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评估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3:58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1

(山东淄博烟草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400)

摘 要:烟草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4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笔者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方法和方案,包括隐患排查、评估、分级、评价和整改,其对企业事故排查、隐患治理、隐患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530.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30-03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和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特别是烟草企业目前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保持企业安全稳定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3月,国家安监总局起草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改革专题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试点地区和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验收标准,6个试点企业之一就涉及到了一家烟草企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5年度安全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防止事故,首先要弄清楚事故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因素即事故致因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也经历了其发展的不同阶段。20世纪60年代,吉布森和哈登等提出了一种新概念: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能量转换造成的机体破坏。例如: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即当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能力就会导致伤害、破坏、损失。按上述理论,事故的发生过程中都有一个危险能量源、能量作用途径和接受者(受害者)。当事故发生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所产生的伤害程度,取决于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由此可见,预防事故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能量载体、或将人与载体隔离,使能量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或采取控制、限制、屏蔽能量的释放、能量转换和能量接受等有关的措施[1]。当然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一些企业负责人管理滑坡、思想麻痹,对安全生产不认真、不负责,执行力不到位;(2)企业和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对事故隐患的认识不明确;(3)事故隐患的分类、分布不清晰,一些隐患的治理没有标准,治理不到位、不认真、不严格;(4)没有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预防和治理体系。安全生产应以事前预防为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正是从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从治标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向治本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转变的主要措施。昆山爆炸事故、福建PX项目爆炸等一系列案例显示大量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和有效整改是造成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往往旧的隐患还未治理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隐患,因此,只有及时的排查隐患、治理隐患,做到关口前移、控制源头,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治久安。

1事故隐患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祸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的不良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该因素主要包括负荷超限、心理异常、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十三类;二、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运动物伤害等;三、不良作业环境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狭窄、空气不良、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等。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又营造了不良的作业环境,不良的作业环境又会引起人的不安全状态,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四、安全管理因素是指管理方面的缺陷,涉及到对物的性能控制、对人的失误控制以及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控制等方面,该缺陷将直接导致“人失误”、“物故障”及不良作业环境,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是构成事故隐患的重要因素。

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

2.1烟草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容。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烟草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需要。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是减少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上来。要求我们主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综合手段来整改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烟草企业实施“依法治安”方略的需要。坚持“依法治安”方略,就必须坚决治理企业内各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的行为和现象,加快建立正常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防范遏制重大事故的需要。有“患”不治,视“患”不改,迟早会酿成重大事故,给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只有开展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才能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从源头上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把监管重心真正放到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上来。因此,要求安全监管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安全生产一线,督促指导基层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在防范事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见到真正成效。

2.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六要素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分别是隐患排查、隐患评估、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效果评价等,其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控制预案是体系的保障要素。

2.2.1隐患排查隐患评估之前首先是进行隐患的排查。编制事故隐患排查表是第一步,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统一下发了《烟草企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现场安全检查表》,涵盖了变配电站、发电机房、库区和烟草制品库房、露天堆场等等31个重点部位,内容全面,标准细致,需要我们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隐患排查标准的专题培训,详细深入地讲解基础知识、具体方法、典型案例等,使企业人员提高认识,提升落实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能力水平。通常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因此,我们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手段进行隐患排查,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的,应对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应报送政府或安监部门。

2.2.2隐患评估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应该对隐患的程度进行评估,隐患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隐患的现状描述:包括隐患存在的地点、隐患的历史原因、周边情况、目前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效果、隐患发展的趋势、设备、设施的硬件检测情况等。

b评估隐患的危害:包括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运用道化法、事故后果模拟等定量的方法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发生事故后的人员、财务损失等事故后果,这些方法可以定量预测事故波及的半径大小、事故的灾难程度等。

c形成隐患评估的文字报告。

2.2.3隐患分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评估结果,采用专业小组打分制,最终确定隐患级别。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可将重大隐患分为四级,一级为部级(实际上也是省级督办),二级为省级,三级为市级,四级为县级,只有分级明确,才能权责分明,从而落实各级事故隐患的督办。针对我们烟草企业,建议采用打分制的方法,将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伤亡人数、财务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按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并依据权重给予打分。

2.2.4隐患治理企业根据隐患排查、评估的结果,制定隐患整改方案,通过实施相应方案,才能及时治理隐患,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其中隐患治理措施由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组成。

根据隐患的现状,制定出隐患治理的方案,方案可以从工程技术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三个方面着手。

a工程技术措施的治理先后次序为:1)直接消除事故隐患设施,达到本质安全化;2)若不能完全消除,则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设施、物料替代;3)采用加装监护设施、定期检测硬件设备、人员隔离、个体防护等措施。

b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人员培训进行控制,人员培训分为内部职工教育培训和外部相关人员的教育。可以通过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方式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c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隐患治理责任人、隐患治理的预算和时间弥补管理上的缺陷。

2.2.5隐患治理结果评价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运用隐患评估中采用的道化、事故后果模拟等定量的方法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事故后果评估,据此判断事故隐患发生的概率是否降低,以及事故后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2.2.6隐患控制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制定应急预案,企业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控制的有效程度,在必要时宜进行修订并定期组织事故预案的演练,以达到控制隐患发生事故的目的。

2.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2.3.1在健全责任制度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理顺和细化安全管理部门、各单位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具体职责,建立起从一把手到基层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明确各个层次领导和员工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办事程序,真正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2.3.2在创新监管方法上下功夫。要摸清各单位底数和基本情况,根据单位规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状况,对各单位进行分类分级,在隐患排查内容、治理标准、监督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3.3在制定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标准上下功夫。要在国家局制定的隐患排查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规模、特点等方面,并与日常检查内容相结合,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自查标准,使企业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3.4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上下功夫。要结合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尽快建立能够接收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上级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安全事故隐患企业自查、自报—上级监督指导—企业整改—整改效果评价和反馈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

2.3.5在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上下功夫。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建立考核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职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过程监管,组织和鼓励职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各类事故隐患,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依法依规严厉惩处违反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3结语

事故隐患治理是烟草企业工作的重点,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要对危险源、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做到治理有方,不仅要考虑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而且要考虑加强管理方面的措施。企业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各部门应履行有关事故隐患治理管理的职责,从技术措施、治理计划、资金落实使用情况等方面予以支持达到相互之间积极配合。随着烟草企业改革发展,新的隐患将不断产生,只有通过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才能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吴宗之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J].中国安

全科学学报,2003,13(9):20-23.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2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深化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对监管领域的排查治理工作牵头负责。

二、活动时间

安全事故的集中排查治理活动从现在起到9月中旬,为期一个半月。

第一阶段:全面组织排查和检查,梳理事故隐患;

第二阶段:落实重大隐患的跟踪、论证和上报;

第三阶段:开展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评估,落实控制措施。

三、排点和分工

㈠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和使用单位安全隐患。由区安监局牵头负责。

㈡建筑施工工地、直属公房、道路和桥梁设施等安全隐患。由区住房和建设局牵头负责。

㈢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单位安全隐患。由公安交警大队牵头负责。

㈣人员密集场所及“三合一”、“群租房”等安全隐患。由消防大队牵头负责。

㈤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年度目标责任书及“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其所属区域安全生产工作。

其他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关监管部门负责。

四、工作要求

㈠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方案部署深入细致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正做到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要继续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政府组织、部门落实,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不折不扣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严格工作问责,对排查不力、工作敷衍、隐患严重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领导和关人员的责任;对由此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严处,绝不姑息。

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要与隐患集中排查月活动结合,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排查情况“零报告”制度;要与重大隐患挂牌整改结合,进一步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全面完成三级政府挂牌整改任务;要与事故风险分析和控制工作结合,对危险作业、事故易发场所、特种设施以及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等开展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评估,认真落实风险消除和控制措施;要与打“三非”、反“三违”活动结合,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和经营行为,特别是坚决制止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的层层转包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顽症固疾,不断完善跟踪监控制度,全力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㈢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在大检查过程中,不仅要帮助企业单位查找和发现各类事故隐患和风险,而且要督促企业单位建立和落实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事故风险定期分析、排查情况及时报告等制度。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和更新本辖区、本部门重大隐患目录,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事故风险评估控制工作台帐,并对正在整改和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严格落实整改责任部门、监管部门、整改时限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不因已掌握的隐患和风险发生事故。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3

一、总体要求

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着力减少重大风险点(源),降低本行业安全风险,构建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努力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和事故总量、死亡人数“两个继续下降”的目标,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防范。加强动态监测,提高发现和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加强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未雨绸缪,明确每个阶段风险管控的重点,把握住风险化解的时间窗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

(二)系统应对。建立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系统性工程进行战略谋划,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系统规划,事前加强风险的评估、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风险的应对与处置,事后加强风险免疫和管理能力建设。

(三)标本兼治。针对各类风险,既要从治标上化解风险,更要从治本上控制风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管理、处置和分担上的作用,避免风险向政府转移或集聚。立足抓常抓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四)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抓早抓小,做到心中有数,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充分估计风险发生最坏的可能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成立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

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机制。一是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坚持常态化全面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制定排查工作制度,落实排查主体责任。要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抽查、跟踪复查。列为重大风险隐患的要建立工作台账,持续做好跟踪复查。二是风险隐患评估机制。构建风险隐患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认真分析事件本身的危险性、相关利益群体、触发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程度等,科学开展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三是风险隐患预警机制。对风险隐患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研判风险状态。建立风险隐患预警等级体系,提高风险隐患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前采取防控对策,防范风险的发生。四是风险隐患处置机制。根据对风险隐患评估的等级,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应对准备,制定相应的处置化解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同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落实、定期检查、常态化督查。五是重大风险规避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中分散决策优势,发挥多元主体分担风险的优势,从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制度安排上规避重大风险的形成,避免各方面风险不合理地向系统传导、向政府积聚。

(二)深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打建设单位规避招标,不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监督手续、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严打施工、监理单位严重做假、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严打工程项目不认真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规定,“安管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行为。聚焦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展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三)加强既有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排查建筑年代较长、建筑标准较低、严重失修失养的居民住宅,督促房屋产权人及时有效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管理,重点督促物业服务公司开展电梯维保和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是否落实火灾防范措施,消防水源是否充足、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同时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督促物业企业做好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严禁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公用走道等室内公共区域,整治违法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情况。

(四)加强村镇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全面排查整改,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建立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按照“立行立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实行动态监管,做到动态清零,确保不留死角,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不住危房,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五)加强城镇燃气、城市供(排)水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对城镇燃气厂站、管网等设施运行安全和用户燃气使用安全等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燃气生产经营场所各类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情况,危险源、危险场所安全监控措施落实情况,消防、用电、仓库管理情况,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指导供水企业全面排查供排系统,强化供水管线、水厂、泵站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防护;指导供水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重点时段的供水调度及应急水源调配;指导供水企业加强供水水质监测项目和频率,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营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行业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落实监管职责和行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推进落实机制;做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有关工作;组织实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逐项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强化重特大事故指标刚性约束,实行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二)严格实行安全风险管控。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认真排查评估本系统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明确落实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将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岗位,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全面排查各类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的要求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三)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各类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排安全风险,切实整改问题隐患。

(四)抓好督导检查。各相关股室(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所分管行业、领域主动开展督导检查,加大协作、指导、监督和查处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4

新矿集团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山东莱芜271106

摘要院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个人自律、班组自控、区队自管、专业自监”的管理模式,创新安全理念,探索管理经验,以打造一流采掘队伍为目标,以提高内在素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生产区队安全文化建设,截至目前,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十二周年。

关键词 院安全管理;探索;实践

1 建立完善自主安全管理的风险预控体系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坚定“安全事故可防,安全风险可控”的信念和“只有百分百,没有九十九,一百减一等于零”的意识,细化安全隐患因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建立完整的风险预控系统,从根本上控制了隐患事故的发生。

1.1 建立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

坚持以风险预控评价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因果源头为手段,以各类危险因素管理为对象,建立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安全风险监控预警、安全风险应急管理等机制,变事后整改处理为预先分析预控、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管理,实现了关口前移、预控为先的安全格局,为“四自”预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建立行政管理、思想教育、隐患排查、安全培训、监督检查、群防群治六大闭环责任体系,构建“目标同向、管理同步、相互联系、闭合循环”的运行模块,形成“事事有人管,闭环治隐患、闭环保安全”的管理格局,为“四自”预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1.2 强化“四自”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持之以恒的坚持公司每周进行一次专业隐患排查,各区队每天对所管辖的生产区域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各班组每班对生产区域隐患进行排查处理,个人对所在岗位隐患进行排查处理的隐患排查制度。设立隐患记录和台账,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逐级建立了从专业主要负责人到每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促使隐患排查治理层次清晰、时间明确、责任到位,有效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2 加强安全隐患整治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2.1 落实制度,保障现场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跟班盯岗及巡查管理制度。各区队管理人员分三班盯岗和现场交接班,与工人同上同下,跟班管理人员对当班的安全负主要责任,在现场履行排查处理现场安全隐患、检查现场质量标准化、纠正不正规操作、检查劳动纪律四项安全职责。树立“解决问题在井下,工作重点在现场”的观念,加强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的有效的监控和重点管理,保证生产安全。

2.2 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双向联评管理

不断创新安全监督检查的模式、方法和途径,健全完善全方位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班与班双向联评,安监员接班后进行首次评估,首次评估安全度为上一班次的安全度,杜绝了班末交隐患,给下一班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二是各级管理人员与安监员双向联评,安全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对采掘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参与现场评估。重点是将安监员、各级管理人员查出的隐患进行汇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项整改。建立安全评估“双向联评”机制,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做到了安全与生产和谐并存。是一种符合煤矿“大安全”思想的新型管理模式,将人员本安化、设备本安化、环境本安化、质量本安化、管理本安化融为一体。通过现场随时的安全评估,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从本质上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3 创新工作举措推行野四精尧四自冶管理

3.1 深化“四精”管理

积极倡导职工牢固树立“下一道工序是用户”、“动态合格胜于静态优良”的思想,全面实施“四精”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一是精心管理,要求专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各项工作中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敬业爱岗,有责任心、事业心和上进心。

二是精确管理,要求管理到位,工作到位,每项工作流程、每班工作环节、每个岗位操作程序都要有精确的准则和标准。

三是精致管理,要求施工作业无遗漏、无盲区、无尾工。

四是精品管理,要求巷道施工工程质量要树立一开始就做好的信念,达到工程质量“零缺陷”。

3.2 推行“四自”管理

积极推行专业自监、区队自治、班组自控、个人自律“四自”管理。

一是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精品示范工程井下现场正反两面观摩会及井上经验交流恳谈会活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标准化采区巷道达标验收,对施工场所安全生产状况及环境文明状况进行综合性评比,奖励前三名,处罚后三名。

二是推行“双向互动”管理,鼓励员工行使十项权利,人人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对象,实现互相监督,个人自律。

三是实行动态安全互保联保制度,完善班组安全互保对子搭配形式,按照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作业内容联系互补的原则进行结对互保。

四是建立自治管理中的自我评价机制,要求员工每班完成工作任务后,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工召开班后会,开展安全、质量自我评价,点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安全质量的共性,进而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达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专业,专业保矿井的自下而上的包保体系。

五是创新班组竞赛活动,推广班组双向考核机制。建立井下班组考核牌板,每班由区队验收员将三班施工工作量、安全隐患等项目明确公布记录在井下现场及井上学习室牌板上,使接班人员对上两班的施工情况、安全隐患情况及工程量一目了然,激励本班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起到了较好效果。

作者简介: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5

关键词:霍尔辛赫矿井;矿井安全;量化系统设计

一、概述

目前我国煤矿大部分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于经验及制度管理状态,滞后于其它行业的管理水平。如过要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及水平,就必须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从源头开始管理,预防控制事故发生。

本质安全管理与以往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区别在于从“本质”上来进行安全管理。它的意义在于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事故由被动接受上升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本质安全管理注重危险源的控制和事故隐患的管理,从安全管理的源头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纲挈领、标本兼治的管理效果,避免了以前忙于善后、补漏洞的救火队式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建设思路

以人、机、环、管理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支撑体系软硬件平台,改变过去功能分割、经验判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系统化、相互支持的管理模式。对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连线成片,改变传统安全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形成一个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动态煤矿安全支撑体系,使企业内部的人、机(物)、系统、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目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动态管理——>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支撑体系,形成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全面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终实现煤矿的整体安全。

三、存在问题

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存在若干问题,不能满足安全管理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现行安全检查方式不能保证隐患的有效检出。现行隐患的排查主要是通过矿井各下井人员(安全员、管理人员、小分队)来进行。由于人员的素质,隐患检查方式及责任心等因素导致现在隐患检查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检查人员对隐患的辨识能力不足,容易忽略实际存在的隐患;

(2)隐患检查方式透明度低,无法对检查的过程及质量做到有效控制,无法对检查的人员做到有效考核;

(3)人员的责任心不够,针对检查工作应付了事。

3.2不能真正做到隐患排查闭合处理。隐患是事故发生前因和预兆,排查隐患及处理隐患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大部分煤矿采用的方式是,发现隐患,填写隐患整改单、队组进行三定、处理、最后复查,由于日常发现的各种隐患比较多,整个过程又极大程度上依赖了人为因素,而这种处理方式,隐患的闭合处理的全过程达不到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隐患处理不及时或不闭合的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3现行职工培训模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现行职工培训绝大部分是通过讲课,然后通过发课后卷子进行考核。这个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职工缺少对知识的练习及实践过程,光通过大规模授课,职工的接受度低;

(2)对职工的考试作弊现象较多:

由于职工工作原因,每个职工空闲时间均有不同,无法组织足够的人进行学习;

3.4矿井安全评估不合理,不能反映矿井安全管理实际现状。实施安全评估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矿井生产进行检查、评分、得出安全度值,从而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不能反映煤矿安全管理实际现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评价结合现场的特点不够。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是对全矿井进行综合评分,记总分的评价方法,这样即使井下有个别作业地点很差很危险很容易出事故,但由于全矿井绝大多数地点都做得很好评分很高,导致总分偏高,从而得出结论对矿井的评价是较安全的;

(2)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由于采用人工评分,评分慢,时效性差。往往一个周期快结束了,评分结果才能出来,效率低。

随着评价内容的增多,矛盾日益显现,不能发挥出安全评价工作应有的作用;为此这两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煤矿生产日益复杂变化的条件。

3.5各级领导不能实时全面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定性的管理,没有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各级领导不能实时全面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

四、解决方案

在整个系统建设上,采用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从而所有子系统都由组件构成,所有子系统都可以独立成系统。

4.1井下安全人员(瓦斯)巡检系统。系统可有效的防止安全巡检工作中的脱岗、空班和漏检现象,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实现准时、准确、标准的安全巡检工作,规范安全检查行为,杜绝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将巡检点的有关瓦斯、煤尘、温度、风速、安全事件、设备状况等数据记录下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告别纸和笔,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安全巡检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4.2隐患处理闭环管理。可对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发现的隐患及整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类问题和隐患从查出到整改形成闭环。现场可以处理的隐患,在安监人员现场监督下,立即整改落实,并且通过现场本安手持设备进行确认;现场不能及时处理的隐患,现场输入井下本安手持设备,并且同时传输至地面隐患闭环管理系统中,由相关人员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根据隐患级别与专业由相关领导审核、安监处信息后,在整改期限内,由带班下井人员到现场检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未能处理的隐患会按照预警天数层层升级,会先通知给科室负责人进行落实处理,如科室负责人未能及时处理,系统会按预警天数通知给矿分管领导落实处理;如分管领导还未能及时处理,系统最后将会按预警天数通知给矿长处理,并具有短信提醒功能。

根据隐患排查制度,进行隐患分类登记、排查处理、信息反馈,系统应按照要求进行档案化管理,并将具体业务的管理输出形成各类报表资料。根据隐患情况,可进行分组管理,并允许公司、矿领导对某地点进行挂牌管理,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3职工安全培训系统。结合现有培训体系实现在线教育视频,动画互动学习,考试培训,培训知识库等多种学习考察方式,构建多媒体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对危害的辨识能力,熟悉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促使有关人员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4.4安全综合评估系统。系统从每一个作业地点的质量标准化、隐患、违章、事故发生概率及安全基础管理的实时状况出发,利用“木桶”原理,建立了一个对煤矿安全管理来说更准确、全面、实用、量化的安全评估体系对全矿的整体安全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具有量化、多指标、多层次特性,能较好反映出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实施初期可以先考虑实施采掘工作面的评估,再逐步实施系统评估、从而全矿井安全评估。

4.5统一消息预警。对重大隐患的预警和跟踪、紧急和重要信息进行通告。在发现隐患、隐患整改、隐患跟踪过程中,根据隐患的级别及危害程度及时进行隐患预警,系统通过声音、弹出消息、手机短信、消息客户端、LED等方式将隐患的情况直接传送到各个科队及相关责任人。

(1)消息一体化:通过多个标准的数据接口把日常重要的影响安全的超限报警故障信息、生产经营信息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和煤矿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到该平台集中管理、分级处理,实现煤矿各类预警信息的集中管理、有机集成;

(2)消息分级管理:根据预/报警信息影响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对预/报警信息进行分级,根据煤矿管理人员的不同职务、所关心的信息类型的不同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组,保证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管理人员能够接收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预警内容,防止垃圾短信息的影响;

五、结论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推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部门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强化“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企业在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行业标准化)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企业安全评级,实施分级监管,强化激励约束,促使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做到“依法生产经营,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安全条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工作重点

(一)工作范围。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现状进行级别评估,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实施分级监管、重点督促、治理隐患、整改提升。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实际,第一轮行动重点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消防等8个行业(领域)开展,其他行业(领域)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部署推进。

(二)级别评定。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估细则》(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量化考评。《评估细则》采用“千分制”,由共性部分“八个方面”(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600分和行业特殊要求400分组成,作为企业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依据。《评估细则》另行文下发。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划分A级(优良)、B级(较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级别,其中:

――A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达到900分以上的。

――B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700分以上900分以下的。

――C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不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上700分以下,但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D级:对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下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出现否决项的。

A、B、C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每个大项得分必须达到60%以上,否则下降一个等次定级。

四、实施步骤

我县第一轮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从年9月开始,到2012年12月全部通过评估验收。从2013年起,组织对企业进行新一轮级别评定和考评验收。此次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和级别评定阶段(年9月-年3月)。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的宣传发动,举办各类培训班,解读《评估细则》,使级别评定人员熟练掌握评估标准和程序,使各级干部职工做到应知、应会和主动参与,为级别评估和分类整改工作奠定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企业的安全级别评估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全市统一的《评估细则》进行。采取“企业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分类,行业主管部门评估确认”程序进行,并以公告、文件、授牌等形式公布。

1.自查自评:企业对照《评估细则》和日常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自查自评后,报乡镇安监办初审。

2.初审分类:乡镇安监办根据企业自查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行业上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界限不清或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报县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

3.评估确认: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企业级别初审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确认。确认为A、D级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中、市在酉企业(集团)的安全级别评估,始终以最低一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均得分为定级依据,按照管辖范围逐级确定。企业自查自评后,经上一级企业签署意见后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分类,再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比对、评估确认。

(二)分类整改阶段(年4月―2012年6月)。

结合企业安全状况分级档次,对应采取分类整改措施: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

1.企业级别评定后,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进行分类指导。对A级和B级企业,要抓好巩固和提升;对C级企业,要督促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对存在问题多、整改难度大的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整改工作有效落实。整改落实情况应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2.对D级企业,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整顿,限期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提出申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重大隐患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3.企业安全级别实行动态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安全检查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标准化限期达标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其安全级别,如须调整,则按规定的程序调整和确认。一是企业自评申报升降级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升降级。二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采取分时段、集中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方式,对A、B、C级企业日常检查督查中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投入不到位,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以及有严重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予以降级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降为D级。规模以下企业当年发生死亡事故的、规模以上企业当年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企业有重大隐患被列为市、县人民政府挂牌并且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一律确定为D级,并落实专人实施重点监管。三是在动态监管过程中,凡是被降级的企业,通过整改后申请升级的,必须先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再按照评估程序和标准重新评估后升级。四是实行A级监管连续满3年且自律管理意识较强的企业可免予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时可不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并由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授予“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称号。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7―12月)。

从2012年7月份开始,县政府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轮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实现以下目标:

1.全县企业安全级别总体上达到: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0%以上,B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不存在D级企业。

2.高危行业、重点行业领域C级企业不超过20%。

3.各行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五、职责分工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县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抓好工作推进。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乡镇和企业开展级别评估,促进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县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县安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交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水上运输企业、港口企业等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城乡建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建筑施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经信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冶金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协助交通部门检查、指导、督促道路交通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敏感企业安全气象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其他县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分别负责指导督促城市公共设施、旅游、电力、铁路、民航、水利、渔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

县政府安委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检查、指导和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教育培训,熟悉评估标准和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并对乡镇级别初审分类工作进行现场复核;指导企业制定安全隐患整改方案,为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服务;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级别提升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自查自评;对企业安全级别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类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跟踪检查和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评估细则》,逐项逐条对照,开展自查自评,对各类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企业(集团)要加强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对企业的日常分级监管。

六、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实施分级管理和激励奖惩。

(一)健全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本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档案数据,全面掌握企业主体责任情况和管理信息,包括:

1.各行业企业及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各企业关闭、变更、迁出或注销等情况;

3.各类企业安全状态、分级以及升降级情况;

4.分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5.各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或未遂事故情况;

6.企业受行政处罚以及其他奖惩情况;

7.对新设立的各类企业应当在3个月内建立安全状况信息档案。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分级监管。对监督检查中的重大隐患或者突出问题,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实施行政处罚,并按规定将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必要时可提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新建或者迁入企业,应采取定期与属地工商管理部门沟通方式,及时进行安全现状评估分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商请投资、国土资源、工商、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部门加强和完善对“黑名单”企业的联合执法、惩戒和抄告制度,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依据。要将级别评估、分级监管和级别调整情况向社会公示。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实施企业安全分级监管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季度将监督检查情况通报给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A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对B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乡镇安监办对C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对D级企业必须落实专人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年度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加强对C、D级企业的重点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

(三)建立约束机制。C、D级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条件差,要落实专人督促整改,并引导有条件的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

――确定为C级的,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并督促整改。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2.有关部门暂缓或者停止其不属于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暂停其企业和个人各级评优评先资格;取消其“安康杯”、“平安企业”等评选资格。

――确定为D级的,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并在县内主要新闻媒体公布。

2.相关部门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银行信贷、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3.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取消其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

对未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单位,取消其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评优评先资格。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乡镇实际,研究、制订、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标准,确定承办科室,明确专人负责,推进行动有序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机构,健全安全监管网络,明确专人负责行动推进工作。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村级安全信息员作用,协助收集信息并及时上报。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有条件的乡镇可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指导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县政府安委会要做好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部署行动开展。

(三)严格落实责任。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情况将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与分级监管、安全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安全标准化、隐患治理、专项整治、安全投入等有机结合,严格工作标准,抓好典型示范,加强督促检查。不得搞形式、走过场、借机随意设卡、刁难企业。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导致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事故多发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加强联系配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行业主管部门是推动行动开展的主要力量,要做到依法履职尽责,认真组织本行业企业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每季度要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问题不足,研究措施办法,不断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对确定为C、D级的企业,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7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之战,关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按照今年区政府召开的离石区重大风险隐患梳理排查工作安排会会议部署,在对全区重大风险隐患进行初步梳理排查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千方百计构筑“托底、守底、保底”的长效机制,确保我区经济稳健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防范。加强动态监测,提高发现和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加强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未雨绸缪,明确每个阶段风险管控的重点,把握住风险化解的时间窗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

(二)系统应对。建立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系统性工程进行战略谋划,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系统规划,事前加强风险的评估、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风险的应对与处置,事后加强风险免疫和管理能力建设。

(三)标本兼治。针对各类风险,既要从治标上化解风险,更要从治本上控制风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管理、处置和分担上的作用,避免风险向政府转移或集聚。立足抓常抓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四)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抓早抓小,做到心中有数,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充分估计风险发生最坏的可能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三、重点领域

我区正处在转型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复杂变化的风险易发高发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是当前全区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前一阶段全区重大风险隐患梳理排查情况,当前重点关注以下11个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

(一)生态环境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森林等环境质量恶化风险,生态环境脆弱性风险,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和风险,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牵头部门:区环保局,配合部门:区国土分局、区农委、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卫计局)

(二)金融领域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担保链风险、地方法人机构风险、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和各类交易场所风险。(牵头部门:区金融办,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城建局、区经信局、区工商局)

(三)财政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债务风险、隐性债务风险等政府性债务风险。(牵头部门:区财政局,配合部门:区发改局、区审计局、区经信局、区金融办)

(四)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主要包括:高资产负债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务结构风险、各类带息负债兑付风险、担保风险等。(牵头部门:区经信局,配合部门:区金融办、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五)房地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和土地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牵头部门:区城建局,配合部门:区国土分局、区发改局、区税务局)

(六)城乡建设领域风险。主要包括: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未交房,桥梁、隧道等建筑未达抗震设防标准的风险。(区城建局牵头,配合部门:区科技局、区安监局、区交通局)

(七)社会保障(基本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风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金领取问题。(牵头部门:区人社局,配合部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民政局、区经信局、区税务局、区体改中心、区金融办)

(八)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经济性、社会性风险。主要包括:资源型产业、传统型产业在去产能、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牵头部门:区发改局,配合部门: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区人社局、区环保局、区重点办、区金融办)

(九)农业农村领域风险。主要包括: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区域性农产品“卖难”对于农民增收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中拆除复垦等风险。(牵头部门:区农委,配合部门:区财政局、区扶贫办、区粮食中心、区供销社,各乡镇、街道办)

(十)社会领域突发性事件风险。主要包括:信访维稳、涉军维稳、拆迁及移民安置、宗教活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等领域发生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其中,信访维稳牵头部门:区信访局,配合部门:各乡镇、街道办,区直各相关单位;涉军维稳牵头部门:区民政局,配合部门:区人社局、区城建局、区财政局、区卫计局、区公安分局、区国土分局、区信访局;拆迁及移民安置牵头部门:区城建局,配合部门:区国土分局、区公安分局、区扶贫办、区信访局;宗教活动牵头部门:区宗教局,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公共卫生牵头部门:区卫计局,配合部门:区食药监局、区农委、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食品安全牵头部门:区食药监局,配合部门:区农委、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计局、区教育局;网络信息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

(十一)生产安全及自然灾害领域风险。主要包括:采掘业、化工、道路交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类风险,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类风险。(各乡镇、街道办,区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承担的职责,按照既定的部署持续抓紧抓好)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工作机制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乡镇(街道办)、区直各单位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下工作机制:

(一)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坚持常态化全面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制定排查工作制度,落实排查主体责任。要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抽查、跟踪复查。列为重大风险隐患的要建立工作台账,持续做好跟踪复查。

(二)风险隐患评估机制。构建风险隐患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认真分析事件本身的危险性、相关利益群体、触发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程度等,科学开展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三)风险隐患预警机制。对风险隐患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研判风险状态。建立风险隐患预警等级体系,提高风险隐患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前采取防控对策,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风险隐患处置机制。根据对风险隐患评估的等级,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应对准备,制定相应的处置化解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同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落实、定期检查、常态化督查。

(五)重大风险规避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中分散决策优势,发挥多元主体分担风险的优势,从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制度安排上规避重大风险的形成,避免各方面风险不合理地向系统传导、向政府积聚。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2018年7-8月)。对上述所列11个重点领域,由各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在前期梳理排查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风险形势,提供详实数据和典型案例,提出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思路与对策。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起草调研报告,于8月底报送区政府办公室。

(二)汇总报告阶段(9-10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借鉴其他市、县(区)经验做法,组织相关部门,发挥智库作用,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全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调研总报告,为区政府决策提出对策建议。

(三)形成政策阶段(11-12月)。在汇总报告的基础上,立足于做好顶层设计,着眼长远,从隐患排查、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我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长效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此项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于年底前完成。

六、相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区直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跨部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事宜,使风险排查常态化、风险识别具体化、风险评估精细化、风险防控长效化。

(二)明确防控责任。各乡镇(街道办)、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勇于担当、履职尽责,把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上面,更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后面。对确需区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风险隐患,要及时报告。

(三)抓好督导检查。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所属行业、领域主动开展督导检查,加大协作、指导、监督和查处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要纳入区政府“13710”电子信息督办系统抓好落实。

(四)严格追责问责。各乡镇(街道办)、区直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防范化解的台账制度。发生风险事件的,要倒查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情况。对未建章立制的,未按规定开展自查、检查、督查和风险评估的,未落实风险处置准备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或使事态扩大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安全隐患排查评估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治理,健全完善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XX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是指区安委会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行业监管部门)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危险性较大、治理难度较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下达挂牌督办文件、提出督办要求,督促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或行业监管部门强化安全监管责任,监督治理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重大隐患整改工作,确保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重大隐患的判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家、行业标准执行。

第三条存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防控、治理的责任主体,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工作的治理责任单位。

第四条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遵循属地管理、行业主管、分级负责原则。区安委会指导监督全区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第二章核查挂牌

第五条区安委会对本区范围内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一)国家、省明确要求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

(二)已由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安委会或区级行业监管部门挂牌督办,但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

(三)跨区域、跨行业,需要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安委会或区级行业监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治理的重大隐患;

(四)其他需要区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

第六条区级行业监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业领域重大隐患治理工作,并对以下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一)上级单位明确要求由区级行业监管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

(二)本行业领域内跨区域的重大隐患;

(三)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安委会已挂牌督办但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区级行业监管部门认为需要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

(四)其他需要区级行业监管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

第七条区行业监管部门对受理的重大隐患经核查评估认为有必要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或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安委会认为有必要提请区安委会挂牌督办的,应当提交重大隐患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确定重大隐患的依据、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专家或技术管理服务机构意见以及需要提请挂牌督办的理由。经本单位挂牌督办但未按期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还应包含隐患挂牌督办情况等内容。

第八条区安委会及行业监管部门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的,应下达挂牌督办文件。

挂牌督办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隐患基本情况,包括隐患的名称、类型、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具体内容等;

(二)督办事项和办理期限;

(三)挂牌督办解除的方式、程序;

(四)跟踪督办联系人。

第九条挂牌督办实行限期整治,具体由挂牌单位视情况在挂牌督办文件中明确。在整治期限内完成隐患治理整改,符合安全条件的,可以解除挂牌督办。在规定期限内确实无法完成整改的,可在期限届满10日前向挂牌单位申请延期,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

第十条区政府对治理责任单位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完成治理,且涉及公共安全、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的重大隐患的整改治理,可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三章监督治理和审查验收

第十一条治理责任单位应落实重大隐患治理、防控主体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并实施。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督办单位应加强重大隐患治理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协调解决治理责任单位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掌握隐患治理情况,督促治理责任单位严格落实整治方案、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三条治理责任单位应按期完成重大隐患治理。治理完成后,组织本单位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不具备自行评估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治理责任单位应向督办单位提出核销申请。

第十四条督办单位收到核销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审查验收。审查验收合格的,向挂牌单位报请对事故隐患销号。审查验收不合格的,督办单位提出整改意见,依法责令治理责任单位继续整改到位。

治理责任单位在治理期限届满10日内未提出书面核销申请的,经督办单位主动检查发现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望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符合主动公开条件的重大隐患治理挂牌、销号等信息应在同级主流媒体或门户网站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开发区、高新园(XX镇)、各街道安委会及行业监管部门要将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隐患治理、监管和挂牌督办情况工作台账。

第十七条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督办不力、治理进展缓慢或治理效果较差的,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发函提醒、警示约谈、通报批评等。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开展重大隐患治理、整改不合格或未经行业监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依规予以惩处。

第十九条在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过程中,因隐患管控不力、缺少专项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不到位,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区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学期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民俗文化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