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4-04-08 16:07:38

思政教学改革

思政教学改革篇1

>>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优化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 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然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想的研究 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学改革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中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阮晓芳.高校教学管理网络化的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154.

[3]郭福春,张国民.从教育信息生态视角审视高职院校课程的网络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2(7):88-91.

[4]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43.

[5]赵燕.高校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5):114.

思政教学改革篇2

一、实践新课程的几点心得

(一)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

政治新教材换成图文并茂的彩色新装,并且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知识。教师可以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有选择地利用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政治生活更是从学生可感、可知的社会实际出发,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以生活为主线来讲授新知识,使政治教材不再远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板着脸孔说教的、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材变了,授课的老师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深挖掘、细加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新教材只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工具,教师可以大胆地进行取舍或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经典而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倡“用教材教”,并不是否定“教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品位教材中落实“双基”目标。因此,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能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应当全面体会“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

适应新课改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肩负的重任。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载体作用。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政治教科书,才能积极主动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2.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改革,不管是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还是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都是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根本变革。新教材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边的案例出发,所以,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在这一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变成主动探究的“研究员”和“知识的探索者”。在实践中,我们要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在评价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做到三点。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其次,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最后,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通教材的前后联系,打通教材与热点问题的联系。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科素养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与时俱进,讲授好新教材。

(1)辩证涉猎名人、圣贤的书籍

政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必须拓宽文化视野,除专业书籍外,还应该广泛涉猎我国历代优秀的文化典籍,尤其是那些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力作。比如《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墨子》等。在对经典书籍的反复阅读和揣摩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2)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韩愈说:“术业有专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收整个光的海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一定要专,同时必须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科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3)广泛阅读本学科的经典巨著

要想教好本学科,教师还必须广泛阅读本学科的经典巨著。比如必读的经济学名著有《资本论》《经济学》《国富论》《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概论》等。如果政治教师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上述书籍,对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肯定大有裨益。提升心灵品味,促进人格完善,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是教育的真谛和道德境界的升华。

2.教师要加强理论教学,提升政治学科价值

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形式冲淡内容、阐述理论观点不到位的现象。加强理论教学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合理界定和安排概念教学;第二,找准理论逻辑基点;第三,分清理论层次;第四,把握理论内在联系;第五,突出理论的实质与核心。

二、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大问题与困惑

1.新课程与高考之间的问题

高考如果还是旧体制,新课改的本意就可能落空。高考能力、知识目标、内容呈现形式、命题要求、编写思路等方面与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新课程与教学评价之间的问题

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许多学校的教学评价没有改,仍然把高考上线率作为考核和奖励教师的标准。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教师只能是占课时、抢时间、争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则加班加点,高一就开始为高三准备,成了旧教学评价机制下的“苦行僧”。旧的教学评价不变,新课改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新课程与新教材之间的问题

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所以教材也进行了新的修订和编写。新教材虽然贯彻了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在呈现方式、版面设计、内容等方面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但新教材有很多内容仍然沿用了旧教材。政治生活尽管淡化了政治学的痕迹,避免了政治观点的概念化、抽象化,但仍然不能完全摆脱政治学科的痕迹。学生对于政治制度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教师只能找相关资料说明政治现象,但很难找资料讲授制度本身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不免陷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老路上去。

4.新课程与普及高中目标之间的问题

高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由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高中学生的入学率也不同。随着很多学习水平、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入高中,在使用新教材上也出现了难度,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有些学生可以做得很好,而有一部分学生却做得不好。

5.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对应的问题

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知识的内在联系被压缩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加,影响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6.教育要求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之间的问题

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评价就必须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那么,指导学生如何尽快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学生修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做到公正、客观呢?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拿出一套既符合政治学科实际,又方便教师操作的评价方法。

教,然后知难。高中新课改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摸索、研究、论证,实际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思考、反思,不断超越自己和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思政教学改革篇3

(一)信息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

无论多媒体的采用,互动引导等教学方式的引入,都改变不了集中教学的实质模式。该模式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模式,表现为省时、集中、说教、信息传递及时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学生兴趣度降低、课堂出勤率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暂时表现出落后于现代普通信息传递的特点。现代的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颇多,课堂集中传递信息的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虽然课堂教学改革持续进行了很多年,但一直无法脱离最基本的说教形式,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了部分负面的印象。

(二)互动示范为主的实践教育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互动活动中。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承担者,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任务。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形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上而下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布置下来的)学生被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实践中,活动目标和理念大多是事先设计的,其实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延伸,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的说教。在这个方面,学生是被动参与的,仍是属于被教育的地位。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或个体自由进行的其他活动,虽是自发,但仍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这部分活动中,学生接受信息及获得感知的形式错综复杂,更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原有的以引导控制为主的思想教育效果明显下降。

(三)现有教育教学形式的不足

上述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是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体模式。虽然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教学形式落后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形式。现代科技引发的信息传递工具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中所用,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逐渐为学生所反感,亟需改革。

2.教育教学形式忽略学生的自我感受。现代化背景下,效率与消费成为两大主题,当代大学生亦无法脱离此范围。而现有的教育教学形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学生的时间消费感受上,都无法给学生带来满意的答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需求。

3.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有待改变。仅靠教材、资料及少量的传媒信息,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艺术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应该在高校普遍推进。

二、当前大学生受教形式的变化

在传媒信息形式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中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并有效利用从而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传递工具的多元化

目前,网络信息、虚拟互动等填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诸如微信、微博、各类虚拟社区交往形式已经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信息传递工具表现出无预期性、传播迅速等基本特征,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努力发展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把此类网站、工具等视为传达各类基本通知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该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传递工具。

(二)价值观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冲击,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做人、做事时偶尔偏离了正常的价值观念。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多元,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认知方式。因而所谓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不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为人处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宏观的方向或核心的价值观念仍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学生具体的或微观的行为偏差去判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是错误的。

(三)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如何确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面临挑战,而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尚未形成,如何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认为,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改革形式的同时,也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为原则,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特征逐渐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个人的生活实际,关注个人的未来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地位,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进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改革趋势

结合上述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仅就多元化的改革趋势作出探讨。

(一)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递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方式、内容等越来越无法预期。而大学生作为现代信息传递的主体,每天接受并传播着大量信息。传递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但又无法因噎废食般的全盘否定现代信息传递工具。那么对此类新型教育形式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形式要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接受信息的快乐,又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此方面建议如下:

1.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为基础,设置符合现代信息传递特点的教学内容。

2.以现代信息传递工具为基础,积极设立网络信息免费资源,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以社会公众舆论与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主动积极持续地传播正能量信息。

(二)接纳包容———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看,按教育原理而言,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是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的个性,接纳具有不同风格的学生,包容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路径,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建议如下:

1.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与实践教育者进行培训。使教育者树立平等、接纳的良好教育态度,同时学习良好的与学生互动沟通的基本技巧,从教育源头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理念。

2.提倡创建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出高校,融入社会,以社区为依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

3.倡导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知识学习评价中,理论学习占据主导地位,当下的教育改革应当更多关注学生实际能力与品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评价模式。

(三)实事求是———主动改革教育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依托社会实际,更多的从基本观念上引导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再去过多的关注学生微观层面的行为变化,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使大学生的教育自我化、社会化。

思政教学改革篇4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42-01

新课程为高中政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做好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是摆在全体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结合新教改的改革特点,同时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等方面,对相应的教学改革作初步的分析。

1 让教师要做“学习者”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与时俱进,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活。真正的教育也需要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学习停止,教育就会终结。

1.1 学教学理论、思想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读名著,《论语》、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否则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着,是否有恒心。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

1.2 学教学专业

教师重要的任务是专业的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探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它专家不一样,新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文、地理、风俗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1.3 学教学心理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是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

2 学生要做“行动者”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的体现。我觉得让学生“行动”起来,包括二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学生的自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

2.1让学生情感“行动”起来

让学生情感“动”起来,在政治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到《公民的储蓄》时,如果按教材讲,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乏味。如果把储蓄和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兴趣。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可以给学生展示我的个人存折、存单、信用卡,引起学生对储蓄的兴趣,他们会提出关于储蓄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我能不能到银行去开户?储蓄有哪些种类?如果我有十万元现金,选哪一种最合算?如果我丢了存折、存单会有什么损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顺着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一步科学设计问题。学生会在一种好奇而又兴奋的情感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兴趣提高了,就乐意参与课堂讨论和知识的整理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储蓄的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存款储蓄的种类、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及存款储蓄的作用等有了一个了解,同时也拓宽了存款储蓄方面的知识,并能有计划地进行存款,有计划地生活和消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煽动”学生情感,对学生的回答,提示等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正确的引导,及时地鼓励,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能做得很到位,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2.2让学生嘴巴“行动”起来

让学生们的嘴巴动起来,措施一是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国内外时事。二是讲到一些和学生比较贴近的又可从多角度来分析利弊的,为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把“做中国老太太好”和“做美国老太太好”作为辩题,让学生自己找一些与自己观点相符的资料,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其他书上等查找准备,然后组织活动课,让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们的“嘴巴”动起来,不只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肯定或补充、完善,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2.3让学生手脑“ 行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去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在这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设计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运脑能力的,让学生动手做,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 也是动脑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二是让学生出题,出题目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学会比较,分析,甚至是运用。出题过程其实已经达到一个巩固自己原来的知识,同时是在自主的在运用知识的水平了。

思政教学改革篇5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10-0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政治课与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没有关系,对将来就业没有太大帮助,因而缺乏学习热情。部分教师认为,政治课的开设占用了学生过多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在部分师生中出现这种认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高职教学课程改革大潮中,思政课教改显得滞后,没有体现出高职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没有凸显出思政课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思政课的特点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性,又有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的差异

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高等教育第五层次的B类),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术性为主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高职重视的是实用性和技术性,而普通高等院校则强调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二)教学对象的差异

虽然高职教育已经占领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一线劳动者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也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家长不愿意子女就读高职院校。从录取批次来看,接受高职教育大多是第四批次录取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欠佳,加上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决定他们就业和发展的专业课程上。所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增强吸引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差异

我国编制了全国一本通的高校思政课教材,这对保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各高校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差异 高职的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取舍,知识点的选择“要精要管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在知识的系统和深度方面的要求则比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要求低。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差异 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有工学交替、理实结合、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场所可能经常不在学校和教室,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按照问题组织专题式教学,以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将学生的实习场所变成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

思政课教学环境的差异 一般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前两年是专业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时间,为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学时往往首当其冲地被压缩。如根据要求,高职院校要开齐三门思政课,其中思修课要保证每周3学时的教学时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每周4学时,但不少高职院校课时安排上“缺斤短两”,为了凑足相应的学时,不得不用大量的活动学时来补足。即便是瘦身以后的思政课学时,由于受见习或实习的冲击,在有些专业也不能保证足额完成。而在普通高校一般能保证充裕的课时量。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思政课教师应对外广借各种资源,对内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时和条件,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思想大餐。

(一)贯彻大思政课的理念

关于大思政课理念,佘双好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观念就是把学校所有教育因素、教育成分、教育渠道、教育影响等均看成课程内容的课程观念。也就是把学校所直接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其他课程,学校开展的各种教育性活动,学校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环境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的课程观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思政课教育场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块块标语牌,一条条道路的命名都在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你会看见有很多简单但深刻的标语牌:“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体现责任,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定成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还有职业特色浓厚的道路命名:创业大道、明德路、精技路、敬业路等。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使生活在其间的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染上了其色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设计使学院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道德场。

机构整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在当前的学校德育中,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准则传递,停留在道德知识ABC的宣读和伦理谈话上,结果出现了一些学生政治理论考分很高而实际政治表现极差的现象,不少学生形成了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格。有研究表明,我国学生高考政治成绩与学生品德的相关度很低。这说明,仅有知性教育是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结合起来,既可以使思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和学工部、团委建立紧密联系,思政课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班主任、辅导员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协助解决问题,一方面可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活动得到很好的引导,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实现思政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并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环节,必须注意发挥学生会、团委、辅导员、班主任等多方面的作用。有些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组织必须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进行,只有他们都参与到课程中来,才可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可以请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德育小导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德育示范。此外,还可以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思政教育的课内与课外的全覆盖。

(二)构建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修订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即便使用一本通教材,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大纲也应与普通高校的大纲有所不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明确要求,希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只有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经济生活中岗位群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和学生成长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确定能力培养的重点,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专题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日益把能力发展作为自我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他们要求政治理论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其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因此,课堂教学既要重视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又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进行参与政治实践技能的培养;既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知识的教育,又要培养道德推理技能,发展道德选择能力。要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观点,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内容。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看家本领之一,实践活动是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除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出去外,还可以依托学生会、团委等校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辩论、知识竞赛、角色模拟等实践体验环节。作为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延伸到学生实习场所。

社团文化是大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团也是思政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抓手。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办一个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团体,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小组、科学发展观学习小组等。会员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并结合热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发挥良好的理论学习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新的平台,从而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之一,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沈剑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

[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

作者简介:

思政教学改革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92-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从五个不同的层面分析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 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 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 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理论只有根植于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的危害等;讲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中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

四、设法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思政教学改革篇7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认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致使思想政治教学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尽快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打破原有的教育理念,将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进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学。

一、树立正确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干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应对原有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坚持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提供给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先进理念。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其核心便是树立大思政教育观,让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目标和功能等都有宏观视野。实际中大思政教育理念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又适应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应依照大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适应性、参与性、延续性、拓展性、开放性和发展性,让思想政治教学能够适应大学生,让所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学,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坚持实行以育人为主,紧随时代的发展,让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借鉴和总结他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体制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应从组织架构进行着手,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学体制,提供给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并教育和管理大学生思政政治状况,在高职院校内形成大思政教育组织框架,发挥出思想政治教学和管理协调统一的功能,使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分散局面得到有效解决,让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育人机制得以完善。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可以成立思想政治课程教研部,高职院校应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具体内容和业务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高质量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选用并编写教材,高职院校各部门在统一协调思想政治教学后开展教学。再次,高职院校应强化思想政治网络平台的建设,可设立理论教学网站,成立思想政治教学网络工作室,为师生搭建思想政治教学和科研交流学习平台。最后,高职院校应强化学术和教学建设,设立思想政治理论专门学术研究机构,成立指导委员会以及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让各个组织部门配合思想政治教学。

三、完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应从大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出发,努力构建一支具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让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同时具有专职、研究与政工这三种职能,使高职院校内的思想政治教学师资队伍能够三位一体、功能互补、协调统一。这样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需要将大思政作为沟通渠道及平台,这样可以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需要在校内组建教师管理系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内部,可以统一下达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可统一培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并对其实现学督导,使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高职院校进行这样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思想实际状况严重脱节现象得到解决,同时还能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工作责任心,让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政工干部进行无缝对接,使二者之间更加密切的配合工作,让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拥有更强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提供给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提升机会,制定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和技术,利用进修让教师得到高学历学位,也可直接聘请高质量思想政治教学人才,使科研和教学队伍得以创新,强化其核心地位和作用,从而优化其师资队伍结构。

四、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学不只是针对理论课,更是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基于以上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革和创新原有教学模式,对自身实践教学特色进去强化,整合其优质资源,将政治经济学和马哲等课程整合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等课程整合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样对课程进行整合归并符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施要求,给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案制定实施提供了思想和师资等准备。同时,高职院校在整合教学资源时,还可对自身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本校思想政治教学特色得到全面突出,将思想政治教学本身的实践性特征得以强化。为使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精神得到全面贯彻,高职院校应深化大思政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出能够将理论、特色、专业和实践有效融通的渠道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高职特色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开设特色优质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使其具有共通性和特色性。

五、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中,还涉及思想政治成绩评定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任何课程的成绩考核及评定都是重要环节,是评价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但教师在选择和使用考核评定方式时,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来确定,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考核评定方式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及时关注并得以真实反映。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课的考核方式明显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应加快思想政治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步伐,对考试方法进行创新。因此,我国高职院校需要使用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要考核和评价思想政治教学状况的理论与实践双方面成绩,并依照一定比例登记在思想政治课总成绩中,同时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所占的比重要科学合理,这样做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让学生使用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来展开实践,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拥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出大思政平台,使各方之间的力量得到协调,形成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合力;并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学队伍,将教师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同时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构建大思政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不断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和实践工作,让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得以解决。虽然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实践,高职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和欢迎思想政治教育,但没有彻底完成改革工作,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深入其实践工作,体现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特色,真正实现“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兴.“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

[2]彭垚垚.浅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

[3]赵周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刘丽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4

思政教学改革篇8

【关键词】思政课;信仰教育;教学改革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灵魂的支柱,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信仰危机已然成为不可小视的现实问题。

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固有的“经院式”教学模式在信仰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陷入困境,教育的效果收效甚微。因此,对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究走出信仰教育困境的路径,切实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的必要和紧迫。

一、思政课信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大多沿用中学的教学模式,基本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单一平台,由此造成信仰教育过分倚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相脱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注重整体性、集中思维,而忽视信仰的个体性和扩散思维;过分依赖教师的“一言堂”,而忽视学生独立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从教学的组织形式,到授课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平台,利用多种平台和途径将信仰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开放、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

所谓实践教学,指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课后的网络课程平台、校园活动、调查调研、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感悟生活、理性思考。信仰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以其较强的现实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可以极大增强信仰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思政课信仰教育内容的创新

当前,高校并没有单独开设信仰教育课,信仰教育主要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都有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相关内容。但信仰教育的内容往往流于照本宣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灌输,多是高度体系化、抽象化的原理观点,既脱离社会现实,内容陈旧滞后,与时代脱节,又脱离学生实际,晦涩难懂,超越学生本身的认知和理解。

若信仰教育的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就难以获得理解和认可;若信仰教育的内容缺乏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若信仰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现实,毫无新意和时代性,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共识,甚至招致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尤其在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造成不少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对思政课信仰教育的逆反心理越来越突出。

因此,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信仰观。另一方面,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信仰教育的内容还要牢牢贯彻一元性和多样性并存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具有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体系。

三、思政课信仰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

传统思政课信仰教育方法、手段刻板、单一,教师课堂授课大多照本宣科, 向学生“灌输”空洞、抽象的原理、观点,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变成知识的接收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了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更要“授之以欲”,要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之以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1、情景式教学。即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学生所想,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来设置相应问题和情景。尤其是信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真诚的分享人生经验,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使教育效果“润物细无声”的实现内化。

2、探究式教学。即教师预先设计主题,布置问题,学生个体或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准备,然后课堂上相互探讨、论证分析,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通过给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讨论的空间,实现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关于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教师不必长篇阔论的讲述,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由探究,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得学生在探究中实现对理论的认知和体悟。

3、多媒体教学。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诸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音乐、网络等多种辅助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感观体验和视觉冲击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干瘪的文字形象化,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选择历史人物的纪录片,如《走近》、《情归》、《小平,您好》等视频资料,以伟人的传奇经历和崇高人格魅力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好的多媒体资源的的运用远比教师的单纯讲授更能启迪学生。

4、案例式教学。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通过精选相关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和知识。这种方法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师精选案例——教师讲解案例——互动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案例选择必须坚持“真、精、近、新、多样”的原则,既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又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还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系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如信仰教育可以借助大量的正反案例辅助教学,如钱学森毅然回国的故事、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方永刚的感人事迹、打工青年张立勇折服北大清华学子的励志故事、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药家鑫杀人案等等,以此生动、鲜明的说明信仰的力量、重要性。

5、实践教学。即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手段,包括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社会,思考人生。信仰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决定了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遵循知行统一原则。既要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理论观,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人生的感悟。脱离社会实践的信仰教育,注定是虚无飘渺的镜花水月。

上述教学方法、手段的的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灵活运用,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四、思政课信仰教育考评方式的创新

教学效果的考评,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考试或考评,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和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又会反馈到教学环节中,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完善。然而,传统的思政课的考评机制过于单一,更多是针对于学生的知识性考查,考核的是学生的“背功”和对理论的记忆能力。新的考评机制应该采取学生知识能力考查与实际思想政治素质表现考核相结合,应当注重考查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后,对人生理想、终极价值的认识和内化程度。

实现“综合考评法”,旨在改变过去以一次理论考试定学业成绩的简单做法。一方面,将学生的知识能力考查纳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全方位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行为习惯的考核,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采用平时考核、论文写作、闭卷考试以及根据实践教学撰写的论文、调研报告、课堂演讲、互动参与情况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理论考查成绩。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化程度的考查,即实际思想政治素质表现的考核。成绩评定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重在促成学生将理论知识向自身素质修养的转变,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所在。

综上所述,实现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是走出大学生信仰教育困境的有效手段,必须重视思政课主阵地的作用。然而化解大学生信仰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形成教育的合力,多管齐下,才能重塑大学生信仰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常瑞.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探讨[J].决策探讨,2010,(07).

[2]徐向秀,马庆林.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教育探索,2007,(01).

上一篇:培训考核分析范文 下一篇:培训考核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