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9:48:20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38-04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时提出249种专业中的218种在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1]以来,文献检索课(即信息检索课)陆续地在各大高校被开设。经过15年的发展,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信息检索课教学者为了改善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纷纷献计献策,但纵观我国信息检索课这十几年情况,发现关于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方面的论文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为了解该领域这15年来的研究状况及热点,笔者拟用文献计量学与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信息检索课教学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多角度分析与挖掘,希望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信息检索课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条件是:题名中包括信息检索且教学,时间范围是1997-2011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23篇。为使数据全面可靠随后用同样的检索条件在维普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434篇。最后对两次检索结果合并去重后得到的442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数据。

1.2 研究方法

首先,从每篇检索文献中选择“篇名”,“作者”,“关键词”,“单位”,“基金”,“刊名”及“年”的自定义输出;其次通过自编软件将输出的txt文件中转换成excel文件,并进行适当数据整理;第三,用excel软件完成年度发文量统计、机构发文量统计及高频关键词统计等后,用SQL Server2005进行高频关键词于442篇论文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并用Ucinet完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的计算及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图及聚类分析;最后,结合共词网络与聚类结果分析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重点与变化趋势。

2 信息检索课教学论文分布情况

2.1 时间分布

发表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图1所示的是1997-2011年15年间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发文情况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之前,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发文都是以位数计;2001-2011年间,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论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2009年达到高峰值,论文数量为61篇。

图1 国内信息检索课教学文献增长趋势

信息检索课教学领域发文数量的增多验证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检索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逐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内容和课程,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就目前情况来讲,主要是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来进行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有关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研究也备受教学研究人员关注。

2.2 发文和引文期刊分布

1997-2011年间442篇论文共涉及193种期刊,发文数量在4篇以上的期刊共有24种,其发文篇数如表1。

表1中列举出的24种期刊发文总数为225,占所有论文的50.9%。其中CSSCI类期刊发文数排名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属于医学类期刊的有《医学信息学杂志》、《西北医学教育》、《医学情报工作》及《医学信息》4种。将检索出的442篇文献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序,可计算得其H指数为13。这13篇高被引文献来源期刊及篇数情况为:高校图书馆工作(1篇)、图书馆论坛(1篇)、图书馆杂志(1篇)、图书情报工作(1篇)、图书与情报(1篇)、中国图书馆学报(1篇)、大学图书馆学报(2篇)、图书情报知识(2篇)、现代情报(3篇)。其中来源单位及论文篇数为:广东工业大学(3篇)、南京大学(2篇)、浙江大学(2篇)、江南大学(2篇)、武汉大学(1篇)、大庆石油学院(1篇)、西南交通大学(1篇)、湛江师范学院(1篇)。

从发文与高被引文期刊比较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这几种期刊在信息检索教学领域论文发文篇数多且被引频次较高。

2.3 研究机构分布

统计表明,这442篇论文来自268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在5篇以上的高产机构如表2所示:

从论文数量上看,东华理工大学以25篇的数量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的是广东工业大学。其中医学类院校有6个,这表明信息检索课在医学类院校受到重度重视。如果在计数时将论文成果归结为第一作者,那么仅统计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得到前15的机构情况如图2:

图2 第一作者单位分布〖〗

图2中列举出前15的研究机构中,广东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是H指数在13及以上的来源单位,可见,前15的研究机构不仅发文数目可观,而且论文质量也教高。

3 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热点分析

442篇论文共关键词1 650个,去重后得到584个关键词。针对这584个关键词,舍弃如“发展,建议”等太宽泛的关键词,集中一些出现频次较少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某一研究主题的如“教学博客,wiki”,并合并一些异名同义的如“微博,博客,blog”等处理后关键词为493个。在这493个关键词中存在着一些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等于7次为高频关键词(见表3)共37个。这些高频关键词词频的总数为927,占总体的56%。

利用SQL Server2005统计出37个高频关键词于442篇论文分布情况,形成一个37×439矩阵,并用Ucinet转置得后用矩阵乘积函数Prod可计算得到这37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共词矩阵借用Ucinet转换后的一个网络图如图3。

图3 Ucinet转换后的共词矩阵网络图

根据图3结果,可以看出近十五年来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集中在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这与教育部在1984年的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规定相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5年来信息检索课教学主要围绕“文献检索”、“信息检索”、“创新”这3个“中心”和以下4个基本方面而进行:

(1)课程改革方面(见图左端区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产生、存储以及传递方式、检索手段的变化,使得原有手工检索内容被大大压缩和精简,有关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资源、数据库其检索与利用等内容大幅度增加[2]。因此文献信息检索逐渐经历了“信息检索课”、“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医学信息检索(课)”、“计算机信息检索”、“科技信息检索”等一系列的课程名称改革,同时,其教学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被不断更新、扩展深化。

(2)教学改革方面(见图右端区域)

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又进一步分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方法”两个分支。属“教学研究”分支的高频关键词有“网络教学”、“信息检索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属“教学方法”分支的高频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案例教学”、“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3]、“双语教学”。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存在数量多、更新快、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的新特点,这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多样、复杂,要使大学生不断获得最新知识,信息检索课在根据这些特点不断充实、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自主性,马建春[4]、余恩琳[5]在信息检索教学中成功应用案例教学法,沈固朝[6]、华薇娜[7]引入“引路者”练习与“团队合作式”实践在教学中发挥显著效果。

(3)信息技术支持方面(见图下端区域)

高频关键词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Web2.0。

信息检索课在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都需要技术来支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用于课件制作、作业与回收、教学交流与讨论等,尤其Web2.0时代的到来,更是为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注入了新血液。Blog、RSS、Tag、P2P、维基等的出现,不仅让课程分享与交流变得更容易,还能激发学生协作、共造地“织网”,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中,文献[8-10]成功将Web2.0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发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与巨大的应用潜力。

(4)课程目标方面(见图上端区域)

信息检索课的课程目标与信息素质密切相关,属于这一类的高频关键词有“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素质教育”等。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更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中一大关注的领域。

4 小 结

经过对收集数据的粗糙处理后,笔者利用自编软件、Excel、SQL Server2005、Ucinet的分析结果得出上述结论,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研究者快速了信息检索

课教学的概括及研究热点。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得出结论的样本个数不多,加之在进行关键词处理时,笔者发现一些信息检索课教学论文关键词标引不甚恰当,这对于本研究的结论可能产生一些影响。不当关键词标引修正等是以后研究需要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杨福来,郑颖佳,许邦莲,等.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177-180.

[2]袁丽琰.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185-186,188.

[3]张晓峰.信息检索课PBL教学模式中“问题”的选择[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1):81-83.

[4]马建春.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120-122.

[5]余恩琳.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389-401.

[6]沈固朝.我们是怎样开设文献检索系列课程的[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6):65-67.

[7]华薇娜.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贯穿“引路者”练习的实验及其意义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2):59-62.

[8]陈红勤,陈路平,黎平国.Web2.0时代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检索教学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8,(12):175-178.

[9]黄慧薇.Blog(博客)技术在信息检索课网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10):208-211.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内基于云计算;信息检索研究;定量分析

1.背景状况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信息都在激增,信息用户耗费在检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检索效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检索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以提供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高性能的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模式。[1]利用云计算,可以在保证在高效率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用户进行信息覆盖面更广,算法更加复杂的检索需求。基于云计算技术,对信息检索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有利于加快云计算在信息检索上的应用与发展,且云计算作为当今信息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必将给该主题的相关研究营造出良好环境。本文通过对国内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统计,力求得出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现状

自云计算技术出现以来,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研究一直是图书情报领域及计算机领域等相关领域学者所关注的热点。广义上的检索包括存储与检索两个过程,而云计算在这两方面的运用被称为云存储与云搜索,为了保证检全率,应将其也作为检索的关键词。本文以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情报源,以“(TI='检索'+'搜索' and SU='云计算'+'云存储'+’云搜索’)”作为检索式,发表的时间范围从2009年到2014年12月1日止,检索的期刊范围为“全部期刊”进行专业检索。经对无关文献的剔除后,最终检索结果显示,有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论文成果共有93篇,其中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有40篇。

2.1时间分布

图一 时间分布图

数量的时间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主题的研究热度、发展速度以及程度。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是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09年作为该课题学术研究的开端,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林乐然开创了该课题的先河,在论文中讲述云计算应用的核心技术,并首先提出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搜索引擎当中去,建立分布式搜索引擎架构[2],即便并未能刊登在核心期刊,但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后4年整体趋势呈高幅度增长,13年达到最高29篇,而在14年则趋于稳定,发表了27篇,完全符合新兴课题的发展规律。鉴于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本文在后续的分析总结中,将以核心期刊作为最主要的分析样本,以提高结论的可行度与说服力。

2.2论文核心期刊源分布

表一 论文主要核心期刊源统计表(单位:篇)

期刊名称 载文篇数 占总载文量

百分比(%) 累积载

文篇数 累积载文

百分比(%)

计算机科学 7 17.5 7 17.5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3 7.5 10 25

计算机应用 3 7.5 13 32.5

情报科学 3 7.5 16 40

通信学报 2 5 18 45

划分研究课题的期刊源核心区,可以给学者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时提供参考依据。由表一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研究大多登载在“计算机”与“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上,其中“计算机”类核心期刊为主要的核心期刊源。根据布拉德定律[3],将期刊以相关课题载文量降序排列,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载文总数大致上相等,处于第一区域的则为该课题的期刊源核心区。检索结果显示,《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应用》 与《情报科学》累积载文量达到16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40%,表明该4种期刊可以作为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研究的核心区,是该课题的核心期刊。

2.3论文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作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具有高产出,高质量等特点,确立核心作者群体,为读者选读文献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普赖斯定律[4],如果发表了0.749(nmax1/2)=1.3篇以上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等于所有论文总数的一半,则这些人则为该课题的核心作者。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研究,发文最多的为曹炬(3篇),其次是殷哲、尹道明、倪志伟与韩法旺(2篇),总计11篇,远不足论文总数的一半。因此,该主题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但以上述几位作者较为具有权威性。

2.4论文主题分析

对论文主题进行系统划分与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课题的研究重点与特点,明确课题整体研究趋势和发展程度。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相关研究主题中,工程技术占了绝大多数,其次是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相应地,最少的是理论研究。由此证明我国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尚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到实际应用阶段之间,其中,技术研发更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

2.5 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基金资助情况是衡量国家政府对该课题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往往可以代表着该课题的研究能否获得长期的经费支持。在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研究一共99篇论文成果中,有29篇受到部级基金资助,13篇受到省、市、部级的基金资助,1篇受到高校级基金资助,共计43篇,占论文总数的43.4%。由此可见,将云计算应用到信息检索系统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3.结语

总体来说,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的研究群体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规模过小,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每年的发文量虽然有所增长,但仍旧数量不多。二是研究范围狭窄,论文成果大多集中于工程技术的研究,长此下去,必将不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研究广度的扩展。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与支持该主题的研究。今后在进行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研究时,要注重研究内容的新颖性与实用性,尽可能实现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合作研究,促进该主题研究走向成熟。(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12:23-30.

[2] 林乐然,陈德龙.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企业搜索引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3:9429-9430+9434.

[3]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四)第四讲 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04:315-314+316-320.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检索;研究生;信息需求

作者简介:张静平(1974-),女,安徽肥东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馆员;胡晖(1971-),女,上海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93-02

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院校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及质量均做出不同规定,对学位论文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规定的推出,使研究生对查阅文献、获取文献原文、利用文献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研究生的选修课,“信息检索”课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生的青睐。如何合理安排“信息检索”课的授课内容,满足研究生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已成为该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研究生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成为“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改革的推动力

1.信息需求体现时效性

一般来说,研究生在校期间会参与一些科研活动。作为年轻的科研群体,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处于起步和加强阶段。为了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研究生需要最直接、最实用的科研方法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往往来自和他们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信息和科研人员普遍关心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保证所研究课题的先进性、创新性,能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进展,研究生们还需要及时获取学科前沿、尖端、最新的专业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来自最新国内外专业资料文献。因此,研究生在信息需求上往往很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2.信息需求凸显专业性

一般说来,研究生在校的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需要阅读本专业大量的学术专著,对基础性较强的文献资源需求量很大。当研究生明确研究方向后,其文献需求开始重点集中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上。总体看来,研究生更关注的是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技术类、方法类和统计分析类文献。他们对这一阶段的专业文献信息需求迫切,需求量也大。

3.信息需求呈现精品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人们不再为找不到信息而苦恼,而是出现了面对海量信息而“信息缺乏”的新问题。众多信息令人们变得无所适从,不得不占用大量时间在信息的海洋中苦苦寻找。研究生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无论是自己检索,还是借助专业检索人员的帮助,他们都希望在有限时间内检索到权威性的、深层次的精品信息,希望能够高效、快捷地获取文献原文,甚至希望能获得这些信息的文献综述,其信息需求呈现“专深性”的特点。

4.信息需求涉及全方位

作为科研人员,他们往往都希望最大程度地占有信息,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的信息需求也是如此。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某一学科方向或课题的研究,这就需要其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从原始文献、基础理论入手,逐渐向学科的横向拓展,全面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为以后的论文开题和研究打下基础。所以,在获取信息资料时,研究生都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得到与自己需求相关的本学校、其他相关文献收藏单位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电子信息资源。因此,研究生的信息需求具有全方位特点。

二、对当前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分析

1.研究生的信息检索基础参差不齐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生源比较复杂。研究生的本科毕业学校各自不同、读研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存在差异、各类院校本科生的“信息检索”课开设情况、资源建设规模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生入学时的信息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从目前情况看,约有10%左右的研究生缺乏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培训,50%~60%的研究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但还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术,30%~40%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水平。由此可见,在研究生中能够较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信息素质的学生还不到50%。对于“信息检索”课时数较少的普通院校来说,开展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必须首先面对这一问题。

2.课程实习的可用资源凸显不足

当前,在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内容安排中,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网络数据库使用常常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研究生的实习重点,但是,由于经费紧张,很多图书馆订购的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有限,研究生实习因此出现了资源不足问题。这是当前研究生信息检索课面临的又一困难。

3.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际信息需求存在差距

在研究生阶段,除基础课学习外,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础保证。笔者在研究生检索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在课题确定后不知从何下手来查找文献。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哪些相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缺乏开展课题分析研究的经验,提炼不出准确的检索词,确定不了合适的检索式。当前,研究生检索课教学,更多地关注了检索技术、重点数据库的介绍与使用,实习更多是通过学生自己对检索基础知识的领悟,课程内容安排上缺乏大量课题实例讲解与练习,特别是与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内容比例尤其偏小。另外,在信息检索时学生利用二次文献查到了文献线索但不知文献原文怎样获取,缺乏获取原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这也正是部分研究生所欠缺的。

三、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

针对研究生信息检索课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研究生的实际信息需求,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该课程内容做了一系列调整。

1.为学生查漏补缺检索基础知识

在研究生中,他们各自的学习经历不尽相同,掌握的检索知识也参差不齐。即使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检索课,也因时间久远,将一些常用检索基础知识淡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在研究生检索课内容安排上,拿出2~4学时串讲本科信息检索课中关于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如:文献的分类、检索工具和检索语言、检索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状态。

2.系统讲解信息源及文献获取途径

研究生的信息需求相对集中,主要涉及那些与各自学校学科专业特色联系紧密的信息源。因此,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我校研究生检索课专门增加了介绍国内外主要文献信息机构特色馆藏的内容。同时,针对一些研究生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常常不知所措的现象,重点按类别介绍了因特网上的主要信息源。

为帮助研究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和论文,及时获得他们需要的一次文献,授课内容别增加了原文获取途径的介绍。这些途径主要包括:校图书馆定购的印刷型、电子型全文文献,因特网上相关免费全文资源,地区、全国性的联合目录,他馆馆藏目录,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到收藏单位索取复印件,以及利用作者的单位地址直接索取原文等。这些内容的调整,提高了研究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信息的效率,普遍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

3.按实际需求增加讲解课题实例的比例

“信息检索”是一门方法技能课,重在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巧。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研究生虽然通过本科检索课的学习掌握了基本检索技术,了解了一些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但拿到课题时还会无从下手。结合本科生检索课所奠定的基础,在研究生检索课教学中压缩或者取消那些理论性过强的授课内容,同时增加课题实例讲解的数量。课题实例主要选取那些内容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近的科研课题,按照步骤带领学生从主题分析、关键词提炼、检索式制定等环节分别进行练习。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学生的课题分析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4.结合学生信息需求开设多专题讲解

研究生的信息需求以实用为特点,我校的研究生检索课在内容设置上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设置了多个专题的授课内容。根据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需求,安排了“论文撰写及投稿”的专题内容,围绕三大检索、国内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的遴选体系、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稿件投向等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根据研究生阶段使用特种文献较多的特点,安排了“特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的专题内容,选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使用较多的文献类型,有重点地介绍相关因特网权威网站及特色数据库;根据研究生检索学术资源较多的特点,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专题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搜索引擎的学术资源搜索(Google的学术搜索、特殊搜索,百度的文件搜索等)和有特色的学术性搜索引擎等。

5.有针对性调整机检实习内容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综合写作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多数研究生检索课要求学生最终完成一份检索报告,平时实习多以联系具体数据库的使用为主。如此实习,学生常常感觉最终提交检索报告的任务完成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我校检索课改变思路,将平时的实习与课终作业结合起来。根据每次的授课内容,结合检索报告完成过程所涉及的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安排每一次的实习题目,进行目标性训练;课终要求学生围绕导师确定或自拟检索课题,体验文献检索的全过程和文献综述撰写的全过程,提交一份完整的检索报告和课题综述。有了前期多次的目标训练实习,学生完成课中作业就顺畅了许多。实践证明,目标性实习内容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检索课题的信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写作。

参考文献:

[1]赵乃.加强研究生信息利用能力教育――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教学设计[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9-100,104.

[2]董亚杰.论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现状与教学改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2):51-53.

[3]黄晴珊,周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拓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3,(2):120-121.

[4]唐崇忻.当前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有效教学[J].现代情报,

2007,(5):201-203.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信息检索课程;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95-02

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

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最终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或层次的学生共同开设,内容的重点在于介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例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和培养要求迥异;即使对同一层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在不同年级也有区别。例如低年级本科生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馆藏文献,而高年级本科生可能就有了科研立项的需求,要进行更多针对项目的文献检索。因此不区分学习层次和学习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很难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

其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近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结构越来越细化,遑论文理学科的本质区别,即使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门类的各专业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例如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制造”专业和“数据库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就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介绍通用数据库的检索知识和方法显然不能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鉴于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大多存在与专业领域脱节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基于项目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与专业领域结合相对紧密。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面向的对象群体是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保证其在充分了解学科现状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仍然有必要针对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二、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信息检索的需求,本文将其专业学习分为入门、研究、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针对性地设计信息检索课程的相应教学方案。

(一)入门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入门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需要形成本领域概括性的认识,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综述性文献。

该阶段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文科学生,大多使用中文数据库,例如维普、万方、知网、CNKI等期刊网。对于理工科学生,则更应强调跟踪国际研究。一种途径是使用美国的Web of Science、EBSCOhost、PQDD,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 Direct、德国的Springer等数据库,以及各专业学科的数据库,例如计算机专业的ACM Digital Library和IEEEXplore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入口,再从中查找本领域的相关期刊。另外一种途径是直接访问专业期刊的所在网站,例如计算机专业的TKD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网站,物理专业的Science,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网站,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并为学生事先推荐本专业的知名期刊。

在进入相应的期刊人口后,建议学生通过本领域的专业词汇结合综述类词汇进行检索。综合类词汇包括综述、概述、研究进展、前沿等等,英文的review,survey,comparative study等等。下图1列举了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学报中的部分综述论文。

在获取综述论文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的扩展检索,即从综述的正文介绍及参考文献中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扩展阅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研究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为后续的研究实践和论文撰写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最新文献。

尽管常用的中外文数据库和联机检索平台可以提供针对某个学科的论文集或者期刊的检索,但通过这种方式检索得到的结果往往过于宽泛,很难定位到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分类筛选。本文提出根据会议分组讨论进行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对计算机类学科尤其适用。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科发展迅猛,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在会议上进行报告,因此跟踪进展的最好方法就是查看本领域的最新会议。

首先为学生制定其所在专业的权威会议列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其下属的各学科门类都有公认的顶级会议列表(可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推荐会议列表)。例如数据库领域有SIG.MOD,VLDB,ICDE,数据挖掘领域有KDD,ICD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ACL,EMNLP等会议。得到会议列表后,通过百度或Google输入会议名称和年份,能够找到该会议当年的主页,包括征文信息、会议组织、注册信息等等。由于一个会议里面仍然包含众多子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就包括机器翻译、解析、问答系统等方向,仍然不太适合作为文献研读的具体对象,需要进一步的筛选。

通常,会议主页的程序(Program)选项中包含该会议的大会和分组报告详细信息。下图2列举了2015年度KDD会议的程序及分组报告信息。

从图2可知,分组报告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具体研究方向论文的选择对象。例如图中包含主题模型、交互学习、社会化和图数据等子方向。这些信息与具体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学生只需要点开相应的链接,就可以看到具体的文献列表,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研读。

(三)论文撰写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领域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为开题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相应地,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需要查找本领域方向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

本文建议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研讨课。要求研究方向相同或者接近的学生查阅本领域内经典的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文献,并将其概要形成总结PPT文件,在组内进行讲解和探讨。一方面遴选出最相关的核心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员之间互为补充,避免重要文献有所遗漏。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不仅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文章的背景、创新性、技术路线,以及实验结果等,更重要的是讨论该文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或局限,以便找到改进或者突破的思路。

上述教学方式,跟学生的专业研究任务关联较为紧密,避免了因为泛化教育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设立讨论环节,有助于形成启发式的氛围,从而促进新设想或者idea的形成。在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同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该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由公共或者基础课部的教师任教,相对缺乏本领域的专门知识,在教学时容易停留在浅层和宽泛的知识传授上,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建议由本专业的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结论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积极探索高校中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分析了信息检索课现状,针对阻碍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作者分别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阐述了以学科为导向的的信息检索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93-03

1引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信息能力的大小,对我国国际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高校中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而深远的议题。

2问题提出

早在1984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以图书馆为基地开设、开好文献检索课程,充分说明该课程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检索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发挥了积极的成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信息检索课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逐步确立了在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多年来为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和文献利用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更加倾向于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而传统模式的检索课无论从教材、教学内容还是授课模式等都已落伍,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信息检索课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开设,课时偏少,教学内容受课时制约,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面对人数众多、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无法根据学生专业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以大班讲授为主,教学只重共性, 不重个性,只重检索,不重利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滞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不强,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并加以探索和实践。

3以学科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3.1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

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利用高校的自身条件和专业特色,设计适合提升本校学生信息能力的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跟信息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握学生的信息需求。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贯穿“以信息获取能力为基础,以信息利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利用最新的教育技术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实施将知识转变能力的素质教育,并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专业情况,实施以学科为导向的分班教学,做到理论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统一。具体做法是:①每年面对2,000多人的选修学生,均以学院或专业为单位组织教学,所有课时安排在多媒体机房进行,在一个有利于信息查询和讨论的环境中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做到人手一机,以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②课堂讲授时,老师把基本理论和较难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③学习指导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展开课堂实践,通过完成实验报告来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老师负责现场指导、组织讨论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2以学科为导向,开展案例教学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其内容覆盖面广,如果与各学院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脱离学生所学学科,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要确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检索、轻利用的现象,就是要以学科为向导,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识别、筛选、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针对不同学院,甚至不同专业,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引导,分专业设计信息检索课教学方案、教学案例和检索课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对查阅文献信息资源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使学生对信息检索有更为具体的体会,组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

实习是巩固检索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不断努力和完善,在信息检索课大纲基础上,编写了10套针对不同学院的实验指导书,建立了800多题的实习题库。通过实习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教会学生检索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利用检索到的文献信息。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人手一机,每人一题,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学生可根据教师设计的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检索方法、检索原理和检索途径等,构造合适的检索策略,对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讨论、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或进一步调整检索策略进行复查,以达到独立检索、自主利用的目的。这样既培养学生利用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及数据库的能力,有利于撰写论文和科研工作提供帮助,也为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和职业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张欣,王兴旺,沈元蕊:以学科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张欣,王兴旺,沈元蕊:以学科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3.3加强实践性教学,促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检索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面对各种信息源的搜集信息能力,解决用什么词(W)查,用什么字段(F)查,到哪里(W)去查等问题。笔者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本科生的实际信息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掌握信息检索的能力。具体如下。

3.3.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不同类型文献源的检索和获取方法。主要内容有:①学术搜索引擎。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取检索课题,分析检索课题,检索与课题相关的网络免费学术资源。②专利检索及获取。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取检索课题,分析检索课题,检索与课题相关的专利文献。③中文数据库检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取检索课题,分析检索课题,分别检索与课题相关的期刊、学位、会议论文。④外文数据库检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取检索课题,分析检索课题,任选两个外文数据库分别检索与课题相关的外文文献。⑤数字图书检索及文献传递。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取检索课题,分析检索课题,检索与课题相关的电子图书,并能有效利用文献传递方法,获取全文。

3.3.2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配套,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后自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针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学院专业特点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形成能适应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系列指导书,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检索文献信息的基本技能。

3.3.3实习题库。笔者针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学院专业的特点,设计完成能满足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上机实验的数量充足、高质量的题库,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通过实践练习检索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信息,为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查找文献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检索课质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全面、文献检索能力和计算机及网络技能都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保障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质量。

信息检索课由12位教师共同承担,至少具有副高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目前以中青年情报专业研究生为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他们思维活跃,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强,善于捕捉和学习本专业前沿的信息和知识,使得本课程始终具有较强的活力,以图书馆为基地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信息检索教学队伍。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信息检索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因此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上课效率和丰富教学的信息量。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课程网站已面向全体师生、读者开放,学生可通过“课程中心”查看图书馆下的《信息检索课》修学所选的课程内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网站涵盖了课程描述、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队伍、自我评价、师生互动等板块,其中课程内容模块又包括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案、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实验安排、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提供了强大支撑。

5结语

信息检索课是为培养学生情报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拓展知识范围,发展个性特长而设立的课程,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特色,特别是以学科为导向,走进学院,贴近专业,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该课程在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波.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6):157-159.

[2]王鑫.高校文献检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3):22-24.

[3]王丽蕊.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2(26):225.

[4]吉久明等.融“导学”与“生涯”于一体的文检课教学计划设计――以华东理工大学文检课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105-108,117.

[5]张国臣.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9):97-100.

[6]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81-85.

[7]林豪慧.信息检索课参与式教学及其评价[J].图书馆学研究,2010(6):76-78,88.

[8]余晓蔚,郭晶.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创新[C].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8-12.

[9]隆茜,张静波.复合式多层次文献检索课程模式的构建与改革实践[C].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13-19.

[10]刘春霞.综合型大学本科生文献检索课程情况分析与改革[C].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68-74.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检索;交通类高职;信息素质;教学改革

1. 引言

《信息检索课程》是通过教师教授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海量的文献中找出符合特定需要信息的课程。198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此原国家教委印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2]44号)从计算机检索方面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了规范[1]。

目前,全国高校都普遍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以我院信息检索课为例,探讨交通类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

2. 交通类高职院校加强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的发展,大量的交通及信息化的新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为重要[2]。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1]。交通类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管理,可以提升在校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适应交通行业的发展。

《信息检索课程》在我院属于公共选修课,本门课程共20课时,由老师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讲授,教师先通过PPT讲授和课堂演示的方式进行授课,讲授结束后学生利用剩余时间上机实践当堂课程的内容。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困难,学生没有形成应该具备的信息素质。因此,迫切需要在交通类院校加强信息检索课程改革。

3. 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建设得不到重视

传统的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教育[3],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学校就加大相应素质技能的专业课程力度,对学生素质教育有所忽视[4]。信息检索课作为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最主要的途径,没有得到学院领导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笔者所在学校,曾在1991年开设过信息检索,之后20年都未再开设过,直到最近几年才重新开设。

3.2. 教材版本陈旧,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市面上发行的信息检索教材,花费大量的篇幅在论述纸质文献和手工检索的相关内容,信息化检索的知识则相对偏少,且理论性偏强,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高职学生对信息化检索日趋增加的需求考核又仿照其他学科的闭卷笔试,使得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效果较差。

3.3.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差异较大

以我校为例,图书馆45周岁以上的教师占到75%,而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仅有28周岁,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老教师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纸质文献和手工检索十分熟悉,但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且创新较少,欠缺信息化检索的知识。而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教学的各方面都还在探索学习中。

3.4. 采用大班教学,内容与专业相关性差

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采用的是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的大班式教学。我校信息检索课,是全校学生在网上自主报名参加。采用这种大班式教学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掌握,造成了知识讲解内容没有针对性。

3.5. 教学课时较少,无法全面掌握信检技能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必要的实践才能够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但较少的课时,会使得很多检索相关内容不能展开讲解,或者要牺牲学生检索实践的时间来讲授课程。

4. 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措施

4.1. 加大课程宣传力度

图书馆可以举办信息检索相关的讲座、知识竞赛。以张贴海报、发放新生入学手册等形式,宣传图书馆和信息检索课。邀请其他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比较好的专家进行经验交流,给学生们普及信息检索和信息素质相关的内容以及重要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各系部合作,开设针对相关系部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和老师意识到信息检索的重要作用。

4.2. 使用自编教材和灵活的方式考核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不适用于以背诵定义概念为主的闭卷考核[5]。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概念,而是当学生发现一个不知道的事物时,能够通过各种检索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事物的本质信息。信息检索课可以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用开卷的方式考察基本概念,用检索报告的形式考察检索能力,用心得体会的方式考察信息道德,用毕业论文格式考查学生信息检索的综合能力。

4.3. 重视信息检索课教师的培养和交流

信息检索课主要由图书馆教师讲授,对学生的专业缺乏深入了解,使得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所以应当加强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增加图书馆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沟通。图书馆教师分头负责,去各个系部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将专业内容带到检索课中;各个专业的老师到图书馆来听课、做报告演讲,为信息检索课献计献策,将信息检索课的理念带到专业课的作业中。

4.4. 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3],学生对专业的针对性很强。分专业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信息检索的利用率。同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其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增加不同方面的信息检索知识也很有必要。

根据我校“二加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大一学生,信息检索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院图书馆的概况,如何使用OPAC系统查找和借阅馆藏资源,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新生的“信息意识”。

大二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重要的一年,信息检索课主要内容将放在,如何让学生运用各种检索方法,尽快的检索到与自己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分析课题、确定关键词、确定检索方法、使用检索语句、‘层层细化’检索内容”的方式,使得学生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撰写检索报告。

大三学生主要在单位实习,信息检索可以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将自己工作中的某个课题作为检索对象进行检索,出现的信息问题发在QQ群或者网站上,学生互答和教师解答。在学生大三下半学期回学校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将学生论文资料查找,文献书写格式及论文格式(包括引证标注)等作为信息检索课的主要内容。为杜绝学生大范围借鉴的情况,合理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5. 结语

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使大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经过这二十年的改革与探索,信息检索课程紧跟时展与进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晓应.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晓漾.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关系浅议[J].甘肃高师学报,2010(2).

[3]田一越.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09(1).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文献信息检索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步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如实际处理事情、解决事情的能力、自学自习能力等。掌握一定的信息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等能力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其次,文献信息检索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建立,为知识信息提供了更广阔的的交流空间,但信息量的巨多又成为信息检索的障碍,实践证明在进行工作学习等过程中有一少半时间消耗在查阅文献信息上,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进展和效率。再次,文献信息的获取过程可以开阔检索者视野,启发检索者思维,对人的思维的发展与拓宽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通过思维的拓展可以更好的对接收的知识等提出新的见解,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学习中的创新能力的增强。第四,文献信息检索有利于促进信息的知晓、交流、利用和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智慧和知识产品的传播和发展,并为人的决策、观念的形成等提供依据。

2关联理论与文献信息检索探讨

2.1关联理论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概述

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具有分裂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人类在创造知识财富时有相对统一的思考趋向、理解趋向和编排的相似性。关联理论将知识的构造看成有一定相关性的构体,通过对文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获得所需文献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其次,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的产生是一个思维构造过程,也就是说,大脑经过一些列的映射、加工、处理等将文献信息构成一个集合,主要包含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知识信息。虽然人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把关联看做一个常项,差异看成一个变量。那么文献信息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这种相关性研究,实现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提高文献的全查率及查准率。

2.2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探讨

首先,利用文献信息的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一方面要注意关键词的选择要偏向大众化思维和广泛性词语。另一方面要注意数据库的关联性,不能定义错概念、意识范围,既费时、费力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此外,数据库检索方式虽有所不同,但通过文献信息关联性还是能找出其检索的相关规律的。其次,利用文献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精确辐射。如文献信息中的某一关键词,通过这个词检索到相关文章,相关文章会连接到有关联的数据库或杂志网站,进而完成对文献信息的检索,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相关信息。再次,文献信息生产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一个编码、输入、输出的过程。知识产品创作者希望自己的思想、意图能广为人知。因此,在论文、著作等文档中会有所明示,这些明示信息与检索者的检索信息就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关联理论原则,论文、著作等文献的每一个观念,每一个词语都会以最佳的相关状态存在在相关的数据库中。文献信息用户在检索过程中会利用这些相关性对所需文献进行检索,达到最好的检索目的。第四,随着文献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各类检索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文献信息相关排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在文献信息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文献信息观点的新颖性、独特性,最大可能的吸引用户阅读、浏览。另一方面必须注重文献信息的相关性传递,有效的实现文献信息的传播目的和使用效率。文献信息保持创新、新颖的同时应兼顾一定的检索能力和大众检索偏好。

2.3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文献信息检索步骤:第一步,确定检索题目,分析检索题目的信息相关性。第二步,确定文献信息类型数据库,结合检索途径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应用检索工具对其进行检索。其中注意检索的关键字段、检索词条等的关联性与匹配性。第三步,开始文献检索,比较、寻找最佳的检索方式,并进一步分析文献信息相关性的使用价值。并对文献信息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漏检文献及漏检原因,不断的提高全查率和查准率。此外,在文献信息检索中,常用到“倒查法”和“追溯发”,也就是知果寻根,实质也是关联理论发挥作用。如追溯发,利用已知的一批文献信息查找、检索其他的文献信息,这样可有效的扩大文献信息获得量,同时提高了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又如,利用与文献信息相关的主体、作者、出处等进行检索能较准确的检索到文献的相关信息及更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关联理论不但应用广泛,而且在文献信息检索中有巨大的作用,信息相关性的适当、合理利用,有效的提高了文献信息的检索效率。

3结语

文献信息检索途径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检索的技巧,将会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文献信息的查询上,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关联理论广泛的利用在翻译、学习等领域,在文献信息的检索领域的使用还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随着文献信息库的迅速扩大,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越来越难以保证,关联理论为文献信息的检索提供了更清晰的研究方向,将为文献检索的全查率、查准率、高效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并在次理论指引下创新出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检索途径及检索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平.中外专利文献信息检索平台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11,(07):67-69.

[2]张清.新世纪10年国内外关联理论发展与应用述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75-78.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 检索

信息检索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等两个层面进行定义。广义上,信息检索主要是指把信息依据某种方式来进行组织与存储,并且依据用户之所需查询到有用信息的整个过程,所以又被称之为信息存储和检索。狭义上,信息检索则是指从存储的各种信息中查找出有用信息的整个过程。自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进行信息检索的平台也转移到了网络上,网络信息检索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手工检索。因此,应用网络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检索以得到相应的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查询者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常见问题

一是网络信息过于泛滥。如今,任何组织与个人均可通过网络相关信息,导致网络信息量飞速增加,而信息的质量与精度则不断降低,那些庞杂、虚假、冗余及政治反动类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可确定性,一些网站质量不高,且长时间不进行更新,导致用户面对这些信息显得无所适从,因而无法找到所需信息。二是搜索引擎存在不足。虽然搜索引擎能够发挥网络导航之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类目设计不规范,内容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等,而且重复链接信息偏多,查准率过低。三是用户信息意识不强。尽管网络环境下用户可运用网络来获得信息,但尚有许多用户缺乏良好的信息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检索不够熟悉,难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二、网络环境下强化信息检索的对策

(一)通过提出信息需求以明确检索目标

用户在检索前一定要深入分析,明确所要检索的目标信息,这是确定检索策略的根本措施,也是判断检索效率高低之重点。一是要了解所要检索信息的主体内容以及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并且明确检索内容及其目的,这是用户选择检索工具的首要步骤。二是确定需要文献类型、年代和文献范围等,在了解清楚以上内容之后再来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并开展限定检索。三是应明确查新、查准以及查全等指标性要求。如果想知识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就应当注重“新”;如果要切实解决研究当中的某些具体内容,而且不要产生误查,就应当注重实“准”;如果要了解某领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且期望得到全部相关文章,就应当注重“全”。

(二)选用合适的检索数据库和检索工具

目前,网络资源的种类相当多。每个检索系统常常涵盖了多个数据库。在进入到系统以后,一般都会出现分类目录让用户进行选择。比如,中国知网中就包含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大量数据库,而且在每一个数据库之下又会出现不一样的主题分类。因此,用户要依据待查内容的范围以决定选择哪个数据库。至于方向性的信息检索则可运用百度、谷歌等目录型检索工具,依据主题目录体系之引导来查询信息。此外,还可运用高等院校图书馆或者其他图书保存单位的联机性检索。要查找学术性比较强的信息,建议优先查找中国期刊网和人大复印资料等专题类的数据库。要查询事实数据则应选择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数据库。

(三)实施概念分析以确认检索词

实施计算机检索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成效,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选好检索词。只要检索词分析得当,就能更好地进行选词和进行逻辑上的组配。检索词分析主要有:一般概念、隐含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等不同概念的选取和分析。

(四)合理构造信息检索表达形式

在构造信息检索表达形式之时,应当全面运用检索工具所支持的检索计算,允许运用检索标识与各类限定等,这也是实施有效检索的重要基础。信息检索表达形式的构造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即布尔逻辑计算符、位置计算符、字段限定以及截词检索计算符等。

(五)合理地调整信息检索方式

在制定明确的检索方式,并且输入到检索系统之后,该系统所检索出来的结果并不是肯定能够满足用户心中所设想的信息检索要求,所以,在检索时常常应当依据预检的状况来实施多次判断和调节,并且不断地调整信息检索的方向、强度和内容等,一直到完全达到要求为止。其中主要包含了扩大信息检索的范围以提升查全率,缩小信息检索的范围以提升查准率。

(六)不断提升广大用户的信息素质

不管是进行手工信息检索还是实施网络信息检索,均是由人来进行操作的,因此,其中人的因素往往占据了支配性的地位,无论是实施手工信息检索,还是开展网络信息检索,均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提升用户的信息素质与思想素质,这是提升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等三者均为知识素质的重要体现,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知识为基础,而技能则是关键。唯有具备了必要的检索能力以及相当广博的能力内涵,并且具备良好的检索技能,这样才能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深化和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知识能力的提高均为信息能力之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而技术之进步又为用户信息素质之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背景。可见,在用户们进行持续不断的信息学习和实践之后,必然能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进行信息检索。

三、结束语

当前,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了现代人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无法缺少的重要资源。笔者坚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必然会更加普及。用户只要具备相应的检索工具以及检索方法,就能快速在巨量信息中找出需要的查询结果,得到相应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封锋.网络信息检索现状研究综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1).

[2]赵玉玲,腾飞.试论信息检索途径的多样性[J].重庆图情研究,2007,(1).

[3]潘萍.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检索策略[J].现代电子技术,2007,(4).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 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 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 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 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 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 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 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 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5]杨晓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8(11).

[6]孙会清.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8,28(4):205-207.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体裁; 信息检索; 上下文; 匹配; 任务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29-03

Application of Genre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Li Xiaoyun, Yang Xiaohua, Wan Yaping, Yu Ying, Ma Jiayu, Liu Zhiming, Jiang Hu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Abstract: Gen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xtual factors in the context-driv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e notion of genre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especially digital genre in cyber space. Expatiated current research works on the identification, description of gen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Furthermore, concluded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current research, includi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annotation of genre, and proposed that genre can be used to reflect both search goal and document intent, and then serves as an unattached dimension, besides the topic dimension, to match the purpose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need and docu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genre to impro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Key words: gen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ntext; match; task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超过76%的网民选择使用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信息检索系统搜索网络资源。近年来,如何提高信息检索质量一直是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检索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不同上下文情境会让用户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在过去数十年中,信息检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以系统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再到目前基于上下文检索的过程[2]。2005年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会议SIGIR专设的IRiX讨论组分析了信息检索中的各类上下文因素,2006年欧洲信息检索大会(ECIR)强调上下文是影响检索质量的关键,其他多个国际会议,如IIiX(2006至今)、Context-Based IR(CIR,2005, 2007)、Adaptive IR(AIR,2006, 2008)以及CIRSE(2009,2010)等亦专门讨论了上下文信息检索技术(Contextual IR,CIR)。 由此可见,上下文驱动的信息检索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美国学者Ingwersen将信息检索中各类上下文因素归为七种[3]:文档内部特征、文档之间关系、用户与信息检索系统的交互信息、用户信息、其他用户对文档的评价、推荐等信息、当前相关社会信息及历史信息。在众多上下文因素中,体裁既能反映文档内部特征、又可作为用户对文档的标注,已成为信息检索中的重要上下文因素之一。本文对信息空间中体裁的含义、识别与描述,信息检索领域中体裁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验验证了体裁对于提高信息检索质量的作用。

1 体裁的含义

体裁是指在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等领域,描述作品表现形式的一种名称。例如,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电影有动作、喜剧、悬疑等体裁;音乐有轻音乐、民谣、爵士、摇滚等体裁。为便于叙述,本文将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等领域中各类作品统称为文档。

每一种体裁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特征,能够反映出某一类文档特定的风格、内容及形式。其中,风格描述出文档的结构特征,内容表达出文档的主题,形式则指明了内容的编排方式。英国语言学家Swales[4]认为文档体裁是由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事件组成,交际目的则决定了该文档相应的组织结构及修辞手法。

体裁具有相对性,体裁之间无法划出一道绝对界限。如一封简报可能包含文章、社论及事件表等体裁。电影《功夫熊猫》则融入喜剧、动作、动画、冒险、家庭五种体裁元素,其中任一单一体裁都无法完全描述出该电影的体裁。

体裁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环境和上下文情境相关。美国学者Yoshioka等[5]指出体裁反映的不是文档内容,而是作为上下文的一种载体来反映文档的目的、内容、人物、时间、地点、组织方式及语言特点等信息。由此可见,文档体裁所蕴含的信息远远大于内容所能表达的,这为赛博空间中数字体裁的识别与描述奠定了基础。

2 体裁的识别与描述

文档体裁的识别与描述一直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体裁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思维的抽象归纳,研究者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对体裁的认知亦受到限制。美国学者Rosso[6]指出无论是体裁的定义者还是使用者都必须具有共同的体裁认知。例如,对“食谱”这种体裁的认知就是知道食谱是描述烹饪食物的过程与方法。目前,体裁的识别主要基于文档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种:①字面特点,如一些能够表达特定功能或体裁的词汇、标点符号以及句子或文档的长度等;②语言结构特点,如说话方式、短语或句子的类型等;③显示特点,即一篇文档显示的方式,如标志类型、图形元素或一些网页标签等;④其他特点,如网页集的地址特征、文档描述、关键词等。

其次,体裁与上下文情境密切相关。美国学者Crowston和Kwasnik[7]指出,同一文档的体裁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不同。例如,一封信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在法庭上可能是一份证据,在商场上可能作为一种协议,在收藏领域则可能是一件古董或是一件艺术作品。同样,用户信息需求的体裁在不同情境下亦可能不同,例如,一个大学教师在搜索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时,所需文档的体裁可能是教学计划、教学日历、课件、教学笔记等。而同一教师在搜索与科研相关的资源时,则需要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会议征文等。

再者,体裁是动态演变的,这使得全面、准确、有效地概括和描述繁杂的体裁极其困难。例如,塞万提斯在写作《唐吉可德》时,由于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旧骑士文学无法满足读者要求,因此,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传奇、小说、传记、叙事诗、悲喜剧等体裁元素。随着网络的发展,Web文档比任何一种传统类型文档更复杂,难以用某一特定体裁来界定一篇文档。英国学者Santini对网页体裁做了大量研究[8],指出网页是一类复杂、多变的文档,一个网页可能不仅限于某一简单、传统体裁,也可能是多种体裁的组合,亦可能没有体裁。针对网络环境中这些新特征,已有许多学者针对Web体裁做了大量研究。瑞典学者Ihlström和Åkesson[9]通过对网络在线报纸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四元组来描述这种新媒介的体裁。

3 体裁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检索领域中,用户检索目标和文档写作目标的推测一直是研究热点。在推测文档目标方面,目前的主要方法有,分析文档内部词语特征,分析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文档的编辑、修改等行为,分析文档表示模型的主题相关性,或是挖掘文档作者的隐性知识来推断作者写作目标[11]。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文档描述模型来推测文档目标,但本质上都是对文档及其相关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事实上,文档分类要么依据内容或主题,要么依据体裁。例如,对学术文献的分类,从内容角度分为“计算机”,“语言学”,“经济学”等,从体裁角度则分为“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表”等。与内容相比,文档体裁包含大量上下文信息,因此,目前有许多研究正是利用体裁来改善信息检索效果。

依据各类上下文推测出的查询目标和文档目标,主要应用在查询扩展、检索结果过滤、目标独立匹配等方面。近年来,以查询目标与文档目标直接进行匹配逐渐成为趋势。体裁天生就可用来表达文档的交际目标。Rosso[6]指出,文档体裁能表达出内容所不能、亦不会表达的信息。由此可见,体裁对于特定场景下判断文档与用户检索意图的相关性具有关键作用。2007年TGSE研讨会(Towards Genre-Enabled Search Engines)专门对利用体裁改进搜索引擎质量进行了讨论。在该研讨会上,许多研究者也使用了体裁来过滤搜索引擎返回结果。Vidulin[10]分析了使用主题查询词所获得的返回结果的准确率,又分析了既用主题查询词又用体裁来进行检索所获得的返回结果的准确率,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用体裁来过滤返回结果能较大提高搜索引擎查准率。Freund[2]详细分析了软件工程师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所需文档体裁之间关系,并基于这种关系,针对用户当前任务对检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结果表明利用任务与体裁的关系能有效提高查准率。

4 问题分析与发展趋势

利用体裁改善各类信息服务质量已成为信息检索领域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体裁分析不仅仅是对文档表层表现形式的分析,也是对文档深层逻辑结构的解释。在分析体裁时,既要检查文档结构中的社会与认知因素,又要揭露出实现文档交际目标及逻辑结构的特殊形式,这使得体裁分析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虽然目前对文档体裁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严峻的挑战:

⑴ 由于体裁依赖于文档内部特征,如词句、文档长度、说话方式、短语或句子类型、图形元素或网页标签等,体裁识别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标注[2,6,10],且要求体裁标注者与体裁使用者具有共同的与体裁相关的知识,这使得目前只能应用在特定小范围内,难以推广。Rosso[6]表明基于内容识别出体裁应用在信息检索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由系统自动推理、识别文档体裁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⑵ 文档按体裁自动分类这个课题,交叉于传统修辞学与计算语言学之间, 需要有较深语言学基础及计算语言学理论功底,这使得文档体裁的自动识别具有一定难度。

信息检索系统中,与文档目标对应的是用户检索目标。然而,用户检索目标要么是隐含在检索主题中,要么是隐含在当前的工作任务中,均未能显式地以体裁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使得检索目标与文档目标的表示形式不一致,给匹配算法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用以体裁的形式独立地将文档目标及检索目标表达出来,独立于内容维度进行匹配,已成为当前信息检索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5 实验验证

为验证以体裁将文档目标及用户检索目标独立表达出来进行匹配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初步实验。首先是构造测试集。分别以“汽车 销售”、“汽车 购买”、“汽车 价格”、“汽车 新能源”、“汽车 保险”、“汽车 设计”、“汽车 游戏”、“汽车 保养”、“汽车 维修”、“汽车 展览”、“汽车 比赛”为检索词,通过Google下载了每组关键词返回结果的Top-50篇文档,构建了共包含471篇有效文档的测试集。其次,采用中科院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文档进行分词,并进一步通过人工修改及标注,获得每篇文档的内容及体裁描述模型。测试集体裁包括“表”、“图片”、“条款”、“合同”、“报告”、“公告”、“报道”、“通知”、“广告”、“讨论”、“评论”、“说明手册”、“攻略”、“规则”、“论文”、“案例”、“文章”、“简介”、“简讯”、“摘要”、“排行榜”等。然后,要求测试者采用两组关键词在测试集中检索,并对返回的Top-10结果进行打分:2分表示文档非常相关,1分表示一般,0分表示不相关。最后,实验结果采用衡量搜索引擎质量指标的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 (DCG)进行分析。该方法以两个假设为基础:①相关度越高的文档在返回结果页面中排在越前面越好;②对文档相关度进行评价时,越排在返回列表前面的文档的评价分数越高。具体参考文献[12],在此不再赘述。

实验分为两步。第一步用与内容相关的词作为检索词,第二步用内容和体裁同时进行检索,体裁作为目标维度进行匹配,详见文献[11]。作为初步实验,在匹配算法中,内容与体裁的权值视为相等。当测试集文档排序未变时,以Google原始排序为准。首先,以“汽车 销售”为主题检索词,以“报告”为体裁检索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Ideal DCG为当返回结果为最佳排序时的DCG值;normalized DCG(nDCG)是对DCG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

图1 不带体裁及带体裁的检索结果比较图

对本组检索词的Top-10返回结果的分析表明,使用体裁将检索目标独立表示出来,并与文档目标体裁进行单独匹配,在返回列表中相关度更高的信息资源的排名更靠前,这有效提高了返回结果与检索目标的相关度。在本组数据中,增加体裁信息进行检索后,将衡量搜索引擎质量指标的nDCG值提高了21.8%。

我们对其他10组关键词及相应检索目标体裁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第一列为检索词,先以不带括号中的体裁进行检索,再将体裁加入进行第二步检索,其结果分别列于第二列、第三列。

图2 一组不带体裁及带体裁的检索结果比较图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体裁信息进行检索能将检索效果提高71%。其中,以“汽车 游戏”为检索词搜索时,Google的Top-50返回结果中体裁为“攻略”的文档较少,且只在Top-10中出现在第九位。因此,当预期目标体裁为“攻略”时,nDCG值提高了约134%。实验表明,相对于只用内容维度的检索词,用体裁单独将用户检索目标与文档目标表达出来,并进行独立匹配,能够有效提高检索效果。

6 结束语

本文对体裁的含义、识别、描述及其在信息检索领域中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同时,为了验证不带体裁及带体裁的信息检索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与只有内容维度的检索相比,体裁能够将检索目标及文档目标以统一形式表示出来,并且能够作为独立维度被匹配,可以大大提高返回结果的相关度,从而改善用户体验。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对文档(尤其是Web文档)体裁的自动识别及描述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如何从用户工作任务中识别出检索目标体裁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第四代信息检索技术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语言学的体裁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心,2011.7.

[2] Luanne S. Freund. Exploiting task-document relations in suppor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the workplace[D].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2008.

[3] Ingwersen P. A Context-Drive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IR[C]. LIDA Conference, June 25-30 2008,126(6):44~50

[4] Askehave I., Nielsen A.E. Digital genre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genre theory[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2005.18(2):120~141

[5] Yoshioka, T., Herman, G., Yates, J., Orlikowski, W. J. Genre

taxonomy: a knowledge reposit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s.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19(4): 431~456

[6] Mark A. Rosso. User-Based Identification of Web Genres[J].

ASIS&T. 2008.59(7):1053~1072

[7] Crowston K., Kwasnik B. A Framework for Creating a Facetted

Classification for Genres: Addressing Issues of Multidimensionality. Proc.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 USA. 2004.

[8] Santini M. Characterizing Genres of Web Pages: Genre Hybridism

and Individualization[C]. Proc.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2007.

[9] Ihlström C., Åkesson M. Genre Characteristics:a Front Page

Analysis of 85 Swedish Online Newspapers[C]. Proc.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 USA. January,2004.

[10] Vidulin V., Luštrek M., Gams M. Using Genres to Improve Search

Engines. Pro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wards Genre-Enabled Search Engines:The Impact of NLP". Borovets, Bulgaria. September,2007.

[11] 阳小华, 马家宇, 刘志明等. 基于隐性知识的信息检索多维匹配模

型[C].第八届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成都,四川.2010.

[12] Xiaoyun Li, Ying Yu, Xiaohua Yang, et al. Personalized

上一篇: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