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3 16:38:38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1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强化“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监管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预防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和保障职工健康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基层基础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为支撑,狠抓“三项制度”和问题整改“五步工作法”落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2.工作目标:全局不突破市煤炭局和市政府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煤矿、石膏矿死亡指标为零,重伤事故控制在一次2人之内。

7处煤矿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省一级标准、“双基”建设省级先进单位、调度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达标矿井,安全程度评估4处矿井达到A级。2处石膏矿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提高办矿标准,依法推动安全管理上水平

3.严格依法办矿。各企业必须依法申请领取相关证照,做到证照齐全;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以及国务院446号令规定的其他行为;加强劳动定员和生产计划管理,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行为;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安全责任、规程措施落实进头面;坚决杜绝煤矿井下采掘工程外包行为。

4.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46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兼并重组方案,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3处核定能力30—60万吨/年的煤矿,要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参与兼并重组,2处核定能力18万吨/年的小煤矿要积极运作参与兼并重组,通过实施机械化改造提升能力。

5.严格安全开采管理。加强对建下开采、受水威胁区域开采、极薄煤层开采、边角煤柱回收、复采等安全技术措施、设计的审查把关,未经上级部门许可,严禁私自开采。加强对煤层开采上、下限管理,提高上限或超下限开采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试采。加强对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对变更、延续事项,严格落实资料审查和井上下现场核查。对违反《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三、强基固本,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6.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和“双基”建设活动。煤矿要严格执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省煤矿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煤矿安全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石膏矿要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开展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企业实行旬检查、月验收制度,市煤炭局每季度全面检查验收。实施质量标准化常态化、实时化管理,形成动态考核验收机制,继续推动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由点面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检查型达标向制度型达标转变。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化标准,改进考核验收办法,创新达标方式和手段,逐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

7.加强区队班组建设。认真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班组建设的意见》,完善班组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按照《省煤矿班组长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试行)》,规范班组长选聘工作。认真开展金牌、优秀班组及班组长评选活动,加大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推进区队班组自主抓安全培训、自主抓现场管理、自主查处隐患和“三违”,提高区队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全面落实班组长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安全绩效考核,研究采取提高生产一线经济收入的政策措施,真正让区队班组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8.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加强全省煤矿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鲁煤安管〔2011〕66号),以防治煤矿尘肺病为重点,严格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三同时”、技术服务等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组织开展煤矿职业危害专项检查,研究采取防治井下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等危害的有效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全面提升煤矿、石膏矿企业职业健康水平。

9.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煤矿、石膏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安全文化建设年度规划要与安全生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大力加强以培养职工安全习惯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把安全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工区、班组和职工中,推动安全工作向纵深发展。

10.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煤矿按照《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3号)、《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监察办法》(鲁煤安监字〔2010〕180号)的要求,石膏矿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带班下井制度,明确每月带班下井的次数、在井下工作时间、下井带班的任务和职责权限、以及考核奖惩办法等,切实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

四、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1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扎实推进瓦斯专项整治;要狠抓系统优化调整和系统管理,严格“一通三防”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进一步推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强化井下火工品和放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石膏矿要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76号)文件要求,完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通风检测系统。

12.强化防治水管理。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强化煤矿防治水管理十项特别规定》,建立健全防治水机构,配足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和探放水专业队伍,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全面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措施。加强水害防治基础工作,加大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着重加强老空水、底板承压水的水害分析排查,受老空积水威胁的煤矿要做好采空区积水的超前探测和防治;受承压水开采威胁矿井要严格落实探查、分析、治理、安全评价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帷幕注浆、疏水降压和底板隔水层加固等工程,确保治理后达到安全开采条件后组织生产。

13.加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煤矿要进一步落实《省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市煤矿用设备管理特别规定》,抓好各类机电运输设备保护系统、供电系统“三大保护”及井下各类传感器的使用、管理与维护,集中搞好矿井停产检修,确保系统运行可靠。石膏矿围绕矿井供电、提升、排水、通风、采掘等设备,研究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4.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完善机电运输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工作制度。严格购进设备招投标管理,严格安全准入,购进的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设备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防爆设备必须有防爆合格证,列入《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目录》的设备必须具有矿用产品煤安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入井合格证后方准入井。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要完善设备管理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加强设备维修检查和运行状况动态管理,各类设备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

15.强化顶板管理。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孤岛、构造应力区、集中应力区开采和回收煤柱时,必须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安全措施。开采坚硬顶板煤层,采后顶板不垮落、悬顶面积超规定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必须坚持一工程一规程一措施,采掘作业、巷道维修必须编制作业规程,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煤矿要积极推广顶板动态监测监控,落实防冒顶措施。加强顶板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石膏矿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留足膏柱、岩柱,确保顶板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6.加强技术基础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填绘真实可靠的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定期向市煤炭局报送相关图纸。健全地质、测量、水文、储量等基础台账,全面真实反映矿井开采历史实况。对弄虚作假、图纸资料不实的,实施停产整顿,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的责任。各矿井要加强对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和实施管理,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补充。

五、实施科技兴安,提升矿井装备水平

17.足额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煤矿要按照《关于印发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及市煤炭局《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的通知》(肥煤字〔2011〕11号)的规定,每吨原煤提取25元,每吨石膏提取4元。各企业要制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并纳入企业全面预算,安全费用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年度使用。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企业,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18.提升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完成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第一、二、三批淘汰目录中设备淘汰任务,更新改造井上井下老、旧、杂设备,加快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强矿井采掘机械化、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矿山建设。大力发展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要积极使用高档普采、综采综掘工艺,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掘进运输机械化达100%;石膏矿机械化装载率达到100%。加强矿井监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逐步实现矿井井下人员、设备、生产作业环境以及供电、排水、提升、运输、提风、压风、采煤工作面等主要安全生产环节信息的远程监测监控,重要机电硐室、主要带式输送机和泵房等可视可控,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保障程度。

19.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照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进一步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严格“六大系统”竣工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和责任,按照《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对每个系统、每项工程逐一进行评分验收,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保证“六大系统”建设质量,发挥应有功能。加强对“六大系统”的日常监管和维护,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系统实时正常运转。石膏矿要加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步伐,确保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六、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20.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办法》为抓手,严格执行煤矿、石膏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等岗位人员准入资格制度。煤矿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必须配备通防、机电、防治水专业专职副总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采、掘、机、运、通、地测、安监等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企业至少配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且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采矿、地测、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各1名。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矿山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省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统一考核发证。

21.切实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的要求,继续抓好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师傅带徒弟制度及其他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

七、加强风险预控,实现危险源可控受控

22.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煤矿要根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每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强化风险监测监控、预报预警,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突出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和机电提升运输“六大灾害”和石膏矿采空区、H2S的防治,严格执行“班组日查、工区周查、企业月查、市局季度分析”制度,从严从细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六落实”,确保隐患问题整改到位。严格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重大危险源要报市煤炭局备案,并实行公开预警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执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测检验规定,做到电子实时监控(实时在线监控)。

23.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根据煤矿、石膏矿安全季节性特点,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四次集中行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一季度围绕“两节”、“两会”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题部署;二季度进行汛期前水害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演练;三季度重点围绕“雨季三防”工作,保障矿井安全度汛;四季度开展打非治违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整治中发现问题,按照问题整改“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快速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隐患异地再次发生。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隐患且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

八、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4.健全完善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强与气象、防汛、矿山救护等部门联系,签订预报、预警、救援协议。落实好“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和“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规定,严格执行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以及停产撤人情况的逐级上报制度。加强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5.强化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要不断修订完善矿井各类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其中一次须在5月底前完成。要加强相邻矿井区域联防,定期交换作业图纸,及时互通生产情况,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一旦矿井发生险情,必须立即告知周边所有相关矿井。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要按照预案规定,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九、强化安全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6.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和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施目标到人、问题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省煤矿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每半年对煤矿矿长进行考核评定,对煤矿矿长及所在煤矿实施兑现奖惩。

27.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继续完善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目标考核,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事故约谈制。推行安全诚信管理,加强信用监督,实施失信惩戒。加大对事故企业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由以事故推动管理,转变到以处罚推动管理,进而转变到以问题推动管理,靠严格监管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8.狠抓“打非治违”。非法违法生产性质恶劣、危害严重,要把“打非治违”工作贯穿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打击一处。要严罚重管,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把“打非治违”工作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29.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增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法制观念,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要按照“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的原则,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化、程序化的执法工作制度,明确监管执法工作流程,规定案件办理各环节的运行时限、办理要求和责任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廉洁执法,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水平和效能。

30.严格安全责任追究。严格事故报告制度,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行为。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隐患排查不认真、未按规定报告、整改措施不落实、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煤矿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 班组建设 创新管理 安全生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煤矿企业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班级作为煤矿企业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工作优劣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整体状况。所以全面提高班组管理素质,实现班组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本、最关键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集体,班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班组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搞好班组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1.班组是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载体,是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落脚点。每一个班组的活动都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都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生产流程是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直接到企业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的如期完成。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班组都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对本班的人员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负有很大的责任。

各项工作的完成好坏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指标完成的好坏。同样班组的人员素质决定了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和职工的收入不断提高的保证。

2. 班组是企业孕育、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企业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各级管理人员,职工不但要提高对班组建设的认识水平,而且要积极的投身到班组建设中去,把利益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激发班组成员抓好班组建设的信心和决定,只要大家上下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在工作中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企业才级有所发展。

二、加强煤矿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在煤矿企业中,班组犹如煤矿企业的细胞,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处于煤矿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煤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实现,各项任务都要领先班组去完成。

煤矿企业的班组建设,既有一般企业班组建设的共同性,更有煤矿行业的特殊性。班组作为最基础的一级管理管理组织,是煤矿企业完成矿任务、承接施工项目、保证质量安全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

1.班组是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环节,是煤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新形势下的煤矿企业要求全体员工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劳动。煤矿企业的各项计划指标、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要通过班组活动来执行和完成,各项技术标准、规章制度要在班组生产活动中贯彻执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依据的原始凭证,大部分也是从班组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2. 班组是煤矿企业开展经济核算的基础单位。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的磨损与消耗,只有搞好班组的经济核算,才能控制质量成本,才能使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促使每个职工精打细算,提高质量,降低消耗。

三、加强煤矿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班组管理水平1. 班级建设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班组建设的加强,能够把班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班组管理是对班组的生产、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班组管理是在班组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班组建设是班组管理的基础,班组管理又能促进班组对调的加强和完善,是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根本保证。

2. 搞好煤矿班组建设,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班组的组织建设与和谐队伍建设。班组中各岗位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群众威信和组织能力,管理水平、技术业务好,能贯彻执行企业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决策,熟悉本岗位专业。

第二,加强班组的思想建设和人员培训。

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关键,也是调动人员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和以人为本管理的内容之一,要进行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市场意识、专业和岗位技能、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培训,对班级成员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出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学习的职工队伍。

3. 加强企业的班组管理,巩固班组建设成果,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第一,加强煤矿班组的生产管理,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安全及责任制的要求组织人员优质、安全、文明、均衡全面地完成生产计划和

各项工作任务。第二,加强班组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质量,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和要求,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推行全面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煤矿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煤矿企业活动和后劲就会增强,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就能等到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完善煤矿班组建设与管理,是建设新形势下的煤矿企业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邱利祥, 牛跃林, 谢金亮等. 安全生产及合理管理对矿山经济效益的影响[J] 安全2007(11):16-18.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3

***市煤炭管理局

尊敬的考核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考核组的各位领导冒着严寒,莅临***检查考核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与瓦斯治理工作,既是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也是我们发现问题、找准不足、理清思路的好机会,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与瓦斯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此,我代表市煤炭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淮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下面,结合这次考核要求,我汇报一下我们在安全管理和瓦斯治理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一、我市地方煤矿基本概况

我市现有地方煤矿19处(去年22处),其中生产矿井18处,基建矿井1处(国通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310万吨/年(去年324万吨/年)。19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1处(界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处(国通煤矿和北辰煤矿),其余均为低瓦斯矿井。

二、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安全生产目标。省下达我市的地方煤矿安全控制指标是4人。去年我市发生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创造了***地方煤矿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瓦斯治理目标。省下达我市的地方煤矿瓦斯抽采量指标是30万立方。去年我市实际完成瓦斯抽采量130.95万立方米。

(三)关闭矿井目标。省下达我市的地方煤矿关闭矿井3处。至去年年底,3处计划关闭矿井已全部关闭到位。刘村、青源两矿已经完全上报省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证照。新蔡煤矿关闭转产工作已于12月30日经区政府验收。

三、主要工作

(一)切实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为了落实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2003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地方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淮政〔2003〕4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淮政〔2005〕49号)及其他一系列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制度。去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通知》(淮政〔2010〕59号),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煤矿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设,去年初市煤炭局与县(区)煤炭局及所辖煤矿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书,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考核一级的安全指标考核体系。去年,我们还先后制定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公告公示、挂牌督办制度,领导干部跟班带班制度,矿级领导干部考核、约谈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狠抓地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地方煤矿安全发展的理念。一是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淮煤〔2010〕2号),市煤炭局去年制定了具体规定和考核办法。二是各矿围绕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井口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在井下建立百米平安大巷,在工广区域悬挂安全标语,建立安全理念牌板、安全专栏、安全活动园地。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活动”等特殊时期,开展技术比武、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三是地方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已建成1个三级培训机构和5个四级培训机构。去年,市地方煤矿三级培训中心组织进行了6期地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25期特殊工种的培训班,累计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82人,特种作业人员1900人,共计2482人,市煤炭局与***能源学校合作举办的三期煤炭专业中专班194名学员去年全部毕业,在地方煤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着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地方煤矿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淮煤〔2010〕3号),并采取和各矿签订达标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保证金制度、推广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制度等,有力推动了全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去年我市有16对矿井经省经信委验收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二是从2006年开始在地方煤矿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据统计,去年全市地方煤矿共投入3500万元解决装备问题。目前,我市地方煤矿已经彻底淘汰了木支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机电设备已全部淘汰;能够形成工作面的矿井已全部实现壁式采煤、单体支护,吉山、赵楼等矿已开始使用综掘技术。四是先后对吴庄、窦庄等有条件的矿井进行了技改。窦状煤矿去年共完成技改投资3250万元,其中矿建工程1900万元,土建工程投资550万元,机电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800万元。吴庄煤矿技改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准备资料验收。五是地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经过进一步升级改造,功能更加完善,并实现了全市地方煤矿监控系统的有线联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平台已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瓦斯治理、防治水等重大安全问题。一是制定了《***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淮煤〔2010〕8号),对地方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挂牌督办、公告公示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市、县(区)两级监管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职责。二是加强了对企业安全专项资金和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监管,去年全市地方煤矿共提取安全费用5656万元,使用5768万元。主要用于瓦斯治理、淘汰落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监控系统改造、安全文化等方面。三是始终把瓦斯、水害等作为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重点监管。

1、在瓦斯治理方面。一是进一步健全了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总责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组织高瓦斯及突出矿井的技术设计审批工作。二是认真贯彻《***省关于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落实瓦斯治理考核指标。2010年,完成瓦斯治理井巷工程2524m、井下抽采钻孔80622m。北辰、界沟两对矿井的地面瓦斯抽采系统投入使用。瓦斯治理项目计划资金投入3620万元,完成资金投入4079.77万元,其中界沟煤矿申请省安全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建设。全年完成瓦斯抽采量130.95万立方米、抽采率42 %。无瓦斯突出事故,全年瓦斯超限2次。三是按照皖政办〔2009〕118号要求,对两对“双突”矿井必须由具有防突知识和经验的国有大矿进行托管或收购。北辰煤矿由***东华置业公司接管后已正常生产。国通公司属基建矿井,正在办理相关程序,目前矿井处于停产状态,只维持通风、排水。四是加强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我市首先把刘东和界沟煤矿作为示范矿井,按要求制定了矿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同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督促检查,有力推进了“示范工程”规划起步和重点建设阶段工作,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初显成效。五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8号令。目前全市地方煤矿高瓦斯矿井、双突矿井中的局部通风机已配备安装了同等能力的备用通风机,并能自动切换,同时实现了“三专”供电。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也已全部实施“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或“三专”供电。六是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原则,对北辰煤矿发生的两次瓦斯超限问题进行了追查处理,并进行了处罚。七是针对界沟煤矿东翼采区瓦斯较大的情况,和***煤监分局一起先后两次专题听取了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汇报,对瓦斯治理方案进行了评审。

2、在防治水工作方面。一是按照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认真开展防治水工作监督检查。二是对水害威胁较重的矿井,责成矿井与科研院所长期合作,进行防治水研究,我市目前有11对矿井与防治水科研单位签订了长期的防治水合作协议。三是积极参加国家局、省有关部门组织的防治水学习班。四是组织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的培训学习,请有关专家进行防治水专题讲座,举办由煤矿业主、管理人员以及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五是切实加强了雨季“三防”工作。

3、杨庄矿周边地方煤矿的监管。针对杨庄矿周边六对矿井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为确保大小矿的安全生产,一是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核准杨庄矿周边新杨煤矿等六对矿井生产服务年限的通知》(淮政办秘〔2008〕80号),明确了各矿的服务年限,到期一个关闭一个。二是对照井下开采状况,对各煤矿倒排计划进行了重新审查。三是把杨庄矿周边六对矿井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作为防治水专项检查的重点,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四是认真落实了前年下发的《封闭墙管理制度》、《图纸交换制度》、《联合执法检查制度》、《地质测量制度》等制度。五是要求各煤矿认真落实与***省煤炭学会防治水专家委员会签订的长期防治水有偿技术服务协议,及时解决煤矿出现的安全问题,一些新的采面都制定了防治水措施,提高煤矿防治水能力。六是加强供电安全隐患治理。和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整改供电隐患,目前已按整改方案基本完成,供电更加可靠。七是烈山区政府制定下发了驻矿员的管理办法,驻矿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八是市整治办先后组织三次联合执法检查,并召开三次联席会议,互通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解决。

(五)强化整顿关闭,严格依法监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一是按照地方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求和关闭计划,去年我市应关闭矿井3处,目前已经关闭到位。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对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和超层越界开采等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依法开采情况的联合执法检查。三是强化安全执法检查是排查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采取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夜查等多种方式,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开采行为。去年共组织五次安全大检查,全年共检查159矿次,完成检查计划的161%,累计检查各类安全隐患及问题1556条,下达160份现场处理决定书,其中停掘进工作面9个、采煤工作面4个,立案15起,累计处罚24万元。

 (六)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管理机制,提高矿井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制定了地方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建立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机制。同时各煤矿企业也针对本企业的灾害事故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了演练。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进行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面的培训,广泛普及生产安全应急管理知识,增强了员工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二是针对地方煤矿企业自身的应急能力和救护能力难以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我们要求地方煤矿必须与矿山救护队和矿工医院签订相关协议。目前所有地方煤矿都就近与矿山救护队签订有偿服务救护协议,和矿工医院签订了工伤抢救协议。

(七)建立健全管理干部考核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加强管理干部任职资格的管理。去年,市煤炭局下发了《关于重新修订煤矿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试行)》(淮煤〔2010〕7号),明确要求地方煤矿每班必须有矿级管理干部下井跟班带班,并且必须和工人同上同下;明确了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的职责和考核打分办法以及处罚措施。二是根据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和总局33号令,市煤炭局制定了《***市地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淮煤〔2010〕68号)。三是加强管理干部跟班带班制度的监督检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把管理干部带班下井制度的落实作为重要问题,对执行不严格的矿井给予批评和警告,直至行政处罚。四是在每季度安全调度会上对管理干部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通过建立管理干部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促进了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八)加强煤矿班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去年初,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地方煤矿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淮煤〔2010〕4号),提出了加强煤矿班组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步骤,明确了地方煤矿班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以及主要措施,并选树刘东等5对地方煤矿作为重点推行单位。各煤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班组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各产煤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加强了班组建设工作指导和宣传推动。在日常的安全监管中,我们把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检查,在全市的安全例会上,有关矿井就地方煤矿加强班组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相互交流和学习。

在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中,为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我们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如为保证全年各项措施的落实,我们逐个对煤矿企业的法人代表、矿长、总工程师进行座谈,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和意见。针对节后职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为确保节后恢复生产后的安全工作,我们分片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了具体办法和措施。另外,我们还制定下发了《***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淮煤〔2010〕9号),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矿井矿主、矿长等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去年先后对8家煤矿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告诫。

(九)认真学习贯彻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强化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国发23号文件下发后,我们高度重视,立足我市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学习贯彻文件精神。一是市煤炭局结合地方煤矿实际也下发了专门文件。二是市煤炭局召开局机关学习会议,组织全局干部学习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三是充分利用网站、短信平台等方式进行国发〔2010〕23号文件的宣传。四是结合近期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对各单位学习贯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四、存在的问题

我市地方煤矿办矿早、起点低、人员素质差、所有制形式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时刻威胁着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我们深感压力和责任的重大。

一是我市地方煤矿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我市地方煤矿有14对矿井开采的是大矿的边角残遗资源,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同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难度加大,瓦斯、水及顶板灾害也越来越重,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威胁。

二是安全基础还有待提高。有些煤矿投资者抱着侥幸心理,导致安全投入方面能省的就省,能不投入就不投入,煤矿装备水平、采煤机械化程度不高。近几年,地方煤矿虽经整治,提高较快,但与国有大矿相比,差距仍很明显,矿井抗灾防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一些煤矿管理干部文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方式方法落后,加上地方煤矿职工90%以上是农民工,自保能力弱,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松散性,导致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较差,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是依法办矿的意识不强。部分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偏差,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以及法律意识还很淡薄,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管理不到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五是瓦斯、水害等重大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大矿周边的部分地方煤矿对水患威胁的认识不到位,仍有可能发生违法越界开采行为而造成重大安全问题;同时,其他水害威胁较大的矿井在防治水措施、技术力量等方面也都还存在差距。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在瓦斯治理方案,在防突措施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六是县(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数量少,而且流失严重,监管人员水平也有待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不够,致使安全监管的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

五、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谋划。元月中下旬,市政府将召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提出今年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我们初步确定今年地方煤矿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发23号文件为主线,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强化预防、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以开展“科技装备进步年”活动、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等为载体,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进一步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今年我们的安全目标是: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减少零星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瓦斯抽采目标是:完成瓦斯抽采量95万立方米。其中界沟煤矿60万立方米,北辰煤矿35万立方米。

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95%的矿井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数量有较大提高。

安全培训目标:全市管理干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全员培训100%。

安全装备目标:按计划完成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地方煤矿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围绕地方煤矿安全思路和目标,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实际,今年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以深入学习贯彻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为中心,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构建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经委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和措施,扎实推进“两个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全员化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过程的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方位的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督促县(区)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切实落实政府监管职责,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督促煤矿企业通过完善煤矿实际控制人和矿长安全责任履行规定,形成逐级负责、逐级落实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网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考核,形成一级考核一级的安全指标考核体系。

(二)以“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防治水”为重点,突出重点环节,严防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做好“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防治水、顶板管理、火工品管理等工作是我市地方煤矿安全工作重点,也是控制较大重大事故的着力点。一是继续加强“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加强高瓦斯和突出矿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执行)各项防突措施;对国通煤矿,坚决按照省政府办公厅118号文件要求,实现托管并达到防突的各项要求方可恢复基建;督促界沟煤矿进一步完善非突出煤层向突出煤层转化的预警机制,健全管理机构,配足人员,加强瓦斯治理工作。二是突出防治水工作重点。以贯彻落实省经信委、省煤监局下发的《***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暂行规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能力,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和设备。三是加大对杨庄矿周边六对矿井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封闭墙、矿井测量、图纸交换等制度,对服务年限到期的矿井坚决予以关闭。

 (三)以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为抓手,强化安全隐患的闭合管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办法,一是以落实《***市地方煤矿管理干部跟班带班实施细则》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紧紧抓住采掘布局、生产系统、设施设备、安全监控、监督检查五个重点环节的现场监管,认真排查隐患和问题。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加快技术改造,加大安全投入,着重抓好隐患治理的“五落实”,将隐患排查治理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二是建立重大危险评估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与监控、超前防范。委托科研机构对杨庄矿周边六对矿井开采上限问题进行研究评估。三是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违规违章作业的打击和治理力度。把严重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依法予以严惩,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促使事故隐患的彻底治理。

(四) 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根本,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一是制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今年地方煤矿的达标目标,至少95%以上的生产矿井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二是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今年我市地方煤矿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来抓,重点推行“安全周循环”、“手指口述”等适合地方煤矿条件的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班组建设。以大力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班组建设的重点,加强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煤矿的基层管理水平。四是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和落实,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积极推广锚网、锚喷等支护方式在我市地方煤矿中的应用;督促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解决重大安全技术难题。

(五) 以开展“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为主线,加大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是抓国家和省有关法律和文件的学习、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化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安全培训,提升职工素质。重点在机构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培训质量。市政府已经批准投入40万元,加强地方煤矿安全教育中心建设;继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外地和国有大矿学习等,不断提高办矿水平。三是突出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矿山建设。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和相关福利待遇,不断强化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地方煤矿新形象。

(六)以开展“科技装备进步年”活动为载体,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一是以建设完善地方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为重点,以加强煤矿机械化开采为主线,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推动煤矿安全装备现代化步伐,逐步提高地方煤矿管理水平。按照计划,2013年底前,所有生产矿井必须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加强对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要通报批评;凡因失职渎职发生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凡达不到要求或逾期完不成“六大系统”建设的小煤矿,一律予以关闭。二是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积极推广使用综采、综掘技术,矿井监测监控系统、锚杆(索)支护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大对机电运输系统升级改造,有效提高地方煤矿装备水平。三是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开采工艺,彻底淘汰非正规采煤方法,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及时淘汰落后的机电运输设备,彻底改变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环境。

(七)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为手段,严格依法监管,规范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监管,提高执法水平和效果。一是完善依法监管制度。规范依法监管行为和程序,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煤监分局的协调与合作,开展联合执法。二是抓住重点,超前监管。落实瓦斯、水害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大瓦斯、水害治理力度;严厉查处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组织生产的行为,把依法开采、杜绝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作为依法监管的重点。三是加大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生产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将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4

全生产年”活动,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安全基础工作、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着力抓好超前防范、着力抓好安全执法、着力抓好责任落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要突出抓好以下8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安全监察监管,加大煤矿安全执法力度

按照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部署要求,严格行政执法,推动建立规范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1.严格依法实施监察。认真组织开展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计划,确定监察执法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执法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提高监察执法效能。

2.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制度。严格煤矿重大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强化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整合技改矿井的监察监管力度,严防边施工边生产;严格煤矿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专项监督,督促各类煤矿企业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许可条件。

3.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行为。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根据阶段工作重点和辖区安全生产实际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严防已关闭小煤矿“死灰复燃”,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加大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4.强化安全生产跟踪执法。抓住执法重点,加强跟踪执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杜绝非法违法行为前纠后犯、明纠暗犯,严防发生新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同时,要加大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5.加强协作联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进一步明晰职责关系,加强检查指导,落实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级政府相关部门、下级政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推动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完善,落实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更大的煤矿安全工作合力。

6.积极创新监察监管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转变煤矿安全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源头治本和超前防范上,放在督促“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上,及时研究辖区内煤矿安全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新对策、新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抓住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关于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煤矿隐患治理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7.认真落实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的要求。把瓦斯抽采能力和达标煤量作为生产能力核定的重要依据,严防超能力生产,严禁应抽采瓦斯而未建立抽采系统的和煤层瓦斯抽采不达标的矿井组织生产。

8.坚决贯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规定。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建立和完善防突机构与队伍,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严禁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达不到防突要求的矿井开展采掘活动,对具有突出危险又不具备防突能力的小煤矿,坚决依法实施关闭。

9.严格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突出矿井鉴定工作。对近3年来降低瓦斯等级的矿井,组织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重新进行鉴定;对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开采水平已达到相邻突出矿井始突深度的,责成煤矿企业及时进行突出鉴定,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10.着力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小煤矿和大中型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瓦斯治理“双百工程”建设,确保到年底完成示范矿井和示范县(区)的建设目标。

11.促进采煤采气协调开发。配合相关部门推动理顺采煤采气“一体化”,强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抽采利用;加大瓦斯抽采、防治突出、通风和监控系统的改造力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三、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要求,进一步巩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果,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13.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进度。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简化合并工作程序;严

格执行已批复项目的资源整合进度安排,对未按期完成改造的煤矿要取消整合资格。

14.研究借鉴各地有效经验。借鉴各地资源整合、大矿兼并小矿等有效做法,积极支持、引导大型煤矿企业整合地方小煤矿的工作,全面提升小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15.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督促各地研究相关经济政策,用好煤矿整顿关闭“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16.探索建立小煤矿正常退出机制。严把煤矿安全准入门槛,研究完善关闭小煤矿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四、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提高

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煤矿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17.深入持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督促各地落实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组织对申报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煤矿进行审核、公示和命名表彰,积极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大力推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推动煤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8.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深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强化以班组为核心的现场安全管理,建立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班组考核机制;会同全国总工会制定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在全国煤矿评选表彰安全班组长、群监员和安全班组。

19.督促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继续推进“教考分离”,强化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继续组织实施“万名班组长培训工程”;进一步明确安全培训职责,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开展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监察,加强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20.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建立完善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改善作业环境,源头控制、有效防范煤矿职业危害。

五、突出预防为主,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进一步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监管促动的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监察监管,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1.进一步健全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对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监督、考核等制约机制,强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煤矿、区队和班组,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凡是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到期不实行整改的,责令其停产或依法予以关闭。

22.深入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继续深化对矿井生产系统及瓦斯治理、水害预防、顶板管理、劳动组织等方面隐患排查治理,严格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监控手段,切实搞好隐患整改效果评价,有效消除事故隐患。

23.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监督职责的落实,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努力维护煤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4.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煤矿企业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的登记生产能力和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25.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立情况的督导,促进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创建活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诚信度较低的煤矿企业,特别是列入“黑名单”的煤矿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惩治;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煤矿企业实际,制定完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相关经济激励政策。

六、加大事故防范和查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煤矿事故,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充分发挥事故的警示教育作用。

26.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履行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职责,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非法生产导致事故和事故后瞒报、谎报、迟报、逃匿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27.落实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事故后约谈、现场分析会、事故通报和跟踪督导制度,促进事故防范措施和责任追究的落实;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煤矿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28.健全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进一步提高煤矿事故调查效率,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协同组织开展对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推进事故责任追究落实到位。

29.坚持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事故分析,切实吸取教训,加强和改进防范工作;加强对各类事故防范措施和对策的总结提炼,及时上升为规程、标准。

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作用,推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推动煤矿安全技术进步;进一步在强化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政策引导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章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约束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30.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强力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严格淘汰落后和禁止使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搞好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加快安全技术改造工程建设进度。

31.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煤矿安全先进经验。做好学习借鉴南非等发达采煤国家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工作,开展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的应用试点工作。

32.发挥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评价、检测、培训等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与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建立健全专业配置科学、分布合理、工作有保证的安全技术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和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煤矿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展对口技术交流合作,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企业”等活动,推动煤矿安全科技的普及,提升煤矿灾害防范与治理技术水平。

33.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等法规、规程、规章的修订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34.不断完善煤矿安全工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推进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和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主动做好制定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

八、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执行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十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全系统“五型机关”创建工作;通过加大安全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营造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

35.不断提高全系统的执法素质和履职能力。定期组织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煤矿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开办监察分局局长专题研究班,加强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与其他执法部门的业务交流,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监察监管队伍,扎实推进全系统“五型机关”创建工作。

36.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联系点制度,加强现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执法分析制度,确保行政执法严格规范。

37.严格依法规范行政监察。强化执法考核与监督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和督促检查,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业务述职制度,不定期组织对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完善闭合监察等工作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3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强化监督制约、加强作风建设等要求,不断加强全系统廉政勤政建设。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5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4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订有利于推动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政策措施;树立典型,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小煤矿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对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小煤矿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小煤矿给予通报批评。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6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45.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订有利于推动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政策措施;树立典型,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小煤矿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对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小煤矿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小煤矿给予通报批评。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7

安全问题不仅是每年“两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重大问题。去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山东田陈煤矿系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抓党建促安全,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2010年2月,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委党校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田陈煤矿进行了以“安全生产和管理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调研。

近年来,田陈煤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了以“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制度化考核、流程化操作”为核心、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主要内容的“三全五精”规范管理模式,闯出了一条新形势下矿井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田陈煤矿是一个具有20年开采历史的国有煤炭企业,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害”俱全。由于矿老人多,战线长、系统复杂、地质条件差,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尤其是动态防控成为矿井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田陈煤矿坚持以安全文化为引领,以培育员工自觉、规范、精细的安全行为为基本点,以发展的观点、理性的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教育新方法,全面推进安全自主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矿井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五大体系形成统一管理规则

近年来,田陈煤矿探索实施了以“无边界控制、无缝隙连接、无遗漏考核,流程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无一化”区队规范化流程管理,构建了“五级六步”隐患防控、员工规范化管理、班组管理预案、设备管理网络化和管理制度网络化考核等五大体系,形成统一管理规则,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据了解,田陈煤矿在坚持矿井、专业、区队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了班组和岗位,形成了五个层级的隐患闭合控制,每一个层级都是完整的闭合循环,故称之为“五级”。“六步”,是指“五级”中的每一个循环都包含排查、记录、公示及上报、整改、验收、考核等六个步骤,称之为“六步”,从而形成了严密闭合的“五级六步”隐患防控体系。通过“五级六步”隐患防控体系的建立,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整体效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此,田陈煤矿对员工从上班入矿到下班回家的整个流程,全部明确了具体规范标准,做到了从机关到基层、从区队到班组、从岗位到个人,从穿衣戴帽到入井、行走、交接班和岗位操作,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规范。全面实行了井口确认制、操作确认制、开工确认制、行走确认制等确认制度。同时,还推行了“安全诚信储蓄奖励”制度,为员工建立起了“安全诚信储蓄卡”,从而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这一理念与职工经济利益对接,实现了由“管理安全”向“经营安全”的转变。

为了科学合理安排好工作任务,保证安全生产,田陈煤矿要求班组长和当班工长提前到工区,根据当班工作任务和现场条件,及时制定班组预案。班组预案主要有五项内容:一是制定当班安全、质量、工作任务目标;二是劳动组织安排,对当班人员进行工作分工、明确安全责任人,对施工地点进行安全环境描述,制定施工地点质量标准;三是对薄弱人员、薄弱地点或环节进行排查,制定防控措施;四是排查当班主要安全隐患,明确治理措施;五是应急处理,制定不同应急情况下的避灾方法及路线等。基层各区队班组均设有《班组预案记录簿》,预案制定后在班前会上向员工认真传达,作为当班管理的依据,并要求安监员天天进行检查考核。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难,难在自始至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综观全国各类煤矿每一次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有“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这一因素,都存在着“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为促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田陈煤矿出台了《关于对管理文件实行网络化考核的试行办法》,按照“专业组织落实,主办具体负责,督办审核汇总”的原则,对各项内部管理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督办体系,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网络。

为简化考核程序,增强考核效果,对每个管理文件实行表格化考核,建立考核台帐和“考核之考核”制度,并利用自主研发的“制度文化网络考核计算机平台”,实行网上考核办公。通过加强网络体系建设,使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执行。

据田陈煤矿矿长张立俊介绍,他们还创新设计了机电设备设施“五精”规范化管理网络考核体系。对井下所有设备设施按照矿编码管理规定,全部进行归类、编码,输入到《机电设备设施“三全五精”规范化管理网络考核体系信息库》建档储存,制作施工工作面平面图课件,对所有设备设施在平面图上进行实物标注,与实地存放位置相符,使不下井的人员观看课件后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若发生情况,可以立即处置。

与此同时,还实施现场全过程检查考核反馈。在现场设备设施考核工作中,由各班跟班工长负责对所有设备、设施检查是否完好的考核。结合实际,设计制作了设备设施现场班检考核流程卡,把井下现场所有设备设施进行编码,全部输入到流程卡中,流程卡明确了设备设施名称、编码、巡查内容、整改情况、整改人、复查情况等内容,流程卡的记录和落实情况最终要有巡查人、复查人、考核人和当班安监员共同签字认可方可有效。

三个系统推进规范管理升级

为确保“三全五精”管理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系统化方向发展,田陈煤矿建立了“诚信、反馈、反思”三个系统,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和高效运行。

据张立俊矿长介绍,田陈煤矿自主研发了“全员诚信体系建设考评系统”,配套制定了遵纪守法、安全生产、岗位学习、文明行为、任务完成等五大项34条“员工诚信考评评分标准”。煤矿考评部门每月对照评分标准,对全矿在册员工岗位诚信度进行考核评价、实行网上;考评结果作为员工市场化工资分配、晋职晋级、上岗聘任、评选卓越员工和评选先进的必要依据,切实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田陈煤矿还研发了“工作计划网络闭合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录入“矿行政工作计划”、“早调度会议工作安排”、“井上下现场办公工作安排”及“督察队督察督导日报”四大项内容,该系统对矿党政安排工作如未按时完成、未按时复命的,电脑自动显示预警,督察队每天上传督察督导日报。在结果反馈上,建立了各基层各单位“三全五精”设备设施管理动态检查台帐和设备设施流程检查日报,每天进行一次反馈。

张立俊矿长对调研组说,在每天早调度会上,田陈煤矿设立了“‘三全五精’规范化管理‘短板席’”,每天评出短板区队,让区队长亮相曝光。通过“短板区队”的持续激励,有效摈弃了“无尘而不擦、完好而不查”的惰性思想,不仅促动了各单位依规管理、正规操作,而且引导了各级管理者“不断续接管理短板”,实现了由“要我抓”向“我要抓”、由“要我查”向“我要查”的转变,确保了“三全五精”规范化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化建设 打造一流数字矿山

田陈煤矿积极应用信息编码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努力打造“数字化”矿山。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安全信息集成化、安全监控数字化、安全薪酬股份化“三化”建设。

安全信息集成化。一是自主研发了“安全编码智能预警系统”,形成了以“三违性质自动界定、罚款数额自动生成、隐患处理自动预警”为基本特色的安全智能化管理体系,并荣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是建立了有害因素智能分析与评价技术标准数据库。共归类整理作业现场标准技术术语3611条,“三违”界定技术标准1024种,设备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信息13677项。三是自主研发了安全隐患短信发送系统,使各类安全隐患的治理情况时时都在掌控之中,保证了安全隐患的有效闭合。四是依据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责任绩效立体考核体系,对所承担责任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实施责任追究考核。

安全生产数字化。建成了一流的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利用大屏幕显示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使各级领导能及时掌握全矿的主要生产环节和关键设备的运转状况;建成了生产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通风、运输、采掘、排水、电气等系统实行动态浏览;安装了水位、瓦斯等各种传感器,实现了安全监测参数集中监测;建成了由会议发言讨论系统、电话会议系统、投影显示系统等组成的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便于远程会议的召开。

安全薪酬股份化。近年来,田陈煤矿针对安全质量薪酬分配“大锅饭”、过程管控不严细、管理方法手段滞后等实际问题,积极倡导“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谁安全谁受益”的安全理念,率先突破常规,创新实践,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在加强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依照《公司法》运行程序,于2007年底创建了“安全质量管理模拟股份公司”,实行安全质量管理公司化运作。经过两年多的模拟运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抓牢“三基”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煤矿行业特殊,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大,如果基层组织管理不严、员工素质不高,就必定会造成安全事故多发。田陈煤矿党政领导一致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基层、基础抓起,其内在要求就是重心下移抓基层,关口前移抓基础,以人为本提素质。

抓基层,强化区队班组建设。为了培养人才,田陈煤矿采取了政治、经济、精神三重激励手段,将班组长全部纳入干部后备库和党员纳新培养管理。对班组长实行了按季分月台阶递进式安全风险抵押,月考核月兑现。为使班组长们在岗位上能放手作为,赋予其“权力”,即:指挥管理权、劳动组织权、完善制度权、抵制违章权、奖惩考核权、奖励分配权、举才推荐权、维护权益权。鼓励班组内部积极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活动。

随着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发展,井下作业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班组长的职能越来越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班组长上岗必备“五种”基本素质(思想政治、专业技术、管理、文化和心理、身体素质),把能打善战、精于操作、管理有方的优秀青年职工,选拔到班组长队伍中来。严格实行“两证”(任命证书、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对竞聘上岗的班组长实行双重管理,虽受区队直接指挥,但未经矿工会和分管领导集体研究,任何人无权撤职,从而为班组长大胆管理、行使职权消除了后顾之忧,保证了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稳定性。

打基础,着力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企业的“生命工程”。田陈煤矿大力发扬“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天天有”的务实作风,分阶段开展了小绞车、助行器、减速箱、电缆吊挂、顶板、皮带、风袋、风水管路、通防设施、轨道、道岔等11项专项治理会战。同时还组织开展“四查四反思”活动,自上而下确立了“毫米、秒、克、厘”的精细标准观,健全了持续“定标―贯标―调标―对标―升标”五步流程为主要内容的“精美缺陷检查法”的管理新机制,细分工作责任,严抓履职考核,以此真正实现“管理无缝隙,责任无盲区”,使各项工作步入了明确标准、对照检查、制定措施、持续改进、逐步完善的轨道。

此外,田陈煤矿还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着力从影响安全生产的每一处细节和小事抓起,推行了封车和锚杆实名制管理。对封车器械不合格、封车标准达不到要求,以及锚杆安设角度不正确、托盘松动、锚固力不符合规定等现象,直接追究责任人责任,避免了过去责任界定不清,出了问题之后难以找到具体责任人的尴尬被动局面。

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篇8

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为提高全州煤矿企业平安生产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政发〔2010〕58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州煤矿企业平安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煤矿企业平安生产主体责任。

必需严格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是平安生产的责任主体。健全各项平安管理制度,完善平安生产投入长效机制,确保煤炭平安生产。

一)严格证照及资质管理。煤矿企业必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平安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有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方案和安全专篇,并经过煤炭行业管理、安监部门审查批复。未依法取得相关证照或证照不全、手续不齐备的企业不得进行生产、建设。

二)建立健全平安管理制度和平安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必需依照有关规定。并每季度组织企业员工集中学习。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平安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平安生产责任制,把平安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岗位人员。

三)建立和完善平安生产投入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必需提足平安费用用于平安生产。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吨煤不低于10元提取,低瓦斯矿井按吨煤不低于6元提取。平安费用要设立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2011年底前所有矿井全部装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底前所有矿井要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系统。

四)认真开展平安隐患排查和治理。严格落实平安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质量要求。对发现的隐患要分类定级,重大平安隐患必需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整改结束后,由矿长组织相关人员等进行隐患整改效果评价,确保整改到位。瓦斯隐患排查要做到及时排查、及时治理,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五)进一步强化平安基础管理工作。一是煤矿企业必需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认真依照《煤矿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达标工作。2012年底前考评得分低于省煤矿平安质量规范化70分的生产矿井一律停产整改,基建、技改矿井不准进行联合试运转。三是要配齐矿级有关管理人员,建立以平安矿长为核心的平安生产指挥系统、以技术矿长(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管理体系、以生产矿长为主的生产调度管理体系、以机电矿长为主的机电运输管理体系。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严禁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使用的设备、资料下井。四是所有煤矿企业必需由县市或乡镇政府选派责任心强、熟悉煤矿有关业务的人员担任驻矿督察员。驻矿督察员由各级政府指定部门管理,并制定驻矿督察员具体管理方法。

六)切实加强从业人员平安管理。一是煤矿企业必需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煤矿生产平安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规范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同时,依法发放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二是煤矿企业要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煤矿企业必需对所有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平安技术培训,每半年必需培训一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安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需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新招工人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煤矿企业矿长、副矿长必需达到相关专业中专学历水平以上。鼓励煤矿企业积极委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加快培养煤矿井下采掘、机电、通风、平安、职业健康等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二、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现场管理。

督促煤矿企业强化作业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生产环节监管。落实平安措施,规范生产行为。

一)强化领导带班制度和井下作业管理。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煤矿企业必需配备矿长、技术矿长、生产矿长、平安矿长、机电矿长等煤矿领导。并报县市煤炭行业管理、安监部门备案。煤矿井下有工人作业时必需有煤矿领导带班,煤矿领导必需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5次,其他煤矿领导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6次。强化井下劳动定员工作管理。煤矿企业必需严格依照核定的生产能力安排全年生产计划和劳动定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3万吨矿井每班下井人数不得超越40人,6万吨矿井每班下井人数不得超越60人,9万吨矿井每班下井人数不得超越90人。

二)强化矿井通风和瓦斯管理。矿井必需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掘进工作面实现局部通风机通风;每10天组织一次全矿井测风。严格执行“一班三检”一炮三检”制度,坚持实行巡检和跟班检查,瓦斯日报表和瓦斯监测日报表必需经矿长、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并每月10日前报县(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瓦斯监控系统要运行可靠,传感器数量、种类、设置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校正和维护。9万吨及以上矿井井下传感器数量不得少于12个,光学瓦检仪不得少于8台;6万吨及以下矿井井下传感器数量不得少于8个,光学瓦检仪不得少于6台。井下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每人必需配备1台电子报警瓦检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需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

三)强化矿井采掘和顶板管理。2012年底前。同时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采高大于0.8米的采煤工作面必需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掘进工作面必需采用光面爆破工艺,使用扒矸机、电动装岩机装矸,采用锚网喷等支护方式。

四)强化提升运输平安管理。矿井主斜井运输必需使用主提升绞车。垂高超过50米的斜井必需采用吊挂人车等机械运输方式运送人员。

五)强化水害防治平安管理。煤矿企业必需依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认真开展防治水害工作。所有煤矿企业必需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基础图纸和资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六)强化矿井建设项目平安管理。煤矿建设项目(含整合技改扩能项目)必需经煤监局审批平安设施设计、省经信委或委托给州经信委审批开采设计方案后方可组织施工。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重大变化或发现设计存在重大缺陷。方可恢复施工。严禁在建设区域边建设边采煤或不按设计组织施工、不按批准工期施工。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准申请改扩建,也不准通过能力核定扩大生产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必需加强对煤矿平安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协调解决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重大问题,年度述职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组织煤矿平安生产大检查。

一)各级平安生产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煤矿监督职责。依法规范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督促煤矿企业搞好平安生产工作。对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置或实施行政处罚。对煤矿生产平安事故,依法组织调查处理。

二)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平安生产工作指导、服务与行业管理。要把煤矿企业的平安生产作为前置条件,严格落实管生产必需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规范煤矿企业的生产行为。对违规生产的煤矿企业要依法严处,情节严重的应按顺序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煤矿企业的煤炭资源进行监控。加强采矿许可证的监管,依法查处越层越界开采的煤矿。

四)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煤矿炸药、雷管的供应、运输、贮存、使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煤矿企业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上一篇:应急安全保障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