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元素范文

时间:2024-03-25 11:41:41

民族艺术元素

民族艺术元素篇1

公共艺术是公众的艺术或社会的艺术,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服务于公众,是公众审美的媒介,凝聚着人们的情感,体现着人们的参与性。公共艺术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生活价值。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力和历史文化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合体,城市本身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城市作为人与社会的聚集地,其无论居所、环境,作为应用对象,都与人时刻产生情感层面的交流,并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审美过程,即贯穿于艺术创作即城市的建设中。公众对于城市的审美,是同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生态、环境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将饱含民族文化的民族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城市有历史厚重感,更可以使居民有强烈的归属感。

1.公共艺术是民族元素的载体。

公共艺术是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由公众自由参与并产生共鸣的艺术创作作品。通过它能集中反映文化历史传统和对现实的诉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演变。它既是时代的象征,又是连接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桥梁。把公共艺术的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使公共艺术能传达文化内涵,在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的同时又做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例如,广西省是民族元素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地域,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18%,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全国居第1位,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39%。在这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民族元素,铜鼓、壮锦、栏杆式建筑等。而这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定居在这里千百年的居民。

2.民族元素赋予公共艺术灵魂。

民族艺术元素篇2

关键词:艺术歌曲;民族音乐元素;创作风格;音乐表现形式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的转变

艺术歌曲自上世纪初从欧洲传入中国,它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在中国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创新与探索阶段。它的发展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堂乐歌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我国的艺术歌曲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的歌曲,主要是借鉴外国的曲调,填写中国文人的诗词为主要创作手段,如李叔同的《送别》,沈心工的《黄河》等,作曲家把西方的作曲技法引入中国,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中,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处于突破阶段。受新音乐文化的影响,开辟西方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风格相统一的新道路,同时将西方声乐演唱的优势与民族唱法的长处相结合,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具有极强的欣赏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朱践耳的《清晰的记忆》、施光南的《多情的土地》、《打起手鼓唱起歌》、瞿希贤的《伊犁河,我的母亲》等,这些作品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艺术歌曲融入中国的诗歌文学、中国民歌,并与西方传统创作技法、现代创作技法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在内容上、形式上从相对独立的、严肃的艺术形态,发展为更具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也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所有现实主义作曲家取之不尽的最丰富的音乐宝库。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语言的民族化

音乐语言是指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运用一定的音乐要素来表达作品的音乐内涵和情感态度的一种艺术手段。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在音乐作品中,能生动的描述音乐形象,描写情景,通过不同的音乐语言,将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现出来。施光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它是一首极具新疆风味的歌曲,它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诉说了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思念守卫边疆爱人的炙热情感,生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歌曲选用了新疆民歌《牡丹汗》的主题旋律作为创作素材,以维吾尔族典型的节奏型作为主导节奏贯穿全曲,作曲家巧妙的利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使得歌曲更具有民族化的气质和神韵。

(二)伴奏乐器的民族化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在早期许多配器都是直接借用的。随着艺术歌曲在我国不断发展,歌曲不仅在伴奏织体上更加多样化,在伴奏的形式上也有了一定的拓展,突破了以钢琴为主的、单一的伴奏形式,加入了民族乐器的运用,使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如当代艺术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前奏音乐采用马头琴演奏,让听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辽阔、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将蒙古族民间音乐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乌苏里船歌》用竹笛作为伴奏乐器,清脆悠扬的竹笛声与歌唱家优美的歌声相融,让这一支歌颂家乡、歌颂人民幸福生活的歌充满了少数民族的韵味。近年来,琵琶、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运用到艺术歌曲的伴奏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象征着我国艺术歌曲逐渐走向多元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三)歌词内容的民族化

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诗词或现代诗为主的不在少数,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诗词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青主的《大江东去》是根据北宋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而成,它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作品运用高超纯熟的创作技法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中壮阔的意境和深邃的艺术内涵。《阳关三叠》、《松花江上》等等,都是根据名家创作的诗词进行谱曲的艺术歌曲。采用中国古诗词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自上个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将中国的诗词文化与音乐相结合,凝聚了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

三、结语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形式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从产生初期到新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都体现出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借鉴到后来的融合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创新。相信未来,在我国音乐人的努力和探索下,定会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艺术歌曲的形式推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

民族艺术元素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元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其民族元素呈现着自身的文化内涵,民族元素主要由民族文化各个要素组成,民族元素与民族文化彼此联系密切,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民族独有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元素逐步渗透于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元素进行融合,既满足时代的发展轨迹,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民族元素涉及本民族内的各方面内容,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优化发展形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民族元素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标志,是民族的精髓所在。民族元素的内涵可通过不同形式予以体现,包括多样化的图案结构、造型以及色彩构造等等,这是民族人民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无论是在民族的色彩搭配,还是在线条的整体构图,都会紧贴民族的文化特色,彰显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元素代表着民族的整体思想,孕育着强大的民族力量。所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关于环境工程的艺术设计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新时展而来的产物,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和表现方法,其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基本设计需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室外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以及景观小品等地球表面存在着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设计领域。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元素,而意识形态则是指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精神因素。

二、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中的原则和方法

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保证二者之间的巧妙结合是设计者应当尤为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不同特色的艺术设计,为保证少数民族元素和现代意义的有机结合,必须满足实用性和功能性这两方面的设计原则。在使用少数民族元素色彩的搭配过程中,要注重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内涵,不同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韵味,比如黑色可以给人一种稳重、扎实、严谨的视觉效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表现状态;红色,代表着喜庆和热闹,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欢喜韵味,古代婚礼服装大多采用红色,借以代表人们喜悦的心情。少数民族元素的合理运用满足了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原理,继而使人感觉更为舒服、安逸,增强了少数民族元素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协调效果。少数民族元素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图案和符号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图案,以彰显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精髓。少数民族元素的图案和符号具有较强的信息表达效果,甚至超过语言文字的运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

2、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以应用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元素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较好地将少数民族元素应用其中,在被人们广泛传播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一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超过了少数民族元素的原始影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元素的融入有助于其自身的良好发展,并促使少数民族元素在设计作品中得到继承,继而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满足人们要求的设计理念。2)有利于促进现代审美理念的创新发展少数民族元素的使用过程既要使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还需要时刻注意以现代审美价值来完善少数民族元素的具体应用,以达到对其有效发展和积极创新的作用。基于现代审美价值而展开的少数民族元素,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元素的创新发展,并带动相关设计作品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核心意义的真正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元素是民族发展的核心所在,对当今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应当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审美水平的具体需要,并加快步伐与国际接轨,用以彰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价值,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有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进而少数民族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赵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徐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读天下,2016,22:382.

[3]张歆旎.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72.

民族艺术元素篇4

论文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也必然导致其建筑风格的不同。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具有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一种视觉元素。对其建筑风格中人文艺术元素的探讨,应用,发扬,能很好的体现贵州建筑的特色,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贵州少数民族当中的建筑中,融合了大量的一些人文艺术元素,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等,其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的平面构成当中的许多知识,如重复、渐变、对比、夸张等手法。 

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 ,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黑色,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平面构成元素也极其丰富,这些平面构成元素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这里有侗族鼓楼立面的逐层渐变、村间邻里交通道路上鹅卵石的发射构图以及密集构成等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件中特有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就能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寻求发展契机,能使设计师们利用这些传统的民族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这样的设计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人文艺术特征。 

在我国的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他们的建筑,是他们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产物,是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秉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建筑的设计元素为,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注入到设计师头脑中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也是我们立足于国际化建筑设计之林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民族艺术元素篇5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无论是古希腊的剧场,还是中国的“戏园”“剧场”“戏院”,都涉及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舞台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作为话剧、戏剧及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它从内容上说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这些内容的综合设计就被称为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具体剧本内容或节目的具体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基础之上,通过采用各种不同艺术手法,达到相应的表现目的,即创造出具体的剧中环境和生动的外部形象,从而达到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随着广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其节庆的舞台美术设计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尤其是近年来在南宁举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1999年正式更名以来,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南宁唱响,晚会“大地飞歌”便传遍中国。截止到目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3届,形成了南宁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文化品牌。舞台美术设计中各民族的艺术元素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展现不同的风貌。

1民歌节开幕式晚会中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的表现特点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在其晚会上,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在南宁民歌艺术节晚会中的运用具有增加舞台的表现力、贯穿舞台脉络、传承保护民族艺术等特点。

(1)舞台元素更具本土气息。民歌节作为从少数民族“歌圩”中发展而来,其本身就具民族性,舞美设计中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大都来自广西本土。特色艺术元素的运用不仅让其活动氛围更浓,其中舞台表演的亲和力和本土气息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1999年~2004年舞台舞美设计上大都以“铜鼓”“凤凰”“绣球”等代表广西特色的元素为背景装饰。如1999晚会的舞美设计中铜鼓应用,一只铜鼓足有5层楼高,蔚为壮观,堪称当时最大的铜鼓;2000年绣球造型为主体的钢架结构舞台充满了现代气息;2009年开幕式晚会的舞美设计以壮锦为主题,其主要背景元素“巨幅壮锦”高12米,其图案是以壮锦为底纹的六角形式窗格,它们巧妙地拼接为一幅美妙的画卷在舞台上铺开。

(2)贯穿舞台表演脉络。南宁民歌节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元素更是中国民族宝贵财富。每年的民歌节“主题”框架都是由少数民族特色元素组成。进而形成了贯穿舞台表演的主要脉络之一。虽然近几年舞台上现代化节目的奢华演绎对传统民歌的淳朴演绎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舞台美术设计色艺术元素为整个节目服务的意识没有缺失,而且逐渐成为主题的视觉与意识的支撑者贯穿始终。如2009年后大榕树的形象一直贯穿着舞台的始终,承接节目的版块和表演的脉络。

(3)间接的传承与保护了少数民族艺术。现代化、工业化的历史潮流使一些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变化,甚至引起传统艺术的巨变。如壮族绣球现在基本是在旅游产品中、工艺品、纪念品中出现,且在现在的商业运营中存在销售的困难。舞台美术设计中民族特色艺术元素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夸张了特色艺术,让人们用另一角度光看待本民族的特色艺术。同时舞台作为媒介,间接地告诉世界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使本民族的人民在看节目中认可本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在传播中为世界人所熟知;使少数民族艺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被间接传承保护。

2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上的应用

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艺术,民族特色元素十分丰富,如壮族的“干栏”、铜鼓,侗族的风雨桥、瑶族的刺绣等等,从整体运用来讲,主要是特色造型、色彩、纹饰等方面。

(1)特色造型元素的应用。广西各个民族人民创造出的物品都有着特色的造型,其造型不仅符合当地人的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其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铜鼓、绣球的立体化展示;另外一些抽象的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得到应用。如舞台设计中将壮锦中的图案造型的夸张表现、服饰上的纹饰分解、建筑雕刻概括表现、铜鼓的装饰重新组合等等。像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侗族服饰也有大量的抽象几何纹样,如三角纹、菱形纹、八角纹、方格纹、齿形纹、螺旋纹、圆圈纹、点纹等。[1]

(2)特彩元素的运用。广西少数民族色彩造型元素比较有特点,其中对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讲究。它的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也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如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蓝色为主基调,而瑶族服饰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因此在舞台设计中色彩成为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所有单个运用和综合应用的最主要形式表达。尤其是服装和道具上:蓝靛瑶、白裤瑶、黑衣壮等色彩的呈现;编织物品中,道具的朴素、清新、自然,材料的“本色”对材质本身色彩的表现。

(3)特色纹饰元素的加入。舞台美术设计中纹饰的应用比较早,也比较广泛。无论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还是道具,都有所涉及。从纹样丰富、纹样的组合和互换、具有象征性的艺术特点等三个方面来能看出特色纹饰元素在舞台设计上的使用:仿生纹为主,包括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这些纹样是劳动人民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物的美中提炼出来的;组合和互换大多呈现几何纹,包括三角纹、菱形纹、八角纹、方格纹、齿形纹、螺旋纹、圆圈纹、点纹、水波纹、菱形纹、方格纹、钱纹、太阳纹等。[2]纹样与灯光的结合最为繁多。

3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上的发展方向

(1)特色元素与数字化效果的结合。随着舞台美术设计与相关科技成果的借鉴和运用,当代舞台设计的声、色、影、气、新媒体等诸多元素的增加,也在促使特色元素与数字化效果的结合。特色元素也要从实体转上虚拟。一类是特色元素与灯光的结合,随着智能化灯具的应用,特色元素在舞台上的应用不再受材料的限制,可以直接由灯光组成;另外一类是特色元素转化为光、影、数字图像、多媒体幻象等虚拟材料为创作表现手段。这种数字化的产品可以直接在舞台LED屏幕中得到展现。从材料使用上做到了环保效用,从利用上讲可以无限的循环使用。

(2)舞台空间的装饰性元素加强。舞台美术设计中立体的造型越来越受到舞台设计师的青睐,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舞台中美的效果,更要综合考虑舞台的空间效果。现在舞台空间上的装饰和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细致的表达晚会的主题,怎样把舞台空间营造的更加完美成为舞台美术师要考虑的一个重点。我国舞台受戏剧舞台的影响,素来重视画面效果。但在十年多来的创新发展中,舞台空间的装饰性已经成为舞台设计的一大特性,被大量和频繁的运用在舞台设计中。因此,族特色元素要更为精炼的被提炼出,成为空间装饰的主要承载者。

(3)内涵性特色元素表达逐步取代形似。作为舞台设计都有它本身的物质环境,按照常规的舞台布景,常常要根据剧本提示去描绘这些物质环境。但是舞台美术毕竟不是生活,写实描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表达的也只是形似。舞台设计者要整体考虑整个舞台精神内涵,每个节目都要分别思考它的情绪、意蕴、诗意和哲理等。在舞台设计中追求简练,暗示、隐喻和表征的手法表达。这就要求舞台设计者不能停留在自身价值的表明,而包含更深层次的内容。

4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元素是广西文化的基本属性。在广西节庆文化呈现文化认同危机的今天,舞台美术设计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缺少本民族的元素。舞台需要设计师对元素进行艺术化的堆砌,也需要与现代技术的光影结合。总之,各种不同东西在舞台上的对照对戏剧是重要的,由此使物体获得新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创造出不同的现实。[3]特色元素与科技的结合、创新,特色元素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将为舞台美术设计增添更多的美的形式、增加了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参考文献:

[1] 玉时阶.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841.

[2] 张爱丹.壮族服饰的色彩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43.

民族艺术元素篇6

一 动画创作元素解读

动画艺术的创作是在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多种创作元素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动画艺术之所以引起受众疯狂的喜爱,其中大量创作元素的有机应用是重要的原因。

1 角色设定

创作动画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动画角色应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因为动画创作具有特殊性,主张动画角色形象不必受到惯有构想的限制,可大胆融入多种设计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超出现实的艺术角色。动画角色在整个作品中占据主体地位,推动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角色造型要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调整,突显动画艺术的感染性、形象性。此外,创作者要丰富动漫角色的内涵特征,赋予其更多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玩具总动员》里设定了两个主要角色,即“胡迪”和“巴斯光年”,前者是老式牛仔布偶,后者则是被称作“宇宙英雄”的塑料玩具。两个角色在动画中展示了性格迥异的形象,胡迪聪明机智,巴斯光年坚强勇敢,但两者互相“看不对眼”,共同演绎出一连串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

2 场景设定

动画作品的场景设定要迎合角色特点、情节发展等的需求,如故事场地要与角色的情绪、表演方式相互搭调,营造出和谐、动人的故事氛围。场景外观直接体现了作品的空间构架,为了设计出富有空间层次的动画场景,创作人应在动画创作之初设计好场景基调,促使情节时间与空间构造符合作品的创作主调。场景设定不是简单地布置空间物件,而是塑造某段时间内的特定空间功能。场景设计不需受限于现实逻辑,设计者可自由设想超现实的动画场景,赋予动画丰富的想象场面。例如,《天空之城》是日本经典动画之一,当中有很多神奇的场景画面,如空中岛国“拉比达”就是在天空中飘浮着的云海,空中岛国富含诱人的巨大宝藏。

3 色彩设定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基础元素,设计合理的场景色彩,可以唤起人们心底的普遍共鸣,让动画拥有更多的精神内涵。设计者运用色彩刻画自然事物,体现客观事物的特定含义,并对角色心理、场景画面进行渲染塑造,彰显动画的艺术美感。动态场景和静态场景的组成元素较为接近,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不过动态场景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移动,动态变化需要合理运用色彩才能实现,色彩元素对画面设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色彩既可增强作品的画面感,也可渲染角色的内心情绪。例如,《僵尸新娘》的色彩基调比较沉郁、暗淡,以深蓝、暗绿、青灰、土黄等冷色系构成主色调,渲染出人间冷漠、无趣的主题。当画面移到“鬼窟墓穴”内,动画充满了绚丽、鲜艳的色彩感,用以渲染鬼魂世界中幽默、温情的感觉。男主角进入地狱后,和鬼魂一同跳舞的场面运用饱和度非常高的明亮色系刻画出色彩缤纷的大片场景,以明黄、亮蓝构成撞色,大红、翠绿互相映衬,场景十分绚丽,体现出男、女主角欢快愉悦的心理感受。

二 传统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结合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动画艺术一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

1 动画角色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动画角色的设定创作中渗入古代文化元素,可提升作品的精神内蕴。我国动画的设计制作一直注重传统元素的融合运用,例如,1956年制作的《骄傲的将军》是一部集合了北京、河北等地真实资料的动画作品,这些地方的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等文化元素被大量融合到当中。这部动画片历时1年多制作完成,其中还引入了不少的京剧元素,片中主角是将军,将军脸部的造型就是借鉴于京剧中的“大花脸”脸谱。将军战袍的摆动造型则是运用了白描装点纹饰的手法,动画开场时,将军威风凛凛,阔步走来……这一场景伴着激昂的锣鼓声,显示出将军的神器姿态,这样的姿态画面接近于京剧“楚霸王”的出场场景。还有,片中有一段刻画了“将军耍花枪”的场景,将军在众小兵的奉承之下,得意地耍弄花枪和铜鼎,同时发出“哇啊啊……咿呀呀呀”的声音,之后爽朗笑声及唱腔则结合了多种表现手法,体现了戏曲表演的细节韵味。此外,角色创作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增强动画片的形象性,例如,《猪八戒吃西瓜》中运用了大量的剪纸元素,当中的角色造型来自于豫北剪纸,动画里的师徒四人均采用剪纸风格进行塑造,角色线条也由设计者绘制于纸上,然后用雕镂方法制作成型,因此,人物姿态很有皮影造型的姿态韵味。人物肢体关节用活钉加以连接,这样制作者能很好地协调纸偶的动作,使姿态造型展示出更多美感。

2 动画场景刻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动画设计中对场景画面、情节背景的交代,一般利用镜头语言进行刻画。这可以突显出动态画面的形象感。例如,《哪吒闹海》以山海相连的宽广场景作为片头,之后镜头移到山石之上,赫然突显“陈塘关”的篆体文字,然后用中景镜头反映海浪变化情景,直到四条神龙涌出海面、冲向云霄。如此设计,开场几分钟就清楚交代了故事背景及发生地点。在我国,龙是古代神话中较常见的一种猛兽,篆体文字表明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场景中的山石、祥云造型都渗透了山水画的风格特点。融入山水画元素后,动画片展示出古老而神秘的年代色彩。哪吒降生之时,制作人利用移动镜头,勾勒出哪吒活动的轨迹,这个过程顺便描绘了托塔天王宫殿的贵气场景,朱漆大门、朱雀形态的油灯、镂空精雕的香炉、绣有飞龙的屏风……以上情景中的景物构造均接近古代建筑的风格。此外,动画场景都使用白描工笔进行刻画,画面线条流畅,富有古典雅韵。

3 动画颜色设定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动画创作受到国画艺术的启迪,许多动画片中都渗透了水墨画的相关元素。水墨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以其独特的意境美屹立于绘画之林。我国的传统画作强调意境美,认为画作风骨在于“意境”,因此,在制作水墨动画时,应遵循“追求意境”的设计原则,传扬优秀的意境文化。水墨动画由传统绘画的内在风格与精神底蕴演化而来,并未掺杂任何外来元素,借助现代的摄影工具,可将这类山水绘画的元素映射到动画片中,以突出动画的色彩特征。使用合理色调是提升动画品位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片中,设计者引入了齐白石所画“水墨鱼虾”的素材元素;动画片《牧笛》则融合了李可染水墨画作的风格元素。水墨动画的制作突破了单线塑造轮廓的设计方式,动画人物、景观的设计也不再单纯依托于边缘线的固定成形,而是用水墨晕染法突显造型,因此,水墨动画淡去了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全部画面的色彩感均接近于浸染了水分的浅彩风格,从视觉上看,这种动画清除了画面的杂乱感,使场景回归原始、自然状态,传达一种淡泊清新的思想内蕴,营造出似淡实美的文化境界,提升水墨动画的整体品位。

除了水墨动画外,还有很多富含传统文化的动画类型,这些动画作品很好地借鉴了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并运用合理方式将其充分整合在设计作品中。总体而言,动画中渗透的色彩元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水墨画作的意境元素;二是工笔画或者壁画的浓彩元素,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作品就是融合了浓彩元素。这些影片中包含很多浓彩绘画的元素,尤其是工笔重彩元素体现得最为明显,动画色彩的饱和度、装饰感都很强,促使场景风格带有敦煌壁画的色彩感,浓而不浊、艳却不俗。浓彩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一般都蕴含某种主观意义,例如,哪吒的身上带有红、黄两色,喻示聪明、勇敢之意。刻画太上老君则以白色、蓝色为主,蕴含平静、智慧之意。

三 国产动画的发展前景分析

近些年来,国产动画的发展获得很大进步,一些佳作享誉中外。但国产作品的整体质量却不够理想。深究原因,主要因为创作人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致使一些传统元素未得到充分运用,现代动画体现的东方风格不够明显,从而拉低了国产动画的创作品质。为了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创作人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将其融入动画设计当中,展现出动画作品的东方神韵,提高作品的市场好评度,加快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步伐。动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应纳入传统文化发展的体系内,摒弃“追名逐利”、“投机取巧”的功利心理,探索适合国产动画的新型发展模式,合理应用文化元素,促使动画创作更具精神内涵,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 结语

动画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是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我国文化精粹体现在各方各面,绘画、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均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动画创作者要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态度,吸收多方文化元素,利用合理方法整合这些元素,促使国产动画更富魅力。在创作中,动画设计者应尽量发掘传统的文化元素,以弘扬国粹为准则,创作出高水平、高层次的动画作品,提升动画艺术的制作水平,促进国产动画的持续发展。

民族艺术元素篇7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被本民族所认同(即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并在心里所能接受的)且体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切形象符号。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简单地说就是华夏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体现共同心理特征、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可视形象、符号以及风俗习惯等。“包括外部形式、内部精神以及文化本源。外部形式指的是用以表达这种元素的载体的外表形态。内部精神指的是其外部形式及载体外表形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含义。文化本源指的是这种元素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受的中国文化的影响。”[1]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少数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他们自身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和形成的。这些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往往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成为传统并流传下来。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而且通常也具有识别该民族特征的文化标示作用。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和图形样式往往是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这些不同的视觉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以此来区分各民族之间的视觉差异。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形态来识别其民族特征。就像西北回族的白小帽、黑坎肩,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囊坑、麦西来普、热瓦普,具有新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奶茶,蒙古族的马头琴、蒙古包,藏族的转经筒、酥油茶、布达拉宫等,都是本民族的标示形象。说到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新疆维吾尔族,说到蒙古包自然而然想到蒙古族,说到转经筒自然想到藏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实际成为各民族的形象代码,是我们通过视觉感受来认知该民族特征的文化要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各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成为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更是创作富有民族意味艺术设计作品的根基。

    一般来讲,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有三大类: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其本身也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符号的设计是将概念性的语言转换为可视的视觉性语言的一个途径,是将设计内容的文字语言给予形象化、条理化,并建立起整套的视觉形象化符号。”[2]通过文字不仅能很好地传递、传承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含义,而其在表述内涵的同时也通过其自身的外在形式表现视觉的审美意义,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能效。

    文字在设计中的适度和创新应用对于丰富设计本身,拓展其应用元素,增强视觉效果作用明显。色彩符号对于设计本身来讲是重要的手段和元素,色彩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它所体现出的色调和色相、彩度、明度给人心理上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也是各少数民族表达心理和审美的重要方式。如红色表示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黑色则代表稳定、庄重,也表示凄惨、悲伤、忧愁,像“黑色的星期五”,黑色在绘画、设计、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而白色在汉文化中与死亡、丧事相联系,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但也表示洁净,如伊斯兰丧葬中用白布包裹尸体就是如此。绿色是一切万物的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颜色,表示环保和希望,它可以代表生命以及生命的状态,等等。但不同的民族有时对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寓意和偏好。

    图形符号本质上也是人类认识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达和固化。与文字符号和色彩符号相同,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自然、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心理感受的审美表达,是文化的历史积淀。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精彩绝伦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家具、器皿、乐器、兵器、各类劳动和生活工具,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各类纹饰图案等等,都成为艺术设计中极具特色的民族图形符号。这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视觉符号。

    二、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各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华夏文明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当然也蕴含着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养分。“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研究生产技术、艺术、社会生活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既符合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又符合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研究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生产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新型产品。”[3]由此可见,设计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设计。设计是人们在每天的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设想、构思、计划和打算,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需要预先的设计和计划,因此设计是未来的事,其目的是达到预期目标和为人们创造未来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前面已经提到,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或者说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为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走具有中国民族和民间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加以有效利用,使现代设计创作更具地域和民族特征或本土风格,不仅有利于我们华夏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我们民族本土化的艺术设计。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哪个国家、地域和民族,其优秀的艺术设计都是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类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要想成为设计强国,就需要自己的设计,需要具有自身特色或本土风格,如果一味跟从西方,学习和模仿别人的套路,那么必将失去自我。数千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大海,自然是我们设计发展和创新之路上可研究利用和吸取养分的源泉。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中,如很多织锦图案及抽象的几何构成纹样、造型、色彩等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去借鉴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在自己的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自觉加以应用,正确体现和把握好民族内涵就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因此,现代艺术设计要想富有特色、极具创新,就必须走民族化和本土特色化的艺术道路。作为当代的艺术设计师,在设计中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的视觉元素,注重和强化少数民族文化素材和视觉元素的挖掘,积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无疑对丰富和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设计师的不断努力,利用民族元素进行设计的成果也得到世人的充分认可。如中国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成功应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和奥运火炬上祥云图案的应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凤凰图案,甘肃武威出土文物“马踏飞燕”作为中国国家旅游标志等都是成功的案例。近年来以靳埭强为代表的一批设计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的水墨应用到设计制作之中,在设计界掀起了一场“中国人自己的设计”的一场革命,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东方神韵。日本是设计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把本民族独特的一些视觉元素,如武士道、茶道、和服、樱花、红太阳等糅合到现代设计中,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设计内涵,把传统日本文化意蕴、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同样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少数民族文字和图形符号在书籍封面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维吾尔族植物缠枝纹在服装、家具用品、建筑装饰、首饰上的广泛应用,云南苗族蜡染花纹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等。这一切都说明民族视觉元素中蕴含着极其丰富和珍贵的艺术设计源泉。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绝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传统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中的造型、色彩、以及样式和表面形式上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对色彩和样式的重复与堆积,而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根性之中的,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风俗习惯的融合和深入的挖掘、升华及创造。要想在艺术设计中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合理应用,大胆而科学的创新,除了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在思想上给予重视以外,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各自灿烂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赋予本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文化内涵,必须对其理解透彻,避免因理解错误或者掌握不够深入而错误表达。只有正确深入理解其真正的文化含义,才能创造出富有新意和民族气息的成功之作。如对于彝族而言,黑色是其民族崇尚的色彩,黑、红、黄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颜色,而蒙古族对绿色、橙色、紫色则更偏爱,在服饰和各类日用品中广为使用。而新疆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则以蓝色为基调辅以红色、黄色、青色、绿色,相互搭配,视觉感强,极具民族特色,不仅在服装衣料设计中使用,而且拓展到其他领域。如阿克苏博物馆的外墙装饰就采用“艾德莱斯”色调进行装修,不仅标示清晰独特,且很有民族韵味。只有真正理解本民族元素的含义才能正确表达设计的风格和思想。

民族艺术元素篇8

【摘 要】目前,作为我国培养戏剧导演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戏曲元素的融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有效融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戏曲元素;戏剧导演;导演人才;融合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41-0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戏剧导演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培养优秀导演人才的重要途径,戏曲元素的融入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戏剧导演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融入戏曲元素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性的核心,而民族性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1]。因此,所有艺术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都是以其民族性作为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的。有位国外作家曾指出:“诗人与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此外,世界上包括本土艺术和外来艺术在内的所有国家艺术都具有民族性。当然,我国的艺术也一样,包括本土传统的民族艺术和所有的外来艺术都是以民族性为题中之义和根本属性的。比如,民族通俗声乐《霸王别姬》《前门情思大碗茶》,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白毛女》《江姐》《刘胡兰》,民族小提琴曲《新疆之春》《梁山伯与祝英台》,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民族钢琴曲《太极》《黄河》《庙会》《二人转的回忆》等,都是走向民族文化的成功发展之路的。同样的,作为一种生命与灵魂,民族性也需要融入到包括小品、话剧、戏曲、歌剧和舞剧在内的戏剧之中[2]。并且,作为戏剧的依托和载体,中国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戏曲也是戏剧具有民族性的重要体现。作为戏剧“三军主帅”,导演也是戏剧艺术中心的导演。因此,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戏剧导演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中国戏剧民族化的实现,为中国戏剧实现民族化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还对戏剧导演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融入的具体体现(一)在写意化元素方面。从本质上讲,作为戏曲元素的重要内容之一,写意化元素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手法,写意在这种艺术中主要体现在对动作与布景的虚拟以及对时空限制的突破。写意化讲求的是写意传神,追求的是神似,强调的是情景交融意境的营造,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因此,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戏曲导演人才的培养中,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中国戏曲写意化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将戏曲中写意化元素应用到导演艺术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能力。(二)在虚拟化元素方面。作为戏曲元素融入戏剧导演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化元素是写意化元素的依托,是指演员在表演时部分使用甚至是不用实物而进行的虚拟式表演[3]。比如,用火旗虚指火、用鞭子虚指马、用山片虚指山峰、用桨虚指船以及不用实物的开关门和上下楼等。作为戏曲的重要元素之一,虚拟化不仅是戏曲的一种重要审美特征,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舞蹈性。因此,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作为戏曲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化元素的融入,就是要加强学生对这一元素精髓的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对该元素的灵活运用能力。(三)在歌舞化元素方面。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戏曲审美特征,歌舞化元素也是融入戏曲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戏曲的本质,王国维就曾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更有人说每一部中国戏曲都包含歌舞。在戏曲歌舞化元素中,作为一种流动的线的艺术,舞蹈体现在空间的维度上,而音乐则是体现在时间的维度上。虽然舞蹈和音乐所体现的艺术维度不同,但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戏曲能够达到一种时空一体、以乐传道、虚实互动、以舞通神、动静结合和舞乐合一的完美境界。因此,将歌舞元素融入到培养戏剧导演中,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中国戏曲歌舞化本体特征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歌舞元素的实际应用能力。(四)在程式化元素方面。作为融入戏曲元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式化元素就是按照戏曲的特点和规律,使音乐节奏和从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语言和动作相和谐,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表演方式,如“整冠”、“起霸”、“趟马”和“走边”等等。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戏剧导演人才,程式化元素的融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该元素的全面掌握能力。三、结语总之,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融入戏曲元素,不仅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戏剧导演人才,还能够使民族文化在戏剧教育中得到凸显和弘扬。因此,要将戏曲元素中的写意化元素、虚拟化元素、歌舞化元素和程式化元素等融入到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并将其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王薇.戏剧导演人才培养中戏曲元素的融入[J].艺术教育,2014,(04):120-121.[2]熊源伟,李莎.中国戏剧导演人才培养的误区――导演教学是非谈[J].戏剧艺术,2013,(01):4-12.[3]王良波.关于戏剧导演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05):128-139.

上一篇:财源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