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22:27:59

人物档案

人物档案范文第1篇

艺术院校人物档案管理的内容

艺术院校的人物档案,是指学校内的专家,教授和知名学者,以及其他艺术工作者在教学工作或科研实践或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与本院校有关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是在各种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教学活动、商业活动以及科研、理论实践中形成的文件、档案。由于艺术院校的人物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对他们分开收集、整理和保管,集中收集每个人的档案材料,这样不仅查阅和管理方便,而且能系统地保留其完整性。艺术院校的教学科研与其他实践内容都与高等普通院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其人物档案的建立也有其特殊性。相对普通院校的技术档案,它的特点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从载体层面来说,可以是纸质的、照片形式的,也可以是录像带、磁带、光盘等等;从内容角度来说,可以是教学档案、活动档案等。具体来说,大体可归纳为:自传、生平介绍等;著作、,编写的教材,参考书等;职称评定表(或艺术经历职业档案表);个人演出、创作作品,创作稿件、美术、音乐、舞蹈等设计原稿等;书评、海报、座谈会、访谈录、电视采访等;各类获奖证书,各种颁奖活动的记录;受聘书和各种职称评定材料;教学心得、记事本、工作信件、电报及艺术作品等;参加的活动照片、影音材料等;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艺术院校人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物档案建档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在校内部举办全校动员大会,大力宣传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普及人物档案建设知识,保证全校教职工都能从思想上认可这项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召开局部的座谈会,包括学校领导、老教授等,灌输档案建设的方针思想,宣传国家在人物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打消疑虑,提高建档意识,争取他们的支持。其次,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增强全校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提交各种活动资料。再次,要提高领导和行政人员的意识,把人物档案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积极配合,高度重视,尽职尽责地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以确保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2.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这些在教学实践,科研或其他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是艺术高校人物档案的核心内容。在收集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工,确定收集渠道,全面集中收集档案材料,包括各种载体的材料,尽量保持资料的真实性,不要人为改动,不管是成功或失败正确或错误的材料,这些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在备案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并与其他类别的档案分开处理。人物档案有着特定的对象和内容,因此,它可作为一类特殊的分类。它的内容广泛,包括文字、艺术、音视频等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收集、整理、保存、处理好与其他档案的关系,注意分门别类,明确与其他档案的界限,防止数据重复收集。

3.健全档案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人物的不同,分门别类,明确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重点是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以防止资料散落损失。在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规则和法规,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措施,依法管理,明确责任。此外,学校还要采取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方法,还要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把档案建立工作作为考核内容,制定档案管理奖励和惩罚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对那些档案齐全的系或院进行适度奖励,促进艺术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规范化、高效率,逐步培养起相关人员建档意识。

4.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高校人物档案的管理在传统的模式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要使人物档案得到长久完整的保存,必须使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化管理在资源共享,实时查询更新,延长寿命有重要的作用。艺术院校人物档案管理,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套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档案建设的信息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的人物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各院系应注意收集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包括纸质的和各种非纸质的,要统一录入到系统中,保证每个资料都有备份,以防资料的丢失或破坏。而且还要定期检查,整理,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档。建立人物信息系统,不仅方便整理、查询,而且易于管理。还可以及时更新更新数据,方便教师快速提交材料,方便管理人员归档和审核,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材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5.加大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素质。档案工作的改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加强,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充分认识到艺术院校人物档案管理是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并提高各种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做好收集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建档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学校服务。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奉献,敬业,认真收集和管理档案。其次,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使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艺术高校人物档案从侧面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学校的各种优秀成果,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院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建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探索管理手段,做好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扩大学校知名度,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使人物档案踏上信息化发展道路,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这也是档案建设的发展趋势。

人物档案范文第2篇

太阳也好,月亮也好,面对父亲,总是无话可说。因为,父亲面对他们,也是无话可说。

父亲的话,全装在他的旱烟锅里,被他一口一口抽得冒火。话让旱烟说了,在村庄里、家里,父亲总是不浪费自己的口水。

一山的庄稼看到父亲的旱烟袋一冒火星,都高兴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知道:这是它们幸福生活的前奏曲:过后,父亲会为它们梳头,会为它们除草,会为它们的软弱加钙,会为它们的心脏输血,会和它们一起亲热,让它们一节节拔高,让它们一天天成熟。如果说,旱烟是父亲的血,而父亲就是庄稼的骨。有父亲为它们伸腰,庄稼们每天都想唱歌。

父亲的旱烟,每天都会点燃母亲的话题,让家里的炊烟也跟着乐,跟着舞,跟着唠叨。

父亲的旱烟,一辈子都是独唱团的主角。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父亲的旱烟袋里,都化成一缕缕青烟,无疾而终,随风而散。在旱烟袋锅的火花闪烁中,父亲就是一座山映照。

小时,我一为父亲点燃旱烟袋,我就是父亲的开心果。那时,我就知道:一袋旱烟,才是父亲最好的营养品。旱烟冒火,是父亲最好的发言。

一生,旱烟袋是父亲唯一的装饰品。那年,父亲到天国去报到上班,也不忘把旱烟袋带上当介绍信。

阿菊

这么多年,我总是想到阿菊。

阿菊是我的童年,没有她,童年的笑声恐怕早就消磁。那时,她总是在我的身前身后,像一只莹火虫轻盈的旋舞。每当我不高兴时,她总是在我的耳边悄悄的说:憨哥,你只要笑一下,我就给你当新娘子。

我也总是想,长大了我一定娶她当老婆。

长大了,阿菊是村庄里最香的一朵菊。

最香的菊却变成最早凋落的一朵菊。她的爹被石头咬断了腿,她的娘被咳嗽咳弯了

腰,阿菊,阿菊成了他家的一根柱子,无法抽身。所以,她的红头盖至今无人敢揭。

那年,我从南方回来,想揭她的红头盖,却被她的泪水固执的挡在爱情之外。

在村庄里,阿菊成了地地道道的野菊。许多人想采,但都不敢采。她家里的两块石头,谁都背不起。

这么多年,村庄离我已越来越远。但是,我一回首,阿菊就站在我的眼里。

阿菊!

割草的妹妹

不用满山去寻她的足迹。找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把青草,她的镰锋就会前来割你。

在青青的草丛中,她时隐时现。风一吹,草低头,她也低头。云看到的,常常是她的背影。只有草,爱扯着她的辫子笑,爱搂着她闹,爱贴着她的小脸嘀咕。

她的秘密都藏在草中,悄悄的生,暗暗的发,羞羞的开。等到太阳一笑,她的汗珠就一串串的掉。

割草的妹妹,书在屋里等你呢?

割草的妹妹,在牛羊感恩的眼里,你是它们一本永远读不倦的书,一把永远青翠欲滴的草。

割草的妹妹从山上下来,牛叫羊欢。她的背上,是牛羊一生背不够的语录。

乡村医生

没有堂可坐,他也从不正儿八经的坐堂。

如果说,田野是村庄的肋骨。那么,他总是踏着村庄的肋骨去行医。

在他的眼里,最好的药就是亲情,最止痛的药还是亲情。

一双手,可以把冷漠的石头按摩得百脉通畅。一味药,可以把痛经的山泉调治得四季平安。

在乡亲们眼里,他是最好的儿科医生,是最好的内科医生,是最好的外科医生,是最好的妇产科医生,还是最好的兽医。眉毛胡子一把抓,反正,他就是乡村移动的医院。

四季的雨被他熬成一锅药,一饮,村庄就不再感冒。

不管是骡子是马,经他的手一摩,折断的腿立马可行。

人物档案范文第3篇

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物档案(又称为个人档案、私人档案、名人档案等)的研究已绝不再是唯档案界独霸。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人物档案因其独具的双重性与多重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的关注。档案界关注的是对人物档案的搜集途径、范围、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的研究。计算机领域侧重的是对人物信息的语义分析、信息获取手段的技术考查。信息管理与服务领域多是强调对人物信息的有效整合,以实现对其潜在的商业价值的挖掘。就人物档案的研究与实践发展而言,欧美国家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已经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以及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人物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加以规定,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对人物档案有所关注;进入数字化时代,Internet环境下的人物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已远远超过了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人物信息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考察对于高校人物档案的建设必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数字网络化环境下的人物档案

从本质上讲,人物档案是通过对人物信息的采集、聚合、组织和保存而形成的信息集合,因其信息的特殊性而具有多重价值。人物档案有别于人事档案,传统的人事档案关注的是对“自然人”信息的管理,而不关注人正在做什么。而现代意义上的人物信息管理则是对个体个性化信息的动态管理,因而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物档案”的范畴,从而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与利用价值。新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人物信息的获取已经突破了对“人事档案部门”的依赖而变得更为便捷。网络搜索引擎和各种人物信息数据库的存在,使得人物信息的查找更为高效,而且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强,人物信息将更“易得”。面对Internet世界中的各种人物信息数据库,高校人物档案信息的采集、组织、保存与利用模式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数字网络环境下组织管理人物信息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大众在查找人物信息时,使用最多的是搜索引擎与社区空间,如百度、Google、新浪爱问、天涯问答、雅虎知识堂等等。但是以此获取的个人信息往往是极其分散的、局部的,不足以形成对个人全部信息的系统认识。以下将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信息网络数据库为例,对其服务功能、技术方法、组织架构、运行方式与核心理念进行归纳分析(1)Facebook(中文名称:脸谱网)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路服务网站,网站名字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于2004年2月4日上线,总部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街,目前有350名雇员。Facebook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最初,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的学生。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注册扩展到波士顿地区的其他高校,第二年,很多其他学校也被加入进来。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注册。之后,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起高中和公司的社会化网络。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网络,比如中学的、公司的、或地区的。据2007年7月数据统计,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的用户。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排名第7名。截至2010年4月,据ComScore的数据显示,Facebook覆盖了53%的美国人口。Facebook非常国际化,有70%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并且它的网站提供超过70种不同的语言。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随着用户数量增加,网站目标已经指向互联网搜索领域。Facebook作为典型的SNS网站发展案例,基于以下两个条件:Web2.0时代所塑造的全新信息生态环境;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和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人们渴望认识客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2)Myspace(中文名称:聚友网)Myspace是以SNS为基础的娱乐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在线交友平台。MySpace的中国本地化网站,提供免费的微型博客、个人主页、个人空间、电子相册、博客空间、音乐和视频上传空间等服务。德沃尔夫(ChrisDewolfe)和安德森(TomAnderson)于2004年创立。2005年被新闻集团收购。由于管理等原因,势力已不抵Facebook。(3)人人通人人通是国内领先的人际资源在线管理专家,是今朝科技旗下开发的信息资源产品,所收录的人物信息均来自媒介公开信息,宗旨在于满足用户学习交流研究等目的,对所有收集的人物信息均有多层面、多维度的技术和检索加工。它智能聚合了政界、学界、商界、军界、文体界及其他综合等领域近20万人的重要人物的百科资料、新闻、最新动态、主页、博客、人际关联等多类信息,并将人物信息进行了100余种的标引分类,为用户提供了多维的、精准的、时时的高端人物信息服务。用户可以在人人通上搜索、查阅目标人物的完整简介,包括照片、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职业信息、人际关系、最新思想、最新活动等全面信息等;也可通过人脉计算和人群搜索发掘与自己相关的潜在人际资源;用户还可创建自己的人际资源管理账号,通过人人通发掘、监测、累计和管理自己的人际资源。(4)OneSource的企业高管数据库OneSource是一个资讯整合器,全球商业信息服务领域公认的领导者,成立于1987年,第一个在互联网提供首屈一指的商务智能服务(BusinessBrowser),所提供的企业高管数据库包含个人简历、薪金和所有相关新闻,并为企业自动列出竞争对手。(5)MicrosoftAcademicSearch微软学术搜索MAS作为学术搜索引擎相对于其他学术引擎(GoogleScholar,Arnetminer)更具有自身特色,搜索框输入时支持逻辑连接(与、或),这点已经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需求;每个author的Co-authorgraph也做得很有特色,而且能切换到co-author的graph,界面也很友好。(6)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机构知识库(IR)机构知识库(IR,InstitutionalRepository)是基于开放存取(OA,OpenAccess)的理念,学术研究机构依托互联网将本机构成员所产生的各种数字化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组织、标识、索引,以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为原则,实现对数字学术资源的共享。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机构知识有: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和浙江大学机构知识库可以分成两类:前四个划为一类,汇集的是全面的个人信息,主要目标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资源快捷、高效的建立、积累并管理好自己的人际资源;后两个划为一类,主要目标是实现对特定人群的学术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两类个人信息管理模式的对比指标如下:(表略)

三、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新策略

人物档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人物档案;问题;途径

高校人物档案是指建校以来,校级领导、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在职务(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2012年国家档案局9号令,公布了《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明确将“著名人物档案”列入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高校建立人物档案,符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要求,对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人物档案的特点

1.真实性

高校人物档案的建档对象主要包括校级领导、部级专家、省部级专家、教授、知名人士、杰出校友等。人物档案的内容涵盖了个人在管理、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珍贵保存价值的著作、论文、笔记、证书、照片、图表和实物等,真实记录个人在人生各阶段各层面的历史痕迹,反映了知名人物在各个领域的成果贡献。

2.文化性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作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档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料,反映知名人物艰苦奋斗的成长进程,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趋向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积淀,铸就了大学的品牌与灵魂。

2 高校建立人物档案的重要意义

1.保存历史,服务教学科研

人物档案是重要的档案史料,它不仅是知名人物自身历史,也是反映社会历史变迁的佐证,建立人物档案是保存历史、丰富高校档案馆藏的客观要求。人物档案详尽记载了高校专家学者等知名人物的不懈奋斗过程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有利于高校通过档案深入挖掘人才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保存学术成果和管理经验进而推动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

2.档案育人,建设和谐校园

人物档案以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情节展现知名人物精神和业绩,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开发利用人物档案资源,如建立知名人物档案陈列室、开发名师专题、编辑出版画册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达到以史为鉴,教化育人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3 高校人物档案归档范围

近年来,许多高校认识到建立人物档案的必要性,纷纷积极挖掘资源着手建立人物档案,笔者认为由于人物n案的特殊性,人物档案应定为永久保管,而其收集归档工作应侧重于全面客观的反映个人成长、经历、活动及成果情况,归档范围包括以下8个类别内容。

1. 生平类

包括知名人物身份、学历、学位、职务、职称等证件证书;传记、回忆录、他人写的回忆文章及反映个人生活爱好如诗歌、小说、字画、书法等材料。

2. 创作类

包括个人主持的科研项目;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的论文;主编、参编的著作、教材;为书刊撰写的重要文章或前言;参加国内外重要会议、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重大比赛的讲话稿以及重要的教案。

3.获奖类

各类奖状、奖章、证章、荣誉证书、聘书、任命书、委任状、代表证等。

4.手稿类

学术手稿、日记、笔记、考察记录、亲自起草的报告、重要批示、题词等。

5.信件类

主要包括个人有保存价值的重要信件。

6.音像类

知名人物开展教学、科研、外事、社会活动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光盘以及个人生活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光盘。

7.媒体类

包括新闻媒体对知名人物进行的专题采访及报道等。

8.其他类

已故人物唁函、唁电、追悼会签名册、纪念文章、纪念文集;个人使用过的有保存价值的实物、用品及赠送的礼品以及其他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材料。

4 高校建立人物档案现存问题

1.人物档案管理制度欠缺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但目前人物档案缺少章程性管理制度,也没有形成人物档案收集与整理编目及查借阅利用工作细则。笔者查阅了《高等学校实体分类法》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两者都没有对人物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人物档案管理工作容易进入误区,比如有些高校档案部门在确定建档对象时认为知名人物就是学校领导;还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混淆人物档案与人事档案概念,认为人物档案和人事档案主要建档对象均为学校教职工且两者归档范围有重合部分,人物档案就是人事档案的补充延伸,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跳出人事档案格局,把人物档案建立在人事档案基础上,只是简单的添加一些照片、证书、录音等材料即建立人物档案;也有档案部门在建立人物档案后一味强调安全保密,不重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将其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发挥人物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

2.人物档案归档意识较弱

目前人物档案所有者普遍存在归档意识欠缺的问题,即使是建档对象本人也不愿意将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交给档案部门保管,他们一方面觉得成果材料留在自己手里进行业务查询使用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担心材料遗失,对成果归档保管的安全性存有疑惑。档案所有者不理解人物档案工作重要性,归档消极被动,导致档案部门在档案收集工作中“收不上”或“收不全”。

5 高校建立人物档案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物档案

为建立人物档案、促进人物档案规范化管理,高校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人物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人物档案建档对象、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归档要求,档案保管与提供利用等问题。如有必要还可根据人物档案特点结合工作实践制定档案整理编目及查借阅利用等工作细则,将人物档案管理各环节工作细化标准化。比如在档案材料整理过程中,对于收集的已经前期装订过的材料如知名人物科研项目立项书和结项书等,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中应该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容易损坏纸质材料的起钉器而应采用镊子去除装订物。同时,在人物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档案部门应充分考虑到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指定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主动进行归档业务指导

高校档案因安全保密的工作要求,长期以来在师生心中处于“神秘”地位,笔者在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教职工从未到访过档案部门,不了解档案、档案分类和档案工作内容,对人物档案毫无认识,归档意识更无从谈起。高校建立人物档案必须重视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应以校发文形式人物档案管理规定,促进建档对象或其家属、其所归属部门了解人物档案及人物档案管理工作,理解建档工作对学校的必要性,打消建档对象个人或家属归档疑虑,主动通过各种形式把人物档案材料移交档案部门。同时,档案部门应积极开展人物档案归档业务指导,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帮助归档个人及部门开展档案材料价值鉴定及分类归档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归档效率,保证档案材料完整齐全,应收尽收。

参考文献

[1]唐伟.试探高校人物档案的管理现状及管理方法.兰台世界,2015(1).

[2]刘敏华.走出著名人物档案收集归档与整理的误区.档案管理,2014(3).

[3]张小晓.试论高校人物档案与人事档案的联系与区别.兰台世界,2011(5).

[4]杨洪勋.建立高校人物档案的实践与思考.企业导报,2013(9).

作者简介

人物档案范文第5篇

雪儿:紫色的人鱼公主,爱面子,比较乖,有礼貌,是个文静的女孩。

玛丽:浅蓝色的人鱼公主,爱发脾气,比较小气。是个相处比较难的女孩。

珍妮:黄色的人鱼公主,擅长体育运动,是个运动健将。

娜娜:绿色的人鱼公主,比较冷淡,比较成熟。

冰儿:蓝色的人鱼公主,是雪儿的姐姐,她比较大方,做事细心。

露露:是粉红色的人鱼公主,性格开朗,爱帮助别人,最讨厌体育。

亚古雅:大海之光明女神,曾经为了打败黑暗势力而封印了自己,她帮助人鱼公主们打败海之黑暗女神——妮珍娜。

妮珍娜:是大海之黑暗女神,一心想统治世界,是亚古雅的妹妹,因内心充满了妒忌和仇恨,所以变成海之黑暗女神。

喜伊:是妮珍娜的手下,喜欢弹钢琴,听了琴声的人会听她的话。人鱼听了会头疼。

金红柯:是妮珍娜的手下,经常用水蛇来攻击人鱼。

卡吉和音:是妮珍娜的手下,像个假小子,爱耍酷。

季后欧元:是妮珍娜的手下,经常用冰块来攻击人鱼。

杰里米:是妮珍娜的手下,是个男的。以为自己是青蛙王子。用鞭子攻击人鱼。

库姆:是妮珍娜的手下,唱歌会使人鱼头晕。

彩蝶:是妮珍娜的手下,用催眠粉把人鱼催眠。

人物档案范文第6篇

玉儿:名玉含罗。身份:高级宫女,简称:尚宫。爱好:看书。性格:不敢惹人。偶像:已故的母亲。喜欢的颜色:灰白色。年龄:32岁。生日:未知。

十六阿哥:名爱新觉罗。

州迪。身份:皇室阿哥。爱好:管乐。性格:成熟,稳重。偶像:父皇。喜欢的颜色:黑色。年龄:3月20日。

父皇:名乾隆。身份:当朝皇上。爱好:下棋。性格:未知。偶像:前朝皇上。喜欢的颜色:月色。年龄:42岁。生日:2月5日。

母后:名艾依香。身份:皇后。爱好:陪父皇下棋。性格:温柔。偶像:未知。喜欢的颜色:淡粉色。年龄:38。生日:2月5日。

DONG:名DONG。身份:一个从现代美国穿越来的外国友人。性格:暴躁。偶像:艾薇儿。喜欢的颜色;粉色。年龄:22。生日:5月6日。

人物档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人物档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内外;应用

当代社会把档案信息称为“原生态”信息。所谓原生态,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始记录。也就是说,档案信息的原生性、真实性、稳定性,是其他“派生性”信息资源不可比拟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档案信息是其它信息之源。

1 高校人物档案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属国家档案之列,这是建立人物档案的法律依据。高校人物档案的建档对象包括学识渊博、成果丰硕的专家、教授、校级领导;成绩显著、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著名的校友和具有代表性校园人物。人物档案真实记录了他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果,折射出大学的校本文化。

高校人物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是高校人物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师、名师是高校人物档案的重点,是一所大学的品牌与灵魂。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精神。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现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体现了大学与人物的关系。

高校人物档案具有五大特点:(1)真实性。高校人物档案是高校各项活动的真实纪录,具有自然生成的特点。(2)教育性。每所高校的人物档案都记录了其自身发展的历程和业绩,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活动,是思想、文化、科技等教育的良好资源。(3)知识性。高校是创造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高校人物档案是这种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4)文化性。大学校园是人类文化传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先进的思想观念、知识体系往往都是在校园中产生、传播与发展,大学文化就是通过高校档案传承而沿袭下来。(五)社会性。高校人物档案是人物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不仅应用于校园内,也应用于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它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2 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内外应用情况

2.1 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现状

高校对校园历史人物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重视,没有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高校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人物档案和校史馆的不是很多,这部分校本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教育资源未能很好地整合,信息资源的共享率大打折扣。“唤醒”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2 高校人物档案资源未纳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

近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总体而言,《纲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在贴进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等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不敢作为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只注重讲授理论,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忽视了对本校的人物档案做认真的了解,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经常是“十年一贯制”,案例陈旧,使学生产生“吃剩饭”、“喝剩汤”的感觉,降低了《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

2.3 高校人物档案和档案馆没有被作为教学实践的资源和基地进行建设

一直以来,《纲要》课实践性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同时受到安全、经费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开展的不多,是高校《纲要》课程教学中薄弱的环节,是困扰《纲要》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许多高校没有把档案馆建设为《纲要》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高校人物档案资源作为校本资源却躺在深闺无人识。高校人物档案所内含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资源,是档案宝库中的瑰宝,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等待着我们将其展示出来,供后人学习和借鉴。

2.4 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发挥主力军作用

校园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生了解学校的主要途径,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建校时间、学科专业、重大成果三个方面。校园文化是《纲要》课教学第三课堂,由于人物档案建设的欠缺,造成档案文化的缺失,因而对校园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了解偏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精神的理解。

3 促进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纲要》课堂内外应用的对策

《纲要》课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他们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普遍原理,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以及处理具体思想政治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将认识、认知积累内化为稳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外化为做人做事的行为。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学资源建设,高校人物档案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纲要》课的教学活动将会生动和丰富多彩。

3.1 加强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建设

高校档案工作肩负着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的特殊使命。高校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展人物档案资源建设,主动开展人物档案编研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之中。高校之间要开展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各高校档案信息共享,使得各自单一的“信息孤岛”连通起来,让优秀的教育文化流动起来。最终实现资源规模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模式。2005年12月上海市高校档案学会建立的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设立了人物档案、珍档集锦、学术前沿、网上展览、国际瞭望等栏目,是上海市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范本。

3.2 强化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纲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建设的逐步完善,不断地参与到高校《纲要》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高校人物档案资源作为高校的校本资源,更应是《纲要》课教学资源的源泉。

目前高校的《纲要》课都采用了教育部推荐的教材,这些教材体现了教育部社政司颁布的《纲要》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材其内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把那些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全面、准确、简练、清楚地展现出来。至于那些案例问题,应留给任课教师联系实际进行讲授。况且,教材也给任课教师留下了较大讲授和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围绕着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进行创新。针对大学生在认知方式上偏重于直观化,喜欢形式多样的特点,要采取针对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授课。《纲要》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涉及相对较少,应该添加这方面内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讲一些本校的人物故事和史志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纲要》课的“一条主线”、“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动人心魄,高校人物档案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小说”。《纲要》课既是政治课,又是历史课,要寓教于史,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道理潜移默化于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的还不是教学手段和形式,而是教师能否还原历史教学的故事特征,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学方法得当,肯定是会受学生欢迎的。把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活生生的新鲜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大量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从而加深对《纲要》课理论的理解。

3.3 加强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要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认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 知晓乡情、民情、社情、国情,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思考和研究,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在这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贴近感,而且也增强了理论对现实的诠释能力,从而激发起大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它可以使《纲要》课教学从一味地“说教”转变到不仅会“说”,而且会“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纲要》教育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主题。《纲要》教育使用高校人物档案资源是与时俱进地把握思想教育的历史文化,鲜明体现了思想教育的时代特征。深入挖掘校史人物背后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用深厚的历史积淀滋养青年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史实启迪青年学生,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示大学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实践表明,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先贤的风范品质、教师的科学思想、学长的科学探索等参观学习要比课堂教育所受感染来得更直观、更强烈。因此,档案馆是《纲要》课程的第二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破解《纲要》课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的困难、经费问题和组织指导实践教学的力量不足的难题。

3.4 增强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育人。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习惯、信念,从而带上特定的校园文化烙印,所以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校园历史人物档案是大学精神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资源。通过对高校人物档案的信任度的调查显示,98%的学生选择了信任,充分体现了学生对高校人物档案的接受程度,为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1利用高校人物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建设“信念育人”的校园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人物档案的原生性、真实性、生动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组织学生到档案馆探寻本校发展历史及人物生平的原汁原味的信息,用档案馆藏中学校悠久办学历史、民族危亡时刻仁人志士英勇壮举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术思想、育人风格和卓越成果,生动直观的史料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鼓舞,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高校档案馆还要积极利用人物档案史料,进行一些专题开发,如名师专题、校史专题、校风专题、知名校友专题、学生科研与创新成果专题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拍摄电视片、编辑出版画册或论著,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辅助教材。高校档案馆还可以利用馆藏档案开辟陈列室或校史馆,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4.2 利用高校人物档案中蕴藏的丰富历史资源,创造“校史育人”的校园文化。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让每一位走进高校的大学生,能以进入这所学校为荣,并让学校将来以自己为荣,就必须让学生将自己与学校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向学生讲述校史人物,以先辈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爱国爱校教育和对学生的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并贯穿到整个育人过程之中,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的主题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所有这些,都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史育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重视弘扬传统,让学生知校、爱校、兴校。

3.4.3 高校人物档案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精神育人”的家园。人物档案记录了建档人物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高尚精神;立足本职、淡泊名利、安贫乐教、献身教育的崇高价值取向;诲人不倦、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优秀品格,激励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眼下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3.4.4高校的知名人士是大学生成才的导师和崇拜的楷模,形成“偶像育人”的校园文化。许多大学生渴望成才,有着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然而由于他们尚未确立或尚未巩固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为谁成才,成什么样的才,怎样成才等基本问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而人物档案展示出的建档人物成长历程能为他们选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向导,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进行自我实现的引导,有利于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在青少年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各种榜样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事业的引路人和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事实表明,运用人物档案,采用生动而形象的方式进行“傍样”教育,对于学生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纲要》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做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纲要》课目前既遭遇挑战,亦面临机遇。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以创新为名,抛弃好的传统,而应该在固守已有的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大胆创新。要重视和改进教育方法, 丰富教育载体, 优化教育的文化氛围。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将高校人物档案转化为教学资源,可以保证教学的广度、深度、新鲜度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张懿颖.对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0卷(1):50-51.

人物档案范文第8篇

上述所云的五部志书《人物简介》的设立,因二轮修志断限短,一般20年左右,立传人物少,对《人物篇》文字量过少的补充,本无可厚非。但是,普遍的篇幅短,究其原因,可能是人物资料原本就少,但不是主要,主要在编辑的“写的过长岂非成了‘传’了吗?”的不正确观念。例如:《阿城市志》的“人物简介”之一段:“谷哲学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于阿城县。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9月起任阿城市节能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阿城锅炉厂厂长。扭转了企业多年亏损局面,被阿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谷哲学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5次被哈尔滨市授予劳动模范、15次被评为阿城市劳动模范,199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2001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所看见的都是把人物的性别、年龄、职务、职称、荣誉等“序列”的样式,但是,仅仅写出这些还远不够,还应写出人物的“精、气、神”.“人物传”与“人物简介”的主要区别并不在篇幅长短上,我认为:传,是对去世人物一生的方方面面系统的叙述、定性的评价;简介,则侧重在世人物一段时期、某一方面功业的叙述,不作定性的评价。传,是立人的一生;简介,是立某一时断的人,所以,即便简介人物日后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什么,后期有错误,但,在红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却是有功劳的,对此,我们党是承认的。不要纠缠多少字数,要大胆放心地写。具体写作实践该如何操作呢?

我认为,不妨引进、借鉴一下新闻写作中的“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把人物的性别、年龄、职称、职务、荣誉等元素揉进文中,不必生硬的“序列”。写出先进人物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敢打敢拼精神风貌、吃苦耐劳的思想感情,达到志书教诲人、鼓舞人的目的。为何借鉴人物通讯的笔法,因为,象写志的人物传时要借鉴传记文学一样,人物通讯与人物简介有相切合之处,首先都是写实的叙述为主,其次都是写人物的工作生活片段。如,《宾县志》(1986——2005年)的《人物篇》中《人物简介》之一段:

“张德润 在2004年的建党纪念日前夕,由哈尔滨市宾县电视台设置的《共产党员风采》栏目,先后播出五个人物专题片,其中一位年近七旬、精神矍铄的老者尤为引人注目——这位老者是谁?他就是宾县档案局原局长、在县档案局工作了30年,素有‘活档案’、‘宾县的史学家’之称的张德润。

一个已退休且年近七旬,又不是什么红得发紫的‘大款’、‘大腕’,也不是什么‘歌星’、‘舞星’,更非战斗在一线的英模,能在县电视台一展形象,确实是在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又确实是在情理之中。

1967年,时年31岁的张德润就已任县档案馆馆长3年多了,县委领导班子慧眼识珠,把这个县大院有口皆碑、正直诚实的人,安排到了因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而尤显重要的机要重地——县档案馆。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这年的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决定,准备将张德润下派到胜利镇(当时称公社)任党委书记。张德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这个正直、坦率的人平生第一次‘走了后门’。他委托县委组织部的一个老乡给‘疏通’,硬是留在了县档案馆。张德润之所以下派公社不去,不是他不胜任那里的工作,而是他太热爱档案工作了。张德润认为,盖高楼重要的是打牢基础,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做好。1976年,县革委会从各科局抽调人员,成立职工住房建设指挥部,明知道到指挥部工作,就能得到一套住房,张德润自己没去,而是派馆里的一位刚从外公社调回的同志去,为的是稳定干部职工的心,以便更好地干好档案工作。职工住宅建完,派去的同志分得了一套70平方米的砖瓦住房,而张德润一家七口仍旧挤在一间半旧的泥草房里。

1986年以前,当时的县档案馆的房子是旧县衙的平房,由于年久地基下沉且又紧靠道边,一下大雨档案库房就被淹一次。为此,张德润几次上书县主要领导,由于资金短缺及其它原因,档案被水淹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张德润急眼了,上书中央、省、市有关部门,上访信被返到县主要领导手里,一位主要领导感慨地说:‘因为公事而状告我的,我平生首次遇到,这样的好干部还是不多呀!’不久,县里拨专款修建了档案楼。

1990年,县档案局里从教育界调来一名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小郭。局里的编研材料及日常应用文都由小郭包下,在局里工作两年后,县里一个金融单位以楼房相许,吸引小郭到其单位工作。面对诱惑,小郭有所动心,几次找到张德润,张德润就是不松口。当时小郭并不理解张德润的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郭被提拔为副局长。最终,小郭理解了张德润,局长是为了档案工作而留住我,我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他的希望。

1999年,已退休回家休息的张德润,由于全国性的新一轮修志工作启动,又被县档案局聘回局里编写《宾县志》。回聘后的2000年,县档案局正做着由三级馆跃升一级馆的准备工作。虽然张德润回聘后的工作只是编修《宾县志》,但他为了晋升一级馆,将编写《宾县档案馆指南》一书的份外工作承担了下来,并且夜以继日地努力完成,为最终晋级成功贡献了力量。

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2002年,张德润的腰间盘突出病又犯了,行走极为困难,可他仍是每天拄着拐来上班,局领导实在于心不忍,强行“停止”了张德润的工作,让其好好休养一下,养好病再上班,可张德润却躺在自家的床上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句地校对着《宾县革命斗争史》草稿。”

人物档案范文第9篇

确切地讲,当下评价一张现实照片的价值高低、收藏与否,都会受到个人认识、位置身份、知识背景、好恶标准,以及审美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影响,一百个人可能会给出一百种评判、一百个分值。因此可以设想,对一张历史照片的目前及若干年后的价值要做出准确判断,其困难之大以及要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为加强照片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发利用照片档案服务于社会,国家颁布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其中对照片档案收藏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

1、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2、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3、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5、记录本地区地理概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6、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依据国家对照片档案收藏范围的界定,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在照片档案收藏过程中应遵循的几条重要价值判定原则:

真实性原则。首先,档案工作者要忠于职守,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秉承“据实立档、据实用档”的原则,维护照片档案的真实、完整和统一。其次,收集的照片档案要真实记录,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和形象必须完全真实。随着数码影像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日臻成熟,弄虚作假、移花接木、涂改粉饰的照片时有出现。照片档案只有真实、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才能起到工作查考、经验总结、历史研究的依据凭证作用。

重大(重要)性原则:照片档案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形象记录。档案工作者在确认它的记录属性的同时,要鉴别它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保存价值。并非事事、人人的照片档案必存必留,应选择本单位、本部门重大事件、活动、重要人物以及产生较大影响的照片留存归档。

完整性原则。指照片档案内容的全面和形式的多样。照片的形成有的是单张的,有的是成组的,收集时要注意保持照片之间的联系,保持事件、人物的历史连贯和完整。同时,同一事件、同―人物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地留存影像,做到照片内容完整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才能使照片档案有更多、更广泛的利用价值、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多元性原则。指价值多元和需求多元。从国家颁布的《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对照片档案收藏范围第6条的不确切价值规定可以看出,由于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历史局限,由于照片只能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瞬间的自身局限,在考量和甄别一些照片档案自身价值时,就会出现暂时的不确定性。照片档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充分考虑照片档案瞬间即逝的记录属性,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精神,构建多元化的价值观、认知观,从未来的、可能的潜在需求出发,挑选那些画面影像清晰、形象与主题联系密切,或是体现一定社会痕迹、时代特色、生活烙印的照片加以收存。

有效性原则。不论各单位、各部门保存的照片档案数量多少,总有一部分照片档案被经常利用,并得到广泛认可,而另一部分照片档案却长期处于搁置状态。虽然,经常有效使用不能作为评判照片价值高低的标准,但是,照片档案工作者要时刻追踪、研究有效性照片的内容、形式、特点、类型,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收集整理,努力提高收藏照片的实际有效性,以满足社会需要。

人物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体特征语言艺术人物形象

《孔府档案》[1]记述了自明嘉靖十三年至1947年7月衍圣公府的各项活动,内容涉及衍圣公承袭,祭祀,宗族事务,孔府所属官员的选拔,租税的征收,徭役任使,灾情记录等,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孔府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记中的6312、6313、5476号档案,主要记述了清嘉庆帝与孔庆F,清光绪帝与孔令贻,慈禧太后与孔令贻母、妻的对话,从文学角度来看,不管是采用的记述文体还是双方的对话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孔档6312、6313、5476号档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轴,采用对话的形式,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分别还原了嘉庆年间和光绪年间衍圣公孔庆F、孔令贻面圣以及孔令贻母、妻进京为慈禧太后贺寿被召见的情景。这种对话体具有比较强的直观性,叙述者完全隐藏于对话之外,比较客观地将人物对话的场景再现,最大限度的忠于史实却又不失生动形象,通过对话我们可以解读出人物的思想倾向、处事方式等。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语言的语用方面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将合作原则分为四个方面: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对话中,双方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是双方在对话中都遵守的默契。孔档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大多是符合会话合作原则的,会话双方一般都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以5476号档案为例,嘉庆帝询问孔庆F有关孔府祭祀时有这么一段对话:

“上问:一年几回祭?对:一年春秋两回祭,五月、十一月,臣有两回私祭。上问:五月、十一月祭还检日子不?对:也是丁日祭。上问:庙内有黄伞吗?对:蒙圣祖赐过一把,高宗赐过一把。”

这一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嘉庆帝问一年有几回祭祀,孔庆F回答有两回祭祀,并解释分别是在几月的两次,当问到庙内是否有黄伞时,也说明了两把黄伞分别是由谁赏赐,这就使得嘉庆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符合当时的谈话内容,遵守了质量准则和关联准则。

但会话双方也存在对话无法完成自己交际目的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由对话双方中的一方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造成的,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做法,可能是会话一方想隐藏自己的想法或想传递言外之意。以孔档6313号为例,光绪帝询问孔令贻见李鸿章时李鸿章是否向他透露日本事:

“上问曰:李鸿章给你说甚么话来?对曰:没说甚么话,日本事一字未题(提)。上问曰:他为什么不题(提)?对曰:是。”

这段对话就违背了合作原则,光绪帝问孔令贻李鸿章对他说了什么,根据会话合作原则孔令贻只需将李鸿章对他说话的内容说出来即可,但孔令贻在回答没说什么以后,特地提了日本事一字未提,从表面来看是孔令贻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但依据当时会话发生的情形来看,光绪帝询问孔令贻的真实意图就是询问李鸿章是否向他提了日本事的事,但没有直接问出来,由此可见,真正违背会话合作原则的是光绪帝,在接下来光绪帝又问孔令贻李鸿章为什么不提日本事,其实这个问题孔令贻是无法回答的,李鸿章为何不提日本事主动权在于李鸿章,非孔令贻能左右的。这样的例子在5476号档案中慈禧太后提到日本事时也有所体现:

“现在已经接仗,一时兵撤不回来,一时作事冒失,我怪难为的。对曰:佛爷鸿福不大要紧。太后曰:现在打仗收不回兵来。对曰:佛爷鸿福不大要紧。”

慈禧太后询问孔令贻母日本国的事,其实是想探寻孔令贻母对于日本国一事的态度,或者说是想探寻以孔府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对于日本国一事的态度,但孔令贻母并未将自己的态度表露出来,究其原因,猜测一方面是碍于妇人不应过于关注政事,另一方面是日本国一事在当时较为敏感,从慈禧太后的态度来看,她是后悔派兵与日本交战的,过多评论此事,无异于触犯慈禧太后。

场面描写是文学和史学作品的重要描法,比如儒家经典《左传》中的战争场面描写十分精彩,运用顺序、补叙、插叙、追叙、预叙、分叙等多种手法,与空间转换结合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叙事手法上各有千秋。《左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顺序是最基本的叙述手法,也是史书编纂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将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史实较为清晰地记述下来,孔档也是如此。除了顺序以外,《左传》中的其他叙述手法也比较有特色,比如晋楚之战采用分叙的手法进行叙述,将视角一会儿放在晋军一方、一会儿放在楚军一方,在同一时间点上,两条叙事线同时展开,使得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

恼体来看,《左传》的场面描写和《孔档》的场面描写有很大的不同,《左传》在今天将其视为史书,但其又作为一部散文著作有着比较强的文学性,在这一方面,孔档作为一部记述宗族生活的私家档案,在情节起伏、场面描写、人物刻画、叙事手法上有所不及,但也有其特色。孔档主以顺序为主,与空间转换结合在一起,将人物与事件始末交代清楚,描写更为含蓄内隐,通过场面描写使得情节更完整,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使我们对于事件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以5476号档案为例,主要记述了孔令贻母、妻进宫为慈禧太后祝寿并在颐和园小住月余,所记时间比较长,但读来并没有如流水账,而是有所舍弃、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明了。档案中对孔令贻母、妻奉旨进宫演礼时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

“十月初一日辰初,至福华门下大轿,赏肩舆入南海子,进与后妃七位主子磕头。蒙皇太后召见,先行三跪九叩头礼。”

寥寥数句,将孔令贻母、妻进宫的场景描述出来,语言简洁明了,但对于场景的刻画并未含糊,没有因为语言的过于简洁而使场景的刻画变得模糊,通过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比较清晰的画面。

在孔档中,场面描写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在5476号档案中,对皇极殿设宴的场景描述:

“初七日皇极殿演筵宴礼,皇后进酒,嫔妃两边摆桌,在殿内,福晋命妇两边挨桌,跪坐在王妃后,亦在殿内。”

通过场景描写,将皇后、嫔妃、王妃、福晋命妇所在的空间方位描述出来,同时也显示着他们身份的尊卑。孔档中的场面描写不及《左传》中的激烈,情节起伏也不大,但自有其格局。

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就是一个场面。”可见场面描写围绕的中心是人物,场面描写是为塑造人物而服务的,同时人物的活动将推动情节的发展。孔档也注重场景描绘对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在5476号档案中就描绘了孔令贻母陪同慈禧太后听戏的场面:

“初二日卯刻,跪送皇太后还宫,随驾在皇极殿东月台上跪接。皇太后驾入乐寿堂,随驾入戏院听戏。……太后问曰:你们吃饭了吗?别作假,你们家里有戏无戏?对曰:有戏。以前有专养的班子,恭贺万寿事,如宫中一样,在杀叩叵伦。如今养不起了,雇班子。”

这个场景既刻画出慈禧太后亲和的一面又与慈禧太后不舍孔令贻母相照应,此处也暗示出了曾经繁荣的孔府已经走向破败,为孔令贻母向慈禧太后诉苦孔府祭田被黄水淹了无租可收作了铺垫。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是以语言为记述工具的。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所说的“辞达而已矣”就是将语言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工具,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是带有绝对性的,但语言体现在文学上的首要功能就是记述,也是文字语言创造的初衷,“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2](P387)

文学语言具有状物摹形、绘声绘色的功能,能够具体逼真地描绘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状态,能将各类人物的音容笑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3](P72)孔档作为一份具有史料价值的家族档案读起来并不乏味,在5476号档案中,慈禧太后想留孔令贻母在宫中多住些时日:

“太后问曰:你们几时走?你们明年正二月里走?你是多会走?对曰:祝万寿事毕打算回去。太后曰:你为何怎[这]么忙?对曰:明年二月初间丁祭回去祭祀。太后曰:其实你们在这里多住几时不好么?对曰:不会说话恐惹老佛爷生气。太后大笑曰:你还会说这些话。”

慈禧太后一连三个问句表达对孔令贻母何时走的关切,在知道孔令贻母的归期后又问她为何这么忙,这里除却疑问也略带责备意,责备孔令贻母为何这么急着回去而不在皇宫中多待些时日。孔令贻母也听出慈禧太后话中的意思,用一句“不会说话恐惹老佛爷生气”惹得慈禧十分开心,责备意自然也没有了。这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既刻画出孔令贻母的睿智也刻画出慈禧亲和的一面。

文学语言表达准确、贴切,能依据真实的场景,使用比较准确、贴切的语言,将场景尽可能生动形象的再现,做出比较客观的记述。以孔档5476号档案为例,孔令贻母、妻在京期间每天进宫向慈禧太后请安,有些礼仪是每天必做的,如果将事件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涉及的时间比较长,内容也比较繁多,但细看5476号档案,并没有事无巨细的记录,而是有所选择,“初三日早上,去请安,一跪三扣头。每天如此”,用“每天如此”四个字将每天必行的跪拜礼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在下文中更是详略得当,有所重点的记述:

“十三日仍在皇极殿筵宴。宴完,随班谢恩。赏手帕、洋漆盒、江细篾子等物。谢恩。三扣头。”

“十四日早,太后曰:你们地的事,也是平常的事,摺子还递在皇上那边,吾还交代皇上。”

“十五日赏御笔大寿字、蟒袍、梳子等物二分。谢恩。三扣头。”

这三段文字尽管所用笔墨不多,也没有渲染的辞藻,但却准确的描述了孔令贻母、妻面见慈禧太后的大致情形。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与准确性,不在于所着笔墨的多少,有时简洁的数十字也能将主要内容及场面记述下来,这就是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孔档中的叙事语言和对话语言都有其独特性,体现出了语言的艺术性,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将事件较为准确的记述下来,真实地再现了嘉庆帝与孔庆F、光绪帝与孔令贻,慈禧太后与孔令贻母、妻对话的场景,发挥了文学语言的功用。

孔档作为记述孔氏家族活动的私家档案,除了记述孔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以衍圣公为中心的孔氏族人,塑造出形形的人物。孔档6312、6313、5476号档案中主要涉及的人物有嘉庆帝、光绪帝、两代衍圣公孔庆F与孔令贻,慈禧太后、孔令贻母六个人物,通篇以记实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形象化,通过人物形象的语言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这三篇档案,都是衍圣公及族人面见皇族,对话更是小心翼翼、深思熟虑。

从6312号档案嘉庆帝与孔庆F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嘉庆帝召见孔庆F主要关心的是有关祭祀孔子的事务,也涉及当地民情以及对孔庆F的告诫。在6313号档案中也体现出光绪帝对于孔府祭祀的关心,这历任皇关心的事务,孔府和衍圣公就像是一个文化的标志。皇帝为政统,儒家文化为道统,统治国家只依靠政统是无法安定民心的,还需要道统来教化百姓,从这点可以看出历任皇帝对孔府和衍圣公都十分优待和维护。对话中嘉庆帝对孔庆F两次表示想到曲阜去,但因频发动乱和水灾无法前去,但告诫孔庆F“你诗礼承家,好生成先圣事业,总要忠孝存心”,虽然如此,嘉庆帝一生未到孔府,可见嘉庆帝虽想极力再现“康乾盛世”,却无法抑制清王朝走向衰败。

从对话中还可以看出另一位人物衍圣公孔令贻是一位谨慎仔细,不逾矩的人,“上问:你那里有么?对曰:现在山东的百姓念书的念书,务农的务农都还安静。上曰:你好生与我严拿!对:臣世受国恩,应报效,此等事不是臣衙门所管。容臣回去寄信山东巡抚臣程国仁严拿。”从此处可以看出,嘉庆帝问曲阜是否有,孔庆F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大都安静,从当时肆虐的程度来看,曲阜未必没有肆虐,但孔庆F比较巧妙地将问题回避了。其次,嘉庆帝让孔庆F严拿,孔庆F以此事不归自己衙门管,将事情转给了山东巡抚,原因之一应是此事却不归自己衙门所管,不做逾矩之事,再者因为严拿一事确实棘手,恐难完成。

孔档中的记述对于人物形象的反映,虽然每篇是以记述某两个人物为主,但解读完6312号再看6313号档案,会发现同为皇帝的嘉庆帝和光绪帝性格特点有不同的体现,同为衍圣公的孔庆F与孔令贻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光绪帝召见孔令贻首先关心的也是孔庙的情况,但孔庙情况并不乐观,孔庙前段失修,但又一直得不到修缮,光绪帝接着问为什么不修缮,孔令贻回答了四个字:“无款可筹。”光绪帝听后并未为孔令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它更为关心的李章是否向孔令贻透露日本国一事,从此处对话可以看出光绪帝虽处帝位但无实权去有所作为的无奈和软弱,这在接下来孔令贻提出查找祀田无果的事,光绪帝也只是问他“你不能专摺奏事?”,也未说出为孔令贻解决事情的办法,因为有眼前更为危机的事情,就是清王朝已经走向末路。

在这样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衍圣公孔令贻与前代衍圣公相比,有着更为沉重的责任,那就是在乱世之中如何保护孔府不随着清王朝走向末路。从光绪帝与衍圣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衍圣公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孔府的现状,孔庙前段失修却无款可筹来修缮,查找祀田却阻碍重重,这在5476号档案中孔令贻母的话中也可以看出,孔府现状比较窘迫,除了大半丢失的祀田无法找回,曾经府内专养的戏班也养不起了。从孔令贻回答光绪帝的问题上来看,他的性格不如其曾祖父孔庆F沉稳,处事圆滑,特别是在问到日本国一事时,并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导致自己无话可回。或许正因孔令贻的这种性格使得孔府在风雨飘摇之际,如墙头草一般,清王朝灭亡以后倒向就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张勋复辟以后又向张勋示好,但无法抑止的,孔府最终也走向没落。

《孔府档案》作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家族史,最值得注目的就是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孔子后裔及封建世家大族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但除了其历史价值,在记述以衍圣公为主的孔子后裔的生活和围绕孔府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时,显示出其作为史书的文学价值,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值得从文学角度进行更进一步的解读。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山东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档案选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高尔基.论散文[A].高尔基论文学(续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9:387.

[3]李金风.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及实现[J].安徽文学,2010 ,(11):72.

上一篇:档案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