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

时间:2024-04-25 18:13:40

财务核算精细化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也在不断加快,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由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资金来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事业单位逐步走向社会、进入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改革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存在问题越来越多。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已很难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面临这巨大冲击和改革创新。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做出论述。

一、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才逐渐被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随着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发展,它开始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向是粗放式的,2008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对财务管理的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其宗旨是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1.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一般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单位要在一些方面做一些转变,以给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需要做好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财务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通过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可以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最终促进传统管理中粗放模式的改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重点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特征就是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和整合,已达到可以控制、量化的目的。财务管理量化、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事业单位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

3.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

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科学化是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精细化是科学化管理的手段[1]。

4.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是指以履行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非公益性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管理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实行该管理方法,首先要改变以前财务管理粗放观念,在单位深入贯彻和宣传此观念,要让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有了坚实精细化管理的意识,领导者和财务工作者才能做到凡事都从精细化角度出发。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通过预算向上级申请的财政拨款。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在预算上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精细化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调整等过程。1.合理精细编制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单位预算编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发放预算调查表,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单位项目预算金额;对日常公用经费如办公费、差旅费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使单位收支指标更加切合实际情况[2]。2. 以预算文本为依据,推动预算执行的精细化。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财政部门能够在预算批复时,要以预算项目文本为执行依据,既便于预算执行,也便于执行审计部门审计建立预算分析评价、考核机制,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的精细化管理。3.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为了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考核。明确考核内容、指标,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表扬,并采取适当措施给予奖励,对不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要批评,并扣减其部门经费,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通过对预算的科学分析、评价和考核,可以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三)深化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推动支出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降低成本,事业单位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内部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研究推动内部成本核算深入进行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成本核算是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体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更加详实、全面和具体的基础信息,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单位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3]。

(四)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管理制度精细化,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建章建制,如制定《单位财务部管理手册》、处室级的《岗位业务手册》,把制度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和业务之中,使每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主要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制定会计操作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五)财务人员管理、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精细化

1.人员管理精细化。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全体会计人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实施会计委派制,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很重要一点就是经常调换岗位,所以要完善会计委派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会计人员的资格认定、工资待遇、人事待遇、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尤其完善人员调换制度[4]。2.岗位设置精细化。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细化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如可以设置财务稽核、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并实行量化考核。3.业务流程精细化。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在每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并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

(六)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实行项目控制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有专项资金项目,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操作对项目进行控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预算执行的工作量,为进一步细化预算、硬化预算控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预算只要一经批准,就可以及时将批准的预算按项目名称、金额初始到计算机系统中,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各项目的支出结构情况,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进而实现项目控制管理的精细化[5]。

三、结论

随着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这不适应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需要。实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正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需要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要以“细”为出发点,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使国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娟.煤炭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煤炭科技,2008,(4):103~104.

[2]邱东旺.论精细化高校财务管理[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43~46.

[3]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1~22.

[4]刘广宾.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现代经济信息 2009,(4):90~92.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2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办学和经费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繁多复杂。同时,国家财政和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提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对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出了全面部署。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既是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又能对高校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财务管理精细化已成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征和优势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对学校所有资源的筹措、调拨、分配、使用、核算及使用效益等管理工作的总称。而精细化管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对管理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在规范化、系统化体系作用下,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确保管理的各个环节准确、高效、持续地运行。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主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加强配合协作,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并引入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实现财务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和动态化。财务管理精细化通过精细操作、精细管理和精细执行,能够提供精准详尽的财务信息,不仅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而且能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高校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三、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不足

(一)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尚未建立。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传统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管理不精细,资源分配机制不合理,职能部门层级过多,分级管理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集权式管理又造成二级职能部门缺乏自主权,不能充分发挥办学活力;考核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无法准确掌握绩效情况,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完全发挥绩效激励的作用。因此,这种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未推行成本核算制度。传统发展模式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比较粗浅,随着财政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变得复杂,难度增加。在会计核算方面,由于缺乏精细化制度的规范,财务人员对核算的理解和选择处理方法的不尽相同,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不够规范,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业务核算未能提供详尽细分的信息,可供参考价值不高。目前高校普遍未推行成本核算制度,日常经费未引入成本管理的概念,从而导致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分析、决策时没有考虑“投入/产出”的绩效指标,忽视了成本管理。

(三)预算编制不够精细,执行力欠缺。目前高校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重视,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未对专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缺乏论证过程,未设立合理的支出标准等,最终产生的预算方案不科学,导致超预算的支出经常发生。预算编制人员对高校复杂变化的情况缺乏全面把控,校内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不能实现有机衔接。预算编制模式固化,编制不够精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未能实现真正的零基预算。预算在执行中缺乏严肃性,约束力不强,频繁出现超预算范围的支出,进而调整预算时有发生,经费追加随意,预算收支失衡,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四)财务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岗位设置不合理。随着高校经费的大规模增长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财务人员疲于处理日益增加的报账业务,业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有的高校财务部门在面临新增的业务时,只对原有的分工进行简单的职责变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因人设岗、职责交叉、与业务流程不协调等岗位设置问题,加之财务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影响了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程度。

(五)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随着财务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会计核算软件在高校普遍使用,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没能大力推广和使用。高校的会计核算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政支付系统、收费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不能有效衔接,数据没能及时交互,阻碍了数据的快速收集,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动态管理。

(六)高校内部控制不足。当前,出台了很多规范高校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高校也相应制定了系列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但有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不够精细,制度完善存在滞后性,影响执行内部控制的准确度;有的高校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但缺乏具体的措施,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可执行度差;有的内控制度建设趋于形式化,难以得到真正落实,贯彻落实缺乏有力的监督。

四、高校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措施

(一)建立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高校财务制度精细化就是要把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运作进行分解,实现财务运作的标准化、程序化、细致化。首先,高校应依据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形势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细化管理,理清岗位职责,依照工作流程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规范校内及二级单位业务操作,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根据每项业务的流程、完成情况,划清责任点,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各部门业务衔接时出现管理不到位或推诿。再次,建立健全评价激励体系,按时间、部门、业务类型等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制定评价标准,从财务效率、收益、效果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实施会计核算精细化,推行成本核算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记账模型和分类控制模型,对会计核算实行项目管理,科学设置科目分级和规范的会计科目,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科研经费的支出应按预算的类别和金额进行严格控制和记账。报账人员应理清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充分挖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细致科学地记账,同时记录下相关有用的信息,保证财务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有用性。

成本核算管理能准确地反映高校办学的效益,在工作中注重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层的成本意识,确立节约理念,养成“精化”“细化”的工作习惯,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变成工作常态。高校要对教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建立起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成本支出,做到成本中直接和?g接费用正确归集、合理分摊,实现业务的成本与费用、收入与支出实现真正配比。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精细化成本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细化成本控制的流程,制定针对性的量化标准,进而实现资源的规范合理配置。

(三)加强预算管理精细化,严格执行预算。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对高校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准确、完整编制财务决算。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是指,结合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将高校的管理目标、管理责任进行细分,进而达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预算编制时要全方位、多维度地考虑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发展目标,进行充分调研,区分业务的轻重缓急,核实各项基础数据,在纵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科学制定预算支出定额体系,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正确编制学校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

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指标开展活动,资金按预算项目和用途规范使用,保障重点项目,严控一般性支出,杜绝超预算范围支出,严格按预算调整批复程序规范进行必要的预算调整,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同时做好预算考核监督工作,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执行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合理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资金流向高效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调整岗位设置。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教育制度和财政改革方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政策理解力与执行力。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吸收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定期参加业务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改进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树立和强化财务管理精细化意识,创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发挥每位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进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高校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校园主干网络上的各节点进行数据统一定义、协调规划和信息管理,建立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部门可借助平台来实时监管各部门的财务信息,根据部门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决策。学校的各部门利用平台进行信息递送,提供数据实时交换,进而摆脱信息孤岛,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的程度。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3

【关键词】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70-01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单位财务改革也在不断加快。2008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企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一、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按照科学化要求,精确、精细地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实效。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四个特征:一是专业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包括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体制专业化。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员工队伍,即使正确的战略在执行中也会被大打折扣;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将处处受阻。二是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广泛,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财务活动予以反映和考核,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三是数据化。严谨来自数据,只有将管理量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四是信息化。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管理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

二、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不正确,认为有国家财政作保证可以高枕无忧,缺乏管理积极性和上进心,甚至主观臆断;还有的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十分模糊,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难以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的发挥。

2. 预算管理扭曲。许多企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未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编制的预算和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适应,失去了预算编制的实际意义。也有的企业单位只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编制也收不到预期效果。

3. 内部控制弱化目前企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会计岗位和人员配备上不够合理,如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造成职责不明确,使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二是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控制制度,或是虽设置,但不能有效地执行,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灵活,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 风险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其面临的风险种类增多,风险管理逐渐由潜在性变为显现性。但一些企业单位管理层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单位上下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制度措施,抵抗意外波动的能力差。

三、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运用好精细化管理这剂“良药”,本文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做一个过场,也不是“隔靴挠痒”。企业单位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应克服政府庇护伞的依赖心理,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发展各项社会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完善企业单位预算管理

财务精细化离不开对预算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它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单位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体系,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共同讨论的预算编制程序,编制的预算应能够真实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设计内部财务控制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完善。如企业单位可以制定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调换制度,细化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如财务稽核、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四)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精细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企业单位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控制、考核和反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同时,对于财务软件功能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应该加强财务人员这方面的深入学习,充分运用财务分析、银行对账、预算额度预警等模块,将财务信息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化。

(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单位管理层应树立现财理念,不仅要有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更要有时间价值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发现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如在收入管理精细化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在资产管理精细化上,从资产采购预算为起点,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定期对各项资产实地盘查。

企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发展的服务性机构,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单位财务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企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监督机制,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平台,以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为基调,加大预算管理约束力度,强化风险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控制,以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

学刊,2008.07

[2]刘芳.《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初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3]赵燕.《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商业经济,2009.11

[4]徐艳洁.《浅谈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2

[5]赵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务会计,

2009.01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4

【关键词】 精细化; 财务管理; 实现路径

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始于细。”19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思想。自20世纪中期以来,精细化管理在日本的大企业(如丰田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一些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于20世纪后期开始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高校财务部门作为学校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精细化财务管理之路。本文在阐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指高校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质量标准规范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并通过终端控制与考核,实现财务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和动态化,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相比,精细化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管理职能由静态的核算与监督转变为动态的经营管理型;(2)岗位职责更加清晰细致,而且可以量化考核;(3)信息化程度更高,银校直联、网银支付、网上报账系统等大量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被应用于财务管理。

二、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汪中求先生在《精细化管理》一书如是说:从粗放到精细,是中国管理的必由之路。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公共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高校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必须走精细化管理之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部门应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率先推行精细化管理。

(二)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各大高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远景目标。为实现规划和目标,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机构之一,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的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1)财务管理目标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平衡”转变为“绩效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2)筹资渠道由原来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变为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3)由于高校内部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除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外,还要执行企业、中小学、医疗卫生等其他类别的会计制度。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更大,因此需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以利于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三、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员参与”原则同样适用于精细化财务管理。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以人为本”,使广大财务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理想与抱负,使个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二)系统性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单一动作就能达到目的的。同样,高校要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保证,以文化为灵魂的高效、运行良好的系统。

(三)信息化原则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因此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离不开信息化。

(四)持续改进原则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努力,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以要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并且持续不断地改进,力求将每项工作做到“精细”。

(五)严格终端控制原则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决胜在终端。”如果过程不对,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应按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对每项工作内容进行详尽、准确的描述,并进行跟踪管理,严格终端控制,以避免出现执行偏差,从而保证财务人员能够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和目标做好各项工作。

四、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该项工程,就必须按照既定方案、工作步骤和目标,通过一定的路径,将细化后的工作任务精准地完成,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向着既定目标推进。

(一)做足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功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必须扎扎实实地做足“功课”。(1)成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2)营造氛围,开展深入动员;(3)在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4)对现有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5)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核对。

(二)着重抓好财会人员的素质训练

管理源于素质,素质源于训练。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任何优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任何完善的规则(程序和制度),落脚点都在于有效、持续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训练。例如,军人的素质只有通过立正、齐步走、正步走等严格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所以要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财务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通过文化熏陶和技能培训,使广大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工作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荣誉感和纪律意识,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三)强化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

高校自2001年试行预算改革以来,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收入内容不够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预算虚假平衡、预算管理粗放化、忽视预算考核等。这种粗放化与大致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不能跟上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必须尽快向精细化型的财务预算转变,即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财务预算的各个环节。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对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内部各项业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项目,对财务预算所涉及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进行精密细致的预测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四)注重财务核算精细化管理

会计核算精细化是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高校在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时一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会计核算的流程,将账户设置、会计凭证填制、审核与传递、报表编制等环节予以优化,从而实现为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五)构建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高校普遍应用了会计核算系统、工资发放系统、学费收费管理系统等多款财务软件,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1)数据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之中,不能有效共享,统计、汇总、分析困难;(2)年终财务决算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靠手工方式完成,效率低下;(3)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辅助领导决策支持、财务风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内容仍然空白,难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因此高校应采用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适应精细化的财务管理需求,将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分解、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财务管理链条,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辅助领导决策支持为关键目标的网络化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使预算、核算、决算、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流程和质量标准来运行,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公开透明、决策高效的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为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可积极探索网上报账,整合现有财务管理系统,以期全面提升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强化科研经费责任和预算管理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现在,大量的科研经费没有用在正事上,科研经费成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圈钱”法宝。另据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由此可见,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方面乱象丛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三个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文件明确规定: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院系等基层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高校应根据这三个文件尽快修订和完善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具体如,成立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财务、科研管理人员,以协助指导科研项目申请人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

(七)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

水电费支出在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增长速度较快。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合理控制水电费的增长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是做好节水节电工作的有效手段。西安某重点大学一直重视节水节电工作。近几年,该校先后筹集修缮资金近千万元,将老式的水电表全部更换成卡式水电表,将能耗高的白炽灯、老式日光灯更换成高效节能灯。在此基础上,对机关院系的水电费实行精细化定额核 算,即机关院系的水电费定额为:(1)院系水电费定额=b1×学生人数+b2×职工人数+b3×学时数+b4×授课人数;(2)机关职能部门水电费定额=a×职工人数。其中a、b1、b2、b3、b4为根据长期摸索的经验值核定的各类人员的水电费定额系数。据统计,自从该校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以来,每年节省水电费支出约100万元。

(八)抓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控制与考核

所谓“管”就是监督和控制,所谓“理”就是指导和服务。从管理的本义来说管理的核心就是控制。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过程控制与考核,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西点军校最为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它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况,无论遭受什么样的压力和困难,都应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制造借口推卸责任。财务部门的领导也应教育广大财务人员要秉承这种精神,以确保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另外,在具体控制过程与考核中应明确和运用“热炉定律”。“热炉定律”的基本原理是:当人要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处。可以引申为,当财务人员违反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做某事或该做的事情不做,就会受到惩罚。当然惩处时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原则”和“即时原则”,即在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无论谁发生错误行为都会立刻受到惩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持续改进过程,贯穿于高校管理发展的全过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按照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路径和目标规划,持之以恒,狠抓落实,讲求实效,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小玲.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细节服务[J].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2]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3.

[3] 廖开锐,张界新.基于精细化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J].高校财务,2011(12).

[4] 王志勇.六大措施助推精细化财务管理[J].化工管理, 2011(6).

[5] 陈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6] 张晓凌,孟凡斌.高校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策[J].财会研究,2011(1).

[7] 任亚宁,夏黎青.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J].齐鲁粮食,2006(6).

[8] [美]杰伊.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 [M]. 金雨,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14.

[9] 张媛媛.关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 [J].财会研究,2010(6).

[10] 韩云,王红艳.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 经营管理者,2011(24).

[11] 张田勘.滥用科研经费是严重腐败[N].东方早报,2011-11-07.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58-03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效率、效益。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管理是难事,必做于易,管理是大事,必做于细。在精细化管理概念中程序化是基本方式、标准化是必要条件、数据化是显性标志、信息化是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流程处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管理中实现精确细致的过程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精细化管理具备了强而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平台。两者系统、有机的应用结合,能够实现精细化与信息化的同步运行,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最终改变传统管理中的粗放模式。所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并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概述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责任具体化,对财务活动的逐项内容、各个岗位、每一具体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1]。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等一整套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高效、准确和到位[2]。其核心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以价值管理为中心,强调财务的战略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把“三个转变”作为核心。“三个转变”是指把财务工作的职能从记账核算型转变成经营管理型;把财务工作的领域从事后静态核算转变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把财务工作的作风从机关型转变成服务型。

(2)把拓宽财务管理的领域和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作为重点。通过对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和整合,来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财务管理的水平。通过拓展财务管理的领域来实现企业内部的“大财务”战略,形成一个以财务预算作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

(3)以科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为平台。通过建立一个切实可行、严格细致的监督机制和工作规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细化岗位的职责,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过渡。

财务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是内容的精细化,另一方面是手段的精细化[3]。根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高校应结合财务工作实际,建立起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的管理机制,抓住重点环节,抓好重点工作,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这条路径,全面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财务信息化的精细化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1.存在的问题分析

(1)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部门间协作能力差。长期以来,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部门参与度不高。教职工不关心,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跟自身和部门无关,财务部门在协调各部门管理,信息沟通方面存在交流障碍;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疲于应对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了解有限,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尚未实现从记账核算型向管理理财型的顺利转变,缺乏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对财务制度建设、预算管理重视不够。制度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有精确的依据,而这一依据就是明确成文的制度。财务工作是在制度规范下进行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会计业务的增加,与之相适应的财务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规范是必要的,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财务制度建设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校资金安排及财务管理的具体细节。但许多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整个编制工作往往只由财务处一个部门完成,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学校预算没有经过科学测算和专题研讨,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方法是否科学有时候因效率问题没有做到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论证;预算执行进度也很不得力,该问题未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预算执行率较差,而除了需要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以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也同样重要。

(3)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校园规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高校内各部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应用主题而建立起来的,各个系统之间缺乏关联性。各个系统之间只能独立完成其相应的管理职能,例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只用于学生学籍管理,而不能与财务学费收缴系统结合,资产登记系统只用于资产的登记管理,不能结合财务电算化系统计算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折旧,报废和处置清理情况。由于各个系统没有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应用系统各自独立,无法相互有效访问数据和共享服务,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

(4)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精细化管理动力不足。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等现象,领导普遍认为管理并不出业绩,财务管理更是简单记账工作,对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不够重视,也缺乏财务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投入。高校的财务绩效缺乏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估体系,财务绩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尚未健全,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未能完全量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绩效考核,在执行中没有将经费支出与工作目标捆绑,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事权和财权未能做到真正的统一。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缺失,导致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动力不足。

2.总体建设思路规划

基于对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可以有效地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使问题和风险得以有效的解决和合理的规避。高校信息化一般需经历系统集成、应用集成、信息集成、社会集成等四个阶段[4]。财务信息化建设因为有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基础,正处于信息集成阶段。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采用统一系统架构,强化统一建设,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分离,实现业务与技术发展的无关性,达到良好的系统可扩展性;加强数据的规划、组织与管理,整合数据资源,构建集成数据环境;关注用户行为,了解用户需求,规划良好的用户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

结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财务信息化系统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首先是构建统一的财务数据中心,制定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接口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这是高校推进财务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其次,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特点,科学规划、整合现有各个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信息资源,为学校科学决策服务;最后,以服务为本,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不断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主要功能中。

(二)财务信息化平台上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并将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完整意义的精细化管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结合并有效实现管理目标,将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真正落到工作实处。

1.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提高效益和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好的预算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事前调研、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对预算全程控制、全面管理,从而使部门的预算有依据、可操作、能动态调整,进而确保预算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因此,在财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时,将财务系统信息、科研系统信息、人事系统系统信息、学生系统信息、教务系统信息等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信息有效地整理,按财务预决算办法,经过科学综合的对学校上一年各部门、学院经费使用情况统计分析,以此来决策下一年合理的预算方案。有利于学校合理筹集资金、科学编排预算、合理使用经费、提高预算效率。

2.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流程管理

在统一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前提下,梳理高校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思路,明确部门工作的步骤方法,辨别部门工作与财务管理的边界。精细化流程管理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规范,通过流程规范控制好每一道流程,减少工作的失误,同时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财务信息化规划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利用统一的行政OA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来优化服务质量。采用消息驱动机制,实现管理工作流程控制自动化,通过优化、简化流程,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3.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要建立一个简单易用,保障内部控制规范有效运行并且效率高的电算化核心系统。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精准细致,但事无巨细悉以照顾的话,必然会对业务处理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系统管理要求平衡精细与效率的关系,于效率中求精细,精细中求效率。具体操作上,应结合会计制度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引入辅助账务管理降低管理维度,在内部控制设置上严格区分用户组权限,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查询平台。引入先进的服务手段,如网上报账、银校直连支付等方式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4.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项目管理

高校对于各类支出的核算通常是通过建立项目来归集和管理,如果按部门实行经费本控制,手工操作非常烦琐,而且很难实现对经费的适时控制,不便于对各类经费项目的分类、汇总、分析。目前会计制度要求支出按照部门核算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支出项目要求进一步细化,再加上学校内部管理需要增设的各类项目预算,需按院系部门层层分解,项目十分繁多,使核算的精细化要求与传统的管理效率低下相抵触。而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项目预算控制的工作量,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就可以录入系统得到总量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随时调出实际支出统计表和预算报表进行比较,可以设置预算超支预警以及浮动预算控制,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预算控制的刚性,进而实现项目控制的精细化。

5.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绩效管理

绩效与激励挂钩能够激发动力,而财务绩效的评估和考核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必定使奖罚无依据,难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绩效激励体制,因此而降低财务人员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动力。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时,通过工作量统计以及操作日志记录等手段可以收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同时为了考核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可以用预算为基础结合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未完成收入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另一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重点分析超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控制措施。通过对预算的科学分析、评价和考核,可以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三、结语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认识、一种文化。要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树立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管理技能,在组织内形成一种财务文化,形成统一的思想理念。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使高校管理向管理技术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基于管理技术出现的管理思想,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实施再分析、再完善、再总结、再提高,做到循序渐进,最终形成持续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所以,高校基于财务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必将大大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流高校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异芳.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J].当代经济,2011,(12).

[2] 廖开锐,张界新.基于精细化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1,(12).

[3] 朱红.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刍议[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6).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 主要措施

    在市场经济下,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正逐步确立,新体制要求高校面向社会来自我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向社会提供合乎需要的人才、服务和科技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关键在于提高高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特别是在财政上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筹资渠道、办学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收人、支出结构也向多样化发展,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制度改革在高校的深入推进,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要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但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财务管理精细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008年财政部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领域首次提出了精细化管理,高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及特征

    简单说,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所谓精者,去粗也,所谓细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公司于上世纪50年代所提出,90年代在西方盛行一时,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为提高企业效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程度,也就是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责任具体化,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或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体现。

    从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该具备四个特征:一是统筹全局和突出重点。精细化财务管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对账簿设置、人员配备等重要环节给予特别关注。二是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建设专业化的财会队伍,保证财务战略能够得到正确的执行;专业化还要求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内容涉及广泛,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财务活动予以反映和考核,任何一个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四是数据化和信息化。严谨来自数据,只有将管理量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财务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精细化财务管理逐渐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普遍实行,由于高等学校的财务与会计改革滞后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成熟的实施体系。我国高校目前仍执行1998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完全实施仍需要一段时间。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学校走过了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过渡的道路,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与此相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为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教育资金的来源逐步冲破国家单一的来源渠道,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限于“理财”而更加重视“生财”,即依法多渠道筹集教育活动基金。财务管理方法也不再局限于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而更加重视资金筹集、财务计划、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的考核与管理。如何用好资金,用活资金,提高使用效益,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还处在较粗放的状态,对高校这种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不能提供很好地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高校的很多教工甚至领导都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内部的事情,财务部门只是为全校提供报账的机构,是学校的服务部门,高校财务有国家财政作保证就可以高枕无忧,缺乏管理积极性和上进心。第二,预算管理方面,在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不够科学,一般采用基数增长法,缺乏必要地论证和调研,预算执行控制乏力,调整预算追加经费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高校的校内预算和部门预算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第三,财务绩效分析缺失,目前高校的财务绩效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财务绩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尚未建立,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未能完全量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绩效考核。第四,风险管理体制落后,高校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其面临的风险种类增多,风险管理逐渐由潜在性变为显现性。但一些高校管理层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单位上下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制度措施,抵抗意外波动的能力差。

    高校的内涵发展及财务管理现状使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成为一种必然。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高校财务改革。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几乎各高校都提出了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财务工作必须顺应这一潮流,迎潮而动。当前财务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压力或挑战,捕捉机遇,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这一矛盾在财务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筹措与配置、开源与节流以及如何紧跟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的问题。要适应高校新一轮改革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2.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精细化要求财务管理从记账核算型职能向经营管理型职能转变;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领域转变;由机关型的工作作风向服务型的工作作风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可以使得高校会计人员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3.有助于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建设。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精细化,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和每一笔资金,有助于使学校资金运作达到最优化,同时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也都是或都会成为受益者,也就会成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推动者,就会使精细化财务管理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文化,使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在实际操作中,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就是通过理清财务管理体系、梳理管理界面和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收集和细化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高校的财务活动首先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还需要遵循行业准则和规范,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以及涉及高校的地方相关财务制度和具体管理规定,如笔者单位所在地北京相关制度:《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北京市关于财政性票据管理和使用方向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同时各高校还需要依据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校内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除此之外要对各层级岗位职责,各项财务工作组织程序、工作流程、相关责任人员考核标准作具体要求,如对每项工作制定《工作运行流程情况表》和《工作流程图》。最终形成层次清晰、指导性强、系统全面的财务制度汇编,对已经不适应的相关规章制度要及时清理。通过财务制度精细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校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2.预算编制、执行的精细化。高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求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科学性。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要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在学校定岗、定编、定责完成的情况下实现定岗定编定额管理,完成学校各类各级人员的经费支出定额;日常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培训费、能源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以定员为原则,制定出院系、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各类支出定额。预算定额并非一成不变,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对项目支出结构以及项目结余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合理调整定额,比如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科建设优势,对专业建设费定额、学科建设费定额可以调增;实行无纸化办公后,可以调减办公经费定额等。除人员经费定额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外,还需建立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等,为预算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精细化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在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多少,都要进行分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7

1.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管理精细化是以避免浪费、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为目的,以促使管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为前提来经营和组织单位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经营模式。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就必须从核算并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以达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从而使得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通过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式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2.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容。

相较于单位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相对概念被提出来,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全员收支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及经济活动全过程质量管理。只有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督经济活动全过程并进行考核,才能使管理过程做到服务与价值双实现。

二、推行财务管理精细化存在的问题

1.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心存疑虑。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向社会公众公布预算收支情况时,由于顾及自身利益及与上级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时心存疑虑,不愿公开单位的收支情况。随着预算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地推进,相信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及预算将会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早进行准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财务管理模式单一、观念陈旧。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长期一贯制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方面曾做过不少改革,但管理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创新意识差,仍未打破陈旧的管理观念,没有向更加细致、深层次的管理工作推进。

三、推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策略

1.强化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国家财务制度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核算财务、编制报表及财务监督工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规范化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应积极拓宽服务管道,以满足公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为改革目标,主动接受公众对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并且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安全、透明、合理。为了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及水平,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必须深入。

2.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它作为实现整个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才能保证财务预算项目的真实有效性,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收支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应逐步做好预算工作并以核算项目为基准,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以点带面,考虑到任何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从具体的细节方面入手,做到深入管理每一个环节。项目预算应无较大偏差,符合基本的实际需求,使执行单位能够便捷进行操作、监控及落实工作;在监控项目收支过程时,应本着%调控项目、控制总量&的基本原则,精确、细致地进行控制,使其符合项目预算的基本要求并处在可调控的范围之内,同时应落实项目执行人及执行单位的切实责任及奖惩措施;在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应以工作量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并积极实施。

3.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提高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自学意识;组织财务人员去其他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优秀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制定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4.强化电算化管理。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辅助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大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力度。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中心内容,其重点包括资金与资源管理,而资源管理与资金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支出及利用资源。因此,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目标为提高单位一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的资金消耗量,达到政府公益性资金投入的使用最大化并且充分利用单位资源,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5.财务管理更加细化。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资金投入,应该避免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核算不到位、管理模式过于粗放、不够精细化等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的利用率还不高,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电算化对财务预测、监控及分析等优势,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

6.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基础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一般较为薄弱,应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扎实强化基础工作;重视财务预算工作,通过预算编制真实地反映单位发展需求;对收支核算的监控到位,收入核算、支出核算双管齐下,并且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与核算。单位全体员工必须共同尽到财务核算责任,提高参与财务监控工作的积极性,有意识地提升主动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大部分是由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提拔上来的,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倾向于重视业务、轻视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的推进持久开展。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创新财务管理意识,积极领导和组织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开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满足社会大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财务核算精细化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传统财务管理体制较为简单,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仍然处于粗放型的管理状态。而作为先进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事业单位财务实施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

二、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

观念对态度与行为有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事业单位负责人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为此,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做好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财务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多项要求,并将其和本单位实况进行联系,确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在涵义及其发展重要性。正确认识到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除了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核心内容,所以,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充分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并做到严于律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榜样作用,推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财务精细化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它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定额系统,力求创建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探究的预算编制程序,编制的预算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在成分了解与掌握预算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开展,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与严肃性,需要注意的是,预算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因此而产生的调整事项应严格遵循预算调整程序进行,事业单位要将批复文本视作预算调整的主要依据,以及需要创建健全的预算执行考核体制,加强预算申报合理性、准确性、预算结果和年度考核额的联系,真正促进预算事后监管精细化的实现。

四、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员工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肯定员工的地位与作用。和谐宽松工作环境的创建应从两方面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创建外部的和谐宽松工作环境,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加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主要涉及上级主管、审计与税务等部门,尤其是在不能完全理解新政策与新制度的情况下碰到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询问,在工作中获取他们的认可、配合与指导,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保障实际工作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创建内部的和谐宽松工作环境,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加强和领导的沟通,积极为领导介绍财务制度,主动汇报工作,陈述意见,从而获取领导的认可与信任;财务工作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强和其他部门的交流协作,更好地完成后勤工作;财务负责人需尊重本部门员工,切实关怀他们,促进员工合理配置的实现,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

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完善的内部控制既可以促进治理结构与内部约束体制的健全,又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单位实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办法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创建,制约财务行为,同时审计部门还需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比如可以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考核等,健全员工调换制度,细化会计电算化、往来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等财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施量化考核,以及要保障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定期进行检查。另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要遵循适时性原则,即与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推动着内部控制的变化,就拿电子商务来说,它的发展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引发了很多问题,网上交易的科学性、安全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要不断依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修订与健全,以满足环境变化需求。

六、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是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各部门人员都应参加内部控制体系活动,人是内部财务控制活动的重要载体,只有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才,才能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出优质产品,为事业单位资金实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人为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行,为了保障财务制度的顺利执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大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定期安排财务人员进行网络知识与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事业单位要依据员工实际创建道德规范体制,增强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

七、合理应用现代技术

在事业单位财务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现代技术手段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事业单位可以合理控制、考核预算执行,避免出现因人为因素提升预算管理刚性的现象,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财务软件功能难以充分使用的问题,我们应加大财务人员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财务分析与银行对账等模块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信息化风险。

八、创建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领导层应树立良好的理财理念,除了要具备经济效益与竞争观念,还要具备时间价值与风险管控意识。通过集中核算财务,将资金控制视作目标,将提升财务收支监管视作重点,充分发挥财务核算职能,发现潜伏危险,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损失,促进升财务资金利用效率目的的实现。就收入精细化管理来说,应在此基础上健全事业单位支付制度,坚持收入、支出两条线;就资产精细化管理来说,应将资产购买预算视作起点,创建合理有效的财务核算体系,并定期进行盘问。

九、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财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又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珍.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

[2]及智.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1(07).

[3]刘丽芬.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09(33).

上一篇:物质与物质范畴范文 下一篇:税务工作中的困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