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8:58:18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其实,所谓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人的研究活动、学习活动以及传授知识过程,而这些又都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所说的研究,其实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大量的从外界收集信息,然后从所搜集来的信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观点,最后就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取样,通过信息的比较得出结论性的观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自古以来说法不一,古往今来我国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提法。“传”与“授”显然是信息的传输。所谓“道”,从获取信息的角度看,是指人的具体行为,即使不同历史阶段所赋予“道”的不同内涵,但最终人的具体行为也都是贮存在大脑中的。每当人们思考要做一件事时,都会与大脑中贮存的信息加以比较,得出结论。所谓“业”,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赋予其内涵也是不同的,但其存在着知识与能力的共性问题。所谓“惑”,就是学生的信息反馈,“解惑”则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提出的解答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过程。不管是建立具体的行为,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归根结底是要教给学生什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传输给学生具体的信息。信息的传输一定要有载体,例如可以通过幻灯片、电影、书籍、文字等,而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却不是这些实物载体,而是这些实物载体所带来的信息。这些实物载体则是由计算机带给我们的。

2、信息技术的介入会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革新

早期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十分简单信息手段可以概括为“言传身教”,当时受教育者主要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视觉信息传输直接模仿,这就说明了教师这个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信息源的重要地位。但是,“言传身教”这样简单的信息手段往往会使教育教学发过程受到一定制约。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势必会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育教学过程的革新。因此近几十年来,一些先进的信息手段如:幻灯、电影、录音、录象、广播、电视等得到迅猛的的发展,当它介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时,定会对教育教学产生很大影响。使受教育者除了靠感官直接获取信息外,还能从多方面获取较多的信息.国外许多大学设立了教育科学系,有的称为教育工程学,就是学习和研究现代信息,使得学生从教师、从媒体间接获得信息变为自己动手获得信息。

3、信息技术为提升学生的能力创设了机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已有的经验可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好多种,但计算机对教学的介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更新、更广阔的途径。

1)提供了自己动手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动手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从小学到高中的实验课,学生都兴趣十足,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学的机会,都表现出比干巴巴的讲解和单纯的听讲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象逼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解决变抽象思维为直觉思维的过渡

随着学生年级不断的在升高,书本中出现生疏的词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逐年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只采用语言和文字这样简单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更深层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采用计算机的相关功能如: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功能来辅助教学,给出生动的动态形象信息来揭示复杂的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以形象化。

3)、增强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厌烦心理

好多孩子刚刚步入学校时,对学习读书充满美好的幻想,充满新鲜感,好奇感,动力十足。可是经过几年之后,不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明显下降,甚至有厌烦心理。如果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相关的教学中,许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重拾自信,以克服厌烦的心理。

4)、便于实现因材施教

陈旧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却采用同一个要求和同一种教法,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班级里较为的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他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习较差的学生却感到很吃力,学起来很困难,往往会引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能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计算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者,一定要使计算机充分发挥其优势,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盛开出更加鲜艳的奇葩。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总结大学计算机教育基本经验和规律

大学计算机教育已历经30多年,其间经历多次改革,其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以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有必要对迄今大学计算机教育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它们反映了大学计算机教育相对稳定和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1)大学计算机教育应是面向应用的教育。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初衷就是要培养能够在各自专业中应用计算机工作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合格大学生。(2)大学计算机教育应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需求决定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存在、改革与发展。(3)大学计算机教育应是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应以应用为目的,支持能力的培养。(4)大学计算机教育应是分类指导的教育,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分类不仅要考虑学科专业,而且与正在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相关。

1.2探索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征

大学计算机教育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的,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较之现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这些突破和发展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但重点是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规律中,其能力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发展,使能力突破了计算机学科专业领域层面,发展到普适性的计算思维和行动能力层面,提升了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能力内涵的变化本质上已使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超越了大学计算机教育仅解决计算机领域问题的局限,开创了运用源于计算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解决各类专业或社会生活问题的新功能,这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征,也是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的提出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新贡献。

2需求导向是保持大学计算机教育生存活力的基础

多年的计算机教育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面向应用选择其学习内容,面向应用的首要体现是需求导向,因此需求导向是保持大学计算机教育生存活力的基础。需求导向应包括目标需求和起点需求两个方面。

2.1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包括以下5个方面:(1)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需求;(2)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需求;(3)高等教育发展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需求;(4)学生生涯发展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需求;(5)大学计算机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2.2大学计算机教育的起点需求大学计算机教育的起点需求是指由于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出现和加强,大学新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起点相应调整。确定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起点要从我国每年700万大学新生整体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出发,计算机教育教学要适应不同计算机基础学生的学习差异。

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长效目标

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初期以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将计算机视为工具,培养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力;但时代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还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提出进一步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到普适能力层面。在能力体系中计算机理论知识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不同层次的能力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内容、宽度和厚度会有不同的要求。

3.1重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思维是美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深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本世纪初我国学者也有相关计算思维论述;2006年美国学者周以真教授全面定义和阐释了计算思维的内涵;近年在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的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了计算思维及其应用;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一线教师在了解计算思维的过程中,开始将计算思维引入大学计算机教学。计算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2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根本标准,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应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解决问题要由计算机应用能力结构体系中的诸多能力合作完成,必须统筹规划专业、思维、行动等能力在培养中的作用。学术性人才比较强调思维能力,应用型人才比较强调行动能力,大学计算机教育则更应强调以计算机专业能力为基础,将计算思维和科学行动相互结合,并按培养类型各有侧重。

4分类指导是实施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始终是分类指导的,如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曾分为理工科和文科教指委,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下设有理工、文科、农林、师范等专业委员会,实施按学科专业的分类指导。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分类被最先提出,CDIO、卓越工程师等项目的实施开启了教育分类发展的进程;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明确要求建立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2013年成立的“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显示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在实践中的落实。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适应分类指导的新形势,要在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贯彻差别化、多样性和针对性的思路,实施在人才、教育和学校维度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分类指导。

5构建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5.1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包括专业和普适两个层面。专业层面(第一层面)分为基础、技术和综合应用3个层次,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将寓于该层面框架之中;普适层面(第二层面)为思维与行动融入提升层面,不建议单独开设课程,而应通过融入第一层面课程以提升培养。从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需求的视角,将计算机技术分为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4个技术领域,要重视用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更新课程内容。

5.2研究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

落实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必须研究其教学方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大体有3种:第一种为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是在传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将学科概念升华为思维要素,通过问题、实验、练习等方式启发学生联想和思考,逐步建立思维方式;第二种为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案例,分析计算思维在案例中的应用,建立思维方式;第三种为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或任务实践,体验计算思维的应用,建立思维方式。行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教学方法也是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而且追溯这些教学方法产生的历史渊源,主要是从培养行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开始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功能,提高教学法使用效率,实现大学计算机教育目标,值得研究和思考。

5.3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

实施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从事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原计算机教育基础课程基于安排和给予型的教学管理形式,即靠学校规定计算机基础教育学时的教学管理形式,而变为主动服务型的人才培养形式,即以学校安排学时和主动争取教学任务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形式。这就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开发一批使各专业切实感到需要,学生切实有兴趣的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吸引专业和学生选择。大学计算机教育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带头运用混合教学方法,尝试网络在线学习,即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与现代的学生选课和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将网络学习、软件平台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体系,引领教学改革。

6大力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6.1高职同样面临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没有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专业的发展需要,都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其中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类似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一般称为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有些相关专业还依据专业需要开设其他计算机类课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动因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存在,所以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同样面临大学本科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因此本科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必然波及和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

6.2构建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业与技术教育经验基础上,走了一条与本科不同的改革路线,因此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不能照搬大学本科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经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同处在信息技术发展与迅速普及应用的环境中,同样受到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新形势的推动,高职教育可以借鉴本科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经验,在已取得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克服改革中的问题,完善高职改革成果,构建起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按课程使用的广泛程度可分为3个层次模块:第一层次模块是作为公共课程的高职“大学计算机”课程,所有专业都需开设,是使用最广泛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二层次模块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类所需要的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可设计多门课程供需要的高职专业类别选择使用;第三层次模块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与本科不同,高职专业目录包含有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细分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3个子类,除计算机类全部专业以及后两类中很多专业都可属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类。按如上3个层次模块,构建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每个层次模块可遵循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课程开发。

6.3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既要适应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又要适应高职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对于第一层次模块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要以信息素养为导向,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其中,支持其职业工作应用,但重点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就其课程设置可以只设置一门高职“大学计算机”课程,但应开发不同内容的高职“大学计算机”课程。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4》(中国铁道出版社预计2014年5月出版)将给出几种不同模式的高职“大学计算机”课程典型案例。对于第二层次模块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平台课程,要采用改进的高职专业平台课程设计理念,设计相关专业可以共用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平台课程,将信息素养的养成融入专业平台课程中。第三层次模块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属专业问题,应按高职专业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设计开发。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要考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实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设计。高职课程改革以能力为主导,重视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对于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应继续坚持,但也应学习和借鉴本科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经验,适当融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使行动与思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结语

推动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要取得预期成果还需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不仅所有相关教师要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积极参与,院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省市与教育部各级相关管理机构与领导更应给予关注。加强研究,勇于探索,营造氛围,制定政策,为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使其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挥更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一)对计算机教育的认知不足

虽然计算机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但由于我国未把计算机教育归入/普九0课程体系,它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部分学校领导对计算机课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计算机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甚至有些学校把计算机课作为一种“摆样子”的课程,随时都受到其他“大课”(如数学、语文、英语)的排挤,其重视程度仍然是“外热内冷“。在对宜宾兴文二中信息技术课的“援教”活动中,除了我任课的初中升高中的四个预科班外,只在高中安排了信息技术课,授课的内容是QB、数据库。并且,预科班的计算机课每周在周五和周六安排两节(包括实验)电脑课,而其他中学有的只上一节,有的索性不开课,在同一地区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

在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中,从学校中学习和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各占

66%和34%,值得注意的是这34%的学生中,有部分具有某些专长,如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等。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并能意识到其重要性,而面对纷至沓来的计算机发展的新信息,大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图像处理和INTERNET等信息颇为关注,而对教材必备的DOS命令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设备条件不完善

目前,多数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而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部分教师所具有的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难以适应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另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是一些大专院校的专业毕业生,计算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教龄较短,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是从校外借调或临时代课的,另外,由于职称、待遇和地位问题以及市场经济的诱惑,很多中学还存在部分专业计算机教师的流失问题,因此,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师资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匮乏。

二.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新方向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校先后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

(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新颖

教学内容设置应当适合计算机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根据各个中学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做到从实际出发,而且教学内容还应当随着科技的进步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0/多纲多本0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

(四)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的素质是支撑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完成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自觉把学科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学校要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参与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设置单独的计算机职称系列,培养优秀的计算机教师,为全面实施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成人继续教育 计算机网络教育

引言

成人计算机教育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来参加学习的目的不同,年龄相差较大,学生社会角色多,学习时间零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实际情况对成人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的的确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关于成人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成人远程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受益于远程教育。但随着成人远程教育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仍在套用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方面入手,确定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文化特色具有融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设计有文化特色又有开放远程教育的教学与学习机制形成的特点,应具有先进性、可获得性、灵活性、包容性等特征。[1]

二、关于成人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成人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原有的设施、师资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成人接受再教育的迫切要求,现有的函授、夜大等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适合成人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四要素即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教学资源、技术环境平台、考核和评价机制。成人学生对远程教育模式存在适应性困难,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强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方式学习指导,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我们可以尝试引入PBL模式来优化远程教育教学,提高远教内容和设计的针对性、强化教学交互性、提升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作用。[2]

三、关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功能研究

部分学者对远程教育在成人实践活动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成人远程教育有优势也有弊端。笔者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过去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具有生源广泛、学习安排灵活、经济效益高、可以实现区域性平等的优势,是成人学习深造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忽略教学过程的控制,疏漏环节较多;缺少了实时的监控机制,远程教育学习在给成人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习过程缺少了实时的监控和互动;丧失了公信力,成人远程教育入学门槛低、考试简单,不需要参加全国计划内的统一招生考试,只要通过各高校网络学院的入学测试即可,这些都需改进。

四、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及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的现象,即使有电脑,其配置也往往相当陈旧,跟不上信息高速化的步伐,计算机实验室层次较低,特别缺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的多媒体教室。使得教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这也是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与网络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2.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化,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网络平台都支持课型模式和自学型模式两种教育模式。课型模式仍以教师授课为主,由教师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被动接受。自学型模式是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选定的课程任务和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两种模式都来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安排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严峻

一些成人教育机构为了省钱,购买现成的教育资源充当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更新换代速度太慢,导致学习资源落后,缺乏实用性,创新性。

4.网络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现阶段,一些成人教育网站,为了保证自己资源的独一性,采取保密措施,采取将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办法,让能够进入教育机构内部网络的学习者进行学习,而在网络教育平台之外的学习者无法学习,这直接导致了网络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5.成人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较高

成人教育平台的日常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花费成本高。日常维护包括系统的更新升级,文件资源的更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界面宣传。这无疑给网络管理者造成很大负担,无形增加维护成本。

五、成人高教计算机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方法

1.教材选用普教化

目前成人计算机专业教育基本采用学科型课程系统,而大部分学校都基本上使用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教材及考试范围,在教材征订上,根本不去考虑成人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简单地复制普教教材征订计划,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2.师资配备普教化

在教师的配备上,绝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从事成人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的聘任主要依靠本校各院系对口专业的推荐,在目前的体制下,各院系推荐的教师不见得都适合成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因为他们大部分长期以事普通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探讨,在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上极有可能照搬照抄普教的教学方式。[3]

3.教学质量衡量和考评普教化

在教学质量考评和评奖评优上,照搬普教系列的考核办法,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网上对教师的测评结合进行,致使教师的教学没有丝毫新意;在学业考核上,绝大部分高校依然采取考勤和“百分制”考试相结合的传统策略教学论文,成人计算机教育缺乏灵活性,无法反映成人计算机教育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4.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视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教学视觉内容丰富,可以使枯燥的形象视觉化,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也可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增强学生求知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礼胜;《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质量策略研究》;2012。

[2]周春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探索》;2002。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与意识,了解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始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而作为计算机教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要正确定位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能抓住机遇,更加坚定信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1.1 建立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建构要能体现计算机专业和教育专业的结合,强调教师专业上要发展学术研究,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把学科教学的体验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教育上要体现教学改革,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的发展。我们应通过开放性与稳定性的结合,建构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体系。

1.2 要有渊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上机实训方面的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吸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

1.3 要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维修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实验实训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容易出现故障,计算机教师要能及时地维护和排除故障,从而让实验课正常顺利地进行。

1.4 计算机教师要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当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要身先士卒。计算机教师应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定位认识

2.1 转变观念。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尖端技术,这使得中学生对计算机有一种疏远的感觉,认为学习计算机知识很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层观念进行转变,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引导,让学生更自然地接近计算机。

2.2 课程设置要合理。

计算机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中学开设这门课程,就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根据中学学生的发展阶段,挑选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点,理论与实践并存,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也要培养对计算机有更高领悟力的学生,形成张弛有度的课程体系。

2.3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如何形成这种良性的教学,教师需要更加用心。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4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师的“教”,还要融入学生的“学”。计算机是一门技能性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操作。教师要正确地设计好每一堂上机的内容,上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有布置有检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要交替进行、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既要统管全局,又要注意个别动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重视上机实践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

3 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效率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有好的教学建构,教师专业素质就要求不断加强。而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影响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兴趣,能够主动去思考教学设计的开展。

3.1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教学模式就丰富。

专业素质高的计算机教师,就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在教学设计上有更丰富的思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3.2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课堂教学就生动。

要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课堂环境的设计很重要,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会懂得在教之前,先创造课堂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先,之后再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比如,采取协作式学习,通过分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教师要能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3.3 教学效果好,计算机教师就更有成就感。

好的教学效果,都是教师的努力得来的结果,也只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的时候才会更加用心,挖掘更多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此,教学才会有改进,有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能就已经过时了。计算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营造更良好的课堂环境,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理念,改变片面强调计算机教育工具性的教育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设计中学计算机课程,使其从内容到模式、方法更趋合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而又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科.浅析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师 专业素质 计算机课堂教学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新方向。面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面对未来信息技术的要求以及中学计算机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精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计算机教师必须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上机实验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另外,还应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维护维修能力。计算机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是正常现象,尤其上机次数多、机器质量差的学校,机器故障更是频繁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机器维护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不大复杂的维修能力。

第三,应用开发能力。中学计算机教师要有能使用现成的应用软件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对学校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编程序软件解决的能力, 对企业单位请求我们计算机教师解决的计算机问题给予其适当帮助的能力。这些都要求中学计算机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再者,中学计算机教师应具备对新技术、新软件迅速了解、消化和使用推广的能力。

第四,计算机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自觉把学科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

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支撑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完成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具备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改革中学计算机课堂。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强烈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社会在信息技术方面对人们的要求不再是计算机的具体操作,因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只会越来越简单,问题将集中在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上。因此,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习惯与意识,换言之,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只是“即学即用”的职业式教育。

其次,重视上机实践。上机实践是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小就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上机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把已学的计算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上机实践中检验巩固计算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学生有效地进行现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和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和实践于一体的过程。只有手脑的交替与协同运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创造所以,在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别要重视上机操作。教师要正确设计好每一堂上机的内容,上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有布置有检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要交替进行、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既要统管全局,又要注意个别动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爱护公物、节约用电、严守机房操作规程和遵守集体纪律教育。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探讨和建立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进程的根本途径。例如,可以通过个别化学生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采用分组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单一不变的“传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

第四,打破学科界限。中学计算机教学要与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联系起来,计算机科学与别的科学一样,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两门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计算机学科解题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例如,学习和掌握排列与组合、数列、数学归纳法等离散系统的数学方法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尤为重要,问题描述和建立数学模型是程序设计的前奏,数学归纳法、穷举法、构造证明法等证明技术都是算法设计。基础物理电子学中的电路分析等对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程序设计语言的符号系统以英语为基础,程序设计文档语言首选英语,同时英文资料是计算机的最新和最大的技术资料来源。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加强数学、物理、英语的学习,并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课担负着培养学生计算机本领的责任,中学计算机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而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在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中学计算机老师必须自觉提高专业素质,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蒲玲,杨海中.关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2,(04).

[2]张晓如.中学计算机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1998.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1996年7月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理论丛书》·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杨燊·《试谈“三个面向”与中学培养规格目标》·《湛江教育》期刊1996年第1期

6.金哲、邓伟志等·《21世纪世界预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7.陆群、敬革、玉梅·《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教育改革与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的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机实施素质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生活、生活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化人才作出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1996年7月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丛书》·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杨燊·《试谈“三个面向”与中学培养规格目标》·《湛江教育》期刊1996年第1期

6.金哲、邓伟志等·《21世纪世界预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

,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

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施 素质教育

一、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素质化程度

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认真分析现在的学校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所以,深化课程结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我们采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普遍存在与生活实际脱节现象,在课本中充斥着许多专业用语,缺少通俗易懂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加重了学习负担,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在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的背景下,学校在信息课教学安排上不会太多,所以,信息课程安排要统筹考虑。在信息课程教材编排上注重由易到难,不同年级之间做好衔接,强调教学的趣味性与科学性并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性水平

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改革要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原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开展自编或筛选教材,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注重教学效率提高,在教学中注重计划性,教学内容要随科技进步而及时进行变化与调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教育课程要按照现代科技与文化进步的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照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加广泛,在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方面要有得力措施,要进一步在教学内容深度上下工夫,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思路。“精讲”就是对于那些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思考可以理解的教学知识,教师要少花时间讲解,对于达到领悟标准的可以不讲;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与概念,要花大力气,在教学中开展针对性讲授,进一步强调重点,紧扣关键环节,对难点实施强化,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重难点。“多练”就是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操作,多给他们实践操作的机会,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机操作要点的目标。在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杜绝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注意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在对大部分教学对象普及计算机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对那些具有较高潜质的学生开展个别加工,通过计算机兴趣小组、科技竞赛等活动,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特长。

四、提升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育启发式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的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下,以往陈旧的“灌注式”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开展探索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活动,并充分运用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效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种传统教学手段。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方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边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开展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手段学到的知识远比单调灌输教学获得的知识多得多,掌握也更加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功能性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在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着重要开展“八种能力”的培养,即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挫折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身心发展素质、审美情趣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培养,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强化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与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六、制订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性机制

信息技术教育素质化的一个典型标志就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成效公正评价。在考核学生时,要坚持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结合理论知识与学习态度开展全面考核。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上,要注重教师教学实绩考核,教学实绩要兼顾学生考核成绩、各种竞赛成果、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等方面,还要注重自身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等方面工作成效等,为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软件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