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支教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1:34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1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321-03

0 引言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志愿活动的定义是,“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精神的产生乃至于个人对人类及社会的积极认识、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取向,而这个取向又来自个人的背景、教育和经验,也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作用。

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1]支教,则是一项以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与内容的志愿活动。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时间内规律进行的支教活动。

大学生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融入了校园文化。随着志愿活动群体的壮大,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短期支教因为参与时间灵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因此,这些志愿活动,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更需要正确的引导。

1 调研设计

1.1 调研思路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广州地区“Wake & Love唤醒·爱”支教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将该组织与其对口支援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以支教团队成员的身份,与支教者及受助孩子进行密切接触。信息采集方面,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一对一访谈两种方法。一方面,通过分别发放问卷,调查普通大学生、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与大学生志愿者各自对支教效果、教学状况、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深度了解支教组织与接受志愿者的学校的真实需要和想法。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先充分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准备面访提纲等。实地考察安排在大二上学期的寒假,我们在对口接受志愿服务学校的学生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班级,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并回收,再选择典型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此外,我们注重与对口学校领导、老师的沟通,从他们的角度了解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与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1.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所有的数据信息活的都依赖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和选项的设计遵循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我们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对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提供志愿者的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由于调查在寒暑假进行,而且为了确保结果具有普遍性而非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于得到更广泛普遍准确的调查结果。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对象是“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对口支教的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是由郁南县人民政府主办,旅加华侨蔡秉龙先生捐资成立的中学,为纪念郁南籍抗日英烈蔡朝焜而命名。学校于1995年筹建,1996年9月3日落成。蔡朝焜纪念中学位于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城中路末端,依山傍水,不远的地方是西江。学校有高中教学班60个,2011年始开办初中教学班,约150人,60%为农村儿童,其余学生来自较近的县城,留守儿童在初中生总体中占较大比例。

实地调研结束之后,项目组成员将问卷进行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录成电子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学分析,得出每个变量的基本分布。通过了解各年级学生的家庭背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掌握学生在接受支教前的基本信息,与支教后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关支教效果的研究结论。

调查的第三部分是提供志愿者的机构。由于我们选取了“Wake & Love唤醒·爱”公益组织作为调研对象,我们以参与“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的所有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调查样本,以便得到与第三部分相对应的利于比较的调查结果,因此我们采取了对口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

“Wake & Love唤醒·爱”是由广州市高中生自愿建立,下属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广东省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成长发展的非营利性志愿服务组织。在与留守少年儿童的短期支教活动中,其成员将会在学习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少年儿童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该组织旨在和参与者们共同践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培养自己作为当代优秀青少年的感恩观以及回馈社会的意识。通过将外面的世界引进去,把更多的活动机会呈现给留守儿童,利用短暂的支教时间引导孩子们思考,将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孩子们,授之以渔,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些长足的提高,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发展中取得进步,给自己的人生找到准确的定位。

2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者的学校、提供志愿者的机构、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调研,调研过程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大学生支教群众基础

有25.4%的受访大学生愿意以支教来帮助有需要的偏远地区儿童,这是支教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这也表明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活动已在大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根基。

在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捐款意愿的统计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非常愿意捐款,同时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愿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支教基础的牢固。

统计了受访大学生父母对子女支教的态度,仅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不支持子女支教。可见支教所受家长方面阻力较小。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支教志愿者有敬佩感。这表明支教这项志愿活动给社会大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同时,有4.7%的受访者认为支教志愿者之所以去支教,是因为个人目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鼓励支教的“政策性”加分。

综上,支教的群众基础牢固,同时也应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筛选。

2.2 对大学生支教的认识

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而66.67%的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支教服务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结果的不一致也正是调研必要性的体现。我们更应注意到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志愿服务接受者对他们接受的志愿服务并不十分满意,这也说明支教服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超过九成的受访支教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寒暑假支教是理想的支教形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末支教这一形式值得推敲与改进。

支教主要提供的内容:科学知识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性格素质培养。从调查结果可知,三方面内容的需求比例顺次为50.10%、30.70%、19.20%。科学知识教育是支教提供的主要课程,不过也应注意到志愿服务接受者的其他需求,对支教服务的课程进行合理地规划。

2.3 短期支教弊端调查

关于大学生寒暑假支教的弊端志愿服务接受者选择“支教时间过短,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和“在支教离开后,当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支教者的不同会引起当地师生关系的变化”的各占五成。这两项也是以后的支教服务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支教没有影响当地生活,一成受访者表示支教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一成比例虽然不高,但也反映了一定问题,支教活动应注意降低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教育现状无疑是现今制约着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通过开展支教活动缩小教育差距,改善总体教育质量的想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中国乡村教育整体处于落后地位的形势下,大学生短期支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大学生的短期支教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3.1 支教者的供给与受助学校的需求不一致

由于短期支教本身具有时间短、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学生短期支教往往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决定了支教学生无法帮助受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调查结果来看,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支教的内容上却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从受助学校的需求调查结果可知,50.10%科学知识教育、30.70%艺术素质教育、19.20%性格素质培养。但是支教学生在提供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潜能更大,所以支教组织与受助学校之间的协调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发挥支教学生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受助学校的需求。

3.2 部分参与者已偏离了支教的初衷

志愿者加入到支教活动中来,纯粹是出于爱心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可是,随着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参与者的心态也开始复杂起来。一方面,校园社团和媒体对大学生志愿工作的过分推崇和盲目鼓动,使部分大学生出于非理性的从众心理,一时心血来潮而加入支教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大多都把参与支教等志愿工作的经历纳入评优、保送的参考指标之一,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功利的目的,加入到支教工作中。

从参与者的动机上说,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访公众普遍认为带有个人目的地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仅是少数,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支教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参与动机已经偏离了助人为乐、回馈社会的初衷。

3.3 短期支教志愿者缺乏培训

在提供短期支教服务的高校学生社团中,绝大部分都没有为支教学生提供专业化、技术性的培训,即便有,也仅仅是邀请具有较丰富支教经验的高年级学长来做一两场经验交流。一部分大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前对教学内容不作充分准备,缺乏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更缺乏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容易打成一片,课堂教学很难控制。因此,大学生从一名受教育者到一名教学者的角色转变存在一定的困扰。

3.4 活动效果缺乏反馈机制

一些支教组织的体制欠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前期准备就尤为仓促,活动后的反馈、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们的持续联系更是被忽略了。这既无法巩固已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3.5 大学生短期支教成本有待降低

大学生参加支教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为组织管理方面,需要实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合理。在对支教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支教者与受支教学校所在的地区几乎是无关联性的,这样,支教者对受支教学校的当地文化不了解,难于做到支教内容及沟通的深入。

4 发展策略

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客观地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的计划组织、活动的实施到活动后的反馈这整套流程中,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建立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主要来自于大学生社团、学校学生会、NGO招募、学校党团机构以及个人参与等渠道。其中大部分志愿者是以学校社团形式招募的,然而各种学校的支教社团缺乏联系。如果一个地区,比如一个城市内各大学的支教社团能够相互联系,结成一个联盟,一起制定支教计划,实现对一个地区的持续帮扶,有利于支教的连续性的实现。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支教人员与受助学校之间承担桥梁作用。支教联络机构及时掌握受助学校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将信息反馈给支教人员,支教人员结合受助学校情况做好支教准备。

4.2 加强志愿服务的引导宣传

虽然志愿者能给受助学生带去的知识有限,但是最重要的是带去热情,在受助学生心里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端正支教者进行支教的态度,支教不应是旅游观光、获得生活体验。而是通过支教活动带给志愿者的是他们在支教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层面的收获和快乐。

4.3 加强支教人员的选择及培训工作

支教活动是属于志愿行为,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活动,它除了需要志愿者有爱心之外,还需要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支教者乃传教授业者,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形象的传递。所以,相关机构招募支教者时,应首先从报名者中选择综合素质较强的大学生,考虑支教者的个人能力;同时,加强支教人员的培训,要求支教者注意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大学生支教应从里到外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使支教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徒有形式。

4.4 增加支教效果的反馈环节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完成每次的支教计划后,应及时收集受助学校的信息,了解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反馈给支教组织,一是为了将来选择支教者提供依据;二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支教内容。实行支教效果的反馈,建立受助对象档案,更有利于支教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4.5 选择有针对性的支教形式

大学生短期支教按时间长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周末支教(也包括在某些工作日,仅有一天或半天时长的短期支教)和寒暑假支教两种形式。为了避免支教对受助学校的后期影响,同时考虑在校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接受志愿者学校的需求以及不同支教形式的特点,应选择针对性强的支教形式。周末支教的特点:时间短;人员变动大;教学内容零散。推荐礼仪、手工、体育竞赛等教学内容。寒暑假支教的特点:时间较长;人员相对稳定;教学内容较连贯。推荐科学兴趣课程、美术绘画、文学欣赏、性格素质等课程。

4.6 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

为了更好达到支教效果,提高支教的性价比。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有利于节约成本;加强大学生服务家乡、回馈社会意识;有利于支教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支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1).

[2]王若懿.大学生支教——看花容易绣花难[J].教育,2008(3).

[3]沈艨,邓云岫,沈金荣.大学生在城市和农村开展短期支教的研究对比[J].文史博览(理论),2011(3).

[4]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8).

[5]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

[6]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2010(3).

[7]闻凌晨,杨柳.大学生支教苏北农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2

【关键词】暑期支教 英语教学 反思

一、支教简介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一腔热血,抱负满怀。在校园内林林总总的社团中,看到“支教”二字总能让我们精神振奋。我们总想要进入暑期支教的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但是我们真的对支教有所了解吗?支教到底是什么呢?

支教就是非教师职业者(大学生或者非教师行业的工作

者),一般是到偏远落后地区支援教育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支援教育者没有任何报酬,甚至需要自己负担一定费用的公益活动。广义的支教定义是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当地师资力量。狭义的支教定义是去到实地的支教行为。

二、暑期支教利弊分析

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学生暑期支教也是如此。我们在看到他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带来的弊端,并想办法解决产生的问题甚至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来防止问题的发生。

1.大学生短期支教之“利”。

(1)开阔受教学生视野,为留守儿童带去不一样的温暖。青海加汝尔村经济落后,地区闭塞偏远,大量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多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孩子们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接受的思想教育及生活方式都比较古板陈旧。我们去此处支教,能够为受教学生带去新的思想和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课程能让孩子们提前体会到新课改下的教育魅力。支教老师对孩子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温暖,并为孩子们平淡无奇的生活注入新鲜感。

(2)为支教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支教老师利用有限的教学水平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带去的笔记本电脑,认真准备的讲课所用的教学素材,完全不一样的教育风格及课程,这一切不仅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对学习有了新的体会,也对当地的老师及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和当地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为当地老师以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思想。

2.大学生短期支教之“弊”。

(1)支教志愿者动机不一,且水平参差不齐。在众多的支教志愿者当中,不乏动机不纯之人。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想换回个人的荣誉,甚至只是想体会下异乡旅行和团队生活的快乐。在这样的目的下,支教这一活动成为个人获取荣誉和经历的一个渠道。另外,支教老师多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且本身的水平就参差不齐。无法准确的量定支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2)支教时间短,缺乏监管和传递机制。支教时间多为暑假或寒假,时g较短。短期内孩子们接收大量新鲜的东西。可这种短期支教多为孩子们带来情感和生活上的冲击。目前缺乏有效地传递机制能够保证该地区支教长期存在。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教学方式需要被监管和体系化。

三、英语教学反思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生活,笔者发现,青海农村地区的小学对孩子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学校里过度强调语文数学的学习,但是对英语的教学没有同样的重视度。所以在这个学校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五六年级的孩子对三四年级就应该掌握的内容在提问时还显得十分陌生。这一现象引起笔者对英语教学深深的反思。

1.当地教育水平及师资力量受限,英语教学步伐落后。受教地区多为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方。当地的教育水平及教学条件和城市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体现在英语这门科目上。六个年级却只有三个英语老师,每位老师需要对接两个年级,老师教学压力大。且由于英语老师的匮乏,老师水平也参差不齐。通过课堂教学,孩子反映支教老师和当地老师教授的英语发音有所不同。甚至有的学生对S和Z发音分不清。笔者反思,可能因为当地老师的口音所致,发音不够纯正。因为当地条件受限,导致英语教师匮乏且教学存在缺陷。

2.经济落后地区对英语不够重视。笔者所支教的青海加汝尔村,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孩子英语的教学并不够重视。通过家访发现,有的家长甚至只过问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对孩子的英语成绩并不重视。甚至有的家长表示,孩子没有机会出国,英语没有什么用处,学不学都一样。通过与学校校长的谈话中了解,由于老师的匮乏,学校对孩子英语的学习确实缺少重视,现在只能让他们先接触下,具体的内容只能等孩子们到县里上了初中高中再慢慢学习。

那上述两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孩子们没有办法接触额外的英语学习和辅导,学校是孩子获得英语知识的唯一来源。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小学是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认知时期,此时介入英语教育对孩子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有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达到将英语放在与语文、数学同样重视的程度。当地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加强自我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水平及教学水平,为孩子们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应该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并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老师与家长携手,提高孩子对学习英语的重视,如此才能真正将当地小学英语的学习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结束语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3

【关键词】党性;修养;教育;短信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已催生了人类社会新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人类都生存在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世界。特别在高校中,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与应用使高校迅速组建并发展成了一个数字化的校园,教师在新环境中构建现代教育模式,开发信息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同时信息网络化也拓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传播和表达的界面,增强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党性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当前党内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此前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还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和政治素质现状,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求,突出强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党性锻炼的具体方式。目前,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重党员发展,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导致部分党员出现“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为了减少以上现象的出现,需加强学生的党性修养,强化学生党员的先锋意识,树立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形象。于此,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中注重学生对党的理论学习,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开展了“党性修养短信传”——短信党课教育活动。

二、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党组织生活的实践与探索

面对当前网络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和党性教育的迫切要求,并且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重党员发展,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结合我院学生党建的实际情况,迎合学院党委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因此从2010年9月,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就开展了“党性修养短信传”——短信党课教育活动。依托本次活动,使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已形成工作制度,并成为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对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新模式。

1.短信党课教育活动背景与简介

为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上创先争优,根据以往党课教育形式单调、培训成本高、人员难以集中等实际困难,从而开展以短信的形式教育党员,创新开展相关的党员学习活动,使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教育,锻炼党性,不导致学用脱节。

“党性修养短信传”——短信党课教育活动,是借助手机飞信平台,分为发送、反馈和答复三部分。其发送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能力修养、组织纪律性修养、作风修养和各种党的工作安排等。通过反馈,实现了信息传送的“三向互动”,即“信息发送—信息反馈—信息答复”。利用手机互动,不但可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更能通过短信征求党员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落实党员的监督权、参与权,引导党员积极向党组织反映信息,让党组织更方便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党组织的建议。管理员将每天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经综合讨论并做出明确答复,保证党员教育及时化、经常化、有序化,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短信党课教育活动的工作制度

①成立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督导组,全面指导短信党课教育的开展,对备课组上报的信息材料经过严格审核,帮助解决反馈的难题。②党支部成立备课组,负责收集党性修养教育信息材料,要求知识系统全面、实用有效。③党支部成立信息处理组,负责日常信息的收发和简单的反馈。④短信党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能力修养、组织纪律性修养、作风修养等。⑤本支部党员默认为短信党课学员,自觉添加信息处理组的飞信,并积极反馈有关问题。⑥短信党课每一周的内容作为一期,每一期的短信不少于七条短信。⑦组员要自觉不断巩固自身党性知识,积极参与党课教育研究。

3.短信党课教育活动的安排

①备课组。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宣传工作,让支部的成员了解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意义,负责收集党性修养等材料,做好问题的汇总与反馈,并在每周五18:00前把下一期信息内容送督导组审核,周一把审核好的材料送信息处理组。

②信息处理组。负责建立飞信,并把所有本支部成员添加为好友,按时发送备课组送来的材料,并收集好反馈信息及送备课组。

③督导组。对备课组上报的信息材料经过严格审核,协助备课组解决反馈的难题。

4.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

计算机系08级党支部的“短信修养短信传”——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已开展了一年,历经一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本次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得到了如下效果:第一,党支部的大部分成员的党性修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主要体现在党员在参加学生工作时的表现与成绩;第二,保证了党员教育的及时化、常规化、有序化,培养了党员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并能收到预期效果。

5.短信党课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首先,由信平台的局限性,例如手机卡种类的限制、添加对象人数的限制、发送延时等问题,导致短信党课教育活动的教育对象范围窄与活动开展的不稳定。针对目前飞信平台存在的各种限制与不足,正在探索与试研发出新的短信平台软件,使短信党课教育更加的高效、稳定和广泛。

其次,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容,在本次短信党课教育中备课组收集的内容存在着逻辑性不够强、内容不够完整、例子不够经典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于备课组的成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定时定量进行活动工作组员的党性知识学习与考察,并开设支部早读特色栏目,内容参考人民日报党建理论的热点新闻。

第三,本支部在今后对短信党课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让信息的发送、反馈,问题的解决能够高效运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加强对主要干部的素质的培养。

网络信息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仅拓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传播和表达的界面,而且增强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感染力。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与21世纪新人类的特点,借助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高校校园平台,在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的信息化党性教育,适应党建工作新机制的特点与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优化组合资源,从而提高党性教育的时效。

参考文献:

[1]谭马利.闪光的信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2]谭马利等.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3]谢冠赋.论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3,3.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4

7月6日,一支活力青春的的大学志愿者,满怀着激动与热情,满怀着认真与负责,满怀着一颗期待与爱同心,踏上了三下乡活动的征程,走进了阳江市白沙镇并积极投身于三下乡活动,奉献青春,步入支教,服务农村。

支教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回味。时光流逝,这次支教又是再一次敲醒了我的警钟,再一次让我明白了自己未来在从教生活中的教务方向,让我更好地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教育理念与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次三下乡中,我主要负责支教方面。其主要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以及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等支教对象。支教期间,我负责小学二三年级以及初一的学生。开始时,我利用了大约五分钟与学生们沟通交流,慢慢地引导学生们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时间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身上背负起了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懂得了这次支教责任的目的性与重要性。

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真正感觉到了队友们以及村民们的情真意切:由于我们所在支教位置较挤,天气酷热,村委让我们到他们村里的公楼里进行支教,村民们热情地把家里的大风扇搬到公楼里让我们有个凉快。在伙食上,由于怕浪费,每次无论是汤还是菜,都只能做得很有限,大家都怕队友没菜吃,就争着把自己的菜往队友碗里夹,这一小小的举动,体现的是队友们的真情与关爱。在休息期间,队友小枫,她献出了一个温暖窝心的家,让所有队友都齐聚她家闭目养神,让队友们深感着这份爱。

面对这短暂的时光,队友们做到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耐心支教着学生。在支教讲课过程中,我们主要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复习,又为学生们增加了新的内容,以保证同学们能接受到新鲜的知识,帮同学们尽量克服一些小缺点。或许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不了他们多少,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心满意足。课堂上,我们更是为孩子们开设了不同的课题,有学习、舞蹈、唱歌等等。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真的觉得好开心。

我在这次支教中,第一课堂是辅导三年级学生的语文与数学,帮助学生们如何扎实基础,读准字音识字,并教会他们如何对数学计算、运算、口算、笔算,识记周长与面积公式以及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与技巧。第二课堂是教语文、数学与英语,其支教对象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和辅导初一的学生,在这,我深触特别大的是:一个二年级的男孩,带来的却全是三年级的课本知识。我询之后,便开始教他语文知识,学习读一读、写一写、听一听、说一说;教读、领读、自读、背诵古诗、课文等,同时教他唱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除此之外,他学习很上进,我也教了英语,教他读好26个字母,会读、会写、会默、会区分以及教会他几个较简单的单词,如:Apple,Goat等;而第三课堂是以一种有奖问答的趣味课堂形式教所有支教对象该如何防灾减害:在发生地震时,如何受到保护、力求安全;在发生火灾或溺水事故时,怎样自卫逃生等等安全防范知识。看到他们好学好问的一面,心里真的很乐。他们很乖很听话,一个个认认真真听讲的可爱的孩子,我真的很爱他们。就这样,在不舍中唱歌结束了我们这短暂的支教生活。

三下乡支教活动,它给予了我最真挚的友谊,让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人际交往,明白了扮演角色的技巧,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它是提升个人能力,挖掘个人潜能很好的平台。无论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参与,还是特色活动的开展都会对我们今后开展真正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希望自己收获的不只是一些心得体会,更多的是一些值得我去思考领悟的东西。

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爱心家教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队

支教组:朱素芬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5

具体实践内容:

在那短暂的10天的实践生活中,我们实践队组织实施了如下几项实践活动:义务支教,给全镇的党员拍照(更新党员宣传栏),免费凉茶铺,参观周日企业,大型的宣传活动,邀请支教优秀学生一起包水饺(师生同乐),为当地的村制作宣传栏,以及免费的种子发放(蔬菜知识的传播)。入党申请书这些活动在藤桥当地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而且每一项都给我们的队员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收获。在活动期间,为了让队员们学到更多,在政府提出的自己煮饭与请厨娘之间,我们选择了自己动手煮饭,丰衣足食,同时还组织队员们每天晨跑,并且参加了当地一条进程要道的通车仪式。

义务支教:

我们作为大一的学生,可以说唯一的财富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而义务支教是一个让我们的特长得以发挥的活动,既可以给自己累积经验,也可以为社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在支教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的来源,学生的跨年级,接受能力,教材资料以及教课内容等等,但是我们还是克服了困难,选择了分小学和初中两个级段想面向社招收学生,以讲授课外知识作为上课的重点内容,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应用能力作为我们上课的目的,最后我们收获了许多喜人的成果。

全镇党员拍照:

这是一个覆盖面广、意义大的活动。为了纪念建党77周年,藤桥政府组织给全镇的党员拍照,更新各村的党员信息栏,而这个光荣的拍照任务就交给了我们实践队。写作网我们作为大学生,能够给党员拍照,接触党员,这显然是一个学习党,接近党的难得的好机,为我们将来入党做了很好的铺垫。

免费凉茶铺:

炎炎夏日,藤桥镇的老百姓们还在辛勤地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艰苦耕作,而同样来自农村的我们,深知其中的辛苦与无奈,所以在如此的酷热之夏,我们选择用免费赠送清热解毒的凉茶的方式作为对他们的慰问,送去一点惬意,一丝凉意,以表达我们温科学子的一份心意。

参观周日企业:

我们长期住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面,“与世隔绝”的生活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永远只停留在理论上,无从接触任何运作起来的实物。今天,我们队成员走出了象牙塔,来到了藤桥镇上的一家优秀企业——周日服装制作公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特别是经理为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解,让我们学习到了最新的企业管理及运作方式,队员们个个受益良多。

大型宣传活动: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6

时间:XX年7月

地点:新乡市牧野区尚村

由于教育资源在空间地域上分配的不均衡,广大农村地区普遍面临这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作为一名当代有为大学生,我们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一代人,我们有义务对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进行义务支援,使爱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为此,从7月8日起,河南师范大学“农业生态文化调研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乡市牧野区尚村,展开为期10天的义务支教活动,辅导村里的孩子学习功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实践队员为村里的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包括博大精深的国学启蒙、妙趣横生的励志故事、新颖独特的课程活动等。通过丰 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向小朋友们讲解各种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随后,队员们还学生们为举办了一系列例如“照镜子”、“抢凳子”、“信任背摔”等素质拓展活动,把同学们分成不同小组,在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进行比赛。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并且积极配合伙伴完成任务。最后,我们还奖励给那些取得胜利的同学一些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孩子们逐渐会养成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相信这10天的支教生活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

本次义务支教活动,不仅给尚村的孩子带去了新鲜、生动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还增进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与队员之间的感情。另外,支教的经历还丰富了实践队队员的阅历,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使队员真切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从而使其更多的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学生,把教育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7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相关对策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开展支教活动,扶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支教活动在社会上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投身到支教活动中,但是由于短期支教体制不规范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短期支教行为引发了一定社会问题,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学者的思考。大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带到西部带到乡村,并起到应有的良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以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和老师为调查对象,基于短期支教的现状及支教内容做了一系列调查,根据短期支教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笔者对重庆部分高校大学生、大学教师和接受志愿者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学生问卷共57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82.8%;随机发放老师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79%。调研过程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大学生实际参与短期支教的情况及其分析

在被调查的472名大学生中有393名很支持大学生参加短期支教活动,占83.3%;在158名高校老师中,有89.7%的教师支持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表明老师和学生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都是持赞同和支持态度的。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9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真正参加过的人仅占10%,这与大学生支持短期支教活动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大学生未参加支教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不知道如何参与支教活动”占42.6%排名第一,第二的是“暑假安排时间不允许”占39.4%,30.5%的大学生选择了“对支教活动不了解”排名第三,而很少有人选择“对支教不感兴趣”、“家长不支持”等因素。这说明当前许多大学生因为不了解支教活动及其参与途径而未参加到支教活动中去,并非他们对支教不感兴趣或者家长不支持等其他原因。纵观近几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支教团队,在支教活动的宣传上都做得不到位。国家出台的“三支一扶”政策、提出的西部支教计划等都针对大学生提出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可以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等优先政策。但这一系列政策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而许多支教团队也没有在支教前期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使得许多高校学生没能参与其中。

2.大学生选择短期支教组织的首要标准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支教组织对被支教点的合理选择”成为大学生选择支教组织时最看重的标准,占41.7%,28.6%的学生选择了“支教组织的规模、知名度”,排名第二。为什么学生会如此看重被支教点的选择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需求程度。如今很多支教组织选择的被支教点并非是真正缺乏教师、迫切需要改变教学现状的地方。考虑到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相关安全要求,以及支教组织自身经费有限等问题,被支教点的选择就出现了局限性,导致支教活动无法起到“帮助真正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进而与许多大学生想要奉献爱心、得到锻炼的想法相冲突。第二,自身安排。对于一些对支教感兴趣的大学生来说,想要参与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自身时间的安排,跨市跨省的支教点过于偏远,大学生不仅要花费时间来适应陌生的环境,而且在往返的过程中耽误大量时间。第三,自身能力。许多大学生虽然有支教的意愿,但也会考虑到自身的适应能力,如环境适应能力、语言适应能力,特别是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

在对158名教师调查中,50%的教师认可“支教组织对被支教点的合理选择”作为选择支教组织的首要标准。教师们希望支教组织在选择被支教点时做到切实可行,不仅能改善当地教育资源贫乏的现状,让当地孩子收获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也希望大学生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得到历练,提高自身能力和价值;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担心过于恶劣的环境是否会让大学生自身安全存在隐患,影响支教效果。所以需要支教组织在被支教点的选择上做到多方面的平衡,只有这样,支教组织才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实力,让大学生为支教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3.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活动的动机分析及其欠缺的素质

根据对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动机的调查结果得出,有75.2%的人选择了参与短期支教能“锻炼个人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排名第一。大多数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社会经验以及综合实力而参加支教,这也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毅力、奉献社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是一致的。其次,高校老师调查的结果也与大学生的看法相吻合,84.5%的老师认为这是锻炼大学生自身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好机会,进一步说明老师们支持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同时,根据这一结果笔者也发现,大学生在重视自身发展的时候,有可能会忽略对被支教地孩子的关心和教育,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照顾到多方面的情况,必定会影响教学方面的质量,这也有可能成为大学生进行短期支教的障碍。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从多方面结合考虑,了解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的动机,从而选出符合要求的人员。

当前支教的大学生们还欠缺哪些素质?据调查发现,“有热情无毅力,半途而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目前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抱着“救世主”的心态去支教,他们简单地认为通过讲述外面的世界或个人的精彩经历等就可以激发山区孩子的梦想,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年龄特质、山区文化环境等因素,这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或使孩子产生心理挫败感等;对支教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想法及意愿过高,支教者们感到自身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进而使他们在支教过程中失去兴趣。这些就使得大学生短期支教无法顺利进行,不仅会影响当地孩子接受教育的情况,还会影响支教者的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短期支教活动只会成为一种形式,无法达到缩短城乡教育水平的作用。

二、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措施

如何解决短期支教问题,使大学生志愿者短期支教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达到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生态环境,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最终目的。对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措施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支教组织于支教前进行充分准备

(1)支教前应选择合适的被支教点。被支教点的合理选择能够使支教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支教组织应深入当地考察,了解其环境和教学质量,与当地政府和学校深入沟通,并结合大学生安全问题、自身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最终确定合适的被支教点。

(2)支教前应进行有效宣传、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筛选和培训。支教组织应在短期支教前期到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招募宣讲会”,使更多大学生对短期支教深入了解,提高大学生对自身短期支教能力的认识,降低自我短期支教期望,强化短期支教责任,吸引更多对短期支教感兴趣的大学生。同时转变大学生对短期支教的观念,使其认识到短期支教并不只是大学生简单的单向付出,而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使大学生志愿者短期支教更加“务实”。

目前,各支教组织在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方面基本上都是宽口径,缺少具体选拔标准,志愿者队伍良莠不齐。因此,首先要减少盲目报名,进行有效筛选。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报名前就对自己要去支教的学校、支教责任、支教要求等有清晰、全面地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报名的有效性。同时支教组织在选拔志愿者时应严格按照选拔程序来操作,对志愿者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教学能力采用合理完善的人才测评方式进行测评。其次,由于大多数支教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对当地情况不了解,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内容应包括:被支教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概况;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志愿者的教学技巧、课堂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沟通等一系列内容。

2.支教组织于支教中进行有效管理

(1)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组织管理。支教过程中对大学生的管理要从多方面出发。首先,大学生的安全是支教活动的基础。由于支教地区较为偏远,为保障支教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支教中应避免大学生单独行动,时刻保持联系。其次,支教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大学生作为支教老师是当地孩子学习的榜样,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都会给学生带去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进行自我约束,同时支教组织进行适当管理。最后,支教团队应定时接收大学生的教学反馈。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得到的收获和教学经验都应及时向支教团队汇报,及时反思和总结,并分享给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2)支教组织与当地政府和学校保持有效沟通联系。支教过程中,当地学校和政府的理解、配合是支教活动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无论哪种形式的支教和采取什么样的优惠政策,都要得到当地政府和支教学校的大力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学校和当地政府都要做好支教大学生的后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支教者可以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效果良好的活动模式介绍给学校老师,使其灵活掌握并于日常活动中实施,帮助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使支教成果得以持续。

3.支教组织于支教后进行总结、完善

(1)及时总结反思,建立支教信息资源库。对支教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一方面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查找出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也为之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财富;另一方面,分析和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支教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这种循环提升的过程中,使支教机制得到很好地完善和创新。同时,由于短期支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一批批支教者在不断更替中无法及时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教训。针对这一点,支教组织应在支教结束后,将所有支教志愿者和支教组织的支教经验整理并放入统一的信息数据库中,让下一批次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对上一届的支教情况有所了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少走弯路。

(2)与被支教点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短期支教应该是一个持续性、连续性的教学过程,一次性教学不能起到显著效果,支教组织必须与当地学校进行长期合作,不断与当地老师沟通,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与当地孩子保持联系,跟进其教学进度,使双方在不断地磨合中达到教学统一,从而达到改善当地教育生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参加短期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而言,不能把短期支教当作是一次短期旅行,支教结束后也应与受教学生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写信或有条件亲自看望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并针对一些问题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把奉献爱心的支教行为一直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建.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

(7):41-42.

[2] 付卫东.高校毕业生农村支教政策的问题及对策[J].教

育发展研究,2009,(15):20-22.

[3] 刘青广.支教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

国成人教育,2010,(7):140.

[4] 罗婧,王天夫.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

(9):78-80.

[5] 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

育,2011,(6):83-84.

[6] 张艳.高校志愿者支教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以吉林大学义工协会为例[D].长春工业大学,

短期支教的意义篇8

骄阳似火,心系学子。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把我带入了一个贫困和求知的环境,亲身处地的在乡村的短暂支教让我受益匪浅。

2012年7月7日我所参加湛师体科院“向阳”社会实践队入驻于雷州市康港小学。一路上我打量着周围的村庄和屋舍,我所看见的是破旧的瓦房、狭窄的小路,这一切的一切和我所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那一刻,我确是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贫穷。但在这知识匮乏的地方,贫穷并不能阻止我们去享受书本里的真谛,乡村里的孩子和任何地方的孩子一样都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

刚开始艰苦的环境让我一次又一次埋怨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来这里下乡,我所抱怨的困难在我见到孩子童真无邪的眼神里渐渐融化,慢慢显得微不足道。小家伙看到我们高举着红旗入驻他们村庄显得格外的惊奇,每天都有许多小孩子早早来到我们的住处,探着小脑袋看着我们一举一动。我们早上去支教他们一路上跟着、跑着,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老师好。晚上我们支教回来,他们便早早的吃晚饭来到我们的住处探看。渐渐地所有的劳累在孩子们激动心情里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便开始爱上了这些孩子。

短暂的支教却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第一次退去幼稚的面孔装成一副大人的摸样在孩子们的面前当起了老师,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在讲台上上起了课,第一次处理学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次收到了学生的礼物,第一次在离别时心里空空的不舍。

我想我短浅的人生里这样意义非凡的支教可能再也不会有了,再累再苦再晒,那都是人生的一次难以忘怀的旅途。

“身正为师,师高为范”我想作为一名师范类大学生,在这次实践后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谨遵它的含义。

上一篇:景区运营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产情况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