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范文

时间:2023-02-28 09:37:59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范文第1篇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风气正,学风浓,纪律严明,同学团结,师生和谐,习惯良好,方法科学,积极上进,成绩突出。因此,能否在实践探索中有效地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意识与能力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关键因素。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时,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教育老师,集体影响个体,个体带领集体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也就诞生了。

那么怎样进行小组合作管理呢?

小组自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根据所设学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班级的卫生、纪律等一日常规管理,以及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按时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有制度、有落实的自我管理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的帮助班级管理。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一以下作为重要依据。

分组原则:1、平均总分要尽可能的无限接近;2、优秀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3、兼顾性别、个性差异(如每个小组均要设置一个发言积极的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也常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但通常的办法也是只考核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往往忽视对小组的整体考核。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来推进班风的好转,更主要的是一些细节的制度与要求很难落实,如保持课桌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如何保持教室内、厕所、卫生区、餐厅、寝室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文明行为及卫生,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端正的坐姿、写字姿势等。如果这些细节要求得不到落实,学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最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

制定全面而详细的小组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尽可能全面:课堂纪律、寝室纪律、出勤情况、作业收交、学习成绩、劳动卫生、体育比赛、文娱活动、为班争光等等。同时竞赛规则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量化,如如每小组迟到一人次,扣1分,代表班集体参加体育比赛每人次加2分等。竞赛规则还要体现对后进小组的鼓励,如在单元测试中不仅对前一二三名的小组加分,还要对 “成绩进步名次”,前一二三名的小组也要分别加分。做到一月一评,对于评比中的优胜小组的组员进行表彰。

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初,忽略了小组的分工,就会出现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组长去做,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表现得有点儿漠不关心,而组长也老是为自己鸣不公平,这样就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严重挫伤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个组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组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组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既达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也在很大程度减轻了组长的工作负担。

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意识。并学会合作的方法,善于请教,乐于交流,精于表达。要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给别人进行分析讲解,能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并能有新的、更好的发现。

小组合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计算教学 方程教学 图形教学

之一:计算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一、 组长负责,过关整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相关内容。

小数乘除法的基础是整数乘除法,所以对于整数乘除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小数乘除法的学习。为了做好这一旧知铺垫,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就把小数乘除法的各种题型交给小组长,让她们监督组员完成,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然后由课代表做好统计,以便了解同学们哪些方面还存在疑问。

从反馈中得知,学生对整数乘法的掌握整体良好,但在碰到如108×95类似的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时候,数位对齐做得不好!

二、 组员承包,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新课结束之后,一定量的练习是掌握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保证。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我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题型进行承包。如:①两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的情况;②两因数的数位不同的情况;③因数中间有零的情况;④积的末尾有零的情况……

另外两个难点是近似数和简便计算。

近似数加强表格练习。

简便计算重在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以及了解各种题型上面。

三、 教师考核,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单元考核是教师了解学士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如“小数乘法”单元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单元检测,从检测中及时发现了许多问题。

批改后,我把错题类型进行归总,并利用试卷讲评的时间,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力求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 回归小组,及时纠正存在的各种问题。

试卷评讲完之后,我让各小组再重新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讨论,最后把自己的错题写在《错题本》本上,这样操作之后,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已经了如指掌了。

之二:图形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新课标》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有这样一段要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逐步认识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我们即将进入多边形面积的学习,所以组织好这方面的小组合作迫在眉睫。

下面,我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来说说如何在图形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提供图片,比较发现,以旧引新。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图形教学特别应注重以旧引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主要是利用和长方形面积的联系来进行。为此,我在《课前小研究》中先设计了一个“比较发现”的环节,分别在方格纸上数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以形成对两图形面积之间联系的发现。

小组合作的应先提供个人思考的素材,同时素材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对典型材料的比较分析中得出初步的发现。

二、 抛出问题,大胆猜想,碰撞思维。

只有在思维碰撞中,才有知识的火花;也只有在思维碰撞中,学生才能求知求新。

得出初步的发现后,我水到渠成地给学生提供了三种发现后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让学生来辨析。一种是算成了周长,一种是机械地拿两条边相乘,另一种就是正确的计算方法底乘高。

这个过程,重点让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各组对三种猜想的判断,及对理由的陈述,让计算方法越辨越清晰。

三、 利用学具,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猜想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形成结论。学生也只有在这样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和操作活动中,才能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得到初步的猜想以后,学生自然非常想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是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结论了。

在小组活动中,这一环节我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还让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拼法,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四、 提供平台,创意出题,深化认识。

以往对基础知识的测查主要集中在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公式的描述。但事实上,对公式的理解远不止如此。对学生掌握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为此,最后我设计了“创意出题”的环节。

小组合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 小组学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24-02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进入信息社会,对干重大的发明与创造,若没有很多人共同合作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拿到诺贝尔奖的。这一观点在科学教学中同样适用。随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作为切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充分互动,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改变了集体授课“一言堂”的弊端,实现了“重学轻教,以教带学”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笔者也发现不少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也只是为了让课堂热闹而简单地让学生坐在一起,问题抛出,学生在下边要么沉默不语、表情呆滞,或者互相嬉笑,远离主题。有的评课教师过于同事的面子往往给以“形式多样、课堂热烈”之类不冷不热的评价。于是乎,合作学习已经沦为简单的“合桌”学习。如何真正理解课改理念,体现合作的本质,挖掘课堂探究的内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组织学习小组:模式化与灵活性相结合

1.1模式化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式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产生的小组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综合实力均衡。因此在建组前,首先要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充分摸底,均衡搭配。通常以4至6人一组为宜,每个小组推荐1名成绩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学生为组长。分组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这也体现我们学科老师科学水平。首先,教师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各方面特征都有所了解,例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都应有所掌握,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步,将学生按照需求不同、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分组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其次便可以将分组名单列举出来供学生参照,若有不合理的地方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则可以按照调整过后的名单进行有效分组。当然根据每个班级、不同课程教学特点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组方式,例如在“摩擦力”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将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与较弱的同学分成一组,这样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互补,也可以在不同章节学习时,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任务小组、学习小组和评分小组等四个小组,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职责,比如:谁是记录员?谁是中心发言员?谁是检查员?谁是纠错员谁是联络员等。因为有的实验中的现象可能会一闪即逝,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同学负责观察,其他的记录,小组成员要分工不分家,必要是要互相协作,不能对同学操作或者讨论中的困难置之不理。小组建立后,要强调组员间的民主、平等意识,注重团结、坦诚对待,并适时地推出一些组内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建立合作关系,领悟团结的必要性,营造出一个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氛围。

1.2富于灵活性的小组组建方式

我们可以根据学科学习的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资料采集小组、实验合作小组等等。不固定学生的人员,让他们持续地感受小组学习的新鲜感和合作带来收获的喜悦感。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施展,更体现出小组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推动着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分配小组;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根据某些具体问题的探讨,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小组分配;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提议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小组调配等。这样灵活性的小组分配,不仅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活动进程不断进步和发展。

学习小组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表现动态地进行设置。合理分组模式的搭建,使有利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平和中勇于动手、动脑、动嘴,甚至在激烈的争论中提升思维运转速率,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组织问题讨论:情绪积极与思维深度相结合

心理学家鲁宾斯说过:“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小组学习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有价值的,能激发思考的讨论主题。对于科学学科而言,学生简单的跟随教师思维进行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该通过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向和方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应该一步一步教授学生如何去做,而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设置能够间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设置的方向进行探究与讨论。教师应从学生思维的起点处设置研究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形式的学习方法,应该迎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问,

如在学习“电与磁”这块内容时,教师有这样一个提问:大家知道,电能产生磁,那么我们利用磁,能否产生电呢?这个提问一时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很快产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感觉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有利问题情境的顺利营造,这种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得所学知识不易遗忘,更能使整节课堂气氛活跃、情感融融。

另外,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往在生活中见到的电的运用,结合生活体验感受电的作用,然后让他们进行电磁实验,提出让他们对“电与磁”的关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如此,他们在实验中感知电与磁的关系:导线中流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磁场成圆形,围绕导线周围。这样电生磁、磁生电的观念和磁场的方向的确定都可以得出来。如此,通过实验、对问题的讨论,提高自身的思维拓展能力,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引导过程小结:积极评价与适时点拨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不存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每次小组合作后,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过程小结,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后,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收益。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把学习成果向全班展示,可实现全班交流,信息反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可以采用灵活的实施方式:可以教师提问我们是怎么达到这一学习目标的;也可以在小组探究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随时把控学生学习的动向,点拨并作出引导,以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和及时有效。在具体实施时,不妨采用“天天清”的方式进行尝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让学生在实践操练的过程中反思、小结和自我监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除了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作出肯定评价与及时引导外,学生之间也应该有一种互相欣赏与支持的合作态度。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自拟几个包含科学知识点与科学学习方法的小题目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打分。最后进行组内总分的换算,这样有利于良性合作机制的形成:成绩好的同学感觉有责任帮其它同学提高能力,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有一种无形有压力,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这种合作学习的良好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在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最主要的是影响他日后的为人处世方式,这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的。

小组合作范文第4篇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二、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问题没考虑学生实际,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表面沸沸扬扬,实际一无所获、问题不了了之或教师取而代之的情况。

1.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2.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和谐课堂文化的建构。

3、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讨论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合作讨论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即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发言的专利。

三、如何改进小组合作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内容,比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它往往值得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印象。难点因理论性较强,或因距离学生认知水平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加深理解,化难为易。许多学习小组的合作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够明确,明确学习内容是小组能够合作的关键。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作的内容也不同。如合作预习,要求学生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及背景、找出疑难;合作表演,要求学生准备道具、写好台词、分好角色;合作归纳,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意、实词、虚词去归纳。……

许多学习小组往往是“合”而不“作”,仅仅流于形式。要使小组学习形成实效,就必须“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合作。这就离不开教者的指导,如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发言,还要让学生学会按照自己的角色分工,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一定要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能人云亦云,要懂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代表老师完全放手。教者一定要参与到当中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全程调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生困惑不解时,要给予适当点拨;在学生游离主题时,要给予适当引导。在调控中,教者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减少合作学习的干扰和盲目性,提高合作探究效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现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介入,适当地给学生释疑解惑,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一些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缺席小组讨论的同学,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对一些浑水摸鱼、爱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小组合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训练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秀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月刊,2005,(5).

[2]李耀民.试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小学数学,2005,(7-8).

[3]谢恩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刘启章,敖小华.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J].中外教学研究,2007,(6).

小组合作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合作学习 全面提高

我学习义务教育新《英语课程标准》以后深有感触。在前言部分写到:“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新课标》――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想全面普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从2012年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它不仅是师生互动,更是生生互动。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使信息能量最大化,更是思维的碰撞;合作学习不只是限定在学习上,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大家学会了理解、尊重、沟通和谅解。合作学习同时也是合作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时具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深受学生的喜欢。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困生也敢问敢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看法,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只有当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才能受到奖励,所以每位组员都有责任,这对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必须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的优势,小组成员一般为 4―6人。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到成员在性格、能力、个性、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作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口齿流利,乐于助人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1.分角色完成对话或游戏。在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如:对话、游戏等,一个人是无法很好完成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完成对话或游戏,这样学习内容就会变得真实有趣,学生也更愿意学。

2.预习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模块的第二单元,是一篇阅读文章。我会提前一天给学生发课堂练习题,让他们回家做作业。第二天,在课堂上,我会让他们先对答案,并进行讨论,再派代表说出答案,和老师对正。如果有错,我再讲。因为有些题目并不是在文章中找,就能找得到的。需要正确理解,才能做对。当然学困生很难做对,这时他们就希望得到优生的帮助,从别人的帮助中得到启发,因而不会放弃学习。

3.遇到难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都知道,短文填空题是学生最害怕的题型。只有优生能填出部分单词,中等生痛苦,学困时不看。这时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优生间合作,攻克道题然后优生帮中,困生,摆脱痛苦,提高兴趣。

4.复习时需要小组合作W习。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补缺,人人提高巩固的目的。

四、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时,要在创设情景方面下功夫,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情景。情景创设的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制定有效的奖励制度

初中生毕竟还是小孩,表扬和奖励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我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采用了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哪个小组早读认真,大声朗读,就奖励一面红旗;当天课堂听写,达到目标分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面红旗。累计10面红旗,就可以换文具或免部分周末作业。学期末,还会评选最佳小组等给予奖励。经过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我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赞扬,领导的肯定。这些年我受到领导的重用,每年都接初二年级英语成绩最差的两个班级,一直带到初三毕业,成绩从初二的倒数一、二名进步到初三的前列,被称为“英语接班人”。

小组合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一、在新授知识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教“三位数加法运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 + 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1)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2)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 + 200 + 50 + 6;(3)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 + 300 + 40 + 7.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游戏来创设情景:首先是请两名学生从讲台的两边各拿一物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至相遇交换物品的全过程,使运动过程由静变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相背”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这种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 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 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们,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名同学当客人,一名同学分糖果. 之后,让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 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个人了. ”在分糖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动手分配,并且研究分得的结果,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3,5,7,( ),( ),( )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发现、疑惑、讨论中得到了启发,找到了规律,这样就学到了知识. 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9,11,13,使这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2;还可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在创设开放课堂时组织小组合作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理念要求创设开放性的课堂. 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方法. 当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学到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从不同纬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全面分析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对出现的各种方法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在“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永辉纸箱厂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硬纸箱,要求能装24个棱长一分米的小正方体纸盒,你能设计出最佳的方案吗?”老师先让学生独立设计3分钟,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再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经过小组之间的评比,就找出了最佳的方案.

五、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应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每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 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形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小组合作范文第8篇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也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同时也普遍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泛滥化、自由化现象。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有的合作学习小组里七嘴八舌,嘈杂声一堆,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不足;有的学习小组里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没有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更没有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有的学习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说、在做,学习较困难者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合作与己无关。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合作所致。那么,站在学生的角度,到底怎样才能构建真实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

一、分组要合理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尽量合理组成在协作、竞争等能力方面水平均等的小组。小组成员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混合分成大约四人一组,尽量让每个组的能力均衡,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各小组需确定一名组长,组长通常由电脑操作最熟练的学生担任,并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紧扣,特别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作,表现自己,都有机会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其次,要做好相关素材资源的提供。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所上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媒体资料或网络共享资源,这有助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对同样资源进行不同处理的创新能力。在制作《美丽的家乡——宁阳》网站时,我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表现家乡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从中加以选择,加工制作成网页。如果这些资料全部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课堂的活动时间就会非常紧张。

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在分好小组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如何评价、如何倾听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人相处,学会相互交流,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争取组内学生的共同进步。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时要耐心地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考虑别人的发言有没有道理;要尊重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也必须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来;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体会看法和感受;在个人发言前要认真思考,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能用合理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意思;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及时向其他人请教,并且能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也要学会主动关心别人,向别人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任务要有吸引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感兴趣的任务,多半只会应付完成一个所谓的作品就了事,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更活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比赛等,借助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如在教学泰山版第三册第三单元《建设网上家园》时,我放弃了教材的内容,全部改成了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加上学生自己的收集,制作《美丽的家乡——宁阳》网站和网页。由于要把身边的东西搬到网站上,学生兴趣非常高。

五、任务要适合合作

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因为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完全可以不必采取合作学习。例如,文件夹操作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但是要制作一个网站,其中有视频,有文字,有图片,还需要版面设计等等,内容量大,那就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如制作《美丽的家乡——宁阳》网站就需要小组合作,分工配合才能按时完成。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注意机房等实际情况。如制作《美丽的家乡——宁阳》网站时,开始我本想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但想到学校的网络有时会断线,我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以提供给学生使用,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可能,学生也可以自己上网收集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期待小组合作学习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

小组合作范文第9篇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尝试了一下小组合作,在尝试之前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和组内老师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尽可能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好,在尝试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

第一次分组考虑的不够全面,有些学生偏科严重,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导致在各科老师课堂上的氛围不一致,有些组没有单科比较强的同学,通过和科任老师一起商量,重新分组,只有先分好组,小组合作才能有序的进行下去。

第一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表现的很兴奋,但是接下来我就发现有部分偷懒的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时我就想到“捆绑式”验收成绩,当然对于一些学生课后我又单独找他们聊天做一些思想工作。虽然现在成绩提高的不是很明显,但是我看到了学生在进步。

当然对于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了。当遇到需要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时,起初我就进入误区,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结果讨论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学习改进,我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在讨论时组论成员才可以各抒己见,而不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当然我们在课上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否则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了。

对于每一节都要充分备课,设计好每一环节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同时,我们要超前备课,像这学期开始讲《全等三角形》中许多探究需要学生动手去剪一些图形来进行旋转,翻折,在讲《轴对称》动手剪一些图形就会更加直观,在讲《因式分解》习题课时,让每个人去找题目互相出题讲题,提高习题课的质量等等,我们可以提前让学生去准备下节课要用的材料,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去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去查找相应的知识,这样可以节省许多课上的时间。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站在讲台上看,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搜集材料 创意 构思 小组合作优势

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笔者感到最难组织的课是材料造型课,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进行创意制作,这种教学活动较难实现预期效果。多年来,笔者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经过不断实践改进,笔者终于摸索出了《材料搜集与造型制作》课的良好的教学方法。

材料搜集与造型制作课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下不良现象:现象一,有的学生不感兴趣,也不愿动手参与,这项活动好像与自己无关;现象二,多数学生不积极去搜集材料,等下一次上美术课,他们把带材料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现象三,部分学生也带材料了,也构思出来了,但就是不敢动手去做,他们担心做不好,同学会耻笑。以上这几种现象的出现,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导致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美术教师的课堂设计。

第一,教师没能创设好情境,导致学生不感兴趣。

第二,教师没能采取良好的动员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导致学生把美术课的任务忘得一干二净。

第三,教师没编排合理的学习小组,没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导致学生没有胆量独立完成创作,我认为这是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共同协作实现创意。经过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显著变化,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起来,并且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首先,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课件、有趣的图片、有代表性的可爱的范作。接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先让学生近距离细细观赏范作,甚至摸一摸,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知器官去认识不同材料的造型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趣味性,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情趣。

例如,初三美术中《综合材料的运用》一课,在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去近距离观赏范作后,接着教师加以引导,问:“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更喜欢它哪一点?”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答出。然后,教师一语道破:“你喜欢的哪一点,也就是作者的创意精彩之处。”再问:“你知道他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用这样不起眼的材料,就能做出具有生命了的艺术造型。只要有材料,你也能行。”这样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增强了他们成功的信心。

教师进一步引导:“你喜欢哪些材料,为什么?”学生能够从颜色、花纹、形状、手感上谈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谈论,“这种材料做什么造型较合适呢?”学生七嘴八舌争着说自己的看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用各种材料造型的兴趣。很快,有的学生构思出了要创作造型。

二、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美术课,学生构思出创作的方案后,总是怀疑自己的创作能力,很想找老师或同学给与帮助指点一下,并作出肯定。因此,采用小组合作优势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确定了自己构思的方案后,就是搜集材料动手制作,但是让学生独立去搜集材料,会给他们增加极大地困难,往往材料准备不齐全,导致作业完不成。学生分组合作后,每个学生都会各显神通,材料分头搜集,工具也是分工携带,这样就减轻了每个学生的负担,也明确责任,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去搜集材料准备工具,这样就为下一节美术课制作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学生四个人一组协作,他们把各自的构思在组内描述后,挑选出可实施的创意,进行完善构思,画出草图。一名写生把要用的并能搜集到的材料和工具记录下来,由组长带领协商,把每个人要搜集带的材料和携带工具分工到人。这样分工合作,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实现创意

有了充足的材料,就为学生制作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接下来是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如果让学生独立制作,他们就会表现的非常犹豫,一是没有胆量下手,二是时间不充足一个人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制作,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塑造出完整的创作作品。而小组合作后,他们的胆量也大起来,每个学生都表象的非常积极,他们自行调控,密切配合,按照他们事先的构思好的方案动手创作,唯恐下课后完不成本组制作作品,而不能在同学面前展示。共同创作给每个学生增强了成功的信心和力量,他们在愉快的合作中,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成功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综合材料的运用》一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结果,每个组都在下课前拿出了他们的最佳作品,而且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其它的造型表现和工艺制作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结果都令人满意。

上一篇:供销合作社范文 下一篇:战略合作伙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