紧张更加具体了,也使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3、感觉描写。通过直接描写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直观地让读者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体验会更加深刻。继续上述的例子,如果我们可以继续写下去,这时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读者也跟着“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成功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上去感受“我”的心情。

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能够直截了当地反映作者的心理变化,如果能够借助语言、神态、动作反应内心的的变化和通过环境描写去间接反映人物心情变化,也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2、环境描写。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通过环境的渲染,衬托出“我”当时的心理变化。如通过客观环境来反映紧张心情: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9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那刺眼的红色字写着――58,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通过周围环境以及同桌的分数来反映自己的当时的心情,也可以很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上述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会揣摩人物在不同心态下神态、动作、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同,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尽细腻的刻画,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参考文献:

[1] 李 岩、孙仁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之人物描写[J]中国教师. 2014(02)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8篇

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化,我认为应有以下两点:一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先来分析一下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

①基础差,底子薄。表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错别字,用词不当,生造词,语层次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记叙、描写、说明不会具体展开;对问题和现象,不会做分析和概括;谈不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方面的问题。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对作文不知该如何下手,一写作文,就开始抓耳挠腮,干瞪眼,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竟然还无从下笔,作文对他们来说简直成了恐怖的事情。

②平时训练较少。表现在:简单的组词、造句,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不令人满意;在使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时思维混乱,不能正确运用,或虽然用了,但不能达到目的;作文片段训练较少等方面也造成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以上分析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的原因,再谈一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原因。

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写日记敷衍了事,作文语言干瘪,内容枯燥,胡乱拼凑交差完事,自己的作文都不想多看一眼。

②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不一致。表现在: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成为“两股道上跑着的车”。阅读课只强调对作者思维的把握,对课文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强调太多、太细、太零散,缺乏整体理解和感悟。阅读与写作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感受、思考、表达的习惯,学生一写作文就会做痛苦状,或应付交差。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要解决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认识,让学生首先要知道写什么样的作文,要怎样写。例如说明文的结构、方法问题,记叙文的叙事问题,要让他先去模仿。作文和书法的道理一样,要想学好书法,就要在了解基本笔画的基础上去向前人学习,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便是临摹,历代大书法家必须先经过此阶段,聚众家之长,创自己之长。书法如此,作文亦然。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典的篇目,学生可有意的模仿,模仿多了,才能“熟能生巧”,才谈得上创新,对学生讲“文无定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更加云里雾里,是一种还没有学会走就想学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就是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包括字、词、句的训练、表达方式的训练和作文片段的训练。在字词句训练方面,保证学生在不写错别字的基础上把把握各种句子看成是“重头戏”。句子问题涉及到词语的搭配、词句的扩充、句子的组织、不同句式的变化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能力。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有的学生就做得比较好。试举一例:不必说空气的污染,也不必说土地的沙漠化,单是人口的增长,就让地球苦不堪言。在训练学生的表达方式方面,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各种表达方式。例如描写可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而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各个击破。在作文片段训练方面,作文片段形式比较灵活,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写一次亲身经历的送别,然后与课文中的送别场面相对比看哪个更有艺术性,哪个更感人,哪个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对比,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领悟。让学生对文体的了解和加强对作文片段的训练,我认为是克服畏难情绪的一种方法。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如果这样锻炼下去,写几百字的文章我认为不成什么问题。

再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观察、思考、写作揉为一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围绕一课题,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想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用什么材料和什么方法来写的,我们会怎样想,怎样写。同时,语文不要局限于课本,要把学生引导向社会。引导学生读报刊杂志,读经典的书籍,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社会,用心去体会和思考,用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情感,老师要从中加以督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生写作 能力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但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怕写作文,提到写作文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东拼西凑,内容虚假,语言干巴无力。二是教师怕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批改作文成了教师替写作文。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学会观察,领悟生活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养成细心的习惯。但是,观察又不能仅仅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会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平时要教育学生关注身边事,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家政策法令、世界格局变革,对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化为一种习惯,锻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对于见解独特、分析深刻、观点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以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为了形成习惯,可以给学生规定一定的量,教师要定时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因为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所以难免会想法片面、观点偏颇,甚至价值观完全错误,教师在检查中要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

二、善于积累,学以致用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了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因“腹内”空空,而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因此,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引导学生广泛的涉猎各个方面的书籍或文章。如: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章都应去读,不能局限于美文佳作这种功利性的阅读。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教师要对学生所读的书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检查。同时,每天要保证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10-20分钟进行阅读鉴赏,内容可以由教师事先准备或由学生推荐,方式要根据所读内容而定,可以是指名读、集体读,背诵或让学生谈谈收获等。教师对不足之处可以加以补充。关键是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成效自见。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还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而且要根据内容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摘抄。如:名言警句类、古诗词曲类、人物描写类、风土人情类等。根据教学实际,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量,教师要定时检查和指导,在内容及方法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对摘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在班中进行展览,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另外,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长期坚持写日记,不仅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及判断能力。

三、总结方法,分解训练

平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的方法。如:人物描写的方法、拟题的方法、开头结尾的写法、谋篇布局的方法等。在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各种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分解训练的方法,也就是进行专题训练。如:拟题的训练。教师出示文章或片段,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为其拟题,看谁的更有创意。这种专项训练不一定要局限于作文课上,它应该渗透到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如:讲了《变色龙》一文,就可以安排学生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写一个片段,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巩固和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四、学会修改,养成习惯

学会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此后,教师可经常性的出示一些范文,引导学生结合修改方法进行集体评改,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症结,并提出修改意见,锻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之后,要求学生在写作后一定要进行修改,并把修改意见附写在作文后面,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在每次作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和自己的修改重新作文,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再修改作文,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顷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个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方法。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相信只要我们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人物描写作文范文第10篇

一、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积极作用于人们的认知活动,虽然它不直接作用于认知活动的结果,但却会影响认知活动的结果。人们在从事各类活动中,若对活动充满兴趣,参与度就较高,效率一般也会较高(但不绝对),反之亦然。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课堂中教师多是以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要写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选材,再以相同要求布置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从要求上区别对待,毕竟学生的写作基础是不相同的,在教学中结合班级学生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层次情况再布置要求,这样更利于学生主动去完成写作任务。如“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的作文为例,课堂教学后把学生分为两层,第一层学生字数需达到600以上,且要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第二层则只要求其能达到450字以上,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即可。结合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较为积极,作文训练也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课堂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优化作文的导入方式。以“人物描写”(七下)的导入为例,在该课时的教学中先以“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说,结合学生所描述的对象追问“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个人的外貌和神态吗?”由此形成过渡,引导学生对人物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方法展开交流,这样就可较好地由教师自己讲的课堂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导:方法引导,促进学生掌握方法

写作,方法是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不多、生活经验和素材不够丰富,如再不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中就只能罗列词汇或平铺直叙,而这也是很多学生出现“记流水账”问题的原因。这里所谈的方法不仅仅是写作中所要用到的方法,还包括素材的积累方法、体验的生成方法。

就写作方法而言,要注重优化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七下)的作文教学为例,如何确定主题、选择所写对象、找出其主要特点,结合具体事件而进行刻画,对于这些方法,可先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再适时补充和点拨。如有的学生在确定人物形象特点时选择了“勤劳”“与人友善”等诸多优点,但却没有缺点,那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就可指导学生插入一些人物特点方面的不足,结合具体事件而展开记叙和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在素材积累和体验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在观察基础上总结归纳。以景物描写为例,生活中并不缺乏令人心醉的美景,但很多时候是疏于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中,要在观察方法上给予指导。如景物有哪些特征、是选择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还是先观察主要特征再观察次要特征,这些都要在观察中给予学生指导。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如有的学生在记叙事件时,只会按起因、经过和结果平铺直叙,而没有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在事件中的体验融入其中。为此,在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就需多给予学生启发,如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追问学生所选事件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什么特点,自己对主人公有怎样的评价等。

三、练:多写多练,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作文非练而不可提高,但结合目前初中作文练习方式来看,基本采用的是“一周一练”的模式,练习次数少,练习途径不广。提倡多写多练,不仅要拓宽练习的渠道,还得注重以活动方式组织学生练习,优化练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从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在练习方式上,要充分整合日记、周记、网络日志、博客、朋友圈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然后练习。如人物描写教学中以“片段式”的方式让学生写作,学生就可选用上述的不同方式完成。如在“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八上)的练习中,学生写作后以图片方式发至教师QQ或邮箱,教师直接批阅,学生兴趣就高很多。在教学中,还得加强读写结合,以读促进。如《变色龙》(八下)中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学习后,就可及时组织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应用所学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进行描写。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活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写作练习,而不是以单纯的任务式作文方式进行。如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活动,如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校园中展示(也可借助网络进行)。又如在“写人记事突出中心”(八下)的教学中,以主题讨论活动方式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活动,活动后再引导学生写作,活动中丰富了写作素材,也促进了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所写作文更能突出中心。

上一篇:家的味道作文范文 下一篇:童年的趣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