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6:27:02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是落实《山丹县教体局》的需要。强力推进“生本教育”是2012年全县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不动的方向,是硬性的任务,是衡量学校和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开展这项工作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取得成绩并促进全县教育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是我校教师道德素养提升和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业务学习,专业成长,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是从根本上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这项研究工作,将会促进我校广大教师从“管人型”向“育人型”转变,从“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佳方案,是让学生全员、全程、全力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是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一剂良方。

二、研究的目标

1.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

2.寻求一条“教得轻松,学得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探索一套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提升的专业成长的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我校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3.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机制。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专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问题研究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微型问题研究,撰写“三小”(小问题、小策略、小故事)文章,要求教师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做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心人,将自己或他人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细小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行为上的反思,使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思考问题的头脑,有解决问题的行为,有总结经验的能力,有享受成果的喜悦。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适时召开“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论坛,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交流,扎实做好存在问题研究,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推广。

五、研究的策略

1.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示标示导)——自主学习(自学)——合作学习(检测)——成果展示(后教)——练习反馈(当堂训练)

2.构建了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础。分组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大方向分为竞争小组与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按照6人一组的原则,分别由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合而成。组内实行帮扶政策,A档分别帮扶C档同学。竞争小组: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共分为10个竞争小组,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小组长在全班公选,然后由小组长按分组原则组合学习小组,但在分组时要注意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这种做法,既面向全体,又实现了多元发展。

3.健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机制。

(1)“小组学习”分工制。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课改班要根据班情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学科组长各一人,名单张贴公布。小组长的人选不仅要考虑到学习水平,还要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2)采用班级考评班长考核制。每学期由学生推选出考评班长一名。这个考评班长负责记载学生的扣分和奖分情况,并在每周五把一周的分数进行公开,每天填写各小组加减分情况。

(3)推行星级评选制。一周中,考评班长带领每组组长认真记载,周周通报,在周五早上上公布得分结果。每月评比一次,前5名优胜者获星级小组称号。

4.建立了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同伴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为此,课改班级要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对小组建设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的规定。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5.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6-02

新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课题的提出,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具体研究方法及具体做法

1.研究的方法。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教师备课、参与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公开演示讨论法:通过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主持教学讲座等交流的平台推介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问题的讨论,赢得他们的参与、支持,并听取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创新,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提高。

经验总结法:通过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并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和总结,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2.具体做法。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利用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字典、词典,训练查字典、词典时迅速,准确。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宽学生视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4)科学分组。在试验中,我根据学生成绩、特长、性别、爱好等各方面的不相同,将学生分为几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前后排合作四人为小组效果最佳。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两个四人小组进行合并八人小组合作最佳。

(5)合理分工:小组长主要针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进行管理;记录员是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是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是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6)培养合作意识。在学习生字、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效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7)双向、多元评价。在试验期间,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和、组间互评、小组自评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评价,要从成绩、特长、综合能力、品质、与他人的合作、组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二、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养成:

1.合作中,学生已学会了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具备了运用这些数据,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数据的收集中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2.学生能够用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小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叙述小组讨论的结论。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

3.在交流中,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能结合同伴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合作的意识初步的养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记住老师提出的操作要点、合作的要求;能认真按照小组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思考老师的提问、倾听同学间的发言,合作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5.学生能客观地从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

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局面,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了。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本人重在体现合作学习的论文获省第七届蓝天杯论文大赛三等奖,示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巨人的花园》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受到好评。靳晓宁多次代表“茉莉花开”工作室成员在全区上好“阅读教学”示范课,得到一致好评。我、靳晓宁、胡春玉、徐培华、冒伟五人分别获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宿城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所以,合作学习的运用使教师实现了有效教学,更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历练。

三、总结

当然,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应在该合作时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混乱,也浪费时间。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作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地进行;教师更要深入合作小组,不定时地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合作中去;班中还要不定期地评选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员,让各小组都在激励中更好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组合作 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四种本领,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其中就提到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昌都地区在200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课改,在新课程目标下,昌都地区的广大教师开始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和不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把自己这几年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的各位教师参考借鉴。

一、合理分组与明确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所在的学校为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我们学校每个班级人数基本在40人左右,在分组人员安排上,在人员分配上最好是6到7人一组。在分组时,要求教师了解各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等。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员之间异质”,这样能让组内成员起到互补的作用。分组的同时明要确组内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明确每个组员所要肩负的责任,比如说确定组长、确定发言人等,这样就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引导与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改变观念,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百家讲坛;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要注意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间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有所选择,灵活安排。其次老师要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要做好课堂组织的掌控者,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比课堂的热闹性,谁的课堂热闹,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搞得好。这种看法只注重看课堂的表面,而没有关注课堂的内涵,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到每个同学身边,随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维护课堂的纪律,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

三、科学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评价是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合作程度与组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调控的科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及学生自我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关注的是在小组的整体发展中每个组员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实现了组员的自我目标。也就是说要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挖掘之间的优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探讨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即要学会交流,要克服自己的急躁心理,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学会取长补短。其次要学会质疑,对于不同的看法,在肯定别人的同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没有想到的方面,要勇于补充。第三要学会表达,人不仅仅是要会听,也要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几个同学,有些同学有很好的想法和思路,因为性格或者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困生,要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协作的精神,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一种有效手段。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鲁正火. 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潘金珠.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J]. 广西教育,2004.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1、营建和谐环境,体会合作乐趣

1.1 创设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共性。因此,我们要尊重和保护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鼓励“后进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防止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是“表演者”,“后进生”是“观看者”的不和谐现象。

1.2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当校领导刚刚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有很多顾虑:怕“讲不完”,怕因此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常把正在热烈讨论的学生喊“停”,使得即将点燃的思维火花被浇灭,刚刚萌发的创新热情被降温。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现在我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后,就把学习任务交给了各小组,15分钟后每个小组都能根据课前制作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和课本提供的探究内容,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我本想就此打断学生,只是看到有几个小组同学好像在争执什么,他们拿着手中的纸片一边说一边折叠,我才欲言又止,参与到小组中才知道他们为“三线合一”性质而争论,在验证是否只有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才重合。这不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吗?我感到很意外,借此机会我启发其它小组也展开了讨论,这节课虽然我没说几句话,但学习效果却很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与教师灌输知识是不一样的。

2、把握合作时机,体现合作价值

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后,我觉得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时机进行合作学习,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2.1 在学生疑感、混沌时合作。学生在学习、解题中遇到疑难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留给学生合作的空间,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我们数学组补充了这样一道类型的题:“分解因式x2-4xy+4y2-6x+12y+9”,教学时,刚开始学生一个个紧锁眉头,好像不知如何下手。一会儿,一声欢呼“啊,我知道了”。这时,所有学生把目光都投向他,然后有的邻近组就向他求教,有的小组不服气,低头自己研究。10分钟后,所有小组停止了讨论,以欣喜的目光看着我。像这样在学生疑感时合作,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倾听他人意见,而且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2、在选择解题策略时合作。数学题海中蕴涵着千变万化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只会其一,不知其二”那么小组合作就起到了重大作用。例如,几何推理题的推理过程,有时可以有不止一种的推理思路,这时开展小组合作,成员各抒己见,各自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或者选出最优思路,或者举一反三、以此及彼,这样一来,不是就达到高效学习、触类旁通的目的了吗?而且我们的教学也事半功倍。

其实,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如在每一个课题的引入处,或在突破重难点时,在一题多解时,或在深化拓展时,在反思小结时等都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3、进行科学评价,提高合作成效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评价要多样。我们学校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方式很多,有的当堂表扬;有的学科设立评分制度,对每个小组的成绩平均分进行统计、表扬第1名小组同学等。

3.2 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地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以别人意见的好习惯等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表扬。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校本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分组的研究

目前,高中英新课程教学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开,诸多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纷纷响应新课标教学理念,紧贴校本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与探讨活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广大高中教师重点加以关注的研究课题,通过相关教学研究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非常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在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潜能,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多年来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分组研究实践,要显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重点要关注以下点: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协作力求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协作是有效推进合作学习更加顺利、更加高效地推进的重要前提,在协作分工中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个性特长与优势,比如,组长需要具有较强的总体把握能力,资料搜集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涉猎能力,记录员要具有较为快速的书写能力,发言人员要尽可能选取伶牙俐齿、思维反应迅速、答辩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力求科学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小组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我认为小组的划分应立足于有利于合作的开展,有利于思维的互补,有利于公平竞争,在遵循这三个“有利于”的基础,就是要关注好、中、差生的合理搭配,促使各个分组的总体英语能力与水平趋于均衡。

3.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环节创设力求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具有较密的环节组合而成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到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所有环节,加强预习环节的任务布置与指导,让学生较为清晰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抓住的重要与难点,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的放矢。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探讨

依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多年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着眼于素质与能力教学,就必须切实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有关要求,切实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协助作用加以突显,切实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加以突显,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的质量和效果。依据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感到高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自身角色定位方面要把握以下三点。

1. 切实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于“组织者”。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并不是活动的所承包者,组织应充分考虑到整个活动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必须关注活动突出培育及提升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关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性。

2. 切实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于“引领者”。引领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探究的方向性引领,促使学生不至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迷失方面,从而引发学习效果低效化的结局,引领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性引领,要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3. 切实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协助者”。协助者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教师已经融入到学生这个整体当中了,是一个普通的活动参与者,在教学层次上处于与学生“平级”状态,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合作学习中的压力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质量与效率的信心,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加突显出来,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导向性地决定着整个学习与教学的品质和效果,如果评价得合理、科学与有效,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向深层次推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性与积极性。我认为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 要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的思维有效活化。正如许多专家与学者所说,“思维力”决定“学习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切实关注他们学习的思维活动,注重引导他们用创新性思维去理解英语语法、词法、句型结构等,用创新性思维记忆和应用英语。

2. 要关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提高。在小组学习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有效度,直接决定着活动的品质。

3. 要关注合作学习是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与积极性,正所谓“兴趣决定学生学习品质,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着眼于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提升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性,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素养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取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运用策略[J]校园

英语.下旬,2014(6).

[2] 杜宝玉.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

用之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4(2).

[3] 郭丽娟.浅谈如何提升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度[J].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几年来,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1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细胞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如果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制作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1.2小组合作的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1.3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不均衡,只是“重点”合作,教师评价不到位,合作成效慢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但小组活动往往是优生展示的舞台,他们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效果,只点学习好的起来汇报,所以,优生发言的机会及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比“学困生”更多,“学困生”成了忠实的听众,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获益还少。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着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教师也应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经验总结,积累提高业务素质。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理念,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及需要的时间。在课堂中要与班级授课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2.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养成合作习惯,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自私。对于他们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现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

2.4充分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旨在激发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只有当学生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状态时,对合作交流才有兴趣;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有价值。换句话说,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受到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可以形成融洽、愉悦的学习气氛,相互鼓励、激进,促进共同进步。但是经常听到有人谈起在课堂上他采用的是合作学习,但却看不到合作学习起到的效果。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策略。

一、分工合理,做好准备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

(一)分组的策略。

1.分好同桌,同桌应采用异质搭配,这便于同桌合作,互帮互助,优质学生担当起小先生重任,有利于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2.分好小组,小组要好、中、差合理组合,分布在班级座位的同一纵列,选择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小组长,负责对学生的检测、辅导、命题等任务。这样分座的好处是,横有同桌,纵有组长,横纵有助,左右逢援。

(二)分工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必须要有一个“责任制”每位同学都应但当一种特定的角色,将任务落实到个人,让学生们个个具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对学习内容的渴望与探索,最终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设计,巧妙引导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孩童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本中,在教学设计中都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得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课本中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生活。同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中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合作学习见效。

(二)组织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将合作学习和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调动积极性,也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擂台课:①课前准备:准备好习题,题型可采用判断、填空、选择、解答等,教师可先准备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习题,分好类,如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然后做好课件;②基础题选出擂主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数量多,准确率高即胜出为擂主,然后教师注意讲解学生做错及没有做上的题目;③攻擂开始:其他小组选题,擂主和其它小组解题,其它组先解完、解对,则胜出,否则守擂成功,胜出者讲解此题解答方法,听着有好的解法也可讲解交流;如此反复。④最后看谁守擂时间长,最后胜出。教师可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

三、激励评价,调动情绪

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或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在灵活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除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还应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在对合作学习评价前教师应先做到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以欣赏和动态的眼光观察学生活动适时的给予激励,成为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时要讲究评价艺术。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响应。如给对后进生转化大的小组组长加分,对转化了的学困生经常表扬,特别要把表扬信息传递给家长,对进步小的也要积极鼓励,给于肯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愉悦、满足、轻松和成功感,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 “共同进步奖” “最佳命题奖”“最佳组织奖”等。使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

四、总结

数学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去战胜困难,现为中外课改专家所倡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即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深入课堂的同时,不要出现“合作学习吞并独立学习”的现象。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第二,师生共同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协作去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习惯

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求我们在集中式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用一个又一个45分钟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拥有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到探究新知、锐意进取的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教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一)利用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内在的动力支持是极为需要的,要让学生觉得“好玩”“学的有意思”很重要,现在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有用”“就在身边”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化学史话”“拓展视野”以及教材中的精美插图等方面的内容,妙趣横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就会认为:“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真的很有意思。”(许多学生如是说)。我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能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深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性

对学生来说,能让学生持久“自主”的学习下去的最好动力,莫过于“成就感”了,有了“成就感”,就会越学越“带劲”(学生原话)。记得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节课教学时,当我把第一个海洋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整个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学生前后左右交头接耳,整个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在交流、在向身边的同学展不各自“丰富”的海洋有关的知识,我也就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各自发表对海洋知识的了解,一节课下来,我的课件始终只停留在第一张PPT上,而学生已经把氯气的生产以及澳、碘、钠、镁等后面的教学内容,都融合于浓浓交流气氛中去了。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学下去。在教材内容上的分析或解读方面,应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重方法轻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索。教师应该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课堂教学的引导着、组织者和支持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成就感,还将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仟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仟务,有明确责仟分工的互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实现组内互助优化

同一教学班的学生个性各异,学习特点各异,学习的层次各异。所以进行分组教学之前,教师绝不可草率,要深入了解教学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情况),多与班主仟、同班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性格、人际关系等),然后予以分组。如:我曾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十个四人小组(也是化学实验小组),让每个组都有同样ABC层次的学生,并让组员们推出一位组长,这个小组就成为一个学习的团体。教师授课完成后,让刁、组学生交流学习,由于同是学生,相互之间差距比较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讨论氛围浓厚(为了学习完成后能“回答”老师的几个复习小问题,获得老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的“肯定,’),收效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再学习”,组内成员纂卞可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完成集体学习任务,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调动学生课后集体协作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习的习惯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组分配仟务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集体的环境中,从而使其为了集体的荣誉,很好地刺激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十个小组,指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让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不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仟务,甚至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小课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实验等在班里展不,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的还请我去与化学实验室联系,去解开小组的“疑惑”,有地还拍成小录像。个人经验总结:让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去学习,品味团结协作的成功喜悦,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

三、注重过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课前开放教学内容,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探究的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内容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我们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条件,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化学资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研究、实验动手,培养他们通过独立学习,获取新地化学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新课之前,我总会让学生在课前先“学”一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透露”一些相关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径,从而使学生们能在下一节课时,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困惑”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有基础”的状态,而非“空白”状态。一位学生如是说到:“以前我在上课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师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哪怕我对课本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在问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问什么。”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给学生“提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先“学”,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学而不仄。

(二)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环境

我认为,课堂应开放教学模式,创设讨论、归纳、总结的探究情境,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的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分析。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又要让学生互相质疑,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直至达成一致共识。有时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有时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有时是教师要“装傻”,没有了“权威”,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例如:我在探究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实验课上,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发现构成原电池后,在锌片上也有气泡胃出。以下是收集各的小组的猜想:(1)硫酸溶液的“电阻”太大—电子到达铜极“慢”,氢离子“等不及”—直接在锌极上得到电子;(2)硫酸浓度太大—反应比电子“跑”的快—直接反应;(3)硫酸浓度太稀—反应慢,到达铜极上电子太少—直接反应;(4)电子“跑不赢”氢离子—直接在锌极上得到电子。综合上述四种可能分析,学生进行组内探究、组间交流、也有两三个组合起来做实验、有的更换为稀盐酸,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对学生的所有想法、做法都不予以评价,只让他们以事实说话。临近下课,当他们用求助的眼光盯着我时,我只能一脸无奈的“装傻”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不我们都回去准备准备,下一节课再来。”个人经验总结:给学生一片天,他们懂得怎样去翱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探究、掌握化学知识,一是要想办法让化学知识的魅力“发光”,吸引学生去学习;二是要让学生这个学习团体养成合作学习、探究的习惯;三是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快速实现教学中角色的转换,融入学生学习的集体中去。教师应当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J喷,进而实现化学终生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所谓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当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在教材安排上,内容比较多,很多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是很好。针对这一特点,教学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为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同时,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它有利于形成一种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学生互相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1.小组的组建

组建小组是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它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凸显个性差异,使作品的创作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进行互补穿插组合,如爱动的和静的组合,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组合,兴趣浓厚和兴趣淡的组合,各自特长不同的学生进行互补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立,也就是各个合作小组的总任务,它的确立不能过高也不能高低。目标过高,可能会使任务难以完成,从而降低成员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带来障碍。目标过低,会使小组成员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将承受较大的打击,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小组确立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习任务的设计

美术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的价值。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则能够较好地完成,完成后不但使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提高,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很好培养。

4.成员分头准备

明确分工后的各个成员,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寻找答案,以便在交流、讨论时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合作学习时,教师预先布置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意识,做到材料互通有无,形成组内依赖,组间相互交换使用,满足学生的社会心理需求,以消除利己思想。这一环节包括材料的搜集、运用和共享等几个方面。

5.合理评价

美术教师对合作学习要予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一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二要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和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别出心裁的奖励。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之上的,这里的个体需要指的是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样在大家的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以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华而不实,有形式主义的嫌疑,这样教学效果就适得其反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如绘画型教学内容应该依靠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主,最好不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准备绘画材料不足或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合作型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设计合作型学习内容,更好地发挥合作性学习的优势作用,教师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是学生的顾问,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智力支撑,为学生答疑解惑,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但不能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者,课堂上要随时掌控课堂,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环节,该放就放,该收就收,做到张弛适度;最后,教师是这个活动设计的创作者,要及时提供给学生更新颖、更具活力的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国内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理论;实践;形式;目标;合作;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并把“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列为三大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所以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进行自评互评,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不仅能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构成了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每当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准确客观而详细又是不容易的。因此,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是对教师评价的补充和完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能够为小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互评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评的乐趣,充分享受互评激励带来的喜悦,互评也是生生交往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以个体评价为基础,以小组评价为主。这样做,对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它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了互相评价、相互激励的目的。同时,正确的评价与激励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以上五个方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总结。当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任课教师就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上一篇: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