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范文

时间:2024-04-19 15:28:04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1

方法:对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以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未实施防范对策时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实施防范对策后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足、应变能力不强、生活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通过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91-02

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分析了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未实施防范对策时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8.64±7.15)岁;体重44~76kg,平均体重(60.34±5.57)kg;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8例。

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实施防范对策后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59.32±7.38)岁;体重45~79kg,平均体重(60.76±5.69)kg;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安全隐患分析。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能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文件记录混乱,存在错记、漏记、涂改记录等现象。无菌操作不规范,尤其是在执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易引起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繁重导致护患沟通不足,常发生患者对所接受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一无所知,常发生漏检查、漏服药等情况。未能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和病情的变化,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

应变能力不强,对一些急救药物未能及时补充,定期检查,导致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不能很好的完成抢救配合工作。

生活管理不到位,病床未安装护栏、地面湿滑、病房插线板老化、访视制度执行不规范,导致坠床、滑倒、火灾、失窃等意外事件发生[1]。

1.3 防范对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加强风险意识,督促其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认真、如实记录护理文件混乱。加强无菌意识,在执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定,积极防范院内感染[2]。

加强护患沟通不足,使患者对所接受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科室的位置,必要时可带领患者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

定期检查急救药物数量是否充足、有无过期。维护各种急救仪器和设备,使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在发生突发状况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加强生活管理,病床安装护栏,地面保持干燥、无积水。地面拖洗过后嘱患者注意防滑,卫生间墙壁四周安装扶手,放置防滑警示标志。患者上下楼梯时嘱家属陪同。更换老化的插线板,嘱患者及其家属安全用电,禁止在病房内使用大功率电器。严格执行访视制度,嘱患者及其家属妥善保管贵重物品,防止发生盗窃[4]。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患满意率。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具有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病理特点。中老年患者体质相对较虚弱,且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及时分析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十分重要。

我院在对呼吸内科实施相应的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实施防范对策前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上升,提示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足、应变能力不强、生活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通过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郜萍,毛细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9):817~817

[2] 田彩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71~372

[3] 胡红梅.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与处置措施[J].求医问药,2011,9(12):338~339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医疗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程度很高,当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时,家长们对儿科护理工作更是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1]。着重分析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提出更好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对策迫在眉睫。作为儿科护理管理者,面对的儿科患者,尤为脆弱,身体各项机能还不成熟,尤其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234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1.54±1)岁。

1.2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积极与患者及其家长进行交流,获得尽可能多的反馈。结合获得的资料,整体分析探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结果

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分别为47.86%和38.46%。见表1。

3 讨论

3.1本文研究探索表明用药失误,护患关系冷漠,护理工作繁重,预防措施不完善,病房管理差等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预防措施不完善与护患关系冷漠导致护理不安全的比例相当高。在平常的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分析如下。

3.1.1护士专业护理能力不足 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流动性大,无闲暇时间进修学习,专业知识陈旧,临床经验不足,资历较浅,操作不规范,心理承受能力差,引起患儿种种不良症状。

3.1.2护理工作繁重 护理管理方面儿科护士人员紧张,编制严重缺乏,与正常的床护比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护士都在超负荷中工作。如果值班的人员不足,护士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

3.1.3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审查制度,不核对瓶签药名或不查看完整药名,未将患儿的姓名与床头卡核实清楚,出现给药和输液错误。有些护士甚至不严格执行医嘱,医生在非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未弄明白就去执行。

3.1.4护理记录不完善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资料过于主观,忽略了患儿的个体差异;言语与书写内容部分连续性差,与医生记录不符合,都会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3.1.5护患关系冷漠 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沟通时间,易忽视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时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3]。

3.1.6病房管理差 医院的复杂环境兼人流量大,造成细菌容易滋生,小儿本身免疫功能较差,疾病抵抗力低下,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3.1.7预防措施不完善 跌倒、坠床、烫伤、摔伤、碰伤、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头皮刮伤、误吸误吞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安全。

3.2对以上影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的分析应采取响应的防范规范,如下。

3.2.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爱心、责任心[4]。

3.2.2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提高待遇,增加编制,稳定护理团队,合理安排班次与休息时间,定期院内组织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

3.2.3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向家长详细介绍一些特殊操作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切忌自行处理,应与护士医生沟通,避免事故发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3.2.4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 对跌倒状况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在病房内粘贴防跌倒坠床卡通警示图;对由于床栏杆没有拉起造成的坠床、摔伤、碰伤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随手拉好床栏杆,为病床改装加密床档,且儿童床栏杆一律用圆形,不用直钩、直角的,窗外安装儿童安全护栏;对于烫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洗手池热水设定温度50℃以下;护理人员对由于输液架固定不牢而引起的输液架坠落、输液管扯脱等状况,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应检查输液架,避免用力拉输液钩和输液管;因新生儿吃奶后,不当引起的误吸误吞状况,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喂奶后抬高床头,防止溢奶;因患儿哭闹、备皮刀未放在合适的位置而造成患儿头皮刮伤的状况,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让患儿家属了解医院环境的特殊性,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其抵抗力,不要带着孩子在医院闲逛,同时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

作为护理人员,儿科病房由于收治对象年龄较小,均为幼儿,大部分患儿面对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及护理服务时会存在哭闹表现、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会加重患儿不配合情况,而患儿年龄较小,无自我照顾能力,需依赖家属及护士提供疾病治疗及日常生活照料工作。而针对儿科患儿提供护理及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主要与护患沟通不到位、护士日常工作量较大、导致细节护理工作疏忽、用药核对方面、病房管理制度等方面有关,而本次研究中针对此些危险因素制定全面预防措施,包括护士在幼儿入院时及时通过适当措施减轻幼儿不适感,如为其提供图画书、玩具、糖果等,取得家属信任,积极就患儿病情加以沟通;科室应积极制定相关风险预防工作流程,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护理操作质量,强调三查八对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用药失误,科室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排班制度,保证得到合理休息,缓解医护人员职业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且护士平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忧患意识,注意分析护理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5]。

参考文献:

[1]曾芬.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北医药,2013,35(12):1915-1916.

[2]许新连.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7-1868.

[3]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5025-5025.

[4]王盛枝.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浅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8):78-79.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3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结果 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从而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护理工作;防范对策;服务态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49-03

儿科的患者均是儿童,由于其年龄原因,无法准确的描述自身病情,且病情变化较快,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更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当前,儿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改善措施,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确保儿科护理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治疗与护理满意度,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儿科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

1.2 护理措施

1.2.1 第一护理阶段组 第一护理阶段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从医嘱给予相关处理[1]。

1.2.2 第二护理阶段组 第二护理阶段组在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所有合理要求,并且以温和态度为其解答疾病相关疑惑,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3]。

1.3 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4-5]。

2 结果

在第一护理阶段中由于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其次则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欠缺,责任感不强,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第二护理阶段组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有所降低,与第一护理阶段组进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日渐激烈的发展趋势,患者对于自身就医权利的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这便是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考量一个科室质量工作的优劣与否,最为关键的参考数据便是该科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这也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6-7]。通过翻阅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得知,近年来医院儿科的护患纠纷事件越来越多,例如说患儿滑到、坠床、烫伤,甚至是窒息等事件在临床中屡见不鲜,而护理则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义务[8-9]。儿科与其他科室略有不同,患者的年龄与疾病均具有特殊性,这便导致该科室的工作性质是具有高风险性的[10-11]。所以,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2-13]。针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因素应当制定规范、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缓和医患关系。经该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得知,国家在为护理人员给予丰厚福利待遇的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改变服务态度,强化业务能力,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儿科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的临床护理,其年龄具有特殊性,所以抵触情绪也要强于其他科室的患者[14-15]。在这种背景环境下,人性化护理服务更能发挥其作用,减少其心理负担,增强其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参与一些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水平的相关培训,只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才能够取得患者及其家长的信任,改善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通常来说,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含众多方面,如若将其总结分析,医院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其一,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相关文书的书写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分析,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其二,增强法律观念意识。护理人员应当完全做到知法律、懂法律、会用法律。以此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其三,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操作相关技能,这些都是在患者危急时刻能够抢救生命的关键手段;其四,加强护理人员的礼仪态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若护理人员出现任何失误都应当主动对患者辨识歉意,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以此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经该组实验研究可知,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问题均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基于此探讨出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问题是直觉决定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更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几率更大,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从而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Wang Jiao. Pediatric nursing error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J]. nursing,2011,12(9):3363-3364.

[2] Shizhen Jing, Cui Jinmei, Zhao Xinge. The pediatric nursing security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J].Journal of nursing,2010,16(14):109-110. [3] 黄蔚,周青,陈艳碧,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7):74-76.

[4] di Jianqin, Wang Hongying.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dispute reason to study[J].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2012,5(1):141-142.

[5] 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护士,2011,17(3):88-89.

[6] Zhang Jun. The nursing dispute r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ediatric [J].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1,24(6):1043-1044.

[7] 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5-1996.

[8] 冯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9):230-231.

[9] Zhang Xiuping, Zhang Maoyun.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pediatric nursing security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nursing,2011,32(11): 113-114.

[10] 张伟勤.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8-50.

[11] Lv Aihui, of nurse patient dispute reas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primary medical forum,2006,10(4):375.

[12] 唐良春,王华珍,梁兰萍,等.116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3,3(9):634.

[13]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14] Li Yanlin, Zheng Yanmei, Leng Lihua, et al.The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dispute prevention of [J].in contemporary medicine (Academic Edition), 2009,12 (3):123-124.

[15] Bai Cuiyun, Xiao Fengy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successful analysis of[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06,11(10):45-46.

(收稿日期:2014-08-16)

影响因子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4

【关键词】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 前言

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医护工作者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者功能上的障碍、损失、缺陷或死亡。护理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查找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不安全因素制定管理对策,从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管理。此外,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采取有效地管理对策,以期取得好的管理效果。

2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 护理人员因素:护士是一个多角色、多元化的存在,其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标准、特定的职业内容,重复性的夜班、长期繁重的工作以及由于科室设置不合理引起的超负荷运作等因素,使得一些护士身心疲惫,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情绪,迫切希望调离护理工作。因此存在:1)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护士患者的知情权,对于因未履行义务导致的严重性后果认识性不够,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2)基础护理不到位,主管护士对于自己辖区内患者的姓名、床号、护理、诊断、治疗、饮食、心理等的掌握程度不够。晨间护理不彻底、床下有杂物、床头柜物品摆放不齐整、不能及时更换有污迹的被服,巡视病房不及时,对于一级、特级护理没能按要求进行,查房无记录,一些诸如坠床、跌倒、压疮等护理不仔细的问题都会诱发重大护理安全隐患。3)服务态度差,服务意识不足,与患者缺少有效地沟通方式,对患者解释不够耐心。4)专业知识理论薄弱,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开发与引入,有些护理人员对新设备不够了解,又不注重学习,因而使用不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尤其是一些新上岗的护理人员,他们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够、操作规范度不够、缺乏协作能力,在遇到紧急问题时容易忙而无序。

2.2 质量监管因素:质量管理体制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都会引起护理不安全。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未落实到位、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管理者缺乏预见性。

2.3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的设施布局等都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比如:医院地面过滑导致患者跌倒;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引起的故障;医院床位户档不利造成坠件;药品监管不严格导致的药名、药效等失误等等。因为医院射线防护措施不当或者消毒隔离不严格引起的环境污染。因为盗窃、失火、犯罪活动等引发的病区治安环境不良。危险品管理不到位,比如毒、麻、氧气等管理不善。

2.4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有: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医院的期望过高,担心收费高,拒绝常规治疗,无视医院的规章制度,擅离病房等。

3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医院应高度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对医护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教育,使得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的观念根植于他们的理念中,引导他们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依法从业、恪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技术操作流程,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先进的护理技术,了解前沿护理知识。结合护士的绩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他们的表现予以激励,促进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增强,改善护理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健全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制:健全并完善现有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实施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针对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科室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学习,规范其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工作重在落实,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监控力度,最大程度上提高薄弱环节的护理力度。管理人员应当针对实际护理工作,多观察、勤思考、早发现,从而尽早采取防范措施。

3.3 完善医院环境: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各种医疗器材都要备齐、做到药品齐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毒麻药品上锁、加强水电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盗、防可疑人员进入,设立贵重物品登记本,确保住院环境安全。

3.4 增强护患沟通:患者往往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及相关的检查、治疗、住院费用等,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细化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应当尽到告知义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建立有效地沟通渠道促进护患沟通。对于特殊检查以及手术的患者,应当告知其检查治疗目的、方法、手术时间、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当耐心回答,同时做好指导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姜春娥.实施护理安全隐患评估,促进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1).

[2]黄静波,沈丹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3).

[3]肖华珍.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6).

[4]李宗美,王春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5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安全隐患

门诊预检分诊,指的是患者入院时向护理人员主诉自身症状,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只因患者依据就诊次序、分配专科就诊的一项技术过程[1]。预检分诊为急诊护理第一关,对于急诊工作医疗护理有极大影响,在急诊科运作、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抽取医院两个时间段的门诊出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门诊出诊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为16~84岁,平均年龄为(42.56±9.33)岁;抽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门诊出诊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为17~84岁,平均年龄为(42.52±8.91)岁。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等资料上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就诊时尚未应用防范对策,观察组就诊时已经开展了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护士长强化对护理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与规章制度,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②选取护龄超过3年的护理人员执行分诊任务;③增强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对于病患的急救意识,听到警笛声需立即备好运输工具,并维持接诊室秩序;④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做到“先抢救、后挂号”原则,快速将患者护送至抢救室,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展开紧急救护;⑤遵循“见患者,才挂号”原则,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给予优先分类处理;⑥增强分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组织培训,提升其分诊准确率;⑦分诊时,若患者病症复杂,有跨学科病症,无法确定科别,则应将病情最重科室作为首诊科室,同时严格依据首诊执行护理工作,并密切配合其他相关科室;⑧护理人员对患者作出初步评价后,还需依据其病情类型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同时,对患者实际情况冲洗给予评价、分类和变更就诊顺序等,排除潜在隐患;⑨分诊护理人员在分诊时需快速评估患者症状,具有果断判断力和协调指挥能力,面临突发事件有处理问题能力。对患者实施分诊指导时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和细心;⑩分诊护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交流能力,掌握语言艺术和语言效果,沟通时助于语气亲切、态度和蔼。

1.3观察指标

自拟预检分诊调查问卷,评估两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通过均数 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析,而P

2. 结果

观察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50%,对照组门诊导医护理人员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86.6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可知,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分诊护理人员尚未见到患者就挂号,未评估患者实际情况,耽误了患者治疗[2];(2)分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诊时,出现漏分、误分情况,接诊时未仔细检查患者、详细询问其病史等,导致分诊失误[3];(3)个别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救护车警笛声传来后未给予足够重视,引发护患纠纷;(4)患者挂号时,护理人员进行电脑录入时出错[4];(5)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态度欠佳,引发患者、家属不满;(6)护理人员短时间内的分诊任务过于繁重,致使诊断室拥挤;(7)部分患者提出的疑问未能予以详细解答;(8)护理人员没有及时消除患者不满情绪,引发医患纠纷[5];(9)接诊室管理较混乱,来往人员多;(10)急诊护理人员搬运患者的方式和所使用运输工具错误。通过研究上述安全隐患原因,本组研究实施相应防范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中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措施,可提高分诊准确率,从而避免患者由于预检分诊不准确而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胡菲,张玉侠,张佳燕,等. 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指标的建立与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50(6):704―708.

[2] 梁静云,陈远华. 综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中护患沟通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探讨[J]. 中国临床护理. 2015,7(1):79―81.

[3] 石永瑛,陈梅.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J]. 医学信息. 2015,28(4):172―173.

[4] 徐香碧 . 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24(7):4136―4137.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6

对8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研究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1.1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在该组病例中,精神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类型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外出潜逃、例割腕、坠床、噎食等,其中,外出潜逃36例,占45.0%;冲动杀人18例,占22.5%;自伤自杀10例,占12.5%;跌倒9例,占11.25%;坠床3例,占3.8%;割腕2例,占2.5%;噎食2例,占2.5%。

3讨论

3.1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类型及发生原因分析和普通病区患者相比

精神科患者比较特殊,不仅病情复杂,且多数丧失自制力,具体表现为认知功能异常、行为及思维异常、情感紊乱等,因此极易出现各种护理安全隐患。该研究结果显示,12.5%的患者发生自伤自杀现象,22.5%的患者发生冲动杀人现象,45.0%的患者发生外出潜逃现象,2.5%的患者发生割腕现象,3.8%的患者发生坠床现象,2.5%的患者发生噎食现象,11.25%的患者发生跌倒现象。其中,外出潜逃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精神科患者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护理安全隐患,笔者认为与以下几点有直接关联,具体:①通常精神病患者病状复杂,在护理活动的开展中,随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件。加之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预见能力较弱,无法做到周密的处理,极易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该组的病例中,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对其实施了约束性保护,某夜晚该患者谎称如厕,而临床护士并未给予严密的监管,结果导致患者自杀,抢救无效死亡。②由于患者多,且环境空间小,护士未做好分级护理工作,将未约束病人与约束病人安排到同一个病房内,结果导致患者间发生矛盾,并出现互相殴打、人身伤害等安全事件。③由于受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多有妄想、悲观消极及抑郁等表现,因此而出现割腕、自缢等自杀行为。④在护送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因护送护士缺乏警惕性或护送人力不足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在病人沐浴、进食、入厕时,因看护不力而诱发的意外事件;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因病人寻隙潜逃或借故掉队而诱发的意外事件;在临床治疗中,因责任意识不强而造成的意外事件;因过分依赖患者家属,而掉以轻心、忽视监护,从而导致病人潜逃、伤害他人等意外事件。

3.2针对风险原因,落实风险管理对策

3.2.1规范操作,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在临床中,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安全事件,和护士操作不规范密切相关。部分护士工作懈怠、简化程序,最终导致患者在某一个疏漏的环节中发生意外,如自伤自杀等。因此,在护理工作的开展中,要做到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不可随意、懈怠或简化手续,加强对患者的监测,时刻留意患者的动态,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意外事件的发生。

3.2.2时刻保持警惕性,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责任的工作。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而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能够在医院中安全、顺利的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多反思护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时刻保持警惕性,以防患者出现伤害他人等侵犯他人权益的意外事件。

3.2.3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降低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与患者疾病康复息息相关,同时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面对精神病患者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做好分级护理工作,不要将未约束病人与约束病人安排到同一个病房内,以避免互相殴打、人身伤害等安全事件的发生。②精神病患者多有妄想、悲观消极及抑郁等表现,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当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对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意识功能、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得到改善,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护理风险;③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对存在潜逃、自伤自杀及伤害他人等倾向的患者要加强防范;④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仔细观察每一位患者的动态,增强风险意识,争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积极进行处理;⑤对于有潜在风险的患者,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使家属知情,从而积极配合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以杜绝安全隐患。⑥在面对患者时,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与爱心,做到“五声”,即关怀声、问候声、服务不周有道歉声及为患者办事有回声、患者出院时有送别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不仅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也间接地降低了护理风险。

3.2.4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患者人身安全

护理安全不仅是风险管理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构成医院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陪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及保护制度等均属于护理安全的范畴。为了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具体为:①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风险处理及防范预案,同时对院内各科室进行风险规避及处理策略教育,以使护士在面对应急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②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严禁患者及家属等任何人员将危险物品带入精神科病区,每日定时定点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可疑情况,当仔细检查,并加强风险防范力度。③医院当制订风险管理质量标准,并使相关管理人员根据标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可1周1次,也可结合本院情况确定具体检查时间及次数,如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当做到积极应对、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杜绝安全隐患。④在患者沐浴、进食或对患者实施辅助检查、组织外出活动时,当加强看护、护送力量,以防发生自杀、伤害他人及外出潜逃等安全事件。⑤加强对护理核心制度、下班前巡视及夜查房制度、国家节假日弹性排班、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力度。⑥对于新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及陪护人员,当给予安全告知,并严格实施入院安全检查,使其了解院内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配合安全管理。⑦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以防患者随意触摸,而引发安全事件,同时还要完善对患者及家属等人员的外出请假登记表,做到处处抓安全。

4总结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较多,为了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当加强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严格质量控制,提升护士的风险预见能力及防范能力。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7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法律或规章制度不允许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缺陷、损伤甚至死亡状况。护理安全管理同时也是保证患者真理安全的重要方式,门诊是医院中基础的部门,负责患者的诊疗工作,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也是影响护理门诊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院方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

1 门诊安全隐患原因

1.1患者原因 门诊患者人数较多,患者流动量较大,且患者疾病种类不同、病情复杂、病情发展难以预测,又容易出现看诊高峰期,患者候诊时间较长,容易情绪焦躁,引发纠纷,且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并不了解,在描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导致误诊,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1]。

1.2护理人员因素 门诊护理人员非常稀缺,护理工作量非常大,且工作内容相对繁杂,因此很容易忽略细节。多数门诊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的第一个专业人员,因此,患者对其的期许也会更高,但由于部分门诊护理人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很难达到患者的期许,容易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纠纷发生率[2-3]。门诊护理人员主要涉及领域为日常护理,对专业护理的了解非常少,容易出现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综合能力低下的现象。其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也非常慢,在执行新的医疗技术是很难达到标准。多数年轻的门诊护士工作内容主要为带领患者办理各种手续、协助患者取药、带领患者治疗等。其非常缺乏临床经验、各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也不牢固,无法满足患者的咨询需求[4-6]。且年轻的护理人员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缺乏处理经验,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若其责任心低下,不能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则容易导致风险发生。尤其是输液室,输液室是最容易发生风险的部门[7]。部分护理人员在给药时未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也未对药物的有效期进行查看,输液过程中未进行巡查,导致患者发生输液风险,影响患者诊疗。

1.3门诊环境、看诊流程因素 医院门诊通常分为诊室、检查室、输液室、药房、治疗室几个部分。若不同部门之间的布局不合理,也会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部分门诊多存在临时诊室、临时候诊室,各种设施更新不及时、地面未更换为防滑地面等等,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8-10]。患者在看诊后还需要进行检查、输液等治疗,家属、患者需要来回跑动,很容易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若处于高峰期,容易出现拥挤,给患者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4门诊质量控制管理因素 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分管不同的区域,其护理内容和特点、重点也不相同,因此质量检查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质量监控管理过于呆板,制度较为陈旧,缺乏针对性。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门诊护理安全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核心,若管理制度陈旧、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质量不达标。此外,护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够有效的发现安全隐患,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1.5药物管理因素 门诊药房、输液室、治疗室都涉及到药物管理相关内容。若药物摆放混乱、药物标识不清,则容易导致误用药物。对于特殊的药物若未按照规定条件保存则容易导致药物变质,增加患者用药风险。输液室中患者量大,药物使用量也非常大,若患者药物不慎混淆注射,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用药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6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当前,护理管理者多选拔自临床护理人员,虽然管理者本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好的护理技术,但缺少安全管理系统性的理念。每一名门诊护理人员都要系统性学习安全管理知识,并学会运用安全管理方法规避临床安全隐患。但现实情况是,护理人员大多缺少这些专业学习。

2 护理安全管理

2.1安全教育培训 事实上,门诊护理工作十分繁杂,培训工作受到了忽视,因而日常培训较少,尤其是安全教育专项培训尚在起步阶段,急需尽快组织相关培训工作。为此,院方要按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教育知识,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其自主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让其意识到安全管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11-12]。院方也要按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了解培训结果,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并要重新进行学习、考核。医院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先进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知识,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从而提升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2.2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导医在门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要引领患者就诊、治疗,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因此,导医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能够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3]。院方要按时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让其能够对患者的咨询、疑问进行解答,并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各种突发状况。对于新到岗的导医,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进行礼仪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外,要注意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更好的安全管理环境,进而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全面防控各项安全隐患。

2.3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门诊部也要成立质控小组,对门诊的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中心,挑选护理骨干为成员,共同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护士长每日都要对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并要对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操作、劳动纪律等情况进行核查[14-15]。质控小组成员每个月要根据门诊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项考核项目进行评估,并要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解决措施,同时要复查整改后的效果。此外,应鼓励护理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难点或疑问点,并将这些问题体现在护理干预措施制定中。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并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和研究护理质量提高的新方法。

2.4用药安全管理 涉及到药品管理的部门要加强药品管理,特殊药物要特殊管理,并要按照要求进行存放,防止药物混淆、变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反应进行观察,做好药品核实、等级工作,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药物配伍禁忌表应在配药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并及时更新配伍禁忌药物,更换图片。运用醒目标识提醒护理人员主要“三查三对”,规范书写标注配置时间,注意输液要求。同时积极学习上级卫生部门关于门诊药物使用文件,学习最新要求,并迅速落实到临床工作中[15]。

2.5环境布局管理 门诊由于患者量大,患者流动性较大、病情复杂,因此要做好环境管理。护理人员要减少门诊大厅中的障碍物,同时保持大厅内空气清新,按时进行消毒,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16]。此外,应用充分运用标识牌规避安全隐患。在患者输注药物时,为其调整好滴速,然后放置“禁止自行调整滴速”警示牌,提醒患者不要自行活动调节钮[17]。可运用引导标识,标明病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并用箭头形标识作指引。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应放置温馨提示语标识,使患者自觉规避不良行为,维护门诊就医环境[18]。

2.6优化看诊流程 门诊可根据院内布局调整挂号点顺序,设立不同科室的挂号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疾病类型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挂号,将以往集中挂号的方式转为分散挂号[19]。此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挂号困难状况发生,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分开挂号也能够缩短患者挂号等候时间,提升看诊效率。此外,院方也可以成立预约挂号窗口,患者可以在网上或电话上进行预约挂号,预约后可在专门的窗口凭借预约码、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取挂号单。此种方式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方便了患者的看诊,也大大缓解了患者就诊高峰期的压力[20]。

3 结论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安全,院方要根据医院门诊实际状况寻找安全隐患,并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就诊安全。在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也要对改进措施的实施度、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并要寻找薄弱环节,将安全隐患逐一消灭。此外,作为门诊科室,应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发展自己的特色业务,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淑秀.社区门诊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7):132-133.

[2]古建燕.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安全管理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0):884-887.

[3]刘霞,姜青春,王青.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应用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252-253.

[4]吕春玲.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39-640.

[5]白小芹,荆秋芳,段文瑜.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333-1334.

[6]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6)55-56.

[7]康秀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7-8.

[8]王玉婷.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68-69.

[9]陈廷,刘燕芳,杨斗.零缺陷管理理论在门诊注射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3,30(19):58-59.

[10]张潭月,徐丹红.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3,22(2):68-69.

[11]王玉婷.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68-69.

[12]杨雪侠,胡晓平,张宁.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个隐患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3):108-109.

[13]白小芹,荆秋芳,段文瑜.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333-1334.

[14]陈廷,刘燕芳,杨斗.零缺陷管理理论在门诊注射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2,30(19):58-59.

[15]徐玉云,黄燕梅.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手术室护理小良事件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76-77.

[16]王玉秀.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5(04):37-38.

[17]林惠华.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与重点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5)394-395.

[18]李艳锦,谢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7):325-326.

[19]姜蓉,刘莉,刘碧芬.保障妇产科门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与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2,12(06):61-63.

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篇8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对我院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责任心不强,操作查对不严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反应及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出现的差错反应能力差,不能快速进行处理及报告,最终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是引起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出现在各个环节,如配药、注射、加液操作前后等。

1.2服务态度较差,沟通技巧缺乏

护理人员缺乏“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较差,语气冷漠、生硬,不能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解决问题,患者或家属输液前因排队等待,做各项检查,终点站到输液室,心中不满极易爆发,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方法欠佳,说话方式、方法不恰当极易导致争吵、冲突的发生。

1.3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

当前患者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随着《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输液卡有执行时间漏填,更换液体时间漏填,输液时间与输液滴速不符,迹潦草无法辨认等现象。

1.4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精湛,对于难度稍大的静脉不能做到一次成功,,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患者不满及投诉。

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的方式采用主动式提问,即让患者或家属自己说出姓名,效果比护士说出来好,避免了病人未听清或以为是自己的姓名就答应而发生输错药的情况发生。同时门诊病人无床号,在就诊的患者中,同名同姓的患者常有发生,护士在配药、注射、加药的各个环节中,除了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姓别、年龄等。

2.2规范各班职责,

2.2.1 我科在原来的岗位上曾设一个接药班,病人到输液室后,有一名接药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查看费用、抗生素的阴阳性标记,向患者做好宣教:共有几天药,一天有几组。核对无误后交给配药护士。

2.2.2 配药护士再次核对、签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及配伍禁忌将药配置好。

2.2.3 注射护士在注射前后分别进行核对,并注明穿刺时间及签名。

2.2.4 大厅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查看是否有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是否渗漏、输液滴速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决患者所需,对出现的问题妥善进行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护士长。

2.3 规范输液卡 要求字迹清晰,我院重新设计了输液卡的样式,较原来书写直观,项目有药名、剂量、时间、姓名及天数。并要求护士拔针签字。

2.4 健康教育 输液大厅设立教育园地供患者及家属学习,使他们了解输液须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护士对患者所输的药物告知其药理作用,对特殊药物如氨茶碱、甘露醇等输液速度要求及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对疾病康复知识进行告知。

2.5 树立服务观念,强化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服务讲座,灌输“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宗旨,在工作中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接待患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处处为患者着想。开展护理人员穿刺比赛,每季度对病人点名穿刺的护士和满意度高的护士进行奖励。定期组织理论考核,掌握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输液并发症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度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演示,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严格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要点,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与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春、刘庆华、江迁《门诊集中输液室的安全防范于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7期

[2] 童小锋《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护理与康复2005年6期第四卷第3期

上一篇:校本研修目标责任书范文 下一篇: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