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委托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14 05:23:00

民事委托合同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1篇

法定代表人: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乙方: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甲方因 纠纷一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聘请乙方的律师作为委托人。

甲乙双方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立此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委托事项

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委派律师在下列案件中担任甲方的委托人:

1、对方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

2、案由:

3、审理机关:

4、审级:

第二条 委托权限

一般。

或者

全权,包括(选择项):

1、变更或者放弃诉讼请求;

2、承认诉讼请求;

3、提起反诉;

4、进行调解或者和解;

5、提起上诉;

6、申请执行;

7、收取或者收转执行标的;

8、签署、送达、接受法律文书。

第三条 乙方的义务

1、乙方委派 、 律师作为上述案件中甲方的委托人,甲方同意上述律师指派其他业务助理配合完成辅助工作,但乙方更换律师应取得甲方认可;

2、乙方律师应当勤勉、尽责地完成第一条所列委托事项;

3、乙方律师应当以其依据法律作出的判断,向甲方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尽最大努力维护甲方利益;

4、乙方律师应当根据审理机关的要求,及时提交证据,按时出庭,并应甲方要求

通报案件进展情况;

5、乙方律师不得违反《律师执业规范》,在涉及甲方的对抗性案件中,未经甲方同

意,不得同时担任与甲方具有法律上利益冲突的另一方的委托人;

6、乙方律师对其获知的甲方的商业机密/或者甲方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责任,非由

法律规定或者甲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7、乙方对甲方业务应当单独建档,应当保存完整的工作记录,对涉及甲方的原始

证据、法律文件和财物应当妥善保管。

第四条 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当真实、详尽和及时地向乙方律师叙述案情,提供与委托事项有关

的证据、文件及其它事实材料;

2、甲方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乙方律师的工作,甲方对乙方律师提出的要求应当

明确、合理;

3、甲方应当按时、足额向乙方支付律师费和工作费用;

4、甲方指定 为乙方律师的联系人,负责转达甲方的指示和要求,提供

文件和资料等,甲方更换联系人应当通知委托人;

5、甲方有责任对委托事项作出独立的判断、决策,甲方根据乙方律师提供法

律意见、建议、方案所作出的决定而导致的损失,非因乙方律师错误运用法律等失职行为造成的,由甲方自行承担。

第五条 律师费

经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向乙方支付律师费 元人民币,自本合同生效 日内支付,甲方并同意在本委托事务完成之日,以实际实现的标的 %或 元整加付给乙方作为律师费。

乙方户名:北京市亿嘉律师事务所

开户行:北京银行东单支行

账号:01090945000120105012138

本合同终止后或者提前解除的,应当由双方书面确认并结清有关费用。

第六条 办案费用

乙方律师办理甲方委托事项所发生的下列办案费用,应当由甲方承担:

1、相关行政、司法、鉴定、公证等部门收取的费用;

2、在乙方从事与甲方业务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包括但不限于翻译、资料、复印、交通、通讯、差旅等费用;

3、征得甲方同意后支出的其它费用。

4、上述办案费采取预付的形式由甲方预付乙方

元人民币,由主办律师分阶段持费用使用清单及开支的有效凭证经甲方审核确认,据实报销多退少补。

或者

甲方一次性支付 元人民币由乙方包干使用上述办案费用。

乙方律师应当本着节俭的原则合理使用办案费用。

第七条 合同的解除

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或者解除本合同。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1、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更换律师的;

2、因乙方律师工作延误、失职、失误导致甲方蒙受损失的;

3、违反第三条第5-7项规定的义务之一的。

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1、甲方的委托事项违反法律或者违反律师执业规范的;

2、甲方有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或者隐瞒重要情节等情形的;

3、甲方逾期 日仍不向乙方支付律师费或者工作费用的。

第八条 违约责任

乙方无正当理由不提供第一条规定的法律服务或者违反第三条规定的义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付的律师费。

乙方律师因工作延误、失职、失误导致甲方蒙受损失,或者违反第三条第5-7项规定的义务之一的,乙方应当通过其所投保的执业保险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甲方无正当理由不支付律师费或者工作费用,或者无故终止合同,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未付的律师费、未报销的工作费用以及延期支付的利息。

甲方不得以如下非正当理由要求乙方退费:

1、甲方单方面又委托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的;

2、乙方完成委托事项后,甲方以乙方收费过高为由要求退费的;

3、甲方作为被告时,乙方律师已经为出庭作好准备,而原告方撤诉;

4、其他非因乙方或者乙方律师的原因,甲方无故终止合同的。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律师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

甲乙双方如果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条 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两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乙方完成甲方所委托的事项为止。

第十一条 通知和送达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资料,均以扉页所列明的地址、传真送达,一方如果迁址或者变更电话,应当书面通知对方。

通过传真方式的,在发出传真时视为送达;以邮寄方式的,挂号寄出或者投邮当日视为送达。

甲方:乙方:

代表: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2篇

委托人(下称甲方):

受托人(下称乙方):

甲方因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纷一案,委托乙方律师诉讼,经双方协商,订立以下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指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律师为甲方所涉纠纷案_______________诉讼人。

第二条 甲方委托乙方的权限为:

1.甲方委托乙方为第一审的诉讼人

乙方权限:代为调查、取证、答辩、出庭应诉、庭外和解,代为提出、变更、放弃、承认诉讼请求和调解、和解,提出反诉;

2.甲方委托乙方为第二审的诉讼人

乙方权限:代为提起上诉、调查取证、答辩、出庭应诉、庭外和解,代为提出、变更、放弃、承认诉讼请求和调解、和解;

3.甲方委托乙方申请执行程序的人

乙方权限:代为向法院提起执行程序及相关工作,代为收转被执行标的;

甲方委托乙方上述____________项工作。

第三条 双方协商同意律师费及交纳办法如下:

1.如一次性付清,甲方应在本协议签署之__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全额费人民币__________元;

2.如分期支付,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___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第一笔费人民币_________元,其余费于________之前缴足,共计人民币_______元;

3.风险条款,甲方应在本协议签署之________日内,向乙方支付费人民币_______元,如_________________甲方向乙方加付人民币__________元;

4.其他特别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乙方指派律师受甲方委托到甲方所在地和乙方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工作时,除非另有特别约定,办案律师的交通、食宿等差旅费由甲方依据票据实报实销。

第五条 乙方律师须依法维护甲方合法权益,按时出庭,并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对其执行事务中所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如有违反,乙方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条 如乙方承办律师不按规定程序认真负责地从事事务,与对方当事人或其人恶意串通,损害甲方权益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委托合同,要求乙方如数退还或拒付费,并可依法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甲方须真实地向乙方律师叙述案情,提供有关案件的证据及乙方要求的其他材料。乙方接受委托后,如发现甲方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有权中止,依约所收费用不予退还,由此产生的后果由甲方承担。

第八条 如乙方无故终止履行合同,费全部退还甲方;如甲方无故终止,费不予退还。

第九条 本合同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本案办理终结止(判决、调解、案外和解及撤销诉讼)。

第十条 甲方如依本合同第三条之约定交纳费的,乙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其工作并解除本合同,已收费用不再退还。如乙方在甲方未交纳全部费的情况下已经履行了全部工作,甲方应及时交纳本合同第三条所确定的费,并按未及时缴纳部分的费的________%支付违约金。

甲 方: 乙 方:

代表人: 受托律师:

地 址: 地 址:

邮 编: 邮 编: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传 真: 传 真: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民事诉讼委托合同样式为填充式文书。样式设计的条款已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作了明确规定。当事人只需在空白之处填上相应内容即可。

一、首部

1.标明,写明“民事诉讼委托合同”。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人写明民事诉讼委托合同委托人的姓名或名称;受托人写明受托律师事务所的全称。

3.案由,案由是委托人委托受托人的案件的名称,是委托事项的具体化。

二、正文

主要应把握以下两个条款:

1.委托权限

委托诉讼权限决定于委托人的授权范围。根据委托人的授权范围不同,委托诉讼权限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

(1)一般授权

通常情况下,授权委托书所表现的是一般授权。一般授权表明委托诉讼人可以行使基本的诉讼权利,代为一般的诉讼行为,如,提供证据、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回避、出庭辩论等。一般授权同时也表示委托诉讼人只能代为进行一般的诉讼行为。

(2)特殊授权

特别授权,是指委托人在一般授权的基础上,授予诉讼人能够处分某些特定的实体权利或行使某些涉及实体利益的诉讼权利的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2款和《适用意见》第69条的规定,诉讼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特别授权必须明确具体,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人无权为上述行为。

委托诉讼权限虽然受制于委托人的授权范围,但人一旦取得诉讼权,就成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独立主体。与此相适应,委托诉讼人的诉讼地位也具有独立性。

委托诉讼人在权限内可以相对独立地为意思表示,而不是形式上的代言人。

人民法院不可以用被人来取代应对委托诉讼人进行的诉讼行为,如,人民法院向被人送达开庭传票后,还应向诉讼人送达开庭通知书。

诉讼人有自己独立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如,诉讼人调查收集证据,就是其独立的诉讼权利;诉讼人遵守诉讼秩序,就是其独立的诉讼义务。

2.律师费

律师费是律师从事委托事务所取得的报酬,其数额应符合国家物价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灵活约定支付方式。

三、尾部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3篇

税务是伴随着民事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9条关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试行办法》中对税务的概念表述为:“税务是税务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一、税务的特征和原则

税务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与一般民事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税务主体资格的特定性,在税务法律关系中,方必须是经批准具有税务资格的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委托方必须是负有纳税义务或扣缴税款义务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二是税务行为的法律约束性,人在从事税务活动过程中,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行使权限,且其行为受税法及有关法律的约定;三是税务内容的确定性,税务人的税务业务范围由国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税务人不得超越规定的内容从事活动;四是税收法律责任的不转嫁性,税务关系的建立并不改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其本身所固有的税收法律责任的承担;五是税的有偿服务性,税务是智能型科技与劳动相结合的中介服务行业,税务本着自愿原则,实行有偿服务,税务人根据所业务的内容和复杂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

税务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关系的确定受资格、范围的限制。首先,委托项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税务人不得超载法律规定范围进行,严禁偷税、骗税行为。其次,税务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法律约束较高的工作,受托机构及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资格。再者,注册税务师承办业务必须由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此外,税务关系的确立必须签订书面委托协议书,不得以口头或其他形式确立,未经签订委托协议书而擅自开展业务的不受法律保护。

税务是一项社会性的中介服务,涉及人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税务人在从事税务活动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愿委托原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税务人之间依法确立的关系是合同契约关系,只有在双方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订立契约,双方的税收法律关系才能有效确立;二是依法原则,税务机构必须依法成立,税务人承办的一切业务,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按照委托人的合法意愿进行;三是独立、公正原则,人在其权限内,独立行使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在实施税务过程中,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在维护税法尊严的前提下,公正、客观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办税务事宜,决不能因收取委托人的报酬而偏袒或迁就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四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税务人一方面应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督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及扣税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应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通过税务及时掌握各项政策,节省不必要的税收支出,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

二、税务具有机构团体的法律特性

订立税务合同,是税务法律关系确立的标志。税务同于律师制度,实行机构团体。税务业务虽由注册税务师承办,但注册税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执业,只能依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税务业务,因此,税务合同的受托方只能是税务师事务所这一团体组织而非注册税务师个人。对受托方主体作出这种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税务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强,需由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员才能完成,从事的业务往往较为复杂,以社团组织为单位从事业务,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使税务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成为可能;其次,以税务师事务所团体名义对外执业,可以加强对从业税务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另外,团体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在人因其行为给委托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由团体组织对赔偿的风险予以负担相对于由个人负担更有保障,从该角度而言,实行事务所团体制,有利于对委托人利益的保护。

税务合同的受托方为税务师事务所而非事务所内具体从事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委托方基于信任对特定符合法定条件从业税务师的选择,事务所应予尊重,如合同已明确约定具体的税务人员且不得由他人,则税务机构应遵从该约定,税务机构违反该约定进行的行为构成违约,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民事的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关系的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人的变化,但对于如律师事务所、税务机构这样的团体是否因具体税务从业人员的变化而引起税务关系的变化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民事理论,凡涉及此类较复杂,行为发生的后果可能因人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情况,委托人对特定从业人员的指定,可视为该行为的完成与特定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笔者认为,税务中,约定的从业税务师的变化,同样可引起税务法律关系的变化。税务合同的受托方虽为税务机构而非税务师个人,但注册税务师的变化将影响税务法律关系的变化。约定的从事行为的注册税务师因主观原因拒绝,如双方不能就新的税务人员达成协议,委托人可以单方解除税务合同,税务人员或机构有过错的,委托人可追究税务机构的违约责任,承担责任后的税务机构,可以向有责任的税务人员追偿。注册税务师因客观原因不能履行税务行为,如注册税务师已死亡、被注销资格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不适合继续从事税务的情形的,委托人亦可单方终止行为。在发生税务机构已破产、解体或被解散的情况下,委托代也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当然,发生委托人死亡、解散或违反法律规定等由委托人导致的情形,注册税务师及其机构在委托期限内也有权单方面终止行为,但这已不属税务机构团体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三、税务的法律责任

税务属民事,适用我国《民法通则》中关系制度的有关规定。税务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同时也受《合同法》的调整,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其他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规范税务法律责任的法律,税务中发生的法律责任既包括民事法律责任,也包括刑事法律责任。

1.委托方的法律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委托方违反协议的规定,致使注册税务师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协议,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法律责任应全部由委托方承担,委托方除应按规定承担本身承担的税收法律责任外,还应按规定向受托方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2.受托方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6条的规定,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税务人如因工作失误或未按期完成税务事务等未履行税务职责,给委托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应由受托方负责。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98条,税务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3.共同法律责任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4篇

一、税务的特征和原则

税务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与一般民事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税务主体资格的特定性,在税务法律关系中,方必须是经批准具有税务资格的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委托方必须是负有纳税义务或扣缴税款义务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二是税务行为的法律约束性,人在从事税务活动过程中,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行使权限,且其行为受税法及有关法律的约定;三是税务内容的确定性,税务人的税务业务范围由国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税务人不得超越规定的内容从事活动;四是税收法律责任的不转嫁性,税务关系的建立并不改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其本身所固有的税收法律责任的承担;五是税的有偿服务性,税务是智能型科技与劳动相结合的中介服务行业,税务本着自愿原则,实行有偿服务,税务人根据所业务的内容和复杂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

税务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关系的确定受资格、范围的限制。首先,委托项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税务人不得超载法律规定范围进行,严禁偷税、骗税行为。其次,税务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法律约束较高的工作,受托机构及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资格。再者,注册税务师承办业务必须由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此外,税务关系的确立必须签订书面委托协议书,不得以口头或其他形式确立,未经签订委托协议书而擅自开展业务的不受法律保护。

税务是一项社会性的中介服务,涉及人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税务人在从事税务活动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愿委托原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税务人之间依法确立的关系是合同契约关系,只有在双方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订立契约,双方的税收法律关系才能有效确立;二是依法原则,税务机构必须依法成立,税务人承办的一切业务,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按照委托人的合法意愿进行;三是独立、公正原则,人在其权限内,独立行使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在实施税务过程中,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在维护税法尊严的前提下,公正、客观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办税务事宜,决不能因收取委托人的报酬而偏袒或迁就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四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税务人一方面应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督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及扣税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应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通过税务及时掌握各项政策,节省不必要的税收支出,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

二、税务具有机构团体的法律特性

订立税务合同,是税务法律关系确立的标志。税务同于律师制度,实行机构团体。税务业务虽由注册税务师承办,但注册税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执业,只能依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税务业务,因此,税务合同的受托方只能是税务师事务所这一团体组织而非注册税务师个人。对受托方主体作出这种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税务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强,需由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员才能完成,从事的业务往往较为复杂,以社团组织为单位从事业务,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使税务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成为可能;其次,以税务师事务所团体名义对外执业,可以加强对从业税务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另外,团体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在人因其行为给委托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由团体组织对赔偿的风险予以负担相对于由个人负担更有保障,从该角度而言,实行事务所团体制,有利于对委托人利益的保护。

税务合同的受托方为税务师事务所而非事务所内具体从事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委托方基于信任对特定符合法定条件从业税务师的选择,事务所应予尊重,如合同已明确约定具体的税务人员且不得由他人,则税务机构应遵从该约定,税务机构违反该约定进行的行为构成违约,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民事的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关系的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人的变化,但对于如律师事务所、税务机构这样的团体是否因具体税务从业人员的变化而引起税务关系的变化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民事理论,凡涉及此类较复杂,行为发生的后果可能因人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情况,委托人对特定从业人员的指定,可视为该行为的完成与特定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笔者认为,税务中,约定的从业税务师的变化,同样可引起税务法律关系的变化。税务合同的受托方虽为税务机构而非税务师个人,但注册税务师的变化将影响税务法律关系的变化。约定的从事行为的注册税务师因主观原因拒绝,如双方不能就新的税务人员达成协议,委托人可以单方解除税务合同,税务人员或机构有过错的,委托人可追究税务机构的违约责任,承担责任后的税务机构,可以向有责任的税务人员追偿。注册税务师因客观原因不能履行税务行为,如注册税务师已死亡、被注销资格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不适合继续从事税务的情形的,委托人亦可单方终止行为。在发生税务机构已破产、解体或被解散的情况下,委托代也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当然,发生委托人死亡、解散或违反法律规定等由委托人导致的情形,注册税务师及其机构在委托期限内也有权单方面终止行为,但这已不属税务机构团体制度所

具有的特点。 三、税务的法律责任

税务属民事,适用我国《民法通则》中关系制度的有关规定。税务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同时也受《合同法》的调整,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其他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规范税务法律责任的法律,税务中发生的法律责任既包括民事法律责任,也包括刑事法律责任。

1.委托方的法律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委托方违反协议的规定,致使注册税务师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协议,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法律责任应全部由委托方承担,委托方除应按规定承担本身承担的税收法律责任外,还应按规定向受托方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2.受托方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6条的规定,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税务人如因工作失误或未按期完成税务事务等未履行税务职责,给委托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应由受托方负责。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98条,税务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3.共同法律责任

《民法通则》第67条规定,人知道被委托的事项违法,仍进行活动的,或者被人知道人的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人和人负连带责任。据此,税务人与委托人如果互相勾结、偷税抗税、共同违法,应按共同违法论处,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隐名制度是人行使权的一种方式,其与直接有很大区别。隐名法律制度在海事司法实务中的适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相关案例的分析,探讨隐名法律制度在货运法律关系、船舶法律关系以及提单法律关系中的适用问题,指出隐名法律制度是对海事司法实务及立法体制的升华和完善。

关键词:隐名 货运 船舶

问题提出

隐名是指人在权限范围内以人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意思表示的一项法律制度。英美国家类似的法律制度应当是指“不披露当事人的”。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人须在权限范围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为的效果由被人直接承担。可见我国《民法通则》仅承认直接。《合同法》出台之前,隐名法律制度在我国并未有明确的立法规定。199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402条、403条对此做出规定。这两条明确规定了隐名法律制度的情况下,人及本人对第三人责任的承担,赋予了第三人对相对人的选择权和委托人享有直接介入权的权利,同时亦明确隐名是委托。应该说《合同法》对隐名法律制度的确认是一大进步,适应了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

委托合同是委托发生的基础,委托合同是典型的提供劳务的合同,其订立后,受托人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为委托人办理事务,受托人是否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事务,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托人应当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委托事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受托人可以以委托人的名义活动,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活动。笔者认为委托合同的主要特征是受托人按委托人的要求处理委托的事务,而不管处理事务中是否以委托人的名义。人在权限范围内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成立隐名。然而,如果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后果直接由委托人负责。如果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当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无法履行义务时,受托人应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而当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无法履行义务时,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权利,第三人一经选定相对人,则不得变更。

从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其并不要求受托人必须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委托事务,《合同法》承认隐名。在《合同法》中,委托合同与货物运输合同是两个独立的有名合同。海上货物运输实务关系复杂,涉及面广,承运人和托运人往往很难在各方面都亲自从事相关活动,委托是实务需要。下面分别针对海事实务过程中几种常见的隐名情形讨论隐名法律制度对海上货物运输实务的影响。

隐名法律制度在海上货运法律关系中的适用分析

货运(Freight Forwarder) 的传统职能是为客户报关,为进出口货物办理清关、订舱、转运与中转、仓储等事宜。货主通常委托货运人代为租船订舱。依据《合同法》及《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货运人既可以委托人的名义,也可以自己的名义与船方为意思表示。所不同的是,当其以自己的名义并在委托人授权范围之内与船方为意思表示,成立隐名。当货运因委托人的原因而不能对船方履行义务,导致船方损失,货运应当向船方披露委托人,船方因此可以选择委托人或作为受托人的货运人为相对人,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按照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船方一经选定相对人就不可以变更,货运人主张其是人而不能成为海上运输合同当事人来承担责任的抗辩是不可以对抗船方。依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货运人在承担责任后,可依据其与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向委托人追偿。但是,如果委托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货运人将会无法得到赔偿。因此,货运人在隐名情形下存在很大风险。

作为人的货运原则上只要在受委托范围内行为不承担承运人的责任。但是在货运实务中,由于多种原因,例如:为了赚取运费差价,货运人有时会以自己为承运人的名义签发提单给货主,以自己的名义与船方租船订舱并要求船东签发以其为托运人的提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货运人根本没有表明人的身份,已不具有人的法律地位,不能成立隐名,实务中通常将其称为二船东或无船承运人(无论其依法是否具有无船承运人的法律资格),其与货主的关系也不再是代为租船订舱的委托关系,而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在其与船东之间亦是另一个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其所签发的提单是其与货主之间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船东所签发的提单是其与船东之间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在货运人以其名义签发无船承运人提单的情况下,其隐名的主张应无效,即使其与货主之间有委托合同,并在合同授权范围内行为亦然。依据中国《海商法》第42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对货主来讲,此时货运人是提单承运人,船东是实际承运人。基于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功能,货运人此时具有契约承运人的法律地位,依照中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享有承运人的权利,履行承运人的义务,承担承运人的责任。货运人一旦被视为承运人,无论是契约承运人还是实际承运人,他都无法规避关于承运人责任的强制性法律的制约。一般而言,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受强制法制约,这是为了防止合同自由原则的滥用。

隐名法律制度在船舶法律关系中的适用分析

船舶人为船东提供船舶报关、申请引航以及检验检疫等相关事务。船舶航行于世界各国港口之间,船东不可能在每一港口均设立分支机构,委托船舶可以帮助船东解决船舶在世界各国港口的相关事务。船舶产生于船舶委托合同,船舶人可船东进行船舶报关、联系安排锚泊、装卸货、通知收货人、签发提单、发放提货单等。《合同法》是普通法,《海商法》是特别法,在《海商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下,《合同法》中有关委托合同包括隐名法律制度的规定对船舶委托合同当然适用。

船舶人受承运人委托承运人签发提单是船舶人的一项主要业务。类似于货运人,船舶人代承运人为行为,必须要有承运人的明确授权,否则可能产生物权的争议,这对人很不利。船舶人在承运人凭保函签发清洁提单、倒签提单、预借提单及无单放货等特殊行为必须要有委托人的明确书面授权,否则这类行为一旦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船舶人将会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责任。船舶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授权范围内处理合法委托事宜仍有可能会承担责任,隐名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第三方,赋予其选择相对人承担责任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保护人。一旦人因委托人的原因而不能对第三人履行义务,其可披露委托人,由权利人最终选定由谁来承担责任,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在隐名的情形下,船舶人有承担责任的风险。

类似于货运法律关系,实务中经常出现争议的是关于船舶人究竟是无船承运人还是人,也就是其是否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一方当事人。对此,我国法院的判决也不一致。例如,船舶人接受承运人委托承运人签发提单,签字时在提单背面没有表明谁是承运人,只有船舶人作为承运人的人代表承运人签字的字样(as agent and on behalf of the carrier),船到卸货港,收货人接受货物后发现货物有损坏,如果船舶人不能向收货人披露真正的承运人,收货人就可以依据提单以该船舶人为被告向法院提讼。该案例就涉及隐名问题。此案例中船舶人应向收货人披露委托人,并证明其与委托人之间有委托协议,且其行为在委托授权范围内,由收货人选择船舶人或委托人作为相对人承担责任,而不能由法院依职权裁定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但是,签订合同时第三人知道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委托关系的,则提单所证明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但是,如果船舶人在提单背面签字时没有表明承运人,也没有表明其是承运人的人,根本没有表明人的身份,则无隐名的适用。

隐名法律制度在提单法律关系中的适用分析

提单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在装货港经常使用的一种单证。它是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是承运人接收货物或者将货物装船的凭证,是承运人交付货物的凭证。提单正面通常标明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等事项。提单的每一方当事人都有可能委托人从事相关业务。托运人通常是货方,但由于国际贸易的特殊性,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个人或企事业单位需要委托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位来进行进出口贸易,该进出口公司通常亦负责租船订舱、垫付货款、支付运费及其他费用等。

例如:甲作为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与货方乙签订委托进出口货物合同,由甲负责乙公司以FOB价格条件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后甲以其名义与丙船东签订航次租船合同,丙签发提单给托运人卖方,提单上载明的收货人是凭指示(TO ORDER),后提单经托运人合法背书转让给甲。由于卸货港交付货物时出现货损货差,货方乙以承运人丙为被告向海事法院提讼,丙以乙非提单收货人,与丙之间无任何法律关系,不是适格原告为由进行抗辩,请求海事法院驳回乙的诉讼请求。乙答辩称其与甲之间存在关系,其才是真正的收货人。本案例中涉及隐名制度在提单法律关系中的适用问题。甲以自己名义而非是被人乙的名义与承运人丙公司签订航次租船合同,依据《合同法》规定,权利人可以选择责任人来承担责任,那么,责任人可否有权选择权利人呢?依据《合同法》第403条第一款:“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因此,本案中除非丙能证明其与甲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真正的承租人是乙就不会订立合同的情况外,乙有权对丙行使合同权利,乙享有直接介入权,责任人无权选择权利人。

又如另一案,甲与乙签订委托合同,甲有进出口经营权,甲以自己名义与丙船东签订航次租船合同,后丙在卸货港凭乙的保函无单放货给乙,乙在将货物从卸货港运到工厂过程中,由于涉嫌走私被主管机关查扣,后甲凭正本空白背书提单向丙请求权利。丙抗辩称虽无单放货,但是将货物交付给真正的收货人,甲是乙的人,无权向其主张权利。这一案例情况在我国海事实务中并不鲜见。基于《合同法》第402条:“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笔者认为在本案中,丙船东如能证明订立合同时知道甲与乙之间的关系,且甲或乙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甲和丙,那么该合同直接约束乙和丙,乙行使的是直接介入权。甲虽持有正本空白背书提单,但其作为人无权向丙主张权利,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委托人与受托人合谋,将国际贸易风险转移给承运人。该案中承运人的抗辩应成立,适用隐名。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论证,笔者认为,在海事司法实务的隐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有权选择责任人,除非对适用被告存在争议,否则法院无权依职权直接判决应承担责任的相对人。隐名的适用对海事司法实务中处理船舶法律关系、货运法律关系及提单法律关系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伯涛主编.海事案例精选精析.法律出版社,2004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6篇

甲方: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鉴于:

1、甲方是依法注册成立并取得合法从事电视剧制作资格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甲方计划摄制_________集电视剧《_________》(下称电视剧);乙方是依法注册成立的经纪公司,_________为乙方签约演员,乙方有权代表该演员签订本聘用合同;

2、乙方的签约演员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并且该演员是具有一定表演经验的影视演员,在多部影视剧中出演过重要角色;因此甲方决定聘用该演员在其计划摄制的电视剧中担任_________(角色),乙方表示同意。

鉴于此,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资共同恪守履行:

第一条 出演角色及对演员的要求

在电视剧中演员所担任的角色为_________。演员应具有娴熟的演技,在拍摄过程中应利用肌体、语言、情感以及外在的道具等尽力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动情投入剧集之中。

第二条 工作期限

乙方应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指派演员到达甲方指定地点,向甲方报到。导演工作正式开始。

演员工作结束的时间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确定:

1、需演员出演的剧情全部拍摄完毕之日;

2、电视剧停机之日;

3、电视剧后期录音制作完成之日;

4、_________。

第三条 定金

甲方应于本合同签署之日向乙方支付定金¥_________元,本合同得以实际履行之日即乙方工作开始之日,此定金自动转为甲方向乙方支付的酬金。

若因甲方原因导致本合同未得以实际履行,甲方无权要求乙方返还定金;若因乙方原因导致本合同未得以实际履行,乙方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四条 报酬及支付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_________(税前/税后)酬金¥_________元,自演员工作正式开始之日起_________日内支付全部酬金的百分之_________(¥_________元,包含已支付的定金),演员工作结束之日起_________日内支付全部酬金的百分之_________(¥_________元)。

甲方以支票或银行转账之形式向乙方支付报酬。

乙方的银行资料如下:开户行:_________;户名:_________;账号:_________。

甲方应将定金和酬金直接支付至乙方,演员无权就其依据本合同为甲方提供的工作向甲方索取任何性质的酬金,本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提供剧本

甲方应于本合同签署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向演员提供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及其他与电视剧拍摄相关的资料。演员接到剧本后,应认真揣摩剧中的人物角色,为拍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六条 参加筹备工作

在电视剧开机之前,甲方有权要求演员参加拍摄筹备会、试装、试拍等拍摄筹备期内需要演员参与的工作,无需另行向乙方支付酬金。乙方应协调演员的档期,确保演员能够参加上述筹备期工作。

第七条 参加其他摄制工作

在电视剧停机之后,甲方有权要求演员参加配音、补拍、重拍等不超出演员专业职责范围的电视剧的其他摄制工作,但累计不得超过_________天,否则,每超过一天应向乙方支付_________(税前/税后)酬金¥_________元。乙方应协调演员的档期,确保演员能够参加上述后期制作工作。

第八条 工作要求

演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接受甲方的指导和管理,遵守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但甲方不得干预演员的正当权限或违反行业惯例。甲方有权随时检查演员的工作,但不得影响演员的正常工作,演员应予以配合。

乙方工作正式开始之日至乙方工作结束之日,演员应专职为甲方工作,不得参演与该电视剧内容相类似的其他影视作品。

演员如违反前款规定,应向甲方支付_________元的违约金。

演员应于其工作结束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将甲方向其提供的文学剧本及相关资料全部归还甲方或按照甲方的要求将其销毁。

第九条 著作权及署名权

电视剧的著作权依法由甲方享有。

若电视剧得以拍摄并成功发行,演员依法享有在电视剧及相关衍生产品中的署名权。演员署名的格式、具置及字体大小由甲乙双方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协商决定。

第十条 姓名、肖像使用权

甲方有权无偿使用或许可播放者、发行者在电视剧、电视剧的衍生产品、电视剧的宣传片或预告片使用演员的姓名和肖像。但仅限于电视剧推广、宣传之目的。

第十一条 参加宣传活动

甲方有权要求演员参加电视剧的开机仪式、首播仪式以及其他宣传活动,无需就此向乙方支付酬金。乙方应当积极参加并配合甲方的有关宣传活动。

甲方要求演员参加的宣传活动最多不超过_________次;否则,每超过一次应向乙方支付_________(税前/税后)酬金¥_________元,乙方亦有权拒绝甲方要求。

第十二条 其他费用承担

从演员工作正式开始之日起至演员工作结束之日止,甲方应负责安排演员工作所需的住宿、饮食和交通,费用由甲方承担。若甲方要求演员列国内其他拍摄场地工作,甲方应承担往返交通费用。若甲方要求演员到国外的拍摄场工作,甲方应负责办理相关证件和手续并承担一切费用。

甲方要求演员参加本合同规定的工作以及电视剧的宣传活动,应承担演员食宿及往返交通费用。

第十三条 提供剧装

演员在电视剧中的服装、道具、化装造型等均由甲方负责提供。

第十四条 保险

为确保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甲方应为演员办理商业保险,具体包括:_________。

第十五条 双方保证

甲方:

1、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并经依法注册和合法存续的电视剧制作单位,且《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仍处于有效期内;

2、经依法注册和合法存续的电视剧制作单位并将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就计划制作的电视剧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

3、保证电视剧不会包含任何侵害乙方、演员合法权益或者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内容;

4、在签署本合同时,任何法院、仲裁机构、行政机关或监管机构均未作出任何足以对甲方履行本合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判决、裁定、裁决或具体行政行为;

5、甲方为签署本合同所需的内部授权程序均已完成,本合同的签署人是甲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本合同生效后即对合同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乙方:

1、乙方保证其为依法注册成立并合法存续的具有文化经纪资格的经纪公司;

2、乙方与演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建立了劳动关系并订立了劳动合同,演员在本合同中的工作结束之前,其与演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持续有效(或者:乙方与导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订立了委托合同,导演在本合同中的工作结束之前,其与导演之间的委托合同持续有效);

3、乙方有权自行签署本合同;

4、在本合同规定的演员的工作期限内,乙方不会使演员参演与该电视剧内容类似的其他影视作品的拍摄;

5、演员有能力履行本合同下的所有义务;

6、演员履行本合同下的所有义务,皆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7、保证在本合同签署之前,不存在任何针对演员的权利纠纷、索赔或者诉讼。

第十六条 甲方的除外责任

若乙方与演员之间为劳动关系,乙方作为演员的用人单位,应为演员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与演员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的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其他义务。若乙方未依法履行其作为演员用人单位的相关义务,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乙方与演员之间的劳动关系纠纷一概与甲方无关。

若乙方与演员之间为委托关系,乙方与演员因委托合同所产生的纠纷亦与甲方无关。

第十七条 乙方与演员的连带责任

在本合同生效期间内,不论因乙方或演员任何一方的原因导致乙方与演员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演员仍应继续履行本合同;若演员因其与乙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而拒绝继续履行本合同,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乙方与演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合同的解除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甲乙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解除本合同:

1、演员因自身原因不能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累计或连续超过_________天;

2、甲乙双方在本合同中所作保证不真实或为实现的;

3、演员部分或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致使其不能继续履行本合同;

4、甲方拖欠乙方酬金累计达到乙方全部应得酬金的百分之_________,经乙方催告后,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

5、甲方被依法吊销《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或《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

6、甲乙双方破产、解散或被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 合同的终止

本合同在下列任一情形下终止:

1、电视剧后期制作完中,甲乙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甲乙双方通过书面协议解除本合同;

3、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4、在委托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

5、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当事人有其他违约或违法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7、_________。

第二十条 保密

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和演员均不得在电视剧首播之前向任何第三方泄漏剧情、演员、拍摄进度等与电视剧相关的一切信息。

乙方和演员保证对其在讨论、签订、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悉的属于甲方的且无法自公开渠道获得的文件及资料(包括商业秘密、公司计划、运营活动、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及其他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和演员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该商业秘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保密期限为_________年。

乙方或演员若违反上述保密义务,乙方和演员应对甲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全部通知以及双方的文件往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要求等,必须用书面形式,可采用_________(书信、传真、电报、当面送交等)方式传递。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2、各方通讯地址如下:_________。

3、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否则,由未通知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甲、乙任何一方需变更本合同的,要求变更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后,双方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发出_________天内)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该协议将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经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任何一方无权变更本合同,否则,由此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三条 合同的转让

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外,本合同所规定双方的任何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在未经征得另一方书面同意之前,不得转让给第三者。任何转让,未经另一方书面明确同意,均属无效。

第二十四条 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五条 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

不可抗力:

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在不可抗力事件妨碍其履行期间应予中止。

2、声称受到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通知另一方,并在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_________日内向另一方提供关于此种不可抗力事件及其持续时间的适当证据及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书面资料。声称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其对本合同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一方,有责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消除或减轻此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应立即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如何执行本合同。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双方须立即恢复履行各自在本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如不可抗力及其影响无法终止或消除而致使合同任何一方丧失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则双方可协商解除合同或暂时延迟合同的履行,且遭遇不可抗力一方无须为此承担责任。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4、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受影响一方不能合理控制的,无法预料或即使可预料到也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并于本合同签订日之后出现的,使该方对本合同全部或部分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任何事件。此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台风、地震,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不论曾否宣战)、动乱、罢工,政府行为或法律规定等。

意外事件:

1、非因双方当事人过错,出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不可抗力事件以外的甲乙双方不能控制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天气反常以及电视剧导演或其他主要演员生病、受到意外伤害或死亡等,致使电视剧的拍摄迟延,甲方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将拍摄计划顺延的时间书面通知乙方;因此而未能按原拍摄计划完成电视剧的拍摄,乙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2、若本条规定的情况致使电视剧的拍摄迟延超过_________天,任何一方皆可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而解除本合同。

第二十六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合同目的和文本原义进行,本合同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不应影响本合同的解释

第二十七条 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八条 合同的效力

本合同自双方或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合同编号:_________

致_________(《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之甲方,下称甲方):

鉴于甲方将要(或已经)与本人用人单位即_________(《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之乙方,下称乙方)签订《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聘用本人出演甲方计划(正在)摄制的_________集电视剧《_________》(下称电视剧)中的_________角色,本人特在此作出承诺如下:

甲方:_________

一、本人愿意接受乙方的指派,出演电视剧的相关角色。

法定住址:_________

二、本人与乙方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建立了劳动关系并订立有劳动合同,且该劳动合同的期限尚未届满;依据此劳动合同,乙方有权与甲方签订《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或者:本人与乙方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订立了委托合同;该委托合同在乙方与甲方签订《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时仍然有效,乙方有权与甲方签订《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三、本人完全清楚、理解并接受甲方将要(或已经)与乙方签订的《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的所有条款;若此合同得以签署并生效,本人将依法遵守并履行应由本人履行的条款。

职务:_________

四、本人有能力出演电视剧的角色,且本人出演电视剧的角色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本人有能力出演电影的角色,且本人出演电影的角色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本人在签署本合同时,任何法院、仲裁机构、行政机关或监管机构均未作出任何足以对本人履行本合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判决、裁定、裁决或具体行政行为。

委托人:_________

五、本人保证在与甲方签订的《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期限内,不会参演与该电视剧内容类似的其他影视作品的拍摄。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六、本人保证向剧组提供的本人的相关资料均为真实、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虚假。

通讯地址:_________

七、不论因本人或乙方任何一方的原因导致本人与乙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本人仍将依法遵守并履行甲方与乙方签署并生效的《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

邮政编码:_________

八、本人同意甲方将与本人在《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中约定的酬金直接向乙方支付,除非本人与乙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本人不会向甲方索取任何性质的酬金。

联系人:_________

九、无论因何原因导致本人与乙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本人将于该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向甲方出具该劳动合同(或委托合同)终止或无效的书面证明,否则,本人无权要求甲方直接向本人支付截至甲方收到书面证明之日尚未发生的酬金。

电话:_________

十、本人若违反上述任何一项承诺,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电挂:_________

演员(签字):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署了《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甲方聘用乙方签约的演员在其计划摄制的电视剧《_________》(以下简称电视剧)中出演_________(角色),因电视剧剧情需要演员或半出演,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条款,作为《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之补充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根据剧情需要,演员可能被要求在电视剧中以或半出演或其所表演的电视剧剧本中有相关的情节描写。演员在电视剧中的程度及情节所要求的身体接触方式,由甲乙双方另行商定。

第二条 演员同意按照本协议第一条的要求出演相关角色。

第三条 甲方要求演员按照本补充协议第一条规定所出演的相关角色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也不得违的公序良俗,否则,演员有权拒绝出演,因此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第四条 甲方保证其所拍摄的电视剧中不会包含任何侵害乙方及演员合法权益的内容。

第五条 乙方保证其有权代表演员签订本协议,并保证演员有能力履行本协议下的各项义务,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第六条 演员可以选择由替身代替其完成第一条描述的相关情节的拍摄,但必须经甲方同意,替身演员的酬金由_________(甲方/乙方)承担。

第七条 本协议未涉及的事项,以《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的规定为准。

第八条 争议的处理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争议,按照《聘用电视剧演员合同》中所规定的争议条款的相关内容来解决。

第九条 本协议自双方或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本协议正本一式__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保险 委托 关系 逆向选择 激励方式

保险委托-关系无论从本质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是一种合同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聘用保险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如在授权范围内向客户推介保险产品,为保险客户办理理赔手续等,即委托人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了人。保险人与单个人的委托关系通过保险合同(或称基本合同)确定,同时,保险人通过保险人管理办法(或称激励办法)确定与多个人(营销团队)的委托-关系。我们还可以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也看成是委托关系,本文着重就保险委托关系的特性进行论述,分析其关键点。

一、委托人-人模型

经济学上的委托人-人模型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交易的委托-关系,在信息经济学中,常常将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在企业内部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业务的执行者、操作者是人,管理者是委托人。在这种委托-关系中,人(知情者)所拥有的信息影响委托人(不知情者)的利益,换言之,委托人不得不为人的行为承担风险。这种委托-关系广泛存在于企业市场当中,它通过契约从法律形式上完成交易关系的建立,但契约的执行力掌握在人一方,制约力掌握在委托人一方,在委托-关系中提高人的契约执行力与提高委托人的契约掌控力,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前逆向选择模型和事后道德风险模型是研究委托-关系中所必须首先探讨的两个重要模型。

1.事前逆向选择模型。在契约理论中,自然状态是指随机状态,自然状态不一定直接或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以至在现实中,执行契约只能依靠人。所谓事前逆向选择模型指的是,自然选择人的类型,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类型,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知道人的类型,委托人和人签订了一种契约,人可能隐藏自己的私有信息,反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以谋求增加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行为却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例如,保险人凭借保险信息的优势,向处于保险信息劣势的客户进行违规展业:不如实履行告知义务、代客户签名、为多挣佣金蒙骗客户多交保费、挪用侵占客户保费等,结果引发大量客户投诉,他们不仅对保险人整体产生怀疑,而且对保险公司也产生不信任感,从而极大地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

2.事后道德风险模型。这是契约理论研究的重点。道德风险分为两类:一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委托人和人在签订契约时,有关的契约知识和现实条件都能被签约双方观察到,对双方是共同知识,此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签订契约后,人选择行动,决定人行动结果的还有自然状态,人的行动与自然状态一起决定可观测的结果。而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无法知道这个结果是人本身的行动所致还是自然状态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必须设计一个激励契约以鼓励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例如,《个人人管理办法》是建立在《个人人保险合同》基础上的一个激励契约,它通过佣金制和管理效能指标等分配各层级人的薪酬,以引导全体业务员将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二是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自然选择人的类型,由于信息不对称,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人不知道人的类型,委托人与人签订契约后,委托人对人没法进行有效监督,人因此可以为所欲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二、保险委托关系中的信号传递

所谓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双方所签订的契约条款,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时,第三方比如说法院能够强制其执行。不完全契约正好相反。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就造成契约条款是不完全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机制以对付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并处理由不确定性事件引发的有关契约条款带来的问题。《个人人保险合同》就是委托的不完全合同。一个不完全契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修正并需要重新协商。因为委托-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事前逆向选择”,因此在签订委托-合同时就必须最大程度地规避它。

信号传递模型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一种方法。自然状态选择人的类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人不知道人的类型。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选择某种信号,使自己的类型能被委托人识别。委托人在观察到人的信号以后,与人签订契约。一些保险公司通过《个人人管理办法》规定了与人签约的条件,例如,学历、品行、健康条件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尤其不能录用“有不良嗜好,有犯罪记录的,以及因违反《保险人管理规定(试行)》而被公司或其他公司解除保险合同的人”。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公司在业务的压力面前,增员门槛一降再降,签约条件形同虚设,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信号传递失去了作用,公司丧失了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导致事前逆选择的概率加大。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契约是依赖习惯、诚信、声誉等方式完成的,付诸法律解决往往是不得已的事情。保险委托合同也必须主要通过人的展业习惯、信誉品德来履行,但是,保险委托合同等价于一个不完全契约与事前逆向选择与事后道德风险之和,它给机会主义、欺骗、无知等行为以足够的存在空间,其违约风险很大,保险委托人往往不得已时才使用法律手段,一些保险公司对业务员的违规行为从轻处罚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比较粗泛,弹性较大,结果合同的约束性相应减小,因此,习惯、诚信、声誉等方式在营销管理中显得更为重要。

三、保险委托关系中信誉的重要性

在一个关系中信誉作为契约的重要功能可以用一个模型去表达:观察者利用人原先的记录和过去履约的历史去推断某些个人的特征,诸如诚实。人有一种使其行为方式影响市场看法的动机。由于现在的行为有一种持久的“记忆”,当过去的记录被用于为现在的行为提供信誉时,人的声誉价值提高了。如果委托人很少关心人的声誉,人的声誉便在契约履行中起了很小的作用,其结果导致了契约不起什么作用。

个人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升了人“过去记录”的价值,在团队中起到导向作用。在契约自动实施过程中,声誉应发挥很大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签约双方,不仅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未来;不仅要考虑缔约方的利益,还要考虑未来可能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交易对手的态度。在一个重复博弈中,一个人的行动是可以影响他人未来选择的,别人可以从他的行动中判断他履约的能力,了解他的信誉情况,并由此决定与他的合作关系。信用等级高的人得到了委托人更多的支持,并可以较容易地获取客户的信任而得到更多的客户,其展业成本降低而效率大大提升,收益的增加是水到渠成的事。

信用体系是信誉机制的一部分,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在委托关系中都非常重要,而惩罚制度也是信誉机制的另一部分。一个自动履约的契约就可以利用交易者的性质将个人惩罚条款加在违约者的身上。这个惩罚条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的内容是终止与交易对手的关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的内容是使交易对手的市场声誉贬值,使与其交易的未来伙伴知道其违约前科,以至于不相信该交易者的承诺。例如,保险行业的个人人“黑名单”,保险人对违规人的处理办法等,都是对不完全合同关系的补充。

四、保险委托关系的激励方式

激励契约是现代契约理论所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所谓激励契约是指委托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以诱使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在一个竞争环境中,一个雇主必须设法引导一个工人尽最大努力为其工作,这样会降低公司的成本。制定一个激励契约,意味着较高的工资支付给了具有较高效率的工人,并由此吸引了一大批能力较强的工人。

佣金制就是一种激励契约的形式,但是,目前我国寿险业独立人的模式还很少,基本上是由保险公司通过团队模式进行管理,即标准委托-模型的一种扩展,它涉及在模型中引入几种人,如:部经理、分部经理、处经理、分处经理、组经理、业务主任、高级业务经理、业务经理、业务员。当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利益关系时,团队中的道德风险产生了。两个新问题是:首先,如果产出依赖于人的联合行动,且如果他们的独立贡献不能被识别,那么,“搭便车”问题将导致一个远低于在标准模型中所能出现的低努力供给。这引发了对营销团队的监督和监察服务的需求,对于一个高度集中管理的营销组织,组织的监督层层削弱,搭便车问题会引起团队内杠,降低团队的作用;其次,如果人的独立贡献能被识别,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所面对的相关经济波动的程度,每一个人的报酬,不仅依据他自己的(绝对)绩效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相对绩效。《人管理办法》或称《基本法》就是一种让每一种人的独立贡献能被识别并获得合理报酬的制度,因此,要使《基本法》能达到有效激励,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五、保险委托的成本问题

信息成本和激励成本是委托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降低信息成本问题,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的减低程度。信息成本涉及面宽,其中,客户信息资料是信息成本的一部分。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是一些寿险企业与它的一些客户的信息联系中断,无法与客户发生点对点的直接联系,这些客户的比例甚至达50%以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信技术、商品住房的发展很快,加上人口的流动较过去年代大得多,这些因素加剧了一些寿险企业的客户资料不准确;二是一些人为了垄断客户资料而有意不告知公司;三是保险公司对信息资料的认识不足,在一些措施和宣传上乏力,使得广大客户对此缺乏认识;四是保险客户大多在签订保险合同和死退满转(死亡给付、退保、满期给付和保单转移)时才与保险公司打交道,而不是像银行客户一样,经常出入银行,使双方能互相及时交流信息,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容易疏远自己的客户。保险公司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保险客户,寿险营销发展的最初十年是通过营销队伍的扩张给企业带来广大客户群,留住客户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和信誉,直接的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今天不做此项弥补的话,将来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降低激励成本问题,在上一段已作讨论,即识别出每个人的独立贡献,解决“搭便车”问题,按照《基本法》和营销队伍发展的规律办事。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涉外 民商领域 法律适用

,作为民商领域一项历史悠久而不断传承的法律制度,其扮的角色在当今国际分工与合作日益趋强的经济背景下愈发显得重要。然而,这一法律制度由于第三人行为的介入而略显独特,从而在法律如何适用方面一直成为学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涉外的法律适用,由于诸多涉外因素的加入,加之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造就了各国的法律制度各异,从而造成各国的司法实务界在处理相似问题上更是千差万别。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这是继《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后又一部原《民法典》草案内容,因《民法典》草案未全编获通过而以单行法规出台的法律。该法第十六条对我国涉外的法律适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并未加入海牙国际《法律适用公约》,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成为最新的调整我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适用法。在此之前的关于调整民商事涉外法律关系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与之冲突的无效,不冲突的则继续适用。

一、 基本概念之解析

,是指人以权为基础,代表被人与第三人发生法律行为,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人承担的民商事法律制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人以被人名义或自己名义代被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并使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归属被人承受的行为。狭义的,是指人以被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并使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被人的行为。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包括直接与间接,而狭义的仅指直接,不包括间接。

在国际私法层面上,涉外一般是指基于产生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与民商事法律行为具有涉外因素。涉外因素是指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民事关系与民事行为中有与他国相联系的因素。一般会包括下列一项或几项情形:(一)本人、人或第三人有一方不在同一国家;(二)本人、人或第三人的惯常居所有一方在第三国;(三)本人、人或第三人的行为,有一方不在同一国家而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四)本人、人或第三人都在同一国家,其国籍或惯常居所相同,但他们之间因发生纠纷时,其基于产生的合同标的在另一国家;(五)本人、人或第三人都在同一国家,其国籍或惯常居所相同,但他们之间因发生纠纷时,在另一国家寻求解决。

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及本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当出现纠纷进行法律适用时,会因涉外因素的介入而导致各国基于立法层面或司法实践不同而出现法律适用的冲突。

二、 法律适用之国际实践

对于涉外法律制度的适用,两大法系由于各自文化基础不同,对的基本概念采用了不同的定义模式,从而在对涉外的法律适用上也迥然各异。

英美法系对采用的是委任制,把委任授权与行为看作是一个行为,即“等同论”,因而其只认可委任授权的直接而不认可间接,按该理论在的法律适用上,英美法系国家是依一个统一的冲突原则来适用法律。而对于大陆法系的国家,由德国法学家拉班德为代表提出“分割论”的主张,即把本人与人之间的委任关系看作是内部关系,把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外部关系,从而把关系分割成两部分。按该理论,则法律制度就分别产生内部法律关系的适用与外部法律关系的适用。

现在,很多国家采用分割论的模式来解决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法律适用问题。内部关系其实是基于委托合同产生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适用合同法的调整。而外部关系主要就是指权的行使和效力。

关于内部关系的法律适用,通常建立在委托合同的基础上,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原则,自主选择法律适用。如果当事人未选择法律时该如何适用,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不一致。如在很多国家实行的依关系成立地法或行为发生地法,波兰、匈牙利等国主张的依人营业地或住所地法,美英等国主张的依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适用的法律等等。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于1978年通过的《法律适用公约》规定了在当事人未做法律选择的情况下内部关系适用有限的连接点组合方法,即采用既与人有关又与本人有关的连接点来确定准据法并补以意思自治原则为辅。

关于外部关系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几种适用原则:(一)适用本人惯常居所地法;(二)适用人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地法;(三)适用行为发生地法或人营业地法。上述几种原则如何适用需要具体结合个案进行分析才能采纳,有时甚至会出现上述几种原则方法的综合适用。

三、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六条之评析

关于制度的法律适用,原来规定在《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26条。自2011年4月起施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第十六条中对涉外制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两款规定,“适用行为地法律,但被人与人的民事关系,适用关系发生地法律”;“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委托适用的法律”。仔细剖析该两款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三层含义:(一).“适用行为地法律”,这其实是规定了外部关系的法律适用;(二)“被人与人的民事关系,适用关系发生地法律”,这符合内部关系的法律适用的规定;(三)“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委托适用的法律”,这是对委托当事人意思自治法律适用原则的确认。

然而,新出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却没有对一些现实层面应用模糊的法律概念进一步明确其涵义。这仍将导致司法实务层面法律适用的不准确。对此,尚需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通过司法解释对其涵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第一、最新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明确规定了的法律适用,第一款的规定适用于所有,包括不存在合同或委托授权的法定与指定。第二款把委托这一最广泛适用的制度单独做出规定。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司法实务层面的区分与适用。从该规定上也可以推理出我国对于制度的立法选择是趋向于分割论的。因为按英美法系的等同论,只有一种,那就是委托。等同论下的制度是不认为法定与指定属于的,因为法定与指定制度下,人的行为并非是代表本人的意思表示,权的行使也并非是人本人的授权。但对于什么是本法中所提的这一前提却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概念厘清。我国的民法通则只认可直接,合同法却将间接也纳入到的范畴之内。这样在选择制度的法律适用时,我们似乎可以初步断定,对于处理民事领域的纯民事行为,适用民法通则中对于的规定,即只有直接才属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规定。而对于商事领域则可以适用《合同法》中的规定。然而,我国的民法法律体系却是民商合一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其实都属于民法。即涉外的民商事关系,都应受《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调整。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推定,那在刚出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就应有对于“”这一法律概念的新阐释,通过新法取代旧法的方式,将统一界定为,“本法中所称,包括直接与间接”。而立法者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却并没有这么做,那就需等待在遇到具体的涉外民商事案例之时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答复或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将涉外中的这一概念进行细化,甚至也可以对涉外这一概念以列举穷尽方式列明,再加以兜底条款,以明确全国各地法院等司法实务界在处理涉外问题时能够统一尺度进行适用。

第二、从其中规定的“当事人可以选择”这一法条表述可以看出,留给当事人的选择权是有保留的意思自治权,而不是绝对由当事人选择。但是,何者情况“不可以选择”却并没有给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或许会有人认为“不可以选择”指的是公共秩序的保留,但是公共秩序保留是作为国际私法冲突方面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原则,似乎没有在这里专列的必要。

第三、对于出现法律交叉适用时没有给出何者何时优先的法律规定。这时也只能按照一般法理来推断何者优先或等待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例如,上述的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协议选择的结果就会产生涉外合同。而对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又有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性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这时,法律的适用出现了交叉,按照一般法理来推断,就要先适用涉外合同的有关法律规定,再结合合同的特征对的法律适用进行剖析。对于委托:事先有协议选择或事后达成协议选择的,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事先没有协议选择事后也达不成协议选择,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这里是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法律”,对于合同而言,合同的特征就是。

另外,在法定中基于保护弱者的原则也会出现不同法律规定交叉适用的问题。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5条规定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比如:一个中国人收养了一个中国小男孩并成为其法定人,而该小男孩在国外被赠与了一套房产。按照我国民法关于的一般规定,根据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该小男孩的法定人是不可以随意处置其房产的。如果处置了,除非是为了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否则行为无效。可是如果出售的行为发生在国外,而诉讼在中国提起,该案当该如何处理呢?

四、 结语

制度作为国际民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适用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趋密切将会发展的更加完善。我国关于涉外法律制度的适用也将随着司法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而细化,包括有学者提出的实行判例制,强化扩张适用案例指导制度等等。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的今天,对于具体立法的创设与完善显得极为迫切与必要。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将“纸上应然的法”真正变为“现实中实然的法”,则是更为重要也更有难度的课题。加入海牙国际《法律适用约》统一适用国际规则,并出台具备我国特色的国际私法法典,统一适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下出现的包括国际在内的各种民商事法律问题,业已成为国际私法学界的基本共识。随着我国国际司法实践的丰富,在合适的时机出台立法技术完备、统一适用的国际私法法典,理应成为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丁伟主编:《国际私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李双元,金彭年编:《中国国际私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 马齐林编:《新编国际商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沈娟编:《国际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 徐冬根著:《国际私法趋势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肖永平编:《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9篇

劳动争议,弱女子求助律师

家住江都市邵伯镇的林洁玉(化名)现年35岁,2007年前在当地的一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工。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与单位产生了劳动争议。不懂法律也不善言辞的林洁玉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如何与单位谈判,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人指点她去请个律师,她又怕律师费用太高。

2007年11月22日,林洁玉在忐忑不安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入了当地比较有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立即有一位律师热情地接待了她,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建议她申请劳动仲裁。

林洁玉小心翼翼地问:“什么叫劳动仲裁啊?”

律师笑了:“你可以不懂,一切我们替你办理。”

律师一副大包大揽的神情让原来不知道怎么办好的林洁玉甚感安慰,但想起传言中不菲的律师费,又有点担心地问:“全部交给你们办,那得多少钱啊?”

“1500元如何?写仲裁申请,出庭辩论什么的,你都不要烦神。”

1500元,这个数额在自己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范围内,林洁玉暗暗松了口气。她马上如数交上,并寄托了维护自己权益的全部希望。诉讼阶段。

签下风险合同

不久,仲裁裁决结果下来了,虽然仲裁裁决的赔偿数额比企业原先答应支付的数额有所提高,但与林洁玉的期望值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她失望地来到这家律师事务所找到原来的律师,律师也认为裁决结果有失公正,并建议她向法院,把官司打到底。同时,律师告诉她:“进入诉讼阶段,要重新缴纳费。”

林洁玉很犹豫,吞吞吐吐地没有明确表态。她心里打着小九九(方言:小算盘):“现在1500元已经花了,却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进入诉讼阶段还要再缴律师费,如果最后诉讼结果还是不满意,我不是要倒贴了?”

律师好像看透了林洁玉的心思,说道:“我提个方式,你看好不好?你现在可以不缴费,我们保证你一审判决至少取得1.3万元的赔偿款。如果达不到,我们分文不收;只有超过了1.3万元,你才需要在1.3万元以上向律师事务所按30%的比例交纳费。”

林洁玉听得频频点头,觉得律师这个提议还是可以接受的。2008年3月12日,律师在一份空白委托格式合同上填写了相关内容,林洁玉大概把内容看了看,感觉是律师原来说的那个意思,就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撤诉后,律师状告女工

就在林洁玉一审诉讼过程中,原来工作的企业主动找到她,要求在庭外和解。原单位给她一笔补偿后,林洁玉向法院撤回诉讼。一方面单位这次提出的数额林洁玉基本满意,另一方面她认为撤诉就可以不再付律师费了。

她以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没有想到的是,律师事务所把她告上了法庭。律师事务所认为,双方签订合同后,律师事务所按合同约定为林洁玉进行了,诉讼标的为4.6902万元。而林洁玉背着律师与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得到赔偿款后,向法院撤回,对于应缴纳给律师事务所的费分文未付。故律师事务所诉请法院判令林洁玉给付律师费1万元。

这个时候,许多人都替林洁玉捏了一把汗。和律师打官司,那不是输定了!林洁玉看了诉状,也有些迷糊,实在搞不清原来签订的委托合同上到底有没有撤诉也要照样付费的话。

本来律师与林洁玉是一个战壕的,她对律师也极端信任,甚至把律师看作她劳动争议中的主心骨。现在律师却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她哪里敢正面交锋啊!开庭通知到了,她实在害怕在法庭上说错什么话,不小心就掉进律师的法律陷阱。惹不起,躲得起,随法院怎么判吧,林洁玉没有敢到庭应诉。

在焦急的等待后,法院一审宣判了,江都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了律师事务所要求林洁玉给付费1万元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尽管林洁玉没有到庭,官司却还是打赢了。

只身到庭,女工舌战律师

律师事务所竟然输给了一个没有到庭的女工,这对执业律师来说,确实是莫大的讽刺。在研究了一审判决后,律师事务所毫不犹豫地向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一审的胜诉结果给了林洁玉极大的鼓舞,她慢慢成熟和胆大起来。二审法院第一次开庭时,林洁玉竟然孤身一人出现在被上诉入席上,而上诉人席上是两名执业律师。

两名执业律师当庭宣读了他们的四条上诉理由:1我方已经举证证明林洁玉自行撤诉,林洁玉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诉状标的4.6902万元~1.3万元)×30%的费即1万元,原审法院驳回我方的诉讼请求,无事实与法律依据。2林洁玉实际获得多少金额的补偿,应当由林洁玉承担举证责任,原审以我方未提供林洁玉获得多少金额的补偿的证据为由,驳回我方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3在一审中,林洁玉未出庭应诉,应当承担未到庭的不利后果,原审法院判决驳回我方诉讼请求,属于法律适用错误。4,我方在接受林洁玉的委托后,虽未向林洁玉明确告知各个阶段分别收费,但该规定在律师事务所均有公示在墙,林洁玉应当知晓。

林洁玉针对律师的上诉理由进行了朴实而有力的答辩:“律师在收我费前曾说1500元一路到底,但是中途时有了变化,后来又签订风险合同纯属被逼,对于合同内容我也不太清楚。”

律师不屑地说:“1500元一路打到底?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是你理解错误了吧!我们的劳动力也没有廉价到这种程度吧!我们的收费标准都根据规定公示上墙的,每个程序有每个程序的收费。”

林洁玉反驳:“律师事务所一开始并未向我明确表示仲裁、诉讼需要分别收费,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对法律知识比较欠缺,也难以了解律师的收费办法。”

“1500元一路打到底”的话到底有没有说,林洁玉和律师各执一词,谁也提供不了其他旁证,法院最终没有认定这个事实。

证据不足,律师不敌女工

二审第一次开庭,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之后,经过两次开庭审理,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律师事务所要求林洁玉依约给付费1万元,证据不足,依法应予驳回。理由是:2008年3月12日所签订的委托合同的形式为手写空白格式合同,虽合同中的签字为林洁玉所签,但是收费方式部分均为该律师事务所涂改格式条文形成,而这个涉及双方重大权利义务的部分,在经律师事务所涂改处未经林洁玉的签字确认,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林洁玉亦不确认,因此,该约定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况且,从该委托合同约定的收费方式来看,显然属于风险,而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请求支时劳动报酬的,不得采取风险收费的方式。

至于该律师事务所提出林洁玉在一审中未出庭应诉,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利于缺席一方之判决的上诉理由,林洁玉虽在一审未出庭应诉,只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放弃,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按照事实与去律作出判决,判决结果并非一定不利于缺席一方,律师事务所该上诉理由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

据此,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博士点评

本案律师事务所败诉的原因主要基于两方面:

第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本案律师事务所在本案中提供的2008年3月12日所签订的委托合同系本案定案的关键证据,该委托合同的形式为手写空白格式合同,虽合同最后的签字为林洁玉所签,但是收费方式部分均为该律师事务所涂改格式条文形成,而这个涉及双方重大权利义务的部分,在经律师事务所涂改处未经林洁玉的签字确认,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林洁玉亦不予确认。合同一方对涉及重要权利义务的合同条款进行涂改而未经对方确认的,相关合同条款的真实性法院不予认定。因此,该约定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导致本案事实无法认定,该律师事务所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民事委托合同范文第10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需要而且也愿意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国的法律服务事业也就随之蓬勃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法律服务行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法律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因之而引发的纠纷也为数不少,其中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纵观一些法律服务纠纷案件,其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诉讼费收取标准

目前,在法律服务领域,费都是由双方自愿在合同中约定。由于法律服务本身属于一种无形的智力付出,很难具体量化。这就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双方自愿约定的费是否体现公平,是否与律师在办理案件中的实际付出等价?二是在双方对费的约定不明或者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参照何种标准来确定?

在一起案件中,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签订了委托协议,指派律师一起二审案件,收取5000元。之后,当事人认为律师仅参加了一次庭审且没有尽到职责、律师事务所收费显然不合理,要求退回2000元。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有效,律师事务所已经指派律师出庭并履行的相关义务,当事人所述律师未尽职责、律师事务所收费不合理没有依据,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要求。

在另一起案件中,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原件写明费为18万元,但当事人所提供双方委托协议复印件写明费为1千元。经鉴定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原件中的费“18万”字迹被修改过。律师事务所认为虽有修改,但双方已经在协议最后盖章确认,应为有效,要求支付费18万元以及违约金。法院认为,当事人提供的合同复印件上约定的 “1000”元显然不足为证;诉讼委托虽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但双方对合同的认知水平、专业熟悉程度实际是不同的;在签订合同时,如何对自己有利,作为受托人的律师事务所是轻而易举的,而委托人之所以签订合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律师事务所的信任,很难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利益;作为律师事务所应当很清楚,对修改合同条款内容的确认,应当体现为双方在修改出加盖公章或另签补充协议,但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利用对方为能保留合同原件这一疏忽,强调要求对方提供原件,否则就是举证不能,这一做法明显有悖于诚信原则;因此,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合同中费条款已被修改,双方又未能在协商一致,依据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应按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惯例,酌情确定费数额最终,判决支付费二万八千元。

(二)风险

律师的费通常都是在开庭前收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法律服务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出现了“风险”,即约定费在执行完毕后从实际所得款中按比例扣除,之前当事人不必交纳费,而这种情况下费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通常都达到15%-30%,甚至有时达到50%.这种风险是一种新生事物,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为母子二人(孩子为未成年人),双方约定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诉讼,费为最后判决数额的30%并在赔偿款项支付时当即支付。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参加了诉讼,最后判决赔偿为49万余元并已执行,律师事务所在扣留12万余元后,将剩余款汇给当事人。之后,当事人认为风险协议是在欺诈、胁迫之下所签,律师事务所不应擅自扣留案款,要求律师事务所退还10万元。法院认为,在协议中没有谈到未成年人的诉讼问题,而由于该风险收费比例为30%,显然有损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判决律师事务所退还10万元。

(三)指派非律师进行诉讼

律师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应当指派律师进行诉讼。但有的时候律师事务所由于案件小、费用少,或者自己人手不够等原因,就指派非律师人员进行诉讼。这就出现了如下问题,指派非律师人员进行能否收取费用?如果能,应按何种标准收费?当事人能否因此要求律师事务所赔偿损失?

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委托律师事务所诉讼,费为4000元,但律师事务所指派一名非律师人员以公民个人身份进行诉讼,诉讼完结后,当事人认为律师事务所指派非律师进行,给其造成了损失,双方经过协商,律师事务所退还了4000元费,但当事人仍要求律师事务所赔偿损失8万余元。法院认为,律师事务所已在受委托的范围内实际履行了委托责任,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行为给其造成了损失,判决驳回了当事人的请求。

(四)委托事项争议

委托的事项应当是在协议中写明,这通常不会引起纠纷,但由于目前相当多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概念的理解也不够,这样导致许多人并不真正理解一些法律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如分不清“上诉”还是“申诉”,“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婚姻无效”还是“离婚”……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有可能协议约定的委托事项并不是当事人真正所要求的,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认定委托事项的内容?

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约定:由当事人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离婚纠纷第一审诉讼事宜;并由律师事务所向原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纠正违法行为的法律建议书。律师事务所指派律师了离婚案,该案结果为调解离婚。但当事人认为自己是委托律师事务所撤销结婚登记事宜,律师事务所没有按委托要求提起行政诉讼,反而使离婚案被错误的审理下去,导致了自己由未婚变为离异,不得不另请律师进行行政诉讼,要求律师事务所赔偿费、经济损失、精神损失共计三万余元。法院认为,双方签订委托协议后,律师事务所已经按协议要求办理了委托事项,不存在过错行为,判决驳回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五)丢失证据

由于人通常要比当事人更多地参与诉讼,因此在很多时候当事人都是将证据材料交给人,以方便诉讼。由于诉讼是一项时间较长、也比较复杂的事情,通常证据材料要经过当事人、人、法院、审计鉴定部门等几个环节,交接次数很多;而且有时一个人可能同时要几个案件,或要向不同部门提交证据;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的增强,许多人在诉

讼中可能就调换了单位,而很多当事人,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变更也很多、很频繁,这样如果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导致证据材料的丢失。这样就产生问题,如果人丢失证据,应否负赔偿责任?其责任范围如何确定?

在一起案件中,律师事务所指派某律师为当事人进行,在诉讼中,因审计需要,当事人将全部单据原件交给该律师,该律师将这些单据原件交审计事务所审计后又取回。之后该律师离开了律师事务所,并称单据原件已经全部交给律师事务所,但律师事务所否认收到。当事人要求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返还单据。法院认为,律师事务所有义务保管好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当事人主张返还证据材料原件,理由正当;该律师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人参加诉讼是职务行为,应由律师事务所承担责任。判决律师事务所返还证据材料。

二、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法律适用

处理民事案件,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当事人请求权的基础,即判断当事人的请求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从而确定其主张能否成立。

法律服务应属于一种委托合同,因此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方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依据合同法第107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此外,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如果因一方的过失导致另一方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失,符合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则应承担侵权责任,这时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受损失者可以选择其一主张。此外,对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还应当适用律师法的相关规定。

(一)费的收取标准

法律服务既然属于委托合同,那么对于费的数额原则上就应当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准。考虑到有许多当事人并不真正了解各种法律服务的实际工作量,所以如果约定的费与所提供的法律服务明显不对等时,依据合同法第54条应当允许当事人请求撤销或变更合同。对约定的费与所提供的法律服务是否显示公平的判断,应当依据当地的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确定的收费标准,但要注意,只要约定的费不“明显”高于标准,就仍应当按约定,因为法律服务的工作量就个案是有差别的,而且每个人提供的法律服务的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当允许人们在充分磋商的基础上自由的决定价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才有利于提高法律服务者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全社会的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还有,如果当地的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没有确定收费标准,则可以参照当地律师事务所对同类案件的平均收费来确定;如果当地律师事务所的平均收费仍难以准确的统计,则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的规定,由主张变更、撤销合同的一方负责举证证明双方约定的收费标准显示公平,否则应由其承担不利后果。

如果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对费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则属于合同内容不明确,依据合同法第61、62条,可以协议补充;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应按照委托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加以确定;如果还不能确定,则应按当地的的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确定的收费标准来确定,当地没有收费标准的,可以参照当地律师事务所对同类案件的平均收费来确定。

(二)风险问题

所谓风险,是指当事人不必事先支付律师服务费用,待事务成功后,当事人从所得财物或利益中提取协议所规定的比例支付酬金,如果败诉则无需支付。目前在实践中,尤其在金额较大的人身损害赔偿、拖欠多年的债务追讨案件中,风险已经比较普遍。

风险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引起争论也就在所难免。赞成者多认为:①风险是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双赢模式,能增强律师的责任心和激发律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②实行风险,有利于拓展律师新的业务市场,促进律师行业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③风险可以作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民间救助”,从而缓解国家法律援助的压力;④实行风险,可以避免当事人由于风险的影响而不敢或不愿的无奈窘况,引导当事人敢于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能够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法制建设,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反对者则认为:①律师诉讼行为是司法的组成部分,其执业行为很大程度涉及公众利益,相当于医生的“救死扶伤”,与以完全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风险与利润相当的观念生硬地套到律师的法律服务领域;②如果引入风险,势必会导致一些高风险的诉讼无人问津,使一些当事人无法得到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③司法公正的真实含意应是让应当获得胜诉的当事人胜诉,让不应当获得胜诉的当事人败诉,律师不能只获得胜诉一方的当事人,而使事实、证据和理由处于劣势的一方得不到律师服务,得不到法律帮助,这样无疑会背离律师的职业道德,其客观效果必然会妨碍司法公正。

上述观点可说是各执一词,但究其本质都属于立法方面的探讨,而不是对目前已经存在的风险如何适用法律进行探讨。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风险并没有专门、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风险的效力,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本质上,风险是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之间协商约定的一种收费标准,仍属于合同范畴,应适用合同法。因此,判断风险的效力,就应当依据合同法第三章中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形加以分析确定之。就风险这种收费标准本身而言,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之作禁止性的规定,所以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之间采用风险作为收费标准这一约定本身,并不绝对的违法无效。也就是说,不能认为:只要采用风险收费的,就属于无效约定,而应当着重于看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达成风险约定的过程是否违法(例如有无欺诈、胁迫、意思表示错误、当事人无行为能力等情形),以及风险约定的内容是否违法(例如有无侵害他人权益、显失公平等情形),以确定其效力。

(三)非律师的问题:

当事人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协议,即使没有明确约定必须指派律师进行,也应当认为按照协议律师事务所应当指派律师为当事人进行,因为这正是双方合同目的所在。除非双方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可以指派非律师进行,如果律师事务所指派非律师为当事人进行,则属于违约,依据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有权要求律师事务所承担违约责任。当然,如果律师事务所虽然指派非律师进行

,但并没有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依据“无损害无赔偿”之法理,可以不负赔偿责任。

依据律师法第14条的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或者辩护业务”,因此如果律师事务所指派非律师为当事人进行,则不得收取费用;同时,因委托合同具有对特定受托人的人格信任性质,而由于律师事务所擅自指派非律师进行,就不能实现当事人对律师的这种信任,所以律师事务所这种违约行为导致委托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依据合同法94条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依据合同法第97条要求返还已支付的费用。

(四)对委托事项的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对委托事项的认定,应当依据委托协议的约定;即使当事人主张的委托事项与委托协议的约定不一致时,除非有充足的反证,否则仍应当以委托协议为准,因为委托协议是不能被随意的。依据合同法第 397条,委托事项的方式有两种,即可以特别委托一项或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一切事务。由于委托事务时委托合同成立的主要标的,所以如果对委托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应当认为委托合同没有成立,而不能适用合同法第61、62条。

考虑到当事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法律用语的理解也通常不够准确,因此,作为提供法律服务一方的律师事务所,在订立委托协议时,应当尽到告知义务,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最好是将约定委托事项时所使用的法律用语,在协议中单列一款作专门解释,这样会使委托更加清楚、准确,避免纠纷,即能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同样也能方便律师事务所的工作。

(五)丢失证据

1、证据的返还

证据材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财产,其所有权属于当事人,当事人将证据材料交给人进行诉讼,其目的在于方便进行诉讼,而并非移转证据材料的所有权。因此,在诉讼完成后,人应当将证据交还给当事人,除非证据被司法机关收取保存。如果人在诉讼完成后没有将证据交还给当事人,属于侵占他人财产,依据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返还;如果不能返还,应当折价赔偿;如果因此导致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还应当赔偿。

2、损失赔偿

证据对于案件的审判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接受委托进行诉讼,对委托人所交的证据,应当妥善保管,即使在委托协议中没有明确约定人应当妥善保管证据,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委托合同目的,依据合同法第60条,也足以认定妥善保管证据是委托协议的附随义务,人应当遵守。如果因人丢失证据,导致败诉,使当事人受到损失,此时成立侵权与违约的竞合,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主张。从委托合同来看,依据合同法第406条,在有偿的委托合同,人有过错就应赔偿损失;但在无偿的委托合同,只有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当事人才能要求赔偿损失。而从侵权来看,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只要人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至于赔偿范围,在违约责任中,依据合同法第114条,损失赔偿额是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要受 “可预见规则”的限制;在侵权责任中,依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3款的规定,应当是所受的全部损失。由此可见,在此种情形下,当事人主张侵权责任更为有利一些。

三、结语

法律是实现正义的艺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普通人是很难真正了解的。因此,如果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守卫者,那么法律服务就是帮助人们实现社会正义的向导。

法律服务和司法一样,其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人们的信任,不正确地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降低人们对法律服务行业的信任,而如果失去了人们信任,那不仅会影响到法律服务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样会影响到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本文从现实的案例出发,对目前法律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处理法律服务纠纷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发表了一些粗浅的见解,或有不当之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上一篇: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文 下一篇:法律顾问协议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