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0 16:47:47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烟草 加工工艺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S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88-01

1 引言

烟草工业属于制造业,其加工工艺过程需经若干道工序的处理,在这些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多达300多个。因此,在实际的工艺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识别对产品加工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并科学系统地去控制这些繁杂的工序参数,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制造企业来说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福建中烟工业公司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强较强的加工工艺工序及加工参数精细化控制体系,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 重点工序的识别及精细化控制

2.1 重点工序的识别方法

重点工序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则:①对卷烟产品物理质量、感官质量、烟气化学等指标具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如烟片回潮、叶丝干燥等涉及到烟草高温高湿处理加工的工序;②在制过程质量波动较大、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如加香加料、叶丝混配等易引起产品吸味发生重大变更的工序。

2.2 重点工序的精细化控制方法

重点工序的精细化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立重点工序的批次首尾检及换牌的管理制度,如批次尾料的处理,换牌后设备的清洗等;②建立设备工艺性能的定期点检及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如工艺热风温度、流量计等计量仪器的定期校验;③建立生产过程周期性的自检和专检制度,如水压力、蒸汽压力、压缩空气压力等能源动力是否满足工艺需求的自检。以下就以设备工艺性能的定期点检为例,将卷烟制造过程部分重点工序的点检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周期等精细化控制要求进行罗列,以供参考。

3 工艺参数“分类分级集成控制系统”的构建

在绝大多数烟草制造企业中,对于工艺参数的控制均是简单地给定标准值,再赋予参数的允差,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的波动来保障烟草质量控制能力。

这种工艺参数的控制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一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差异,且没有对工艺参数进行科学、合理地系统化分类,直接造成了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量较多,无法凸显关键参数在加工质量过程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十分不便于工艺质量的统计管理,进而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是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工艺参数分类分级控制体系,造成车间现场质量监控、企业质量管控、研发部门产品品质管理等相关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使得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响应速度明显滞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为了切实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挖掘工艺参数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积极调动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的关注度,进一步明析相关质量管理部门职责,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控制水平,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3.1 工艺参数的分类建立方法

根据工艺参数自身属性特征,将卷烟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300多个参数进行疏理分类,细分为工艺控制类、工艺监视类和技术条件类3个类别。

(1)工艺控制类参数建立方法。该类参数应满足以下原则:①其波动对在制品或产品的关键或重要质量特性的影响程度较大,或表征过程关键要求;②可根据产品需要设置不同的控制值,以获得个性化的加工质量。该类参数的具体实例如:烟片含水率,工艺热风温度,物料进料流量,烟支质量等。

(2)工艺观测类参数建立方法。该类参数应满足以下原则:①其波动对卷烟在制品、成品的一般质量特性(如烟丝的填充能力、烟支外观)的影响程度较大;②不同产品均使用相同的设置值。该类参数的具体实例如:滚筒转速;调节阀门开度;烟支长度等。

(3)能源动力类参数建立方法。该类参数应满足以下原则:①生产的能源、动力输人要求,如蒸汽压力、压缩空气压力、水压力、温度等等;②制造过程的环境要求,如环境湿度、环境温度等。

3.2 工艺参数的分级精细化控制方法

在对工艺参数属性进行区别划分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不同工艺参数对卷烟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大小,将其依次分为A、B、C、D、E共5类,即A类重要度最高,E类重要度最低。特别地,将重要度为A、B、C的工艺参数定义为关键参数,将重要度为D、E的工艺参数定义为一般参数,并采用针对性的分层级控制、分层级管理。

(1)关键参数的精细化控制方法。

A类关键参数质量控制方法:①须对此类工艺参数进行实时记录或采集、统计及分析;②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处理后仍无法满足控制要求,应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置;③企业质量管控人员应重点对该类参数或指标进行跟踪管理,若连续跟踪发现参数或指标不符合工艺要求时,应反馈至上一级产品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审处置。

B关键参数质量控制方法:①须对此类工艺参数进行定期记录或采集、统计及分析;②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③企业质量管控人员应加强对该类参数或指标进行跟踪管理,若发现参数或指标不符合工艺要求时,应及时纠正。若无法进行纠正,应及时对上一级产品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审。

C类关键参数质量控制方法:①须对此类工艺参数进行抽检记录或采集、统计及分析;②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③企业质量管控人员应加强对该类参数或指标进行跟踪管理,若发现参数或指标不符合工艺要求时,应及时纠正。

(2)D、E一般参数的管理方法。

根据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和设备管理要求,对其进行跟踪管理。

3.3 工艺参数集成制造标准的建立

在分别完成对工艺参数的分类、分级后,将上述两个相对独立的参数控制体系进行有机地融合,同时针对生产过程中各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最终形成了一套结构较为完整、质量控制职权相对明析、可操性极强的工艺参数集成制造标准。

通过实施的效果证明,新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先进性。所制定的标准偏差、工序能力指数指标能够体现出控制精度,客观反映了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及设备运行状况,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和工艺质量管理。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谷红玉.中式卷烟加工工艺现状与技术探讨[J].科学大众,2008,(08) .

[2] 李建辉,黄胜. SPC系统在卷烟工艺质量中的应用――湖南中烟长沙烟厂SPC系统的管理应用[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24) .

[3] 唐云岚,高妍方,赵青松,陈英武. 跨越连接BP算法及其在卷烟制丝工艺中的应用[J]. 系统仿真学报 , 2008,(20).

[4] 李柏. “重力场中的悬浮”原理与“惯性分离”原理在卷烟制造工艺中的运用[J]. 现代机械,2000,(03) .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有行政村60多万个、自然村250多万个,农村人口多达6.7亿[4]。其中,大部分的村庄都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合理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又具有氮、磷浓度高,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污水流量小,污染源分布散,变化性大等特点[5]。据调查,现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技术和运行模式无法适合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大量的工业废物、生活废物、农业面源排放废物等严重地污染了农村用水环境。农村污水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现阶段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做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以便于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都能选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此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综合评价体系分析及AHP体系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而是设计者对所处自然环境做出的可持续发展选择。使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存。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涉及到其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历史文化,人文特征等多种因素,且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评定一个工艺选择的好坏,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此来评定所选工艺的优劣程度。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思路是:(1)建立模型:分析问题的性质,根据其希望达到的总目标,把问题层次化,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特性由上往下分解成若干层次,逐级分解;(2)构造对比矩阵:对于率属于同一层的每个因素之间互相比较,比较尺度按1~9进行分配(专家给出或调研所得)。根据结果构造出对比矩阵。(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检验通过,归一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重新构造对比矩阵。(4)计算组合权向量(最下层对目标)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此结果进行决策,否则更换模型,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进行。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采用技术的特点,尝试利用AHP模型构建了有关“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可以利用几种优良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及程序,在计算机上直观地得出某一被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便于设计者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更加准确地制定出适合当地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

2 基于AHP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优化设计”是指研究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优”两字理解为在给定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共分为四层,其层次结构模型的简化框图1所示。

2.1 总目标层

总目标层A: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体系从“技术--经济―环保”复合生态理念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做出全面评价。

2.2 子目表层

子目标层B:包括三个子目标。三个子目标是在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评价影响农村污水处理的各种因素,选择出在农村现状下的最优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B1技术可行性―― 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技术可行性至关重要。必须以处理效果优异,操作管理方便为原则,同时也应兼顾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能和可移植推广性能。

B2经济节约性―― 在处理农村污水中,经济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地位。由于农村地区资金短缺,能源匮乏,管理不便等,因此,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等具有经济节约性的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B3环保节能性―― 一般来说,农村地区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资源能源相对匮乏。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必须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具有良好的能源再生利用能力。

2.3 准则层

准则层C共有7个评价准则如下。

C1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处理工艺系统的处理能力处理效果。其决定了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适应条件。实用性的优劣是评价一个处理工艺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C2安全性:工艺系统的安全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能力和服务寿命。这对农村污水处理影响深远。安全性高的系统,既可以减小出现处理事故几率,也可以避免频繁的维修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C3通用性:通用性是评价一种处理工艺系统推广应用到其他地方的评价指标。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减少重复的设计工作,加快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速度。

C4建设费:建设费在农村污水处理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低基础设施建设费和高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系统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与污水亟待处理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C5运行费:污水处理系统的的运行费用高低,决定了处理工艺系统能否顺利、持久的运行下去。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污水分布分散,这使得运行费用成为评价处理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C6自然环境:污水处理工艺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周围环境影响巨大。

C7人居环境:污水处理工艺应该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为农村提供清洁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应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促就作用。

2.4 基本指标层

基本指标层D:该层是对准则层C的细化,共有21个评价指标。

D1:处理污水量是表征处理系统处理规模的参数指标。即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处理系统内可以同时容纳并进行处理的污水量。

D2:出水水质达标率出水水质达标率是全年出水水质达标天数与全年总运行天数之比。这是对处理效果稳定性能的评价指标。

D3:有机负荷率有机负荷率即BOD-负荷率。这表示了单位时间(天)内处理系统可降解达标的有机污染物的量。这是评价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和速率的重要指标。

D4:N、P去除率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而且氮、磷对土壤和水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处理工艺必须具有很强的脱氮除磷能力,

D5:工艺复杂程度工艺复杂程度包括工艺原理和工艺施工建设两方面的复杂程度。处理工艺系统的复杂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D6:工艺成熟程度处理工艺的成熟程度是指工艺的技术原理、运行经验的成熟性。对于越成熟的工艺,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D7:自动智能程度一个具有远程自动化控制的处理系统,在运行中会节省大量的运行费,从而更具有推广优势。

D8:模块定型程度具有模块化、定行化的处理系统更方便,也更容易大规模推广到其他地方建设使用。

D9:抗冲击能力处理工艺对突发性大流量、变水质污水的抵抗适应能力,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应该尽量做到在突发性大流量、变水质情况下系统仍能较为稳定安全的运行。

D10:抗风险能力由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都处于室外。因此就要求处理系统应该对暴风、暴雨、暴雪、温度骤变等自然风险具有很强的抵抗适应能力。

D11:初期基础建设由于农村经济因素限制,处理系统的初期建设费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该系统能否在当地建立。因此基础建设费用低的处理系统会更受欢迎。

D1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成本对整个处理系统建设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优秀的系统应该没有或者很小的仪器设备成本。

D13:占用土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都会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以“先劣地后良田”为原则,尽量减少占用土地,也是降低造价的有效途径之一。

D14:污水收集由于农村污水具有分散乱、难收集的特点。因此,合理优化农村污水的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收集污水的成本。

D15:维护管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的维护管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努力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维护管理费用。

D16:能源消耗农村的能源比较匮乏,使用能源的成本相对较高。少耗能或者不耗能的处理系统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降低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D17:残余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残余物处理也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减少残余物的产量,使用合适的残余物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这部分的运行成本。

D18:废气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这些废气对周围的居民、家禽、牲畜以及农作物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处理工艺系统必须控制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以尽量减少废气排放为目标。

D19:废液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一般都是具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污染液。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其通过土壤下渗,会对当地的土壤、地下水及农作物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盒处理废液的产生和排放的过程。

D20:出水再利用一个优秀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的处理出水应该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通过利用处理出水进行农业灌溉、浇洒路面的方式进行再利用,既可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也可以达到节能建排的目的。

D21:能源再生在处理农村污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一般通过微生物作用会产生的一些能源,例如沼气。废渣肥料等。实现处理工艺的能源再生最大化,不仅可以节省能源,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现状,而且可以美化人居环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1)本文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模型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此法可考虑到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并将各因素分解至最基础的元素。可深入、充分、合理地进行方案优选。此法的关键在于权重的赋值,即各类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为保证数据的客观公正,建议倚重于专家的意见。

(2)在利用AHP模型构建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后,各种评价因素已明确地表示出来,构建了包含1个总目标层、3个子目标层、7个准则层、21个基本指标层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在此体系的基础上,可通过采用实地调研或专家打分法就各指标层及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大小进行权重赋值,形成定量化的与各层次有关的“判断矩阵”。经过层次但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出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一套最符合当地实际状况的可行性污水处理方案。此法能够为技术选用提供决策性依据。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制造工艺;可靠性;机械化;机械制造装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42

1 概述

机械制造可靠性指在规定的生产条件与生产时间下,机械制造工艺可以生产出满足可靠性要求产品的能力。由此可见,产品制造的工艺设计、制造流程、管理方法等不同的方面都涵盖在机械制造可靠性中。产品可靠性的指标是在产品设计时制定的,但能否达到可靠性指标是由机械制造流程与工艺决定的。所以说产品的可靠性需要由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决定,制造工艺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就目前国内外对产品与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来看,尤其是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但是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研究还未得到普遍重视,而且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机械设备、产品原材料、车间环境等都会影响机械加工制造,从而大大增加了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的难度,导致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系统的认识,现有的研究成果难以投入到实际的机械制造加工中。

2 关系机器制造工艺的因素及研究可靠性的方法、指标体系

2.1 影响可靠性的各类因素

机械制造过程影响工艺可靠性的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某种工艺缺陷可能是由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发生故障造成,也可能是由多种影响因素相互关联造成,归纳起来大致为人、机、料、法、环、测、管(6M1E)七类。在制造过程,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差或者身心健康状况欠佳,会造成管理不到位或发生错误。机器设备、工装陈旧、落后,制造精度差,故障率高,就难以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制造精度。工艺技术复杂、落后,工艺设计不合理,工艺文件管理混乱,就难以保证正常生产和制造产品的可靠性。原材料存在缺陷、性能不满足要求就无法保证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检测器具的精度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产品检测质量和效率。环境条件包括生产过程的场地大小,通风、照明、温湿度等对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的影响也很大。工艺管理受控、监管到位,可以有效预防生产过程各环节少出错误、故障,保证工艺可靠性的实现。

2.2 研究可靠性的不同方法

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以保证一套工艺是否能合理可行,在制造过程中少出故障。在制造过程中很多影响因素难以定量描述,而对不能够定量描述的因素大多采用定性的分析研究,通常的定性研究方法有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科学的定性分析方法也可以对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分析。

2.3 研究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不能通过仔细的观察或尝试了解制造工艺是否达到所需要的标准,然而更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到位的评价。那么就带来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体现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性能以及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对产品设置一套指标体系,然后对产品的各方面性能检验,再与指标详细对比,就能发现出差距和问题。由于产品只有机械制造完成后才能发现相关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我们仔细与指标标准做详细比对,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对机械工艺进行评价的时候,问题的出现及发现就反映出了指标的可靠性。从了解的大量数据及结果来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很有必要,好的体系大概包括以下方面:稳定性、故障发生率、维修故障平均时间、自修性等,都可以去对工艺可靠性指标进行详细的比对及分析。

在具体比对过程中,不同的指标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究:(1)全面性:要求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将机械制造工艺的所有可靠性要求进行概述,不可遗漏一项;(2)达标性:机械制造在生产完成过程中,指标体系可进行功能指导作用,只有在制造过程中满足功能需求,从而保证制定合理的定量描述来要求制造过程的生产能力;(3)适应性:指标体系与机械制造流程中的运行机制要相互适应,对应着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模式包括已经失效的功能;(4)使用广:指标体系可以应用在很多的制造过程中,在应用过程中选取对应该制造过程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工艺可靠性进行评定;(5)核算性:机械制造实际运行过程中,指标体系会进行定量核算,从而确保产品的可

靠性。

3 从不同的角度对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及评价

一般是在机械未批量生产之前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进行试验,及时有效发现工艺运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从而收集数据去对工艺进行改造。还可以通过发现的信息从系统层面与指标层面对制造完成后的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改造。系统层面主要从机械制造的整个制造流程出发,利用产品可靠性的指标来评价整个工艺的可靠度。将试运行阶段生产的产品可靠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比值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能否达到要求。由此可见,需要准确地估算出产品可靠性才能保证此类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在机器进行投产使用前,大部分的企业无法对机械在以后的进程中进行预测,所以此种方式运用较少。指标层面的评价方法是将寿命时间满足威布尔定律的产品作为评价样品,然后收集相似产品的各项关键性的可靠性数据信息,将评价样品与相似产品的各种相同的可靠性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在规定的生产条件下,制造工艺失去了确保产品可靠性的功能性,即为工艺故障。如果制造过程中出现工艺故障,不但会影响已经制造的产品质量可靠性,而且对整个制造流程的加工进度都会产生影响,最终会给制造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那么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工艺生产流程,避免出现故障问题。但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工艺故障,如果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达到指标,工艺故障的发生频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体系中需要引入工艺故障发生率来评价。

4 增强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解决措施

4.1 加强工艺技术管理,提高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

技术是否先进关系着机械制造工艺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产品可靠性,所以及时学习引进新的工艺也很关键,要通过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自动化程度和工艺技术水平,来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在工艺总方案策划及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工艺可靠性策划,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加工顺序,正确选用工艺设备、工艺参数、工装和检测器具,明确关键孔位特征,制定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并尽可能采用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操作简单、成熟、规范的工艺技术,来保证工艺可靠性。

4.2 深入研究各类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为了确保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需将各类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以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控制点,通过以点概面的方式来将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机械生产中,可以关键孔位为起点,对生产工艺的故障率、误差等要素进行分析控制,确保关键孔位的工艺可靠性,随后利用模糊评价的方式,对孔位生产工艺可靠性进行评估,不但可以扩充研究数据与信息,也优化了生产工艺。

4.3 要加强机械制造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要针对机械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和监督,确保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装配、检测等各工作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应明确各类人员在可靠性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减少人为因素对工艺可靠性的影响。加强工艺文件管理,确保工艺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有效。加强设备工装、检测器具的定期检定、检查和维护保养,为提高工艺可靠性创造良好条件。严格控制原材料性能质量,避免不合格的材料投入使用。加强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确实满足制造工艺和产品可靠性要求。

4.4 建立完善的可靠性指标体系和评定机制

企业需要依照机械制造生产的产品,制定对应的工艺可靠性评定指标,这样才可以确保生产中所有相关联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也确保了评价工艺可靠性的准确度。在制定工艺可靠性评价指标时,需要将生产设备、流程、影响因素等都考虑进去,确保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满足全面性、核算性等特点,才能保证评价指标的有效开展。应建立完善的工艺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单位、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工艺可靠性评定和反馈系统,对工艺可靠性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适时开展工艺可靠性评定工作,通过评估和验证,排查工艺故障,制定措施,优化工艺设计,使工艺可靠性得到有效增长。

5 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机械化慢慢成为了比较常见的现象。在如此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下,机械制造业想尽办法改变现状,尤其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及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究。虽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还是涌现出许多新产品,产品不仅美观,使用性及产品寿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研究工艺可靠性过程中,可以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工艺管理,通过良好的硬件提升产品可靠性,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的创新性得到提高,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平,邢云燕,郭波.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 刘衍平,李林.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可靠性研究[A].

全国零部件设计与制造会议论文集[C].2013.

[3] 张佳楠.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研究[J].电子测

试,2016,(5).

[4] 王晓宏.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研究[J].科技展望,

2016,26(2).

[5] 王兰.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J].军民两用技术与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产品质量;电子装联;工艺

中图分类号:TN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06-01

以前最常用的电子装联技术是点对点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又叫做接线表技术法。但是,因为技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性,所以他们所制造的电子产品不是特别规范,所有的电子产品缺乏一致性。随着电子装联工艺的出现,电子产品加工制造有了更为标准的指导文件。本文将简析电子装联工艺的定义,论述电子装联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从优化接地工艺,做好整机布线工艺,提升工艺技术,完善焊接工艺来浅谈如何使用电子装联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一、电子装联工艺的定义

电子装联工艺的基本定义是参考精准的电路图和标准要求,设计精密无误的电子元件、机电器件和基板,然后做好互联与安装工作,通过必要的调适使之成为优质电子产品,并满最电器指标的要求。其中电路图纸在电子装联工艺的操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有了标准、完整的图纸方能从根本上稳定电子产品的制作质量。此外,制作一套完整的电子产品有时需要转换各种原件与器件,并施以正确、精密而标准地调适,简化电子产品的繁琐流程,从而有效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

二、电子装联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电子装联工艺对产品的质量与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遵循电子装联工艺流程方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首先,电子装联工艺文件指导电子产品加工与生产的文件,能够集中反映电子装联工艺的操作程序和制作方案。在研制电子产品制造业时,每一环节均是按照电子装联工艺文件的指导方案所操作的(如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调适与验证)。由此可见,完善而科学的电子装联工艺文件是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也是确保电子产品质量的基础文件。目前,从电子企业、部标、军标和国标的技术标准来看,常用电子装联工艺文件内容由电子装联工艺流程图、电子装配工艺过程卡、电子装联工艺路线卡片、电子装联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电子装联工艺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电子装联工序简图、临时工艺过程卡、电子装联工位图和电子装联工位元件表共同组成,并互相配合,发挥着整体作用。

另一方面,做好电子产品加工工作,不能只依靠图纸,需要认真研究电子产品加工流程、技术操作规范和精密的技艺。电子装联工艺要求设计精准的图纸,精选优质材料与设备,并确保图纸能够促进产品的正确加工与装配。

三、如何使用电子装联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一)优化接地工艺

完善接地工艺必须全面研究电子设备的标准要求,确保该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增强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此外,要注重提升电子产品抵抗来自地线干扰的性能,避免产品在通电后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使用电源地(PG,PowerGround-ing)、保护地(CG,CabinetGrounding)和模拟地(AG,AnalogGrounding)三种技术方法来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图1就是电子装联工艺的接地方式。

(二)做好整机布线工艺

优化整机布线工艺,首先要合理装置装配线,因为装配线是便于机器、设备和工人在批量生产中的装置,而且,装配线是靠确定制造每个产品零件和最后产品的作业顺序而设计的。在设计时,要使材料的每次移动,尽可能简单而距离短,不要有交叉或者倒流。对工作任务、机器数量和生产率都编好程序,使沿生产线进行的一切作业协调一致。此外,对于自动装备线,必须完全由机器控制。另一方面,要规范电源线、控制线、装配线、接地线与信号线的布局空间,确保布局线的美观。

(三)提升工艺技术

提升电子装联工艺技术需要做好四部工作,即加粗和缩短接地线,从而缓解接地电阻对电压的干扰;避免高频回路线圈接近高频而没有直接连线关系的线束,尽量保持更远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回路现象;妥善处理电路的接地题,防止频率的不稳定性和不同线路所带来的故障;将不同电路的电源回路线顺利接回适当的公共电源地端,防止其发生事故。

(四)完善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是用于连接产品的技术,现代焊接的过程包括气焊、电阻焊、电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扩散焊、摩擦焊、超音波焊、软钎焊与硬钎焊。对于电子产品,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焊接工艺。在使用软钎焊与硬钎焊时需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明确软钎焊是不熔化被焊件而使用低熔点金属合金来焊接两金属表面的方法,锌-铅软焊料一度广泛应用于电气和管道工业,现已被无铅的合金所取代。这种合金也用来焊接汽车的黄铜和铜质散热器。硬钎焊兼用加热和加入一种填充金属而使两块金属结合的技术。焊接接口间隙小的焊件时填充金属能靠毛细现象流入接口。大多数产品可以使用硬钎焊,随着新型合金和新的性能要求的出现,可用硬钎焊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而且,硬钎焊焊缝质量高度可靠,广泛应用于火箭、飞机零件和喷气发动机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装联工艺的基本定义是参考精准的电路图和标准要求,设计精密无误的电子元件、机电器件和基板,然后做好互联与安装工作,通过必要的调适使之成为优质电子产品,并满最电器指标的要求。电子装联工艺对产品的质量与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遵循电子装联工艺流程方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而科学的电子装联工艺文件是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能够集中反映电子装联工艺的操作程序和制作方案。而使用电子装联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注重优化接地工艺,做好整机布线工艺,提升工艺技术,并不断完善焊接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振宁.电子产品的喷墨印刷制造工艺与质量性能研究――压电式喷墨液滴形式与撞击过程的研究[J].江南大学,2013(01).

[2] 费小平.电子产品的装联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提升[J].机械加工,2012(05).

[3] 陈竹年.电子产品的喷墨印刷制造工艺与质量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出版社,2016(03).

[4] 费小平.电子整机装配工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4).

作者简介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农村污水 AHP体系 方案优选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27-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有行政村60多万个、自然村250多万个,农村人口多达6.7亿[4]。其中,大部分的村庄都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合理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又具有氮、磷浓度高,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污水流量小,污染源分布散,变化性大等特点[5]。据调查,现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技术和运行模式无法适合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大量的工业废物、生活废物、农业面源排放废物等严重地污染了农村用水环境。农村污水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现阶段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做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以便于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都能选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此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综合评价体系分析及AHP体系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而是设计者对所处自然环境做出的可持续发展选择。使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存。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涉及到其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历史文化,人文特征等多种因素,且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评定一个工艺选择的好坏,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此来评定所选工艺的优劣程度。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思路是:(1)建立模型:分析问题的性质,根据其希望达到的总目标,把问题层次化,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特性由上往下分解成若干层次,逐级分解;(2)构造对比矩阵:对于率属于同一层的每个因素之间互相比较,比较尺度按1~9进行分配(专家给出或调研所得)。根据结果构造出对比矩阵。(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检验通过,归一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重新构造对比矩阵。(4)计算组合权向量(最下层对目标)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此结果进行决策,否则更换模型,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进行。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采用技术的特点,尝试利用AHP模型构建了有关“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可以利用几种优良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及程序,在计算机上直观地得出某一被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便于设计者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更加准确地制定出适合当地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

2 基于AHP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优化设计”是指研究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优”两字理解为在给定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共分为四层,其层次结构模型的简化框图1所示。

2.1 总目标层

总目标层A: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择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体系从“技术--经济―环保”复合生态理念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做出全面评价。

2.2 子目表层

子目标层B:包括三个子目标。三个子目标是在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评价影响农村污水处理的各种因素,选择出在农村现状下的最优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B1技术可行性―― 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技术可行性至关重要。必须以处理效果优异,操作管理方便为原则,同时也应兼顾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能和可移植推广性能。

B2经济节约性―― 在处理农村污水中,经济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地位。由于农村地区资金短缺,能源匮乏,管理不便等,因此,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等具有经济节约性的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B3环保节能性―― 一般来说,农村地区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资源能源相对匮乏。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必须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具有良好的能源再生利用能力。

2.3 准则层

准则层C共有7个评价准则如下。

C1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处理工艺系统的处理能力处理效果。其决定了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适应条件。实用性的优劣是评价一个处理工艺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C2安全性:工艺系统的安全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能力和服务寿命。这对农村污水处理影响深远。安全性高的系统,既可以减小出现处理事故几率,也可以避免频繁的维修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C3通用性:通用性是评价一种处理工艺系统推广应用到其他地方的评价指标。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减少重复的设计工作,加快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速度。

C4建设费:建设费在农村污水处理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低基础设施建设费和高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系统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与污水亟待处理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C5运行费:污水处理系统的的运行费用高低,决定了处理工艺系统能否顺利、持久的运行下去。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污水分布分散,这使得运行费用成为评价处理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C6自然环境:污水处理工艺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周围环境影响巨大。

C7人居环境:污水处理工艺应该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为农村提供清洁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应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促就作用。

2.4 基本指标层

基本指标层D:该层是对准则层C的细化,共有21个评价指标。

D1:处理污水量是表征处理系统处理规模的参数指标。即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处理系统内可以同时容纳并进行处理的污水量。

D2:出水水质达标率出水水质达标率是全年出水水质达标天数与全年总运行天数之比。这是对处理效果稳定性能的评价指标。

D3:有机负荷率有机负荷率即BOD-负荷率。这表示了单位时间(天)内处理系统可降解达标的有机污染物的量。这是评价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和速率的重要指标。

D4:N、P去除率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而且氮、磷对土壤和水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处理工艺必须具有很强的脱氮除磷能力,

D5:工艺复杂程度工艺复杂程度包括工艺原理和工艺施工建设两方面的复杂程度。处理工艺系统的复杂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D6:工艺成熟程度处理工艺的成熟程度是指工艺的技术原理、运行经验的成熟性。对于越成熟的工艺,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越有可能得到解决。

D7:自动智能程度一个具有远程自动化控制的处理系统,在运行中会节省大量的运行费,从而更具有推广优势。

D8:模块定型程度具有模块化、定行化的处理系统更方便,也更容易大规模推广到其他地方建设使用。

D9:抗冲击能力处理工艺对突发性大流量、变水质污水的抵抗适应能力,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应该尽量做到在突发性大流量、变水质情况下系统仍能较为稳定安全的运行。

D10:抗风险能力由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都处于室外。因此就要求处理系统应该对暴风、暴雨、暴雪、温度骤变等自然风险具有很强的抵抗适应能力。

D11:初期基础建设由于农村经济因素限制,处理系统的初期建设费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该系统能否在当地建立。因此基础建设费用低的处理系统会更受欢迎。

D1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成本对整个处理系统建设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优秀的系统应该没有或者很小的仪器设备成本。

D13:占用土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都会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以“先劣地后良田”为原则,尽量减少占用土地,也是降低造价的有效途径之一。

D14:污水收集由于农村污水具有分散乱、难收集的特点。因此,合理优化农村污水的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收集污水的成本。

D15:维护管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的维护管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努力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维护管理费用。

D16:能源消耗农村的能源比较匮乏,使用能源的成本相对较高。少耗能或者不耗能的处理系统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降低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

D17:残余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残余物处理也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减少残余物的产量,使用合适的残余物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这部分的运行成本。

D18:废气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这些废气对周围的居民、家禽、牲畜以及农作物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处理工艺系统必须控制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以尽量减少废气排放为目标。

D19:废液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一般都是具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污染液。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其通过土壤下渗,会对当地的土壤、地下水及农作物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盒处理废液的产生和排放的过程。

D20:出水再利用一个优秀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的处理出水应该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通过利用处理出水进行农业灌溉、浇洒路面的方式进行再利用,既可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也可以达到节能建排的目的。

D21:能源再生在处理农村污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一般通过微生物作用会产生的一些能源,例如沼气。废渣肥料等。实现处理工艺的能源再生最大化,不仅可以节省能源,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现状,而且可以美化人居环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1)本文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模型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此法可考虑到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并将各因素分解至最基础的元素。可深入、充分、合理地进行方案优选。此法的关键在于权重的赋值,即各类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为保证数据的客观公正,建议倚重于专家的意见。

(2)在利用AHP模型构建了“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后,各种评价因素已明确地表示出来,构建了包含1个总目标层、3个子目标层、7个准则层、21个基本指标层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择优评价体系,在此体系的基础上,可通过采用实地调研或专家打分法就各指标层及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大小进行权重赋值,形成定量化的与各层次有关的“判断矩阵”。经过层次但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出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一套最符合当地实际状况的可行性污水处理方案。此法能够为技术选用提供决策性依据。

(3)此评价指标体系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有行政村60多万个、自然村250多万个,在有限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无法对每个村落进行单独的权重赋值。在此,可通过“聚类分析”将全国所有村落就经济发展水平、管网铺设状况、离城镇距离、文化习俗等因素划分为几大类,对属于同一类的村落可使用相同的权重体系。在不耗费大量社会资源的前提下,达到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优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富立鹏.我国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综述[J].科技资讯,2009(5):162.

[2] 王新生.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山西水利科技,2008(3):32-33.

[3] 曹群,佘佳荣.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118-121.

[4] 李秀,李倩.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1(10):45-46.

[5] 李根生.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及饮水安全战略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1):39-40.

[6] 刘启波,刘士铎.改进的TOPSIS方法及程序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2001,22(5):59-62.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6

近几年来我国氧化铝产能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2-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9.45%,而同期全球其他地区整体增速为-0.64%,使得我国氧化铝产能在全球中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15年我国氧化铝产能已经达到7,160.27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1.98%。

据统计,2017年中国氧化铝预计新投产产能600万吨,届时总产能有望达到8000万吨,按照去年82%年平均开工率算,2017年产量有望达到6560万吨,同比增速9.2%。

二、氧化铝行业环境审计的重点

氧化铝工业是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原材料产业,因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尾矿和赤泥(至今未有较好的处理办法添加到水泥原料中,产品也只能用于工业),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含碱废水产生,水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在氧化?X行业水污染是对环境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因此氧化铝行业环境审计的重点是水环境污染审计。

三、氧化铝行业环境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跟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这个定义突出了绩效审计是以3E为核心的,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审计指标。氧化铝行业重点环境审计项目为水污染环境审计,具体为水污染绩效审计是检查氧化铝行业企业是否减少了废水排放,企业的水污染治理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效率,水污染治理效果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关于业绩效审计指标,指标可以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定量指标

(1)工艺绩效评价指标

氧化铝企业主要在生产工艺流程和废水处理流程中产生水污染物,因此,在水污染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检查水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达标,来评价氧化铝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情况。

(2)污水减排目标完成指标

此项指标主要检查氧化铝企业的污水是否减少排放,是否完成了水污染排放的治理目标。

(3)技术改造指标

由于氧化铝企业的水污染治理环保设备的使用和采用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可以减少企业水污染物的排放,因此,用技术改造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水污染治理能力和效率。

2.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分为突发环境事故指标、工艺指标和水污染治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指标三种。由于氧化铝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水污染治理影响重大,因此,可以利用专家工作,通过观察氧化铝工艺和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情况、对水污染治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给出氧化铝工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是否达标和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是否达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水污染治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指标,以此反映氧化铝企业水污染治理效率。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阜新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以煤、电为主的工业城市,2012年中心城区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现已满负荷运行。随着阜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一座污水处理厂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阜新市政府决定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原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是A/O工艺,出水标准为二级标准。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达到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因此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

一、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的原则

1 进水水质指标及出水水质标准是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的关键。

2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是各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

3 在决定处理工艺时要因地制宜。

4 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

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出水水质要求:

1 进水水质指标如下

CODcr≤360mg/L BOD5≤200mg/L

SS≤250mg/L TN≤45mg/L

NH3-N≤35mg/L TP≤5mg/L

2 出水水质要求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指标要求达到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其具体指标如下:

CODcr≤50mg/L BOD5≤10mg/L

SS≤10mg/L TN≤15mg/L

NH3-N≤5(8)mg/L TP≤0.5mg/L

3 处理程度

根据预测的进水水质及要求的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厂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如下:

ECODcr≥86.1% EBOD5≥95.0%

ESS≥96.0% ETN≥66.7%

ENH3-N≥85.7% ETP≥90%

三、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可以选择的处理工艺

1 污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

1.1 BOD5/CODcr

污水能否可用生化处理方法,用BOD5/CODcr的比值来判别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判别标准是如果BOD5/CODcr的比值在0.45~0.30间属可生化,BOD5/CODcr的比值大于0.45为易生化。本工程的进水水质BOD5/CODcr为0.56,属于易生化范围。

3.1.2 BOD5/TN

BOD5/TN(C/N)值是判别污水处理工艺能否有效脱氮的重要指标,若进水C/N≥4,则可进行有效脱氮。本工程进水C/N=4.4,理论上该工程碳源是满足要求的。

3.1.3 BOD5/TP

进水中的BOD5是作为营养物供除磷菌活动的基质,因此BOD5/TP值是衡量能否达到生物除磷要求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该值大于20,比值越大,除磷效果越好。本工程进水BOD5/TP值为40,可以满足生物除磷要求,本工程出水要求达到P≤0.5mg/L,完全采用生物除磷达不到,还须增加化学除磷。

根据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指标,总体工艺选择不仅要有去除一般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功能,还应有去除氮和磷的功能。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可以满足这个功能的要求。

3.2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3.2.1 氧化沟法

氧化沟工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格栅和曝气沉沙池组成的预处理部分、氧化沟生物处理部分和污泥脱水部分。氧化沟法受其工艺特点的限制,沟深一般不超4.5m,沟深较浅,占地大,阜新处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氧化沟工艺水面较大,表面曝气方式散热较多,不适合本工程。

3.2.2 SBR工艺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是基于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随着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SBR工艺也产生了许多改进型工艺,但SBR工艺水头损失大,设备闲置率高,要求自动化程度高。且由于其硝化及反硝化、沉淀、出水等功能全在一个池内完成,其操作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操作不当会影响出水水质,给将来的运行带来不便。

3.2.3 A/O工艺和A2/O工艺

A/O工艺出水达不到A级标准,不能同时具有除磷脱氮的功能,不适合本工程。A2/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传统A2/O工艺当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池时,由于携带部分未完全脱硝的硝态氮进入厌氧池,将优先夺取污水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使聚磷菌失去竞争优势,降低生物除磷效果。改良A2/O法对传统A2/O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即消除回流活性污泥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增设回流污泥预反硝化区,降低其中的溶解氧及硝酸盐氮,这样可以保证厌氧区的厌氧效果,提高除磷能力。

3.3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是指使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用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本文以曝气生物滤池法为例进行比较。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为周期运行,从开始过滤到反冲洗完毕为一个完整周期。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微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着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微生物膜内部微环境的反硝化作用。

3.4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2)工艺简单、出水水质好。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4)氧的传输效率高。5)易挂膜、启动快。6)菌群结构合理。7)自动化程度高。8)脱氮效果好。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工程实际,本工程二级处理可以选用的处理工艺为改良A2/O工艺和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一级A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进行深度处理。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篇8

1.1工艺管理环节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工艺环节非常重要,涉及到对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对于产品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对工艺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产品的制造工艺进行管理,应该制定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确保生产工艺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后续工序的有效开展。

1.2检验管理

检验环节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提高管理的力度,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在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发现不合格产品要及时的处理,保证产品质量过关,为下一道环节的制造提供基础的条件。严格的检验环节,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可靠性,保证制造工艺的质量。

1.3完工检查

此项检查是在整个产品生产环节完工之后进行的,对于完工的产品进行质量上的检验,确保每一件产品的生产都符合设计的标准要求。在此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保证产品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性能与质量。

2产品可靠性研究方法

2.1定量方法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产品孔位特征、可靠性指标、机械制造过程的各工序等),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且很多关系难以准确定量化描述(常常表现出模糊的特点),所以模糊理论非常适用于处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模糊关系。如果对原本模糊的信息没有正确理解就套用传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可能会与实际相差很大。由于产品制造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短周期,因此机械制造过程也往往存在数据量少或者样本量小(试加工的数量较少)的特点。所以需要针对这一特点采用适用的分析方法。

2.2定性方法

机械制造过程中涉及到机器、工艺、人员等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的影响,并非都能够定量化描述。因此定性分析方法,如传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在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分析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可靠性研究创新

3.1提出了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基本概

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需要通过机械制造过程予以保障和实现,针对分析和控制机械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能力的需求,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为全面评价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工艺可靠度、工艺故障发生率、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工艺自修正性、工艺遗传性等关键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的计算方法和选取原则。

3.2提出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模型

保证制造的产品可靠性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目标,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对于产品可靠性与孔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建立,从而在加工过程中对这些孔位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产品的可靠性得以保障。

3.3提出了工艺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方法

产品关键孔位特征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将关键孔位特征看作是影响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建立关键孔位特征影响因素模糊评价方法,以此来评价出影响因素对于孔位特征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设计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使其采取措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提高制造过程中的可靠性。

4结束语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机械制造做为后盾。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应该保证工艺的可靠性,为工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基础。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而言,应该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始末,从对产品的设计开始到生产制造,直至后期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应该严格控制质量。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规范的标准要求。只有充分的保证机械制造的可靠性,才能够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基础,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县总工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光伏整改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