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范文

时间:2023-02-25 17:08:14

人物素材范文第1篇

新素材人物:乔布斯

相似点:科技创新,造福世人

新素材人物简介: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人,他去世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去自发地纪念他,而且这种纪念是跨国界、跨民族的,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但乔布斯做到了。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足够勇敢,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他足够大胆,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而且他足够聪明,做到了这一切。从他的车库起步,乔布斯建立了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他是美国精神的典型。是他让电脑普及到个人,并让互联网装进每个人的口袋。他不仅推动了信息革命,而且使之有趣且触手可及。他出色的讲故事天赋,让数百万和他相似的孩子以及大人受益。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诺基亚CEO埃洛普称,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梦想家。他说,乔布斯对于简约和优雅的追求为我们留下了遗产,这遗产我们可以享用几代人。

旧素材人物:司马迁

新素材人物:曼德拉

相似点:坚持理想、忍辱负重

新素材人物简介:他——南非的民族斗士,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痛苦与磨难给予他极大的毅力,沉重的锁链锁住了他的手足,高高的狱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但是他的心并没有被禁锢。漫长的27年牢狱生涯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摧毁他不屈的精神,但是,亦可以重塑一个人的品格。这个年过半百的男子拥有的,仅是4.5平方米的空间。在荒岛隔离的20多年里,他在季节的变换中,咀嚼着无尽的寂寞,而反抗的意志却愈加坚定。对民主、平等的渴望穿过大海,回到祖国,响彻世界,植根全人类的心中:他,就是公民典范曼德拉,一个对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的斗士,一个引领人民寻找自由平等的智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却又都会面临着自己无法抗拒的命运。落在断壁崖缝里的种子,认命,它永远是种子,甚至腐烂;抗争,却会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青松。而曼德拉,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真谛。

旧素材人物:张海迪

新素材人物:谢坤山

相似点: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痛不欲生?如果这三种情况你都占了,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但他没有。他就是谢坤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他在画布中搏击人生,终日练习口含着笔写字画画,渐渐地,从散乱不整到各就其位,从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从口水如涓滴到自如地含稳笔……他成为了一名画家;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这本自传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把它当做成功的良师,才会成就辉煌的人生。

旧素材人物:屈原

新素材人物:顾维钧

相似点:忠贞爱国

新素材人物简介:也许你对他很陌生,对他的事迹一无所知,但你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能不知道大战后的“巴黎和会”,而他,就是那个在“巴黎和会”上拥有满腹爱国热情、雄辩滔滔、舌战列强、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旧素材人物:陶渊明

新素材人物:梭罗

相似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返璞归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说这个世界确曾有过“世外桃源”,那一定是19世纪的瓦尔登湖。那是150年前的一个春天的日子,梭罗带着一柄斧子独自到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紧张劳作,他如愿地住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木屋。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在这里耕种,散步,观察,倾听,梦想,沉思,并用独具风格的文笔记录下了他所经历和体验的一切。闹中取静读《瓦尔登湖》别是一种滋味。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进来,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袅袅的神思于是慢慢飘到了瓦尔登湖。正如译者徐迟所言,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旧素材人物:雷锋

新素材人物:亢茜

相似点:乐于助人、真诚无私

新素材人物简介: 亢茜,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她用自己的爱心让一个个自闭症儿童逐渐打开心扉,她志愿加入到武汉市、区残联“给盲人讲电影”活动中来,“用声音描绘光影”,帮助盲人朋友看电影,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

2008年,刚入学的亢茜加入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一次社区服务中,一位盲人朋友对她说:“我原来是个电影迷,失明后有一次去看喜剧片,电影院里笑声不断,我却完全不知演的是什么,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不仅没有收获看电影的喜悦,反而感到很伤心……”

人物素材范文第2篇

爱情与爱国情

1935年,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迈耶家的大女儿叫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的美丽姑娘。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这时伊姆加德小姐说:“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印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

从那天起,每天晚上7点半后,季羡林都会抱着一堆书稿前往迈耶家。论文稿几经修改后杂乱无章,而且内容是复杂枯燥的梵文,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就如天书。但是她总是挂着温暖而恬静的微笑来打印这些“天书”。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季羡林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伊姆加德把最美好的青春光阴给了这个博学睿智的男子,而她纤细的手指,也一一抚摸过他那些后来让中国和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字。

书稿完成,两个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花也快要迸发时,有一天季羡林却说:“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当女孩说“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时,季羡林心里充满矛盾与痛苦。他想:自己随时要离开这里回到中国。如果他不管不顾地留在哥廷根,当然可以和伊姆加德携手一生。但是,成全异国之恋就意味着“抛弃”祖国和家乡的妻子儿女。季羡林当初留学的初衷,就是等学有所成之后,回到祖国去报效国家的。他痛苦地摇了摇头说:“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四天后他离开了德国。虽然伊姆加德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

一次,季老谈到出国见世面、学本领的感受时说:“所以我现在赞成年轻人还是出国。可是我最反对出去不回来。我最厌恶出去不回来。”

【立意点拨】对于季羡林来说,伊姆加德为他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他知道;为他作出的无私奉献,他清楚。这一切,他应该感激才是。然而,当伊姆加德说出“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这句话时,他心里充满矛盾与痛苦,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的妻子儿女。由此,可从以下方面立意:爱国情怀、家乡情结……

【运用示例】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擦出爱情的火花。但是,当想到自己的祖国和祖国的妻子儿女都需要自己时,他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他要回到祖国报效国家。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爱国精神,他在中国文化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点评】从阅读中获取人物的典型事例,并对之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分析到位,用例恰当。

【素材呈现二】

三辞“桂冠”

一辞“国学大师”。“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为此,我要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为此,我要昭告天下:请把我头顶上 的‘学界泰斗’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为此,我要昭告天下:请把我头顶上的‘国宝’桂冠摘下来。”

【立意点拨】季羡林三辞“桂冠”之举,在图名图利、人心浮躁的当今,尤为可贵!一些沽名钓誉者,唯恐“桂冠”不得或太少。即使任职、兼职一大堆,也不愿意辞去!由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一是呼唤真正的“国学大师”。在“国学”声势极盛、趋之者众的当前,公众们强加季羡林“国学大师”的称号也表明了公众对真正“国学大师”的期待和呼唤。二是人格是最高的学问。季老一再被人们强赐“国学大师”的称号,其实是因为他学问精深、为人淳朴、品德高洁,是因为其在国际、国内均享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这正如白岩松所说的“人格是最高的学问”。三是谦虚是高尚的美德。有一句格言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这句格言形象地阐明了谦虚这一美德的意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任何时候,谦虚都是一个人应当坚持的操守,应该遵循的美德。

【运用示例】季羡林是平易近人的。他虽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他自己却从不这样认为,他甚至一直想去掉自己头上的“三顶帽子”――国宝、国学大师与学界泰斗。他想要的从来就不是“帽子”,而是像精英一样做学问,像平民一样做人。这就是平民精神与精英文化精神的完美融合。

(摘自习作《走近季羡林》)

【点评】能够从季羡林一直想去掉自己头上的“三顶帽子”这件事,挖掘到季羡林不求“帽子”,而求像精英一样做学问,像平民一样做人的内在品质。分析透彻,概括准确。

【素材呈现三】

严己宽人

曾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老“自封大师”云云。季先生闻说后如往日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他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并说:“人家说得对的是鼓励,说得不对是鞭策,都要感谢,都值得思考。即使胡说八道,对人也有好处。就怕一边倒的意见,人就晕了。”

他特别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赞扬起来从不吝啬。在《我眼中的张中行》中,季先生称张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我常常想,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季羡林还敢于为他人站出来讲话。早在1986年,他就写了《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震惊文坛。当时胡适还是个“反面教员”,人人谈“胡”色变,无人敢涉足这一“”,有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的文章,风险太大。季羡林认为,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胡适的评价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评价问题,而是一件涉及许多重大学术问题的大事。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话,把真相告诉大家,还胡适以真面目。他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肯定和响应,开启了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

【立意点拨】难得一位大学者对另一位大学者如此欣赏。季羡林先生把他对张中行的钦佩之处老老实实地告诉读者,一副甘拜下风的若谷虚怀。更难得一位大学者勇敢地站出来为胡适这个“反面教员”撰文说公道话。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立意:一是赞美虚怀若谷的品德,二是要有实话实说、敢说真话和实话的精神。

【运用示例】我眼中的季羡林是豁达睿智的。他意气风发,有足够的胆识与能力,没有该讲而不敢讲的话,没有什么该做而不敢做的事,更没有什么心虚畏惧之处。正如“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纵浪大化中”所述一样,季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其人格影响与学术成就不相上下。

(摘自习作《走近季羡林》)

人物素材范文第3篇

示例1:旧素材人物:陶渊明

新素材人物:梭罗

相似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返璞归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说这个世界确曾有过“世外桃源”,那一定是19世纪的瓦尔登湖。那是150年前的一个春天的日子,梭罗带着一柄斧子独自到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紧张劳作,他如愿地住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木屋。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在这里耕种,散步,观察,倾听,梦想,沉思,并用独具风格的文笔记录下了他所经历和体验的一切。闹中取静读《瓦尔登湖》别是一种滋味。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进来,给人一个迷离的感觉,袅袅的神思于是慢慢飘到了瓦尔登湖。正如译者徐迟所言,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新素材关键词:隐居瓦尔登湖 自力更生 感知自然 重塑自我 寂静之美

示例2:旧素材人物:爱迪生

新素材人物:乔布斯

相似点:科技创新,造福世人

新素材人物简介: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人,他去逝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去自发地纪念他,而且这种纪念是跨国界、跨民族的,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而乔布斯做到了。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足够勇敢,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足够大胆,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而且足够聪明,做到了这一切。从他的车库起步,乔布斯建立了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他是美国精神的典型。是他让电脑普及到个人,并让互联网装进每个人的口袋。他不仅推动了信息革命,而且使之有趣且触手可及。他出色的讲故事天赋,让数百万和他相似的孩子以及大人受益。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诺基亚CEO埃洛普称,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梦想家。他说,乔布斯对于简约和优雅的追求为我们留下了遗产,这遗产我们可以享用几代人,

新素材关键词:发明家 互联网 进口袋

示例3:旧素材人物:屈原

新素材人物:顾维钧

相似点:忠贞爱国

新素材人物简介:也许你对他很陌生,对他的事迹一无所知,但你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能不知道大战后的“巴黎和会”,而他,就是那个在“巴黎和会”上满腹爱国热情、雄辩滔滔、舌战列强,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新素材关键词:外交 维护民族利益 爱国热忱

示例4:旧素材人物:雷锋

新素材人物:白芳礼

相似点:乐于助人、真诚无私

新素材人物简介: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这位平凡的老人用他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不顾日晒雨淋,奔波在大街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帐单上却是一个零。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老人,本应安详晚年,到底是什么促使着这位年过9旬的老人拥有如此的慷慨?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金子般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不遗余力,把为别人照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绽放出生命的流光溢彩。

新素材关键词:病弱 无私奉献 资助学生 善良

示例5:旧素材人物:张海迪

新素材人物:谢坤山

相似点: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痛不欲生?如果你三者都有,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但他没有。他是霍金,她是张海迪,她是海伦・凯勒,他是谢坤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彰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他在画布中搏击人生,终日练习口含着笔写字画画,渐渐地,从散乱不整到各就其位.从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从口水如涓滴到自如地含稳笔……他成为了一名画家;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把它当作成功的良师,才会成就辉煌的人生。

人物素材范文第4篇

嘿,威勒库拉庄的院子门打开,出现了一个小姑娘。这是汤米和安妮卡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古怪的小姑娘。这一位就是长袜子皮皮,她早晨正要出去散步。她那副模样是这样的:

她的头发是红萝卜色,两根辫子向两边翘起,鼻子像个小土豆,上面满是一点一点的雀斑。鼻子下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嘴巴,两排牙齿雪白整齐。她的衣服怪极了,是皮皮自己做的。本来要做纯蓝的,后来蓝布不够,皮皮就到处加上红色的小布条。她两条又瘦又长的腿上穿一双长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她蹬着一双黑皮鞋,比她的脚长一倍。这双皮鞋是她爸爸在南美洲买的,等她大起来穿,可皮皮有了这双鞋,再不想要别的鞋了。

叫汤米和安妮卡把眼睛瞪得老圆老圆的却是那只猴子。它蹲在那个古怪小姑娘的肩膀上,身体小,尾巴长,穿着蓝布长裤、黄色上衣,还戴一顶白草帽。

――[瑞典]阿斯特里德・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素材解读】

同学们要想在写作中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就必须进行观察,并能把在观察中所得到的结果、体会一一记录下来。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等方面,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形”传“神”。换句话说,就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神态描写则专指人物面部的表情,在描写时要注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人物的神情、姿态等方面描绘出来。不过,神态描写务必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上面的片段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将小姑娘皮皮的外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看了一眼就无法忘掉;而选段中颇富情趣的色彩描写,也将皮皮顽皮可爱的一面展露出来。此外,对汤米和安妮卡这两个人物在看到皮皮肩上的猴子的神态描写,也颇具趣味。

【小试身手】

请以“我为_______(横线处可填你的家人、朋友、老师等词语)画幅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必须写成记叙文;(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人物素材范文第5篇

高考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考点――“内容充实”。所谓“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论证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了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充实的;议论文论据丰富,论述充分,论证方法灵活,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内容便是充实的。

作文(尤其是议论性文章)要做到“内容充实”,离不开对一些人物素材的恰当引用。高考作文阅卷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亲近一两位“名人”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不仅能使文章材料丰富,而且有利于展示个性、凸显亮点,助你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摘金夺银!

【技法分解】

一、不拘一格,巧于别解

“人物素材”怎么用?最常规的方法自然是直接引用,用作议论文中的例证。在这里,不得不先说说近两年高考考生在运用“人物素材”时常犯的失误。失误主要有二:

其一,空泛不深刻。即不善于精选典型材料表现主题,而是代之以空泛的套话,内容空洞,面目可憎。比如面对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切割钻石”,有考生用“陶渊明”“石油大王哈默”来表现“抛开杂念,让自己获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相关叙例为“为什么在众多田园诗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获得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诸如此类的用例,与观点联系牵强,缺乏必要的说服力。还有些考生,则是一味堆砌材料,形成“材料超市”式的狂轰滥炸,最终造成了让人厌烦的“叠床架屋”现象。

其二,陈旧不精细。即作文材料多是几年来甚至近十年来见于各类文章的陈旧事例,如马克思、爱迪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不是这些例子不能用,而是考生使用这些人物素材时,根本没有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没有使之焕发新的光彩。这样的文章,徒具躯壳而没有灵魂,因而缺乏生命力,也毫无吸引力。例如2013年山东卷考的是“《咬文嚼字》为名家挑错”,那些不关心时事、阅读面狭窄的考生,运用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例子,作文中出现最多的是有关“列宁摔破花瓶”“廉颇负荆请罪”“项羽自刎乌江”“魏征直言进谏”的材料。

事实上,考生如果积累有“独家材料”当然好,容易胜人一筹;可假如手头只有旧材料呢,那就需要进行精细的“打磨”,或者说要“换角度想”,合理地“别解”人物素材。比如针对“环境和成才”的关系问题写议论文,有同学用到了胡适的例子。对于胡适,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他总是从政治上看得多,而对他的学术贡献研讨不够,总体评价有失偏颇。该考生则这样评说:“著名学者胡适年轻时曾是一个浪荡子,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后来有人在他的日记中发现,18岁的胡适在短短几十天中,下酒馆、茶馆,混戏园,逛窑子等加在一起竟达59次!直到有一天早上醒来,他发觉自己躺在巡捕班房中,才知道自己前一天晚上酗酒,殴打巡捕,结果被抓进来了。此时,他方感到自己近了‘墨’了,已经‘黑’了。为了洗去黑,他与那些人断绝往来,发愤读书,终于成为现代著名学者。对胡适的一些观点、思想,我们姑且不作评论,但他渊博的学识,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他年轻时的经历,正说明‘近墨者黑’。”以上文字,足见作者已能初步把握历史人物的某些复杂性,并很善于根据自己的需要切割选用材料。另一位考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更是洞若观火:“陈布雷是的高级秘书和朋友,他为出谋划策,对劳动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可是他的女儿和女婿却是中共党员。陈布雷可算是大‘墨者’,而他的女儿、女婿和他朝夕相处,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这无疑是‘近墨不黑’的例证。”这段文字表述之老练,表明此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已非常自如了。

【高考链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2013年湖南一考生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显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贬谪途中追忆亡妻,慨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时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构成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历练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二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运用解析】

这位考生开篇概述文题材料,巧妙嵌入“猛虎”“蔷薇”两个意象,在此基础上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即“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而为一,何乐而不为”。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选用苏子之例,引《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江城子》《定风波》中的名句,言其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却依然享受生活的宁静安详,这是“猛虎”“蔷薇”并存,为第一层;引述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慨叹和儒家观点,旨在说明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并不矛盾,这也是“猛虎”“蔷薇”交融,为第二层;接下来用反例,以独到的眼光评议撒切尔夫人、陆游和孟浩然三人,顺势指出在心灵中须平衡“猛虎”“蔷薇”,并上升到人生幸福的层面,彰显了自身的价值观,这是第三层;最后回扣材料,重申观点,与前文形成呼应,通篇结构严谨有序。

作者善于从“反面”别解撒切尔夫人等“正面”人物素材的巧思,值得称道。

二、独具匠心,灵活遣用

平时学习、阅读所得的人物素材,能应用于除一般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包括考场叙事文)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这方面,近些年诸多金牌作文堪称范例。下面,试根据这些佳作梳理出多种实用妙招。

妙招1:借人物评传写考场作文

人物评传是一种叙议结合,从人物经历、性格、思想、品质的某一点生发开来,进而联想、类比,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或可引以为鉴的文体。人物评传在内容上包括两部分――传与评。所谓“传”,即记录人物的人生经历;所谓“评”,即运用议论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借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写作时应注意:

1.“传”,可略写经历,但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人物评传与人物传记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人物评传虽然是从人物生平落笔,但关键处在于对人物的评价。因此,在叙述生平事迹时应抓住写作对象性格、命运方面的主要特点,合理裁剪,突出重点,以作为后面评介的基础,进而凸显文章主旨。请看江苏考生《忧与爱(兰波曾经说过)》中“传”的部分:

在我十六岁的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一张巨幅的照片摆在我的面前,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那是一位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坐在一架管风琴后面,睿智而安详。在比我大四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世界上巴赫音乐最好的诠释者和演奏家。如果他愿意,他将是世界上最好的管风琴演奏大师。但是,在比我大十一岁的时候,他已经取得了包括神学、律师在内的多项学位,如果他愿意,他将是当时欧洲最年轻的主教。但是,在比我大十四岁的那个清晨,他这样告诉自己:“我要去远方,只为了还债。”他悲悯非洲人民的命运,踏上了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

这里没有优雅的音乐,也没有辉煌的灯火,甚至没有一块洁白的桌布来进行最为简陋的圣餐会。但是他却在这里学医术,建医院,救治麻风病人,他面对的是疾病、白蚁和瘴疠之气。

但是,他义无反顾,他曾在《敬畏生命》一文中写道:“我在非洲行医,有一次看到几只河马并排而游,跟随我们的船后,在那一瞬间,我感到生命的可爱与珍贵。”也就在那时,他决定在远方播撒他的爱与希望,同时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非洲维系在一起。

在十六岁的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一张巨幅照片摆在我面前,他就是非洲圣贤――史怀泽。

作者写“非洲圣贤”史怀泽的人生选择与独特经历,突出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非洲维系在一起”而“义无反顾”,赞颂他身上的“大爱与大忧”,内容翔实而有新意(包括恰当引用人物有特点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现其内心世界),行文用语神采飞扬,使得广袤、贫瘠的非洲大地上的一道绚丽风景任我们感受、体验――这就符合人物评传的基本特点。

2.“评”,力求语言精当,有自己的思考并善于扣题,确保作文符合题意

在人物评传中,“评”是对“传”的深化,“评”与“传”要做到有机融合。为此,在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传主特有风貌的基础上,应依据其言行事迹,对他(或她)的思想性格、品性操守做出恰如其分又不落俗套的分析、评价。“评”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所以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方法都可选用。请看安徽考生《不朽的昭君》一文(所写题目为新材料作文“弯道超越”)中“评”的部分的节选: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道: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道: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相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充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境界。

……

昭君,你用智慧拐好了自己的人生,更拐好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安宁。

美哉,那绝世的容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

该文围绕供料中的“弯道超越”,紧承前文所写的昭君事迹(出塞和亲后“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等)直抒己见,用“三个弯道,三次超越,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境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等文句,强调她具有抓住历史机遇的超凡能力和“智慧”,走好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议论深刻,掷地有声。全文扣题准确巧妙,行文张弛有度,充分展现出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

3.可适当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是人物评传的重要特点。作为一篇评传,自然要讲究客观公正,但不等于说字里行间就不能融入作者的深情。梁启超先生提倡的“笔锋常带情感”,理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面几段文字就是范例:

你手挟着赴刑场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你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回响在长汀公园的刑场上;你奋力去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而自燃,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

孙中山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而你,是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你临刑前的从容与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志士;你心中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的豪言,始终像鞭子抽在你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你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中国革命的道路。

你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哪怕你被王明驱逐出了中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你后来被捕,被威逼利诱,你一直很坚定地走向革命;与你同时代的好多人却做了软骨头,在刀剑下乞怜。

你是真正的英雄,是目睹人民臣服于水火时操起菜刀去救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偏偏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倒的英雄戏。

你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你本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这三个字镌刻在文人格上,可是,你没有。

你将自己的全部心血、精魂都倾注在中国革命事业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刀剑水火而绝不退缩。

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啊,你终己一生,也未曾留巨著传世,然而我却在你喝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中听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内心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的理想,贯通了天香楼到罗汉岭的征程,以至于后世白衣苍狗几经变迁,而你,永垂不朽!

(引自山东考生的《汀上梅花香》)

【高考链接】

杜甫,并不孤寂

2013年安徽一考生

他是诗中的圣人,有着天才诗人的过人天赋,有着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唐诗群体中的核心人物,他是为梦想上下求索而壮志未酬的斗士,他又是孤独的战士。

他,就是杜甫。

望长安星空,梦长安征程。这是一个昌盛繁华的时代,是众多诗人尽情挥洒豪情的时代。长安――一个梦开始的起点,自然成为无数有志之士向往的地方。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杜甫满怀激情踏上这片圣土,充盈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狂想,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个尽显自己才华的未来。但是那一句“野无遗贤矣”,把他美好的愿望撕裂了。

他孤寂着,一腔愤懑,一种道不出的孤寂。

在世间横流中穿梭了几年后,孤寂的杜甫还是按捺不住自己那一颗赤红之心,他再次踏上了漫漫征途。现实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究竟有多远呢?“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驱走,率府且逍遥”,孤寂的杜甫再一次发出了内心对现实的痛斥与呐喊。这一次,他又孤寂了。

上天似乎很“垂青”这位伟大的诗人,把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苦难抛给他,他就这样在纷争与流亡中生活着。

春去春来春复春,寒暑易节;月生月尽月还新,被老催人。孤寂的杜甫老了,面对自己的经国理想没有实现,面对现实的离乱与纷争,面对朋友的相继离开,他真的老了,也更孤寂了。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孤寂的杜甫没有被现实的种种挫折压倒。他具有最顽强的生存意志,“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他仍然自鸣得意,“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他放声疾呼,“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他于长夜不寐之后,所祈求的不是一个人的幸福,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孤寂的杜甫,坎坷的一生。离乱之中显现诗人的真性情,世乱飘荡之际显露人间的温情。

身存穷苦之地,心怀弘远之志,他用坚定奏响世纪的最强音,他用呐喊呼唤着美好的未来,他用真挚表达着对国家的丝丝眷恋之情。

一种感慨洋溢在心中,那是他不屈的生命;一个声音在世纪上空呐喊,那是他顽强的精神!

所谓“人物独白”,即采用第一人称自叙、自辩的写法;其变体是以“日记体”“演讲稿”“遗书”“忏悔书”等形式加以展示。请看下面这篇佳作的节选:

韩信的心事

大军明天就要到淮阴城了。这是我韩信成长的地方,我忘不了城外那条河,更忘不了那河边洗衣的漂母。

……

父母双亡,饥寒交迫,我只能每日垂钓河边,靠几条小鱼果腹。几近绝望中,你顺手递来半碗饭食,让我不必再担心饿肚子。

胯下之辱让我尊严尽失,我几乎已经习惯了你每天的施舍,浑浑噩噩地度日。当我无意中许你以厚报时,你随口一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顿时让我无地自容,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为。事后想想,这句你随口而说的言语补上了我心灵的漏洞,让我重拾勇气,奋进自强。

当我身披金甲、意气风发时,当我统领千军万马、好不威风时,我知道,如果没有你顺手递来的那半碗饭,我韩信或许早已成为河边饿殍,怎么能有今日的辉煌?

当汉王夸我能够“战必胜,攻必克”时,当世人都知道我“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时,我知道,如果没有你随口那句关于“大丈夫”的言语,我或许还是一个满足于每天有你半碗饭吃的可怜的乞丐,怎么会有今天为君王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淮阴侯”?

漂母,你顺手递给我的半碗饭,或许只是出于你善良的本心,因为你不忍心看别人挨饿。你随口说给我的那句话,或许只是出于对一个陌生年轻人的慈爱之心,因为你真的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你顺性而为的小事,在你看来不值一提,可是对我韩信,却意义重大啊。

漂母,你可知道,当我面对满案的尊爵鼎簋、山珍海味,我总会回想起你顺手递给我的那半碗饭。我如今封侯列王,名满天下,而你随口说出的那句话却依然回响在我耳边。善良的你做了一点你认为的小事,不图任何回报,而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却有了重大意义。你的顺手之举,让困厄中的我渡过难关;你的随口之言,让消沉中的我奋发自强。这些,我怎么能忘记!这些,我怎么能没有回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没齿难忘之情我更要回报!

明天就要到淮阴城了,漂母,我一定要见到你,一定要表达我韩信由衷的谢意!无论你是不是在乎,这都是我必须做的!

这是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一篇满分作文。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审题的准确性相当重要,而选材的新颖性也很重要。在太多的考生把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作论据的情况下,这位考生却以人们耳熟能详但又少人问津的“漂母饭信”作为素材,以细致的心理描写重新塑造韩信这一人物形象,其构思颇见新意。

作者选取了一则非常恰切的材料,又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角度。文章以韩信的口吻写出漂母的顺手之举和随口之言,扣合作文题目中修船人的言行。结尾部分又水到渠成地表达韩信的由衷谢意,紧扣作文题目中船主的言行。文章所用故事材料准确地阐释了命题材料的核心内涵,揭示出自觉助人和应当感恩的双重主题。至于以“这句你随口而说的言语补上了我心灵的漏洞”对应供料,也是妙笔。

【高考链接】

我求三立

――曾国藩日记

2013年湖南一考生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言乃吾人生之定位,当孜孜以求之。

――题记

1852年6月15日阴沉转晴空

今天是我回乡守制的第15天。一清早就接到一份请我帮朝廷办湖南团练的谕旨。原来这段时间太平军势力迅速扩大,兵锋所指,各地清军或一触即溃,或望风而逃。作为一名科举制度的受益者、清廷器重的政府官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恢复封建道德伦理秩序,是我的职责与义务。我想立刻按旨组织兴办民间团练。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要我马上转换身份,带领一群以农为业的普通乡民,与清廷正规军都难以对付的太平军拼搏,其结果只要稍稍想想,就会让人心惊胆战。无夸之下,我写了一份奏书准备请辞。

没想到奏书正待发出之时,好友郭嵩焘受湖南巡抚张亮基委托,从省城长沙匆匆赶赴曾家,力劝我出山:“今不乘时而出,拘于古礼,何益于君父?且墨从戎,古之制也。”我“本有澄清天下之志”,嵩焘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但奏书已拟,碍于面子,一时难以改变主意。嵩焘见我犹豫不决,又搬动我父曾麟书出面劝说。如此一来,我心头的所有疑虑涣然冰释――既可保全桑梓,又属遵循父命,可谓忠孝两全也。

1862年11月30日黑云压城

不知不觉,8年过去,我被委任为两江总督,指挥安庆一战。回想8年多来,我大量提拔书生为将,强调义理教育,严肃军纪,现在军队诸将一心,万众一气,战斗力与日俱增。

但战事瞬息万变,连日来我祁门大营遭到太平军威胁,两度陷入险境。幕僚们纷纷劝说我及时离开祁门,尽快进军东南。对此,我一意孤行,义正词严斥责李鸿章,没有采纳幕僚的建议,因为我坚信进攻重点宜放在安庆。只有拔掉安庆这颗“钉子”,才能以上制下,反客为主,掌握两军对垒的主动权,最终达到围攻天京,彻底消灭太平天国的目的。由于我咬定安庆不放松,我军今日终于攻破了安庆。

安庆陷落,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最后一道坚固屏障被清除,攻下天京也就指日可待了。

1864年7月19日阴晴不定

今日我终于率军攻克天京。湘军士兵为报久困城下、死伤惨重之仇,他们逢人便杀,遇财就抢,见屋即烧。我苦口婆心劝说湘军不要滥杀无辜。

天京陷落意味着剿灭太平天国的目的业已实现,我的“事功”也由此达到峰巅。我本该扬眉吐气、高兴陶醉,可我却面临着一连串新的困惑与烦恼。我原以为清廷会加功封赏,而实际上我得到的却是接二连三的严责与警告,甚至军事上的防范。我对清王朝忠心耿耿,却换来了清廷的满腹狐疑!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眼看惊人相似的一幕悲喜剧将会上演,我茫然了。我是起兵反叛清朝,问鼎中原,还是保存实力,维持现状,还是裁撤湘军,自剪羽翼,以明心志?面对30多名湘军将领集于前厅“逼宫”,我犹豫再三、权衡不定。可是,如果再行起兵,不更将自己推向不忠不义、虚假伪善的境地吗?我又何德之有?

于是我请求告老回乡,在我的余年编《曾国藩教子经》,写《序言》。该是立言的时候了。人应该追求的三种境界――立、立功、立言,至此我已实现了,这都得益于我当年的定位。

【运用解析】

人物素材范文第6篇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议论文写作要以“理”服人,但通篇都是说理,往往会流于空洞说教。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必须“用事实说话”。 丁肇中先生是华裔知名物理学家,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经历典型而且有代表性,选用他的故事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无疑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丁肇中:

不放过任何一个难题

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1936年丁观海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妻子意外早产。这个提前到来的婴儿,就是丁肇中。1948年冬,丁肇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受家庭影响,他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务必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他往往要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他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由于勤奋刻苦,丁肇中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尤其突出的是数理,这为他实现终身的奋斗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素材解读:学习中的难题,如同生活中的困难。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即便失败也不要畏惧退缩,好好总结经验教训,迎难而上,成功就会在下一个拐角处等待我们。

适用话题:面对难题、不放弃、信念、勇敢面对……

丁肇中的“不知道”

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面对记者的几个简单问题,丁教授却连续回答了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的问题是这样的:“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如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大家心里都清楚,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素材解读:一个大物理学家,面对提问居然连续回答三个“不知道”,这既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深思。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就突出的丁教授尚且如此虚怀若谷,敢于当众说出“不知道”。我们这些平凡人是否也应该老老实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

适用话题:知之为知之、诚信、专注精神、成功的背后……

丁肇中:

我要用中文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他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瑞典皇家科学院积极、友好地表示欢迎。

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谁来做翻译?”丁肇中回答:“我自己做翻译。”

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染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

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盼望美中两国的关系能不断改善,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辞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它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他说:“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我要用中文”,这使人感到,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

素材解读: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我要用中文”,这恰恰体现了丁肇中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恰恰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适用话题:国家为上、荣誉与国家、母语的力量、中国人……

丁肇中:

自省,别样的谦虚

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

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您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

节目最后,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主持人问:“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并没有超越他。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

人物素材范文第7篇

2000年,时任长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副总经理的郭川辞职“下海”,投身帆船运动。

放弃前途光明的工作,以35岁“高龄”投身高危极限运动。自2004年开始,郭川一直自费在法国接受专业训练,先后完成了诸如奥运中国沿海行、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环法帆船赛等多项在中国尚无先例的航海极限环球航行,特别是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人完成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和6.5米帆船极限跨大西洋比赛,让国际航海顶级极限环球航行领域有了中国元素。

【多维解读】帆船竞技是一个人的旅行,环球航海过程中的风险和难熬的孤独感令常人难以想象,郭川“高龄”却如此热衷帆船航海,不仅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还需要周详的计划、丰富的航海知识、一流的船只操作和保养技术、很好的心理素质。郭川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1.不要畏惧改变,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人生,认准了就坚持走下去;2.听从内心的召唤,投身喜欢的事情,并坚持把它做到最好。

【适合话题】勇气、信念、冒险精神、心理素质、不畏惧困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13年8月,巴塞罗那世锦赛中国游泳队获得5金2银2铜的成绩,这一成绩仅次于美国队。其中,男队拿到3金2铜,是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历届世界大赛的最好表现,孙杨还获得了最佳男运动员奖。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对孙杨大加赞赏,孙杨这次表现非常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尚修堂说:“希望所有的媒体能够盯孙杨的主流,不要老盯着孙杨的毛病。年轻运动员很单纯,因为年轻和单纯,说错话做错事,大家要宽容。”

孙杨本人,就像他在致歉信中所言:“经过此事,我会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以此为戒并给我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个还不到22岁的大孩子,一个人生起始生涯的绝大多数时光与泳池为伍,与水亲近的中国泳坛新一代领军人物,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有点任性、张扬,甚至张狂,这都不难理解。也许正是孙杨这种独特的个性和超人的禀赋,才有如此的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谁都年轻过。年少轻狂,一时头脑发热,“撞线”了,并为此付出代价。

2013年11月11日,因无证驾驶而被行政拘留7天的孙杨由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专车接出拘留所,并直接送回了学院。学院领导表示将继续加强教育引导,促使其进一步深刻反思,增强法律意识。作为公众,在这当口还是要重拾理性和宽容,让知错认错的孙杨能够尽快昂起头,重新出发!

【多维解读】孙杨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喜和快乐,我们为之欢呼雀跃!孙杨犯错,依法惩戒是必须的。但归根结底,孙杨也就是个运动精英、体育偶像,你不能用道德楷模、书香先贤的标准去要求他。我们在享受孙杨带来的阳光、进取和欢乐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一个大男孩偶尔的冒失和轻狂。帮一把,拉一把,掸去尘埃,往正道上再送一程,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适合话题】犯错、宽容、理性、看主流、法律意识、重新出发。

“我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难道我需要跟他们(球迷)三叩九拜道歉?起码我不用在乎一些媒体朋友的误写,其实我也是学新闻的,他们这样做,给我的感觉就不是人。”

在创下个人法网最差战绩后,李娜因为这段话,成为各方口诛笔伐的焦点,而温网上的一句:“他可以有脸在那?”令这位个性十足的中国网球一姐彻底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对此,《人民日报》与新华社等媒体直指金花一姐有失涵养,尖锐的一方更是抛出了任性说。

2013年10月7日,在出席皇冠度假村与她续约仪式的现场,面对记者和公众,李娜却做了自我检讨:“之前我一直认为只要打好球就可以了,但随着不断成长,我才愈发理解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我理解到,新闻会其实也是网球的一部分。”最后她还补充说:“要谢谢媒体和球迷,谢谢大家对我的宽容和包容。”在提问环节,就“宽容”和“包容”的含义,有记者请李娜详细解释一下。李娜说:“就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当它过去后就把它忘记,不要总拿它说事儿,因为谁都会犯错误。我和媒体都要学会相互信任。而且我明白了一点,以往我总是认为作为一名运动员,自己只要打好球就行,现在我明白了,参加新闻会、回答记者提问,这些也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显然,李娜的一席话已经是在为当初的“三叩九拜”表示道歉。

【多维解读】的确,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李娜除了对自己负责外,对于赞助商,对于球迷,对于媒体也应该有所担当。与此同时,从媒体与普通球迷的角度讲,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对于一个女人、一名职业球员要求得过多,在我们不断对李娜提出成绩要求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去考虑宽容二字。宽容李娜,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她,理解她的处世方法,尊重她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李娜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她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宽容地对待他人,每个人都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每个人都尽力在实际细节里推行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信仰,那么,国家自然就进步了。

【适合话题】个性、任性、反思、宽容待人、包容缺陷。

红米手机近期可谓是国内手机行业的焦点话题,2013年8月13日,红米手机首发抢购,创下了750万预约,10万台红米手机首发后1分30秒内售罄的记录。

小米科技CEO雷军在前不久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的演讲中说道:“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或者别人做过没有做成的事情。创新对于大公司而言是稀缺的,因为,创新的潜台词是容易失败,背后有很高的风险,大公司的每个人在工作中有希望成功,有各种KPI和考核的要求,在成功压力之下,大家的选择都是保守的,不会去干高风险的事情。”雷军认为,创新往往是由小公司创造出来的,但就整个社会来说,如果要鼓励创新的话,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容忍创新所带来的后果。

在谈及小米手机和红米手机时,雷军认为,小米手机和红米手机有三方面创新:完全利用互联网打造手机品牌、纯粹利用互联网思路做手机、系统每周升级。

在雷军看来,中国的创新这么少的原因就是缺少包容创新的精神。在中国创新很难,也很容易失败。支持创新首先要宽容失败,只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因为绝大部分的创新是失败的,如果没有容忍失败的环境的存在,创新是很难持续的。整个社会要容忍失败,并且要鼓励创新者去做冒险的事情。只有一个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整个中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往前推进。

【多维解读】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在雷军看来,中国创新少的原因就是缺少包容创新的品性。鼓励创新,首先要宽容失败。只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只有一个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整个中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往前推进。因此,宽容是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种大智慧,还是一种生产力。

人物素材范文第8篇

2.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3.谭嗣同:亘古不灭,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多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而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w。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

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

8.司马光:砸碎的水缸中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人物素材范文第9篇

苏轼:是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排挤,被皇帝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在脑后,所想是世间之美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司马迁:泪已尽,心已碎,本以为你会引刀自决;身已残,心已钝,本以为你会引药自戕;朋友弃,亲人离,本以为你会悲赴黄泉。而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那个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年代,在那个推崇“名节重似命”的年代。“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的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氏失明,厥有《国语》”,你想起了百炼成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梅花香自苦寒来。你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才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王昭君:拨开纷繁的是非,透过你耀眼的光环,我看见你的宁静,你的淡泊,你的坚贞不屈,你的忠于心灵。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你白杨一般屹立的身影,清晰而美好。那一瞬,我忽然理解了你的选择,确在情理之中。马蹄扬起细小的沙尘,折射着皎皎月光,折射出一个安宁而美好的未来。

李清照: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是不是特别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是那离乱之世,家国之恨,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成了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合乎情理的。意外,是飘荡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便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杜甫: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惊诧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何等博大,爱民何等情深!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野老的叹息绵长幽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被伤了;登楼望远,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一个诗人小小的心胸怎容得下这么沉重的叹息!杜甫若懂得适时而“出”,诗中该会更添洒脱吧!

人物素材范文第10篇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素材分析】回想当年“放卫星”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虽然是狂热得要抓着头发离开地球,却承载着多少人吃饱肚皮进入共产主义的梦想。然而,在没有科学技术作保障的前提下,那时的想法终是一场梦。如今,我们进入了实实在在的“超级稻”时代,袁隆平不仅有力地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纪之问”,而且还把超级稻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素材运用】适用于科学技术、梦想与现实、毅力、贡献、奋斗追求、精神动力等。

2. 屠呦呦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她用“抗疟神药”拯救了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世界。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的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她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不断对党、对人民有新的奉献。”

【素材分析】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假如没有屠呦呦默默奉献的信念,假如没有屠呦呦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也不会填补华人十年未获拉斯克奖的空白。

【素材运用】适用于顽强毅力、心灵宁静、传统与现实、创新、信念、遗产、奉献等话题。

3. 彭斯

22岁的彭斯高中时曾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08年考入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

今年,彭斯54岁的母亲陈雪梅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她等待了两个月,却因器官供源紧缺,命悬一线。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彭斯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因母亲坚决不要自己儿子的肝源,他瞒着母亲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60%的肝脏,移植入母亲的体内,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根据主管医师郭志勇介绍,对于提供肝源的供体,从统计上说有千分之四至千分之七的风险。活体移植手术向来把供体安全摆在首位,而这种风险主要是术后近期的并发症,远期来看影响不大。这次手术切除了供体约60%的肝脏,因为肝脏再生能力强,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长回原样。

手术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

【素材分析】百善孝为先,彭斯捐肝救母弘扬了反哺感恩的孝心,改变了人们对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的偏见。的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美德似乎在渐行渐远,尤其是受几代人宠溺的青年人,很多人考虑的是得到而并非付出。彭斯的言行为此树立了一个榜样,对促进“80后”“90后”反思自己与长辈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也让日趋冷漠的世道人情增添了一抹暖色,更让许多同龄人明白奉献比索取更令人动容。

【素材运用】适用于孝心、感恩、美德、榜样、坚强、勇敢、奉献、关注等话题。

4. 陈光标

为了响应“9·22中国城市无车日”的活动,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他的公司内举办了一场活动,他不仅亲手砸掉了他的一辆大排量奔驰车,而且还为集团的员工购买了200多辆自行车,提倡大家骑车上班。

上一篇:素材库范文 下一篇:影视素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