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范文

时间:2023-10-03 20:10:44

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篇1

其实,葡萄酒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特产。它既是我们引进的一种异文化,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历史的民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数不清的关于酒的事情,但是却未明确记载酒是谁发明的,所以,宁可相信酒是猿猴发明的。《清稗类钞・粤西偶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不管此说真实与否,人类的祖先是猿猴,类人猿造酒也就是古人类造酒。猿猴受野果自然发酵的“启示”,在依靠采集野果度日的同时,用多余的野果造酒也是可能的。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它们不可能有意识、有目的地酿酒。它们酿造的酒,是建立在天然果酒基础上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汁。但不管怎么说,猿猴酒可以说是最原始最古老的果酒。

在历史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中曾提到“古者仪狄作酒醪”当为米酒的创始人,“少康作秫应酒”,说杜康是用高粱酿酒的创始人。对自然发酵的果酒记载,见于《随书・赤土国传》:赤土国“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酒色赤黄,味亦甘美”。至唐代就有了关于葡萄酒的明确记载,《新修本草》说:“作酒醴以曲为,而蒲桃(葡萄)、蜜独不同曲。”

葡萄,即“蒲桃”,是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等国的特产,酿造葡萄酒,味极醇美。汉张骞出使大宛时,得葡萄种,带回栽于长安。对于张骞等人不顾艰险的先导和开拓,后人曾有微辞。唐李欣就曾说“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是说以很大的代价把葡萄引入中国,值吗?愚以为,这个问题还应该从宏观上考虑。在汉代,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中原文化包括饮食文化,也是一个单一的、自我禁锢的、有很大局限性的文化形态。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后,积极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才使中华民族的饮食从数量、质量、结构、层次上都更上一层楼,以至今天我们在餐桌上的很多的物质文明享受――洋葱、洋芋(土豆)、番茄、菠菜、西瓜等,都是文化交流的成果。应该说,张骞对民族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他不但把外国文化引进了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他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极盛时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这里居住着四面八方的各国使臣和研习文化的留学生、学问僧和求法僧,以及乐舞人和画师,还有数达千人的各国商贾,使长安成为最大的开放城市,东西方文化之交汇地。在长安,有不少外商开的酒店,唐人称其为“酒家胡”。

“酒家胡”不但有美貌的异域女招待,还有美味的胡酒胡食。唐代的胡酒主要有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浆和龙膏酒等。据史籍记载,唐太宗破高昌国,收马乳葡萄种子植于苑中,同时还得到了葡萄酒酿造方法。唐太宗亲自过问试酿葡萄酒,当时酿造成功八种成色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滋味不亚于粮食酒。唐太宗将在京师酿的葡萄美酒颁赐群臣,京师不少民众也品尝到了其醇美甘味。

对于我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曾经有人推测,内地也许早在汉代就已经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但却查无实据。至于汉魏以来帝王们虽然早已享用葡萄酒,但那都是西域献来的贡品,因此,中国内地开始酿造葡萄酒,比较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唐代开始的。

我们研究葡萄酒史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证据,那就是《敦煌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生活在这里的汉、粟特、吐谷浑、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敦煌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为东西通衢辐辏之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具有显著的作用。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这里闪耀,使其成为各种不同文化的熔炉。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咽喉要道,各种不同文化在敦煌汇集、交融又传播开来,这一特点,表现在饮食文化上尤为突出。

学者们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时,总要举出胡饼、葡萄酒等“胡食”对中原饮食的影响。实际上西域所谓“胡食”对中原传统影响之大远不止于此,不仅许多其他的饮食品种来源于西域及更远的中亚,其中对中原饮食观念的影响、主食结构的改变如从黄河流域以粟黍为主到以小麦为主的转变上,西域的“胡食”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以胡饼(一种早期的面食)为代表的一批粉食类食物传入中原以及同期至以后的胡床等高足餐饮日用家具进入中原而被中原人逐步接受和喜爱。在这个意义上讲,愚以为,这无疑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数万件文书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唐五代时期当地的社会经济类文书,其中记载了许多与敦煌人的饮食相关的资料。据记载,敦煌因与西域接近,其栽培葡萄酿酒史要早于唐代,而且敦煌酿的葡萄酒质量很好。在《下女夫词》中说“千钱沽一斗”虽系夸张,但也说明了葡萄酒在当地的地位。另据记载,葡萄园中结葡萄时,人们还要举行赛神仪式。在唐五代敦煌壁画中有四十多幅婚宴图,这些图中婚礼宴饮多在帏帐中举行。一般每张食床(桌)坐8~10人。仪式中除新郎、新娘为客人敬酒外,可以看到客人列坐在食床旁。床上盘置蒸饼等食物,客人手持酒杯,作喝酒状。

从汉王朝到北宋时期,历时1 200多年,是中国传统酒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新丰酒、兰陵美酒等名优酒开始诞生;黄酒、药酒、果酒、葡萄酒等酒品亦有了发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等酒文化名人辈出,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酒进入灿烂的黄金时期。从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时期,历时840多年,是中国传统酒的提高期。这八百多年中,白、黄、果、葡、药五类酒竞相发展,缤纷多姿。在此期间,我国许多书籍提到过葡萄酒。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我听说过有葡萄酒,只用葡萄并不杂以他物,酿出的酒甘醇味美。在《红楼梦》中六十回写道:“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看,里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这说明在清代,我们不但自酿葡萄酒,大户人家还喝进口的葡萄酒。自公元1840年到现在,历时160多年,是中国传统酒的变革期。在此期间,西方的先进酿酒技术与中国的传统酿酒技术完美结合,使中国酿酒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年代。葡萄酒也出现了不少国产名牌,如烟台的味美思就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目前,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著名的品牌有王朝、张裕、长城等。

酒的历史几乎是和人类的文化史一同开始的。在世界古老的神话中曾经流传着许多酒的故事。在希腊神话里的酒神名叫狄奥尼索斯,他是众神之父宙斯的儿子,是种植葡萄者的庇护神。西方人认为最早的酒是用葡萄酿造的,便尊其为“酿神”,也就是“酒神”。

在巴比伦、古印度与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中也都有酒的出现。

要精确地说出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葡萄酒的时间、地点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酿酒与蒸馏、调制不同,它是一种自然过程,从理论上讲,是不需人的插手就可以进行的。当葡萄落地、果皮裂开,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接触后不久,原始意义上的葡萄酒就产生了,我们的先人一定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因此可以说,酒的历史和人的历史同样长久,至少在有野生葡萄生长的地区是这样的。

据研究,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地中海沿岸国家都在种植可以用来酿酒的葡萄。埃及法老陵墓(公元前2000年)的壁画上详尽地描绘了古埃及酿制葡萄酒的每一个步骤。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福西亚人把葡萄和橄榄带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和勃艮第(Burgundy)地区最早的葡萄园大约出现于3世纪,后来位于法兰西岛(llede France)、香槟(champagne)、卢瓦尔河谷(Loir Valley)的葡萄园在4~5世纪亦相继出现,波尔多、阿维尼翁名扬欧洲。此后英国的克拉雷,美国加州的莎当妮、黑皮诺、仙芬黛,华盛顿的加本力苏维翁,意大利巴罗洛和巴巴罗斯科,澳大利亚的薏丝琳,阿根廷的莎当妮,南非的帕尔的美景等都相继成为享誉世界的葡萄名酒。

世界对葡萄酒的分类并不是按它们所属的国家或产区,而是依据葡萄酒的款式和生产商的性质分为经典名牌、名门精品与后起之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葡萄酒名牌如王朝葡萄酒,恐怕算是后起之秀了。

现在,葡萄酒作为营养、健康、时尚的发酵酒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企业经营方式也趋于时尚。前不久,中国首个酒庄俱乐部――张裕・卡斯特VIP俱乐部在广州成立。酒窖式葡萄酒店在深圳营业,大批外国名葡萄酒借助酒吧在大中城市到处开花。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应该掌握如何正确饮用葡萄酒这门学问了。

我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蹲“牛棚”时曾写过《马克思恩格斯论喝酒》,从中得知,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斯、恩格斯看作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却很少知道他们也食人间烟火,而且是很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马克思的家乡是德国一个有名的葡萄酒产地,他本人也可以说曾是一个葡萄园主,因此他不但饮葡萄酒,而且在评价各种葡萄酒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马克思长期患病,他听从医生建议常以饮酒来疗疾。但他很穷,不得不经常向恩格斯求援。恩格斯经常寄酒给马克思,马克思也常把自己喝酒所获告知恩格斯。可以说,酒对于马克思来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恩格斯没有葡萄园,但在酒文化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可以用车叶草和另一种酒酿制一种叫做“五月葡萄”的酒。

笔者引用此文并非炒作葡萄酒,只是想说适量饮用葡萄酒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早在1980年,美国的医学杂志曾经说葡萄酒对癌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中风)三大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能提高血液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葡萄酒中的单宁酸可以降低血流中动物脂肪分解出的脂质含量。所以饮用葡萄酒特别是红酒,对人的心脏有益。专家进言,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葡萄酒有益健康,但仍以每天2至3杯为宜,不可饮用过量。

喝葡萄酒也要会喝。什么叫会喝?会喝就是要懂得饮葡萄酒的科学道理。比如知道葡萄酒的分类(色泽、酿造方法、有无二氧化碳、新潮类型等),酒礼(出示酒的标志年份、敬客满酒等),配菜(忌海鲜、忌伴醋、忌配浓香辛辣食物等)。因为本文着重谈葡萄酒的文化内涵,所以有关饮用常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和爱侣在烛光下举杯体味那相互来电的缠绵时,当你和家人在餐桌前举杯品味那温馨的亲情时,当你和挚友在酒吧里举杯啜饮那笃诚的理解时,当你在社交场上举杯共祝双方事业有成时,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享受和传承一种文化?这种葡萄酒文化正是我们祖先数千年来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文化积淀,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结晶。

葡萄酒是一种“胡”酒。“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指。上个世纪50年代学术界曾经有一种片面强调“汉化”否认“胡化”之倾向。其论点是:“汉族接受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存在的,但‘胡化’却是历史上没有的,因为在中国境内,汉族在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它不可能被相对落后的周边各民族所同化,而大量存在的事实是落后的各族入侵之后,往往被汉族所同化。”在这个问题上,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就多次指出过“胡化”与“汉化”有关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化”的内涵乃指客观上或主观上认同另一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这种接受与认同,当然随时间、空间或人群使“化”的内容与形式有差异,但是中国中古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就是汉族与其他外来民族的融合。既然是融合,就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化合的关系,汉中有胡,胡中有汉。所谓胡化也好,汉化也好,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一种民族融合,当然也包括文化融合。笔者以为,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胡化”、“汉化”的问题是交织而又复杂的。陈先生对胡汉之分重文化而轻血统的观点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

葡萄与葡萄酒既是“胡化”与“汉化”交织的产物,又是外来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影响结果。因此,从大文化圈的角度看,它又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葡萄美酒篇2

阿根廷

阿根廷是南美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国土跨越南纬22°~55°,面积是法国4倍,近4千万人口,拥有大草场,畜牧业很发达,也是世界上优秀的生态国家之一,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与消费国。

酿酒历史

阿根廷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年前,在16世纪早期,天主教的牧师在教堂的周围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揭开了阿根廷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得益于适宜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引进的欧洲葡萄在安第斯山脚下生长良好。16到18世纪之间由于西班牙人实行葡萄酒公卖制度,葡萄耕植并不十分兴盛。一直到圣马丁将军1820年战胜西班牙人,阿根廷独立建国后,一般居民才得以任意耕种葡萄。

19世纪,欧洲移民带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以及先进的种植、酿酒技术,他们发现在安第斯山脚以及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产区,在当时铁路修建等条件的促进下,葡萄酒产业逐步形成并在阿根廷获得扩展。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马贝克(Malbec)、黑比诺(Pinot Noir)、赛美蓉(Semillon)、美乐(Merlot)以及霞多丽(Chardonnay)有了适合生长的第二故乡。这些品种的引进以及成功种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葡萄酒的发展,这一时期比如香槟法酿造起泡酒等酿酒新技术也被广泛传播。

历史上阿根廷葡萄酒一直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曾经在20世纪初期,阿根廷位列世界上比较富有的国家之一,阿根廷葡萄酒国内消费也具有经济基础。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内年人均消费葡萄酒量高达90升,远远高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目前世界葡萄酒主要消费国。但是,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经济危机以及政局不稳,导致阿根廷货币贬值、境外投资急剧下降,阿根廷葡萄酒从业者开始寻求国际市场机会,大批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等地的酿酒师带来了新的技术,阿根廷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展露锋芒。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阿根廷在葡萄种植与采收方面具有地劳动力成本优势。

阿根廷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浓缩葡萄汁生产国之一。这种浓缩葡萄汁透明无色,可用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浓度。受到欧洲移民的影响,绝大多数通俗的欧洲葡萄品种在阿根廷都不难发现,比如赤霞珠、美乐以及最著名的马贝克葡萄品种。马贝克这个波尔多古老的法定品种,在故土几被冷落,但是由马贝克酿制的葡萄酒是阿根廷最富果香、令人满意的葡萄酒。在白葡萄酒中,阿根廷的霞多丽品质优良,浓情干白葡萄酒也芳香无比。

自然条件

阿根廷高达22万公顷的葡萄园主要集中在西部,南纬22°~42°安第斯山脚的半干旱半沙漠地区以及该区域内的河谷,该地区降雨很少,几乎没有产区年降雨超过250mm的,葡萄园的海拔差异很大,从300米到2400米,超出了通常认为900米适合葡萄种植的海拔高度,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园之一。另外阿根廷葡萄园的独特之处就是:适宜的天然条件,保证了葡萄健康生长,几乎不用化学药剂保护,葡萄也能健康生长;利用天然高山雪水人工灌溉,也可以借以调整土壤肥力的发挥。水晶般清亮的天空,是葡萄成熟的另一保障条件。而且葡萄种植区大都远离城市,也就远离了污染。因此,阿根廷的葡萄园通常被称为“绿洲”,这些“绿洲”散布在不同的地区。

阿根廷与智利以及中国一样是未遭受根瘤蚜严重侵害的葡萄种植国。与智利不同,阿根廷也曾经出现过根瘤蚜,但是未造成严重危害,一方面地域特点――西部有山脉阻隔,东部有海洋,使根瘤蚜的传播受到限制,另外阿根廷种植葡萄一直采用高山雪水灌溉,并且多采用漫灌的方式,对于根瘤蚜的繁殖有一定的限制。总之,阿根廷很少因为抵御根瘤蚜的危害而使用砧木――近几年,由于控制产量以及提升质量的需求,部分种植者开始使用砧木。

主要葡萄酒产区

尽管对于阿根廷的葡萄种植,属布宜诺斯艾利斯最为悠久,并且现今仍然可以在这一地区发现葡萄园;但是,目前葡萄种植从面积上来说,主要集中在门多萨以及其北部的圣胡安、拉里奥哈地区,而南部的萨尔塔则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园而著名,黑河(里奥内格罗)则是以种植适合冷凉地区的品种――黑比诺、霞多丽而著称。

1. 门多萨省 (Mendoza)

尽管该地区葡萄园面积由1980年的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门多萨仍然是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几乎相当于美国全国葡萄园面积的一半。这里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葡萄有明显的休眠期。

门多萨传统地种植浅红色品种Cereza 和 Criolla Grande,以高产而著称,目前尽管面积在缩小,但仍然占将近1/4的种植面积,而马贝克是当地最为知名的品种。受国际化浪潮的影响,超过一半的葡萄园种植的是红葡萄品种如赤霞珠、堂普尼罗(Tampranillo)以及其他意大利品种。

门多萨产区通常分为五个部分:北部、东部、南部以及河谷、武考(Uco),每个分产区各不相同,风格特点分明。

北部地势相对低,海拔600~700米,葡萄园开阔,坡度小,但是土层深厚,主要种植霞多丽、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白诗南(Chenin Blanc)等白葡萄品种。东部产区临近沙漠,海拔600~750米,土壤持水力差,温度变化大,葡萄品种多,霞多丽、长相思、桑娇维塞(Sangiovese)、西拉(Shiraz)都有种植。门多萨河谷产区主要包括路冉得库约(Luján de Cuyo)省,是阿根廷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也是阿根廷最早的原产地保护葡萄酒产区,葡萄园海拔600~1100米,出产酸度良好的葡萄。除了马贝克外,赤霞珠、美乐、黑比诺都有种植。武考(Uco)与门多萨河谷一样,是当今最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阿根廷产区,该地区海拔较高,达1400米,这里出产的葡萄酒适合陈年,优势葡萄品种有赛美蓉以及马贝克。南部以圣拉斐尔 (San Rafael)为代表,海拔450~800米,优势品种为白诗南、马贝克。

2. 圣胡安省 (San Juan)

圣胡安省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产区,葡萄种植面积达4.7万公顷,葡萄种植区域与葡萄酒的产量都位居阿根廷第二。这里也是阿根廷雪莉酒、白兰地以及味美思酒的产区。该地区比门多萨产区更干热,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2℃,年降雨仅150mm。圣胡安产区葡萄种植集中于 Calingasta, Ullum 和 Zonda departments 以及 Tulum 河谷。除了 Cereza 品种外,这里还有西拉、博纳达(Bonarda)等红葡萄品种。

3. 拉里奥哈省(La Rioja)

这是西班牙教士在阿根廷最早开垦的葡萄园,海拔800~1400米不等。法玛蒂娜(Famatina)是这个地区的重要代表地区,这里光照强烈,需要特殊的架势以避免夏季过强的阳光灼伤葡萄果实。主要品种有特隆帝(Torrontes)、马贝克、西拉以及赤霞珠。

4. 里奥内格罗省 (Río Negro)

里奥内格罗省是阿根廷最南端的葡萄酒产区,是一个长120公里、仅有8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这里气候干热,年降雨量仅190mm,海拔仅有370米。这里所产葡萄的糖酸度比较平衡,白葡萄品种以赛美蓉、长相思为代表,红葡萄品种有马贝克、美乐以及黑比诺。

5. 萨尔塔省 (Salta)

该地区葡萄种植面积虽少(不到2000公顷),但是,以葡萄园海拔高(1700~2400米,个别葡萄园海拔达3000米)著名,这里同时生产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既有芬芳的特隆帝(Torrontes),也有酒体厚重的赤霞珠。

主要葡萄品种

阿根廷酿酒葡萄品种主要包括:

红葡萄品种:马贝克,赤霞珠,美乐,西拉,黑比诺,堂普尼罗,桑娇维塞,博纳达(Bonarda);

白葡萄品种:特隆帝,霞多丽,白诗南,长相思,赛美蓉,雷司令(Riesling),维奥涅尔(Viognier),琼瑶浆(Gewürztraminer)。

特隆帝:原产地在西班牙,目前主要种植在西班牙和阿根廷,在阿根廷表现尤其优异,与马贝克一样,堪称阿根廷的代表品种之一,在阿根廷各个产区都有种植。现代 DNA分析技术研究表明,特隆帝与玛尔维萨(Malvasia)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该品种酿造的葡萄酒清新,具有明显的玫瑰花瓣、麝香气息,应用于酿造起泡酒以及强化酒更有上乘表现,特别适合搭配西班牙、阿根廷或者亚洲微辣风味的食物。

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意大利移民在 Rio Grande do Sul(巴西南部)开始种植葡萄之时,葡萄酒业很快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活动,至1884年,当地葡萄酒产量已经高达800万升。

但是,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还是在20世纪中期,人们也开始关注葡萄酒的质量,葡萄种植与酿酒在乌拉圭边境以及 São Francisco 河谷发展,有些规模小但注重质量的酒庄不断发展。90年代,葡萄酒产业在其他地区也广泛传播开来。1998年 Brazilian Wine Institute (Ibravin)创立,作为葡萄酒行业的技术以及研发的合作协会,极大地推动了巴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今天,巴西有大约将近9万公顷的葡萄园,每年出产将近40万吨葡萄酒,成为南半球第五大葡萄酒产区――位列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与智利之后。

巴西葡萄酒控制相对低的酒精度,酒体清新、柔和,起泡酒质量相对突出。

主要葡萄酒产区

Serra Gaúcha

该产区主要是家庭种植户,也是巴西90%的葡萄酒出产地,葡萄园主要分布于南纬29°地区,平均海拔640米,年降雨量1736mm,年平均气温12~22℃,这里也有巴西的第一个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区――“Vale dos Vinhedos”,这里出产的葡萄酒香气清新,口感平衡,主要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美乐、品丽珠(Cabernet Franc)、丹那(Tannat)、黑比诺等红葡萄,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霞多丽、普罗赛考(Prosecco)、玫瑰香(Muscat,又译麝香)以及白玛尔维萨(Malvasias Bianca)等白葡萄。

Campanha 和 Serra do Sudeste

巴西南部边境地区,相对平坦,间有缓坡,主要位于南纬31°。Campanha 平均海拔210米,年降雨量1388mm,年均温度12~24℃;Serra do Sudeste 平均海拔420米,年降雨量1419mm,年均温度12~22℃,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夏季干爽,土壤贫瘠,有利于优质葡萄生长。主要红葡萄品种有:赤霞珠、美乐、丹那以及几个葡萄牙品种 Touriga Nacional,Tinta Roriz,Alfrocheiro 和 Arinarnoua,而白葡萄品种有长相思、霞多丽、灰比诺(Pinot Gris)以及琼瑶浆。

São Joaquim 与 Vale Rio Peixe

该地区海拔相对较高,900~1400米,年降雨量1400mm,平均气温较低,为9.4~21.7℃,葡萄的风味物质积累相对较多,自然温度分布范围宽泛,葡萄成熟期不是很集中,3~4月一直都可以采收。主要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美乐、黑比诺以及长相思与霞多丽。

São Francisco Valley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南纬9°附近,土地平坦,平均海拔366米,碱性土壤,产量低,气候干燥,年降雨量599mm,需要人工灌溉,平均气温20~31℃,通常可以实现一年两熟,葡萄质量较好,尤其是卫生状况好。主要葡萄品种有:西拉、Aragonez、赤霞珠等红葡萄,还有霞多丽、白诗南、玫瑰香以及白玛尔维萨。

作者简介

李德美 曾求学于美国、法国,目前供职于北京农学院,承担《葡萄酒欣赏》、《酿造酒工艺学》、《食品安全》等教学,以及葡萄酿酒科研、教学与生产工作。

葡萄美酒篇3

葡萄酒养生由来已久

关于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最早记述,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苏美尔和埃及的石碑。这些古石碑提供了以葡萄酒制成的处方,该处方是现时最古老的人造药物文字纪录。由于现今认知葡萄酒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以葡萄酒作为药引及相信葡萄酒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说法,几乎可以肯定更早于苏美尔和埃及石碑。

希腊人使医药学的艺术变得更像一门科学,而酒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最有名的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开立处方将葡萄酒怍为与食物共同享用的日常保健饮品,以及用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与伤口消毒剂,罗马医师继而提倡葡萄酒作为医药用途以及饮食上的健康补充剂。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全欧洲增加葡萄酒种植及消费上扮演着核心的影响角色。尽管饮酒是被古兰经所禁止的,但是伊斯兰医生还是将酒精与葡萄酒作为医疗用途。

中世纪及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教会将葡萄酒推上了卓越的新境界。葡萄酒用来象征耶稣的血,因此成了圣餐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欧洲各地和新世界的僧侣推动葡萄酒的种植,同时也将它作为与食物的搭配以及医药用途。

大部分人类历史中,葡萄酒被视为对健康有益;而将葡萄酒描述为对健康不利的现代观点,实际上也仅能回溯至19世纪晚期与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与其他地区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以廉价大量生产的葡萄酒与烈酒供应给城市劳工的时期。这加剧了酗酒现象以及与酒精相关的健康与社会问题。对于该时代许多劳工而言,酒精是他们少数负担得起的解闷与放松心情的途径,因为他们工作艰苦且生活苦不堪言。

就整体社会衰弱的情况而言,猖撅的酗酒行为实在不足为奇,但这也导致了一些社会与团体的强烈反对,将所有酒精包括葡萄酒部标榜为邪恶物品。在20世纪,许多政治家、宗教领袖与医师共同描绘了一幅骇人的景象,将酒精视为对人体健康及社会有害的物质。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在看待葡萄酒上,20世纪末开启了一个理性的新时代,接连不断的医疗研究开始阐述葡萄酒的好处。

1990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开始改变我们对葡萄酒的看法,它也被描绘成“好东西”;然而,即使是好东西,过量都不好。葡萄酒的饮用的确有其限制,如怀孕的妇女与某些慢性疾病病人;但大体而言,葡萄酒再次逐渐被视为饮食中潜在的正面影响。所以身在21世纪的我们,正采取新的观点看待葡萄酒以及其对健康的益处。像酿酒这样的古代艺术与科学从来就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演进的。

我仍然记得1990年第一份关于葡萄酒与其对健康好处的报告在美国被广为传播时我父亲的喜悦,他颇为自豪地对任何有兴趣聆听的人表明,葡萄酒对健康的益处是他人生中一直在说的事情。

提升生活晶质,打造健康体魏

在美国媒体上广泛发表的“法国悖论”成为了许多人的“启示”。“法国悖论”是来自波尔多科学家塞尔吉·雷诺德以及后来其它团队所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尽管法国人饮食中富含奶制品和高脂肪食物,罹患心脏疾病的比例相较美国和英国人却更低。其原因是定期饮用红酒。毫不令人讶异的是,研究发表后的一年,美国的红酒销售达到45%的增长。

现在已有完整文件记录说明一般酒精的益处,以及在红酒中发现的类黄酮和非类黄酮的复杂混合物:多酚类物质的好处。因为我既非科学家亦非医生,我又总结了具代表性的医疗出版刊物中,一些针对葡萄酒和健康知识比较有趣的近期研究结果。自1990年代初以来,许多报告都提出葡萄酒是如何帮助对抗心脏疾病,且具有抗癌特质的。最近迈阿密饮食法的创作者——哈佛大学研究员亚瑟·盖斯顿的研究更鼓励人们进食时喝葡萄酒。他解释说葡萄酒能减缓胃中的消化过程,降低一餐中食物的消耗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针对有喝葡萄酒和没有喝的年长妇女进行了比较,发现有饮用葡萄酒的人具有较佳的心智功能,而且也不易发展出痴呆与其他心智退化疾病。2009年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提出,酒精可促进“好胆固醇”的生长且防止血小板凝结,因而有利于大脑功能与记忆力运作。该研究同时也指出,虽然适度饮用葡萄酒可利于大脑功能,但如果摄取过多肯定也会损害大脑功能。

葡萄美酒篇4

“任何喝过一瓶好酒的人都会热爱生活的。”

这是世界著名品酒大师、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主席休・约翰逊先生的一句名言。

每一瓶葡萄酒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它含着春天里的阳光雨露,蕴含着某一块土地的风土人情,还有果农的辛勤劳动以及酿酒师的思索与激情。每当人们打开一瓶葡萄酒,总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亲人团聚、情人约会、朋友聚会、客户交流……葡萄酒蕴含着亲情、友谊、祝福、庆贺等一切美好的愿望,除了提供视觉、嗅觉、味觉的全方位愉悦,更渗入灵魂深处,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于是,在刚刚过去的2月,无论是诗情画意的情人节,还有红火热闹的春节,葡萄酒在觥筹交错中用最温情的语言讲述过去和明天。

眯起眼睛看着杯中那红宝石一样的液体轻轻荡漾,带着微微的果香,有点迷人。从舌尖轻轻抿一口,让它缓缓地流过味蕾,感觉那浓郁的醇香和丰富的层次,一点点草莓味,若有若无的苔藓夹杂着林中鲜蘑菇的味道,就像极为完美和谐的交响乐一样,其中每个音符、每个音调的精妙神韵都清晰可辨……这是爱酒者的享受。

其实,无需将享用葡萄酒当作一件复杂的事,喜不喜欢是很主观的,没有对或错的争论。当然,如同欣赏艺术品或音乐一般,如果对葡萄酒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美酒,而且乐趣陡增。

消费高低问场合

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决定购买葡萄酒之前,了解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一瓶高品质的红酒价钱范围可以很广,由100多元到几万元都有,但锁定了自己的金钱预算后,就方便选择理想的红酒,以免花多眼乱。

除了在平日进餐时饮用外,红酒在喜宴和派对等聚会都很受欢迎,但不同场所和环境所饮用的分量大有分别。假如在派对上会大量饮用红酒的话,所选择的红酒的价钱就可以便宜一点,而且酒的种类可以较普及,避免浪费。

用来投资或收藏的葡萄酒,没有所谓的上下价位限制。如果购买的原因是个人消费或者馈赠交际使用,一般建议:

日常饮用,可选择100元以下。

周末或偶尔与家人共享时,可选100~300元。

偶尔想打发酒虫或交际使用,可选择300~500元。

特殊用酒,如值得庆祝的日子,故友相逢,或特殊交际使用,可选更高价位的。

酒如英雄问出处

经过以上两点因素的考虑后,便可以按着条件选择所喜爱国家出产的红酒。 酒的产区有所谓旧世界与新世界之分,前者指的是欧洲历史悠久的产酒国家,如法国及意大利,后者则指美洲和澳洲等新兴产酒国。

论质论量,法国是首屈一指的产酒国家,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产国和出口国。那些售价高昂、被人当作投资项目来炒的酒,主要都是法国酒中的名牌。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和对外出口持续下降,法国葡萄酒业今年显得有点后劲不足。

新世界的酒被专家认为“在上中下价位的层次上都有佳作”。许多人都同意,最“划算”的日常餐酒,产地往往是澳洲、美国、智利,甚至是南非。其中,澳洲葡萄酒是世界葡萄酒中的新贵,以其革命性的风格被业界人士誉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佼佼者。澳洲的葡萄酒酿造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举世无双的优良气候和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让澳洲葡萄酒品种丰富、口感芳醇,更符合亚洲人的口味,以环保洁净的形象、更合理的价格成为亚洲葡萄酒市场的新宠。据澳大利亚贸易局官员透露,澳洲葡萄酒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在迅速增长,已经在向世界第三葡萄酒大国挺进。澳洲酒的精品不少,最著名的如Penfolds的range Hermitage红酒,是顶级红酒。

“如果你是一个入门级的品酒者,建议你去品尝以澳大利亚、美国、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红酒,因为这些酒里的葡萄种类比较单一,而法国酒太过复杂,初级品酒者不宜从法国酒入手。”上海一知名西餐厅经营者这般告诉记者,同样是爱酒之人的他,在品尝多种美酒之后建议道,“同等品质的红酒,澳洲红酒价格远远低于法国红酒,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红酒身份问标签

酒标就是一瓶酒的档案,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酒的故事;而且酒标的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出酒的风格特色。一般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对酒的标签所要标明的内容做详细的规定;基本上越是好的酒越会更多地在标签上标注关于酒的说明。

酒瓶的标签之上,通常包括了酒庄的名称、酒的名字、葡萄酒的品种、酒的容量、酒精度、出产国和出产年份等。

优质葡萄酒品质常常取决于它的酿造年份,但不是年份越长酒质越好。酒标上的年份只表明酿造时间和新鲜程度,目前市面上多数的葡萄酒不会因长期储存而更加可口。另外,葡萄酒最好从酿造年份起两三年内饮用。

进口红酒的瓶签上必定列明背景资料,如酒名注册商标、生产年份、酒精度(一般为8~14度)容量、产地出处、葡萄品种等。如有进口总的,则在另一面贴有中文瓶签,上面列出:酒名、酒精度、容量、原产地、商名称等资料。一股的进口红酒的价格为100多元左右一瓶,若是陈年极品,则需上万元了。

在选购葡萄酒时,首先要看标签,酒精度标注不应低于7%(V/V),并且要有葡萄酒的执行标准GB/T15037。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是澄清透明,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口感细腻、柔和,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浊无光,或颜色与酒名不符,没有自然感,或色泽艳丽,但有明显的人工色素感。

酒瓶的标签之上,通常包括了酒庄的名称,酒的名字,葡萄酒的品种,酒的容量、酒精度、出产国和出产年份等。

助酒美味问酒器

品尝美酒之前通常要将葡萄酒转换至另一容器,作用除了将酒与酒瓶中所产生的沉淀物分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酒进行“呼吸”。一瓶长期贮存的葡萄酒在饮用前,为了更好地将它的特色发挥出来,让它与空气接触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像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初见阳光是有个适应过程一样。

年轻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异味及杂味,并与空气发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闭的香味物质经氧化而发散出来。醒酒不仅仅是打开软木塞让酒瓶直立,此时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只有瓶口大小。因此,醒酒有专门的器皿,叫滗酒器,借以扩大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如没有专业器具,至少应该倒一些在杯子里让它停留十分钟以上。

要欣赏葡萄酒的芳香和迷人魅力,

合适的酒杯不可或缺。酒杯除了用于盛酒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向你展示它迷人的躯体和颜色,同时还要使酒得到最佳的呼吸和聚拢香气。所以一只好的酒杯应该是无色透明、均匀且薄、高脚、容量大而杯口相对较小。

多重享受问先后

在品酒过程中我们往往不可能只品尝到一种葡萄酒,通常会有不同品种特征的酒需要依次品尝;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酒之间味道的掩盖,品尝的次序也非常重要。

一般的程序是先白酒后红酒、先陈年的酒后新鲜的酒,总体是遵循口味先轻后重、先细致后强烈的原则。

评价一款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简单地注视它,红葡萄酒的颜色丰富多彩,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不同的红葡萄品种酿成的红葡萄酒,颜色有所差异。通常我们用没有花纹的玻璃杯,因为它是无味的,所以不会影响到酒的天然果香和香气。此外,因为玻璃杯是无色的,可让我们正确判断洒的颜色。白葡萄酒越老,颜色会渐渐变深。红葡萄酒越老,颜色会渐渐变浅。

嗅觉的运用在品尝中非常重要,它对香气的捕捉分析比味觉还要多。在酒倒入杯中静止下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次闻香,然后是摇杯再次闻香。好的品尝者在进行了视觉和嗅觉对酒的认识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酒的特征质量。

在没有摇动酒的情形下闻酒,所感知的气味是酒的“第一气味”;将酒杯旋转晃动后再闻酒(旋转晃动时酒与空气接触后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和香味)此时所感知的气味是酒的“第二气味”,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葡萄酒的内在质量。 最后是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一入口品尝。轻吸一口红酒,使它均匀地在口腔内分布,先不要吞下去。让它在口中打滚,使它充分接触口腔内细胞,以便品尝和评判它的细微差别口味。

美酒储存问温度

葡萄酒保存得好坏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其口感。对收藏者来说,还决定了葡萄酒的升值潜力。一般来说,保存葡萄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湿度、光线和振动。

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温度。葡萄酒最佳的保存温度应该是13℃左右。温度最好保持恒定,否则会对酒的品质产生很大伤害。随着温度的升高,酒体的成熟所需时间也会缩短,酒的风味会变得比较粗糙,还可能因过分氧化造成酒的变质。

湿度的影响主要作用于软木塞,湿度一般在60%~70%比较合适。湿度太低,软木塞会变得干燥,影响密封效果,让更多的空气与酒接触,加速酒的氧化,导致酒品质下降。当然,湿度过高也不好,软木塞发霉也会破坏酒的品质。

光线中的紫外线对酒的损害也是很大的,也是加速酒氧化过程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想要长期保存的葡萄酒一定要放到避光的地方。葡萄酒装在瓶中,其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振动会让葡萄酒加速成熟,当然结果也是让酒变得粗糙。所以应该放到远离振动的地方。

葡萄美酒篇5

今天,社会上酒害日烈,戒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人们对葡萄酒的评价,却不断攀高。葡萄酒已成为人们不可离开的长寿之宝。

科学家测定,葡萄酒中含有250种以上营养成分。葡萄酒中含有黄酮类(包括槲皮黄酮、儿茶素、杨梅酮、四羟基黄酮)和鞣酸,这两类物质可以降血脂,降低血小板的黏度,防止血栓形成,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减少猝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改善肝、肾的供血量;可以促进骨细胞活跃,有利于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以防止老年人因视网膜黄斑变性而引起的视力减退或失明。

中医认为,葡萄酒具有行气活血,开清气,益脾气,健胃强身,悦颜色,行药势,祛寒气的医用功效。常饮葡萄酒能使人百脉流通,身轻体健。

专家们研究指出,地中海沿岸诸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长寿地区者,显然与他们喜欢饮用葡萄酒的习惯有关。

饮葡萄酒的量以一次20毫升左右为宜,饭前饮用有助于开胃,饭后饮用可以助消化。据近年法国报道,日饮3杯干型葡萄酒,可降低心血管病及癌症死亡率达50%,可使老年痴呆症减少3/4,对65岁以上老人可使衰老速度减缓80%。

法国人在白兰地酒中浸泡大蒜,两周后饮用。试验表明,这种大蒜酒可阻碍血液中血小板相互凝聚,防止血栓疾病发作,对中老年尤为适宜。

对于葡萄酒,过去人们一直誉红贬白。一般认为,饮葡萄酒以红色为佳,颜色越深的越好。而白葡萄酒中因为不含葡萄籽和葡萄皮中的有益成分,因而作用较小。最近,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发现,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有更强大的杀菌作用。科研人员发现,发挥杀菌作用的是含在白葡萄酒中的葡萄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而且酸性越大,杀菌效果就越强。如果人为地把红葡萄酒变为酸性酒,那么它也能够拥有更强的杀菌能力。据分析,这些有机酸的杀菌机理是:有机酸的酸度越高就越容易进入细菌体内,产生杀菌效果。鱼、虾、贝等海产品常附带有大肠杆菌,如果吃海鲜时同时喝白葡萄酒,大肠杆菌就会被杀死,所以就不会发生食物中毒了。

葡萄美酒篇6

事实上,关于酒类题材的影片并不少见,4年以前,戛纳电影节就推出了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的纪录片――《美酒家族》,颇带醉意的美国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旧世界国家探索如何对抗全球化、宣扬反美主义的影片。心有不甘的美国人很快推出了从一个侧面展示美国酒文化的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而且在4年后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又推出了可以令美国洒业扬眉吐气的《酒业风云》。这部电影是根据加州Napa葡萄园的真实故事改编的,重现了巴黎酒评的伟大时刻――在巴黎酒评事件中,法国人败走麦城,被赶回他们的葡萄园,而美国美酒则比“可口可乐”赢得了更多声誉。2008年,影片选择在美国的葡萄酒之乡――加州的卡利斯托加市(Calistoga)举行首映礼,不仅是因为与影片的主题相符,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拍摄地,充斥着浓郁的美国乡村风格,还有大片的葡萄园。

著名导演Randail Miller兼《酒业风云》的导演和编剧于一身,至于这部戏到底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这就取决于你的口味了。但无论如何,《酒业风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而归――巴黎酒评本身就极其精彩。

重现伟大时刻

1976年著名的巴黎酒评起源于当时居住在法国的英国酒商斯迪文・斯波若。斯迪文最初像当时大多数酒商一样、认为只有法国才能酿造真正的葡萄酒,而美国只有可口可乐。然而,他和合作人帕特里夏・葛拉菲于1975年访问加州,观察到加州葡萄酒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法国人却不了解这一情况,便萌发了组织一次邀请法国著名葡萄酒专家品评加州葡萄酒的想法。

5月24日下午,当以法国国家葡萄酒原产区协会首席检察官皮埃尔・布瑞纠克斯为首,包括特级酒庄协会总书记皮埃尔・塔瑞,法国烹饪作家协会主任瑞蒙德・奥立佛等9名法国葡萄酒权威组成的评判团在内陆饭店的会场就座时,仅知道将要品评部分来自加州、部分来自法国的葡萄酒。

首先是品评白葡萄酒,共有6种加州的霞多丽和4种法国勃艮第的白酒。结果,加州Montelena酒庄1973年的霞多丽勇夺第一。Roulot酒庄的1973年的Meursault-Charmes名列第二,随之为两个加州酒庄的白酒。被当时最有名的葡萄酒专家阿力克斯,利秦喻为“最伟大的勃艮第白酒”的1973年的Batard-Monteachet酒庄白酒只屈居第七。

接下来是品评红酒。同样是选了4种波尔多特级酒庄的红酒和6种加州酒庄的赤霞珠。对于法国人来说,红酒是最能显示法国的权威地位。斯迪文希望法国酒能赢得这一轮,一反评酒结束才公布所有结果的惯例,将加州酒庄赢得白酒第一的消息透露给评判员们,希望引起他们的警觉。尽管如此,加州的Stag'sLeap仍跃居第一,排在法国五大名庄之一――波尔多木桐酒庄之前。尽管法国人在事后议论纷纷,批评不断,但评判团的权威性却使人无法否认巴黎评酒本身。

葡萄美酒篇7

事实上,如今让葡萄酒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美国酒正越来越多。但面对强大的法国对手,美国萄葡酒在中国的攻坚并不容易。

加速进军中国

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酒庄当然不止约瑟夫・菲尔普斯一家,萄葡酒商ASC的21家美国酒庄在中国市场的宣传就一直没停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的新增财富催生了对奢侈品的需求,其强大的购买力是国外葡萄酒品牌热衷于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据估计,中国内地每年消费约7500万箱葡萄酒,能花高价买进口葡萄酒的中国成年人达2300万之多。而未来15年内,饮用进口葡萄酒的中国人数将达到5000万。“这对处在经济衰退期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ASC产品经理黄子千说,“美国酒业以往主要依靠内销。但2008年金融危机大大削弱了美国家庭的葡萄酒购买力,他们转而消费价格低廉的超市酒,因此一些精品葡萄酒迫切需要寻找更大的目标市场。”

目前,九成美国出口的葡萄酒都产自加州的酒厂,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一些小酒厂也正试图分一杯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去年,华盛顿州出口到香港地区的葡萄酒总价同比增长了5倍。负责华盛顿州3家酒厂葡萄酒出口业务的乔纳森・赖威克说:“中国人喜欢华盛顿州葡萄酒的味道,如果你能让他们有机会尝一尝,他们就会买。”

的确,美国酒商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口感偏好较接近,都嗜甜,因此美国酿制的葡萄酒往往在口味上能先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业内人士夏先生分析道。另一方面,“美国酒兼具澳洲葡萄酒果香浓郁和法国葡萄酒优雅、平衡的特点,性价比也高,这些都是国内消费者乐于接受的。”

市场地位尴尬

不过现阶段,法国葡萄酒依然是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的绝对主流,占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的42%。多年来,中国新富阶层执着于对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的追捧,高价购买拉菲酒庄的天价葡萄酒,而即使是面对在巴黎评审上一举打败法国酒的鹿跃酒庄酒以及被著名酒评人罗伯特・帕克打了100分的美国佳酿,他们也难有持久的兴趣。

在中国市场,美国葡萄酒的确是一个后来者,这自然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带来不少难度。华盛顿州一家酒厂的老板布奇・米尔布兰特非常想在中国找一家分销商售卖他的葡萄酒。“但这很难,你必须不断地找合适的人去商谈,拿出葡萄酒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你需要比较牢靠的关系网,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对于我们这些不知名的美国葡萄酒商来说,要做到这些更加困难。”

最近布奇又去了趟香港,但依然无果。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也让一些酒厂老板无所适从,“他们要么喜欢名酒,要么接受廉价酒,这样一来很多中间价位的酒就没了出路。”华盛顿州另一家酒厂的老板汤姆・赫奇斯说。

依靠灵活营销

尽管开拓中国市场的难度很大,但出口到中国的美国葡萄酒数量还是在增长。根据美国葡萄酒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葡萄酒总价为3600万美元,2010年增长到4500万美元。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的潜力市场,另一方面也归功于美国酒商们灵活的生意头脑。

2011年初,一家名为“加州萄葡酒”的加州风情主题酒吧开到了中国香港,旨在向亚洲消费者推介加州葡萄酒,这也是美国葡萄酒业尝试进入中国内地的一种方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该酒吧希望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入内地,上海是最吸引他们的市场。

美国酒商们一致认为开拓中国市场不是一个能快速致富的商业计划,但是个很不错的长期投资,除了灵活多变的营销,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葡萄美酒篇8

海洋下出现的最后一块大陆

与旧世界的风土不同,新西兰是一个非常年轻和具有戏剧性地貌的国家,是从海洋下出现的最后一块大陆。当过去的几百年前,毛利人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全年都有光照的土地给这片肥沃的土壤埋下了新西兰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种子。

马尔堡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东北角,东接太平洋,在腹地向北和向南是高耸的高山,一条宽广的冲积平原自海岸线开始,逐渐上升至背面沿着狭窄的山谷。这里呈现给视野的是一个壮观的自然美景和富足的多样化景观。延伸进入太平洋的马尔堡峡湾,好像表示欢迎的手掌上的手指。马尔堡峡湾由Queen Charlotte(夏洛特女王)、Kenepuru(凯内普鲁)和Pelorus(罗盘)等峡湾组成。在毛利人的传说中将整个南岛称为“毛伊的独木舟”。据说,有一艘独木舟在远洋捕鱼中触礁失事,破碎的船头成了今天的峡湾。

怀劳平原带着“美景+美酒”的双重诱惑,吸引人们前往。怀劳平原曾经是一片美丽的牧场,如今这片广阔的平原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葡萄园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较长的秋季和干冷的冬季,都为酿造出一流葡萄酒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如果要感受马尔堡的酿酒业,布莱尼姆是必经之地,通过威瑟山能够直接到达布莱尼姆的南部地区,蓝天、花朵、金色美景成为最美的“下酒菜”。

马尔堡的风光除了自然也有人工缔造的完美。夏洛特女王步道沿着山脊延伸,毗邻田园般的海湾;太平洋海岸公路位于沿海山脉和海洋之间,一览无余的海景、绵延起伏的沙丘、天然原始的沙滩、色彩斑斓的人工盐湖,都成为这条公路两边的美景。

神赐的风土

今日的马尔堡被认为是世界上优质葡萄酒产地之一,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酿酒师已经围绕这个小小的地方,探索出在不同的地区内,不同葡萄酒种类上的景观及令人振奋的工艺的细微差别。马尔堡是被默认为地球上最新的国家新西兰的最年轻的具有全球意义的葡萄酒产区。

马尔堡完美地位于南纬41.3°的中间位置—世界葡萄酒带,是世界上建立时间最长的葡萄酒带之一。但由于临近太平洋,盛行风带,并与来自大陆的炎热空气流隔离,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北半球同等纬度地区相比,冬暖夏凉。尽管得益于拥有新西兰晴天最多,最干燥的气候,马尔堡在夏天的时候整天都由来自东方的海风吹到葡萄园中,变得不那么炎热。漫长而温暖干燥的秋季为葡萄的慢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这种“凉爽的适宜葡萄种植气候” 促进更加强大、更加充满活力的水果风味的味道纯度。马尔堡的秋天由凉爽的夜晚与阳光灿烂的白天构成,昼夜间温度的极端差别减缓糖分的变化,保留葡萄的自然酸度和肉质成熟的口味,这些是马尔堡葡萄酒久负盛名的特色。

长相思的诱人魅力

如果说风光旖旎的风景是吸引你去马尔堡的前因,那么葡萄酒将会是你想要留在马尔堡的后因。对于马尔堡,葡萄酒如同生命般存在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马尔堡的葡萄酒与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葡萄酒的风味相比独具一格,在品味令人印象深刻的香气的同时,还可感受到非凡的纯度与口味强度的平衡,独特的水果特色与酸碱度的平衡是一流的。这就是时尚、创造惊喜与喜悦的令人兴奋的葡萄酒。

一望无际的河谷平原上,坐落着约290家葡萄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顶级的新西兰优质长相思,还有霞多丽、灰比诺、雷司令、琼瑶浆、赤霞珠、美乐以及传统起泡酒。马尔堡地区的主要城市布兰尼姆(Blenheim)是游览葡萄酒产地的据点,其附近的伦威克(Renwick)镇周围有30多个葡萄酒庄园,每年2月举行盛大的马尔堡葡萄酒节。

上一篇:教研活动记录范文 下一篇:介绍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