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4:36:49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不仅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有对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掌握更多专业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提供有力地砝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在基础教育中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作为专门的课程规划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一)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只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方面。因此,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课程,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丰富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从基础性的软件应用到实现创新应用领域,为软件应用创造更好的平台,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二)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软件就似乎的应用可以实现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作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巩固学科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使用能力。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实现对基础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前提,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问题,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有效建议。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更是实现计算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想要实践长远发展必须要提升计算机软件在全社会的应用程度,不仅仅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而是作为全社会成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进行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计算机软件教学实现对学生技能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教学平台的设计实现为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网上平台,提升教学的质量,满足更多的教学实践需求,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侵权;保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更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计算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就计算机本身的构造而言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硬件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不论是材质还是计算机的体积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在今天决定计算机发展已经不在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软件产业开始出现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对人类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已经影响乃至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尽管我们和计算机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关于什么计算机软件的定义确实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乃至在学术界都没有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早在1978年颁布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对软件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认为软件由计算机程序、程序说明和程序使用辅助材料构成。从《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只是从程序及与之相关的部分进行规定。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计算机软件也作出了越来越全面的解释。我国200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计算机软件定义为“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化成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文档则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从这一定义和《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中的规定相比较,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认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对软件做出了解释,认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文件。程序是计算机运行的命令和基础,基于程序的作用和性质,又可以将程序分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所谓源程序是“指用诸如C、Java等编程语言,按照一定的逻辑运算规则编写成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它可以被受过训练的编程人员阅读和理解,又可以被计算机中的编码器自动无误地编译为以0或1表现的指令序列。”目标程序“则人类被无法辨识却可由计算机等具有数字逻辑信息处理功能的装置理解和执行。”由此,可以看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用来计算机运行的语言编码。从这个角度出发,使得软件和硬件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特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有着明显的区别,软件是一种智力成果而且对硬件材料的需要不高。这种情况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低成本和可复制性的特征。当然计算机软件的特征不仅仅这些,唐少文在其硕士论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特征做总结,认为计算机软件主要有这样四个特征:1)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和作品性;2)计算机软件思想与表达的不可分割性;3)计算机软件功能价值的多样性;4)计算机软件的易侵权性等。并认为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极快同时有着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制作中,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很容易出现侵权现象。而且“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技术特征是体现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而非运行的结果上,加上许多算法和设计方法又是软件人员熟知的,因而计算机软件的侵权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要提供侵权的证据较为困难。”这就更增加了计算机软件中的侵权行为和现象。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防止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现象,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早就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可以说自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商品出现的同时,其侵权行为也随之出现的同时,关于如何防止此种行为,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关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方法和模式。在众多的方法中,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最为普通,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措施。专利制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典型的制度。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着如下的优势:

1)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专利制度本身比较完善,这样在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那些因为制度本身缺陷而造成的弊端。同时专利制度本身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而这一特征正好符合计算机软件是知识成果的特征。

2)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在一定程度保护专利申请者的经济利益。计算机软件的巨额的经济效益,已经在今天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乎现实需要的软件对生产生活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可以保证软件的开发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享受软件的经济利益,提高其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软件的本质是程序,这就意味着程序不同软件也就是不同的,但是其运行的结果却可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在进行专利保护的时候,很难对软件是否侵犯了其它的专利做出判断。所以,仅仅利用专利制度是难以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的。

利用法律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保护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法。由于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了运行程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本身也是一种著作。基于这种认识,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最早是利用著作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菲律宾,它在1972年就将计算机程序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后,这种形式就开始逐渐的为其他的国家所接受。在这种措施的推行中,美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美国都是计算机的强国,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中引领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美国于1978年在国会通过了修改的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力主其他的国家也采用这种形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两个主要的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中,也都将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列入到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当中。基于这种理念,利用著作权保护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也能算作一种著作,但是它和传统的、严格意义的著作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计算机软件本身是一部著作的同时,也是一个工具。这种情形就意味着,我在软件的运行中,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具体的运行和思想。那么在利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的时候,所能保护的主要是编写程序的代码,对其创作思想很难进行保护。不仅如此,软件最核心的价值是使用,出售其使用权也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版权保护并能禁止软件的非法使用,或者说是禁止不了使用者使用盗版的软件。同时在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极快,而软件的开发固然需要原创性,但也不能够闭门造车。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期限太长,同时源代码的不公开,都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由此,可以看出从著作权的角度进行立法固然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来进行保护。在历史的发展中,商业自身形成了健全的发展模式和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销售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将其纳入到商业行为当中,利用相关的商业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合适保护措施。为了保证软件的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使用和窃取,我们可以采用商业机密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计算机软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至关重要。尽管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软件自身和开发的特殊性,使得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侵犯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从一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是在对其保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因此造成技术的闭塞,进而阻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进步。

注释: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3]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4]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5]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应明,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吕彦,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1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大规模增加,给高校学生的求职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求职带来一些实际项目经验,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多学生选取了软件开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然而,在各高校实际当中,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已经下降,软件开发类论文与实际完全脱节,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可以从头到尾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学习模式,主要存在下面几个不足之处。

1.1学生问题

学生设计能力低,编程水平差,无项目实际经验,既不知道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不知道程序语言代码编写和开发工具界面操作,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手准备毕业论文,成为目前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学生思想上存在误区,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毕业设计与普通课程一样,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努力开发软件,总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学习,成为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直接原因。

1.2学校问题

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一般只是简单地开设各科课程,并没有将所有软件开发类课程结合起来,直接导致出现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低与开发水平差的现象;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等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各种材料上交的日期进行,普遍是最后答辩时上交补交所有材料,甚至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直接导致学生消极怠慢的态度;最后的毕业论文考核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毕业论文相关制度中管理最混乱的一部分。既没有一套规范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中间过程进行监控,就连最后的论文答辩也只是流于形式。

1.3教师问题

大部分教师没有项目开发实际经验,只知道软件设计理论基础,不能全方位地指导学生,更加无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继承和发展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CDIO分别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学习过程,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3]。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本文将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学习过程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要求严格按照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这四个阶段进行,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作为毕业论文考核的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能让指导老师清楚整个设计流程,并根据阶段安排加以指导和督促,也能让学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在弥补学生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综合设计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

3.1构思阶段

毕业论文是从学生的选题开始,一般是由老师提供一系列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这种方式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等情况,利用各种参考资料主动搜索与查找适合自己的题材范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后,指导老师提供软件开发类参考资料,并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搜索课题相关文献,确定论文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下达论文任务书。学生根据接收到的任务书,利用软件工程专业书籍、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论文相关的Web网站,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论文的背景、研究现状和开发意义,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完成软件开发的构思阶段。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根据资料查阅、市场调查和企业要求等形式分析软件产品操作流程、功能列表,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功能设计、模块划分、模块接口规范、数据库概念设计及数据库逻辑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然而,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学生论文还没有开始写,软件程序也没有完成,指导老师无中期检查依据,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开发设计。因此,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应该形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等相关说明书,作为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材料,纳入论文考核的范围。

3.3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是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点,也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直接决定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学生需要掌握软件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根据系统总体设计的功能模块、接口规范等进行数据库的实现、程序代码的编写,并反复运行与测试。此阶段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第二次中期检查材料。在这个阶段有了指导老师的督促,能够完全确定系统功能,不至于在后期阶段又需要反复修改。

3.4运作阶段

根据前期产生的开题报告、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和开发好的软件系统撰写毕业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总结阶段,不仅着重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了解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情况,是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最后,将所有文档和论文、答辩情况一起评分,获得毕业论文成绩。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是实现软件开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CDIO模式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既能让指导老师清楚整个设计流程,并根据阶段安排加以指导和督促,也能让学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在弥补学生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综合设计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软件专业;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F2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制定培养目标

我们将本科环境下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良好的项目规范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二、确立教学思路

基于上面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对于软件人才的要求。于是,我们提出了分阶段教学的思想。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确定方向

我们将大学的第一年做为第一个教学阶段。这一年,主要讲授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并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对于和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C/C++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拓宽、加深,为第二年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坚定目标专而且精

大学第二年是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按行业需求及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进行多分支课程设置,每个分支按各自的知识体系主线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Java方向,讲授Java核心理论、数据库编程、Web应用、流行框架技术和JavaEE企业应用几个方面的知识,并且主干课程在下一学期都有相关的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训。所以这样做,因为行业需要的不是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精通的员工。以软件公司来说,他要招聘程序员,通常都会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应聘人员必须要有一样技能是精通的,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三阶段 进入企业 真刀真枪

大学第二年的暑假开始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走进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授课过程中每门课程也会安排相关的实习实训,但是这种实训存在一些缺点,包括:

1.课时的局。2.课程孤立。课程之间虽然有关联有衔接,但是开设时相对独立,难以进行整体的项目开发。3.不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校内实训大多是一些小项目,学生独立即可完成,不存在分工配合问题。4.角色定位不明确。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项目,在分配任务时,由于同学所学知识相差无几,容易造成一些任务大家都能够并且愿意承担,而另外一些任务却无人无力承担。

把学生送到企业,真刀真枪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做,学生掌握技术非常快,受益很多,同时也积累了工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委派专门的带队教师,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学生弥补一些知识上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和进修机会,会对以后的教学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阶段技能测试完美收官

大学阶段的最后三个月,学生要通过学校的技能测试,撰写测试报告或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其实学生有了第二、三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最后的技能测试对于学生来讲,真的是游刃有余。

三、安排教学内容

依据我们的教学思路,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为:通识教育课(必修)、专业教育课(必修)、选修课。

1.通识教育课。此类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包括概论(指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基础、形式任务与教育、体育、大学英语、军事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应用写作、金融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教育课。开设专业教育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典型算法的设计及分析,各系统软件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设计使用方法和发展动态,强调掌握面向对象方法学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组织技术保障能力。包括JavaScript与网页设计、离散数学、Java程序设计、Visual C#.Net程序设计、XML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操作系统、C/C++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JAVA WEB应用开发、Framework程序设计、JavaEE企业应用、系统分析与UML语言、软件测试技术、微机组装与维护。

3.专业选修课。选修课旨在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开阔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包括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货币银行学(3选1)、专业英语/职业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写作(3选1)、Delphi程序设计/ Linux应用基础(2选1)、JAVA开发实训/.NET开发实训(2选1)。

四、结束语

软件专业的每一门课程设置都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安排上,我们创立了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一名主讲教师,1-2名辅讲教师,大家共同协作,严格制定教学计划,精编精选教材、筛选教学内容,提供经典案例,结合行业实际。从近两年的教学和实践情况来看,在我们的教学思路下设置的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Java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其次,多位软件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在全国软件大赛中获得省级和部级奖项;还有,多位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软件考试的初级和中级考试。

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争取对软件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更为适合学生发展、适合行业需要的设置,以求培养出越来越多对社会有贡献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有,解晨光,刘明刚.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金融理论与教学,2009,9

[2]隆益民.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福建电脑,2006,1

[3]陈翠松.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双语学习 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的重要目标,随着计算机软件专业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并使用原版教材,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高校深入开展,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双语教学是实现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下面,我就计算机软件专业如何进行双语学习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组织双语学习的重要性

1.计算机软件课程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每隔一两周就会有新软件出现,而且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重心是欧美地区,很多资料都使用英语作为专业技术媒介,几乎所有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的,重要的原版参考资料和学术论文使用的也都是英语。为了更好地获取计算机软件的最新信息,我们必须重视双语学习,努力提升英文水平。

2.计算机软件课程的英文教材非常多,教师也大多采用“双语教学”,这给我们创造了重要的外部学习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双语学习,重视双语课堂教学。

3.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很多专业用语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水平不一,一些专业术语翻译得不尽准确,这就会增加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将为我们查询专业资料和学术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校计算机软件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计算机软件专业双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把握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还能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但也可能增加学习负担。如果课程没有选择好,就会降低学习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

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是比较容易选择的。基础课程是为软件课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首先,我们在学习软件基础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在计算机知识的衔接上就会变得容易,进而能够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软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会对英语教学的软件基础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强化双语教学效果。

计算机软件选修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软件选修课面向的学生都是大三、大四学生,他们经过了大一、大二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双语学习软件基础课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过了英语四级甚至六级。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双语学习环境,双语学习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双语学习的教材选择

实用、高效的教材是影响双语计算机软件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使用和借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计算机软件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捷径。这就要求计算机软件教学使用或引用一些优秀的、先进的原版教材,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我们很好地了解计算机软件业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但是在选择原版教材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大一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还不健全,很多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教材易于接受,同时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大三、大四学生因为经过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有了一定的双语课程学习经验,这样在选择双语教材时,可以增加些难度,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四、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

课堂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组织得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双语学习效果的好坏。这个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方式多,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高了,反过来会促进老师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不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一些难懂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术语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并且一些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非常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老师从繁琐的板书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节省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过程实现有效互动。双语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与老师实现有效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了解老师的教学构想,采取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6篇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起算的时间点,是1956年5月26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文章《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内容为赖祖武、何育辽、袁榘、郑志和姚晋合作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复旦601型电子积分机”,该报纸和601型电子积分机的模型现在陈列于复旦大学校史馆中,标志着复旦计算机学科从此起步。

学科起步后,保持了较快的后继发展速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比如1964年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批数字电子计算机“602电子计算机”;1971年成功开发了基于719计算机的ALGOL-60编译器,这是当时全国高等学校中最早研制成功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1975年,复旦大学组建了独立建制的计算机科学系,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比较早的。计算机科学系从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1986年复旦大学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点,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才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5月,复旦大学重新整合了现有计算机学科相关力量,成立了独立建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在去年筹备学院的过程中,学院曾组织广大老师讨论过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在这50多年中所形成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最后的结论是“两个面向”:一个是面向前瞻性基础研究,另一个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在前瞻性基础研究方面,复旦的部分老师很早就已经能在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了。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吴立德教授在1982年的IEEE Trans. PAMI上;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朱传琪教授在1981年的ISCA会议上;计算机算法领域,朱洪教授在1982年的STOC会议上。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复旦网络和复旦光华两家公司是当时运作比较成功的公司,曾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到现在相关领域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的学院在成立以后,对现有力量进行了整合,并对整个学科进行了重新布局。目前国际上对计算机学科的划分主要是分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理论三个部分。从学院现有人员情况看,人工智能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这几个方向上;计算机系统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数据库、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信息安全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学这几个方向上;计算机理论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和计算密码学这两个方向上。

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系统部分,近几年学院在国际一流会议和期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工智能方面,2008年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了1篇论文,2007年在ICCV和ICML上各发表2篇论文,在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1篇论文。计算机系统方面,预计2009年在ICDE 2009,IEEE Trans. on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上都会有,2008年在ISCA,WWW,ICDE,OSDI(与MIT合作),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上都有,2007年则在ICSE上发表了论文。

作为新成立的学院,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教师队伍结构方面,目前学院有一支较为庞大的专任教师队伍,但是比例不协调,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严重影响了争取项目和资源的能力。其次是与复旦的其他理科院系相比,由于学科自身特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从论文角度看,计算机学科缺少像Nature,Science,Cell,PRL,JAC这类影响因子很高且广为周知的期刊;又如从经费角度看,由于国家近年来对新兴材料、石化、生物制药等行业予以重点扶持,资源投入较大,使得计算机学科的科研经费总数和人均科研经费与化学、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等理科院系相比也有一定差距,这些因素使得学院在校内与其他院系的横向对比中处于不利位置,影响了在校内争取资源的能力。最后与其他各兄弟院校相比,学院无论从队伍结构还是科研经费方面都也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研 措施

随着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也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变快,计算机技术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工具,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得到运用,农业科研的方向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逐渐兴起一些新型的农业科研项目,比如生物信息学等,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东西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推动农业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1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应用环节

在农业科研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基础性的研究系统,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资源,遵循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这样才能确保科研工作投入到实践环节中。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研课题的开发和发展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农业科研课题开发和制定过程中,都是需要提前制定出农业科研的课题,还要详细的罗列出课题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课题投入研究过程中,所研究的课题内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样一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农业科研课题都出现了科研内容与时展相脱节,跟不上时展的需求,也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从而导致农业科研的过程缓慢,内容落后,不利于农业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对计算机后台运行程序进行及时更新,这样就会给后台程序增添一些新的功能,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两者之间不能兼容,这会导致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降低,对农业科研工作造成一定的资源、人力浪费,不利于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配置环节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的专业性论文都只是对原有的文章进行处理和整合,再根据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对论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就形成了一篇“论文”,而这些论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核,很难提出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组建计算机数据库的配置主要有windows2003系统、sql2000数据库软件,而整合的数据库硬件一般都是采用四核CPU,这样也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数据库。在计算机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所采用的硬件处理器也就是单核的CPU,可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硬件和软件配置方面也呈现出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根本没有考虑到数据处理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科研的工作效率。

2 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应用效率的措施

2.1 遵循软件推荐的原则

在农业科研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根据农业科研所研究的具体领域,选择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推荐软件,同时,还要与科研人员进行协调,选择合适的软件。此外,在推荐软件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易于操作的软件系统,还要定期能对相关的软件进行更新,降低维护的工作量,要保证软件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流畅运行,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利用效率。

2.2 选择合理的项目管理软件

在农业科研中,科研人员要能操作一些基本性的办公软件,比如,常用的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等办公软件,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性的操作程序,选择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管理软件,对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这样不仅便利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还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

2.3 优化数据处理方案

在农业科研数据处理过程中,依旧采用的笔纸计算,外加一个计算器,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出现误差。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农业科研数据处理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BASIC编程语言,对任何数据资源进行处理。此外,Excel表格在简单的数据计算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数据处理时,整个界面都是可以观看的,操作程序简单,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随着网络技术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科研过程中,有时候还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数据,建立专门性的网站,为农业科研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实现了农业科研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农业科研工作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借助一定的网络力量,来推动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确保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向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洪勋.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纺织,2011(02).

[2]何立明.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14(22).

[3]刘海蓉.浅谈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2015(07).

[4]郑妍.计算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6(11).

作者简介

陈升(1983-),男,江西省九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南昌市林业局助理工程师。

作者单位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新模式;实施新模式

1.计算机新模式

目前我院IT 类专业的特色是把初职称资格证作为合格毕业生的条件;中级职称资格证带动各门课程的学习,以50%以上学生能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证作为努力目标,深入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工作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实施新模式目的

2.1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接轨”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的考试,该项考试已于国际接轨,国外IT 行业认可,设三个级别层次,共有20 种岗位资格考试,这些“以考代评”的专业职称考试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院的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的需求相符,使学生走出校园就能上岗,缩短了学生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2.2 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我国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证书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并由学校组织实施的院校不多。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的考试内容与IT 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学生必须通过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证书。从我院目前学生就业岗位来看,取得中级职称考试证书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业岗位、就业地点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考试证书的学生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较好,起薪在2000~3000 元;其余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有的很难就业。

2.3 提高学生起点,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将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即学生参加该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相应职称资格:初级资格为助理工程师级别,中级资格为工程师级别,高级资格为高级工程师级别。

3.实践新模式

3.1 构建教学计划核心课程

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为保证该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选择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分别作为三个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依据,设计该专业教学计划中核心课程体系,将初、中级水平(职称)考试内容嵌入式及课程化。

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的原则,设置平台——模块——课程组三级指标课程体系。前两年按计算机类一级学科打通培养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全校性公共必修课、通选课和学科基础课,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等。

3.2 教学改革深入化,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深化改革,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将实验课程按内容分段、分级,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提高型实验、课程设计、IT 企业实习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七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加强其实践能力的训练。我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我院相继与企业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建立了校院两级实验室、大学生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共计30 多个,这些基地每年能够容纳近200 余名本专科学生进驻实习,完全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瓶颈问题,形成了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

(3) 加强管理,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和能力训练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一是突出选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确保综合训练的要求。二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指导工作。三是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实施院、校二级答辩、审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4) 搭建平台,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空间

首先让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单位实际项目开发过程当中,然后将实际项目开发流程和实现过程带到课堂分组实践,建立以实际项目为主导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项目教学完全按IT 公司工程项目运作,由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负责管理和指导,设立项目开发部,项目经理、项目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全部由学生组成,由我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项目完成后聘请企业专家对该项目的质量和功能等进行考评,最后该项目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展示,接受学院的全体学生的质疑和寻找的挑战。

3.3 加强师资培养;

为了让我院的师资贮备,我院深入实施IT专业多层次的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主线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的措施:一是在35 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实施“讲师+X 工程师”双师型工程,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取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级资格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一种资格, 35 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了上述规定;二是我院每年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IT 企业参与项目开发达一月;三是专人负责辅导学生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级别考试工作。

4.模式改革的成绩及问题与不足

4.1 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通过以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一些成绩。

(1) 近几年的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中我院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攀升。在2009 年5 月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一本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系统分析师”级资格(水平)考试。 (2)大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3)学生的科研成果丰硕,学生参与项目训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有20多篇,其中核心的5篇。(4)我院在各种竞赛中获得优良的成绩,我院学生在2008 年取得了C、Java 语言程序设计组10 项国家三等奖,16 项优秀奖;2009年取得了C、Java 语言程序设计组3 项国家二等奖、12 项三等奖,15 项优秀奖等。

4.2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多层次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足。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计划中根据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要求构建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的归属性质以及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认识不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造成某些教学任务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加强教学实践的认识,改善不足

一直以来教学方式都是受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学校里不少老师都是对教学实践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仅依附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武断的认为学生的问题,主要看理论知识来判断,武断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得加强改善。

(3) 投入实践教学有待加强改善

在教学的基础设施上我院随着学生的人数,教学量等的增大,试验教学基地跟不上需求,给同学实践开展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去完善,使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

5.结语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软件 安全漏洞 检测技术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的广泛应用,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一种,在其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要保障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必须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检测技术,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目前的状况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时候有的就存在一定漏洞,当时可能没有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但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检测软件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软件必须加强软件补丁,促使软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测试后,才能投入市场使用。还有的软件开发时候没有任何漏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会出现一定漏洞,软件必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软件完善,提升软件性能,让其达标,减少软件的漏洞,出现漏洞以后要及时修复,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一个友好的界面下,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让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提升性能,减少漏洞。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必须技术检测,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提高软件性能,满足其需要。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解读

2.1 静态程序解析

静态程序解析是软件安全常用的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通过程序代码,通过利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编译,利用反代码形式,对检测出来的软件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软件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程序设计中的语言、函数、数组、过程、集合、文件等。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静态程序解析对程序设计起到保护作用,检测软件漏洞,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对软件漏洞进行合理检测,提高软件性能,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2.2 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性质进行表达

根据程序的性质,对计算机软件漏洞进行检测,判断其中的应用能力,逻辑公式能对计算机软件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其的合法性,是否存在软件漏洞,有的软件漏洞是需要升级与更新软件就可以解决的,有的是出现软件错误,必须合理采用措施,解决软件漏洞问题。其中的公理化方法的逻辑是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个公式都是由单个程序语句和其前后置断言共同构成,具体理论当中只有一条赋值公理,形式演算系统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各自为顺序、分支以及循环指令增加了相应的演算法则。公理化方法已经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匹配的形式演算系统存在半可判定的情况。程序的正确性涉及程序设计人员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对应的功能规约展开描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为循环体确定循环不变式。逻辑公式的应用提高了逻辑判断能力,在利用语句进行科学判断,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根据逻辑公式的判断能力,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存在漏洞,对其合理的进行修补,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升软件性能,完善软件功能。

2.3 测试库技术

测试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检测中常用技术,对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起到帮助作用。测试库技术是检测计算机软件中的核心部件,判断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利用测试库技术只能对动态内存操作函数导致的错误进行判定。而且其主要对运行过程中输入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其中的弱点。这种检测并不是从整体上进行判定。这也表明检测过程只是验证 BUG 是否被发现,但是无法证实BUG的存在。使用这项技术对于普通应用程序而言,并不会存在任何兼容问题。使用测试库技术的主要优势不存在误报。从性能上对这个技术展开分析,其性能消耗较大,从其工作原理很容易能推导出这个结论。利用测试库技术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是所有检测技术中最科学的,也是最准确的,但其测试有一定难度,对计算机软件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提高计算机软件性能,必须合理的利用软件的检测技术,科学的选择检测技术,有目的的进行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科学的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高软件性能。

2.4 源码改编

利用软件漏洞检测技术,检测出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没有合理方法进行漏洞修复,就有必要根据软件漏洞的阶段,去修改程序的源代码,这种源码改编技术,是彻底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的最根本方法,该检测技术对人员的要求很高,能利用其它技术检测出软件漏洞,能利用源码改编技术进行修改,这是计算机软件检测技术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一定漏洞,要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必须利用软件检测技术,及时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但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肯定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的合理解决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提高对软件安全认识,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性,符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许跃颖.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制作,2016(02).

[2]颜汉权.基于模糊测试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J].求知导刊,2015(11).

[3]高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4).

[4]陈斯,卢华.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

[5]王垌尧.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

作者简介

刘璇(1975-),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作者单位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的广泛应用,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一种,在其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要保障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必须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检测技术,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

1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目前的状况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时候有的就存在一定漏洞,当时可能没有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但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检测软件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软件必须加强软件补丁,促使软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测试后,才能投入市场使用。还有的软件开发时候没有任何漏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会出现一定漏洞,软件必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软件完善,提升软件性能,让其达标,减少软件的漏洞,出现漏洞以后要及时修复,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一个友好的界面下,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让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提升性能,减少漏洞。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必须技术检测,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提高软件性能,满足其需要。

2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解读

2.1静态程序解析

静态程序解析是软件安全常用的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通过程序代码,通过利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编译,利用反代码形式,对检测出来的软件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软件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程序设计中的语言、函数、数组、过程、集合、文件等。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静态程序解析对程序设计起到保护作用,检测软件漏洞,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对软件漏洞进行合理检测,提高软件性能,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2.2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性质进行表达

根据程序的性质,对计算机软件漏洞进行检测,判断其中的应用能力,逻辑公式能对计算机软件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其的合法性,是否存在软件漏洞,有的软件漏洞是需要升级与更新软件就可以解决的,有的是出现软件错误,必须合理采用措施,解决软件漏洞问题。其中的公理化方法的逻辑是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个公式都是由单个程序语句和其前后置断言共同构成,具体理论当中只有一条赋值公理,形式演算系统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各自为顺序、分支以及循环指令增加了相应的演算法则。公理化方法已经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匹配的形式演算系统存在半可判定的情况。程序的正确性涉及程序设计人员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对应的功能规约展开描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为循环体确定循环不变式。逻辑公式的应用提高了逻辑判断能力,在利用语句进行科学判断,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根据逻辑公式的判断能力,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存在漏洞,对其合理的进行修补,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升软件性能,完善软件功能。

2.3测试库技术

测试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检测中常用技术,对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起到帮助作用。测试库技术是检测计算机软件中的核心部件,判断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利用测试库技术只能对动态内存操作函数导致的错误进行判定。而且其主要对运行过程中输入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其中的弱点。这种检测并不是从整体上进行判定。这也表明检测过程只是验证BUG是否被发现,但是无法证实BUG的存在。使用这项技术对于普通应用程序而言,并不会存在任何兼容问题。使用测试库技术的主要优势不存在误报。从性能上对这个技术展开分析,其性能消耗较大,从其工作原理很容易能推导出这个结论。利用测试库技术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是所有检测技术中最科学的,也是最准确的,但其测试有一定难度,对计算机软件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提高计算机软件性能,必须合理的利用软件的检测技术,科学的选择检测技术,有目的的进行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科学的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高软件性能。

2.4源码改编

利用软件漏洞检测技术,检测出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没有合理方法进行漏洞修复,就有必要根据软件漏洞的阶段,去修改程序的源代码,这种源码改编技术,是彻底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的最根本方法,该检测技术对人员的要求很高,能利用其它技术检测出软件漏洞,能利用源码改编技术进行修改,这是计算机软件检测技术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提出的新要求。总之,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一定漏洞,要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必须利用软件检测技术,及时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但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肯定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的合理解决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提高对软件安全认识,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性,符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许跃颖.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制作,2016(02).

[2]颜汉权.基于模糊测试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J].求知导刊,2015(11).

[3]高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4).

[4]陈斯,卢华.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

[5]王垌尧.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学术论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