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5 11:31:51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

1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程制定、规程执行情况检查、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组织措施和经验总结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化工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重点是管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化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企业的技术工作,健全完善各项安全技术管理规定,维护好生产技术工作秩序,督促各部门严守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研究,推进技术创新进度,并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保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三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立足企业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安全技术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2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方法

2.1工艺设备质量保证

工艺设备质量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而质量保证是提高工艺设备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和具体措施。开展工艺质量保证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辨识、预测和消除工艺设备在设计、选型、制造过程中设备本身的缺陷,从设备源头实现风险控制目的;同时优化组合管理资源,修复和弥补工艺设备前半段生命周期中存在的管理偏差和管理漏洞,消除因管理不善引发的设备缺陷以及随之产生的风险,并持续改进,以确保工艺设备运行时保持良好状态和高可靠度,提高设备后期管理的效率。

2.2工艺安全技术的收集与采集

企业应从信息收集内容和制度上为信息的完善提供保障,认真组织收集工艺设计信息、设备设计信息、工艺危害物料信息、安全信息、运行过程信息。

2.3工艺安全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在工艺安全技术收集完善之后,对收集的内容进行筛选、分析与评价。生产中,各专业部门指定专人核查相应的信息是否及时沟通,保证工艺安全技术信息更新为最新,提醒现场人员使用最新的工艺安全技术。相关的安全信息充分应用于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检修方案的制定以及工艺安全分析、变更管理、员工培训的实施等;按照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要求储存、使用、处理各类危险物料,员工了解与其岗位相关的危害物料的危害和防护要求,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危险化学品应在现场张贴明显的安全标簽;设备的运行、维修、检测等信息得到有效应用,能为设备管理提供明确的标准。

2.4艺安全技术数据的动态维护与管理

对于企业的工艺安全技术数据信息,应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维护和更新,对变更后相应的工艺安全技术(连带变更)应及时进行更新。工艺安全技术信息,如PID图、工艺装置内介质的技术参数必须与实际操作及生产现场保持一致,以便在工艺安全技术参数发生偏离时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导,避免危害的产生。对变更项目的工艺安全技术及时进行更新,包括存放在不同地点且可能使用的同一类信息,这样才能避免过时工艺安全技术的误用。

2.5加大安全生产管理投入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把安全生产贯彻到位,全面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保证充足的资源投入。一是要做好技术革新,根据企业具体生产要求,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加设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要保证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三是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故障及时修复,保证设备状况正常稳定。

2.6建立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将安全生产作为日常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工作职责和内容,明确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将每一个员工安全生产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与个人经济收入相挂钩。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检查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规范员工行为。

3化工工艺安全管理发展展望

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把握好原则,按照具体的制定好的方法措施来执行,把各个方案都执行到位,加强管理监察的力度,那么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化工工艺也必将进人一个高速更新的节奏,因此我们的相关安全管理设施和具体措施也并非能够保持一层不变而永葆工艺安全的,而是需要根据化工工艺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态势和新情况,对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化工工艺安全管理才能够有发展的未来。

总之,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安全对于产品的产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工工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化工企业或者单位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不断革新的一大模块,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作者:王宝利

参考文献: 

[1]龙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分析[J].石化技术,2015,12:254-255. 

[2]付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2:72-73+96.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飞机装配工艺;MBD;永久性压接;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G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24-01

飞机的装配不同于一般的机械装配,其过程非常庞杂,是飞机制造的核心环节,质量要求非常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同时技术难度非常大。因此,所以人们必须重视飞机的装配,不断利用新技术,促进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

一、数字化装配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科学进步的重要体现,数字化进步同样提高了飞机装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装配工艺设计流程的变革

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飞机装配中,大大优化了装配工艺的设计和装配的流程。第一,实现工程并行。飞机装配先要进行工艺路线规划,根据产品数模完成初步的路线规划后,要指派专门的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工艺性审查,根据设计数模、工艺路线以及工艺审查情况,对所有的装配进行人员优化组合配备,另外还要对工艺流程进行细化等,数字化装配工艺实现了这些流程的并行性,大大缩短了之前的等待时间,设计的更改和工艺审查并行,提高了科研的效率。第二,流程的优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派工程序提前,因此,这给工艺人员提供了更多时间,工艺人员就会对装配过程进行细化,同时对装配过程进行验证,大大提高了装配的精确度,流程更加清晰。

(二)优化装配工艺规程

数字化装配工艺将工艺规程进行优化,对传统的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改进,将装配工艺分为了两个板块,其一是概要工艺规程,其二就是详细装配作业指导书,从而改变了之前的装配现场的管理模式,其细化的装配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装配工艺对装配现场的指导作用。

概要工艺流程:它是利用数字化的相关技术,对之前的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改造,最终简化成为一种工艺路线规划,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种项目的目录、具体的工艺路线等,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各生产部门,制定一系列的生产计划,以及零件配套等,从而方便了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生产现场也可以从中获取生产作业的相关信息。

细化装配工艺规程:一般也称作装配作业指导书。这个模块包含很多的信息,比如工步的流程图、使用的资源清单等,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一个目标而服务――向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装配过程,从而保障飞机装配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指导文件。

(三)有机结合电子化管理和纸质管理

优化前装配工艺业务大多数是纸质管理,效率相对来讲比较低,数字数装配工艺则拥有强大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和纸质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结合。比如在飞机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那么工艺人员提供纸质资料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资料输入到系统中,然后进行输出打印。

(四)飞机结构装配的优化

飞机结构的装配只要采用工装进行装配,零组件工装的制造,主要是根据产品图纸和模线样板安装制造,误差较大,相对制造出的产品协调性较差,产品稳定不好,造成飞机经常出现产品质量,经过优化后,运用数字化运用到工装制造中,提高了工装的制造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在装配过程中,根据工装结合激光跟踪仪对机体结构进行装配,大大地提高了装配质量,保证了飞机的安装精度,并且,大大地提高了科研生产效率。

二、液压系统的无缝压接技术

飞机制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液压油泄露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提高飞机的液压管路连接方法,它是飞机装配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最终有一种压接方法可以有效增加管路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功能,那就是减少管子连接头的重量。这种新探索出来的方法就是Permaswage法,现在一般称为永久性压接。这个Permaswage法有其自身的连接系统,它的连接手段主要是先将连接件采取永久变形操作,然后借助永久变形的连接件将两个金属管连接起来。这里的变形操作一些实施挤压的工具来完成,其挤压方式大多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压缩空气的方式,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手动压缩方式。完成压缩之后,就要进行密封工作,Permaswage系统的密封主要是通过涂抹二氧化硅的橡胶环,涂抹的位置一般是在金属与金属(接触)之间,这样的密封方法可以避免管子表面的缺陷导致液压渗漏想象的出现。

Permaswage法使用的是永久性连接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传统连接头的重量,从而大大减轻了液压渗漏的问题,其安装程序相比之前更加简化,且实现了弹性安装,对于后期的检验都提供了方便。第二,永久性接头有一个的功能――吸收结构公差,这就使燃油箱内铺设管子操作成为了可能,而且还能弥补飞机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管路产生的各种影响。

三、MBD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MBD技术在数字化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将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MBD,即Model-Based Defini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基于模型定义。首先,它需要借助一种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的相关功能;其次,将这个模型用于对产品的定义信息表达,最终实现对产品的相关信息的详细表达。产品的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品的尺寸问题,比如产品长度、高度、外径等等;第二,产品公差标注规则,比如标注的方式、配合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三,工艺信息,比如飞机制造工艺、飞机装配技术等。

在之前的飞机装配工艺中,装配工程的流程图大多是运用工程图纸,工作起来效率比较低下,认为操作失误的现象比较严重。自从运用MBD技术以后,产品的相关结构设计工作都采取了三维数模的数字状态,装配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不仅如此,技术人员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提取方式,工艺设计人员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这些都促进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飞机装配工艺工作环节十分繁琐,技术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化装配技术、液压系统的无缝压接技术以及技术MBD技术都大大推动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人们应该不断探索,提高飞机装配工艺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晓波.基于MBD的飞机装配工艺辅助系统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11.

[2] 崔玮.基于数字样机的大型飞机装配工艺评估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4.

[3] 冯廷廷.基于MBD的飞机装配工艺规划与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3.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机械加工 ERP 管理

0 引言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决策层级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系信息系统,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体上讲,ERP在目前国内已成为很多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在流程式制造企业普遍应用。但真正完全应用并充分发挥其ERP应有的功能的制造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在以离散式生产方式的机械加工行业,ERP的实施和应用成功率较低,如何在机械加工行业实施ERP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探讨一下机械加工企业如何实施ERP。

1 机械加工企业的特点

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被加工的工件属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为冷加工。一般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下的加工,会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为热加工。冷加工按照加工方式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锻造,铸造和焊接。机械加工企业以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具有以下特点:

1.1 机械加工过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然后逐一经过车、铣、刨、磨、钻、镗等加工工序,将原材料加工成为设备部件,由企业本身或配送给主机厂进行部件装配,最后装备成完整的设备出厂。

1.2 生产计划的制订与管理任务繁重。机械加工企业主要从事单件、小批量生产,由于加工产品种类繁多,零件材料众多,制造工艺复杂,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经常变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备、工装夹具和刀量具种类繁多;且由于主要是按订单组织生产,很难预测订单在什么时候到来,因此,对采购和生产车间的计划就需要很好的生产计划系统。

1.3 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是离散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很大程度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而自动化程度主要在单元级,如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因此机械加工业也是一个人员密集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1.4 机械加工企业生产设备的布置一般是按照工艺进行布置,每个产品的工艺过程都可能不一样,而且,可以进行同一种加工工艺的机床有多台,即会经常出现由于设备损坏、生产计划调整而出现同一个产品相同的工序在不同的设备由不同的人进行加工完成。

1.5 加工产品中各部件制造周期长短不一和产品加工工艺路线的复杂性造成在制品的管理极度不易。且生产过程中经常有边角料产生,绝大部分部分边角料还可回收利用,边角料管理复杂。

2 机械加工企业如何选择ERP

基于机械加工行业的特性,ERP 开发商和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对所有的特点进行彻底的分析和全面的考虑,最终寻求一种尽量适合企业的ERP。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考虑:

2.1 选择相对成熟稳定的ERP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在用ERP软件较多,鱼龙混杂,既有通用性的如用友、金蝶、神州数码、SAP和Oracle等,也有针对性较强的QAD等行业商,还有很多小的软件开发商及定制开发商,哪一个比较适合自己,需要全方位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特点进行选择,最好选用在同行业企业中已经应用比较广泛的、使用比较成功的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实施的风险,提高成功率。

2.2 选择的ERP系统,在模块功能上必须有针对性,如在基础数据的管理上能对产品的结构及零件、使用的材料、单件材料用量,加工所需工装夹具、刀具量具的工艺标准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等数据进行维护,具备替换件功能处理。能否很好地处理生产、计划、排产、库存以及物流控制方面的管理平衡能力,因为能否让整个生产过程在这几个步骤中走好,走顺,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2.3 选择ERP产品的同时选择具备丰富实施经验的实施顾问。对产品的选择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实施顾问如何,关系到ERP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求实施顾问必须具备有机械加工行业的企业管理实务经验,拥有在机械加工行业项目实施的技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3 机械制造企业ERP项目实施关注重点

机械加工企业在ERP的实施过程中,除要关注ERP实施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如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的如何衔接、顺畅等外,要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本身特点,重点关注能否解决本行业所面临的ERP实施后能解决的行业特性困难。结合机械加工行业的特点和ERP系统功能,重点要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严谨的在制品的控制。机械加工企业零部件的加工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工艺,还有可能外协或临时变更生产线的情况,这就要求ERP系统可以完善控制掌握生产线的各种信息,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机器设备、工时、成本等信息收集、记录、汇总整理并追踪与控制正在进行中的各项加工作业:包括实时监控与追踪在制品;提供部分转移,部分委外的功能,可准确的记录工艺投入、完成、返修、返修完成、盘点盈亏、报废等制程加工中的数量;生产现场的库存;机器稼动率;人员效率等信息。并进行各种工艺统计分析,生成相关管理控制报表,以反馈给生产计划人员及现场控制人员,藉以充分掌握生产进度并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工效率。

3.2 提供一产品多工艺路线的功能。由于机械加工多属于离散式的柔性加工生产方式,对于同一产品,要能提供多工艺编号功能,可以将标准工艺路线及辅助路线同意录入系统中,方便生产部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订单查单、人员临时变动时进行调配和时选用。

3.3 完善委外管理和工艺转移检验。对于机械加工而言,除了一般的产品委外加工以外,还会经常会出现工艺委外,即在生产现场因为某道工艺工序出现问题或生产能力不足时,生产在制品无需做库存管理而直接进行工艺委外,这就要求ERP系统要具有工艺委外功能,可直接将工艺委外入到生产线,避免库存管理的困扰又可直接处理账款。

3.4 灵活的采购、生产机库存账务管理。针对机械加工工程变更频繁、同一材料要求多计量单位和相互转换、生产批次管理和单位产品序号管理的要求。要求ERP系统除了提供传统的MRP子系统外,还能提供LRP(批次需求计划)子系统,以便更好地按订单编制产品及各阶半成品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可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货数量进行管控。通过MRP和LRP的结合,更好的适用于计划性生产与接单生产模式,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5 强大的成本控制。机械行业的成本计算需细化到每道工艺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甚至需将制造费用进一步细化到水费,电费,机器折旧等。其成本的计算非常复杂,对不同的加工产品,其可能具有离散式加工环节,又具有流程型加工环节,对其生产工艺变更,加工设备、工装刀夹模量具的切换等频繁进行,生产工时、人工工时、物料消耗、场地占用的统计和分摊工作量非常大,对成本的核算方法也就不仅仅拘泥于一种办法,很多时候要求一个产品既会用到品种法,又会用到分批兼分步法。所以,要求ERP系统能满足既可针对每一工单计算其生产成本,同时亦可对追中成品逐级计算各工序及半成品的生产成本。对于费用的分摊,也能提供灵活设置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归集和分配状况。

3.6 机器设备及工装模夹具、刀量具的管理。机器设备、工装模夹具、刀量具的管理是是机械加工企业区别于其他制造型企业的重要特点。由于其机器设备基本都是独立的加工中心或成本中心,需要对其进行独立的管理,而每一台设备因加工产品及产品工序和工艺的不同,对其工装模夹具、刀量具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求工装模夹具、刀量具在设备间的频繁切换和变更。这些工具的变更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非常大,ERP必须具备有对机器设备及工装模夹具、刀量具有很强的系统管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对机器设备及工装模夹具、刀量具及其备品备件的验收、保养、维修、到期送检、修磨再利用、闲置、报废处置等各环节的跟踪和管理。

4 机械制造企业实施ERP项目解决方案

4.1 生产技术工艺管理解决方案。针对机械企业工艺的特点,ERP需从以下两方面给以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在生产计划阶段提供生产工艺计划,依据订单的月生产计划来制定每笔定单产品的工艺加工计划,同时兼顾考虑到每台设备的产能负荷,资源占用情况,生产周期,产品交期等等,使管理者能得到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计划。其次,在制造阶段ERP能将各工序的投人成本如原材料、机器、模夹具、刀量具、工人进行记录,收集和汇总整理,并能生成相关的管理报表,以反馈给管理人员,从而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同时ERP系统可以通过条形码扫描快速记录工艺移转交接的信息,如可按工单加工艺加完工数量的方式来达到该目的。

4.2 委加工解决方案。对于多道工序进行委外加工的情况,ERP系统能提供委外工艺的交接,可记录委外材料的发放,委外价格的管理,委外人库的验收,便于准确核算委外的在制材料及加工费用,从而不仅能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也为产品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4.3 成本控制解决方案。ERP系统支持按工艺收集原辅材料成本,以及实际耗用的人工和机器时间。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依据企业自身需求参照上述数据进行合理分摊,同时ERP系统也提供标准BOM清单材料成本以及标准工时的管理,以便于各成本要素的约当量计算,从而更及时,更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及决策依据。

4.4 库存帐物的管理解决方案。ERP系统需提供物料的多计量单位的管理。指导采购人员进行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管理,指导仓库人员库存状况的管理,从而解决手工作业很难解决的问题。

4.5 机器设备及工装模夹具、刀量具的管理解决方案。加强ERP系统和DNC系统的集成管理,并将对应的工装模夹具、刀量具进行匹配管理。由ERP系统将产品结构信息(不是全部而是与数控相关的)导入DNC系统,供其建立管理结构树,ERP系统与DNC系统的产品结构信息数据保持同步一致,实时更新。DNC系统实时地把每个零件相关程序的最新状态反馈给ERP系统,相关人员在ERP中通过产品结构树的零件节点查看相关信息。这样,DNC系统就和ERP系统实现了双向访问,生产部门可以通过ERP系统实时查询车间数控机床的程序及相关文档,同时DNC系统也准确地将程序内容和现有的信息资源关联起来,防止了多头管理。

5 结语

本文从ERP的概念出发,结合机械加工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机械加工企业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软件及咨询实施顾问的选择、实施关注的重点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望希望能对机械行业ERP实施有所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旭梅,但斌,刘飞.企业信息化工程.科学出版社.2006.7.

[2]吴兆明.机械制造企业ERP项目实施难点及策略分析[J].2010.

10,11-12.

[3]程控,革杨.MRPII/ERP原理与应用[3].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D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也比较大,机械制造工艺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在不断吸收各方面最新成果之后,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工艺的改革与创新,这使得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呈现出信息化、高技术化、极端化、绿色化、服务增值等特点和趋势。

对于我国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同国外高技术水平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存在着资源利用率底,污染处理不力,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视,加大机械制造工艺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使我国从一个机械制造大国转型为机械工艺设计大国。

1 机械制造工艺的历史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其进入实用范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机械制造技术由最初的纯手工操作,逐步变为了机械替代,这样,产品的质量和整个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劳动强度也减轻了不少。机械制造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便创造了石器工具来狩猎,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工具,之后,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人类陆续发明了土器,铜器和铁器工具,但是这些工具的制造工艺非常简单,其中的科技含量很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人类的机械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同时,机械制造工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向文化,艺术,工业等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到了近代,出现了大工业生产,蒸汽机的问世,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汽车,火车的发展,人类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始向自动化,大型化转变,同时,对于机械制造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而以电能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机械制造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电能的运用,使得生产效率呈几何式地增长,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制造工艺真正达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同机械制造紧密结合,机械制造开始依赖于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人类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转变到智能化,高科技化转变。所以说,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也人类历史的发展史。

1.1 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支持,目前我国还处于机械制造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有一些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应用于机械制造当中。此外,自控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机械制造之中,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成果,而且,有计算机控制的流水线作业也逐步进入到机械生产过程中,柔性控制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完全普及。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不断采用先进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任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而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很多小型企业,计算机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2)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设计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而我国采用的设计方法还处于图纸设计阶段。

(3)发达国家已经广泛采用高精密加工,微加工,微型机械,纳米加工,电磁加工等新型机械制造工艺,而我国尚处于研发阶段。

(4)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实现了机械加工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

1.2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出了较为传统的制造方法外,由于很多新材料的出现和制造精度等的提升,特别是新型产品的制造生产,比如计算机,集成电等,打开了机械制造工艺的新的领域,而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新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3点:高技术化,智能化,清洁化。

(1)高技术化:高科技的应用时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科技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高科技技术也很多,比如激光技术,自控技术,电磁技术,纳米技术等等,使用这些高技术附加值的新型制造工艺,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使产品上市快,成本低,质量好,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柔性,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2)智能化:智能化机械制造工艺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过程中,是人处于完全的智力工作状态,在整个过程中,系统能够代替人而自动地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改变参数,进行自我修理。智能化的制造生产过程,能够大大地降低人类的劳动强度,使生产过程更精确,更规范。

(3)清洁化:清洁化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的同时,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并且加大资源的利用率。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清洁化生产也是一个热点话题,真正做到清洁化生产,是绿色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是实习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更是利于人类社会的一项事业。

2 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其中集成化,精细化,敏捷化便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趋势的3个热点方向。

(1)集成化:集成化的发展是高度综合自动化发展的衍生品,这表面机械制造工艺从原先的单位加工转化为完整的连续性加工。集成化不是简单的个体连接,而是经过统一的规划,优化重组来实现的。

(2)精细化: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伴随着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如今,加工精度已经进入纳米级的探索阶段,由于加工精度的提升,使得产品的性能,品质也大大改善,甚至出现了很多新型材料,新型产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械制造工艺能够完全进入纳米时代,或者更精细的阶段。

(3)敏捷化:敏捷化制造是同其它企业分工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大的目标而努力,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再将细节工作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同时,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地做出反应,因为各部分工作都由不同的制造企业完成,所以能迅速地做出各个部分的生产调整,而不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 结语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 资料管理 创新化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在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方面,我们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做到不断的更新换代,而且也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做到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随着文化的研究和创新,艺术类文献也在不断增多,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作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丰富内在涵养的象牙塔,它存在的价值也在逐渐显示出来。

1 艺术类高校图书资料的任务与职能

艺术类高校图书资料是为教学和学科研究服务的学术型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任务是对本院系专业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书目、索引、文摘,为教务教学提供良好有效的服务。同时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以便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各种科研任务。由于教学工作和研究学习对于文献的需求量大,所以艺术类高校的资料也具有更新快、数量多、专业性强的特点。老师和学生对于图书资料的依赖性较强,图书资料可以全面满足艺术设计院系师生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艺术院系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所以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图书资料的构建和完善,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的现状

当下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求,不论是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资料管理方面。我国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主要存在着两大阻碍创新化的弊端:一是尽管资料管理人员管理资料能力不错,员工素质优秀,在图书管理方面能做到身在其职,当谋其责,对图书咨询者的服务态度也非常好,但是缺乏资料管理的创新意识,缺乏专业的资料管理人才,这就使得管理队伍整体创新管理水平不高。二是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体制没有做到人性化,虽然这使得管理人员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图书资料管理这份工作,但是却不能够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艺术类图书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及时反映外界新提供的知识,也就不能更好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服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没有创新的管理模式终究会被淘汰。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传播艺术知识,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艺术的奥妙,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模式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来满足更多人民的要求。

3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创新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对人们生活圈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号召,加强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高校艺术资料创新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创新艺术资料的管理理念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如果要实现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的创新化,首先应在管理理念上有所创新。以往的资料室管理坚持“读书者为第一”的管理理念,现在应转变为“读书者与管理员均为第一”的管理理念,这样能极大地调动资料室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对管理模式有所研究和创新,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在资料室中,管理员是资料室管理的核心成员,是资料管理的主体人员。因此资料管理员也应该对前来咨询的读者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工作,并且应该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科技技术,不断利用先进生产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模式,争取在工作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对艺术知识的需求,让自己的工作价值发挥到最大,让资料室的知识效益也发挥到最大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数字化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深入到信息资料的管理理念中。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料室的信息存储量将会越来越大,完全超出资料室所能涵盖的范围,但是资料室的信息存储量却不能及时赶上信息量增长的潮流,所以网络的虚拟空间将变成信息量存储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资料的管理也应该从资料实物的管理转变成电子信息量的管理。这就使得资料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网络管理的各项操作技能,不仅要能将资料信息准确无误地,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到网上信息库中,让广大师生群众方便快捷地查询想要查找的信息;而且要及时更新图书信息,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管理和网络上的电子管理都要及时到位。因此,资料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潜心学习,实现从实物管理到网络管理的跨度,顺应时展的潮流,更好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服务。

3.2 创新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制度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主要是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现在音乐资料室的管理太过于追求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而忽略了运作这一切的主体资料室管理员。如果在资料室管理中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其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任何先进科学技术的制备都是徒劳的。因为在资料室管理这一体系中,管理员是主要运作者,是发挥知识传播价值的执行者。所以在改革资料室管理理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改革资料室管理制度,营造人文主义氛围,将“人本主义”融入到资料室管理体制中去,极大地调动资料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有效地发挥资料室的知识效益。对于资料管理工作的分配,应该做到合理公正,严格有序。特别是在聘用资料管理人员时,应该采用严格的录取制度。对于求职人员,应该从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层层把关,营造激烈竞争的平台,尽可能让求职人员发挥其最大才华,从中选取出能够胜任资料室管理员这一职位的技术型人才。

3.3 创新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方法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创新管理的最大效益在于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来更好地管理资料室,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是这个世界的代名词。因此为了赶上时展的脚步,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尽可能地发挥出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转变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料的检索系统,让广大艺术爱好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检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同时在资料检索系统中建立多个信息检索点,例如作者、题目、关键词、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对于资料的信息量,多少字节,也应该在检索时有个大概的信息,对于检索到的资料是资料室已收藏的实物资料还是电子版资料都应该在检索时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明。对于资料室中收藏的实物资料应该显示具体的存储位置,方便人们去获取。对于及时更新的资料,也应当建立一个检索点或者是在搜索该类书籍时给出一个“弹窗”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到网络上的最新消息动态。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健全的网络资料室信息检索系统,并且实施建设了电子阅览室供广大师生更方便地阅读,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掌握资料室的最新动态,让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可以自己登陆到网上资料室,汲取所需的知识,使知识传播的桥梁更加轻易便捷。因此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创新高校音乐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但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且又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4 结语

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是时展的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加以提高的需求。虽然说现代化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体制中仍存在着种种制约着知识效益的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因素,但是随着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在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的过程中,最应该要注意的方面应该是资料管理人员。他们是资料室管理的主体。尽可能调动资料管理人员在资料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实现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今后艺术类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中,不仅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而且要实现“人本主义”,尽可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为广大热爱艺术的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慧.资料室现刊管理模式探析――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资料室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1(5).

[2] 裴霞.浅谈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 叶翎,李华.辽宁省高校资料室典藏工作现状与创新[J].资料室学研究,2011(16).

[4] 刘志杰.浅析高校资料室勤工助学管理模式――以周口师范学院资料室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化工生产与其他行业生产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和专业性,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造成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不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容易威胁到生产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化工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为避免出现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需要保持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不断加强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通过对化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提出一些可靠的管理措施,使化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1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概述

1.1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概念

通过对工艺安全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工作就是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以及信息应用及信息维护等各项工作。在进行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确定信息采集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应用的价值,并做好信息的总结及维护工作。通过这种方法对工艺安全技术进行传承,为企业积累更加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指导工艺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除了以上工作事项,在进行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时候,还要做好工艺设计信息管理、设备设计信息管理及物料危害信息管理,尽可能减少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风险,使化工生产安全得到保障[1]。

1.2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意义

通过良好的工艺安全技术管理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使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促进化工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同时,在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可以将工艺安全管理与其他重要的要素联系起来,对化工生产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预防,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发挥相关信息的使用价值,促进化工生产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在减少化工生产安全风险的同时,实现对安全标准及管理制度的优化,为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2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2.1确保工艺设备的质量

在进行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时候,需要重视对工艺设备的质量管理,比如在进行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使用等各个阶段,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设备质量检验,使其能够达到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标准要求。若是工艺设备的质量存在缺陷,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处理,降低工程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使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得以提升。同时,需要做好各类资源的管理工作,对工艺设备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此促进工艺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工艺设备质量的有效控制。此外,需要加强工艺设备的技术改进,不断提高工艺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使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2]。

2.2加强工艺安全技术的分析和利用

一般在进行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这些数据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信息处理和筛选工作,将其中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出来,为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在化工生产活动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及时对信息进行核查,在更新工艺安全技术信息的同时,要求生产部门对新型的技术进行有效运用[3]。在进行操作规程、设备检修方案、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工艺安全技术信息的利用价值,并做好化工生产安全分析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物料运输工作,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护,还可以将安全标识设置在化学危险品的旁边,避免出现人为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此外,需要对设备检测及维护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对设备管理标准进行完善。

2.3做好数据信息的动态维护及管理

由于工艺安全技术的数据信息较多,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以此保证数据信息的整体质量,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来讲,工艺安全技术信息包括了工艺装置内介质的技术参数、管路和仪表流程图等等,这些数据信息必须要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提出科学的指导,使工作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操作。若是工艺安全技术信息与现场情况不一致,使得企业员工缺乏有效指导,很容易带来各种隐患,难以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变更后的工艺安全技术,需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以便能够对工艺安全技术进行科学运用,防止出现工艺安全技术过于落后等情况[4]。

2.4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由于化工生产需要的工艺设备较多,想要保证工艺设备的运行安全,就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否则很容易出现操作不当造成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给工艺安全技术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技能,利用所知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化工生产的安全进行。同时,需要保证各个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掌握相关的工艺危害、安全工作方法、紧急响应程序及安全惯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事故防范措施,使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此外,需要加强各个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对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实现员工交流意见,找出更加可靠的解决办法,促进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3做好工艺变更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在化工生产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艺变更的情况,使得管理人员面临新的安全风险,需要重新进行危险评估,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一般在工艺变更的时候,需要对操作规程、培训要求、应急措施等工艺安全信息及管理程序进行改变,进一步加大了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工作难度[5]。对于工艺变更的管理,需要对工艺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掌握新工艺设备及生产活动所产生的风险,进而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降低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大修、扩建、改建及新建的工艺设备,需要提前进行安全检查,特别要做好工艺安全管理各要素的检查工作,以便能够排除工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在进行投运之前,需要按照工艺安全标准对工艺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素进行确认,使其能够达到相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化工生产的安全进行。

4结语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7

技术从来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随身听早己被MP3和MP4取代; 使用胶卷的相机如今风光不在,价廉物美的数码相机已随处可见; 90年代砖头式的“大哥大”现在己失去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小巧、更漂亮的智能手机。多功能的手机已取代计算器、BP机、电子表、MP4、数码相机、摄像机甚至银行卡和手持电脑,成为几乎人人可买得起的多功能电器。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事实上,计算机核心部分之一CPU的运算能力的提高就与半导体制程工艺的进步密不可分,因为芯片制作工艺的改进意味着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意味着CPU的集成度的提高,CPU的功耗也越小。业界耳熟能详的多核处理器其背后就是65纳米和45纳米半导体制程工艺的出现。半导体工艺的最新进展是,32纳米技术即将在2009年进入实用,22纳米的技术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之中。综观全球32纳米微细技术开发, 主要有4个阵营: 第一阵营是英特尔公司,其次是IBM阵营,第三是日本公司和基本属于单打独斗的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第四是位于比利时的欧洲微电子中心IMEC等。

“追求最先进”的英特尔公司

英特尔公司的特点是凭借雄厚的研究资金,开发最先进的32纳米工艺。

2007年9月英特尔公司领先业界在《开发者论坛》首次展出了32纳米工艺的测试用硅圆片。该硅圆片用于测试器件性能和试验新工艺是否合理,其并非实际的逻辑电路(一般只有生产出可实用的静态SRAM器件之后才能代表工艺基本成熟)。

按照英特尔公司2007年春天的“紧跟节拍”发展战略,2009年他们将推出32纳米工艺的微处理器并且投入批量生产。该微处理器开发代号为Westmere。英特尔公司的特点是凭借雄厚的研究资金,开发最先进的32纳米工艺。

2007年,英特尔公布的第一代32纳米技术主要内容为高温下进行制作的基于金属铪的高介电率绝缘层工艺及金属栅极技术。之前已有很多文章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2008年英特尔已开发出了第二代用于32纳米工艺的高介电绝缘介质/金属栅极技术。在业内率先量产高介电绝缘介质/金属栅极的英特尔,研究出在高温退火后形成栅极的新工艺,避免了高温对栅极的影响。采用第二代32纳米工艺制造的多核微处理器可集成19亿个晶体管。2008年英特尔的32纳米测试芯片为逻辑集成系统芯片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参与英特尔研发的有美国美光科技公司,他们已共同开发成功采用34纳米工艺技术的多值NAND型闪存。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的产品是容量为32Gbit多值NAND型闪存,可用于SSD(固态硬盘)。据美光存储器部门副总裁Brian Shirley称,该芯片“在量产产品中是bit密度最高的存储器”。

“坚守传统工艺”的IBM阵营

IBM阵营的特点是在基本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通用的32纳米技术。

与IBM共同开发32纳米节点的标准CMOS工艺技术的有7家大型半导体公司,包括美国AMD、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德国英飞凌技术、韩国三星电子、意法ST微电子、新加坡标准半导体和日本东芝。日本NEC和日立公司也陆续加入了这一研发队伍。经过一年多合作开发,2008年IBM阵营推出了32纳米体硅 CMOS通用制造平台“Common Platform”。该通用制造平台的工艺采用高介电率栅极绝缘介质和金属栅极。通过使用高介电率绝缘介质材料和金属栅极,可使器件性能提高约35%,功耗降低约50%。

IBM的工程师使用了“高介电率绝缘介质先制栅极”(High-K Gate-First)的新工艺。在栅极工艺中,如果在形成栅极的高温退火工序之前采用Hing-K/金属栅极,那么金属受到高温的影响,会导致栅极工作参数变化,使晶体管特性劣化。IBM阵营研究出了节电型和高速型两种32纳米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并且能有把握将这些标准工艺技术延伸至22纳米。IBM阵营所开发的工艺力求尽可能采用传统工艺并且不大幅增加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其节电型没有采用成本稍高的应变硅技术。

IBM的Hing-K/金属栅可以将低功耗氧化层厚度降低约10埃(1纳米为10埃),这样反型层厚度(Tinv)可以达到14埃。更薄的栅氧化层厚度提高了性能,可以将栅长降低到30纳米,同时还可将SRAM的Vmin保持在优化的量级。可以将接触孔靠得更近而不会出现短路的危险。

今年4月,IBM宣布可以让客户开始进行32纳米芯片的设计。从2008年9月开始,IBM的32纳米通用制造平台已正式开始“流片”试生产(Shuttle Service),已试制成功SRAM、NOR和NAND闪存以及其他逻辑电路。如采用IBM的32纳米低耗电工艺试制出了ARM处理器内核“Cortex-M3”。该试制芯片名为“Cassini”,基于通用平台的32纳米工艺明年5月完成,并将从2009年年底开始批量生产。第二次流片计划将于2008年12月启动,IBM和它在Fishkill的合作伙伴计划在2009 年下半年开始进行32纳米低功耗工艺的量产。

IBM公司和英国ARM于2008年10月采用IBM阵营的体硅 CMOS通用制造平台“Common Platform”,共同开发专门用于32纳米、28纳米工艺的经过优化的物理IP(标准单元和Memory Generator等)。他们在进行32纳米、28纳米工艺技术开发的同时,合作完成器件版图即物理IP的优化布局等工作。这样,可充分发挥32纳米制造工艺的特长,提高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ARM的物理IP业务的竞争者――美国Virage Logic也于2008年10月在美国了32纳米商用物理IP的专用化技术。

“极力降低成本”的台积电

台积电的特点是尽量延长45nm工艺的寿命,以便能最大限度降低代工生产的成本。

台积电已开发成功不需要采用高电介质栅极绝缘介质和金属栅极的32纳米技术工艺。这种低成本的32纳米工艺采用了其45纳米工艺中使用的SiON栅极绝缘介质。用SiON栅极绝缘介质可生产模拟和数字的集成系统芯片。在此基础上,2008年10月公布了其28纳米的工艺,该工艺有面向低功耗集成系统的SiON栅极绝缘介质技术和面向高功能集成系统的高介电率栅极绝缘介质/金属栅极技术两种。低功耗型适用于生产手机的基带LSI和应用处理器等。与该公司的40纳米工艺的低功耗型产品相比,器件的栅极密度为其2倍,工作速度最大可提高50%。器件功耗在工作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可降低30%~50%。高功能型适用制造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和FPGA等通用器件。与该公司40纳米工艺的高功能型相比,在功耗相同的情况下,器件栅极密度为其2倍,工作速度提高30%以上。参加台积电研发的有与其合作多年的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工程师。

应指出的是,台积电开发的SiON栅极绝缘介质32纳米节点技术, 相比高介电率栅极绝缘介质/金属栅极工艺,由于可减少栅极电容,从而降低器件功耗。但其缺点是器件漏电流没有显著降低。台积电认为,面对更加重视降低运行时功耗的需求(例如手机等便携产品),与注重减少漏电流的高介电率栅极绝缘介质技术相比,SiON栅极绝缘介质技术更具优势。

2008年10月在日本横浜举行的技术研讨会台积电宣布, 2010年年初开始量产的28纳米工艺仍将采用液浸ArF光刻 。

“着眼于批量生产”的日本公司

日本公司的 特点是: 开发出了在更微细线宽条件下的防漏电的新型电极材料以及防止重叠配线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层间绝缘材料。

在半导体行业的竞争队伍中也有日本公司,限于财力,它们主要开发32纳米节点的批量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

由日本各半导体厂商联合出资组成的先进集成电路的开发组织Selete(半导体尖端技术的缩写)已开发成功32纳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其要点有三: 一是开发出了在更微细线宽条件下的防漏电的新型电极材料; 二是开发出防止重叠配线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层间绝缘材料; 第三,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发了新电极材料, 可加速32纳米半导体技术的实用化研究。

防漏电的新电极材料是用于控制晶体管栅极的绝缘性能。传统的晶体管的栅极材料采用的是多晶硅。为了绝缘, 在多晶硅周围使用了氧化硅。然而随着器件的微细化,这会产生漏电流过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试用多种材料后,Selete和日立公司确定采用氮化钛TiN作为栅极。传统的集成电路由pMOS和nMOS两种晶体管组成。经试测,TiN对于这两种晶体管电路均适用。即采用TiN后,有效地防止了漏电流。

绝缘材料采用了硅酸铪(Hafnium Silicate)。一般nMOS掺杂MgO,而pMOS掺杂氧化铝。如果pMOS和nMOS采用相同的金属栅材料,则可简化工艺和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所开发的32纳米器件将通、断电压降低了0.2伏。由此,可期待该器件适于高速工作。

Selete的层间绝缘材料采用多孔氧化硅(Poraus Silica)。即在氧化硅上分布有无数个直径约4纳米的小孔。该孔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导电率为2.4,满足了32纳米器件的要求。

早稻田大学和物质材料研究研究所合作开发成功了用于32纳米半导体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由合金和炭组成,其可使器件稳定工作并且大幅度降低功耗。

NEC公司了通过降低层间绝缘膜的介电率(low-k),从而实现包括层间绝缘膜的任何层都可连续成膜的32纳米工艺的布线技术。

日本富士通开发出了不使用金属栅极材料的32纳米工艺CMOS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

日本松下和瑞萨公司合作,开发32nm量产工艺技术。它们采用氮化钛作为在高K金属氧化物绝缘层中的电极导电膜。该工艺将用于生产手机和家电中使用的器件,可减少漏电流,降低器件功耗。

“侧重存储器”的IMEC阵营

IMEC阵营的特点是除通用的逻辑器件外,侧重于开发32纳米存储器工艺。

位于比利时的IMEC阵营由十个核心伙伴组成,他们是: NXP(原飞利浦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原西门子半导体)、奇梦达(Qimonda由英飞凌分拆出,专门生产存储器)、三星、松下、美光和我国台湾的台积电。此外还有几个重要伙伴(日本Elpida、韩国Hynix与中国台湾力晶)。

2008年1月IMEC阵营公布了栅堆叠32纳米技术。它们采用铪基高介电绝缘介质及TaC碳化钽金属栅极,显著提高了平面CMOS的性能。通过在栅绝缘介质及金属栅极之间增加一薄层带隙层电介质,实现了较低的阈值电压。它们为pMOS和nMOS分别制造绝缘介质上的带隙层和金属电极层,通过追加离子氮化时的掩膜工序, 将制作pMOS栅极和nMOS栅极的工艺区别开来。其nMOS中的带隙层可以是La2O3或Dy2O3。具体方法是,在Dy2O3层的上部设计TaCx碳化钽电极。通过离子氮化,使TaCx变成功函数较大的离子氮化碳化钽TaCxNy。未采用Dy2O3带隙层时,碳化钽TaCx和离子氮化碳化钽TaCxNy的功函数分别为4.4和4.8eV,增加带隙层之后,功函数则接近4.2和4.9eV。此外,栅堆叠层的激光退火工艺明显降低了极限栅长度,增强了对短沟道效应的控制。相同的工艺可望应用于22纳米的Fin场效应晶体管中。

2008年6月IMEC宣布,他们的32纳米先制栅极和后制栅极工艺都获得了成功。特别是采用先制栅极技术、软掩模技术和湿清洗液,通过将双金属、双电介质绝缘层改变成单金属、双电介质绝缘层的平面CMOS工艺,将工序数目由15个减少到9个。再加上传统的应力增强技术,使得nMOS和pMOS晶体管的性能分别提高了16%和11%。结果使逆变器的迟延时间由15ps缩短至10ps。由此,除提高器件性能外,还可降低批量生产的成本。

22纳米曙光初现

IBM阵营的22纳米工艺对传统芯片工艺并不做大的变动。这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而且可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

由于IBM阵营集中了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通过合作在22纳米工艺开发上进展迅速。2008年8月他们在全球首先了在美国Albany纳米技术研究室试制成功的22纳米的SRAM芯片。其工艺技术有以下七个特点: (1)高介电率栅极绝缘层/金属栅极: (2)栅极长度小于25纳米的晶体管; (3)薄隔离层; (4)新的离子注入方式; (5)尖端退火技术; (6)超薄硅化物; (7)镶嵌Cu触头。该芯片光刻采用了高数值孔径(high- NA)的液浸光刻技术。

要特别指出的是,与32纳米工艺一样,IBM阵营的22纳米工艺对传统芯片工艺并不做大的变动。这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而且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底气十足的IBM阵营最近宣布,其在22纳米工艺上已领先于英特尔公司。

有关专家指出,制约芯片微细工艺进展的难点主要是光刻技术。新一代光刻在技术上要求高,制造设备的成本极高,绝大多数公司无力单独承担。而IBM公司的22纳米工艺,主要是在光刻上有重大突破。其使用了Mentor Graphics公司计算缩微光刻技术,利用现有的缩微光刻工具并通过大量的并行计算来生产,只要将目前的设备加以改进,便可完成22纳米芯片的光刻工作。计算缩微光刻是一种新的技术思路和尝试,其核心是利用软件对整个工艺设计进行优化。

笔者认为,在此全球金融危机之刻,IBM等公司在基本采用传统芯片工艺基础上开发新一代尖端工艺和技术的思路值得大力提倡。特别是在硬件上暂时无法实现时,充分发挥软件技术的优势,软硬结合开拓新的发展途径。IBM等公司的实践说明,通过强强联手、软硬结合,充分发掘现有设备和技术的潜力,可攻克技术难关,这是当前形势下先进技术开发的一条值得推荐的途径。

链接

制程工艺的进步

推动处理器的升级

处理器的制程工艺在奔腾4系列之前很少被用户所提及。因为过去处理器在频率方面比较低,发热量也很低,不像现在动不动就到GHz,用户很少去关注这款处理器采用的是多少nm的制程工艺。后来,越来越高的处理器频率和越来越大的发热量开始影响到了厂家研发更高频率的产品,同时过高的发热量也使得用户的系统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领导艺术;企业管理;影响;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49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3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处于核心主导地位。领导艺术是企业良好运转的必要保障。对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领导者基于职务权威进行干预、约束和控制,更需要以柔性化、科学化的领导艺术对企业员工进行积极的影响和激励。鉴于当前企业管理活动的复杂性,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将领导艺术融会贯通应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好用人、授权、协调、决策、激励与示范等技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创造性和人性化的领导艺术提升企业凝聚力,当好企业发展的“掌舵人”,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正确全面理解领导艺术的内涵、特征、影响力,并构建出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领导艺术的内涵

领导艺术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指领导者在自身观念、智慧、学识、才能、思维及经验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管理目标,在行使领导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领导风格与方法。领导艺术作为管理者的特殊才能,也是其必备才能,是管理者品格、智慧、胆略、能力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艺术,即领导者的用人技巧,包括人才的选拔、知人善任等方面;二是授权艺术,即领导者授予下级人员自主处理相关事情的权力;三是协调艺术,即领导者通过人际交往,联系协调,沟通情感,营造良好内外环境的能力;四是决策艺术,即领导者在权力和职责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所做出的有关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决定;五是激励艺术,即领导者给予员工巨大动力从而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艺术;六是示范艺术,即领导者以身作则推崇组织目标和文化的艺术。领导艺术赋予了管理者更多新的角色,领导艺术在当前人性化管理和柔性管理理念发展的背景下,是企业提高人本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内部动力源泉。

2 领导艺术的特征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领导艺术,是一种个性化技巧,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规范化的属性,同时其作用与价值的发挥还要体现科学性。随着领导艺术的成熟化、规划化发展,其与领导科学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逐步纳入领导科学方法论范畴。因此,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领导艺术作为领导者综合素质的表现,受到领导者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智慧胆识、经验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领导科学的理论水平越高,领导艺术的内涵越丰富,同时对企业管理影响越大,反之,如果领导者仅拘泥于感性经验,则领导艺术的内涵就不可能发挥其科学作用。因此,掌握领导艺术的内涵与特征,影响与作用,将有助于企业领导者科学管理、人性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领导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领导艺术具有非模式化的特点。领导者需要面对动态组织情境,而这些特殊情景和问题大多不具有程序性和规范性,与传统领导方式模式化、程序化相比,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宏观模式和程序基础上,采用更加灵活机动的方法而实施的,具有非模式化特点。第二,领导艺术具有创造性。由于领导者知识、性格、阅历的不同,其领导艺术风格和选择技巧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表现。第三,领导艺术具有适度性。领导艺术的表现必须符合情景需求,在分寸、尺度等方面既要纵览全局,又要适度的授权,既要体现权利,又要体现人性化。第四,领导艺术具有情感性。领导者、被领导者都是具有一定情感、愿景的个体,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然渗透一定的情感色彩,而这种情感色彩则让领导艺术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领导方式的威严性或强制性。

3 领导艺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力

3.1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领导艺术非模式化特点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根据企业战略环境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进而提高管理的灵活性与高效性,也让企业管理者不再以固定思维应对管理情境,而是更加主动地创造有利于企业组织发展的管理形势,并依赖必要手段和管理制度开展企业管理活动。

3.2 有利于丰富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企业规模、竞争环境、管理活动的变化,需要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上的规范化与多元化。而传统控制性领导方法,将权力集中在高职位、高头衔的少数高层身上,他们管理能力、管理知识都相对有限。领导艺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采取具有弹性特征的扁平式管理组织结构对企业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目标与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不仅可以完善企业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或能力结构,形成合作、互动的团队管理,还由于减少了信息传输链条,保证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灵活性、敏锐性,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传输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3.3 有利于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领导艺术以人本主义为理念,注重员工个人发展,而在激励艺术引导下,员工能形成与企业发展的共同认识,并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将专业知识应用与企业生产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员工自身价值,也为企业管理或发展提供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激发企业员工潜能。物质、授权、情感等领导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既可以满足员工物质需求,提升员工对个人价值的正确认识,同时有助于帮助员工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并勇于承担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造力参与企业活动中,对企业管理目标实现产生积极作用。

4 领导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 知人善用,发挥用人艺术

知人善任可以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要想发挥领导艺术在管理中的作用,企业领导必须革新人才观念,以艺术、科学的用人艺术保证人才队伍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首先,革新选拔观念。企业用人的第一步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发挥其招贤之明与招贤之方,才能保证人才满足企业需求。选拔人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人才既要注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注重其相应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保证其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二是实践性的原则,作为识别人才的关键途径和原则,企业领导要在审慎分析企业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其经营战略、生产技术、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人才现状进行观察,深入实际对人才工作作出精准判断,切忌闭目塞听;三是不拘一格的原则,人才选拔不能过于局限在特定规格,要摒弃唯文凭论、唯资历论,切忌任人唯亲或任人唯顺,要看重员工德才、成绩,实效,任人唯贤。

其次,革新用人观念。合理使用人才作为现代企业领导用人艺术中心环节,必须做到因事用人,根据企业工作确定岗位需求,以岗位选拔合适人才。用人所长,要求领导要发现发挥员工长处,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最大限度利用人才优势。用人不疑,领导者选择任用员工时,要给予充分信任,做到其职责明确,放手使用以激励人才创造性。监督管理,企业领导不能对人才放任自流或撒手不管,而要深入企业第一线,对人才使用效果进行监督管理。

4.2 权责明确,发挥授权艺术

权力作为企业领导的标志,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运用权力是领导艺术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想实现领导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领导需革新其权力观念。

首先,合理用权。在运用权力时必须遵守企业法定权限,切实处理好企业权力关系,切忌独断专行。要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强化机构职能并完善规章制度,以组织实现权力对管理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权力,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要对决策权、奖励权、处罚权等权利综合运用,明白权力作用及其意义和影响,做到权力协调统一。权力运用要合法、合情及合理,权力运用要有法有章可依,同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实现法理、情的协调统一。

其次,合理授权。授权是领导者授予下级人员自主处理相关事情的权力,让其有权有责完成工作任务。有效授权可减轻领导负担,将时间、精力放在重大及全局性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发挥员工专长,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责任心、荣誉感,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但企业领导要想发挥授权艺术的作用,必须做到“无事不用人,无能不授权”,要因事因能授权,领导者要根据任务性质或特点选择合适人才担任职务,让其才能和权力、责任相适宜;“疑者不授、授者不疑”,企业领导若对员工不信任就要避免授予其职权,而一旦授权则要充分信任,避免虚假授权挫伤员工积极性。授权要“适宜”,领导授权可减轻自身压力、集中精力从事更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授哪些权,用何种方式授权,怎样平衡权责要做出科学分析,要衡量“大权”与“小权”,衡量充分授权和制约性授权,并明确权力职责,及时监督,防止出现重大偏差。

4.3 降低内耗,发挥协调艺术

企业管理过程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消除分歧,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首先,选择正确协调方式。协调方式主要由口头协调、书面协调和会议协调组成,口头协调快捷方便,而书面协调和会议协调严肃认真,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要综合使用这三种方式,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切忌草率行事。其次,采用人性化的协调技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是领导艺术中协调艺术的重要构成。领导艺术以人本、合作、信任为基础,切忌以权压人,要想员工之想,急员工急。同时,注重对员工意愿的尊重,可以增强领导者与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能让具有抵触性心理的员工通过企业的教育活动或培训准确了解管理决策的制定目的及企业对个人福利、成长的作用,将企业愿景和管理目标与员工意愿结合在一起,减少管理阻力。最后,科学处理矛盾。企业内人与人相处中会出现分歧及冲突,而处理矛盾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领导在协调矛盾时,要针对原则问题,采用即评即判技巧;针对非原则问题,要采用求同存异、模糊处理等方法,从而淡化矛盾,营造和谐氛围。

4.4 运筹帷幄,发挥决策艺术

决策艺术的合理应用,关系到企业的全局方向和管理活动的成败,是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关键。企业领导的决策艺术主要表现在谋、断两个方面,“多谋善断”构成了决策艺术的主要内容。多谋,就是指主意办法多,而善断指能选择最好方案,做到当机立断及果断实行。要做到多谋,就要求企业领导召集相关责任人进行反复的商讨,尽可能掌握可靠充分的资料信息,而要善断,则要运用不同决策方法来制订可选方案,其作为决策艺术的最终体现,充分展示企业领导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发挥自己的特殊才能,保证适度动机,决策动机强度过高,会导致急于求成,而动机过低则容易贻误时机,只有适度动机才会保证决策的内在动力及决策效果。保证意志理性,领导要以理性的意志品质应对企业管理问题,既要等待时机、当机立断,也要理性思维、科学决策,保证决策发展。每一项决策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决策艺术也应该紧跟环境变化、决策对象变化等作出主动调整,以识大体、顾大局的决策风格,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决策,才能适应时展迎合决策的客观需要。

4.5 凝聚人心,发挥激励艺术

尽管当前绩效考核等激励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过于模式化,导致激励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凝聚人心。而要想真正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薪酬作为激励机制最重要的形式,代表了企业对其成员贡献的主要评价,因此企业领导不仅要注重薪酬标准制定和基数,更要制定人性化、公平化、动态化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实现薪酬激励作用的最大化效果。第二,企业传统激励机制过于看重企业员工个体业绩的评估,但是却忽视员工个体业绩、团队业绩、企业业绩之间的发展性评估,因此企业领导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整合关键指标、整体目标、平衡统计方法,由个体绩效、组织绩效、企业绩效三个层面设计企业总体考核体系。第三,企业员工个性、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激励制度的形式不能过于固定,而要从提高领导艺术性和员工积极性入手,将员工工作、精神、物质与文化等内容考虑在内,从员工发展高度出发,结合业绩考核,采取股权分配激励、教育培训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等措施,实现人性化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激发企业成员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

4.6 创建文化,发挥示范艺术

领导艺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时,其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既有利于提升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也会对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产生积极作用。企业文化作为处理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由企业领导大力倡导建设,被员工广泛认可并长时间遵守的企业基本价值观念或文化认知。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要从领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入手。首先,注重领导个人品行素养对员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领导者要具备优良的品格,作风正、德行端,踏实勤勉、勇于承担,方能树立起可亲、可信、可佩的形象,取得群众信任,形成向心力,维系内部团结,创造和谐环境。其次,领导者要言行一致践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既要当好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要践行企业决策,按照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实际行为,引导企业员工对管理制度的信守和承诺。最后,企业领导必须勤于学习,具备创新意识。企业领导创新意识反映在领导艺术及管理活动方面,就是其现代性和科学性。领导艺术的实质就是管理创新,它可以让创新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在领导艺术的推动下,对权力分配、组织机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同时也会让企业员工在创新文化的激励下,在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与企业管理方向形成一致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布林.培育柔性化领导风格的途径研究[J].领导科学,2013(7z).

[2]王寅哲.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2(36).

上一篇:社区建设计划范文 下一篇: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