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2 17:15:26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辅导要点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对于学生的兴趣强度和自觉程度要求更高,通过课外辅导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监督,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自觉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课外阅读辅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我国的职业中专教育中,对于职业能力和技能学习较为注重,从而使得文化课程相对来说很容易被忽视,在国家的新课改实施后,课外阅读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课外阅读辅导是保障阅读质量的前提,这是其必要性。总之,中职语文课外阅读辅导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目前中职语文课外阅读出现的问题

1.职业中专的学生由于思想和教育的限制,不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由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的成长期,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再加上语文课外阅读没有很好的考查和监督方法,学生往往将课外时间安排到游戏、上网方面。语文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兴趣要求也很高,凡是涉及课外的知识,学生大多是因为对其感兴趣采取接触,但是由于在课堂教育上形成的惯性思维,

认为语文学习很枯燥,于是对于课外阅读就提不起兴趣。

2.缺乏课外阅读的平台和资源

目前在中职院校中,对于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不多,使得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对于社会的动向把握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选择课外阅读的资料,使得其阅读资源日渐枯竭。

3.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普遍存在问题

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表,书目选择、阅读时间、阅读目的具有较大的随意行。有时候好几天都不看书,有时候会一口气看到底,全凭情绪而定。在书籍的选择上也是凭自己的喜好或者随流行趋势,甚至有些低俗和恶趣味的书籍在中职学生中间出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做好中职语文课外阅读辅导工作的要点

1.保障时间

改善课程结构,给职业中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即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压缩课内教学的时间,挪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自愿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从宏观上保证双边教学的进行。当然,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的成长阶段,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后,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

质量。

2.培养兴趣

加强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宣传,培养阅读兴趣,让职业中专的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在主动走向文本之前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呈现饥渴的状态,把阅读行为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化为主动的阅读需求,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对语文知识的渴求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进行如“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

3.资源提供

拓宽学生获得课外阅读资料的途径,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平台。要对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和更新。在班级上,可以使用班费购置书籍提供给学生阅读。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接触面较窄,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比如,中西方的古典名著、一些积极的时事评论等,推荐的读物既要起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完善价值观的作用,又要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

4.方法辅导

教师要干预和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和有阅读价值的书籍,避免“三俗”,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进程进行监督指导,让学生合理地安排好阅读的时间。同时,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技巧,比如精读法、跳读法等;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读写之间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形成积累。

职业中专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和素质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中职院校是否能够向更高一级院校或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鉴于此,语文的课外阅读辅导就成为每个中职院校必须关注和落实的问题,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够解决目前中职语文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汉东.中专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教学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赖江南.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创新[J]. 课外语文:初中,2013.

[3]张圣起.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许秀如.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周虹蕾,女(1976.5-),浙江桐乡人,职称:中学

一级。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2篇

首先,在苗区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句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苗区儿童从苗语过渡到普通话,从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识字、解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文中的词句含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在表达意思方面的作用,理解常用的句式、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加强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交际或习作中运用。理解汉语的语法,例如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类+大类”(或叫“小名+大名”)的类型,小类在前,限定后面的大类,像“桃花”、“梨树”,“桃”、“梨”为小类,“花”、“树”为大类,但苗语里的词序恰恰相反,大类在前,小类在后,“桃花”说成“benx ghueax”(苗音,词义为“花桃”),“梨树”说成“ndnt rax”(苗音,词义为“树梨”)。通过学习,逐步使苗区儿童由苗语思维过渡到汉语思维,又使汉语思维的习惯反过来影响苗语思维,融会贯通,互相促进,更加丰富。

其次,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后,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除了教材的课文以外,要选取一些贴近苗区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的课外阅读教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苗区儿童都熟悉的歌谣来让孩子们翻译写成汉语,激发兴趣。

第三,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小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苗区儿童受苗语发音影响,训练诵读时应该首先要求读得正确,不读错;接着要求读得流利,不拖拉;然后要求读得有感情,不平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要让学生去读,而不只是老师讲。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要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看边想。重复训练,熟能生巧,既要学生读懂文章,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背诵是一种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文章的阅读方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训练,学生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名家那典范的语言就会自然地进入学生的口语表达之上,影响并规范了口语。

第四,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和训练。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苗语没有文字,苗区的儿童说话张口即出,说完就完。汉语有文字,课堂精读,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略读常见于课外阅读,往往属于学生自主性极强的选择阅读。训练时只要求学生捕捉住关键信息就可以。课外书籍繁多,有些有用,有些没用,要教会学生用略读来多地阅读有用的文章,能得到关键信息即可。浏览则用于查找资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具备这种查找资料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在苗区小学阅读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也十分重要。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语言文字材料的心理过程。阅读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若不能自觉专心地分析思考阅读就会如同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酒肉穿肠过,佛祖也不心中留,毫不成效可言。阅读是一种与作者的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情感活动过程。阅读教学要根据苗区儿童思维特点与学习汉语的思维特点来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离开情感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例如,可以写读后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可以在自己的读物书本上作记号和批语。阅读动笔在理解消化作品内容和积累知识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在苗^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辅导。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辅导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课外阅读辅导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作出具体到阅读面和量的规定,又要使学生更自主、更自由、更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报刊,各种作品,达到一个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辅导苗区儿童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要广泛读书,努力准备和精心选择有利于并且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检验,一方面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的知识和感受帮助加深课堂上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丰富阅读体验。在课外阅读辅导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学生还只是个孩子,由使用苗语转向学习汉语的孩子,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放弃,要充分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阅读情境;辅导方式

所谓亲子阅读,指的就是借助书籍这一现实载体,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它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子阅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伴成长。作为一种潮流的阅读方式,亲子阅读能为父母和孩子创造更多共处交流的机会,通过分享读书过程中的感动和乐趣,给孩子智慧、希望和勇气,借助亲子阅读,向幼儿传达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一、亲子阅读现状

经调查研究发现,九成以上的年轻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只适用于幼儿,当孩子进入校园学习后,就应该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否则极易形成依赖家长阅读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大部分家庭的亲子阅读也随之戛然而止。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家长自身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升学压力影响,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教材之外的书籍纯属浪费时间,更加关注孩子在校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和特长技能训练。

二、强化亲子阅读辅导的有效途径

1.根据幼儿认知情况,选择性地推荐书籍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幼儿阅读的延续,将亲子阅读引入辅导教学,对幼儿小学语文学习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相比于家长,教师更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特点,积极为家长推荐亲子阅读书籍,在书籍的选择上,突出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训练,注意阅读内容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2.创设阅读情境,创新阅读辅导方式

鉴于幼儿心理智力特点,在进行亲子阅读辅导教学时,应注意讲究阅读策略,积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孩子带入到书籍所描述的世界中去,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家长应想方设法创新阅读辅导方式,提高阅读质量。

为响应新课标要求,倡导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国内多数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了其作为小学语文阅读辅导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许敏燕.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课外语文,2013(14).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4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飘流记》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我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飘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2)加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记忆、背诵、摘抄、剪贴、做笔记、写心得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知识,如精彩片断的圈点勾画,优美词句的摘抄整理,网络信息的下载保存,心灵感受的随时记录等。在这一点上,教师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积累方法,如词语卡片的制作、归类、保存、使用;圈点勾画要用统一的自己清楚其含义的符号;读书心得体会的写法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眉批、行批的读书法,要学生认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最强的记忆胜不过最淡的墨水”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各班级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重点让学生汇报交流读了什么书,书籍内容梗概,读后感想,收获等,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班级或学校“读书新秀”奖励。

(3)三至六年级第一节语文课前,开设“谈天说地三分钟”,让每位学生把通过阅读收集摘录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国内新闻带上讲台与全班同学进行口头交流。

(4)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以小组为单位,每月编辑一期,内容为好词好句摘录、作品介绍、作者介绍、读书心得体会等。

二、广开书源,充实阅读书籍

①学校图书室按一、二年级人均一册,三、四、五、六年级人均两册,向各班级借书,每月一更换;②发动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向班级捐书一册,教师每人捐书五册;③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④学校为三至六年级每班添置一个可容100册图书的书柜。建立班级图书柜,班主任为图书义务管理员,确定2~3名学生为义务协助管理员。

三、创设氛围,确保阅读时间

(1)一至六年级每周确保两个3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校教导处将其纳入课堂之中,确定每周星期六为“在家读书日”。

(2)一至二年级每月读一本书,三至六年级每月读两本书,对阅读书目要作出计划,班主任负责督促落实。

四、正确引导,提高阅读效果

(1)为学生选编推荐阅读书目。一是向学生推荐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二是中高年级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

(2)加强指导,上好阅读辅导课:一是开设阅读辅导课,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阅读不同的内容。二是开设读书笔记辅导课,结合课内阅读,让学生明确要求、掌握写法。三是3~6年级学生建立《好词佳句摘录本》,语文教师及时指导和管理。

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和督促

(1)对学生古诗词背诵进行验收。对成语、谚语、格言、对联采用书面填空、对句、接龙等办法进行考查。

(2)各班级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进行“好书介绍”。

(3)加强对学生《好词佳句的摘录本》和“读书心得”的检查评价。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途径

英语阅读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英语阅读除了课本之外,课外阅读量应该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实践,我深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从课堂教学、阅读辅导和课外指导作了一番尝试,以下是我的几点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以老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最初阅读时,教师应该找些简单有趣、接近生活的文章,如小笑话、小故事、生活常识等给学生阅读。阅读前,通过标题、图解、主题句或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的内容。并对相关背景进行介绍,许多文章背景经常用于涉及西方文化,比如外国的历史、文学、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来进行展示背景,也可以通过录象、文字资料、音乐等进行介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了对读量、读速进行严格要求以外,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

1.预测。如上面所提到的,阅读前,借助文章的标题、图示、图表、相关的背景知识或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内容。这样做学生对所读文章有一种先知先觉的感觉,读起来就会顺心得多,而且遇见生词也很容易猜测其意思。

2.了解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结构能推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使理解到水到渠成。比如,故事的结构通常是开头交待人物、地点和时间,然后叙述事情发展过程,最后是结局。说明文的结构通常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是得出结论。

3.关键词和主题句。了解文章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和中心句(key word and sentence)及语言难点(language difficult points),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每个段落的大意(general idea)构建文章的主要情节或脉络。

4.阅读要养成正确的习惯。有些学生阅读时,往往会一个词一个词的进行阅读,边读边翻译,生怕遇见一个不懂的单词。其实,这样做不但影响读的速度,还会抑制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乃至对整篇文章的误解,而且文章读完后感觉非常累,以至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因此,阅读时,要克服学生对片面单词的理解,应尽量扩大视幅,以句子为单位,减少“回视”。重视日期、以及大写词或包含主要单词的短语,集中精力用大脑去捕捉每段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老师可以设计以Who、When、Where、What、Why等引导的问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

三、阅读辅导,注重能力的提高

有了常规教学上的阅读基本技能作基础,阅读辅导工作就是利用阅读选修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学校课时安排的限制和阅读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的阅读辅导缺少了一点支持。不过,我个人认为可以先小范围地试点,然后推广。

1.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择丰富的材料保证阅读辅导的开展。

2.利用图书馆、英语角、网络等学生身边的资源来作为学生的阅读辅导的阵地。

3.教师每周要有意识地调整一定时间(甚至是挤出一节课)来安排辅导学生的阅读。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老师在阅读辅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一种乐观态度;利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阅读大量报刊

英文报刊知识覆盖面广,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关注时事热点,内容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文字浅显,语言地道真实通俗。阅读英文报刊,有几大好处:首先,学生能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的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等等,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判断和创新能力;其次,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阅读难易适当且感兴趣的文章,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阅读的需求,长期阅读报刊,阅读速度能得到提高;再次,阅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文报刊色彩斑斓,图文并茂,内容新颖,时代感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所以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书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是以讲诱导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他们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二是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叫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教师要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三是赏识激趣法。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学生个体之间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必然存在差异,也有正误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课内教师通过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读书的品味。

三、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根据素质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方面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请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己读什么书,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此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担忧化的阅读与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

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人行为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单一化的阅读方式与多形式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如十分钟队会进行读书自由交流;进行新书介绍;把学生引进阅览室;还成立了书友会。此外,把阅读变成听故事、讲故事,把阅读活动办成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个人小报、班级壁报、征文比赛、舞台表演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也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材料,把个人的情趣引导到读书上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五、教师要进行有效性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统一做必要的指导,充分地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

1.“书海扬帆”。我们总结归纳出读写有机融合的一个系列方法――《书海扬帆》,其中包含:古诗鉴赏、古文评读、名言感悟、名人传记、好书推荐、好文交友、词语盘点、句段点评等。

2.读书小报竞赛。

3.共写“班级日记”。各个班级坚持写“小班日记”,记录班集体中发生的事情,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历程,并相机进行教育。

4.班级读书会。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可以是向同学推荐新书或文章,也可以是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讲故事、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学习了《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后,向学生推荐了《寓言故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收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要收到较高的阅读效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习惯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明思想”“明意义”“明方法”“善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明事理(文章中心)”“明思路(写作顺序、文章结构)”“明情感(作者思想感情)”,这样才真正地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学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阅读辅导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不仅仅是自己学习能力的体现, 更是自身生存能力的表现。中学校图书室的阅读辅导工作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开展阅读辅导工作的目的就是引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爱读书。学校图书室不仅是一个图书媒介机构,更是一个教育机构,因此,应当把抓好对中学生的阅读辅导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在中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导的意义

在中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导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不仅能够有效的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为学习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多让学生进行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习到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中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导能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利用学校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辅导工作,学生能够广泛阅读到课外书籍,从而能够弥补其生活经验的不足,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2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境是影响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学生受环境因素影响更明显。图书馆要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在教室里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提高读物利用率。在班级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色彩、摆设、装饰等方式,使他们产生好奇、愉快的心情来走进图书馆。

3调整馆藏资源,适应学生的阅读需求

因为学校图书室购书经费有限,采购来的图书如果质量不高则是一种浪费。选择综合性的中小型工具书和与学校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类工具书则能使书籍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在图书采购上要注意系列性和连续性,照顾到学校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需要,对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多卷工具书注意卷册的完整。要精心选购图书,保证藏书质量。并定期对馆藏和陈列的各种文献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剔旧,淘汰那些已过时的或内容不适合中学校图书室的文献数据,确保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种文献资料均有益于其身心健康。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4辅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辅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为阅读辅导打下基础。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是开展阅读辅导的关键所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向读者介绍图书馆,包括图书馆的作用、性质、职能、特点和任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服务窗口设置、藏书情况、规章制度、借阅方法等,目的是让读者认识图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二是向读者介绍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能,包括图书馆目录的种类、用途、项目识别及使用方法,工具书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目的让读者掌握一定的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与技能。三是向读者介绍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目的是让读者尽可能早地了解和熟悉现代化信息处理知识,初步学会通过计算机输入信息的基础知识。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有明确目的的专题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目的性阅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克服阅读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利用图书馆解决学习、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读书与素质教育、与自主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读书与成才的关系,激发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使他们从小得益于图书馆,不断地产生新的阅读动机,产生新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如:书评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阅读经验交流会,报告会,演讲会,阅读专题辩论会等。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他们的阅读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辅导,使学生自觉地把阅读活动作为自己习惯性的行为。在阅读活动中知识因素是影响阅读活动、构成阅读能力的中心环节,其中阅读理解更是核心部分,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何促进阅读理解,是我们进行阅读辅导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辅导是学校图书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转变观念,以阅读辅导为工作的重心,做好正面诱导工作,以满腔热情,为广大学生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利用图书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而阅读辅导就成了中W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的体现,更是自身生存能力的表现。引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有了自学的能力和动脑筋独立思考的习惯,才可以通过阅读博览群书,永远跟着新潮流,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春芳.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当下思考和建议[J].职业圈,2007(9).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图书馆;导读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偏僻,文化消费水平也相对偏低,导致农村的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量,更难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科学的阅读技巧。为此,农村中学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导读工作。

一、推广农村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意义

(1)深化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一方面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也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所以,农村中学图书馆担负着深化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职责。引导学生多读健康的书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错误思想的抵制力,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品格。

(2)开展正确引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影响,农村中学图书馆的功能相对淡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和得不到正确的阅读引导,使得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低下,无法正确、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因而,农村中学图书馆应加强开展导读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丰富预备知识,增强学生解析能力。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预备知识,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得课内学习更轻松更牢固;反之,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即使拥有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内学习仍旧事倍功半。

(4)掌握资源检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提升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所以,农村图书馆应及早让中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工具书或网络检索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从而终身受益。

二、改善农村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方法

(1)提高阅读意识。所有的导读工作必须建立在提高阅读意识的基础上,所以,农村中学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首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农村中学图书馆中开展导读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特点,不能一味地强调增长学生的知识,而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健康有序地阅读。此外,农村中学图书馆还可以定期地举办读书比赛、读书征文或是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促进学生阅读意识的提高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2)开展阅读辅导。农村中学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核心就是阅读辅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阅读内容的辅导。其主要表现为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并正确理解、评价和鉴别阅读内容。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学习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少开展课外阅读,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刊,扩大学生的阅读选择面,同时,还需积极地配合任教老师,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是针对阅读方法的辅导。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追求。导读工作者应立足农村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3)更新导读方式。采用最生动、最直观的导读方法才能促进导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语言导读。如开展交谈、讲座等活动,这是最直接、最实用的导读方式;二是文字导读。通过文字材料开展导读活动,这是广泛采用的导读方式,具有时效长、作用广和内容明确等优点;三是实物导读。直接利用实物展开对学生的导读工作,如举办书刊展览和参观图书馆等等。四是多媒体导读,这是近些年极受学生喜爱的导读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传播导读内容,可以对其他方式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4)指导网络阅读。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中学生的重要阅读方式之一,这也是作为网络时代图书馆导读工作人员亟须掌握的新课题,农村中学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完成网络导读工作。一是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检索所需要的文献。二是利用馆内的文献数据库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三是充分利用电子邮箱、网络咨询系统、QQ等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咨询辅导工作。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图书馆应发挥其积极的辅助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工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质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英语阅读;重要性;措施

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听、说和写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巩固、语言技能能否得到培养、学习积极性能否得到保持下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能否得到稳定,很大程度跟学生的阅读有密切的联系。

一、英语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自主阅读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阅读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阅读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阅读指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以及使用的阅读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阅读是一种阅读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阅读目标的阅读模式。自主阅读经常与自由和独立阅读相混淆。自由阅读不等于自主阅读。在自由阅读过程中,学习者的确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目标和客观阅读条件。独立阅读也不等于自主阅读。在独立阅读中学习者没有他人的指导、帮助、监督和评价。

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措施

1.常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1)课堂的结构势必要合理,要有环节,有衔接和合理的过渡,不但要使学生对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层次十分清楚,而且要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性把握十分清楚。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全局观念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尽量用最简捷的背景语言或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出本节课的几个要解决的环节和要拓宽的话题。要让学生很快就有目标可寻,读完了有话可说。整个课堂师生的活动是一环套一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2)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好材料的处理;如材料的性质类别、材料的结构、材料的难易度和词汇的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怎样的话题入手,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关键词汇,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理解新的语言知识。这对学生今后怎样去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生词这个“拦路虎”和材料前后信息的呼应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极大地树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3)培养学生兴趣的需要。这对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我们教师要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的有效方法,即如何把单一、枯燥的语言知识融于丰富多彩的语言话题之中,这样可以使得材料阅读更容易,更贴近生活,更合理,更具有趣味性。

(4)阅读课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还要为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语法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巩固、丰富和加深对语法以及篇章的正确理解,通过科学而恰当的语法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通过二者间的互助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2.阅读辅导,注重能力的提高

(1)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择丰富的材料保证阅读辅导的开展。

(2)利用图书馆、英语角、英语广播、网络等学生身边的资源来作为学生的阅读辅导的阵地。

(3)在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后教师每周要有意识地调整一定时间(甚至是挤出一节课)来安排辅导学生的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对材料整体的把握,注重对一类材料的挖掘,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见解。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老师在阅读辅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一种乐观态度;利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读竞赛,讲故事比赛,故事接龙等趣味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感。

3.课外阅读,注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又一种延伸和补充。这种方法被实践证明是很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因为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需求,他们会不断地去课外吸收知识营养。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又成了我们教师的一项课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习惯是经常性表现出来的倾向和行为,需要长时期逐步养成。学生有了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掌握了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进行了一些自主阅读的实践,不等于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英语教师还应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增加自主阅读的比重,经常性地推荐自主阅读的材料、布置自主阅读练习、进行自主阅读竞赛,阶段性地进行检查、讲评,交流自主阅读成果和经验,表扬先进等。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搞好中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不仅改革了旧的教学模式,而且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通途。

(2)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如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注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根据材料内容和阅读目的,介绍泛读方法:翻阅、浏览、跳跃式的阅读和精读方法:注意文章中的关联词、一词多义、一语双关,它可以预示文中前后内容的联系和暗示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这时要慢读。提倡快速捕捉信息的阅读方法,其途径主要有三种:(1)自上而下模式,也就是说要求读者在不断的视觉信息中对阅读材料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它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2)自下而上模式,也就是说要求读者按照从字母到单词和短语,从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最后从段落到全文,最终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3)交互模式,也就是说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种途径在阅读中交互出现,它取决于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语言能力和所读文章的类型。

养成写读后感及英语作文的习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的根本应落实到口语与书面表达中,尤其是书面表达中,使读的语言输入为说与写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又通过说与写的语言输出活动加深学生对读的理解,真正达到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满玲.英语阅读的奥秘[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刘梅芳.阅读与理解初三同步(第4版)锦囊妙解中学生英语系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课外阅读辅导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

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普遍现象,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任何人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课堂教学和教科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效的阅读将有助于他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少儿图书馆作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作为社会阅读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服务者,对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指导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施教义务。少儿图书馆拥有其他文化教育机构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无疑是辅助学校培养优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基地和场所。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阅读。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少年儿童从开始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第一步起,便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指导少年儿童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召唤他们展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启迪他们察古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引导他们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同时逐渐树立起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如果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孩子们就容易受到不良书籍的影响而做出危害自身、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2)有利于少年儿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少年儿童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少儿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给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少年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其主动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少年儿童学会利用图书馆来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从而逐步培养起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阅读社会的形成。多读书、读好书不但是每个人陶冶情操和增长本领的有效途径,更是普遍提高公民素质的社会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阅读社会的建设,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建立人人热爱读书的阅读社会和书香社会。少儿图书馆作为面向少年儿童的专门服务机构,充分利用适合少儿阅读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加大阅读指导工作的力度,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培养了未来的阅读爱好者,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各家庭的阅读活动,促进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从而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教育职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是少儿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指导是少儿图书馆履行其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少年儿童读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使那些喜欢读书的少年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这为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对策

1.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阅读辅导工作

少儿图书馆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求知的摇篮,而且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来少儿馆的读者基本上是少年儿童,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认识能力低,他们来到图书馆读书,往往只是兴趣使然,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少儿读者的阅读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对幼年儿童的阅读辅导。幼年儿童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兴趣容易转移、、富于幻想、爱提问题、爱模仿等特点,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猎奇心理。对此,要推荐以短小简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卡通等图文并茂的书籍,还有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讲故事、听故事、朗诵、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刺激其阅读欲望。

(2)对小学生的阅读辅导。小学生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对社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阅读上表现兴趣日益广泛。从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逐渐向社会、文艺和科普读物扩展。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我们要指导其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帮助、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以积极举办诗朗诵、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机会,激发其阅读积极性。

(3)对中学生的阅读辅导。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记忆力好,接受新生事物快,有较好的文字阅读能力。但他们看事情容易出现片面性,道德观念和理想初步形成,世界观还没定型,他们的课外阅读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为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除了满足他们课程学习需要阅读的相关书籍之外,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类读者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百科全书等有益的书籍。在读书中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

2.校馆合作,将阅读指导引入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和广泛。大家都具有教育职能,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少儿图书馆要配合学校教学计划,由馆员和教师共同研究少儿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一起开展有关阅读指导内容的教学工作。少儿图书馆每年应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制导读书目,并发放到学生手中,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蓝本,以此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真正做到“导读有方,教育有纲”。另外,少儿图书馆必须挖掘潜力,积极促进少儿阅读指导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开展大规模的系列读书活动时,少儿图书馆应积极投入其中,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搞好宣传,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建立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进行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泛读相结合。指导读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泛读,或朗读,或默读。精读的同时,可以对某些片段作摘录,还可以扫读、跳读、错序读,几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可结合读者特点,给予推荐,以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2)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使读书效果达到最佳化,应介绍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作笔记、作摘录、记卡片、写读后感、写心得,培养读者积累材料,丰富知识的能 力。

(3)使用工具书。要培养小读者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一些不明白的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典章制度等就查阅工具书,图书馆通常都备有常用工具书供读者使用。

(4)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互动服务式专题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会、书籍点评、专题征文、专题讲座及开设论坛等;结合重大节日组织有奖灯谜竞猜、馆藏精品展览、故事会、辩论会;寒暑假邀请著名作家进行作文讲座、优秀电影评论、组织学生参与文学深度体验之旅;开展读书日、亲子阅读分享等活动,活跃和丰富小读者的业余生活。少儿图书馆还应努力建立适应少年儿童阅读心理的图书馆图书推介、网上图书推介、校园图书推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优秀图书专题系列,积极组织图书的解析和评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

4.建立专门化的阅读指导队伍

阅读指导的规划和实施需要专门化的人才,阅读指导人员除需要了解文献资源分布、具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少儿心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必须配备专门的阅读指导人员,并接受专业化的阅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应广泛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形成知识结构多元化、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指导队伍。同时图书馆也应鼓励馆员培养自身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树立馆员的专业指导形象,使图书馆更好地履行阅读指导职责。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戬.浅议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4):64-66.

[2]刘军莉.浅谈少儿图书馆的阅读辅导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6,(2):37-39.

[3]邓雪梅.试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J].贵图学刊,2006,(3):32-33.

[4]陈秋燕.阅读指导――少儿图书馆永恒的使命[J].图书馆论坛,2006,(5):259-260.

上一篇:乡村旅游规划范文 下一篇:林园投资理念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