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9 10:19:33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1

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实验手段去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实践性教学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在于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工程意识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将实践性教学应用于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既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又强调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肯定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机电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将对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本身就有思想上的抵触,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机电的学生来说,机电比较抽象,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呢?

几乎所有职业学校学生在进校前对所学专业并无了解,因此搞好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近年来学校本专业毕业学生的去向及用人单位对优秀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加以介绍,可通过录像、光盘等资料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树立信心;2)有条件时,邀请已毕业且小有成就的毕业生为新入学的学弟、学妹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以及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现身说法,可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3)在学校教学中做一些实验,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灵活化,如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这种教学以培养兴趣为目的,改变了以往先讲理论后做实验的传统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

2 教学方法灵活,加强感性

教学

专业教学中,应使得课堂教学、电子教学、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电子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在一些课程中效果尤为明显,如电机学、电子技术、企业供电、电力拖动线路及控制等,通过电子投影的演示,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系统、直观地将电动机、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供电系统组成、用途、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同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等一一展示出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讲述各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安排到实习工厂、生产一线参与生产过程,掌握各种电器设备、工具、仪表的原理及使用,在教师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电机的修理、高压开关柜的检修与维护、各种电气设备的接线安装、机械零件的加工等,使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识图能力得到增强,对所学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 注重技能培养,与生产岗

位无缝对接

近年来,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看,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上述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毕业生同时取得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为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用的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3.1 理论教学要结合技能考核,有所侧重

专业教师利用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和指导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逐步掌握技能考试要求及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各工种所需理论知识和实操考核必考内容。

3.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机电专业学生在完成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推动等课程的学习时,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校内充分利用学校实验中心的电工、电子、电力推动、钳工等实验室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训,并对实训内容进行评分和考核,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线路扳的安装、仪器仪表的使用及测试、控制线路的接线等,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同时可以安排机电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参加专业性生产实习。通过工人师傅的指导及学生的跟班劳动,系统了解企业工艺流程,掌握电气设备的操作、维修、安装、测试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技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3.3 校企联合促进毕业生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实训基地,依靠企业的设备设施,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现场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方面的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强化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教学之中,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实践性教学的发展。

学校还可以通过走访各用人单位,详细了解当前各岗位的设备情况、技术要求,结合实际,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实用性强、能使学生尽快适合岗位需要的实训教材或培训教材,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充分发挥校企教学资源的互补,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真正做到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将来社会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了生存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也贯彻了“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方针。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在一些技工学校得以实施,得以发展,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发挥潜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国买.构建机械专业实验教学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13-15,19.

[2]丁晓昌.切实加强高校实验教学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1-2,17.

[3]余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J].职业技术教育,2001(31):10-13.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与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8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与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为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行观念的更新、做好组织结构优化,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需要,更是落实党的十明确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

实践教学概念可概括为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凭借一定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掌握本专业相应的岗位技能,同时获得一定的职业素质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日常实验、校内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基础性、渐进性、复杂性等特征。国外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最早可追溯手工业时代,20世纪70年代,发达工业经济时代进一步繁荣普及,在90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最近二十年,大体经历了恢复起步、迅速发展、完善繁荣三个阶段。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特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大,专项资金投入多,中职实训基地比例逐年增加;实训基地覆盖面广,与地区经济发展,紧缺型人才培养相适应;激发了各地建设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中职学校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实训条件显著改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中职学校布局和R瞪柚貌缓侠硐窒笠廊淮嬖冢实践教学条件仍较差,实践教学演变成社会打工,对实践教学的认知不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广泛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制约提高质量的瓶颈,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等。

二、国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有益启示

国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做法和国内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英国政府对传统学徒制加以改革,建立“现代学徒制”,用来培养青少年的技能,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帮助他们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美国于1994年颁发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校――工作多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日本政府为了适应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办学层次,举办中职职业补习教育满足公民对职业教育的多种需求,突出“合作教育”特色,高中与产业界的合作,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问题,也解决了企业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TAFE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色。它由澳大利亚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提供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它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技校、中专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体。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一方面以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又以学生的身份在非全日制职业学校中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工读交替的学习培训制度。新加坡采用“教学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工厂按学校模式建,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加拿大采用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搞Co-op教育,也称为“带薪实习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

国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目前我国在提升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方面,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半工半读”、“订单培养”、“教学工厂”、“厂内基地”、“学年分段”等实践教学模式。

三、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策略

1.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改善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它是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二是内部环境,包括营造倡导实践教学环境,创建实践教学文化等。

首先在外部环境上,政府要发挥引导功能和推动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动力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多渠道形成合力的转变,建政校企多元联动机制,营造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良好氛围。政府层面要推动配套制度改革,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为教师实践“自觉化”提供原动力,依托合作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建立奖惩激励,为实践“常态化”提供保障。

其次在内部环境上,中职教育要凝聚共识,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促进教研互动,提供保障科学评价,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水平从显性增长转向内在提升,积极行动,形成创新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巨大合力,推进中职实践教学水平在提升动力、提升模式、提升状态等方面实现全新的跨越。

2.我国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要立足于服务经济的理念,解放思想,摒弃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教学方法,开拓实践教学的新思路。继续推广实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模式,解决用人单位与中职学校学校育人“两张皮”现象。积极主动推进中职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同感。坚持立德树人,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3.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应遵从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

4.要支持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引导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中职学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牵头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多元投资共建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我国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还受到诸如科技水平、社会环境、突发事件等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这需要进一步去深入研究。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将解决中职教育教学转型升级支撑问题,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科学发展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探讨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华,郑晓鸿.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张云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4]户艳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72~73.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3

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对策职业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任务艰巨,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技能加以灵活运用,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创新、总结完善。把实践教学融入职业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还可以使学生与市场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美术教育

1.职业美术教育的概念职业美术教育,简言之就是以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一些技能和基本知识,传播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2.职业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它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构建的关系。将现代的美育思想与民族意识相结合,同时汲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并加以发展创新,可以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

1.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指在实际环境中开展教育课程,把教学内容情景化、社会化,学生通过动手,可以更好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是教育的一大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第一,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在目前这个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较强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实践化,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把实践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使教学问题接近实际问题,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让学生找到一种最切合实际的、最优化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在职业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常常给学生布置美术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完成美术项目。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把实践性教学融入职业美术教育,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所以,美术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被固有的教学观念所束缚;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全面培训,让教师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持证上岗。

3.改革实践

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美术人才,实践性教学是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明确实践性教学的主体流程;要规划好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采取适合学生的练习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机制,争取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学校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加强合作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只有合作、实践两大课堂相结合,才能发现问题,优势互补。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对高职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技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不断地融入实践性教学。

结语

今后的职业美术教育应将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制,以确保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之与社会需求同步。美术职业教育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教育科学,2005(4).

[2]任雅聪.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语文学刊,2010(19).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4

【关键词】教师教育共同体;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校外实践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适应这种新情况和新形势,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强调任课老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优秀英语教师的重任,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适应将来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概述

教师教育共同体由关注教育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任课老师组成,在这个共同体内部,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相互学习和借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也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概念。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在共同体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指的是教师队伍当中的一个团体,由关注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组成,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亲密、稳定、志同道合的团体。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和探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当前教育变革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创新形式,体现教师教育改革方向,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二)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内容。教师教育共同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共同体、合作共同体以及实践共同体。共同体的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志趣和价值追求,肩负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他们具备团结合作精神,志同道合,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对遇到的困难也相互帮助,促进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另外,每个教师成员致力于关注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师教育是复杂的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会面临很多问题,每个组员应该认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每个组员会取得相应的进步和提升,彼此相互学习和借鉴,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常用方式为参加进修和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项目研究等,从而更好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推动资源共享,促进相互进步和提高

(三)教师教育共同体对实践教学的启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教育共同体参与课堂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例如,在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各任课老师可以合作开展课堂研究工作,共同承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任务,开展教师队伍进修和科研活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学培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对英语教育教学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这些活动中总结经验,明确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和完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经验,为他们以后从事教学活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教师教育共同体还能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环节,要求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工作,积极参加锻炼,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升。但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教学管理等因素制约,当前实践教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存在被淡化的现象,不仅导致学生动手技能差,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校内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存在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难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例如,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课堂实践活动组织不到位,课时得不到保障,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再加上一些任课老师课堂组织能力欠缺,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升,难以达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践的补充,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它能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常见形式为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训基地不够,学生校外实训的时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加上管理监督不到位,考核评价没有严格落实,导致校外实训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为应对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今后学生从事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校内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在校内采取有效对策,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实践技能,为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弥补传统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注重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例。以提高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需要,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对不同能力培养分别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例如,必要教育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等。知识技能模块包括英语语法、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翻译、跨文化交流等。教学技能模块包括英语教学法、教学技能课程、教案设计、英语演讲等。职业能力包括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等。还可以开设与英语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体育、舞蹈、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学校可以举办英语演讲、口语、口译、诗歌朗诵、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毕业实习采用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方式,教学评价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后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2.合理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工作。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活动的应用,学练并重,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结合起来。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专业实训基础之上,每学期安排1~2周为语言实践教学周,加强语言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3.科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语言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重视课外练习,通过反复训练,将语言知识转变为自身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包括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英语剧社等,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加强英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英语读书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技能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技能的应用过程,加深对语言技能的了解,明确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另外,这些活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训练,促进口语表达技能提高,对学生以后从事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定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实践技能。

1.教育实习。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认真组织教育实习,它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必修环节。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和掌握,熟悉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不仅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课堂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以后从事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初步认识,可以采用听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返校后让学生评课,发现其中的优点,谈谈自己听课的感受,并将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进行对比,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还可以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一次送知识下乡的实践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然后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并撰写调研报告。这种教育实习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能使学生对农村英语教育教学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精神,促进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还可以组织学生每学期到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教学技能。

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当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学校应该严格落实顶岗实习的要求,遵循教学管理规范标准。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很多单位不愿意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过多时间,希望教学能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而这一目标要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应该无缝对接,可采用集中和分散方式进行,并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顶岗实习效果。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比较多,幼儿园、中学、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都可以进行顶岗实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农村和边远地区进行爱心助教活动,这些地区比较落后,英语老师比较少。通过学生实习不仅有利于充实当地的师资队伍,还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他们以后从事英语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四、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保障措施

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外,为推动其得到有效落实,使其更好发挥作用,还应该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从师资、制度、组织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一)师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推动实践教学有效落实和完善,充分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重视师资保障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坚持将实践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实践教学中加强各任课老师的协调与配合,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不断丰富任课老师的经验,提升实践技能,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二)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结合具体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推动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课时、流程等内容,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内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设备保障。严格落实实践教学的各项制度措施,更好发挥其规范和指导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实践工作有效开展的班级和任课老师给予适当奖励,发挥榜样和模范作用,带动其他班级更好开展实践教学,促进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三)组织保障——校企合作并加强考评监督。高职学校应该增进与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展实训基地,为开展实训教学提供充足的场所,让学生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坚持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原则,密切与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依托实训基地,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确保实训课时到位,给每位学生以充足的实训时间,并做好考评监督工作,保证实训效果。注重实训教学的管理和考评工作,建立学校和院系两级考评工作制度,分工负责,完善制度措施,促进考评工作有效开展下去。根据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监督和考评,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监督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实训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保障实训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并提供师资、制度、组织上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从而更好推动实践课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增田,赵庆来.教师教育共同体:内涵、意蕴与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曹阳,高凤兰.“转型期”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J].学术探索,2015(2)

[3]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

[4]贾睿.岗位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5]张媛媛.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14(3)

[6]许瑛.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7]曹阳.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3)

[9]杨莉莉.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 一体化 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其内涵和核心。其中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就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建立适合理论教学体系并具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的具体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可归纳为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大目标,其中技术应用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1.确定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以确保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才市场的要求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单元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其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含职业基本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在训练方法上,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2.确定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需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将课堂学习和实践深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确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推行“双证制度”促进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证制度”的推行关键在于“双证课程”。“双证课程”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结合,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应围绕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需要,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考证内容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目标适应行业部门主要业务岗位的需要和证书考试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要求的有机结合。

二、构建“校内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顶岗实习”三步走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也是突破点,更是难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思路应充分反映教学过程中不断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及社会需求,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平台,在课内外、校内外交替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认知、体验、实操与实习。

1.构建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平台,通过一体化课程将岗位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教学项目,按照“假项目假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改革传统教学由专业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课程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教学项目,按照“假项目假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假”是指“模拟”或者“仿真”,“假项目假做”是指在以实训室为课堂进行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以仿真或者虚拟的工作项目为基础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项目而不是知识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将学生必须、够用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

2.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在校内“教学企业”(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按照“假项目假做、真项目真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的做法在校内建立项目中心,将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项目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教学与企业工作过程的零距离。由于项目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在初步阶段除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操作外,还需引进一些企业已完成的项目通过真项目假做进行教学。随着项目中心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假项目假做逐步被校内真项目真做所取代。

3.构建校外实习平台,通过半年顶岗实习按照“真项目真做”的思维逻辑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

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在相应岗位上从事真实的工作项目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不同阶段中,第一阶段的模拟项目课程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支撑是可进行课堂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训室;第二阶段的真实的企业项目教学是从课堂向岗位迁移的过度环节,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支撑是项目中心;与这两个阶段相联系的下一阶段就是真实岗位上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通过运用和检验专业学习绩效继而走向工作岗位的专业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的基础设施支撑就是按照专业教学要求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不是一个孤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学校前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继续,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要与学校前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吻合。

三、强调以学生职业技能为本位,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在初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强调方法、手段改革的实效性。

1.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按照“项目实施、项目讲解、项目演示、强化巩固”教学逻辑保证课堂学习与业务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通过对岗位日常工作的分析,将相应岗位的业务工作提炼归纳成若干工作项目实现以岗位工作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职业岗位设计教学环境与选择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仿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仲裁者;学生利用真实业务背景,完成各个业务环节,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岗位的职业能力,切实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加突出。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对每一个具体项目,通过“导入工作任务自我设计完成任务,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学学生独立操作练习教师评判和进一步指导”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有效的将教、学、做的密切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高职教育理念得到强化、凸显。

3.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社会实践和课程教学之间、工作与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确保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通过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习知识与完成工作项目的不断交替,但是,在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工学交替不仅仅体现在某一门课程的工作与学习的交替进行上,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体现在三年的学习周期中,多门课程和实习项目的交替。

四、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实行有鲜明职业化特色的全程考核模式

1.以多元化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1)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评价为主,企业同行、学生等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评价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全面考察学生实践情况,以评定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的高低,同时也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纳入考核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更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作出评价。

(2)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确定评价内容时,考虑不同评价主体的特点,分设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内容。由专业任课教师与学生为主体评价一体化项目课程学习环节,由实践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评价生产性实践及顶岗实习环节,评价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项目完成、工作成果与质量、职业素养等内容,多层面反映教学状况,发挥教学评价的定向诊断、反馈激励、发展、管理等功能。

(3)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学习国内外技术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随堂听课外,采取“任务法”,用职业工作过程的任务、要求全面评估学生,将课程或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工作项目,通过试卷、作品、任务(步骤)、过程见证等方式,进行连续多次过程性评价。

2.以职业技能与能力为中心,构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业务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课程要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职业技能与能力为中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

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构建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是确保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学院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

1.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针对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即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实习标准、毕业实习标准。并通过专业自查以及学院教务处、督导室和系部领导的专项检查、学生评教及听课等多种途径对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各位任课教师按各个教学标准严格执行。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设立学院、系部两级机构,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务处代表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实施对实践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完善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体系

为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学院应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度,制定并实施《课堂管理规则》等规章制度,同时,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加薪晋级的依据之一。这些制度和措施从各个角度、层面对教学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

学院成立以教务处牵头的教学质量调控体系和以督导室牵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聘请资深专家作为“专职督导”和院内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教改成果突出的教师为“兼职督导”,根据各督导专业特长,对应负责相关系(部)听课、评教,再结合各系部提供的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结果,在学期末给每位教师写出客观的评语,同本人见面。教务处和系部通过每日的教学秩序,督导及系部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及期末课程考试分析和总结等信息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定清.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6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动手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们对专业知识一点都不懂,就到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对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所讲到的专业术语、设备或构配件名称及作用,学生一无所知,实践教学只是走马观花,一则无法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二则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三则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工民建专业学生的现场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此时学生们只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测量》并没有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当学生去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构件厂进行认识实习时,他们对工程技术人员所讲的混凝土的配料要求、上料顺序及混凝土搅拌过程等内容非常感兴趣,听得也很认真,并不时提出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而对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名称、类型及作用却知之甚少,学生们听起来不但没有兴趣,而且提不出任何问题,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认识实习放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们学习了《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实习效果大大提高。所以,实践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们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指导教师要在实习前给予学生必要的实习指导

学生下厂实习前,实习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实习内容和要求及所去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习指导,让学生知道下厂时主要做什么、怎样做,有哪些注意事项。否则,学生进入实习现场,由于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噪音较大,加之学生多,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讲解使跟在后面的许多学生听不太清楚,从而使实习走马观花,达不到实习目的。比如,建筑系的学生在下厂实习之前,实习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什么,所要参观的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构件组成、特点、连接方法、钢筋配置,等等,进入施工现场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在学生实习之前向学生讲明,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实习,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校必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到2012年底,我院共建立包括现代物流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沙盘演练实验室、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PLC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钳工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及网络中心实验室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共30多个,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不但要有各项管理制度,而且要定期检查、督促,并具体落实。教学的管理应科学化、规范化,要有具体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管理的落实到位。要落实学生实践教学的考勤制度,有奖有罚,建立档案,良好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四、“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许多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幅度较大,学生在企业真实现场中进行实习,较之在学校模拟现场或实验室中进行的实习,在培养生产一线职业能力上,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或设备陈旧而跟不上现代企业步伐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职业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学生还可获得部分资金补助,解决了学生生活费问题,减少了企业雇佣临时工付出的劳务费和培训费,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根据我院的发展需要和各学科的专业需要,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惠互利”这一基本思路,我院共确定了包钢炼铁厂、炼钢厂、无缝厂、焦化厂、机制公司、电修厂、计量处、供电厂、物资供应公司、技术中心、凯捷公司、稀土高科、焦化厂、轨梁厂、建筑研究院等二十多家企业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既为本院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也将我们与企业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地。

五、拓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7

【关键词】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学质量

面对21 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挑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技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因此而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日益发展的21 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在国内的中等医学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另外,由于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每个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当不断发展的社会卫生事业的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医学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不仅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看,现有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缺乏专业结构层次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追求专业化、基础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其动手能力、创造性较差。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加强综合教育并与劳动结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不仅是重视名次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也应朝着综合、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中等医学教育应造就医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医疗保健、预防医学人才和具有全面思维能力的医生。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围绕面对21 世纪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融洽性。再次,应遵循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科间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基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改革基础学科如不断加强优化组合,势必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最后,应增设人文学科和文献检索等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等能力。[ ]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 世纪的人才规格,要求必须确立新形势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新的培养目标则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乏味,只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教师只起知识传导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书籍,自学能力也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等医学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整体优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中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应提倡创造性教学,即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教学,首先,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加深面向过程,即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创造精神,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上,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再次,形象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最后,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素质和水平,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

四、加强毕业后的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以致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毕业后教育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强调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培训目的以及学习基础,设计各种各样的“搭桥”课程,在课程组织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培训者在培训中应针对地区实际,提出切合本地需求的操作,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等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医学教育理论,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关键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便使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篇8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起步晚,所以在教学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平面设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本文从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现状展开分析,总结出教学的必由之路一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平面设计方面的人才。并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并给出自己的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引言

平面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各种形象,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近几年来我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很多行业出现了就业荒,但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没有受大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在新兴专业发展迅猛的背后也一定能看到隐藏的问题市场对于当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需求发展不同步,教育模式僵化,教学内容陈旧,同时因为教育地区差异,教育层次差距,造成了当前平面设计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发展成尴尬的就业荒的趋势,所以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教学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2明确教学目的

开展平面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向社会输送大量精通平面设计的人才,因此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方案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对于教学模式有清晰的定位,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的功能型人才,并且形成提升就业率不仅对于市场,对于学校也有很大的提升。作为当前行业需求的主要来源,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具备很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因为对于薪资的要求较低所以对于各企业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针对这些优势,中等职业学校要雨花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在学生学习的三年内尽量多的掌握知识,熟练地应用实践技能,这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要攻破的重要难题。虽然在平面设计的专业要求需要多方面能力,但是中等职业教育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他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在平面设计方面具体说来就是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设计方面的电脑软件,有一定的文字编排和图像处理以及色彩搭配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创新思维。而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自己也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得不说,专业成绩的好坏与以及本身对于专业的兴趣大小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多动手动脑。学习中不仅要学习技能,还要善于表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大量地欣赏其他的艺术作品,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将学习到的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3理论与实践相集合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的专业性和文化课的基础性上,因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文化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所不同,所以要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平面实际教学应当以实践教学为主,只有将基础知识和当前的实践技能相匹配,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精髓,也能提高学生的电脑水平。平面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对于图形文字的处理和编排,还有色彩的搭配等,应用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书籍、报刊、包装、宣传品或者网页等等。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也是如何设计好产品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制定一些非常大众化的平常设计课题,通过对身边平常的普通事物的观察,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能考察学生对于设计的观察能力,对自己的创新思维也是一种考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电脑作为传达自己设计理念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在教学中,将熟练掌握电脑设计各项技能的教学提到很重要的日程上面来。熟练掌握电脑各种设计软件,是一个平面设计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将学习的基础知识与熟练的电脑操作相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将基础教学与电脑操作双管齐下,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成为设计作品,在通过完成设计作品时又能进一步熟练运用电脑设计软件。所以说,基础知识的教授和电脑操作设计的教学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互不可缺。

4认准培养目标

平面设计作品最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赢得市场的认可,而恰恰相反的是,很多平面设计的学生在做自己的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自己的主观判断过多导致自己的作品并不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对于这种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与相关的公司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找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平面设计为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市场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不仅能锻炼设计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到市场的需求,达到学生能够综合发展的目的。

5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作为实用性的专业,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要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平面设计的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这样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杨帆 单位: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婷璐.论平面设计融入个性化设计的必要性[D].青岛大学,2011.

[2]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设计,2010.

[3]藏燕.平面设计教育新思路的探求[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

上一篇:城市危房改造范文 下一篇:航空安全发展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