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2 21:13:31

葡萄沟教案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1篇

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悟葡萄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利用对话与人热情相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学设备有:电脑、闭路电视、音响设备等,所需教具与学具有: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表演、游戏、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鼓励。)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四)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学反思

1、尽可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会句子之后,应多让学生读,从读中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可能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习葡萄干特点时,我要求学生来学做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教育了学生平时应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训练下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只能抓住书本中的味道甜、颜色鲜、颗粒大来进行推销,可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口语锻炼。

3、尽可能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流程 语文课堂 培养习惯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流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用好流程,把流程当作做事的一种习惯。上好一节课,不仅要认真备好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还要通过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基本情况,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师生活动,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对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进行预设,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一.“备”在课前,“精”在课上

按流程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同时,认真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找准教材中的突破口。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疱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语文第四册《葡萄沟》的教学,在备课时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确定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VCD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上课前,我用多媒体VCD播放歌曲《咱们新疆好地方》,学生边欣赏边手舞足蹈。孩子们问:“新疆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再播放“吐鲁番简介”,生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地方真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VCD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齐读、小组读、品读等形式,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抓住孩子们的激情,我再采用品读法,让学生读出葡萄沟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从而知道葡萄是最惹人喜爱的,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我播放“走进葡萄沟”,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学生欢呼了,有的甚至拍手跳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作者描绘得更美,想听吗?”孩子们高呼:“想!”我播放“课文朗读”,孩子们仔细听着,有的还小声跟着读。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四人学习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到班上朗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葡萄沟。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播放课件,屏幕上美丽的景色,晶莹剔透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深深感染了他们。“读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吧。”我一说完,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读了起来。他们领悟到作者感情,也充满表达了孩子们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指导学法,学生乐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是按流程上课要求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法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他们在宽松和谐中提高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和利用黑板报等方式。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千万不可牵着学生跟着教案走,而要实现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时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只能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痛苦,反之,只有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才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疲劳时,在学习精力分散开小差时,我们应采取的不是大声训斥,而是因势利导,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快乐有效的教学动力。如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那是一节公开课,正在聚精会神学习的学生被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吸引,学生们有的低声议论,有的下位趴窗而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一个个将学生拉到座位上,可是拉了这个又跑了那个,整个课堂一塌糊涂。试想,如果执教老师冷静一些,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设计,趁机让学生观察飞机,通过谈话让学生在快乐中回到课堂,相机设计其他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岂不更好?

三.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按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上新课前应让学生先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文中生字、新词查字典,对不懂的句子和问题做上记号。

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课后习题一般侧重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做练习。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如理解词语,句子等;也可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来处理。造句,背诵,在讲读过程中要达到理解到位,有意识的体现渗透,为学生独立做练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即让学生自主读文,在读课文过程中借助书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书(字典)进行自主识字,在自主读文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为了检验学生生字认识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开展生生之间的第一步纠正字音,认读生字的过程,再进一步在全班展开“我把课文读正确”的展示活动,为认识生字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时就已经达到了认识生字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每一遍的读文中,都能对生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让学生把生字涂上显眼的颜色,由此,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反复在读文中感知生字的字型。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借助思考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借助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字体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眼手俱到的良好习惯。因为习惯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提升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钟为永著 1998年8月第一版).

[2]《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感悟与创新》王剑制著.

[3]《备课管理流程》、 《课堂行为与流程的符合度》.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3篇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显示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使我感到十分欢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的教学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把制作好的相应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得心应手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授课。同时,由于教师是按照备课后写好的教案程序做好课件的,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年轻教师,课件则是教学过程的预演,只要教师能根据课件演示,就能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了。

1.2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在课件的操作、使用中,只要善于利用演示效果,就能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具体教学过程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适时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只要能审时度势,解决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显示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乐学,其乐无穷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使教学程序由抽象变为直观,既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又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能为教学及时做好系统环境的选择和图像的处理。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支持多任务、多媒体的Windows环境中,使用Powerpoint这一开发工具即有可能如愿以偿。因为这个软件是非常适合用于演示的软件系统。它有各式各样的模板,并提供了多种绘图工具、丰富的图片和文档等,而且用它做成的课件可以很方便的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必须画出的图,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绘图工具在模板上就可以直接画出。而对于已经成形的实物框图,只要通过使用扫描仪,将其扫描成图形文件,供Powerpoint调用即可。另外,对于一些部件,为了能使学生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只要通过扫描仪将这些部件扫描成图形文件,加到教案当中就行了。

2.2 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动态的显示与色彩、声音技术。

人对静止东西的敏感程度远不如运动的东西。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该软件所提供的丰富的动态显示功能,使多数画面从屏幕中央向四周慢慢展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紧紧跟随着教师的讲解,而不致三心二意。

当然,在使用动态显示时,也应注意的是,之所以使用动态显示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不能因为了动态显示而乱用动态显示。该动的要动、该静的要静,要注意动静的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等特点,能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并且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去争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显示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为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条件

过去,教师都是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让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如果继续走这条老路,只能培养出一批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书呆子”。而应用多媒体技术技术的教育手段,则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并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题进行训练,从而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灵活的学习形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地学习,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讨论。一旦学生通过网站,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就能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沟通,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者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小语第四册的《葡萄沟》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新疆葡萄沟的特色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引导学生们都来动脑动手,一起查找资料,把课文的教学要求、精神实质、学习方法,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段落和课后练习,以及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按一定的程序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学生们观看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劳动果实,是那么认真、专心,是那么兴奋。这说明,学生是具有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技能的主体,并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显示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对突出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可以通过两方面来体现:

4.1 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突出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多媒体 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它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相关情境,定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2 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如《葡萄沟》这篇课文,仅用几句话来叙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如单靠教师采用传受、口述等一般媒体来设境,缺乏生活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便能把形象、生动、逼真,富于趣味性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很快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学生们通过看、读、议、想,很快就能理解“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于是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便一目了然。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适时、适度运用,确实能促进课堂状态的和谐,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突出了课文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已迎刃而解。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4篇

笔者以“新生代”特级教师窦桂梅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被观察者三个阶段的三节有代表性的公开课视频,分别是《葡萄沟》《秋天的怀念》《丑小鸭》。采用了定量课堂观察中著名的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又结合其教学案例和访谈等定性研究的资料,发现了窦桂梅老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言语互动中所展示出的教师言语特点。

一、研究工具简介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1]。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C)是一种著名的教室观察系统,主要分析的是教室情境中的师生言语。它主要是运用一套代码系统,记录在教室中师生言语互动的情形,用以分析教学行为,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FIAC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见表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套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互动分析方法。

二、所选课例的矩阵统计表

三、窦桂梅教学言语特点

1.激励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评价有这样的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2]。在对整体样本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所选取的3个样本中第七类言语的频次都是0,即教师在课堂上从未出现批评学生、维护权威的言语现象。1—4类教师言语的所占比例,显示了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饱含激励性,这些充满激励性的言语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上。

数据带给我们的分析总是难免单调而抽象,枯燥而乏味,下面笔者结合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该特点的分析。

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多处课堂言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师(握学生的手):我非常想和你较量一下。

师(有力量地抚摸):你看,你的朗读、你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

师(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膀):晏子什么也没改,他的秉性,他的潇洒、自信。虽然我很矮,我很小,但我的气质不凡。

……

基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样富含激励性的言语太多了,并且也不单单体现在教学的评价语上,在过渡语、讲授语中也都有体现。这样的评价语带给孩子的是鼓励、赞扬,是不露痕迹地接受、引用和深化,是对学生的悦纳,这种悦纳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正如弗莱雷所强调的,“在接触这一点上,既没有完全的无知者,也没有完美的圣贤。只能是一起努力进步”[3]。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铸就了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的激励性特点。

2.情感性

对样本进行整体分析时,在接纳学生的情感上,样本1所显示的数据最高,样本2和3数据接近,标准差为3.09,差异不明显。虽然就整体的言语比例来说,这类言语还应提高,但是较之平常的课堂这一数据已经不低。从这一统计中,我们看到了专家型教师的言语中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性。结合样本的矩阵统计图,我们看到序对(5,5)的数据量很大,依次为158、159、216。这一序对虽然是传统教学中线性言语的体现,但是,这样的线性言语背后却隐藏着教师言语的情感性,也才使得序对(9,9)在《秋天的怀念》中达29次,在《葡萄沟》《丑小鸭》中多达37次。

如《秋天的怀念》中一个片段。

师(深情的):经过同学们的品味,我们感到这“扑”,这“抓”后的“忍”——除了忍住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打击!这是一种怎样的忍啊?!

生:从这忍中,我感觉到了母亲所忍住的巨大痛苦!

师:大爱无形。儿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让母亲苦上加苦——然而母亲依然是苦口——

生:苦口婆心。

师:也是母亲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

师:那么,“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

上述教师的言语在弗兰德斯定量的课堂观察系统中,都记入了编码5这一项,但是正是这些蘸着激情与思考的言语,挑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勾起了学生言说的激情。学生在这样生动的讲述中、情感的抒发中、深切的体验中,与教师进行了极其丰富的、淋漓尽致的互动。“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4],窦桂梅老师用教学言语中浓浓的情感性将学生紧紧地粘在了课堂上。

3.幽默性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言语的幽默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第九类言语行为。在对样本进行整体统计时,我们发现学生第九类言语的标准差为5.79,差异性不显著。三个样本的该项频次依次为54、40、45,虽然较常模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这一比例数据出现的情况还是不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窦桂梅老师通过带有幽默性的言语创设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笔者在对窦桂梅老师进行第二次访谈时,她讲述了这样一段教学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体现了教师的机智性,又是教师言语幽默性的最好阐释。

访谈实录(节选)

问:您在师生的互动言语上很有自己的特色,能否以一节课为例,谈谈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机智的、幽默的课堂互动言语。

答:比如我讲的《葡萄沟》一课,我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什么叫一大串一大串的呢?是一串还是两串吗?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这个“一大串一大串的”……在我正讲着讲着,正画着画着葡萄架的时候,黑板突然塌了,当时听课的孩子和后面的老师都惊呆了,然后,我马上幽默了一下,说:“同学们,你们快瞧呀,这葡萄一大串儿一大串儿的,它们长得太饱满了(教师拉长音加以强调),你瞧把葡萄架都压趴下了。孩子们哈哈大笑,然后我说:“快,来,我们一起把葡萄架支起来!”然后马上有人帮我把黑板支了起来,我说:“嗨!主要原因还是葡萄太好了!”

从上面的访谈实录中,我们看到窦桂梅老师用及其幽默的言语化解了课堂中的尴尬,使师生在笑声中继续展开学习。同时教师幽默的言语、幽默的处理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幽默的教学言语就像味精一样,有了它,教学才有味道,才不会是一杯白开水,才能产生神奇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效果。

4.精炼性

精炼的教学言语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体现为言简意赅。窦桂梅老师言语的精炼性从对个案进行序对解析时,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到较好的印证。我们发现序对(4,8)在3个样本中的频次依次为14、6、18,而序对(8,8)出现的频次为89、173、144。这样两个反差性极大的序对说明了师生言语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精炼性。

案例:在秋天里站成了春天—— 十易其稿的故事[5]。

在对公开课《秋天的怀念》进行教学设计时,窦桂梅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精心打造尽显其对言语精炼性的追求。如第四稿的导入语是:“有一位作家生活在北京,叫史铁生,已经54岁了。从21岁起到现在,他坐在轮椅上已经33年,他写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都很有名。当然,在他写的文字中有很多是写给母亲的。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47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觉得,这样下来的公开课还是显得太“平”,而且这样的资料上网一搜就成,老师不必交代。偶然间想到史铁生当年就在清华附属学校读书,如果以一位校友的身份引入,再把这段话改编一下,那该多好!于是,就有了第五稿的导入语:“有一位曾经就读我们学校的校友,他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遗憾的是,从21岁起,他已经坐在轮椅上33年。……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想到……于是……,想到……于是……,到了第九稿之后,窦老师还在反思导入语中的一处词语,于是她这样写道:“‘苦’不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经历吗,长路漫漫,谁没有过‘苦’的感觉?……我们当然有过这样的感受,于是这‘苦’中的‘好好儿活’是一缕阳光,它提示着我们,人要活出的是尊严,是个性,是自我!”后来,她在自己的第九稿教案中的“苦”后面特意加上了一个“?”,这个问号在第十次课结束的时候,随着教师黑板擦下消失的“苦”字已经化作了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无尽的思考。

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教学设计中的导入语竟有如此复杂的生成过程,更何况整个设计中的其他言语呢?亦如,窦老师自己所说“课上的每一句话往往都是集腋成裘的结果”。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言语的精炼性来自何处。也正是这样精炼的言语,才铸就了一堂堂优质高效的公开课,使学生在课堂中行走的每一分钟,都充满着紧张的快乐。

5.主题性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言语的这一特点,更是窦桂梅老师所独具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多数课例是其结合“主题教学”研究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正如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主题教学是拿课来说话的。在她与学生的言语互动中,一招一式,你来我往,交相辉映,都是在一个个“主题语词”照映下完成的。窦桂梅老师对教学主题是这样解释的: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语词”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使文章的“文眼”成为教学的触发点、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师生成长的共振点、教学的课眼、课堂的灵魂。从各阶段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主题性”所导致的区别。

笔者结合定量课堂观察的数据及原因分析,提炼出了这样的观点,下面结合定性课堂观察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能更完善地说明这一特点。

案例《丑小鸭》

师:看来,他的藏,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姿态。原来,这个“藏”,是小鸭从世俗的世界跨入天鹅世界的“藏”。此时幸福的小鸭,藏在心中的是他成功后的谦虚,幸福中依然觉得自己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生:大概叫“谦卑”吧。(掌声,并板书“谦卑”。)

师:说说你怎么就“创造”了“谦卑”这个词呢?

生:把“谦虚”的“谦”和“卑微”的“卑”合起来,就是“谦卑”。

师:当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谦虚和卑微的两个意思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谦卑”有着更深层意义的理解与感悟。此刻,请你用上这“幸福”和“谦卑”两个词,再给幸福的小鸭题词吧。

生:小鸭啊,你是多么幸福啊,可你却是谦卑的。

生:既然上半句是“苦难中追求梦想”,我想这句应该是“幸福中怀有谦卑”。

上述《丑小鸭》师生言语片段,是窦桂梅老师在为主题语词“高贵”作铺垫,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窦老师把“高贵”具体化的过程。她引领着学生将“高贵”一词,解读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14个字的提炼,是在课堂师生的言语互动中一点一点地生成的,循序渐进地使“高贵”这棵大树巍然屹立。

又如其他一些经典课例的主题:《珍珠鸟》中的“信赖”,《村居》中的“安居乐业”,《晏子使楚》中的“尊重”,《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窦桂梅老师也是和学生一起在主题语词的引领下,串联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和一份份厚重的思想与情感。师生言语互动的“主题性”,实现了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与统一,弘扬了母语文化[6],成为“主题教学”的重要实施途径。

从定量的数据分析和定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了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的这些特点,也正是这些言语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魅力。师生在充满激情、幽默,又饱含文化与主题的言语互动中,愉快地沟通情感、交流智慧,课堂上焕发着师生的生命活力[7]。正如李海林教师在《言语教学论》中说:“看一个语文老师是不是一个称职的、优秀的语文老师,主要看他是不是有较强的语言能力[8]。”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的特点是她“赢在课堂”的原因之一,也是她的课堂“语文味”十足的原因之一,更是点燃学生的言语热情的重要原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语充满激励性、情感性、幽默性、精炼性等,这样我们才能引着学生走入灿烂的文化,去发现那睿智的思想,去品味那高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

[3]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4]马建明.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5]窦桂梅.在秋天里站成了春天—— 十易其稿的故事[J].人民教育,2007(1).

[6]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7.

[7]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3.

[8]贾隽.用诗意的语言到达理想的彼岸——解读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J].吉林教育,2011(3).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教学环境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它由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组成,是一种教学形式。它常以各种各样的类型呈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攻破语文课程的重难点及其对知识进行有效拓展和补充。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精美而合理的板书,有利于传授课堂知识,而且活跃课堂氛围作用不言而喻。

在进入信息“微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充斥着整个课堂。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生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多媒体环境下,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减少甚至被忽略,出现了“零板书”。那么,传统的板书该何去何从呢?是不是可以被完全抛弃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作用往往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做到的。因为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微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让板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取长补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媒体教学硬件需投入大量资金,成本比较高。

第二,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心灵上的沟通。

第三,播放速度较快,有时学生思路跟不上,影响听课效果。

第四,展示的信息量较大,授课内容多,当场比较难消化。

第五,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产生依赖性,减少甚至忽略对学情、教材、教法等的分析研究,另外,课件的制作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第六,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停电、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等。一旦出现这些不确定因素,教学将很难继续进行。

二、板书的作用

1.板书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视觉直观感受,缓解了学生听觉上的压力

课堂上,板书里的线条、图示、概括简洁的文字直观形象。教师的口述加上直观形象的板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听课效率。

板书简洁明了地再现了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知识内部联系,揭示了教学的主题,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概括的结果。因此,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板书是通过少量的书面语言或符号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3.板书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板书是与教师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同步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体现了教师分析教学内容、概括教学内容的思维过程。教师按照教学的需要,预先精心设计板书内容,有步骤地边讲边呈现,使知识层次化、条理化,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的思维。

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设计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恰恰能通过板书设计有效地解决。借助板书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脉络等清楚地显示在黑板上,贯穿整堂课,不间断,让学生更加明了。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加详细、形象生动地讲解板书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和板书设计应该相辅相成,有效互补。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的板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板书设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好的板书,都是跟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离开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突出重点,体现难点。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我出示了以下板书:

让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泉水的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去文中寻找答案,去学习课文内容。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现泉水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泉水的特点,这样,学生对泉水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2.板书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板书时应根据教材的文体特点、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篇说明文时,我就用表格作为我的板书,让孩子围绕表格,找出文中有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这样思路清晰,针对说明文的特点,学生能很快理解课文内容。又比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根据学生是二年级孩子的这一特点,在理解“凉棚”一词时,我利用课前做得葡萄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门框,让学生把一片片葡萄叶贴上。贴叶子的学生饶有兴致,其他的学生能从这直观地感受、理解“茂密”和“凉棚”。这个直观的板书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在理解“阴房”一词时就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并在图片中加入描写阴房的句子,学生在读中观图,在观图中会意。

3.板书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不要层层叠加,拖沓繁琐。要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简洁明了,概括性强;利于理解,便于记忆。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把文中所描写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

课文就是围绕这几个地方的夜景来体现北京夜景的辉煌、亮丽。这样的板书将课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教学时,再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这几个地方的夜景。学生在观图中感叹北京夜景的辉煌,并结合句子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4.板书要有清晰的条理性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6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将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现对CAI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进行初步探索:

一、实施创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实施阅读教学创新的过程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

2.利用网络质疑,进行全文初探

3.通过人机对话,深究课文。

4.机上作业,反馈提高。

5.显示存储,拓展延伸。

三、运用CAI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内容的选择

2.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阅读教学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将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学手段的革命,势必引发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向更深层次的变革。传统的"粉笔+黑板擦"的教学手段,已使广大教师感到受束缚,当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师生面前并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时,则为广大师生所青睐,成为他们的挚友。纵观语文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人们会发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操作环境,解决了传统手段不能解决、不易解决的诸多问题。它突破了时间、空间、个人经验的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了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一些现象和过程,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可增大学文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取得"感受新、印象深、效率高"的教学效果。我校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早把"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积极进我校信息教育的进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率先开设实验班把计算机引进课堂,实施一人一机,人机交互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对CAI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全面探索。

一、实施创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皮亚杰还说:"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推理能力,那么问题就是要发现最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儿童自己无组织它。"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是创设知识情境、学习环境的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良好,形象只管的多面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个性发展;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多感官中和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得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因而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对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见够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实施阅读教学创新的过程

这个模式(具体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媒体作用)一改传统的师生二元主从结构为师生媒三元反馈结构,有利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探究未知的结果,就会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知识。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有很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气氛,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激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画家乡》一课,由于受空间位置的限制,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海边、山里、平原、草原的景物及生活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为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课文,教师将制作好的可见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家乡风景人情中去。学生看到这一个个界面,都会全神贯注,再配上优美的轻音乐,以及教师适当的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一下子将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去了。学生了解了不同家乡不仅有丰富的物产,景色也非常奇异,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习文兴趣。

2.利用网络质疑,进行全文初探

“学起于思,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以前学生提的问题通过语言在课堂上一一交流,而现在,教师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碰到的疑难问题全部输入计算机,如《葡萄沟》一课时初读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学生打出:"葡萄沟具体地理图形位置在哪?"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是个好地方?"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这时教师通过教师机轮流查看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计算机上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教案,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好准备,也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就必须采取指明请学生以课堂发言的方式实现,有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发言的学生面不会很广,教师因此难以全面把握各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而现在,学生如果急需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来提问,教师通过网络采取师生个别对话,或组织学生之间讨论等方式加以解决。

3.通过人机对话,深究课文。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所以教师要通过归纳整理、比较分析进行筛选问题,挑选典型的问题,涉及重点内容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转播到学生机上,组织协商讨论,最后将学生达成的共识输入计算机。那么对于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在课件里查寻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来处理。

现代教学多媒体为突破课文的难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多媒体能提供立体图象,用二维、三维图形来模拟实际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微观的、不可见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抽象容易理解,这是传统的媒体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境界。如《看月食》这一课,月食的形成是课文的难点,学生通过看月亮、地球、太阳转动的课件能毫不费力的掌握这些知识。

4.机上作业,反馈提高。

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作业一般不能完成当堂批改,而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的作业环节,基本上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并及时改正。如《称象》一文,要求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句话,学生就在计算机上边想边打,再把学生打出的话分别调到大屏幕或传送到学生的每一台计算机上,让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修改。由深重评价,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识别和判断自己或别人作业的正确与否,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判断题之类的作业。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出,并由计算机来评分或作出相应的反馈。反馈的形式各种各样,有用优美的音乐、掌声给予表扬的,用"错了,请再来一次"等鼓励性的语言表示错的,用打勾或打叉直接显示答案的正确与否,也有用小孩跳舞或哭了来表示对错,学生及时得到计算机多样的信息反馈,及时改正错误,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学生减轻了负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显示存储,拓展延伸。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每上一篇课文,就找出与本篇课文表达方法相似或写作内容相同,又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阅读文章,制成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一有空就调出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养成学生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当然,也可以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科学知识,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们补充了马、猴、蛇、袋鼠等动物尾巴的录象,通过逼真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扩大了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通过因特网去浏览、去获取信息、去搜集资料,也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途径。

三、运用CAI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内容的选择

完全可以用语言表达或事物演示,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问题,就无须做成三维动画,用课件模拟。而对下列教学内容,则可考虑使用课件进行模拟:一是传授内容是学生必须积累的有典型意义的感化材料,而学生过去又没有感知过的内容;而是所叫教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不容易直接感受、直接理解,需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材料作为学生分类、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支撑点;三是所教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体验的内容或需要让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并长期保存在记忆中的内容。

2.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老师仅仅是把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变成操作鼠标,学生的主要活动变成了看屏幕,画面频频变换,学生目不暇接,而思维却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种教学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因此,在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恰当取舍,要有启发性,能一起学生的思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即或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身的前能和学习积极性。

2.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2-02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民俗知识、园林建筑知识,又包括新疆主要地区、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比较广、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笔头”“一本教案”,要使学生掌握和消化相关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很多看不到的内容用图片、影像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图例描述出来,如:古代建筑知识中提到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华表等。授课教师还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利因素(例如:地质地貌、古代园林、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新疆各主要景点等),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较快地掌握知识,为日后参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和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较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打破常规,尝试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在教室里讲授相关旅游知识,以及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需求,他们更希望能够到实际的景点去参观、去考察、去了解、去亲身体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以往的常规,不仅仅要在教室里、在导游实训室里学习各景点理论知识,还将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将课堂搬到景点中去,并把各个小景点以任务的形式分割给每个学生,通过这种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更加有信心,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以下是我校将景点变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以吐鲁番为例:

吐鲁番一日游

吐鲁番一日游景点变课堂的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校将吐鲁番各景点知识介绍给学生,主要包括:坎儿井、交河故城、葡萄沟,这些景点,是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沿途讲解,主要包括欢迎词、乌鲁木齐概括、乌拉泊水库、风力发电站、柴窝堡湖、大小盐湖、达坂城等,这些内容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部分:景点讲解,教师点评。

在进行景点教学前,把以上涉及到的各个小景点讲解任务分给每位学生,学生们带着任务参观该景点,介绍该景点。当然,沿途讲解在导游带团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景点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撰写沿途导游讲解词,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熟练地介绍给“游客朋友们”。

通过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吐鲁番一日游”的上课旅程,“看景说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灵感。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同实地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快进入角色找到了做导游的感觉,增强了自信,有了成就感,也有了紧迫感。尝到了做“导游”的甜头,也感受到了做“导游”的难度。这样学习就有了动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通过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知识,特别是《导游基础知识》后,每一个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广搏的知识,如风土人情、野史杂说、文学美术、俚俗传闻,只有将其兼收并蓄,才能使导游内容生动传神,引人入胜。为此,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设法扩展学生知识面,不仅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而且尽量开阔学生视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文化熏陶,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举办旅游专题讲座、导游词讲解大赛等,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

导游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宣传窗口,是形象大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举止大方、穿衣得体、微笑待人……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

新疆每年一度的导游资格考试主要分为四个笔试考试科目和一个面试考试科目,笔试科目主要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其中,《导游基础知识》是最复杂、最抽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为了能够将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导游基础知识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了模块化教学,特别是在新疆部分导游基础知识方面主要针对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的11个新疆景点,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以天池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赛江南旅游区、以吐鲁番为重点的文物古迹旅游区、以喀纳斯为重点的自然生态旅游区,通过这些模块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11个主要景点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通过撰写相关景点导游词,提升了对各个景点的认识,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8篇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奠基教育”,即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理念是怎么提出的呢?我想,这同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我对基础教育的理解是有很大关系的。

初为人师

1981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

由于在校读书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所以,初为人师,我并没感到太多的不适。但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我常常向老教师请教。每天放学把学生送走后,我都要到同年级各班教室去转一圈,把老教师们出练习题的小黑板都收集到自己的教室,仔细研究他们的出题思路,从中总结经验。可以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努力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当时的大队辅导员焦老师,也就是后来的太平路小学的校长,每次一见面她会对我说:“陈姗,从你一来我就感觉你不像一个新教师,你可能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料……”焦校长这段话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正是得益于自己的勤奋钻研,使得自己的表现在几个年轻教师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我所带的班级风气正、学风好,而且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像《亮剑》中李云龙说的“是一只嗷嗷叫的部队……”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没多久就会有较大的转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做到的!可能正像同事所说,学生就是班主任的影子吧。记得那时我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也很好,每次考试总在全学区各校中名列前茅。正因为这些,工作没多久,我就被评为了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在教学中成长

刚到太平路小学的时候,我被安排到三年级语数包班。我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尤其是讲课的时候,从容沉稳,而且特别不怕领导和同事听课。慢慢地,领导和同事都觉得我是上公开课的材料。

那时候,每个假期我几乎都会把下学期所有要上的课准备好,我也会把我的教案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有时还与老教师们研究备课中遇到的问题。每天下班后,别的老师都离开学校了,我依然留在办公室,或对照教案准备教具,或为第二天的教学设计冥思苦想,或记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在太平路小学变得小有名气了。领导感觉这个年轻人有天赋、有激情,于是开始让我尝试在学校做教学研究课。有一次,五一小学的王副校长到太平路小学听课,正好听了我的一节《葡萄沟》,听后王校长对我大加赞赏。这似乎是我和“五一”人的第一次接触。

1983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这一年,海淀区举办了“”以后的“第一届课堂教学大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许多教学高手跃跃欲试,都想一展身手。学区与学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暗暗较着劲儿。派谁去参加比赛呢?太平路小学的领导们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选派我这个工作不满三年的“牛犊”去参加。接到通知,我既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欣喜躁动,又有一种受宠若惊的诚惶诚恐,我怕上不好课辜负领导的栽培,但是我没有退却,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记得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我整天都在琢磨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由于过于紧张与疲劳,临赛前我竟发烧了。我躺在床上,敷着湿毛巾,迷迷糊糊中仍看着教案……

当然,这次比赛我并没能如愿获得一等奖,但却给所有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海淀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及其它学校的领导,都知道太平路小学有一个年轻人,课上得好,叫陈姗。

这以后,我开始经常在学区做课,在不断的磨练中,我逐渐形成了果断、自然、精细的教学风格。我所做的《草原》《威尼斯小艇》《翠鸟》等研究课和公开课,赢得五棵松学区语文教师的高度称赞,我也很快就成为了五棵松学区的教学骨干。

1988年海淀区举办“第一届作文教学大赛”,我再次代表学校参赛,并一举夺得全区一等奖。可以说,在不断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我的业务水平在快速的成长。

在管理中提升

工作中,我用真诚、坦率的处事风格和扎实、厚重的业务功底,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1986年,机会再次降临到我的头上,通过筛选,我被海淀区教委选派到北京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两年,专业是教育管理。

两年的学习,我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不久,在学校领导、教师的一致推举下,我担任了太平路小学教学副主任一职,主抓语文教学工作。

当时太平路小学主抓教学的是胡校长,我很尊重她。胡校长是数学教师出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我自己虽然对语文教学有些研究,但对教学管理工作却比较陌生,尤其是不会评课。所以每次听完课,我都会向胡校长请教应该如何点评。

在我担任教学主任期间,海淀区教育局针对教学工作发出了“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践行”的号召。于是我和胡校长一起加班加点,出台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受到了海淀区教委领导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这套方案使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升。直到现在,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仍然保持着求真务实、稳扎稳打的作风。

在学区工作中完善自我

1996年,为了加强五棵松学区教学管理工作,五棵松学区准备从基层选调一位干部。经过多方考虑,学区领导一致认为我是最佳人选。得知消息,我并没有像他人想象中的那般兴奋,甚至有点失落,因为我热爱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所以,当时学区的王书记几次找我谈话,我都婉言谢绝,最后五棵松学区给太平路小学下了“死命令”,我才最终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既受之,则安之”。就这样,在众人的羡慕、冷眼、疑惑的眼光中,我来到了学区,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我想,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不能有丝毫杂念,唯有尽职尽责、做出成绩方能不负领导厚望。

俗话说:“万事怕‘认真’”。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不管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肯钻肯学。因此,虽然学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很大区别,但我很快就适应了,并以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周边的同事。用王书记的话说:“学区大多是老同志,你的到来给学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到任新岗位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全学区所有的教学干部做一个学区教学工作报告。接到任务后,我马上把上学年学区所有学校的教学工作总结翻出来,进行分析、归纳。同时,我还抽调了各校的一些试卷,针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了一个试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会议在海淀区群英小学召开,汇报中,我凭着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视角、富有新意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后来听说一些原来认为我不适合做学区教学工作的干部,在这次报告之后也彻底改变了看法。

之后,我开始更为细致的工作。工作中我发现,在学区之间的多次教学竞赛中,五棵松学区一直处于下风。而此时又恰逢北京市即将举办第一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于是,我决定以这次竞赛为突破口,开创学区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赛课方案,并深入到每一所学校,与教师们一起备课、听课。那个时候五棵松学区共有13所学校,为了让他们拧成一股绳,我打破学校界限,从每所学校抽调一位教学主任组成一个备课小组,把整个学区变成了一个“战斗团队”,一个学习型组织,大家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次竞赛中,五棵松学区以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五个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实现五棵松学区教学竞赛史上的“零”突破。我也因此代表五棵松学区在海淀区教学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这个优异的成绩,给五棵松学区很大的鼓舞,各项工作也以此为契机有了突破、创新与提高。同时我也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引领和提升学区教学工作问题。

四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年底,学区王书记又一次找到我谈起工作调动的事情,我意识到自己又将迎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反思中孕育理念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从教师到教学主任再到学区教学副校长,我几乎从没脱离过教学一线。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是我的主阵地,我因课堂而成长,因课堂而成功。那段时间,我经常为自己所上或指导其他教师所上的一节节精彩的公开课而感到沾沾自喜。

然而,由于阅历的不断丰富,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常常反思我的那段经历: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巧妙的课堂设计和表演而自喜,却不是为学生的收获和成长而欣慰;许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某种更加重要的东西―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

那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因而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除了关注学生的双基,更应关注人的发展动力的激发,关注人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教导学生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从“接受式学习”向“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想,正是基于我在“做教师”这个阶段的不断反思,孕育了我“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想法。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常仿写 计划仿写 单元整组仿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0-02

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语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尽管当前习作教学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习作教学领域仿佛依然是山重水复。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最头疼的是莫过于习作教学,往往花了大量的精力,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不见长。对许多学生,特别是城郊、农村学生而言,习作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不少孩子视习作为“榨文”,写作时搜索枯肠,绞尽脑汁,认为是最苦之差事。即使是勉强写就的作文,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泛泛而谈。

前年九月,从一直任教高段语文返回到教一年级语文,一直思考如何设计台阶,降低起始阶段学生习作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快乐走上习作之路。经过思考,推行 “说作文”,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感觉学生绝大部分喜欢“说作文”,但是在由说到写的转型过程中,感觉孩子们的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生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想到的是读写结合,依托二年级语文教材进行仿写句子、句群的实践探索,近一年下来,积淀了许多的感性认识。

一、且行且思之一:偶尔仿写经常仿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与其他年级的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文本中的许多句子、句群适合学生进行仿写。刚一开始时,是相对比较随意的,仿写也没有真正进入我的教学设计,想到要仿写了就在刚上到的那篇课文中挑些句子或句群让孩子进行仿写,有时没有想到就很长一段时间不仿写。尽管偶尔在写,有一定的效果,但因为写得不多,孩子们的兴趣也不是很浓,达到的效果也不明显。

一段时间后,除古诗外的每篇课文中挑选了适合仿写的句子、句群,列出了仿写表格。这样仿写就比较容易坚持,学生仿写就成为经常。

这是二年级上册实行计划仿写后中值得仿写的句群,尽管有些课文感觉挑不出特别适合的句段,但从经常仿写总比不仿写好的角度考虑,除古诗课文外,均进行了初步的仿写句子的挑选。

依托句子句群,几乎每篇课文进行了仿写,收获不少。孩子们觉得写话是件有趣的事,老师也士气高涨起来。但是每篇课文仿写的句子、句群是老师随意挑的,没有什么科学性而言,这些句子、句群的仿写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也没有经过思考与论证,结合文本什么时候进行仿写也没有进行很好的设计。

二、且行且思之二:随意仿写计划仿写

在前期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是仔细学习了大纲对于第一学段写话的一些要求。并在二年级下册学习前就对文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学习,在学期初列出了仿写的句段,并在每课教案中进行了精心设计。

根据下表整理的仿写句段,精心设计了教案,实实在在开展了句子或句群的仿写。

与实践第一步相比较,第二步仿写的含金量相对比较高,特别是孩子们仿写的积极性更高了。如在学习了第一课《找春天》的第4-7段后,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欣赏的基础上,先让孩子们模仿说,再让孩子们进行仿写,同时提出不分展的要求,可写一句,也可多写几句组成一篇小短文。孩子们兴致盎然。有孩子写道:“柳枝长长的,那是春天的头发吧?桃花红红的,那是春天的笑脸吧?雨点亮亮的,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不过,第二步的探索也引发许多的思考,如仿写的句子句群相对比较散,没有什么系列,如何进行整合,形成系列,让学生在一段时间仿写差不多的句式,肯定收获会更大。

三、且行且思之三:无主题仿写单元整组系列仿写

这是在前两步实践之路后的一些设想,主要考虑的是单元整组仿写,每一单元围绕同一主题或同一训练点进行仿写,既实现读写结合,又进行同主题同训练点的集中练习,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在一单元后安排一次结合单元主题或训练点的整体写话,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从仿写到创造。

1.主要根据内容进行单元仿写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是根据单元进行编排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有许多的关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春天里的发现”,第二单元是“关爱与奉献”,第三单元是“爱祖国爱家乡”……如果能结合单元内容来进行仿写,能使仿写也能有单元的连续性与关联性,更能使孩子学会写同一内容的句子或句群。于是,又一次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能根据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单元系列仿写的单元还有很多,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夸夸家乡”,可从每一课文中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或句群进行仿写,如第9课可仿写描写湖水的句子,第10课仿写描写葡萄沟美景的句子,第12课仿写描写灯火辉煌的夜景的句子。单元仿写完后,让孩子们通过实地观赏与图片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也来写一段描写家乡美景的话。

2.主要根据表达方式进行单元仿写

不是每一单元都适合二年级孩子从内容出发进行仿写,有些单元的课文还是比较散,还需要另行寻找仿写的切入点。比如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让学生进行仿写。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培养优秀的品质”,但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写人的句子仿写是有点难度的,不过我发现写人的课文中有许多人物语言描写,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会写对话,需要会使用对话中标点。于是从对话这一表达方式入手进行这一单元的仿写探索。

当然,从表现方式入手让学生进行仿写一定要注意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话描写中,提示语在中间的表达方式难度很大,适合让三年级孩子仿写,尽管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但也不让学生进行仿写。

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发现单元整合进行仿写,使仿写有连续性与关联性,降低了仿写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能使学生学会写同一内容的句子或句群。但是,有几个单元,无论从内容入手还是从表达方式入手进行仿写感觉都不很妥当,怎么进行整组仿写还是需要经过思考,另外,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园地中出现了写话要求――写五种小动物,但在这一单元中却不是描写动物的,找不出相关可以进行动物描写仿写的句子,对于这样的单元,是否可结合课外句段的仿写?如何操作?这是下一步需要思考与探索的。

四、且行且思之四:仿写的注意点

1.读写结合

一定要实实在在结合文本学习,精选好仿写的句子或句群,创设好语境,让孩子们进行仿写。这种仿写始终在学生理解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课堂完成

为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仿写尽可能在课堂中结合文本完成,不要留到课外,否则会给学生带去很多的学业负担与精神压力,一旦学生失去对仿句、写作的兴趣,那就违背初衷了。

3.重视交流

要在学生写后进行适时的交流,一方面及时修改引导,另一方面增加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使孩子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仿写句子。

4.关注评价

结合语文过程性学业评价,对仿句类作业的奖券要适当地倾斜,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信心。

葡萄沟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 游戏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35-02

《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低年级的孩子注意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各种因素干扰。但一说游戏,就两眼发光。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做游戏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而稳定,因此,将游戏适时引入低年级语文课堂,使教学像磁石一样吸引小娃娃的注意,游戏开路便会带来精彩无数,让课堂绚丽绽放、活力四射。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应用”现状分析

1.教师运用游戏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

一些教师觉得,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方法,其目的旨在让学生得到放松,活跃课堂气氛而已。这种观念会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实践活动并不存在理论知识支撑,没有有效设计,游戏归游戏,教学归教学,完全两张皮。因而无法发挥游戏辅助教学的真正作用。

2.教师运用游戏辅助教学的设计不妥

在运用游戏辅助教学时,教师的环节设计及适时运用,都往往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比如:有的游戏设计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为课堂目标服务;有的游戏设计新颖有趣,却只是为了老师走教案的过度,没有真正落实;有的游戏设计环节繁琐,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游戏老套乏味,无法激发孩子的兴致;有的老师搬来的游戏很精彩,却不符合本班孩子的学情……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应用”策略

(一)情景创设――让拼音教学更有趣

《课标》强调: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地在游戏中,教学拼音,就会让拼音学习变有趣 。

例如:在教学《 k h》时,我一开始就创设了去“拼音王国”游玩的情境,认读声母 k h。

1.师:小朋友读得真好,火车开得可快了。拼音王国到了,看,景色多美啊!仔细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天上有两只白鸽。

生:我看到水里有很多小蝌蚪,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水草上休息。

生:还有两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2.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老师忍不住就读起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小白鸽,天上飞,小蝌蚪,水中游,小朋友,河边坐,喝完水,笑呵呵。”)生跟读。

3.师:国王派了三个声母朋友来迎接我们了。他们是谁呢?

生:、k、h。

瞧,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娃娃,怎样让枯燥的拼音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课始创设情境,在有趣的情境中导入儿歌,自然带出新知,巧妙地设计,让导入新课自然而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游戏――让识字教学更生动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又很快进入遗忘曲线的定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实践,我发现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互动起来。动中学,学中记。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我设计的游戏互动环节就步步精心,直达效果。

1. 猜字游戏

师:蚂蚁的“蚂”左边是虫字旁,右边是“马”。动脑猜一猜“蛛、

蚯、蚓”这几个字右边的部分读什么音?

(课件出示“蛛、蚯、蚓”三字的分解,学生根据以上规律猜测)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记住这些字了。

2.送字回家

请你再观察一下今天学的其它生字,还有哪些也是形声字?我们把她送回家。一生回答,另一生将生字卡片贴在“形声字小屋”中。(运、蝴、蝌、蚪等)

形声造字法是汉字各种造字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为汉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的路。教师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运用互动游戏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运用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转一转找朋友”游戏。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转盘,课上指名学生转转盘。随着转盘的转动,行旁和声旁会组成不同的汉字。例如,形旁“氵”“马”“虫”“木”分别与声旁“主”组成“注”“驻”“蛀”“柱”。“虫”和“知”“朱”“青”“胡”等字的组合等。轻松的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巩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象地告诉学生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类属。

(三)实践游戏――让口语交际更灵动

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形式。”在低年级口语交际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学生一定会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做,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小主人。一位老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我们去“旅游”》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孩子心理,紧扣交际主题,在实践游戏中成功达到教学目标。她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 加强实践

老师根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创设符合交际的情境,模拟“旅游”,采用“导游”及“游客”的角色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实现生生、师生、人景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避免了重口语轻交际的现象。

2.运用评价 引导实践

老师首先模拟“导游”介绍“葡萄沟”,为这一角色作了良好的示范,再通过“互动评价”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本次交际中“金牌导游”和“文明游客”的标准,并适时板书。

3.游戏互动 “交际”实践

老师设计分小组交际体验,孩子们在6人小组内轮流扮演“导游”及“游客”。瞧!一块块展板旁,“导游”们以图讲景,说的生动有趣,仿佛真的是“游客”在跟随“导游”游览美景,不时提问的“游客”不也在进行交际吗?

小组交流结束,各组推出代表再次展示,孩子们尽情表达,努力获得“金牌导游”称号,而其他学生也能做到认真倾听,善于提问,当好“文明游客”。

此口语交际课在福建省录像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成功的课例,展示了游戏体验实践在口语交际课的神奇作用。

三、低年级语文课堂“游戏应用”的注意点

(一)目的要“明”

语文课堂游戏的目的是“语文”,手段是“游戏”。游戏设计都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片面追求热闹,纯粹为玩而玩,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一个好的教学游戏,无论形式还是切入点,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学习“月”字旁的两个字(股 脆)并拓展。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游戏环节:

1.认识“股’”脆”

师:学到这有点累了,接下来薛老师要请大家做游戏,游戏之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都有月字旁,和身体有关。

师:都是和我们身体或者器官有关。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真好!月字旁的字很多都是和我们身体有关。我们又叫它肉月旁。这个“脆”,就是连着我们身体骨头的最容易受伤最脆弱的肉。那你们来猜猜,股是我们身体的哪里呢?

生:屁股

师:我就知道大家肯定说屁股,不对。屁股叫臀。那这个股呢?

生:小骨、肋骨、丁骨……

师:你们都猜到和骨架有关。它是我们身体当中最粗壮最有力气的骨头,在我们的大腿,叫股骨。

2.拓展游戏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和身体有关的月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呢?

生:肺、胃、脸……

师:还有很多,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看,老师也找到一些,和他们认识认识,找找在你身体的哪里?

生在自己身体上找找摸摸(课件出示:脸肩胳膊腰臀肤肚腿脚)

3.课中互动操

师:全班起立做游戏操啦,请按照薛老师的口令做动作---拍拍你的脸、耸耸你的肩,甩甩你的胳膊,扭扭你的腰,甩甩你的臀部,捏捏你的皮肤,揉揉你的肚子,踢踢你的腿,动动你的脚。(学生依次边跟老师说××我的×,边开心地做动作)。

此游戏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在儿童积极参与体验的游戏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不失时机的紧扣肉月旁的生字拓展,积累了生字,初步了解了造字的规律,一举多得!潜移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时机要“巧”

教学游戏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环节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也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应用。

1.课前“巧”导入 快速进入主题

游戏将教学内容引出来,可以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而这些游戏的设计需要教师花心思将教学内容放进去。例如,《风娃娃》《太阳》《我是什么》等课文的导入,可以从猜谜语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揭开谜底时导入新课。

2.课中“巧”放松 围绕教学目的

如上述例子――“课中互动操”,放松的同时,积累月字旁的生字。

3.课尾“巧”随机 抓住孩子的心

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当课尾孩子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发呆走神的人数增多、或是对教学内容呈现一脸茫然时,应该随时准备好游戏来刺激,比如:“摘星星”游戏、“过桥”游戏、还有“开火车”游戏、“一字开花”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等,它们能有效地刺激孩子,使课堂更高效,更紧凑。

4.课后“巧”拓展 培养孩子能力

语文的特性,要求孩子们善说会写,乐于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课后布置孩子们展开课外阅读,进行阅读积累竞赛;或是课本剧排练,进行课本剧表演展示等,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

(三)秩序要“严”

游戏是一剂良方,它紧紧抓住了孩子,但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积极参与游戏不难、收放自如却不易。因此,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每个参加者都遵守规则,才能顺利地完成游戏,达到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们的长期实践才能游刃有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剖析问题,有效设计,遵循教学游戏规律和儿童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语文知识。真正让语文课堂因游戏开路而呈现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杜娟《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15).

[2]贺小捷《浅谈游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课改聚焦 2011(11).

[3]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游戏的教育性》华中师大 2012(07).

上一篇:小螺号教案范文 下一篇:可能性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