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2 09:54:27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1

(安全工作、卫生工作、法制教育)

本学年度法制教育、安全、环治等工作。虽然工作繁杂,但我们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圆满地完成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现将本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安全工作

1、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学校安全组织机构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学校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开学初还与各年级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实行领导承包,分片包干,做到不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并建立了安全考核奖惩细则及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做到了网络化,保证了我校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2、加强领导,居安思危

学校领导本着对教育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领导在安全工作上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布置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并指定专人去检查落实安全工作。例如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向有关部门汇报并请相关部门设立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经过不懈努力,取缔了校门口停车位,从而铲除了不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宣传教育,提高素质

学校领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位置,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例如:

1.加强对全体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班队课、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班主任每天利用早会时间做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关于“防溺水”的告家长书,提高家长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与学校一同管理好学生,通过多种渠道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利用广播、交通标志带及黑板报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教育之外,每天值日老师配合学校保安在校门口对进出学校的学生进行疏导,保证学生安全过马路,另外,还对学校外来学生进行“乘车情况”调查摸底,对无牌无证车辆及超载现象进行登记和劝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再者组织老师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重新布置各种交通标志。渠县2020年“12.2”道路安全宣传启动仪式在我校召开。

3.食品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以前,常有流动摊点到我校门外进行叫卖,经过老师及门卫的劝阻,流动摊点已经消失。而在我校周边,存在一些个人小店铺,出售一些小食品。为了防止学生购买不合格食品,学校除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之外,还成立安全卫生监督队,从高年级中选择品行兼优的学生对全体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4.加强传染病防范工作。,实时关注学生身体情况,并作好记录;做好因病追踪记录;班级坚持做好卫生清理、消毒、通风工作;一经发现较多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现象,马上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传染。

4、开展活动,深入教育

1.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

2.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

3.开展了防地震及消防应急逃生演练活动。

4.各班级开展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防自然灾害安全、校园活动安全等班、队会活动。

二、法制教育工作

(一)“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带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以点带面、有计划地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

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围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主题,结合贯彻实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号召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成长。

开展普法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活动。学校做好法制课程、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同时,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课余时间学法活动、带法回家活动和观看普法教育片,安全演练。举办以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要积极组织发挥团队主阵地作用,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班级活动,利用家长会、学校家庭互访等形式使家庭社会广泛参与活动中来。

组织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普法知识为主,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活动。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自救自护能力。

开展普法体验活动。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利用思品课、班会、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模拟法庭和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普法体验教育活动。

开展法律在我心中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法律在学校、在家庭、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

普法评比活动。根据学校普法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组织各班班主任参加普法现场会。评选普法先进班级。通过总结找出不足,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认识。我校代表渠县迎接了省七五普法总结验收。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加强我校法制教育工作,确保法制教育经常化、规范化,根据县教育局开展法律进课堂的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落实”,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三、卫生工作

通过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突出“三治”,狠抓规划措施落实,创建长效机制,开展学生卫生宣传教育。加大培养卫生监督员力度,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印发宣传手册,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专项考试,不断净化校园环境,努力使环治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2

关键词 顶岗实习;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6-0041-05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顶岗实习已成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必要环节。然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如劳动安全风险、法律责任风险等。这些风险特别是劳动安全风险由于不可完全避免和不可完全预测性,对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会产生消极影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2013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实习学生中发生一般性伤害的比例为每10万名约78.65人,其中,约4.69人死亡。因此,为保证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学生顶岗实习风险损失,或者当损害发生时能够使学生得到及时补偿。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针对工业事故预防提出了四种对策:工程技术方面改进、说服教育、人事调整、惩戒。这四种安全对策后来被归纳为众所周知的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 Education――教育;Enforcement――强制。强制原则即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1]。本文将借鉴这些安全管理相关理论,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从立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法律对策。

一、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分析

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是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学生因意外等原因造成身体损伤、残疾、死亡的风险。有必要对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人员伤亡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不良社会环境或遗传因素引发的。海因里希又进一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等[2]。顶岗实习学生相对于实习企业的正式员工而言,显然有着更加突出的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等缺点,这些缺点则可能导致更多的不安全行为并进一步造成更多的伤害事故,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更大。

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在海因里希等人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的理论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从社会大环境角度分析导致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为从社会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的角度来思考预防事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虽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但直接原因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基本原因:管理原因,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安全,作业标准不明确,维修保养制度有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学校教育原因,安全教育不充分;社会或历史原因,社会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法规或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不完备等,基本原因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3]。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也无外乎以上所分析的一些情况。

据此可以推断,如果能够在源头上消除或改善造成顶岗实习事故的基本原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得到预防和控制。

二、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立法经验

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险责任范围应覆盖学生实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13号)提出,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确保三部委文件中提出的“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目标落到实处。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的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实习管理安全职责,要求“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要确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并具体规定了实习单位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等内容。

2007年,《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等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上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必要的带教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条件。2008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2011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职业院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2013年通过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应安排带教师傅,做好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禁止安排实习学生在风险较大、非本专业对口行业或其他不适宜学生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2012年通过的《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规定,职业学校学生、教师在实习实践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综合以上政策和法规,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主要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的安全教育;企事业单位安排指导人员,做好实习、实践前的安全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期间的劳动保护条件;禁止安排实习学生在风险较大、非本专业对口行业或其他不适宜学生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为职业院校学生办理实习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实习实践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等[4]。

以上规定大多着眼于预防,试图消除事故伤害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其他原因。规定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确立安全第一的原则,有利于消除事故的观念落后原因;规定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义务,有利于消除事故的教育原因;规定企事业单位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供劳动保护条件等义务,有利于消除事故的管理原因;规定安排指导人员,有利于消除学生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等原因。这些规定皆契合于海因里希、北川彻三等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三、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立法不足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问题,无论是从处于弱势的实习学生权益保护的正当性与紧迫性出发,还是从促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发展角度考虑,法律都应做出积极的回应。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前述的相关规定,但是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仍然在内容上存在着诸多欠缺或不周密。

第一,现存立法效力层次低,相互冲突,单一地方法规内容不完备。当前,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有所规定的立法基本上都属于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效力层次低,相互冲突之处颇多,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此外,虽然将各地立法中有关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条款综合在一起看,似乎已经比较完备,条款数量也不少,但是如果将某一地方法规单独进行审视,则很多地方立法的规定仍然比较粗糙简略,存在疏漏之处。如《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除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上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必要的带教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条件”,对于其他方面都没有做出规定。而且地方立法的效力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以内。所以不能因为其他地方法规中有了某一方面内容,就可以不在本地区法规中进行规定了。目前单一地方立法不完备这种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第二,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并未明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中提出,“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这不是法律意义上对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责任主体的确定。近年来的学生实习伤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有的以实习企业为单独责任承担人,更多的以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为共同责任承担人,而实际上这种个案判决往往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结果,而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英美法系的法官可以造法,“司法过程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发现法律,而是创造法律”[5],但我国属于成文法传统的国家,法律只授予立法机关立法权,司法机关不享有立法权,其审判活动并不创造法律,个案性的法律漏洞填补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立法尝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究竟应以职业院校还是实习单位为责任主体或共同责任主体目前仍无定论。

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问题涉及多方利益,确实是一个难以明确的复杂问题,但是却并非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为解决实习事故带来的赔偿纠纷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但是却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一旦未投保保险或者超出保险赔付额度和保险赔付范围的情况出现,责任主体问题必将凸显。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规定“不属于保险赔付范围或者超出保险赔付额度的部分,由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及学生按照实习协议约定承担责任”。这一规定试图对责任主体问题予以解决,但其合理性值得质疑。因为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问题具有公法性质,并非是一个可以通过私法自治解决的问题。同时实习协议往往是具有强势地位的实习单位和职业院校强加给实习学生的,有违公平正义,取得的效果很难保证社会公正性。

第三,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未予明确。目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是劳动者还是学生有着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档案关系仍在学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因此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仍是学生。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顶岗实习的特殊性,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顶岗实习时其学生身份已转化为劳动者身份。更多学者则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具有双重性,既有教育管理关系又有事实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6]。以上观点的不同反映了顶岗实习学生法律地位的尴尬。顶岗实习学生法律地位不确定,身兼双重角色。这种角色冲突带来法律适用上的困境,《工伤保险条例》难以适用于工作中受到伤害的顶岗实习学生即为这种法律适用困境的明证,而这种法律困境使得实习学生面临更多的风险。实习安全管理中,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互相指望,争相减轻己方而加重对方的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又相互推诿。顶岗实习学生又遭遇法律适用困境,权益难以获得救济。

第四,作为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学生实习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学生实习保险主要涉及实习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两个险种。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中曾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真正做到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实习的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确保三部委文件中提出的“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目标落到实处。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研究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出要“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但是,以上规范性文件对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仅采用“推行”或“推动”模式,并未真正建立强制性保险制度。司法实践中也屡屡确定实习责任保险并非国家强制性保险。此外,以上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较低,与很多地方性立法存在冲突,其关于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的规定往往不能得到适用。

第五,当前立法未能涵盖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东汉时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杂言》中有一段话:“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段话阐明了风险管理防、救、戒的三个阶段,虽有上、次、下之分,但是都属应为之举。当前立法规定教育、管理等义务在于“防”,规定保险制度在于“救”,但对于“戒”,即法律责任,却鲜有明确规定,付之阙如,导致立法不能与风险管理全程呼应,出现立法空白。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法律义务通过规定相关主体的“应为模式”和“禁为模式”的义务性规则设定,按逻辑发展,对于“应为模式”和“禁为模式”必须要规定违反义务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但是当前立法中相当多的义务性条款没有法律责任条款与之相对应,仅规定了行为模式却没有对应的法律后果。如《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规定的“禁止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职业院校要“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义务都是涉及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性后果,但是《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造成法律规范逻辑结构欠缺,使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出现法律责任空白,难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立法建议

由于当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尚存在较大法律漏洞,使法律的有效适用程度降低,对法治效果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时应注重立法质量,尽可能消除或填补法律漏洞,从而达到消除事故产生原因的目的。

第一,尽快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在修订《职业教育法》和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行政法规时,应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定,将成熟立法和司法经验纳入其中。地方立法应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各地应在本地区立法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尽可能吸纳其他地方立法中值得借鉴的条款,强化相关主体的管理责任和教育责任,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风险管理制度,使顶岗实习学生得到更为良好的安全保障。

第二,确定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法律应当实现社会公平,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面对学校,特别是实习单位,明显处于弱势,体现出显著的从属性和依附性。因此,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承担不应简单地由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及学生通过实习协议约定,而应当通过立法将法律天平向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适度倾斜,从而给予顶岗实习学生充分、及时和有效的救助。校、企双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共同责任主体,立法时应客观公正地根据校企双方所应履行的安全义务以及对于风险的实际控制能力,本着责任共担的原则,将实习风险在校企之间合理分配,明确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第三,明确顶岗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近年来不同于传统典型劳动形态的“非典型劳动”方式大量产生,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就是一种不完全符合传统劳动关系特征的“非典型劳动”方式。因此,无需刻意或勉强将顶岗实习学生归入学生或劳动者任何一类,应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专门法规,将顶岗实习学生创设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法律主体形式,可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特殊的非典型劳动者,单独设定其权力和义务[7]。当然强调其独立,并不意味着设定其权力和义务时不得援引现存《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实习学生法律地位确定后,将减少这种因角色冲突所带来的特殊风险。

第四,改变学生实习保险的“推行推动”模式,真正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强制性保险制度。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范畴,具有公益性,是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意外伤害保险可以在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等方面提供有益补充。从2009年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到2016年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实习保险的“推行推动”模式仍未改变,这种状况不利于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考虑到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的必然性和严重性,以及其可能对顶岗实习产生的重大影响,亟需立法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有必要在修订《职业教育法》或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专门法规时尽快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规定为法定强制性保险。在此之前,地方立法可以先试先行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规定为法定强制性保险。同时制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示范条款,对保险主体、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权力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五,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立法者应保证法律逻辑的完整性,确保法律反映和调整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既要规定预防和救济的措施,又要有惩戒的措施,对不履行相关安全职责的行为要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便追究并惩罚违法人员,杜绝或减少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制定法律责任条款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遵循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对等的原则。贝卡里亚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公众所关心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因而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8]贝卡里亚刑罚应与犯罪相对称的观点无疑也适用于实习安全法律责任的设定,只有公平设定法律责任,避免畸轻畸重,才能有效遏止实习管理中的安全违法行为,实现法治运行的最佳效果。

此外,在制定法律责任条款时,立法者还应按照可操作性的要求以明晰准确的语言完整表述出责任条款的全部要素,条款内容要尽可能细化,适用法律要明确、主体职责要清晰、责任方式要可行、追责条件要具体[9]。

参 考 文 献

[1][2]赵立祥,刘婷婷.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经济论坛,2009(9):94-95.

[3]牛聚粉.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9):45-48.

[4]赵学昌.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基于对中央政策与地方立法的梳理与评析[J].教育探索2012(4):77-79.

[5][美]本杰明・N・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4-105.

[6]李甜甜.大学生实习因工受伤法律救济研究[D].江苏:中国矿业大学,2015:2-3.

[7]冯彦君,张颖慧.“劳动关系”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当代法学,2011(6):92-98.

[8]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2.

[9]古力,余军.行政法律责任的规范分析[J].中国法学,2004(5):37-44.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ining mode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shi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rnship students have been put in the risk of unprecedented and more serious labor risks. Those risks may result from management, educati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issues, or the inadequate corresponding laws. Incomplete regulations with many legal loopholes, unclear liability entity and legal status of the intern students, imperfect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lack of legal liability stipulation ar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laws concerning the workplace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intern students. Therefore, complete and sound laws to manage the internship risk 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 system where the internship risk should be well balanced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the legal status of intern students a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egal entities should be made clear. To enact compulsory insurance system and replenish corresponding legal liability clauses are also necessary.

Key words internship; occupational safety; risk management; leg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3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古月娟,白海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时代文学,2008(2).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安全工作;法制化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赣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所做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有如下特点:第一,事故主要形式有故意伤害、交通事故、交友不慎被伤害、溺水等,其次是食物中毒、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第二,重大安全事故,如意外死亡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校外,发生时间是假期、实习阶段或学生请假离校期间,处于学校或家长监管难到位、对学生自律要求更高的情况下。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成因

中职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第二,校外因素介入大;第三,学生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差;第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和完善;第五,家长未尽责,尤其在学生请假回家或假期在家期间家长对安全教育和监管未尽责;第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到位,未能给学校提供文明、洁净、安全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安全留下了隐患。

从法制角度探讨职业学校

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对策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学生本人、学校、家庭、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误,都将形成学生安全工作环节的断链,给学生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实际损害。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一)通过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安全意识,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行为人(包括致害人和受害人,但主要是受害人)安全意识差。如因缺乏安全知识而认识不到危险或隐患的存在;有相关安全知识但思想麻痹而没有意识到危险或隐患;认识到隐患或危险但心存侥幸地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因防范技能差而受伤害等。

学生自身特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法制、安全教育中职生法制、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首先表现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差。比如,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当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因不懂法而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纵容、包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或者因为思想麻痹、疏于防范,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甚至部分学生因纪律、法制观念差故意以身试法。在我们的调查中,首先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校内翻爬围墙、到不安全水域游泳、随意约见网友等行为可以发现,学生安全意识差。其次表现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差。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年龄基本在15~18周岁之间,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于社会规范知之甚少。比如,依然有部分学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调查发现,有2%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火警电话;有近10%的学生不知道楼内失火时应如何正确逃生。

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学校领导层、教职工的法制、安全意识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可能较缺乏,但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应该有大的差距。中职学生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易变”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就极易成为权益受侵的对象;同时,也容易由权益受侵者(受害人角色)转变成侵权者。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来自学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认为自身现有安全知识、技能来自学校教育的占62%,说明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采用黑板报、宣传栏(窗、牌)、播放影像作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校报或校园网宣传、召开主题班会、故事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和传授安全防护技能。应让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实践证明,重视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得好的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

家庭和社会应提高法制、安全意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多是外界因素造成。以交通事故为例,2007年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规驾驶。另外,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仅靠学校、学生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共同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防范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保障学生安全。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承担起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的责任。

(二)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通过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责任根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制度、防火制度、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实验室及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其次是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从高到低,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学校应注意教、管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形成工作体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强化家庭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保护工作。”第十条规定了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五种情形。另外,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教育和关心被监护人,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等。因此,家长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负有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家长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义务。

强化社会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在安全宣传、安全立法、安全监督、安全执法、安全服务等方面制度化。

(三)通过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争取社会支持和参加学校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还没有专门的、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虽然涉及校园安全,但对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部门法规、规章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政策性较强,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地方规范性文件多属于应急性规定,且往往出现部门立法的倾向。因此,往往在解决校园安全的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我国急需制定一部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校园安全法”,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安全。

完善社会保障,更好地保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安全对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尽力去防范和控制,但很难完全避免。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没有科学的风险转嫁机制,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活动势必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伤害事故所引发的巨额赔偿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现实中,部分学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并非事故中相关人或部门的过错、责任不清晰,也不是学校拒绝承担责任,而是学校缺乏相应的赔偿能力。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其经费来源都很有限。因此,对学生安全事故的赔偿进行必要的社会救济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决:第一,参加学校责任保险,转移学校风险。即通过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把由于学校过错(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学校应动员和要求家长为学生投人身伤害保险,学校投事故责任险,形成学生投保、学校投保、社会风险基金保障的良性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投保学校责任险,而保费由地方财政负担。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学校和经政府批准的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应当购买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经费由市、区财政承担。”第二,建立国家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目前大多数学校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巨额的赔款将使学校不堪重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相关的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社会捐资、发行等多种手段,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校园伤害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这样一方面可以真正落实对受害学生的赔偿,切实维护受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从校园伤害事件处理的经济纠纷中解脱出来,全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综上,我们认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学习,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掌握法制、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应强化、落实各方责任、共同协作,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尽早完善我国学校安全立法,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和风险转嫁机制,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5

学生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主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其平时的日常行为,这也是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阶段,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就相对更早的与外界社会发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学生的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1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在校学生的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高校安全形势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因家庭、交友、经济等问题斗殴,造成流血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因随意用火、用电而引发火灾的事件不胜枚举;因不堪承受学业上的压力或感情上的纠葛而坠楼伤亡的案例一再发生;因沉迷网络而上当受骗的学生随处可见;因毕业后谋职不顺而心灰意冷、自甘堕落甚至自寻短见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法制意识教育 法制意识教育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人身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也了解甚少,造成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对他人轻易相信,并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法律措施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也由于欠缺法律意识,学生自身的犯错行为可能上升到违法的行为,最终后悔莫及。因此,高校要首先要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学生纪律观念,从而规避安全风险。

1.2 安全知识教育 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高校还要向广大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周边经常发生学生受伤的实例,因此通过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财产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的钱财并不算多,但却是小偷、骗子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和社会上财务失窃、骗人的一些惯常手段和方式,让其增强防盗、防窃和防受骗的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第三,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生寝室的密集性,校内消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校内规章制度,禁止使用违禁电器,从而降低消防事故发生的可能;第四,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增强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防止被骗的意识,做到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第五,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虽然交通规则大家都懂,但是却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并且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是外出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悲剧的发生。

1.3 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行为一般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正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1.4 安全道德教育 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意识架构,并且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的并不是保障某一个人的安全,而是所有学生的安全,这就需要大家具备基本的安全道德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不仅要对自身的安全负责,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友善合作,提高整个校园内的安全水平。

2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为了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并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并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让班级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做这方面的兼职老师,其虽然具有较为认真的教学态度,但因为安全教育并不是其所学专业,所以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那些更加专业的法律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知识等就更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②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相关老师都是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以及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的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③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切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活安全工作中,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安全保护之外,还需要学校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管理和约束。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校纪校规、寝室管理条例等方式和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也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还存在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而忽视了人性化的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的现象,最终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2 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安全教育知识是一种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类型,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和宣传方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其安全素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课堂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无法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3 忽视安全心理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类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心理素质上以及接受能力上等,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也就相对高一些,一般包括: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然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这就给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3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①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对安全教育工作更加重视,首先就要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从外面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或让其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与其以合作的方式保持联系;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保证其能够将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②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在具有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后,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的教材,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全面,包括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③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以及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制度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处罚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等。此外,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除了要考虑到其安全功能,还有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也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2 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其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丰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做报告、视频或图片宣传、社区安全活动实践、访谈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具体措施比如:在讲解法律安全知识时,可以针对大一新生容易受骗的特点,邀请当地公安部门的同志为新生作关于防火、防盗、防受骗及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讲座,这样也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可信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其安全实践的能力;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3.3 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而良好的安全环境也是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内相关设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比如,学校需要对校内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良,防止发生安全隐患;在路口处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各地方尽可能的装置摄像头,从而能够对全校情况有所掌握;要在校内的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地方安装消防设施,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还要在学校设置保卫科以及便捷电话,加大保安巡逻的范围和频率,方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软件,而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就是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二者缺一不可。

4 结论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6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深入普法,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稳定地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为建设“平安校园”,为人民满意学校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一、深入普法,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律素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措施。因此我校将深入开展好普法教育,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

1、认真组织好教职工的学习教育。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高教师依法治教、依法从教的自觉性。学校将继续把教职工学法用法纳入政治学习和继续教育范畴,精心组织,不断创新机制和形式,确保实效。

2、努力开展好学校中心组学法用法培训工作。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心组的依法普法培训,努力提高他们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学法用法的学校骨干。

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法制教育功能。继续聘任县检察院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以加强对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并通过许多卓有成效的活动来充分发挥其法制教育功能。

二、突出重点强化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今年我校将坚持抓好学生法制教育,并且在普及法律常识,加强法制观念上要有所突破,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多种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一流的法律氛围。

1、认真按照教学大纲开足上好法律常识课,真正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班级黑板报,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营造学法、懂法的氛围。

3、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组织法制报告和法制图片展,增强法律意识。

三、建章立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因此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办事,是做好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保证。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财务管理、师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并时时提醒教师要依法自律、依法从教。

2、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学校的民主监督机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认真处理并及时化解校内矛盾,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对于学校的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利益的事项,学校坚持“两个机制”(即以学校中层领导为主的领导机制、以工会为主的监督机制),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师生满意。

四、提高认识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全体师生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并始终坚持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深入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校园治安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争创“平安校园”。

1、提高认识。大力加强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意识的认识,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2、明确职责。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长与各处室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教务处与班主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总务处与后勤人员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7

一、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学校平安的责任。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校长亲自抓,副校长、安全管理员具体抓,法制副校长配合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为学校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构建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日”、“119消防日”、“综治宣传月”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游泳等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及自救能力,减少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认真做好校舍安全检查工作和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和存放危险品的重点部位及人员集中的场所要重点检查,对消防设施要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加强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三、加强法制教育,推动依法治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扎实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拓展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制度,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依法治校奠定基矗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力争取得最佳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探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学校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的保护和维权力度,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工作长效机制,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是配合公安等部门,抓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二是争取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加大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的力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和措施,月月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强化学生课间和午休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障碍、行为有不良、体质有问题等“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树立“转化一个特殊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光荣”的观点;对“特殊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家访并与学生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过程,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学校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严格校外活动的报批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落实“综治”措施,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把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纳入安全工作总体规划,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加强防范xx和非法宗教对校园的渗透,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意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严格按有关学校安全与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交通、体育活动、消防、大型集体活动、食品卫生、卫生防疫、校舍、校园周边环境等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出现的新问题,加大学校及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力度,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因素;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1、重视宣传教育。学校重视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做好宣传教育和防范工作。每到寒暑假印发告家长书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经常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请派出所同志和法制副校长来校作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师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落实保障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强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加大校园安全投入,完善设施,提高科技含量,杜绝由于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师生伤亡事故。学校与派出所建立“校园110”,加大了安全保障系数,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的安全。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配备齐灭火器材定期检查充装。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健全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制定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精神的要求,加强对学生饮食工作的管理,坚决禁止“三无”食品进入校园,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篇8

本学期我校安全工作要紧紧围绕市教体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着构建和谐安全校园的目标,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完善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健康发展。

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网络。

(一)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要继续建立签定安全责任书制度,进一步细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职责要求,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并做好与各室负责人、各班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签定责任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使全体教职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健全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网络。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对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安全要求,对校内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强管理,充实完善《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永城市实验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课间安全管理制度》、《护导值班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效的预防和消除了教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落实检查制度。学校严格执行永城市教体局的文件精神,认真扎实按时地做好学校安全检查工作。

(四)强化教师护导制度。要加强教师出勤检查和护导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老师签到、交接、巡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做好记载,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督促学生准时回家,不到危险地方玩。

(五)做实每天安全日志记载。学校要通过不定期的抽查,促使每班认真完成每天安全日志记载,特别是每天的点名记录,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杜绝安全隐患。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能力。

本学期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通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不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一)扎实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学校要围绕“全国安全教育日”这一主题精心制定方案,结合永城市开展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预防溺水、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设备和安全教育资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贴近生活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校门前相关的警告、提示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通过举行交通安全宣传图片展、国旗下讲话、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讲座、主题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教育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法规、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自觉远离交通危险地带。

(三)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针对我市池塘、溪流、湖多的特点,以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事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防范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私自下河游泳或到水边游玩,不要到临时挖掘出现不明水深的地方游玩,并把它作为学生的一项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对违反者要严肃批评教育,同时要分发《告家长书》告诫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游泳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四)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要大力宣传《消防法》和安全防火常识,严防火灾特别是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要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在全校师生中普及安全和消防知识,掌握自救的方法、技巧,教育学生决不能擅带火种入校园,不能擅带火种外出野炊,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用火意识。同时经常组织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对电脑室、实验室等各室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学校消防安全。

(五)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学校每天组织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学校教室、图书室等教学场所和厕所等场所的清扫和清理,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坚持利用教师会、晨会组织师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以图片展、多媒体、法制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

三、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作落实。

本学期学校要采取各种举施,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要时刻注意排查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定措施、定制度,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游泳、防火等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四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准绳,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构建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五是做好安全工作文化。把安全工作当作一种文化来抓,做到求实、求真、求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六是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按预案的要求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要对学校的各项设施、校园校舍等每期至少组织三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七是加大校园技术防范力度。本学期学校要争取完成校园监控系统建设。

四、加强多方互动、优化育人环境

(一)注重家校联系。本学期学校继续要求教师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子女的安全教育。要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和节假日,向家长发放《告学生家长书》,并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传递信息,促进家长们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二)优化校园外部育人环境。学校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与综治、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

上一篇:财务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 下一篇:人居环境整治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