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和运作范文

时间:2024-03-26 09:55:32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1

关键词: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日益成为联结整个社会的纽带。交通运输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展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运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道路运政管理的目的是执行国家道路运输法律和方针政策,通过行业管理,保护合法经营,保障货主和旅客的正当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上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运政管理,使运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1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

1.1 道路运输

道路运输,是对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或其他车辆从事道路旅客或货物运输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的总称, 具体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与综合性检测、道路搬运装卸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等。道路运政管理机构负责对道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

1.2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即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根据国家方针、路线和政策,对道路运输行业经济活动进行政策指导、计划调节、法规保障、行政指令等各项工作的统称,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的具体体现。

1.3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1.4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

道路运输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行业资源共享程度,实现道路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行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

2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2.1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运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运政管理人员和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各级运政竹理机构积极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形成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能力。交通行业政务数据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共享,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加强。运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明显提高了运政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同时也为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2.2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现有的应用系统虽然利用计算机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使运政管理趋于规范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2.1 信息化意识还不够强

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作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实行。

2.2.2 部分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

2.2.3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应用软件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具体表现在:“运政在线”信息系统和运政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运政网站、营业性驾驶员考试系统和“运政在线”系统、违章处理程序和“运政在线”的数据和信息的整合交互问题。

2.2.4“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的问题

目前运政管理对于信息的获取主要还依赖于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的数据准确性和传输速度直接决定了运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统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运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但仅依靠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今运输管理工作飞速发展的要求, 需要更加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而且需要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支持,在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目前还是空白。

3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化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要积极抓好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意识,促使他们不断更新观念,正确树立的信息化思想。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工作等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促使他们全面掌握并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项技能。其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广纳贤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既懂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最后,各级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业务部门负责人,推进相关系统的应用等,同时还要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的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罚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措施落到实处,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3.2 逐步完善各信息系统功能、增强各系统应用

3.2.1 加强现场取证和识别、辨认系统的应用

运政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证据的获取和保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是装备先进的取证设备。在稽查车辆上安装固定车载监控系统,稽查人员装备移动摄录像机,综合全面采集稽查现场的图像、语音数据,将稽查现场详细全面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将所采集信息存入车载电脑或移动存储器。这样对执法人员和经营者都是一种保护和监督,对违法者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从而增强)运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是发展证件识别、辨认系统。目前在稽查过程中扣留的相关证件有一部分是伪造的,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证、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规费交纳凭证。这些伪造的证件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运输秩序,而且给运政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运政管理人员在查处违章案件过程中,扣留违章者的证件由于是伪造的假证件,所以违章者就逃避了相关的处罚,严重的干扰了运政管理执法工作,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证件识别、辨认系统。鉴别防伪标志的真伪,主要依靠硬件设备来识别防伪标志的真伪,例如:使用激光扫描仪确认激光防伪标志的真伪;通过无线联网方式和数据库信息进行确认对比来识别证件的真实性。

3.2.2 建立运政实时监控指挥系统

在需要运政动态管理的重点位置(如重要客运站、货运站,重点路段、路口)安装视频、音频监控设备,将视频、音频等监控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指挥系统,该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筛选、分类、存贮,再结合其它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运政管理决策指挥提供翔实的图文和数据资料。

3.2.3 着力增强公众服务功能

一是建立运管部门网站。公开办事机构、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及收费标准等信息,提供查询,检索投诉、网上调查、表格单证式样下载服务,实现营运车辆、客运班线、客运流量流向、价格等行业信息的和审批事项进程查询功能,使之成为统一的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成为运管系统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的重要“窗口”,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行业形象。

二是建立道路运输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分级分类向社会公众提供道路运输业相关统计信息、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车辆户籍验证等专业信息服务,增强行业发展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公开的信息咨询、产业份向和决策参考。建立行业特号呼叫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行业的道路运输信息服务。

3.3 逐步增强系统整合, 保障信息共享

主要是加强内部的业务系统和公共网站、内部的办公管理系统和公共网站、不同单位部门的系统之间、不同的管理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整合,保障应用软件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3.4 逐步实现决策支持、知识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DSS)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如果运用到运输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中,能够为运输管理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运输管理决策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 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4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地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管理的应用能力。为此,急需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来,因此,必须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全面提升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

1.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着手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交通行业,但主要在公路运输领域开展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久后,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渐地投入应用。同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部分省份逐步开发完成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并实现了互联网收费等项目。随着逐渐进入高速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成为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了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的问题。这样,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交通运输信息。同时,这些信息能够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行业的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

最后,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以往都是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后,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都有提高的余地。

2.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交通运输是人类所有活动的一条纽带,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

通常来讲,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是降低道路交通的负荷量,使道路通行能力适应交通流的要求。降低交通的负荷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交通建设,提高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通过道路建设解决交通问题往往是人们首选的措施,但是,道路交通建设的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也很长;二是控制交通需求的管理,通过控制某些交通方式的出行,减少出行量,以达到降低道路交通负荷的目的。三是交通系统管理,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均匀,这可有效地避开交通阻塞时刻及阻塞地段,提高网络运输的效率。与建设道路相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发挥道路网络的潜在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核心力量是信息化建设,即投入信息化建设的交通运输管理。

3.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立足点要高。高起点的规划,是实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各个分系统联网,加强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建立基础的信息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统筹和便民利民等因素。规划既要体现综合性、权威性和计划性,明确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又要明确各阶段的建设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2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应用系统。首先,要以规范信息化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的建设。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不断适应运输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的建设水平。以完善的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提高数据信息的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3.3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在信息化建设系统时,应当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3.4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只有将部门的信息化纳入目标的建设体系,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维护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这就有必要去建立信息的主要管理制度。

3.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地重视这个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要广纳贤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制度,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4.结语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l]吴志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2]马立军.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3

[关键词]信息化;航运;战略

0引言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煤炭市场回落,国内能源需求增长继续下滑,航运市场更是持续低迷。如此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和市场形势,给A集团带来了空前挑战。航运公司作为集团“路港运输”的核心环节之一,如何打造竞争优势,最大化价值创造,迫在眉睫。信息化战略是A集团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是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十大战略机遇之一,也是促进管理提升的有力抓手。航运公司应该搭乘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打造“数字航运”,通过信息化全面带动管理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航运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企业有500多家,从事沿海运输的企业有1300多家,但除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等央企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与国外发达航运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海运强国的战略,仅依靠增加运力无法实现海运强国的目标,只有将我国海运规模“硬实力”和海运竞争及管理“软实力”协调发展,才能够成功实现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转型。而航运企业信息化战略是网络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下,提升海运“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1航运信息化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航运企业多年来信息化发展历程,结合其信息化管理经验,航运信息化未来主要呈现三大趋势,即系统集成化、业务流程化、资源互联化、船岸一体化、价值供应链整合化。(1)系统集成化。航运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苛刻,必然要求航运企业在生产经营、商务、船舶管理、安全管理和岸基支持等方面能够在外部环境变化中高效协同,快速反应。因此,航运信息化趋势必然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2)业务流程化。航运信息化建设往往与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以及业务的变革同步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业务需求的驱动,按照梳理后的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系统,同时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反过来促进航运业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3)船岸一体化。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卫通宽频的出现,长期困扰航运信息化进程的昂贵卫星通信费用问题将得以解决,加强船舶信息化建设,实现船岸信息一体化将是众多航运企业下一步信息化的重点。

1.2我国航运信息化战略选择

结合我国航运业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现状,航运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4种发展战略方案选择。

1.2.1市场导向型战略

该战略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差异化服务,提供全面增值服务,统筹考虑航次安排、船型结构、船舶调度等航运业务操作环节与客户差异化需求的匹配。

1.2.2流程导向型战略

我国航运企业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航运战略转型,核心手段就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对标学习,引进、吸收先进航运管理理念和航运业务流程;坚持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紧密结合,即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流程,并借助于信息化来实现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持续完善,与信息化提升完善良性互动;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供应商和客户纳入业务流程重组当中;引进航运先进管理软件必须确保软件的完整性,尽可能改造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而不是根据业务流程改造软件。

1.2.3船岸集成型战略

实施船岸信息一体化必须把握几个关键:充分考虑船岸通信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通信资源;信息传递必须省费、快捷、安全、准确;船舶信息系统必须简洁实用、易维护、易操作、易升级;充分考虑远程维护成本。

1.2.4价值链整合型战略

航运企业完整价值链的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和外部价值链信息化整合。

1.3航运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航运企业所处的信息化建设阶段不同,就对应不同的信息化实施战略。一般来说,实施信息化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1)选择流程导向型战略,优先实施内部信息化。(2)选择市场导向型战略和船岸集成型战略。(3)选择价值链整合战略,目标是在航运价值链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前提下,将航运整个相关的价值链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内外部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降低航运企业经营的风险。

2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战略定位

A集团航运公司在世界海运业发展进入低迷状况下起步,2015年运力规模已达到220万载重吨,稳步跻身国内航运公司前5名。在运力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大发展,加快航运板块建设,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运营优势,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该航运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航运公司在A集团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决定其必须在三步走战略上有所继承、有所突破,即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推进,而是采取以“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为提升点,以“价值链整合”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船岸集成”为载体的四位一体信息化建设战略,四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撑。具体来说:(1)在A集团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成果上,流程导向型战略已经随着ERP的实施进行推进,航运行业内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已经成功借鉴并固化到系统之中。由于航运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拓展,管理提升空间很大,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业务流程的战略将持续进行。这不仅是公司竞争力的塑造过程,也是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2)A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产运销协同和六大业务板块的一体化运作,即完整价值链的体现。对航运公司来讲,既处在A集团完整价值链的核心位置,自身又具备完整的内部价值链。如何有效整合和集成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和外部价值链管理信息化,从内部将分散的信息资源、相对独立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从外部与上下游产业进行关联贯通、数据集成共享,发挥一体化运作优势。信息化作为战略目标的支撑,其价值链整合战略必然成为航运公司信息化战略的核心目标。(3)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是航运企业的经营之本。市场导向型战略,兼顾客户和市场两个维度对航运内部价值链管理进行支撑,一方面,通过客户需求分析、市场行情分析及货盘信息有效掌控,加强对公司业务战略的制定及业务政策的决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航运外部上下游的业务贯通,提升完成价值链的管理效率。

3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的工作思路

以A集团信息化工程为契机和突破口,A集团开始了信息化全面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期。信息化被定为该公司十大战略机遇之一,并指出信息化建设要从构建完整的价值链角度出发,贯通矿、电、路、港、航、油、化全业务链,建成各大版块纵向以及集团与各子分公司横向的信息化平台,满足“大煤炭、大销售、大电力、大化工”的集团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实现从生产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转变。2010年以来集团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部署和实施的。

3.1重点关注信息化建设三大关系

航运公司作为A集团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先期ERP项目已部分建设使用。ERP项目是A集团信息化工程的精华和核心,也是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内涵的体现。整个项目从业务维度分为人力、财务、物资、销售四条主线;从管控维度分为集团管控、产业链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三个层次。业务维度是基于公司管理要素的必选项,而管控维度则是未来A集团信息化建设趋势和中心的体现。这三个层次,映射到未来航运信息化工作,便归结为集团总部与航运公司信息化建设范畴、航运公司与上下游企业(港口、电厂、销售)信息化建设范畴、航运公司自身信息化建设范畴。同时也是信息化下一步需要重视处理的三个关系层次。3.1.1集团总部与航运公司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主要是从集团层面出发,按照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六大板块,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各大板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集中和资源共享,全面打造数字航运。3.1.2航运公司与上下游(港口、电厂、销售)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是以航运信息化战略中“完整价值链管理”战略为核心思想,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集成,实现互联互通、数据集成,从而充分发挥一体化运作优势,达到产业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最终实现价值链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运作效率。3.1.3航运公司自身信息化建设范畴该范畴旨在以业务需求为驱动,通过公司内部自身应用系统的建设,一方面将公司层面、完整价值链上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进行有效集成,为战略层提供经营分析。另一方面有效集成公司调度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通过船岸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流从“船舶—航运公司”的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对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一般来讲,航运公司的信息化架构应分为战略层和经营层两个层次。此外,经营层还有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船舶信息化。航运企业信息化的短板在于船舶,船舶信息化是航运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2积极抓住信息化建设机遇

作为A集团“十二五”以来所面对的十大战略机遇之一,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继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之后又一提升神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2009年业务流程优化及信息化规划项目启动以来,A集团的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建设时期。总部层面先后开展了信息化总体规划等数十项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板块层面先后开始了数字矿山、数字铁路、数字港口的专业化建设项目;各子分公司也先后针对自己企业战略,开展了信息化规划、生产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建设项目。

3.3稳步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航运公司目前的信息化基础是部分继承了股东公司的信息化成果,随着航运公司业务量的逐步扩大和复杂度逐步增强,对信息化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强烈,如何统筹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公司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业务优化、固化的过程,伴随着流程梳理、业务优化、相应制度出台等管理成果,如何将宝贵的项目成果及时、必要地进行知识转移,作为公司重要知识产权承接下来,也是需要在今后信息化工作中重点关注的。

4结语

航运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A集团航运板块信息化建设历程的与众不同。该公司应该抓住自己的行业特点,从务实出发、从瓶颈问题入手,坚持抓应用效益的方针,逐步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使信息化成为合理利用航运资源、改善航运管理、提升运输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管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作者:梁树琦 单位:神华中海航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艳,张蔚蔚.中国航运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7,7(1):204-206.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4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

(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1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构建措施

2 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

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3结论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5

关键词:危化品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96-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11R419009)

作者简介:邢莉蔚(1991-),女,浙江绍兴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肖文文(1990-),女,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赵倩岚(199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王琦峰(1976-),男,浙江宁波人,博士,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化管理。

0 引言

危化品的全名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危化品已经成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危化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有着高度危险性,近年来,危化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组织存在不协调问题,即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存在严重的监管缝隙、漏洞,甚至是监管空白,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和监控。我国目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达40多部,GPS、GIS、RFID技术、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初步应用,并且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安全事故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应急系统建设等理论和实践也得到发展与完善,笔者将在分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践。

1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随着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业务的不断发展,如何在确保物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业务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的支撑平台是当前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企业业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对典型危化品物流企业的调研发现,危化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业务运作提供信息化平台。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实现从客户订单、物流计划安排、过程管理及财务核算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实现系统与企业原有业务平台的整合,从而为企业各层管理者及业务操作人员提供一个一体化集成的信息化平台。

(2)实现物流执行过程的可视化。针对企业物流运作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及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需要,需要通过技术的整合来实现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可视化,具体包括车辆运输过程的实时定位和可视化、企业业务管理的透明和可视,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高效透明运作。

(3)实现物流业务运作的精益化。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需求,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能够对企业业务涉及的人、财、物实现精细化的管理,通过企业流程优化、系统支持的方式实现物流业务运作的精益化管理。

(4)为安全提供技术和管理保障。安全管理是危化品运输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康、安全和环保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应提供从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业务运作安全监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管理等一体化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保障。

2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危化品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应用为切入点,自动完成对货物运输过程中安全与管理的监控、对路径的时空分析和最优选择等,并尽可能地减少运输成本和车辆空载率。结合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对业务信息化管理、物流业务执行精益化、物流过程可视化及安全管理的需求,构建了图1所示的物流信息平台总体框架。该框架由基础数据管理、业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在线服务平台、管理驾驶仓、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以及企业集成总线等7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撑下协同工作,为企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图1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基础数据管理。在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中,企业的所有基础数据(如客户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配件信息、供应商信息等)采用统一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由相应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在各相关子系统中共享。

(2)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各业务部门的职能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关的业务子系统,具体包括车辆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物流执行管理、采购管理、后勤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业务运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平台。

(3)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是危化品运输监控、安全预防一体化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它由现场安全检查管理、安全监控、应急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模块构成,其中,现场安全检查管理主要根据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信息记录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等; 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提供可视化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具体包括基于GPS和GIS的物流运输全球定位系统、基于3G的车辆视频监控和预警系统,并实现安全监控子系统与物流执行系统的信息集成,包括车辆、人员、物流调度信息、车辆行驶里程等; 应急管理子系统为突发事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服务,实现从预案管理、现场报警、事故分析、现场处理、案例库管理等系统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对策以应对突发事件。

(4)在线服务平台。在线服务平台是在企业门户网站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如在线订单、物流执行情况在线查询、基于即时消息的在线交流等,为企业下一步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基础平台。

(5)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是供企业领导开展业务查询、业绩分析和辅助决策的平台,提供企业业务运作各层次和维度的业务查询和报表、实施对企业业务运作进行KPI考核以及通过业务分析和趋势分析进行辅助决策。

(6)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运作的基础。由于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特殊性,涉及到大量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如危化品分类、行业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编码等),通过标准化管理功能对相关业务规划和行业标准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如防病毒、防火墙等)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7)企业集成总线。基于XML、Web服务等技术,通过企业集成总线实现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中石化系统、财务系统、EDI、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应用的相关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

3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实现

根据前面研究的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型,在对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以.NET框架 3.5为开发平台,用C#语言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构建该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除了实现企业的日常业务管理(如订单管理、物流执行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和安全管理外,还实现了基于门户网站的在线交易平台和辅助决策的管理驾驶舱系统,图2和图3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车辆管理子系统应用的典型界面。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应用,通过本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无纸化的业务操作,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业务平台,使企业的管理层能实时地了解企业业务的运作情况并进行辅助决策,同时,客户能通过企业门户的在线服务平台了解物流订单的执行情况,较好地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危化品物流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分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并结合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国,杨志峰,李玉红.非爆炸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 刘强,高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统一监控平台的探讨和设想\[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2).

\[3\] 苗卫华,吴隽.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在军工物流中的应用前景\[J\].物流科技,2011(11).

\[4\] 田帅辉,王旭,林云,等.基于GPS的汽车物流全程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科学仪器,2011(6).

\[5\] 林玲.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及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Study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Dangero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dangero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ing lean management in business, visualization and safety controllabl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ystem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Dangero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applied in an information project of a dangero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 in Ningbo city, which achieved well application effects.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6

2、档案信息化有助于强化交通

运输管理的监控。档案信息化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力度,实现车辆的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档案信息化通过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等,能有效降低或消除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交通运输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

3、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

交通运输的工作效率。运输监管重要指标的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要有根本性的改善,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

运输监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车辆的变动情况,对车辆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无照经营或超载的情况,加强交通运输车辆和线路的调剂调配,优化配置分布,保证交通运输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二、加强运输管理档案信息化建

设的几点措施

1、抓好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运输管理规范化水平。档案信息化的本质是标准化,依照标准规范由专门部门实施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形成运转协调的监管机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久之计。从机制入手,做系统化的整体考虑,结合实际,确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推动运输管理工作法制化、经常化、科学化、正规化,建立正常、严格的管理秩序。

2、处理好档案信息安全与运输

监管的关系。运输档案信息化系统可谓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涉及民生领域。因此,始终要把档案信息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与监管并重。运输管理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运输监管的关键,要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建立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机制。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应用

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要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管控措施符合标准,并且深度管理和落实相应的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更科学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项目升级提供动力,保证项目运行体系的完整程度。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是交通部门常规化工作中的重点,要对信息技术管理体系进行集中管控,积极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控制项目,为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1案例分析

2016年8月29日下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广东交通大厦2015会议室召开协同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座谈会,借助数据分析,有效整合人群的迁徙方式和趋势,进而提供更优质的交通规划及出行服务,也分享了利用微信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共同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战略合作的务实交流,双方拟将在2017年春运期间,对出行预测和迁徙规律进行分析挖掘,并且,针对全省“两客一危”营运车辆数据进行适度合作,除此之外,2016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的深度参与,实现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交通技术及应用产品、创业导师、投资孵化等资源池的建设,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计划。

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概述

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管理实际需求和管控模型,建立健全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性,为管理项目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1]。

2.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工具

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框架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其中,主要研发和应用语言编程工具、数据库工具以及程序生成工具。第一,语言编程工具。一般而言,在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主要应用的是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等,最近几年PL/I语言以及PROLOG语言的使用几率也在增加。由于这些编程语言的针对性较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对相关信息和处理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保证整体处理效果符合预期。且这几种编程语言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系统功能模块建立后,能发挥其应用价值和综合能力。第二,数据库工具,在数据库处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工具,能对整个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处理,确保管理模型和数据传输效果符合预期。另外,数据库工具也能成为数据交换和传输的枢纽,在数据管理信息整合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统筹处理。第三,程序生成工具,要和对应编程结构进行整合,包括smalltalk、C++等程序处理机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价值,也能在使用中提高配合程度,确保管理效果符合标准[2]。

2.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原则

(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实用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系统稳定后提高评价系统的整体效果,要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顺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效果。(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科学性原则。运行科学化原则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的关键要求,相关项目管理人员也要针对实际问题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系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和数据整合,保证调查结构和管理需求得以有效落实,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真正提高作业组织项目和作业制度的整体质量,建立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升级管理效果[3]。(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靠性原则。只有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和项目的运行水平,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4)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扩充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和开发项目建立过程中,也要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综合质量优化提供动力[4]。

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应用模型

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机制,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维度符合相关参数,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价值和应用模型,为系统整合以及质量优化提供保障。

3.1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一阶段,交通信息量生成预测。灰色预测模型,借助累加机制,生成拟合微分方程控制机制。整体管理模型中GM(h,1)是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中最常见的模型状态,GM(h,1)模型仅有一个变量。h越大计算量越大,整体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计算精度决定于3阶。数据处理中,若是X0是某一区域对于时间t的交通信息量指标数列,建立GM(h,1)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分支,已成为神经网络领域应用。第二阶段,交通信息量分布预测,qij是网络传输断面i起点,网络传输断面j是整体技术结构应用在终点交通信息量结构中,Oi为传输断面信息发生量,Dj为网络传输断面的信息吸引量。第三阶段,交通信息量分担预测,对预测区域模型,传输终端模型,OD对模型等,针对全体对象变量进行集中审定和管理,保证控制机制和区域划分效果的综合性升级。第四阶段,交通信息量分配预测,利用最短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分配,借助容量限制和迭代平衡分配法等。

3.2车辆户籍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车辆的户籍管理模块十分重要,因此,要将管理体系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户籍管理体系中,要对客运业户、货运业户以及汽车维修业户进行统筹管理,确保资料管理体系有序推进,也能维护整体管理效果。具体的系统录入内容包括:户籍名称、常用通讯地址、业主常用联系方式等,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实际价值。也要对基本信息进行台账录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处理,确保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升级[5]。车辆户籍管理机制要符合实际需求,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化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确保效果的有效性升级,也为整个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3稽查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伴随着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交通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稽查管理模型十分重要,人工稽查管理的能力和应用范围毕竟有限,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不仅仅能够将违规信息随时的记录入库,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项目的实际效率,确保管控体系的完整度,为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动力。并且,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交通运输稽查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地区特征建立针对性的数据稽查管理机制[6]。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对相关内容进行登记和录入后,计系统就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和分类,保证管理控制机制和管理效果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在稽查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升结案率,进一步维护交通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升级管理效果,也为市场秩序的维护提供动力,真正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目标。

3.4税费改革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税费改革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也要对相关信息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分析,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模型符合实际。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税费改革项目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动态记录税费征收项目具有实效性价值,不仅仅包括应缴纳税费,也包括应罚税费,要提高两者的登记效率,才能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实效性。另外,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税费系统也包括滞纳金收取、费用顺延情况、票据打印项目以及IC卡减免等费用,要想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也能实时监控缴纳情况等。因此,在交通运输税费改革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得以全面优化,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7]。

3.5日常报表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常规化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常规化报表较多,人工操作效率不高,因此,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处理效果,并且保证应用价值的有效性升级,为运输管理系统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及时填写报表,也要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利用月报表和年终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信息处理机制符合标准,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基本保障[8]。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交通运输管理结构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发挥其实际优势和管理效果,提高保障机制和管理措施的综合性升级,也为工作效率优化提供保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保证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真正落实有效的应用体系,确保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交通运输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会仓.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

[2]支润红.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3]耿健,李杨,耿帅等.“互联网+”时代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考核无纸化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

[4]王凯,倪少权.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3).

[5]吴益民,余列强,李志军等.基于Petri网的地下洞室通运输系统模拟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7).

[6]杨兆升,刘红红.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2).

[7]毛伟武.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神州(中旬刊),2016(4).

[8]毛伟武.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神州(中旬刊),2016(3).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篇8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日益成为连结社会的纽带。道路运输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展的重点之一。信息技术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在建设观念和重视程度及法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给出了简单的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2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2. t强化教育,加强组织领导,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并适应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均衡理论范文 下一篇:神经内科医学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