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范文

时间:2024-03-07 11:37:08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1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

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县自来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1、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府办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2、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3、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县自来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县自来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4、**县自来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②组织开展自救;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5、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6、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2、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县自来水厂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2322119、2324887。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四句简语。

3、突发事件类别

①漠村溪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运输有害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泄漏造成的水源污染。

⑤重大燃油泄漏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

4、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一)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县环保局、县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县公安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县广电局对沿河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市供水。紧急启动备用的龙池水厂紧急生产,可保证全县基本生产、生活用水。

⑤县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县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二)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县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县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县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县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三)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县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县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四)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县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公安局进行现场保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紧急启动龙池备用水厂,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2、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3、县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4、对水源污染事故,供水企业自身无法解决时应及时上报指挥部及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尽快协助解决。

5、本预案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2

1.1编制目的

为了迅速、妥善处置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最大限度减轻重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危害后果,提高政府应对处置急性工业中毒事故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以下合称重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

1.4事故分类

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按中毒人数不同分为以下4类:

(1)一般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指一次造成3至9人急性工业中毒(统计范围是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导致中毒的人员,下同)的事故。

(2)较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不含50人)急性工业中毒的事故。

(3)重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指一次造成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不含100人)急性工业中毒的事故。

(4)特别重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简称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指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急性工业中毒的事故。

1.5基本原则

(1)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市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实施和修订完善本预案,指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制订、完善本级政府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区)人民政府在本预案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一般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和重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前期应急处置工作。

(2)多方配合,快速反应。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应按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积极参与、支持、配合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做到领导带头、行动迅速、倾力相助、令行禁止。

(3)以人为本,科学施救。坚持救人第一原则,把人员抢救放在应急工作的首位;做好施救人员自身防护和现场人员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次生事故;征询专家意见,采取科学方法,尽可能降低事故损失,减轻事故危害后果。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任务

2.1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

2.1.1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

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通常包括:

(1)指挥长1人(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或者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2人(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或者分管相关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或者副局长担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武警*市消防支队、市卫生局、市环保局、*质监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领导作为指挥部成员。

(2)根据需要,指挥部下设现场控制、救护治疗、安全保卫、环境监测、后勤保障、技术服务、疏散撤离、安抚善后及综合管理等若干专业组。

(3)指挥部和专业组可以吸收有关单位负责人、县(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2.1.2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组织原则

(1)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在指挥长(或者受指挥长委托的副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各专业组在组长(或者受组长委托的副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2)指挥长、副指挥长可以直接下达指令,也可以通过综合管理组下达指令;各专业组必须及时向指挥长或者副指挥长报告工作情况,综合管理组根据需要可向其他专业组查询相关情况,其他专业组应当及时、如实提供。

(3)指挥长、副指挥长,各专业组组长、副组长,应当认真考虑有关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指挥部和专业组下级人员、其他有关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具体措施和方案,争取最佳处置效果。

2.1.3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决定启动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2)召集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确定各专业组组成单位及组长和副组长。

(3)针对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具体情况,提出应急的总体方案、原则和要求,决定各专业组提出的应急处置重大措施并监督执行。

(4)随时掌握应急处置动态,对处置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及时采取新的措施和调整方案部署,对处置工作给予指导。

(5)根据需要,可以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气象等单位、中央和省属在攀企业、驻军和武警提供协助,可以向国家、省有关单位和部门请求援助。

(6)负责向上级党政部门和上级党政领导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听取上级指示并贯彻执行。

(7)确定新闻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

2.2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工作组

2.2.1现场控制组

2.2.1.1现场控制组的组成

现场控制组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武警*市消防支队、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环保局、*质监局、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事故单位及其主管单位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组成。

2.2.1.2现场控制组的职责

(1)迅速查清毒物扩散源头和毒物种类,切断毒源,防止毒物进一步扩散;向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单位通达事故情况,并要求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划出事故现场警戒范围并实施警戒,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域。

(3)搜救、清点、看护事故现场人员,避免脱险人员发生二次伤害。

(4)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监控的设施、装置和场所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监控;组织力量对需要清运的危险物品进行清运;组织现场灭火、防爆工作,通过指挥部调配灭火、防爆所需资源。

(5)划出事故波及区域人员疏散、撤离范围。

(6)负责事故现场保护和染毒人员、设备设施、物品装置、场所的洗消、清理工作。

(7)负责现场抢险过程记录和向指挥部报告抢险情况。

2.2.2救护治疗组

2.2.2.1救护治疗组的组成

救护治疗组由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必要时,应成立专家组,对诊断、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2.2.2.2救护治疗组的职责

(1)开展现场急救。

(2)指导事故现场中毒人员移送。

(3)对中毒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4)向指挥部报告就诊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程度及主要治疗措施等情况。

2.2.3安全保卫组

由市公安局牵头组成安全保卫组,其职责是:

(1)根据需要实施交通管制,合理疏导车流、人流。

(2)关注社会动态,做好维稳工作。

2.2.4环境监测组

由市环保局牵头组成环境监测组,其职责是:

(1)进行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向指挥部提交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评估毒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消除或者减轻毒物危害的处置措施建议。

(2)指导事故现场遗留的废弃危险物品处置工作。

2.2.5后勤保障组

由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武警*市消防支队、市交通局关有领导和负责人组成后勤保障组,其职责是:

(1)在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外设置专人,根据毒害物质理化性质及其防护要求为到达现场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发放呼吸防护器具、防护服装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洗消药剂、用品。

(2)根据需要,为中毒人员转送提供运输保障。

(3)为搜救、抢险现场工作人员提供饮食、饮用水等生活保障。

2.2.6技术服务组

根据事故情况,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技术服务组,其职责是:

(1)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2)为搜救、抢险工作提供有关毒害物品技术数据、资料查询等服务。

(3)组织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2.2.7疏散撤离组

2.2.7.1疏散撤离组的组成

疏散撤离组由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管单位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组成。

2.2.7.2疏散撤离组的职责

根据指挥部指令,按照现场控制组划出的疏散撤离范围组织人员疏散撤离,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做好疏散、撤离人员的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2.2.8安抚善后组

由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领导和负责人组成安抚善后组,其职责是:

(1)做好死亡人员善后处理和其家属安抚工作。

(2)做好中毒住院治疗人员生活保障工作。

(3)做好因事故就诊、观察人员安抚工作。

2.2.9综合管理组

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武警*市消防支队有关领导和负责人组成综合管理组,其职责是:

(1)传达、记录指挥长、副指挥长指令、指示和要求。

(2)掌握应急工作动态并及时向指挥长或者副指挥长报告。

(3)根据需要,对其他专业组的工作进行协调。

(4)按照指挥长或者副指挥长指示,向上级报告事故及其应急处置相关信息。

(5)按照指挥长指示,向新闻媒体事故及其应急处置相关信息。

(6)按照指挥长指示,根据有关规定,协调应急处置相关费用开支渠道。

3.预警联动机制

当本市行政区域发生较大以上(含较大,下同)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单位、向其主管单位和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各县(区)人民政府、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核实相关情况、采取必要应急措施的同时,向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市110指挥中心、119调度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接到较大以上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报告或者获知相关信息后,应在立即报告市政府总值班室的同时转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迅速查明事故时间、地点、当前中毒人数、可能受影响人数等情况后报告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指示,通知有关单位派员赶赴事故现场。

4.应急响应机制

将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四级响应、三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一级响应。该四个等级的响应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四个等级的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其中,四级响应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即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一般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三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一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即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较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重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和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三级响应

当本市行政区域发生较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时,市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秘书长或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或者副局长赶赴事故现场了解情况,报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后启动本《预案》,并通知有关单位负责人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二级响应

当本市行政区域发生重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时,由市人民政府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市长赶赴事故现场了解情况,适时启动本《预案》,要求有关单位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向省有关部门报告。

(3)一级响应

当本市行政区域发生特大急性工业中毒事故时,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或者在攀主持工作的副市长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迅速启动本《预案》,通知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向省有关部门报告。

5.预防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要从保障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认真开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努力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知识、技能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及时向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辩识、监控情况和毒害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情况,防患于未然。

6.资金保障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3

1.1编制目的

提高我市处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能力,规范和指导我市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对我市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法规完善,责任明确;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统筹安排,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公众参与,群策群力。

1.4供水现状

至2005年底,全市已形成以东深、东江水源工程两大工程为主、本地水源为辅,较为完善的水源供应体系。全市共有主要供水水库100宗,其中中型水库10宗,在97%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15.73亿立方米,可基本保障全市供水需求。全市共有供水企业27家,自来水厂59座,日供水能力达535.5万吨。2005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为13.95亿立方米,全市供水普及率99.5%,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分类和分级

2.1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分类

根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市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分为两类,一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供水中断,二是由事故灾难引起的供水中断。

2.2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的用户范围、用水人口,将*市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分为四级。

2.2.1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属于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Ⅰ级):

(1)东江流域遭遇特大干旱年,来水量小于或等于临界流量,造成我市主要引水工程取水口无法取水;

(2)东江水体或*水库、西沥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水体受到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严重污染,且已有水厂工艺无法去除污染物,导致水厂供水中断时间超过24小时、影响范围超过一个行政区;

(3)因停电、供水设施发生故障等,导致供水中断时间超过24小时、停水范围超过一个行政区的;

(4)因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引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东江供水工程)和输水干管工程(主要为供水网络干线工程、北线引水工程、北环输水干管)发生大面积爆管导致供水中断或减压、影响超过一个行政区,且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5)处于居民生活密集区的水厂出现严重泄氯事故;

(6)战争、恐怖活动等原因导致水厂出厂水水质发生严重毒性污染;

(7)其它突发原因造成10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36小时以上,或造成死亡人数超过1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或因事件需要转移人数超过5万人以上。

2.2.2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Ⅱ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属于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Ⅱ级):

(1)*水库、西沥水库、梅林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罗田水库、茜坑水库、赤坳水库、松子坑水库、清林径水库等10座中型水库之一大坝、取水涵管等发生垮塌、断裂致使水源枯竭;

(2)全市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不包括*水库、西沥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水体受到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严重污染,且已有水厂工艺无法去除污染物导致水厂供水中断时间超过24小时、影响范围超过一个街道;

(3)因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主要水厂取水受阻,泵房(站)淹没,机电设备毁损,引起水厂供水中断时间超过24小时、影响范围超过一个街道;

(4)水厂消毒、输配电、净化构筑物等设施设备发生火灾、爆炸、倒塌、严重泄漏等事故导致水厂供水中断时间超过24小时、影响范围超过一个街道;

(5)主要水厂调度、自动控制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毁坏,影响水厂正常生产;

(6)战争、恐怖活动等原因导致水厂出厂水水质发生中度毒性污染,引发水厂停产,造成超过一个街道供水区域减压,部分地区供水无法保证;

(7)其它突发原因造成5万户以上、10万户以下居民连续停止供水36小时以上,或造成死亡人数达到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中毒(重伤)人数达到2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因事件发生需要转移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2.2.3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Ⅲ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属于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Ⅲ级):

(1)全市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不包括上述10座中型水库)大坝、取水涵管等发生垮塌、断裂致使水源枯竭,个别水厂水源无法保证;

(2)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全市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水体发生严重污染,但已有水厂工艺可以去除污染物的;或导致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并承担城市供水任务的水库水体发生严重污染,且已有水厂工艺无法去除污染物;

(3)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水厂出厂水水质发生轻度毒性污染,造成水厂供水中断或减压范围较大但未超过一个街道;

(4)其它突发原因造成2万户以上、5万户以下居民连续停止供水36小时以上,或造成死亡人数达到1人以上、3人以下,或中毒(重伤)人数达到10人以上、20人以下,或因事件发生需要转移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

2.2.4一般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Ⅳ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属于一般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Ⅳ级):

(1)全市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承担城市供水任务的水库或供水范围较小的水厂遭到破坏引起停水,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2)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全市调蓄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承担城市供水任务的水库之一水体发生污染,但已有水厂工艺可以去除污染物;

(3)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已联网水厂水质发生轻度毒性污染,供水中断或供水减压范围较小;

(4)其它突发原因造成5000户以上、20000户以下居民连续停止供水36小时以上;或中毒(重伤)人数达到2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事件发生需要转移人数达到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1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是负责和管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机构,市应急指挥中心是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

3.1.2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是我市处置重大、特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机构。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秘书长、水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环境保护局、卫生局、财政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政局、建设局、城市管理局、气象局、*局、交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和改革局、贸易工业局、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专项预案;及时确定重大或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等级与预警级别,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

3.1.3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在市水务局设置办公室。主任由市水务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水务局主管供水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水资源处、综合计划处、市三防办、市节水办、各区水务局、市水质检测中心以及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各供水企业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专项预案;及时为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提供确定重大或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等级与预警级别的相关信息,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核定应急期各类用水标准,监测供水、用水环节的节水措施;协调和监督重点水源和供水应急项目的实施;组织指导水务系统各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3.1.4*市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有关部门(机构)职责如下:

(1)市环境保护局:调查事件突发地原水水体污染事故原因;对受污染水体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经授权后事件突发地水质状况。

(2)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和救护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培训相应医护人员,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

(3)市财政局:负责保障Ⅰ、Ⅱ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各项经费,制定相应预案所需处置经费的开支范围、内容并确定其开支渠道,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4)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协调和监督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交通、环保、水务等有关部门在应急期间承担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

(5)市民政局:负责对获救人员的善后救助和接济工作;协助对应急过程中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工作;协助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协调灾后重建工作。

(6)市建设局:协助做好工程抢险工作。

(7)市城市管理局:协助维护全市社会秩序;协助做好应急知识普及工作。

(8)市气象局:负责制定应急气象服务预案;负责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预警工作;为事故现场提供附近区域的雨情、风向、风速等气象监测资料,制作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1-3小时专题预报和气象因素对污染扩散的影响评估,为应急救援提供气象技术支持。

(9)市*局: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救援工作,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担负危及区域内外的警戒和封锁;对危及区域内外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对水库、水厂出现的严重毒性污染事件或泄氯事故进行排查分析,对人为案件进行侦查;做好危及区域内外人员的维稳工作。

(10)市交通局:指定抢险运输单位,负责监督抢险车辆的保养、驾驶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事故现场应急处理人员及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的运送。

(11)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助处置部门对水质状况进行检验。

(12)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应急救援等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的立项和资金安排。

(13)市贸易工业局:负责救援过程中所需生活必需品(包括饮用水、食品等)的供应。

(14)市政府新闻办:收集、跟踪舆论情况;针对突发事件实际情况提出新闻处置工作意见;指导突发事件主管单位撰写新闻通稿和新闻;协调本市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3.1.5各区处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是负责处置和管理本区一般、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区一级领导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专项预案;及时确定一般、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等级与预警级别,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提供现场指挥部运作的相关保障;指导开展辖区水源和供水的应急演练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3.2现场指挥部

重大和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启动后,负责处置单位应立即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水务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参与现场处置的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应急处置技术专家为成员的现场指挥部,负责处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现场的全面指挥工作。

为提高处置效率,迅速展开工作,根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可成立11个基本应急行动组。各应急行动组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市应急指挥中心牵头,市水务局和其它供水应急机构参与。主要职责是综合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事件动态,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精神,协调市水务局等应急机构、专家和应急队伍以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等。

(2)专家咨询组。由市水务、环保、卫生、建设、安监等相关部门或专业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估计,为市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部门和现场指挥部的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和解禁、人员撤离和返回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对应急行动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意见或建议;指导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治安救助组。由市*局牵头,事件发生地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警力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危害地区和危险源实施警戒,维持社会治安,实行交通管制,疏散和撤离受灾人员等。

(4)工程抢险组。由市水务局牵头,市建设、城管、安监以及水务系统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负责供水设施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疏散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5)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牵头,事件发生地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组织专业救护机构、人员开展现场救护、院前急救、专科医救、卫生防疫等工作。

(6)送水服务组。由市水务局牵头,水务系统相关组成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负责临时征用各相关单位水车、汽车,组建送水队伍为急需用水的党政首脑机关、要害部门、单位、居民区提供送水服务。

(7)信息报送组。由市委办公厅牵头,市水务局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组织起草有关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按规定向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有关部门报送信息等;向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涉及的毗邻地区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并根据处置工作需要,承担本区域和相关区域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

(8)新闻宣传组。由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市水务局、市应急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单位起草新闻稿、开展新闻报道、分阶段新闻以及统筹协调事发地区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基本信息以及做好记者接待和管理等工作。

(9)物资保障组。由市贸工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及事件发生地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根据水源和供水应急处置负责机构以及现场指挥部要求,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生活必需品。

(10)调查评估组。由市水务局牵头,市环保、卫生、质监、安监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根据具体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及时跟进调查事件诱因、处置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并提出奖惩、评估损失和援助范围等方面的意见。

(11)善后处理组。由市民政局牵头,事件发生地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参与。主要职责是安置受灾人员生产生活、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协调灾后重建等。

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可根据实际处置工作需要,启动若干相关应急行动组。

4监测、报告和预警

4.1信息监测

4.1.1市、区水务部门应认真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有关规定,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2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各供水企业应通过强化管理、加强巡查、完善监测网络、拓宽公众参与等途径,收集本供水区域内、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信息。

4.2报告

4.2.1任何个人、社会团体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旦发现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立即向事发地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区水务局或市水务局报告,其中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在接警后30分钟内向辖区水务局或市水务局报告,市、区水务局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东深、东部两大水源工程取水源头发生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相关个人和单位应立即向工程主管单位报告,由工程主管单位依程序向相关单位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初步确认属于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水源和供水的突发事件,市水务局应在事发30分钟内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同时向市新闻办通报。

4.2.2各接警单位向有关单位报告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时采用初报和续报两种形式。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种类、人员及财产受损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单位、联系方式等初步情况。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4.2.3各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在处置突发事件各环节中应根据相关规定快速向市、区相关部门报告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动态信息。信息报告应及时、真实、规范。属于重大和特别重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必须在接警30分钟内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属于一般和较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备案。紧急情况下,可以同时越级上报。

4.3预警

4.3.1市水务部门应通过技术手段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向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和市应急指挥中心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根据相关规定或上级指令及时向社会公布预警信息。

4.3.2预警信息后,市防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区政府应根据预警级别及时按照专项预案做出部署,迅速通知有关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5应急响应及程序

5.1分级响应

按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5.1.1一般、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由事发地区水务局按照有关规定启动相应预案并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

5.1.2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由市水务局提出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建议,经市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分管市领导批准后,由市水务局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置。

5.1.3特别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由市水务局提出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建议,经市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由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及时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置。

5.1.4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5.2基本响应程序

5.2.1先期处理机制

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以本单位为主体的先期处置预案机制,并报告区应急指挥中心,请求有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对初步判定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区水务局应在事发30分钟内分别向市水务局和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5.2.2一般、较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事发地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理机制,并在30分钟内将事件主要情况向区水务局和区政府报告,同时报市水务局备案。

(2)区水务局接到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赶赴应急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3)区政府接到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报告后,视具体情况派出督导组赶赴应急现场,指导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和各供水企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在应急过程中,对经区水务局初步判定为重大、特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事发地区政府应在30分钟内向市水务局和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市水务局对事发地区政府报送的初步判断为重大、特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及时做出综合分析。对确定属于重大、特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则按相应级别开展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部根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应急组。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应急行动组应快速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5.2.3重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事发地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区水务局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先期处理机制,并在30分钟内将事件主要情况向市水务局、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政府报告。

(2)市水务局接到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报告后,初步判断属于重大的事件,应在60分钟内提出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建议,经市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分管市领导批准后,由市水务局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置。

现场指挥部根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适时启动相关应急组。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应急行动组应快速赶到现场并开展工作。

(3)在应急过程中,对经市水务局判定属于特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市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向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报告,并按相应级别开展应急响应。

5.2.4特大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事发地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区水务局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先期处理机制,并在30分钟内将事件主要情况向市水务局、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政府报告。同时按程序上报省水利厅及省政府。

(2)市水务局接到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报告后,初步判断属于特大的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立即提出启动相应专项预案的建议,经市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由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及时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处置。

现场指挥部根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适时启动相关应急组。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应急行动组应快速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5.3扩大应急

因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次生或衍生出其它突发事件,目前所采取的应急处置工作不足以控制事件严峻的发展事态,需要有多家专业应急机构、多个部门主管单位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负责处置工作的市、区水务局应及时向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报告,由其协调和指挥其它相关单位参与应急。

因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超出*自身控制能力,或者事态隐患将要波及周边地区,需要周边地区、广东省或国家提供援助支持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由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负责上报和协调。

5.4响应终止

5.4.1响应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响应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影响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4.2响应终止的程序

(1)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应急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终止后,市水务部门应根据广东省、*市政府等部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供水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5应急结束

按照预案“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四个等级的应急结束工作分别由相应部门宣布。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应急工作结束后,市、区水务局应及时会同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6.2调查和总结

(1)各级水源和供水应急处置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及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市、区水务局负责编制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应急终止后上报。

(3)根据实践经验,市、区水务局负责组织对水源和供水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

6.3社会救助

善后处置组应做好安置场所设置、救济资金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组织好慈善会、红十字会、义工联等社会团体和国际性慈善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情况。

6.4补偿

在水源和供水应急期间,对紧急调用的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市、区政府应根据各种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社会补偿的规定,按程序进行补偿。

6.5保险

应建立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相关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6.6奖励和责任追究

市、区水务局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或提请相应人民政府表彰。

在对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失职及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保障措施

7.1应急队伍保障

市、区水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成立应急抢险工作队或专业应急队伍,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做好供给保障等辅助工作。

7.2技术储备和保障

市、区水务部门应开展水源和供水应急技术研究,建立水源和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建立水源和供水应急数据库,组建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供水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7.3物资保障

市各应急职能部门应按照厉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配足抢险物资、机械设备、机具、车辆等,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抢险物资的供应。

7.4资金保障

市、区财政部门要保障应急处置所需费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预备费,用于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并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

7.5通信保障

应急期间,市电信运营部门要保障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各级应急机构以及现场指挥部等机构的通讯畅通,并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确保实现应急信息双向传递。

8宣传、培训与演练

8.1宣传教育

市、区水务局,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各供水企业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水源和供水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应急心理准备。要向社会公布水源和供水应急值班电话,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相关应急知识公益栏目,在大、中、小学普及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知识,让公众掌握发生相关突发事件的科学避险、互救、自救、减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

8.2培训

市、区水务局,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各供水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技术人员日常应急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和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向水务系统及相关单位职工提供水源和供水应急培训和知识讲座。市水务系统各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将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列入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

8.3演练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4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凤凰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

第四条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等级和灾情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六条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部门或者区人民政府。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12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6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第七条发现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章应急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平时为凤凰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国土、交通、水利、卫生、公安、武装、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凤凰路国土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审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赶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5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置本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突发事故,提高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处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事故分级

1.3.1根据《市处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预案》,按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特别重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Ⅰ级(特别重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①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

②死亡、重伤20人以上;

③重伤20人以上;

④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Ⅱ级(重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重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①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②死亡、重伤10人以上,20人以下;

③重伤10人以上、20人以下;

④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3)Ⅲ级(较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Ⅲ级(较大)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①死亡1-2人;

②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

③直接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4)Ⅳ级(一般)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一般)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①重伤1-2人;

②轻伤10人以下;

③直接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下。

1.3.2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涉外、敏感、可能恶化的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1.4.1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体育场(馆)、公园、会场、商场、展览馆广场、公共道路等公共场所举办人数超过1000人(含)的下列活动(影剧院、音乐厅内日常演出及专业展览馆正常展览活动除外),发生拥挤、踩踏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

(1)体育比赛、民间竞技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2)演唱会、音乐会、大型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

(3)产品展览、商品展销等商贸活动;

(4)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等民间传统活动;

(5)庆祝、庆典以及商业宣传、促销活动;

(6)大型商场开业、歌星、名人与观众见面、签名售书等活动;

(7)其他大型群众性活动。

1.4.2本区上述场所举办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活动,发生拥挤、踩踏等突发事故时,参照本预案有关响应措施处置。

1.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健全机制,统一领导、分级处置,快速反应、分工协作,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分局(以下简称“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应急指挥机构

2.3.1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一旦发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区政府根据区公安分局的建议和应急处置需要,视情成立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对本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处置实施统一指挥。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长由区领导确定,其成员由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开设位置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应急行动结束,在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解散,转入常态管理。

2.3.2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

(略)

2.3.3现场指挥部

根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处置需要,区政府负责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在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

2.4专家机构

区公安分局负责组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专家组,并与其他专家机构建立联络机制。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发生后,从专家组中确定相关专家,负责提供应对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预警预防机制

3.1活动管理

3.1.1大型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并周密制定活动应急预案或安全管理方案,报批准举办活动的政府部门审定。同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防止发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3.1.2市公安局、区公安分局负责大型活动安全保卫方案的审批,监督、指导活动主办、承办单位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

3.2现场监控

区公安分局、区旅游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和各街道、镇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辖区或职责范围内大型活动现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隐患。

3.3信息监测

3.3.1完善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监测。搞好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3.2根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突发事故的特征、预防和处置要求,建立预警预防制度。区应急联动中心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汇总、收集和研判,及时做出预警。

3.4预警级别与

3.4.1按照市公安局规定,根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发生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本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4.2预警信息

区公安分局根据本预案,明确预警的工作要求、程序、部门,落实预警的监督管理措施,并按权限适时预警信息。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区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宣传车或其他方式进行。

3.4.3预警级别调整

预警信息部门可根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处置进展情况,视情对预警级别作出调整。

3.5预防措施

进入预警期后,区应急联动中心、有关街道、镇和单位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处置准备,视情调集救援设备和物资;

(2)转移、疏散或撤离受事故威胁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妥善安置;

(3)加强现场警戒,确保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防措施。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4.1.1大型活动现场一旦发生拥挤和踩踏,并可能引发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时,活动主办、承办单位及相关部门要立即通过“110”报警电话向市、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或以其他报警方式报告事发地街道(镇)及有关上级部门。

4.1.2区应急联动中心、事发地街道、镇、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在接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报警后,要在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一旦发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区应急联动中心及有关单位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值班室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特别重大事故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4.2先期处置

4.2.1对本区各类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活动主办、承办单位负有即时处置的责任,要及时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4.2.2区应急联动中心统一受理本区各类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报警,对报警信息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处置。

4.2.3区应急联动中心接警后,要立即予以核实,启动应急联动处置程序,向有关联动单位指挥(值班)机构下达指令,组织、指挥、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实施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处置过程中,区应急联动中心负责收集、汇总事故有关信息,根据现场实际或征询有关部门意见进行研判,确定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等级,掌握现场动态并及时上报。

4.2.4相关联动单位要根据区应急联动中心指令,按照职责分工和预案要求,迅速指挥、调度本单位应急处置队伍、专家队伍和相关资源,密切配合,协同应对,迅速高效地处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4.3应急响应

4.3.1分级响应

本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

(1)Ⅰ、Ⅱ级应急响应

(略)

(2)Ⅲ、Ⅳ级应急响应

(略)

4.3.2响应等级调整

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实际级别与响应等级密切相关,但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响应等级一般由低向高递升,出现紧急情况和严重态势时,可直接提高响应等级。当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发生在重要地段、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其应急响应等级可视情相应提高。

4.4现场指挥

4.4.1发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根据处置需要可开设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可在事发现场周边适当位置开设,也可在具有图像、语音、数据信息传输功能的指挥通信车辆上开设,以确保现场指挥有力、通信顺畅。在现场指挥部周边应部署相应警力,建立专门工作标识,保证现场指挥部正常工作秩序,禁止非指挥部人员进入指挥抢险区域。

4.4.2现场指挥部由区政府、事发地街道、镇、责任单位、有关应急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现场指挥长一般由事发地街道、镇或区公安分局领导担任,必要时,由区领导或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确定。现场指挥部主要职责和任务:(略)

4.4.3参与现场处置的应急联动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其他应急力量,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相关预案和处置规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实施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开设前,各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应急联动机制与部署,迅速实施抢险救援,全力控制现场态势。

4.4.4发生涉外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时,区政府外办、区外经委等部门要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参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工作,并负责承办相关事项。

4.5新闻报道

(略)

4.6应急结束

4.6.1应急处置结束,或现场危险状态消除并得到控制,视情由负责决定、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4.6.2应急处置结束后,有关责任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区应急联动中心,由区应急联动中心汇总并按照规定报市应急联动中心、区政府及有关部门。

5后期处置

5.1现场清理

5.1.1区公安分局在事故现场处置完毕,负责事故区域的勘察及相关工作。

5.1.2调查结束后,事故单位负责现场清理;对因事故导致建筑物倒塌、气体泄漏、水管爆裂、断电漏电、环境污染等,应立即通知供水、供电、供气和环保等部门进场处置。

5.2善后工作

5.2.1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处置完毕后,事发地街道、镇和区民政局等部门要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实施救济救助。

5.2.2公安、事发地街道、镇等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查统计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受损程度,评估、核实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以及开展应急处置的综合情况,报上级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5.2.3区民政局和事发地街道、镇要迅速做好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卫生部门要做好现场消毒和受伤人员抢救;环卫部门要组织实施泄漏污染物收集和现场清理。

5.2.4事发地街道、镇和相关部门要搞好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根据有关赔偿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赔偿。对因参与处置而伤亡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抚恤。

5.3调查与总结

5.3.1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发生后,由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等部门单独或联合组成事故调查组,迅速开展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调查、取证和原因分析。

5.3.2对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要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明原因,确定责任,提出整改与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6.1.1建立本区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信息和应急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健全事故预警分析指数和等级标准,规范道路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信息获取、分析、、报送格式和程序。

6.1.2区公安分局负责加强对本区大型活动举办场所、活动项目、道路情况等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维护。

6.1.3事发地街道、镇负责本区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

6.2通信保障

6.2.1经请示市应急联动中心,由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对本区处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加强通信保障队伍建设,根据通信保障与恢复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保障方案。

6.2.2在紧急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预警和引导信息,及时疏导现场人员。

6.3应急队伍保障

6.3.1强化公安、消防抢险、医疗救护等专业应急队伍应对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的协调配合,提高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增援队伍的组织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6.3.2进一步优化和加强公安、消防、医疗、民防、市政等专业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合理配置先进的装备、器材、通信和交通工具,积极开展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应急演练。区应急联动中心要加强指导和组织,一旦发生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保证应急联动机制能有效运行。

6.3.3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在处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中的作用。

6.4交通运输保障

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及时对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卫生、消防、电力等抢险救护车辆快速通行。

6.5医疗卫生保障

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发生事故后,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医救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并根据伤势情况,尽快转送伤员至相关医院开展专业救治。

6.6装备物资保障

区经委、区发改委、各街道、镇和有关单位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生产和供应,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6.7经费保障

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事故日常管理所需的经费,列入区年度预算。应急处置所需的经费,由区财政按照有关预案和规定予以安排。

7监督管理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6

1.1目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盘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总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导、分级担任、及时果断、保证平安的准绳,全面进步应对严重刑事案件的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平安,坚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

1.2工作准绳

1.2.1平安第一。以维护社会治安次序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为根本前提,同时确保参与处置人员的生命平安,尽可能把社会危害和财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2.2快速反响。发作严重刑事案件时,接警的各部门应疾速查清案发的时间、地点、扼要案情及报案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络电话,逐级报告并出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报案经核实后,对该类案件急需动用卫生系统120急救中心、区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卫生监视所,以至包括军队防化部门等特殊力气,应立刻向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快速通知他们疾速进入现场处置,以控制事态恶性开展,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确保平安。接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令的有关单位,要按本预案请求,携带必备的器材、配备疾速抵达指定位置集结展开工作。

1.2.3统一指挥。在严重刑事案件处置工作中,各单位要依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令,疾速组织调动力气前往现场,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依照职能分工和任务展开工作。

1.2.4先期处置。案发地公安机关抵达现场后,应立刻施行先期处置,包括核对案情、分散大众、设立戒备范围,维护现场、引导交通、抢救伤员,同时将案件报告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刑侦大队。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依据案情,对确需调动大量人力、物力的,经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同意,疾速下达调动指令。

1.2.5依法处置。在处置严重刑事案件时,一定要依法依规,处置得当,不能损伤大众的利益。

1.3编制根据

1.3.1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

1.3.2指导参考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突发公同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的通知》政办函号。

1.4现状

1.4.1我区在社会治安方面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我区的大局部区域是城市中心区,省市党政军首脑机关,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居民区集中,是全省、全市平安防备与维护的重点。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严重刑事案件,是指由爆炸、放火、决水、投放风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绑架、劫持、成心杀人、抢劫以及涉枪、涉暴等立功行为形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特别宏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严重刑事立功活动。

2、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区政府主管政法的副区长任指挥长,公安分局局长、区卫生局局长、区公同事业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120急救中心、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疾病控制中心、煤气公司等有关单位担任人组成。各成员单位相应地成立应急办,由各自单位主要担任人兼任应急办公室主任。

2.2应急处置指挥部职责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担任指导、指挥和谐和全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处置工作状况,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下设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担任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分局。

2.3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2.3.1公安分局担任严重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和辅佐其他有关部门做好人员的分散、抢救以及财富维护工作。

2.3.1.1分局指挥中心担任搜集相关信息,及时精确报告和传达,并确保警令畅通,按分局受权调动有关单位和警种展开工作。

2.3.1.2刑侦大队是担负严重刑事案件侦破的主力军,担任对严重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肯定侦查计划、调查取证,并全面组织展开侦查工作。

2.3.1.3分局治安大队危爆管理部门在严重刑事案件中,要疾速赶往现场,及时组织对可疑枪弹、爆炸物或爆炸安装停止鉴别、扫除。对爆炸后的现场停止勘查搜索,疾速扫除未爆安装。

2.3.1.4案发地派出所要疾速赶赴案件现场,做好维护现场、分散大众、设置戒备范围、调查访问、搜集状况等工作,并将状况疾速向分局指挥中心和市局110报警中心报告。

2.3.1.5消防大队担任放火、纵火案件的现场防火、灭火工作,以及火灾缘由的调查,防化现场的甄别和处置。

2.3.1.6网监科担任信息侦控工作,并将发现的立功信息疾速反应给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国保大队,为侦破案件、缉拿立功嫌疑人奠定坚实的根底。

2.3.1.7国保大队担任对触及国度平安严重案件的侦破工作,及时向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度。

2.3.2巡警大队接警后应疾速赶赴案件现场,设置戒备范围、做好分散大众、组织救援、维护现场、调查搜集状况、辅佐展开追捕行动等工作。

2.3.3交警大队担任维护和引导案件现场四周的交通次序,参与现场救援、保证救护、消防、勘查和警犬搜爆,治安搜排爆车辆及相关警力平安顺畅进呈现场,必要时可施行交通管制。

2.3.4武警支队担任辅佐公安分局处置严重刑事立功案件和抓捕严重刑事逃犯。

2.3.5区卫生局、区120急救中心担任及时抢救严重刑事案件中的受伤人员。

2.3.6区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卫生监视所和军队防化部门担任应用传染性疾病、细菌、放射源等制造刑事案件的现场和蔼后处置工作。

2.3.7区供电局担任被毁坏电路、电线的抢修工作。

2.3.8区自来水公司担任被毁坏自来水管道的抢修工作。

2.3.9区煤气公司、区液化气公司担任被毁坏煤气、液化气管道的抢修工作。

2.3.10区石油公司担任被毁坏石油设备的抢修工作。

2.3.11区公同事业局担任联络供水、供电、排水、公交等部门,组织展开救援抢险工作。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公安分局应急办担任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采集、处置工作。依据不同严重刑事案件的性质和特性,以辖区内各党政机关和车站、广场、医院、学校、工商企业以及严重刑事案件频发点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为监测点,明白监测项目,树立健全监测网络,普遍搜集各种可能引发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

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以为发作严重刑事案件的可能性很大的,应在2小时内向区应急委报告;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在2小时内向区应急委报告的同时,应向市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

3.1.2大众告发

公安分局应急办肯定应急告发电话为、,并与110、119、120、122等应急报警电话台树立联动和信息共享与交流。承受严重刑事案件信息报告。

树立严重刑事案件信息报告、告发制度,鼓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搜集、反映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严重刑事案件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别人瞒报、缓报、谎报。

3.2预警

3.2.1接警

公安分局担任接警工作。公安分局应急办在接到报警经初步核实后及时报告区应急办和市公安局应急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能够向处置严重刑事案件的工作机构报告严重刑事案件信息。实行首问接警制,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缘由推诿信息接报工作。

3.2.2处警

区应急办接到报告后,立刻向区应急委指导报告,状况紧急时,指令区专项应急工作指挥部组织力气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状况,妥善处置,接警单位应及时向区应急办反应处警状况。严重状况,区应急办1小时内向市应急办预告告,2小时内正式报告。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在区应急委树立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日常监测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构建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工作机构之间信息传送网络,完成信息共享。

公安分局必需树立定期信息剖析通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设备,并装备专、兼职人员,保证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监测信息网络的畅通和及时报送。

3.4预警级别及

3.4.1预警级别

依照严重刑事案件的潜在风险水平和可能的开展趋向,预警级别分为普通(Ⅳ级)、较大(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详细等级划分规范按国度有关规则执行。

预警级别确实定主体:普通预警由区政府肯定;较大预警由市政府肯定;严重预警报请省政府肯定;特别严重预警报告省政府后报请国务院肯定。

3.4.2预警级别确实定程序

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搜集、核实突发严重刑事案件信息后,组织专家研判,提出倡议,报同级应急委决议。

3.4.3预警级别的信息

预警级别肯定后,除因触及国度平安等缘由需求失密的外,由肯定预警等级的区政府或市政府及时向社会;对直接触及公众利益或需求公众普遍参与应对的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的预警信息由市政府经过报纸、播送电视、网络、短信传播等渠道普遍,做到应知尽知。

预警级别由省政府或国务院肯定的,除由国度、省、市级媒体预警信息外,区政府应当经过各街道、乡、局、社区、村、分场、企业下发通告、宣传墙报等方式相应预警信息。

3.4.4预警信息内容包括:

a)严重刑事案件性质、缘由;

b)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地及范围;

c)严重刑事案件可能形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估量;

d)严重刑事案件的应对措施和控制状况;

e)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的个人防护自救方法;

f)严重刑事案件的其他状况。

3.4.5预警级别信息后,区应急办及区专项应急工作机构应当对事情发作地采取以下措施,并做好相关信息跟踪监测:

a)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b)及时向公众可能遭到突发严重刑事案件危害的正告或者劝说,宣传应急和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

c)转移、撤离或者分散容易遭到突发严重刑事案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富,并停止妥善安顿;

d)请求处置突发严重刑事案件的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能够发动、招募后备人员;

e)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备正常;

f)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g)维护现场。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现场的部门必需担任案件现场维护;

h)法律、行政法规规则的其他措施。

3.5解除预警

区人民政府肯定的预警级别信息险情完整解除后,由区政府申报市政府同意经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公共传媒解除警报信息。区应急委及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做好解除预警工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级别确实定

严重刑事案件的实践级别,按案件的可控性、严重水平、盛行强度和影响范围为普通、较大、严重、特别严重四级。详细划分规范依照国度有关规则执行,其中国度未作规则的,按省、市应急预案肯定规范执行。

4.1.2严重刑事案件评价与肯定

普通级严重刑事案件由区严重刑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停止综合评价,初步判别严重刑事案件的类型,提出能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倡议,由区人民政府肯定。较大级严重刑事案件由区应急委报市应急委,由市人民政府突发严重刑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停止综合评价,由市人民政府肯定,其他的以此类推。

专家咨询委员会注重吸收辖区内重点单位专家参与。

4.1.3应急预案的启动

本预案由区应急委主任依据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决议,签署命令后启动。

4.1.4分级启动预案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或严重刑事案件级别肯定后,肯定严重刑事案件级别的区人民政府和公安分局应当立刻启动相应预案。启动高级别预案时,低级别预案同时启动。市应急预案启动时,区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4.1.4.1一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后,携带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源等风险物品潜逃,对象明白,又有精确的逃窜范围的。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一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立刻进入指挥岗位,疾速组织公安、武警投入堵截、清查和围歼行动,立刻封锁一切交通要道,紧密控制车站码头,检查过往车辆和可疑人员,清查旅社、饭店、款待所、出租屋以及公共复杂场所,指挥、调遣机动力气疾速抵达指定地点,作好应急处置准备。

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立刻勘查现场,获取立功证据,确认立功武器,停止现场录相;展开现场调查访问,疾速查明案犯人数、穿着体貌特征、可能逃窜方向、潜逃范围和所运用的交通工具;出动警犬,沿途侦查罪犯行迹,并将所获状况及时报告,为指挥部决策、采取紧急措施和通报友邻公安机关配合行动提供根据;同时要立刻组织施行追捕;在执行跟踪追缉行动时应装备警犬,一旦发现目的,应边报告边对罪犯施行包围和咬住不放,再乘机捕获或歼灭。

巡警大队接令后,必需火速组织足够力气,控制各主要出城哨卡,施行盘查堵截;特警队员三分钟内必需作好一切战役准备,非常钟内全部武装赶往指定地点集中待命;组织机动力气到指定地点待命。

其他单位要分别作好状况搜集、信息传送、通讯联络、后勤供应和医疗救护等各项效劳工作,实在保证一线需求。

4.1.4.2二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之后,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潜逃,作案对象一时髦未肯定,逃窜方向尚未查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二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区应急指挥部成员进入指挥岗位;

组织公安分局警力和各单位应急处置队伍集中待命,作好应急准备;

立刻对车站、码头、旅社、饭店、款待所及重点部位停止清查和控制。

4.1.4.3三级行动计划

此计划适用于立功分子施行严重刑事立功之后,携带枪支弹药或爆炸、剧毒物品潜逃,在较长时间内未能查明案犯或案犯虽已查明,但行迹不明。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据预警级别下达施行三级行动计划的命令,各单位应立刻停止如下工作:

公安分局担任对车站、码头、旅社、饭店、款待所等场所布置查控。

组织各单位应急处置队伍值班备勤,集中待命;

一旦发现或查明立功嫌疑人及其活动范围,指挥部要立刻通知各单位采取措施。

4.1.4.4几种严重刑事案件的详细处置措施及分工

a)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方法及分工

劫持人质案件一旦发作,案发地或发现地公安机关应立刻向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依照预案请求疾速出动,采取果断措施封锁现场。

公安分局要依据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命令,疾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在尽一切可能保证人质平安的前提下,必要时可运用杀伤性武器击伤或击毙劫持者,救援人质,制服罪犯。

如罪犯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化学窜入建筑物劫持人质停止对立,所在派出所应立刻会同刑侦、治安、交警及武警等有关部门力气,包围、封锁建筑物,智擒罪犯。若罪犯顽抗,即见机突袭,捕捉罪犯,挽救人质。必要时,可指定优秀射手将罪犯直接击毙。同时区卫生局、区公同事业局组织各类抢险救援队伍现场待命,随时处置突发状况。

如罪犯窜至易燃易爆的工厂、企事业单位,以爆炸、纵火要挟对立,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应立刻命令公安机关会同各单位在爆炸风险区域外设置戒备线,分散职工、居民,使之与外界隔绝,并调派消防车备勤待命,做好灭火准备。同时,向罪犯发起政治攻势,劝其投诚。罪犯执意顽抗时,为保证人质平安和防止严重损失,我方应主动实行战略撤离,诱罪犯分开风险区域后,再施行突袭或果断击毙。

在反劫持人质中,一定要遵照维护被扣人质和大众的平安是第一位的,制服罪犯是第二位的准绳。

b)对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的处置方法及分工

如罪犯在家中或关系人家中,尚未发觉我方行动,由住地或发现地派出所配合刑侦、技侦部门派员机密控制,待罪犯外出时于途中秘捕。如罪犯已发觉我方行动,即应将其寓居区地或落脚点包围、封锁、分散大众后公开喊话,发起政治攻势,劝其缴械投诚。同时调派刑侦民警或武警支队优秀射手占领有利地形守候,罪犯拒不投诚或扬言爆炸、开枪回击时,应指派携有防护设备的特警队员荫蔽接近,发射麻醉弹或投掷催泪瓦斯等化学弹突袭,致罪犯失去抵御才能而捕获之。如罪犯手持爆炸物公开出走或持枪边射击、边突围,乱杀无辜时,应果断击毙,避免更大危害。

公安分局如得悉罪犯携带武器或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闹区区活动时,应当即以罪犯呈现的场所为轴心,划定较大范围的区域实行布网堵截。同时派出便衣刑警从周围向中心区域搜索巡查,一经发现罪犯,出乎意料,予以捕捉。罪犯暴露前,交警支队要派员对上述区域实行交通管制,制止一切无关的机动车辆出入该区域。如罪犯发现警后逃窜,应紧紧跟住罪犯,但要尽可能防止直接交火。伤害大众,待罪犯窜入偏远地段或某一建筑物时,再行捕捉或击毙。

如罪犯持枪或携带爆炸物品在山间、田野及其他开阔地带逃窜、躲藏,公安分局应即会同其他单位封锁周围通道施行搜索围捕。一旦发现罪犯,即行劝降,并派出民警机密接敌,出乎意料杀伤、生擒或击毙罪犯。

如罪犯逃窜至外地,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应速告请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辅佐缉拿;同时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会同有关参战单位组成追捕小组前往布控。

4.1.5区应急办应急响应职责

a)一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应疾速核实案情,并行使先期处置指挥权,要及时精确的传达应急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和反应现场以及各方面的信息。发作人员伤亡、遭风险物质毒害或自来水、煤气走漏、供电系统受损、传染病病原体等状况时,及时通知区120急救中心、区疾控中心等卫生系统,有关部门派员到现场处置。

b)公安分局刑侦部门是担负严重刑事案件侦破的主力军。一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分局刑侦大队侦查员、技术员及案发地派出所民警要疾速赶赴现场,依据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停止紧急处置,全力组织侦破工作,同时将案件状况疾速上报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经过现场勘查和初步侦查调查工作后,将案件细致状况和剖析判别意见逐级上报,遇到紧急状况,如急需对严重刑事案件立功嫌疑人施行围捕时能够直接向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报告和请示上级指导。

c)其他各部门依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案发地公安局、派出所、巡警担任维护现场、分散大众、设置戒备;交警大队担任引导现场四周的交通次序;触及爆炸物品治安大队排爆人员赶赴现场搜排爆;消防大队到现场灭火或准备灭火。公安分局其他单位和区政府其它职能部门要依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请求作好待命和值班备勤工作。

4.1.6状况报告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公安分局应急办应当在接到信息后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和市公安局应急办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度有关规则对报告的部门、时限、程序等有详细规则的,除按本预案上述规则报告外,还要按国度有关规则报告。主要报告以下内容:

a)发作案件的时间、地点;

b)案件的扼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量;

c)案件缘由、性质的初步判别;

d)案件抢救处置的状况和采取的措施;

e)需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辅佐案件救援和处置的有关事宜;

f)案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1.7特别状况的处置

发作在本区内的严重刑事案件,其中人员触及外区、市的上报市应急委,区应急委担任与相关地域应急委联络,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严重刑事案件跨部门的,同时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应急工作在区应急委统一指导下停止。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亲密留意和避免次生、衍生、巧合事情的发作。

严重刑事案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的,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区人民政府及区外事侨务办、台办等部门依照国度规则上报市人民政府,并作出相应处置。

4.2信息共享和处置

4.2.1树立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充沛应用全区、全市严重刑事案件应急职能部门现已建成的专业通讯网为应急指挥和信息报告效劳。现场应急指挥部用手提/台式VHF或无线电话通讯联络。

4.2.2昼夜值班。区严重刑事案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应急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在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的街道应急办要综合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每日向区应急办报告,严重信息要立刻报告。

4.2.3增强现场信息的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人员伤亡、失踪的状况;财富损失状况;待救援人员状况;风险源的现状、开展趋向及控制状况;现场医疗救治状况;现场救援停顿状况;现场救援物资供给状况;现场环境监测状况等。现场信息由现场指挥部采集,并与应急办坚持不连续联络,随时报告现场信息。

4.2.4完善灾情等突发事情的报告。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凡形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富损失的,区民政局或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应在第一时间采集灾情等突发事情信息,疾速报告区、街道应急办,并同时报告市直有关部门;

4.2.5信息处置。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及参与单位担任搜集、汇总各类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灾情信息,在此根底上,停止剖析判别,提出应急处置倡议,报告相应的专项应急指挥部与应急办,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

4.2.6区外信息通报。严重刑事案件触及或影响到本行政区域外的,由区应急委及时与所触及或影响的区人民政府获得联络,通报有关状况,并同时向市应急委汇报有关工作状况。

4.3根本响应程序

4.3.1根本应急

4.3.1.1案发地先行处置

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案发地的基层派出所要停止先期应急处置,拨打报警电话,组织大众自救互救,组织人员分散,疾速控制风险源,抢救受伤人员并立刻向区、分局及区应急工作牵头部门报告。

分局接到严重刑事案件的报告后,必需立刻派人赶赴现场。关于比拟集中、固定的案发现场,已形成人员伤亡或对公众生命安康直接形成严重要挟的,要立刻调集本辖区范围内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停止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设立暂时现场指挥部,特地担任现场应急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应急委报告现场处置状况。

4.3.1.2现场应急根本措施

现场指挥部或应急指挥部应依据现场状况制定现场救援详细计划并组织施行。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需严厉按救援计划施行救援,示经指挥部担任人批准,不得擅自改动方案。

a)划定戒备线,对交通停止管制。

b)紧急分散现场人员,紧急抢救受伤人员和被困人员。

c)疾速控制风险源,对现场停止不连续监测,避免次生、衍生和巧合事情发作。

d)公安分局应增强案件现场平安捍卫、治安管理和交通引导工作,疏防和遏止各种毁坏活动,实行24小时巡查,实在维护社会治安次序。

e)维护现场。案件发作后,案件发作地、有关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需严厉维护案件现场,第一时间进入案发现场的部门必需担任案发现场维护。

因抢救伤员、避免案件扩展以及疏浚交通等缘由需求挪动现场物件时,必需做出标志,拍照、取证、细致记载和绘制案件现场平面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由有关部门或机构停止案件调查及损失核定。

f)依据需求组织停止区域或者居民住宅区、居民及办公楼栋的封锁与封锁。封锁及封锁依据按规则程序由区应急委主任签署命令后施行,较大范围,时间及A类地域、单位类别的封锁须恳求市应急委后肯定。

g)采取法律、法规和专项应急预案规则的措施。

4.3.1.3各部门联动

在应急工作中,牵头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失职尽责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4.3.1.4应急恢复同时停止

在应急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同时做好恢复和减灾工作,疾速恢复消费生活正常次序。

4.3.2扩展应急

4.3.2.1恳求援助或申请启动高级别预案。当严重刑事案件难以控制或有扩展、开展的趋向时,担任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应恳求区应急委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增援队伍,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给力度,并及时恳求市应急委援助。必要时,区人民政府可申请市人民政府进步严重刑事案件级别,启动高级别预案。

4.3.2.2提请市人民政府申请进入紧急状态。当触及本区局部地域或触及本区全部行政区域的严重刑事案件,对公众生命、安康和财富平安或者国度平安、公共平安、经济平安、生态环境平安构成严重要挟,采取常态下的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和消弭其严重危害时,由区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程序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4.4指挥与谐和

4.4.1应急指导机构与现场指挥

a)较大、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刑事案件发作后,区政府、街道及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均应承受省、市应急委的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度。

b)在应急救援现场,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都必需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省、市、区应急委有关指导抵达现场后,由省、市、区应急委指导决议现场指挥人员的分配。

c)牵头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详细担任现场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应急委报告状况,请示严重问题的处置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牵头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

4.4.2专家咨询委员会及职责

区应急委延聘有关专家组成严重刑事案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是:平常为区应急委和区专项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和倡议;在应对严重刑事案件时,应邀参与应急指挥工作,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效劳。

4.5新闻报道

4.5.1新闻报道的准绳。坚持脚踏实地,及时精确的准绳。普遍宣传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的严重刑事案件状况及应急处置状况;普遍宣传区政府组织干部大众积极应对突发事情的状况;普遍宣传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广阔人民大众在抗击突发事情中表现的英勇无畏肉体和感人事迹;普遍宣传人民大众捐款捐物援助灾区等状况,普遍宣传应急救援时个人防护及自救措施与办法。

4.5.2实行严重刑事案件新闻制度。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现场指挥部或应急指挥部制定新闻报道计划。由区委宣传部、区专项预案牵头单位构成新闻通稿。除依照有关规则需求失密的信息外,严重刑事案件的信息由区应急委和市公安局应急办及时经过媒体统一向社会。

4.5.3新闻报道工作组织:各级各类媒体记者赴严重刑事案件案发地采访报道,由区应急委和公安分局应急办统一谐和,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6应急完毕

应急处置工作到达相应条件后,按审批程序请求,区应急委、公安分局应急办宣布应急行动完毕并向社会相关信息,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后期处置工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处置工作终了后,现场指挥部终止工作。区委、区政府组织力气疾速恢复正常的消费、工作、学习和生活次序,尽可能减少恐惧攻击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2救治工作

积极与医疗卫生、保险公司、民政部门谐和,保证伤者正常救治。

5.3保险

严重刑事案件件发作后,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政府指导下,会同保险、医疗、法院等部门做好补偿工作。

5.4调查和总结

区应急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单位对事情处置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停止全面总结和评价,积聚经历,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6、保证措施

6.1信息与通讯保证

6.1.1各单位要开发和树立本单位应急处置信息、救援力气、救援物资等信息数据库,并及时上报区应急办和应急处置指挥部。

6.1.2各单位要对应急通讯保证设备、设备停止经常性维护,确保通讯畅通。

6.2应急援助与配备保证

6.2.1现场救援与工程抢险配备保证

6.2.1.1各单位要依据应急工作需求配置相应的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

6.2.1.2各单位要制定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的维护、颐养制度,并依据配备的性能特性,定期更新和监视检查。

6.2.1.3各单位要制定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的调用程序和制度,树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及时到位和正常运用的义务制度。

6.2.1.4各单位要明白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配备维护人员队伍,保证严重刑事案件的应急处置、现场救援和抢险配备的正常运用,保证处置效率。

6.2.1.5公安分局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和其他应急处置单位树立联络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中谐和分歧。

6.2.2应急队伍保证

公安分局要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其他单位也要树立处置严重刑事案件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卫生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建立、公用事业部门组建城区根底设备抢修队伍,交通航运部门组建运输保证队伍。

6.2.3交通运输保证

6.2.3.1区交通主管部门要肯定交通运输保证队伍,控制车辆、船只的提供单位、数量、功用、驾驶员名册等各种状况,并逐渐树立交通保证动态数据库。

6.2.3.2交通管制。区应急委依据严重刑事案件发作的状况,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指令122交通指挥中心或交通、交警部门,对严重刑事案件现场和通往现场的重要道路或航道实行交通管制,依据交通封锁和分散计划组织交通分流和分散,防止因交通影响形成其它影响。依据需求组织开设应急救援“专用通道”。

6.2.3.3道路设备受损时,各相应部门要疾速组织队伍停止抢修,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6.2.4医疗卫生保证

6.2.4.1区卫生局要树立医疗卫生保证数据库,明白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散布、救治才能和专业专长,肯定参与应急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名单。依据市、区应急委和市、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部署重点树立生物、化学、核辐射应急救援队伍。充沛应用全市医疗卫活力构的应急容量、救治才能和专家资源。

6.2.4.2紧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护保证工作由区卫生局组织施行,由区卫生局担任组织医疗急救中心担任院关急救工作和各级医院担任后续救治。区医院、各街道医院及大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展开大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4.3配置应急救护资源,区卫生局谐和有关部门储藏必要药品、医疗器械,增强特殊医院,病房建立。制定医疗卫生队伍、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等计划。

6.2.4.4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树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卫生监视系统、人才培育和科学研讨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全面进步公共卫生管理程度和紧急处置才能。

6.2.5治安保证

6.2.5.1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由公安分局牵头、区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及案件发作单位辅佐,在现场四周设立戒备区和戒备哨,维护次序,及时分散大众。各街道、社区要积极发起和组织大众,展开群防群治,谐和公安部门施行治安捍卫工作。必要时可谐和其他队伍辅佐戒备。

6.2.5.2应急处置警力缺乏的,可向市或省恳求援助,由市或省分配警力予以援助。

6.2.5.3严重刑事案件发作后,应增强对重点地域、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备维护。增强治安管理,必要时实行夜间巡查,严惩趁“乱”制造事端和扰乱治安次序的违法立功行为。

6.2.6物资保证

6.2.6.1区方案统计物价局制定根本应急物资储藏方案,保证根本应急物资和其它主要生活材料有充足的储藏。有关部门要依据制定的方案,落实有关储藏物资并增强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储藏物资。

本专项应急工作牵头部门要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树立联络机制,当呈现严重刑事案件应急物资储藏缺乏时,及时得到上一级部门的援助。

6.2.6.2本专项应急工作机构树立健全本区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开展经济发动才能,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供给。

6.2.6.3应急物资的供给实行区、街道分级担任制。区应急委担任全区或跨区应急物资的调控和调度。街道应急办担任本辖区应急物资供给,必要时,可向市、区恳求援助。

6.2.7资金保证

严重刑事案件处置工作物资储藏所需的资金,由区方案统计物价局制定方案,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证。

区应急委统筹布置预防和应对严重刑事案件所需工程建立、设备置办、信息系统和专业队伍建立以及人员培训等项资金。

6.2.8社会发动保证

依照严重刑事案件能否需求人民大众参与及需参与的水平,相庆肯定发动的对象和范围。对需人民大众普遍参与或只要大众参与才干确保应对有效施行的,应深化发起大众,充沛注重和应用好民力,能否停止发动及发动对象、范围,由区应急委决议报市应急委决议。

6.2.9紧急避难场所保证

区应急委应树立所辖区域内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可成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教室、宾馆、酒店)信息库,控制其地点、功用、可包容人数、目前运用情况等。特别布置局部紧急避难场所兼具指挥场所功用。特别布置局部紧急避难场所供全区重点维护单位运用。

6.3技术储藏与保证

6.3.1加大科技含量,有关职能部门逐渐树立科学的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并增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装备。紧急处置指挥决策系统要在信息综合集成、剖析处置、灾祸评价的根底上,实千周智能化和数据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6.3.2本专项预案牵头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气,在对国内外严重刑事案件紧急处置的先进管理形式停止比拟剖析研讨的根底上,对树立本区综合减灾、紧急处置管理形式和运作机制停止讨论研讨,增强先进救援技术、配备研讨。

6.4法制保证

6.4.1依照国度、省、市法律、法规、规则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实践运转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区应急委、市应急委报告。

6.4.2增强执法,预防案件发作。有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严重刑事案件发作的法律、法规,增强检查催促,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进一步完善执法义务制和义务追查制,对执法违法、渎职渎职、秉公作弊的,坚决依法追查法律义务。

要严厉打击在严重刑事案件中趁“乱”制造事端、扰乱治安次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民意的行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次序的行为,为紧急处置工作发明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充沛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中的紧急处置权,依法标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突发事情中的行为,确保紧急处置工作顺利停止。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

区应急委、本专项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宣传有关应急预案和报警电话。

本应急工作牵头部门要把宣传突发事情预防、应对学问和技艺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要分离本地域、本部门的实践状况,要把一些常见的多发性事情的预防,应急学问编成小册子,在大众中停止宣传。有关业务部门要上基层停止业务指导。

要把有关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学问作为全民普法内容,特别是要把有关严重刑事案件应急处置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实行的特殊义务作为普法的重点,加强广阔人民大众盲目配合、支持、参与应急工作的认识。

7.2培训

7.2.1公务员培训

各级公务员要认真学习应急工作学问,实在进步应急处置才能。

7.2.2专业人员培训

本应急预案牵头部门的应急人员要停止专业技艺培训,同时要注重经常性的培训,把培训作为进步应急队伍战役力的重要手腕。

7.3演习

7.3.1单项演习:本专项应急指挥部每年不少于一次实战演习,经过演习进步应急队伍在处置过程中的应变才能,参与部门的整体谐和配合才能。本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有细致的演习方案,有明白的演习目的和内容,要留意演习人员的本身平安和各项平安措施的落实,演习后要对应急计划停止评价。

7.3.2综合演习:区应急委应独立或配合市应急委每年停止一次综合演习,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响才能和协同作战才能,本应急保证部门的协作配合才能、指挥机构的紧急指挥才能及紧急发动才能。经过综合演习,评价本专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分离演习中呈现的问题,及时停止修正、完善本预案。并将演习状况向市应急委报告。

8、附则

8.1名词术语

严重刑事案件:主要是指由爆炸、放火、决水、投放风险物质(包括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绑架、劫持、成心杀人、抢劫以及涉枪、涉暴等立功行为形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特别宏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严重刑事立功活动。

8.2预案管理

8.2.1备案与批准

本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由区人民政府。

8.2.2修订

依据状况的变化和国度法律、法规的修正状况,应急预案演练评价状况,及时对本应急预案停止修订。详细由区应急办组织修正后报区政府审核批准,报市政府备案后下发施行。

8.3监视检查与奖惩

8.3.1监视检查主体

区应急办担任本应急预案执行状况的监视检查。

8.3.2奖惩

对严厉执行本应急预案,在应急工作中获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给予惩处奖励。对在应急工作中、不遵从指挥或,给别人人身平安和财富利益形成危害的,视其情节和危害结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立功的,依法追查刑事义务。

8.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制定并解释,详细由市区应急办公室承办。

8.6预案施行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年月日起实施。

9、附录

9.1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人名单

9.2应急预案启动审批表

9.3应急状况通报审批表

9.4应急扩展审批表

9.5新闻审批表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7

一、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深圳市20xx年高考中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黄国强(市政府副秘书长)

副组长:张宝泉(市教育局局长)

李长弓(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 丹(市卫生局副局长)

谢若斯(市卫生局副巡视员)

伍秀琼(市财政局副局长)

赖新伟(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

黄湘岳(市应急指挥中心调研员)

成 员:肖胜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

吴惠琼(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

张光怡(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邱卫思(市教育局学前处副处长)

张建中(市教育局职成处调研员)

彭 尧(市教育局国民处调研员)

林汉城(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

周 复(市卫生局医管处负责人)

程锦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刘粤生(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

黄宇鹰(罗湖区教育局调研员)

孔祥钰(盐田区教育局副局长)

苏晓明(南山区教育局调研员)

李家勇(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

韩园林

宋 杰(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副主任)

李永华(深圳大学副校长)

杨润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 颖(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邓孟忠(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刘家良(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高德鸿(深圳大学城管委办后勤处处长)

市领导小组职责如下:

(1)负责指挥全市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处置应急工作,检查落实各级领导小组的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卫生用品配备;

(2)检查指导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3)组织协调市教育、卫生、交警、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联合应急处置流感疫情;

(4)制定深圳市20xx年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二)建立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现场指挥系统。市领导小组下设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各区和各考场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市指挥部设在市卫生局,成员如下:

组长:张 丹(市卫生局副局长)

李长弓(市教育局副局长)

谢若斯(市卫生局副巡视员)

成员:林汉城(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

周 复(市卫生局医管处负责人)

程锦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肖胜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

蔡茂洲(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

殷 刚(市招考办副主任)

1.市指挥部职责:

(1)负责我市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

(2)建立市、区指挥部联动机制,统一调配卫生资源;

(3)建立联系人制度,市领导小组、市指挥部、区指挥部、各考场学校、有考试任务各学校确定联络员,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

(4)建立考场学校与对口医院和疾控机构的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医院应急救治和疾控机构卫生防疫处置措施。

2.区指挥部职责:(2)检查指导本区有考试任务的学校和考场所在学校落实流感疫情处置的应急措施;

(3)组织协调区教育、卫生、交警、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联合应急处置流感疫情;

(4)制定本区20xx年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

1流感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3.考场学校指挥部职责:(2)制定本校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4.有考试任务的学校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小组,职责如下:

(1)负责落实学校各项应急措施;

(2)领队(校长或主管副校长)负责与考场指挥部的沟通协调、疫情报告,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

(3)制定本校高考中考期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三、应急程序与措施

按考前、考中我市有无输入性病例、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疫情,分别处置。

(一)我市没有输入性病例,或我市出现输入性病例,但无本地感染病例

1.全体考生提前到达考场,校医和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开始对所有考生进行体温测量;

2.晨检发现或考生报告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的,由校医询问流行病学史、测量体温、进行对症处理和医学照顾、给患病学生戴口罩,并向考场学校指挥部报告;考场学校指挥部应及时将病例情况报告区指挥部并通报辖区疾控机构。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例,疾控机构采集标本并指导考场学校落实防疫措施;

3.启用备用试室和备用试卷,安排该考生考试;

4.市、区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联络员电话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处理应急事件;

5.患病考生标本经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处理办法按照以下预案(二)中的对应条款执行。

(二)我市出现本地感染病例

1.取消考前放假规定,考生统一留校备考;社会考生报名点及其考场学校要对该类考生加强宣传教育,劝谕考生考前尽量不要外出和社交,特别是不要与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切断感染途径;

2.全体考生提前到达考场,考场学校校医和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开始对所有考生进行体温测量;

3.指挥部在每所考场学校派驻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开展防控工作;

4.发现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的,校医与驻点专业卫生防疫人员负责及时处理,并向指挥部报告;

5.启用备用试室和备用试卷,安排患病考生戴好口罩考试;若患病考生超过2人,安排考生座位时应保证相互间隔不少于2米;

6.考场学校校医做好患病考生的医学照顾、生活照顾及临时治疗等医务工作;

7.在指挥部领导下,考场学校配合疾控机构和医院开展标本采集、试室消毒、监考人员防护、预防性服药、隔离、试卷处理等防治工作;

8.经实验室检测患病考生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其本人当年高考资格是否保留,同试室其他密切接触者是否继续考试,如何安排考试等问题一并由市招考办紧急请示省考试院,我市按省考试院答复意见办理。

四、保障措施

(一)市、区教育局要做好校医、监考人员的培训和紧急调配,根据疫情变化随时增加、替换工作人员。每所考场学校配备6名校医,备用试室监考人员要备3轮预备人员。(三)市交警局要积极做好考试期间的交通疏导工作,凡贴有考试标志的卫生防疫车辆均予以优先通行;

(四)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安排必要的应急经费预算;

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能篇8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加快建立我县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现在起到年底,建立形成以县、乡镇(办事处、园区)、重大危险源企业为主的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防范、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着眼“布局合理、队伍健全、装备精良、反应快速、救援高效”目标,以骨干队伍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县、乡镇(办事处、园区)、重大危险源企业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一)加强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县公安消防大队为主,进一步加大投入,配齐配强各类消防车辆和应急救援器材,尤其要配备与我县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应急堵漏器材,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对消防队员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重大危险源搞好应急救援演练。

(二)加强园区(乡镇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济开发区依托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和中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建立2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庆翔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建立1支冶金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城北工业园依托陆源化工有限公司,建立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化工园依托嘉泰化学有限公司,建立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办)也要依托辖区重点企业,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应急救援队伍接受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所在园区管委会(乡镇办)的统一管理调度。

(三)加强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具备条件的重大危险源企业要依法按照相关标准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条件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与邻近的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并按照协议要求,对因救援本企业所发生的费用给予补偿。

(四)加强县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从全县安全生产专家库中挑选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家,组成县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企业发生事故时迅速调集专家,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化工有限公司建立1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技术咨询中心。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中枢环节,以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为重点,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应急救援机构的作用,组建全县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形成县、园区(乡镇办)、重大危险源企业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一)加强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尽快落实专职人员,配备必要的车辆和装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统一组织协调全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发挥其综合监管和事故救援指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二)加强园区(乡镇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按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要求,各园区(乡镇办)要设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并落实专人负责。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全县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设置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应急救援预案实践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力争年底前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覆盖率达到100%,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一)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全面掌握各类应急预案、队伍和资源情况,通过应急预案审查和备案,促进相关预案间的衔接。安全监管部门和其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制定部门应急预案。企业要加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和备案申报工作,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要实行牌板化管理。预案中要明确规定遇到险情时,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具有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二)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各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要切实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各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每年要组织一次针对较大以上事故特点的全县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针对分管行业(领域)主要特点和易发生事故环节的专业应急演练和综合性演练。企业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每半年都要结合本企业特点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

五、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快速协调机制、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信息报送、联络员会议、资源调动等工作制度,实行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及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

(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职责分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沟通和应急救援快速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区域间协调应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机制,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与地震、气象、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并完善预报、预警、预防机制,加强协调,有效防范和有力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重大危险源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储存,烟花爆竹生产、批发,非煤矿山、油气开采、冶金,使用锅炉、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等企业)要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预报预警工作,做到早防御、早响应、早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实施不间断监控。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数据库,实行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及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加强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监控,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采取有效防范和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损失扩大。要积极探索与周边企业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协调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三)明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程序。企业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在积极组织自救的同时,迅速拨打119和120,并向所在地乡镇政府(办事处)或园区管委会报告,各乡镇政府(办事处)和园区管委会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县政府应急办、县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县公安局、县环保局、县质监局等部门报告,并迅速调集本辖区或园区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展开应急处置。县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决定是否启动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迅速通知参与事故救援的相关单位。县政府领导和参与事故救援单位迅速赶赴现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有序开展。同时,对工作被动应付,贻误时机造成事故扩大的,依法严格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四)确定固定应急救援人员并足量储备应急物资。各部门要确定相对固定的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并加强必要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县环保、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监测器材的配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应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外伤、中毒防治科室建设,配齐配足专业医生,储备足够数量的急救器材及药品。县供电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要确保电力供应和应急通讯系统畅通。

六、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全县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县安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实施抢险救援;根据事故种类,迅速调集不同行业的安全生产专家参加抢险救援;调用救援物资、设备和人员;制定紧急管理办法或特别管理措施;组织相关部门抢救遇难(害)人员和进行工程抢险;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和应急救援有关情况。

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警戒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维持现场秩序和社会治安。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消防大队先期到达事故现场,制定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技术保障组负责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快速检测检验队伍测定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监测、处置事故造成的危害;公布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信息;提供与应急救援有关的气象服务。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专家及医疗队伍紧急救护受伤人员。后勤保障组负责抢救物资及装备供应、道路维修、人员撤离和疏散等保障,保证供电、通讯畅通。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抢险救援信息的采集、,做好舆情工作。善后工作组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

七、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上一篇:古老的文化底蕴范文 下一篇:厚实的文化底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