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40

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1

一、让学生学会讨论的方法。

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规定讨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并选举小组长。分组要讲究科学性,可采取以4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将班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组异质,各组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当,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学习一般的同学,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这种分组方法,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对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有益。其次,制定好讨论的要求。小组讨论时应遵循一人发言,其他人倾听、思考的原则。当一个人发言时,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若有不同的观点,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应做到通顺、简洁、明了。

二、选好讨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问题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 ,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学”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绝对值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这方面内容时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因而对此概念的理解与求解化简感到很困难。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从正数、负数、零三方面分别举例求其绝对值,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其化简法则:当a大于0时,|a|=a;当a等于0时,|a|=0;当a小于0时,|a|=-a。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绝对值的化简法则,真正体会这一法则形成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三、抓好讨论的时机

1、当数学解题方法呈现多样化时,可安排小组讨论 。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较单一,往往得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候采用讨论的形式效果比较好.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AE=CF ,求证BE//DF.”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解题方法,在交流中发现:方法一,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入手,先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再很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得出BE//DF;方法二,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方法三,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三种证法的讨论比较,巩固了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不仅达到了认知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思维的创新美,从而调动学生深钻多思的积极性。

2、教学中开放性的题目可安排讨论。

由于开放性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此,开放性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讨论的积极性。例如:有一个三角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这个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对三角形中线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3、学生自学后,需要在小组内讨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

学生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搞不懂的知识点,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有疑问的同学可请教小组长或数学学科优秀的学生,优秀生通过给别人讲解,不仅对这个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困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能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很容易把自学中的易混问题解决掉。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说出自己的理由、思路、方法,大家取长补短,问题就会慢慢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2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分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课程当中来,不断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各项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法;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下,教师不注重学生知识探究、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就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些学习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合作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自由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和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就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亲情、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话题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有关家庭亲情图片、家庭温馨故事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探究成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够真实地感受和表达亲情,传递亲情。这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很强的责任感,需要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来得到知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好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往往从课堂开始一直讲解到课程结束,学生好像只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也易形成懒惰的学习心理,教师讲解某些语文问题,即使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也懒于思考,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会把答案直接讲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没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主题进行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讨论主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讨论主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分工,而不是传统的担任听课的角色,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责任,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注重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的学习中要引进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展开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分别对描写春天好的词语、美的句子进行标记,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准备,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一起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这些写作的技巧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文章的赏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和发言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仅仅对课文进行泛泛的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使用,学生对学习知识充分的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寓情于景,学生们或许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准备并回答,对寓情于景的各种理解,最后老师进行讨论总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现实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不断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通过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老舍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的美,真实的描写了济南的山、水、阳光和白雪,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话题,如果对一个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进行讲述济南的冬天应当怎样去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吸引别人,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的运用来描述一个独特真实的济南的冬天,学生的各种表达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与人交际、协作的能力,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3)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 小组讨论 实施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流。其中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是变革方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途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而课堂小组讨论是实施这种合作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随着以高新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影响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讨论点,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成效显著。

1.教师要精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可以想象:一位紧张害怕的学生,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控制自己别犯错,紧张地猜测任课教师的意图,他还有精力自主探究讨论生物学基本规律吗?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小组讨论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友好亲密的同桌,团结奋进的集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建设温馨和谐的教室文化。从班训到黑板报,从名言警句到各类专栏,都充分体现人文色彩;最后是建立学生认同的制度文化,从而变外界干涉为自动约束。总之,让学生身居其间,充分享受爱的滋润,充分体验主人的角色。

2.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讨论点”

“讨论点”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课堂讨论质量。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讨论点确立依据的共性主要有:

2.1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2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教学难点是纵横交错的关键点。学生年龄小,对有些抽象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教法,就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难度和梯度适中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理解的疑难处的深化理解和有机融合。

2.3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教学中的新知常是旧知的延伸或几块旧知的结合。这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教学的关键。一些问题,要解决它有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些关键处,组织小组讨论,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使一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小组讨论的契机

3.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及认知水平不一样,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勤于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3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学生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

4.教师要有效调控小组讨论进程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分享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也就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而如何在讨论过程中取得上述教学效果就得依靠教师在讨论中实行有效调控。

4.1调控小组讨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我们发现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恪守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的信条,在讨论中总是很被动,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其他同学会嘲笑他。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位胆子比较大的、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部分学生则充当“看客”或“听众”。这时我们不禁对这种讨论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小组讨论教学本应使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力求创造一种较宽松的讨论环境,让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消除焦虑,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信心,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在讨论过程中体验成功。

4.2调控小组讨论交流过程。要使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小组讨论交流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参与,又要寻求有效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状态。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中的典型问题。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4

一、高中化学讨论教学法的不足

1.学生准备不充分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小组讨论法,对学生之间的合作有非常高的要求,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应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发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重组的准备,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不预习课本知识,在化学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不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时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课堂小组教学法发挥不出真正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1]。

2.设计问题不合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学习化学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时往往设计的问题不够合理,涉及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讨论兴趣,一些问题虽然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但是和化学知识结合得不好,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关化学知识,降低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缺乏有效的分组和讨论时间

小组讨论教学法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合理,有些小组成员学习很好并且性格外向,能够积极讨论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有的小组成员性格十分内向,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时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往往是有些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停止了学生的讨论,导致讨论不够充分,降低了学生相互讨论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1.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只有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质量。教师应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熟悉组内成员,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提前查找相关化学知识,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如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含硫化合物时,学生在提前预习课本上相关化学知识后,可以在网上查找课本上没提到的含硫化合物,查找一些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含硫化合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这样可以保证课堂讨论时,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讨论,并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效率[2]。

2.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关,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满足学生兴趣,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促进高中生发展。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教师一边进行试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可以提问学生在装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放有少量铁片开始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说明原因。教师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接着向试管中添加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讨论产生的化学现象及其原因。这种课堂问题和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3]。

3.合理划分讨论小组和讨论时间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合理划分小组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班内情况,以5人或6人为小组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不是一次分好组就不再变动,要定期分配小组成员,使整个班内的学生相互熟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保证讨论质量。如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时,教师提问学生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学生讨论时可以进入小组成员内部,询问讨论情况,再决定是否终止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讨论质量。

三、结语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5

关键词: 小组讨论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按照层次差异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组大约4至6人。有研究表明,按人际关系分组最好,推选其中一个为组长,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其优点在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二)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做好讨论小结。

小组讨论法的注意事项:第一,运用讨论法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应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小学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第二,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第三,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逐层推进。

二、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法是可以让学生随时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其流程是:自己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发言老师小结。自己探索提高动手能力,对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不存在距离,对两个人的观点取其相同,讨论其不同。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也有倾听的机会,从小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到大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提升自己,又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语言更准确、更全面。全班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叙述,容易接受,有的只需把小组说的话再说一次就可以,所以压力不大。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总结、说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再经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其所讨论的问题的理解则更深刻。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其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会使其感悟到集体的伟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在有效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及竞争的意识。在小组讨论后,老师请小组长或普通成员说明本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疏导,让知识系统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讨论法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的《卫星比武》一课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流程拟设。

(一)导入课题

请学生观察图片(各种卫星图片和视频)。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出课题:《卫星比武》。

(二)自学质疑

每个小组成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解决“卫星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卫星的功能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一步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逻查看,特别是检查指导小组长的课堂笔记,小组长完成后指导本组成员,成员间相互指导。这样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解决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在小组成员都完成问题后,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再请小组长上台说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要点进行点评、强调。通过自学学习、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被肯定的喜悦,也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小结

全体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请个别学生小结和提出不懂之处。用自己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网络评价、老师评价多元的评价模式,全方位检查评价对这一课的掌握程度。

教师强调卫星的种类及卫星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其实人造卫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使用它们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让它应用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拓展应用

人造卫星除了勘察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营救卫星、气象卫星外,还有其他没有开发出来的卫星吗?可以应用到哪个领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积极性高。通过太空等一系列的现象产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录像、学习包、小组讨论、同学、老师等帮助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和课后作业的操作,提高了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他们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6

1.研究的紧迫性①课堂讨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讨论来实现。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课堂讨论,那些简单易懂、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的问题以及难度很大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效果。在目前的课堂讨论中,存在着以下现象: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能够发言的只有几个学生。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讨论的勇气,另外,经常出现有学生开小差的情况。③七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在课堂上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因此,课堂讨论常常演变成了闲聊。④由于每个小组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差异较大,有的小组课堂讨论已完成,可是有的小组还没有统一的结果,学生没有习惯课堂讨论这种形式,造成时间的浪费。另外,老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2.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在课堂讨论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课堂讨论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3.研究的可行性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初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取了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课堂,从中摸索出适合我的教学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次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本校七年级一班至六班的学生。七年级学生的显著心理特点是: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有效的课堂讨论正可以锻炼他们的这些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总结出课堂讨论的一般方法应用于我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究、改进、归纳总结。2.调查法。以七年级1-6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3.个案研究及分析对比法。针对某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形成一些个案。这些个案,是课题研究生动、真实的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的提出课堂讨论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是体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途径。通过我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课题的申报针对目前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我提出我的微型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11月得到立项,课题编号为:SWX12-761。3.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培训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经验。因此,我聆听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秦德增副所长做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报告,从而明确了方向。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研究活动,并且明确了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重要文献资料的搜集围绕要研究的问题,我查找了很多文献,期待弄明白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最新成果,本学校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儿;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5.针对班级情况,确定课堂讨论的内容及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6.认真总结,准备结题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性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七年级一共有学生245名,因此本次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看法以及课堂讨论出现的问题,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目前,学生比较认同课堂讨论,他们普遍认为课堂讨论对他们掌握知识很有帮助,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了78%。2.关于小组人数,有接近46%的学生认为,6人是最佳,其次是4人。目前,在我的课堂上小组人员大约为6人左右,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小组人数为6人比较合理,所达到的效果也最佳。如果人数过少的话,直接的弊端是意见的提出比较单一,而且经常会出现只有一个人持不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持不同观点的人容易被其他同学所左右,从而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则小组长不好管理,而且可能演变成了闲聊或争吵。其次,如何决定小组成员?44%的学生赞同关系好的同学一组,另外,有35%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组合。七年级学生的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干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我会尽量兼顾他们的情感状况,并且考虑实际情况,以达到最好的分组效果。另外,在成绩方面,有47%的学生希望本组的其他成员生物成绩能比他们高,这样的话,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带动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迫切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取得进步的。在性格方面,有55%的学生希望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自己的一样,学生们普遍不喜欢性格偏内向的同学。有46%的学生认为,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小组长,但是小组长不用固定,大家可以轮流当小组长,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领导能力。3.在讨论的问题方面,有35%的学生希望讨论的问题是比较有趣的思考题,有33%的学生希望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这样才能在讨论中取得更多的成就感。那么,有27%的学生希望能够讨论一些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题目,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4.在讨论结束后,有52%的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反馈自己的观点,有35%的学生希望最后由老师总结反馈他们的观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能够拥有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这样能够锻炼他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5.目前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讨论的时候容易转向聊天,从而大大降低了讨论的效果。另外,在每次讨论中,每个小组总是有部分成员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发表的观点往往代表着这个小组最后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性归纳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其次,在课堂上,往往由于讨论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上课效率。6.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讨论活动后,有将近95%的学生还是比较赞同小组讨论的,这说明学生们从小组讨论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不光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我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我认为如果想达到较好的课堂讨论效果,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首先要进行科学分组目前,在小组课堂讨论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少数学生主导了整个课堂讨论,而一些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讨论结果过于片面,有时会扼杀真正好的观点。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做到合理分组。首先,在分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要尽量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意他们之间的互补。同时,在刚开始的时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在小组内设定一个生物学科组长、问题收集记录员、信息反馈员、点评员、学习任务检查员、讨论展示员。小组长负责给各组员分配任务,同时注意这些任务员是暂时的,大家可以轮流上岗。问题收集记录员,要注意搜集小组中其他成员的问题与建议,讨论展示员负责在班级中进行总结归纳,反应自己小组的观点。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课堂讨论有学生开小差的现象,能够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二)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科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结构划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新发展区”和“未知区”。他认为,课堂讨论的题目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讨论与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价值。如果在学生的“已知区”进行提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在学生的“未知区”提问,即使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也探究不出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课堂讨论的题目要具有“开放性”,才能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讨论题目要具有层次性。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可设计一个问题组,问题组中的问题之间有内在联系,使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下一个问题有启发。这样才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讨论虽然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成为旁观者。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还很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引。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独到的见解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要根据课堂讨论的题目,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果讨论时间太短,学生往往得不出最后的结论,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课堂松散现象。(五)对学生的回答要有追问讨论结束后,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在学生阐述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及时追问。老师及时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六)有效的课堂讨论评价每次课堂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优缺点,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七)教师要有效的倾听有研究证实,教师的倾听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开展和深入。Strother通过研究发现,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个人至少有45%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可见,有效倾听在课堂讨论中的重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带着赏识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并且带有耐心,认真的把问题听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被人欣赏的幸福。

七、问题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讨论首先在于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于学生的分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每次的讨论任务要落实到人,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注意把握整个课堂,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无效讨论。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整个课堂可以一气呵成。现在的七年级学生,没有经过具体的课堂讨论培训,所以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课任老师的共同培养。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承包法;个人承包法

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更是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里我只谈谈小组合作讨论这一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注重师生互探,可是有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课堂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性格内向和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做到集思广益,自己所要探究的知识在结合他人的意见后也会不断完善,增强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讨论之一――问题承包法

在探究《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在7班提出了一个问题:存款储蓄、股票、债券及商业保险等投资方式的特点是什么?给10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10分钟后由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发现回答得很不好,对每个投资方式只了解一点,是样样都通,样样都稀松,只好我来讲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讨论目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同时也抱有侥幸心理:这么多组讨论,老师不可能都要求每个小组发言,咱们组讨论也行不讨论也行。久面久之就对小组合作讨论表现得冷漠,甚至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闭聊、说笑,针对这一点我及时作了调整。

在9班上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老师有1万元钱,不知如何投资,来到理财中心,碰到了大家,请大家帮老师出出主意。这时学生反应很积极,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都买一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我并没有答复,而是进行了分组,同意储蓄存款的分为一组,讨论其理由;买股票的分成一组,讨论其理由;买债券的分成一组,讨论其理由。又分了一组,讨论这1万元如何分配,只给5分钟的时间,接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投资方式的理由,其他小组也可提出反对的理由,我再适当点拨、引导,建议学生从性质、收益性及风险性等方面对这几种投资方式加以区别,接着通过如何分配这1万元小组的发言,及时点拨、补充对如何选择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与7班相比,9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可见,每个小组讨论不一样的问题,进行承包法,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把学习课题切成若干“块”分给小组再“拼接合拢”的做法,使得每个小组既要对自己特别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又可借鉴其他小组的成果;三是把复杂问题各个突破,齐心协力来完成一个问题,增强了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讨论之二――个人承包法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可是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我们常看到一部分学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小组中的主角。而一些学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小组就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需要帮助和鼓励。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关注合作中的“态度冷漠”群体,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参与讨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各人负责一个问题,这样在探究知识时,就要借鉴他人的观点来完善自己的观点,以便课堂上来呈现,在讲《消费心理》的特点时,小组四个学生进行分工,一个学生举例说明四个消费心理;一个学生分析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一个学生分析四种消费心理带来的作用;最后一个学生分析如何评价四种消费心理。这样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5分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先请学生举例四种消费心理的消费行为,同时其他组负责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一个一个地探讨,最后教师适当被充,四种消费心理的知识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学生的知识。把学习课题切成若干“块”分给小组成员后再“拼接合拢”的做法,使得每个小组成员既要对自己特别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又要依靠小组同伴准确地讲授另外一些由他们负责的学习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承包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和质量,当然,小组合作探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小组划分问题、对于小组的回答评价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控制问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问题等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肯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虹.怎样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小组讨论的方法篇8

一、讨论问题时间的控制

1.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

小组讨论出一个结果需要发表观点、讨论观点、总结观点等步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适用一两分钟就能搞定解决的。不能认为几个同学一起为了一个问题叽叽喳喳说了一两分钟就是小组讨论。所以教师在提出讨论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两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和表现的机会,不要只形式化的走过场,这样才能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

2.不浪费时间

小组讨论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但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还没喊停,这就是浪费时间。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每个教师都想抓住每分每秒。在讨论中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即使没有到规定的时间,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合理把握讨论时间。

二、讨论小组组织和分工

1.优化小组划分

很多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小组讨论时往往都是前后讨论、同桌讨论,这样很难达到讨论的预期目标。讨论要建立在性别协调、层次搭配、性格互补的基础上,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1)性别协调: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干活时都需要男女搭配,那小组讨论的时候,男生女生共同讨论将会擦出火花,思维将会得到发散。男生女生的思维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对于问题的讨论中,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有助于问题讨论的深入。女生偏于“感性”,男生长于“理性”,主“情”的发扬审美感受力,主“理”的提高推导力。因此,小组讨论中,既有文学的阐发,又有科学的概括;既有艺术的象征,又有科学的抽象;既有文学的结晶,又有科学的结论。这样,小组讨论中情理搭配,有助于小组讨论的效率的提高。

(2)层次搭配:一个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中等的学生,当然还有差生;一个班级中既有思维敏捷的学生,也有思维不够敏捷的学生。小组讨论的优势在于:小组的成员能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集思广益给出一个叫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有共性走向个性再达到更高层次共性的发展工程。所以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层次性,要把好的、中等的、差的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带动思维相对比较慢的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和帮助,有的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头脑不好,而是因为不会思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从成绩较好的学生那里学到应该怎么样思考问题,学会思考的方法,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打下基础。

(3)性格互补:一个班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类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小学生有的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外向,有的安安静静,很内向。 如果一个小组都是默不作声的学生,那小组讨论很难进行。 所以教师要依照一定的学生性格来分组,是的小组中又有性格外向的又有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

2.优化角色分配

小组角色的分配在小组讨论中十分重要。一般的小组讨论人数都在4人以上,在讨论时可以把角色分为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并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编写小组报告);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除了这些角色,其他学生可以是讨论者、质疑者等等。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有他的自己的角色,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讨论方法的指导

要使小组讨论更加的有效,教师首先在讨论前向学生们呈现讨论问题的背景、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其次在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在学生讨论发生偏向时及时纠正方向;在学生思维定势时,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在学生害羞不敢发言时,及时鼓励并给予信心;在学生认真讨论并思考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在学生讨论时,把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度,发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新问题,以便以后纠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广度设深度。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等于让语文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无所事事、无关紧要的局外人。

四、讨论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1.实施层次性评价

评价可分层次进行。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各自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第一层是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好、倾听是否有耐心、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特别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在这里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更能体现对自己在这次讨论中所取得的收获和不足。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讨论打下基础。第二层就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哪个组的结论最有价值,这样的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培养组内的合作精神和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2.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对小组讨论过后对小组进行激励, 比如授予某一小组“配合默契奖”、“创新奖”“积极参与奖”等等。在评价中,可以采取小组积分比较的竞争手法,在这样的激励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自己表现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就会变成动力,使小组内部更加的团结互助,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语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起到更好的效果。

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他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所以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地、自觉地追求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上一篇:经济纠纷法庭调解协议范文 下一篇:青年就业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